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定量研究方法真的比定性研究复杂难懂吗?动画师

定量研究方法真的比定性研究复杂难懂吗?

定量研究其实没那么难,本文笔者通过对量化研究方法的一些最常见用例的介绍,以及对每个实例的成本和难度进行估计,来帮大家更好地去找我定量研究的方法。你是否需要有关产品用户体验的数字数据, 但却不确定应该如何做?许多从事用户体验及研究的专业人士倾向于定性方法论, 而这也这被广泛认为比定量 (量化) 研究更容易。但不得不承认,定性研究可能回避了较大的样本规模和量化相关的统计数据问题。而量化方法却是经验丰富的用户体验研究员的工具包中应当包含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化方法允许你:用数字为产品的可用性打上一个标签;数字有时比质量测试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特别是当你试图说服像 CEO 这样的高管时);比较不同的设计 (例如, 产品的新版本与旧版本, 或你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 并确定你所观察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不是随机偶然;改进用户体验权衡决策。例如, 如果建议的设计改进预计会花费很大的成本来实现, 它值得做吗?如果你估计了更改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可用性,那么量化方法可以帮助你决定是否值得重新设计;将用户体验改进与组织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联系起来 (从而显示你的投资回报并证明用户体验研究团队的价值)。定量研究,首要确定的是:到底需要哪种量化研究方法?在此,我们介绍一些目前最流行的量化研究类型:定量可用性测试 (基准测试)网络分析 (或 App Analytics)A/B 测试或多变量测试卡片分类树测试调查和问卷调查聚类定型数据可取性研究眼动测试每种方法都产生有价值的数量数据, 但这些技术在所收集的数据类型,以及所需的资源和工作量方面差别很大。本文列出了这些方法的最常见用例,并估计了每个实例的成本和难度。此外,应该知道,这些方法中都需要不同的最小样本量来确定统计意义。一、定量可用性测试(基准测试)用途:随时跟踪可用性、与竞争对手比较费用:中等收集难度:中等分析难度:中等方法类型:行为使用环境:基于任务虽然不经常使用,但定量可用性测试(有时称为可用性基准测试)很像定性可用性测试——用户被要求使用产品执行实际任务。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可用性测试优先考虑观察,例如识别可用性问题。相比之下,量化可用性测试侧重于收集任务或成功时间等指标。一旦你收集了具有相对较大样本量(大约 35 个参与者或更多)的指标,你就可以使用它们跟踪产品的可用性随时间推移的进度,或者将其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可用性进行比较。你选择的可用性测试类型(面对面,远程主持或远程未经调度)将影响成本,由于定量和定性可用性研究的目标不同,测试的结构和使用的任务也需要不同。二、网络分析(或 App Analytics)用途:检测或优先排序问题、监控性能。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高方法类型:行为使用环境:live分析数据描述了人们对你的实时产品做了什么:他们去哪里、他们点击了什么、他们使用了什么功能、他们来自哪里,以及他们决定离开网站或应用程序的页面。此信息可以支持各种用户体验活动。特别是它可以帮助你监控产品中各种内容:UI 或功能的性能,并确定哪些是真的不起作用。三、A / B 测试或多变量测试用途:比较两个设计选项成本:低收集困难:低分析困难:低方法类型:行为使用情况:live虽然你可以使用分析指标来监控产品的性能,但你也可以创建实验来检测不同的 UI 设计如何通过 A / B 测试或多变量测试来更改这些指标。在 A / B 测试中,团队创建同一 UI 的两个不同的实时版本,然后将每个版本显示给不同的用户,以查看哪个版本的性能最佳。例如,你可以创建相同号召性用语按钮标签的两个版本:“获取定价”与“了解更多信息”,然后,你可以跟踪按钮在两个版本中收到的点击次数。多变量测试类似,但涉及一次测试多个设计元素(例如,测试可能涉及不同的按钮标签,排版和页面上的位置。)这两个基于分析的实验都非常适合决定同一设计的不同变体,并且可以结束团队关于哪个版本最佳的争议,但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经常被滥用。四、卡片分类用途:确定信息架构标签和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等方法类型:态度(人们怎么说)使用环境:不使用产品在卡片分类研究中,参与者被给予内容项目(有时字面上写在索引卡片上),并要求以对他们有意义的方式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组和标记。该测试既可以亲自进行,也可以使用实体卡进行,也可以使用卡片分类平台进行远程测试。这种方法为你提供了进入用户信息空间的心理模型的机会。他们使用什么术语?他们如何在逻辑上将这些概念组合在一起?对创建类似分组的参与者的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大多数用户可以理解哪种分类方法。五、树测试用途:评估信息架构层次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等方法类型:行为使用环境:基于任务,不使用产品在树测试中,参与者尝试仅使用你站点的类别结构来完成任务。它本质上是一种评估你的信息架构的方法,通过将其与 UI 的所有其他方面隔离开来。假设你的产品是宠物用品网站,这是你的顶级层次结构,你可能会要求参与者完成一项任务——找到狗项圈。树测试结果的定量分析将显示人们是否能够在信息层次结构中找到该项目的正确路径,以及有多少参与者选择了错误的类别。此方法可用于识别 IA 结构,标签和展示位置是否符合人们的期望。六、调查和问卷调查用途:收集有关您的用户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的信息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态度使用环境:任何调查是一种灵活的用户研究工具。你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管理它们:在实时网站、电子邮件或可用性测试之后进行短暂拦截调查等。它们可以产生定量和定性数据的组合——评级,多项选择题中每个选项的答案比例,以及开放式答案。你甚至可以将对调查的定性响应转换为数值数据。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定义调查,也可以使用许多已建立的问卷中的一个(例如,系统可用性量表或净推荐值得分)。调查问卷的一个优点是,你通常可以将结果与行业或竞争对手的分数进行比较,以了解你的工作情况。即使你创建自己的自定义调查问卷,也仍然可以跟踪你的平均分数以监控产品改进。七、聚类定性数据用途:识别定性数据中的重要主题成本:低收集难度:中等分析难度:中等方法类型:态度(人们怎么说)使用环境:任何这种技术不是数据收集方法,而是更多的定性数据分析方法。它涉及根据共同主题对来自定性研究(例如日记研究、调查、焦点小组或访谈)的观察进行分组。如果你有大量观察结果,则可以计算提及特定主题时的实例数。例如,假设你进行日记研究,要求参与者每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你的产品并进行一周报告,目的是了解他们在何种环境中使用你的产品。此方法可以识别特定主题或情况的普遍性或频率,例如,用户投诉的频率或 UI 问题。这种方法是从大量定性信息中挖掘数值数据的好方法,但它可能非常耗时。八、可取性研究用途:识别与您的产品或品牌相关的属性。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态度使用环境:基于任务定量可取性研究试图量化和衡量产品的某些质量,例如美学吸引力、品牌强度、语调。这些研究可以根据你的研究问题进行定制,但通常包括首先将参与者暴露给你的产品(通过向他们展示静止图像或要求他们使用实时产品或原型)。然后,你将要求他们通过从描述性词汇列表中选择选项来描述设计。随着样本量越来越多,一些趋势则开始出现。 例如:你可能有 84% 的受访者将设计描述为“新鲜”。九、眼动测试使用:确定哪些 UI 元素分散注意力,可查找或可发现。成本:高收集难度:高分析难度:高方法类型:行为使用环境:基于任务眼球跟踪研究需要特殊的设备,来跟踪用户在界面上移动时的眼睛。 当许多参与者(30 个或更多)在同一界面上执行相同的任务时,有意义的趋势开始出现,你可以通过一些可靠性告诉页面的哪些元素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眼动测试可以帮助你确定需要强调或强调哪些界面和内容元素,以使用户能够实现其目标。运行眼球跟踪研究的一个主要障碍是高度专业化、极其昂贵且有些不稳定的设备以及需要大量的培训才能使用。在尝试确定使用哪种定量方法引导你的研究问题时,你需要了解什么?例如:我们的产品可用性如何随时间而变化?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表现如何?我们哪个问题影响最大?我们应该如何优先排序?对于这些类型的问题你可能希望使用定量可用性测试、网站分析或调查。当你想要回答更具体的问题时,或许其他方法更佳。 例如:我们应该如何修复我们的全球导航类别?我们的大多数用户对我们的视觉设计有何看法?我们应该在仪表板中使用这两种设计方案中的哪一种?对于这些研究问题,你可能希望使用 A / B 测试、卡片分类、树木测试、编码定性评论,可取性研究或眼球跟踪。但是,这些建议中有一些灰色地带。 例如:出于安全或技术原因,A / B 测试可能不是贵公司的选项。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可以进行面对面的量化可用性研究来比较两个原型。但是,这不是定量可用性测试的典型用法,所以没有在这里讨论它。在研究问题之后,选择方法的第二个最有影响力的因素是成本。这些方法的成本会有很大差异,具体取决于你实施研究的方式。你使用的工具、你拥有的参与者数量以及研究人员花费的时间都将影响最终成本。低预算团队将依赖数字方法——远程可用性测试、在线卡片分类平台、如 OptimalSort、A / B 测试以及 Web 或应用程序分析。根据经验,现场方法(例如:面对面的可用性测试,面对面的卡片种类)往往更昂贵,因为它们需要更多消耗研究人员更多的时间。此外,他们可能需要旅行和设备租赁。眼动测试是这里列出的最昂贵的方法,应该只有具有大预算和研究问题的团队才能使用它。一旦选择了方法,就要了解它,并确保你获得有用的成果。警告:不能只收集指标并开始做出决策而不进行任何统计分析。仅收集来自 5 个用户的评级规模响应,取平均值并继续前进是不够的。对于此处讨论的每种方法,都建议最小样本量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并确定统计显着性。如果你不这样做,你无法保证你的发现不只是侥幸。无论你选择哪种方法,一定要考虑研究相关统计概念所需的时间。我保证,定量研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难,对于你的定量数据来说非常值得。作者:研如玉,神策数据·用户行为洞察研究院 公众号(ID:SDResearch)本文作者:Kate Moran文章来源:Nielsen Norman Group本文由 @研如玉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声之于响

小曼课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根本区别在于?

先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哈:假设现在有个农业研发基地,研发除了一个新型的蓝颜色苹果,味道非常可口,可以做代餐,也有减肥的效果。这个产品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是很新颖很好玩的一个现象,产业和大众都很感兴趣。然后在做市场推广之前,研究人员开始介入,开始研究这个苹果是怎么研究出来的?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那么这些问题就是What!农业基地的那些科研人员闲着没事做为什么要研究一个苹果出来,原因是什么?这是Why!然后这个产品它整个的研发的过程和研发的原理是什么?研发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最终是怎样被研发出来整个的process是什么?这是How!如果你想要搞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你就需要一种研究方法,什么呢?那肯定是质性研究的方法,因为以上这些问题跟How many,How much跟程度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想用质性研究方法搞清楚以上那些问题,那么就需要做“田野调查”,进行实地调查、实证调研。如果现在你到了这个研究基地,那些研究人员开始和你说:“我们现在打算开发这个苹果的2.0版,你有没有兴趣把这2.0版开发过程记录下来,跟踪调研,记录”。你说ok可以,你就开始跟着研究人员一起参与到2.0版苹果的研发过程当中去。从一开始的产品设计——方案——配方——方法——实验室——研发结果——反复实验。这一个顺序你全部跟下来的话,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那么这个研究方法叫“民族志Ethnography”。好像田野和民族志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其实它们最大的差别就是时间和深度的要求不同。(这两个方法更多是做社科类、文化类经常会用到)2.0版本研发出来之后,在向市场推广之前,你得去做实验,验证它得口味怎么样?有没有减肥效果?那我们就要做一个小范围的实验,选择两批被实验人员,分为基础组和对照组(最基本的)。再设计相关的量表,然后去研究去探索这个苹果到底有没有效果。那么这部分就是实验。(实验研究更多是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经常用到)研究完之后,确定了这个苹果无论是代餐还是减肥都有不错的效果,现在就需要对市场做推广。但开始之前呢,供给方和销售方对于这个市场都没有很大的信心。那我们就要在全国性推广之前,先选择一些区域来进行范围推广,根据一些产业调研报告,找一些对于减肥需求比较大的发达城市。比如说上海。那么我们应该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为上海单独这个城市设计一份适合他们本地文化或者是消费需求的推广方案。那么这一部分算什么,如果从质性研究维度来讲的话,那么这个就是Case study(找一个个例,进行深入的调研)。方案制定出来之后,我们开始销售这个苹果。在销售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是不是要收集数据,看一看这个产品在上海这个地区的效果反馈如何。然后销售端从target consumer(目标消费人群)中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用任何你能想到的统计学的一种方法,那是不是就进入了quantify(定量)这个领域呢。把数据、用户反馈全部定量的去收集起来,按照一个严格的逻辑指导和架构去统计起来。数据收集回来之后,然后去研究,看这款苹果产品在上海这个地区的销售和市场推广是怎样的效果。如果反响确实还不错,那就往全国推广。接下来在全国推广的时候,逻辑其实和推广上海是一样的,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研究出各自符合当地情况的市场推广方案。如果你想让你的产品称为国际性的,比如在亚洲其它国家推广,韩国、日本、泰国等等...甚至是美国的一些西方国家。那你要研究在针对不同国家的各自符合当地情况的推广方案,应该如何制定,这个叫什么?这个叫Cross-cultural(跨文化)。对于一个经验非常非常丰富的研究者来说,Cross-cultural是可以结合quantify一起用的。案例结束那么从以上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来,一般情况下定性研究更多的是解决供给端、定量研究更多的是解决需求端的问题。

安能治人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根本区别在于?

定性分析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不像自然现象那样受因果关系的支配,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定量分析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定量研究是一种事实判断,它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举个例子,比如我要分析影响车祸的道路因素,首先为了研究如何减少车祸发生的次数,首先通过饼图统计2010年车祸发生的严重情况,可以看到2010年一共发生车祸104029起,其中85.7%是轻微的,13%是严重的,1.3%是致命的。就2010年发生的这104029起车祸进行分析,首先选择城市或农村的地区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城乡哪里更加容易发生车祸,2010年发生的伤亡人数在5人以上的车祸有1142起,其中有670起发生在农村,说明农村比城市更容易的发生车祸。因此下面主要对农村发生车祸的道路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折线图观察不同道路等级对车祸的影响,发生车祸次数最多的道路等级是干线公路和部分重要的次干路,其发生车祸的次数远大于其他几种等级的道路。因此在固定道路等级为干线公路和部分重要的次干路的情况下,下钻到不同道路类型对车祸的影响,发现发生车祸次数最多的道路类型是单车道,其次是双车道,最少的是高速公路进出口。将道路类型固定为单车道,接下来通过散点图对比路口控制的不同以及光照条件对车祸的影响。得出最后的结论:①农村地区的路面条件较之城市,更加狭窄,因此司机在经过农村时要更加注意安全、②最容易发生车祸的是干线公路和部分重要的次干路的单车道,且不是在路口或自动交通信号附近,如遇这种类型的道路要格外注意、③不要因为是白天就放松警惕,白天其实比晚上更加容易发生车祸。其实定性研究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没有或缺乏数量分析的纯定性研究,结论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在进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所要研究的现象的性质;在进行定量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除非注明,否则均为DataFocus企业大数据分析系统,让数据分析像搜索一样简单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断肠草

营销调研是采取定量研究方法还是采取定性研究方法更合理、科学?

在市场调研中,有些调研人员长期以来通过深度的定性研究方法来深入了解消费者态度与市场情况,有些研究人员则认为采取量化方案的营销调研才更加合理科学。实际上,在做研究时,我们不应该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对立起来,而是要将二者进行有效地结合。就像要做一把椅子,斧头也要用、锯子也要用,不是比较他们哪个好,而是如何有效地组合,斧头善于劈砍,那你就在劈砍的时候用它,锯子长于精细切割,那你就在切割的时候用它,结合在一起才能更高效率、更低花销地解决问题。如同斧头和锯子,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各有各的功能、特长和适用场景。01定性研究的核心功能是探索。探究现象或问题的存在性(有哪些可能性存在),往往以典型个体为研究对象,用半结构化的访问大纲进行开放式研究,通过全面的了解、深入的挖掘来描述典型个体的行为和思考,在时间和空间上刻画出个体的行为动线和思维动线,在广度上构建全貌和行动链路、在深度上挖掘背后动机和底层逻辑,为定量研究搭起框架、提供主题、构造选项;定性研究更适合解决对模糊问题和群体的清晰化、需求和动机的挖掘、创意和解决方案的产生等。02定量研究的核心功能是测量。更多是量化评估现象或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往往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用结构化的问卷进行定向的信息收集,通过标准化的问题和答案来测量群体的行为和思维,通过统计分析技术来量化描述群体特质、测量群体间的异同、识别变量间的交互关系;定量研究更适合解决度量、评估、预测、计量分析方面的问题。END 总而言之,一个有效的营销调研应该是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和依归,针对不同的研究任务选择和集成合适的研究方法,充分发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优势,得出有整体感、穿透力、建设性的结论和建议。

吾岂

课程回顾|撰写硕士、博士论文,定量与定性研究如何选?

3月13-14日,阳光明媚的早晨,同学们活力四射。我们特邀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立文教授,来为学威深圳班DBA学员讲授《研究方法论》课程。无论是学位论文的撰写,还是学术论文的撰写,对学员获取学位证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张立文教授不仅是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MBA/EMBA导师。本次课程主要讲什么是研究?确定研究主题,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技术,撰写研究申请等相关内容。张立文教授结合实战经验,诸如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核心点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分类?等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深层思考,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到撰写论文的要点。课程期间,我们还对张教授进行了个人专访:01:29Q1:撰写硕博论文的具体框架和注意事项有哪些?硕博士论文基本上是对MBA、DBA学习的一个总结,也是评定你是否能拿到学位证的一个标准,所以我相信对任何一个同学都特别重要。具体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从拟定你的论文主题、选择导师,到你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再到你去收集一些数据,做一些分析,最后到撰写论文完毕。我特别强调的就是选导师的问题,因为很多同学刚开始对导师不太了解,所以大家在选导师的时候一定要选与自己主题相关方向的导师,这有利于你研究进展!01:28Q2:在数据拆分环节,举例谈下如何进行训练集测试集切割?其实,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论文中,包括工商管理一类的论文,你都可以发现数据分析是撰写论文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我在课堂上讲到的七步成诗,就是从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始,比如需求分析、采集数据、模型预处理、到拆分数据集、模型的训练、校验,最后再运用起来。其中测试集和训练集的拆分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统计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区别,因为在人工智能里面更倾向于预测未来。比如说预测股票的未来涨跌,需要拆分数据集,然后再用训练集去定模型,最后用测试集来预测模型的精准性,所以这就是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拆分问题。01:42Q3:定量和定性研究,哪种研究法更具说服力?为什么?我相信各位同学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无论是MBA,还是DBA,在撰写论文时,必定会选择的2种研究法,那么这2个研究法具体有什么区别呢?定量研究,我们更强调的是量,量主要就是从数学、统计学的角度出发,然后用一些数据,结合一些传统的方式,比如统计学,或者是大家学过的一些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去解释。定性,更多的是一种总结、一种概括,是一种理念的表达。我们的同学如果在写作论文时,特别是对于DBA、MBA的同学来说,这2种都用得到。你既需要归纳总结,又要用一些数据去求证,所以建议大家以一个为主,以一个为辅。我相信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因为这样更有利于论文的完成!Q4: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论文有什么区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可以说,是所有学科最顶层的一种设计。自然科学,更偏重于因果的关系,它解释的往往是一些定理、定律的形式,像我们常见的数学、物理这种很自然类的学科里面就会用到,比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你需要用实验去得证。社会科学,可以说是我们管理学的同学们更青睐的,它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的行为,或者人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这里面用到的方法就比较广泛一点,比如像声音、问答、数据采集等都用得到,而且它的解释比自然科学更复杂一点,因为它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所以它的范畴更广泛一点。两天的课程结束后,同学们对如何撰写论文有了清晰的了解,张教授精彩的演讲获得大多数学员的称赞,同学们从中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扩充,更是提高了收集文献、分析数据的能力,对于未来撰写学位论文大有裨益!

神笔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揭秘原子论

18世纪末期,随着天平等定量实验工具的发明,化学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时代,在大量实验数据积累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元素相互化合时,质量之间有定量的关系,为此先后有三个化学的基本定律被提出来。它们分别是:1.质量守恒定律: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定组成定律: 1779年,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总结出一种纯净的化合物,不论来源如何,各组成元素的质量都有一定的比例。他分析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矿石里的化合物和他在实验室里制备出来的相应的化合物,发现同一种化合物,不论来自哪里,成分都是一样的。1860年比利时分析化学家斯达为了证实普鲁斯特的假说,进行了极精密的试验。他用的天平的灵敏度可达0.03毫克,他分析测定用四种方法制备的氯化银,实验的误差小于0.004%,这说明这种化合物不论用什么方法制备,其组成成分都相同,进-步证实了定组成定律。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于1806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都成一定的整数比(定比定律),例如1克氢和8克氧化合成9克水,假如不按这个一定的比例,多余的就要剩下而不参加化合。他将此称为定比定律。今天,我们知道定比定律就是定组成定律。3.倍比定律: 1803年,道尔顿发现当甲、乙两种元素相互化合生成几种不同的化合物时,则在这些化合物中,与一定量甲元素相化合的乙元素的质量必互成简单的整数比,例如铜有两种氧化物氧化铜和氧化亚铜。在氧化铜中,含铜80%,含氧20%,铜与氧的质量比为4:1。在氧化亚铜中,含铜88. 9%,含氧11. 1%,铜与氧的质量比为8:1。由此可见,在这两种铜的氧化物中,与等量氧化合的铜的质量比为1:2,是一个简单的整数比;同样的,碳的两种氧化物C0和CO2中碳和氧的质量比分别是3:4和3:8,和一定质量的碳相化合的氧的质量比恰好是1:2,也是一个简单的整数比。为什么元素间的化合总是成整数和倍数的关系呢?道尔顿丰富的想象力使他敏锐地发现这不正是原子个数比的一种表现吗?道尔顿由此确信,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因此相互结合后就生成了不同的物质。他由此提出了关于原子的著名论断:①物质是由具有-定质量的原子构成的,原子不能再分,也不能自生自灭;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质量和形状都完全相同;③每种物质都是由它自己的原子构成的,单质是由简单原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由为数不多的简单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原子的质量总和。道尔顿的原子论同过去的原子论相比,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而且道尔顿的原子论从微观角度合理解释了当时的三个经验定律。根据原子论的观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发生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这就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合物是由简单原子构成的,化合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化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组成一定,这就是定组成定律的原因。所以道尔顿的原子论一经提出, 立即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认可和重视。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猜想,虽然早就提出来了,但是是道尔顿把原子学说第一次从推测转 变为科学概念。所以恩格斯赞美道尔顿说:“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道尔顿是科学原子论的奠基人。”

宝之至也

定性分析or定量分析的7种研究方法

今天继续教大家写留学论文,选择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1什么是定性分析?分析方向:---定义---得出的数据方向---如何采集---是否具有目的性---研究类型---主客观---数据类型2什么是定量分析?分析方向:---定义---得出的数据方向---如何采集---是否具有目的性---研究类型---主客观---数据类型3定性分析的3种方式定性分析的3种方式:---Focus Group---Depth Interview---Photo Enthnography4定量分析的3种方式定量分析的4种方式:---Telephone Surveys---Personal Interviews---Web Surveys---Hybrid Method

爱恨调

2020年成都三诊试卷分析|这次三诊是近几年最难?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成都高三考生们4月1日入学后一周就进行了成都二诊考试,这导致很多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因此,对于成都地区的考生来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复习后,这次三诊考试更能体现出真实水平,意义非同寻常。三诊成绩最接近高考成绩?通过多年对模拟试、高考试卷的研究,我们明显感觉到,相比于高考,模拟考试的“简单题”“难题”界限很清晰,陷阱少;但高考题,陷阱多,难易题的界限相对模糊。过去一般认为,成都地区高考前的三次大型模拟考试中,二诊是最接近高考难度的,但从近三年诊断性考试与高考成绩对比数据看,通常用于“给信心”的三诊成绩反倒最接近高考。▲通过数据明显看到,相比于一诊、二诊,三诊划线与高考分差最小▲绵阳地区情况相似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成都三诊划线与高考划线的分差最小。所以,三诊成绩、三诊考试考生的省排名,这两项指标对考生定位自身成绩水平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需要帮查孩子诊断考试对应省排名,对标能上哪些院校的,可以在文末给我私信留言,帮你查询一般来说,三诊难度都不大,但部分人感觉今年的三诊是近几年最难的,因此,有很多人猜测,认为2020年的高考题目应该会难一点,打压一下四川的高分学生。对此,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较小:“毕竟全国三卷所涵盖的云南、广西、贵州、四川4省(西藏今年还不清楚),除四川省外,其他省份教育相对比较落后,高考难题意义不大。”到底这次三诊考试整体难度怎么样,考生们在接下来的复习和刷题练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我们特意邀请了专家老师对试卷进行全面分析,并归纳总结出近些年高考命题的关键点、要点,分享给各位家长、考生。同时我们也收集整理了本次三诊考试的全科试卷+答案,方便考生们锻炼自己考后估分的能力。特别提醒,诊断考试的估分意义不仅仅在于预测分数,更重要的是训练考生高考估分能力。高考后学校会第一时间向考生发送试题及答案,如果考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较准确地评估出自己的分数,就可以及时划定报考院校的范围及报考策略,从而提前做好报考规划。需要的家长、考生可以在文末留言或者私信我们,获取试卷+答案和估分方法指导。文章较长,内容全是干货!建议大家收藏起来,方便随时查看!数学1.理科数学整体来看,这张卷子的题量和难度是要明显高于成都二诊的,但是试卷本身的难题并不算太多,中档题明显要比二诊多,做起来会相比较二诊的时候有点费时间。基础扎实的考生可能觉得会比较顺手。这次三诊数学,拿分的情况并不会那么乐观,但是相比较二诊的时候,很多同学经过返校近两个月的学习状态会明显要好一点,对比去年的三诊,这个卷子在字体编排结构上调整的幅度挺大的。2.文科数学成都三诊文科数学整套试卷整体结构及难度分布合理,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难度坡度合理,入手较容易。试卷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包括基本运算)和数学基本思想,对高频考点作了重点考查。试卷有设置难题,会有区分度。篇幅有限,具体分析学校老师会详细讲解,这里分享一些(文理)数学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选择题速解法:1.排除法、代入法当从正面解答不能很快得出答案或者确定答案是否正确时,可以通过排除法,排除其他选项,得到正确答案。排除法可以与代入法相互结合,将4个选项的答案,逐一带入到题目中验证答案。2.特例法有些选择题涉及的数学问题具有一般性,这类选择题要严格推证比较困难,此时不妨从一般性问题转化到特殊性问题上来,通过取适合条件的特殊值、特殊图形、特殊位置等进行分析,往往能简缩思维过程、降低难度而迅速得解。3.极限法当一个变量无限接近一个定量,则变量可看作此定量。对于某些选择题,若能恰当运用极限法,则往往可使过程简单明快。填空题速解法:1. 特殊化法当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而已知条件中含有某些不确定的量,可以将题中变化的不定量选取一些符合条件的恰当特殊值(或特殊函数,或特殊角,图形特殊位置,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模型等)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探求的结论。这样可大大地简化推理、论证的过程。2.数形结合法将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通过图像直观揭示出来。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数中思形,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3.等价转化法通过"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将问题等价转化成便于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还有很多解答题的答题技巧,因为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多说了,需要针对三诊成绩,具体分析失分点,并快速提分的考生、家长建议搜索添文末评论或者私信我们咨询了解~(添加时请备注:数学提分)语文1.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有难度)整合从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来看,命题者在编拟选项时,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会换一种方式,通过概述、转述、重组、调序等方法将原文意思「悄悄」做了改变,给考生布下思维陷阱。尤其是最近几年,出题人在设计选项时内容不再像过去那样对文本内容作简单的“变形”,而是更有概括性、综合的内容更多,不少信息的隐蔽性更强。过去惯用的“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混淆时态”这三种简单的陷阱已经很少出现,而“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混淆”五种干扰性强的陷阱更加常见。这些陷阱设置的具体方式是什么样的呢?1.陷阱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故意更换个别词语或者说法,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或者扩大范围,歪曲作者的观点。2.陷阱二:偷换概念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从而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3.陷阱三:无中生有选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4.陷阱四: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者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其主要方式是以部分代替整体(或以整体代替部分)、以个别代替一般(或以一般代替个别)、以特殊代替普遍(或以普遍代替特殊)等。5.陷阱五: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把「因」错断为「果」,或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次成都三诊考试,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具体的题目分析,学校老师会讲,这里我们不进行详细分析。在高考的时候,对于这类题,我们找准它的命题角度就能破解:(1)关键性语句理解题这类题,既要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人领悟其语段的“意”。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高考中,攻克这类命题角度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这段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析结构(思路)类题目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提问方式: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4)鉴赏形象类题目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规范回答: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5)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提问方式: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6)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类题目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提问方式:请概括第几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整合答案。(7)鉴赏表达技巧类题目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等)。提问方式:文章第几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来写描述对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规范回答:确认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说出好处、效果。(8)开放式的探究性题目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提问方式:文中说:“……”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规范问答:分两步走,第一步选择一个评价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步结合文本内容说明赞同这种观点的原因。回答时,要注意语句必须简明连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诊考试中,本题考察的是小说,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小说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大部分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小说的阅读和解题方法有很多,很细,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需要的家长可以关注我们,评论留言获取详细内容啦!2.第二大题:古代诗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此次三诊,文言文考的还是传记,大同小异,难度不大。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在读文言文文段时候,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用心默读两遍。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文言文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是在对全文内容、思想的把握上,考生可以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再去来完成其他题目。【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总之:无论是三诊还是高考,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颇让人费神,胆大心细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这次成都三诊考试考得是单首诗歌鉴赏。在单首鉴赏时,考生需要用好「三把钥匙」。一是「巧用信息」,充分利用试题提供的注释等信息,准确、快速地答题。二是「贯通理解」,将试题选项中的信息回归到原诗相关语境中进行贯通、比较,理解选项或原诗中相关词句的含意。三是「规范表述」,主观题要按题干的要求进行准确表述。当然,不同类型的试题,有不同的表述思路。含意类试题的规范表述思路一般为:表层含意 + 深层含意。艺术特色类试题的规范表述思路一般为:「观点 + 诗句印证(总分结构)」或「诗句阐述 + 观点(分总结构)」情感类试题如果问的是「怎样抒写情感」,则规范表述思路一般为:怎样抒写(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 情感。3.第三大题:语言知识与运用:这个版块儿,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4.第四大题:写作理综1.成都三诊·生物从生物选择题来看,命题人仍然参照了往年的考点出题顺序,但是每道题的难易程度发生了变化,因此这个部分,优生应该表现比较良好,中等生及后进生可能对试题表现比较差,另外心态不太好的生源,可能出现生物选择题崩盘的现象。综合生物全卷来看,本次生物命题,没有严格的按照通常考生感知的难易顺序排列,另外中档题偏多,阅读量,图文分析量,书写量都偏大,得出难度结论,偏大。篇幅有限,具体分析学校老师会详细讲解,这里分享一些生物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一)生物选择题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掌握“错误原理”“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采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注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潜规则”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都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当然,生物学科也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等。(二)生物非选择题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答案的整理采取“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第一句话衔接题设,第二句话阐述原因,第三句话表述结果。如果我们采取:结果(结论)→原因→题设(条件)进行推导,就容易找到他们的内在联系,然后反过来进行:题设(条件)→原因→结果(结论)描述,就会得到比较科学、合理和完整的答案。答案要求“科学、合理、规范、简洁”遗传题的解答,很讲究做题步骤和规范遗传题,特别是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是近些年高考生物试题取材的重点和热点,常常是年年考、年年新。掌握好这类遗传题的解题技能,是合理、灵活掌握遗传规律的体现,是提高考试得分的关键。针对这类试题,有如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写出匹配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第二步,构建模型,写出遗传过程;第三步,采取单对突破、对对组合,隐性肯定、显性待定,子代推导亲代,子代性状(基因型)比例推导亲代表现型(基因型);第四步,进行遗传推导,计算相关概率;第五步,整理答案,让答案变得科学、合理、可行、简洁。2.成都三诊·化学化学的很多题目相对来讲,是很新颖的,而且会有一些难点,以及考察学生容易遗忘的点。以整体的试卷下来,化学的难度基本体现在:第一,新信息转化,这也是高考的方向,第二,计算。如果孩子在这个两方面上能克服,或者是说遇遇到这些特别复杂的计算,他可以有意识的跳过的话,那这个化学还是比较正常的。但是整体来说,出题老师没有给他们降难度,找自信。更多的是考察他们自己的漏洞,让学生们能够自己补足。篇幅有限,具体分析学校老师会详细讲解,这里分享一些化学答题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一)化学选择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把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区别联系看清楚。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避免落入命题人所设的“陷阱”,迅速的找到所要选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做题,也能从选项出发验证题干做答,合理的选择解题方法快而准的找到答案,将做选择题的时间尽可能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二)化学解答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没配平、条件错、有机反应少写物质(水等)会造成该空不得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连接,无机反应用等号、有机反应用箭头,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要标清,点燃、加热、高温有区别,催化剂不能简写为“催”,这些问题出现会被扣分。专业用语不能错。化学上常用的专业词汇是绝对不能写错别字的,一字之差会使整个空不得分。例如“砝码”不能写成“法码”;“熔化”不能写成“溶化”;“过滤”不能写成“过虚”;“萃取”不能写成“卒取”;“坩埚”不能写成“坩锅”等等。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作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表达尽可能用唯一、准确的主语;不要多写无用的话,无用的话说错了就会扣分;作答要有明确的要点。对于计算,要注意该书写单位的要书写单位。或者是要注意空后面所使用的单位是什么,不要因为没有书写单位或者是数量级不对而丢分。3.成都三诊·物理总体来看,物理选择题在18/20/21三个题可能会存在丢分,其他剩下的题不应该有丢分情况。选择题的难度相较于高考和前面的诊断题难度基本持平,在21题上面稍有偏高。对于考试技巧或者心态好的孩子来说,选一半不纠结,不耗时间拿三分也是比较轻松的。本次三诊物理总体难度中等、文字阅读量、过程计算量中等,没有太偏太难的题,但是对于高分选手来说在选择21题和大题25题是两个丢分的地方,尤其是25题的数据设置,是很多考生的一个痛点,平时不注重计算的练习,一到考试遇到这种数据,先不说会不会算下去,即使想去算,都会算错。篇幅有限,具体分析学校老师会详细讲解,这里分享一些物理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一)物理选择题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相信第一判断。只有当你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尤为重要。切记:1.每年高考选择题错误率高的不是难题,而是开头三个简单题。2.选择只需要确定选出哪个答案,不需要解释不选的答案。(二)物理实验题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a.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b.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c.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d.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f.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文综地理试题从整体上来讲,有难度。纯粹意义上的送分题较少,中等题及中等偏难的题较多,侧重于查漏补缺。地理部分的非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个别题简单,有一定的阅读量和新意。政治部分,相比较而言,三诊试题难度不大,个别题有难度,侧重考察基础,以及答题语言的准确性。历史部分,选择题部分题有难度,42题不好做,答其他题,难度中等比较适中。篇幅有限,具体分析学校老师会详细讲解,这里分享一些物理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1.地理(一)地理选择题巧用五法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二)地理学科主观题解题技巧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有以下几个技巧: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将要点进行编号。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2.政治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是政治得分的基础,正确选择要“三看一排除”。(一)一看设问明确出题人故意设置的相关限定。设问的限定主要类型有:限定主体,如政府、企业、人大代表、政协等;限定知识范围:如“从经济学角度”,“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等;限定因果联系:如“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的原因有”等;限定正误:如“关于金属纪念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二)二看材料通过对出题人设置的关键词把握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在试题材料中,出题人总是通过关键词句等信息对同学们予以必要的提示,同学们应通过反复阅读把握题意。(三)三看题干找出表述错的题干以及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或设问无关项。此处尤其注意后者,出题人往往通过这一类题肢提升试题难度,考察同学们的审题能力。(四)四用排除善用排除法提高答题效率。近几年,政治选择题中的组合选比重大幅增加,而且难度逐渐加大,解答这一类选择题,用好排除法,不仅能提高正确率,还可以有效缩短答题时间,保证得分。如何通过规范的答题步骤提升非选择题分值?一看设问明确设问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明确设问中的行为主体:国家、企业、个人、人大、政协……;设问的知识限定:用联系的观点,用消费相关知识。二看材料或图表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图表等对材料进行分层,把握材料中心意思。三写答案组织答案的过程注意“三化”:答案组织层次化,有效分层,标清答题序号;答案表述术语化,使用学科术语,准确命中答案;答案编写完整化,答案的组织基本的结构应该是“理论+联系材料”,哲学题应该是“原理+方法论+联系材料”。3.历史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是多年来高考历史学科的特色,占据的分量也比较多,因此掌握材料题的解答方法对答好历史题至关重要。(一)材料型试题的答题步骤步骤一:审问题。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步骤五:作答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英语本次成都三诊考试,英语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没有过于简单或过难的题,没有16级三诊试卷难,比高考试题要难。阅读部分有一定难度,完形填空部分难度适中。作文部分为告知信,难度适中。阅读题部分难度分布不均,造成一定的难度。七选五不是常考的小标题是或者段落大意是所以能产生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可以做到正常发挥,但打高分不太容易。1.听力听力高考英语听力测试部分在整套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要求考生从头到尾按顺序往下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选择,没有“回头看”的余地。听力应试技巧与策略:听前:略读题目,切入话题,划出重点,预测内容(确定人物身份)听中:捕捉信息,速记要点,有的放矢,去伪存真(短文独白,首末为主旨句,注意5W,1H)听后:连贯记忆,前后联系,综合考虑,一锤定音。2.阅读阅读理解文章多是议论文和说明文,这两种文体的结构可归纳为:提出问题——论述问题——得出结论或者阐明观点。对于这类文章,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考查内容主要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数字等议论文中例证细节和定义类细节。这类题目的共同特点是:答案一般都能在文章中找到。当然,答案并不一定是文章中的原句,考生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自己组织语句回答问题。3.七选五解题思路:(一)理清句际间的关系文章的内容是根据各层各段的大意有机地组合而成,各个层次,各个段落之间不管怎样错落有致,但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语脉。(二)找出句子之间的连接性的词语文章的语句间的组合,除了从语句间的意义关系分析外,还可借助句子之间的连接性词语来把握,因为连接性词语能表明这个语段句与句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有:承接关系(如 so, therefore, thus, hence, 等)平列关系(如first, second, third…; firstly, 等)转折关系(如 however, nevertheless, still, though, 等)层递关系(如 also, further, furthermore等)4.完形填空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学生词汇、固定搭配、语法等语言知识,也反映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语境的逻辑判断能力。5.解题原则(一)语义优先于语法原则如果一味按照语法规则来选择答案,就陷入了答题误区,因为几乎每一题的四个选项都符合语法规则;理解文章的大意并结合语言结构对每个空格作出正确的判断,方为上策。(二)词内选项句内找原则近义词或词组的辨析正成为考试的热点,四个选择项要么都是词义相近的名词单数或复数,要么都是近义动词的同一时态等,只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6.短文改错短文改错的复习重点考生必须熟悉设错方式:多词、少词、错词。(1) 多词现象大多出现在冠词、介词、助动词、连词、语义重复及行文逻辑等方面。(2) 少词现象主要出现在冠词、介词、副词、助动词、不定式符号to、连词等。(3) 错词现象主要在冠词、介词、名词单复数、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主谓一致、代词、连词、词形。7.作文英文作文的阅卷老师阅读速度很快,每篇作文以平均不到一分钟的速度审核,阅卷老师首先会大致读一下作文内容,并在心里给出作文得分的等级。一等分数为20-25分;二等分数为15分-19分;三等分数为15分以下。因此,整篇作文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注意:卷面清爽,减少修改杜绝错误拼写用实词替换常用词用连词改长句三诊结束后,距离高考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孩子备战高考?今年高考政策和时间节点的延迟推后对于报考有何影响?对此,我们特意为大家们开设了公益讲座,为家长答疑解惑: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在文末评论私信,我把详细内容分享发给你。大家快来火速围观,一些志备考、升学干货,都在这里!辛苦转给其他有需要的家长,帮助孩子“赢”战高考!

摩羯座

运用好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得益彰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体系,运用的模型推演、数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们也可以用,而且应该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时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学判断力。”这为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把准研究方法和选择好研究方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把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本质与联系,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出场社会科学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其产生开始,便有了自己相应的研究方法。从属性来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其重要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或者说定性的方法与定量的方法,一直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随影而行。人类早期,科学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没有达到系统的程度,不能非常确定未知世界,图画简化、记号改造和文字描述,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方法;同时,手指计数、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等也运用在社会活动之中,成为人类早期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认识世界的雏形。一直以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对定性研究没有明确定义。但是,大致认为,所谓定性研究,主要是依据社会现象或事物具有的属性,从内在的规定性来研究现象或事物。定性研究,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描述、现象分析归纳、图像展示说明等方式,从中寻找事物“质”的特征和规律。比如,标志着经济学诞生的《国富论》,以定性为主进行阐述,马克思的《资本论》采用大量定性研究进行分析,定性研究方法阐释出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的光辉思想。20世纪20、30年代,定性研究因社会调查方法得到发展,采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等方式开展研究,加快了定性研究方法的步伐。通过定性研究,人们对研究对象有相对偏于感性的了解。假以将考察目光投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殿堂,不难发现,儒家的解释系统成为了绝对主流。这至少源于相对封闭的农业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整个社会结构高度同质化,分析社会现象,更多从礼和文化的角度去考察。这也是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在很长时间里没有自身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原因。其实,这是相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内涵以及具有多学科性、多方法而言得出的一种推论。近代以来,大批仁人志士在寻求国家与民族的图存路上,常常借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社会问题,寻求解决良方。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思想理论界空前解放。在“政治学、社会学等等需要‘补课’”的指引下,我国社会科学开启重建之路,面对改革开放的宏大场景,社会科学在研究社会问题时,更多使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展示出许多抽象的理论推导和思辨阐述。一则,这是继承传统的研究方法;另一则,是社会科学与哲学、历史学和文学有着本土的人文基因和关系。相对定性研究来说,定量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迟缓许多,但是发展迅速。回顾科学发展的历程,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日常生活的需要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而从事的生产活动等构成了科学的起源。古代东方民族和古希腊对古代科学的萌芽均作出重要贡献。但直到伽利略摒弃神学的宇宙观,倡导数学实验方法,揭示出动力学、天文学的变换状态和存在规律,才开启近代科学以及定量研究之先河。近代科学快速发展,工业文明大步向前,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实证主义迅速兴起,用“量”的表达、数学的语言研究社会对象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威廉·配第、奥古斯特·孔德、埃米尔·迪尔凯姆等均在其著作中大量运用定量的方法分析经济社会等现象,尤其是经济学的后边际革命爆发,越来越多的定量分析被应用到经济理论研究中;萨缪尔森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其影响延续至今。这些研究方法为后来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学科建立,提供了许多有价值可借鉴的具体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试图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借助工具、公式或模型推理将研究对象的各组合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外部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揭示出来,以期对研究对象有相当精准的认识和分析。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社会科学的定量研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定量分析研究对象不可或缺的手段。方法、模型和指标构成了定量分析的主干要素。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起伏宏观上讲,大千世界,气象万千,社会现象,林林总总,凸显世界的复杂性,这使得定量研究难以精确计量研究对象中各因子的相互关系,必易导致定量研究的或然性。微观上讲,社会个体的独特性,特别是个体情感、精神等研究,一般较难采用定量方法加以研究。方式上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只看到连串数学公式、得出系列数字结论,易导致见物不见人,驶离研究初衷。这也是定性研究可成为社会科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的重要缘由。当然,纵览近些年社会科学通过定性获得的研究成果,定性研究也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从阐释理论到对接现实等的转化与应对。定量研究诞生以来,主要经历过实验法、测量法、问卷法和数学模型法等多种量化研究方法的演变与综合,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达到一个高峰。期间,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主张实证和理性的风气异常兴盛,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方法转化成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一些综合性、应用性、交叉性的社会学科,采用定量方法进行研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目前在研究中,因其借用定量方法取得的大量新颖、精细且具备数字说服力的成果,也难完全以客观姿态接纳传统定性方法研究出的深刻思想成果。可以说,定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定性研究传统思维模式,促进了研究的技术化。但是,无论提出怎样合理的假设,建立多么精致的模型,估算参数,验证理论,预测未来,仍然还是其不足之处。随着人类生产力总体水平不断提升,自然科学技术也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素材。社会问题与科技问题结合愈发密切,有时甚至科技问题直接演变成社会问题,对其的研究,需要借助定量研究去精准探究;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急剧网络化、大数据化、信息化、复杂化和快速化,对有关社会问题采取定性研究,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解决认识问题。三、让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很广,不同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都有其相应知识体系和话语表达,都应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都有用武之地。只是针对不同研究对象、借助不同学科视角、发现不同问题和达到不同研究目标而采用的不同方法而已,没有孰优孰劣。从这点上讲,两种方法应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中相得益彰。过度仰仗定量,易在学术研究方面过度模型化,势必导致认识世界的价值理性缺失;过度仰仗定性,易在研究内容方面出现空泛化,势必导致认识世界的精准度不够。没有定性的定量,容易导致盲目的定量;没有定量支撑的定性,容易产生无本质的定性。在定量分析基础上的定性分析,更能因接近事物的属性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的定量分析,更能把握社会的变化动态和趋势走向,有利于科学得出事物的“质性”。无论是归纳与演绎、实证与思辨、证实论与证伪论,还是解释与理解,都预示着研究思维的理性进步。社会科学的时代属性、价值本性和民族特性,决定了我们在新时代面临信息化加速发展,原本在工业化时代建立起来的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必然受到学科分立、方式转换、话语创新等方面的影响。此时,我们要认清每种方法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对于有些定量研究,分析严谨,数据清晰,但我们更要注意其根本思想和原理意蕴。因为,西方有些流派和理论背后,藏有自己的问题意识,而快速发展的中国的诸多问题,不在西方学术视野之内。对于有些定性研究,看起来,理论先进、论证充分,但我们不能简单横向移植,要注意其论述的立场和基本价值取向。因为,我们要有我们的自主性、主体性和独立性。新时代,许多传统学科再展新颜、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学科快速变革、交叉学科蓬勃发展、冷门学科焕发生机。在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程中,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借鉴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和方法,不断创新研究,才是我们应走之路,而不必只是在纠结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孰优孰劣中兜圈子,不必在对定性研究产生固化与偏见、对定量研究产生痴迷与排斥中迷失了方向。其实,不管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要根据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学科特点而定,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结合中国实际、中国经验和中国社会,解决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湖北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18ZD019)阶段成果】(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曾德贤精彩推荐: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非抗疫合作成效显著百年中国艺术歌曲创作述论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丹心令

心理学角度阐述行为与态度、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编辑导语:行为与态度,定性与定量,我们在工作时、日常阅读文章时,经常能够看到或者使用到这两组词汇。今天,本文作者就带领大家从心理学的角度,由浅入深地了解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并且通过案例,详细地阐述了行为和态度之间的种种联系。一、总概不论是对用户调研活动作体量上的规划,还是在细节上作揣摩,要想作出对产品有用、正确的决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论证。这个论证既需要感性的思维作为支撑,更需要借助理性的思考作为验证,相信调研是个不错的渠道。用户调研活动对于一家企业、一个团队,乃至一款产品来说都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而调研之后的数据又该如何去归纳定义,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新问题。单纯地通过数据来看,常见的有定量和定性两类数据。而针对用户调研来说,剖析其本质会发现其实数据还可以再细分出来行为和态度数据。这四者的关系错综复杂,彼此又可以独立存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聊一聊这四个数据大类的细节。1. 定性和定量的关系首先,定量和定性同属于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数据,而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因果关系,因此定性和定量的不同就在于对“原因”理解的差异。二者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定量关注数据频率,定性关注数据意义:定性假设起因,再由定量来验证;定量挖掘数据,再由定性剖析原因。从数据上来看,定量分析的结果会更具科学的说服力,而定性分析的结果更多的是阐述某种事物的价值或意义,比如:用户A比用户B胖(定性);用户A比用户B胖了25kg(定量);用户A和用户B身高都是180cm,而用户A的体脂率比用户B高了12%,因此用户A比用户B胖,且胖了25kg(定量)。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定量给出了具体的数值,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比定性更加具备科学的说服力。而对于定性来说,更加在意得出的结果,比如胖还是瘦,至于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果,就需要通过定量数据去验证,因此定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偏向于阐述某件事物的含义。从表达形式上可以看出,定量往往采用数理统计或概率化的表达方式,而定性则采用的是因果论或逻辑学来表达。通俗地理解,定性通常是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用户的观点,进一步探究用户为何产生这样的结果。如果说定量研究的阐述的是“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定性研究的则是阐述“为什么”的本源,一个关注原因,一个关注结果。2. 行为和态度的关系和定性定量不同,行为态度常常是“伴生关系”,这个伴生并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由A生B,也可由B追溯A,就像太极的阴阳两面,永远是一种循环关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态度引发的,例如:用户A认为出去玩必须是精打细算的,对所消费的内容必须物有所值。那么当用户A使用某旅行App进行预订的时候,大概率会优先考虑性价比的问题,这就会对产品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态度通常揭示了影响行为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用户调研来进一步探究用户发生行为的理由之一。在某些事情上,如果没有态度作为牵引,行为将很难产生。但凡事无绝对,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态度引导,行为也可以自然发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行为也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去影响态度甚至是改变态度。二、定性和定量1. 定量从广义上讲,针对定量数据的分析是具有结构化的数据模型,是可以用于客观表述事实、可衡量大小的、并且具备科学依据的数据。在样本的数量上,定量研究追求较大的样本量作为数据的支撑,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更科学地接近事实情况。当然某些定量数据也可以间接地收集到用户的行为和态度数据,这在后文中会提及。从来源上看,定量数据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产品本身的测量数据(产品日志文件、后台数据、埋点等);另一个是用户研究数据(可通过问卷调研等调研活动获取)。所以定量分析更多的是集中在对数字化数据的统计分析上。这些定量数据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可以帮助验证设计内容是否正确、方向是否符合市场趋势等,进而帮助设计师为优化作品提供方向,积累经验。而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数学上的统计分析法,诸如差方、漏斗模型等,对结果的频率、效能等作出对比和总结。2. 定性广义上来看,针对定性数据的分析往往使用非结构化的数据模型,或者主观表述现象,它并没有一套明确的标准,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样本的选取上,定性研究往往需要的数据数量较少,数据仅作为其理论的参考依据,常常被用于可以间接手机用户的行为和态度数据的角色。定性数据主要来源于用户调研活动。用户调研定性和定量数据都可以通过活动获取,不同的活动侧重点不同,比如焦点小组会更偏定性,因为主要是观察和访谈居多;而问卷访谈则有利于获取定量数据,因为无法观察用户。在产出的载体上,用户调研一般会依赖于文字媒介,比如某些词条出现的频率,通过聚类分析法、亲和图进行定性分析并得出结论。当然将定性数据经过重新编码,也可以作为定量数据来统计分析,比如开放性访谈,针对访谈当中出现频率高的词条,通过某些分析方法进行重新编译,也可以将定性数据定量化。而在数据分析阶段,定性和定量数据往往需要配合进行,尤其是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定性和定量内容庞大,综合分析更利于调研人员挖掘用户的潜在习惯和真实需求。通过定性研究,能够最高效地获取到行为和态度数据。例如通过焦点小组的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用户情绪上的波动、表情上的微妙变化、肢体语言上的不和谐、点击操作的频率以及在点击时的想法等。这些细节不仅可以帮助调研人员挖掘用户潜在行为习惯和真实需求,更能挖掘出来产生数据背后的原因,最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产品(以下针对态度和行为的内容,将站在心理学角度阐述)。三、态度和行为1. 态度态度是引导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用户的大部分行为都会由态度主导,什么样的用户态度就会诞生什么样的适应性产品。在四大类数据方面,态度数据可以帮助调研人员有效的分析出用户需要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来完成目的,比如:拼多多的用户群体大多存在“希望能够通过低价购买到商品”这样的心理态度,那么拼多多在对产品进行定位的时候,产品的态度就应该贴近这一诉求;美妆彩妆类产品,用户群体主要以年轻少女为主,那么产品的定位则应该是年轻、时尚、朝气的生活态度;综合类网购产品,用户群体在意的是价格、促销活动等内容,而该类型平台的网页配色多以红色、橙色为主,这类鲜亮的暖色系颜色能烘托出一种热闹的促销氛围。就像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添置年货,这在无形中给与用户某种心理暗示,因此产品本身应该渲染出一股浓厚的消费态度;微信的产品定位是即时社交类工具,那么在设计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工具”的核心,展现轻量便捷、用完即走的态度;QQ虽然也是社交类的工具,但是它的定位更多的是针对年轻人的社交,那么这款产品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年轻人,体现出青春、洋溢、重社交、重娱乐的态度。因此,用户态度对于一款产品来说是最核心的参考依据,其他定量、定性、行数据仅仅只是在验证这个方向是否正确罢了。从心理学上来讲,态度同时也是对某些特定目标产生的评价性倾向,它是个体对某件事物从优到劣,从喜欢到讨厌过程之中的评价,比如:女生对某个男生的第一印象是邋遢的,那么后续就会对此这个男生产生一段持续性的消极态度。无论这个男生后续怎么努力,都很难改变这个态度影响,除非能够利用“行为”去影响“态度”。这例子里面,邋遢就是一种消极态度,由此产生了消极的评价性倾向。所以,态度对一件事物的评价是贯彻始终的,只有真正深入了解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才有机会去改变这个态度。说到态度,就不得不提“态度系统”,它主要表现出了五种反应:1)首先最具象也是基于最底层的是行为本身诸如用户的点击、滑动、查阅、浏览、下订单、购买等行为,这些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因此被称作行为本身。2)其次高于行为本身的是行为意向用户产生的行为本身的目的是为了达成行为意向,也就是本次行为的“始作俑者”。比如用户的目标是购买一本书,那么用户就会(线上)通过浏览网页,输入搜索、上下滑动浏览、点击下单按钮进行付款,最终完成购书这一行为意向。此操作过程执行购书固有的行为流程,能够一步步的引导用户接近行为目标。3)第三种高于行为意向的是认知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对某件事物产生的一种“潜意识”认知观念,比如:看到门把手大脑下意识的认知行为是“拉”,上面就算写着“推”字在用户的观念上依然认为这个门把手应该靠拉才能打开,进而忽略了文字本身的提示。这就是门把手对用户产生的固有认知(在《设计心理学一》中,诺曼将门把手的认知称为“手动你能供性”),如果没有相应的提示语,用户就不会轻易地因为情境的影响而发生行为的改变,如下图:4)第四种是可以控制认知的存在,被称为情绪它反映了用户的心理感受,快乐还是悲伤、痛苦还是愤怒。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这种情绪会充斥全身。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理智会被愤怒的情绪所占据,进而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诸如砸门(而门是用来开的)、摔杯子(而杯子是用来装水的)……这些行为都在表达一点:现在的认知已经完全被愤怒情绪所占据,从而使人们做出了非理智的行为。愤怒的情绪是其中一种反应,当大脑被高兴的情绪所占据我,我们也会作出一些和平时不一样的行为,比如手舞足蹈、哼哼小歌等。而正常认知告诉我们,在什么环境下我们就该做什么事情,而不是产生非正常的行为。5)最后就是最高级别的态度本身是指“对某些特定目标产生的评价性倾向”,它包含了上述四点内容,因此态度可以控制以下任何一种反应,通过愤怒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衍生一下:即使在愤怒的情绪主导下,我们的理智不会让我们去做出“摔”门这样的非常人能理解的行为,因为我们的态度已经给门作出了评价性倾向——我没有能力去摔门,只有能力去破坏门。因此态度可以被定义为是建立在情绪、认知、行为意向和行为本身之上的评价性倾向,它可以引导我们的认知观念、情绪反应、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就很好地诠释了态度影响了我们的固有认知,从而做出行为改变这一论点。因此,用户对产品产生的态度、情绪、认知、行为就构成了“产品态度”。而态度作为系统地最高级存在,成为了指导设计师设计产品的首要考量因素。只有握住了态度的命脉,其他四种反应才能够更好的被掌控在手心。关于态度系统,笔者详细罗列了其五者的关系,详见下图。正因为有了相应的态度、认知、情绪,才会引导我们产生相应的行为。但是行为有时候也可以略过态度自发产生,甚至行为本身也可以反向影响态度。2. 行为行为主要是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肢体动作,比如用户用手指对屏幕的点击、滑动操作,以及眼球的转动、肢体语言等,这些都是最浅显,无需思考的行为数据。然而有些行为则需要结合态度一起分析,比如紧皱眉头、呼吸急促、心跳剧烈等,甚至还有些用户一紧张就会有小动作,这些都需要结合“态度”进行综合判断:用户为什么会在这个页面产生皱眉的行为,是态度、情绪、认知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由于情境归因导致的?因此,不同的行为能够折射出用户不同的情绪、态度变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会碰到一些并不需要态度作为引导的自发行为,比如从众心理和服从心理。用户本身的态度对这件事情会有自己独特的评价性倾向,然而由于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也为了迎合信息性规范,会做出和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这一现象在传播学中也称为“沉默的螺旋”效应。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行为本身也能影响态度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下面列举了可以直接略过态度、情绪和认知而自发产生行为的三种常见行为现象:列联强化;规范性影响和信息性影响;其他:承诺原则、互惠原则、登门槛效应、闭门羹效应。1)列联强化听着很玄乎,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举个例子:训练宠物狗“握手”这个简单的动作,需要不断重复地利用外界刺激,比如为了达成训练握手这一目的,主人需要及时地奖励火腿肠作为激励措施。长此以往,不断重复这样的教育方式,宠物狗下次见到火腿肠,就会下意识的作出握手动作。这就是列联强化,需要通过一些工具性学习强化某一行为表现,这些行为可以直接略过态度而自发产生——因为宠物狗在一开始根本不存在“握手就可以吃到火腿肠”的态度或认知,那么又何来态度可以引导行为本身的产生呢?当然,除了工具性学习属于列联强化以外,还有观察性学习:孩子通过观察大人用筷子吃饭这一行为,学会尝试自己用筷子吃饭;教诲性学习:父母采用劝说的形式,教育孩子该做某事、不该做某事,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长此以往也改变了孩子的态度。列联强化暗示着某个特定的行为将能够带来认知、情绪或态度上的刺激,从而直接产生行为本身。2)规范性影响和信息性影响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某些无法改变的影响而产生的某些特定行为。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从众心理和服从心理,举个例子:背离社会规范会导致被社会拒绝,因此我们只能在某些场景下,比如排队,就会跟着众人保持“排队”这一行为,这样才会被人群接纳。如果产生插队的行为,那么将会被人群拒绝。这就是规范性影响,是一种被固定规则所规范的一种自发行为,也就是服从心理。另一种是信息性影响,比如:在卡片分类当中,小组中有一位是专家级别的人物,那么我们就会做出和专家一致的选择。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专家更懂得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恰当的”,跟着他一起做,我们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结果,这就是信息性影响。这也是在卡片分类时,为什么必须将处于同一认知水平的参与者作为一组的重要原因,这一行为也就是从众心理。3)其他部分中的有承诺原则、互惠原则、登门槛效应、闭门羹效应,这四者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承诺原则(全称叫承诺一致性原则),指之前对某人就某事许下了承诺,所以为了达成这个诺言,就必须完成这件事,举个例子:在机场值机室,自己需要去卫生间一趟,临时拜托旁人帮忙照看行李,如果此时有陌生人擅自动用行李,被拜托的人则会站出来阻止。这一行为的产生,是没有经过态度而直接由认知驱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责任感与基本价值观。互惠原则是双方处于某种利益或是关系,产生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心理,例如商业互惠,这一行为也是略过了态度,直接由认知引导;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通过一些小的承诺实现对大事的认可,比如:父母拜托子女做某事,但是子女内心是拒绝的。此时父母就可以先布置一件小事,让子女先完成,随后再由这件小事逐渐将全部的事情布置完毕,循序渐进地完成了这件事。这一效应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个体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请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后续更大的要求。但是其本质区别在于闭门羹主要采用先向目标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请求,当这个请求被拒绝后,(间隔一段时间)降低自身的标准,再提出一个较小的请求,那么这个小请求很大几率会被目标人所接纳。举个例子:当朋友一次性向你借10万元时,你大概率会直接选择拒绝,但是当朋友再次向你借1000元时,你也许会考虑同意;反之如果你的朋友一上来就问你借1000,那么很大情况下你是会选择拒绝出借的。以上举例的这四项认知心理学行为是较为常见的“略过态度而产生”的行为。更多心理学行为还有折扣技术、虚报低价等,更多内容希望诸位读者能够自行搜索,此处不作一一罗列。通过以上论证会发现部分行为产生之后,并不会影响到态度的改变,甚至都不会危及到情绪、认知和行为目标。这些行为仅仅只是作用于当下,却不会对未来产生影响。如果想让行为影响到的未来,那么就必须让行为影响到态度层面。从长远地看,行为对态度产生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前文提到的“狗握手”的例子,就是通过列联强化,在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改变了宠物狗的态度。而小孩的成长,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中,通过观察性学习、教诲性学习,逐渐改变自我态度的过程——小孩的成长过程,就是无数段态度的改变历程。行为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影响态度改变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三种心理反应中: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就带着好奇的的目光观察着这个世界,也就是归因理论——我们通过对行为进行因果分析,借此来增强我们对行为本身的认识和控制,从而指导我们产生某些特定行为意向。1)自我归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情绪(性格)归因和情境归因,前者自发产生,后者由环境影响。比如当我们在工作当中犯了某些错误被领导批评,此时出于本能反应,自身会进行防御,同时触发情境归因,利用情境线索来挖掘蛛丝马迹,解释事情失败的原因;而领导则会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是做事的人没有达到相应的能力,认为是员工的情绪归因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失败。2)自我说服就更好理解了,最好例子就是演员。演员往往需要通过自己说服自己,才能沉浸到该角色的情绪当中去,这样才可以扮演好这个角色。所以自我说服就是由个体心中自发性地产生对态度的催眠,从而改变行为的一种心理暗示。3)自我辩解在心理学上认为“认知失调”是产生自我辩解的主要原因:当认知成分(信念、态度或对自己行为的了解)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抵消产生失调的落差感,个体必须通过改变态度来消除这个落差,而辩解是最好的抵消方式——改变自身的态度或信念以证明由情境引发的行为存在合理性。有个很形象的例子:「善意的谎言就是利用“欺骗”这一行为来达成目的——由于认知失调引起了态度上的反感(也就是失调),为了抵消这种反感,内心就会触发心理暗示——“这件事情是对的”来催眠自己的态度。」如果态度的改变是为了追随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并且这些行为由个体自发产生,那么在行为完成之后个体必然会对这个行为感到羞愧或是恶心,甚至是为此担负责任。除了自我辩解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抵消认知失调,激励措施是其中一种:通过奖赏激励或威胁手段引发个体产生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举个例子:为了让参与者到现场参与调研活动,而这场活动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的付出,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参与者自愿来参加调研活动呢?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供奖励措施,参与者就会产生“拿钱办事”的心理暗示,来抵消这种行为和态度不一致的失调。如果本次调研活动需求成本太高,那么这个认知失调也会相应地被放大,解决的办法就是“激励越强,行为顺从也就越顺”。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 “如果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能够通过情境力量而得到足够的合理化,那么它就不会引发认知失调”。放在例子中理解就是“拿了钱,就可以让我的行为合理化”。总之,为了促使认知失调达成平衡,个体的心理都会自发地通过多种途径来抵消这种失调。除了自我辩解和心理暗示外,还有:“应付”是一种通过弱化行为从而减少认知失调的有效措施;有一些则是通过物理手法,比如失恋了通过酒精来麻醉自己从而减小认知失调。总之,出于自我防护的本能,人们往往会选择看似“阻力最小”的途径来抵消认知失调。最后结尾,举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论证“行为能够改变态度”的实例:四、案例描述拼多多目前的市场定位正在逐渐转型,以三四线城市作为基础,向着一二线城市发力。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二线城市的人群其消费水平质量更高,为了在电商竞争中分得更多的羹,拼多多必须向高端市场进军才能产生更多的利润。但是如何消除这些一二线城市主流消费人群心中对拼多多的固有评价性倾向——便宜、廉价、卖假货的态度,是摆在拼多多面前的一大难题。从近几年开始的“百亿补贴”、“品质保证、假一赔十”的激励/保障措施来看,拼多多从用户消费的行为本身上着手,潜移默化地“正在”改变消费群体在拼多多平台上的购物态度。比如:去年的拼多多靠着iPhone 11和AirPods 2,开始拉拢一二线城市的消费用户,今年还在做dyson和特斯拉的model3的“百亿补贴”激励措施。这就是拼多多再利用金钱去改变消费者对自家产品所固有评价性态度倾向。关于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大的活动力度,这前文也提到了“活动需求成本越高,那么这个认知失调也会相应地被放大,就需要更大的激励机制来抵消这种认知偏差”。从结果来看,拼多多的激励做的很到位也很成功。只要是消费者,消费的需求永远都在,只不过选择的平台不同——而拼多多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身平台的“补贴措施”争取到比其他平台更便宜的价格,这样一二线的消费群体就会被这些“激励措施”所吸引,从而在拼多多平台上完成消费。但是迫于用户群体实在太大,想要改变这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评价性倾向,那么就得付出更大的血本——“放出百亿补贴,下血本来改变消费群体对我的态度”。只要将消费者吸引到拼多多平台上,产生用户粘性,就能促使消费者完成消费行为——毕竟买的越多,能够得到的实物优质的反馈也就越大。而为了消除以前对拼多多卖假货的“认知失调”,用户则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来缓解或是抵消这种落差。逐渐地,社会大众就会开始改变自身的态度,进而改变对拼多多的产品态度。通过一次次的刺激活动,相信列联强化就会产生作用,使得一二线城市的主流消费群体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改边对拼多多的固有态度。以上仅一家之言。如有不对之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指正交流。本文由 @大圣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