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文化研究:浅议现当代文学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尝试是其言也

文化研究:浅议现当代文学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尝试

论文关键词:现当代文学 行动导向式教学 综合能力 设计指导 小组合作论文内容摘要:在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新的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从以教师为主的“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导”转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综合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时代在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若没有一定的实用技能,没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将来难以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这就决定了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吸收—消化—储存”也必将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探讨—转换—创造”所代替[1]。我国近几年从德国引进一种现代教育新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是在课程理论基础指导下,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范式,其核心意图是对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实践,培养符合未来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对于促进高校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教师职能,即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过去教师主讲、“填鸭”式教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通过老师设置的“项目导向”指导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技能;采取“学中做”、做与学相结合方式增强学生实践综合能力。有效地解决学生“高分低能”问题,全面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一)激发兴趣,引导认知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课程教学法设计了《项目设计指导》,即首先规划好每次工作任务,然后让学生按工作过程进行操作,边做边学,边做边讨论,以此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动手能力。由此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二)促成合作,增强实践  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学会合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包括专业能力,也包括交际能力、与他人共处共事的社会能力等。为此教师在学生实践训练中,将三五名学生分为一组,形成工作小组,要求他们在学习中就学会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合作,从而更快地适应社会并融入社会。  二.现当代文学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施  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中文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精神,更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强化其与职业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中文教育应与中文人才需求相挂钩,有什么样需求就要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在中文教育部门和中文人才的需求方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使学校的培养目标符合实际需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按照社会发展所需的要求培养高级中文人才。  (一)在教学内容上,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结合现当代文学自身特点,围绕“整体把握、解读经典、回归审美”为中心进行项目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首先要整体把握文学史,教师拎清一条文学史的线索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把握基本规律,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美学的眼光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利于学生把握教材。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要求学生熟悉作家作品,尤其是对经典作品的细读,坚持阅读本专业优秀学术期刊,如《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等,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学,培养创新能力。再次,有学者指出“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2]。因此,在整体把握文学史与熟悉作家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让文学审美回归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在重基础、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既强调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加重文本分析的分量,又重视思维能力培养。(二)搞好课堂教学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重视“对话艺术”,将课堂部分时间有效地留给学生;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注重因材施教,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改革讲授方式,把课堂部分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同时注重以问题讨论的方式,教师抛砖引玉式地引导学生研究探讨、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加喜欢文学、喜欢思考、勇于表达。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文学的感悟,以此唤起学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有效利用课前二十分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每次课前采用模拟课堂、专题辩论、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应变和思辨能力。师生在对话中愉快地交流,“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创造”[3]。面对面地探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三)注重课堂拓展,增强实践锻炼。学以致用,采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爱迪生也说:“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生活。”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国家民族、与文化生活关系密切,还在整个文学发展史上负有继往开来的使命。因此,它对青年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著名心理学家盖滋说:“学习一项事物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依照将来要用的形式去学习。”他所提倡的“依照将来要用的形式去学习”正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体现。增强实践,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教学,可以将部分内容分配给学习小组完成。小组领受任务后,查阅资料、集体研讨再写出讲授内容,推选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教师现场进行评点,及时总结,这样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培养其动手能力,高师学生还可提前进入教师角色,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另外,教师还可以拓展、利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读书报告、征文比赛、名作鉴赏、学术报告(课程论文交流)、角色扮演(将现当代文学经典篇目改编并排演)等第二课堂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主动地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平等交流、互助合作的能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生在轻松交流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思想熏陶学、灵魂净化。  此外,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目前各高校虽然已经采用了结构分的考核方式,但这种方式仍使学生注重教师教授的内容,习惯于死记硬背,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应把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与第二课堂的表现相结合评价学生。采用开卷、闭卷、口试、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使考核起到全面客观衡量学生素质的作用,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服务。  自2009年以来,我们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教育专业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效果非常好,学生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合作,这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又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总之,“行为导向式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在我校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独处

张怡微:明清“西游故事”续衍的文化重释

1、偏见的产生:从“未见”到“蛇足”《续西游记》是一部并不流行、且文学评价普遍不高的《西游记》续书作品。主要内容是写唐僧四众取经东归途中一段经历。唐僧徒众历八十一难到达灵山雷音寺,佛祖如来担心四人难以保护真经回去。询以本何心而取真经。唐、孙、猪、沙分别答以志诚、机变、老实、恭敬四心,孙悟空还随口答以机变心对付八十八种邪心。如来恐孙悟空机心生变,难保真经,派比丘僧、灵虚子两人暗中保护,携带八十八颗菩提珠和木鱼梆子,辅助取经师徒净心驱魅,护经返程。后四众在路遭遇诸多妖魔。最终,孙悟空等顿悟机心乃起魔之根,于是灭机心,笃真经,于路无阻,顺利归于大唐。然而无论是从传播度、影响力,及其在学界的关注程度,都不如其它两部《西游记》续书《西游补》、《后西游记》。长久以来,《续西游记》仅仅被视作《西游记》的影响效应而被讨论到。但若仔细爬梳《续西游记》的出版与传播历史,会发现以上“共识”并非没有值得再商榷之处。首先,《续西游记》虽然经常被一般小说史所提及,但真正看过它的人并不多。蔡铁鹰编《西游记资料汇编》时曾提到一些普遍的研究共识,“前人对《续西游记》多有言及,但大多云‘未见’,自郑振铎始才陆续发现一种同治渔古山房刻本。《续西游记》叙唐僧师徒取经到灵山,返回途中又经八十一难。有研究者认为,本书中提到的唐僧等去程八十一难,与现行的西游记取经故事并不相同,可能另有所本。《续西游记》问世的时间,根据刘廷玑《在园杂记》提及的情况看,当在清前期。关于作者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作者是清初人季跪;一是认为明初人兰茂;再一即是据下引《序》文,认为与《西游记》作者为同一人”[1]。在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明清小说部乙”“灵怪第二”中有条目“续西游记一百回”:“存。清同治戊辰渔古山房刊本。封面题‘《绣像批评续西游真诠》’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首真复居士序。有图。明人撰,《西游补》所附杂记云:‘《续西游》摹拟逼真,失于拘滞,添出比丘灵虚,尤为蛇足。’”[2]关于《续西游记》,比较重要的专门考据文章有郑振铎的〈记一九三三年间的古籍发现〉[3],他也是最早提到《续西游记》版本的学者、及张颖、陈速的文章《古本〈西游〉的一部罕见续书》[4]。陈国斌在《明代书房与小说研究》一书中,以“万历二十年《西游记》刊刻以后,到崇祯十四年(1641)董说《西游补》的刊刻”作为时间标的,统计共有25部神魔小说出现于书坊(包括明末佚名《续西游记》一百回)[5]。说明《续西游记》的刊刻发行管道与《西游补》有重叠。可既然看过《续西游记》的人并不多,那围绕着它的不高的文学评价是怎么产生的呢?刘廷玑在《在园杂志》中曾言及“如《西游记》乃有《后西游记》、《续西游记》,《后西游》虽不能媲美于前,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若《续西游》则诚狗尾矣。”[6]到了后世,王旭川认为“《续西游记》成就相对最差。”[7]考证过《续西游记》作者的刘荫柏认为它“简单粗糙、不合时尚……情结不生动、叙述粗糙、缺乏文采”,与《西游记》相比,“无异于‘蚍蜉’去撼参天‘大树’”[8]等,这都是《续西游记》具有代表性的评价。这些评价其实都值得商榷。如鲁迅借《西游补》附在清朝初期《说库》版中的杂记说“《续西游》摹拟逼真,失于拘滞,添出比丘灵虚,尤为蛇足”来评判,但鲁迅当时并没有看到过《续西游记》。刘荫柏将《续西游记》与《西游记》进行内容比较,却疏忽了对于《续西游记》而言,‘底本’是哪一部《西游记》都还未曾严肃地厘清。如果“底本”都不一样,那么依照不同底本所做的续书,又应该以什么标准比较它们的文学价值?第二,根据郑振铎早年提供的搜索信息,张颖、陈速逐渐考证出《续西游记》目前共有三部半存世,都是同治渔古山房刻本,但指出同治本《续西游记》远非原本(第783页),又根据袁文典《明滇南诗略》记载认为,“续西游记”至少应有嘉庆本行世(第783页)[9]。另根据三种作者说法的辨析,他们认为《续西游记》应该有明代以前的传本(第788页)。他们还得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结论,“《续西游记》可能是一部明或明以前的早期古典章回说部著作。如确认《续西游记》写定于明季或明季以前,意味着:……《续西游记》的许多故事内容,恰恰证明现存《续西游记》不是今本百回《西游记》的续书。”重要依据是,《续西游记》中反复说到了“八十一难”,说明取经人上灵山拜佛前,来路已经经历了八十一难(第789页),而世本中取经人遭逢的第八十一难是在回程中才发生的,除此以外,在其它情节中亦有端倪。在详细爬梳了《续西游记》情节与现存《西游记》古本残篇中的差异之后,张颖、陈速认为:“元明或元明之前,在现存片段的古本《西游记平话》以外,必定另有一部今尚未见古本《西游记》章回说部存在。现存之一百回本《续西游记》,正是那部比《西游记评话》更罕见之古本《西游》或《西游》前记的一种续书。”(第796-797页)程毅中和程有庆从《永乐大典》和《朴通事谚解》所引述,推论“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之间,存有多种的西游故事古本小说……而从《永乐大典》和《朴通事谚解》所引西游故事版本到百回本之间,必然经过多次的删改增订,出现不同版本。”[10]而在1986年版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排印版的《续西游记》序言中,还提到了张颖、陈速所藏的同治七年版详情,“原书装订十册,扉页右上端署‘同治戊辰镌’,左下方署‘渔古山房’,中题《绣像批评续金瓶梅真诠》,作双行刻,首为‘《续西游序》’五页,序署‘真复居士’题。次为‘《新编续西游记》目录’十一页,书口作‘《续西游记》目录’。再次附图三十九页、七十八幅。正文书题《新编续西游记》,书口作《续西游记》。半页十行,行二十四字。”这篇考证长文获得了美国汉学家白保罗(F. P. Brandauer)的高度关注,白保罗不仅是《西游补》研究专家,也写作了一篇关于《续西游记》的重要评论《‘狗尾’的意义:<续西游记>的评论》[11]。针对张、陈两人的考据内容,在第九个注释中,白保罗提出“关于这个判断有一些问题需要提出,张颖和陈速相信郑振铎的复本是同治(1862-1875)版本,但郑振铎自己声称这个版本是嘉庆道光年间的。张颖和陈速似乎没有意识到中国有1805版本的存在。这个版本由下文提到的1986年江苏文艺版的校点者路工发现。看起来郑振铎的版本和路工发现版本是一致的,而不是现存于北京图书馆的那个版本。”此外,白保罗同样否定了《续西游记》和《西游记》是同一作者这一说法:这部作品的的作者和撰写流行的吴承恩版本的作者为同一人是不太可能的。两部作品叙述风格的不同,使得很难将之当作严肃的可能性来考虑。此外,正如张颖和陈速指出的,两部作品之间有数不清的内容不符合之处。最严重的问题是我将在下文中所指出的一点:续书作者直接表明了对于母本许多问题的立场的反对。……这部小说中提倡的是不同于我们能在其它三部西游小说里找到的禅宗思想。禅宗强调的是顿悟,也没有将真经传统当作有价值的东西。启迪经验在其它三部西游小说中都是突然的,与真经只有很少的、或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在这部续书中则相反,孙悟空的教化启迪是循序渐进,并且真经在这整个过程中具有中心地位。……因此,我们在《续西游记》中发现了作者对早前传统显明的反对立场。事实上,《续西游记》仍然有不少“禅宗”思想的印记,对于“经”的理解,也勾连着文字的辩证,是十分复杂的议题。但白保罗看到了续书文本与原著中的巨大差异、甚至是对立的立场,据此判断二者并非出自同一作者的论点是可信的。同在1986年,江苏文艺出版社也出版了一本通行本《续西游记》,由路工、田牧校点。在前言部分提及“今所见最早刊本,是清嘉庆十年金鉴堂所刻。扉页上题‘贞复居士评点’。正文前有插图五十幅,有贞复居士序文。贞复居士是别号,不知真名。每回后有他所写的总批。”值得注意的是,江苏文艺版提到的是“贞”复居士,而不是“真”复,而所有“真复居士”依据的都是同治本作为底本。除此以外,沈阳版排印本删去了所有回评。而淮阴版[12]排印本删去了“很少的一些空洞无物的教条式玄理。目的是为了方便阅读。”[13]故而这是一部内容上的删节本。值得注意的是,1986年以后,《续西游记》在中国大陆的通行本就很多了[14]。但针对不同排字本的介绍与解释却很稀少。关于1986年这两个排印本《续西游记》,苏兴做了订校工作《标点本〈续西游记〉读校随记》[15],他曾与1977年北图柏林寺分馆得目验原郑振铎藏《全像续西游记真诠》刻本,但未标明梓行时间。对照郑振铎藏本的复印本,苏兴指出“江苏本比春风本讹字少,标点也精审一些,且把没回的总批‘全部按原文排印’了。而春风本却‘回评尽删’。虽如此,春风本还是比较忠实于原刻的,不轻易订改原字、词。江苏本则太大胆了,随便删削,比春风本的少七、八万字……如仔细通校,春风本整理时的可商榷之处会更多;江苏本问题也应不少。(第14页)”并在阐述“补字”之前提及原郑振铎藏渔古山房刻本“漫患特甚(第19页)”。但无论是哪种版本,都不是《续西游记》原本。这也是《续西游记》在当代的刊印传播的特征之一。2、《续西游记》的作者之争:一场特殊的文学讨论在作者考证方面,1984年刘荫柏发表《〈续西游记〉作者推考》[16],认为“《续西游记》可能是在吴承恩小说之前的作品,而它所续者乃元人之平话。……为明初人兰茂撰,并非讹传。(第101页)”1998年有黄强《〈续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季跪》[17],针对这一篇文章的观点,侯美珍在论文《毛奇龄〈季跪小品制文引〉析论》中提出异议,她认为《季跪小品制文引》中的“‘西游续记’、‘续西游’应为同一书。”……但今日尚能见到的《续西游记》是否为季跪所续,“文献不足,不敢定论。其二,‘小品制文’不是指《续西游记》,也不是‘一本阐述《西游记》意蕴的八股小品文集’。”[18]真正令这部《西游记》续书作品获得关注,可能得益于2010年8月6日《云南日报》刊登了一篇容津萶作《兰茂与最早的〈西游记〉》[19],文中认为“兰茂所续的……是对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未写之事进行文学想象而写成的新作。”但文章没有给出具体的爬梳和证明。文章透露了另一个讯息是,“2000年,(作者)无意间得知扬州韦森先生家里收藏有嘉庆十年(1805年)金鉴堂刻版本《续西游记》……借得珍贵善本,如获至宝,疾抄20余日……又细心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善本仔细核对,确定无一差误……加之将刊印的《续西游记》,谨以此纪念先贤兰茂诞辰613年……”这一版本后来并未问世,2011年,徐章彪在《也谈〈续西游记〉的作者问题》一文中提及,“容老所在的‘兰茂学园’在‘重新整理出版’《续西游记》(其实是自费找印刷厂印制,现在因为欠费,大部分书尚被厂方扣押在厂)时已将书名改为了《南西游记》,并且在封面上标明作者及籍贯为‘明止庵兰茂著 古滇杨林石扬山’,出版者为‘兰茂学苑戏学部组编’,这个不伦不类的书名让我十分纳闷:到底是南游呢还是西游……”[20]本文认为此处“南游”恐怕指的是“滇南”之“南”。但徐章彪最终的爬梳,却指向“《续西游记》是《西游记》之后的作品”,从目前学界的研究共识来看同样有待商榷。这篇副刊的非学术文章很快“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云南省文联为此专门召开了分析听证会。”冉隆中于2010年10月15日发表《关于〈续西游记〉的几点意见》,肯定了兰茂的作者身份,并且延续容津萶称呼“兰茂的《西游记》”的说法,认为“兰作者的东西在写作出来后400年,才有人想起刻印……它的名字很委屈地被称作《续西游记》”,其实很不可靠。因为缺乏具体的证据,并且《续西游记》的内容分明是“东归”,不应该草率地认为兰茂先于世本《西游记》写了兰茂版的《西游记》,仅仅因为刊刻晚就被世人所误会。李孝友在《关于〈续西游记〉》一文中指出了这一讨论结论的草率问题,阐明“云南最早的通志《(正德)云南通志》在外志卷二十一为兰茂立传时,介绍了兰茂止庵生平的二十三种著作……没有提到《续西游记》。乾隆年间,师范纂辑《滇系》介绍兰茂著述,也未有《续西游记》。清道光年间,阮元纂修《(道光)云南通志艺文志》在‘滇人著述之书’中,也没有讲到著有《续西游记》。以后周钟岳纂修的《(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在‘艺文考’中,于兰氏著述也未见有《续西游记》。晋宁藏书家方树梅编制《明清滇人著述书目》在子部小说类……都没有兰茂的《续西游记》。……文章谈到兰茂《续西游记》抄本之底本,来自扬州私人藏书嘉庆十年金鉴堂刻本,根据瞿冕良先生编著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没有金鉴堂书坊……”[21]除了昆明文学研究所所长徐章彪、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孝友之外,这一场由《云南日报》所引发的文学讨论在《边疆文学》期刊上的“争鸣”还有一篇文章,为苏国有的《兰茂和〈续西游记〉的关系》[22],刊发于李孝友文章之前,长达九页,李孝友的文章只有一页。苏国有从《西游记》敷演脉络、到云南方言、再到兰茂著述思想、文化传承等方面分析并得出结论:“《续西游记》中保留的方言词告诉我们,该书的作者,当为明代及以后云南昆明地区之人。……从《续西游记》的内容来看,……与明初滇中名士兰茂(1397-1470)的思想颇有相似之处。……《续西游记》应早于吴本《西游记》。”仔细来看,2010年这一场堪称“意外”的文学讨论,围绕“兰茂”与《续西游记》的作者之争繁荣了《西游记》续书的讨论。一部内容为“东归”的小说却被冠以《(滇)“南”西游记》的命名历程,恰好反映了极其复杂的传播深意。在此之前,《续西游记》甚至极少以单篇的讨论对象为研究者所关注,对《续西游记》的讨论一般基于明清小说续书研究的视野之下,占据极少的篇幅,自郑振铎一九三三年发现该书刻本至今八十多年来,《续西游记》的研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3、域外传播的启迪中国大陆零星有一些单独讨论《续西游记》的文献[23]、及在“续书研究”脉络下中讨论到《续西游记》的文献[24]。台湾地区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成果[25]。海外汉学的部分,除了有前文提及的白保罗的评论,另有李前程为黄卫总主编的《蛇足:中国小说传统中的续书和改编》(Snakes' Legs: Sequels, Continuations, Rewritings, and Chinese Fiction)一书所撰写的第二章〈猴形象的变化〉(Transformations of Monkey: Xiyou ji Sequels and the Inward Turn)。高桂惠为此书撰写的书评也可一同参考。[26]值得注意的是,在1833(天保四年)年日本近世小说家曲亭马琴(1767-1848)撰写了《続西游记国字评》,是《续西游记》重要的海外评论,目前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勾艳军引介了这篇长文评论。曲亭马琴“在开篇总评中,他对《续西游记》的版本进行了描述,并指出该书作者或许就是为之作序的‘真复居士’:‘是书,清人之戏墨,全部一百回,分二十册,收于两帙,一帙各十册。且卷一表纸里有【嘉庆十年新镌,贞复居士评点】,又序落款有真复居士,想来上之贞复为真复之误,作者不详,通过序文及每回批语可猜,或为此真复之作’。”[27]可见曲亭马琴看到的也是“贞”复,和前文提及的嘉庆本一致,且他认为这是写错了。其实未必。在内容方面,在江户时代持有“劝善惩恶小说观”(勾艳军语)的曲亭马琴“认为,《续西游记》最大的功绩在于否定‘机变’,否定杀生。……具有警世教诫的积极意义。”(第202页)而对于“续书”,曲亭马琴提出了“隐微[28]论”,“前记之隐微,续记予以发挥而已,续记如同前记之注释文。(第四条)”(第204页)勾艳军指出曲亭马琴对机变的实施主体辨认不明,对淫奔情节非常排斥,是因为将《续西游记》定义为“佛书”并不准确。(第205页)重要的是,在清代以降中国文人几乎一面倒地认为《续西游记》价值不高的状况下,曲亭马琴是唯一一位早在道光年间就对《续西游记》持有正面评价的海外学者。且曲亭马琴自己不仅是评论家,也是一位创作者,身兼多重身份,他的名作《南総里见八犬伝》(《南总里见八犬传》),是日本古典文学史上最长篇的巨著,这部作品就大量借鉴模仿了中国《水浒传》的素材。勾艳军总结,“总体而言,曲亭马琴对《续西游记》表现出赞赏的批评姿态,并表达出同为稗史小说家的苦辣共鸣,其原因正如他在文中讲到的:‘稗史之作,悦里巷小儿易,为君子挂齿难,世上批评稗史者多,思量作者苦心者寡。好坏暂且不提,写此百回之长物语,应羡其文华笔力。’(第二十条)的确,同为地位不高且从事改写、续写工作的稗史小说家,曲亭马琴对《续西游记》的作者表现出深切的理解与共鸣。”(第206页)这段评价不仅对《续西游记》很重要,对作为写作方法、策略的续书研究也是极其少见的资料。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藉由《续西游记》的阅读,曲亭马琴对于作为“末技”的小说地位有清醒的认知,且认为这种评价遮蔽了小说价值与作者的“苦心”。曲亭马琴对于《续西游记》和续书本身作为文学策略肯定值得关注。简而言之,目下学界对于《续西游记》的研究是不够充分的。《续西游记》之于“西游故事”群落的文学意义是什么呢?其最显著的叙事策略有二,一是“西游故事”叙事重心的转移,二是对孙悟空形象的故意消解、使之泯然于众人的意图。4、“西游故事”叙事重心的转移高桂惠指出,“相较于《西游补》对人的处境的刻画,《续西游记》、《后西游记》则侧重在‘经’的对待上:《续西游记》中妖魔多欲抢夺经担,以得其庇护。”[29]仅在《续西游记》一百回回目中,就出现了27次“经”字,“西游故事”的主旨从取经过程的克难行旅,转移至“经”本身。《续西游记》中,“真经”、“经包”、“经卷”、“经担”、“经柜”指向了取经队伍具体取回的三十五部经书,且“经”也有了自己更具体的特性,即《续西游记》第四回神王所言:“经文与耙、棒并行不得。”甚至连与之同行的禅杖也使用不得(如第五十三回,“掣杖便离了经”),与板斧也不得同行(如第八十四回,“三藏说:‘徒弟们!快把此斧埋入山岗土内,莫要带他前行,这器械原与我经文不容并行的’。”)真经的用处体现为“真经到处,消灾释罪,降福延生,允为至宝”、“(蠹妖说经文)食尽了,必获通天彻地不老长生”(第五回)。世本《西游记》中也出现过“至宝”的符码,如太上老君的金丹、铃铛、通关文牒、锦襕袈裟、紫金钵盂都曾被称为“至宝”,唐僧的元阳也是“至宝”(“我的真阳为至宝”,《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所以,《续西游记》中的“真经”实际上替代了世本《西游记》中唐僧身上最被妖怪所觊觎的性质。至于这种替换为什么会发生,《续西游记》也给出了解释,第十二回赤花蛇精说,“有人说:‘唐僧十世修行,吃他一块肉,成仙了道。’那时不曾捉得他。问知他近日从灵山下来,已证了仙体,不但有百灵保护,便是捉了他,也吃不得了。只是闻得他取来的真经,大则修真了道,小则降幅消灾。我等可不摄取了他的,做个至宝。”与此同时,二鼋怪偷得的照妖镜是道家法器,与这三十五卷真经也不得并行。(第六十三回,“此宝即真经,不容并立。”)所谓“替代”,就是不能并存。“西游故事”中的度亡释厄主题被道教的“長生”所替代了。经文替代了唐僧,成为了长生不老药[30]的象征。妖精靠“吃经”、“摄取经”来达到不死的目的其实也源自道教“服食”的方法。而与“经”相关的破坏或捍卫行为也有了新的衍生。如《续西游记》第九回:三藏听了一个“妖怪骗经”,就慌张起来道:“悟空,若是妖怪来骗经,却怎么了?你快与八戒、沙僧赶上夺下来,莫着妖怪骗去,空向灵山一番劳苦!”《续西游记》第六十九回:那妖鹊们齐诧异起来,道:“经在哪里?”行者跳出柜子,说,“我便是经。”老鹊叫:“再开那经担!”只见八戒在里钻出来,道:“我就是经。”沙僧也一样钻出担子来,说,“我就是经。”老鹊见了,向众鹊道:“是了,是了。不差,不差。和尚是经。经是和尚。”《续西游记》中被物质化的“真经”,不仅仅具有了实体形态,更被放大了物质特征。如经文到了比丘僧和到彼僧手中,屡次可以被菩提珠子所替换,为的是不被妖怪偷走。经包在比丘僧和到彼僧授意下可大可小,和孙悟空的变化设计差不多。又如第四回如来对三藏所言“非人不可轻传,善士尤当钦重”,吃不到经的妖邪或其他僧人又反复要求唐僧“开经”、“看经”、或令其“抄经”,针对的都是有形有体的经,以期改变经的保存状态或唯一性,唐僧也因“诵经”有了平妖、拔苦的技能。《续西游记》中的“经”以绝对的主角面貌出现在了续书文本的意图中,唐僧甚至都不再是取经核心,取经团队所取经文才是这段取经路的最大主角,所有的取经人只是为护经而行,这是其它西游续书作品所不曾开拓的意义。它的凭据来源于何处呢?《续西游记》故事展开的契机可能是撷取自世本《西游记》第九十九回“欲夺所取之经”的暗示:师徒方登岸整理,忽又一阵狂风,天色昏暗,雷烟俱作,走石飞沙。但见那:一阵风,乾坤播荡;一声雷,振动山川。一个熌,钻云飞火;一天雾,大地遮漫。风气呼号,雷声激烈。熌掣红绡,雾迷星月。风鼓的尘沙扑面,雷惊的虎豹藏形,熌幌的飞禽叫噪,雾漫的树木无踪。那风搅得个通天河波浪翻腾,那雷振得个通天河鱼龙丧胆,那熌照得个通天河彻底光明,那雾盖得个通天河岸崖昏惨。好风!颓山烈石松篁倒。好雷!惊蛰伤人威势豪。好熌!流天照野金蛇走。好雾!混混漫空蔽九霄。唬得那三藏按住了经包,沙僧压住了经担,八戒牵住了白马,行者却双手轮起铁棒,左右护持。原来那风、雾、雷、熌乃是些阴魔作号,欲夺所取之经,劳攘了一夜,直到天明,却才止息。“夺经”、“护经”曾作为险难出现于《西游记》原著中,《续西游记》的发展并非无中生有。一般而言,“西游故事”的基础使命和故事核心就是玄奘取经,其它取经人只是辅佐唐僧西行。到了《续西游记》中,妖怪不再想要吃唐僧肉来长生,转而抢夺经卷,要服食仙字,这也使得世本《西游记》中的唐僧总是“担惊受怕”自己会被杀害、或被摄阳的焦虑被替代了。唐僧不再愁苦自己,转而担心自己一路辛苦会白忙一场。唐僧的使命和徒弟们的使命在此同一了。如《续西游记》第五回,唐僧对蠹妖哭诉:列位善人,莫要造次扯夺。慈悲我弟子十万余里程途,十四多年辛苦取得来的……《续西游记》第七十八回:行者只听得一句“又要寻个和尚作奇肴”,暗忖道:“此必是妖魔要捉我等蒸煮。我如今没有了金箍棒,又不敢背了师父不伤生之心,只得隐忍……。”《续西游记》从外部不断削弱着孙悟空能术的力量,令孙悟空“只得隐忍”。与此同时,孙悟空三次重回灵山偷盗金箍棒的情节设计,其实也凸显了续书作者对于“西游故事”的理解和发挥,倾向于认为在西行之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主要靠的是金箍棒(暴力)。《续西游记》将世本《西游记》武器和机变的作用放大了,认为这是不符合佛教理念的设置。如《续西游记》第三回如来佛对于金箍棒就有直接的责备:“吾正为汝恃这一根金箍棍棒,亵渎了多少圣灵,毁伤了无限精灵”,金箍棒在此成为了杀伐的图腾。《续西游记》不提“斗战胜佛”,却也不见了限制孙悟空暴力实施的“紧箍儿咒”。《续西游记》中能够制服孙悟空的不再是唐僧,而是戒除机变的劝导。无论这些劝导是来自于神王、灵虚子、比丘僧还是孙悟空自己,为的是让他彻底放弃“机变心”。《续西游记》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隐微”的注释,即西行时唐僧的确是需要孙悟空的暴力和机变心保护的,但东归时唐僧对妖邪的吸引力已被经文所替代,经文并不需要暴力和机变心的守护。李前程所言的“反西游记”不无道理,《续西游记》其实主要反的就是孙悟空。反孙悟空的主体力量是谁?比丘僧和灵虚子虽然分解了孙悟空的能力,却没有妨碍悟空发挥作用,并不是由他们没收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他们也没有能力阻止孙悟空不动机变心,与孙悟空相似的是,灵虚子经常表现出慨叹和无奈,与对“不得不机变”谅解地批判。如真复居士<续西游记序>所言,“助登彼岸”、“还返灵虚”是两个新人物真正的意涵。当这佛界圣地、终极彼岸的名色符码随行取经人,也照应了真复居士所言的“即经即心,即心即佛”、照应了《续西游记》第六十九回行者、八戒、沙僧所言:“我就是经”的指涉。《续西游记》中取经人不断问路,殊不知圣路一直尾随着他们。只是他们的心路上仍然匍匐妖邪。世路又为感官上的惫懒、酸疼、饥饿所牵累。《续西游记》中的取经人要比在世本中更多的抱怨东归之路的辛苦疲惫。到了第九十二回,孙悟空连“拔毛机变”都戒除了,彻底成为一个普通的僧人。白保罗(Frederick Brandauer)曾经在《西游小说中的暴力与佛教理想主义》(Violence and Buddhist Idealism in the Xiyou Novels)[34]一文中借《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三个文本讨论到“西游故事”中的暴力问题。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观点,即为什么这三部“西游故事”明明是佛教背景的小说,却充满了打斗、血腥的暴力场面。《续西游记》被排除考察这一组文本之外,恐怕是因为它是这个故事群落中唯一真正、明确反对暴力的作品。也正因如此,小说变得不那么精彩,它的文学评价反而是三部作品中最低的。在这篇少有人提及的文章里,白保罗认为,“西游记的读者会发现这些作品相当引人思考,这些作品持续地以独特的佛教视角,展开对生命及世界的关照,就叙述内容而言,它却描绘了某些在中文小说传统中最为暴力的行为。诚然,中文小说素来映照现实生活的人生百态,对暴力的相关描述理当被期待纳入其间。而这些诉诸暴力的中文小说,也正是藉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得以在其他伟大的世界文学传统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由于这些作品主要由佛教的信仰体系所支撑,对其更合理的期待或许是少一些对暴力的着墨,挹注更多篇幅传递和平的讯息”[35]。他指出,“许多《西游记》读者最开始阅读文本的时候都是孩提时,毫无疑问认为(暴力)首先是一种具有想象力的素材,就算不完全是,也是为了小说的娱乐价值。[36]”正因如此,西游故事中的暴力元素被娱乐性遮掩了。显然,《续西游记》渴望读者们严肃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严厉批判这种在佛教系统中混入暴力元素的小说叙事方式。而《续西游记》的作者采取的续书策略是针对孙悟空而来,通过彻底削弱他的力量,而不是通过别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续西游记》对孙悟空人物形象的“反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使得孙悟空泯然于众人,甚至谁都可以变成他,护经人、取经人、妖邪可以变成孙悟空和其他任何取经人,对孙悟空的形象破坏可见一斑。《续西游记》第一百回蝠妖变成唐僧时说,“当年妖怪怕我徒弟孙行者,如今的妖怪不怕我那徒弟孙行者。”孙悟空丧失了武力、丧失了威信,反噬也表现为一种惩罚。东归朝圣之后的情节,《续西游记》着墨极少,只写了取经人重归灵山成佛,不分佛号,也无加冕仪式。可见为取经队伍最终的去阶级化,也是《续西游记》的书写目的之一。西行不再是一种提升意象,相反为西游故事脉络增衍了一组冗长的平移,将取经人去差别化。6、结 论对于明末清初的《西游记》续书而言,《续西游记》是唯一一部对“底本”提出问题的作品,由“底本”问题,也对续书研究中文学价值的评价标准提出了质疑。在《续西游记》的传播史上,曾经出现过一场有趣的文学讨论,表面上看似在为《续西游记》考证作者,实际却存在有文学之外的利益较量。在《续西游记》的海外研究中,白保罗与曲亭马琴反而去除了偏见,对续书的价值做出了高于国内普遍评价的肯定。而《续西游记》本身也通过叙事使命的转移、对主要人物的反噬实现了续作的野心。这些都将为未来的“西游故事”研究带来启迪。注释:[1] “编者按”,蔡铁鹰编:《西游记资料汇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814页)。蔡铁鹰辑录的资料有二,一则是《明滇南诗略》卷一的“兰茂”条,提及“惟传其《续西游记》、《声律发蒙》二种……”;二则是清人毛奇龄《季跪小品制文引》中“季跪为大文,久已行世,而间亦降为小品。尝见其座中谭义锋芒,奇谐多变,私叹为庄生、淳于滑稽之雄。及进而窥其所著,则一往谲鬻,至今读《西游记续》,犹舌挢然不下也。”[2]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193页。[3] “《续西游》则极为罕睹。我求之数年未获。五年前,尝在苏州某书店乱书堆里,检获一部,系嘉、道间所刊之袖珍本。历经大乱,此书遂失去。到北平后,又遍访诸书肆,皆不能得。终于松筠阁得之。版本亦同苏州所得者。”郑振铎:《记一九三三年间的古籍发现》,收入于氏著《中国文学研究下册》(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第1373页)。[4] 张颖、陈速:《古本〈西游〉的一部罕见续书》,收入于《续西游记》(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778-799页)。[5] 陈国斌:《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53-262页。[6] 刘廷玑:《在园杂志》,张守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24-125页。[7] 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研究》,第206页。[8] 刘荫柏:《西游记发微》,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第233页。[9] 王旭川提及“《续西游记》一百回,又称《新编续西游记》,题记为《新编绣像续西游记》,现存有嘉庆十年刊金鉴堂藏本。”(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第189页)[10] 程毅中、程有庆:《〈西游记〉版本探索》,收入于梅新林、崔小敬主编:《20世纪〈西游记〉研究上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第176页)。[11] [美]白保罗(F. P. Brandauer):“The Significance of a Dog's Tail: Comments on the Xu Xiyou ji”,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ol. 113, No. 3 (Jul. - Sep., 1993), pp. 418-422。引文部分为作者自译。[12] 白保罗可能根据该版本版权页的信息认为“淮阴新华印刷厂印制”代表出版社在淮阴,便在论文中以“淮阴版”与“沈阳版”区分1986年的这两个标点版本。本论文则使用出版社名指代。以免地名发生混淆。译文则依原样保留。[13] 路工:《续西游记》前言,路工、田牧校点,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页。[14] 如中国大陆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1989年)、河北美术出版社(武汉,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4册1788页,上海,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3年)、岳麓书社(长沙,1994年)、华夏出版社(北京,1995年)、晨光出版社(昆明,1997年)、岳麓书社(长沙,2003年)、齐鲁书社(济南,2006年)、凤凰出版社(南京,2011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2012年)、岳麓书社(长沙,2014年)均出版了《续西游记》新版,几乎每十年都至少有两到三个版本,至今并未中断。而台湾在1995年由台北建宏出版社出版过《续西游记一百回》,标注为“季跪撰;钟夫、世平标点”,后就没有《续西游记》的通行本出版,可见两岸《续西游记》的可见度是有差别的。此外,中国湖北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续西游记》,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影响了一代《西游记》爱好者。是为对于续书的改编,可视作《续西游记》在现代出版历史上的衍异过程。[15] 苏兴:《标点本<续西游记>读校随记》,苏铁戈整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5期,第14-20页。[16] 刘荫柏:《〈续西游记〉作者推考》,《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第106-107页,下转第101页。[17] 黄强:《〈续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季跪》,《晋阳学刊》1998年第5期。[18] 侯美珍:《毛奇龄<季跪小品制文引>析论——兼谈“稗官野乘,悉为制义新编”的意涵》,《台大中文学报》第21期,2004年12月,第192-195页。[19] 后刊发于期刊。容津萶、纪兴:《兰茂与最早的〈西游记〉》,《国学》,2012年11期,第26-27页。[20] 徐章彪:《也谈〈续西游记〉的作者问题》,《边疆文学文艺评论》2011年第1期,第28-30页。[21] 李孝友:《关于〈续西游记〉》,《边疆文学文艺评论》,2010年第10期,第25页。[22] 苏国有:《兰茂和〈续西游记〉的关系》,《边疆文学文艺评论》,2010年第10期,第16-24页。[23] 依时间顺序排序有:熊发恕《〈续西游记〉评介》;马旷源《〈西游记〉研究两题》;王增斌《机心灭处诸魔伏 自证菩提大觉林——禅学的心界神话〈续西游记〉》;王增斌、李衍明《〈续西游记〉主题探奥》;勾艳军《日本近世小说家曲亭马琴的〈续西游记〉评价》;桑禹《〈续西游记〉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等。[24] 依时间顺序排序有:陈惠琴《善取善创 别开生面——〈西游记〉续书略论》;周维培《荒诞神奇的〈西游〉续书》;冯汝常《中国神魔小说文体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段春旭《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续书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的历史发展》(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田小兵《〈西游记〉续书研究》,(暨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李秀花《孙悟空形象在明末清初续作中之演变》;左芝兰《对明末清初〈西游记〉续书的研究》;陈会明《古代小说续书研究探寻》;于冬《明末清初〈西游记〉接受状况探析——从〈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切入》(黑龙江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左芝兰《明末清初〈西游记〉续书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胡淳艳《心路历程——论〈西游记〉三部续书的传播》 ;石麟《〈西游记〉及其三种续书的哲理蕴涵》;李蕊芹、许勇强《接受视野下的明末清初〈西游记〉续书》;赵毓龙《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齐裕焜《〈西游记〉的续书》等。[25] 依时间顺序排序有高桂惠《〈西游记〉续书的魔境——以<续西游记〉为主的探讨》,翁小芬《论〈续西游记〉之寓意及其写作艺术》。在“续书研究”脉络下中讨论到《续西游记》的文献有2000年国立中山大学林景隆的硕士论文《西游记续书审美叙事艺术研究》;2000年中国文化大学张家仁的硕士论文《〈西游记〉与三种续书之比较研究》;2000年中国文化大学张家仁的硕士论文《〈西游记〉与三种续书之比较研究》;2006年淡江大学庄淑华的硕士论文《〈西游记〉续书论——人物主题转变与新类型之建立》;曾永义主编、翁小芬所著《〈西游记〉及其三本续书研究(上)、(下)》(花木兰出版社出版,2011年);2013年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林景隆的博士论文《明代四大奇书之续书文化叙事研究》;2016年台湾政治大学李宛芝的硕士论文《〈西游记〉续书之经典转化:以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为主》。[26] 高桂惠:《评Snakes' Legs: Sequels, Continuations, Rewritings, and Chinese Fiction》,黄卫总主编(Martin W. Huang),台北:《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7期,2005年9月,第317-322页。[27] 转引自勾艳军:《日本近世小说家曲亭马琴的<续西游记>评价》,收入于《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2015年,天津: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201-202页。[日]曲亭马琴:《续西游记国字评》(电子版),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公开古籍书1833年版,第23页。[28] 据勾艳军分析,“隐微”是曲亭马琴晚年经常使用的文学批评术语,所谓隐微,“乃作者文外之深意,待百年后有知音者悟之。”第204页。[29] 高桂惠:《〈西游记〉续书的魔境——以〈续西游记〉为主的探讨》,第214页。[30] “经”的医疗功能在《续西游记》中不止一次出现,如第二十回,唐僧给莫耐山下的聋瞽老婆子治病,“三藏道:‘悟空,自你去后,我便念一卷《光明经》,那婆婆眼便说看的见。又诵了一卷《五龙经》,他便叫耳听得说。’”[31] 康韵梅:《从文本演绎历程论〈西游记〉文学经典意义之形成》,第18页。[32] 刘琼云:《圣教与戏言——论世本〈西游记〉中意义的游戏》,第26页。[33] 李前程:《猴形象的变化》(Transformations of Monkey: Xiyou ji Sequels and the Inward Turn),自译,第58页。[34] [美]白保罗(Frederick Brandauer):《西游小说中的暴力与佛教理想主义》(Violence and Buddhist Idealism in the Xiyou Novels),收入于“Violence in China:Essays in Culture and Counterculture”,Edited by Kipman Jonathan N. and Harrell Stevan.,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p115-148。[35] [美]白保罗:《西游小说中的暴力与佛教理想主义》,自译,第115页。[36] [美]白保罗:《西游小说中的暴力与佛教理想主义》,自译,第119页。本文原刊于2019年第2期《汉语言文学研究》,经作者修改后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势荣

《老爷岭诗刊》第97期 于耀江

封面人物 梨树诗人 于耀江【第九十七期】主 办 老爷岭诗歌微信群编 辑 丁斌诗歌工作室顾 问 绿岛主 编 丁传吉供 稿 于耀江【作者简介】于耀江,吉林省梨树县人。吉林师范大学中国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刊》《作家》等文学期刊发表若干。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等多种选集。获吉林省第三届文学奖诗歌一等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文学院聘任制作家、四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于耀江诗歌10首◎因为现在没有怀念以前住过的地方,在一次拆迁拉锯的过程里,时间的树掉下多少锯末子我的生命长度也好像锯短了一截开发的利益和被开发的利益,放到天平上怎么也不平。冥冥中操控的手伸了过来,夜晚的星星闪烁人民币的形状一个叫家的地方,家突然不存在了地方长满蒿草,野性的感觉在猫的叫声里传来我怀念那个地方,我住过的地方一旦搬走了,等于把熟悉的味道也搬走了一个地方培养我和我培养一个地方玻璃后面脸上的内容,应该是怎样的内容我在老房子的老镜子里变老了皱纹比日子还深,能夹住春天刮来的一颗尘土我怀念以前,因为现在没有怀念◎我想起遥远的下午窗框照得歪斜,我想起遥远的下午寂寞的宽大的衣服,我把我穿在了里面自己离开很多人,很多人也跟着很多人走远了太阳在天上,洼地的水蒸发出了灵魂在现实的对面看着现实,看着看着天就黑了,哪扇窗子有我回家点亮的灯我在生活里的不同,总能影响别人同样的生活一个树叶的词,无意中掉下自己的疼有些人是用来忘记的,因为怎么记也记不住,有些人只要怀念就风起云涌不能成为你记忆的一部分,你就成为我记忆的一部分,包括踩在泥里扔下的一只鞋◎从这里要到哪里风大,轻浮的东西刮得到处飞从身边飞过,从头顶飞过,伸手抓都抓不回来河里提上来一桶水,晃动老半天都不平静。我的心在春天里也有一种涌动写字就要写出了方格的外面树的想法鼓出了芽苞。寂寞反方向地表达鸟在斜刺里,一扎一扎飞出自己路上的行人都在想什么,他们从这里要到哪里只是觉得,风把我的前面吹得很大像风把天空的一块布,割开很大的口子◎真正的孤独是不怕孤独的住在城市的边缘,梦都远了一个人的散步太孤单,但很符合一个人的心境绿生长在树上,一棵一棵地数不喜欢盲目的集体,它们首先属于单个的真正的孤独是不怕孤独的没有摘掉的果子,秋天还会继续欣赏它的有一种果子的结局,就是这样下午的城市边缘,在看书的时候显得更加边缘我记住了生活的细节,而忘记了生活的方向,不止一次徘徊在十字路口上我和阳光,相互都有丢的感觉手伸进过往的风里,抓到的还是过往的风曾经认识的人不是加法,而是减法杨树的叶子落了一地,剩下的只是灰色的树皮像一首诗从心里往外散发的颜色◎沉默像一只瓶子一个人,走过的时间长了经历得越多,心里就越丰富,沉默像一只瓶子自己盖上了盖以后就不再启开水经过了它,它也经过了水,清或浑浊无法知道哪个是水的开始和原来芦苇的根洗白了,像它的呼吸一样干净鸟飞走了,芦苇的叶子也想飞水越想越深,越想越开阔,我坐在那里很寂静一只蛾子在茧里,飞出另一个自己原来的想想出了以后的方向,也想出了方向的以后,我的疼在光里行走疼也有真实的影子,拄着疼这样的汉字出发以后,我始终孤独在路上一个上坡陪着我,一个下坡陪着我,走出很远远得我回也回不来,或不想回来◎正在我的醒里经过半夜醒来,梦做到了一半按着梦的内容去想,一半的内容肯定不够完整只好把现实模糊的部分放了进去现实的梦,或梦的现实,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尤其在半夜醒来梦是无边无际的大地,醒是谁挖的陷阱我掉进去了,有想要抽烟的感觉黑暗中摸到的香烟,是排列秩序中其中的一颗躺在火柴盒里的火柴,始终没有摸到。做梦都要烧着自己的火柴头把磷都等得发不出刺啦的声音了世界的周围,正在等待世界本身的骚动我醒来,总是在这个时候醒来这是潜意识里的阅读,手指到时就会翻到这页一只猫的眼睛,正在我的醒里经过◎是否落在了河边的泥里年龄里爬了一个坡,站在高一点的地方以前的春天没有刮过的风,现在的春天正在刮头发乱得沧桑,我的心事像刚冒出的嫩芽那种绿像是幼稚,也是绿最初的样子天空正在风起云涌,局面一再发生变化屋檐上拴着的一个瓶子,盛着的水有点倾斜风从屋顶上踩过,瓦和瓦之间怎么压也不严实今年和去年在这遇着,有错位的感觉一到春天,年龄的心里就发生很大变化想象夸大出的杨花,是否落在了河边的泥里春天开始了,春天什么都会发生, 包括一只鸟从南到北,飞这样的词,始终使用在风里◎在白驹过隙中过去的每一天过去了,前面总等在前面,后面在时间拐弯的地方,突然看不见了我们在时间里挥霍着时间给予的包括时间本身。太阳里草茎的分针和秒针让我们忘记每走一秒,就死掉一秒白驹过隙的词语,怎样才悟出天空的深邃我忽然地来了,还会忽然地走去忽然不是一把靠得住的椅子,把每天读得很细我能这样的意识到,也算意识到了生活在现在的人,身体可能是属于现在的思想却藏在什么地方,慢慢生长我被别人看见的我,是自己出卖自己的我既然是忽然,我都来不及假装自己了在白驹过隙中,记住我的好,也记住我的不好这个词语短暂得像花还没有开出来◎现实离我非常遥远我贴着墙行走,一只甲虫也贴着墙往上爬,树叶的斑驳好像一个个陷阱墙在一种想法里站立许多年了先是一种阻隔,然后完成距离上的保护一到晚上,墙身后的灯光就亮了隔墙看日子的隐约,像日子藏着的秘密墙里的花开了,我们看不到只能嗅到,墙挡不住一朵花想要开出去的香味大敞四开的生活,什么也没有有人把心里的砖搬出来,一块块砌成墙于是形成了两个词,墙里和墙外我在墙外辗转着,想要知道墙里的样子一枝红杏出墙来是诗里的意境现实没有意境,杏子熟了就掉一地,并且踩烂写这首诗的时候,现实离我非常遥远◎我在等车,车子也在等我我在等车,到来的地方去的车老半天也不开来一趟。老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天气始终灰蒙蒙的,好像要下雨天气预报说没雨,天气预报说有轻度污染想要离开刚处了几天的城市心里有点忧伤。我的敏感,也是我的弱点有个地方总是那么薄,容易捅漏我在心里隐秘地藏着它,感受至深也不说出它任凭敏感是割自己的一把刀子甚至无人知道,一把刀子的锋利有多么痛我知道,我在等车,车子也在等我车子是城市和城市之间,不断移动的别离其实我要等到的,就是一种别离看着秋天的鸟群向南飞去,季节也是一种别离我弯下腰去,身上的树叶掉了一地

狸御殿

湖南女作家残雪,为何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

诺贝尔文学奖即将在10月10日,也就是今天下午7点揭晓,中国作家残雪成为热门人选,高举赔率榜第三位,甚至比著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还高。在成为诺奖热门人选之前,残雪并不为大众所熟知,这也是她的文学风格所决定的。因为残雪是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说到先锋派小说,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不过我说个名字大家就能恍然大悟——莫言。是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名鼎鼎的莫言也是先锋派文学家。相对时代而言,先锋派就是实验派,它是一种探索性质,具有先锋精神的艺术作品。比如当年的北岛、舒婷、王蒙、莫言等人,都可以说是先锋派。实际上,残雪和莫言是同时代的人,残雪出生于1953年,莫言出生于1955年。那么既然莫言得到了诺奖的青睐,同为先锋小说代表人物的残雪成为热门也就在情理之中。相比莫言,残雪的作品更加小众,但思想非常深刻,探讨的是人性。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问题。残雪的作品非常深刻,可以说偏向意识流派,比如她的代表作《山上的小屋》,描述出一个变形、荒诞的世界,折射出的是一个痛苦、焦灼的灵魂。这样的作品,是不可能被埋没的,大学里,汉语言文学的老师们就会为学生进行讲解。如果对比一下的话,残雪与卡夫卡有些相似,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也把她称为“中国的卡夫卡”,《山上的小屋》也不比卡夫卡的《变形记》逊色,都是探讨人性的伟大作品。说得再深一点,残雪的作品中有很强的哲学意味,能引发人们对哲学问题的思考,这或许与她的兄长是中国著名哲学家邓晓芒有关,连邓晓芒自己都说残雪:我们互相看对方,都像是看自己的倒影。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国际影响力是个重要方面,残雪的作品早在1989年起就陆续被翻译出版,在日本东京,2009年《残雪研究》的期刊就已创刊,国际影响力是一点不缺的。2015年,残雪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情人》还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小说奖。这些都说明,残雪早已获得国际认可。由于去年的“我也是”运动影响,多名瑞典文学院院士去职,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并没有办法,将在今年一次性揭晓2018和2019年两年的获奖者。我看好并希望残雪能够获奖。

金银岛

全国排名第三的大学,优势专业多的让人羡慕

要说到全国排名前二的大学,大家都有比较明确的答案,但是说到全国排名第三的高校的话,这个就比较难以分辨了。毕竟,全国这个层面的优秀大学数量要多一些的了,今天介绍一下全国排名第三的大学们和他们的优势专业科学。1、武汉大学武大是一所中国著名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也是近代中国建立最早的国立大学。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清政府设立自强学堂,1926年更名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武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名牌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地。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世界第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下二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2、复旦大学复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位于上海,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A类,入选“珠峰计划”、“九校联盟”(C9),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大学。复旦的化学 、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入榜全球前1‰,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生物科学、哲学、物理学、基础医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国际政治、核技术、管理科学。3、浙江大学浙大位于杭州,源于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浙大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中国“学科最齐全”、“学生创业率最高”的大学,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A类、九校联盟重点建设的高校,是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浙大有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7个学科进入ESI前10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二;8个学科进入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5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一。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育史、应用心理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植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固体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学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环境工程、作物遗传育种、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内科学、外科学(普外)、肿瘤学。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位于合肥市,她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是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是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科大的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地学等基础学科均进入国内高校学科排名前5。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学已进入国际前1%,其中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工程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环境/生态学8个专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天体物理、地球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级的重点培育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5、南京大学南大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南大是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1949年由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和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南京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南京大学最早在中国开展博士学位教育,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大理科通才教育班、第一个大文科通才教育班。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系、第一个气象系、第一个心理学系、第一个西洋文学系、第一个建筑系、第一个航空系、第一个体育科、第一个艺术科、第一个电影播音专修科、第一个农科、第一个林科、第一个现代地学系、第一个现代数学系、第一个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新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第一个履践型政治行政系、第一个履践型法学院、中国第一个商学院以及第一个工商管理、金融理财、会计、国际贸易系等等。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

徐干

摆脱“差生”标签,细数编导专业文化一本线才能报考的院校

还记得去某高中宣讲的时候,刚进一个班,一位学生说“叔叔,我们是奥赛班”。顿时心头一紧,一种情绪涌上心头……艺术生=差生,这个标签似乎成了对应的。往年,确实是不少文化课相对较差的考生选择艺考走入大学。只能说相对文化课是有优势的,不过艺考的道路并非那么容易。现在,就是文化课也跟普通专业的差距逐渐缩小,尤其是985、211院校,已经从今年开始就要求文化课必须达到一本线以上才有资格报考……下面介绍一下河南编导录取中那些要求文化课一本线以上的高校——湖南大学湖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良,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教学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6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达任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6.3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8年,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57位。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长安大学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00年由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现有校本部和渭水2个校区、太白山和梁山2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校本部毗邻西安大雁塔,渭水校区位于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60多年来,长安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与基础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25万余人。重庆大学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地处国家西南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使得一直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重庆大学,在建筑、土木、环保等学科方面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并于2006年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西部红烛精神”和“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优良传统,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已发展成为一所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38万余人,形成了“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现任党委书记程光旭教授,校长游旭群教授。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占地面积2800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从2000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成为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承担本科一、二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上海大学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11计划”、“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922年10月23日,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1927年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上海大学。1994年5月27日,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2018年,上海大学在QS世界大学建校50年以下150强排名中列中国大陆第1名;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中国大陆第16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中国大陆第34名。西北大学西北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影视教育的综合高等院校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设了电影课程,1987年至1998年在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了影视文学方向本科班,同时在文艺学专业招收了三届电影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01年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正式获得批准,2002年成立广播电影电视系,2003年成功申报了西北第一家电影学硕士点,2010年获准艺术专业硕士学位(MFA)授权点,2011年获得戏剧与影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我国西部第一家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迄今为止,我校在影视领域卓有成就的校友有:著名作家贾平凹、迟子建,著名编剧张子良、孙皓晖、延艺云、吴克敬、和谷、庞一川等,著名导演黄建新、丁黑、周友朝、张汉杰、张晓春等,著名影视学者李道新、薛迪之、郑定宇、刘建勋、高尔纯等,被誉为“中国西北影视人才的摇篮”。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语言艺术类行业特色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截至2018年10月,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 [1] 、5个直属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7个;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教职工2000余人,双聘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中传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1年4月,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签署共建暨南大学协议。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未来的趋势是985和211院校提高文化课要求在一本线以上。所以艺术也不再是“差生”的选择,而是真正喜欢这个专业考生的选择。

干得好

保研名校,“眼里存山河,胸中有沟壑”的中文女学霸

#动态星计划第二期#雷蕾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现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我伴他乘风破浪,去了黑暗一趟,然少年意气,热血难凉。如何坚持自己的热爱?如何寻求学习与学生工作的平衡?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文人?如何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让我们一起在雷蕾的学习经历中寻找答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雷蕾曾经历了高考失利的挫败,然而,她并未因此灰心,而是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决定通过保研来弥补高考的遗憾,三年后的今天,她成功圆梦人大。而支撑她在这三年中乘风破浪的,是她身为中文人的情怀。大学第一节古代文学史课上,杨雨老师的一句话让雷蕾铭记至今:“要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气度的文学人。” 她把这句话切实地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并且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她说:“中文人一定要有文以化人的情怀,要有‘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要真正做好文化的传承者。” 热爱并坚持,传承且担当,这些给予了雷蕾在中文这条道路上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底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雷蕾学习成绩能在三年中都名列前茅并荣获多项奖学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养成的好习惯。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背的内容很多,如果只是单纯背诵会很枯燥,那么该如何把大量杂乱的背诵要点有条理地记忆呢?雷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做好总结。分重点、分主题、分时间段的总结使雷蕾在期末复习阶段容易了许多。同时,她非常重视老师的要求,老师推荐的大量参考书籍、布置的学习任务,雷蕾总是能保质保量全部完成,她认为这对于学术视野的拓展非常重要。对于很多人所面临的“科研难”“论文难”的问题,雷蕾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不是机械式地学习,要勤于思考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地进行梳理,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挖掘。雷蕾也是这样,出于对苏轼的热爱,结合自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思考,她撰写的论文《由<东坡乐府>探究苏轼的精神家园》最终发表于国家级期刊。她也坦言,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保研阶段的面试影响巨大,为她保研的成功保驾护航。谈及学习的秘诀,雷蕾只给出了四个字——提高效率。雷蕾在学生会、社团、学院都有很多任职,可能会占用一部分学习时间,但她说道“学习并不是花越多时间越有成效,而是要提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她习惯提前在脑海中规划好第二天的行程表,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在大学的前三年里,除特殊情况外,她从未在晚上十点半之前回过寝室,雷蕾说,她十分享受孤独,享受能够独立思考学习的时间,享受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后的成就感。最后,雷蕾总结道:“我自认为自己不算特别聪明,这一路走来,无非是努力认真走好每一步,夯实基础,完善过程,然后尊重结果。”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除却学习外,雷蕾曾担任中南大学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中南大学人文思辨社社长等职务,学生工作提升了她的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这为她在创新创业竞赛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谈及在创新创业竞赛方面获得的众多成果,雷蕾坦言,做创新创业项目最忌讳的就是空中楼阁,尽量不要带着功利的目的去进行,而是要想通过这个项目能够产生什么样实际的成效,是不是真的能够对社会帮助。一定要把前期的基础调研和实践工作做好,积极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寻求帮助,和项目团队的同学一起齐心协力推动项目落地。右二为雷蕾谈及兴趣爱好,雷蕾直言,辩论是她在大学阶段收获的最为宝贵的财富,辩论不仅锻炼了她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她对于世界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认识。辩论不是为了万众瞩目、功成名就,不是挥斥方遒,畅快淋漓。辩论是忧天下之忧,览平常所不看,思日常所不想,探求世界的多元与繁复,照亮阳光下目光所不及的阴影。本心关怀谓之人文,上下求索谓之思辨,此为人文思辨,此为辩论。辩论需要技巧,但更应在打辩论的同时思考,打辩论的意义在哪里,我们能够通过辩论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为人发声,为爱发声,此为辩论之意义,或者可以称它为“人文情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关于规划,不论是大学阶段的规划亦或是未来的人生规划,雷蕾认为“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心怀所爱,坚定前行。”“选择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样,没有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所长、所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生如逆旅,一苇以航。爱我所爱,无问西东。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愿我们都能心怀所爱,奔赴山海!达人寄语“我希望我们都能‘眼里存山河,胸中有沟壑’。我们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花盛景,还应有世间冷暖。”“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我希望,你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情感;我希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我希望,你能为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我希望,你有勇气从头再来。图文来自:中南大学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打造文化爱好者平台,分享最新文化资讯,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学习,所有转载内容,均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不能完全保证其真实性。如若本号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作者,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技能满分!这些华师学霸太优秀!

在华师有一种学霸不仅绩点高而且身怀各种师范技能在全国竞赛中斩获佳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前段时间,在“田家炳杯”第六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华师师范生又取得了好成绩。大赛分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学科组,每个学校每个科目可选派一名选手参赛,华师派出的选手全部获奖。其中,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尹思婷获得英语组一等奖,化学学院谭宇凌获得化学组一等奖,文学院麦秋琪获得语文组二等奖,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吕辰祎获得物理组二等奖,数学科学学院湛晓露获得数学组三等奖,生命科学学院巫卓庆获得生物组优胜奖。据了解,大赛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模拟上课·板书、即席讲演四大内容。所有比赛环节均在现场完成。竞赛采用第三方封闭式命题,不指定教材,参赛选手们现场抽取试题,并在两个半小时内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及多媒体课件制作,重点考察了参赛者的综合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据统计,此项赛事已连续举办六届,在各学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华师师范生屡获佳绩,其中获一等奖13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6人,累计获奖人次33人,全面展现了华师师范生的教学风采与水平,充分彰显了华师教师教育特色、水平和新师范建设的成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获奖的背后他们是日复一日的努力尹思婷:以回母校教书为目标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17级学生尹思婷(上图左一),在第六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国赛中荣获英语组一等奖第一名,回忆获奖时的心情,她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谢,感谢我的导师、同学、舍友们给予的帮助和鼓励,让不断自我否定的我意外地收获了这份‘肯定’。”尹思婷高中就读于东莞中学,“回母校教书”的愿望一直激励着她在挑战中提升自我、收获成长,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在校期间,尹思婷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担任了三年的级委,并在大三期间担任了兼职班主任一职。她表示,无论是什么样的比赛都会愿意去尝试,哪怕是并不擅长的部分也会勇于挑战和突破自己。在尹思婷看来,大一是掌握扎实基本功的关键时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是重中之重。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她也非常看重在课堂展示中训练自己的教资、教态、与观众的互动等一系列微技能。“有时候我会找同学在自己做展示的时候录视频,方便我课后去进行观察和调整。”而在大二阶段,她更加关注教学技能部分的打磨和推敲,例如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教案模版、打造出自己的课堂风格等等。回忆起备赛过程,从班赛到院赛,再到校赛和省赛,最后到国赛,紧张的层层选拔让她的精神压力非常大。在省赛前的四天集训中,尹思婷曾因为不在状态、备赛压力大而心态崩溃,一个人在宿舍里哭。“后来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下才慢慢转变心态,试着去享受自己的讲台,把比赛全当是一次历练和体验,放手去展现。”在不断的训练和磨合后,站在国赛擂台上的她更加从容有底气。她回忆,在八分钟的现场授课环节中,她抽到的题目是译林版一篇讲述亚马逊热带雨林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章。但这篇文章与她一直准备的课文版本不同,也就是一篇全新的文章。尹思婷当时创设了一个自己为导游、学生们为游客的情境,并且运用了鱼骨图的方式对信息进行了重构和归类,完成了自己的授课。“八分钟的课堂虽然比较有限,但展现出课堂最有亮点的部分就足够了。”目前,尹思婷已经成功保研到上海外国语大学,面对未来的日子,她和大家共勉:“不要怯,要敢于去试错,像初入大学时的自己一样勇敢地把握每一次机会。”在这次准备预赛和总决赛的过程中,尹思婷的指导老师、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黄丽燕教授联同指导团队的徐曼菲、刘晓斌副教授,给予了她系统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她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用语、课件及板书设计等。对于这次尹思婷取得一等奖第一名的优秀成绩,黄丽燕表示非常开心并以她为傲。在她眼中,尹思婷是一个综合素质和领悟能力强、专业基础和教学素养均较好的学生。黄丽燕表示,近年来,外文学院在谷红丽、徐曼菲等院领导的带领下,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每届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省赛和国赛都分别组建教师团队进行精准辅导,均取得优异成绩。在尹思婷成长的过程中,学院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都给予了她很多帮助。而尹思婷在学习和参与备赛培训的过程中,表现突出,虚心好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勇于面对困难,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备赛和参赛,她在此过程中收获了一段宝贵的学习经历和人生体验。“比赛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此次大赛对所有师范生来说都是一个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的机会。黄丽燕表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她在指导此次大赛过程中最大的感受。谭宇凌:当老师是从小的梦想 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化学学院化学(师范)专业2017级学生谭宇凌(上图左四),自小就坚定了“长大以后要当老师”的梦想。高三之时,她遇到一位优秀的化学老师。在教学上,这位老师认真负责,让她的化学成绩得到很大提升;在生活中,老师平易近人,教会了她许多人生道理,给她的未来提供方向引领。正因如此,谭宇凌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华师的化学师范专业,她坚定地说:“因为我也想成为像他一样的化学老师!”大一大二期间,谭宇凌专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一步步夯实基础。在熟练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后,她开始热衷于参加一些师范技能类的比赛,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协会举办的的师范技能比赛、陶行知教育研究协会举办的模拟课堂比赛等。她提到,大一、大二是奠定学科知识的重要时期,“当你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后,再去锻炼师范技能,才能将学科知识运用进去。”谭宇凌认为,自己能在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国赛中取得一等奖第四名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大学一二年级时的积累。在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过程中,谭宇凌非常感谢肖常磊、罗秀玲、钱扬义和邓峰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家人与朋友们的陪伴鼓励。她谈到,指导老师肖常磊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她进行长达六小时的赛前辅导,不光让她心中多了一分信心也让她深受感动。一路走来,备赛之旅无疑是漫长且艰苦的,但是朋友家人的陪伴则像是窗边的阳光带给她温暖和前进的勇气。其中一个朋友选择用纸条的方式陪伴着她,让她可以从比赛之初“做最坏的打算抱最好的希望”到最终从容不迫地站在国赛的舞台上“相信过程、享受过程”。回顾比赛历程,谭宇凌认识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差距,这让她深入认识到教师教学的不易。展望未来,教师之路任重而道远,谭宇凌表示会一直不忘初心,一直坚定地走在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路上。化学学院讲师肖常磊是谭宇凌的指导老师。他提到,谭宇凌在整个备赛阶段非常主动地联系指导老师,积极与老师们交流比赛的心得。令肖常磊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准备初赛选拔时,谭宇凌临近比赛才知晓赛事组织对教学设计的范围要求。尽管剩下的时间不多,但谭宇凌还是连夜重新制作了课件教案和录像资料,从而顺利进入复赛。在进行比赛的同时,肖常磊还会给谭宇凌布置额外的练习作业,“她都完成得非常好,比我原来的要求还要更细致。”在整个指导过程中,面对现场抽题、即时提问讲演等赛制,谭宇凌会自己梳理不同问题类型,针对每个类型的问题认真查阅资料,并积极向指导老师请教。“非常认真,很有责任心,可以看出来她对教学充满了热情。”肖常磊说道。肖常磊坦言,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给予选手的准备时间相对较短,对选手的平时积累要求非常高。因此,他建议同学们平时要多查阅资料,多向老师们请教,多进行练习试讲,练好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打有把握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平时有充分准备了,在比赛时才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取得理想的成绩!”麦秋琪:注重积累和提升能力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17级的麦秋琪(上图左四),获得语文组二等奖。取得好成绩不仅得益于她扎实的基本功,也得益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不懈追求。成长过程中许多老师的善意与帮助让她意识到“教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职业,她希望可以传承来自老师们的力量,在未来去帮助她的学生。怀揣着这样的一份信念,麦秋琪在进入文学院后就一直在为成为一名好老师的目标奋斗。她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夯实自己的专业基本功。除此之外,她也为自己安排了许多提升自我的任务:从大一就开始参赛,朗诵、演讲、表演和教学类比赛她每个都要去尝试。因为在她看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需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也要有很好的讲解能力”,而这些比赛,无论是否直接和师范技能挂钩,对于个人能力的培养都非常有帮助。从大一时只能观赛,到大二止步校赛,再到如今获得国赛的二等奖,这对她而言既是在能力上的肯定更是目标上的激励,她希望可以在未来“保持清醒,静静读书,好好努力,欢脱生活”,为成为一名好老师永远拼搏。“比一般同学更执着、投入和认真听取意见”是麦秋琪的指导老师周小蓬对她的评价。师范技能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麦秋琪坚持了下来。刻苦的她从不放过任何一次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悉心听取老师的意见,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的任务,在培训的过程中一步步弥补自身在理论性和课标融会贯通上的不足。“获奖并不容易,更多是她自己自学、提升”,周小蓬老师认为,获奖是麦秋琪刻苦努力的结果,更是她扎实的师范技能基础的体现,“两者合二为一,才能取得胜利。”她也希望师范生能向麦秋琪学习,认识到自我提升、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把提升师范技能看成是比专业学习更重要的事情去对待。吕辰祎:喜欢和学生互动交流 来自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2017级的吕辰祎(上图左一),获得物理组二等奖。比赛时,吕辰祎抽到的题目是“曲线运动”,并选择了“曲线运动的速度”作为现场授课内容。吕辰祎坦言,国赛的赛制与之前参赛的赛制完全不一样,是对自己更大的挑战,“不仅要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十分熟悉,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编写教案,对我的师范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她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最终成功地应对了挑战。“大一我的目标并不是十分的明确。到大二时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担任沙头中学的科技指导教师。当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呈现给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中收获的惊喜,让我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因而对物理教学产生兴趣,向着这个方向开始努力。”而在大三的师范技能比赛中,她发觉自己对这类比赛的热情很高,很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琢磨教学设计、动手制作教具。平时她也会经常去微格教室训练,在网上查看关于物理教学的期刊论文,通过积极参与教具制作大赛、师范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并最终将成为一名优秀物理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从班赛、院赛、校赛、省赛再到国赛一路走来,吕辰祎十分感谢指导老师、师兄师姐以及身边的同学的帮助和支持,让她在整个备赛参赛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如今,吕辰祎已保研至本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她表示,此次比赛也暴露出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很期待在研究生阶段能够对自己在师范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个击破,全面发展自己。“追寻你的梦想”是她对自己一直坚持勇敢前行的鼓励。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的教授张军朋和特聘副研究员肖洋是吕辰祎此次比赛的两位指导老师。张军朋回忆,吕辰祎在国赛要求高、任务重、困难多、准备时间短的状况下,始终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和沉着应战、追求卓越的态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是对选手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检验,能够使师范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表示,本次比赛获得好成绩,除了选手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导师的精准指导之外,学校对比赛的重视和支持也是选手获胜的精神动力。在吕辰祎备赛过程中,张军朋和肖洋引导着吕辰祎对教材每一节的内容都进行了针对性的梳理,通过归纳出其不同的特性,再对每一类特性做纲领式的总结,极大地提高了备课效率。肖洋则主要负责吕辰祎参赛过程中,课件制作、实验设计以及示范性讲解方面的指导。“在兼顾师范生实习的任务要求下,她依然认真参加训练,是一个很有毅力的女孩子。”肖洋说道。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华师始终注重师范生的培养让我们共同期待华师学子再创佳绩

兴象

艺苑丨罗红胜专题

罗红胜,男,1969年11月生于湖南汉寿。中共党员。199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硕士课程班,师从陈振濂、陈国斌、汪永江诸位老师。200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并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及刘守安、叶培贵、甘中流诸位老师。2013年就读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哲学方向博士,师从著名学者吕锡琛教授。现为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士论文网上评议专家。作品入展首届“学院派”书法展、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湖南省中青年代表书家晋京展、江苏湖南中青年书家提名展、河南湖南中青年书家提名展、首届全国书法名师邀请展等大型展览。著有《楷书习作评改》《中国物质文化史——篆刻卷》,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书法》教材两册,合著《大学书法鉴赏》《中国书法》等。《〈说文解字〉的汉字史论与结构构成价值》《简论王僧虔的书法艺术》《〈说文解字&gt;的书法正字范本价值》等20余篇论文作品在《文艺研究》《中国书法》《书法研究》《求索》《创作与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比赛获奖20余人次。主持省社科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省社科课题2项。[责编:吴名慧]

甲天下

求索之路(纪实文学)

(一)从教30年来,每当看着一届届毕业生被我送出校门之时,我就想起了我自己。1982年,我初中毕业,面临升学。但“初中毕业生加试体育,成绩计入升学总分”的中招政策规定,将我这个小儿麻痹致成重残的残疾人判处“死刑”:体育成绩得了零分!眼睁睁看着同龄人升学深造,自己却泪涟涟回乡务农。十二分的不甘心,使我这个从来不信“命由天定”的唯物主义者,又冒出了一股子倔劲:先是跟着伯父学医,由于自己不情愿,半途而废;然后是受哥的影响,凭着自己在校时语文成绩拔尖的绝对优势,有恃无恐,竟在繁重的劳作之余,舞文弄墨,要当“作家”。整整三年——坚韧不拔的三年,欲哭无泪的三年过去后,终于,拙作变铅字,发表在辽宁省级文学期刊《文学之友》上,我居然成功了!恰在这时,我的母校因一民师嫌待遇低离岗,一所本来就极落后的农村中学,面临停课的危险。我得到消息,凭着有作品在刊物发表的优势,壮着胆子,硬着头皮,毛遂自荐,要当教师。所幸天竟遂人愿——在告别母校六年后的春天,我又回到母校的怀抱,当起了“先生”。在人生之路上,我迈着蹒跚的脚步,艰难地踏出了第一个清晰的脚印。逍遥乱弹:磨难,着意试探于剑涛先生生命升腾与张扬的高度。或许,磨难的别解是:上天的恩赐,命运的馈赠,人生的财富?在南阳卧龙岗(二)回乡六年,自己除了在事业、婚姻等方面所受的无尽的精神折磨外,单是一个残疾人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重体力劳动,我就有一肚子倒不完的苦水。正是基于此,在好不容易有了这份工作后,我才格外珍惜它,热爱它!教书,我是响当当的语文教师;育人,我是顶呱呱的班主任。自己虽然身残,却要将一片爱心和满腔热情无私奉献给学生。1990年,我因带头在数九寒天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将破旧教室粉刷一新,引起全校响应,从而使校容校貌大为改观。出席乡模范教师会议,力克群雄,被光荣地评选为“县优秀教师”,教师节受到新安县委、县政府的表彰。那时,高根超还在新安任县委书记。9月6日,石井乡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正值高潮,高书记风尘仆仆,驱车百余里赶到边远山区石井,向出席会议的教师代表们表示祝贺并合影留念。印象最深的是高书记的人民公仆形象:朴素的衣着,幽默的谈吐,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和他在会上的即兴讲话:我也是人民教师出身……当时我就想,教师出身也可以当县委书记,看来“教书匠”这碗饭还是挺有吃头的。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感单凭自己罐里现有那俩米,是很难混吃教师这碗饭的。所以,尽管自己每月只拿42块钱工资,还是省吃俭用,于1989年下半年报考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从此,虽然物质生活终因待遇太低没有改观的希望,但是,本来就很充实的精神生活又因自己上了“没有围墙的大学”成了“大学生”而显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了。一个人只要拥有了为之献身的事业,他便拥有了一切。我觉得,不幸之中我是万幸的。(三)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事”也该考虑考虑了。可是有哪位姑娘肯将自己的爱情施舍给一个残疾人呢?逍遥乱弹:“红袖添香夜读书”,多是穷书生的槐安梦境,不提也罢。古云“十步之泽,必有香草”,或许如此。不过,“她”何时沾了仙气,香得可人,还要看“她”的造化,于剑涛先生倒不妨直钩以待。无奈,1991年春,我请假一个月赴晋治病。结果病未去根,却筑起了千余元的债台。这在别人,小菜一碟,可咱是一个代课教师呀!无奈,背井离乡,远走新安铁门。从此,游子的脚步越走离故乡越远。但不论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我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一片痴心不改,将自已的学识、爱心无私奉献给学生的一颗良心常在。泥泞的人生路上,我迈着蹒跚的脚步,又踏出了一串串清晰的脚印!逍遥乱弹:凌驾灵魂之绝顶,俯瞰人生之磨难,当曰:“众生小矣!”坚硬的灵魂,支撑起柔弱的躯体,铸就了我们这种生命的造型。于剑涛先生的光彩照人之处,不仅因其战胜了病残之躯,其底蕴特特是为“灵魂缺陷”者欲求强健之灵丹妙药。身残的我,命中注定教师这碗饭我是要吃到底了!俗语云:三十而立。立者,成家立业也。可已届而立之年的我,如今仍是孑然一身,我正好可以将过盛的爱献给我的学生们,家是不准备成了;老祖宗没给我留下什么基业,父辈也没给我创下什么家业。我自己从教在外,家中五间破瓦房还让别人住着。但令我欣慰的是,自己没有家业,却有事业!出门在外,无家无业省得牵挂,而能将“爱情”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即使干一辈子编外民师,无怨无悔,小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