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杭州师范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孰强孰弱,应该如何选择不亦小乎

杭州师范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孰强孰弱,应该如何选择

江苏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都是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这两所高校,谁更强一点,应该如何选择呢?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坐落在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江苏省徐州市,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457亩。江苏师范大学拥有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江苏师范大学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2个一级学科评估为B;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统计学等3个一级学科评估为B-;应用经济学、地理学、生物学、光学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评估为C;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字、化学等3个一级学科评估为C-。共有12个一级学科上榜。江苏师范大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上屡创佳绩。现拥1个有国家“2011”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4个部省级科研平台等。江苏师范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的比例为20.94%,出国、出境留学的比例为4.01%,深造率合计24.95%。杭州师范大学坐落在浙江省省会、新一线城市杭州市,学校前身可追溯至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现有仓前、玉皇山、下沙三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98.9万平方米。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拥有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资格。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杭州师范大学有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等2个一级学科评估为B;教育学、生物学、公共管理、美术学等4个一级学科评估为B-;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生态学等5个一级学科评估为C+;心理学、物理学等2个一级学科评估为C;法学、体育学、中国史、护理学等4个一级学科评估为C-;共有17个一级学科上榜。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12个国际合作科研平台,1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研究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17个,2个省新型高校智库等。近年来杭州市大力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发展,杭州师范大学进步迅速,被认为是近十年来全国发展最快的地方高校之一。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2019届本来毕业生国内升学的比例为15.07%,出国、出境留学的比例为3.82%,深造率合计18.89%。从综合实力上看,杭州师范大学强于江苏师范大学;两所学校都拥有一批优势学科,办学特色明显。杭州师范大学拥有更优越的地理位置,有杭州市的大力支持,发展前景更好。

贵齐

杭州师范大学2020新生大数据:14岁上大学,男女比降了0.1……

2020级萌新们已踏入了师大校门,想了解萌新们来自何方,想了解TA们男女比例多少……由校融媒体中心出品的杭州师范大学2020级新生大数据来啦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数据:杭州师范大学招生办、校研究生会微信平台制图:张欣怡 责编:田盛

警匪警

杭州师范大学值得报吗?从专业和就业来分析,家长不妨看完再决定

杭州师范大学作为马云爸爸的母校,也算是个网红学校了。杭师大是建于1908年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2007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今天我们就从专业实力和就业情况两方面来了解下这所大学。专业实力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优势专业11个。①国家特色专业:生物科学、音乐学、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②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表现也是不错的,获得2个B,3个B-,考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专业。③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与行为科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④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学心理学、体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护理学华老师说: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学校的专业实力是非常值得参考的,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不仅学生在校期间收获大,出来就业考研更是优势多。以上学科建议重点考虑。杭师大作为省属高校,各省的录取分数大多集中在520-580分之间,如需要具体分数,可以关注我,评论区留言。就业情况学校每年差不多有毕业生不到5000人,以19年为例,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835人,本科生3950人,其中师范生1370人。本科生就业率97.59%,研究生就业率98.20%。本科生升造率18.89%,其中国内考研15.07%,出国比例3.82%。师范生本科毕业情况如下可以看出,本科师范毕业生60.65%都进入了教育行业,而且大部分能够进入到公办院校,并且有编制。这些学生中,主要从事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工作为主,幼儿园和高中的教育为辅。非师范毕业生就业非师范毕业生,19年共2580人,大部分进企业工作,国企,三资企业都有,私营企业最多。杭州师范大学就业发展是不错的,师范生大部分能够进入公办学校教书,主要集中小学和初中。而且比较重要的是,毕业生83.02%都留在了浙江发展,还是非常有地理位置优势的,值得关注!但学校的深造率不是特别高,对于未来有考研打算的学生酌情考虑。马上临近高考,挑大学选专业的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大家觉得杭师大怎么样?#杭州师范大学#

钩住了

浙江省的这两所重点师范大学,哪一所更值得报考?

浙江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是浙江省的两所一本师范院校。浙江师范大学本部位于金华市,杭州师范大学位于省会杭州市。从地理位置上看,杭州师范大学明显占优。但是从高考一本投档线看,浙江师范大学似乎又比杭州师范大学要高一些。比如在江苏,浙师大理科投档线为359分,杭师大理科投档线为345分。浙江师范大学本部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地处浙江中部,学校占地面积3300余亩。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列为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现校址。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心理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学校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重中之重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江南村落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基础教育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个省一流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杭州师范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学校现有仓前、下沙、玉皇山等多个校区,分列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钱塘江边和西溪湿地景区,学校占地面积198.9万平方米。2018年,最新ESI国内综合排名位列第95。自然指数位居中国内地高校TOP100第69位。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学校全球排名1100名,首次进入该排行榜,位列全国第99,省内第4(包括浙大)。学校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1978年经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校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1个,与兄弟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领域16个,获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资格。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8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6个。近年来,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排名稳居浙江省高校前列,获6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系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地方实施高校,培养出了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

不货

杭州师范大学“A·B·C”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体系探索

杭州师范大学校区杭州师范大学与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杭州师范大学与浙江省富阳银湖书院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教学名师与教育硕士同台展示教育硕士实习生在小学授课开展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成果展“A·B·C”是全程(All the way)·融合(Blending)·协同(Collaborating)的简称,为了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杭州师范大学多措并举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通过近十年的持续尝试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适于推广的“A·B·C”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体系,使该校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困惑杭州师范大学之所以构建“A·B·C”培养体系,其目的在于破解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困惑:困惑一:生源中非师范生占比高,教育实践能力不足全日制教育硕士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扎实的理论学习,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全日制教育硕士生成为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观念、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俱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招生对象应是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师范生。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生源并不全是师范生。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2012—2018年,师范生生源的比例竟然均低于20%。这就意味着,超过80%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规范化的师范技能训练!作为师范技能中的一些基础能力严重缺乏,如教材教学设计技能、课堂语言表达技能、文字板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等方面都需要系统性重新建构,否则难以达到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的基本要求,更不要说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困惑二:“双师型”教师欠缺,实践指导能力有限当前师范院校拥有双证的教师不少,但是能称之为“双师型”的教师不多。大多数教师理论研究较深厚,但实践经验较缺乏。主要原因在于长时间远离基础教育一线,对基础教育不断更新的教法和技能缺乏及时的信息获取,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能较多地从学术理论层面进行阐述,在教学技能方面指导少,不能有效地根据教育硕士的需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影响了教学实际效果。困惑三: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同质化培养,论文选题偏离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培养方式常衍生于相近专业的学术学位,其任课教师、指导教师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往往都是相同的一批人马,在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论文选题等方面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相似。从培养方案设置来看,仅是在学术学位培养方案上,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和相对应的学时数,在整体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颠覆性改变;从教学内容来看,任课教师习惯性采用学术学位研究生授课经验,单纯从学术角度阐述较多,实务性内容表述少;在教学手段上,文献资料阅读多,案例教学应用少。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论文写作缺乏必要的实践关怀。解疑在多年的反思中,特别是2015年以来,杭州师范大学逐步形成了破除上述困惑的新思路,那就是要构成“全程(All the way)·融合(Blending)·协同(Collaborating)”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体系。这个体系的关键思考是:“A·B·C”之一:全程融合与协同即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全程坚持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学习方式、大学与基地协同合作的培养模式。为此,学校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通力合作,互通有无。校内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的全程业务学习(包括教育实践环节)的指导,实践导师作为研究生专业实践的领路人,全程负责研究生的教育实践环节。2016年初,浙江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至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担任教授,一度引发浙江中小学界轰动,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关注。像王崧舟、蒋军晶等教学名师先后成为教育实践导师,让杭师大的双师制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利用全省浙派名师工作室设在该校的先天优势,杭师大一口气以引进、合作等各种形式,将上百名全省中小学名师都纳入到了实践导师的行列,让双导师制的推进有了扎实的保障。“A·B·C”之二:理论与实践融合主要通过五个途径实现:一是坚持双师课程,校内教师与校外行业专家同上一门课程,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课本知识,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读同一课程内容,让研究生充分领略教师教育课程的广阔内涵;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感知相结合,将理论认知与实践感知充分融合,实现无缝衔接;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体验(工作式学习研究)相结合,将理论研究落实到实践运用中,通过实验体验来证明教育理论的可行性;四是坚持理论与实践反思相结合,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设置论文题目,同时在专业实践结束后,进行教师合格水平达标测试,以此考核职业技能水平;五是开设“远航大讲堂”,邀请国内外教育管理专家、一线教学名师以及其他相关专家等进行交流指导。“A·B·C”之三:大学与工作站协作杭州师范大学挑选省内优质中小学作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聘请基础教育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大学(校内导师)与工作站(实践导师)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协同培养,既发挥高校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又挖掘一线行业单位实践应用的多样性,两者优势互补,催生优秀毕业生。杭州师范大学地处浙江省会杭州,以签订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学校、附属发展学校、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等形式合作的单位上百所,大量毕业学生也分布在中小学工作,这让学校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基础教育一线单位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基地协同育人的广度和深度。破题学校在落实上述思路中,重点在以下几处发力:一是重构新型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比重。邀请教育领域权威专家、中小学省级特级教师,开展培养方案的专题论证会,就如何有效地提升教育硕士职业素养和实践运用能力广泛听取意见,并根据专家意见,重新设计培养过程,修订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延长半年实践课程时限。方案重在实现教育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手段,力推双师课程,强化专业实践内涵,提升实践导师参与度,确保教育硕士培养过程质量的全面提升。二是发挥浙派名师优势,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为充分发掘基地协同育人的广度和深度,最大化地利用基础教育一线单位的师资力量,2013年5月学校正式携手杭州市内知名中小学,建立联合培养工作站,聘任浙江省特级教师担任实践导师,推动研究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目前已建成5个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1个省级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基地、2个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示范性基地。三是完善教育硕士培养制度,为工作推进提供有效保障。针对新推出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培养模式,学校制定系列保障性文件,如《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经费管理办法》《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建设及管理办法》《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和《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经费管理办法》。以文件的形式,规范教育硕士各培养环节,尤其是专业实践过程的资金和师资安排。成效在“A·B·C”培养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为适应新培养体系的发展需要,先后出台了多个配套文件,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方法和手段上,更加注重培养研究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和要求。而培养体系的构建成形,也带来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提升一: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显著提升根据“A·B·C”培养体系以及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要求,全日制教育硕士生按期进入学校联合培养工作站(基础教育学校)开展专业实践,接受实践导师一对一的指导,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践不断检验理论研究,提升专业技术,其专业素质获大幅度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在各类教学技能比较中,个人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2017年获全国第五届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篇,获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7项、三等奖10项。2018年获全国第六届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4篇,获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5项。提升二:推进了高校与中小学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在“A·B·C”培养体系中,随着联合培养工作站的建立,高校导师与实践导师因共同指导研究生的缘故,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高校教师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使得高校教师的理论研究具有实践关怀。2016年3月,杭师大教育学院的副教授、博士肖二平被安排到杭州下沙学正幼儿园,给大班的孩子上一堂语言课,当时杭城幼儿园里首次有大学教师正式挂职上课。当年,该学院首批安排了3名教师至杭城的幼儿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实习。在一年的实习期内,他们原则上在高校的教学工作量每周不超过4课时,在实践学校的时间每周不少于3天,每学期至少听课48节、上课32节。把大学年轻教师派到基础教育一线一年,就是要让他们通过换位体验,在未来的高校教学中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是双赢的。随着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的深化,中小学的科研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高校教师与中小学共同申报的研究课题、教改项目明显增加。为了进一步提升合作的质量,杭州师范大学还专门设置了“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项目”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建设项目”,使两校和两方导师有了更多联手的机会,通过共同参与课题和项目的建设,教师更多地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从而又推动了学科专业发展,提升了双方师资水平,催产出更多成果。提升三:促进了专业学位毕业研究生高质量就业“A·B·C”培养体系中,工作站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各工作站挂牌单位均是省内名校,如学军中学、求是教育集团总校等,具有独特的校风,管理严格、要求严明、教学严实、教风严谨,有利于全日制教育硕士养成良好的教育习惯;其次,联合培养工作站实践导师均为省特级教师,专业知识广博,专业经验丰富,由其来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比如上课前的磨课环节,有利于研究生从导师身上学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把眼光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向理论与实践兼顾,更加注重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育环境等因素,从而提升从事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近3年来,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就业率达到全部,其中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吻合度96.8%,留在杭州市工作的学生比例达75%。据每年开展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情况统计显示,各用人单位对全日制教育硕士所具备的特质“教师职业思想稳定”“专业技能扎实”“教师师范技能”进行了肯定。提升四: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明显提高“A·B·C”培养体系由省内重点中小学牵头,以一个工作站的形式开展研究生培养,走在浙江省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前列,社会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国教育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均先后对学校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报道。《学军中学牵手杭师大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中学教师受聘为大学研究生导师》的专题报道,在浙江省内外广受关注,各类纸质媒介和网络媒体也对这类新兴模式给予积极关注和评论。新模式带来新成效,那些顺利出站完成毕业答辩的研究生,很快就被省内一些知名中小学录用,走上教师岗位。在继杭州学军中学联合培养工作站和杭州市上城区教育部门联合培养工作站建立后,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德清县一中联合培养工作站与杭州富阳银湖书院先后成立,各知名中学的积极参与,为新型培养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更多资源。展望杭州师范大学的“A·B·C”培养体系,能否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杭师大“A·B·C”培养体系日渐成熟,并取得了诸多成就,也遇到不少问题:如经费投入比较大、研究生新生与实践导师的有效匹配问题、高校导师与实践导师走进彼此之间课堂沟通机会不足、高校教师理论研究见长的优势还没得到足够发挥、互补性未能充分体现等。为此杭师大正积极探索,建构更为完善的“A·B·C”培养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绩效比。如积极争取教育部门的配套资金,拓宽经费投入的渠道方面。通过双方合作,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双导师合作伙伴,真正实现实践导师的无缝介入。另外,通过开展好研究生专业实践经验交流会,通过以老带新,使新生迅速成长,对自身定位更为准确;同时出台政策,鼓励更多高校教师走进一线课堂,以一线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解决实际需要。风正一帆悬,我们相信,只要用心,“A·B·C”培养体系的创新探索之路,一定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陈丹宇 倪洪江 温正胞 严从根)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15日 第08

冰美人

杭州师范大学考研调剂信息

今晚小编关注了杭州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考试调剂信息,可能很多的调剂考生没有关注到。现在小编就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真心的希望对调剂的同学有帮助,可以让你们及时的了解到调剂信息。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小编。杭州师范大学相信大家知道阿里巴巴和马云,肯定知道杭州师范大学是马云的母校,所以杭州师范大学在近年来发展很迅速,排名上升也很快,很大一部分是有阿里巴巴的支持和帮助。在学校建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是2020年杭州师范大学考研调剂专业信息上图表明,杭州师范大学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接受调剂。小编也可以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每年杭州师范大学都是调剂很火爆的大学,调剂人数几千人。调剂名额有限,所以第一手调剂信息格外重要。目前来看,报考杭州师范大学的考生不是很多,一志愿上线人数不能满足招生需求,因此,大量专业的调剂名额就多出来了。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类大学,小编觉得更像一所综合性大学。专业门类齐全,涵盖了理工、文史、艺术、教育、医学和人文语言等众多专业。总的来说,上面调剂的专业太多了。当然,调剂专业越多,对调剂的考生越有利。何况杭州师范大学在浙江省也是重点大学,学校在杭州这样的大城市,真的是一个调剂学校中比较好的选择。调剂选择大城市的好处:第一,视野更开阔,接触的人更多。第二,读研能接触到更多牛人,听到更多大牛教授的讲座。第三,研究生毕业就业机会更多。今天晚上的调剂信息分享就到这里了,读到这篇关于杭州师范大学调剂信息的各位朋友多多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希望能给调剂同学一个更多的院校选择。了解更多考研调剂信息,请关注圆圆的研途记!

是其言也

2020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招生目录有哪些变动?

刚刚,杭州师范大学发布2020年“招生专业简目”,与往年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文都比邻老师总结如下:1.专业方向均有变化,2020年专业方向:基础心理学:01视知觉加工02注意与工作记忆03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1说谎发展及其神经机制02情绪与社会认知发展03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应用心理学:01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02法律心理学03管理心理学临床认知神经科学:01脑影像方法学02认知障碍应用心理(专硕):01认知神经科学临床应用02学校心理与咨询03社会心理服务2.报考条件:2020年学硕专硕均“接受同等学力报考”(往年必须有学士学位)3.2019年录取人数情况:基础心理学(录取6,含2调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录取5,含3调剂)、应用心理学(录取6,含2调剂)、临床认知神经科学(录取8,含7调剂)、应用心理(录取7,含1调剂)文都比邻教研老师总结:同等学力考生今年也可以报考杭州师范了~不过本次公布的仅“预公告”,具体招生专业方向、人数等相关政策预计9月中旬公布,比邻会第 一时间向大家解读的。

刹那

杭州师范大学值得报吗?从专业和就业来分析,家长不妨看完再决定

杭州师范大学作为马云爸爸的母校,也算是个网红学校了。杭师大是建于1908年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2007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今天我们就从专业实力和就业情况两方面来了解下这所大学。专业实力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优势专业11个。①国家特色专业:生物科学、音乐学、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②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表现也是不错的,获得2个B,3个B-,考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专业。③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与行为科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④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学心理学、体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护理学华老师说: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学校的专业实力是非常值得参考的,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不仅学生在校期间收获大,出来就业考研更是优势多。以上学科建议重点考虑。杭师大作为省属高校,各省的录取分数大多集中在520-580分之间,如需要具体分数,可以关注我,评论区留言。就业情况学校每年差不多有毕业生不到5000人,以19年为例,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835人,本科生3950人,其中师范生1370人。本科生就业率97.59%,研究生就业率98.20%。本科生升造率18.89%,其中国内考研15.07%,出国比例3.82%。师范生本科毕业情况如下可以看出,本科师范毕业生60.65%都进入了教育行业,而且大部分能够进入到公办院校,并且有编制。这些学生中,主要从事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工作为主,幼儿园和高中的教育为辅。非师范毕业生就业非师范毕业生,19年共2580人,大部分进企业工作,国企,三资企业都有,私营企业最多。杭州师范大学就业发展是不错的,师范生大部分能够进入公办学校教书,主要集中小学和初中。而且比较重要的是,毕业生83.02%都留在了浙江发展,还是非常有地理位置优势的,值得关注!但学校的深造率不是特别高,对于未来有考研打算的学生酌情考虑。马上临近高考,挑大学选专业的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大家觉得杭师大怎么样?#杭州师范大学#

王浮

杭州师范大学2020新生大数据:14岁上大学,男女比降了0.1……

2020级萌新们已踏入了师大校门,想了解萌新们来自何方,想了解TA们男女比例多少……由校融媒体中心出品的杭州师范大学2020级新生大数据来啦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数据:杭州师范大学招生办、校研究生会微信平台制图:张欣怡 责编:田盛

浜崎

杭州师范大学“A·B·C”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体系探索

杭州师范大学校区杭州师范大学与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杭州师范大学与浙江省富阳银湖书院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教学名师与教育硕士同台展示教育硕士实习生在小学授课开展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成果展“A·B·C”是全程(All the way)·融合(Blending)·协同(Collaborating)的简称,为了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杭州师范大学多措并举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通过近十年的持续尝试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适于推广的“A·B·C”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体系,使该校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困惑杭州师范大学之所以构建“A·B·C”培养体系,其目的在于破解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困惑:困惑一:生源中非师范生占比高,教育实践能力不足全日制教育硕士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扎实的理论学习,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全日制教育硕士生成为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观念、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俱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招生对象应是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师范生。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生源并不全是师范生。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2012—2018年,师范生生源的比例竟然均低于20%。这就意味着,超过80%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规范化的师范技能训练!作为师范技能中的一些基础能力严重缺乏,如教材教学设计技能、课堂语言表达技能、文字板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等方面都需要系统性重新建构,否则难以达到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的基本要求,更不要说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困惑二:“双师型”教师欠缺,实践指导能力有限当前师范院校拥有双证的教师不少,但是能称之为“双师型”的教师不多。大多数教师理论研究较深厚,但实践经验较缺乏。主要原因在于长时间远离基础教育一线,对基础教育不断更新的教法和技能缺乏及时的信息获取,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能较多地从学术理论层面进行阐述,在教学技能方面指导少,不能有效地根据教育硕士的需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影响了教学实际效果。困惑三: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同质化培养,论文选题偏离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培养方式常衍生于相近专业的学术学位,其任课教师、指导教师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往往都是相同的一批人马,在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论文选题等方面与学术型教育学硕士相似。从培养方案设置来看,仅是在学术学位培养方案上,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和相对应的学时数,在整体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颠覆性改变;从教学内容来看,任课教师习惯性采用学术学位研究生授课经验,单纯从学术角度阐述较多,实务性内容表述少;在教学手段上,文献资料阅读多,案例教学应用少。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论文写作缺乏必要的实践关怀。解疑在多年的反思中,特别是2015年以来,杭州师范大学逐步形成了破除上述困惑的新思路,那就是要构成“全程(All the way)·融合(Blending)·协同(Collaborating)”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体系。这个体系的关键思考是:“A·B·C”之一:全程融合与协同即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全程坚持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学习方式、大学与基地协同合作的培养模式。为此,学校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通力合作,互通有无。校内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的全程业务学习(包括教育实践环节)的指导,实践导师作为研究生专业实践的领路人,全程负责研究生的教育实践环节。2016年初,浙江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至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担任教授,一度引发浙江中小学界轰动,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关注。像王崧舟、蒋军晶等教学名师先后成为教育实践导师,让杭师大的双师制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利用全省浙派名师工作室设在该校的先天优势,杭师大一口气以引进、合作等各种形式,将上百名全省中小学名师都纳入到了实践导师的行列,让双导师制的推进有了扎实的保障。“A·B·C”之二:理论与实践融合主要通过五个途径实现:一是坚持双师课程,校内教师与校外行业专家同上一门课程,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课本知识,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读同一课程内容,让研究生充分领略教师教育课程的广阔内涵;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感知相结合,将理论认知与实践感知充分融合,实现无缝衔接;三是坚持理论与实践体验(工作式学习研究)相结合,将理论研究落实到实践运用中,通过实验体验来证明教育理论的可行性;四是坚持理论与实践反思相结合,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设置论文题目,同时在专业实践结束后,进行教师合格水平达标测试,以此考核职业技能水平;五是开设“远航大讲堂”,邀请国内外教育管理专家、一线教学名师以及其他相关专家等进行交流指导。“A·B·C”之三:大学与工作站协作杭州师范大学挑选省内优质中小学作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聘请基础教育一线骨干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大学(校内导师)与工作站(实践导师)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协同培养,既发挥高校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又挖掘一线行业单位实践应用的多样性,两者优势互补,催生优秀毕业生。杭州师范大学地处浙江省会杭州,以签订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学校、附属发展学校、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等形式合作的单位上百所,大量毕业学生也分布在中小学工作,这让学校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基础教育一线单位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基地协同育人的广度和深度。破题学校在落实上述思路中,重点在以下几处发力:一是重构新型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比重。邀请教育领域权威专家、中小学省级特级教师,开展培养方案的专题论证会,就如何有效地提升教育硕士职业素养和实践运用能力广泛听取意见,并根据专家意见,重新设计培养过程,修订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延长半年实践课程时限。方案重在实现教育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手段,力推双师课程,强化专业实践内涵,提升实践导师参与度,确保教育硕士培养过程质量的全面提升。二是发挥浙派名师优势,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为充分发掘基地协同育人的广度和深度,最大化地利用基础教育一线单位的师资力量,2013年5月学校正式携手杭州市内知名中小学,建立联合培养工作站,聘任浙江省特级教师担任实践导师,推动研究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目前已建成5个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1个省级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基地、2个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示范性基地。三是完善教育硕士培养制度,为工作推进提供有效保障。针对新推出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培养模式,学校制定系列保障性文件,如《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经费管理办法》《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建设及管理办法》《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和《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经费管理办法》。以文件的形式,规范教育硕士各培养环节,尤其是专业实践过程的资金和师资安排。成效在“A·B·C”培养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为适应新培养体系的发展需要,先后出台了多个配套文件,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方法和手段上,更加注重培养研究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和要求。而培养体系的构建成形,也带来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提升一: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显著提升根据“A·B·C”培养体系以及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要求,全日制教育硕士生按期进入学校联合培养工作站(基础教育学校)开展专业实践,接受实践导师一对一的指导,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践不断检验理论研究,提升专业技术,其专业素质获大幅度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在各类教学技能比较中,个人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2017年获全国第五届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篇,获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7项、三等奖10项。2018年获全国第六届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4篇,获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5项。提升二:推进了高校与中小学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在“A·B·C”培养体系中,随着联合培养工作站的建立,高校导师与实践导师因共同指导研究生的缘故,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高校教师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使得高校教师的理论研究具有实践关怀。2016年3月,杭师大教育学院的副教授、博士肖二平被安排到杭州下沙学正幼儿园,给大班的孩子上一堂语言课,当时杭城幼儿园里首次有大学教师正式挂职上课。当年,该学院首批安排了3名教师至杭城的幼儿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实习。在一年的实习期内,他们原则上在高校的教学工作量每周不超过4课时,在实践学校的时间每周不少于3天,每学期至少听课48节、上课32节。把大学年轻教师派到基础教育一线一年,就是要让他们通过换位体验,在未来的高校教学中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是双赢的。随着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的深化,中小学的科研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高校教师与中小学共同申报的研究课题、教改项目明显增加。为了进一步提升合作的质量,杭州师范大学还专门设置了“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项目”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建设项目”,使两校和两方导师有了更多联手的机会,通过共同参与课题和项目的建设,教师更多地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从而又推动了学科专业发展,提升了双方师资水平,催产出更多成果。提升三:促进了专业学位毕业研究生高质量就业“A·B·C”培养体系中,工作站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各工作站挂牌单位均是省内名校,如学军中学、求是教育集团总校等,具有独特的校风,管理严格、要求严明、教学严实、教风严谨,有利于全日制教育硕士养成良好的教育习惯;其次,联合培养工作站实践导师均为省特级教师,专业知识广博,专业经验丰富,由其来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比如上课前的磨课环节,有利于研究生从导师身上学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把眼光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向理论与实践兼顾,更加注重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育环境等因素,从而提升从事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近3年来,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就业率达到全部,其中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吻合度96.8%,留在杭州市工作的学生比例达75%。据每年开展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情况统计显示,各用人单位对全日制教育硕士所具备的特质“教师职业思想稳定”“专业技能扎实”“教师师范技能”进行了肯定。提升四: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明显提高“A·B·C”培养体系由省内重点中小学牵头,以一个工作站的形式开展研究生培养,走在浙江省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前列,社会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国教育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均先后对学校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报道。《学军中学牵手杭师大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中学教师受聘为大学研究生导师》的专题报道,在浙江省内外广受关注,各类纸质媒介和网络媒体也对这类新兴模式给予积极关注和评论。新模式带来新成效,那些顺利出站完成毕业答辩的研究生,很快就被省内一些知名中小学录用,走上教师岗位。在继杭州学军中学联合培养工作站和杭州市上城区教育部门联合培养工作站建立后,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德清县一中联合培养工作站与杭州富阳银湖书院先后成立,各知名中学的积极参与,为新型培养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更多资源。展望杭州师范大学的“A·B·C”培养体系,能否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杭师大“A·B·C”培养体系日渐成熟,并取得了诸多成就,也遇到不少问题:如经费投入比较大、研究生新生与实践导师的有效匹配问题、高校导师与实践导师走进彼此之间课堂沟通机会不足、高校教师理论研究见长的优势还没得到足够发挥、互补性未能充分体现等。为此杭师大正积极探索,建构更为完善的“A·B·C”培养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绩效比。如积极争取教育部门的配套资金,拓宽经费投入的渠道方面。通过双方合作,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双导师合作伙伴,真正实现实践导师的无缝介入。另外,通过开展好研究生专业实践经验交流会,通过以老带新,使新生迅速成长,对自身定位更为准确;同时出台政策,鼓励更多高校教师走进一线课堂,以一线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解决实际需要。风正一帆悬,我们相信,只要用心,“A·B·C”培养体系的创新探索之路,一定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陈丹宇 倪洪江 温正胞 严从根)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15日 第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