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14岁考入北大,被称为神一般的人物,哈理工的这个老师不一般野心勃勃

14岁考入北大,被称为神一般的人物,哈理工的这个老师不一般

在我们的印象中,老师的是那种严肃,不怒自威的形象,还记得中学时代,最为诡异的事情永远是窗户上那张熟悉的面孔,你永远想不到老师是什么时候出现在窗户边上,教室门口,班主任更是像幽灵一般,诡异出现,让你措手不及,甚至心惊胆战。老师的形象就像是固定的,衣着整洁、严肃、让你不自觉就会升起一丝恐惧。但是胡子拉碴,穿着粗俗,背微驼的教师你们见过吗?就这样一位再普通不过,走在校园里都会被当场锅炉房大爷的人,却是哈理工神一般的存在,数学界的泰斗人物,他就是哈理工的教师王晓琮。王晓琮,没在哈理工上学或者就职的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他为人极为低调,基本上没有上过屏幕,除了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屏幕上出现过一次,他没有编写过什么辅导资料,甚至没有过人大肆宣传他,但他的在哈理工的故事却流传很多,被称之为神一样的男人。他14岁考入北大少年班,18岁在浙大读研究生,毕业后就回到自己的老家东北,在哈理工担任教师,从学生的口中得知,他教学水平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上课从来不带课本,课本上的知识早已烂熟于心,无论高数线代还是概率论,都是信手拈来,一律口算,哪怕积分再复杂,也照样口算不误,让学生由心底感到敬佩。而且他好似还有一个特异功能,那就是这个学生无论抄作业水平再高,也能一眼看穿,甚至能说出是从哪里抄袭的。他教学严谨,认真负责,比起现在许多高校老师照读PPT高的简直不是一个层次,他提倡学生多读“无用之书”,他说“无用之用,实为大用”,确实是这样,“读死书不如无书”。王晓琮还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位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他多次带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而这个竞赛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大范围、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王晓琮带学生去美国参加建模大赛,美国人一听是他带队,吓得直接研究怎么保住第二,因为他带队每次都是冠军。尤其是一次法国学习,他因为不会法语而被嘲笑,一怒之下用半个月就背完了整个法语词典,让人不得不敬佩。而就是这样一位牛逼的人物,却极为节俭,一年四季就只穿三四套衣服,寒冬腊月也就仅仅一双破黄鞋,走在校园里,实在不起眼,在食堂吃饭也是“光盘行动”的典范,而他之所以引发网友关注,也是因为《吃饭舔盘子的“锅炉工”,竟是14岁就上北大的“扫地僧”》这样一篇文章而为人所知,不可谓不低调。而他省吃俭用的原因更让人敬佩,他将省吃俭用的钱财都捐赠给了贫困山区的学生,为了他们能够更好求学,早日实现大学梦!他低调的性格让他更好投入到教学事业当中,他虽身怀绝技却不张扬,平淡恬静,静心于学术研究,甚至有媒体要采访他,也被他回绝,哪怕校长请他也没用,不然就辞职。他不像社会上那些做了善事就大肆宣扬的人,他做的事情更纯粹,即使出名了也不高调,依然在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个求学的学生,醉心于自己的学术研究。正是这样的老师才能撑起教育事业脊梁,他就像一泓清泉为社会注入活力,他是真正的教育人!

李香君

武汉理工VS哈工程,20保研率哈工程高,哪所值得考?学长精准分析

对于国内的很多工科高校,由于主打的专业都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专业,但由于近几年实体经济不景气,很多考生都转而报考计算机相关专业、财经类专业,以前很吃香的航空航天类、电气类、材料类专业都不再受热捧,但这类学校的实力并不弱,比如武汉理工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都是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如何选择更好呢?听听学长的精准分析:两所211高校都是工科强校,但优势专业并不完全相同。从地理位置上看,武汉理工更好,哈工程差很多;从专业水平方面看,哈工程水平更高一些,武汉理工专业水平也不弱。综合来看,哈工程更好一些。但是在高考志愿填报方面,对哈工程只选择他的优势专业,其他专业,全部优先选择武汉理工。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是在2000年由原来武汉的三所高校合并而来,有工业、交通科大和汽车学院等合并组建的。不过在没有合并前的武工大就是211了,三校合并也可称为三强合并。学校追溯历史,从1898年武昌洋务局开办湖北工艺学堂开始。参与2000年合并的三所学校的发展过程都比较复杂,也都有各自的强势专业。合并后的武汉理工大学,优势专业为建材建工、水运交通、汽车等 三个板块,都不是目前的热门专业,分别来自合并前的三所学校。材料专业实力最强,可惜属于生化环材系列的冷门专业,热门的有车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这也是很多考生报考武汉理工的动力,武汉理工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大而不强,专业布局不太合理。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信部直属高校,专业精度较高,前身是“哈军工”,分出的高校相当多,很多实力都超过哈工程母体高校,其海军工程系留在哈尔滨及其他系科的部分教师,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校的国防军工背景厚重,毕业生进入相关央企就业的比较多。学校的专业特色是“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直追上海交通大学。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评级A+、控制科学与工程A-实力最强。热门专业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两所高校2020保研分析哈工程2020保研推免723人,保研率达到19%,武汉理工推荐免试研究生共计1293人,达14.8%,从人数上来说,武汉理工胜出,但比率上哈工程胜出,总体上两所高校的保研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总之,哈工程与武汉理工各有优势,哈工程在央企中的认可度实际还更高。但是其所在城市不如武汉理工。对哈工程,只选其他优势的工科类专业,其他专业,优先选择武汉理工大学。大家觉得这两所高校如何选择更好?

白玉不毁

哈理工王晓琮:他14岁就考上北大,教学40年至今未评职称

《和董传留别》: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在很多人眼中,教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一般来说,老师能够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一定的指引,而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我们也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人便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位老师,为他人引领生活的方向。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群体,而在了解过一些教师的故事之后,我们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启发。曾经,在中国出现了这样一位特殊的教师,他在十四岁那年便考入了北大,而在近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虽然没有任何的教授职称,但是,他的教学方法却赢得了许多学生的喜爱。如今,这位教师仍然过着穷困的生活,但他已然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敬佩的对象。那么,这位教师究竟是何许人也?在从教过程中,他又有着怎样的贡献呢?这位特殊的教师就是王晓琮,他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王晓琮小的时候,他就是很多人眼中的神童,虽然说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学习并没有成为众人所重视的内容,但是,王晓琮自幼便展现出了自己的过人才智,而在其十四岁那年,当高考正式恢复之后,他也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少年班。在进入到北大少年班之后,王晓琮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通过四年的学习与努力,最终,十八岁的王晓琮也成功考上了浙江大学的数学系研究生。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当中,能够考上研究生的人是非常罕见的,而王晓琮也凭借着自己的成绩证明了他过硬的实力。在二十二岁那年,王晓琮拿到了浙江大学的硕士学位,而在这个时候,他并没有选择像很多人才一样出国留学,而是回到了家乡,并成为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位老师。在很多人看来,王晓琮的这种选择是并不正确的,毕竟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数学人才,而大学老师的工作却会埋没他的才华,但是,在哈理工从教期间,王晓琮的人生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据了解,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之内,凡是听过王晓琮讲课的学生都会对他感到十分佩服,而凡是能够得到王晓琮指导的学生,也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之下,身为数学老师的王晓琮便成为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内的一位名人。自2002年起,王晓琮便开始参与到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辅导工作当中。通过王晓琮的帮助,很多学生都成功拿下了国际一等奖和二等奖等特殊的荣誉,而通过比赛的锻炼,许多学生的数学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在多年教学的过程中,王晓琮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本领,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虽然说在表面上看起来,王晓琮并不是一个十分令人瞩目的存在,但是,他的种种成绩却让其他老师感到十分佩服。在很多人看来,凭借着王晓琮的贡献,他完全可以被评为学院内的教授或者副教授,然而,王晓琮却认为讲师的身份能够让他更加专心于对教学事业的研究。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教好自己的课程,那就是对人生的一种升华。可以看出,王晓琮本人对于外界的名利并不在乎,而这也是他作为一个优秀人才的特殊气节。曾经,有人将王晓琮称作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内的“扫地僧”,而这也让王晓琮成为了网络上一位受人瞩目的老师。虽然说后来的王晓琮已经成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老师,但是,他却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初心,每当学生遇到一些学术上的难题时,他也总会施以援手,并进行详尽的解答。对于这样一位穷困的大学老师而言,他的生活条件固然是比较差的,但是他的精神与气节却值得我们为之敬佩。结语通过对王晓琮的从教经历进行了解,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说在从教过程中,王晓琮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有着较为顺利的晋升通道,但是,他却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喜爱。或许在王晓琮看来,外界的名利与地位并不是他人生中真正追求的目标,如何能够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才是他想要追求的人生真谛。对于哈理工的学生们来说,能够遇到王晓琮这种老师,也是十分幸运的一件事情。参考资料:《“学生最喜爱教师”获得者王晓琮事迹》

美洲狮

理工科考研:在国内这50所工科强校中,性价比高、容易考的有哪些

理工科考研:在国内这50所工科强校中,性价比高、容易考的有哪些理工科高校在全国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都是很热门的一系列学校,因为理工科考生多,加之工科高校的可选余地较大,所以很多本科毕业生在选择考研的时候,目标不明确,导致复习效果差,考研命中率就会大打折扣,作为国内较好的50所理工科高校,也可以分三个层次,具体哪些工科高校比较好考且性价比高呢?理工科全国高校50强在这50所工科高校中,一类高校无疑是以清华为首的一流高校,这类高校多以985双一流为主的院校,在上表中排名前13的基本上是最难考的,其中又以哈工大、大工、东北大学、西工大这些低调有实力的高校考取率相对于前面这13所一流高校更好考一些,学科实力强,各专业行业认可度较高,值得选择。东北大学第二类是一些211也称为双一流建设的这些高校,其中报考热度较高的是电子信息类以及区位优势较好的高校,比如北邮、电子科技大学、南航、南理工、武汉理工、西南交大、北京交大等;相对同档次较好考的211高校有中国矿大、长安大学、哈工程、合工大、太原理工等更好考一些,但这些学校实力也不弱,属于211类性价比较高的大学。长安大学第三类工科大学则是一些双非的高校,实力几乎与很多211差不多的,作为考研选择这些高校也很实惠,当然这里面的一些高校考取难度并不低,比如南邮、昆明理工、南京工业、燕大等其实力已经比肩甚至超过很多211高校,报考这类高校的研究生考取难度较大,而像大连海事、西安建筑、武汉科技、长沙理工、齐鲁工业大学等这些双非高校更容易些,大家觉得考取理工类高校研究生哪些高校更实惠性价比更高?

衣冠楚楚

理工科的研究生到底有多累,主要在这三点!

刚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说理工科的学生考研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以后的发展空间会很大。后来经常去实验室做实验,认识了几个研究生师哥师姐。和他们相处久了,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些认识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理工科研究生的生活实在是太累了!一、看文献看文献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轻松,就是坐在椅子上喝着咖啡,静静地学习。是的,没错,就是这样。但是研究生看的文献基本上都是英文的。怕了吧,而且英文文献和大学生四六级考试的阅读理解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很多专业性的单词都要重新学习,如果一开始对专业不太了解,建议还是应该看一下中文的硕士或者博士论文和综述文章。之前有一个研究生师哥,看文献一直到凌晨,后来太晚,就直接在睡在实验室了,没错,就是这么恐怖。试想,如果自己没有对研究的领域有充分的认识,又怎么能有创新的点子呢?二、做实验实验应该很好玩吧,各种颜色的溶液,奇妙的现象,想想都好玩!可是,事实不是这样子的!一个反应为了获取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数据,往往要做n多次,简单的实验还好。有的实验周期持续一个周都是正常的!有时候最后一个步骤做错了,完了,之前几天的劳动白费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要以为做完实验就结束了,实验产物仅仅是做出来是不行的,还要证明产物是目标产物,你还要做各种数据表征,各种软件分析。师姐做的是凝胶方面的,要做生物实验,还要坐两个小时的车去另外一个校区做,做完再把产物邮寄到别高校去表征检测(检测费老贵了,烧钱哪!还好导师不差钱,也不抠门)。师哥做过一个烧结的实验,导师不让离人,后来师哥直接用几张凳子拼成了一个简单的床,在炉子旁边睡了两天。另一个实验室的学姐做的是兽药方面的,基本上每天都会听见狗叫,他们杀死的小白鼠更是不计其数。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科学。做实验如果一开始是新奇的话,那么到最后就已经麻木了。三、发文章前面的看文献和发文章都是在为发文章做铺垫,毕竟文章是研究生的命,从就业到读博,没有一定的文章支撑,很难得到认可!没上研究生的时候,心想三年多努力,发个CNS应该可以吧哪怕是子刊呢!但是上了研究生就会发现,不说CNS,发表一篇SCI一区行吧,随着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最后只能发表二区三区的文章了。发文章的过程更艰难,先是写,然后就是不停地改,如果刚开始写的话,第一篇英文文章可能需要一两个月左右,难度可想而知!到最后提交的时候审稿人又是各种“刁难”,接下来又是各种修改,还有可能被拒呦!文章发表的那一刻还是很高兴的,但是高兴劲过去之后,又是一个轮回,几个轮回之后就快毕业了。最后,毕业论文又是一道坎,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的知网检测重复率不得超过10%-20%,字数在3-5万字之间。对于普通的研究生来说也要准备三四个月甚至半年。基本上每个研究生都会经历上述三个过程,真的很累,但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总体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社会对研究生的认可度也很高,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也是本科生无法比拟的!小编是一个热爱科研的在读理工科本科生。原创不易,喜欢请关注。

爱之光

南通大学同一寝室5位“理工女”全部考上研究生

同宿舍五位女生合影。通大轩6月2日、3日,南通发布客户端、江海晚报官微和江海晚报相继推出了《牛!通大一男生宿舍5名同学全部录取为研究生》《牛!南通大学再现“学霸宿舍”!》《南通大学有个考研“学霸宿舍”》等新闻报道,聚焦通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同一个男生宿舍的5名同学同时被各高校录取为研究生的励志故事,吸引了众多网友和读者点赞。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就在通大“学霸”男生宿舍走红后,通大电气工程学院的“学霸”女生宿舍也紧跟其后诞生了。7日,记者从通大获悉,该校电气工程学院自162班王曦雯、桂雪琪、金洪洪、刘文竹、李蛟“五朵金花”分别收到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五所高校的考研录取通知,她们都住在学校第四园区15号楼203寝室。这5位“女学霸”究竟有啥过人之处呢?王曦雯,中共党员、团支书,南通大学2020届“优秀毕业生”,她曾连续3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南通大学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两次;曾获南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她还积极参加各类全国大赛,先后获得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双足竞步项目窄足赛一等奖、中国旅游暨安防机器人大赛(南京)中国机器人大赛专项赛机器人寻宝(Ⅱ型)项目冠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竞技机器人(山东日照)竞步交叉窄足赛项目亚军(一等奖)、第八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南通)机器人竞步(窄足)项目冠军(一等奖)等。目前,她已被山东大学能源动力专业顺利录取,“那些你早起努力的时光,那些你熬夜奋斗的日子,那些无论你多疲惫却依然在坚持的时候,那就是梦想的力量。”这是王曦雯发自内心的人生格言。这个“学霸”女生宿舍,还有另外一位中共党员桂雪琪,是南通大学2020届优秀毕业生,连续三年获得南通大学一等奖学金、南通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和王曦雯一样,她也是一位“获奖达人”,先后在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机器人竞步(交叉足)项目比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竞技机器人竞步窄足赛二等奖、中国旅游暨安防机器人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专项赛)中获得机器人寻宝(Ⅱ型)项一等奖等。此次她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系统应用工程专业录取。面对赞誉,她说,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坚持走完奋进之路,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此外,被河海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录取的金洪洪,曾获得南通大学二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两次,曾获得南通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她信奉的人生格言是:“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连续三年获南通大学三等奖学金的刘文竹则被沈阳理工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录取,这位自信的女孩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不断奋斗。”同样是连续三年获得南通大学三等奖学金的李蛟,被哈尔滨理工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录取,“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了希望;幸福是奋斗换来的,想一直幸福下去,必须继续全力以赴!”面对美好的未来,她这样说。金秋九月,这5位“理工女”又将背起行囊,各奔东西,开启人生新征程!祝愿她们梦想成真!记者冯启榕

不知其道

哈理工最牛“扫地僧”,14岁上北大,积分全口算,可至今仍是讲师

“扫地僧”原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的少林传奇人物,他看似平平无奇,整日只知扫地,实际上却是一个绝世高手,气度雍容智慧超群。概因扫地僧这个形象十分丰满且极具特色,所以后来人们便喜欢用它来指代那些隐于民间、默默无闻的高手。通常情况下,“扫地僧”在高校出现的频率最高,他们有的是宿管阿姨,有的是校门保安,虽然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却个个身怀绝技,比那些在读大学生还要知识渊博。比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有一位擅长写作的宿管阿姨,不仅靠6本原创小说作品成为了作协会员,后来还应学校邀请给学生们讲课呢。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扫地僧”却有些不同,因为他原本就是一名大学老师,被归于强者之列本该是理所应当。既然如此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扫地僧”呢?那是因为他的资历和能力,与他现阶段的身份待遇特别不匹配,以至于不知情的人很容易低估他。这位“扫地僧”名叫王晓琮,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名讲师,也是该校的传奇人物。他14岁就考上了北大少年班,18岁毕业后又考上浙大研究生,后来到哈理工教数学。那么王老师牛在哪儿呢?从履历上看,王老师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评委,曾数次带队到美国参加比赛,几乎每次都能荣获国际一等奖,二等奖反倒是意外了,这样的指导老师谁能说不牛?而在学生们眼中,他更是一个技艺超凡“大神”,上课从不带教材,但却能将所有教学知识点脱口而出,从不打磕巴。不管多么复杂的积分,他一律口算不说,还能保证不出错,这一绝技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比。最牛的是,当初王老师阴差阳错被派到法国学习,为了克服语言障碍,他仅花了3个月时间,就将法语词典全部背下来了,一般人谁做得到?照理来说,个人能力这么强的老师,最起码也该是个教授,处事圆滑一些的可能早就当上校领导了,可是王老师在哈理工待了数十年,至今仍是一名讲师,没有高职称,也没有其他职务,仅仅是一名最底层的高校教师。但是,没有人会瞧不起他,大家反而更加钦佩他,因为他不慕名利不爱虚荣,仅执着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数十年衣着朴素勤俭节约,却总把自己结余的工资拿去资助山区贫困生,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人佩服!

祝贺:哈尔滨理工大学一研究生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热门论文!

近日,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李誉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JCR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24.884)发表了题为“Heteratom Doping: An Effective Way to Boost Sodium Ion Storage”的综述论文。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陈明华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据介绍,由于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存在间歇性和区域性劣势,通常需要大规模储能系统的辅助。尽管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锂矿物资源有限且在地壳分布不均导致其高昂的原材料成本。与移动电子设备的能量存储和电气化运输不同,大规模储能系统需达到足够大的兆瓦级容量存储能力,进而满足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的需求。因此需要原材料丰富,成本较低的储能器件来满足这种大规模的电力存储。钠离子电池因其原材料丰富且成本较低,被广泛认为在未来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近年来,有关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储能机理已被广泛研究,但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依然无法与锂离子电池媲美。针对新型正负极材料的改性策略及相关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研究发现,杂原子掺杂(包括非金属掺杂和金属离子掺杂)能够有效地调整本征材料的载流子/离子迁移、吸附能力、反应活性、结构稳定性等基本特性,并且不同类型的杂原子掺杂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结合不同杂原子掺杂的优势及协同效应,杂原子掺杂策略有望帮助钠离子电池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推动其在大规模电力存储领域的实际应用。杂原子掺杂的发展历程示意图文章系统地、全面地概述了杂原子掺杂的合成方法、改性机理及对储钠能力影响的最新进展。分别详细地阐述了非金属掺杂(氮、硫、磷、硼掺杂等,双掺杂,三掺杂)和金属离子掺杂(镁、钛、铝、铁、镍离子掺杂等)对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在基础性质(电子分布、分子构型、晶格结构等)和综合特性(导电性、储钠容量、扩散势垒、吸附能力等)的影响,介绍了不同种杂原子掺杂的优势和问题以及多元素掺杂中协同效应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者指出,尽管已有不少关于杂原子掺杂的相关报道,但低成本、高度可控的杂原子掺杂方法仍未实现。同时,在机理方面,每种杂原子掺杂在掺杂位置、构型、浓度及其功能等方面仍需要进行更深层次地探讨。多元素掺杂的协同机制还处在初始阶段,需要更多更细致地研究来分析不同杂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宏观性能的影响。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杂原子掺杂技术的研究方向,并结合电解液、新型隔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未来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将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理工研究生部 编辑:王 君

洛基

颜值与实力齐飞!通大再现“学霸宿舍”!5位“理工女”全部考上名校研究生!

6月2日、3日,南通报业相继推出了《牛!通大一男生宿舍5名同学全部录取为研究生》《牛!南通大学再现“学霸宿舍”!》等新闻报道,聚焦通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同一个男生宿舍的5名同学同时被各高校录取为研究生的励志故事,吸引了众多网友和读者点赞。详情链接:牛!南通大学再现“学霸宿舍”!就在通大“学霸”男生宿舍走红后,通大电气工程学院的“学霸”女生宿舍也紧跟其后诞生了。今天(7日),记者从通大获悉,该校电气工程学院自162班王曦雯、桂雪琪、金洪洪、刘文竹、李蛟“五朵金花”收到了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五所高校的考研录取信息,她们都居住在第四园区15号楼203寝室。这五位“女学霸”究竟有啥过人之处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王曦雯↓↓↓中共党员、团支书,南通大学2020届“优秀毕业生”,她曾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南通大学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两次;曾获南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她还积极参加各类全国大赛,先后获得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双足竞步项目窄足赛一等奖、中国旅游暨安防机器人大赛(南京)中国机器人大赛专项赛机器人寻宝(Ⅱ型)项目冠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竞技机器人(山东日照)竞步交叉窄足赛项目亚军(一等奖)、第八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南通)机器人竞步(窄足)项目冠军(一等奖)等。目前,她已被山东大学能源动力专业顺利录取,“那些你早起努力的时光,那些你熬夜奋斗的日子,那些无论你多疲惫却依然在坚持的时候,那就是梦想的力量。”这是王曦雯发自内心的人生格言。桂雪琪↓↓↓这个“学霸”女生宿舍,还有另外一位中共党员桂雪琪,是南通大学2020届“优秀毕业生”,连续三年获得南通大学一等奖学金、南通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和王曦雯一样,她也是一位“获奖达人”,先后获得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机器人竞步(交叉足)项目比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竞技机器人竞步窄足赛二等奖、中国旅游暨安防机器人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专项赛)中获得机器人寻宝(Ⅱ型)项一等奖等。此次她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系统应用工程专业录取。面对赞誉,她说,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坚持走完奋进之路,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金洪洪↓↓↓此外,被河海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录取的金洪洪,曾获得南通大学二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两次,曾获得南通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她信奉的人生格言是:“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刘文竹↓↓↓连续三年获南通大学三等奖学金的刘文竹则被沈阳理工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录取,这位自信的女孩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不断奋斗。”李蛟↓↓↓同样是连续三年南通大学三等奖学金的李蛟,被哈尔滨理工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录取,“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了希望;幸福是奋斗换来的,想一直幸福下去,必须继续全力以赴!”面对美好的未来,她这样说。金秋九月,这5位“理工女”又将背起行囊,各奔东西,开启人生新征程!祝愿她们梦想成真!!!来源:南通发布采写: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冯启榕图片:南通大学提供编辑:丁建华

神童

录取1585人!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工作圆满完成!

近日,哈尔滨理工大学开展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本次复试首次采用网络远程面试方式。在确保复试工作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下,于2020年5月15日至29日进行了5批次网络远程复试,共录取硕士研究生1585人。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情况,学校加强组织领导。4月23日,校党委书记张洪涛主持召开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会议,确定学校复试工作方案,为复试工作把脉定向。围绕新形势、新要求,校长赵琳、副校长陈庆国多次召开会议细化复试工作方案,强化组织落实。5月3日,副校长陈庆国组织召开硕士复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要求各学院要担负起高层次人才选拔的第一责任,做好组织、培训、命题、提前演练、复试、成绩统计等相关工作。硕士复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指挥下,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提供网络保障和技术支持、宣传部负责舆情管控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防疫物资保障、后勤管理处负责校园电力保障和公共区域消杀工作、计划财务处负责资金保障、校医院负责突发疫情处理、保卫处负责入校入楼扫码测温、教务处负责教室安排,各部门分工协作、协调配合,有力保障了复试工作平稳顺利进行。复试现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选拔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关口。为体现我校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特色,各招生学院作为招生主体,积极开展招生工作。各位院长、书记靠前指挥,多次召开会议周密部署。派专人通过全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考生咨询平台、招生专用电话、咨询邮箱、复试咨询QQ群、微信群等形式,做了大量宣传工作,耐心细致解答考生疑问;正式面试前,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带领工作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审查复试考生的报名材料,调试面试设备,研讨面试细节,多次组织网络远程复试考务人员培训,对复试考生提前进行网络与设备测试和预演,排查问题;面试当天,面试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复试过程平稳、安全、无事故;面试结束,面试小组成员第一时间统计考生成绩,交学院专人汇总,报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确定录取名单。由于今年复试形式的特殊性,为保证及时留住合格生源,学院负责研招网调剂系统的工作人员经常加班至深夜,向考生发送待录取通知并等待考生确认。核验考生身份在各学院面试小组中,我们见到了许多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从早晨一直忙碌到深夜,毫无怨言;也见到了一大批充满朝气、年轻有为的青年学术骨干,他们把孩子托付给老人,连续多次参加面试工作。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为了理工大学的明天,一定要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复试现场疫情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困难阻止不了理工大学前进的步伐。在面临合格生源不足、疫情形势严峻的困难面前,经过全校600余名教职工共同努力,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历时半个月,圆满完成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 文章来源:哈理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