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海洋科学专业排名前十的“王牌”大学,六所“985工程”,两所“211工程”实体

海洋科学专业排名前十的“王牌”大学,六所“985工程”,两所“211工程”

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5倍。面对如此浩瀚的大海,人们的探索从未停止,海洋科学便应运而生。现在的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和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下面就把海洋科学专业排名前十的"王牌"大学介绍给大家,含六所"985工程"和两所"211工程"!NO.1厦门大学211、985工程厦门大学早在1946年就成立我国第一个海洋学系。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已具备完整的学科体系,学院下设五个系。学院的“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海洋领域唯一连续两轮获评优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连续三年(2012-2014)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资源信息共享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NO.2中国海洋大学211、985工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现设海洋学系与海洋气象学系,承担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的本科、硕士及博士等各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从事物理海洋、海洋气象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学院所编著的《海洋科学导论》是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NO.3同济大学211、985工程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是创建于1975年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海洋地质学科得到国家211和985计划重点支持,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海洋科学2015年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计划,2017年入选同济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NO.4中山大学211、985工程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办学校区为珠海校区。学院现有海洋工程与技术本科专业,具有物理海洋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指导能力。学院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博士后及专职科研人员8人。NO.5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缘起于1958年创建的舟山水产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为海洋科学系。目前学院的主干学科海洋科学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5名,而且海洋技术专业为省优势专业、海洋科学专业是国际化试点专业,两个专业均依托省一流学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建设,目前均已实现一本招生。NO.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11工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海洋地质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2015年开始招收“海洋科学菁英班”。已构建了本学科“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格局,形成了以“海洋地质与资源”为主要特色并带动相关海洋专业方向的学科体系。NO.7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创建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渔捞科。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学院已从单一的渔捞科,发展成包括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水产与海洋学科协同发展的高水平特色学院。海洋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原学科,2017年学科评估中,海洋学科为B-等级。NO.8浙江大学211、985工程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校区),是浙大在杭州本部以外建立的首个办学特区,坐落于港口城市舟山。现有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科学3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实行“2+2”培养模式:即一、二年级在紫金港校区完成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学习,三、四年级在舟山校区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研究生培养全部在舟山校区完成。NO.9南京大学211、985工程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设有自然地理学系、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地理信息科学系、海岸海洋科学系,拥有自然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与规划(人文地理学)、海洋地质学三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现设有地理学涵盖的全部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是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NO.10河海大学211工程河海大学海洋学院于2015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前身是1957年学校建设的海洋水文专业。目前,海洋学院拥有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其中海洋科学本科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点。目前,海洋科学专业是我国的国家重点学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普遍都比较理想。这个专业对于学生的理化知识要求比较严格,所以也是一个偏理科的专业,理化基础好的小伙伴可以多多留意一下哦。海洋科学专业排名前十的"王牌"大学,六所"985工程",两所"211工程"

候诊室

又添一所大学!广东海洋大学要在广州建研究生院!地址在……

新消息~继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后广州南沙又又又将迎来一所优质高校!日前,南沙区与广东海洋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在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等5个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形成人才、技术、资源、产业的全方位共享与互动。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原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围绕五方面开展合作,共建研究生院、研究院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广泛形成人才、技术、资源、产业的共享与互动★ 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为大湾区开展海洋领域紧缺专业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打造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基地;★ 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院,打造南沙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人才汇集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科技服务综合平台的“两区两平台”;★ 共建南沙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科技型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提供科技成果推介展示、技术转移转化、专利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共建高端人才流动站,构建高端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联合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科研团队,打造高端人才开放共享服务平台;★ 共建海洋高端技术南沙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结合南沙海洋产业方向和区域优势,深度探讨南沙海洋产业发展新机遇,推动南沙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高端技术产业领域发展。资料图此外去年十月南沙区举行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项目签约活动9所重磅名校集体落户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聚集9所重磅名校落户,家门口就能读名校这9所重磅名校分别为广州市执信中学南沙学校、美国林肯中学、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医院学校、广州恒鑫斯坦福实验学校、英国国王学院学校(2所)、南沙朝阳中学、英国威尔森学校(2所)等。(戳我看各学校的特色)这么多优质学校以后越来越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名校~编辑 | 禤志杰来源 | 广州日报、广州南沙发布、南方+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迎来174名研究生!

9月7日,中国海洋大学2020级174名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三亚开学报到,整建制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全程在三亚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研究生有序办理报到手续9月7日上午,学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到报到现场指导迎新工作,看望慰问工作人员,了解学生报到情况,并深入学生住所、餐厅等检查疫情防控工作,与学生亲切交流。在走访了三亚海洋研究院已启用的科研平台、了解学生开学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后,吴强明指出,三亚海洋研究院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战略支点,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涉海学科的综合优势,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要加强三亚海洋研究院工作人员与学校本部工作人员的交流互动,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在机场迎接同学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海南省、三亚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三亚海洋研究院会同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制定了细致的开学工作方案。同时,严格审查新生来校申请,建立学生健康台账,并于9月4日进行了报到流程及疫情应急处置演练,确保新生安全有序入学。吴强明校助走访热带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开发与种业工程实验室为了给新生提供更好的入学体验,研究院于八月初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迎新工作,发布入学须知及入校报道指南、招募7名学生党员志愿者提前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协助开展工作。报到当日,三亚海洋研究院在机场设置接站点,安排工作人员与车辆迎接新生;在报到点,学生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流程有序报到,分别进行体温检测、三码核验(海南省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入校码)、身份及入学材料核验、发放校园智能卡。为营造更好的迎新氛围,提升新生入学的归属感,三亚海洋研究院在报到点设立了具有中国海大特色和三亚元素的背景板、拍照牌等,供同学们合影留念。工作人员消杀行李成为“海之子”的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党员志愿者2020级电子信息新生蒲应元表示:“希望在未来的研究生阶段中,各个方面都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希望自己未来的生活能够丰富多彩,认识更多更有趣的朋友”。2020级会计专业蒋全说到:“从下飞机的一刻开始,老师和志愿者举牌接机,安排大巴车送到报到地点,办理报到手续,细致入微,使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们的用心,更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新生入学后,三亚海洋研究院安排了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包括“开学第一课”、专业导航、校史校情、心理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等各方面。三亚海洋研究院也将进一步加强开学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和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确保各项教学、科研工作有序进行。在教育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海洋大学将不断继续深化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的合作,以三亚海洋研究院为依托,推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校地合作的典范,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高端人才支撑。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 文字 / 王佳兴 谢杉杉图片 / 吴涛 邓河 崖州湾科技城 编辑 / 孙祖儿

菊里

大连海洋大学2020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布!

以下是大连海洋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第一、二、三、四批拟录取公示,下面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大连海洋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第一批(一志愿考生)拟录取公示大连海洋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第二、三、四批拟录取公示你被录取没?祝大家都金榜题名!来源: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研究生院

苍梧以北

广东海洋大学将在南沙建研究生院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实习生李慧颖 通讯员梁缘)南沙又将迎来一所高校,昨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与广东海洋大学在南沙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和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院。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第一,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打造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基地;第二,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院,打造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人才汇集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科技服务综合平台,重点围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工程与装备、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监控与防灾减灾、传统水产养殖技术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现代海洋服务业等七个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第三,共建南沙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第四,共建高端人才流动站,构建高端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联合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科研团队,打造高端人才开放共享服务平台;第五,共建海洋高端技术南沙论坛。

共祭先祖

中国海洋大学2020考研成绩查询开通!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后续事项的通知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排,现将学校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后续事项通知如下:一、成绩查询1.发布时间:2020年2月20日。2.查询方式(1)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2)登陆“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中的“硕士考生查询系统”查询(每天8:00—17:00)。3.成绩排名成绩复核工作结束后(预计3月5日左右),可登录“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查询成绩排名。二、成绩复核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各科成绩均已经过数次严格核对,考生如对本人成绩仍有异议,可申请成绩复核。为确保考生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成绩复核工作不接受现场办理。1.受理时间。2月24日至2月26日(每天8:00—17:00),逾期不再受理。2.受理方式。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每天8:00—17:00),选择“硕士考生查询系统”,登录后点击“初试成绩查询”中的“添加复核申请”,每人申请复核考试科目原则上不超过两门。为确保申请数据准确,请不要通过电话、邮件及传真等方式申请成绩复核。3.复核内容及复核结果公布统考科目成绩由学校汇总后交由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复核,自命题科目成绩由学校组织专人复核。成绩复核范围仅限于复查科目答卷各题得分和全卷得分有无漏判、漏加、错加以及总分合计或登记有无差错等方面。复核结果预计于3月5日左右通过“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公布。请考生及时查看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信息。三、复试相关工作学校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安排后续复试录取工作,请考生耐心等待并及时关注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通知。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

良价

广东海洋大学将与广州南沙区共建研究生院

广州市南沙区政府与广东海洋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广东海洋大学供图人民网广州1月2日电(陈育柱、张艳梅、梁缘)1月2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与广东海洋大学在南沙区行政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南沙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和广东海洋大学科技、人才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助力南沙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南沙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南沙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高端人才流动站和海洋高端技术南沙论坛。其中,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将重点围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工程与装备、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监控与防灾减灾、传统水产养殖技术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现代海洋服务业等七个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表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将以海洋产业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化为导向,本着“立足南沙,服务粤港澳,面向全球”的宗旨和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滨海农业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把研究生院建设成为海大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涉海新技术研发的高地、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

立乎北极

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拟扩招700人

9月14日,中国海洋大学发布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校2021年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全日制招生人数比2020年多了700人,去年这一计划为2900人,据悉这是中国海洋大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扩招研究生,随着2022年西海岸校区的启用,届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据了解,2021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中国海洋大学对具有博士授权点的学科实行硕博宽口径招生,即在硕士研究生选拔阶段选,遴选出优秀的学生,按照硕博贯通方式培养。硕博贯通式研究生在校期间通过综合考核后 ,正式转为博士研究生,执行博士研究生奖助标准。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招生计划(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录取的考生,培养地点在三亚。此外中国海洋大学给出了丰厚的研究生的奖助学金,据悉尤其是博士生奖学金助学金的数额位于中国高校前列。【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周昌

教育再提速 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院和学科建设处成立

2018-09-13 16:5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陈玲 苏凯网络配图“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需要,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调整研究生工作机构,撤销研究生处;成立研究生院和学科建设处,合署办公。”9月12日,浙江海洋大学印发《中共浙江海洋大学委员会 浙江海洋大学关于调整学校研究生工作机构设置的通知》,这意味着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院和学科建设处正式成立。去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出台的《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试行)》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高校研究生培养和管理部门需要做到“机构健全,专职管理人员配备合理,规章制度完善,执行情况良好”。随着浙海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发展,9月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达到了1100人,一级学科学位点(专业领域)拓展到14个,导致研究生教育管理压力日益突出。校级层面的研工部(研究生处)承担了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学与学位管理职责,目前配置管理力量不足以满足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需要在下一步规范新成立机构的内部科室设置,以理顺校院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力量,适应大规模培养研究生的需求。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作为全校学位与研究生培养及管理的职能部门,学科建设处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管理部门,其成立不仅对学校近期的申博“一号工程”可以支撑申博基本条件,而且对学校学科发展和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生之时

中国海洋大学4406名2019级研究生开学

未来网高校频道8月20日讯(记者 侯智 通讯员 金松 刘邦华)8月19日,中国海洋大学举行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来自五湖四海的4406名2019级博硕士研究生步入学校。该校党委书记田辉,校长于志刚,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副校长李巍然、李华军,总会计师王剑敏,副校长吴立新,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林,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吴强明,校长助理于利等出席。副校长闫菊主持典礼。典礼上,奏唱国歌后,田辉宣读了《关于颁发2019年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卓越奖学金的决定》,该校海洋生命学院发育生物学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张晓丽和海洋生物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贾硕获得表彰和奖励。田辉、于志刚为获奖同学颁发了奖学金证书。在热烈的掌声中,于志刚发表题为《努力做一流的研究》的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对成为中国海大新成员的2019级研究生表示欢迎。他表示,付国豪校友的真实坦诚,勇敢无畏,理性仁爱,值得中国海大人骄傲和自豪。于志刚在讲话中指出,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研究创新的能力,提升为人为学的境界,其核心任务是努力做一流的研究。做一流的研究,首先要树立学术理想,并且肯下苦功夫、笨功夫;还要既“登高望远”,又“探幽入微”,在宽广的学术视野中找准学术前沿,发现一流的问题,并善于运用科学思维和实验方法,对聚焦的具体问题做深入剖析,找到破解问题的关键,进而实现突破;更要端正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规范,重视实验实践,坚决摒弃功利和浮躁,更不能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做一流的研究,是提升同学们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提升为人为学境界的需要;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于志刚表示,在海大园里,同学们会受益于人才强校战略,遇见潜心研究、诲人不倦的师长,有机会向世界顶尖学术大师求教;会受益于国际化战略,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窗,有机会到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交流,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全球胜任力;会受益于文化引领战略,感受到一代代中国海大人坚守“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价值追求,践行“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精神,体悟八关山读月的浪漫、五子顶揽风的豪情;将有机会登上“东方红”系列科考船参观、参加教学实习乃至科学考察,领略“东方红3”船的风采。这一切,都为大家做一流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和老师一定会为学生的成长付出最大的努力。导师代表、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郑荣儿教授与研究生们分享了几个求学和就业中选择与被选择的故事。她说,我们每天都在想三件事:我应该干什么,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要把社会需求放在首位;想干什么,这是梦想,心怀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梦想;能干什么,需要去努力和自强。把该干的、想干的和能干的三者合一,你就会成为一个天天开心、笑口常开的人。在校研究生代表、医药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刘晶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分享了三点体会:第一,科研的魅力在于探索未知,科研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将坎坷走为坦途的不二法门就是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第二,科研的征途中,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观察入微、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第三,科研是一项苦心孤诣的工作,要永远坚守求索科研的初心,砥砺前行。新生代表、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尹诗琪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开启新征程和学校日新月异变化的期待与自豪之情,畅谈了对做一名“不忘初心、勇于尝试、担当作为”的新时代研究生的认识,并表示要坚定自己的理想,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为中国海洋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典礼结束后,在入学教育阶段,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梁纯生作了题为《八关山下——谈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史》的报告;青岛市公安系统反电信诈骗专家祝小楠警官作了如何防范电信诈骗的专题报告;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猛作了《学在海大、研在海大、成才在海大》的报告。(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