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海洋生物系研究生不会挑海鲜?遭妈妈质问:“不会挑海鲜上什么学!”金发簪

海洋生物系研究生不会挑海鲜?遭妈妈质问:“不会挑海鲜上什么学!”

女子是海洋生物系研究生,被妈妈叫去海鲜市场挑海鲜,不会遭妈妈质问:“不会挑海鲜上的什么学!”也不知道谁瞎说的,“电脑专业会修电脑,酒店管理就是端盘子,考古专业就是倒腾古董,学建筑以后就是跑工地的”,反正很多大人就是这样想的。这也让孩子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家长一般嘴上说着“孩子喜欢就行”。但是,事实却是不由自主地出着“馊主意”。2月9日,一位海洋系的研究生发布了一则视频,迅速就吸引来大批的网友前来关注和热议。在网络上,也因为这一则视频,掀起了一股调侃专业的风气。据了解:这是位女子,因为一些原因放假在家。快过年了,各家亲戚开始走动起来。因此,这位女子的妈妈让女儿帮亲戚朋友挑选海鲜。从视频上看,女子正好出现在海鲜市场。无奈诉说着对妈妈的抱怨,“我不会啊”。妈妈质问说:“不会挑海鲜,上的什么学!”这段视频被女子手机拍摄,还边拿着手机在海鲜市场四处游荡。从摇晃的镜头上,可以看出这位女大学生的忐忑不安和无奈。海鲜市场,是每个家庭主妇厂区的地方。在一些网友口中,这就是这帮妈妈们的地盘。更有传言,这儿已经是这些妈妈们的“江湖”。对于这些妈妈们,经常出没在这里。但是,年轻的大学生却是第一次。摊主看来,新鲜。在女子看来,尴尬。毕竟,自己是海洋生物系研究生。就这个身份,出现在海鲜市场挑选海鲜貌似不太合适。更严重的是,还不会。从专业上来说,海洋生物学专业主要是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分类、分布、发育、生长、遗传等等。其中,海洋生态更加成为了重点之一。利用这些专业知识为人们生活服务。根据查询的消息,海鲜和这个专业还有一定的关系。这也难怪妈妈认为海洋生物专业的应该会挑选海鲜。毕竟,海鲜等等怎么个大、味道肥美、生长的健康这些问题,一般人不懂。但是片面地认为,海洋生物专业就一定懂挑选海鲜,这就错了!这段视频被发在网上后,很多网友都调侃其各自的专业。有网友表示:“我学的自动化,回家让我修电动车”。有网友表示:“我学的考古专业,家里过年要走亲戚,让我去老房子里找几件拿得出手的古董”。也有网友表示:“我学的畜牧业,村里老问我一些奇葩的问题,什么母猪的产后护理、猪肚在哪块、哪块猪肉好吃等等这些”。更有网友无奈表示:“我是学医的,二姨没事就让我把脉”。其中还有一位奇葩网友:“我学水利工程的,二姥头老问我,新修的灶台标不标准,能不能放水”。看着这些专业人才,小编也是哈哈大笑。总听人说,学习这些专业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但是,真正在生活中被好好利用的,却是少数。大家对自己的专业怎么看?

践形

高学历研究生有啥用?海洋生物系研究生被叫去挑海鲜,网友笑喷了

“文/月儿老师教育日记,欢迎个人转载、分享”一条网络视频火了,一名海洋生物系女研究生放假回家,却被妈妈叫到海鲜市场帮亲戚挑海鲜,女孩拎着袋子逛着海鲜市场,很无奈地说:“我不会呀。”隔行如隔山,虽然都是与海洋生物有关,但是让研究生去挑哪个海鲜新鲜肥美,她可能还不如一个常年在市场买菜的大叔大妈。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学习计算机的同学,家里一定有人找你,让你帮着修电脑的经历,当你对中病毒的电脑一筹莫展时,家人甚至还会笑你学艺不精。高学历研究生有啥用?海洋生物系研究生被叫去挑海鲜,网友笑喷了门外汉看门内汉,总觉得同一领域门内汉应该很是精通,却不知道同一领域也有不同的理解。该视频下方,网友也是纷纷留言:“我学医学的,做过解剖实验,过年回家家里人居然让我去杀鸡”“我数学系却被爸妈当成活体计算器,每次买菜找零问我算得对不对,我就默默地掏出计算器……”“我学航空的,别人总跟我说你飞机都修得了,汽车还不会修?”“我学英语,家里长辈一看电视就说,来,把电视里的英语给翻一下”各种稀奇古怪的评论,原来好多网友都遇到这种哭笑不得的经历。高学历研究生大多是科研上的精通,让他们跨行去做生活上的小事,大跌眼镜的同时更让人觉得无奈,同样高学历研究生有着出色的科研才能,让旁人羡慕不已,近几年,研究生越来越普及,每年考研人数按比例增长。越来越多人追求高学历,考研大军竞争激烈,为啥研究生“这么香”?据最近的2020年考研统计,约有377万人报名研究生初试,研究生竞争激烈的同时,有的人不禁会问,高学历研究生究竟有什么用?1:可以真正深入进行学术研究很多专业大学本科时只学了皮毛内容,要想更深一步了解就需要读研深造,一些高端领域每年培养优秀精英,研究生需要更精通的学术能力。学生在研究生的阶段会在导师的带领下,进行某一领域的课题研究,学习也会逐渐深入,同时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使学生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成果展示。研究生的学习,对于那些对学科热爱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通过研究生阶段系统的学术打磨,慢慢地成为了行业领域的优秀领跑者。2:学历是就业的敲门砖,更好找工作研究生毕业后,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每年毕业招聘会,研究生都会成为各大企业的抢手货,有的公司甚至开出高薪挖领域上的学术精英。研究生学历是一个敲门砖,帮助学生得到大型企业青睐的同时,更将就业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每年春招下来,研究生会拿到大批offer,他们的努力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权,令人羡慕不已。同样高等院校研究生的待遇也特别优越,基本工资是普通本科毕业学生的几倍,而且夹带着各种福利待遇。3:学历高能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近年来各省市为了吸引优秀的毕业生落户,纷纷给出相应的人才落地补助、租房补贴等等,高等学校毕业的研究生,会得到一系列的政府扶持费用,包括未来购房等等。优秀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和崇高的社会地位,同样对未来的发展也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一些企业更是把学历看成员工日后升职的要素之一,研究生学历注定在未来升职时会先人一步。每一份曾经的努力,都是为日后发展铺平了道路。4:开拓视野,有了更深层的人脉圈3年的研究生学习,会让学生结识很多同一领域的学界大咖,还有出国访问交流的诸多机会,开创事业的同时,更是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每天与优秀的人打交道,不知不觉中也会得到提高,高层次的人会有更深层次的人脉圈。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逐年递增,要想一次上岸,一定要科学备考2020年研究生初试刚结束,新一年研究生的备战已经开始,研究生竞争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正能通过到达对岸的寥寥数人,科学考研备战更重要。▼合理制定目标院校和专业考研备战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目标院校和报考专业,考研报考和高考志愿填报一样,需要衡量目标院校几年内的分数和报考录取人数比。同样一定要提前确定好目标院校初试的课程;专业课版本书籍是不是同一版本的教材,确定好后准备相关材料进行复习备考。▼良好的学习态度,不要半途而废考研复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达半年多的时间,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作息习惯是考研上岸的重要保障。为自己定一个作息时间,上午学习哪科,下午学习哪科?何时休息,何时背题?按着规定的作息时间去努力。同样良好的学习态度必不可少,考研贵在坚持,每年有好多考生复习到一半就坚持不住,遇到困难在所难免,需要我们去积极地面对,克服心理障碍,坚持复习。▼保障学习效率,按部就班执行考研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这时就需要我们有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大块学习时间的精神专注,小块零散学习时间的合理运用。一定要合理搭配学习和休息时间,漫长的学习过程,需要我们有充足的精力去应对,才能保障学习的高效性。海洋生物学女研究生因不会挑海鲜被嘲笑,其实是人们大多数误解了高材生的本质,高材生应该去其专业领域研究,为很多人谋福利。同样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羡慕别人的光辉艳丽,不如自己脚踏实地地去争取,考研对于每一名学生都是公平的,备考虽然枯燥乏味,但却为了日后的厚积薄发,为了未来的发展。不要小看自己身上的潜力,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领域,把你的潜力无限放大,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更优秀的社会精英。留言板话题:你研究生读什么专业?父母又有什么样的误解?(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豪快者

官方数据:中国海洋大学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参考)!

为便于广大考研同学参考,以下是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大家可以看下:信息来源: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

酷刑室

官方发布:大连海洋大学近5年考研分数线汇总,可做参考!

今天为大家总结了近5年(2016-2020年)的考研国家线,已按照专硕学硕,A区B区,单科和总分划分。大连海洋大学在A区哦!2016-2020年【学硕】国家线2016-2020年【专硕】国家线拿到初试成绩后,伙伴们就可以等国家线了,你要根据你的分数和国家线做下面4种情况的判断:来源:大连海洋大学 大海大研究生招生

大男孩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录取大数据!最小年龄萌硕只有19岁

半岛记者 刘金震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举行,今年共有4406名2019级博硕士研究生入读。8月20日,中国海洋大学发布研究生大数据,在2019级研究生中应报到3851位萌硕和555位新博,其中有不少有意思的看点。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了解到,萌硕中专业学位的新生人数略胜一筹,新博中学术学位的新生人数占绝对优势。萌硕中党员同学有945人,占比24.5%;新博中党员同学有231人,占比41.7%。新生男女比例方面,2019级研究生中女生总人数占据绝对优势。整体来看,新生男女比为0.69:1,其中萌硕的男女比为0.65:1,新博的男女比为1.04:1。工程学院位居“妹子稀缺院”榜首,新生男女比例高达3.23: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紧随其后,新生男女比例分别为2.27:1和1.9:1。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女生较多,新生男女比例分别为0.1:1、0.11:1和0.14:1。各学院录取人数差异不小,萌新入学人数最多的学院前三甲分别为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全日制专业录取人数TOP10分别为: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物理海洋学、水产养殖、软件工程、材料工程。在2019级新博中,全日制专业录取人数TOP10分别为:物理海洋学、水产养殖、药物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化学、环境科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地质、应用经济学。其中海洋地质和应用经济学专业的人数并列第十位。2019级入学的萌新,最小年龄萌硕只有19岁,新博刚刚23岁,最大年龄均超过了45岁,而绝大多数萌硕年龄在20-24岁之间,新博在25-29岁之间。在2019级研究生新生中,有25人同在1月10日过生日,还有12名新生出生在1996年11月13日。今年10月25日,海大将迎来95岁华诞,届时会有18名萌新加入到校庆日庆生中。据介绍,萌新中十月份出生的新生人数优势,使得神秘的天蝎座在众星座中脱颖而出,天秤座和摩羯座紧随其后。在今年入学的萌新中,中国籍新生来自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2752名来自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和河北省新生人数紧随其后。萌新姓氏中,王、张、李、刘、陈五大姓氏稳居前位。新生报到处喊一声“李婷婷”,可能至少有5人回应。

王未之见

才貌双全!女学霸获海大研究生最高荣誉!迎激流而上,踏浪征海

吴宝兰,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卓越奖学金唯一获得者,2018年、2020年两次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她与海洋的故事,如鲸入海,似鸟投林。海洋,承载历史,托起巨轮,孕育生命,传承文明。一海千城梦,浪花入海,她看到电光下开裂的天空,狂浪、激流、惊涛拍岸;守护阳光下鸣空的海鸥,碧波、微风、汪洋无际。埋首学海,她似永不停歇的脉搏,携奔流不滞的热血,迎激流而上,踏浪征海,此梦不殆。万壑归流,我携此石归观海色碧如玉,看激流浪花碎,生于泉州,长在青岛,海洋早已成为吴宝兰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高考填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海洋科学专业,投身海洋事业。自此,浪花入海,雏鹰展翅,天高海阔,正是少年意气风发时。2016年,吴宝兰登上“科学号”科考船,参与了为期54天的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当船行至深海时,她走出船舱,踏上甲板,眼前之景至今仍令她心潮澎湃:湛蓝的海水凝实而纯粹,深邃而摄人心魄。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海天一色,风光无边。此起彼伏的海浪,一声声仿佛大海的心跳,喷溅着雪白的泡沫,释放着磅礴的生命力。“看到这汪大海,我沦陷了。”与深海相遇的那瞬惊艳与心动,更加坚定了吴宝兰为海洋事业奋斗的决心。她决心更多地了解、保护和开发这片神秘梦幻的海洋,让更多的人感受这份美丽与震撼。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宝兰在高中老师的邀请下回母校进行了一场宣讲,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她和海洋的故事。近海的海水富营养化严重,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见过真正的深海之蓝,吴宝兰便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他们,带孩子们感受海洋世界的奇妙与精彩。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图片与视频,她把自己与海洋的故事娓娓道来,鼓励孩子们树立科研理念,投身国家建设。孩子们充满热情的回应让吴宝兰大受鼓舞,从那以后,无论再忙再累,她也始终坚持每年开展五六场科普讲座。一颗石子,无论大小,落入水中总能产生涟漪,她认为自己的努力哪怕只是激起几个人对科学世界的兴趣,也是有意义的。本科毕业后,保研、直博、公派留学,从广泛学习打好基础到逐步明确科研方向,吴宝兰在物理海洋领域越钻越深。她从事海洋年代际变化研究,提出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跨海盆调控西太平洋的机制,为气候预测提供新思路;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 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 Journal of Climat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Climate Dynamics发表论文5篇,是我国物理海洋学科首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海洋与气候领域顶尖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论文的在读研究生。在海洋与气候领域最重要的三大学术会议——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美国气象学会年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做口头报告;部分成果作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辨识与机理研究”的亮点推荐到科技部;2020年被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提名推荐申请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吴宝兰实打实地走在了学科的前沿。优秀如她,不仅包揽各项奖学金,更荣获了中国海洋大学设立的研究生最高荣誉——“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卓越奖学金”,成为2020年该奖的唯一获得者。乘风破浪,弄潮儿勇向涛头立。荣誉与压力共生,每当遇到困难,科研遇到瓶颈期时,与海洋的点点滴滴就像过电影般出现在吴宝兰的脑海中,给予她继续前行的动力,督促着她走得更远,走得更久,也更执着。投身于大海的水滴高高扬起,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光辉。心存鸿鹄志,自要乘风上青云。耐住寂寞,熬过风浪,吴宝兰守得云开见月明。她的人生,仿佛那日碧空下船尾荡起的浪花,锲而不舍,一往无前,泛起波涛,开拓出一条浪花之路,涌向海的彼端。壶中日月,逍遥任自游晨日挽长缨,少年意气风发。只有苦作舟,恒为桨,博浪而行,方能察学海之无涯,宇宙之广博。科研之海里,吴宝兰扬帆起航,踏浪翻波。在科研之外,她像一块海绵,在人生这片汪洋中尽最大可能汲取着周围的水分。“用心去接触生活中的小事物,你会发现原来在我们认知范围外,这个世界要比想象中的还要精彩。”她始终对一切事物保持着好奇心,满怀热情地去发掘、去感受生活中的细节。见过海之辽阔,方知井底的渺小。怀着“总能学些什么”的心态,吴宝兰不断地尝试,尽情地拥抱和体会这世界的五彩斑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性格活泼的吴宝兰,在严谨的学术科研之外,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鱼得水,找到了展示自己的一片天地。合唱节目、读书会、运动会、舞台剧……各项活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14年,她参与了100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向国内外参观者介绍了各国的园艺作品,成为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花卉大使、金牌讲解员。2016-2017学年担任中国海洋大学校研究生会副主席、2015-2017学年担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统筹各项学生工作。2018-2020年被国家公派至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进行为期两年的访学交流,她一边在科研上积极探索、寻求突破,一边大胆地尝试各类新鲜事物,习得了许多新技能:她和退休的老教授在菜园里摸索种植瓜果蔬菜的技巧,在海里抓螃蟹、钓鱼、挖蛤蜊,学习驾驶摩托艇、皮划艇、帆船、独木舟,提升滑雪、滑冰技能……读万卷书,亦需行万里路。丰富的实践经历给她的生活添姿加彩,也使她的眼界大大开拓。“冰山海上部分和海下部分的比例是1:9。大家往往只看到成功的那一份,但背后9份的努力只有我自己知道。”吴宝兰说自己有种“狼性”,适应能力极强,对自己“该狠则狠”,可以享受孤独,亦能融入狂欢。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令人艳羡的荣誉奖项皆来之不易,背后离不开的是吴宝兰的坚持与高效。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吴宝兰总能保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专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磕磕绊绊在所难免,对此,吴宝兰有自己独特的一套“面壁”之法。“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旋律。”“泰戈尔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希望去努力,静待美好出现”……在吴宝兰的“面壁”墙上,贴满了她的人生箴言与目标。遇到困难时,她会“面壁”冥想,静下心来和自己对话,回顾走过的路,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她说:“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每发表一篇论文时,她就郑重地画一笔“正”字,并写上对应的杂志,不断激励着自己。怀揣着这份不服输的信念,4年内,她发表了5篇高水平论文。吴宝兰说,解决困难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大目标拆分成小任务来逐个攻破,“困难,其实就是奠定每个阶段的铺路石,当你将其踩在脚下,就有了迈向更高台阶的能力和资本”。每当完成一些较难的任务,她都会适当奖励一下自己,去看电影、自驾游、与朋友聚餐游玩。动静相济,劳逸适度,一步一步,她走得很踏实。世界日新月异,科研者不进则退。自律为她带来了良性循环,她的海洋知识越学越专,这条海洋之路,也越走越稳,越走越远。激流勇进,乘风破浪欲搏击沧海横流;锲而不舍,耐心之树终结出黄金之果。见过浪激天河影共摇,亦能于潮波回处悟圆声。吴宝兰经历过狂风,也领略过静海。漫漫征途,三万里河东入海,耐得住寂寞,方能守住那片深邃之蓝。心中有岛,潮起潮涌,她终将远征星辰大海,一往无前。图片 / 受访人文字 / 慕欣瑶 李晓萌编辑 / 张心雨

来生缘

获海大研究生最高荣誉!她是吴宝兰!

吴宝兰,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卓越奖学金唯一获得者,2018年、2020年两次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她与海洋的故事,如鲸入海,似鸟投林。海洋,承载历史,托起巨轮,孕育生命,传承文明。一海千城梦,浪花入海,她看到电光下开裂的天空,狂浪、激流、惊涛拍岸;守护阳光下鸣空的海鸥,碧波、微风、汪洋无际。埋首学海,她似永不停歇的脉搏,携奔流不滞的热血,迎激流而上,踏浪征海,此梦不殆。万壑归流,我携此石归观海色碧如玉,看激流浪花碎,生于泉州,长在青岛,海洋早已成为吴宝兰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高考填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海洋科学专业,投身海洋事业。自此,浪花入海,雏鹰展翅,天高海阔,正是少年意气风发时。2016年,吴宝兰登上“科学号”科考船,参与了为期54天的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当船行至深海时,她走出船舱,踏上甲板,眼前之景至今仍令她心潮澎湃:湛蓝的海水凝实而纯粹,深邃而摄人心魄。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海天一色,风光无边。此起彼伏的海浪,一声声仿佛大海的心跳,喷溅着雪白的泡沫,释放着磅礴的生命力。“看到这汪大海,我沦陷了。”与深海相遇的那瞬惊艳与心动,更加坚定了吴宝兰为海洋事业奋斗的决心。她决心更多地了解、保护和开发这片神秘梦幻的海洋,让更多的人感受这份美丽与震撼。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宝兰在高中老师的邀请下回母校进行了一场宣讲,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她和海洋的故事。近海的海水富营养化严重,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见过真正的深海之蓝,吴宝兰便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他们,带孩子们感受海洋世界的奇妙与精彩。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图片与视频,她把自己与海洋的故事娓娓道来,鼓励孩子们树立科研理念,投身国家建设。孩子们充满热情的回应让吴宝兰大受鼓舞,从那以后,无论再忙再累,她也始终坚持每年开展五六场科普讲座。一颗石子,无论大小,落入水中总能产生涟漪,她认为自己的努力哪怕只是激起几个人对科学世界的兴趣,也是有意义的。本科毕业后,保研、直博、公派留学,从广泛学习打好基础到逐步明确科研方向,吴宝兰在物理海洋领域越钻越深。她从事海洋年代际变化研究,提出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跨海盆调控西太平洋的机制,为气候预测提供新思路;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Journal of Climat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Climate Dynamics发表论文5篇,是我国物理海洋学科首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海洋与气候领域顶尖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论文的在读研究生。在海洋与气候领域最重要的三大学术会议——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美国气象学会年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做口头报告;部分成果作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辨识与机理研究”的亮点推荐到科技部;2020年被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提名推荐申请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吴宝兰实打实地走在了学科的前沿。优秀如她,不仅包揽各项奖学金,更荣获了中国海洋大学设立的研究生最高荣誉——“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卓越奖学金”,成为2020年该奖的唯一获得者。乘风破浪,弄潮儿勇向涛头立。荣誉与压力共生,每当遇到困难,科研遇到瓶颈期时,与海洋的点点滴滴就像过电影般出现在吴宝兰的脑海中,给予她继续前行的动力,督促着她走得更远,走得更久,也更执着。投身于大海的水滴高高扬起,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光辉。心存鸿鹄志,自要乘风上青云。耐住寂寞,熬过风浪,吴宝兰守得云开见月明。她的人生,仿佛那日碧空下船尾荡起的浪花,锲而不舍,一往无前,泛起波涛,开拓出一条浪花之路,涌向海的彼端。壶中日月,逍遥任自游晨日挽长缨,少年意气风发。只有苦做舟,恒为桨,博浪而行,方能察学海之无涯,宇宙之广博。科研之海里,吴宝兰扬帆起航,踏浪翻波。在科研之外,她像一块海绵,在人生这片汪洋中尽最大可能汲取着周围的水分。“用心去接触生活中的小事物,你会发现原来在我们认知范围外,这个世界要比想象中的还要精彩。”她始终对一切事物保持着好奇心,满怀热情地去发掘、去感受生活中的细节。见过海之辽阔,方知井底的渺小。怀着“总能学些什么”的心态,吴宝兰不断地尝试,尽情地拥抱和体会这世界的五彩斑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性格活泼的吴宝兰,在严谨的学术科研之外,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鱼得水,找到了展示自己的一片天地。合唱节目、读书会、运动会、舞台剧……各项活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14年,她参与了100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向国内外参观者介绍了各国的园艺作品,成为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花卉大使、金牌讲解员。2016-2017学年担任中国海洋大学校研究生会副主席、2015-2017学年担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统筹各项学生工作。2018-2020年被国家公派至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进行为期两年的访学交流,她一边在科研上积极探索、寻求突破,一边大胆地尝试各类新鲜事物,习得了许多新技能:她和退休的老教授在菜园里摸索种植瓜果蔬菜的技巧,在海里抓螃蟹、钓鱼、挖蛤蜊,学习驾驶摩托艇、皮划艇、帆船、独木舟,提升滑雪、滑冰技能……读万卷书,亦需行万里路。丰富的实践经历给她的生活添姿加彩,也使她的眼界大大开拓。“冰山海上部分和海下部分的比例是1:9。大家往往只看到成功的那一份,但背后9份的努力只有我自己知道。”吴宝兰说自己有种“狼性”,适应能力极强,对自己“该狠则狠”,可以享受孤独,亦能融入狂欢。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令人艳羡的荣誉奖项皆来之不易,背后离不开的是吴宝兰的坚持与高效。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吴宝兰总能保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专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磕磕绊绊在所难免,对此,吴宝兰有自己独特的一套“面壁”之法。“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旋律。”“泰戈尔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希望去努力,静待美好出现”……在吴宝兰的“面壁”墙上,贴满了她的人生箴言与目标。遇到困难时,她会“面壁”冥想,静下心来和自己对话,回顾走过的路,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她说:“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每发表一篇论文时,她就郑重地画一笔“正”字,并写上对应的杂志,不断激励着自己。怀揣着这份不服输的信念,4年内,她发表了5篇高水平论文。吴宝兰说,解决困难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大目标拆分成小任务来逐个攻破,“困难,其实就是奠定每个阶段的铺路石,当你将其踩在脚下,就有了迈向更高台阶的能力和资本”。每当完成一些较难的任务,她都会适当奖励一下自己,去看电影、自驾游、与朋友聚餐游玩。动静相济,劳逸适度,一步一步,她走得很踏实。世界日新月异,科研者不进则退。自律为她带来了良性循环,她的海洋知识越学越专,这条海洋之路,也越走越稳,越走越远。激流勇进,乘风破浪欲搏击沧海横流;锲而不舍,耐心之树终结出黄金之果。见过浪激天河影共摇,亦能于潮波回处悟圆声。吴宝兰经历过狂风,也领略过静海。漫漫征途,三万里河东入海,耐得住寂寞,方能守住那片深邃之蓝。心中有岛,潮起潮涌,她终将远征星辰大海,一往无前。图片 / 受访人文字 / 慕欣瑶 李晓萌编辑 / 张心雨

再生侠

为乘风破浪而来 中国海洋大学2020级研究生入学报到

8月26日,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中国海洋大学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20级研究生。他们怀揣满心的憧憬与期待,将在这里开启全新的人生航程。中国海洋大学2020级研究生入学报到现场 (摄影 刘莅 房以恒)按照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青岛市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实际,为确保学生顺利安全报到,学校提前做了周密部署。按照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原则,学校安排2020级研究生分3批,按照7个学生生活区分流核验入校。8月26日,鱼山校区、崂山校区、浮山校区2020级3992名研究生新生报到;8月29日,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旅游管理(MTA)、公共管理(MPA)非全日制研究生新生报到;9月7日,三亚海洋研究院研究生新生报到。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新生入学工作,学校科学设计“新生入校核验系统”“迎新系统”等“一站式”报到程序,与新生“点对点”建立联系,落实“四早”防控措施,全面摸排提前掌握新生14天健康状况、旅居史等信息,建立健康台账,把好校门关,确保新生入学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在26日迎新现场,新生在核验点工作人员的详细引导下,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入校流程有序核验、报到,分三个校区6个入校核验点进行入校体温检测、查看山东健康通行码、核验新生入校码以及二次测温等入校核验步骤,办理宿舍入住手续,随后到学院办理现场确认及学籍注册工作。秋雨见凉,关怀暖心。在各迎新点,由不同学院师兄组成的志愿者热情主动、风雨无阻,为新生答疑解惑、搬运行李,解除新生入校困难;保卫人员耐心引导、精准调度,确保校园安全和入校秩序;后勤服务人员积极做好校园保洁、餐饮供应、住宿安排、交通运行、医疗救助等保障工作,努力为新生营造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为了方便新生首次入校,学校在崂山校区和鱼山校区内安排了摆渡车辆,循环运转,帮助新生携带行李自核验点直达宿舍区,每一处细节背后都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家用心用情的服务,把一股股暖流注入到每一名新生及亲友的心头。初遇海大,温暖如家。为了给新生入学报到提供更好的体验,各学院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迎新举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充分发挥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优越性,组织100余名实验室安全员“点对点”对接每位新生,以实验室安全员为纽带建立起朋辈互助模式,让新生未入校先感到团队的温暖。化学化工学院建立新生QQ群、微信群及时发布返校通知,选聘临时负责人,“无缝覆盖”解答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疑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新生入校时间逐一发放给对应实验室团队,由导师带领在校生一一对接,做好行李搬运和校园引导服务工作,让新生在踏入校门那一刻便感受到来自海大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浓浓暖意。医药学院设置党团先锋服务岗,充分发挥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新生入学全程提供引导与帮助。经济学院在学院一楼大厅摆放学院标志性美陈,利用电子屏幕和海报强化防疫宣传,定点摆放消毒湿巾及免洗洗手液,为新生提供温馨安全的报到环境。外国语学院设置了体现学院特色的祝福墙、手持板,祝福墙上以词云形式呈现学院独具特色的“五语”(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德语)元素,并装饰为新生特别征集的个人生活照,努力提升广大新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根据新生宿舍分布,在不同宿舍楼设立“学生党员先锋岗”服务小队,专门负责新生引导及行李运送工作,协助新生办理宿舍入住手续。正式成为海大人的研究生新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期待。尹丽丽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研究生,与很多前来报到的同学不同的是,尹丽丽本科期间入选了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研究生,在大四的时候,尹丽丽便提前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本科毕业后她没有回家,而是利用假期继续留校科研。对于熟悉又陌生的研究生生活,尹丽丽说:“我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研究生期间自己会认真学习,专心科研,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坚持不懈。”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的张仕婧,本科就读于石河子大学,现在是海洋生命学院生物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特别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我入学报到的审批材料比较多,在老师们耐心的指导下,自己入校核验非常顺利,给学校细致的安排点赞!此外,非常感谢学校的核酸检测政策,减轻了自己的费用负担。”当被问及研究生期间有什么规划时,张仕婧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争取能够在海大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体温测量 (摄影 刘莅 房以恒)核验山东健康通行码和新生入校码 (摄影 刘莅 房以恒)工作人员帮助新生搬运行李 (摄影 刘莅 房以恒)乘坐校园小公交 (摄影 刘莅 房以恒)现场身份验证 (摄影 刘莅 房以恒)材料收集 (摄影 刘莅 房以恒)购买生活用品 (摄影 刘莅 房以恒)海大,我来啦!(摄影 刘莅 房以恒)新生家长合影留念 (摄影 刘莅 房以恒)来源:中国日报网

三净

中国海洋大学近5年研究生复试线

学校简介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教职工36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84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9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著名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学校拥有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号、35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号、300吨级的“天使1”号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9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8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4项、人文社科奖励77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26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211项,授权发明专利164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2项。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2020年研究生复试线2019年研究生复试线2018年研究生复试线2017年研究生复试线2016年研究生复试线

老掉牙

山东地矿四院4位同志受聘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

4月6日,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聘任仪式在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以下称山东地矿四院)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王厚杰代表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为山东地矿四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松涛,总工程师孙增兵,研究员张拥军,高级工程师吴振4名同志颁发聘书。王松涛简要介绍了山东地矿四院近年来在海洋地质、区调、土地质量、高分潍坊中心及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山东地矿四院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做精做强地质主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区调、水文、高分、土地4个团队。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提升海洋地质科研水平。随后,王松涛代表受聘导师感谢中国海洋大学的信任和认可,他表示今后将充分利用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这2个平台,为海大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王厚杰表示,此次导师聘任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希望受聘导师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为研究生提供专业性指导。受聘导师一致表示,能够担任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定不负海大、不负山东地矿四院,携手学校为培养优秀人才作出贡献。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韩宗珠、童思友,山东地矿四院相关实体、科室负责人参加座谈。(通讯员:吴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