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是认可的吗?

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是认可的吗?

很多在职人士都知道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性,但是却非常明白以自己的实力是很难通过入学考试的,所以就想要知道除了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两种报考方式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其他的形式,可以免联考并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当然有,下面锦泽商学院的李老师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那就是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方式是教育部允许的国外院校和国内院校的合作,因此相当于是国外院校在进行招生,而国外是没有学历只有学位的,那它最后颁发的证书肯定就没有学历证书了。毕业后只获得学位证书,所以报考中外合作办学毕业后获取的是硕士学位证书,虽然是国外院校颁发的,但是在国内也能够被承认,在教育部中留服可以认证,出国留学也更加有优势。除此之外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不仅能够学到国内的尖端专业知识,还能够对国外的先进理念进行学习和掌握。重要的是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方式是完全不需要参加全国联考的,它在入学的时候是由学校自主招生,一般通过学校的面试就能够入学了,面试的设置也都是国外院校进行的。以上是中外合作办学硕士的优势,但也有劣势,由于入学考试是国外院校进行设置的,所以对于外语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如果外语听力以及口语能力不行的话就要提前准备啦。除此之外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方式也是在职研究生中最为昂贵的报考方式,这也是普通员工不会选择这种方式的原因。学费昂贵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目前最大的劣势。但是由于国内院校MBA的学费也是逐年上涨,国内一些中外合作办学硕士的学费也显的没有那么昂贵了,想了解的院校的同学们可以搜索锦泽商学院了解招生院校。如果自己的经济条件允许,并且学到丰富的知识,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可以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硕士,这种读研方式也是比较明智的,给自己一个不大的报考压力,还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读研回报。最后祝各位研友都能完成自己的梦想!

万物循生

一年制海归硕士就业缘何被低看一等

实习生 王豪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为完善我国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将规定国外学位修业年限不能少于2年(硕士),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将不予承认”。近日,网上一条教育部新规让一些一年硕士陷入恐慌。随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现身辟谣,声称“没有此规定”。谣言在流传,也引发了有关学制长短与学位含金量之间的讨论,这甚至成为留学生群体口中的“月经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年海归硕士面临就业难题“为什么你的硕士只有一年时间?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这是最让张航尴尬的面试问题。每逢此刻,他的心里都会浮现出一种“被质疑的不适感”。“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原本是为了提升自己,现在却成了一个bug。”回首茫茫求职路,张航有些无奈。“就像我们同学总结的——HR眼中的假文凭,网申系统自动淘汰,真校招的弃儿。”即便包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在内的主要开设一年制硕士课程的国家与地区,都已经和中国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让其文凭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通过学制判断学位含金量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今年1月份,就有一位在英国读研的学生因硕士就读时间较短,被取消了事业单位的考试资格。其他一些用人单位也会在招聘期间,对海归硕士“年限”提出明确要求。学制长短是学历含金量的决定因素?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岳红豆并不赞成用人单位的判断。岳红豆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从大三开始,她便计划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她认为,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的研究型硕士不同,一年硕士更偏向于实践方面的训练,这与自己想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能力的需求不谋而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打破了岳红豆对未来的规划。为了在毕业之前拿到offer,从入学伊始,岳红豆就多次往返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试图做到学业就业两不误。但学制上的差异还是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九月份才入学,必然会影响提前一年的秋招,而次年三月的春招,也会因为人在海外、联系不便而错过机会。”岳红豆有些无奈。截止目前,这个广东女孩已赶赴北京、深圳、武汉等地,耗费大量精力,但仍然没有等来好消息。这些经历与网友hatehkust的体验近似雷同。曾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他,早在八年前,就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噩梦”,并写下一篇流传甚广的忠告帖。文中,hatehkust用“后悔”“悲哀”“歧视”“惶恐”“无奈”五个词语总结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大家,“来香港读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留学产业化 海归学位不再稀缺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仅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到54.45万人,其中43.25万人回国发展。留学的平民化发展以及大规模“海归潮”的到来,让学制短、选择多、花费低的一年硕士成为出国深造的首选。来自英国大使馆的一组数据佐证了它的受欢迎度,2016年持有tier4学生签证赴英留学人数为73000人,其中授课型研究生(一年制)人数上涨最为迅速,相比2015年涨幅高达82%。如此火爆的一年制留学,不免让一些学生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就有留学机构主动提供一些商业数据,明确指出哪些专业热门,哪些容易录取、性价比高。而相应的海外高校也逐年增设一些中国学生眼中的热门专业,并适时降低录取门槛,打出“直接出国,100%入学,100%毕业,双语授课,落户北京、上海”的广告。与此同时,庞大的市场红利还催生了一些非常规的服务项目。例如,不出国就能拿文凭的认证服务,以及花高价进名校的学位买卖。一个名为急救你教育的网站就光明正大地写到:免GMAT、GRE、YASI,不需本科毕业即可申请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内的硕士学位。在记者暗访过程中,这项服务定价10万美元。“大二挂了可以插读大三,大一挂了可以直升master,不想读了可以直接买文凭。”一位业务员直言,“多种方案,总有一种适合你”。产业化让海归学位不再稀缺,市场乱象更是让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尤其是人数日益增多的一年硕士,则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陈果是北京一家互联金融公司的人事经理,已经连续7年参加校招工作。她透露,大多HR并不喜欢招收非名校的一年硕士,她本人也不例外。在陈果印象中,不少一年硕士“心比天高”。“一方面,时间太短,语言环境还没熟悉就回来了。另一方面,工资开得很高,工作水平却达不到预期,很少有人能将书本知识跟实操结合起来。”顺利求职还需端正心态“混文凭的学生数量不多,但劣币驱逐良币,必然会损害留学生文凭在HR心中的含金量。”曾在英国攻读商科硕士,现就职于一家知名外企的谭文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答案。在他看来,用人单位因学制原因拒收授课型研究生,只会伤害一些真正优秀的学生。谭文表示,学位含金量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一年制硕士只是减去了学生在校实习和做研究的半年或一年时间,但授课时的课程内容以及教授水平并没有“偷工减料”。此外,有限的时间,还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做出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刚刚入学,谭文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Caree Fair。接下来的几个月,他更是废寝忘食,一边坚持英语学习,争取学业上的高分;一边关注行业动态,寻找可能的工作机会。充足的准备,最终让谭文踏上心仪的工作岗位,也让他在一纸文凭之外,领悟留学的真正意义。“有水的大学,也有水的专业。但客观上,留学还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如何利用它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谭文说。香港大学职业辅导与咨询博士孙竞认同这一看法。她说,尽管国内对一年制硕士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但求职具体还是看人、看专业。“如果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一年时间同样可以开拓视野,收获多元化的价值观。”孙竞表示,学生签证原则上不允许打工,但正在就读的一年硕士可以在校内做研究助理,或者找份线上实习,以便在一年内时刻留意行业趋势或变化,及时抓住就业机会。“凭借能力仍然能为一年硕士正名。”陈果则从人事的角度给出建议。她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用人单位仍然侧重求职者的专业素养、实操能力以及面试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当然,还是要做好一年硕士文凭不能给你带来求职优势的心理准备。”陈果补充道,“不要妄想一个海归的名头就能让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巅峰,否则定会大失所望。”(应采访人物要求,文中张航、陈果、谭文均系化名)

伊苏

国际一年制硕士能学到什么,能拿留服认证吗?

国际上的一年制硕士,是真的很水吗?“你一年硕士能学到什么?”“为什么你硕士只读了一年多时间?”“看起来像是假硕士哎”那么一年制硕士真的很水吗?在这里给大家科说下,一年制硕士多数都像国内的专硕,是国外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授课式课程,与研究式课程相对应。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专业实践、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国外的很多MBA项目都是一年制学制,国内的所有MBA也都是专硕。因为MBA特殊的招生要求,本科三年工作经验,专科五年工作经验,所以很多攻读MBA的人事业已经开始发展,更倾向于非全日制MBA,这也是在职MBA更受欢迎的原因。有很多学员来问我,国际一年制MBA硕士能不能学到东西,他们担心这是在水学历,只是用来提升教育背景的,学不到什么知识。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国内的非全日制MBA和国际一年制MBA硕士相比较一下。国内很多的非全日制MBA都是周末或节假日授课,但它们不会每一周都上课,很多学校的在职MBA都是双周上课,甚至有三周上一次课的当然还有月度集中授课的。这样算下来,其实和国际一年制MBA硕士的授课时间相差不大,一个集中上课把课程直接上完,一个周末上课。每年我国考研人数都井喷式增长,竞争压力日渐增大。无论学生选择了哪个国家,用了什么方式,总之自费留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选择了攻读一年制硕士课程,而且是正常拿到的留服中心认证。其实不管你是几年制的留学生,国家都没把年制作为特例区分,学历能不能认证,主要还是看留学项目的教育资质。正规国际院校的留学项目,都是要经过层层审批,要有中国驻当地大使馆和所在国教育局的分别出具的资质认证。查询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教育涉外信息网查院校信息,在CEFDG官网查询项目有资格颁发什么证书,CGE联盟等等。当然还有最简单的方法,去问招生老师要留服认证的证明,因为一个稳定的国际项目肯定不只有你这一届的学生,那之前的学生想要在中国发展,肯定要有留服认证。如果之前没有留服中心认证下来证明的,劝大家也别花钱读了,国内不认可,教学质量肯定也不行。查询方法都一样,都要看这两个地方。一个是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这是最基本的前提。中国会把所有认可的外国院校都放到上面,只要上面有相应的院校,那院校就是被认可了。所在学校得到教育部认可,则该学校颁发的相应学位也会得到教育部认可。只要是正规的一年制硕士,那当然可以攻读。拿到国际院校颁发的学位(授予硕士学位),然后在留服中心做学历认证,就是学位证+学历证明双证了。法国的一年制MBA硕士项目,2016年就已经在做了。已经有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模式了,截止到现在参与项目的学生全部顺利毕业,还没有一个学生出现无法认证学历的情况。这里说一下,没人可以确保你一定毕业,因为这是认证项目,学校会走正常流程来给学生开学籍,授课,布置课业,论文毕业。但是只要你不随意旷课,正常完成课业(课业不难)都是可以顺利毕业的。毕业后就可以去留服中心做认证。

晨风

去英国读一年制硕士,回国后的认可度怎样?就业情况如何?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去英国读一年制硕士,回国后的认可度怎样?就业情况如何?英国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或者说英联邦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自成体系,他们的硕士与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的大学不同,硕士一般是一年制,包括授课型和学术型两种。差别在于,如果够努力,授课型一般12个月就可以完成学业,不需要撰写毕业论文;而学术型则一般需要15~18个月,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及答辩,才能毕业。牛津大学校园从留学的主流群体来看,还是以商科类专业居多,而且英国大学的商科确实很强。G5不用说了,即便在G5中以理工科驰名世界的帝国理工,商科也很强。即便相对处于二线位置的曼切斯特、谢菲尔德等大学,认可度也不错。其实去英国读研的学生,申请的学校大多数都不错。如果按照学校层次来大致区分的话,G5作为第一档的话,杜伦、华威、谢菲尔德、巴斯、圣安德鲁斯等大致排名全英top10的大学,就可以说是第二档,而类似格拉斯哥、纽卡斯尔、爱丁堡这样的大学则属于第三档。按照一般情况论述,第一档的G5往往要求雅思不低于7.5,而且对本科学校有一些潜在要求,国内能申请成功的,往往以985为主,或者特色鲜明的211专业院校,很少有双非学生能申请G5成功。以国内知名大学本科背景+留英G5硕士,这个认可度自然很高,就业完全不是问题。如果是进入的第二档,特别是第三档,则回国后往往比较看重国内的本科背景。进入二三档的,既有985、211,也有很多是双非院校的,前者认可度往往明显较高。小编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巴斯大学校园有个本科校友(一所财经211),去了巴斯大学读研,似乎是授课型,很快就回国了,结果就业还不错,去了一家大型银行总部。据他说,他有一个在巴斯大学的研究生同学,由于本科只是国内二本,回国后多少有些碰壁,几经周折,才找到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单位。在英国读研,一般来说,学术型的认可度会高于授课型,但回国就业,似乎对于本科背景比较看重,特别是第三档的大学。所以本科背景不太好的,又没有申请到英国一流名校的话,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工薪家庭的学子,还是建议适度谨慎。当然,不管怎么说,能出去留学,能增长很多见识,大大开阔视野,而且其实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即便是本科背景不太好的同学,也是可以获得较大提升的,只是从就业角度来看,不一定“物有所值”,建议可以适度谨慎。有钱任性除外。你对就读英国一年制硕士怎么看呢?

红缨刀

网传英国等1年制硕士将不受认可 教育部:没有此规定

网传截图“如果这个规定是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觉得自己读的书都白读了,学历一下子就不被承认了。”2016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Juicy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感慨。近日,网传教育部将推出新规定,称“为了完善我国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将规定国外学位修业年限不能少于2年(硕士),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将不予承认”。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广大留学生的关注,尤其是1年制硕士的留学生。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于3月6日回应澎湃新闻称:“没有此规定。”网传1年制硕士不受认可近日,在留学生微信群及留学贴吧中,一则自称“教育部规定”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此消息称,“因为我国的硕士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美国为2年硕士,4年本科;教育部将规定国外学位修业年限不能少于2年(硕士),本科学士学位不能少于3年,博士3年;否则不予承认相应学历,此规定已通过初议,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实行;”其中还指出:“此规定将提高我国海外学历的认证水平,承认那些和我国学历修业年限相近的文凭,如相差太远,例如,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将不予承认。”并表示,“在此之前国家教育部已和英国教育部进行咨询和商讨,对在英联邦国家获得的硕士学位,最低修业年限限制在1年半(不包含寒暑假小学期),1年制的硕士学位将不予承认。”消息还强调:“此规定具有追溯能力,适合评估2000年以后取得的所有海外学历。”留学生:学历含金量不应由年限决定对于上述消息中“1年制的硕士学位将不予承认”的说法,有不少留学英国的学生表示并不认同。2016年硕士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金融与管理专业的Juicy认为:“一些国家的教育资源很好,教学更偏向于‘授之以渔’,会提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年限并不是决定学历含金量的主要因素。”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读的是一年半的硕士,前两个学期上课,最后一个学期写论文,身边也不少朋友读完一年制硕士后回国报考博士,“没有听说遇到导师不予接纳的情况,申请都还是挺顺利的。”曾在伦敦留学两年的Danny也对澎湃新闻表示,自己对学历认证并不看重。她认为,学历认证只是一纸“翻译件”,当初选择到英国读硕也并非看中“年限短”。“我不会因为所谓的‘规定’去担心自己的学历不被承认,我觉得有能力就不怕。”但Danny坦言,在回国找工作时,确实国内一些高校的招考教师条件就对海归硕士的“年限”提出了要求——一年制硕士没有报考资格。不仅是英国等国家的海归硕士,有曾在香港读研的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去年刚从香港城市大学毕业的林惠(化名)告诉澎湃新闻:“我在香港读的也是1年制硕士,当时去之前就听说过这个消息,还好现在已经顺利找到了工作,要不然还是很崩溃的。”她表示自己的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好,又不想浪费太长的时间在读研上,于是选择了香港,虽然学习年限短,但学习强度比内地读研的同学大很多,“我有很多同学在内地读研,过得很舒服,但香港读研作业就特别多,我们不是在搜资料就是在小组讨论,我觉得进步很大。”教育部:没有此规定针对上述消息,3月6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回复澎湃新闻称:“没有此规定”。此外,国内长期接触英国留学生的某留学机构项目经理周廷岳也表示,作为留学业内的老师,也未曾听说有此类消息,“我觉得这个规定是不太可能的”。他认为,英国本身的教育体制在世界上都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可以说是最具学术氛围的国家和教育体制,不可能轻易被否定。”此外,周廷岳指出,不单单是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等地也有1年制硕士,“而且应该研究生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研究型是两年,授课型是一年,两者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一样,但不代表着一年制研究生课程就不好。所以我觉得这个消息是不太可能的。”“目前从整个留学趋势和占比来说,英国还是主流国家的前三位,整个占比在留学生人数中都是很大的。”他告诉澎湃新闻,从2017年的留学生数据来看,仍有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一年制硕士的国家,比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并没有学生因为担忧学历不受认可而放弃。

蒙庄

境外一年制硕士可以落户上海吗?

一年制硕士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留学方式,很多一年制硕士对落户有疑问。现将大家问的比较多的问题和大家解答下。留学生落户上海365天境外学习天数是必须的吗?Q:365天境外学习天数是必须的吗?A:很多学制为一年的硕士,实际学习时间会低于365天。去掉假期回国或者旅游时间,在境外实际滞留时间不满足365天,很多人在回国后会担心不满足365天可以落户上海吗?在此和大家确认下,目前一年制硕士上海落户不看365天,只需要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就可以办理落户上海了(但是境外学习天数至少需要180天以上,少于180天是无法办理落户的)。学位对留学生落户的影响?Q:没有学位可以落户上海吗?A:有少量硕士未拿到DEGREE,很肯定的告诉留学生未拿到DEGREE的硕士是无法落户上海的。Q:预科或者语音材料需要准备吗?A:一年制硕士课程开始之前如果有读语言或者预科的话,需要提供语言或者预科的原件。出入境记录该如何打印呢?Q:出入境记该怎么准备?A:另外目前办理留学生落户的话,需要提供出入境记录原件。留学生需要提供护照原件外另外提供出入境记录原件。出入境记录打印时间从第一本护照签发日期到目前为止。Q:学历认证有什么注意点吗?A:一年制硕士办理学历认证也是不用看365天的时间的,做好学历认证才可以办理落户申请。目前学历认证均在网上申请,申请时间为2周左右时间,大家请提前做好认证。Q:一年制香港澳门的硕士可以落户上海吗?A:一年制香港澳门的硕士也是享受留学生落户政策的。最好一年制硕士学习建议也有不少的想要落户上海的人咨询我们,问下如果要办理落户上海去哪些国家留学比较好。英国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名校较多,学习时间短,签证办理容易,比较容易快速的落户上海,但是也有课程难度大,对语言有要求的限制。所以大家可以综合考虑后,确认准备留学国家。为回国落户上海提前做好准备。现行留学生落户上海政策是无境外365天学习时间要求,但是2020年后可能会对境外学习天数有要求,这个大家务必注意。更多问题请咨询陈老师:政策咨询、疑难处理、问题解答、创业落户、异地社保、税和社保不匹配。

春咲

出国读研,什么时候准备最合适,有什么国家选择?

一般来说研究生申请至少需要提前一年,即大三开始准备申请的材料,但是真正的准备工作从一上大学就得要有目标,有意识地计划要做什么,比如本科成绩,选课,标准化成绩的准备。英语也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学习起来,比如参加雅思或托福的相关培训课程。如果要申请美国高端研究生,那背景提升、GRE/GMAT也都需要时间去准备,但很少学生会有这个意识早早做准备,大都是等到大三开始以后考虑工作还是升学考研。准备时间比较仓促,申请效果会大打折扣。我这里有几位学生都是做的长期咨询的,从大一开始就给做整体规划,按照目标学校的要求选课,做背景提升,语言培训。这样到时申请学校才会比较从容,90%都能申请到了自己的梦想院校。很多同学在出国读研前,对准备时间和留学国家的选择上把握不定,以下给大家分析下:国外硕士课程一般是每年9月底左右正式开学,提前一年就开始接受申请了(即国内本科大四上学期开学之时),所以建议申请者在9月之前就要将所需申请材料准备好,在9-11月递交申请为最佳时机。Offer先到先得,一旦人数招满,随时关闭申请,即使学生条件再优秀,也只得再等一年。越早准备的学生,申请名校的成功率会更大。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尽管他的条件看起来不是那么优秀,但是由于他申请得早,往往收到意料之外的惊喜。留学前期准备工作也很重要。除去少部分无雅思/托福申请的学生,大部分都需要在申请之前准备语言的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即可。建议在大三期间考出雅思/托福。需考GMAT/GRE的同学也可同步作好准备。实习经验在申请大部分专业时都会起到加分的效果,时间最好安排在申请前一年的暑假,一个月过少,过长的实习证明也显假,一般学生2-3月为佳。文书相关材料则最好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文书内容需要反复的头脑风暴,挖掘素材,拟定主题等等。留学国家的选择方面,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定位及条件来确定。英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教育资源及实力相当优越,是留学最热门国家之一。英国移民难度较大,但完成学业后有机会留当地工作。美国:教育科研质量全球第一,院校众多。经济资助种类繁多,有机会被安排到大企业实习。移民后福利待遇好。读研需考GMAT/GRE。加拿大:是个适合移民的国家,个人家庭经济基础较好的可考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2月/7月开学),也是比较热门的留学国家,院校资源和实习均不错,学习和生活成本不高。也适合移民。加拿大:是个适合移民的国家,个人家庭经济基础较好的可考虑。香港:近邻内地有地理优势,学习成本和生活成本较以上国家低,但也同样可以在港大,港中文等世界名校实现自己的求学梦想。申请研究生有很多要点,而提前规划和准备是最最关键的步骤,这也是贯穿整个留学申请过程的重要环节。建议最好是在大一大二期间就开始准备,因为可以提前做好规划,包含专业成绩,标化考试,背景提升等内容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大一-大三 保持良好的GPA成绩标化考试:大一持续提高英语能力,大二大三完成标化考试(雅思、托福、GRE/Gmat)海外经历:大二or大三可以选择海外交换提升背景实习经历:大一大二就争取第一次实习,大三拿到牛一点的实习科研:大二开始接触,大三深入研究选校文书:大三开始构思,大四一气呵成留学的准备真的是越早开始,越有优势,因为可以详细的规划未来的方向,包括选校专业等等,也可以有侧重的提高。对于选择国家:要考虑综合因素,经济条件,录取标准,对中国学生的招生规模,未来是否有就业机会等等,这个也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规划~西班牙的官方硕士专业(获国家教育部认可的硕士学历)一般来说,最早会在每年的11月开始接受对国际生的招生申请,晚一点的基本上是在三月之前开始第一批申请,所以我们建议申请西班牙留学的同学,尽可能的在第一批招生开始之前准备好所有材料,因为越早申请录取率就越高,并且机会也就更多。很多同学会担心自己的“本科材料认证”一时半会出不来怎么办?这里有两个方法,一种是等待第二批申请,还有一种是通过我们墨提斯教育和各大校方的保录取通道先拿到offer之后再在开学前补齐材料。最好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够申请到自己心仪的梦校。

狼人镇

免联考硕士双证含金量高国内外认可

免联考硕士怎么考取?如今,大学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在迅速增加,毕业生的数量也在增加。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更少。过去,被大学录取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变化,大学生的含金量大大低于以前。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保障,许多学生选择了提高学历,读研读博这已成为更好的学习方式之一。马来西亚泰莱大学泰莱大学(Taylor's University)创立于1969年,是马来西亚历史悠久及最杰出的私立大学,享有崇高的信誉。(QS2021世界大学排名379),它拥有三十多年的卓越教学经验,向以优良的学术传统著称。学院一贯秉承的信念,就是为本区域提供最高素质的高等教育。泰莱学院每年录取学生超过5000名。是马来西亚历史悠久及最杰出的私立大学,享有崇高的信誉。其着名的商科以及酒店管理专业在亚洲以及国际上享有盛誉,酒店管理专业在马来西亚位居第一,亚洲排名第二。泰莱大学硕士学制短,免联考,好毕业,含金量高,教育部认可。泰国北清迈大学泰国清迈北方大学(简称泰国清北大学),它成立于1999年,目前拥有6所学院,20多个专业,10个硕士课程和1个博士学位课程,3,000多名学生和300多名教职员工,是一所国际型小众精品大学。除泰国本地学生,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瑞典、荷兰、中国、韩国以及印度等国家的留学生。不同的学院采用了不同种类语言进行教学,有泰文课程、英文课程和中文课程。北清迈大学硕士,中英文授课,免联考,学制短,学费低含金量高好毕业。免联考硕士怎么考取?国内外院校直招升本,升硕,升博高中生申请世界名校专科生升硕士本科生升硕士

香笺泪

新款鄙视链?国内985研究生竟“看不起”海外留学硕士!?

要说对立面、鄙视链吧,生活中是到处都有,各个领域都逃不掉。比如:系统圈儿的安卓党和IOS党;音乐圈儿里玩摇滚的和玩爵士的;看美剧的和英剧的;B站和短视频;豆瓣和贴吧;理科生和文科生;...可这几年,国外研究生和国内研究生的矛盾不知道为什么也越来越深了。甚至已经到了“两股势力”互相不服的地步。而最近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国内985硕士看不起国外留学的硕士?是呀,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听听大伙儿怎么说!@去你大ye的小杰瑞: 知道为什么看不起吗?可能是因为这个:想必很多关注留学的伙伴都看过这样的“广告词”:“双非大学毕业、绩点低的同学不要怕,可以通过其他方向弥补,最终还是有大概率能拿下众多名校录取的!”双非、绩点低、众多名校录取......哎,何必呢!@超超超超越: 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门槛高、东西少就惊奇!国内考研的门槛多高呀。不光说是国内考研,只要是门槛高的,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就是好的代名词。国内研究生从准备、笔试到最终的面试录取率有多低,这样的难度肯定比国外留学读研的想申请几个就申请几个的要高呀。@阿康: 这个问题还需要问?两方不对立才不正常吧?!那些最终考进985研究生的,却要和一些本科巨弱,但因家庭条件好而出国申请到一个排名较好的学校的人对比?排名成了决定因素?学习能力就不是能力了吗?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心态问题,非要争第一累不累?出国党本科比不过人家考研的,就拿留学时的学校排名说事儿;考研党认为研究生学校排名比不过出国党,就对比两方的本科学校。两边悲哀...@猜猜我是谁: 又是个引战的问题...我选择避而不谈,像我这种夹在两边的孩子怕被误伤...@角色我只用刘伯温: 把这几个问题想明白,这道题就好解了!第一个:那些本科985、保研的大牛会瞧不起那些同是985本科、成绩牛、还有科研,最终去美国留学的另一群大牛吗?会吗?不会吧!第二个:那些985本科,但没有保研却靠自己的努力考到了985的研究生会看不起上边说的申请到美国的大牛吗?也不会吧?人家大牛本科不差,还有科研,还为了准备留学考了雅思、托福、GRE,这是能力超强好吧?第三个:考到985研究生的和双非本科申请到一年MSc的会存在看不起的问题吗?也许会吧?虽然留学后可能你的学校排名比较高,但是985硕士的找工作机会也不差。SO,明白了吗?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研究生和留学生,而是985的研究生面对的是哪部分的海外硕士留学生。典型的鄙视链深层套路,请分清战斗目标...@酒窝长在肚子上:这个问题是没写全,还是不动脑子?国内985研究生会看不起麻省理工?会看不起哈佛、普林斯顿、耶鲁?会看不起牛津、剑桥?这里面海外硕士包含的概念太大,很多水校也是海外硕士;麻省理工也是海外硕士,有可比性?谁敢瞧不起?@giaogiao: 我告诉你985研究生为什么看不起出国留学党!别和我说什么留学也很难,那种所谓的Top100名校,对于想考国内985研究生的同学来说,考不上再去申请也不是来不及,尤其是英硕和澳硕、港硕...@Lorraine: 呵呵呵,我本科就是985的,你985硕凭就可以看不起我现在出国读研?@咩: 小孩子才看不起呢!成年人想的都是怎么通过学习、文凭让自己走的更高、更好。拜托,哪有时间看不起别人。@claudia: 看到这个问题有些生气!看不起?请问你真的了解留学生吗?你真的了解海外硕士吗?如果你没时间了解海外留学生和海外硕士的含金量以及我们的生活,电影总有时间看吧?看看《一代宗师》吧!“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这是告诉你,要学会包容,别以为自己有多牛。就算是双非本科申请海外硕士也是我们想丰富人生下半场的生活!“我爹常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见过自己,也曾见过天地,可惜见不到众生。”这是告诉你,经历过再评论,OK?看了大伙儿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好啦,看过了“百家争鸣”后你对这个鄙视链怎么看呢?来一起说说吧!部分消息来源:网络封面图:Photo by Allen Taylor on Unsplash

大撒把

海外硕士真的含金量很低吗?(专访名校中外联合培养硕士)

为了保证内容的公正性,此次问题我们找到了几位中外联合培养的硕士生同学,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Y同学;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被在读期间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为期一年交流的A同学。中外联合培养顾名思义就是在国内读着硕士期间,前往国外进行为期1-2年的深造,发放对方学校的学位证,两位同学经历了中国和外国两种环境的学习,相信他们对于中外硕士有着更为公正的看法。1、对于海外硕士和国内硕士,你觉得哪个更好?这个没有可比性,各有利弊吧,如果是国内顶尖的名校,那肯定也不错,外国的高校同理,也要是学术水平、师资力量等较好的学校才能作为含金量高的学校。而且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文凭的含金量主要还是看个人吧,国内和国外都有很多研究生期间努力认真的,同样也有混日子的,学到知识了,掌握技术了,含金量就会提升,这个主要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2、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海外硕士含金量低?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几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也被送出了国,以前海归少,物以稀为贵嘛,所以海归特别值钱,但现在海归多了,而且国内很多高校这几年发展的也很好,使得很多国外高校的光芒并不像以前这么耀眼了。再加上,能申请到国外名牌高校的人还是少数啊,而且多数都是授课型硕士,就像国内的专硕一样,相对价格高,培养出来的和国内的差的并不说特别大,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觉得含金量低,其实本身和国内的差得并不是特别多,所以很多人觉得和预期差太大,认为海归应该还是受追捧啊,但是没有,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贬低出国读硕士的。3、如果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出国深造还是在国内读研?其实无论是谁,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能保研的自然将其作为第一顺位,就像我们就是保研进入现在的学校的,保研去名校的几率更高,在校期间到国外交流或者进行去海外名校联合培养的机会很多,还多数都有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赞助,可以说是物美价廉吧。当然有些成绩不错的,语言水平过关的同学,也建议出国,因为到国外也是开阔眼界的一个过程,这些同学成绩优异,只是因为竞争激烈没能保送的话,申请到国外顶尖高校的概率也很高,读名校的话肯定不会有人说含金量低了。4、对于考研和出国的抉择,你怎么看?现在很多高校都把多数研究生名额给了保研的学生,而国内考研的学生这么多,竞争激烈,变数很大,所以如果不是有十足的把握,比方说考本校的硕士,导师基本上愿意收你,除非这种情况吧,否则考研还是很难的,就像你去申请硕士,申请香港和新加坡也都特别难,为什么?因为竞争激烈,不仅仅是因为香港八大高校和新加坡两大高校在全世界有多么高的声誉,还有就是想去离家近的学校的人太多了,中国学生太多了,卧虎藏龙的太多,可能申请上了美国英国的硕士都未必能申请到这几所学校的硕士。当然有些同学可能本科期间有过颓废的经历,导致四年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但又想好好学习了,那我建议尝试考研,因为出国并没有考研这些测试,靠的是和保研类似的审核四年成绩的方式,申请到名校的概率并不说特别高,所以建议尝试考研吧。无论是出国还是考研,都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做决定的,选择最优项。5、海外硕士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以英国大学为例,虽然是一年制的,看似很短,但是学业非常紧凑!出过国的人都知道,国内硕士真的令人羡慕,有很多时候是没课的,还给大半年准备毕业论文,留学生都是在一年内学完国内学生三年才需要学完的课程,同时还要兼顾好论文,很辛苦的,再加上国内是宽进严出的,有些人论文不过关,就会被延期甚至退学,每年都会有这种情况发声,而且概率比国内大很多,你在国外会看到很多留学生在图书馆连续一个月熬夜到凌晨,回宿舍只能睡四个小时不到。6、什么类型的归国硕士含金量最高?首先,还是以英国为例吧,他们的硕士学位证毕业证分三个档次,这些都是会在你的毕业证学位证上有显示的。按成绩排,第一等为Distinction(一等荣誉学位);第二等为Merit(2:1学位);第三等为Pass(2:2学位)。这个回国后HR都会看到的,因为拿到一等学位的都是凤毛菱角,二等都算很不错了,很多都是三等,自然不受待见了。再此是,有很多人没有利用好国外的优秀资源,例如跟那些教授做世界级项目的机会,亦或者在国外顶级企业实习的机会,每个假期学校都会有公告,你也可以自己去找,这些都是提升含金量的机会,但很多人都只是去旅行了,甚至有些人上课期间还去旅行,当然人家不认同他的水平了。7、中国有学术型硕士,国外有吗?是不是国外的学术型硕士更好?有的,其实国内的专硕就是学习国外授课型硕士才出现的一种培养类型,国外也有学术型硕士,即MPhil,这种硕士名额有时候比博士(PHD)还少,为什么呢?因为在全世界都一样,博士生也基本就是类似上班族了,博士生导师招聘来一些博士生作为自己的员工手下来干活的,谁不想要直接就能上手的人啊,研究型硕士代表既要给你发奖学金(类似于月薪),万一你不适合继续攻读,两年后那这学位证就走了,导师很亏的,所以在国外,你要是真有水平,可以本科就直接申请读博士,直接跳过硕士这个环节。当然,在美国还多一些,英联邦国家研究型硕士名额少之又少,除非你是那种非常具有研究潜能的人,对方才会愿意接受你,而且试用一年过关后直接转为博士生了,就像国内的硕士转硕博连读一样,国内很多读学术型硕士的同学有些都没有想好要不要从事研究工作就盲目读了学术型硕士,其实这样是很亏的,学术型和专业型并不分三六九等,只是未来方向不同罢了。感谢阅读,有兴趣欢迎关注“学长吐槽志”,走心校园文章,有疑问可私信,我会整理问题并以文章形式发布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