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年制海归硕士就业缘何被低看一等适人之适

一年制海归硕士就业缘何被低看一等

实习生 王豪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为完善我国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将规定国外学位修业年限不能少于2年(硕士),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将不予承认”。近日,网上一条教育部新规让一些一年硕士陷入恐慌。随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现身辟谣,声称“没有此规定”。谣言在流传,也引发了有关学制长短与学位含金量之间的讨论,这甚至成为留学生群体口中的“月经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年海归硕士面临就业难题“为什么你的硕士只有一年时间?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这是最让张航尴尬的面试问题。每逢此刻,他的心里都会浮现出一种“被质疑的不适感”。“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原本是为了提升自己,现在却成了一个bug。”回首茫茫求职路,张航有些无奈。“就像我们同学总结的——HR眼中的假文凭,网申系统自动淘汰,真校招的弃儿。”即便包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在内的主要开设一年制硕士课程的国家与地区,都已经和中国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让其文凭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通过学制判断学位含金量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今年1月份,就有一位在英国读研的学生因硕士就读时间较短,被取消了事业单位的考试资格。其他一些用人单位也会在招聘期间,对海归硕士“年限”提出明确要求。学制长短是学历含金量的决定因素?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岳红豆并不赞成用人单位的判断。岳红豆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从大三开始,她便计划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她认为,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的研究型硕士不同,一年硕士更偏向于实践方面的训练,这与自己想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能力的需求不谋而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打破了岳红豆对未来的规划。为了在毕业之前拿到offer,从入学伊始,岳红豆就多次往返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试图做到学业就业两不误。但学制上的差异还是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九月份才入学,必然会影响提前一年的秋招,而次年三月的春招,也会因为人在海外、联系不便而错过机会。”岳红豆有些无奈。截止目前,这个广东女孩已赶赴北京、深圳、武汉等地,耗费大量精力,但仍然没有等来好消息。这些经历与网友hatehkust的体验近似雷同。曾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他,早在八年前,就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噩梦”,并写下一篇流传甚广的忠告帖。文中,hatehkust用“后悔”“悲哀”“歧视”“惶恐”“无奈”五个词语总结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大家,“来香港读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留学产业化 海归学位不再稀缺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仅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到54.45万人,其中43.25万人回国发展。留学的平民化发展以及大规模“海归潮”的到来,让学制短、选择多、花费低的一年硕士成为出国深造的首选。来自英国大使馆的一组数据佐证了它的受欢迎度,2016年持有tier4学生签证赴英留学人数为73000人,其中授课型研究生(一年制)人数上涨最为迅速,相比2015年涨幅高达82%。如此火爆的一年制留学,不免让一些学生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就有留学机构主动提供一些商业数据,明确指出哪些专业热门,哪些容易录取、性价比高。而相应的海外高校也逐年增设一些中国学生眼中的热门专业,并适时降低录取门槛,打出“直接出国,100%入学,100%毕业,双语授课,落户北京、上海”的广告。与此同时,庞大的市场红利还催生了一些非常规的服务项目。例如,不出国就能拿文凭的认证服务,以及花高价进名校的学位买卖。一个名为急救你教育的网站就光明正大地写到:免GMAT、GRE、YASI,不需本科毕业即可申请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内的硕士学位。在记者暗访过程中,这项服务定价10万美元。“大二挂了可以插读大三,大一挂了可以直升master,不想读了可以直接买文凭。”一位业务员直言,“多种方案,总有一种适合你”。产业化让海归学位不再稀缺,市场乱象更是让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尤其是人数日益增多的一年硕士,则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陈果是北京一家互联金融公司的人事经理,已经连续7年参加校招工作。她透露,大多HR并不喜欢招收非名校的一年硕士,她本人也不例外。在陈果印象中,不少一年硕士“心比天高”。“一方面,时间太短,语言环境还没熟悉就回来了。另一方面,工资开得很高,工作水平却达不到预期,很少有人能将书本知识跟实操结合起来。”顺利求职还需端正心态“混文凭的学生数量不多,但劣币驱逐良币,必然会损害留学生文凭在HR心中的含金量。”曾在英国攻读商科硕士,现就职于一家知名外企的谭文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答案。在他看来,用人单位因学制原因拒收授课型研究生,只会伤害一些真正优秀的学生。谭文表示,学位含金量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一年制硕士只是减去了学生在校实习和做研究的半年或一年时间,但授课时的课程内容以及教授水平并没有“偷工减料”。此外,有限的时间,还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做出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刚刚入学,谭文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Caree Fair。接下来的几个月,他更是废寝忘食,一边坚持英语学习,争取学业上的高分;一边关注行业动态,寻找可能的工作机会。充足的准备,最终让谭文踏上心仪的工作岗位,也让他在一纸文凭之外,领悟留学的真正意义。“有水的大学,也有水的专业。但客观上,留学还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如何利用它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谭文说。香港大学职业辅导与咨询博士孙竞认同这一看法。她说,尽管国内对一年制硕士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但求职具体还是看人、看专业。“如果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一年时间同样可以开拓视野,收获多元化的价值观。”孙竞表示,学生签证原则上不允许打工,但正在就读的一年硕士可以在校内做研究助理,或者找份线上实习,以便在一年内时刻留意行业趋势或变化,及时抓住就业机会。“凭借能力仍然能为一年硕士正名。”陈果则从人事的角度给出建议。她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用人单位仍然侧重求职者的专业素养、实操能力以及面试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当然,还是要做好一年硕士文凭不能给你带来求职优势的心理准备。”陈果补充道,“不要妄想一个海归的名头就能让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巅峰,否则定会大失所望。”(应采访人物要求,文中张航、陈果、谭文均系化名)

大田

近八成理工科海归毕业前开始求职,求职渠道以校园招聘为主

理工科留学毕业生在求职方面较为积极,启德教育发布的《中国学生理工科留学报告》显示,有近八成的理工科留学毕业生于毕业前开始找工作,而30.6% 的受访者表示在毕业前一年及更早便开始找工作。并且求职开始时间上,女生比男生更加前置,女性受访者中,在毕业前开始找工作的占比为88.9%,而男性在毕业前开始找工作的占比为70.3%。《CCG:2018 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调研数据显示,2018 年应届生开始找工作的高峰期7-11 月期间,以10 月为最;在海归整体求职周期方面,2018 年有42% 的海归能够在归国一个月内找到工作,40% 的海归能够在1-3 个月找到工作, 13% 能在4-6 个月找到工作,而求职周期在半年以上的占比仅为5%。一般来说,名气比较大的企业的招聘周期可能在半年左右,而以这类企业为目标的留学生开始找工作的周期也更为前置。对于规划比较前置的留学生而言,可以花更多时间根据期望工作的要求积累实习、项目经验,以便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对于求职渠道上,由于地理因素,海归多会选择线上平台进行求职投递。而具体到中国理工科留学生来说,启德教育调研数据显示,理工科留学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途径为意向企业的“校园招聘” (54.0%),“国内网站”(47.2%)和“国外网站” (25.2%),还有少部分留学生是通过“实习工作转正” 而得到的工作(13.5%)。《领英:2018 中国海归人才吸引力》数据显示,2018 年国内企业也开始尝试更加新颖的方式进行应届生招聘,其中包括路演/ 车展、见面会/ 沙龙/Roundtable 等形式的非传统招聘活动,未来理工科留学毕业生也可以多关注上述新渠道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总体来讲,理工科留学毕业生需要在毕业前便开始关注各平台发布的校园招聘信息,并同时关注国内外招聘网站提供的招聘信息,因为招聘时了解各企业、各平台的招聘信息能够为留学生自身带来更多求职机遇。如果对招聘没有信心,也不妨提前找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专业职业咨询机构了解更多就业相关知识,提前为求职打好基础。

活菩萨

盘点HR十大招聘渠道的优缺点

对招聘渠道,HR都了如指掌。但是这些招聘渠道有哪些优点、缺点,HR知道吗?每一个招聘渠道都它的优点、它的缺点,企业在选择招聘渠道时,一定要先了解它们的优缺点,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招聘方式,从而才能更快的找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下面,为HR来盘点一下十大招聘渠道的优缺点。1、网络招聘优点:这是伴随网络日益普及的趋势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体招聘形式,招聘信息可以定时定向投放,发布后也可以管理,其费用相对比较低廉,理论上可以覆盖到全球。通过在知名的人才网上发布招聘的信息可以快捷、海量的接受到求职者的信息,而丏各网站提供的格式简历和格式邮件可以降低简历筛选的难度,加快处理简历的速度。这种形式对于白领阶层尤其实用,基本上是“找工作,一键搞定”。缺点:这种渠道不能控制应聘者的质量和数量,海量的信息,包括各种垃圾邮件、病毒邮件等会加大招聘工作的压力,在信息化丌充分的地区效果差。这种形式可以在常年招聘较多的单位采纳。另外,随着各大人才网站简历库的丰富完善,HR们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网才”服务在简历库中搜寻我们要找的人。这种方式有些类似于猎头。2、校园定向招聘优点:校园招聘能够极大的提高公司在高校圈的知名度,为公司储备人才提供人才库,为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奠定基础,而且校园招聘的费用低廉,对知名企业而言有时甚至是免费入场。缺点:校园招聘虽然能够吸引众多的潜在人才,但是这类人员的职业化水平(态度、与业技能、行为习惯等)不高,流失率较高,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精力迚行系统完整的培训。3、现场招聘会优点:这是传统的人才招聘方式,费用适中。HR们不仅可以和求职者直接面对面交流(相当于初试),而且可以直观展示企业实力和风采。这种方式总体上效率比较高,可以快速淘汰不合格人员,控制应聘者的数量和质量。缺点:其局限性在于往往受到展会主办方宣传推广力度的影响,求职者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有效保证。这种方式通常用于招聘一般型人才。4、企业内部招聘优点:内部招聘在具有规模的企业比较常见,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费用极少,能极大提高员工士气,申请者对公司相当了解,适应公司的文化和管理,能较快迚入工作状态,而且可以在内部培养出一人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缺点: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就是人员供给的数量有限,易近亲繁殖,形成派系,组织决策时缺乏差异化的建议,不利于管理创新和变革。5、猎头公司招聘优点:猎头是一种由与业咨询公司利用其储备人才库、关系网络,在短期内快速、定向寻找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招聘方式。缺点:正规的猎头公司收费比较高,通常为被猎成功人员年薪的20~30%。6、媒体广告招聘优点:由于报纸仍然是普通大众,包括求职者了解信息的重要平台,所以这种形式的广告在当地的覆盖面比较广,目标受众接受的概率非常高,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可以有效宣传公司的业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缺点:这种招聘渠道会吸引到很多的不合格的应聘者,增加了人力资源部门筛选简历的工作量和难度,延长招聘的周期,另外该渠道的费用比较高,特别是选择“抢眼”版位和版式费用会更高。7、招聘告示优点:这是招聘媒体形成以前广泛采用的招聘方式,目前在中小企业、服务行业、劳动力招聘时采用的还是比较多。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简单易行,满足文化层次不高、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员求职。缺点:一是影响公司形象,二是有违“禁止胡乱张贴广告、告示”之大趋势。8、员工推荐优点:招聘成本小,应聘人员和现有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相似性,基本素质较为可靠,可以快速找到和现有人员素质技能相近的员工。缺点:这种方式的选择面比较窄,往往难以招到能力出众、特别优异的人才。9、广播招、电视招聘优点:如中央台举办的《绝对挑戓》知名企业招聘栏目、湖南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声》节目,前十名优胜者通常会被唱片公司签约,这些都是企业人才营销的重要方式。而且,企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宣传。缺点:成本高、适用范围小。10、行业、专业网站及论坛优点:这种渠道有些类似人才网站招聘,快速简捷,其更胜一筹的是可以通过网络和对方及时、深入的互相沟通。因此,我们很可能在这里挖掘到梦寐以求的“千里马”。缺点:渠道寻找成本很高,人才可选择范围比较狭窄,很多时候似乎在碰运气。了解了十大招聘渠道的优缺点,HR还在为招聘烦恼什么呢,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HR可以根据各个招聘渠道的优缺点来选择一个、两个甚至多个渠道来招聘,从来能更快的找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故辞

作为HR这几大招聘渠道你需要了解!

想要更好的帮助企业招到合适的人选,HR需要拓宽自己的招聘渠道,因为每个招聘渠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掌握更多的招聘渠道,才能更好的去招人,下面就为各位HR介绍几种招聘渠道。招聘渠道网络招聘:网络招聘是目前使用率比较高的招聘渠道,几乎每家企业都会通过网络招聘的方法去招人,各位HR需要注意的一点便是选择网络招聘渠道需要选择知名度高、受众群体广泛的招聘平台,否则招聘信息发出去无法收到合适的简历。校园招聘:校园招聘大多数面向的是毕业生或者实习生,去校园开宣讲会,树立公司的正面形象,将公司的文化背景宣扬出去,这种校园招聘的方法是更直接、更高效的招到毕业生的方法。内部招聘:内部招聘是比较省时省力的一种招聘渠道,毕竟公司内部的人大家都比较熟悉,知道对方的水平和经验,在内部各自举荐,不仅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也为企业节约很多不必要的资源。猎头招聘:猎头招聘是针对那些高薪的岗位,而且企业对这类人才要求是很高的,所以需要选择猎头公司进行招聘,毕竟他们的人脉资源是一般招聘平台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企业付出的成本也是相对较高的, 所以企业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人才市场:提到人才市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基本每个城市都会开展这样的活动,所以企业可以参加人才市场活动,现场招人的方法会更加直接。总之招聘渠道有多种,企业根据自己公司的需求和岗位的性质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的招聘渠道,这样才能更好的招到合适的人选,当然招聘渠道不仅仅就这些,还有很多优质的招聘渠道需要HR自己去挖掘,招聘渠道越多,才能更好的选择。文章来自51金融圈,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秧歌

知名大公司资深HR眼中的海归: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应届本科生吃香?海归大贬值(三)

每年入秋,就到了“金九银十"的招聘旺季,各大公司的HR都在摩拳擦掌。“两年前,我招过一个学校排名全美前十的应届海归,工作表现没问题,但大家观念冲突比较大。比如说,我们的营销策划岗要求周末上班,平时调休,因为客户最不忙的时候我们这里最忙。但这个海归非常不喜欢周末加班,他觉得做完自己的事就好了,为什么我没事也要周末来公司上班?为什么我高效完成了工作还要被团队其他人拖后腿?"郭先生是一家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浙江分公司的HR,每年校招季要在全国十几个城市收简历面试。这几年,来房地产行业应聘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遇到海归不愿加班这种事,真的很头疼!"接下来,随着回国海归越来越多,可能更多的HR会因为“不愿加班的海归"而头疼。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回国人员总数43.25万人,80%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人员输出国。这两年,浙江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超过1万人。据一家大型留学机构统计,出国留学的1万人中,85%-90%的人会选择毕业后回国。大批海归回国,掀起了一波波“海归就业潮"。一家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今年招聘200人左右,其中约40人是留学生,约占20%,毕业院校多来自英国、美国,还有意大利、澳洲等,有些是名校,比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另一家浙江省的医药公司,每年会收到500多份应届生简历,其中留学生比例超过十分之一,以来自美国、法国、新西兰、日本的留学生为主。2016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通讯员 钟巍 摄 资料图片资深HR眼中的海归:优点:思维创新、乐于沟通缺点:自我评价高、稳定性低快报记者采访了近十位大公司的资深HR,其中大部分公司在浙江、杭州,还有两家,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但是每年都来杭州招聘。这些公司涉及互联网、医药、保险、金融等行业,基本为上市企业。这些大公司的资深HR对海归怎么看?大家对海归的优势和劣势基本认同一致。优势:海归思维更创新,会有一些新点子,让人眼前一亮;语言有优势,更利于沟通、交流;更主动,有疑问会主动找人探讨。一家金融公司的老总在经过多轮面试后,录用了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他说:“公司头脑风暴时,这名员工的点子层出不穷,非常活,懂创新。"不过,海归的劣势也很明显:自我评价太高,绝大多数人对起薪的要求是月薪1万元以上;稳定性太低,忠诚度太低,一家银行给海归发出10份offer,仅半数能顺利签约,流失率非常大;和国内脱节,比如会计等专业,国外标准和国内标准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学了难以致用;不重视细节,在同事都穿正装的情况下,有人会穿着短裤、人字拖来上班。“头脑活"成公司拒绝海归的头号理由?最近,一家金融公司浙江部的HR章女士有些苦恼,“选不选海归,有时真想投个硬币来决定!"这家金融公司是国有企业,浙江部有近100名员工,其中海归占了20%,多数是英美国家的高校毕业生。海归一般招进来,多数是做资产管理等工作。“我有时很矛盾。做金融的,需要发散思维,但同时又要脚踏实地。但很多海归个性张扬,脑子太活,不太能沉下心来做事。去年公司招聘,招进来的两位海归,短短一年,都辞职走了。一位男生受不了一周加班两天,考上了老家的公务员,走了。另一名男生觉得起薪太低,上班时多次浏览招聘网站,被老总看到,后来也走了。"章女士说。大公司招聘海归,看中的是他们思维创新、灵活。但更多时候,“头脑活"却成了一些公司拒绝海归的头号理由。应届海归的理想薪资是1万元这跟企业给出的薪资相差不小HR王小姐所在的医药公司排名全国前五,旗下有十多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王小姐主要负责其中一个医药流通公司的人事招聘,每年都要经手上百份海归简历,以美国、法国、新西兰、日本的海归为主。王小姐说:“我们公司录用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比例是5∶1。相对来说,聘用留学生的各方面成本都会更高。首先是工资,公司给国内院校研究生的起薪是6000元,同等学历的留学生要高出500到1000元。"即便是这样,很多留学生对薪资并不满意。王小姐会不时通过非正式面试侧面打听这些应届留学生的理想薪资。“月薪10000元,这是他们心中比较普遍的理想数字。但是坦白讲,我们不可能给到。不过,留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都还可以,眼界也高,像我们这样的国企往往只是他们的一个'跳板'。所以,从这几年招进来的留学生看,稳定度不高,很多待个一两年就走了。"在一家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做HR的刘先生,透露了一个令人咂舌的数据——公司招进来的海归每年的流失率高达50%!和同行业的公司比起来,这家国有银行的省分行,是以薪水高、福利好著称的。每年招聘时,简历就像雪花一样投来。招200人,会有6000多人报名,招录比超过30∶1。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一些能力不错的海归,能有40人左右入选。但是,通过笔试和两轮面试后,银行发给理想的求职者offer,最终能够成功签约的,仅占一半。海归们不签约的原因比较一致,银行的起薪低。一般来说,银行的起薪大约在6000元,但不少海归希望月薪能达到五位数,最好过万。花费四五百万做海归招聘HR却对招进来的人很不满意六年前,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出国留学人数33.91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18.62万人,大约占55%。海归回国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公司对海归的期待值,也是蛮高的。期待值有多高?2012年校招季,一家上市韩企的中国分公司,甚至专门拨款四五百万,做了一个应届生海归招聘项目。HR李小姐就是这个招聘项目的亲历者之一:“当时,我们特地去韩国招聘,招了二十几个在韩国留学的应届毕业生。除了正常的工资,这些人每人都有20万的'额外奖金',分5次发放,每年一次。如果在公司没待满五年,中途离职的话,需要退还这笔奖金。"现在,五年过去了,仍坚持留在公司的,仅10人左右,一半都不到。另一边,公司领导和HR们对这批海归员工也并不满意。“留学生的语言优势明显,比如说很多公司领导是韩国人,沟通方面会更顺畅,能够争取到的资源和机会更多。但是这几年下来,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表现并没有和同时间招进来的国内院校毕业生拉开差距,有些甚至表现更差一些。"李小姐所在的这家韩企以服装零售为主,杭州的各大商场都能看到他们的专柜。“坦白讲,我们对专业性要求不高,应届生招进来都是要从头学起的,所以不论本科还是研究生,留学生还是国内毕业生,offer都是统一的,起薪6500元。招这批留学生的时候,我们也根本不在乎他们是韩国哪个大学哪个专业毕业的。"“还有一点不满意,就是这批留学生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或者说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已经享受了更好的待遇,但是会不停地提出要求,这对公司人力成本来说其实挺高的。"李小姐说。留学生学成归国就业,并没有大多数人想得那么顺利。比如经济、财务管理等专业的留学生,多年学习的知识和中国国情不太一致,还需要一个适应期。有时,就连生活、工作习惯等,也有不少区别。小陈毕业后,先在加拿大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回国,却发现之前的工作经验对国内就职没有多大参考价值,等于从头开始。“海外学了几年,本以为用人单位看中我的专业知识,结果只是看我口语好,唉,很受伤!"一位留学英国的海归说,他在银行的工作都是涉及国际业务的,因为口语好,外语能力强,领导和外方开会都会叫上他,有时现场除了谈业务,还要兼职做翻译,但感觉自己在单位的价值仅仅是“口语好"。不过,行业不同,对海归也有不同看法。曾先生在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公司浙江分公司工作五年,他对海归就很看好。近几年招聘,他能收到不少海外留学生的简历,其中参加上海站校招的海归最多,去年进入最终面试的20多个毕业生,全是有留学背景的。“这些留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家庭条件好,社会资源更丰富。这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很重要,所以招进来的留学生'爆发力'比较强,前期表现更抢眼。"几位HR的观点: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前段时间,一位HR怒“怼"求职者,说大公司招聘最看重本科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这个说法在浙江的求职市场里,也得到几位HR的认同。医药公司的王小姐说:“我们每年都会在浙大设招聘专场,很多海归留学生会参加招聘,但是说实话,我并不倾向于聘用留学生。这首先是行业问题,医药流通环节对专业契合度要求比较高,对学历要求低。研发制药公司可能会对留学背景有要求,但是对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说性价比太低。从某种程度来说,同样是应届生,我们更倾向于国内985、211院校毕业生,甚至是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招聘时主要看本科院校。因为本科能读什么学校,基本就能体现一个人的智商,也能看出他前期成长的基本曲线。"房地产公司的郭先生说,现在毕业求职的海归,多是在外读研究生的,同等学历比起来,可能还是会选本科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的求职者。一家杭州互联网公司的HR说得更加直白:“现在去英国读研究生的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呢?因为英国学校多,时间短啊!英国一个研究生读出来只要一年或者一年半,说白了就是去镀层金。有些学校叫什么皇后学校、女王学院,我们做这么多年招聘也没听过,只能一个一个去查,看教育部认不认。"在一家金融行业工作20年的林总说:“我的公司最近在招人,从这些年的招聘经历看,985、211高校毕业生确实不同。简单来说,他们的智商肯定ok,交流中也能发现,专业素养更高一些。一些毕业于英美排名前50高校的求职者,大部分也能达到国内985高校毕业生的水平。但是排名靠后学校或没有排名学校的毕业生,素质就难说了。有些国家的研究生只读一年就行,不少国内高校毕业生出去学一年,镀层金回来,就是海归研究生学历了。海外留学的一年,其实用处不大,硬要比较,含金量还是985高校本科毕业生更高。"在房地产企业工作多年的资深HR周小姐给我们讲了一个特殊的“案例":“ 几年前,我们公司招了一个澳洲留学回来的应届毕业生,他的本科学校很一般,当时招他就是看中了他的留学背景,给到的工资也比正常水平高。"但是,这位海归连6个月试用期没过就被周小姐“劝退"了。“因为他是海外留学生,所以我们当时对他的期待值是远远高于同一批招进来的其他员工的。而他进公司以后的表现非常一般,学习能力弱,上手慢,做事情也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周小姐还提到了一个让她印象很深的相处细节,“我们公司要求员工穿白衬衫黑西装上班,这对接受留学精英教育的人来说应该很正常吧?但是这个男生非常邋遢,我们每天都看到他穿同一件白衬衫,袖口都是发黄的。这一方面说明他不注意细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认同公司的文化,不用心融入。"快报小调查:应届海归起薪6000元薪资优势并不明显在采访的近十家大公司中,快报记者发起一个关于应届海归薪水的小调查。除了一家金融公司明确表示起薪会在1万元以上外,其他多家公司给出的答案基本一致——应届海归起薪6000元是普遍水平。我们具体来看看——一家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公司浙江分公司: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一致,本科6000元,研究生7000元。一家知名医药公司:国内院校研究生的起薪是6000元,同等学历的留学生要高出500-1000元。一家国有金融公司浙江部: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一致,基本招聘研究生,起薪10000元左右。一家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银行的起薪在6000元左右,第二年会比第一年有较大比例增幅。一家韩国服饰公司的浙江分部:所有应届生起薪6500元,不分学历,不分是否有留学背景。一家杭州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起薪6000元,应届海归留学生6500元。一家杭州本土的影视公司: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基本一致,税前5000-6000元。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华东分部:国内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是6000-8000元,985、211高校毕业生起薪是6500-8500元,海归留学生的起薪也是6500-8500元。一家工程公司的杭州分公司: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差不多,税前7000元,税后6000元。从这个小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这些大公司眼里,应届海归相对于应届国内毕业生,薪资优势并不明显,最多相差1000元。花几百万元出去留学,几年之后回国就业,面对的却是这样的现实——这几百万花得到底值不值?

孰知其纪

留学生就业的“正确打开方式”——求职,且听海归如是说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强调“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成为热词,多次出现。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的好消息陆续传出,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缴所得税等助企纾困的政策相继落实,多地明确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工作首位,千方百计保就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这些,都让包括海归在内的众多求职者心中有了更多底气。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国际经济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国外一些企业岗位招聘需求出现了断崖式萎缩,有的公司已开始裁员。受此影响,一些应届留学生的求职计划也随之调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内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人数再创新高。面对这个局面,海归的就业压力如何破解? 春季招聘战线拉长 “我很早就关注了春招,但疫情影响之下,我之前关注过的公司有的开始更改自己的招聘计划。”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姜颖曾感慨,对于应届毕业海归来说,今年的确要拿出比往年更有竞争力的求职表现,才能获得心仪的职位。 姜颖即将完成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传播学专业的学习,毕业以后回上海发展是很早之前就已做出的决定。 自身专业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作为独生子女能在父母身边陪伴照顾……这些都是姜颖综合考量的因素。与此同时,面向留学生的归国落户政策,亦是她国内求职时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留学生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所提供的配套服务与保障,让海归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政策实惠。 为了赶上春招,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姜颖投了不少简历,在线参与了一些笔试与面试,但寻找理想职位之路并不容易。“今年春招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战线长、受疫情影响明显、招聘节奏较慢。”还有一些她之前曾心仪过的公司,在疫情发生后调整了招聘计划,以技术岗为主,与姜颖专业不符,她只能继续耐心寻找。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就业”是关注热点,姜颖也早已注意到国家“稳就业”“保就业”的政策扶持不断落地,这让她对于求职有了更多信心。“我要打起精神,重新物色工作!”电话那头,姜颖声音中充满坚定,“压力确实有,但我也做好了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只要硬实力过关,相信一定会找到满意的工作。” “云服务”打通求职渠道 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路晨,同样也是今年毕业。她原本计划在美国实习工作一段时间,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美暴发,在综合考虑疫情可能给自己求职带来的影响后,路晨改变了原有计划,于4月底回国。 “一方面,安全问题是我必须考虑的,而国内对于疫情的防控强于国外;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美国一些企业的复工复产时间表还在延迟,这也确实给求职造成了困难。”路晨说,她虽然人在海外,但一直关注着国内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恢复运行的一系列政策支持“组合拳”。思考再三,路晨决定放弃毕业后在美国实习,而是回国找份实习工作,边积累经验边求职。 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各地出台了不少政策实招,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各地人社部门将求职招聘、专项服务、失业登记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事项由线下转至线上;许多学校巧用新媒体渠道搭建本校“云求职”平台,为广大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用人单位开展一系列“线上春招”,云招聘、云求职、云服务成为主流。相关招聘机构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仅在春节假期后2月3日—13日期间,求职者使用平台内提供的“视频面试”功能次数较2019年秋招旺季首周就增长超20倍。而根据《2020春节后求职情况调研》的数据,除关注企业经营情况是否受影响外,近三成职场人关注企业是否有启动视频面试的计划。 线上招聘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这也打通了像路晨这样的海归的求职之路。路晨坦言,过程比想象中简单,在国内几个求职App上投递简历后,她现在已经找到心仪的实习岗位,准备入职。 “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我投简历的时候已是春招末,但仍有不少岗位在慢慢放开。”路晨如是说。 “国内的工作环境令人心安。我入职实习的单位,要求员工每天上班时要测量体温,在食堂里也要求保持距离,分散就餐。大家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逐渐返岗复工,一切井然有序。”工作环境安全、发展方向符合自身预期,路晨感慨,幸亏几月前自己当机立断做出了回国选择,“这个决定做对了!” 回国发展瞄准朝阳产业 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早期教育专业的安娅,去年1月在美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成为哈佛幼儿园的一名早教老师。 “一开始找这个实习,是想感受美国的早教模式,体验工作环境并积累实践经验。可如今因为疫情影响,我们只能居家线上办公。”对于早教而言,线下面对面的教学无疑对积累经验来说效果更好,线上办公让实践经验的积累大打折扣,这令安娅颇感无奈。 在安娅所在的马萨诸塞州,一些行业在逐渐解封,但这并没有让她感到乐观,“我不知道要在家待到什么时候。虽然目前居家工作有工资,但园长说只会给到6月底,因为现在的情况下家长已经不交学费了。” 原本就曾犹豫过是否回国发展的她,下定决心等8月送走自己的毕业班之后就回国,把自己学到的早教理念和实践经验带回去。 “我一直在关注国内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中国的疫情防控到位、措施出台及时,还有那么多最美‘逆行者’,让我感受到了祖国强大的凝聚力,我真的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安娅语气中满是自豪。 在她看来,国内的早教行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对于一些国际知名的幼教理念体系正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普及,这让安娅看到了其中的发展潜力。她想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更多的中国孩子从中受益。 疫情宅家的日子里,安娅还与同事一起做公众号,做公益的教育理念普及、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教知识。同时,她也想尽快了解国内早期教育的工作环境,做好准备工作,积累经验,为回国工作或创业做铺垫。

红线

海归研究生学历越来越不值钱,澳洲留学党今后出路在哪里?

近些年留学生毕业回国的比例不断增加,尤其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80%以上的留学生选择了回国发展,其中7成海归为研究生学历。最难毕业季+大批留学生回国,让海归留学党的就业之路愈加艰难。属于高层次人才的海归硕士看起来越来越不值钱,今后回国就业的出路在哪里?今天我们结合智联招聘最新公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来谈谈澳洲毕业生的回国就业&创业的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留学党们选择回国发展的原因:自疫情发生以来,澳洲的疫情管控一直非常不错,但因为中澳摩擦和澳洲移民政策收紧等一系列不利情况的发生,导致一部分澳洲毕业生放弃申请工签,放弃继续等待移民可能性而回国。而另一方面,相比十年不变的澳洲,国内生活更加便利,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国内就业机会更多等因素,其实是吸引澳洲留学生回国发展的更主要的因素。随着国内发展越来越好,相信今后回国就业会变成很多留学党的首选,提升就业竞争力也将成为澳洲留学生们最重要的留学目的。越来越多的澳洲硕士毕业生选择回国,硕士文凭越来越不值钱,今后的工作哪里找?下面,让我们看看澳洲毕业生回国后主要从事什么行业?根据留学益网近几年的客户情况看,选择回国发展的澳洲留学生,主要集中在:会计/金融/管理/IT/通信/电子/传媒/旅游休闲等求职领域,最热门的当属国内高薪行业——IT、通讯及互联网行业,以及金融行业。之所以会选择这两个行业是因为广大留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看重专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工作机会的多少,薪水的高低,平台的宽广,可持续性和可替代性等。而这两个行业对具有创新科研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精尖海归一直有更高的认可度,招聘时也有更高的倾向性。具有良好发展趋势的行业,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应聘者,因此高端人才的海归们扎堆热门专业和热门行业,也就不难理解了。众多留学国家中,为什么要选择澳洲读研?受到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考研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及未来计划未来在国外发展(毕业生工签政策和移民政策)的原因,越来越多的申请人选择在去海外寻找继续升学读研的机会,避免国内激烈的内卷竞争,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在选择国家时,澳洲留学因申请手续简便,澳洲名校入学条件宽松,打工政策及工作签证宽松等利好因素,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留学生来澳留学。再加上澳大利亚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自然环境好,因此澳洲留学期间留学生除了学习,还可以提升英语能力,体验西方文化,锻炼独立能力等,这些因素也成为了选择澳洲留学的加分项。澳洲读研要如何提升自己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海归在国内求职面临的主要求职劣势有: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毕业临近才开始考虑工作方向,仓促之下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缺乏实习和项目经验,竞争越激烈的行业和企业,招聘时对应聘者的筛选越严格,因此很多没有实习经历的海归被挡在门外;对国内就业形势缺乏认知,没有时间和渠道了解国内就业形势,眼高手低的海归往往要现在国内就业市场碰壁一段时间。对此,澳洲留学生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应对:树立职业目标,分析自身兴趣、能力和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以职业为导向选专业,以职业为导向进行课程科目的搭配;澳洲留学期间积极实习,充分利用学校平台,社会招聘平台,熟人介绍等途径,在澳洲本地或者国内找寻实习机会;重视实习与职业目标的匹配性,挑选适合今后职业发展的实习,将学习到的知识尽可能尽快地转化为经验,培养自身职业素养;建立社交网拓展人脉,参加志愿者活动、学校社团、校友会与老乡会等社交圈子,交流就业信息,找寻志同道合的伙伴,从而增加后续成功就业的几率;寻求专业培训和指导,通过学校的就职辅导中心或社会上专业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了解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水平,掌握应聘技巧,树立自信心,通过专业的培训来提升就业能力。留学益网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帮助学生分析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行业与职业,挑选适合今后发展的学校和课程,为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尽早准备。版权声明:本文为留学益网Gloria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独居门

日本海归硕士哭诉:错过秋招、春招,找工作一年,依然没有出口!

前言:职场就像围城,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总是以“墙外”的视角羡慕着“墙内”的世界,而也许你的生活也出现在别人的梦中。希望“互联网坊间八卦”能成为一个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台。今天,笔者给大家分享一位20届应届生秋招的经历。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应届生最原始的求职生活状态。希望这些“干货”能让你认识到不一样的应届校招之旅。【长文预警】 太长不看的话可以看最后3段无数次感叹命运坎坷。想在这里给大家看看我的历程。本科三流日语专业,毕业后读了一年语言学校考上了日本一家还不错的私立读商科。考学的路程很曲折,考了好几个学校花了很多钱,通过了很难的笔试只剩下几个人的时候,都在面试挂了。好不容易考上现在的学校,要我念一年研究生(日本的研究生=预科)再重新考试入学。我问了很多人很多次为什么,没人告诉我确切的答案,只是告诉我这多出来的一年是“运气不好”。在校期间我的成绩不差,态度也很认真。可能因为这个经历,我对我自己一直很没有自信。而且抑郁症越来越严重。一年级的时候,不是打工就是玩耍,没有实习。二年级开学在日本找工作(其实那个时候已经晚了),在日本找工作很让我难过。网申的时候要写各种小作文。我最初不知道写作套路,自己一个人写,都挂了很多家不错的公司,白白浪费了机会。然后就去找学校career center的老师帮我改小作文改日语。career center的老师见我是个中国人就阴阳怪气,不提出建议和意见改嘲讽我胖,照片丑。搞了几次之后我也不想去career center了,反正自己改了无数次后海头。后来就是好不容易进了面试,也因为说话太紧张被挂。我有多紧张呢,说话发抖就算了,整个躯体都在抖,心脏也会痛。在日本求职的后期,我已经从咨询行业转向IT行业了。后来大公司早过了招聘季(一般是一年级10月就开始招聘了,二年级3月基本结束)投的几个给我感觉都是那种日式压抑,特别让我害怕,我也就算了。其实5月的时候我有投过国内德勤在日本的招聘。那是我第一次面试,表现得特别差,但是还是收到了offer call(其实是邮件)但是邮件在我outlook的垃圾箱里,不知道为什么我每天检查就是检查不到,等我看到了的时候20多天已经过去了,offer也作废了。因为没有找到工作我就把眼光转向国内。在国内以我的学历去咨询行业基本不可能。这时我开始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但是这个时候很多大厂都开始秋招了。7月开始秋招,断断续续投了10家吧,基本都是游戏公司(其实我对游戏的热情有,但是经验不算多,为了更深刻理解游戏我下了很多游戏去玩)。9月拿到了找到广州一家游戏公司的海外运营岗位,12月要签约的时候,心想可以在1月答辩完之后回国一遍实习一遍再看,而且我对我自己做互联网是没有自信,而且有点害怕,就拒绝了这个offer。哪儿知后来疫情我根本无法回国。也只能参加春招。接着就是春招,刚开始还用excel记录,后来因为投得太多也没有时间记了。少说也有50家了。投出去几乎音信全无。春招一句话来说就是颗粒无收。我以为10月以来吃药会让我精神状态好很多,面试结果会更好呢。哪儿知我面试总共才收到3个,都挂了。特别是字节游戏,我以为是离我目标最近的一个。结果二面挂了。真的差一点点就到hr面了。挂的原因是“对市场了解浅”。一面给我的反馈是“应届生里对市场了解最好最细致”。我虽然不知道同样的内容两者评价为何如此极端,但是结果我也只能默默接受事实。我有想过在商学的基础上学数据分析将来做BA,但是目前来看工作找这个方面的基本不可能,只能以后再说。我还因为念念不忘的感情问题想过重新去日本工作,但是前提是我有自己的技能不怕换地方,所以我想尽可能地去大一点的公司。回头看来我找工作其实已经一年了。依然什么结果都没有。本以为自救后会好很多,没想到还是想自杀。最近想法更深了。翻开手机app,已经不知道该投哪些行业什么职位,也不知道应该上哪儿投,更不知道上哪儿获得消息。我已经哭了一天了——事实上我每天都会哭。但是今天格外难受因为字节挂了,那个职位我很想去的,一定是有了期待所以才这么难过的。希望走过路过能给点建议或者意见,好让我有个出路,有个出口。

果实

海归回国送外卖?今年找工作的留学生,你们还好吗?

疫情下的2020年,各行各业都非常艰难,今年对于留学生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受海外疫情影响,今年归国参加求职的留学生将直接突破80万!错过校招、企业缩招,今年的就业形势严峻...竞争的激烈到达怎样的程度呢?Boss直聘一度被“挤崩”...找工作难的现实情况下,甚至出现了“留学生毕业回国送外卖”的情况...作为一名背负百万学费KPI的海归,2020年,到底应该怎么生存?留学生人数大幅度上涨,需求减少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2020海归人才求职趋势报告》显示,今年的海归人数大大增加,其中应届生的占比达到了六成,应届生的人数更是同比增加了72.9%!今年中国国内的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874万人。另外,你还得再算上此前春招失利、考研失利的200多万人。意思就是,他们已经和留学生一起加入了“2020豪华求职阵容”...依然是这份报告的数据显示,2020年海归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了19.5%。跟留学生息息相关的商业、金融和信息类行业,在失业报告里失业人数呈现大幅度增长。“留学生求职,其实没什么光环。”之前毕业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会计专业的学生这样感叹。本以为海归硕士文凭能稍具竞争力,但秋招,她投出去40多份简历,只有7家单位发来面试通知,最后也只收到两个offer。80%的海归工资达不到预期近两年,国内海归就业大趋势的确不容乐观,留学生回国求职,面对来自清北复交名校的竞争压力,小企业不敢要海归,大企业不屑要海归。即便是毕业于一些知名院校,回国求职,在HR眼里都比不上 985。据说,国内的人才招聘市场早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校招学历鄙(qian)视(gui)链(ze):985研究生 > 985本科生 > 北美研究生 > 北美本科 > 英国本科 > 英国研究生 > 澳洲研究生 > 澳洲本科 再说,相比海归,国内学生积累了更多本土实习经验,在资源和熟悉程度上都比留学生更胜一筹。而数据显示,海归应届生总体平均期望薪资是10725元,有超过1/4的海归应届生认为自己的薪酬水平应在1.1万-1.3万!然而现实很骨感,实际上,国内倾向于招聘海归人才的职位平均招聘薪资为7481元!更糟的是,由于高薪职位几乎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这就意味着对于大部分海归来说,还没捂热的7000多元薪资,60%都得上交给房东。哪些行业值得奋力一搏?说了这么多糟糕的数据,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留学生有哪些机会能找到一份招聘需求高、自己又满意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众行业中,教育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对于海归人才的需求远超其他。而从招聘的行为来看,互联网妥妥地站稳 C 位。当然,对留学生无比友好的互联网行业也是留学生最热衷的行业!2020年,首选互联网行业的2020海归应届生占比达到了23.2%。虽然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大厂996,但出手阔绰也是他们的特色啊。虽然加班加得狠,但是敲击键盘的时候,脑袋里都能听见“财富自由”的召唤。咨询公司薪资差距较大,MBB给出的薪资最吸引人,而如果晋升到Senior Consultant,麦肯锡和BCG 年薪可以达到80万。四大应届生薪资为每月9000元。虽然月薪未过万,但算上其他福利,也能达到月薪过万的门槛。快消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应届生,尤其是想跨专业求职的学生而言,是相当有吸引力的。以宝洁为例:Entry Level本科月薪在12k左右, 研究生13k-15k左右,每年调薪。以上,都还是值得各位海归去奋力一搏的。如何找工作?对于海归而言,有哪些是高效的求职投递渠道呢?首先关注企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官网,这两个往往是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的第一窗口。各大国内招聘网站也可以了解一下——应届生:最多大学生在用的网站,有海归专栏大街网:有具体薪资数据参考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猎聘网,这些uMentor留学就不再一一介绍了~2020年,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安慰和鼓励的话,uMentor留学就不多说了~只希望海归小伙伴们,早日拿到心仪的offer。

感觉学

被应届生身份逼疯的海归硕士,究竟该去校招还是去社招?

我有个朋友是海归,正经的哈佛大学硕士毕业,身上布满的光环足让我等小辈无比仰望。今年他回国来,准备在国内大干一场,走向另一个人生巅峰,可是最近他却向我吐槽烦心事说: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拒好多次了。听得我差点惊掉下巴:怎么可能?图1原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前的时候,他大学毕业之所以又申请出国读研,就是想为自己镀层金,本想着以后回国凭着“哈佛大学硕士“的身份,可以易如反掌地找个满意工作。可没曾想他投了几份简历后,被拒理由要么是说他不是应届毕业生,要么说他没有经验。怎么会这样呢?如果我的这位朋友以应届生身份应聘工作的话,那么他参加校招的机会更大些,但是他的学校是在海外,根据教育部留学中心的规定:留学回国人员是否为应届生,由用人单位界定,也就是说他算不算应届生,是用人企业说了算。而如果我的朋友参加社招的话,虽然社招里面的企业不要求是否应届生的,但是他和那些个工作几年的老油条竞聘,又显得他没经验,所以这不上不下……确实尴尬。图2我朋友的经历确实值得深思。那有人会问了 ,校招和社招的区别在那里呢,需要这么纠结的吗?是的,他们的区别确实蛮大地。校招和社招的区别,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5点:1)招聘对象不同校招,即校园招聘,是企业直接从学校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这是企业为学生们单独开辟的招聘渠道。社招,即社会招聘,是企业面向全社会进行人才的招揽和选拔,对于应聘者的毕业学校、毕业年限一般没有什么特殊要求。2)招聘时间不同校招的招聘时间点十分固定,每年的春招和秋招是必须的,而且大部分企业单位都是集中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招聘的。社招的招聘时间,则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人员变动设定的,随时随地进行的招聘。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如果想要应聘的话,我们只有自己多关注相关的招聘网站消息了。3)招聘企业不同国企、事业单位更喜欢“校招”,每年都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应届生毕业生”,社会招聘则很少,因为国企和大企业都有完善的“新人培训机制”,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培训新人。而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想让他们重新认同新的企业文化,较应届生更加困难。而中小型私人企业更喜欢社招,而且招聘时更倾向于有经验的应聘者。因为企业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培养一个新人、应届生,所以他们招聘时考虑较大的因素是“有经验”,来了就直接上岗。图34)招聘流程不同校招基本都是有笔试环节,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并且主观题在招聘中占很大比分。并且大多数的校招都是人力部门统一组织安排招聘的,HR掌管各部门的名额分配,其他部门也只听从HR的安排。社招的时候,面试中则会重点考察求职者的能力和人品,如果是技术岗位,应聘者技能的熟练程度就会占很大比分,其他因素也只是作为参考,所以用人单位更多得是看重你客观题的答题情况。而企业具体招聘多少人,则是HR根据各部门人员需求来制定的。5)岗位定位不同校招更多的是为企业吸纳一些有更高知识储备、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很多企业也对校招生设置了“管培生”的岗位,目的就是先招募进高素质的人才,然后再进行细分。社招大都是以岗定人,如果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娴熟的人才,那么企业大多都是会从社招来选择技术过硬的合适人才。所以,校招的应届生往往社会经验少,但是可塑性强,工作热情、精力充沛,敢拼敢闯却又听话照做。记得我当年通过校招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公司,那感觉简直就像恋爱了一样满怀欣喜和兴奋。后来,我辞职以后,再通过社招跳槽去别的公司,这时候我对职场的各种幻想统统没有了,也看到了社会的一些情况了。面试的时候和HR聊天,我们简直就像《新龙门客栈》里面的周淮安和东厂公公对话一样,相互试探对方底线。和其他应聘者的竞争,又好似比武相亲一样,我既担忧自己赢不了别人,又唯恐入赘后公司说条件会不一致。图4说来说去,应届生的身份好处超多,比方就业、落户、社会福利、考试考证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而且应届生也可以参加社招,但是非应届毕业生参加校招却很难。其实,不管校招还是社招,对于毕业多年的我们来说,能涨薪才是硬道理啊。好了,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评论哦。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收藏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