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海归就业形势都在这了!见湿灰焉

《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海归就业形势都在这了!

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出国留学与归国就业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增长。《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正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下,《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这份报告对海归的就业形势进行充分调研,展现当前企业对于海归的认知与评价,对于海归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海归群体以及用人单位提供求职招聘方面的参考依据。我在此也给大家总结了一些重点内容,一起来看看吧!01、2020 海归人员教育现状海归人员的高学历特征凸显,以硕士为主,占比达83.52%,本科占比13.07,博士占比2.84%。《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专业选择侧重于商科和计算机和工程类专业。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金融、会计、管理为代表的商科专业和偏应用性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留学目的地仍以主流发达国家为主。超过7成的学生选择了英国、澳大利亚、美国。02、2020海归的职业现状近6成海归在毕业前就开始求职 《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海归的求职意识提高,其中25.6%的海归在毕业半年内开始求职,另有16.3%的海归在毕业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开始求职。但仍有27.8%的海归在毕业后半年内找工作,很多情况下是是以社招的身份进入企业,初期面临的挑战较大。求职方式以国内主流招聘网站为主 《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根据报告显示,海归能够参加国内企业的校园招聘的机会比较少,难度比较高。而针对海归的专场招聘活动和求职平台也比较少。因此招聘网站、企业官网招聘、社交媒体成为海归找工作的主要途径。另外在城市选择上面,一线城市仍然是海归主要考虑的工作地区,根据报告显示,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对于行业的选择,海归通常会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金融、教育、高科技/互联网是海归求职的热门行业。大部分海归目前的职位为管培生、教育/培训和人事财务的岗位。海归回国的初始薪酬方面未达期待值 《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目前海归的初始薪酬以10-15万元为主,而大多数海归期望的薪酬在年薪20万以上,这中间还是有不小的差距。《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海归对于国内的就业市场不了解造成的。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海归的薪资在15-20万,20万以上的薪酬范围比例增加,在15万以下的薪酬范围比例下降。专业方向是影响初始薪酬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学术背景对于薪酬、职业发展的影响在初始职业上表现明显。由于海归的学历大多数是硕士及以上,因此学历对薪酬的影响在海归群体表现较弱,但专业的方向对于薪酬影响较大。根据报告显示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初始薪酬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最明显的在20万以上的薪酬分组上,计算机类专业的海归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毕业的海归。03、雇主对于海归的认知现状企业招聘海归大多要求学历在硕士以上,对于专业的要求上主要以计算机科学专业、金融类、管理学专业为主。《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另外,企业的海归人才需求逐年增加,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金融、文化教育、咨询业和政府机构中。大家在日后求职中可以多关注这些行业。企业更青睐英国、加拿大、美国留学的海归。从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上来看,不限工作经验的招聘人数占48%,1-3年工作经验的占30%,3-5年工作经验的占10%。所以说,要求相对较灵活,但更看重海归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国际视野和发展潜力。根据报告显示,海归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中主要存在以下三项求职劣势:1、普遍缺乏职业规划。很多学生临近毕业才开始考虑工作方向,比较仓促,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2、缺乏实习和项目经验。很多企业会在挑选候选人的时候要求有相应的实习经历。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没有实习经历而被淘汰。3、对国内就业形势缺乏认知。长期在海外生活,导致没有足够时间、没有相应的渠道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对于这些问题,报告中也指出了应对措施:1、重视实习的价值,树立符合自身职业发展需求的职业目标,积极寻求实习机会。建议留学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学业与职业的关系,以职业为导向规划学业,树立符合自身职业发展的实习概念。2、注重实习的价值转化,重视实习经历与职业目标的匹配性,学会将经历转化为经验,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3、接受专业的就业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留学还是能在回国前要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当前的招聘市场中的定位。参加专业的职业培训,能够帮助海归群体完善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4、参与专业平台的社交活动,拓展职场网络。参加不同的社团、校友会、同学会或者海归访问团,对于海归群体交流就业信息,建立社会关系来帮助就业有重要意义。多多参与专业平台的社交活动,大大增加自己的就业几率。

象外

2020年海归国内求职人数猛增33.9% 近一半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热门的留学国家陷入公共卫生危机。新形势下海归群体(泛指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包括已回国或未回国所有对象)如何制定未来决策呢?1月7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其中,45%海归期望扎根一线城市,京沪两城占3成多;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疫情及多方面不确定因素,正在重塑海外人才的发展计划。《报告》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海归求职者也呈现年轻化、高知化等趋势。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成。海归学历分布也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个百分点。海归群体所具有的高学历特点更加凸显,回国就业在学历方面也将更具有优势。在职业选择上,金融、互联网、文娱等行业更受海归偏爱。其中,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了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12.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10.5%)依次排在其后。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占比高出4.8%。具体至留学生(重点指当年毕业的应届留学生),疫情也在重塑他们的职业计划。《报告》发现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着手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较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归总体的2倍。具体到逐季看,在全球疫情爆发后的去年二季度,回国求职留学生人数同比增幅高达195%。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也对以上发现进行了佐证。2020年,有71%的受访留学生表示将回国发展,过半受访者表示疫情加强了回国意愿,28.3%的留学生改变了原先留在海外的计划,在疫情蔓延趋势下紧急回国。在这些有意回国发展的留学生中,来自英国的占比40.1%,澳大利亚(18.4%)和美国(12.7%)位列其后。同比来看,美国、加拿大两个北美国家的留学生有回国发展意向的同比增速最为突出,分别达到86.8%、84.7%,英国留学生回流人数也同比增长69.4%。对多数海外留学生而言,选择回国首因是国内疫情防控效果好。在智联调研中显示,被问及疫情下选择回国的考虑因素时,56.8%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其次是“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出于就业目的,分别有42.1%和36.8%的留学生表示“国内经济恢复更好”以及“国内就业机会更多”。但在他们计划回国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从《报告》中的占比来看,获得最高共鸣的是“不了解国内当前对海归人才政策”,占比61.7%;“不了解国内当前就业市场”占比57.5%“成为第二大障碍。此外,疫情影响下,“回国航班受限”让32.5%的留学生陷入难归故里的困境;“学业受阻,无法顺利毕业”成为13.3%留学生要解决的另一个棘手难题。另外,就业信息不对称也让留学生群体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国内的发展计划。智联方面建议,相关就业服务机构或者招聘企业,应完善海归人才服务机制、构建海归与国内市场信息沟通体系,多举措将有助于打破海归的“就业信息不对称”。

大风浪

《2020海归就业报告》出炉!近7成海归年薪10万以上!

最近,《2020海归就业报告》发布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留学后会选择回国就业,那回国后竞争力怎么样?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薪资大概有多少?这份报告给出了答案,还是很有参考性!海归中,硕士最多最近几年,选择回国发展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回国最多的是硕士,占到了83.52%,博士占比为2.84%,本科占比为13.07%。商科专业的海归最多在海归中,读商科的学生是最多的,这毫无疑问,毕竟申请商科的学生也是最多的。其次就是计算机专业和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这个和大家申请的热门专业也是相吻合的。超一半学生毕业前开始求职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出人意料的。所以说啊,真正的竞争,其实从进学校就开始了,不要觉得求职是要毕业后才考虑的事,如果真等到那时候,你已经落后一半的人了!近7成海归年薪10万以上下图是海归初始薪资和目前薪资的对比。其实,有超过一半的海归初始年薪在10万以上!有30%以上海归初始年薪在15万以上!并且可以看到,海归薪资上涨的潜力是很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薪占比越来越多,25.2%的海归年薪在20万以上,只有22.3%的海归薪资还在10万以下。计算机海归最吃香上面的图只是统计了海归整体的薪资,那下面这个表就更牛了,统计了几个热门专业海归的薪资!工商管理类海归薪资占比最多的是10-15万,经济学海归薪资占比最多的是15-20万,计算机海归薪资占比最多的是20万以上!看来去国外读计算机是真香!有35.7%的计算机海归薪资在20万以上!如果这个统计在增加一个25万以上的区间,比例依然也会很高!海归身份依然会为求职加分虽然现在海归越来越多,内卷严重,没有以前吃香,但是海归的身份依然能在就职中加分。比如海归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国际视野和发展潜力都是大企业非常看重的素质!回国就业,已经是大多数留学生的选择,竞争越来越大,与其讨论留学到底还有不有价值,不如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能脱颖而出,那高薪是不用愁的!之前圈圈也经常和回国就业的师兄师姐聊,要想回国竞争力大点,留学期间要怎么做?找实习找实习找实习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比你的gpa都重要!特别是和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会让HR眼前一亮!特别加分,也更容易拿到高薪!如果能有海外实习的经历,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考证比如读金融会计,都有自己专业的证书,如果能在留学期间考到,回国求职是很有竞争力的。当然考证注重的就是质量,考一大堆含金量不高的其实用处并不大。英语能力企业喜欢招海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能力,如果回国后英语能力还不如国内大学生,你海归的身份会减分不少。所以留学期间,也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刻意练习自己的英语水平。虽然现在社会不管是走那条路竞争都越来越大,但努力的宝宝运气都不会太差!

老泥妹

2020海归就业报告:一年更比一年难!企业到底要什么?

想问脸脸家有多少今年毕业的留学生呢?现在大家有什么打算呢?疫情后,是留在法国还是回国?找工作有什么计划呢?著名招聘平台Lockin,联合全球高校职业发展联盟发布了《2020中国海外人才职业发展报告》,快来了解下今年海归求职的形势,不打无准备之战!Lockin已经连续五年发布针对于海外人才的就业分析报告。今年发布的《2020中国海外人才职业发展报告》,是基于对全球1600多所大学就业中心、6万多家企业和25万海外人才进行调查问卷,经过调研分析后得来。就业形势严峻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经济情况整体下行压力增加,许多企业的岗位增量减少,不少企业进行了裁员。但中国产业转型的阶段导致很多行业依然存在着人才缺口。这类人才缺口主要体现对具有高学历、海外学习背景的人才。近年互联网、咨询、制造业等行业对海归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其中互联网行业的需求量居第一位,招聘市场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依旧很大。海归心仪的行业和薪资最受海归青睐行业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力近几年势头不小,其中受欢迎的岗位有研发岗位,还有非技术职位:营销、运营、金融等岗位,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取代金融行业成为海归人才的首选行业。海归期待薪资报告中可以看到,其中82.7%的本科毕业生期待的年薪为7-15万,其中75.9%的硕士毕业生期待的年薪为10-20万,其中超85%的博士期待年薪在15万以上。企业雇主的青睐点实习经验企业在招聘海归时,企业最看重的是候选人的相关实习经验,在考虑的职员的稳定性和节省培训费用方面,具有相关实习经验的海归可以更快地展开工作,且成长更快。专业背景、学校排名和个人综合能力也是企业在招聘海归时参考的因素。顺应趋势,海外留学生近几年也越来越重视实习,成功入职的海归中,超过80%拥有3个月以上的实习经历,超过40%拥有6个月以上的实习经验。主要招聘渠道国内很多企业对于海外大学的了解不多,也缺少与海外高校沟通的能力,所以企业的海外招聘渠道倾向用第三方进行海外校招、社招。此外,微信公众号、微博、facebook等多媒体渠道社交体也是近年来企业常使用的招聘方式,海归比较常用的求职方式,如学校的career service和校园招聘会,更值得得学生的信赖。实习经验分享/ / 前期准备 / / 找实习渠道我和身边的朋友找实习一般通过:海投+校内渠道(我选择双管齐下~)海投:海投就是通过各种招聘网站和搜索引擎,把自己的CV、动机信和求职信广撒网。看着还可以的、比较正规的,不管符不符合要求先投一下。给大家推一些法国常见的找实习、工作的网站:indeed.fr,Linkedin.com,etudiemploi.com,pole-emploi.fr, regionsjob.com,monster.fr校内渠道:一般校内渠道通过forum或者校友、老师的推荐。我通过学长和一些朋友给我介绍了不少的实习机会。比如跟我合租的室友的实习就是她一位中国的师姐推荐的,而且因为这个渠道,这家公司后来都在室友的学校招实习生。所以,在学校学习不要太“孤僻”,多出去社交一下,多主动认识下朋友,就会有更多的求职机会哟。求职材料想要提高回复率,就要准备吸人眼球的求职材料:简历+动机信我刚开始的简历写得及其简单,从而导致了我刚开始并没有收到任何回复,甚至还残忍的收到了拒绝信。所以真的是要好好多下功夫在简历上,要针对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职位进行简历的修改,进行1V1的订制,别偷懒~还要突出自身的优点。反正我把自己曾经做过的项目、有啥技能写得特别详细~每个人简历、动机信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点我没有办法给予太多帮助,但是之前我有咨询过大脸的老师,真的给了我很好的建议。除此之外,还可以问问身边找到了实习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不要孤军奋战哦!有些公司筛选材料的第一步是机器操作的,叫做关键词筛选。这些机器被设置的程序就是过滤出他们需要看到的材料里的关键词,有些甚至会筛选好几轮,每次都将淘汰一部分。所以关键词也是制胜法宝。/ / 面试 / / 一般来的面试就2个阶段:电话初面+当场面试电话初面主要是和HR进行面试,讲清楚自己的实习动机、对公司和职位的大致了解、实习的时间之类的大概问题就行了。当场面试:这个不用多说,这是最最最关键的一步,是不是“见光死”就看你的表现了!面试时长根据个人情况,大概都是20-30分钟。时间越长,你成功的概率越大。所以准备好各种各样的话题,对于面试来说非常重要。刚开始面试的时候会超级紧张,先自己把自我介绍理顺:我叫xx名字,现在xx学校xx专业,我之前干xx工作,我干了xx内容,我在xx方面有经验,J'ai la confiance d'être capable pour ce stage.要把自己的自我介绍说得自然、流畅~自我介绍是很重要的内容,因为HR可以从中展开对话,从中捕捉到你的信息。在准备面试前,需要了解哪些是热门问题,哪些是常见问题,法国人很看重动机。为什么选我们的企业?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些都是面试里很频繁出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都要准备好一套想答案,并且可以随机应变。/ / 一点小建议 / / 写备忘录本人投了太多简历,导致中间有公司打电话来我竟然想不起是哪家......之后为了防止尴尬,我写了个备忘录来记录投递的情况,我一般会记录公司名字、职位信息、投递信息等等。Relance对于自己非常心水的实习,可以进行一下relance。比如面完之后的两三天,如果人家有给出回复期限,最好是期限后。大概内容可以是:感谢那天的面试、结合自己的能力总结实习的任务、表明自己的动机,最好附上简历。但是这个Relance限于你们的面试进行状况比较良好才有必要做哦。(我最后找到的实习就是Relance成功哒~)希望大家找工作、实习顺利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助力梦想之路 我们在行动

出嫁女

2020海归毕业生回国求职状况表明毕业后立即回国没意义

我从各种资料收集,如果是在海外留学,毕业后直接回国,除非家里有矿,学生的求职岗位和薪酬,实际远远对不起留学费用和经历。资料显示:一、2020海归应届生平均招聘薪资7481元 二、海归招聘需求缩水近两成2020年春节后,国内企业在招聘员工和提供的岗位,倾向于招聘海归人才的职位平均招聘薪资为7481元,较2019年同期提升7.3%,但如果除去像中信建设、信托、中金、华泰或者阿里云等企业,实际普遍薪酬比较低。2020年的国内求职市场,相对海归的学生,竞争会前所未有地激烈。从规模上看,海归应届生同比增加72.9%,但截至3月底,相关岗位规模较2019年同期回落19.5%。三、海归应届留学生求职的人数却在明显增加,留学回国圈的竞争异常激烈海外应届留学生同比增长七成回国的毕业留学生比例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回国寻找职业发展机会的2020年海外应届留学规模较2019年同期激增72.9%。2020年的海归应届生中,留学美国的占比最高,为21.1%。英美澳加仍然是主要留学国家,港澳台高校毕业生也集中在大陆求职。可预见的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之路在2020年相当艰难,“水土不服”的留学生们更是难上加难。唯一值得期待的是由于2020年春招季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整体时间线出现延后,4-5月的新增招聘需求也许会扩大,但海归毕业生回国参与国家建设和国内求职的人数开始逐年加大,所以,从毕业后求职的角度,留学选择合适的专业,是家长和学生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了,本科四年和研究生1年,一晃而过,回国干嘛?这终将是横亘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的必选题了都要把回国工作不好找,如何“找工作”这件事儿放在心上,早早开始做准备了。留学生家长的思考,关注并大家交流啊

谄也

2020年国内求职海归人数猛增 近半数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

半岛网1月11日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趋势升温,且留学人才的“量”与“质”持续提升。2020年,以往热门的留学国家陷入公共卫生危机,在新未来下,海归群体如何制定未来决策呢?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结合平台求职大数据及问卷调研,呈现2020年海归尤其是留学生群体的回国趋势。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逐年增速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2018年的同比增幅。说明在近年来海归回国发展意愿持续增强的大趋势下,2020年疫情等因素明显起到助推作用,加速海归回国潮流。海归人才质量优化,求职者呈现年轻化、高知化趋势。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海归学历分布也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海归群体所具有的高学历特点更加凸显,回国就业在学历方面也将更具有优势。海归投递行业分布金融、互联网、文娱行业更受海归偏爱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依次排在其后。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占比高出4.8%。一直以来,金融都是海外留学热门专业之一,这也让更多海归以金融作为国内的职业起点。另外,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各类互联网企业在市值规模、科研创新、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跻身全球头部行列,对高精尖海归有极强吸引力,求职人数占比较全平台高出1.6%。45%海归期望扎根一线城市海归期望就业的城市与其等级成正相关。依托区域经济水平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更具有海归人才吸引力。具体来看,一线城市为海归回巢大本营,吸纳了45.1%的求职申请,全平台求职者期望就业热度最高的新一线城市是海归第二大回流地,占比均在3成。海归对于二到五线及其他级别城市的发展意愿也均低于整体求职者。具体来看,海归投递前十的城市吸纳了64.2%的海归就业需求,而其中排名前二的北京、上海两城则合计占超3成,深圳占8%。新一线城市杭州对海归的吸引力与广州不相上下,均在5%左右。海归期望月薪分布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在全平台求职者中,期望薪资在4000-6000元/月内的占比最高,达31%,其次是6000-8000元/月,占比25%。而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酬则整体向着高薪区间移动,主要分布在 8000-10000元/月与10000-15000元/月,分别占22.2%、23%,还有18.1%选择6000-8000元/月。通过智联招聘数据可以发现,2020年由于国内的安全环境与经济韧性等因素,海外人才回国发展意愿更加强烈,海归回流势不可挡。但如何让海归群体在回国后发挥自身的价值,并找到归属感、消除“水土不服”,不光是海归们的必修课,也是当前包含就业机构、雇主企业在内的全社会所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半岛全媒体记者孙贴静

鸡鸣狗吠

2020年海归求职者呈年轻化

来源:华龙网2020年海归求职者呈年轻化 偏爱金融、互联网、文娱行业 求职者呈年轻化、高知化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增加33.9%。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成。求职海归年龄分布。智联招聘供图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其中金融、互联网、文娱行业更受偏爱。投递行业分布。智联招聘供图 投递行业分布。智联招聘供图 海归学历分布也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报告》显示,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个百分点。这些行业受海归求职者青睐从行业来看, 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为12.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为10.5%。薪酬方面,数据显示,45%海归期望月薪在8000-15000元,高于整体求职者。据了解,在全平台求职者中,期望薪资在4000-6000元/月内的占比最高,达31%,其次是6000-8000元/月,占比25%。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酬则整体向着高薪区间移动,主要分布在 8000-10000元/月与10000-15000元/月,分别占22。2%、23%,还有18。1%选择6000-8000元/月。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青睐金融业。 (记者 李袅)责任编辑:李方

王源

2020年国内求职海归增长三成 这三大行业受青睐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66.6%海归疫情后更看好国内发展。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成。海归学历分布也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个百分点。海归群体所具有的高学历特点更加凸显,回国就业在学历方面也将更具有优势。重点观察当年毕业的应届留学生群体,发现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着手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较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归总体的2倍。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也对以上发现进行了佐证。2020年,有71%的受访留学生表示将回国发展,过半受访者表示疫情加强了回国意愿,28.3%的留学生改变了原先留在海外的计划,在疫情蔓延趋势下紧急回国。金融、互联网、文娱行业更受海归偏爱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12.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10.5%)依次排在其后。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占比高出4.8%。在全平台求职者中,期望薪资在4000-6000元/月内的占比最高,达31%,其次是6000-8000元/月,占比25%。而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酬则整体向着高薪区间移动,主要分布在 8000-10000元/月与10000-15000元/月,分别占22.2%、23%,还有18.1%选择6000-8000元/月。66.6%海归疫情后更看好国内发展当被问及疫情下选择回国的考虑因素时,56.8%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其次是“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出于就业目的,分别有42.1%和36.8%的留学生表示“国内经济恢复更好”以及“国内就业机会更多”。据统计,留学生毕业回国后的规划集中向“求职就业”倾斜,占比87.5%。学习深造、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选项分别占比5%、2.5%、0.8%,还有4.2%的留学生没想好具体规划,先回国再做打算。面对即将在国内展开的就业蓝图,71.4%的留学生表示求职时看重“薪酬福利”,其次是“企业文化”(41.9%)和 “职位晋升”(41%)。同时,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留学生们将“通勤时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优先级后置,这两个选项分别占比5.7%、8.6%。66.6%的海归表示,经历疫情,对国内经济发展与就业更加有信心。分年龄段来看,71.5%的95后表示更具信心,在各年龄段中占比最高。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履之适也

海归学子2020年回国求职者暴增七层,对此你怎么看?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受疫情及就业移民政策收紧双重影响,2020年回国求职海归数量暴增七成,人数突破80万。与此同时,一个更为紧迫的现实是,他们还将与874万国内应届毕业生站在同一赛道上,向有限的岗位发起冲击!好在海归人才某些优势还在,几乎都被各大城市视为“香饽饽”。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针对海外高端人才出台了很多优惠性的引才政策,尤其是疫情期间,很多城市更是加大了引才力度,推出了包含住房保障、户口及资金补贴等重要利器。在人力资源专家看来,海归人才往往是高学历、高科技与高能力的代表,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力军。海归人才加速回流的两大推手,一是海外政策和就业环境的“推力”,二是国内安全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拉力”,在两大合力的共同推动下,海归人才最终加速回流。各大城市争夺海归人才,体现了城市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是城市竞争力、营商环境与开放水平等综合实力的体现;但是,海龟们心里也要有数,这样的“好日子”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国内研究生扩招,高端人才不断涌现,很快那些所谓的海归优势将荡然无存!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批留学生加速回流以外,还伴随着不少海外高端人才回到国内就业、创业。这些海外高端人才可不是一般的留学生可比的,他们大多都是带着成熟的研究成果而来,在国内受欢迎程度,堪比稀世珍宝,因为任何单位和企业都明白:创新科技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笔者倒是觉得,当然的世界经济和安全大环境,给了我们国家一个难得的发展好机遇:往日我们请都请不来的国际高端人才,现在不请自来,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机遇,让真正的人才充分发热发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动力和更多活力!对于大批海归人才加速回流,你怎么看?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压力还是动力呢?欢迎留言,说一说您的看法。

撒穆

《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发布,国内求职海归人数同比增长超三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热门的留学国家陷入公共卫生危机,而国际关系的紧张和通航困难也在多方重塑着海外人才的发展计划。日前,智联招聘发布《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国内疫情防控效果好成留学生选择回国首因。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即有意在国内发展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说明在近年来海归回国发展意愿持续增强的大趋势下,2020年的疫情及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明显起到助推作用,加速海归回国潮流。从整体求职海归的年龄分布看,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64.6%;16-24岁的海归占比较去年扩张4.5个百分点至27.9%;而35岁及以上的求职海归在统计中不足一成。海归学历分布也体现出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硕士是向国内求职海归的中坚力量,在2019年占整体的70.7%,2020年扩张至72.4%;博士占比1.7%,与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体占比25.9%,较去年收缩1.9个百分点。海归群体所具有的高学历特点更加凸显,回国就业在学历方面也将更具有优势。金融互联网文娱行业更受海归偏爱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集中吸引22.1%的海归求职者投递简历,占比最高,生产/加工/制造业(12.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10.5%)依次排在其后。与全平台所有求职者相比,海归有意向从事金融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政府/非盈利机构、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占比更高。其中,9.5%的海归向金融业投递简历,比全平台求职者占比高出4.8%。一直以来,金融都是海外留学热门专业之一,这也让更多海归以金融作为国内的职业起点。另外,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各类互联网企业在市值规模、科研创新、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跻身全球头部行列,对高精尖海归有极强吸引力,求职人数占比较全平台高出1.6%。疫情促使2020年留学生回国求职二季度同比增幅高达195%在全球疫情爆发后的2020年二季度,回国求职留学生人数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95%,可见疫情对留学生回国决策起到重要影响。报告显示,2020年,有71%的受访留学生表示将回国发展,过半受访者表示疫情加强了回国意愿,28.3%的留学生改变了原先留在海外的计划,在疫情蔓延趋势下紧急回国。国内疫情管控得力、经济快速恢复,更是吸引大批留学生决定回国发展,回国求职的人数较往年同期高出2倍。国内疫情防控效果好成留学生选择回国首因当被问及疫情下选择回国的考虑因素时,56.8%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其次是“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占比45.3%。出于就业目的,分别有42.1%和36.8%的留学生表示“国内经济恢复更好”以及“国内就业机会更多”。此外,留学生对于国外宏观环境与政策也较为敏感。22.1%的留学生因担心国际关系变化对留在国外发展不利而选择回国,还有17.9%表示所在国家对华人政策不如以前友好。可见,学生一族既有日常生活受阻的近忧,还有对就业形势的远虑。对国内人才政策和就业市场的未知 成留学生回国发展主要障碍留学生在计划回国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而从占比来看,获得最高共鸣的是“不了解国内当前对海归人才政策”,占比61.7%;占比57.5%的“不了解国内当前就业市场”为第二大障碍。此外,疫情影响下,“回国航班受限”让32.5%的留学生陷入难归故里的困境;“学业受阻,无法顺利毕业”成为13.3%留学生要解决的另一个棘手难题。就业信息不对称将留学生群体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国内的发展计划。因此,无论是对相关就业服务机构还是招聘企业,完善海归人才服务机制、构建海归与国内市场信息沟通体系将有助于打破海归的“就业信息不对称”。通过智联招聘数据可以发现,2020年经历百年未有的变局,而由于国内的安全环境与经济韧性等因素,海外人才回国发展意愿更加强烈,海归回流势不可挡。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