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工学研究生院校最新排名:哈工大3,西交5,吉大23,南开57一饮一啄

2020工学研究生院校最新排名:哈工大3,西交5,吉大23,南开57

2020工学研究生院校最新排名:哈工大3,西交5,吉大23,南开57工学是我国高校的第一大门类的学科,因其实用性强、技巧性强,就业好,深受我国高考生的欢迎,很多重点高中报理工科的人数远高于文科人数,工科高校的数量在我国也是非常多的,文科与理科的院校则要少得多,历年的工科高校排名也是容易引起大家争论的问题,像国内、国际榜单的排法各不相同,对于2019年考研马上要开始,但有很多榜单排出了2020工科高校的排行了,具体排行情况如何呢?工学专业在说到最新的排行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认为工科院校虽然就业较好,但很多专业就业的质量并不是特别好,像土木工程、矿业工程等专业都属于艰苦行业,虽然待遇不太差,但跟大家更看重的是一些比较体面的、薪酬不错的工作岗位,传统工科专业目前也占据了就业的半壁江山。除了传统工科,很多新工科就业也很不错,就业环境也很优越,所以这一类型的互联网相关专业则更受考生们的青睐了。西安交大在工科排名中,如果按照四轮学科评估的各大学科的上榜情况来分类的话,清华毫无疑问排在第一,第二位的竞争院校多达四五所,实力较强的如浙大、哈工大、华科、上交等高校,所以具体那种排名更科学,也没有定论,作为考生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些排名,适合自己的院校就是最好的,结合自身的专业和未来就业的地点来选择更好,排名只是作为参考。南开大学2020工科考研院校最新排名情况如下:第一个层次共有三所高校,分别是清华、浙大与哈工大,跟大多数榜单排法比较相近;第二个层次的工科高校一共有15所,基本上都是985院校,上交、西交、北航分占第四至第六位,西安交大表现较为突出,其它比较靠前的高校有西工大,位于13名,较武大、大工的排名更靠前一些。2020工科第三个层次的工科高校共有18所,其中985院校9所,而211院校则多达9所,比较好的院校有北科技、南航、南理工等高校,也是211排在最前面的三所工科高校了;最后一个层次的高校有38所,在这一类里面的厦大、兰大、西农、海大、中大等高校为985高校,211占比较大,双非高校也有很多,比如江苏大学、燕大、南京工业大学三所双非排在双非院校的前三,以上就是2020考研院校最新排行,大家对此怎么看?

不为功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发放的通知!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发放通知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已经陆续发放。适逢哈工大建校百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特别设计并推出了2020年硕士录取通知书纪念版,供入学新生留念。各学院将根据本单位工作安排陆续寄发通知书,邮寄地址为<硕士录取通知书邮寄地址采集系统>中考生登记的地址或网上报名时预留的通信地址。请各位同学保持电话畅通,注意查收。如果之前登记的手机有停机,更换号码等问题,请及时与录取学院负责老师联系。 致敬百年,引领未来。哈工大愿以一世纪的规格功夫,与意气风发的你一同再谱华章!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 | 龙册山 值班编辑 | 李老师

卡奥斯

8月底,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将正式启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钟建军 通讯员 邱晰 王聪7月23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烟台开发区党群工作部获悉,7月21日,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项目现场举行专题工作推进会。据介绍,该项目一期工程正在进行最后的攻坚阶段,将于8月底正式交付校方启用。受疫情影响,项目进度及各方面筹备工作不同程度有所延缓,目前离工程交付仅剩1个多月的时间,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为此管委成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以相对集中办公的方式,在项目现场践行“一线工作法”,聚焦院区工程建设、校舍安全、食宿运营、环境整治、卫生医疗等重点领域,尽早及时做好排查整治、建章立制、检测验收等工作,最大程度地完善建设工程、改善校区内及周边环境面貌和交通秩序,营造健康文明、秩序井然、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 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是烟台市政府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合作共建的“研究院+研究生院+产教融合基地”三位一体的院区,是我市引入的首个“双一流”高校研究生院项目,对开发区乃至烟台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深海工程装备、海洋特种材料2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已成功获批,近百名教授团队及科研人员驻区开展前期工作。烟台院区已与万华化学、中集来福士、东方电子、泰和新材、艾睿光电等46家知名烟企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与18家骨干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技术攻关、试验平台共建等方面合作,参与省、市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

大魔神

「观摩亮点」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一期工程下个月建成投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项目该项目是烟台八角湾国际人才港第一个落户项目,总投资约8.7亿元,于2018年10月动工建设。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一,并与中集来福士、台海、京鲁船业、杰瑞等一批知名烟企建立了合作关系。烟台院区建成后,将与国有企业合作设立研发机构,建设多个国家、省部级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培育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直接贡献于全市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技术提升,促进我省海洋经济和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目前一期工程学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重型实验室、综合实验楼、科创中心、综合楼、国际交流中心8栋单体主体施工已全部完成,装修完成85%,室内外管网完成90%,正在进行绿化施工,计划2020年8月份建成投入使用。【来源:胶东在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莫足以归

快讯: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正式启用,迎来302名新生!

9月11日上午,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暨院区启动仪式在海工楼举行,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晓敏,山东省海洋局副局长燕东,山东省海洋局海洋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副处长齐士林,烟台市政府副市长李波,以及烟台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烟兄弟高校代表、合作企业代表、校友代表100余人参会。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党委常委、副校长高晚欣,校长助理严汝建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出席活动,高晚欣主持活动。王晓敏代表烟台市委、市政府对烟台研究(生)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作为烟台首个“双一流”高校研究生院,哈工程研究(生)院开设的“三海一核”相关专业,与烟台重点发展的海洋产业、蓝色经济高度契合,合作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必将开启校地合作共建新篇章,也必将为烟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加速崛起插上腾飞的翅膀。他表示,烟台市委、市政府将坚定不移把科创和人才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倍加珍惜合作机遇,认真履行各项承诺,高质高效抓好院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早日把哈工程研究(生)院打造成烟台乃至山东的人才摇篮、科创高地。姚郁对首批入驻烟台研究生院的302位新生表示欢迎。他指出,烟台研究(生)院正式投入使用,并获批“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标志着学校向船海核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实现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校将烟台研究生院定位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的突破口,全力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着力培养深度融入行业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为地方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为学校学科建设探索新增量,并努力为同学们提供优良的师资、企业资源和学习生活条件。他对同学们提出四点希望:一要信念坚定,爱国奋斗;二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三要登高望远,勇于创新;四要明德修身,严于律己。他希望同学们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认真扣好每一颗扣子,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更要严于律己,恪守学术道德,端正治学态度,特别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主动融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中来。他希望新生们积极参与到烟台研究生院的建设中来,用真诚与勤奋,书写灿烂、无悔的青春诗篇。他向烟台市对烟台研究生院发展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的全面支持下,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帮助下,学校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烟台院区,“继续做高做新”“继续做优做美”“继续做大做强”,把烟台研究生院打造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典范和标杆。在随后的院区启动仪式上,王晓敏、燕东、李波、刘建民、姚郁共同按下启动按钮。仪式上,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省智慧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大海工类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海空光纤感测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烟威校友会创新工作室等8个重点科研平台同步入驻揭牌。在签约仪式上,烟台国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学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经略海洋”服务领域,布局“大海工”发展方向,聚合政、产、学、研、金、服、用七要素,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正式成立海工产业创投基金,致力于打造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产业投资服务平台,实现科技、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共同服务烟台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合作企业代表,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芳彦在讲话中表示,作为民营企业代表,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入驻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是烟台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壮举,是对开发区、烟台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哈工程的物理光电学院、信通学院等,与公司的产业发展方向完美契合。前期,双方已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实验室共建、科研项目合作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对接,下一步,双方将依托领域优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共同发展,实现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共赢,为推动烟台教育事业发展、振兴地区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师代表曲先强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作为首批入烟教师,倍感荣幸和自豪,他从三个方面寄语研究生。一要厚植家国情怀,坚守服务国家的初心;二要秉持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求学精神。发扬“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融入科研学习的各个方面,并在其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三要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理念,把握住学习机会,从企业实习中凝练科学问题,解决企业实际需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2020级硕士新生李响代表新生发言,他表示,站在全新的起点上,要坚持求学问是、以德为先;要坚定理想,强化信念;按照学校“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时刻牢记“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不负嘱托、不辱使命、勇敢追梦。开学典礼上,导师为学生亲手佩戴校徽校长姚郁开讲新生第一课勇立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潮头下午在海工楼,姚郁从学校辉煌的历史、学校概况与办学特色、烟台研究(生)院概况、我们所处的时代、对研究生生活的认识五个方面为2020级新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姚郁指出,作为学校首批烟台研究(生)院入驻的学生,意义重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烟台研究生院作为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突破口,希望同学们抢抓产教融合发展机遇,把“小我”融入到国家这个“大我”中去,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围绕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提炼真问题、做真学问,集中精力专注于每一篇文献、每一次调研,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每一次推演,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要勤于思考,“我思故我在”,不断扩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解锁新技能,勇立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潮头。图书馆烟台研究(生)院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与烟台市政府共建。烟台研究院院区位于烟台市开发区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是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省自贸区和中韩自贸区三区叠加的核心区域,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毛主席训词墙作为烟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首个落地项目,也是烟台市引进的首个“双一流”名校研究(生)院项目,院区以“大海工”为主要方向,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17年,学校先后与烟台市政府、烟台开发区管委签订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实施协议》, 2018年10月烟台研究院院区破土动工,院区规划占地630亩,设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科创中心、宿舍及食堂等配套措施,可满足300名教师,1500名研究生学习生活需要。2020年获批“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生研讨室汇知楼新生入学教育围绕“产教融合”核心任务,院区创新建立的“双师指导+课程学习+企业和校企联合实验室专业实践+学位成果”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研究生新模式,已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创新案例向全省复制推广。哈工程开设的“三海一核”相关专业,与烟台重点发展的海洋产业、蓝色经济高度契合,现与万华化学、中集来福士等46家知名烟企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与18家骨干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技术攻关、试验平台共建等方面合作,参与省、市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图书馆前兴海广场烟台研究(生)院实施“四位一体”全员育人的学生培养管理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书院制、学院队制“四位一体”全员育人的学生培养管理模式,为每名学生配备学院导师、企业导师、特聘导师、辅导员4位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指导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强专业课程教育,拓展学术及文化互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专业互补;全体学生组成学院大队,按专业设学员中队,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日常管理活动。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 撰文丨侯万龙 霍萍摄影丨侯万龙排版丨张岩松责编 | 霍萍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太极拳

哈工大:让大学生站在科研“C位”

“我没想到大一就能听到韩杰才院士的课!”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吴舟哲本身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兴趣广泛的他已经选修了“材料科学的十个基本问题”“图像处理与我们的生活”和“探索控制的奥秘”3门新生研讨课,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选到了韩杰才院士等一批学术大家、知名教授的课程。在上海长大的吴舟哲,从小就对科技充满兴趣,读高中时已经参加过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总想着“搞点事情出来”的他也因此报考了哈工大。吴舟哲从小的梦想在仅仅一年多的大学生活中就已开始生根发芽。和他一起组队做项目的王浩宇,是学校无线电协会的成员,唐浩云则对视觉处理技术情有独钟,3个小伙伴把大一项目学习中的问题延伸到了大二,目前还在课余时间一起“搞事情”。而刚刚大二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业导师,遇到难题时,总是能在导师遆晓光副教授那里得到点拨和启发。像吴舟哲这样,大一时开始进行项目学习,有专门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可以到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室参观、学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新生研讨课、创新实验课、创新研修课、创业实践课、文化素质课,可以现场聆听院士、教授、教学名师的学术报告或授课,这几年,在哈工大已经不算“新闻”。近年来,哈工大持续优化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曲华仁大一时在机电学院就读。尽管成绩不错,但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也充满求知欲的他,在大一结束时选择了转专业,进入经管学院学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并辅修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的社会学专业。现已大三的他,笑称自己是“复合型本科生”。20岁,可以干什么?能干成什么?在哈工大,20岁的泰米尔为“龙江二号”卫星装上了微型CMOS相机,2019年2月,这个小相机在太空中拍下的照片登上《科学》杂志,被称为“最美地月合影”。因为“最美地月合影”,泰米尔成为同学中的“明星”。而他所在的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更是一个星光熠熠的群体。2020年五四青年节,这支由90后、00后学生组成的团队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他们参与研制了“龙江一号”“龙江二号”“珠海一号”和新技术试验卫星E星等多颗卫星。“紫丁香二号”卫星开了我国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微纳卫星的先河。翻看机电学院研一学生王中山的简历,本科四年到保送读研,从大一的项目学习到大二参加学校智能车创新俱乐部,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到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从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到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他的经历也是“4年不断线”实践教育教学的真实写照。据悉,哈工大持续完善“4年不断线”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围绕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和成长关键点,构建了从大一年度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大学4年环环相扣、一以贯之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尽早进实验室,成为课题组的初级成员,搭上科研的快车。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背后,蕴藏着哈工大破解教学与科研相互“矛盾”这个难点与痛点问题的“密码”。据悉,学校着力推进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把高水平科研成果及时植入教学内容中,让教学与科研“两个轮子”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支撑、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的态势,逐渐完善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坚持教学和科研双轮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机制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反复强调的这个主张,成为哈工大科研优势、工程优势、实践优势、学科优势等各种办学优势向人才培养转化的航向标。“把教学和科研作为驱动人才培养中心任务的‘两个轮子’,让这‘两个轮子’一起转起来。”周玉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通讯员 张妍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鬼情人

烟台:哈工程研究(生)院复工 创新园圃前期设计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2月23日讯 (记者 卢伟霞 通讯员 家傲 先俊 少丽) 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项目复工,一期工程力争今年9月底前交付使用;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目前正在紧张的前期设计,计划今年6月开工。新春时节,烟台开发区克服疫情因素,一东一西“两大科创走廊”高质量推进。技术人员放线,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场地平整,内部装饰装修、外部景观绿化等施工有序展开……这是2月23日,在位于开发区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项目复工现场,记者看到的一幕。“项目现场施行“封闭式、分区化”管理,设置务工人员隔离区,储备各类防疫物资,认真卡实好工人来源地信息核查、体温检测、分散就餐等每一环节。”烟台八角湾国际人才港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衣全然告诉记者,“作为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规划范围内重要工程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项目一期工程在去年年底主体封顶、内部装饰装修完成60%的基础上,眼下正开足马力、大干快上,为崛起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奠定良好基础。”而位于开发区西部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占地400亩的创新园圃正在进行紧张的前期设计,为今年6月份的开工做好全面准备。“根据设计方案,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将参考美国北卡三角研究园模式、波兹曼模式以及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等创新空间模式,规划打造的一个国际化研发园区、现代化创新城区。”据承建该项目的烟台业达经发集团副总经理闫孟先介绍。围绕促进城市、产业、人才、创新协同发展,开发区大力实施十大“牛鼻子”工程,促进产业集聚、人才集聚、科技集聚、资本集聚,构筑前沿创新策源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环磁山、环东岛“两大科创走廊”,是其中两项重要内容。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沿八角湾美丽海岸线规划,在核心地段划定2平方公里的“未来科学城”,形成了集聚学科、人才、科研有机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旨在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对标国内一流的现代科技新地标。目前,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山东省农科院胶东半岛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类”平台抢滩登陆。同时,在八角河两侧规划建设科研中心、孵化大楼、专家公寓、人才社区等设施,导入关键创新要素,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创业新高地。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位于开发区长江路西首、古现街道磁山周边区域,面积约27平方公里,目前已落户现代汽车研发中心、万华全球创新中心、张裕研发中心等三大国际品牌研发中心。力争到2024年,聚集国内外500强研发中心5个以上、新型科研机构10家以上、高端人才5000人以上,初步形成横跨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全区、带动全市的研发产业隆起带,建成集科技、文化、服务于一体,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活力激荡迸发、产城高度融合、跨区深度互动的国际化研发创新走廊。

天刑

解码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创新 推动区域产教融合步伐

胶东在线10月20日讯(记者 贾楚航 通讯员 王聪 夏盛 刘杨磊)这是烟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首个落地项目,也是烟台市引进的首个“双一流”名校研究(生)院项目。10月20日上午,第二届“爱在金沙滩扬帆八角湾”全国媒体烟台开发区采风团走进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近距离解密产教融合的创新密码。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先后与烟台市政府、烟台开发区管委签订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实施协议》……2018年10月开工建设,2020年8月,院区交付使用。截至目前,已与东方电子、艾睿光电、中集来福士等46家烟企建立合作关系,与其中26家骨干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技术攻关、试验平台共建等方面合作,参与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改革培养模式 推进专业型人才培养作为烟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首个落地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核心任务,以培养企业“可用好用”高端专业人才为原则,全力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从合作企业中遴选企业导师159位,并从企业中梳理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生毕业研究课题。目前,已与东方电子围绕电力系统与人工智能、电力电子与控制技术两大领域梳理了23项合作课题,2020级入学研究生将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围绕所选的企业课题,在校内导师的辅导下完成专业文化课学习任务,在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跟随企业导师进行专业实习,完成科研任务,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推进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三段、五化、双叠加”模式,已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创新案例向全省复制推广。“八角湾中央创新区自启动以来,先后签约落户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为代表的科教项目,以及中科院兰化所研究院、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为代表的高端科研项目,逐步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特色的科教协同创新区。”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推进中心副主任江荣告诉记者,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的投用重新定义了开发区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助力自贸区科创动能再上新台阶。人才“双落户” 加速产学研用相结合深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烟台研究(生)院依托学校学科优势,推动学校相关学院开展“一院一品”活动,即每个学院对接1-2个烟台合作企业,重点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科研合作。以深度服务企业为宗旨,在学院、团队与企业结对的同时,委派团队负责人深入企业并担任技术副总,为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提供优势智力支撑。通过学校、学院与企业的不断接触沟通,双方拟在未来探索一套人才“双落户”制度,并协同烟台开发区组织人社部门,共同推进落地。围绕企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企业亟需的各类人才,由学校为人才提供稳定的事业身份和基本待遇,由企业按照工作贡献,提供相应的津贴补贴。9月8日,烟台市国资委下发烟国资〔2020〕72号文件,进一步推动市管企业与烟台研究(生)院产学研深度融合。9月11日,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烟台研究(生)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经略海洋”服务领域,设立总规模10亿的海工产业创投基金,支持烟台研究(生)院在海工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项目孵化、培育。共享共用共建 助推产教深度融合研发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温室”。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将成为人才、项目、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的载体。目前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已有50余名教授和科研人员专职在烟开展工作,深海工程装备、海洋特种材料2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已落户烟台开发区。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山东省智慧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等多个重点科研平台同步入驻。其中,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国内核电装备产业领域获批的唯一一家产业计量中心,结合了学校专业优势学科、未来将建成国内核电装备产业集聚基地、计量测试服务基地、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基地、计量测试和核电科普宣传基地。“下步,我们将继续发挥落户项目平台效应,加快促进行业龙头企业与学校开展协同育人,融合多方的优质资源、先进技术和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凝聚强大发展合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江荣说。【来源:胶东在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暴风眼

解密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创新密码

这是烟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首个落地项目,也是烟台市引进的首个“双一流”名校研究(生)院项目。10月20日上午,第二届“爱在金沙滩扬帆八角湾”全国媒体烟台开发区采风团走进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近距离解密产教融合的创新密码。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先后与烟台市政府、烟台开发区管委签订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实施协议》……2018年10月开工建设,2020年8月,院区交付使用。截至目前,已与东方电子、艾睿光电、中集来福士等46家烟企建立合作关系,与其中26家骨干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技术攻关、试验平台共建等方面合作,参与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改革培养模式 推进专业型人才培养作为烟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首个落地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核心任务,以培养企业“可用好用”高端专业人才为原则,全力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从合作企业中遴选企业导师159位,并从企业中梳理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生毕业研究课题。目前,已与东方电子围绕电力系统与人工智能、电力电子与控制技术两大领域梳理了23项合作课题,2020级入学研究生将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围绕所选的企业课题,在校内导师的辅导下完成专业文化课学习任务,在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跟随企业导师进行专业实习,完成科研任务,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推进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三段、五化、双叠加”模式,已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创新案例向全省复制推广。“八角湾中央创新区自启动以来,先后签约落户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为代表的科教项目,以及中科院兰化所研究院、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为代表的高端科研项目,逐步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特色的科教协同创新区。”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推进中心副主任江荣告诉记者,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的投用重新定义了开发区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助力自贸区科创动能再上新台阶。人才“双落户”加速产学研用相结合深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烟台研究(生)院依托学校学科优势,推动学校相关学院开展“一院一品”活动,即每个学院对接1-2个烟台合作企业,重点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科研合作。以深度服务企业为宗旨,在学院、团队与企业结对的同时,委派团队负责人深入企业并担任技术副总,为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提供优势智力支撑。通过学校、学院与企业的不断接触沟通,双方拟在未来探索一套人才“双落户”制度,并协同烟台开发区组织人社部门,共同推进落地。围绕企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企业亟需的各类人才,由学校为人才提供稳定的事业身份和基本待遇,由企业按照工作贡献,提供相应的津贴补贴。9月8日,烟台市国资委下发烟国资〔2020〕72号文件,进一步推动市管企业与烟台研究(生)院产学研深度融合。9月11日,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烟台研究(生)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经略海洋”服务领域,设立总规模10亿的海工产业创投基金,支持烟台研究(生)院在海工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项目孵化、培育。共享共用共建 助推产教深度融合研发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温室”。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将成为人才、项目、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的载体。目前哈工程烟台研究(生)院已有50余名教授和科研人员专职在烟开展工作,深海工程装备、海洋特种材料2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已落户烟台开发区。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山东省智慧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等多个重点科研平台同步入驻。其中,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国内核电装备产业领域获批的唯一一家产业计量中心,结合了学校专业优势学科、未来将建成国内核电装备产业集聚基地、计量测试服务基地、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基地、计量测试和核电科普宣传基地。 “下步,我们将继续发挥落户项目平台效应,加快促进行业龙头企业与学校开展协同育人,融合多方的优质资源、先进技术和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凝聚强大发展合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江荣说。王聪 夏盛 刘杨磊

一朝一夕

教育资讯·哈工大:让大学生站在科研“C位”

“我没想到大一就能听到韩杰才院士的课!”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吴舟哲本身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兴趣广泛的他已经选修了“材料科学的十个基本问题”“图像处理与我们的生活”和“探索控制的奥秘”3门新生研讨课,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选到了韩杰才院士等一批学术大家、知名教授的课程。在上海长大的吴舟哲,从小就对科技充满兴趣,读高中时已经参加过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总想着“搞点事情出来”的他也因此报考了哈工大。吴舟哲从小的梦想在仅仅一年多的大学生活中就已开始生根发芽。和他一起组队做项目的王浩宇,是学校无线电协会的成员,唐浩云则对视觉处理技术情有独钟,3个小伙伴把大一项目学习中的问题延伸到了大二,目前还在课余时间一起“搞事情”。而刚刚大二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业导师,遇到难题时,总是能在导师遆晓光副教授那里得到点拨和启发。像吴舟哲这样,大一时开始进行项目学习,有专门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可以到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室参观、学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新生研讨课、创新实验课、创新研修课、创业实践课、文化素质课,可以现场聆听院士、教授、教学名师的学术报告或授课,这几年,在哈工大已经不算“新闻”。近年来,哈工大持续优化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曲华仁大一时在机电学院就读。尽管成绩不错,但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也充满求知欲的他,在大一结束时选择了转专业,进入经管学院学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并辅修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的社会学专业。现已大三的他,笑称自己是“复合型本科生”。20岁,可以干什么?能干成什么?在哈工大,20岁的泰米尔为“龙江二号”卫星装上了微型CMOS相机,2019年2月,这个小相机在太空中拍下的照片登上《科学》杂志,被称为“最美地月合影”。因为“最美地月合影”,泰米尔成为同学中的“明星”。而他所在的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更是一个星光熠熠的群体。2020年五四青年节,这支由90后、00后学生组成的团队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他们参与研制了“龙江一号”“龙江二号”“珠海一号”和新技术试验卫星E星等多颗卫星。“紫丁香二号”卫星开了我国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微纳卫星的先河。翻看机电学院研一学生王中山的简历,本科四年到保送读研,从大一的项目学习到大二参加学校智能车创新俱乐部,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到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从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到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他的经历也是“4年不断线”实践教育教学的真实写照。据悉,哈工大持续完善“4年不断线”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围绕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和成长关键点,构建了从大一年度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大学4年环环相扣、一以贯之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尽早进实验室,成为课题组的初级成员,搭上科研的快车。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背后,蕴藏着哈工大破解教学与科研相互“矛盾”这个难点与痛点问题的“密码”。据悉,学校着力推进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把高水平科研成果及时植入教学内容中,让教学与科研“两个轮子”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支撑、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的态势,逐渐完善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坚持教学和科研双轮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强化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机制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反复强调的这个主张,成为哈工大科研优势、工程优势、实践优势、学科优势等各种办学优势向人才培养转化的航向标。“把教学和科研作为驱动人才培养中心任务的‘两个轮子’,让这‘两个轮子’一起转起来。”周玉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通讯员 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