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研究生:硕士导师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情!尤其是第三件!使无休时

硕士研究生:硕士导师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情!尤其是第三件!

可以肯定的是再过一段时间,我们的考研学子便可以查到自己的考研初试成绩,随之进入复试,最终顺利的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不过当你真正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你便会发现你这三年的时间里一定有一个人和你亲密相联,那就是你的硕士导师。那么我们的硕士导师在你三年的读研期间,他们对于我们硕士研究生最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呢?身为研究生的我必须得提到这三件事情,尤其是第三件。第一件,督促你写论文,看文献。当你开始研究生学习时,你的导师和你第一次谈话一定是关于你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而必然会提到的就是你的论文写作的学习。一方面,硕士导师会给及推荐很多的专业领域内的书籍、杂志或者是优秀论文,而这些便是你在读研期间必须每天都要认真看的,然后得出自己的感悟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这就是导师对你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另一方面,要成品。如果你碰到的是一位极为重视科研的导师的话,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导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你要论文,你必须得有准备,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一篇小论文哦。第二件,学术交流。这或许是所有研究生最为害怕的事情了,因为很多硕士导师都会和自己所带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进行一次学术交流。因为我们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一定会有最新的学术动态或者是科研成果,所以硕士导师必然会根据当前的学术动态和自己的学生谈论,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见解,于是你必须时刻关注自己所研究方向的最新信息。第三,日常催婚。我们的硕士导师一方面在我们的学习上给予我们很多的指导,另一方面就是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于是你会发现我们的硕士导师很喜欢催婚。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硕士导师总是会时不时的提醒你,到了谈恋爱的时间了,到了结婚的时间了,不要一味的往后拖,更不要因为生活压力而对婚姻产生排斥情绪。在硕士导师的建议下,很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真的就解决了自己的个人问题哦!总之,我们的硕士导师完全是我们的朋友兼导师,当你进入研究生生活后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所以请做好准备!!!

谢林

硕士导师碰上学渣研究生,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是尽自己最大努力

一般来说,能够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能够说明其在本科时就一定足够的优秀,不然怎么会考上硕士研究生了呢?相信这是很多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观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很多的考生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本科就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或许这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这已经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毕竟自己都是亲历者,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硕士导师在选择研一新生时,最为头疼的一个因素,因为极有可能出现我们所谓的学渣研究生。记得我再复试结束后,导师互选的环节上将自己的情况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最终我的导师之后和我说很多导师都想带你,因为你的基本信息给他们很大的信心,觉得你还比较的优秀,比较低调好带,因为我是科班出身,大学和研究生学的是同专业,同时英语四六级考试顺利通过,口语水平虽说不是很好,但勉勉强强还能够听。可是,每年硕士导师不可能一定会选择到非常优秀的研一新生,所以一定有的导师就带上了学渣研究生,这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情,一旦带上这样的硕士研究生,在接下来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必然会给导师带来极大的麻烦,也必然会给导师带来无限的压力,但却没有办法,只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因为从研一的课程论文、研二的开题报告,研三的中期考核、预答辩和外审,这每一个环节硕士导师都得为这些学渣研究生而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即使是这样有时候还是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于是,每年的硕士导师在知道研究生写论文时,如果你没有一点的专业基础,没有一点的悟性,那或许对于导师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因为这些学渣型的硕士研究生有这样一种心理,等着自己的硕士导师给他写一写而不是给修改意见,就这样硕士导师真的头大。此外,现在的硕士研究生一定程度上,在专业水平上真的真的有待提高,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在硕士导师眼中同样是学渣型的研究生,因为自己没有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自己的研究生学习中。总之,硕士导师碰到这样的研究生真的是头大,所以有时候我们有应该理解自己的导师,因为巨大的科研压力加上自己所带学生的毕业压力,这真的不容易,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或许更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自己的学习上。

冲霄楼

我是硕士,导师让我指导博士生写论文

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己介绍,我是一名硕士、硕士、硕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差不多了。现在研三,研究生前两年可以用两个词概括:迷茫+打鸡血。第一年初入研究生阶段时,被学校的毕业要求(一篇C)直接给吓到轻度抑郁想退学,当时就想我是来上学的,不是来受苦的呀。但学校的要求就是这么活生生的放在那,你能不管吗?而我的导师,上知网上一查,一年就产出一两篇文章,还都是跟着学生一起发的,我的上两届一篇文章都没有。这对于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写过论文的我来说:太难了。以致于研究生第一年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基本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跟做研究和写论文打不上半点关系。所以研一一年日日都在脑中思考,我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文章并将它成功发表?由于老板一直没有知道我做研究,所以第一年就是不知道干什么,迷茫之年。研一暑假的时候,有一天老板急匆匆地给我打个电话,说让我依据做的课题写个小论文,过几天就要把框架给他。接到电话后,我是既开心又不开心,开心的是终于让我写论文了,有救了,不开心的是就这么几天我怎么写个框架出来。但是迫于时间压力没有办法,还是查阅文献照着别人的思路依样画葫芦整了一个研究框架交差了。又过了几天,导师意见回来了,打开文档上面都是修改意见,我一看心都凉了。但也正是这处处标红的修改意见,才会有后来导师让我给博士生指导论文写作的故事。在经历三四个月的反复修改之后,第一篇论文投出去了,后成功发表在一份C刊上。也许是尝到了第一次写文章就成功发表的甜头,我开始两手准备,一面跟着导师的指导写文章,一面写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但是一人之力毕竟有限,导师指导的文章就跟着导师意见修改,自己写的文章我就参加论坛,凡是跟主题能够搭上关系的论坛我就投稿,通过论坛发言来获得修改意见。这样一来二去,领域内的人认识了不少,自己的文章也能够获得极好的修改意见。因此,研二一年我文章七七八八写了八九篇,发了四篇C刊、两个核心、两个普刊,其他的还在外面飘着。这一年自认为精力十分专注,就是写文章、改文章、参加会议和投稿,用打鸡血来形容也不为过。那么,导师为什么让我给博士生指导论文呢?情况是这样的,一是因为导师是第一年带博士生,一下子还招了两个。再加上学校扩招,整个师门从原来的的七八个人直线上升到十五六个(包含留学生)。精力有限管不过来。二是这几个博士生还都不是本专业的,都是跨专业过来的,还有已经工作了几年再来的。而我,用导师的话说就是,你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基础比他们牢固很多。三是因为我在一年之内发表了多篇文章,都够到博士毕业要求了,并且师门这几年也只有我一个发表了文章。综上所述,导师就让我给他的博士生指导论文。在“指导”师兄师姐写作文章的过程中,初时有些尴尬。比如,我叫他们师兄师姐,他们就叫我师兄师姐,整的别的师门的要么以为我读博了,要么以为他们是硕士。我能够有幸将自己的一些做研究的粗浅经验与师兄师姐分享,其实是我的幸运,也是我再次学习的过程。一方面,在与博士生交谈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学术之外的许多东西,特别是已经工作了很多年再回来读博的师姐。师姐虽不是科班出身,但个人觉得她的学习能力很强,应该会收获好的学术研究成果。由于自己正处在继续深造还是工作的关键当口上,师姐作为过来人就比我更有发言权了。师姐说,你想一想工作与学术的差异是什么,就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了。一个是追求(别说科研也能赚钱,人文社科穷的发慌),一个是现实。听了师姐很多的人生经历,对自己的方向和选择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所以,实际上这是导师给与我的宝贵的学习机会,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不是我在指导他们,而是他们在指导我。另一方面,在将自己所谓的经验讲给师兄师姐听的时候,他们的很多疑问是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就在这样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中,我感知到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不足之处。原本以为自己发了很多文章,拿了很多奖项,在学院也算牛逼的了,但经过这样的一个“指导”过程,我发现,太年轻、太幼稚。在向他们讲述自己构思写作、修改投稿以及发表过程中的经验时,师兄和师姐提出了许许多多有建设性有价值的意见,是我自己所忽略的和不知道的。也许是因为他们有着与我不同的学科背景、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提出来的意见也就不一样。这对于一直处在一种模式中的我而言,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这也使我意识到,做研究除了要沉心静气,还有一样东西是所有人都应该关注到和重视的,那就是交流。这种交流不单单是指与导师与同门的交流,你还要学会与其他学科背景的人交流。首先,你能够让自己的研究被不同学科的人所理解和接受,这样一个讲述的过程就是加深自我理解的过程。其次,不同学科的人有着不一样的问题眼光,隔行如隔山有时候也是一种好处,总能够给你不一样的认识和发现。所以,导师让我知道博士生写论文,实际上是他们知道我的人生。如果可能,希望这样的指导越多越好。因为,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可以知道别人。有指导他人的机会,也才有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何乐而不为呢。也希望所有拥有丰富研究经验和论文发表经验的同仁,学会共享,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做研究、爱上做学术。本文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原创,转载请在募格学术原文下申请留言, 作者:小呆呆

癞蛤蟆

于晔-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于晔1、个人信息简介:于晔,女,1980.12,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黑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省内外表演类、语言类专业评委。2、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及导演、艺术语言、戏剧教育3、著作编著《话语一、二——戏剧台词表演解析》2013.06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编著《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2017.05中国戏剧出版社4、获奖全省第四届舞台艺术教育成果调研评比大赛编导作品《挣扎》获一等奖,2014.12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十二届“小梅花奖”获指导教师金奖,2012.5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十四届“小梅花奖”获指导教师金奖,2014.5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十六届“小梅花奖”获指导教师金奖,2016.5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十七届“小梅花奖”获指导教师金奖,2017.5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十八届“小梅花奖”获指导教师金奖,2018.5导演作品《知道我在等你吗》在“宝泉岭杯”东北三省曲艺大赛中,获二等奖,2010.8全省高校廉政文化评选比赛编导作品《小保姆》获二等奖,2014.11全省廉政文化作品评选导演作品《像由心生》获二等奖,2016.09导演作品《我是班花》在“宝泉岭杯”东北三省曲艺大赛,获三等奖,2010.8全省高校廉政文化评选比赛编导作品《一方净土》获三等奖,2013.11全省廉政文化作品评选导演作品《春江水暖》获三等奖,2016.092017年度获“宁齐堃”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2017.095、个人作品导演话剧作品《偷心》《炼狱》《非有非非有》《您好!疯子》《活着》《原野》《窝头会馆》《情人》《父亲》《我以我誓荐轩辕》等儿童舞台剧作品《三只小猪》《丑小鸭》《可爱的小猪》《花木兰》《弟子规》《森林卫士》《勇敢的心》《美丽的翅膀》等

仇恨罪

硕士博士导师4种类型!第一种最牛,答辩才知你是他学生!

学生在选择读研读博的导师的时候,常常也是疑问万千啊。你说专业的导师这么多,怎么挑选适合不适合我学习的导师呢?要知道导师和学生一样是有所差别的,选择的有可能是学术领域的顶尖,也有可能是刚评上的导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硕士博士的导师都有哪些类型?1、殿堂级的人物,专业范围的领军型的导师。就像学生分为学霸、学神一样,我们往往把一些专业领域上有最高地位的导师叫做大牛导师。这一类的导师基本上都是院士、教授,包括长江学者、杰青等,院士就不用多说了,是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一般都是做了国家的重大学术上突破的人才有的称号。而后者这些,都是国家在重点支持的在国际、国内前沿学术科技上的领头者,每年为这些人才提供高额的资助费用。就拿杰青来说,每年国家在个人的费用资助上就可达到近百万。这类导师注定是停不下来的,在学校呆的时间不会太长,基本上都在做科研,几乎没有时间亲自指导你。如果是博士生还好,硕士生的话,基本都是博士的师哥师姐给你传达任务,和导师见面的机会很少。但是这类导师往往能拿到最前沿的项目研究,作为这类导师的学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项目做,没有平台发论文。而且不管你最后是出去工作还是继续搞科研,你导师名字拿出去就可以闪瞎一票人。但这类导师一般招收学生的标准很高,往往很少有能提前得知录取的。2、小牛型的导师,虽不是学术顶尖,却也是实力出众!小牛型导师是一些副教授、讲师,他们往往想在学术上有更大的突破,在不断地写发论文,搞科研,也是为了评上更高的荣誉称号。这一类导师在专业学术上也是有一定的地位,科研能力也是很不错的。时间上要比大牛型导师宽泛一些,不过也算是有点,这类导师往往有时间能够亲自指导学生。由于学生的论文质量也会影响导师的评职称,老师会更加严格的要求学生做项目的质量和论文的质量,这类导师招收学生也算是比较严格。3、无所谓发不发论文,评不评职的只专注做项目的导师!这一类往往是一些对发论文评职称没什么兴趣的副教授类的导师,对这个科研的兴趣不大,更喜欢做一些项目。正所谓有项目就有资金,这类导师大多也有自己的公司,带的学生或多或少能提前接触着工作上的事情。学生在科研上的条件比不上前两种导师拥有的资源条件,但如果你本身并不是想在学术专业有很大的突破,而是为了工作的话,这个很适合你。你可以在这学习很多以后工作上需要用到的技能。4、无所谓评职称,无所谓做项目的导师!这类导师对这个学术研究,工程项目上都没有什么要求,一般是身体条件不太好或是年龄很大的快退休的副教授之类的,可能没什么体力精力管理过多的事情,所以这个学术科研、项目都不太多。也因此报考这类导师的学生几乎在科研上很难有突破,发论文更是难。只不过就是时间上很宽松,因为导师基本也很少管理学生,学生一般很自由,可以选择自己学习一些技能充实自己。这类导师在招收学生的时候要求也不高,只要分数够了基本上就能录取了。

六合之里

当了硕士研究生导师3年,没带过半个研究生,这是谁的问题?

当了硕士研究生导师3年,没带过半个研究生,这是谁的问题?当硕导这么多年,一个研究生都没有,失败还是成功?有人也许会说,这是很失败的,人家硕导一般每年都能带1到2个研究生,当了3年硕导都没有研究生就是自己水平不行吧?俺自认为水平还可以,当硕导这3年来,拿了国家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也发表了五篇SCI论文,其中三篇都是2区以上的论文,在单位还算是中上以上的水平,这么优秀的水平为啥现在连一个研究生都没有?有些硕导没有项目,或者只有省级项目,就因为年纪稍微大了一点点,教学经验多了一点点,就能每年带到研究生,这算靠本事吃饭?这算水平比俺还高吗?有时候真的不理解,在一个每年没有招到多少研究生的单位,非要招一大批硕导进来抢研究生。既然要求人家当硕导,这么多年又分不到研究生,以后还有人愿意当硕导吗?一点意思都没有,干活的时候硕导去,有好处的时候没见得要分给硕导吧?当下这种没有高要求淘汰率的硕导机制,实际上是在保护一些年龄偏大,不怎么做科研的老教授,这些老教授实际上都是旧时代的产物,早已不做科研,带的研究生也是放羊状态,课题陈旧和发一些垃圾论文不说,却能因为论资排辈比较高,每年就有研究生可以带,就可以名利双收。反而是年轻的教授们,一个研究生都没有,却拥有很多不错的课题和方向可以做,互相矛盾的局面,才导致如今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大幅度脱节。希望国内高校能够重视有项目、有论文的年轻教授们,让他们多带几个研究生,这样才有希望推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

长而不宰

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硕士生连导师的面也见不到,这是什么情况?

“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硕士生连导师的面也见不到,这是什么情况?”有人问。认识一位硕士生导师,他在我们的聊天群里也算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存在:有时候他比较活跃,活跃的时候一言不合就发红包,但更多的时候是“销声匿迹”,谁都不知道这货又躲在哪里做什么事情。不过当我们@这位仁兄的时候,在正常情况下还是能把这位牛人“牵”出来。那么,问那个问题的研究生所说的导师连面都见不到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如果这位硕士生联系导师,对方不接电话、不回信息,完全像“人间蒸发”了一样,那肯定是不正常的。但如果这位导师只是这位硕士生名义上的导师,有着导师之名却没有导师之实的存在,那么这种款式的导师连面都见不着很正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简单:因为实际上有另外一个“有实无名”的导师为其指导课题或者论文。在正常情况下,导师一般是不会充当“甩手掌柜”的角色。举个例子,如果硕士生搞出来的论文都是以抄袭剽窃为主,而导师对硕士生论文的把关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的话,对于这种硕士生学术不端的行为,导师很可能也会被“连坐”。这就好比那位写“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牛人”,在那篇“神作”出来之后,导师也跟着倒霉。当然,也有一种导师责任心很难“在岗在位”。“我的硕论早就发给了导师,但是发出去的论文如同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导师都没回复!”摊上对手下的硕士生不闻不问的导师,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确实是一种相当郁闷的事情。所以,在考研复试的时候一些研友选导师的时候,会采用多方打探(咨询相关的师兄师姐)、了解目标院校相关报道、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等方式了解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导师,说得浅显一些,硕士生选导师、导师选择硕士生,有时候和“相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遇到这种充当“甩手掌柜”款式的导师,硕士研究生该怎么办?我觉得还是可以用社交软件或者电话的方式和自己的导师沟通,让导师联系其他的导师对自己进行联合培养,至少要为自己做课题和写硕论“清淤排障”。导师不联系硕士生,硕士生可以主动联系导师,让导师了解自己的难处,毕竟导师不负责任,很可能导致自己无法享受国家的相关补助,甚至无法如期毕业。“前车之鉴,后车之覆”,研究生与导师相处,前者一般是弱势群体。所以考研党在顺利通过考研初试之后,在复试之前就应该对自己的导师有一定的了解,免得到时候后悔。

圣人在乎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硕士导师只是希望自己的学生顺利毕业即可?

或许你对硕士导师没有一个很全面的了解,又或者说你认为他们仅仅是一位老师而已,其实硕士导师和普通的老师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是学历上,另一方面是科研能力,另外还有一个基本的门槛,那就是所有带研究生的这些硕士导师都必须是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普通讲师是没有资格带研究生的,所以硕士导师不是简单的老师而已,其还具备多重属性的。但是现在的硕士导师在对待自己每年所带的研究生时,大多的要求就是学生顺利毕业即可,对于学生是否能发表非常有建设性的论文、是否考博他们不是特别的关心,那么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硕士导师只是希望自己的学生顺利毕业就可以呢?其实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一名硕士导师对于自己所教专业非常的熟悉,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如果想让学生写出一篇专业领域的创新型论文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对于学生考博的问题上,更多的硕士导师还是建议自己的学生要慎重的考虑,因为很有可能你的硕士导师现在还是博士在读,读博很多年但现在还没有毕业,所以他深知读博的各种辛苦,因此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顺利的毕业即可。此外,现在的研究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有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想法,同时院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也越来越多,分配到每一位导师的手里的学生也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导师是不可能将所有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带出来的,毕竟导师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所以他鼓励学生搞学术研究,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顺利的毕业就可以。最后,现在的硕士研究生之所以攻读硕士,其实和硕士期间的教学没有任何的关系,更多的大学生之所以读硕士就是因为想混得一个硕士学历仅此而已,对于写论文搞学术根本没有兴趣,而作为硕士导师他们也清楚现在的硕士研究生的内心真实想法,所以也不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写论文什么的,只是建议学生多关注一些专业内的新动向,不要脱离就可以,因此便希望自己的学生顺利毕业就可以。总之,越来越多的硕士导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顺利的毕业就可以,既是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期望吧!

红茶镇

研究生导师都劝自己硕士读博?并非如此,部分学生想读导师也不要

作为研究生导师,小西建议过不少硕士生继续读博,并非是留在自己课题组,而是将不少学生推荐到更好的平台和导师。之前,小西也曾多次聊过读博的话题,在有学生向我咨询读博疑惑时,我常说的一个问题是"你读博想要得到什么"。我们课题组少量是30岁+脱产攻读全日制博士的学生,年龄不是他们的劣势。一段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后,他们对于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博士学位的追求力度非常大,晚上、周末等都在实验室紧张的忙碌。换句话说,不少从普通双非院校辅导员、中学老师辞职读博的人,已是破釜沉舟、退无可退。-博士学位-当然,遇到少量不合适的学生,小西同样不会推荐其读博,比如:一是拖延症严重的学生。比如日常中我会问自己学生,你做完这个实验、分析好数据,需要多久才能和我讨论交流下一步的实验。我会听她自己的安排,并做好记录,并会建议她们考虑好一些突发因素。但是,到了时间依然没有结果。比如约好的2周,1个月、2个月我都看不到数据。相信不少导师都有发现类似拖延症问题,十分反感。二是对科研无兴趣的学生。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我就是来混个硕士学位的,达到最低要求就行。尽管博士生有扩招,相应的博士生导师遴选也在放开。在不少学校,博士生导师一年的招生指标约是1-2人。如博士招生指标量化时,足量的科研经费和课题才会给一个计划。对于科研没有兴趣,不能沉心读博的人想要顺利毕业非常难,对自己和导师都是一种"伤害"。-女博士-不推荐读博的其他设想:之前部分人是不推荐考博,并非是读博。比如导师是想建议你走申请-考核制的渠道,尤其是有几篇不错论文的学生。部分学校在申请-考核制之外,依然采用统招得方式招收博士生。但是,考博阶段的复习同样需要不短的时间,尤其是英语分数要求会限制不少考生。说了也许你们不信,之前曾有不少科研能力十分突出的考生,在考博时英语只有20多分、30多分,而英语线已放低到45-50分(中科院系统英语要求高些)。今年小西建一个将要上研二的学生,暑期抓紧把实验数据整理成论文,争取早点投稿接受,争取在申请-考核制之前有2篇不错的论文。因为他的英语写作能力不错,口语不行,考研时成绩也十分勉强,第一年英语就没过线。他想去更好的平台读博,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不是他最感兴趣的,所以还是鼓励他早点出成果。-博士在实验室的背影-或者说,你和导师之间彼此不合适,少点缘分吧。经常有人说导师青睐某个学生,同期进入团队的其他几个硕士反而不是很受重视。也许,工作后我们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即使导师不建议你在硕士团队读博,你要是有心或者对某个方向感兴趣,同样可以自己联系博士生导师,读博期间换个团队。另外,不同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计划会有提前沟通,如部分导师在每年4-5月份就有学生沟通下一年读博指标,有心读博的学生建议早点沟通自己感兴趣的导师。有机会可以在参加学术会时面谈一次,或者直接去导师所在学校彼此正面沟通一次。未来几年的读博阶段,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很多,还是得提前做好选择。-求学深造-小西想说找到自己读博的理由,才能更好地"熬"过博士阶段。没有任何一个人读博是顺利的,都有磨砺和坎坷,远不是表面看的那么风光。最后,小西还有一句感悟就是:读博真的不是你想的那么苦。一旦你毕业进入高校,青年教师(青椒)的科研起步难度远远超过读博,破局之路唯有"坚持"两字的良药。欢迎评论交流。

两毛五

为何国内高校部分硕士生导师甚至博士生导师的学历是硕士?

小西在大学做老师,对于硕士生导师、博生生导师遴选有点了解。本质上,导师的遴选和学历之间存在联系,会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作为青年教师(青椒),近几年进入高校教学和遴选为硕士导师的,如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都是最优秀的一批博士毕业生。但是,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遴选的条件是有差异的,相对来说,能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的,不管什么学历,学术能力和地位都不会差。而硕士学历的硕士生导师得区别来看,有进取心的会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为什么博士生导师学历是硕士,甚至是本科?一批教育界前辈受限于特定历史原因,不少人晋升为教授和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后,学历依然是之前的硕士或本科。小西所在学科的创始人是一位老太太,学历虽然是本科,但是不影响她的学术能力和地位,早已培养出几十位博士和过百的硕士生,其中许多学生早已是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对这些前辈大牛而言,职称晋升、导师遴选之类的事情早已不是追求,已到达巅峰,如1、2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学历这件事,只要他们想,"混"个博士研究生学历不是难事,但沉心于某个研究方向的他们兴趣早已不在此。如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不少是本科学历,同年龄段院士也有不少有国外院校的博士学历,共同点是学术做得好,都是某个研究方向的泰斗。不同的是,随着本科生、硕士生的扩招和国内整体学历要求的提升,走科研路的基本要求就是具有博士学位。如国内高校、研究院所的年轻一批博士生导师(约55周岁以下)基本都是博士,基本都是国内外顶尖院校的博士学历(双非院校博士点不多)。在经历上,部分是是工作后继续深造,全日制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或借助留学基金委的平台出国深造。小西之前的博士生导师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工作2年后脱产报考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当时不少人对于他的离职不是很理解),毕业后没有回原来工作的学校,转而进985高校任教。小西相信我们身边有不少类似的导师,相对发展都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同期中不少留校任教的同事受限于平台层次和机遇,至今依然卡在"副教授"。大学美景-导师为什么硕士生导师学历会是硕士?如何遴选成功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遴选的基本条件不同,会比后者低一些。40-45岁左右的一批人中,在双非或区域较偏远的院校,之前人才引进缺乏优势,不少老师是硕士毕业留校的。之前,硕士研究生扩招引起导师数量的不足,毕竟一个导师一年2-3个硕士还算合理,数量再多培养质量肯定跟不上。因此,不少学校在硕士生导师遴选中放开博士学位的要求,有课题、有科研论文的硕士学历的讲师同样可以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甚至部分院校对于1985年之前副教授(副研究院)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的最低要求是本科(含)以上学历。当然,在遴选过程中,肯定是有博士学历占据优势。硕士生导师中学历是硕士的老师,不少职称被限制在讲师。除特定学科外,大部分学科的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已获得博士学位。小西认识一个老师,之前读了本校的博士,后面因为家庭琐事和个人原因,始终无法毕业。没有博士学位,申报课题做主持受限等因素,已主动要求调整到行政岗,转做专职科研秘书。高校导师个人发展硕士学历的硕士生导师在高校发展如何?小西想说,类似的这一批老师在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后,不少人已取得博士学位,少量是在读博士生(不少人毕业有点难,会延期)。之前,小西和硕士研究生生聊天时谈到过这个话题,她的导师在读博士,将她硕士阶段的一些实验数据用于自己博士毕业,甚至不给她论文署名一作,她疑惑的是"到底是谁在读博士?"。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得知和她合租的一个大学英语女老师正在报考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因为硕士学历的"她"在高校工作颇为艰难。是不是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和事不少?高校在进行学科评估、学校升格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时,教师中博士学位占比是个重要的考核因素,如之前临沂大学就不再和约300名硕士学历的教职续签合同。一旦啊发生类似的事情,学校也会面临极大的压力,所以学校会有"优厚"的文件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校外知名院校的非全日制定向博士学位,保留岗位和正常发放工资,且报销学费,时间是博士学制的3-4年。这会导致一个比较特别的情况,如不少博士生导师招收的在职博士,年龄比自己还要大一点,其实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达者为师"的内涵。但是,也有不少导师觉得没有必要折腾自己,倾向于做一些横向课题,是谁都无法勉强的。硕士生阶段学习和生活读研遇到类似的导师,如何合理应对?小西在文章之前说过,读研时导师是博士生导师,是幸福的。知名院校的话,做到自己喜欢的课题内容或方向,跟着类似导师不需要再次焦虑如何选个导师,直接选择硕博连读或者直博都可以。而且,类似的导师具有完备的团队,如5-10人的教师团队,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缺课题和经费,起码不用读研担心中文论文的版面费哪里出。或者说,在概率学上读研跟着博士生导师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毕业。若硕士学历的老师(在读博士)作为自己的硕士生导师,不要什么理由,单导师制度体系下学生想要主动变更导师难度比较大。类似的硕士生导师要是有上进心,已选择在攻读博士学位,不管是职称晋升被限制的倒逼,或者主动选择提升自己,在指导你开展课题的过程中应该都会比较尽心和负责的。换个角度看,也许你硕士阶段的部分科研成果的会用于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类似的导师也许不会自己单独设计实验,但会全程参与,尤其是设计、测试、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关于署名先后的问题尽量沟通。成功在于努力和规划小小的分享文末小西想说,有兴趣或规划进入高校任教的话,目前来说博士研究生学是最低要求。在本科阶段,建议提前做好读研、读博的规划(能推免为什么要考研呢?),日后科研工作中年龄是个不小的限制,如35、45岁(女生可延至40岁),有机会直博或硕博连读都是值得选择的。和家人沟通好,4年的付出会有很好的收获,至今我依然相信这句话,而且我自己也算是"小小的"验证了这句话。小三十岁的人还在读书,本身就会带来无限的压力,本科、硕士同学工作后的收入和幸福生活对在读博士来说也是无限的诱惑,让人常常想到"要是我不读博,我现在如何如何"。因此,仅仅是做个规划还是不够的,要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让自己坚持下来,在小西认识的大部分博士或教师同行中,不少在读博过程中都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坚持到最后的他们,无比美丽,诸位学子加油!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发文最大的鼓励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