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ESI全球工科大学最新排行:国内清华第一,哈工大超上交位居第二那点事

ESI全球工科大学最新排行:国内清华第一,哈工大超上交位居第二

因为我国素来理科生多,文科生少,所以到了大学,学习理工科的人数居多。其中学习工科的同学占据了大多数,并且在考研中,工科的报考人数也是在所有专业中数一数二的,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工科较强的高校比较感兴趣。在介绍这些工科实力较强的学校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工科?简单说来,工科就是一门用科学和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学科。无论是上“九天揽月”的航天飞机,还是下“五洋捉鳖”的潜水机器,背后都充满着工科人的付出和贡献。在我国,工科比较强的院校分布于大江南北,有华北大地上的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华东大地上的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有华中大地上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有东北大地上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诸多名校,不胜枚举。而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一份新出炉的关于全球大学工科排名的榜单。这份榜单是由ESI发布的,那么问题来了,ESI是什么?ESI是汤森路透基于SCI(科学引文索引)和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简单理解,就是这份榜单极具权威性,其背后代表的是各大院校的真正实力。在这份榜单中,我国共有四所大学位居全球前十,分别是清华大学,全球第五;哈尔滨工业大学,全球第七;上海交通大学,全球第九;浙江大学,全球第十。看到这个排名,很多人会感到十分惊讶,惊讶的原因是,“知道哈尔滨工大工科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国内工科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所高校的故事。01一往无前,傲视群雄——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工科排名国内第一,想必大家也没什么诧异的,因为清华和北大是中国理科和文科最顶尖的院校,将其他对手其实已经远远地落在了身后。所以在单领域排名第一,不足为奇,排名全球第五,也是看到了世界对清华大学的认可。那么清华大学究竟有多强呢?之前一位华裔海外高校教授,来我的大学做讲座,当他提到清华大学的学生时,赞叹有加,他表示,他在清华大学做讲座的时候,很多清华本科的学生,就已经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了论文,而这一成就,是很多985高校研究生都难以企及的。除此之外,就是在我们的领域范围内,我们很少会和在清华读本科的人共事,而能够一起共事的清华人,通常都是在其他高校读本科,在清华读研或者读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出国率、成材率较高,亦或是在国外发展,亦或是在国内顶尖机构发展,而我们暂且无法企及。0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反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次的排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感觉充满了意外,但如果你真的了解哈工大做出的成就,你就会理解这是情理之中。就像有人说,如果哈工大不在黑龙江,在北京或者上海,它会和“清北复交”齐名。这次的排名,也充分说明全世界对哈工大的认可。虽然不在北京、上海,但实力出众同样可以让全世界听到你的名字。哈工大究竟有多牛?哈工大参与了国家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十四项,而且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号系列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学校有20多项技术支撑。也正是基于此,哈工大还荣获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也成了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无不代表着哈工大的强大实力。实力如此出众,无论是高考录取分,还是考研录取分,相对北京和上海的顶尖名校来说,还是具有极高的性价比的。所以这也给广大考生提了个醒,城市的附加值一定也会体现在最终的分数里,如果你是为了未来有一个更好的出路,那么城市不是问题,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将成为你最明智的选择。工科大学哪家强,华夏高校有话讲。清华大学头炮响,领跑全国第一档。哈工大学展锋芒,超强实力全球亮。高校竞争如战场,峰峦迭起中国棒。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

鬼上身

哪所航天类大学好找工作?哈工大PK北航篇

前几天写了一篇军工七校的高考分数对比,由于以前的学科实力对比中,哈工大是优于北航的,但高考生源中,北航明显由于哈工大,导致大家关于这两所学校谁好谁坏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实际上,学校的好坏,生源只是一部分,我们不仅仅关注入口,我们还要关注出口,看看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以后,谁的就业质量高吧!这样才具有很好的说服力!由于各校2018年的就业数据还在紧张的统计中,我们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看看到底哪所大学的学子更受青睐呢?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毕业生共计7559人,其中本科生3974人,硕士研究生3047人,博士毕业生538人,总体就业率为96.72%,本科生就业率为95.47%,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8%,博士生的就业率为98.7%。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来,哈工大的工科的就业率还是很不错的,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比较低的学院是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这几个学院的就业率都是低于90%;硕士研究生也是这类学院比较差,但没有本科生那么明显;哈工大的工科博士就业明显很给力,博士生中只有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的就业率比较低,2个毕业生,1人未落实工作,瞬间就业率就是5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毕业生共计6387人,其中本科生3105人,硕士研究生2845人,博士毕业生437人,总体就业率为98.78%,本科生就业率为98.65%,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9.05%,博士生的就业率为97.94%。北航的本科生就业率比较低的是文科类的法学院,就业率为85.11%,比较低的就是理学和外语类专业类,但就业率也在90-95%之间。而硕士研究生中就业率比较低的同样也是文科类或理科类专业,比如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率为87.5%,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为85.71%,科学技术哲学的就业率也是85.71%。博士的就业和硕士差不多,同样是这些专业就业一般吧!这样看来,工科大学中的文科类专业,虽然因为大学的名声很大,名气很高,录取的分数也会很高,但相对理工科来说,这些学校的文史类专业的就业实际上很一般的。本科生毕业对比中,北航的本科生国内读研1649人,出国留学637人,总计有2286人,整体升学率为73.62%。而哈工大的国内读研为1995人,出国留学548人,总计有2543人,整体升学率为63.99%。对比升学率的话,两校明显的差距在出国人数上,看来学校在东北,还是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啊!这两所大学的出国目的国家中,最多的都是美国,北航有333人赴美留学,而哈工大有263人,相比较而言,基本上都是留学目的国家比例的50%去了美国。本科生就业的哈工大有1251人就业,北航则是777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东北就业有229人,占比18.31%, 华南地区就业人最多317人,占比25.34%,西部地区总有就业只有107人,占比8.56%;北航在北京的就业有343人,占比达到44%,就业目的地最少的是东北,只有36人,占比4.6%。看来,因为学校的地域原因,会较大程度影响就业地的选择,对本科生来说比较明显。硕士生就业的哈工大有2465人,就业最多的目的地是华东,有779人,占比31.6%,最少的广大的西部地区,总计只有174人,占比只有7.06%,留在东北的有330人,占比13.39%;北航有2562人,其中就业最多的目的地时北京,有1410人,占比55%,就业最少的是东北,只有67人,占比2.6%。这样看来,到了硕士毕业这个层面,就业受地域影响的要比本科毕业时好很多,哈工大的学子更倾向去去华东,而北航的学子更喜欢留京工作。因为这两所学校的专业接近,我们看看毕业生的就业的行业分布,首先看看北航的:通过这个表可以看出来,北航搞科研,程序员、进制造业的比较多,这是名副其实工科大学的体现,而哈工大什么情况呢?这两所学校对比,就业的行业占前三的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哈工大的硕士就制造业的比例高于北航的,这样看来哈工大的学生在就业中更看重专业对口,而北航的学生就业就相对灵活的多啦!就业的行业是这样,那单位性质呢?又有多大的差别呢?北航的:哈工大的:我们把这两所学校的就业数据对比,你更倾向于让你的孩子或者未来的你去报考哪所大学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裨灶

后疫情时代留学新选择,哈工大(威海)韩国留学项目已开启

在新冠肺炎疫情集中爆发之后,全球留学局势也发生了悄然变化。尤其是美国政策的不断调整,让众多海外学子的求学之路也诸多受阻,让留学美国成了一个依然心动却又格外艰难的选项。然而大多数同学站在人生重要的选择路口,都没有被疫情打倒而放弃自己海外求学的道路,而是转变方向,将目光投向与中国距离近,文化差异相近的亚洲国家留学。疫情影响下,目前国内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中国留学家庭权衡了留学预算及教育资源后,选择了最适合大多数家庭的韩国留学!目前,哈工大(威海)韩国留学项目已开启!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世界知名的工科强校。2017 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 A 类高校。是我国首批入选国家“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拥有以 38 位院士为带头人的雄厚师资,有 9 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0 个学科名列全国前五名,其中,名列前茅的工科类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工程学在全球排名第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坐落在美丽的世界宜居城市——山东威海市,校园占地面积 1860 余亩,依山傍海的校园到处呈现着恬静娴雅的气息,欧式的建筑风格与简洁的现代建筑风格交相辉映,中西文化的合璧、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寓意着哈工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校是国内高校中开展韩国留学项目最早的学校之一,与韩国高丽大学、延世大学、成均馆大学、汉阳大学等数十所知名大学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留学创造更多、更方便的途径。本项目学生在哈工大(威海)进行半年或一年的韩国语学习,享受哈工大(威海)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氛围,之后可自主选择韩国大学攻读本科学位,该学位可获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本科毕业后还可直接申请攻读硕士学位课程。项目优势◆ 中外高水平大学强强联合,专业齐全 ◆ QS全球大学排名200强以内知名高校 ◆ 艺术考生录取宽松录取保证签证率高 ◆ 留学性价比高,学费与生活成本低◆ 学生出国后全程跟踪服务管理,协议保障部分合作韩国高校介绍招生对象具有高中毕业证或高中毕业同等学历的应往届学生专科毕业生或专科大三在读学生。培养模式国内0.5年语言培养+韩国0.5年语言培养+韩国本科4年(TOPIK3级以上)国内1年语言培养+韩国本科4年(TOPIK3级以上)收费标准韩语培训费:一年25000元/人,半年15000元/人。住宿费: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收取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安能化人

这所985比肩清北,堪称中国的“加州理工”,学生以出国留学为荣

在我国众多985高校中,有一所高校专心学术,不善炒作,可以说是非常低调,但是强大的实力却让它低调不起来,这所高校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985”比肩清北,堪称中国版的“加州理工大学”,学生以出国留学为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校直属于中国科学院,1958年成立,办学起点很高,学校一开始就汇聚了一批学术大拿,紧盯世界前沿科学,目标就是把中科大建成国际一流大学。然而学校后来的发展之路却并不平坦,甚至有一段时间中止招生,对学校造成了重大打击,好在学校都扛了过来。1969年对于中科大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中科大和北京另外12所高校被迫外迁,离开北京。中科大的外迁之路十分波折,先后被河南、江西等省份拒绝,最后落户安徽合肥。如今的中科大依然扎根合肥,用自己的坚守,报答安徽人民当年的接收。中科大专注于理科,搞基础研究,虽然也有一些工科、文科之类,但是毕竟不成规模,所以可以说中科大是一所纯理科高校。中科大对于搞学术是认真的,这么多年来始终不扩展,走精英教育路线,课程设置很难,学生淘汰率较高,混日子的考生来到中科大基本上都毕不了业。很多人喜欢把中国的高校和美国的高校做对比,把中国的某所高校说成是中国版的某所美国名校,比如哈工大就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版的麻省理工大学。中科大是一所小而精的高校,和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十分相似,因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被称为是中国版的加州理工大学。中科大的学生热衷于出国,本科还没毕业就在积极准备出国,美国是最佳留学目的地之一,每年中科大的留学率在国内都能排到前10名,而在获得留学院校全额奖学金方面,中科大的学生拥有着更大的优势。很多人都说清华北大的学生去国外留学后不回来,其实中科大的学生,和清华北大的学生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么高的留学率,回来的学生比例相对较低。虽说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中科大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最强的高校,希望中科大的学子,在留学有所成就的时候,能考虑自己的祖国,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回来报效祖国。你怎么看?

火风暴

“一带一路”双城记| 俄留学生在哈尔滨收获“幸福”

参考消息网4月30日报道(文/董宝森 杨思琪)“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这首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给24岁的俄罗斯留学生小福送来了“幸福”。就是凭借朗诵这首诗,小福在“2018中国吉林·国际汉语读书大赛”东北赛区复赛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小福原名叫弗拉德,是东北林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阳光、自信、谦逊、爱笑是这位俄罗斯小伙给大多数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他说:“我很喜欢中国,这里的人很友善,很热情,会主动和我聊天。”对于自己的未来,小福也有打算。“我想留在中国发展。”小福说,他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去年和导师去广交会调研的时候,发现不少俄罗斯企业想将产品推向中国市场,中国商品如今在俄罗斯也越来越受欢迎。他相信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来能在中俄贸易中派上大用场,自己的发展空间会非常广阔。27岁的俄罗斯姑娘德里亚科娃·尤里耶夫娜曾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一名“学霸”。本科毕业后,她做了个让很多同学佩服的决定——去中国留学,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邓宝琳。“在众多可能的选择中,去中国留学是我的第一选择。”邓宝琳坚定地说。如今,邓宝琳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新专业的课业压力很大,但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在中国,邓宝琳还收获了爱情。她的丈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俄罗斯博士研究生。最近,他们刚刚到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馆登记结婚,迎来人生甜蜜、幸福时刻。“我希望明年毕业后能留在中国工作。”邓宝琳说。近年来,像小福、邓宝琳一样在中国学习、生活的俄罗斯留学生越来越多。资料显示,俄罗斯和中国在教育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目前在俄中国留学生、在华俄罗斯留学生以及两国短期进修生总人数都在快速增长。在中国对俄合作大省黑龙江,人们更能明显感受到中俄教育领域合作对留学生的带动作用。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刘孟男介绍,仅在哈工大,目前俄罗斯留学生数量已超过400人,再加上短期语言培训生,俄罗斯留学生平均每年超过800人。师资和学习氛围以及便捷高效的服务都是吸引他们来中国留学的重要因素。俄新社日前在报道中援引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的话说,近年来俄罗斯和中国在教育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双方留学生总人数规模逐年增加,目前总规模已经接近8.5万人,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可以突破10万人。

合欢

越来越多俄罗斯学生到中国留学

新华社莫斯科4月16日电 通讯:“去中国留学是我的第一选择”——越来越多俄罗斯学生到中国留学新华社记者杨思琪 马晓成27岁的俄罗斯姑娘德里亚科娃·尤里耶夫娜曾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一名“学霸”。本科毕业后,她做了个让很多同学佩服的决定——去中国留学,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邓宝琳。“在众多可能的选择中,去中国留学是我的第一选择。”邓宝琳坚定地说。如今,邓宝琳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新专业的课业压力很大,但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只要我有问题,比如课堂上听不懂专业词汇,他们都会很耐心地为我讲解。”邓宝琳说。读本科时,邓宝琳就曾以交换生身份在华南师范大学学习中文。一年间,她不仅在学习上有了巨大收获,更爱上了中国文化。“到中国攻读硕士我‘蓄谋已久’啦!”邓宝琳说。在中国,邓宝琳还收获了爱情。她的丈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俄罗斯博士研究生。最近,他们刚刚到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馆登记结婚,迎来人生甜蜜时刻。课余时间,邓宝琳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聚餐、滑冰、爬山……中国同学和中国朋友都很热情,让她不觉得身在异乡。“我希望明年毕业后能留在中国工作。”邓宝琳说。近年来,像邓宝琳一样在中国学习、生活的俄罗斯留学生越来越多。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刘孟男介绍,仅在哈工大,目前俄罗斯留学生数量已超过400人,再加上短期语言培训生,俄罗斯留学生平均每年突破800人。师资和学习氛围以及便捷高效的服务都是吸引他们来中国留学的重要因素。俄新社日前在报道中援引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的话说,近年来俄罗斯和中国在教育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目前在俄中国留学生、在华俄罗斯留学生以及两国短期进修生总人数已接近8.5万人,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0万人。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马斯洛夫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俄多领域合作交流的深化及中俄贸易额的大幅增长,俄国内对汉语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急剧增加,促使更多俄罗斯人到中国留学。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里科娃认为,以教育合作为代表的俄中两国人文合作不仅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有巨大作用,更有助于两国人民始终保持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关系。

此谓诚忘

北邮学子求助校长,留学之路越来越难,学生该醒醒了

近日北邮2020届的留学生们,集体向校长发出了“求援信”,由于今年受不可抗力的影响,原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现在已经无法成行。根据学生自己的统计,受影响的毕业生总数达155人,都是优秀的理工科人才。三点请求北邮是国内顶尖的理工科名校,北邮的学子也是国内最顶尖理工科人才,从他们的“求援信”中也能看出他们的风骨,主要提出了三点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请求。第一、请学校给一些优惠政策,主要是在考研和保研方面的。能够出国留学,前往外国名校学习,学术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绝对是最优秀的一批,这样的优秀的人才,可以给一些优惠留下来。第二、请求保留在校生的身份,比如能保留一年的时间,给学生们留下一些缓冲的时间,以便于找到工作,或者自行选择考研和深造。第三、则是请求学校能给一些资源,希望学校的校友会和北邮的对口企业,能够给学生们一些就业上的支持,或者说学校能给学生们一些做科研的机会。影响巨大对北邮来说,今年无疑是比较艰难的,作为国内知名大学,是无数学子们向往的对象,每年都会有大批学子,在毕业后前往华为、中兴等企业,为国家的通讯、微电子行业添砖加瓦,推动社会的进步。美国限制了部分专业优秀学子的留学之路,甚至将我国的部分名校列入了实体清单,停用了哈工大的matlab软件,对这些理工科名校来说,影响是相当巨大的,短期内肯定会干扰学校的正常发展。学生该醒醒一连串的事件,也给学生们提了个醒,把资本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无疑是极大地降低了自己的抗风险能力,以至于当学校面临困难的时候,学生是毫无选择的余地,只能被迫向学校请求援助。理科的学霸们,是建设社会的生力军,每年理科的高考人数也远多于文科,美国对国内大学的制裁,一般也以理科的大学为主。学生们在考上这些大学之后,就该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以提升自己抗风险的能力。将来或许留在国内会是更好的选择,国内高校的学术声誉和就业声誉,很多已经相当不错。2021年的QS世界排名,国内已经有51所高校进入top榜单,无疑代表着对国内高校的认可。如果是一心想要出国,那么在高考选专业的时候,就要有所考虑了。如果已经受到了影响,就只能尝试多国很轻,将欧洲大陆的名校,以及新加坡和香港的学校,都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以提高申请的成功率。对学校来说,也应该出台一些保障政策,毕竟这些学生都是校内最优秀的一批。他们现在基本没有反抗的能力,可才能不能浪费,应该让他们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客大人也

考上哈工大的美女,却坚持要去日本留学当兵,母亲以死相逼都不行

提起日本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会燃起一把火,不是中国不友好,是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太多的伤害,这种伤害不是随时间就可以抹去的,就像钉子拔了还有孔一样,这种伤害永远留在每个人心中,都说时间是最廉价最有用的解药,但是在这里一点都不适用。要说除了痛恨人本人意外还痛恨谁,那非汉奸莫属了,但是林子大了各种怪异的鸟也就多了,国内有喜欢的日本的,有羡慕日本的,这还可以理解,毕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日本有些地方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不过要说去日本当兵,这就有点不合适了吧,当然中国人民有自己的自由,不过不是没有有自由的中国人都有一颗爱国心,更别提民族情了。1975年,刘清莲在美丽的哈尔滨出生,哈尔滨这座美丽又有底蕴的城市让刘清莲的童年过得童话一般,自己也很努力,小学成绩一直十分突出,家里贴的奖状让人羡慕,刘清莲的爸爸妈妈更是开心的不得了,不过他们却高兴早了。这样一位从小突出的人才本可以为祖国贡献许多,但是高考那年考上哈工大后却拒绝了去哈工大上学,执意要去日本留学,那个年代的人提起日本人肯定除了痛恨还是痛恨,家里人都不同意她去留学,不过她和中了邪一样怎么也劝不住,最后毅然决然的远赴日本留学,这已经让家里人难受万分了,但谁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在日本留学几年后,思想改变了很多,后来她做了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她要加入日本的海上预备队。这个消息被家里人知道后,家里人跟被雷打了一样,母亲气的几次昏迷过去,刘清莲却说买个月自己有好高的日元工资,而且只要自己当5年的兵就可以成为日本国籍,母亲真是绝望到了极点,最后只能以死相逼,希望女儿能看清自己,但是刘清莲真是跟鬼上身一样啥也阻止不了她,母亲真是死不瞑目。日本的青年人大部分不愿当兵,所以军队用高薪来吸引外国人当兵,世界各地的青年为了高薪去日本当兵,不过令我们震惊的是当兵的大部分是中国人,真是让人震惊。一个国家要强大少不了自己的人民爱国,一个民族要想稳定就得把民族情惯出人民心中,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九思

人生选择——到底要不要读研

走好人生路偶然翻出自己几年前写的,还是可以继续推荐给正在纠结这个问题的人们,人生处处是选择,每一个分岔路口,左或者右,人生就会变得不同,本文仅供拓宽一下思路吧,希望大家都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好多学弟学妹都问过我本科结束后要不要考研,去年是09级,今年是10级……说实话,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我,也只能提供一些自己的见解,真正的决定者还是你们自己,就你们关注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写篇日志聊一聊~~~首先,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送给你们一句话:“不要问应该走哪条路,要追随自己的心,只要懂得奋斗,都是好出路!”好了,下面进入正题,很多学弟学妹们都是一上来就说自己很纠结,到了该准备考研的季节,身边很多人都准备着开始着手考研复习,纠结自己要不要考研。其实每个人的考研动机是不一样的,比如:“大家都考研我也考”、“上大学就是为了上研究生然后念博士然后圣斗士…壮士…烈士……”、“工作不好找,就业形势不好,只能读研争取好的发展”、“本科成绩不好,学生活动做的不好,没有突出成绩,希望考研通过研究生阶段证明自己”、“读研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想读研进一步深造,研究专业知识”、“我一直成绩很好,不读研可惜了”、“我父母让我考研”等等。可以说想法很多,加之自己也很迷茫,所以导致了一定的纠结,说实话,我当时也有那么一点点纠结,觉得自己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都还不错,只混个小本有点说不过去,加之父母也想让我继续读研,一段时间内确实是想要读研的,但是当我获得了公司的暑期实习资格,继而拿到offer之后,加上和我的学姐学长们的沟通了解,我觉得可能毕业后去工作可能更适合我,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和我同年就业的本学院部分硕士前辈们找到的工作待遇比我拿到的貌似也好不了太多,所以后来也就在大四一年过上了猪的生活……其实呀,关于考不考研,我的想法呢,还是自己想清楚,关于一些详细的分析呢,大家可以百度搜索“到底要不要考研”,百度文库里有这个文章。我想说的是,首先,如果个人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并且想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建树,我倒是鼓励你们读研,而且最好做好准备出国深造,国内的研究生教育相对水平还是较低的,当然如果你说本科马上毕业了没机会了,那也先在国内读研,研究生毕业后再申请出国也未尝不可。如果你仅仅是想混个研究生的学历,规避就业压力,抑或增加就业筹码,那我觉得还是需要自己规划考虑一下了,研究生就不见得好…单纯就想找个更好的工作而读研意义不是很大了,有些时候讲求机会成本,把读研的时间拿来去工作,两三年过去后你的相关待遇就未必比刚刚走出校门的硕士生差,而且你还具备了一定的人脉与工作经验。不过话又说回来,近几年经济形势不好导致就业也不大好,可能现在本科毕业找不到好的工作,选择读研规避就业压力也未尝不可,还是要自己综合衡量吧。我是本科毕业就工作了,所以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工作后的一些情况,读研的出国的你们有时间也可以说说你们的情况,当大家对每条出路的发展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决定。 首先,关于学校出身问题,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毕业于211、985有什么了不起,在用人单位眼里,你就是一个本科毕业生,正如有一段话说的那样:上大学就像坐火车,清华北大是软卧,重本是硬卧,普本是硬座,专科是站票,当火车到站时,老板并不关心你怎么来的,而是关心你会做什么,我们一批进来的100人左右,来自全国各地,大家学校的层次也各不相同,但是能力却都是在一个水平线的,是公司以相同的标准选出来的!其中不乏优秀者!所以既不要有什么优越感,也不要懈怠,即使你不读研,也不要以为自己今生与学习告别,活到老学到老不是一句空话,当你选择工作的那一天,注定你要学的更多,知识更杂!第二,说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待遇问题,这么说,如果我的那些读研的大学同学毕业后来我们这里(当然,公司对研究生招收的很少),一般情况下,他至少要入职第二年相关的薪资待遇才会和我相当,这还是占了咱们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性价比高的便宜!这也就是机会成本吧。能想到的也就这么多,仅代表个人看法!我觉得每走一步更多的要考虑自己的感受,自己快不快乐,另外还要尽快认清自己,想想自己需要什么,自己适合做什么~~~未来把握在自己手里!欢迎学弟学妹们围攻~~~O(∩_∩)O哈哈~当然,我们也涉世未深,也许体会的不是那么深刻,思考不是很全面~~~谨以我们的个人观点和经历为你们提供一些参考!祝你们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做出满意的抉择,获得灿烂的人生!

心辩

那些放弃985、211读研,花几十万去留学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大老张老师!最近的新闻太多了,都是关于国际关系的,而留学生免不了成为了被攻击的一个群体,很多人说去留学的都是上不了学的,国内混不下去的,甚至说卖国贼!本来就没学上的同时,又要被自己人嘲讽,这一届留学生可以说是最难的一届了。因此,就会产生一种争论,那就是,到底是国内读研好,还是出国留学好。关于“在国内读研好”还是“出国留学好”这个话题,每一年大家都在争论。有些人认为出国留学收获更多,还有人觉得国内研究生教育好,今天我们一起看看究竟哪个好!喜欢我的文章的可以收藏,转发给需要的人,也可以关注我,持续更新新的信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无论是准备考研还是准备留学,都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不能两者兼顾。有的学生全力准备国内考研,在国内考取985院校。也有学生放弃国内985保研的名额,全力申请国外名校。无论是考研还是留学都有各自的收获,路不一样,但都有风景,而且都是独一无二的。01国内研究生的优势01 、国内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年年攀升在最新发布的2021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国大陆,6所大学进入top100,51所大学进入top1000,985院校全部入榜。清华大学排名15,北大排名23,复旦排名34,上海交通大学排名47,浙大排名5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93,南京大学排名124。02、国内高校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的经费支持国内的教育经费用于发展科研和教学。2019年清华大学的支持经费是276.44亿元,浙江大学是191.92亿元,北京大学是189.17亿元,共有6多高校经费过百亿。这些经费一方面支持高校老师进行科研,进行做项目,可以购置精密的仪器,组织庞大的资源,可以支持学生入读。03、国内研究生导师的人脉资源广很多国内研究生导师和国外的知名大学研究学者有深入的合作,包括和国内知名企业的研发部门有合作。如果你能在这样的老师门下读研,可以链接到很多资源,有了老师的推荐,距离知名企业更近一步。国内高校由于日益强劲的科研学术实力,在世界大学排名越来越高,资源丰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考国内大学研究生。在2020年国内报考研究生的学生高达341万,竞争日益激烈。据悉,考取211院校的研究生,全国平均录取率在8%左右,考取985院校的研究生录取率会更低。如果要考取985院校的研究生,专业书籍都要背得滚瓜烂熟,要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难度非常大。出于不同的追求和向往,有很多同学也选择出国留学,甚至有的放弃保研的机会。02国外留学的优势01、国外大学更容易低分逆袭这一点张老师真的很有感受。因为接触过太多类似的学生了,比如有一位同学,在国内是双非院校的学生,如果考研的话,国内的211或者985院校更喜欢要同样是211或者985的学生,因此在考研的话,肯定难得很大。如果在合理的规划下去准备留学申请,机会会大很多。因为国外的学校更看重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出身!哪怕你是三本,民办,或者专科,只要你成绩够优秀,能力够强,都可以申请世界名校。如果你能经历别人不能经历的考研,最后申请到了国外名校,当他回国就业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边的同事都是清北复交的研究生,海外留学的研究生,自己多了很多跟他们平等站在一起的机会。而且国外大学的申请不仅仅只是看成绩,还看科研实习,志愿者经历等软件活动背景。如果你的成绩不高,其他方面优秀依然科研逆袭。02、国外留学增加全球化视野你出国留学时候, 身边的同学来自世界的各地,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热爱。国内大学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国外大学衡量一个人是否培养成功是看学生是否找到自己内心的热爱。你和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自己的包容性也会更强。03、国外实习机会更多曾经到布兰迪斯大学留学的Bob说:“我在留学期间,找到了苹果公司的实习,这段实习带给了我很多就业机会,后来我入职黑石集团,再后来入职谷歌集团,到现在自己开始创业,如果没有那段留学经历,就没有后来的一切。”入职谷歌公司学生最多的大学不是哈佛耶鲁等顶尖名校,而是距离谷歌公司最近的大学。他们可以更加方便的找到实习。04、国外大学强大的人脉资源百度前总裁陆奇,原本只是在复旦大学担任教员,机缘巧合下被卡耐基梅隆大学深造。在留学期间,陆奇一边不断的积累自己的技术实力,一边结识了非常多的商业大佬,成为在硅谷人脉最广的中国人。陆奇无论是在微软还是在百度任职,他的人脉资源都被大boss极大的认可。05、国外学术能力强这一点我们不得不认同。虽然大家都说中国正在崛起,华为撑起名族的希望,但是中国真正的实力,还是需要被检验。不然当美国制裁中国实体大学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哈工大,和哈理工的MATLAB被禁用这么荒唐的事情。每年的诺贝尔奖项大都被国外拿走。在众多高校中,哈佛大学凭借158人获得诺贝尔奖荣获第一,剑桥大学以118人获得诺贝尔奖荣获第二,加州大学获奖者人数为107人。国外的学术能力实习强劲由此可见。其实国外留学并不是只有阳春白雪,天天很轻松。去了国外留学,你才知道你为了写一篇论文看的书,可能比别人一辈子看的书还要多。你会发现,你没有每天睡大觉。你会发现,你没有每天打游戏。你每天依然要奋战到凌晨一点两点三点甚至清晨,你偶尔还要迎接凌晨四点半的太阳。其实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国内985院校读研,都有各自的风景。每个人都可以领略属于自己的那份风景,只要你用心去看。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努力向前才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停滞不前就总是一样的风景。未经努力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重在体验,去体会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去热爱这个世界,唯有努力奋斗过,才能真正找寻到生命的意义。好了,话说的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能不能去到211或985读研,能不能有能力出去留学,也要看实力。不管有什么顾虑,只有行动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想做,就要去做,不被被人束缚!我是大老张老师,立志做个有情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