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哈尔滨多项新政留住引进人才,首批硕士生受益者拿到3万安家费

哈尔滨多项新政留住引进人才,首批硕士生受益者拿到3万安家费

刘鑫燚生活报讯(记者吕晓艳文/摄)哈工大硕士刘鑫燚毕业到合肥工作一年后,今年7月末回到哈尔滨,到一家科研企业工作,近日拿到了3万元安家费,成为哈尔滨市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落户政策的首批受益者。今年7月2日,哈尔滨市出台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落户若干政策,发放一次性安家费和购房补贴、连续3年每月发放生活补贴、落户口,哈尔滨市人才服务中心评价推荐处副调研员柳春英介绍,对在9城区内企业新就业并落户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普通大专、中专、全日制技工院校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700元,连续发放3年,这在哈尔滨是首次,在全国也是最大面积惠及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吸引人才政策落地哈工大硕士冰城企业上岗13日上午,今年7月到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毕业于哈工大的硕士刘鑫燚接受了记者采访。“我刚刚拿到哈尔滨政府给发放的一次性安家费3万元,接下来会得到生活补助,每个月2000元,可以连续拿3年。”他满脸兴奋地说。原来,今年27岁的刘鑫燚哈工大硕士毕业后就到合肥工作了一年,来自齐齐哈尔的他一直想回黑龙江就业,今年哈尔滨7月2日出台的好政策让他眼前一亮,“回到家乡有归属感,再加上有这么好的政策,我成为第一批受益人。”与刘鑫燚一样享受到一次性安家费补贴的应届生郝宏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哈工程大学硕士即将毕业找工作时,也到北上广深几大城市的企业投了档,但看到哈尔滨留住人才的好政策以后,他决定不走了。“这次我拿到了3万元的安家费,还有生活补贴,下一步考虑买房,现在每个月能存4000元左右,开始有积蓄了。”作为哈尔滨一家科技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郝宏堡说,就业的政策这么好,解决了他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今后他将踏踏实实地在黑龙江工作。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助力企业吸引高端人才在哈尔滨扎根这几天来哈就业的人才手里拿到了安家费和生活补贴,让企业的管理者也更加安心,对于今后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充满信心。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杨松说,他们公司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高技术、重大装备工程配套及国家重大工程配套任务,研制产品应用于载人航天、空间站、商业5G通讯卫星、高铁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因此,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很迫切,而哈尔滨出台了这个补贴政策,则有利于企业招聘和留住人才,让这些人才在哈尔滨安心工作。杨松说,截至目前,他们单位已经申报本科生和硕士生10人,申请项目包括生活补贴和安家费,其中第3季度申报3人,现已全部通过审批,目前已经收到第3季度就业补贴及安家费共4万元。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公司副总经理周全介绍,他们公司在计算机、地理信息、导航等方面进行科研,特别需要高端人才,过去想招10几个人得开几场招聘会,现在好了,有了好的就业政策,今年招聘11人,其中3人就享受到补贴,过去哈工大、哈工程等学校的毕业生一直盯着北上广深,这回政策好了,企业也吸引了哈工大、哈工程、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等名校的学生来就业。毕业生申请补贴注意2020年7月2日是时间节点哈尔滨市人才服务中心评价推荐处副调研员柳春英介绍,从2020年7月2日哈尔滨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萿户的若干政策出台以来,有上万名毕业生咨询申领事宜,但毕业生一定要注意一个时间节点就是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也就是说在2020年7月2日之后符合要求的毕业生可享受。要符合四个条件:一是7月2日以后首次签订就业合同、二是首次交纳养老保险、三是毕业5年以内、四是落户哈尔滨9城区。据悉,申领由毕业生所在企业负责,可以通过线上和现场两种方式,线上通过哈尔滨人才网公众号,现场可以到哈尔滨人才管理局办理。申领范围和标准:对9城区内企业和市属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领域新引进并落户的博士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3000元,每人发放一次性安家费10万元,在哈购房时发放一次性购房补贴10万元;对9城区内企业新引进并落户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硕士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2000元,每人发放一次性安家费3万元;对在9城区内企业新就业并落户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500元;对在9城区内企业新就业并落户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普通大专、中专、全日制技工院校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700元,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年。对9城区内企业和市属事业单位新引进并落户的正高级职称人员(45岁以下),每人发放一次性安家费10万元;对9城区内企业新引进并落户的副高级职称人员(40岁以下),每人发放一次性安家费5万元。

爱阡陌

清华、浙大、武大…中国32所高校研究生补助情况汇总,你有多少?

考研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后,很多考生关注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是多少?虽然钱不是很多,不能大富大贵,但是也涉及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你知道你的大学的奖助学金情况吗?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的补助情况,大家也可留言分享下你的高校奖助学金情况,看看标准如何?清华大学奖学金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首先学费国家会返给我们,每个月国家补助1060元,学校和学院没有补助,我们课题组博一每个月补助500元,每个课题组补助不太一样,我听到的材料学院最高的课题组补助也就1200元。和清华其他学院相比低得可怜,比如化学系课题组补助1500元。中科院物理所补助一个月5000元,就连天津理工大学博士补助也在3600元。虽然补助是课题组的,但是补助的平均水平应该是和学院的制度有很大关系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硕士其实本来我觉得清华的补助还是不错的,而且因为在深研院,会有多余的政府补贴几百元入账,每个月有的同学还有一些勤工俭学,我认为还是可以的,但是跟很多同学聊过才知道,其实清华属于研究生阶段补贴不算很多的,因为我们的学费除了学硕有一部分返回来,其余人的学费都是全交的,比起别的学校学费全返,读研就给奖励是差多了,这一点可能也是清华小傲娇的部分。除了这个不金额的补贴,其余的补贴就要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导师了。但是大部分的理工科专业老师是会给钱的,但是这个钱多少就是看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老师了。有的老师比较有钱,比较大气,就会给的多一点,有的老师在刚开学还给同学发几千元的安家费,这一点也是少有的大方老师。有的老师会为了激励大家去实验室,给大家安排打卡发工资的奖励制度,在超过必须工作小时之外多打的时间会给额外的工资,这样比较勤奋的学生自然也就是高收入。还有就是老师不会要求大家打卡,也不会大方多给钱,每个月就是固定的钱数,每个月都发,这样的日子拮据了点,但是只要不是特别浪,特别能花,日子过下来也不是不可以。所以对于清华来说,我们补助是有的,但是多少就由不得我们。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硕士老板给900,甚至600,北京560,清华没有奖学金,不管是考研还是保送都一样,实验室算补助多的,其他同学貌似都是300-600的样子,清华太抠了,但是大家还是想来。北京大学硕士PKU化院的整体待遇挺好。每月至少3000+入账。让人抱怨的也就是PKU的住宿太挤,食堂太挤,导师的要求自然也是非常高标准的。复旦大学硕士材料系是这样的:工程硕士学费一年一万,学术性硕士一年八千,学费都不返还,学术型硕士开学会评定一些奖学金,数额两千到六千不等,但是这些奖学金工程硕士不参与评定,研二工程硕士只能参与国奖评定,但基本上是评不到的。研究生补助国家一年补助六千,导师补助一般五百,多的会有八百到一千,少的也有三百甚至没有,在上海基本上很难自给自足,还要靠家里补贴一部分,所以部分同学会选择助管助教工作来减轻家里的负担。武汉大学奖学金武汉大学硕士对于读研的人来说,现在学费不用交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每月还有国家500元生活补助,挺幸福。武大如此,不知道其他高校如何。但是,考虑到现在变态的物价,学费是不用愁了,补助都不够吃饭的(当然是吃食堂了)。还好老板大人体恤我们,发点劳务费,不然这生活啊……说到劳务费就要吐槽一下了,老板体谅我们工作辛苦多发点,可是居然要收税,超额部分的20%,我白花花的银子啊!(听到这个消息哭晕在厕所……)浙江大学博士博士:学费一万,分两次返还,一次五千;然后博三开题之前每月补助2400,其中800由导师出。开题之后,每月补助3400,其中1300由导师出。硕士学费八千同样分两次返还,每月1000,其中三百由导师出。奖学金五花八门,不过材料这块,要拿奖学金一定是要有文章的。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上交研究生补助分为学校补助+学院(或导师)补助两部分。其中学校部分对硕士的补助为500元/每月,博士1820元/月。学院(或导师)补助的具体数额在不同学院之间差异还挺大的,比如我们材料学院,对硕士补助大概500元~1000元/月,博士补助大概1000元~2000元/月。机械学院财大气粗,学院部分对硕士的补助大约500~1000元/月,博士的补助大概是3000元/月。感言就是,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这些补助应该刚好够在上海的生活费吧,博士还能过得挺充裕,硕士就比较勉强了。我的心得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有的课题组,第一年啥都不用干不用进实验室就有大把的补助拿,有的课题组从第一天就进组还拿着比别人可能少一半的钱,干的活也不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最近网上都在热议中国研究生的待遇情况,那么作为蜗壳中的一员,我想说中科大的待遇放眼全部的高校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首先是学业奖学金,一等奖是12000,二等奖是10800,这个奖学金是全员覆盖的。学费加住宿费是九千多块钱,在交足了公粮的情况下还有些许的余粮。研究生每个月学校的补贴是1100(研一),导师给的补贴另算,我每个月到手1250,导师给的补助会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的增多,一般到了博士会有两三千的收入。不过这在一个中部不发达的省会城市也就仅仅满足自己的温饱问题,生不起大病吃不起大餐,连谈个恋爱都要精打细算,但是至少不用厚着脸皮向家里要钱。刚来学校的时候,听师兄师姐说你看看人家中科院某某所,一个月四五千,硕士的待遇赶上博士的待遇。尤其是最近在网上看到中科院某所发的红头文件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待遇的时候,我就非常的不爽,当我看到大家在某乎上疯狂地吐槽时,我心里瞬间平衡了很多,原来还有学校不发奖学金的,竟然还有每个月不给补助的,竟然还有发了补助还收上去的。虽然比不过某些土豪中科院的研究所,但是我还是对蜗壳充满了感激(表态要政治正确),看我这么虔诚,给我们涨个薪呗。南京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南京大学硕士在南京大学,硕士,学校给700/月,博士1400/月。根据课题组不同,老板发的补助也不一样,我们组硕士统一七百,博士统一1000。其他组可能更高吧,听说物理学院,博士一个月可以拿到3500+。我们实验室对科研进展和实验进度要求比较严格,老板也很push,只要稍微有些工作不到位,就会扣工资,经常有人被扣好几百。一个月1400-2400的工资,在南京这个城市,也刚刚够用吧,由于已经有了女朋友,基本月月光。物价上涨跟不上工资涨幅啊,据说,我们实验室已经好几年没涨工资啦。不过,既然读研,在金钱方面还是不要奢求太多,不向家里要钱就够了,不要想着有积蓄啦,毕竟是镀金求学的,不是求职。当然 ,能涨最好不过了。中南大学硕士学费返还是妥妥的有,不过前提是不能挂科,学校补助每月500,按12个月发,覆盖比例不是很清楚,我们俗称低保。不过要是不天天在食堂吃还不够饭钱,导师补助金每个课题组情况都不一样,从零到上千不等,年级不一样金额也不一样。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不要跟哈工大谈钱,她太穷,太穷,太穷。如果你们在意奖学金多少,那就不必往下看了,转身投奔别的高校才是王道!哈工大研究生奖学金分三等,一等18000,二等13000,三等8000。学费也是8000。拿了三等奖学金的我们吃着东北特有的黑土,唱着歌就这么挺过来了。除了个别专业,哈工大学术、应用型研究生都是两年制。进了实验室一般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补助,数额因课题组而异,大概500左右吧。厦门大学博士硕士奖学金全覆盖每人1.1万/年,国家助学金每人0.6万元/年,校长助学金每人0.12万元/年。博士学业奖学金每人1.3万元/年,国家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1.2万元/年、第四年0,直博生前三年1.2万元/年、第四年0,校长助学金博士前三年每人1.8万元/年、第四、五年3万元/年,直博生前三年每人1.8万元/年、第四、五年3万元/年。总体上来看,厦大的奖助福利很棒。曾有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人性化服务”是厦大学子眼中的厦大最特色。来自学校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满满的爱,带给学子永远伴随的情怀,因此校友心系母校,校友关怀无处不在。2016年有段时间曾被“86级校友重回母校”刷屏,他们启动5亿投资基金资助厦大学子创业,并邀请到李宗盛、蔡琴等在上弦场举行了一场现场人数达9000多人的盛大联欢会。据说晚会和前一天的舞会大家玩的很high。学校带给学生的奖助福利的确很多,在生活中可随时感受到这份关怀,比如前几天还去听了话剧《守岁》(86级校友带来的福利),还有学生可以花低价钱在校内打高尔夫球,以及同样在餐厅吃饭,教工卡会加收20%(这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补贴啦)等等。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如各类基金、奖学金、励学金,大多数是定向到院系的,所以小院或新成立不久的院的奖学金名额有可能会非常少……当然啦,如果足够优秀,这些都不是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我们学校发的补助每年9000,每个月750,分12个月发放,自己导师发的研一不做实验一般都是300一个月,学校规定至少200。如果实验有成果了,导师也会额外奖励,国庆加班会有加班费。东北大学硕士研一上学期没有补助,当然也不要求进实验室,我的补助只有大家全都有的每月600块,到了下学期进实验室的话就是每月200补助,其他大部分人是从研究生开学就每个月有200补助,有的老师要求必须去实验室才会发,极少数是不去实验室也会给你发一个月200,这是冶金物化的情况,有色和物化的情况基本差不多,给发钱的基本上是一个月200,不去实验室会扣钱,不要求去实验室的就不发补助,钢铁冶金就比较有钱了,但是鉴于钢铁的前景的逐渐黯淡,补助也大幅缩水,目前是一个月300,要求周六日必须去实验室值班,报账什么的,要求也比较高,这是冶金的情况;材料的话现在是比冶金给的补助多,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400,去实验室也是各有要求,有的去有的不去。重庆大学硕士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补助是500元,导师可以另外适当发放补助,但是这样的导师不多。有些导师一分钱都不发给学生,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是导师不发,学校也不管,有些学生只好忍气吞声。羡慕建筑设计等专业的研究生,他们的导师给学生的补助有些可高达8000元每月。这是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专业的学生完全不能够比的。苏州大学博士奖学金博士特等18000,一等14000,二等11000,学费10000。硕士特等12000,一等8000,二等6000,三等4000,学费8000。博士国家助学金每年13500,每月1125,硕士助学金6000,每月500。博士每月还有学校从导师经费中发的助研津贴500。导师发的助研津贴,博士0-2000不等,硕士0-1500不等。当然,还有各种奖助学金可以申请。(峰一样的男子提供)大连理工硕士学校补助和学费的返回是按等级分的,一等返10000,每月补800,二等返8000,每月补650,三等不返,每月补500.导师补助每个导师不一样,有的有,有的没有。个人认为学校的补助在各个学校里算是挺好的,而且按等级分有助于激励大家好好学习,因为三等,二等都是有机会调整等级的。一等二等三等具体的比例我不记得了,反正助学金是每个人都有的。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校加国家补助是一月1000,分十个月返还,之后有奖学金,学费返还应该就算在奖学金里面返还吧,老师的话少的没有,多的我知道的是800一个月。感觉挺少的,毕竟在大帝都,感觉分分钟就花没了。华南理工大学我们研究生是奖学金(一二三类奖学金,分别为12000,10000,8000),和每月500,发12个月(也就是国家助学金6000)。博士生就是每个月3000,12个月。每个老师给的补贴不同,像我们宿舍分别就是800,600,500,200。老师选的好,经济来源就多啊。湖南大学湖大硕士是600块每月12日发到卡里,博士研究生现在都是2500。博士研究生学费都是先交后退,硕士是50%是一等8000,30%是二等5000,20%是三等3000。硕士第一年,本科是985高校,和保送的都是一等,其他看成绩排名。第二年就是看硕士一年级的学业成绩,发文章的优先。有些大课题组的老师另外会给学生100-500。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新生都有一万奖学金,学费8000,国家给6000,材料的招生单位主要有材料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和新金属材料国重。国重这边第一年没有导师补助,第二年开始有,每月导师给400,实验室给100,总共500。新材院的学生第一年就有导师补助,具体多少好像是看课题组,像谢建新谢老板,李晓刚等人的组里发的就比较多,另外211、985保研过去的第一年有一万的院长奖学金。博士学费一万,直博免学费,博士的具体情况也不清楚,第五年就停发补助了,宿舍也不让住了。上海科技大学硕士、博士生命学院,硕士3000/月,博士5000/月。要好好科研呐,毕竟每个月拿着学院那么多工资。(amelie提供)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硕士一共是每个月500,其中有300是一次性发的,忘记什么补了,后来每个月发200。这是二等的,一等是前10%。数额是800~研究生院有具体的文件~导师嘛,一个月300。博士是这样:2013级及以上一等学业奖学金每月2500元,二等每月2000元,补助12个月每年,没有三等,不需要交学费;2013级以下为新政策,一等学业奖学金2450元,二等1700元,也是12个月每年,没有三等,需要交学费10000元;有个同学他们组里就是:博士500元-2000元不等(视学生科研及承担任务来定),但是基本工资就是500元,硕士300元,实在不够花,发放还不及时。苏州大学硕士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四个等级:特等奖18000占5%;一等奖14000占15%;二等奖11000占30%;三等奖7000占50%;学费10000,住宿费1200,大部分学生的奖学金都不能全额覆盖。学校的助研费每个月1000,每年发12个月,也就是每年12000,学校还会从老师基金扣除一部分直接发给博士,每个月是500,优势学科补助500,每个课题组发的助研费不等,高的达到1500,低的不发,普遍课题组每个月补助500左右。 一个研究生一个月的补助大概八百左右,一个博士的补助大概2500-3000。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硕士学费8000,并不会返还,奖学金分为12000、8000、5000,基本能赚回来。学校补贴每人每月500,基本解决不了温饱。此外导师补贴都靠自觉,0~1000不等,饿死的饿死,撑死的撑死,单靠学校和导师,基本不能奔小康,太少了。郑州大学硕士学费返还分两等,40%全部返还,剩下的返还一半,每月600,发12个月,加导师补助100到400不等,一年12个月,强烈要求涨工资。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补助每月500。听说别的高校补助也这么多,所以没觉的什么。but奖学金整体金额可不可以提升点,那么少的奖学金在上海高校排倒数了!据了解,有的组600,有的400,绝大部分研一老师都不给。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博士硕士600,博士1516,导师补贴随机。(猪猪菜提供)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校每月700,导师300,奖学金分配为:保研8000,其他4000,补助还可以,就是平时实验忙,而且工作不好找。山东大学硕士新生入学奖学金大多院系和校区选择平分,不返还学费,每个月学校给每个硕士生800,有的学院会在学校800的基础上添加300增加至1100,加导师补助100至500不等。工资太低,学费应该返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材料系的情况是,一等奖学金8000,比例是80%,二等奖学金4000,比例是20%;学费是8000/年,按上述奖学金返回。导师补助的话每月是300~500元,发十个月;学校补助的话是按照国家要求6000元/年,分十个月发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较符合地大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来源: iNature 作者:弗雷赛斯 本文由材料牛编辑整理,感谢各位同学提供信息欢迎大家分享你的学校的情况哦

如何看待哈工大只给新入学的博士生涨补助?

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则新规的出台引起热议:2020年起新入学的博士研究生科研补助增加,但是之前入学的博士生的基本奖助学金仍按原办法执行。图片来源:知乎为此,笔者特意去查阅了 2019 年和 2020 年哈工大的博士生奖助学金政策,发现2020 年之前的博士生每人每年可拿基本奖助学金 3.7 万元至 4.4 万元,2020 年及其后的博士生则为 4.3 万元至 5 万元。哈工大 2019 年奖助学金政策哈工大 2020 年奖助学金政策「如何看待哈工大只给新入学的博士生涨补助?」这一问题在知乎上迅速收获了数十条的回答,笔者看完以后,只觉得头皮发麻。部分回答表示哈工大入学是签协议的,协议中没说补助要根据情况做调整,并言辞凿凿地说入学的博士生要有「契约精神」图片来源:知乎而另一个自称「哈工大导师」的匿名回答则更是「突出」,除了表示「入学时候白纸黑字已经决定了你们未来四年补助是多少」,还不忘满怀恶意地嘲讽道「差距只有区区几百块钱你们就怨天尤人上窜下跳」图片来源:知乎诚然,协议签约的时候,确实签订了博士们的待遇是多少多少,但是这不是拒绝公平的理由啊。「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古训言犹在耳,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此一刀切的粗暴新规难免令「老博士」们寒心,「老博士」们承担的科研任务更重,心理压力更大,理应享受和新人们同等的待遇啊!图片来源:百度百科而此次事件所折射出来的,是研究生补助差异的巨大鸿沟。都说「人各有命」,其实研究生间的补助同样也是天差地别,背后的原因更是千奇百怪。课题组间的补助差异在获得补助时,哈工大的博士生同校不同命,被区别对待,内心自是不平。有的小伙伴更是有苦说不出:同一课题组,身处食物链底端,拿着最低的工资;导师连续两年申请不到课题,自己的劳务费被一降再降;实验室同届学生工资差别过大,有失公平。A 君就读于某西部名校博士二年级,他所在的课题组推崇职场「狼性」文化。研究生打卡、考勤、科研产出均与补助挂钩,一月统计一次迟到、早退次数,不符合要求者会倒扣工资,即使因做实验熬夜到凌晨,白天也必须精神抖擞地按时抵达实验室。由于 A 君的课题所处领域较新,进展不顺,科研产出奖励自是与其无关。看着「背靠小老板好乘凉」的师弟每月拿着比自己高几百块的补助,孤军奋战的 A 君摸着比脸还干净的口袋,头发掉得更快了。B 君就读于某特色高校的艰苦专业,和室友的生活水平不在一个档次,因为 B 君的导师已经两年未成功申请课题了,他的科研补助一再下跌。室友的导师是位院士,项目经费从来不愁,其劳务费更是高得一骑绝尘。当室友周末快乐地出去聚餐,他只能走进食堂咬咬牙为自己多加个鸡腿。对了,疫情期间导师按学校硬性要求发基本补贴给 B 君,然而回校后立即让其返还补贴,原因是未到实验室工作。C 君在某中科院分所就读,即将博士毕业。她和同届学生的工资收入互相保密,导师会根据个人偏好与日常观察给予补助。D 君就读于某双非院校,从未有导师补助之说,有时还会自掏腰包,完成实验。看着参差不一的补助,研究生们流下一把辛酸泪。因此,哈工大往届博士生与 2020 届博士生相比,一年六、七千元的奖助差额的确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金额。这道几千元的收入鸿沟若只靠导师发放的助研津贴去填平,无疑是纸上谈兵

柳如是

哈尔滨回应“非全日制研究生无法享受落户优惠”:仅限全日制

“现在国家有规定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据了解南方就有省份相关补贴政策就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前打电话咨询过,政府人员说政策不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什么哈尔滨不包括?”8月5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就非全日制研究生无法享受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补贴相关政策问题,向黑龙江省领导提出质疑。该名网友称,“哈尔滨市政府于2020年7月2日发放了《关于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落户的若干政策》文件,在此文件中与企业就业员工相关部分通知内容如下:‘对9城区内企业和市属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领域新引进并落户的博士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3000元,每人发放一次性安家费10万元,在哈购房时发放一次性购房补贴10万元;对9城区内企业新引进并落户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硕士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2000元,每人发放一次性安家费3万元……’”这名网友认为,根据国家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应享受与全日制研究生在人才引进等政策方面的同等政策。对此,哈尔滨市政府8月31日作了近百字的简要回复:“网民朋友,您好!您给王文涛省长的留言,我们进行了认真办理,现回复如下:《关于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落户的若干政策》中规定:‘硕士是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暂不享受此政策。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今年7月初,哈尔滨市政府网站公布了《关于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落户的若干政策》。其中规定:对9城区内企业和市属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领域新引进并落户的博士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3000元,每人发放一次性安家费10万元,在哈购房时发放一次性购房补贴10万元;对9城区内企业新引进并落户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硕士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2000元,每人发放一次性安家费3万元;对在9城区内企业新就业并落户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500元;对在9城区内企业新就业并落户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普通大专、中专、全日制技工院校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700元。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年。澎湃新闻注意到,上述文件中,享受政策优惠的对象包括:博士毕业生、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普通大专、中专、全日制技工院校毕业生,并不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据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去年10月刊文解释: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随着非全日制改革正式落地实施,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实行并轨招生,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齐全,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根据国家政策,注明“非全日制”只是为了区分两者的学习方式,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2020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到,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来源:澎湃新闻)

安藏人心

南京大学硕士抱怨:我堂堂华五高校硕士,薪资却跟哈工程一样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更好地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毕竟今天是个唯学历至上的时代,因为现在的招聘会卡很多门槛,他们只招收985,211等,或者某些HR会依据学校的好坏定薪资,虽说现在国家取消了985,211的叫法,但是社会依旧对其比较认同。我们今天来说说关于“学历定薪”这件事,近日一名南京大学硕士应届生,拿到了心仪互联网大厂的offer,薪资待遇方面也比较满意,按理说应该非常高兴。但没高兴几天,他发现自己的薪资水平,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某名硕士生工资是一模一样的。楼主非常生气,觉得被欺骗了,因为当时参加面试时,公司HR明确说了,薪资水平是根据学校等级不同来划分的。楼主表示不满,“我堂堂一名华五高校的硕士竟然要跟某一个211硕士一个价格”,楼主想要涨薪,HR却推卸责任,让他去部门经理谈。随即有网友回怼道,心态还是放平一点吧!现在很多大的或好点的公司,如果你本科不是211,不管你硕士/博土是哪个学校(即便是985),根本就直接不要,让这些人又怎么想?又怎么心态平衡?你现在总算还有好的单位要你。何况南大硕士真的就每个人都一定比哈工程硕士能力强?!现实社会中,有时候学会心态平衡也是一种能力!笔者非常认同网友的观点,这个社会不是绝对公平的,况且南大是综合性大学,哈工程是几乎很单纯的工科,固然南大的名气比哈工程大的多,但就工程领域,南大保证比哈工程强吗?要知道哈工程的核科学与技术,哈工程B+,全国第三,南大在哪里? 而且,哈工程搞的分别是军舰(如航母、核潜艇)、导弹制导(特别是舰载、水下发射)、和武器级的核技术、核动力,全是硬核型 。就非学校强势学科的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哈工程都还能拿到B+。哈工程排名低,跟开设的专业少、学生少也有关系,目前本科一年也就招4000人左右。虽然学历不代表一个人的水平和素质,但是整体来说,越知名的高校,优秀学生的比率越高。但是到了职场以后,一个人发展怎么样,就不能在靠学历了,完全依靠一个人的能力。你怎么看南京大学硕士抱怨,欢迎留言评论。

花瓣舞

哈尔滨工程大学2020招调剂生,缺额1042人,截止到5月20日

抓紧时间,哈尔滨工程大学10个学院,1000多名额,就到明天系统开放结束,别错过最后的班车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缺额111人一、 复试分数要求及调剂条件1、分专业招生计划及复试分数要求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缺额173人一、学院调剂条件(校内、校际)(1)校内调剂基本条件a.满足《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b. 一志愿报考船舶工程学院;c.满足报考一志愿专业复试线且已参加复试。(2)校外调剂基本条件优秀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或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符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本科专业以及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调剂专业为相同或相近专业,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原船舶与海洋工程)总分≥270,力学总分≥280,水利工程总分≥280,数学必须考数一或者数二,外语必须考英一、英二、俄语或日语,接受调剂门类为工学。二、本系各专业调剂名额及系统开通、关闭时间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缺额70人一、复试分数要求分专业招生计划及复试分数要求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缺额133人一、学院调剂条件(校内、校际)轮机工程(全日制)专业校际调剂条件:优秀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或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符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初试科目必须是英语(一)或俄语或日语、数学(一)。接收调剂门类:工学、工程类专业学位。轮机工程(全日制)专业校内调剂条件:满足《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同时满足报考一志愿专业复试线且已参加复试。能源动力(全日制)专业校际调剂条件:优秀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或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符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初试科目必须是英语(一)或俄语或日语、数学(一)。接收调剂门类:工学、工程类专业学位。能源动力(全日制)专业校内调剂条件:满足《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同时满足报考一志愿专业复试线且已参加复试。接收调剂门类:工学、工程类专业学位。能源动力(烟台研究生院,新型船舶动力技术与测试方向)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校际调剂条件:优秀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或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符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初试科目必须是英语(一)或俄语或日语、数学(一)。接收调剂门类:工学、工程类专业学位。二、本系各专业调剂名额及系统开通、关闭时间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缺额71人一、复试分数要求自动化学院分专业招生计划及复试分数要求如下: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缺额122人一、 复试分数要求1. 分专业招生计划及复试分数要求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缺额51人一、学院调剂条件优秀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或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符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报考专业为机械工程(080200)、机械(085500)或相近专业;2.考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或相近专业,相近专业如下:力学类、仪器类、能源动力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航空航天类、核工程类;3.初试统考科目为英语一(俄语、日语)、数学一,且总分270分及以上。二、本系各专业调剂名额及系统开通、关闭时间哈尔滨工程大学信通学院,缺额157人一、学院调剂条件(校内、校际)1、校内调剂条件①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并参加第一志愿专业复试;②考生复试总成绩符合我院第一志愿专业复试要求达标线;③满足调入专业第一志愿复试成绩要求。2、校际调剂条件优秀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或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符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且满足以下条件:① 2020年硕士研究生进入调剂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②初试专业课科目须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③申请调剂的考生本科专业需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二、本系各专业调剂名额及系统开通、关闭时间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缺额137人一、学院调剂条件(一)校内调剂的基本条件1、满足《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2、满足报考一志愿专业复试线且已参加复试。(二)校际调剂条件(不含“大学生士兵计划”)1、优秀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或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符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初试科目为数学一或数学二;英语一或英语二、俄语、日语;2、优先调剂报考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考生;接收调剂门类: 工学、工程类专业学位。3、满足调入专业一志愿复试线(材料与化工:总分不低于264,外语、政治不低于37,业务课一、业务课二不低于56)。(三)“大学生士兵计划”校际调剂的基本条件:拟申请调入我校“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须满足教育部关于考生调剂的基本要求,且拟调入专业只能为我校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二、本系各专业调剂名额及系统开通、关闭时间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缺额17人一、学院调剂条件(校际)优秀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或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符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调剂的基本要求,且同时满足下表调剂条件:二、本系各专业调剂名额及系统开通、关闭时间大圣综合整理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免责及版权声明: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

不贷

想要调剂的考生看过来,哈尔滨工程大学绝对是不错的选择

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样都是隶属于工信部,而且在专业上也有很多相似的,怪不得很多学生把它和哈工大搞错啦!但不同的是,哈工大的生源很好,但哈工程就要差一些,比如现在比较火热的考研,哈工程几乎年年需要调剂才能完成招生计划。既然生源相对一般,那哈工程的毕业生去向怎么样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看将来调剂或报考到这所院校是否合适?2018 届毕业生共计 5729 人,总体就业率为 95.22%。其中,博士毕业生 233 人,,就业率为93.56%;硕士毕业生 1966 人,就业率为96.39%;本科毕业生 3530 人,就业率为 94.67%。男女比例为 2.51:1,这也是一所典型的理工科院校。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而且本科生在黑龙江省招生仅占24%,这个比例说不上高来,在各个高考大省或临近省份,招生数量也比较可观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去向以深造为主,其中超过50%本科毕业生选择的是国内升学,还有超过7%的毕业生选择出出国深造;签就业协议的超过三分之一。研究生则是以签就业协议为主,占研究生毕业生总数的85%以上。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有超过50%的毕业生选择了升学深造,其中,升入本校的 937 人,升入 985 高校的 656 人,升入除本校外其他 211 高校(不含 985) 的 76 人,到研究院所继续深造的 65 人,升入其他非 211 高校 35 人,出国(境)留学 257 人。2018 届毕业生出国(境)留学 270 人, 赴英国留学的人数最多(77 人),占出国(境)留学总人数的 28.52%, 其次是澳大利亚(64 人),比例为 23.70%。录取该校 2018 届毕业生的国(境)外高校共 121 所,录取人数最多的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24 人),比例 为 8.89%,其次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12 人),比例为 4.44%。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差别很大,其中博士单位性质主要为高等教育单位(占博士就业数的 49.62%), 其次是科研设计单位(17.18%);硕士单位性质以国有企业(36.58%) 为主,其次是私营企业(30.01%);本科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41.50%), 其次是私营企业(34.91%)。由于学校是典型的军工类的理工科院校,以航海为主,所以本科生的去向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硕士主要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2.14%),而博士生则去向是教育业为主。差别实际还是很大的。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城市而言,本科生就业比例最高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哈尔滨、北京和上海。硕士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哈尔滨、深圳和上海。博士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哈尔滨、北京和齐齐哈尔。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就业的主体领域包括“三海一核”相关领域就业、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就业、部队及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配套单位就业以及其他高校、 研究院所就业。2018 届毕业生在主体领域单位就业 1396 人,占毕业生就业数的 42.84%,其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就业比例最高(5.28%)。2018 届毕业生中签约世界和中国 500 强的毕业生共计 1524 人,共涉及500 强企业 60 家。其中,博士生 500 强企业就业 55 人,占博士生就业数的 27.36%,涉及企业 14 家;硕士 生 500 强企业就业 936 人,占研究生就业数的 53.73%,涉及企业 53 家;本科生 500 强企业就业 533 人,比例为 40.50%,涉及企业 51 家。接收该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 500 强企业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72 人),;其次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 司( 133 人)。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届未就业学生有 274 人,未就业原因比例最高的是复习再考 研(占未就业总数的45.99%),其次是已工作,未签三方协议 (14.23%)。关于各专业的具体就业率以及毕业生的就业薪资情况,哈工程并没有透漏,看看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单位你就不会怀疑,军工类和国防类的企业不会差,尤其很多企业还是各种500强的成员,看来,如果报考这所高校或者研究生复试调剂到这所高校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关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数据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数日不出

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个班真牛!32人一个不少全考研成功

学生与班主任(前排中间)合影学校提供生活报记者刘畅言牛!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20140531班的32名学生全部考研成功,成为学校“最高升学率班级”。这32名同学,1人保送上海交大,2人考上中船重工研究所,6人保送中科院,23人留校读研。5日,生活报记者联系了哈工程的老师和同学,揭开学霸们的学习秘诀。从大一起狠抓学习每个新生寝室都配学业导航员据水声工程学院院长殷敬伟介绍,学院源于1953年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声纳专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杨德森为代表的一批水生前沿专家,在我国的船海领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我国水声工程领域60%以上的工程师,管理、技术领军和科学家毕业于此。所以,531班班主任惠娟教授从大一开始就紧抓学习不放松:“大一抓实了,班风树好了,成长就顺了”。据了解,学院每个新生寝室都配备了学业导航员,由成绩顶尖的高年级学长担任,随时指导学业生活问题。此外,还设立了学习指导中心,由40名高年级成绩优异学长担任“学习助教”,为学生学习提供全方位指导服务。因此,531班的32名同学从大一就明白,那种上了大学就可以放开玩的想法,在这儿,不存在的!自习谁也不能缺席临近考试互出考卷互讲错题“哈工程是全国唯一一所听着军号声上下课的大学,有一股向上、向前的魔力。”班干部任佳威说,为了不让同学们在寝室睡懒觉、玩电脑,他一周最少查两次寝室。另一位班干部田鸿兴称,从大一开始班级就保持一个规定:一起上自习。自习时,学习好的同学会帮其他同学讲题、划重点,这种互助小组一组就是4年。田鸿兴告诉记者:“因为一直认真听课,期末临近时我们能够大概猜到老师考试的范围,我们会互相出考卷,然后按时间答完,互换批卷子,再一起讲错题……”保送本校直读博士的付晓月表示,他们经常和院士、教授们交流,了解和参与到行业内的相关科研课题,因此,大家很早就确定了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就业方向。不单单学习好,大家玩起来也很“在行”。班级32个同学中有6个女生26个男生,每个月几乎都有团活,由全班征集主题。“我们组织一起撕名牌,因为班级只有6个女同学,所以分成6队,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队里的‘公主’……”田鸿兴说,因为班里有南方同学,所以每逢下雪,东北的小伙伴们就带他们打雪仗,一直打到手冰凉、脸通红、脖子里冒热气。考研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有同学想掉队终被成功劝回正因为同学们总是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所以大家感情特别深厚。这也体现在了考研上,有想偷懒掉队的,绝对不行!班级里有一位来自河北的小伙伴,他上大学后迷上了网络游戏,总是偷摸儿溜出去玩,后来甚至想通宵,几次考试成绩也有下降。同寝室的兄弟们一看这样不行,一合计直接告诉了老师。室友说:“我们不想让他迷失,所以我们将情况反馈给老师,加上各种话聊‘攻击’,到底给他掰过来了。”后来,这名同学一路奋发,最后考研进了学院前十名。班里还有一位男同学,因为是贫困生,而且成绩在班级不突出,就想本科毕业直接就业。但是经过和同学、老师的交流,他也想努力一把,最终,在同学们的带领下,他入院考上了研究生。

蝴蝶胥也

哈尔滨工程大学公布20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随着5月20日将军来临,也就是调剂系统正式开通,很多学校已经完成了一志愿的复试工作,并且有很多学校公布了自己一志愿的拟录取名单,这直接让部分学生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拟录取名单是在正式录取之前的一个名单,今天,小编就介绍一所学校各个学院都已经公布了自己的拟录取名单,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请在第一时间在相应的研究生院查询具体的名单详情。这所学校就是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前被称作哈军工,是一所211工程大学,也是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的数学科学学院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复试结果,也就是拟录取名单。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数学科学院中初试成绩占比最高分达到了410分,综合成绩排到了第二,这个成绩也是非常不错的,今年数学科学学院招生的人数也是非常多的。学校中还有一个学院是非常重要的学院,就是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也公布了一志愿拟录取名单,相比数学科学学院来说,动力工程学院的初试的最高分只有363分,没有上面那个学院的分数高,但是作为一名工科的专业,363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分数,希望你们可以在拟录取名单当中。还有船舶工程学院也公布了一志愿等尼录取名单,并且这个拟录取名单中是包含校内调剂的,如果说你的第一个专业没有被录取的话,可以申请校内调剂,如果成功的话,也是可以被录取的。今年的最高分为365分,总成绩排在第一位的是总分为74分的同学,船模于海洋结构五设计制造专业是哈滨工程大学的一个重点学科。学校对录取的学生的要求极高,所以能够被这个专业所录取的话都是一个娇娇者。希望各位同学们能够披荆斩棘,希望各位同学麦不负重望,也希望各位同学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加油吧,2020年的考研学子!

不同于己

黑龙江省财政厅2020拟用名单出炉,哈工程包揽,不亚于985哈工大

黑龙江省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经济发展并不是太好,经济发展甚至有衰退的趋势,人才越来越多的开始流出来,年轻人也不愿意去到的城市。但是对黑龙江省来说,那么黑龙江省的公务员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黑龙江省的公务员晋升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你有一个非常高的学历的话,那么黑龙江省的公务员是你的最佳选择当然,黑龙江省的房价一般来说是非常低的,如果你想买房子的话,可以选择黑龙江省来试一试,但是黑龙江的生活质量可能并没有那么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黑龙江省财政厅录用的公务员基本情况看一看,黑龙江省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快快转发收藏~~1.哈尔滨工程大学实力厉害我们看到黑龙江省财政厅录用的公务员,两名人员都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我第一次听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从考研导师张雪峰耳朵中听到这是因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名气,完全被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名气盖过了,但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实力完全是非常强大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是一所211工程大学,仅次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地位,在整个东北三省,完全就仅仅次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理工科实力所以如果在东北三省,你想考一个非常好的学校的话,那么你的分数如果不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话,你可以试一试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个学校也是考研导师,张雪峰非常推荐的学校那基本上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历可以在东北三省任何一家企业进行工作,或者是投简历,基本上是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保研率也是非常厉害的所以说有时候高考选择学校的事,或者是考研选择学校的时候不一定一定要考985的高校,还可以试一试,名气比他弱一点的学校,但是实权是非常强大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可能都是性价比非常高的大学。还有就是理工科学校毕业生不一定都去企业,你看清华北大毕业生多少去当公务员的?所以理工科一般当公务员更有优势,比文科生更有逻辑感觉,更会写材料,更会继续长时间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以前都是理工科毕业生当大官的原因。上理工科大学考公务员决定没问题。快快转发收藏~~每天一篇教育干货,点点关注,带你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