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厉害了!百余所高校学子参与鲁南制药大学生暑期实践夏令营推而后行

厉害了!百余所高校学子参与鲁南制药大学生暑期实践夏令营

“印象鲁南 醉美时代”鲁南制药2019年大学生暑期实践夏令营结束,自7月10日开营以来,共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1200余人,分为12个批次参加。师生们参观时代楷模赵志全同志纪念馆、鲁南制药集团展览馆、新时代药业展厅、厂区、FDA车间。走近“时代楷模”赵志全,领略一个企业家将毕生精力奉献在“造福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的精神;通过讲解员详细的讲解,进一步了解鲁南制药的发展布局和规划;从公司依山傍湖的美景中穿过,感受“安全、质量、环保、能源、生态”的发展理念,对“企业发展 环保先行”的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FDA车间,逐步感受公司国际化、自动化的生产水平……新时代药业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从企业文化理论结构、企业文化推动及企业领导人特质等几个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了一个企业应该具有的文化内涵、外延,激励大家深入鲁南制药、了解鲁南制药、加入鲁南制药。鲁南制药集团医药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海涛在《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销售》精彩座谈中,突破传统的销售观点,以全新的视角介绍销售含义,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引出“痛点”的重要性,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善于寻找“痛点”。业务培训部培训老师以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为营员们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企业课程。同时寄语勉励大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实现人生价值。鲁南制药始终把“培养和造就人才”作为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一直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鲁南制药开展的大学生暑期实践夏令营活动,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动性,让在校学生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为教育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夏令营高校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福州大学、复旦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南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吉林大学、济南大学、济宁医学院、佳木斯大学、江南大学、锦州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聊城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医药学院、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潍坊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新乡医学院、扬州大学、云南大学、枣庄学院、长春工业大学、长治医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中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学院、滨州医学院、临沂大学、德州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山东职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学院、济宁学院。鲁南制药集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雷诺阿

2020年山东省计划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621万吨

对于城市吸引力的判断,人才招引无疑是最直接的衡量指标。根据此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截至7月底,高校应届毕业生留鲁率达到82.56%,其中济南、青岛、潍坊、烟台成为省内高校毕业生流入最多的4个城市,其中济南、青岛占44.2%。据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新引进来青就业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68人,占全省总量的22%,集中分布在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随着青岛发起的15个攻势的持续深入,以及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的加快,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起势,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带来了人才结构的改善。”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表示,青岛人才招引与产业匹配度越来越高,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突破40%。此外,上半年青岛新增就业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双一流”毕业生中有59%的人才选择进入民企,“民营企业招聘多,城市的活力就足。”胡义瑛表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岛这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也在不断上升。看好产业青岛成为就业“首选项”从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老家在河北邯郸,今年8月刚入职海尔卡奥斯的郭建辉身上似乎很难找到与“青岛”的关联点。但舍弃了长三角一带多家炙手可热车企、家电企业的offer,打两年前起,郭建辉就铁了心要到青岛来工作。“算是因缘巧合,当然也是我‘预谋已久’。”郭建辉告诉记者,因为学习机械工程专业,面对整个产业的信息化趋势,他一早就瞄准了自己的就业方向,要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热门领域靠。“巧的是,大三那年,我参加了卡奥斯的夏令营活动。也是那时候我看到了卡奥斯在整个行业领域的企业实力、发展规划和无限前景,让我认准了‘就是它’。”因为一家企业认准一座城市,在家人看来“冒险”的选择却让郭建辉甘之如饴。目前,他在海尔卡奥斯智研院的智能制造部门轮岗,“收获很多,成长很快,选择很对”,郭建辉谈起自己入职后的工作。而像郭建辉一样,舍弃北上广深等热门就业城市选择“青漂”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四川毕业、“北漂”一年的王凡,最终将创业地选择在了青岛。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小有盈余,王凡认为创业成功不仅要看创业项目的选择,城市的选择也颇为关键。“我从外贸行业起步,而青岛在这一领域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整个产业发展体系也相对成熟,尤其是当下青岛几大‘国际客厅’的打造,让传统外贸逐渐转型升级,创造出新的发展空间。”记者从青岛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截至7月底,青岛共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68人,这些毕业生分别来自126所高校,同比增长74%。“相较以往,青岛对省外毕业生吸引力增强,同时新引进的优秀人才与产业匹配度高。”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人社部门掌握的就业分布情况来看,新引进“双一流”人才集中分布在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突破40%。“政策红利是吸引人才关注的‘饵’,但能真正让人才留得下、扎得深,还是要依赖整个城市的产业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前景。”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传华表示,青岛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近年来的国家战略优势,适时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在很多新兴产业方面发力,后劲十足,这也让不少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更加看好青岛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成为青岛吸引人才的根本内在动力。留青圆梦创业之城搭建多元成长舞台“我们班有36个人,三分之二选择留在青岛工作。”青岛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哈尔滨小伙董津丞,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青岛,“在青岛四年,越发觉得这里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城市。这里同龄人多、机会多、圆梦的几率大,而且对外来人口也很包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舞台,让人愿意留下来。”董津丞笑着告诉记者。大学期间,董津丞就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城市整治提升工程。前海一线那些五颜六色又充满童真童趣的配电箱、移动光纤箱,有不少是出自董津丞的画笔。“能亲手在城市面孔上留下一抹色彩,一直都是我和同学们的骄傲。”董津丞说,这也是他喜欢青岛的原因,在这里总能找到年轻人发挥创意和活力的舞台与机会。现在,董津丞已经成功入职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有屋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区日新月异的建设进度和充满年轻活力、创意思维的公司职场环境,让他直言自己“全身都是干劲儿”。不同于董津丞的城市创意书写,理科生宋伟奇在青岛同样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学术科研路。今年7月份,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宋伟奇通过选拔,正式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做见习科研助理。考研失利又错过校招时机,去哪儿工作的难题让宋伟奇头疼不已。上网浏览就业信息时,一则青岛市见习岗位招聘需求的启事映入他的眼帘。“考研也是为了继续做学术科研,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助理’的见习岗位,不仅跟我专业对口,更是满足了我的学术理想。”宋伟奇告诉记者,经过简历筛选、面试选拔,自己顺利进入研究所见习。经过岗位培训和科研导师“一带一”辅导,迅速融入研究组相关项目研究工作的宋伟奇凭借良好的表现,成功被海洋所留用并签订劳动合同。“为拓宽就业渠道,日前青岛市发布《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鼓励承担青岛市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开发见习岗位60余个,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80余人进入基地开展见习。不仅如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还专题部署了事业单位吸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青工作,围绕“15个攻势”重点行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开发定向引才岗位152个,计划招聘“双一流”高校毕业生787名。全程无忧营造人才政策生态体系“落了户、买了房,更安了心,这样也就能心无旁骛地在青岛找工作了。”今年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石鑫林,在确定工作单位之前,就已经通过“青岛人才”微信号成功落户,成为一名“新青岛人”,不仅如此,他还成功申请到10万元的研究生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第一次提交落户信息时,我填错了一项时间信息,后台审核失败后,很快就给我反馈了需要改正的信息,从提交材料、填写表格到落户申请成功受批,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石鑫林告诉记者,流畅的落户过程让他对青岛这座城市的好感倍增。“不仅从高校毕业生放宽至在校大学生,青岛市‘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门槛还在全国率先将海外留学的毕业学年大学生纳入在青落户范围,已落户的大学生可享受青岛市购房政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人才公寓,实现学历人才落户‘秒批’,提高人才来青的获得感。”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青岛已经为5.2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安家费、住房补贴、小微企业就业补贴资金3.05亿元。不仅在落户政策上实现最大限度的高效便捷,青岛市还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打包办”,在全省率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程进行简化,取消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鉴证、调整改派等手续,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站式”办理。同时,打破人才户籍地存档限制,对有在青就业意向,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派遣期内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由市、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档案免费保管服务,并纳入青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范围,提供岗位推荐、就业指导服务,以开放的姿态助力青年人才聚青发展。“针对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取消了现场招聘会的情况,我们联合智联招聘搭建青岛市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平台,国企专场、‘雁归故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多场专题网络招聘会累计吸引了7240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7.6万个,实现了4.4万名毕业生参与在线求职,投递简历27.1万人次。”人社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前7个月,全市引进聚集各类人才12.3万人。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搭建青年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岗位,为国内外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以及各类在青创业者,来青就业见习、实习实训、创业实训提供岗位对接服务,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当下的青岛正站在高速发展的风口,资源禀赋与国家战略的叠加,让这片青青之岛、创业之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当然,整个城市的高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才与其一起成长。”刘传华表示,目前全市围绕人才引进、人才服务和鼓励人才创新的全流程,正打造一套创新型、集成型和配套型的人才政策生态体系。“所有政策的核心,是为人才提供绽放光彩的广阔舞台,要成全、成就人才和青岛一起成长。”来源: 新华网

天道

厉害了!百余所高校学子参与鲁南制药大学生暑期实践夏令营

“印象鲁南 醉美时代”鲁南制药2019年大学生暑期实践夏令营结束,自7月10日开营以来,共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1200余人,分为12个批次参加。师生们参观时代楷模赵志全同志纪念馆、鲁南制药集团展览馆、新时代药业展厅、厂区、FDA车间。走近“时代楷模”赵志全,领略一个企业家将毕生精力奉献在“造福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的精神;通过讲解员详细的讲解,进一步了解鲁南制药的发展布局和规划;从公司依山傍湖的美景中穿过,感受“安全、质量、环保、能源、生态”的发展理念,对“企业发展 环保先行”的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FDA车间,逐步感受公司国际化、自动化的生产水平……新时代药业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从企业文化理论结构、企业文化推动及企业领导人特质等几个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了一个企业应该具有的文化内涵、外延,激励大家深入鲁南制药、了解鲁南制药、加入鲁南制药。鲁南制药集团医药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海涛在《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销售》精彩座谈中,突破传统的销售观点,以全新的视角介绍销售含义,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引出“痛点”的重要性,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善于寻找“痛点”。业务培训部培训老师以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为营员们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企业课程。同时寄语勉励大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实现人生价值。鲁南制药始终把“培养和造就人才”作为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一直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鲁南制药开展的大学生暑期实践夏令营活动,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动性,让在校学生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为教育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夏令营高校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福州大学、复旦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南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吉林大学、济南大学、济宁医学院、佳木斯大学、江南大学、锦州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聊城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医药学院、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潍坊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新乡医学院、扬州大学、云南大学、枣庄学院、长春工业大学、长治医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中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学院、滨州医学院、临沂大学、德州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山东职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学院、济宁学院。鲁南制药集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星星的孩子”这个夏天不孤独

7月31日,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哈尔滨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承办的“2019年‘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夏令营 ’哈尔滨站”在太阳岛开营。本次夏令营以“红色梦想,成长之旅”为主题,50个孤独症儿童家庭受邀免费参加活动,快乐享受“专属假期”。风光秀美的太阳岛上,孩子们拿起画笔,为地球、天安门、五星红旗涂上绚丽的颜色;伴着鸟语和虫鸣,孩子和家长们环坐在草地上进行亲子游戏,现场欢笑声不断。本次公益夏令营为期4天,孩子们还将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与极地馆的动物们“亲密接触”,在“水世界”与海豚畅游“海底王国”,开拓视野、收获知识、锻炼能力、幸福成长。夏令营还将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主任武丽杰等专家学者,为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孤独症儿童家长提供精准辅导,帮助教师、家长们加强对孤独症儿童康复理念的认知,更好掌握自闭症诊断知识和康复治疗技术。

暴力街

本科选大学,硕士选专业!这些非双一流大学都是“潜力股”

去年12月28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第四轮评估于2016年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评估结果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权威性、公信力和高校认可度成为学科评估备受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三大因素。据报道,虽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方面澄清学科评估结果和“双一流”名单之间的关系,但有学者认为,以学科评估为代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确实在首批“双一流”遴选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尽管不少实力派高校遗憾无缘2017年“双一流”,但在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的背景下,这些高校未来仍有很大竞争力跻身“双一流”。其中,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3所未入选首批“双一流”名单的高校,各有1个学科获评A+档(前2%或前2名)。这些地方高校的学科之所以位列A+,或是因为办学历史悠久,或是有行业背景做依托,或是定位准确,集中发力。不过,由于一些原因遗憾落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有教育界人士评价:特色,才是生存之本。与之相反的是,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等首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却并未在本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科。中国教育在线整理了12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和A的非双一流高校2018年最新研究生招生推免、录取及调剂相关信息,有志参加2019年全国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与其扎堆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不妨将眼光放在这些“潜力股”上,增加考研胜出的机率。【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A+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学科代码: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共34所高校参加了评估,最终有23所高校得到了评级。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为评为A类的三所高校分别是:武汉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以及中国矿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下设十个研究方向,分别为:测绘科学与技术;02工程测量与国防工业测量;03数字摄影测量;04航天遥感工程;05数字地图制图与出版;06地理信息智能服务与知识工程;07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08战场动态监测与地理空间情报;09空间化海洋测绘工程;10地缘环境与地理空间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可招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在2018年研究生招生中,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接收调剂生源的具体学科与缺额计划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1200,缺额6名)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代码:083900,缺额6名)均获评第四轮学科评估A档。众所周知,测绘科学与技术是武汉大学的王牌学科,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在这方面也有着全国顶尖实力。在2017年新增的25所非211“双一流”高校中,无一属于部队院校,仍仅有国防科大和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期待下一轮“双一流”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能有一席之地。【南京医科大学】A+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学科代码: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参评高校共计54所,南京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评估结果为A+;北京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为A-。而南京医科大学高居排行榜首位。这并不是一个小众学科,排名南医大之下的不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名校。在2017年“双一流”名单中,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成为唯一的“医科大”,相信在下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中,南医大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希望很大。此外,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获B+等级,药学获评B等级。相较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南京医科大学本轮参评的六个学科都有较大幅度提升。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分别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代码:100401)、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代码:10040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代码:100403)、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4)、卫生毒理学(100405)。招生要求为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限医学专业考生报考。2018年该学科各专业共拟统招33名,其中推免生15名(公共卫生学院【一】所有专业推免名额)。【黑龙江中医药大学】A+ 中药学 (学科代码:1008)中药学参评高校43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为A+;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为A-。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批A+档的学科是中药学,同样也是排名第一,力压南京、北京、天津、成都等地多所中医药大学。而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三所高校的“中药学”正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这样的结果让不少网友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惋惜,希望在下一轮中不再遗憾。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下设六个二级学科,分别为:中药化学(学科代码:1008Z1)、中药药剂学(学科代码:1008Z2)中药药理学(学科代码:1008Z3)中药炮制学(学科代码:1008Z4)临床中药学(学科代码:1008Z5)中药资源学(学科代码:1008Z6)。2018年该学科各专业共拟招72人,其中推免9人,从官网最新的数据来看,一共有55人进入复试,录取46人(以拟录取名单第一批为准),包括第一志愿录取36人,调剂10人,相比招生计划缺额26人。从今年的招生录取来看,医学相关的2019考生可以重点关注该院校,推免比例不高且调剂名额的机会也比较多。除了这三所获得A+学科的非双一流高校外,东北财经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黑龙江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等9所高校各获得1个A类,位居学科前5%。在这九所非双一流高校中,拥有一级学科法学A类两所,外国语言文学A类两所,应用经济学A类一所,药学A类一所,化学工程与技术A类一所,美术学A类两所。华东政法大学VS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代码:0301)在法学一级学科中,参评高校共计144所,其中A+类2所;A类5所,西南政法大学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下设10个二级学科,分别为:法学理论(专业代码:030101)法律史(专业代码:03010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代码:030103)刑法学(专业代码:030104)03010、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专业代码:030105)、诉讼法学(专业代码:030106)经济法学(专业代码:03010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代码: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代码:030109)军事法学(专业代码:030110)。“五院四系”长期以来代表着中国法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法学教育的泰山北斗。而如今, “五院四系”的命运早已大不相同:“四系”所在的院校均已贵为985、双一流;“五院”的境遇也显示出明显差异:西南政法、华东政法的法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虽都入选A类,但距离下一轮双一流之路还有多远仍然未知。在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中,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计划招生315名,推免占据120名,发布7个调剂名额,而西南政法大学今年拟录取597名硕士研究生,暂无调剂名额。黑龙江大学VS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代码:0502)在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4所,本次参评38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84所。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跻身A+,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位列A阵营,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8所高校则同属A-。相较于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从A-类晋升至A类;前30%学科从3个增加至6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为新入选学科。再看另一所位于广州的语言类高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由于全国范围内开设语言类学科的高校非常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最终还是未能入选双一流,却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略胜一筹。两所院校2018年最新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显示,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拟录取61人,其中有17人为调剂名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拟计划招生161人,其中推免生44人,无调剂名额。【南京工业大学】A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代码:0817)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有54所,本次参加参评51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144所。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位列A档,另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学科评为B+。动力工程,土木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三个学科评为B。位于名校云集的南京,相比985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还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11强校,南京工业大学并不算突出,但并不否认,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实力很强。该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今年统招116人(3人参加夏令营加分政策),其中推免24人,无调剂名额。【东北财经大学】A 应用经济学(学科代码:0202)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跻身全国前五,仅次于北大、人大和央财三所A+级院校,此外,该校工商管理获得A-;统计学获得A-;管理科学与工程获得B+;公共管理获得B;理论经济学获得B;法学获得C。该学科2018年计划招生65人,其中推免19人,统招第一志愿为16人,调剂46人,最终录取81人。【沈阳药科大学】A 药学(学科代码:1007)药学参评高校104所,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评估结果为A+;北京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浙江大学为A;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为A-。该校药学专业在2018年计划招生277人,拟录取207人,其中,生药学专业调剂名额7人。西安美术学院VS南京艺术学院A 美术学(学科代码:1304)在艺术院校中,共有11所高校有A类学科入选。其中,最多的为中国美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分别入选3个A类学科;中央美术学院入选2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分别入选1个。此次,西安美术学院的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在评估中分别获得A、B+和B档的评估成绩,具体结果是:美术学排名A(第二档),跻身前2%—5%。参评院校共计93所(其中博士授权院校15所);设计学,排名B+(第四档),跻身前10%—20%。参评院校共计94所(其中博士授权院校16所);艺术学理论,排名B(第四档),跻身前20%—30%。参评院校共计50所(其中博士授权院校18所)。而南京艺术学院在学科评估中,艺术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上榜前六,全部进入前三等级,其中:美术学A 评级,音乐与舞蹈学 A- 评级设计学 A- 评级,戏剧与影视学B+ 评级,艺术学理论B+ 评级。从两所学校最新的学科评估来看,实力可谓不相上下,报考2019年硕士研究生的艺术类考生可重点关注以上两所院校。从学校管理角度而言,双一流率、985率俨然成为研究生招生的考核指标,但从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的角度而言,有很多非双一流、非985的高校,也有很多在全国数一数二的专业。“本科选大学,硕士选专业,博士选导师”,这句流传很多年的话被考研人奉为箴言,自有其道理。专业代表着你个人的职业兴趣。因为热爱,所以选择。那么考生是要为所谓双一流的名声站台,还是为特色专业撑腰?

還归

前7个月引进聚集各类人才12.3万人,“青岛offer”成更多毕业生“首选”

对于城市吸引力的判断,人才招引无疑是最直接的衡量指标。根据此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截至7月底,高校应届毕业生留鲁率达到82.56%,其中济南、青岛、潍坊、烟台成为省内高校毕业生流入最多的4个城市,其中济南、青岛占44.2%。据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新引进来青就业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68人,占全省总量的22%,集中分布在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随着青岛发起的15个攻势的持续深入,以及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的加快,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起势,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带来了人才结构的改善。”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表示,青岛人才招引与产业匹配度越来越高,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突破40%。此外,上半年青岛新增就业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双一流”毕业生中有59%的人才选择进入民企,“民营企业招聘多,城市的活力就足。”胡义瑛表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岛这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也在不断上升。看好产业青岛成为就业“首选项”从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老家在河北邯郸,今年8月刚入职海尔卡奥斯的郭建辉身上似乎很难找到与“青岛”的关联点。但舍弃了长三角一带多家炙手可热车企、家电企业的offer,打两年前起,郭建辉就铁了心要到青岛来工作。“算是因缘巧合,当然也是我‘预谋已久’。”郭建辉表示,因为学习机械工程专业,面对整个产业的信息化趋势,他一早就瞄准了自己的就业方向,要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热门领域靠。“巧的是,大三那年,我参加了卡奥斯的夏令营活动。也是那时候我看到了卡奥斯在整个行业领域的企业实力、发展规划和无限前景,让我认准了‘就是它’。”因为一家企业认准一座城市,在家人看来“冒险”的选择却让郭建辉甘之如饴。目前,他在海尔卡奥斯智研院的智能制造部门轮岗,“收获很多,成长很快,选择很对”,郭建辉谈起自己入职后的工作。而像郭建辉一样,舍弃北上广深等热门就业城市选择“青漂”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四川毕业、“北漂”一年的王凡,最终将创业地选择在了青岛。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小有盈余,王凡认为创业成功不仅要看创业项目的选择,城市的选择也颇为关键。“我从外贸行业起步,而青岛在这一领域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整个产业发展体系也相对成熟,尤其是当下青岛几大‘国际客厅’的打造,让传统外贸逐渐转型升级,创造出新的发展空间。”从青岛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截至7月底,青岛共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68人,这些毕业生分别来自126所高校,同比增长74%。7月22日,青岛市2020年首场线下人才招聘会举行,吸引了众多应聘者前来。“相较以往,青岛对省外毕业生吸引力增强,同时新引进的优秀人才与产业匹配度高。”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人社部门掌握的就业分布情况来看,新引进“双一流”人才集中分布在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突破40%。“政策红利是吸引人才关注的‘饵’,但能真正让人才留得下、扎得深,还是要依赖整个城市的产业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前景。”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传华表示,青岛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近年来的国家战略优势,适时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在很多新兴产业方面发力,后劲十足,这也让不少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更加看好青岛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成为青岛吸引人才的根本内在动力。留青圆梦创业之城搭建多元成长舞台“我们班有36个人,三分之二选择留在青岛工作。”青岛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哈尔滨小伙董津丞,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青岛,“在青岛四年,越发觉得这里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城市。这里同龄人多、机会多、圆梦的几率大,而且对外来人口也很包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舞台,让人愿意留下来。”董津丞笑着说。大学期间,董津丞就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城市整治提升工程。前海一线那些五颜六色又充满童真童趣的配电箱、移动光纤箱,有不少是出自董津丞的画笔。“能亲手在城市面孔上留下一抹色彩,一直都是我和同学们的骄傲。”董津丞说,这也是他喜欢青岛的原因,在这里总能找到年轻人发挥创意和活力的舞台与机会。现在,董津丞已经成功入职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有屋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区日新月异的建设进度和充满年轻活力、创意思维的公司职场环境,让他直言自己“全身都是干劲儿”。不同于董津丞的城市创意书写,理科生宋伟奇在青岛同样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学术科研路。今年7月份,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宋伟奇通过选拔,正式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做见习科研助理。考研失利又错过校招时机,去哪儿工作的难题让宋伟奇头疼不已。上网浏览就业信息时,一则青岛市见习岗位招聘需求的启事映入他的眼帘。“考研也是为了继续做学术科研,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助理’的见习岗位,不仅跟我专业对口,更是满足了我的学术理想。”宋伟奇表示,经过简历筛选、面试选拔,自己顺利进入研究所见习。经过岗位培训和科研导师“一带一”辅导,迅速融入研究组相关项目研究工作的宋伟奇凭借良好的表现,成功被海洋所留用并签订劳动合同。“为拓宽就业渠道,日前青岛市发布《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鼓励承担青岛市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开发见习岗位60余个,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80余人进入基地开展见习。不仅如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还专题部署了事业单位吸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青工作,围绕“15个攻势”重点行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开发定向引才岗位152个,计划招聘“双一流”高校毕业生787名。全程无忧营造人才政策生态体系“落了户、买了房,更安了心,这样也就能心无旁骛地在青岛找工作了。”今年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石鑫林,在确定工作单位之前,就已经通过“青岛人才”微信号成功落户,成为一名“新青岛人”,不仅如此,他还成功申请到10万元的研究生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第一次提交落户信息时,我填错了一项时间信息,后台审核失败后,很快就给我反馈了需要改正的信息,从提交材料、填写表格到落户申请成功受批,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石鑫林表示,流畅的落户过程让他对青岛这座城市的好感倍增。“不仅从高校毕业生放宽至在校大学生,青岛市‘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门槛还在全国率先将海外留学的毕业学年大学生纳入在青落户范围,已落户的大学生可享受青岛市购房政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人才公寓,实现学历人才落户‘秒批’,提高人才来青的获得感。”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截至7月底,青岛已经为5.2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安家费、住房补贴、小微企业就业补贴资金3.05亿元。青岛“青年驿站”为外地来青择业学子提供七天免费住宿、政策解读、就业指导等服务。不仅在落户政策上实现最大限度的高效便捷,青岛市还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打包办”,在全省率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程进行简化,取消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鉴证、调整改派等手续,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站式”办理。同时,打破人才户籍地存档限制,对有在青就业意向,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派遣期内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由市、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档案免费保管服务,并纳入青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范围,提供岗位推荐、就业指导服务,以开放的姿态助力青年人才聚青发展。“针对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取消了现场招聘会的情况,我们联合智联招聘搭建青岛市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平台,国企专场、‘雁归故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多场专题网络招聘会累计吸引了7240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7.6万个,实现了4.4万名毕业生参与在线求职,投递简历27.1万人次。”人社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前7个月,全市引进聚集各类人才12.3万人。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搭建青年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岗位,为国内外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以及各类在青创业者,来青就业见习、实习实训、创业实训提供岗位对接服务,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当下的青岛正站在高速发展的风口,资源禀赋与国家战略的叠加,让这片青青之岛、创业之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当然,整个城市的高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才与其一起成长。”刘传华表示,目前全市围绕人才引进、人才服务和鼓励人才创新的全流程,正打造一套创新型、集成型和配套型的人才政策生态体系。“所有政策的核心,是为人才提供绽放光彩的广阔舞台,要成全、成就人才和青岛一起成长。”

笔中情

2019年孤独症儿童夏令营哈尔滨站开营

7月31日,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哈尔滨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承办的“2019年‘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夏令营 ’哈尔滨站”在太阳岛开营。本次夏令营以“红色梦想,成长之旅”为主题,50个孤独症儿童家庭受邀免费参加活动,快乐享受“专属假期”。风光秀美的太阳岛上,孩子们拿起画笔,为地球、天安门、五星红旗涂上绚丽的颜色;伴着鸟语和虫鸣,孩子和家长们环坐在草地上进行亲子游戏,现场欢笑声不断。本次公益夏令营为期4天,孩子们还将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与极地馆的动物们“亲密接触”,在“水世界”与海豚畅游“海底王国”,开拓视野、收获知识、锻炼能力、幸福成长。夏令营还将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主任武丽杰等专家学者,为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孤独症儿童家长提供精准辅导,帮助教师、家长们加强对孤独症儿童康复理念的认知,更好掌握自闭症诊断知识和康复治疗技术。【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哈尔滨日报

天趣

前7个月引进聚集人才12.3万人!“青岛offer”:更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

青岛日报2020年9月16日4版成为省内高校毕业生留鲁就业的最热门城市之一;“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在青就业3068人,占全省总量的22%,同比增长74%,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超四成;今年前7个月引进聚集各类人才12.3万人“青岛offer”:更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对于城市吸引力的判断,人才招引无疑是最直接的衡量指标。根据此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截至7月底,高校应届毕业生留鲁率达到82.56%,其中济南、青岛、潍坊、烟台成为省内高校毕业生流入最多的4个城市,其中济南、青岛占44.2%。据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新引进来青就业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68人,占全省总量的22%,集中分布在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7月22日,青岛市2020年首场线下人才招聘会举行,吸引了众多应聘者前来。 青岛日报资料照片“随着青岛发起的15个攻势的持续深入,以及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的加快,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起势,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带来了人才结构的改善。”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表示,青岛人才招引与产业匹配度越来越高,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突破40%。此外,上半年青岛新增就业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双一流”毕业生中有59%的人才选择进入民企,“民营企业招聘多,城市的活力就足。”胡义瑛表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岛这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也在不断上升。看好产业青岛成为就业“首选项”从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老家在河北邯郸,今年8月刚入职海尔卡奥斯的郭建辉身上似乎很难找到与“青岛”的关联点。但舍弃了长三角一带多家炙手可热车企、家电企业的offer,打两年前起,郭建辉就铁了心要到青岛来工作。“算是因缘巧合,当然也是我‘预谋已久’。”郭建辉告诉记者,因为学习机械工程专业,面对整个产业的信息化趋势,他一早就瞄准了自己的就业方向,要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热门领域靠。“巧的是,大三那年,我参加了卡奥斯的夏令营活动。也是那时候我看到了卡奥斯在整个行业领域的企业实力、发展规划和无限前景,让我认准了‘就是它’。”因为一家企业认准一座城市,在家人看来“冒险”的选择却让郭建辉甘之如饴。目前,他在海尔卡奥斯智研院的智能制造部门轮岗,“收获很多,成长很快,选择很对”,郭建辉谈起自己入职后的工作。而像郭建辉一样,舍弃北上广深等热门就业城市选择“青漂”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四川毕业、“北漂”一年的王凡,最终将创业地选择在了青岛。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小有盈余,王凡认为创业成功不仅要看创业项目的选择,城市的选择也颇为关键。“我从外贸行业起步,而青岛在这一领域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整个产业发展体系也相对成熟,尤其是当下青岛几大‘国际客厅’的打造,让传统外贸逐渐转型升级,创造出新的发展空间。”记者从青岛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截至7月底,青岛共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68人,这些毕业生分别来自126所高校,同比增长74%。“相较以往,青岛对省外毕业生吸引力增强,同时新引进的优秀人才与产业匹配度高。”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人社部门掌握的就业分布情况来看,新引进“双一流”人才集中分布在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突破40%。“政策红利是吸引人才关注的‘饵’,但能真正让人才留得下、扎得深,还是要依赖整个城市的产业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前景。”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传华表示,青岛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近年来的国家战略优势,适时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在很多新兴产业方面发力,后劲十足,这也让不少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更加看好青岛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成为青岛吸引人才的根本内在动力。青岛“青年驿站”为外地来青择业学子提供七天免费住宿、政策解读、就业指导等服务。青岛日报资料照片留青圆梦创业之城搭建多元成长舞台“我们班有36个人,三分之二选择留在青岛工作。”青岛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哈尔滨小伙董津丞,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青岛,“在青岛四年,越发觉得这里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城市。这里同龄人多、机会多、圆梦的几率大,而且对外来人口也很包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舞台,让人愿意留下来。”董津丞笑着告诉记者。大学期间,董津丞就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城市整治提升工程。前海一线那些五颜六色又充满童真童趣的配电箱、移动光纤箱,有不少是出自董津丞的画笔。“能亲手在城市面孔上留下一抹色彩,一直都是我和同学们的骄傲。”董津丞说,这也是他喜欢青岛的原因,在这里总能找到年轻人发挥创意和活力的舞台与机会。现在,董津丞已经成功入职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有屋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区日新月异的建设进度和充满年轻活力、创意思维的公司职场环境,让他直言自己“全身都是干劲儿”。不同于董津丞的城市创意书写,理科生宋伟奇在青岛同样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学术科研路。今年7月份,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宋伟奇通过选拔,正式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做见习科研助理。考研失利又错过校招时机,去哪儿工作的难题让宋伟奇头疼不已。上网浏览就业信息时,一则青岛市见习岗位招聘需求的启事映入他的眼帘。“考研也是为了继续做学术科研,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助理’的见习岗位,不仅跟我专业对口,更是满足了我的学术理想。”宋伟奇告诉记者,经过简历筛选、面试选拔,自己顺利进入研究所见习。经过岗位培训和科研导师“一带一”辅导,迅速融入研究组相关项目研究工作的宋伟奇凭借良好的表现,成功被海洋所留用并签订劳动合同。“为拓宽就业渠道,日前青岛市发布《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鼓励承担青岛市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开发见习岗位60余个,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80余人进入基地开展见习。不仅如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还专题部署了事业单位吸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青工作,围绕“15个攻势”重点行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开发定向引才岗位152个,计划招聘“双一流”高校毕业生787名。全程无忧营造人才政策生态体系“落了户、买了房,更安了心,这样也就能心无旁骛地在青岛找工作了。”今年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石鑫林,在确定工作单位之前,就已经通过“青岛人才”微信号成功落户,成为一名“新青岛人”,不仅如此,他还成功申请到10万元的研究生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第一次提交落户信息时,我填错了一项时间信息,后台审核失败后,很快就给我反馈了需要改正的信息,从提交材料、填写表格到落户申请成功受批,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石鑫林告诉记者,流畅的落户过程让他对青岛这座城市的好感倍增。“不仅从高校毕业生放宽至在校大学生,青岛市‘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门槛还在全国率先将海外留学的毕业学年大学生纳入在青落户范围,已落户的大学生可享受青岛市购房政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人才公寓,实现学历人才落户‘秒批’,提高人才来青的获得感。”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青岛已经为5.2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安家费、住房补贴、小微企业就业补贴资金3.05亿元。不仅在落户政策上实现最大限度的高效便捷,青岛市还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打包办”,在全省率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程进行简化,取消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鉴证、调整改派等手续,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站式”办理。同时,打破人才户籍地存档限制,对有在青就业意向,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派遣期内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由市、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档案免费保管服务,并纳入青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范围,提供岗位推荐、就业指导服务,以开放的姿态助力青年人才聚青发展。“针对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取消了现场招聘会的情况,我们联合智联招聘搭建青岛市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平台,国企专场、‘雁归故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多场专题网络招聘会累计吸引了7240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7.6万个,实现了4.4万名毕业生参与在线求职,投递简历27.1万人次。”人社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前7个月,全市引进聚集各类人才12.3万人。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搭建青年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岗位,为国内外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以及各类在青创业者,来青就业见习、实习实训、创业实训提供岗位对接服务,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当下的青岛正站在高速发展的风口,资源禀赋与国家战略的叠加,让这片青青之岛、创业之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当然,整个城市的高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才与其一起成长。”刘传华表示,目前全市围绕人才引进、人才服务和鼓励人才创新的全流程,正打造一套创新型、集成型和配套型的人才政策生态体系。“所有政策的核心,是为人才提供绽放光彩的广阔舞台,要成全、成就人才和青岛一起成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来源:青岛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威冲

“青岛offer”:更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对于城市吸引力的判断,人才招引无疑是最直接的衡量指标。根据此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截至7月底,高校应届毕业生留鲁率达到82.56%,其中济南、青岛、潍坊、烟台成为省内高校毕业生流入最多的4个城市,其中济南、青岛占44.2%。据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新引进来青就业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68人,占全省总量的22%,集中分布在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随着青岛发起的15个攻势的持续深入,以及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的加快,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起势,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带来了人才结构的改善。”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表示,青岛人才招引与产业匹配度越来越高,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突破40%。此外,上半年青岛新增就业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双一流”毕业生中有59%的人才选择进入民企,“民营企业招聘多,城市的活力就足。”胡义瑛表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岛这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也在不断上升。看好产业青岛成为就业“首选项”从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老家在河北邯郸,今年8月刚入职海尔卡奥斯的郭建辉身上似乎很难找到与“青岛”的关联点。但舍弃了长三角一带多家炙手可热车企、家电企业的offer,打两年前起,郭建辉就铁了心要到青岛来工作。“算是因缘巧合,当然也是我‘预谋已久’。”郭建辉告诉记者,因为学习机械工程专业,面对整个产业的信息化趋势,他一早就瞄准了自己的就业方向,要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热门领域靠。“巧的是,大三那年,我参加了卡奥斯的夏令营活动。也是那时候我看到了卡奥斯在整个行业领域的企业实力、发展规划和无限前景,让我认准了‘就是它’。”因为一家企业认准一座城市,在家人看来“冒险”的选择却让郭建辉甘之如饴。目前,他在海尔卡奥斯智研院的智能制造部门轮岗,“收获很多,成长很快,选择很对”,郭建辉谈起自己入职后的工作。而像郭建辉一样,舍弃北上广深等热门就业城市选择“青漂”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四川毕业、“北漂”一年的王凡,最终将创业地选择在了青岛。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小有盈余,王凡认为创业成功不仅要看创业项目的选择,城市的选择也颇为关键。“我从外贸行业起步,而青岛在这一领域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整个产业发展体系也相对成熟,尤其是当下青岛几大‘国际客厅’的打造,让传统外贸逐渐转型升级,创造出新的发展空间。”记者从青岛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截至7月底,青岛共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68人,这些毕业生分别来自126所高校,同比增长74%。“相较以往,青岛对省外毕业生吸引力增强,同时新引进的优秀人才与产业匹配度高。”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人社部门掌握的就业分布情况来看,新引进“双一流”人才集中分布在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突破40%。“政策红利是吸引人才关注的‘饵’,但能真正让人才留得下、扎得深,还是要依赖整个城市的产业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前景。”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传华表示,青岛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近年来的国家战略优势,适时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在很多新兴产业方面发力,后劲十足,这也让不少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更加看好青岛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成为青岛吸引人才的根本内在动力。留青圆梦创业之城搭建多元成长舞台“我们班有36个人,三分之二选择留在青岛工作。”青岛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哈尔滨小伙董津丞,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青岛,“在青岛四年,越发觉得这里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城市。这里同龄人多、机会多、圆梦的几率大,而且对外来人口也很包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舞台,让人愿意留下来。”董津丞笑着告诉记者。大学期间,董津丞就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城市整治提升工程。前海一线那些五颜六色又充满童真童趣的配电箱、移动光纤箱,有不少是出自董津丞的画笔。“能亲手在城市面孔上留下一抹色彩,一直都是我和同学们的骄傲。”董津丞说,这也是他喜欢青岛的原因,在这里总能找到年轻人发挥创意和活力的舞台与机会。现在,董津丞已经成功入职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有屋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区日新月异的建设进度和充满年轻活力、创意思维的公司职场环境,让他直言自己“全身都是干劲儿”。不同于董津丞的城市创意书写,理科生宋伟奇在青岛同样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学术科研路。今年7月份,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宋伟奇通过选拔,正式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做见习科研助理。考研失利又错过校招时机,去哪儿工作的难题让宋伟奇头疼不已。上网浏览就业信息时,一则青岛市见习岗位招聘需求的启事映入他的眼帘。“考研也是为了继续做学术科研,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助理’的见习岗位,不仅跟我专业对口,更是满足了我的学术理想。”宋伟奇告诉记者,经过简历筛选、面试选拔,自己顺利进入研究所见习。经过岗位培训和科研导师“一带一”辅导,迅速融入研究组相关项目研究工作的宋伟奇凭借良好的表现,成功被海洋所留用并签订劳动合同。“为拓宽就业渠道,日前青岛市发布《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鼓励承担青岛市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开发见习岗位60余个,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80余人进入基地开展见习。不仅如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还专题部署了事业单位吸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青工作,围绕“15个攻势”重点行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开发定向引才岗位152个,计划招聘“双一流”高校毕业生787名。全程无忧营造人才政策生态体系“落了户、买了房,更安了心,这样也就能心无旁骛地在青岛找工作了。”今年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石鑫林,在确定工作单位之前,就已经通过“青岛人才”微信号成功落户,成为一名“新青岛人”,不仅如此,他还成功申请到10万元的研究生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第一次提交落户信息时,我填错了一项时间信息,后台审核失败后,很快就给我反馈了需要改正的信息,从提交材料、填写表格到落户申请成功受批,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石鑫林告诉记者,流畅的落户过程让他对青岛这座城市的好感倍增。“不仅从高校毕业生放宽至在校大学生,青岛市‘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门槛还在全国率先将海外留学的毕业学年大学生纳入在青落户范围,已落户的大学生可享受青岛市购房政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人才公寓,实现学历人才落户‘秒批’,提高人才来青的获得感。”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青岛已经为5.2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安家费、住房补贴、小微企业就业补贴资金3.05亿元。不仅在落户政策上实现最大限度的高效便捷,青岛市还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打包办”,在全省率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程进行简化,取消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鉴证、调整改派等手续,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站式”办理。同时,打破人才户籍地存档限制,对有在青就业意向,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派遣期内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由市、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档案免费保管服务,并纳入青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范围,提供岗位推荐、就业指导服务,以开放的姿态助力青年人才聚青发展。“针对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取消了现场招聘会的情况,我们联合智联招聘搭建青岛市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平台,国企专场、‘雁归故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多场专题网络招聘会累计吸引了7240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7.6万个,实现了4.4万名毕业生参与在线求职,投递简历27.1万人次。”人社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前7个月,全市引进聚集各类人才12.3万人。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搭建青年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岗位,为国内外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以及各类在青创业者,来青就业见习、实习实训、创业实训提供岗位对接服务,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当下的青岛正站在高速发展的风口,资源禀赋与国家战略的叠加,让这片青青之岛、创业之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当然,整个城市的高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才与其一起成长。”刘传华表示,目前全市围绕人才引进、人才服务和鼓励人才创新的全流程,正打造一套创新型、集成型和配套型的人才政策生态体系。“所有政策的核心,是为人才提供绽放光彩的广阔舞台,要成全、成就人才和青岛一起成长。”[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芃芃]

紫薇

青岛:今年前7个月引进聚集各类人才12.3万人

根据此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截至7月底,高校应届毕业生留鲁率达到82.56%,其中济南、青岛、潍坊、烟台成为省内高校毕业生流入最多的4个城市,其中济南、青岛占44.2%。据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新引进来青就业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68人,占全省总量的22%,集中分布在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随着青岛发起的15个攻势的持续深入,以及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的加快,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起势,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带来了人才结构的改善。”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表示,青岛人才招引与产业匹配度越来越高,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突破40%。此外,上半年青岛新增就业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双一流”毕业生中有59%的人才选择进入民企,“民营企业招聘多,城市的活力就足。”胡义瑛表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岛这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也在不断上升。看好产业青岛成为就业“首选项”从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老家在河北邯郸,今年8月刚入职海尔卡奥斯的郭建辉身上似乎很难找到与“青岛”的关联点。但舍弃了长三角一带多家炙手可热车企、家电企业的offer,打两年前起,郭建辉就铁了心要到青岛来工作。“算是因缘巧合,当然也是我‘预谋已久’。”郭建辉告诉记者,因为学习机械工程专业,面对整个产业的信息化趋势,他一早就瞄准了自己的就业方向,要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热门领域靠。“巧的是,大三那年,我参加了卡奥斯的夏令营活动。也是那时候我看到了卡奥斯在整个行业领域的企业实力、发展规划和无限前景,让我认准了‘就是它’。”因为一家企业认准一座城市,在家人看来“冒险”的选择却让郭建辉甘之如饴。目前,他在海尔卡奥斯智研院的智能制造部门轮岗,“收获很多,成长很快,选择很对”,郭建辉谈起自己入职后的工作。而像郭建辉一样,舍弃北上广深等热门就业城市选择“青漂”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四川毕业、“北漂”一年的王凡,最终将创业地选择在了青岛。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小有盈余,王凡认为创业成功不仅要看创业项目的选择,城市的选择也颇为关键。“我从外贸行业起步,而青岛在这一领域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整个产业发展体系也相对成熟,尤其是当下青岛几大‘国际客厅’的打造,让传统外贸逐渐转型升级,创造出新的发展空间。”记者从青岛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截至7月底,青岛共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68人,这些毕业生分别来自126所高校,同比增长74%。“相较以往,青岛对省外毕业生吸引力增强,同时新引进的优秀人才与产业匹配度高。”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人社部门掌握的就业分布情况来看,新引进“双一流”人才集中分布在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其中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突破40%。“政策红利是吸引人才关注的‘饵’,但能真正让人才留得下、扎得深,还是要依赖整个城市的产业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前景。”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传华表示,青岛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近年来的国家战略优势,适时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在很多新兴产业方面发力,后劲十足,这也让不少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更加看好青岛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成为青岛吸引人才的根本内在动力。留青圆梦创业之城搭建多元成长舞台“我们班有36个人,三分之二选择留在青岛工作。”青岛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哈尔滨小伙董津丞,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青岛,“在青岛四年,越发觉得这里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城市。这里同龄人多、机会多、圆梦的几率大,而且对外来人口也很包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舞台,让人愿意留下来。”董津丞笑着告诉记者。大学期间,董津丞就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城市整治提升工程。前海一线那些五颜六色又充满童真童趣的配电箱、移动光纤箱,有不少是出自董津丞的画笔。“能亲手在城市面孔上留下一抹色彩,一直都是我和同学们的骄傲。”董津丞说,这也是他喜欢青岛的原因,在这里总能找到年轻人发挥创意和活力的舞台与机会。现在,董津丞已经成功入职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有屋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区日新月异的建设进度和充满年轻活力、创意思维的公司职场环境,让他直言自己“全身都是干劲儿”。不同于董津丞的城市创意书写,理科生宋伟奇在青岛同样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学术科研路。今年7月份,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宋伟奇通过选拔,正式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做见习科研助理。考研失利又错过校招时机,去哪儿工作的难题让宋伟奇头疼不已。上网浏览就业信息时,一则青岛市见习岗位招聘需求的启事映入他的眼帘。“考研也是为了继续做学术科研,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助理’的见习岗位,不仅跟我专业对口,更是满足了我的学术理想。”宋伟奇告诉记者,经过简历筛选、面试选拔,自己顺利进入研究所见习。经过岗位培训和科研导师“一带一”辅导,迅速融入研究组相关项目研究工作的宋伟奇凭借良好的表现,成功被海洋所留用并签订劳动合同。“为拓宽就业渠道,日前青岛市发布《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鼓励承担青岛市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开发见习岗位60余个,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80余人进入基地开展见习。不仅如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还专题部署了事业单位吸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青工作,围绕“15个攻势”重点行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开发定向引才岗位152个,计划招聘“双一流”高校毕业生787名。全程无忧营造人才政策生态体系“落了户、买了房,更安了心,这样也就能心无旁骛地在青岛找工作了。”今年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石鑫林,在确定工作单位之前,就已经通过“青岛人才”微信号成功落户,成为一名“新青岛人”,不仅如此,他还成功申请到10万元的研究生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第一次提交落户信息时,我填错了一项时间信息,后台审核失败后,很快就给我反馈了需要改正的信息,从提交材料、填写表格到落户申请成功受批,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石鑫林告诉记者,流畅的落户过程让他对青岛这座城市的好感倍增。“不仅从高校毕业生放宽至在校大学生,青岛市‘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门槛还在全国率先将海外留学的毕业学年大学生纳入在青落户范围,已落户的大学生可享受青岛市购房政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人才公寓,实现学历人才落户‘秒批’,提高人才来青的获得感。”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青岛已经为5.2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安家费、住房补贴、小微企业就业补贴资金3.05亿元。不仅在落户政策上实现最大限度的高效便捷,青岛市还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打包办”,在全省率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程进行简化,取消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鉴证、调整改派等手续,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站式”办理。同时,打破人才户籍地存档限制,对有在青就业意向,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派遣期内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由市、区(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档案免费保管服务,并纳入青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范围,提供岗位推荐、就业指导服务,以开放的姿态助力青年人才聚青发展。“针对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取消了现场招聘会的情况,我们联合智联招聘搭建青岛市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平台,国企专场、‘雁归故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多场专题网络招聘会累计吸引了7240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7.6万个,实现了4.4万名毕业生参与在线求职,投递简历27.1万人次。”人社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前7个月,全市引进聚集各类人才12.3万人。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搭建青年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岗位,为国内外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以及各类在青创业者,来青就业见习、实习实训、创业实训提供岗位对接服务,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当下的青岛正站在高速发展的风口,资源禀赋与国家战略的叠加,让这片青青之岛、创业之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当然,整个城市的高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的人才与其一起成长。”刘传华表示,目前全市围绕人才引进、人才服务和鼓励人才创新的全流程,正打造一套创新型、集成型和配套型的人才政策生态体系。“所有政策的核心,是为人才提供绽放光彩的广阔舞台,要成全、成就人才和青岛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