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973”、“863”项目承担高校,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前身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原三校均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国防特色专业、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双实双业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实训基地、全国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等。2020年10月14日,由威海市政府、黑龙江省教育厅、荣成市政府、哈尔滨理工大学四方联合发起的共建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签约仪式举行“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根据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务处《2021年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推免名单223人。保研有点困难,1个40人的专业/班级,按比例名额分配仅1~2人。考研可以从大三才开始准备,但要走保研之路,大一就要开始规划,绩点需始终保持学院前3%!上届(2020届)保研213人。37名同学保研本校。其余部分同学去向如下: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所大学就被忽略了。
在我国的高校中,有这样一部分高校,校名极其相似,很多家长和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极其容易弄混淆。在资讯繁多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我尽量用较为简洁客观的语言来给考生和家长们做介绍,以便给大家在志愿填报时能有所参考。上一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与东华理工大学。今天这篇文章要介绍的是位于哈尔滨的三所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C9联盟高校。据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哈工大拥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院、所、中心)。哈工大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招生时分别有三个招生代码,考生填报志愿时需要确认所填报的校区。所有毕业生均颁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深圳校区毕业证注明培养校区。保研率:30%优势专业(类):机械类、材料类、电气类、数学类、电子信息类、土木类、自动化类、建筑类、计算机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报考建议:哈工大实力毋庸置疑,目前招生主要采取大类招生,本部主要以“工科试验班”形式招生。目前哈工大三校中,深圳校区收分最高,威海校区收分最低,如果有合适考生的专业,威海校区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源自19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保研率:19%优势专业(类):海洋工程类(全国第一)、能源动力类、航空航天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水声工程、计算机类。报考建议:哈工程是一所具有浓厚军工背景的老牌工科强校,其实力虽不及哈工大,但在211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算是很强的高校。特别是海洋工程类相关专业(主要包含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机器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在全国属于顶尖水平。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前身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保研率:4%优势专业(类):机械设计制造极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车辆工程。报考建议:哈理工相较于前面两所高校实力逊色不少,或者说得直白一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面。当然,作为一所工科性质高校,部分工科专业还是不错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区分这三所高校,切勿因学校名字相似就胡乱填报。我是高考升学规划丁老师,从事高校教育培训工作十余年,曾在全国200余所高校给在校大学生讲授大学生涯规划课程。面授学生人数超过一万人次。大家有关于高考志愿填报以及大学生涯规划相关问题,可以关注并私信我!
提起哈尔滨理工大学来,人们有时候会误会,容易把它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相混淆。因为这三所大学都位于哈尔滨,并且名字都差不多,只有一字之别,很容易搞混。“哈理工”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政府共建高校,是黑龙江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由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在黑龙江省大学排名第8名,在全国理工类大学排名第57名,在全国大学排名第174名。“哈理工”被社会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被企业(行业)誉为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哈理工”现有18个学院,有60个本科专业。那么,在这些众多年专业之中,谁能算是最顶尖级的王牌专业呢?一、从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方面来看:“哈理工” 有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二、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 “学位中心”曾对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了整体水平评估。在第四次评估中,“哈理工”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获评B类。三、从国家级特色专业方面来看:“哈理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国家特色专业。总之,“哈理工”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哲、文、法、教育、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如果要推选最顶尖级的王牌专业,当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该学科拥有黑龙江省电气工程领域唯一的院士雷清泉教授;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此专业为国家重点专业;学院所属的“电介质工程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研发中心”为教育部汽车研发中心;哈电集团的多位高管都是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另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也是“哈理工”的传统优势专业。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实施专业,所在学科为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现为省级重点学科、国防特色学科,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机械工业切屑控制与高效刀具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同时,欢迎各位朋友们在留言区内发表高见,说出哪些专业是你心目中的最顶尖级王牌专业?
近日,哈尔滨理工大学发布了《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下面就随小编一起阅读一下报告的内容吧(部分)!1、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1.1、毕业生的总体规模及学历层次分布我校2019届毕业生共8125名,与去年相比减少48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6名,硕士研究生864名,本科毕业生7205名。2017届-2019届毕业生规模及总体趋势1.2、专业分布情况我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59个专业,其中:毕业生人数占比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15% ;软件工程,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4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73%;自动化,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72%;会计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46%。2019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前十位的专业分布我校2019届硕士毕业生分布在61个专业,其中:毕业生人数占比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电气工程,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42%;控制工程,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13%;会计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21%;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51%;机械工程,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05%。2019届硕士毕业生人数前十位的专业分布我校2019届博士毕业生分布在14个专业,其中:毕业生人数占比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材料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7.86%;材料物理与化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4.29%;管理科学与工程,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71%;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7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93% 。2019届博士毕业生人数前八位的专业分布按学科分类看,获得工学学位毕业生占比69.11%;获得理学学位毕业生占比3.75%;获得管理学学位毕业生占比10.82%;获得经济学学位毕业生占比2.61%;获得文学学位毕业生占比5.78%;获得艺术学学位毕业生占比6.10%;获得法学学位毕业生占比1%;获得哲学学位毕业生占比0.78%;获得教育学学位毕业生占比0.04%。由此可见,学校专业设置突出了做强工科、做精理科、做优经管、做特文艺哲法的办学定位。1.3、性别结构分布情况我校2019届毕业生中,男性毕业生539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66.41% ,女性毕业生272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3.59%,总体男女性别比为1.97:1。分学历来看,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男生人数均多于女生。2019届毕业生不同学历的性别结构分布1.4、民族分布情况我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民族分布广泛,包含25个民族。其中汉族毕业生6780,占比94.10%,少数民族毕业生425人,占比5.90%。仅就少数民族部分进行分析,少数民族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壮族和土家族,其他少数民族数占比较少。2019 届本科毕业生民族分布1.5、困难毕业生类别分布情况我校2019届困难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4.70%。在各类困难毕业生生中,“家庭困难”有1992人,占比最高,达99.25%;其次是“就业困难”,占比0.4%;第三是“家庭困难和残疾”,占比0.2%。2019届毕业生困难类别分布1.6、毕业生生源地域分布情况我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其中生源数量前三位的是黑龙江省386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3.57%;山东省90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57%;广东省29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09%。2019 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地人数分布2、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2.1、就业率总体情况截止到2019年8月31 日,我校2019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89.66%。本科生的就业率为89.38%;硕士生的就业率为92.13%;博士生的就业率为87.50%。对比去年数据发现,我校本科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就业率有所降低,硕士毕业生就业率略有提高。2019届毕业生分学历层次的就业率2.2、不同性别分专业就业总体情况从不同性别分专业来看,2019届本科男性毕业生就业率为89.38%,女性毕业生就业率与男性毕业生就业率持平,同为89.38%。我校毕业生不同性别分专业升学率情况,男性毕业生的升学率排名前三的专业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为38.18%,工程力学,为37.50%,商务英语,为33.33%。女性毕业生的升学率排名前三的专业有:工程力学,为100%,电子科学与技术,为50%,金属材料工程,为47.83%。2019 届毕业生不同性别分专业就业率及升学情况2.3、困难毕业生类别情况我校共有2007人属于困难群体,困难群体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2.97%,其中“家庭困难和残疾”与“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类别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家庭困难”类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达到了93.07%。2019 届毕业生不同性别分专业就业率及升学情况2.4、未就业情况分析针对2019届本科未就业毕业生离校后一直未就业的原因,学校开展调查,调查数据显示,50.85%的毕业生在“准备复习考研”;5.08%的毕业生在“准备出国”;1.69%的毕业生在“准备创业”;8.47%的毕业生在“准备国内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占6.78%;其他特殊原因暂不就业的毕业生占27.12%。2019 届未就业本科毕业生原因分析3、毕业生就业形势流向情况3.1、总体就业形式流向毕业生就业形式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国内升学、出国出境和未就业(包括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和其他暂不就业)。截止到 2019年 8月31日,全校 8125名毕业生中,协议就业形式 4992人 (61.44%);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40人(0.49%);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53人 (0.65%);国内升学1102人(13.56%);出国出境 156人(1.92%);自由职业 934人(11.5%);自主创业8人(0.1%);未就业 840人(10.34%)。分学历层次来看,不同学历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均维持较高的水平,其中博士生协议就业形式就业的比例最高,为 85.7% :研究生次之,为80.32%。按自由职业形式就业的毕业生中,本科生的比例最高,为12.44%。2018届-2019届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分布3.2、升学及出国(境)情况1.国内升学情况我校2019届毕业生中,共有1102人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学习。其中: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1041人,升学率14.45%;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61人,升学率为7.06%。2.出国(境)情况我校2019届毕业生中毕业去向为出国、出境的有156人。本科生154人,研究生2人,博士生0人。4、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4.1、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我校2019届已就业(不含升学)的毕业生中,就业单位性质涵盖了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类别。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向为民营企业,为70%,硕士毕业生主要流向为国有企业,为41.14%。2019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4.2、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1.学校校所在地区省份就业情况分析将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划分为本校所在地(黑龙江省)和外地(包括北京、上海、贵州、四川等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来统计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分布。其中:博士毕业生在黑龙江省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1.43%,硕士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为39.70%,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为27.31%。2019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2.毕业生就业省份和生源省份对比分析对我校本科毕业生(不含待就业)就业省份和生源省份进行对比分析,黑龙江省生源占比53.57%,在黑龙江省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为27.31%,逆差为26.26%,呈现人才流出趋势;除黑龙江省外,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省份是山东省,占比为15.95%,而山东省的生源占比为12.57%。山东省之后,就业人数比例较高的是广东省和北京市。2019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省份和生源省份对比分析3.面向基层就业情况2019届毕业生中共有27名同学被授予“心系祖国需要、志愿服务基层”优秀毕业生称号,27名同学中有4人选择到黑龙江省基层就业,其中,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4名,大学生国家西部计划志愿者7名,服务基层用人单位的同学14名。学校共发放奖励资金72000元。4.3、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按毕业生就业行业去向的人数来看,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分学历层次如图所示。教育行业是博士毕业生的主要行业流向,占比为79.59%。制造业是研究生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主要的行业流向,占比分别为40.95%、34.47%,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研究生毕业生占比为22.18%,本科毕业生占比为21.25%。2019届博士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大类分布2019届硕士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大类分布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大类分布4.4、毕业生就业工作职位类别情况按毕业生就业工作类别来看,排名前十位的工作职位类别,分学历层次如图所示,教学人员是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工作职位类别,工程技术人员是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主要的工作职位类别。2019届博士毕业生就业主要职位分布2019届硕士毕业生就业主要职位分布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职位分布4.5、就业用人单位情况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10人的就业单位达50多家(详见下表)接收本科毕业生就业10人以上的企业单位。本科毕业生主要赴电力电网、通信、互联网、软件、路桥基建、汽车、装备制造、材料、化工医药和金融服务等行业领域就业。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去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人数最多,为27名学生,(详见下表) 接收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前十名用人单位。接收本科毕业生就业 10 人以上的企业单位接收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前十名用人单位4.6、本科毕业生升学院校情况我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人数1041人,考取本校研究生共有370人,一流大学有30所,其中具有一流学科的高校44所。2019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院校详表5、就业满意度情况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对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主要涉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等项目。参与调研的毕业生覆盖了学校全部专业,包含工学类、理学类、经管类、语言文学类、法学类、哲学类和艺术类等学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参与人员学科分布5.1、就业职业发展情况对2019届毕业生就业职业发展满意度进行调查,2019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职业发展满意度为91.57%,其中,非常满意占21.35%,满意占40.17%。就业职业发展满意度分析5.2、专业与工作相关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本科毕业生中23.31%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专业非常吻合,41.85%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专业基本吻合,认为不太吻合与完全不吻合的毕业生分别为21.07%与13.76%。从整体结果上看,毕业生专业与工作相关度为65.16%,略高于全国平均63%的水平线,说明我校的专业设置基本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所培养学生能够发挥专业特长。201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与工作相关度分析5.3、薪资待遇情况根据对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问卷,目前岗位薪酬3000元以下的毕业生占7.64%;3001-4000元的毕业生占13.95%;4001-5000元的毕业生占31.56%;5001-8000元的毕业生占30.23%;8001-10000元的毕业生占9.63%;1万元以上的毕业生占6.78%。2019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的薪酬分析5.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根据调研数据,用人单位总体上认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较高,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具有老工科院校的优良传统,毕业生踏实肯干,知识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较好,尤其是我校特色专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高度契合。人际交往与心理素质、外语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需要在学校培养过程中适当加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各项能力的评价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 编 辑:杨令臻 王 君
哈尔滨理工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都是东北地区理工类名校。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而成,是国家国防科工局和黑龙江省共建高校,黑龙江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卓越计划高校,国家973,863项目承担高校。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园,图片源自官网。长春理工大学是大名鼎鼎的“兵工七子”之一,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办于1958年,时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校。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是国家国防科工局,吉林省和长春市共建高校,吉林省属重点大学,卓越计划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长春理工大学校园,图片源自百科。我们来参考一下两所大学在东北理工类大学排行榜上的表现。在校友会东北地区理工类大学排行榜中,长春理工大学排在全国理工类高校第58位,全国总排名第151位,东北地区理工高校第6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排名全国理工类大学第59位,全国总排名第152位,东北地区理工类高校第7位。两所大学实力伯仲之间。校友会东北地区理工类大学排行榜。再来看看软科排行榜上的表现。在这个排行榜中,长春理工大学排在理工类高校第79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排在理工类高校第89位,分别位居东北地区理工高校第8,第9位,排位也是相当接近。总体上来说,长春理工大学排位更高一些更厉害一些。软科东北地区理工类大学排行榜。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所东北理工名校。长春理工大学有“中国光学英才的摇篮”之称。学校现有3个校区,各类在校生30132人,其中研究生4530余人。学校现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硕士这位授权一级学科,12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长春理工大学校园,图片源自百科。在学科实力方面,长春理工大学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中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长春理工大学科研实力突出,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长春理工大学校园,图片源自百科。哈尔滨理工大学现有4个校区,开设有18个学院,在全日制在校生33496人。学校开设有63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园,图片源自百科。哈尔滨理工大学拥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高压电与绝缘技术为国家重点学科,另有10个省重点一级学科。拥有省部以及上重点实验平台11个。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园,源自百科。最后我们来参考一下两所理工大学在辽宁省的历年录取分数线情况。两所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相差不大。长春理工大学在辽宁省历年录取分数线。哈尔滨理工大学在辽宁省历年录取线。总体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是同一层次高校,无论是排位还是水平都相差不大,各有优势学科。
哈尔滨理工大学招生资料哈尔滨理工大学是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注册地址为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共有4个办学校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东、西、南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荣成市设有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哈尔滨电工学院,曾被誉为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先后历经哈尔滨电机工业学校、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哈尔滨电工学院等阶段,1970年曾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7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部分)复校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前身为黑龙江工学院,由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哈尔滨机器制造学校、哈尔滨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和哈尔滨建筑工程学校等四所院校合并组建。1960年黑龙江工学院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7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工学院部分)复校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源于1950年成立的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8年更名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1983年升格为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哈尔滨市化学工业学校并入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在山东省威海荣成,设立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2008年,确定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学校学科建设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涵盖经、管、哲、文、法、教育、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可设置2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可设置9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和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国防特色学科。学校设有18个学院、1个教学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有63个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11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荣成学院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办学的一部分,共享学校专业与学科建设成果,学生享有与学校本部学生同样的政策待遇,毕业后颁发哈尔滨理工大学统一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国家级重点学科:数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软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截止2019年,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3496人,留学生近200人。2020年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80余个类别、批次共录取普通本科生6592人,专升本306人,黑龙江和新疆两地少数民族预科录取合计78人。普通本科中,校本部录取4958人,荣成校区录取1634人;理工类录取5366人,文史类录取292人,综合改革类录640人,艺术类录取294人。2020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校本部)山东省计划招生29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70人,实际投档数量70人。2020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山东荣成校区)山东省计划招生18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384人,实际投档数量384人。投档分数线校本部: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87分,对应最低位次为37094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65分,对应最低位次为60120名。山东荣成校区: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54分,对应最低位次为75370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市场营销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11分,对应最低位次为148405名。选考科目要求校本部:没有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校本部)计划招生的29个专业(类)中,没有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限选物理的专业(类)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全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程力学、自动化类、经济学类专业,共18个专业(类);限选化学的专业(类)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3个材料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物理和化学2门科目均需选考的专业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或化学的专业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或化学或生物的专业是应用统计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建筑学等5个专业。山东荣成校区: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山东荣成校区)计划招生的18个专业(类)中,与校本部有所差异,有4个专业不限选考科目: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类)是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俄语专业等4个外语类专业;限选物理的专业(类)是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专业,共11个专业;限选历史的专业(类)是旅游管理专业;限选生物的专业(类)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物理和化学2门科目均需选考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类)包括的专业及招生要求2020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校本部)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29个专业(类)中,自动化类、经济学类2个专业(类)实行大类招生,其他27个专业均为按照专业招生。自动化类:包括自动化、机器人工程2个专业;经济学类:包括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专业。建筑学专业要求考生应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2020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山东荣成校区)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18个专业(类)中,无大类招生的专业(类),全部专业均按照专业招生。软件工程专业,前两年学费为6000元/年,后两年学费为14000元/年。其他招生特殊要求见下文的招生章程摘要。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年招生章程摘要录取时,采用投档单库中高考成绩为基准成绩,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专业分配,专业间无级差。对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可按考生所在省(市、区)招考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对加分投档的考生,按原始成绩分配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则比较考生投档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实行顺序志愿(即梯度志愿)投档的批次,则按照专业志愿优先原则录取;参考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五个专业的外语教学采用英语授课,建议非英语考生慎重报考;英语、商务英语等两个专业招收高中阶段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其它专业不限外语语种。工业设计和建筑学专业招收的考生一般应具有美术基础。学费及住宿费:各专业学费标准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招生计划。关于转专业入学一年后,学习成绩优秀,第一学年平均总学分绩点排名本专业前15%以内,无处分或处分已解除,无不及格、补考记录的学习,学生可提交申请,经考核或审核,可以转专业。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贫困专项、地方农村专项等录取批次学生,只能在同一生源地、同一录取批次内申请转专业。软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2个专业之间可以互相转专业,原则上不得转入其他专业。艺术类、体育类学生不得跨科类转入其他专业;文科、理科等不同专业科类之间不得转专业。具体情况需要新生查询当年学校规定。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就业数据2019届毕业生共812 名,其中:博士研究生56名,硕士研究生864名,本科毕业生7205名;男生5396人,女生2729人,生源数量前三位的是黑龙江省3860人,山东省906人,广东省295人。截止到2019年8月31日,2019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89.66%。本科生的就业率为89.38%;硕士生的就业率为92.13%;博士生的就业率为87.50%。其中,协议就业形式4992人(61.44%);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40人(0.49%);其他录用形式就业53人(0.65%);国内升学1102 人(13.56%);出国出境156人(1.92%);自由职业934人(11.5%);自主创业8人(0.1%);未就业840人(10.34%)。2019届毕业生中,共有1102人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学习。其中: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1041人,升学率14.45%。其中男生的升学率排名前三的专业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38.18%,工程力学37.50%,商务英语33.33%;女生的升学率排名前三的专业有:工程力学100%,电子科学与技术50%,金属材料工程47.83%。男生就业率最高的五个专业分别是:工程力学100.00%,公共艺术100.00%,汉语国际教育100.00%,绘画 100.00%,哲学100.00%;女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材料物理100.00%,朝鲜语100.00%,电子科学与技术100.00%,动画100.00%,工程力学100.00%,公共艺术100.00%,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100.00%,微电子科学与工程100.00%,应用统计学100.00%,应用物理学100.00%。男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是:应用统计学66.67%,金属材料工程67.78%,网络工程75.00%,经济学75.00%,财务管理75.00%;女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是:绘画57.89%,法学65.45%,人力资源管理70.97%,经济学72.73%,财务管理76.19%。(数据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在2017年之前,“双非”大学指的是既不属于985工程又不属于211工程的高校。但是在2017年双一流的相关政策推行以后,“双非”大学的含义也跟着有了变动,如今具体指的是既不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又不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大学。近日,黑龙江“双非”院校排名出炉,黑龙江大学排名第一,全国“双非”院校排第17,哈尔滨理工大学仅排第四,全国排第66,具体来看一下,排名仅供参考。第一、黑龙江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17)黑龙江大学拥有首批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最广。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06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1人、硕士生导师83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86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位居全国高校第19位,列地方高校第一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类国家级荣誉称号获得者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8人。第二、哈尔滨医科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31)哈尔滨医科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省部共建大学、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院校,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692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3人。第三、哈尔滨师范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58)哈尔滨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艺、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有教职工3500人,其中专任教师1681人,教授、副教授92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841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共6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3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3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共计52人。第四、哈尔滨理工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66)哈尔滨理工大学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该校有教职工2933人,其中专任教师1715人,副高职以上人员1339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1.0%。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全日制在校生33361人,留学生近200人。第五、东北石油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102)东北石油大学是伴随中国最大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而诞生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源于清华大学石油炼制系,孕育于北京石油学院,诞生发展于大庆油田,是大庆油田大会战的重要成果之一。有教职工2101人,其中专任教师123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33人;具有博士学位450人,具有硕士学位627人,博士生导师137人;双聘院士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第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10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高校。学校有教职工3184人(校本部118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887名,博士生导师114人,硕士生导师375人,有45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医大师1名,国家教学名师3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光在四季交替中雕刻出最珍贵的青春记忆。夏风轻拂中,一场特殊的毕业季就此来临。6月28日上午9时,我校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教学主楼广场举行。学校领导、各学院领导、各职能部处相关负责人、全体毕业班辅导员及2020届毕业生代表现场参加典礼。毕业典礼由校党委副书记陆岩主持。毕业典礼现场校党委副书记陆岩主持毕业典礼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今年学校通过统筹协调安排、合理选择场所、精心营造氛围等举措,以“广场典礼+线上直播”的方式为8053名本、硕、博毕业生送上了别样毕业典礼,通过“人民网”“学习强国”“新浪网”“中国移动和商务直播”“哈尔滨理工大学官方抖音”等平台进行全球同步直播,全校师生、校友、家长及各界人士在线同步观看。随着“云赏校园”“云端寄语”“云端祝福”等视频播放,熟悉的校园环境、和蔼可亲的师长、朝夕相处的同窗伴随大家“重返”校园,如同翻开“理工日记”,上面写满了四年间的点点滴滴。毕业典礼现场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拉开帷幕。2020届毕业生纪念礼包校党委书记张洪涛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指环和《王大珩传》书籍。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赵琳为毕业生代表授予学位,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副校长陈庆国宣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决定;副校长刘胜辉宣读本科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决定。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赵琳为毕业生代表授予学位,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校长赵琳与毕业生合影副校长刘胜辉宣读本科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决定副校长陈庆国宣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决定校长赵琳在毕业典礼上为同学们上了精彩的最后一课。他首先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20届全体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祝贺,向关心、关爱、培养学生们成长的全体教职员工,向最深爱学子的家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赵校长指出,2020届毕业生们见证了G20杭州峰会的惊艳亮相,见证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见证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盛况,见证了国庆70周年阅兵队伍中哈理工校友的挺拔身影和礼宾车上被高高举起的老校长王大珩院士的荣誉牌。印象理工中,你们见证了学校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我校“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排行榜,你们还见证了学校在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见证了无线网络实现校园全覆盖,本科实训楼、新学生浴池的落成,公寓基础设施工程改造和卫生革命;更亲历了万人升国旗、唱国歌、全体师生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向伟大祖国母亲表白的激动时刻,你们还将以最年轻校友的身份见证即将到来的70周年校庆,你们是这个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赵校长强调,在一次次竞赛比拼中,理工学子充满激情、燃烧梦想;在一场场过关升级中,理工学子不言放弃、积极向上;在就业深造的未来选择中,理工学子志向高远、奋发有为;在全民奋战的新冠疫情中,理工学子感同身受、尊重生命。临别之际,赵校长对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一是用担当来诠释青春的本色。担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抱负,是抗击疫情中“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二是用行动来支撑青春的自信。“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要告别早上设置八个闹钟的“阶梯式起床”,告别健身房扑腾两下就发朋友圈的“官宣式减肥”,告别明日复明日的“明日歌”,甩掉懒惰的拖油瓶,建起行动的加油站。三是用奋斗来永葆青春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时寄语广大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的你们,生活在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唯有奋斗,才能堪当重任、不辱使命;唯有奋斗,才能成就梦想、创造辉煌。四是用感恩来回报青春的慷慨。感恩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深情,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无私,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胸襟。赵校长向2020届全体毕业生发出诚挚的邀请,如果愿意,明年的毕业季欢迎同学们回家,补授学位,再拨流苏,这是母校对同学们的庄严承诺。他指出,海阔天空的青春画卷正在你们面前徐徐展开,承载梦想的诗和远方正在呼唤你们勇敢前行。无论离开多久,母校都欢迎你们回家;无论走到哪里,你们都是哈理工的娃!校长赵琳在毕业典礼上为同学们上了精彩的最后一课教师代表、“龙江学者”青年学者、全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理学院教授胡军在异国他乡的英国卡迪夫市通过视频形式叮嘱所有毕业学子,要心系家国、胸怀大志。希望大家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心怀荣校报国的理想,始终践行“知行统一,博厚悠远”的校训。要学而不已、寻优勇进。“人非生而知之者”,学海无边,永无止境。只要不断提高能力、开拓视野、提升格局,人生就有无限可能。要修身自律、永不言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请选择永不放弃,在青春的舞台上拿下属于自己的C位。祝2020届全体毕业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教师代表、“龙江学者”青年学者、全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理学院教授胡军在异国他乡的英国卡迪夫市通过视频形式发言毕业生代表、武汉方舱医院志愿者、大学生记者团骨干成员、测控16-1班陈帅奇同学在“云端”回顾了今年2月在武汉方舱医院志愿服务的经历并表示,志愿工作虽苦,但感受到的是党和祖国的伟大;志愿工作虽险,但四年来锤炼的理工品质,让当代青年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战胜一切困难。未来的日子里,理工学子必将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行统一、博厚悠远”的校训,做一名无愧时代重托、无愧母校希望的哈理工人!毕业生代表、武汉方舱医院志愿者、大学生记者团骨干成员、测控16-1班陈帅奇同学通过视频形式发言在激昂的校歌声中,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圆满结束。青春是一场相逢,也是一场远行,而相逢仿佛就在昨天,远行却清晰地就在眼前。“立鸿鹄之志,展骐骥之跃。”愿同学们带着在理工大学收获的知识、能力、勤奋、严谨,自信地、勇敢地、坚定地开启人生新的篇章!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 消息来源:党委宣传部摄影:孙 浩 徐 状刘 畅 孙雪松编辑:王 君
西安理工大学办学历史:学校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建校年,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2,317人,专任教师1,352人,其中教授176人,副教授394人;284人具有博士学位,612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3人分别被授予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22人分别获得省部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称号;1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科评估:哈尔滨理工大学办学历史:学校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前身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原三校均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师资力量:哈尔滨理工大学有教职工2933人,其中专任教师1715人,副高职以上人员1339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1.0%。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全日制在校生33361人,留学生近200人。学科评估:可以看出,在办学历史上两校的时间都差不多,在师资力量上哈尔滨理工大学拥有更多的专职教师,但在学科评估上西安理工大学要比哈尔滨理工大学强得多。
在黑龙江省,有两所据说非常“牛”的大学,不过,这两所大学既不是省内的“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而只是黑龙江省属的普通大学,一个是哈尔滨理工大学,一个是东北石油大学。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两所大学到底怎么个“牛”。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现在是省属重点大学,是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被社会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被赞誉为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有了这两所称号,我觉得就够“牛”的了。尤其是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这个称号,有了这个称号。就可以讲,在电线电缆这个行业,哈尔滨理工大学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并且,学校的毕业生也一定在这个行业内的企业的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果有考生想要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那么,报考哈尔滨理工大学才是明智之选。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整体水平在黑龙江省非“211”院校中处于前三的位置,实力不俗,即使放在全国的高校中,也可以排到150名左右,属于中上等的水平,考生假如没能考上“211”之类的大学,那么,如果能考入哈尔滨理工大学也绝对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其实,对于很多的考生来讲,考上哈尔滨理工大学并不是太困难,在2019年,学校在黑龙江省的理科录取最低分数只比一本线高出30多分。考生们只需要努把力完全可以考上。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国内高校中,最有影响力的学科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这个学科是该校的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在这个学科上的实力可是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些“985”高校不相上下的。这个也是很“牛”的,考生如果选择报考哈尔滨理工大学,那么最好能选择这个学科专业。报考哈尔滨理工大学在专业上的选择,除去前面说的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外,还有其他62个专业可以报考,在这些专业中,比较突出的、教学水平最好的专业是学校的一流本科专业,有16个,其中国家级的一流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省级一流专业是英语、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这些个专业要优先考虑。东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要说最“牛”的地方,第一,学校曾经在1978年被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第二个,学校是黑龙江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背景够硬;第三个,性价比超高,学校实力省内第八,录取分数排名15名以外,有一本线的分数就能考上。重要的,学校还是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教学水平非常高,这样的低录取分,高水平的大学,在国内还真的不多。考生还是要重点关注一下,如果有自己喜爱的专业,就可以较低的分数考上一所实力不错的大学,偷着乐吧。东北石油大学前面说了东北石油大学是黑龙江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有这三个国内著名的集团公司做后盾,最起码学校的教育经费不发愁,毕业生的就业不发愁。东北石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可是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的前列,再一个就是,就职的单位都是国内著名企业,可以知足了。东北石油大学在国内高校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这个学科是该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校的这个学科实力排在了全国高校的第三名。对于一所省属高校来讲,这也是一件很“牛”的事了。东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报考该校的考生,想要在本校读研究生的话,最好选这些学科涵盖的专业填报。在本科方面,学校现在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有13个专业,入选了教育部的“双万计划”名单,这13个专业,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要错过。这些专业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三个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工商管理,这10个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最后,提醒考生,哈尔滨理工大学和东北石油大学可是在二批次也有招生,大家都知道,一本和二本的毕业证是一样的,能以二本的分数上这样的大学,是不是也挺“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