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家级期刊《教育传媒研究》刊发,不惜篇幅赞《国学传承人》露西亚

国家级期刊《教育传媒研究》刊发,不惜篇幅赞《国学传承人》

1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1期杂志刊发,在主要固定版块《媒介务实》中不吝言辞,盛赞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节目。《教育传媒研究》杂志《在时空、角色、逻辑上下功夫——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传播创新初探》是原北京电视台副台长、副总编辑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旨在探讨各级各类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栏目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以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为例,指出该档节目的传播时空创新、传播角色创新和传播逻辑创新是眼下解决“代入感不强”“逻辑不清”“同质化严重”三个主要方面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赞扬了《国学传承人》节目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示中华审美风范。《教育传媒研究》创刊于2016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教育传媒研究》版权页2019年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这一热点话题回答了两会记者的提问。他特别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伍!今后将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特别对中华文化经典,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加强研究和阐释。”如何让青少年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社会各级各界人士的特别关注。近些年的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节目层出不穷,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节目。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与社会各界的深切期盼相比,各级各类电视媒体在教育青少年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而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学传承人》节目的横空出世,正如李岭涛先生撰文所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样的差距,其大胆创新之举让栏目高度和节目品质方面均高于其他同类型青少年教育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在《教育传媒研究》杂志上盛赞《国学传承人》节目李岭涛特别指出:《国学传承人》栏目主创团队通过在演播室搭建一个个历史场景,实现了对当下同类型电视节目的超越。首先,他们通过对表演场景的美化,对服装的精心设计,对化妆的精致要求,对后期工作的精益求精,彰显出他们对节目“可视性”的尊崇;其次,他们设计了区别于节目录制主场区的“第二现场”,邀请教育界、学界和业界的大咖作为点评嘉宾,适时对现场青少年的节目进行非常有针对性的点评;然后,他们在演播室构建了一个“穿越”时空,以便青少年感同身受相关历史情景,并由青少年引导广大观众也如临其境地进入相关语境。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助于加深现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又能帮助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把握到科学的、准确的历史文化知识。《教育传媒研究》杂志部分页面《国学传承人》自2019年12月22日开播以来,节目品质受到广泛好评。在《国学传承人》栏目主创团队的精细设计下,许多节目都表演得十分精湛。例如在节目《诚信是金》中,药铺小掌柜自立了门户,为了提高产药速度减了几道工,又因想降低产药成本少了几分料,后来老爷知道后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毅然决然将价值七万两白银的药材当众毁之一炬。这一把火,烧出了诚信,也烧出了责任,更烧出了中华儿女的真、善、美和中华民族延续命脉的重要力量——信,令人不禁泪目。诸如此类的节目还有许多。当小朋友表演之后,现场点评嘉宾不仅对表演该节目的小朋友给予了适当的鼓励,而且非常及时地指出了小朋友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刘备伐吴》节目录制过程中,扮演诸葛亮的小朋友直接称呼张飞为“张飞”。现场点评嘉宾指出,这种称呼有悖三国时期历史文化背景,是极其失礼的行为。那诸葛亮应该怎么称呼张飞?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古人的“名”和“字”的文化知识。嘉宾补充道,只有长辈称呼晚辈、上级称呼下级时才“直呼其名”,而平辈论交时,相互之间是只能够称呼对方的“字”,也就是“表字”的,否则的话就是极度失礼的行为,历史上的诸葛亮绝对不会这么直接称呼张飞,而是会称呼其为“翼德”。现场点评嘉宾类似的精彩点评和点拨远远不止如此。《教育传媒研究》杂志部分页面《国学传承人》节目自播出以来,收到好评如潮,一时间,社会反响十分强烈。据悉,多家媒体对该节目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报道;大部分参与节目录制的学生所在学校、班级和培训机构组织了大规模观摩和学习;更有来自不同地区对培养、教育青少年、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各界人士纷纷参与其中。目前,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与北京云之国传媒共同出品、北京云之国传媒独家制作的国内首档青少年国学素养教育传承节目《国学传承人》第二季已正式起航,节目主题已经确定,栏目主创团队将坚持以向青少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畏艰辛,勇往直前,保持节目特点和坚持节目创新,让青少年的的确确传承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真正正做到“小小国学传承人”!

无常

2018全国人文社科学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发布!

近日,学术志联合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继续发布2018年度全国人文社科学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排在榜单第一位的,是南京财经大学的陆珉峰,2018全年共发表论文38篇。相当于每月平均3篇以上。排在榜单第二位的是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领域的程平,2018全年发表论文37篇,仅比第一名少一篇。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排名第三的首都师范大学的赵丕杰教授,今年已经是87岁高龄。如此高龄还在坚持写作,值得敬佩!不过,经查询,其2018年发表的论文中,有34篇都是发表在《青年记者》上,大概是专栏作家吧。即便如此,老先生积极写作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从榜单上看,也能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的刘伟(目前也是该校校长),武汉大学以研究三农问题而著名的贺雪峰等。榜单也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学科实力,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以12人拔得头筹,上榜的12人分别是:刘伟(经济学)、张康之(行政学)、杨立新(法学)、栾轶玫(新闻学)、孔祥智(农业与农村发展)、程光炜(文学)、 王利明(法学)、王子今(国学)、陈力丹(新闻学)、郑保卫(新闻学)、刘建军(马克思主义)、赵旭东(人类学),遍布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展示了中国人民大学强大的文科实力。排名第二的是武汉大学,共有8人上榜。作为传统的文科名校,武大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并列第三,各有6人上榜。清华大学近年来文科发展迅猛,南京大学也是当仁不让。文章发表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勤奋程度,也表明学术交流的频繁程度。我们并不一味提倡文章数量,文以质胜才是根本。发表文章是学术日常,也是学者的生活方式。在写作上,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2019已来,你打算发表几篇文章呢?本榜单统计数据来自《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2018年全国人文社科学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注:本次榜单统计的是人文社科学者在2018年的论文发表数量,不区分期刊级别,只统计第一作者论文,未包含第二季其他形式论文。统计说明:学术期刊论文:统计源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来源刊(含辑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刊、《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评价刊、《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TOP期刊、总署认定的学术刊且不在上述期刊名单中质量较好的新刊,取并集且排重,共计5923种期刊。作者H指数:某作者所发表的所有期刊、会议文献中,至少有H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大于等于H次。H指数越大表示优质成果的数量越多。当前数据统计时间范围为2018年。来源:学术志

低下层

荣新江谈《唐研究》

荣新江(澎湃新闻 蒋立冬画)《唐研究》第23卷出版之际,荣新江教授在编后记中说:“我自1995年以來,受唐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和罗杰伟先生委托,承担大型学术年刊《唐研究》的编辑工作。二十三年來,可以说恪尽职守,保证了每年按时出版。现在已经出版了23卷,多少为唐研究做出些许贡献。今年夏季,我決定在完成第23卷的编辑出版工作后,辞掉《唐研究》主编一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读书、研究、考察、写作上。”陈尚君教授在微信朋友圈写道:“荣新江教授主编的《唐研究》,为中国学术保持颜面,始终不苟且于时俗,功莫大焉。”《上海书评》近日采访了荣新江教授,请他谈谈编辑《唐研究》的甘苦。能不能先谈一谈《唐研究》的缘起?荣新江:我其实跟罗杰伟先生不算太熟,所以只能简单说说情况,很多都是道听途说。罗杰伟本来是个IT企业家,三十九岁就拿到专利,他以前的公司在北京的赛特大厦上有一整层楼。他的企业非常成功,有一年他来北京,大概因为对中国投资的贡献,还被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接见过。他来中国发展生意的时候,就爱上了唐朝,他说其他朝代都不喜欢,只喜欢唐朝。以前也有别的杂志想请他资助,他说:“我只姓唐。”还有拍杨贵妃的剧组找他投资,但是他很听我们这些学者的话,我们跟他说还是支持学术研究更合适,他采纳了我们的意见,成立了“唐研究基金会”(Tang Research Foundation),专门资助学术。开始时,唐研究基金会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唐研究基金会丛书”,出了十几本,二就是创立并支持大型学术专刊——《唐研究》的编辑出版。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接见罗杰伟的报道我出任《唐研究》主编其实是很偶然的,当时罗新担任了基金会在中国的秘书,有一天他拿来他们几位约来的第一卷稿子请我审稿,我说请我审还不如让我编,他说那你就编吧。1994年12月,经过基金会学术委员会的正式讨论,通过由我担任主编。所以说,我做主编其实一切都是很突然的。不过我当年三十五岁,浑身干劲,此前几年又在国外一些学术机构走访,刚刚回国的人都是有干一番事业的冲动,所以我当时也正想做点学术推进的工作,《唐研究》正好是可以实现我的某些学术抱负和理念的地方,于是我就勇敢地接手了这个专刊的编辑工作。刚开始的组稿工作很困难,也很匆忙,一位好心的日本朋友对我说,日本有句俗语,叫“三期刊物”,你要小心《唐研究》不要办成“三期刊物”。我说,哪怕三期也好,只要是为中国学术做出点滴贡献,哪怕编一本论文集也好。1995年12月底,《唐研究》第1卷如期出版。《唐研究》第1卷池田温先生在《东方》杂志上第一时间介绍《唐研究》能不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唐研究基金会主席,也就是《唐研究》的赞助人罗杰伟(Roger E. Covey)先生?荣新江:罗杰伟是个非常好的赞助人,他既有资本家的素质,也有学者的素养,非常尊重学者。我当时向他提出办刊的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经费要充足,当时我一口价问他要的钱,今天还够用,可以想象1995年的人民币现在已经贬值多少,就知道我当年是狮子大开口(事先还是预算过的),但他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第二个条件就是他不能干预编务,就是他只管出钱,不干预我的任何编辑工作,既不推荐文章,也不对文章的取舍发表意见,这些他都答应了。之后我和罗杰伟的交往不算多,基本只限于每年的圣诞节他从美国来北京的时候。那时每年这个时节都开唐研究基金会的年会,他十分尊重学者的决定,基本上不参加讨论“唐研究基金会丛书”的会议,他说哪本书值得资助出版,是你们专家的责任,你们说了算;至于每本书出多少钱资助,由他说了算。那时的会议总是找一个和唐朝有关的地方开,长安、洛阳、成都、扬州,记得唐朝两京之外,所谓“扬一益二”,我们都去过。在一起考察的路上,我们有时候攀谈一下,每次说到《唐研究》,他都是表扬和支持。我记得2002年4月,美国耶鲁大学韩森(V. Hansen)教授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的“中国发现的粟特墓葬研讨会”。我发现他也从芝加哥赶来纽黑文听会,当时他拿着一本新出的《唐研究》,一个劲地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唐代研究期刊。我看他一副相当自豪的样子,因为他支持的《唐研究》总算是站住了,而且每卷五六十万字,规模相当可观。我们知道美国也有一份期刊叫T’ang Studies,中文名叫《唐学报》,也是一位喜爱唐朝的实业家斥资支持的,内容略偏文学,发表很多重要的文章,如杜希德(Denis Twitchett)、麦大维(David L. McMullen)、柯睿(Paul W. Kroll)等人的大文。《唐研究》无意与《唐学报》比高低,但罗杰伟和他的美国同仁之间,或许有那么点儿较劲的意思,从规模和气势上来说,罗杰伟略占上风。唐研究基金会在洛阳考察(1997)后排左起第九人罗杰伟,第三人作者。罗杰伟后来退出企业经营,在芝加哥大学注册,跟随范德本(Harrie A. Vanderstappen 1921-2007)教授,攻读艺术史的硕士。他跟我说:他三十九岁以前都是在研究计算机,没有读历史书,现在开始读,怎么读也赶不上你们了。但他对图像的东西比较有感觉,所以他选择艺术史,研究中古时期的金银器、造像等。但大概因为起步较晚,罗杰伟的学问做得不太成功。他很爱辨伪,正面著述不多。我记得他的第一篇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是《北周拉梢寺艺术中的中亚主题》,巫鸿将其收入他主编的《汉唐之间文化艺术的互动与交融》,文物出版社2001年出版。事先巫鸿觉得写的不错,征求过我的意见,我看后也认为颇有新意,用他对于中亚艺术的知识,判别出前人不太留意的拉梢寺壁画中的一些中亚因素。罗杰伟去世后,他的一小部分有关中亚、中国艺术史的书入藏北大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图书馆,我翻检后觉得,如果罗杰伟循着这个路径正面研究中古中国艺术中的中亚因素,会有很大的成绩。但他似乎陷入了“疑伪思潮”不能自拔,我在《唐研究》上发表过他的两篇文章,一篇是2004年出版的第十卷中的《金银器说铃》,罗新译成中文发表;一篇2009年出版的第十五卷的“The Symbolics of Authority:Four Cases in Tang and Liao Silver”,都是关于金银器的辨伪之作。其中前者所辨伪的一些美国收藏的金银器,是他曾资助出版的《唐代金银器研究》一书中用作标准器物的,我曾十分犹豫这样发表出来,是否让我的朋友感到不爽,但本着学术争鸣的办刊宗旨,我还是勇敢地发表了他的文章,虽然我也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比如他认为日本山中商会倒卖到美国的金银器,大多数是假的,但我考察过同一商会倒卖到美国的敦煌绢画,则确凿无疑。(山中商会的问题,我很想单独写篇文章)另外,罗杰伟2012年发表了一篇质疑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Kansas City)所藏洛阳孝子图石椁真实性的文章,即“Canon 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ese Art History”(载Original Intentions, Essays on Proction, Repro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the Arts of China, edited by Nick Pearce and Jason Steuber, Gain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2012, pp. 38-73)。这件石椁经过中国艺术史权威索珀(Alexander Soper)和史克曼(Laurence Sickman)的论证,已经被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们看作是一件标志性的作品,在他们关于中国美术史、早期山水画和石椁葬具的研究论著中反复使用。罗杰伟认为这件石椁刻绘的图像过于精致,难以置信,于是从树、石、山、水及宫廷女性的图像细节,找寻“破绽”。这些努力,后来受到专家的批判,这就是朱安耐(Annette L. Juliano)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所藏6世纪早期石椁之真伪——兼论中亚的石椁和石棺床》一文,收载在我和罗丰主编的《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一书中,读者可以自己分辨谁是谁非。我觉得罗杰伟是有眼力的,也有很多机会观察实物,比如他等到所有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从山中商会购买的金银器全部撤展到库房后,一总观察全部藏品,同时也看过美国其他藏家收藏的同一来源的金银器。我曾和他一道去小雁塔下的西安市博物馆(今西安市博物院)看馆藏的金银器,有些东西他一掂量就说的出产地是哪儿。可见他对实物的考察非常仔细,因为他看的东西多,他的金银器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他一直没有能够完全静下心来做学问,公司事务缠身,私人生活波折,在学术道路上也很挣扎。如果假以时日,他能够从辨伪走到正面阐述,那他的学术天地会很大,特别是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上,他有其他学者所没有的不少机会,但他还没有来得及把握,就离开了人世。《唐研究》的体例是不是参考了《通报》?它跟西方的期刊有什么异同?荣新江:1984-1985年,我在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进修学习了十个月,汉学院是由一个兵营改造的,里面是个天井,汉学院的老师和一些研究生上午喝咖啡,下午喝茶的时候,有时候会谈到《通报》和上面刊载的文章。我出国前就常常翻阅《通报》(T’oung Pao),该刊1890年创刊,由法国、荷兰各出一位著名汉学家联袂主编,内容涵盖中国、日本、朝鲜、印度支那、中亚和马来西亚的历史、语言、地理和民族学等方面,后来转向以中国学研究为主,主要发表学术论文、书评。我知道许理和(E. Zürcher)教授是主编之一,他是我在莱顿大学的指导教授。但我到莱顿才知道,《通报》的编辑部就在莱顿大学汉学院,这段时间让我更多地了解了《通报》的编辑理念和编辑方法。许理和教授每个月会安排一次和我谈话,指导我的学业,回答我的问题。说到《通报》,他当时就跟我说:“我办《通报》,标准有两条,或者有新材料,或者有新问题。”因为当时欧美汉学界对于唐长孺先生为首整理的吐鲁番文书不甚了然,所以他约我给《通报》写篇文章,介绍这些新材料。这表明一位主编对新出材料非常关注,他当时还约张广达先生写一篇关于孔望山佛道造像的文章,也是这个意思。很遗憾,我的这篇文章到现在还没完成,很对不起他。当时是1984、1985年,简装本的《吐鲁番出土文书》还在陆续发表中。因为《吐鲁番出土文书》按墓葬为单位发表文书材料,我是按主题介绍,一个主题的资料在还没有出版的墓葬中也可能出现,就算我当时写完了,后面可能还有新的东西冒出来,所以虽然他们很想知道新出吐鲁番文书都是什么内容,急需英文的介绍,但我一直犹犹豫豫的没敢交稿。其实我的文章基本架构是写好了的,没交稿的另一个原因是《通报》水平太高,我当时只是个研究生,文章不够格,不敢拿出来。我在莱顿汉学院看到一位秘书小姐整天在办公室里打字,有次喝咖啡的时候我就问她,你在打什么呢?她说:“我在把英语不是母语的作者的文章改成通顺的英语。”许理和先生给她发工资,就做这么一件事,可见《通报》对于文字的要求之严格,要专门雇一个英语为母语而且文字功底好的人,来把法国人、德国人,甚至美国人的英语,改成纯正的英语。其实,这也是出版《通报》的博睿(E. J. Brill)出版社的严格要求。最近若干年陈怀宇和我编辑张广达先生颂寿英文论集,博睿对于我们这些非英语为母语的作者要求之严,难以想象,因此书一拖再拖,今年终于要出版了。我编《唐研究》也是朝这个方向努力,也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改文章,有些作者的文字很不讲究,我都得给他们重新顺一遍,甚至重写一遍。给二十三本《唐研究》改稿的时间加起来,我大概可以多出好几本书。我一直鼓吹学术是个很高尚的事业,学术要严守写作规范。所以为了追求这种高尚,《唐研究》每页排版不超过一千字,这是很奢侈啊,现在哪个刊物能做得到呢。许多刊物都要收版面费,能多排一点儿就多赚一点儿,字都挤在一起,看起来忒费劲。西方和日本的学术期刊我比较熟悉,《唐研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方式我是借鉴了《通报》的,所以我基本上只发表论文和书评两类文字,这是国际通例。欧美的学术刊物重视书评到什么程度呢,有的期刊一期只有一篇论文,其他全是书评,论文可能只有该领域相关的几个人读,书评是人人都要读的,要了解学界的最新动态,就得通过书评。国内在书评上是做得很不够的,所以我编《唐研究》,发誓自己要多写书评,希望学习伯希和(P. Pelliot)编《通报》,戴琼(J. W. de Jong)编《印度伊朗学刊》(Indo-Iranian Journal)那样,利用自编刊物,多写书评。当时的想法,是看完一本书,不写篇书评就不算看完。在《唐研究》前几卷中,我写过不少书评,评方广锠主编《藏外佛教文献》、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陈国灿《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Alfredo Cadonna & Lionello Lanciotti(ed.),Cina e Iran. Da Alessandro Magno alla Dinastia Tang、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Elfriede R.Knauer,The Camel’s Load in Life and Death、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有的批评的也比较猛。记得当时有年轻的同事说,吴玉贵老师看了这书评不要跟你玩儿命呀,我说已经给吴玉贵看过啦,没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学者比起老辈来是能够接受批评的。老先生一般自己不写批评文章,也不太能受得了被批评。陈尚君教授就一直坚持给《唐研究》写书评,从第三卷评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考校》,到我编的最后一卷(第二十三卷)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非常棒,而且有功力。中国很多学术刊物都有编者的话、编后记,过几年可以单独抽出来出本书,我不爱写这些文字,我觉得学术刊物有论文和书评两块就够了。不是因为我没话说,而是我觉得应该让作者说。如果请您自己总结一下,《唐研究》有哪些显著特点?刚刚担任《唐研究》主编的作者(1997)荣新江:我虽然是隋唐史出身,但很多年都在搞敦煌学,敦煌学跟很多别的学科比如宗教、考古、美术史、文学、语言学等等都有交集,《唐研究》也是一样,不光关乎唐代历史本身,也关乎唐的各个方面。我编《唐研究》,很想推进美术史、考古这些方面的研究,所以编法跟一般人不太一样,模仿的是《通报》。我希望利用《唐研究》,推进唐史研究,也推进唐研究中不同学科的交流。刘后滨教授最近在《改革开放40年來的隋唐五代史研究》中说:“1995年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出版,标志着有了一份汇集以唐代为研究对象的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古代文学、语言学、艺术史学和宗教学等各个学科的成果的学术专刊,构成了隋唐五代史研究中多学科交流的新起点。”这个总结,说出了我办刊最想做的一个方面。《唐研究》第9卷一份刊物就是一个阵地,《唐研究》一卷有五六十万字,可以推进我想推进的方面。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是我出国次数最多的一段时间(看我们中心的网页),也参加很多会议,友人葛兆光兄曾告诫我:“不要成为会油子!”其实,我有我的打算,就是了解学术动态,探索学术发展方向,通过交流得到哪些学者在写什么文章、研究什么课题的信息,这些对于我编《唐研究》有莫大的帮助。经过思考,我们从第九卷(2003年)开始,用一些专号的方式,推进唐研究甚至中古史研究的某些方面,比如第九卷是“长安:社会生活空间与制度运作舞台”研究专辑,虽然还不是整本的专号,但从学术史上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安学”的开始;第十一卷是邓小南和我主编的“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研究专号,推进或者说回应唐宋变革论的研究,其中有张广达先生的宏文《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第十二卷有“《天圣令(附唐令)》研究”一组文章,第十四卷则是刘后滨和我主编的“《天圣令》及所反映的唐宋制度与社会”研究专号,以推进新发现的《天圣令》及所附唐令的热点研究;第十三卷是侯旭东和我主编的“从汉魏到隋唐:变迁与延续”研究专号,希望打通汉唐,与唐宋一卷相呼应;第十五卷直接打出“长安学”研究专号,希望更进一步推进长安研究;第十六卷是“唐代边疆与文化交流”研究专号,推动探讨唐代边疆、外交、文化交流等方面;第十七卷“中古碑志与社会文化”研究专号,利用我们整理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的成果,推进利用碑志研究中古社会文化;第十八卷是“中国中古的信仰与社会”研究专号,这也是我很想促进的一个方面;第十九卷有“从地域史看唐帝国——边缘与核心”和《葛啜墓志》两个研究专栏;第二十一卷“唐代长安及其节庆”研究专号,是我们对长安研究的又一贡献;第二十二卷是“从高昌到奈良——丝绸之路上的写本”研究专号,是增进写本学、丝绸之路研究的努力;第二十三卷是陆扬和叶炜执行主编的“文本性与物质性交错的中古中国”研究专号,则是着眼于文本的物质性的讨论。《唐研究》这些专号,不敢说对唐代研究领域起来多大的作用,但我的主观愿望是想开拓研究领域,拓宽学术视野,利用《唐研究》比较厚重的篇幅,以专号或专栏的形式,做一些普通期刊做不到或力度不够的事情。《唐研究》第22卷另外,前面已经提示过,《唐研究》的特色之一,就是较一般刊物字数要多。我们一年只出一卷,在一些专刊应新闻出版署进入核心集刊的要求纷纷改一年两期的时候,我也坚持不改。原定一卷五十万字,但我能加就加,最多时有约七十万字的篇幅,尽可能把一个专题,一篇文章,在一卷中解决,一篇文章绝不发上下篇。所以,在篇幅上我们也比较自由,比如一般的期刊都有字数限制,不能超过一万五千字,大锅饭搞惯了,不能让一个人独占版面,现在《文史》和《中华文史论丛》稍微放松了点,也就两万字。我们就可以不管这些,我给定的最高限度是八万字。八万字的文章我发过两三篇,有上面提到的张广达先生写的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还有林晓洁的论文《中唐文人官员的“长安印象”及其塑造——以元白刘柳为中心》,脱胎于她的硕士论文,写得太棒了,但她要去中学当老师,很可惜没有留在学界,我就把她的论文一口气全文发了。再有一点是绝对按期出版。虽然我们是“以书代刊”的学术专刊,出版周期定为一年,一般来说可以稍早或稍晚出版,但我坚持每年12月底见书。除了《唐研究》,我差不多同时还在编《敦煌吐鲁番研究》,这份刊物挂的是季羡林、周一良、饶宗颐先生主编,实际编务是我负责,后来编了六卷实在顾不过来了,就交出去了。这两份杂志,我戏称一个专制,一个民主,专制的我说了算,民主的编委会说了算。后来我发现编杂志还是专制一点好,两份杂志同时创刊,都是一年一本,现在《敦煌吐鲁番研究》只出到第十七卷,我们则保证一年一卷,出了二十三本。大概只有一两次例外,如第十一卷因为等张广达先生的文章到12月18号才交稿,当时我和邓小南在京都大学访问,收到稿子我们把一切工作都放下,审完再发到巴黎给张先生修改,然后回来定稿排版,那一卷稍稍拖了几天。一个刊物如果按期出版,那就逐渐建立了学界对你的信任度,作者投稿以后,明确知道自己的文章年底会出,心里会很踏实。当编辑是不是会比较头疼退稿,您是怎么处理的?荣新江:我们的稿子基本上都是单向匿名评审,对审稿人不保密稿件的作者。如果是推荐来的稿件,推荐人必须写一份学术的评审意见。有些情况下推荐的是学生或者关系户,一眼就能看出来,有些则是推荐人真的发现了好作者、好文章。退稿的情况肯定会发生,也的确会得罪人。我想想,编《唐研究》,团结了百分之九十的同志,得罪了百分之十,这里面有百分之二三就成了仇敌。我是个广结善缘的人(用施萍婷先生话),最不想得罪人,但是碰到审稿人认为论文不能够发表标准的时候,我必须听专家的意见。一般情况下,我会把两位审稿专家的意见合成一份,然后以《唐研究》编委会代表的名义发给作者。退稿的原因很多种,有的是质量问题,有的是不符合专号的主题,有些大牌教授的稿子也得照退。被退稿的作者心里肯定会不高兴,但也很少有来理论的。我很感激这么多年来请的审稿人都是非常负责的学者,他们的审稿意见非常具体,有理有据,一般来说,发给作者以后,作者大多只有感激,没有意见。最近翻检《唐研究》编辑过程中的一些往来信件,早期还有不少纸本的书信和审稿意见书留存,其中包括黄永年、徐萍芳、吴其昱、傅璇琮、白化文、陈允吉、高明士、徐文堪、陈尚君、葛兆光等等很多人的手迹,有推荐文章,有审稿意见。随手检出一篇徐俊先生1996年4月写的审稿意见,三百字的稿纸写了八页,工工整整,对作者的看法,一条条分析,指出其问题,结论是:“此稿如刊于一般丛刊,似可。《唐研究》似不宜刊用。供参考。”这样的文字,只可惜无法发表,也不能告诉作者。所以我邀请的审稿人,个个都是无名英雄,他们在幕后,保证了《唐研究》的质量,也让我退稿时有充分的把握。但这么长时间办刊,总会遇到个别不服退稿意见,反复纠缠的人。而我只能相信专家,坚持退稿,由此必然得罪一些朋友,有的相信会嫉恨一辈子,有的过若干年后,又是朋友了。您怎么看核心期刊制度?荣新江:西方的核心期刊叫leading journal,很多都经营了百来年了,每篇文章都会找全球该领域最顶尖的学者来审,所以在学术界,这些期刊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也受邀审过一些稿,基本上会给半年时间,要看得很仔细,提出非常具体的意见。我也看过别人审我的文稿的意见,有时候写的意见书跟被审的文章差不多长,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中国的核心期刊制度历史都不长,大多数核心期刊是社科院系统的杂志,包括院级的《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以及所一级的《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考古学报》《考古》等等,当然都是面向全国的杂志,现在这些期刊都采用匿名评审制,逐渐走上正轨,慢慢成为一个领域的核心期刊。过去由于经费的原因,其他机构创办的历史学期刊往往没能生存下来。等到九十年代以后经济情况好转,国际交流频繁,一些机构、学会、学术团体、个人开始创办学术专刊,但这些刊物往往没有刊号,也就无法成为核心期刊,有的进入核心集刊范围,但许多学术机构是不承认核心集刊的。虽然我认为学术水平是看文章,不看刊物的。但核心刊物办的好,把关严,那么多年下来,一个刊物发表的的确都是好文章,当然就是核心刊物。所以核心期刊不是看有无刊号,而是看有无持续不断的高水平论文。一个学术共同体里面应该各种类型的刊物都有。《唐研究》多年来被南京大学评价系统评为核心集刊,也被一些高校列为核心期刊,某些学校认定在《唐研究》上发过文章是可以拿去评教授的。台湾“国科会”经过专家评审,也把《唐研究》列为核心期刊,所以台湾学者经常投稿。但罗杰伟创办唐研究基金会的最重要动机,是想资助中国大陆的唐研究,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发表大陆学人的文章。回首学术界创办了很多学术专刊,与历史学有关的,如《学人》《原学》《华林》《学术集林》《国学研究》《燕京学报》《华学》《北大史学》等等,有很多没有能够坚持下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不是核心刊物,稿源有问题。坚持下来的一些高水平的刊物,因为是专刊,所以也岌岌可危。这种核心期刊的体制,对于水平不低的学术专刊是很不公平的。您倡导学术书评写作二十多年,感觉现在的学术书评风气有没有改善?荣新江:首先要特别声明的是,我虽然一直倡导写书评,但正面论述是更加重要的学术建树。说到书评,我认为一个学术刊物,书评是不可或缺的。放大一步说,一个学术界,不能没有书评。《唐研究》上发了不少书评,这点上我还是颇有贡献的。刘后滨在上面提到的文章里说:“《唐研究》至今已经出版了23辑,对于隋唐五代史甚至中国古代史研究学术规范的建立,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其最初出版的几辑,由于书评所占分量很重,明显区别于国内一般学术刊物,显示出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的重要特色。《唐研究》的书评强调史料的辨析和深度解读,给被评书以学术史定位,甚至对被评书代表的学术领域或整个学科的特点和意义及研究动向进行综合分析,彻底走出了‘瑕不掩瑜’体书评格套。这使其在规范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刻影响了新一代学者的研究范式。”是中肯的话。北大的《国学研究》创办时,在一个座谈会上我建议发书评,他们就一直不发,因为怕惹祸。但从现在的学术刊物来看,发正式书评的越来越多了。发书评的第一条原则,是从学术史上来评价一本书,而不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你当然可以挑错,但其实许多烂书是不值得一评的。西方的书评制度是可评的书才能进入这个系统,所以不会是特别烂的书。而且必须是一个领域的专家才能写书评,如果某人是某个权威期刊某个领域的书评撰稿人,那说明他是这个领域最大的权威之一,这是很高的地位和荣誉。在中国可能办不到,所以我们更鼓励年轻人写书评。写学术书评,如果书不错,评者也不错,有对话,这样才能把学术往前推进。再厉害的人,写书也一定会有漏洞,但写书评不能用侮辱性或人身攻击的词汇,这样流毒太深。随着年轻一代学人成长起来,大家在书评氛围的熏陶下,应该是会越来越好。现在颇有些学术刊物借鉴了《唐研究》的论文和书评的体例,比如《艺术史研究》《中古中国研究》等等。《唐研究》后来的书评有往字数多的方向发展,好像老担心表扬人表扬的不到家,这个我往往要删;最好的书评五千字,大部分篇幅都是批评,这样对学术才有好处。我那本《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里被引用最多的就是关于书评的那部分,能够体现我的书评理念。编杂志这么多年,有没有什么遗憾?荣新江:说具体一点,刚才说到书评,我觉得很大的一个遗憾是我自己没有坚持写下来。这也表明自己没有时间细致地读书,因此也就写不出书评来。或者是时间不够,看完书就忙其他事去了,时过境迁,书评也就写不出来了。我编杂志从来不管卖,有时候日本大学的图书馆要购买过刊,进出口公司联系我,非要从我这里买,我说我只编书,不卖书,也没有库存。其实现在刊物都数字化了,有一两家公司曾经找我,要把《唐研究》数字化,但我觉得占用时间多,无法保证数字化的文本是否正确,还有就是根深蒂固的版权意识,觉得一些公司的数字化,对于作者的著作权和出版社的版权考虑不够。但现在一个刊物如果不数字化,那影响力就要小得多。在我担任主编期间,没有能够让《唐研究》数字化,是一个遗憾。还有一事没有完成,也很遗憾。2012年初,罗杰伟曾提议要编一本《唐研究》最有代表性论文的英译本,就像由他编译、罗新主编的《中国学者论内亚》(Chinese Scholars on Inner Asia,该书列为印第安纳大学《乌拉尔-阿尔泰研究丛书》第174册,2012年由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那样,暂定书名作《唐研究英文选集》(Chinese Scholars on the Tang,直译是“中国学者论唐朝”),由他和艾安迪(Andy Eisenberg)教授合作编译。经过反复讨论,我选择了下面四个方面十二篇文章:礼制与宗教,思想唐宋时期地方祠祀政策的变化——兼论 “祀典” 与 “淫祠” 概念的落实 (雷闻)论九宫祭祀与道教崇拜(吴丽娱)想象中的真实——隋唐长安的冥界信仰与城市空间 (孙英刚)政治,社会“关陇文化本位” 与 “南朝文化北传” ——关谷隋唐政治文化的核心因素 (何德章)韩愈日常生活研究 (黄正建)唐宋之际敦煌的民间结社与社会秩序 (孟宪实)长安研究关于隋唐长安研究的几点思考 (荣新江)唐代长安新昌坊的变迁——长安社会史研究之一 (王静)论唐长安城的营修与城市居民的税赋 (牛来颖)考古与艺术史关中唐陵陵地秩序研究 (沈睿文)初唐阎罗图像及刻经——以《齐士员献陵造像碑》拓本为中心 (张总)唐代的豹猎——文化传播的一个实例 (张广达)我应他的要求,联络所有作者,获得他们的同意后,准备好所有Word文本、图版、作者简介等,在2012年9月9日全部寄给他。10月4日,他就把我的文章的译稿寄过来,效率十分高。可惜之后就没有音信了,其实他的身体已经不行,直到2013年7月30日不幸去世。后来罗新从他的电脑里拷来有关《唐研究英文选集》文件夹,我翻阅了一遍,发现只有张广达、牛来颖、孙英刚的文章有译文草稿,其他都是通信和为翻阅所做的词汇表、年表等等。很遗憾,这件事没有完成。但我们要深深感谢罗杰伟,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的是《唐研究》的翻译工作。最后应当说,我对《唐研究》的最大遗憾,是不能再继续主编这样一本好的刊物了。罗杰伟的去世,没有影响《唐研究》的经费,他生前已经做好安排,要继续资助《唐研究》的出版。我感到我已经圆满完成了《唐研究》的使命。我作为一名教员,要教好书,带好学生,还有会议和杂务;作为一个学者,我要研究和写作。因此,我只好对自己心爱的《唐研究》说再见了。我卸任是很彻底的,解散编委会,一切交还唐研究基金会,由基金会决定继任人选和以下的所有事情。不做《唐研究》主编以后,您最想干的是什么?荣新江:我是一个学术人,辞掉《唐研究》主编,目的之一是更好地做学问。作为一个学人,仍然要多方面对学界做出回报。我在编《唐研究》的时候,同时也主编不少其他领域的著作,比如《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向达先生敦煌遗墨》《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敦煌讲座书系》《黄文弻所获西域文献论集》《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等等。现在虽然我不编《唐研究》了,但我仍然会编其他一些学术专集,如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文献、马可波罗行记译注等。我从来不是只顾自己学问的人,我努力用各种方式推进学术,所以,集体的项目也是我想做并努力往好处做的事业。我做学问比较杂,敦煌、吐鲁番文书,西域史,中外关系史,或者说现在时髦的丝绸之路,还有隋唐史,涉猎较广,也还有不少抱负。我的治学之路的顺序,大致上是先做敦煌,从敦煌到吐鲁番,到西域,通过敦煌吐鲁番文书的资料积累延伸到中外关系,而隋唐史这一块主要做的是长安研究。2002、2003年的时候我就想写一本关于长安的书,叫《从王府到寺观》,章节都列好了,打算运用一些理论,把长安作为一个大的场域,实现新史学研究。北大历史系主要是做政治史和制度史,这是看家本领,我最初也做制度,比如研究归义军节度使的升迁,用的就是制度史的基本功。现在数据库发达了,我希望更多的是能够解释材料,能够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想法。我把长安作为场域,组织读书班,让学生在里面研究性别史、医疗史、社会文化,做一种活的区域研究。我的着眼点是从中古到近代的城市转变,安史之乱是个分水岭,那之后的长安不像过去那么封闭了。我得承认受到了李欧梵研究上海跑马地等公共空间的影响,借用现在的公共空间概念,落实到长安就是寺院。大的寺院都是王府或公主宅邸改建的,比如高宗当皇帝以后,他的宅子没人敢住,要么变成宫,要么就变成一个大的寺庙。皇戚的宅邸之大,有的范围就是一个坊,有的半个坊,它们本来是私密空间,一旦变成寺院以后就向社会开放,白居易他们喝酒赏月一喝就是一宿,就是去寺院里闹腾。学生读书、青年男女谈恋爱都是在这个空间里,整个城市就从这里动起来。这是我目前最想写的一本书。此外,关于西域史、吐鲁番文书、丝绸之路,等等,我都有题目要写,只是没有时间动笔。当然,不只是想写学术的,也想写一些随笔性质的,如早就构思的《三下和田》《海外访书记》……不要说太多了,免得完不成。我现在需要的是激流勇进。

冷月刀

《文献》杂志2020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文献》2020年第4期封面书籍史研究专刊书籍史研究的回望与前瞻 (代导言) 程章灿《思溪藏》刊刻事项汇考 王传龙内容摘要:关于《思溪藏》的刊刻事项,包括刊刻时间、刊刻地点、主要主持者等等,仍有许多被学者广泛接受的观点存在讹误。本文将证明思溪圆觉禅院并非《思溪圆觉藏》的雕刊地,而首任主持怀深虽然列名刊记之中,但对经藏的雕刊工程几无贡献,真正的劝缘者是净梵和尚。《思溪圆觉藏》的开雕时间应当在大观四年(1110)之前,完工于绍兴二年(1132)四月,前后历时二十馀年。《湖州思溪圆觉禅院新雕大藏经律论等目录》即为《思溪藏》最初的入藏目录,元伟不仅是此目录的编集者,也是圆觉禅院实际的建立者。而《思溪资福藏》是一个伪命题,资福禅寺从未参与过《思溪藏》的补板与增刻。关键词:《思溪藏》 圆觉禅院 《思溪资福藏》 怀深 净梵作者简介:王传龙,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哲学。再论南宋刻书业的利润与刻工生活 丁红旗内容摘要:现今所能见到宋时较全面的刻书价格史料,主要有《小畜集》等七种,但这些史料的解读因角度、计算方式、视野等不同而呈现差异。从镂版的一些关键信息———刻书史料的性质、纸张价格、刻字工价等,可以推知这一时期刻版的利润,至少能维持在40%的高位。与此相连的是刻工的生活:开禧北伐之前,除维持一家四五口人的温饱问题,还能有不少结馀;之后,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下降,但仍能维持一家的温饱。横向比较,刻字仍旧是一项待遇很不错的技术工作。这一结论能改变传统一些不无模糊的刻书观念。关键词:纸张价格 刻字工价 利润 刻工生活作者简介:丁红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汉魏六朝唐宋文学文献学。伪书的诞生:明中叶文化学术氛围与丰坊的作伪 王赫内容摘要:丰坊是明代造作伪书的代表人物,其遍伪群经的行为受到明中叶文化和学术氛围的直接影响:丰坊在“大礼议”后欲通过作伪重振四明丰氏的声望,故他在虚构伪经的接受情况时有家族、地域和政治的考量;丰坊的伪经吸收和落实了明中叶经学家的疑经、改经观点;《鲁诗世学》的成书过程体现了明中叶作伪与辨伪的互动;丰坊造作的伪“古文”字形等,迎合了明中叶文化界由好古到作古的风气。从疑经、改经到丰坊的伪经,体现了宋以后中国经学史和书籍史中一种独特的“改写”传统,这一传统在丰坊处走向了极端和异端。关键词:丰坊 伪书 作伪  明代经学  明代文化作者简介:王赫,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经学史、明清思想文化史。明代图书生产与思想争鸣:以李贽的图书刊刻为中心 俞士玲内容摘要:李贽一生“随手辄书,随书辄梓”,以著书刻书宣传自己的思想,与他人展开思想争鸣,同时告知世人自己的行踪,以此维持一位活跃思想者的曝光度,也以图书生产解决生存困境并作为身后遗产。李贽尽量自刻己作,掌控出版权,确保一己思想的准确表达,也确保图书生产能始终跟进自己的思想进程。其万历十八年和二十八年刻《焚书》的不同堪称明证。对于书坊刻书,他并不强调作者著作权,但抱怨对方事先不告知、事后不赠书;对自己意欲合作的书商,则尊重对方的决定权。李贽图书生产绝不能仅在商业刻书框架下进行讨论。判定假托李贽之作以及逝后横空出世的“遗书”的真伪,并非研究的终点,其中呈现出李贽及其思想的抗逆性和形塑力同样值得重视。关键词:明代 图书生产 思想争鸣 李贽 《焚书》作者简介:俞士玲,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魏晋、明清文学文献。从《尺牍新语》编纂看明末清初尺牍选本的商业出版 蔡燕梅内容摘要:尺牍选本的编刊在明末成为一时风气,经历鼎革之际的急剧衰退,继而于顺治末康熙初年再次兴起。其中,清初新刊的三部尺牍选本《尺牍初征》《尺牍新钞》与《尺牍新语》非常盛行,大获商业上的成功。以上各书皆以“新”为编纂旨趣,足见对原创性之重视,但又有研究者指出《新语》是对《新钞》的恶劣“盗版”,二者之编刊存在复杂的纠葛关系。那么,为何“盗版”能如此畅销,又如何在续编的出版上抢占了先机? 显然,将《新语》三编置于明末清初尺牍选本商业出版背景之下,详细考察其编纂问题,才可能对上述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新语》初编以刊本著作为主要材源,并加入少量包括编者在内的时人作品,这是承袭明末尺牍选本中十分常见的手法;为提升选本的商业竞争力,《新语》续编采取以下策略:充分发挥编辑群的人脉资源,获取大量时人作品,并在评点等副文本中披露作品来源及选本编纂过程,借此与读者进行良好的互动。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该系列尺牍选本在取材与编法上的新变反映了明末清初尺牍选本商业出版发展的脉络。选本对收录作品篇幅长短倾向的调整,一方面是清初文坛主流的古文观念波及尺牍文体的体现,另一方面恐怕是尺牍文体自身的缺陷难以克服,选家试图借助文体边界模糊的“书”文体作品来增强选本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关键词:《尺牍新语》 编纂 尺牍选本 商业出版 文体观作者简介:蔡燕梅,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明清文学与文献、东亚汉籍。从匡赞风雅到鼓吹休隆:丛书与明清文化转型 刘仁———以《檀几丛书》《昭代丛书》为例内容摘要:丛书因其开放与灵活的形式,天然地成为知识汇聚的良好载体而与思想文化联系紧密。在明清文化转型的脉络中,《檀几丛书》《昭代丛书》因其编选清初时人小品所具有的“灵敏性”,在这种与思想文化密切相关的特质上更具有典型意义。晚明以来崇尚个人主体性、满足自我情感欲望的文化氛围,塑造了《檀几丛书》文本的“私”领域特质。而在清初构建王朝统治合法性、政治权力积极介入文化领域的局势下,整合社会秩序、粉饰王朝形象的要求则促使《昭代丛书》在编纂过程中逐渐偏向“公”领域知识。丛书中“公” 对“私” 的知识压制,营造了“昭代”文化对“晚明”文化的胜利景象。由此可见,书籍不仅是文化的被塑造物,而且是其构建力量。关键词:明清文化 国家认同 知识 丛书 张潮作者简介:刘仁,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献与文化。武英殿本“清六通”刊竣时间新考 韩李良内容摘要:“清六通”曾经武英殿“刊版颁行”,这是清代武英殿刻书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其具体刊印于何时,却无明文记载。后世虽众说纷纭,但都认为是在乾隆年间刊竣。然前贤意见与殿本“清六通”书中内容多有抵牾。更关键的是,殿本“清六通”书中已避嘉庆讳,说明其在乾隆时并未刊竣。通过进一步考察殿本“清六通”卷首所附武英殿修书处刊刻“清六通”职名表,以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藏相关内府刻书档案,可考证出“清六通”刊刻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嘉庆年间完成的。关键词:“清六通” 武英殿本刊刻时间 内府刻书档案作者简介:韩李良,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版本目录学及清代经学史。徐乃昌影刻《玉台新咏》考 南江涛内容摘要:徐乃昌影刻明崇祯赵氏小宛堂本《玉台新咏》是近现代影刻古籍的代表之作。通过细读《徐乃昌日记》和相关资料,可以确定徐氏是影写付刻,而非原书上板覆刻,其所用底本并非北大藏徐乃昌旧藏本,而是刘承幹旧藏本。徐乃昌影刻此本的用途,更多是作为“礼品” 书。成功造就这一出版佳话,有赖徐乃昌严谨有序地确定底本、负责认真地校勘以及陶子麟团队高技术的刊刻等多方面因素。考察这些细节,对研究民国传统刻书和出版史不无裨益。关键词:徐乃昌 《玉台新咏》 《徐乃昌日记》 覆刻 影刻作者简介:南江涛,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编审。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和出版史。民国以来《永乐大典》海内外流通价格变迁考 郑云艳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永乐大典》流通价格变迁史。由于币制改革,“元”在不同时期币值并不相同,再加上《永乐大典》流通时常以外币结算,故不能单凭价格数字判断书价。经过综合研究发现:清末民初该书开始进入书籍流通市场,但价格不高;而此时外国人已开始有意搜集该书残卷,且出价颇高。1920 年代以后,《永乐大典》流通价格逐渐水涨船高,此时国内外竞购局面逐渐形成。1930 年代是该书价格普遍上涨最为迅速之期。到建国之后,该书残卷逐渐向大型藏书机构集聚,但在国际上该书的市场交易案例仍时有发生。关键词:书价 《永乐大典》 物价史 中外交流史 汇率作者简介:郑云艳,中国政法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文献学和书籍史。

给我钱

书刊资讯 | 哲学系资料室近期书刊目录一览

哲学系资料室新到图书与期刊欢迎各位前来阅览编 者 按资料室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以下为部分新书的相关信息。新书《中国儒学(第十二辑)》王中江,李存山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知识的视野与思想的视野:明清哲学高端论集》吴根友 主编;岳麓书社《儒家文化研究(第九辑)》郭齐勇 主编;岳麓书社《国学研究(第三十九卷)》袁行霈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清代佛教史籍研究》曹刚华 著;人民出版社《道在日用:无准师范研究》刘宁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托马斯哲学专题研究》董尚文 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自然语言层次的伦理政治效应》王堃 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吕柟年谱》米文科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非洲宗教的传统形态与现代变迁研究》周海金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后秦佛教研究——以译经为中心》姜涛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自我与他者:经文辩读视域中的理雅各〈论语〉译解研究》邱业祥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马克思金融和经济危机理论的启示——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张作云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早期现代新儒家的科学技术观》赵培军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智慧之光》〔缅甸〕帕奥禅师 讲解;园慈 等 编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卫道之学——明儒耿定向思想研究》张斯珉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赛尔的现象学》张庆熊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当代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研究》陈跃 等 著;科学出版社《当代儒学(12)》杨永明 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周易文化研究(第九辑)》张涛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献家朱熹:朱熹著述活动及其著作版本考察》陈国代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期刊哲学研究 · 2018·4哲学动态 · 2018·4编辑 | 王欢

托宿于义

收藏|这是最全的学术资源搜索渠道及网址大全

一、搜索引擎1.Google学术搜索链接:http://scholar.google.com/不少人说这玩意不好,尤其是与百度比较。这也只是一说,你可以自己试试。Google学术搜索滤掉了普通搜索结果中大量的垃圾信息,排列出文章的不同版本以及被其它文章的引用次数。略显不足的是,它搜索出来的结果没有按照权威度(譬如影响因子、引用次数)依次排列,在中国搜索出来的,前几页可能大部分为中文的一些期刊的文章。2.百度学术搜索链接:http://xueshu..com/2011年6月初,“百度学术搜索”上线,后来沉沦过貌似,前几天改头换面重新出世,重大变革。收录国内外学术站点超过70万家,如中文学术站点知网、万方、维普,外文学术站点acm、IEEE、springer等,共计收录中外文学术资源总量逾2亿,中文超1.5亿,外文超1亿,让学术搜索“一键直达”。据悉,这也是国内首个拥有亿级别索引量的互联网学术平台。不过和谷歌一样,只是结果呈现,大部分无法下载,不过可以搜索后,有目标地在学校的数据库下载啊。3.BASE搜索链接:http://www.base-search.net/BASE是德国比勒费尔德(Bielefeld)大学图书馆开发的一个多学科的学术搜索引擎,提供对全球异构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服务。它整合了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目录和大约160个开放资源(超过200万个文档)的数据。4.Vascoda链接:http://www.vascoda.de/Vascoda是一个交叉学科门户网站的原型,它注重特定主题的聚合,集成了图书馆的收藏、文献数据库和附加的学术内容。5.学术搜索引擎导航链接:http://www.dxsdiannao.com/science/science-search.htm收录了优秀的的中外文学术搜索引擎及其地址。6.读秀学术搜索链接:http://e.xiu.com/读秀学术搜索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它集文献搜索、试读、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以海量的数据库资源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切入目录和全文的深度检索,以及部分文献的全文试读,读者通过阅读文献的某个章节或通过文献传递来获取他们想要的文献资源,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搜索及文献服务平台。7.Chemblink链接:http://www.chemblink.com/ChemBlink是面向公众的化学品信息网站,成立于2005年,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用户可以通过输入产品名称、CAS号、分子式、供应商、网站来搜索产品。搜索出来的产品信息比较详细,包括基本信息(中英文名,分子式,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CAS登录号,EINECS登录号等)、物性(密度、沸点、溶点等)、安全数据(危险品标志、危险类别码、安全说明、危险品运输编号等)及供应商链接。同时,它也为全球化学品供应商提供了一个推广产品的信息平台。chemBlink的知名度源自它广泛搜集的在线资料,简洁的网页界面,以及翔实可信的内容。所有提交的资料都要经过专家人工审核。是查找化学品信息的好去处。8.Facultyof1000链接:http://www.facultyof1000.com/Facultyof1000是由BioMedCentral出版的新型在线研究辅助工具,由总共超过4000位专家学者评议,提供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和医学论文信息及研究趋势。世界范围内,超过80%的顶尖的研究机构已经订购并使用该产品。Facultyof1000和一般检索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它所收录的是1000多位世界最好的生物学家所推荐的文章,并附有推荐人的评述。它把Faculty们按研究领域分为17类,分别是: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基因组学与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医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植物学和结构生物学。9.Findarticles链接:http://www.findarticles.com/一个检索免费paper的好工具。进入网页以后,可以看到他有三个功能,driectorywebarticle,其中article对我们很有帮助,你可以尝试输入你要找的文章,会有很多发现的!InformationFindArticles提供多种顶极刊物的上千万篇论文,涵盖艺术与娱乐、汽车、商业与经融、计算机与技术、健康与健身、新闻与社会、科学教育、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大部分为免费全文资料,检索操作简单。10.SciSeek链接:http://www.sciseek.com/SciSeek是一个专注于科学与自然领域的搜索工具,采取人工收集处理的方式,提供农林、工程、化学、物理和环境方面的科技期刊及其他信息。11.InformationBridge链接:http://www.osti.gov/bridge/InformationBridge是由美国能源部(DOE)下属的科学与技术信息办公室(OSTI)开发维护的搜索工具,提供美国能源部1994年以来研究成果的全文文献和目录索引,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环境科学、能源技术、工程、计算机与情报科学和可再生能源等。检索功能有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12.OJOSE链接:http://www.ojose.com/OJOSE(OnlineJournalSearchEngine,在线期刊搜索引擎)是一个强大的免费科学搜索引擎,通过OJOSE,你能查找、下载或购买到近60个数据库的资源。但是感觉操作比较复杂。13.ResearchIndex链接:http://citeseer.ist.psu.e/一个关于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搜索引擎。又名CiteSeer,是NEC研究院在自动引文索引(AutonomousCitationIndexing,ACI)机制基础上建设的一个学术论文数字图书馆,它提供了一种通过引文链接检索文献的方式,目标是从多个方面促进学术文献的传播与反馈。ResearchIndex检索互联网上Postscript和PDF文件格式的学术论文。目前在其数据库中可检索到超过500000篇论文。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领域,涉及的主题包括互联网分析与检索、数字图书馆与引文索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元搜索引擎、音频/音乐等。ResearchIndex在网上提供完全免费的服务(包括下载PS或PDF格式的全文),系统已实现全天24小时实时更新。14.libraacademicsearch链接:http://libra.msra.cn/Libra学术搜索是一个免费的计算机论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对象级别垂直搜索技术的试验平台。Libra学术搜索引擎是用来更加智能的获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的各种关于论文、科学家、会议、期刊和学术兴趣圈的信息。与传统的页面级搜索引擎相比,Libra使得对象级别的信息查询成为可能。它可以帮你:•找到一个学术领域内的顶尖科学家、会议和期刊;•了解一个学术兴趣圈的兴起与发展;•更准确地找到你感兴趣的论文;•发现正在崛起的学术新星和时下热点的论文。15.cnpLINKer链接:http://cnplinker.cnpeak.com/为了给读者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查阅国外各类期刊文献的综合网络平台,中图公司组织开发了cnpLINKer(cnpiecLINKservice)在线数据库检索系统,并正式开通运行。cnpLINKer即“中图链接服务”,目前主要提供约3600种国外期刊的目次和文摘的查询检索、电子全文链接及期刊国内馆藏查询功能.并时时与国外出版社保持数据内容的一致性和最新性。点评:只提供了外文检索的功能,但是无法得到全文。个人认为不是很理想。16.百度国学搜索链接:http://guoxue..com/百度国学搜索是百度与国学公司合作推出的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专业搜索,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古典名著、历史资料、人名书名等,为传播中华古代文明和国学研究提供使用的便利。目前已经有10多万网页,1.4亿字。收录大部分上起先秦、下至清末两千多年的以汉字为载体的历代典籍。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部。17.Infomine链接:http://infomine.ucr.e/Infomine是由加州大学、维克森林大学、加州国立大学、底特律大学等大学图书管理员建立的学术搜索引擎。它主要为大学职员、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在线学术资源。INFOMINE共包括12个数据库:生物、农业和医学数据库,商业和经济数据库,多样性文化及种族资源数据库,电子期刊,政府信息数据库,教育资源数据库(K-12),教育资源数据库(大学),Internet利用工具,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物理、工程、计算机和数学数据库,社会学和人类学数据库,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数据库。INFOMINE报道款目的著录内容包括资源名称、简介、URL、相关资源链接、人工选择或专家选择、收费情况,并为用户提供了对资源发表评论的平台。INFOMINE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但是它提供的资源站点并不都是免费的,能否免费使用,取决于用户所在图书馆是否拥有该资源的使用权。18.化工引擎链接:http://www.chemyq.com/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的化工搜索引擎。它目前的内容包括化工产品供求搜索、化工新闻、化工网站、化工词典、化工产品供求发布、化工专利、化工网页搜索等栏目,覆盖了从市场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19.为学知识搜索链接地址:http://so.hbdlib.cn/为学知识搜索是湖北省数字图书馆组织开发的中文电子文献元数据仓储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省数图团购的中文全文期刊库、学位论文库、电子图书及其他各类中文网络文献资源元数据的统一仓储及一站式检索,构建了一个基于元数据的知识库,可提高中文电子资源在各图书馆的使用和利用效益。目前元数据数量达到了4000多万条,引文数据7000多万条,已于2010年5月正式上线服务。20.Oaister链接:http://www.oaister.org/一站式检索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录音、图片和电影等数字资源,OAIster是密歇根大学开发维护的一个优秀的开放存取搜索引擎,收集了来自536家学术机构的590万篇文档,包括开放使用期刊的文章、工作论文、讨论文章、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可按关键词、题名、创作者、主题或资源类型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含资源描述和该资源链接。21.化学数据库集成检索引擎ChemSpy.com链接:http://www.chemspy.com/22.Cogprint链接:http://cogprints.org/Cogprint系统主要集中于一些认知科学领域的电子存档文件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等23.Socolar链接:http://www.socolar.com/Socolar是开放获取资源的平台,提供基于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机构仓储的导航、免费文章检索和全文链接服务收录7000余种开放获取期刊,其中90%以上期刊经过同行评审,收录约1100余万篇文章;900余个开放获取机构仓储,320余万条记录,数据每天更新24.全能搜链接:http://qns.cc/后起之秀,科研人员的良好助手,上此网站的90%是从事科研的学生与老师。其词典搜索集成了目前市面上最好的在线英汉写作及科研词典,用此搜索引擎写作英文论文相当方便;其文献搜索集成了目前最优秀的数据库。25.免疫学信息网(免费)链接:http://www.immuneweb.com/26.化学品搜索引擎(免费)链接:http://www.chemindex.com/27.橡胶塑料搜索引擎(PSI)链接:http://www.polymer-search.com/28.生物资源搜索引擎:BioPortfolio链接:http://www.bioportfolio.co.uk/29.Intute链接:http://www.intute.ac.uk/Intute是一个免费、便捷、强劲的搜索工具,由英国高等教育资助理事会下的信息系统联合委员会(JISC)和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AHRC)开发建立,专注于教学、研究方面的网络资源。所收录的信息资源都是经过行业专家选择和评审的,从而保证了其质量。目前数据库信息已达120060条。Intute共设四大领域:科学与技术、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健康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下又包含诸多学科,以科学与技术类为例,覆盖了天文、化学、物理、工程、计算、地理、数学、地球科学、环境以及交叉学科,信息达33806条。30.复合材料搜索引擎WideCompositesEngine链接:http://www.wwcomposites.com/31.万方数据ilib链接:http://www.ilib2.com/35.OA图书馆链接:http://www.oalib.com/搜索5000多个OpenAccess(开放存取)资源,绝大部分文献可免费下载全文32.PDF搜索引擎链接:http://www.sopdf.com/专业搜索各种学术性和专业性的PDF文档33.Soople链接:http://www.soople.com/34.深度搜链接:http://www.shensou.com/最大的期刊搜索网站:收录4万种权威中英文学术期刊、6000万篇学术论文、各国专利、中英文百科知识。35.PPT-Search(搜索PowerPoint幻灯片)链接:http://www.powerpoint-search.com/搜索PPT文档并可以免费下载36.指针网学术搜索链接:http://www.zhen.com/提供370万种图书的搜索、查询、免费试读服务,提供图书的免费全文阅读、在线购买、下载等链接,提供书评、收藏、交友、互动等服务的读者网上平台。二、数据库数据库是研究人员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目前券商、基金研究研究机构都购买有商业数据库,目前研究用的数据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商业数据库,二是学术数据库。1、商业数据库商业数据库大多为金融投资所用,主要分为国内与国外数据库两大类。1.国内商业数据库国内数据库主要有如万德、恒生聚源、锐思数据库、CSMAR数据库、巨潮数据库等。目前万德数据库主要定位于国内高端客户,市场占有率较高,80%左右,当然其售价较高。恒生聚源也定位为机构客户,性价比较高,售价要比万德便宜的多。CSMAR数据库定位于学术与高校,其中金融数据比较全,强大。锐思数据库定位于学术,质量一般。巨潮数据库为深交所旗下数据库,有一定的特殊优势。2.国外商业数据库国外数据库主要有彭博、路透社、CEIC、OECD、HaverDatabase、ThomsonFinancialOneBanker等,国外数据库中彭博是比较全也大的,在国内销售也较好,但是售价奇贵。一般不做国际市场研究,大多用不到国外数据库,毕竟国外数据库公司对国内的行业数据及公司数据不如本土数据库公司的做得好。2、学术数据库学术数据库基本为高校、研究机构所用,也分为国内与国外两大类,学术数据库中一些学术论文、行业数据、统计年鉴还是有用的,缺点就是其中有些数据相对比较旧,无法做到实时更新。1.国内学术数据库中国知网:国内最大学术数据库,包括期刊、学位论文、统计年鉴等。万方数据:仅次于中国知网,包括期刊、学位论文等。人大复印资料:期刊、论文等。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www.nlc.gov.cn/维普:期刊、论文等。中经网:有较多行业研究报告,宏观数据较全。国研网:数据较为权威,有些报告可以一看。上海公共研发平台:可以注册,人工审核,内包含较多数据库。中国台湾学术数据库:http://fedetd.mis.nsysu.e.tw/部分文章提供免费全文下载台湾大学电子书:http://ebooks.lib.ntu.e.tw/Home/ListBooks香港大学学术库:http://hub.hku.hk/handle/10722/1057/2.国外学术数据库EBSCO:较全的一个数据库,内包含较多的商业数据,好用Elsevier:学术文章全,更新速度快以上大致介绍了国内的商业及学术数据库,但这些数据库都是通过收费或学校账号才能使用,对于平时临时研究用的一些人,没有必要去购买,下面介绍一些免费可用的数据库。数据汇:http://www.shujuhui.com/database/国内的宏观数据,国外的也有一部分,可以导出来。数据圈:http://www.shujuquan.com.cn/免费共享平台,行业研究报告,统计年鉴等。FRED:http://research.stlouisfed.org/fred2/OECD:http://www.oecd-ilibrary.org/economicsMIT学位论文:http://dspace.mit.e/handle/1721.1/7582NASA数据库:http://lsda.jsc.nasa.gov/Nature:http://www.nature.com/nature/index.html大英图书馆:http://portico.bl.uk/ACS:http://pubs.acs.org/三、共享文库首先也非常感谢共享文库的出现,使得大家搜集信息方便了许多,随最早的豆丁、百度、爱问等共享文库的出现,随后到如今出现许多共享文库,不过很多文库规模较小,文档数量较少。以下简要介绍主要共享文库。百度文库:http://wenku..com/国内文档数据量最大的共享文库,综合型的。豆丁文库:http://www.docin.com/其收费的盈利模式导致用户数量逐年减少,文档质量也不如百度文库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综合型文库,后起之秀,文档数量和质量较好智库文档:http://doc.mbalib.com/以管理、行业文档为主,质量较好文库大全:http://www.wenkudaquan.com/无需注册,通过点击广告模式盈利,文档内容多IT168文库:http://wenku.it168.com/专业型文库,以计算机及IT技术相关的文档为主CSDN文库:http://www.csdn.net/全球最大的中文IT社区也来几个国外的共享文库Scribd:http://www.scribd.com全球最大的文档分享平台Docstoc:http://www.docstoc.com;在线文档与图片分享平台针对以上国内的共享文库,都可以通过注册账号,上传分享资料赚取积分,通过积分可以下载文库资料。如果有些文档看过后不错想保存下来积分不够,可以通过文库下载器来免费下载保存,文库下载器有如“冰点文库下载、易读下载”等等,如果只看重其中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QQ拷屏方式保留下来。四、专业论坛在共享文库未出现以前,专业论坛一直担任着查找资料的好去处,的确国内的一些论坛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营,已经积累大量有用文档。下面主要介绍我们常用的专业论坛。人大经济论坛:http://bbs.pinggu.org/经济、学术型论坛,其中行业研究、统计年鉴数量多,更新速度快,我的最爱,常用。经济学家:http://bbs.jjxj.org/经济学专业论坛,其中统计年鉴、行业报告、国内外数据等有特色博瑞金融:http://www.brjr.com.cn/forum.php金融行业专业型论坛华尔街社区:http://forum.cnwallstreet.com/index.php国内专业的金融论坛投行先锋论坛:http://www.thxflt.com/专业型为投行人士探讨而设立的论坛春晖投行在线:http://www.shenchunhui.com/证券相关政策的汇编整合论坛五、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国内公开数据的来源,查询权威的数据可以到政府相关部门网站,以下介绍国内的主要发布相关数据的政府部门。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这个不用多说,大家很多人浏览过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www.miit.gov.cn较多数据在此发布,尤其是有关工业运行及信息化相关数据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中国金融市场政策及运行相关数据银监会:http://www.cbrc.gov.cn银行金融相关数据中国海关:http://www.customs.gov.cn中国进出口相关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www.sipo.gov.cn专利相关查询中国证监会:http://www.csrc.gov.cn相关政策及招股书披露平台,以及拟上市公司排队每周披露巨潮信息网:http://www.cninfo.com.cn/中国资本市场指定披露平台,上市公司相关年报、季报及公告披露信息六、其他除以上介绍的几种资料搜集渠道外,我们也结合近年it科技的发展,在行业协会网站、博客、微博、空间等去搜索。1)行业协会尤其美国的,会有很多免费的报告和数据。2)咨询公司和行业信息提供商,前者如麦肯锡MGI等一些大报告还是不错的,后者如IMS、艾瑞咨询等,这里面有非常多的细分行业的公司,在不同渠道认真搜搜也会有不错的收获。3)著名杂志网站,如Nature、HBR、经济学人等。4)Google、百度这种,可按图片搜索,找到一些不错的图表。5)还有知识分享网站,知乎。6)经济学资源数据库,http://down.cenet.org.cn/资源来源:博士中国, 文章来源:计量经济学服务中心

合租客

翟天临涉“学术造假” 原文作者:论文被整段抄袭

近日,演员翟天临被疑 " 学术不端 " 事件,在网络持续发酵。论文 " 不见踪影 "、抄袭,博士学位注水,翟天临被四川大学官网列入 " 学术不端案例 " 公示栏 …… 更为讽刺的是,就在几天前的央视春晚舞台上,翟天临身穿警服,在小品《" 儿子 " 来了》中扮演了一个专门负责打假的警察。没想到,事业顺利的翟天临栽在了学霸的人设上。风波源自日前的一次公开直播中,翟天临在被问及 " 你的博士论文是否在知网可查到 " 时,不经意之间愣了一下 " 知 …… 网是什么 ",没想到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稍后,翟天临在网友质疑微博下留言,称自己当时只是在开玩笑,并自侃:" 我说我不知道 1+1=2 也有人信吧。" 但对此很多网友并不买账。据悉,知网是一个很大众的文献参考平台。通过与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内容提供商达成合作,中国知网已经发展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中心网站的日更新文献量达 5 万篇以上。记者采访南大、南理工、南艺多家院校老师了解到,该网站一般在本科三年级写学年论文阶段就推荐给学生,已经博士毕业的翟天临若真的不知道知网为何物,确实不应该。" 最大的可能性是,没有用过该网站写论文查资料,论文是由枪手代笔完成 ",一位老师这样告诉记者,这类现象不少,现在不少学生并不专注学术,尤其是表演类的学生忙于拍戏,根本没有时间写论文,找枪手也不奇怪。但教育部去年对此现象三令五申,不允许代笔。有网友贴出翟天临读博期间,工作日程时间线。从 2014 年 7 月,入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后,其接戏广告不断。四年间,主演包括《白鹿原》《军师联盟》在内 11 部戏、参演 7 部戏,24 个代言、17 个综艺。对此,有学术界人士质疑翟天临 " 哪有时间搞学术研究?"读博期间,翟天临公开发表的一篇题为 《谈电视剧 < 白鹿原 > 中 " 白孝文 " 的表演创作》,遭论文作者黄立华谴责," 我十几年前 ( 发表的论文 ) ,被其整段整段抄袭,事实胜于雄辩 "。翟天临的《谈电视剧《白鹿原》中 " 白孝文 " 的表演创作》,发表于 2018 年 08 期,《广电时评》。维普期刊截图博士学位被疑 " 掺水 "翟天临被质疑 " 博士学位掺水 " 事件,持续发酵。有网友贴出翟天临读博期间,工作日程时间线。统计表格显示,从 2014 年 7 月,入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后,其接戏、广告不断。另有网友统计,翟天临在读博四年期间," 至少主演了 11 部戏、参演了 7 部戏,做了 24 个代言、录了 17 个综艺 "。对此,有学术界人士质疑翟天临 " 哪有时间搞学术研究 ?"2 月 8 日,翟天临工作室通过官方微博发声明称,翟天临在 " 从事荧幕前的创作之余,大量时间用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剧组拍摄之余,导师亦通过函授、进组指导等方式,与翟天临进行研究探讨。"声明发出后,文中 " 函授、进组指导 " 等用词,再遭网友质疑,被认为 " 不符合全日制高校读博常识,不符合实际情况 "。翟天临发表的文章《谈电视剧《白鹿原》中 " 白孝文 " 的表演创作》在知网检测后,其结果显示疑似复制他人内容占比 39.4%。来源:知网检测报告截图所发论文被指 " 抄袭 "10 日上午,新京报记者从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的一份有关 " 博士学位申请条件 " 的文件显示,第十九条明确显示," 凡我校录取的博士生,在校期间个人独立或与指导教师联合 ( 本人担任第一或第二作者 ) 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正式公开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至少 2 篇学术论文,其中应至少有 1 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不过,新京报记者公开检索发现,唯一能查到的翟天临公开文章,一篇《如何用 " 下意识 " 让表演更生动鲜活》,2018 年 5 月刊载于《综艺报》; 另一篇《谈电视剧 < 白鹿原 > 中 " 白孝文 " 的表演创作》 ( 以下简称 " 论文 2" ) ,载于《广电时评》。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本刊物,均非国家认可的学术刊物。" 论文 2" 全文共计 2800 余字。随后,新京报记者通过知网检测发现,在 2800 余字的文章中,除去翟天临已发表过的文献,有 1646 字的内容与他人发表内容一样,文字综合复制比为 39.4%。其中,有 587 字,与 " 一个有灵魂深度的人物——《白鹿原之白晓雯论》" 内容一致,还有 1059 字,与 2017 年被网友发布在百度文库的 "《白鹿原》白孝文人物分析 " 内容一致。检测报告显示,翟天临撰写的该篇论文,有 1 处疑似剽窃他人观点,7 处疑似剽窃他人文字表述。其中,翟天临发表的署名文章第一部分," 白孝文 " 的角色形象建构,全段几乎全部被标红。2 月 9 日,一名为 " 黄立华教授 " 的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发帖称," 这个表演打假警察的人是要我起来打假吗 ?" 以及 " 明星博士的工作室声明其没有学术不端的问题,但我十几年前发表的论文却被其整段整段的抄袭,事实胜于雄辩。"随后,新京报记者从相关权威渠道核实到,黄立华系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其论文发表于 2006 年 4 月 20 日,《黄山学院学报》,而朋友圈内容,系其本人发布。锤到这里,其实已经差不多了。但也许是春节期间太寂寞,硕士博士们只想解解闷,他们的扒皮热情高涨,完全停不下来。有人又找出了和翟博士同届的北电其他博士的名单,并且,一个个查询人家的论文发表情况,还做出了表格 ……其中有个别人确实也没发核心期刊论文 …… 但是,这 19 个同届博士还都正儿八经地发过了论文。甚至,有网友拿着翟博士那些同学的论文去做查重检测了,要看看这一届毕业学生整体水平如何。还有人支招,上下五届都可以查一查,看看水分几成 ……翟博士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有人调侃,这比被教育部查重抽中了还狠。这几天,翟博士上上下下了好多次微博。可能想说些什么,终究没说。翟博士的工作室发了个很复杂的声明。总而言之,就是说他完全符合北京电影学院 2014 级博士学位授予细则的各项要求。然而,网友只有一个问题——论文呢?论文呢?论文呢?还有人给北京大学发私信和邮件,询问说翟天临没有代表性学术成果,怎么就成了北大光华的博士后了呢?这几天,翟博士的热度居高不下。粉丝觉得委屈,说翟天临是个好演员,用心钻研演技,比只知道炒作的小鲜肉要好得多。当然,如果翟天临只是个演员,就我们就用演员的标准去评价他——他确实不错,他在《军师联盟》里塑造的杨修、在《白鹿原》里饰演的白孝文,都让人念念不忘,都经典,都精彩。可是,翟天临也是个博士,是个正儿八经的博士。既然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学者,是研究人员,就同样适用于学术圈的标准。别人没有论文不能毕业,他怎么就毕业了?别人没有足够丰富的学术成果够不着北大的门,他为什么就可以?你说翟天临冤不冤,也冤。学位是北电给的,通知书是北大发的。这两所著名学府开了方便之门。只需要他们出来走两步,解释一下翟博士的特殊之处,或许大家还是能够充分理解。又或许,翟博士确实有科研成果,只是没有发表在中文期刊,或者数据库中暂时检索不到——他根本就是蒙冤了。但这一通 " 吃瓜大戏 ",也是一种提醒——做学术并非儿戏。学术成果摆在那里,就算深藏在数据库中,引用量为零,但它也随时有可能会被翻出来,被同行审阅。每一篇不遵守学术规范的论文,每一项不遵守科研诚信的行为,都可能在某个时候,被引爆。学术成果,理应为人类的知识库添砖加瓦,哪怕只是为恢弘的知识大厦中增添那么一点点属于作者的色彩,或者为后人为同行留下那么一点点启发,也算不白以学术为业。博士头衔,不是一个轻飘飘的荣誉称号。翟博士因为身处演艺圈,知名度高了点,引来了这一通 " 扒皮 "。其实,还有多少并不为公众注意的 " 博士 ",靠着看起来并不符合普遍规定的学术成果,水着水着就毕了业。不管是个人,还是科研机构,多点对学术、对规则的敬畏之心,路,才能走得更稳当吧。本文整合自ZAKER合作媒体扬子晚报、科技日报、新京报。— The End —版权保护说明:ZAKER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本文来自ZAKER合作媒体,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law@myzaker.com联系。

往见老聃

大家都在看的热销杂志都有哪些?都在这了!

《意林小国学》适读人群:9-15岁小学生精选国学精品知识,内容丰富,扩大少年儿童阅读视野,增强美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全面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是一套孩子成长、教育的必备丛书。《中国国家历史》适读人群:历史爱好者把握宏观历史和主旋律、依托历史讲述人类社会重点、热点、难点和疑点故事,对社会现象进行前瞻性报道和深入的历史解读,是一套能够体现国家级出版社水平的历史精品读物。《环球少年地理幼儿版》适读人群:3-6岁儿童这是一本专属于孩子的科普杂志,由美国《国家地理》LittleKIDS 授权,杂志每期两册:《环球少年地理》幼儿版用简单易懂的故事、科学有趣的知识和精美震撼的图片,让孩子们在惊讶中认识世界;《动物总动员》互动游戏书用形式多样的有趣游戏,让孩子在边玩边学在快乐中感受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它既是一堂生动的自然课,也是一堂好玩的游戏课,可以全面发展孩子的5个领域8大能力。《创意科学家庭实验室小学入门版》适读人群:小学一二年级孩子这是以3-12岁幼少儿为服务对象的科学实验/手工课程,是教育部重点攻关课题“拔尖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杂志每期包含4个训练包,内容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课程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兼具,易于激发儿童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提升孩子专注力、创造力、想象力。《英语街小学生英语》适读人群:小学3-6年级孩子一本以小学生的视角来阅读世界的双语杂志。《英语街小学生英语》是一本寓教于乐的中英双语读物,旨在帮助小学生在玩中学英语、在学中玩开心。杂志秉持“玩好才能学好”的理念,不是枯燥干瘪的英语词汇语法的填鸭式灌输,而是开创新型的“图画+阅读”的英语受教方法,让孩子在赏心悦目的世界中浸泡式习得英语综合能力。《人民文学》适读人群:文学爱好者《人民文学》是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国家一级文学期刊,它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也为中篇小说和长篇选段提供适当篇幅;同时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兼顾文学性强的戏剧、电影、曲艺等作品,并以一定篇幅发表文学评论。在它的总体面貌上和发展过程中,显现了中国文学创作各个时期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历史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小学数学教师》适读人群: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航空知识》适读人群:航空知识爱好者、军事发烧友这是中国唯一一本专门介绍航空知识的军事科普月刊,讲述现代航空知识,传播航空领域文化,是世界航空历史和中国航空发展的见证,杂志涉及知识详尽专业,内容独特、新颖具有趣味,并且刊登了大量精美图片,深受广大军事发烧友的喜爱。《财新周刊》适读人群:企业家、经理人《财新周刊》一本社会精英与财富阶层都在看的杂志,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大陆最权威的商业刊物之一。杂志坚持“专业、专注,真相、真知”理念,在经济、时政及其他各社会领域的客观、及时、专业、深度的报道与评论成为社会精英与财富阶层判断社会进程的重要风向标。此外,更是凭借对一系列重大贪腐案件的深入调查报道更引发了普通民众对《财新周刊》的强烈关注。《大自然探索》适读人群:初高中学生《大自然探索》是一本综合类自然科学普及刊物,内容涉及太空、地球、生命科学、医学、动植物、考古等领域,为广大少年儿童和科学爱好者提供前沿科技资讯和相关科普知识。杂志强调“探索”二字,不同于那些枯燥、乏味、说教的教科书的方式,将科学知识和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以浅显易懂、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给读者。《求学新高考》适读人群:高中生《求学新高考》是中国优秀高考资讯指导杂志,它围绕新高考改革提出的要求,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重点为高中生提供有关学科与选科、大学与专业,就业与职业等方面介绍。挖掘个人兴趣,科学规划成长路径,打造个人专属高考方案......这里是中学生生涯规划专属读本,有关未来的答案,可能就在这里哦!以上就是2019最热门的杂志啦,亲子、学习、财商、科普......应有尽有,既然大家都说好,你也挑几套带回家试试吧!

皇皇巨著!80册民国报纸文艺副刊汇编问世

所谓“副刊”是指除新闻、评论之外的报纸版面,一般都有固定名称,专门发表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随报纸定期出版。“副刊”最早被称为“附刊”、“副张”,有随报附送之意。而“副刊”之命名,则和《晨报》有关:一九二一年十月六日,《晨报》在第二版上发布出版《晨报附刊》启事,“本报的篇幅原是两大张,现在因为论说、新闻、海内外通信、各种调查、各种专件以及各种广告,很形拥挤,几于要全占两大张的篇幅;而七版关于学术文艺的译著,不但读者不许删节,而且常有要求增加的表示,所以现在决定于原有的两大张之外,每日加出半张,作为‘晨报附刊’,原来第七版底材料,都划归附刊另成篇幅。”另据副刊编者孙伏园回忆:“《晨报附刊》是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二日正式出版的,翻开报纸,很多人不免奇怪,为什么报头是《晨报副镌》,报眉又是《晨报附刊》几个字呢?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的。他认为《晨报》登载学术文艺的第七版,既然独立地另出一页四开小张,随同《晨报》附送,那末就叫《晨报附刊》吧!《附刊》也就是另外一张的意思。《晨报》总编辑蒲伯英的字写得不错,他亲自写了一个汉砖字体的版头,把‘附刊’写成了‘副镌’。为了尊重鲁迅先生的原意,所以报眉仍用‘晨报附刊’几个字。”[1]一九二五年四月一日,考虑到“镌”字不够通俗,《晨报副镌》更名为“晨报副刊”。从此以后.“副刊”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报纸所接受,进而为全国所通用。从报纸副刊的种类来说,按性质划分,副刊可以分为专门性副刊、综合性副刊。如果再细致划分的话,专门性副刊又可分为文学副刊、艺术副刊、经济学副刊、哲学副刊、体育副刊等等;综合性副刊则往往是不针对某一学科的跨学科类别的副刊,《新华日报》的《团结》副刊,所登文字既有文学作品,又有时政性的文章,间或有歌曲、木刻等艺术作品,当属综合性副刊。报纸副刊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报纸的内涵,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趣味,对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扩大报纸的影响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早出现的副刊当属《字林沪报》的《消闲报》,一八九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字林沪报》为增加报纸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提高报纸的竞争力,随报发行《消闲报》,这被认为是最早的报纸副刊,距今已经有一百二十余年了。而在所有类型的报纸副刊中,影响最大、读者面最广的当属文艺副刊。早期的报纸文艺副刊《字林沪报》的“消闲报”、《时报》的“余兴”、“小时报”、《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等,往往强调作品的趣味性、通俗性,刊载的多是迎合市民口味的消闲性文字和言情小说之类的作品。一九一七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报纸文艺副刊的文化传播、思想启蒙的功能才得到逐步强化,《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晨报副刊》《京报副刊》等民国四大文学副刊应运而生,这些文学副刊对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的《京报副刊》编者在曾《理想中的日报附张》一文中,从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报纸副刊的样子:第一,日报需要有讨论宗教、哲学、科学、文学、美术等学问的文章,以作读者生活的指导,但要“避去教科书或讲义式的艰深沉闷的弊病”;第二,“日报附张的正当作用就是供给人以娱乐,所以文学艺术这一类的作品,我以为是日报附张的主要部分,比学术思想的作品尤为重要”;第三,“也是日报附张的主要部分,就是短篇的批评。无论对于社会,对于学术,对于思想,对于文学艺术,对于出版书籍,日报附张本就负有批评的责任”;“除了批评以外,还有如不成形的小说,伸长了的短诗,不能演的短剧,描写风景人情的游记,和饶有文艺趣味的散文,这一类文字在作家或嫌其仅属断片而任其散失,而在日报则取其所含思想认为有登载的可能。”[2]从报纸文艺副刊后来的发展看,它确实成为了传播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新文艺的重要平台。《世界日报》副刊连载长篇小说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报纸文艺副刊有五千余种,作者阵容强大,刊载的作品种类繁多、体量庞大,举凡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文艺评论……所有的文学作品类型都在文艺副刊上有所体现,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在文艺副刊上发表过作品,文艺副刊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沈从文在《编者言》一文曾这样总结这一时期的文学副刊的作用:“在中国报业史上,副刊原有它的光荣时代,即从五四到北伐。北京的‘晨副’和‘京副’,上海的‘觉悟’和‘学灯’,当时用一个综合性方式和读者对面,实支配了全国知识分子兴味和信仰。国际第一流学者罗素、杜威、太戈儿、爱因斯坦的学术讲演或思想介绍,国内第一流学者梁启超、陈独秀、胡适之、丁文江等等重要论著或争辩,是由副刊来刊载和读者对面的。南北知名作家如鲁迅、冰心、徐志摩、叶绍钧、沈雁冰、闻一多、朱自清、俞平伯、玄庐、大白……等人的创作,因从副刊登载、转载,而引起读者普遍的注意,并刺激了后来者。新作家的抬头露面,自由竞争,更必需由副刊找机会。刊物既在国内作广泛分布,因之书呆子所表现的社会理想和文学观,虽似乎并不曾摇动过当时用武力与武器统制的军阀社会,却教育了一代年青人,相信社会重造是可能的,而武力与武器能统制这个国家,却也容易堕落腐烂这个国家民族向上向前的进取心!更显而易见的作用,也许还是将文学运动,建设在一个社会广大基础上,培育了许多优秀作家,有理想,能挣扎,不怕困难。副刊既能尽庄严的责任和义务,因之也就有它的社会地位。它直接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磐石永固,间接还助成了北伐成功。”[3]一般认为,图书出版、期刊杂志、文艺副刊是支撑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平台,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了解文艺副刊的发生、发展,很难说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了充分而又深入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文艺副刊的作用无可替代:首先,文艺副刊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出版平台。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轻视文艺副刊,潜意识中认为这上面的作品,都是一些小文章,不但难称经典,甚至连重要作品也谈不上。这是对文艺副刊的一个认识误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很多重要作品,都是借助副刊与读者第一次见面的,鲁迅的《阿Q正传》即是发表在《晨报副刊》,郭沫若的《女神》中的很多诗篇则都是发表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实际上,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很多经典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还是戏剧都是最早发表在文艺副刊上的,如巴金的《激流》(出版时更名为《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惶惑》、曹禺的《北京人》等经典作品都是首先在上海《时报》、重庆《扫荡报》、香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的。更为重要的是,以连载形式在文艺副刊上登载的这些作品,与作家出版单行本时的作品有着诸多的不同,因此,文艺副刊上的文本具有非常高的版本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作品短小精悍、报纸又保存不易,加之作家经常在动荡中迁徒,一些发表在报纸文艺副刊上的作品因没有留存剪报而导致了散佚,最终没有收入任何作品集,成为佚文。从这一角度说,文艺副刊应该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者钩沉辑佚的重要渊薮。其次,文艺副刊不但是一些重要文学作品首刊之地,同时也是文艺社团、流派的催生之所,各种文艺思潮在这里交相辉映,相较期刊而言,由于报纸出版频率高,能够更及时地传达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历来为各派作家所看重。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京派”一定会黯然失色,而如果没有《晨报副刊》,“国剧运动”也很难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其三,报纸文艺副刊给杂文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发展平台,拓展了知识分子的言说空间,使杂文这一文体在民国时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我们知道,《青年杂志》创刊以后,“随感录”专栏上的文章已经具备了现代杂文的刍形,随着报业的发达,各报为了争取读者,普遍重视发表与社会民生、时代政治密切相关的时论性文字,它以短小精悍、针砭时弊见长,文风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反映的问题也多为读者所关切,一时间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文体。作为副刊编者的孙伏园曾经这样总结杂文与文艺副刊的关系:“副刊上的文字,就其入人最深一点而论,宜莫过于杂感了。即再推广些说,近几年来中国青年思想界稍呈一点活动的现象,也无非是杂感式一类文字的功劳。杂感优于论文,因为他比论文更简洁,更明了;杂感优于文艺作品,因为文艺作品尚描写不尚批评,贵有结构面不务直捷,每不为普通人所了解;杂感不必像论文的条畅,一千字以上的杂感就似乎不足贵了;杂感虽没有像文艺作品的细腻描写与精严结构,但自有他的简洁明了和真切等的文艺价值——杂感也是一种的文艺。看了杂感的这种种特点,觉得几年来已经影响于青年思想界的,以及那些影响还未深切著明的一切作品, 都有永久保存的价值。”鲁迅的后期杂文,大多发表在报纸的文艺副刊上,可以说,如果没有《申报·自由谈》等文艺副刊的存在,鲁迅杂文也很难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其四,报纸文艺副刊的存在,对现代文学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书籍、期刊的流通、发行的渠道有限,为了扩大发行量,书店、期刊编者都非常重视书刊的广告,他们往往利用报纸每日出刊、发行量大、读者面广的优势,在文艺副刊上刊登新书的出版信息和期刊要目,以引起读者的注意。现在看来,这些书刊广告在扩大新文学书籍的发行量和影响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是我们了解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这一角度讲,报纸文艺副刊理应得到现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视。非常遗憾的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对出版社、期刊杂志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讨论已经非常深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也渐入佳境,唯独文艺副刊的研究处于落寞的状态,这种研究状态与副刊对现代文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相匹配的。恰如孙玉石先生所说的,“近年来,作现代文学研究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报纸文艺副刊资源的开发与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突围以及学风改变之间的关系。现代报纸文艺副刊,蕴藏了相当丰富的文学文献资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得到全部、完整的开发,没有充分地进入现代文学史的记忆和写作。现代文学许多现象的发生,作家许多作品最初的发表,除了文学杂志以外,往往是以报纸文艺副刊为主要阵地的,报纸文艺副刊有它独特的空间和影响。”[4]我们注意到,在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完成的所有工具书、文献丛书、数据库项目中,都是对期刊杂志、书籍出版物的整理与研究,相对而言,民国报纸文艺副刊文献的整理、索引编制、数据库建设方面依然非常薄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学术规范得以强化,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第一手文献的使用。近三十年来,现代文学史料的整理与研究硕果累累:在理论研究方面,《新文学资料引论》(朱金顺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谢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零一零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刘增杰著,中西书局二零一二年)等专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著作先后出版,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文献整理方面,陆续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延安文艺丛书》等严格按原始文献编选的多卷本丛书。在工具书的编纂方面,先后整理出版了《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中国现代作家著译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八二年)、《抗战文艺报刊篇目汇编》(王大明等主编,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一九八四年)、《抗战文艺报刊篇目汇编(续一)》(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中国现代作家著译书目续编》(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唐沅等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贾植芳、俞元桂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新编》(吴俊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二零一零年)等著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一批与现代文学史料紧密相关的数据库陆续建设完成,与现代文学密切相关的大型的数据库有:国家图书馆的民国期刊数据库、上海图书馆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近代报刊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等。这些文献丛书、数据库在保存原始文献的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已经完成的所有工具书、文献丛书、数据库项目中,绝大部分都是对期刊、书籍出版物的整理与保存,相对而言,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资料整理、索引编制、数据库建设可以说非常薄弱。事实上,报纸文艺副刊又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相关度非常高,对研究文学思潮、作家思想与作品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报纸本身出版年限长、体量大、存世量少以及作品短小、容易散失的特征,使文学副刊文献的查找、利用非常不易。从某种意义上讲,系统检索工具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对文艺副刊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目前,可全文检索的民国时期出版的报纸仅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申报》、《大公报》、《晨报》、《京报》、《益世报》等有限的几种影响比较大的全国性报纸,上海图书馆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能够检索到的民国报纸也非常有限。而在现有的检索工具书中,除《申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华商报》编有完备的索引外,文艺副刊方面仅有《抗战文艺报刊篇目汇编》、《抗战文艺报刊篇目汇编》(续一)整理了《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中央日报》、《华商报》等十六种报纸的部分文艺副刊目录。除此之外,仅有个别的文艺副刊被研究者编制了目录,如《大连〈泰东日报〉一九二六至一九四一年文艺副刊主要作家作品目录索引》(张志勋辑,《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三辑)、《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九东北报刊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部分目录索引》(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东北现代文学史研究小组辑,《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三辑)、《〈中南日报·副刊〉(一九四零年二月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目录》(谢小健,《福建新文学史料辑刊》第一辑)、《〈东南日报·笔垒副刊〉目录(一九四五年一至三月)》(吴毓鸣辑,《福建新文学史料辑刊》第一辑) 、《〈前线日报·战地副刊〉(一九四二年七至十二月)目录》(张晓平辑,《福建新文学史料辑刊》第二辑) 、《〈华侨日报·鹭风〉(一九三七年五至八月)目录》(黄安榕辑,《福建新文学史料》第四辑)、《伪满州国主要汉语报纸文艺副刊目录》(大久保明男编著,北方文艺出版社二零一七年版)等。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这些副刊目录较为零散,查找、检索非常不便,很难被研究者充分利用。而在文艺副刊研究领域,虽然出版了几部专门研究《晨报》、《时事新报》、《大公报》、《益世报》、《中央日报》、《解放日报》等文艺副刊的论著,但这些论著都是以一种报纸的文艺副刊为研究对象,尚没有全面、系统地研究民国时期文艺副刊与中国现代文学生产的论著出现。一些专门研究文艺副刊史的论著如《中国文艺副刊史》(冯并)、《打开历史的尘封》(郭武群)、《文艺副刊与文学生产》(雷世文),也多以有限的主要报纸文艺副刊为研究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有必要将一些影响比较大、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民国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特点的文献整理出版,以为文艺副刊研究提供助力,进而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走向深入。我开始关注民国时期的报纸文艺副刊,我从事沈从文研究有关。二零零三年,在写作《沈从文的最后四十年》之初,即从编制一个简单的“沈从文年谱”入手,搜集沈从文的文献资料。因为沈从文文艺副刊编者的特殊身份,自然比较关注《中央日报》、《大公报》、《益世报》、《观察报》、《平明日报》、《经世日报》等与沈从文文艺副刊编辑生涯关联密切的几种报纸。在这一过程中,偶然发现沈从文在报纸副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并没有收入《沈从文全集》,而《沈从文全集》中一些文章的编者说明、各种版本的沈从文年谱、年表的表述,也多有漏收发表这些文章的副刊信息或表述有误的情况,随查随记。当《沈从文的最后四十年》(二零零六年第二版更名为《沈从文的后半生》)完成以后,这方面的文字已经积累到了三十余万字,为了把这项工作延续下来,遂于二零一三年、二零一四年先后以“沈从文年谱长编”、“民国时期文艺副刊检索系统”为题申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均于当年获准立项。这两项工作既相对独立,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沈从文年谱的编纂,引发了我对副刊文献的关注,而检索数据库的建成,必将深化对沈从文编辑生涯的理解。原初设想,只要借用现成的文艺副刊索引,再把尚没有做索引的报纸文艺副刊的相关文献找到,将其录入已经初具规模的“民国时期报纸文艺副刊检索系统”数据库即可。但研究工作开始以后,才发现它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不但没有现成的系统文艺副刊索引可资借用,就是自己从报纸文献中提取数据也异常艰难!民国时期报纸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本来就少,加之各图书馆出于文献保护的目的,已经不再提供原始报纸的阅览,只好求之于缩微文献,而阅读缩微文献更是一项耗时、费力、伤视力的工作,如果想进行文献的数据还原的话,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对于在高校工作的教师来说,时间、经费都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但事情既已开始,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最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把这两项工作做扎实,在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文学院、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完成了一百余种报纸文艺副刊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共积累了各种文艺副刊的图像资料七十多万张,数据库也已经有了数十万条数据,初具规模,但这个数字尚不足民国时期存世报纸副刊文献的二十分之一!即便如此,这些文艺副刊上的资料对我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除发现了大量作家的佚文外,同时还校正了各种作家全集、年谱中的很多不太准确的表述。为了使这些文献资料给更多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提供便利,我们先行整理了北京(北平)、南京、重庆地区的十五种报纸文艺副刊(含发表文艺作品的部分综合类副刊)版面,编为三卷八十册:北京卷:《世界日报》、《世界晚报》、《新晨报》;南京卷:《中央日报》、《京报》、《中国日报》、《和平日报》;重庆卷:《新蜀报》、《新民报》、《西南日报》、《扫荡报》、《中央日报扫荡报联合版》、《新民报晚刊》、《世界日报》、《和平日报》;上海、天津、桂林、昆明地区的报纸副刊数据也已经采集完毕,正在整理过程中,很快就会和读者见面。我们之所以优先选择这些报纸的文艺副刊影印出版,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一)重要性原则。所选报纸的所在城市在一段时间里是重要作家的集聚地,如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北平)、上海、南京、天津,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昆明、桂林等城市。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文化中心,大学林立,文化人集聚,《晨报》、《京报》、《世界日报》等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报纸都在这里出版。国民政府南迁之后,一大批文人又都集聚到上海、南京,成为左翼文学、民族主义文学、自由主义文学的重要根据地,成为各种文艺思潮的交汇的地方。在当时的通信条件下,重要作家的聚集,不但有效地保证这些地区的文艺副刊的稿源,同时也确保了这一地区副刊的全国影响力。(二)稀缺性原则。在二千多种民国报纸中,我们选择了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影印出版过、也尚未建成全文数据库、读者查找阅览十分不便的十五种报纸先行影印出版。尽管《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申报》、《大公报》、《晨报》、《京报》、《益世报》、《华商报》等报纸非常重要,其文艺副刊也产生过重大影响,但考虑到这些报纸一九四九年后都曾系统影印过,各大图书馆都有收藏,这其中的有些报纸已经建成了全文检索数据库,读者查找起来较为方便,本着节约资源,避免重复出版的原则,这些报纸的文艺副刊我们没有收录。(三)系统性原则。一九四九年前,我国出版有报纸数千种,但由于战乱频仍,加之和图书、期刊相比,报纸保存起来比较困难,导致现代报纸文献缺失较多,因此,想找齐一套完备的文艺副刊非常不易。本汇编选择的文艺副刊均是比较系统、缺失较少的报纸文艺副刊,一些非常重要,但缺失严重的报纸文艺副刊未纳入此次整理的范围。(四)在副刊的选择方面,除文学类副刊外,考虑到戏剧、电影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原因,本书也收入了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的副刊。需要说明的一些问题:由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动乱不已,报纸的损毁情况非常严重,要想找到一份完全的报纸不易。因此,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依然还有一些副刊有缺期的现象。民国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繁荣,往往会出现一种报纸出版数种文艺副刊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便于研究者利用,我们将分散于不同日期的同一副刊集中编排,不同的副刊之间以创刊时间排序。《中央日报》主报在办报过程中,由于政治和战争的影响,曾辗转上海、南京、重庆多地办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其办刊时间最长的南京作为其归属地。民国文艺副刊的整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但只要大家不断努力,集腋成裘,总有白马驮归的那一天。我们相信,本汇编的编辑出版,不但有助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文学史上的文艺副刊的整体风貌;同时,也为作家作品的钩沉辑佚、版本校勘提供便利条件,必将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研究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李 扬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三十日于南开大学范孙楼注释[1]孙伏园:《鲁迅和当年北京的几个副刊》,《鲁迅先生二三事》,第六十四页,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零年版。[2]记者:《杂感第一集》,《晨报副刊》一九二三年四月五日。[3]从文:《编者言》,《益世报·文学周刊》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日。[4]孙玉石:《报纸文艺副刊与现代文学研究关系之随想》,《河南大学学报》二零零五年第一期。总目录北京卷 01世界日报明珠(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一日)02世界日报明珠(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一日—一九二九年四月三十日)03世界日报明珠(一九二九年五月一日—一九三〇年十一月三十日)04世界日报明珠(一九三〇年十二月一日—一九三二年五月三十一日)05世界日报明珠(一九三二年六月一日—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八日)06世界日报明珠(一九三四年三月一日—一九三五年八月三十一日)07世界日报明珠(一九三五年九月一日—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八日)08世界日报明珠(一九三七年三月一日—一九四七年四月三十日)09世界日报明珠(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一九四九年二月九日)10世界日报文艺周刊(一九二六年四月三十一日—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国学周刊(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日—一九二六年七月三十一日)世界日报副刊(一九二六年七月一日—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1世界日报儿童(一九二六年七月一日—一九二八年六月七日)戏剧周刊(一九二六年七月五日—一九三○年十月三日)戏剧(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三日—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学园(一九二六年十月十日—一九二七年三月六日)文学(一九二六年十月十五日—一九二七年八月十九日)蔷薇(蔷薇周刊)(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一九三〇年六月二十四日)12世界日报蔷薇(一九三〇年七月一日—一九三四年二月十九日)線下(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三日—一九二七年三月十八日)前向(一九二七年三月十四日—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文学周刊(一九二七三月二十五日)星花(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骆驼(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一九三〇年二月五日)苦果(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绿艾(一九二七年六月十二日—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春蕾(一九二七年八月二十六日—一九二九年二月十三日)挣扎(一九二七年八月二十六日—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三)电影周刊(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九二八年六月十日)少年周刊(一九二八年三月十八日—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小说周刊(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六日—一九二八年十月十八日)艺术(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一九二八年十月十四日)谷声(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三十日—一九二九年二月十四日)13世界日报艺术周刊(一九二九年一月十二日—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落叶(一九二九年二月二十二日—一九二九年三月八日)春明周刊(一九三〇年十月十八日—一九三一年六月二十日)国语周刊(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二日—一九三七年七月十日)文艺(一九三二年九月一日—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八日)14世界日报世界语之光(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三日—一九三七年七月二日)彗星(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八日—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图书馆周刊(一九三五年三月六日—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学文周刊(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一日—一九三五年六月三日)现代儿童(一九三六年十月五日—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二日)世界副刊(一九四九年二月十日—一九四九年二月二十五日)15世界晚报夜光(一九二六年五月一日—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6世界晚报夜光(一九二八年一月四日—一九二九年六月三十日)17世界晚报夜光(一九二七年七月一日—一九三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8世界晚报夜光(一九三一年一月六日—一九三二年六月三十日)19世界晚报夜光(一九三二年七月二日—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0世界晚报夜光(一九三四年一月四日—一九三五年六月三十日)21世界晚报夜光(一九三五年七月一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2世界晚报夜光(一九三七年一月二日—一九四六年六月三十日)23世界晚报夜光(一九四六年七月一日—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4世界晚报夜光(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一九四九年二月五日)新晨报新北平(一九二八年八月五日—一九二八年十月九日)25新晨报新晨报复刊(一九二八年八月五日—一九三〇年九月二十三日)26新晨报晨光(一九二八年十月十日—一九三〇年九月二十三日)南京卷 27中央日报(上海)摩登(一九二八年二月二日—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三日)艺术运动(一九二八年二月九日—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九日)文艺思想特刊(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日—一九二八年七月十二日)文艺战线(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海啸(一九二八年五月五日—一九二八年八月十一日)中央画报(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一九二八年九月三十日)红与黑(一九二八年七月十九日—一九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中央日报(南京)青白(一九二九年二月二十一日—一九三〇年八月三十一日)28中央日报(南京)青白(一九三〇年九月一日—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南国特刊(一九二九)儿童周刊(一九三〇年五月三十一日—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三日)文艺周刊(一九三〇年九月十八日—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甚么周刊(一九三〇十月三日)戏剧运动(一九三一年四月十日—一九三一年五月二十九日)青年文艺(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八日—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二日)橄榄周刊(一九三一年五月七日—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六日)中国文艺社戏剧组第一次公演特刊(一九三一六月十一日—一九三一六月十五日)抗日救国(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七日—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四日)青年周刊(一九三一十二月一日—一九三一十二月十五日)29中央日报(南京)中央公园(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一日—一九三四年四月三十日)30中央日报(南京)中央公园(一九三四年五月二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31中央日报(南京)中央公园(一九三六年一月一日—一九三七年八月五日)学风(一九三二年七月四日—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五日)文哲学报(一九三三六月二日—一九三三六月二十二日)32中央日报(南京)文学周刊(文学副刊)(一九三四年五月十日—一九三六年四月五日)戏剧周刊(一九三四年六月十九日—一九三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每周电影(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九日—一九四一年三月二日)艺术副刊(一九三五年九月一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戏剧副刊(戏剧周刊)(一九三六年一月五日—一九三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史学(一九三六年三月五日—一九三六年十月一日)贡献(一九三六年五月十五日—一九三七年八月五日)33中央日报(南京)戏剧(一九三六年七月三日—一九三七年八月五日)民风周刊(民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五日—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九日)文史(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八日—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民族文艺专页(一九三七年一月五日—一九三七年一月八日)诗刊(一九三七年一月十日—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电影周刊(一九三七年五月十五日—一九三七年七月三十一日)图书评论周刊(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日—一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副刊(一九三二年六月一日—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中央日报副刊(一九三四年八月一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34中央日报(南京)中央日报副刊(一九三六年一月六日—一九三六年五月十四日)副刊(一九三七年八月六日—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中央副刊(一九四六年二月一日—一九四七年五月三十一日)35中央日报(南京)中央副刊(一九四七年六月二日—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泱泱(一九四六年二月一日—一九四六年六月三十日)36中央日报(南京)泱泱(一九四六年七月一日—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文史周刊(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一九四八年四月五日)37中央日报(南京)中央副刊文艺版(一九四七年一月二日—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三日)中央副刊星期文艺版(一九四七年五月四日—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中央副刊每周文艺(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一九四八年一月十二日)剧蓻(一九四七二月八日—一九四七二月十二日)戏剧节专号(一九四七二月十五日)文艺(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六日—一九四八年四月五日)中央日报(重庆)平明(一九三八年九月十五日—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三日)中央副刊(一九四〇年十月一日—一九四一年四月三十日)38中央日报(重庆)中央副刊(一九四一年五月二日—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一日)39中央日报(重庆)中央副刊(一九四五年九月一日—一九四六年九月八日)中央日报星期增刊(一九四八年五月三十日—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五日)蓻林(一九四二年六月一日—一九四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学海(一九四二年六月九日—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四日)中央日报扫荡报联合版书报春秋(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五日—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40京报莫愁(一九二八年四月一日—一九二九年七月三十一日)饮虹周刊(一九二八年四月八日—一九二八年九月二日)41京报文艺思潮(一九二八年四月四日—一九二九年八月三十日)副刊(一九二八年九月六日—一九二九年七月二十日)42中国日报副刊(一九三二年九月十八日—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十一日)43中国日报副刊(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文艺周刊(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电影与戏剧(一九三二年三月—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大观园(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书报论衡周刊(一九三二年三月—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一日)新地(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八日—一九三四年七月二日)随园(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八日—一九三五年九月三十日)44中国日报随园(一九三四年十月一日—一九三五年一月三十一日)随园诗页(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一九三五年一月三十日)中天(一九三四年七月六日—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挺进(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八日—一九三四年九月十日)雨花(一九三五年二月一日—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三日)雨花诗页(一九三五年六月三日—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七日)艺术周刊(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一日—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三日)今日文学(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戏剧周刊(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一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五日)中国学生(一九三六年五月三十一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三日)45和平日报宁语(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三日—一九四六年六月三十日)戏剧与电影(一九四六年六月二日—一九四六年八月十八日)女青年(一九四六年六月五日—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和平副刊(一九四六年七月一日—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46和平日报和平副刊(一九四七年七月二日—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五日)47和平日报风云(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日—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一日)中华儿童(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六日—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48和平日报人文(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一日—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五日)舞台与银幕(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日—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三十日)49和平日报舞台与银幕(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一日—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国学(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一日—一九四七年一月三十一日)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年会特刊(一九四七年一月二十日)剧场艺术(一九四七年二月十四日—一九四八年八月十四日)诗星火(一九四八年七月五日—一九四八年九月五日)长春 大都会(一九四八年七月十一日)野营(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重庆卷 50新蜀报新蜀锦(一九二九年六月六日—一九二九年九月十四日)新新花园(一九三一年八月二十九日—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劲风(一九三二年三月五日—一九三二年六月十三日)喘声(一九三二年四月十八日—一九三二年六月十三日)新蜀报副刊(一九三二年五月四日—一九三二年十月三十一日)51新蜀报新蜀报副刊(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一日—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52新蜀报新蜀报副刊(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一九三三年八月三十一日)53新蜀报新蜀报副刊(一九三三年九月一日—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九日)54新蜀报新蜀报副刊(一九三四年七月一日—一九三六年六月三十日)55新蜀报新蜀副刊(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日)新副(一九三七年十月一日—一九三九年一月十四日)56新蜀报学艺(一九三五年八月四日)文化与生活(一九三七年三月六日—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四日)新蜀儿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五日—一九三七年八月五日)文种(一九三八年一月三十日—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五日)新光(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一日—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三日)新光·戏剧周刊(一九三八年六月二十九日—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特刊(一九三八年十月十日—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九日)文峰(一九三九年一月十六日—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蜀道(一九四〇年一月一日—一九四〇年六月二十九日)57新蜀报蜀道(一九四〇年七月一日—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八日)58新蜀报蜀道(一九四二年十月二日—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九日)59新蜀报蜀道(一九四六年七月二日—一九四九年一月九日)蜀风(一九四〇年十月十六日—一九四〇年十二月十八日)七天文艺(一九四一年二月十日—一九四四年十月十四日)戏剧新闻(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一九四二年五月三日)影与剧(一九四三年八月二十九日—一九四五年五月十四日)木艺(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力行(一九四四年五月一日—一九四四年九月一日)处女地(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八日—一九四四年十月四日)蜀雅(一九四五年五月三十日—一九四七年二月九日)戏剧(一九四五年五月五日—一九四五年八月四日)电影(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九日—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二日)影剧春秋(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二日—一九四九年二月二十七日)60新蜀报新语(一九四四年七月十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61新民报血潮(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五日—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九日)最后关头(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五日—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62新民报最后关头(一九三九年一月一日—一九四一年十月九日)大时代(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63新民报万方(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一日—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日)西方夜谈(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一日—一九四六年六月三日)呼吸(一九四六年十月十六日—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日)虹(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妇女与儿童(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五日—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日)学生周刊(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六日—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九日)人间乐园(一九四七年一月十八日—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新民副页(一九四七年四月五日—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64新民报新民副页(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好望角(一九四七年四月五日—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八日)新文艺(一九四八年一月十九日—一九四八年六月一日)新影剧(一九四八年二月一日)65西南日报西南副刊(一九三八年六月一日—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八日)文史地周刊(一九三八年七月三日—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一日)榴火(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一日—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九日)高原(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二日—一九四七年六月九日)每周文艺(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七日—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山歌(一九四六年五月二日—一九四六年八月十三日)新艺术(一九四六年五月十二日—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人与地(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九日—一九四七年五月十日)一周间青年活动(一九四七年四月三日—一九四七年四月六日)青年之家(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三日—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一日)银丝(一九四七年六月二日—一九四七年六月十日)新西南(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五日—一九四七年八月七日)66扫荡报瞭望哨(一九三八年十月一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野营(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七日—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五日)文史(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电影战线(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日—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四日)战时文学(一九三九年三月六日—一九三九年五月三日)神枪手(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六日—一九四〇年一月二十九日)电影与戏剧(一九四〇年四月三十日—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六日)风谷(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九日—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战地(一九四一年二月一日—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七日)重庆青年(一九四一年七月十四日—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扫荡副刊(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一日—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一日)67扫荡报扫荡副刊(一九四三年十月一日—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日)妇女新运(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三日—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中国文史(一九四三年一月二日—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七日)书报春秋(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五日—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九日)孔学(一九四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四日)青年之友(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三日—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三日)乐园(一九四九年七月二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四日)特刊(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日—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一日)中央日报扫荡报联合版特刊(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三日—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二日)68中央日报扫荡报联合版艺林(一九四二年六月一日—一九四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妇女新运(一九四二年六月二日—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学海(一九四二年六月五日—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中国文史(一九四三年一月二日—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七日)69重庆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一日—一九四二年七月三十一日)70重庆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一九四二年八月一日—一九四三年五月三十一日)71重庆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一九四四年三月三十一日)72重庆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一九四四年四月一日—一九四五年一月三十一日)73重庆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一九四五年二月二日—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74重庆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一九四六年九月三十日)75重庆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一九四六年十月一日—一九四七年八月三十一日)76重庆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一九四七年九月二日—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一日)77重庆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五日)戏剧与电影(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四日)西方夜谈星期画刊(一九四六年三月十日—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一日)休息日(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一九四九年五月一日)新影剧(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二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新音乐(一九四九年五月八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五日)78世界日报明珠(一九四五年五月一日—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一日)79世界日报明珠(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三日—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饮河(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九日—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七日)和平日报和平副刊(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二日—一九四六年十月三十日)80和平日报和平副刊(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新文艺(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一日)青年文艺(一九四八年三月九日—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七日)图书评介(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七日—一九四九年六月十八日)世象版(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日—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周末版(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四日—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坏孩子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0年第2期|新刊预告

目 录卷 首 语中国期刊史的“前世”与“今生”,一直是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从1815年西方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至今,中国期刊已有205年的发展历史。在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动荡年代,期刊成为传播新知识、宣传新思想、促进民族觉醒的“国之利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期刊更是引领时代潮流、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媒介。可以说,中国期刊的发展史,正是一部浓缩的近现代中国史。本期的“本刊专稿”,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依托个案期刊的历史钩沉,细化期刊学科分类,以期更全面、更生动地呈现期刊发展的社会功能和时代价值。田振洪先生的《近代中国高校法学期刊的先锋——〈福建法政杂志〉》和董昕先生的《潘序伦与民国时期的立信会计期刊的出版发行》,充分挖掘史料,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以往研究关注较多的人文学科以外的领域,进一步丰富了期刊史的研究。金炳亮先生的《早期〈随笔〉(1979—1983)的若干历史考察》一文,通过对《随笔》创办历史的考察,以生动的、充满感情的笔触,不仅为我们真实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期刊出版事业蓬勃兴盛的光辉岁月,而且对于当代期刊出版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期刊的发展史,也是一大批杰出出版人的奋斗史。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多少挫折,他们始终怀抱着理想,坚定不移地站在出版第一线,推动中国出版业不断前进。本期“专题研究”中,张稷编审的《简论陈翰伯》一文全面展示了重要出版人陈翰伯“青春办报,皓首出书”的新闻出版实践,立足于当代出版史的研究视角,重点梳理了陈翰伯对商务印书馆的起死回生、接续再造之功,以及“文革”后领导出版领域拨乱反正、推动行业迈出改革步伐所做的重要工作。陈翰伯毕生奉献于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为共和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出版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当代出版史研究与相邻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开展期刊史的研究,势必离不开新的视角与方法。在本期中,许高勇先生对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报刊出版与知识青年阅读的探讨,王安乐先生对天津市市立通俗图书馆与民国时期天津阅读文化的分析,则体现了学界突破以往研究框架、引入阅读史研究方法的努力与尝试。我们期待着新视角、新方法的不断涌现,推动学界在中国期刊史、出版史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成绩。出版史小索引本刊目录、卷首语与摘要一本正经的学术萌:我是《中国出版史研究》丨2016年第1期丨2017年第2期丨2017年第3期丨2017年第4期丨2018年第1期丨2018年第2期丨2018年第3期丨2018年第4期丨2019年第1期丨2019年第2期丨2019年第3期丨2019年第4期丨2020年第1期丨2020年第2期本刊文章选载许静波:《朱槐庐行述》整理并序丨邹振环:《四洲志》近代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丨邢科:左翼联盟与民国上海出版业丨杨焄:《三只小猪》汉译史钩沉丨李振荣:吕叔湘和周振甫丨于萌:开明书店国学教材丨何朝晖:木拓法帖与印刷术丨戴海斌:张之洞电稿丨刘向东:古代活字印刷丨吴永贵:西式中文活字丨辛德勇:罗振玉旧藏铜活字丨殷晓岚:《竺可桢全集》出版侧记丨艾俊川:从文献角度看罗振玉铜活字丨李俊:《杜甫诗选注》作者编辑互动述略丨刘姝:章太炎《国学概论》版本流变丨刘兰肖: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丨许静波:上海近代书业技术革新丨于淑敏:陈原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丨高嘏伟:高校古籍整理卅五年丨陈万雄:香港出版的历史与现状丨陈铮:《孙中山全集》出版始末丨章宏伟:上海开埠与中国出版新格局丨于淑敏:陈原与《现代汉语词典》丨欧阳敏:民国时期中华书局的产权制度丨何朝晖: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丨李伯重:明代出版业的发展丨陈铮:李侃与中华书局近代史类图书出版丨于淑敏:陈原对张元济研究的学术贡献丨范军: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非正式制度丨赵生明:延安时期的新华书店丨章雪峰:崇文书局工匠精神丨李明杰:近代湖北官书局刻书论略丨本刊口述史选载李行健:吕叔湘先生教我做出版工作丨程毅中: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给我的机遇和考验丨夏剑钦:我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的三次幸遇丨蔡学俭:我的出版之路丨与杨牧之先生谈出版专业分工政策丨陈树荣:澳门印刷出版业史略丨李频:《文化与生活》创刊访谈录《中国出版史研究》是由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季刊,16开,192页,2015年8月创刊。在2019年3月26日发布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中,本刊在新闻出版类期刊中,全文转载量名列第九,全文转载率名列第一,综合指数排名第三。《中国出版史研究》以“记载出版历史,探索出版规律”为宗旨,立足中国出版史研究的理论探索、史实发掘和史料整理,以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出版活动、事件、人物、机构等为研究对象,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索中国出版发展规律,为繁荣中国出版史研究、推动中国出版事业发展服务。订阅方式:1、直接到当地邮局订阅,或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邮发代号:80-142。2、电话订购:(010)63458246 63453762。3、网上购买渠道:登陆“杂志铺”网站(www.zapu.com),在搜索栏搜索“中国出版史研究”,即可看到相关订阅信息,按网站购物流程购买即可。季刊,大16开,季初月20日出刊国内统一刊号:CN10-1176/G2ISSN 2095-8889邮发代号:80—142每期定价58元,全年4期,共计232元记载出版历史 探索出版规律投稿邮箱:chubanshi@zhbc.com.cn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邮政编码:100073联系电话:010-63458238名称:中国出版史研究戳一戳查看最萌期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