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央企、国企大量招本科生,为何不招硕士、博士生?本科生适应力强一长一短

央企、国企大量招本科生,为何不招硕士、博士生?本科生适应力强

央企、国企大量招本科生,为何不招硕士、博士生?本科生适应力强央企、国企是很多求安稳的本科生们求职的理想之地,每年国企都要吸收很多应届本科生,但是大家觉得奇怪的是,央企或者国企并不太喜欢招收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按理说硕士生、博士生文化层次更高,搞科研的能力更强,其实小编觉得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时候,国企招收的本科生的能力更强、可塑性更大。大多数国企、央企都是生产型企业,大都是基层员工,也就是干活的,招的来也是做工人,不是招来做研究的,以前这些企业都是招的都是内部子女,老师傅基本都是初中文凭,后来招的子女也都是职中文凭,学习好的也不愿意回来父母的单位,大学扩招后,大学生本科生数量越来越多,内部子女有限只能向外招本科生来干活,本科生也是门槛,其实生产上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初中生就能做到,老师傅工作几十年也照样可以搞好生产工作。其实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来了干着简单的活,工资待遇国企央企几十年没变过,所以基本一转正就走了,家庭条件好的一看情况不对就直接走了,辛辛苦苦读这么多书来当工人真心不值,所以企业也知道了不愿意招了,招来几天就跑了,就喜欢本科生因为已经被社会塑造的很听话了,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学习能力还强,职中学生可能还会叛逆和领导对着干,本科生更好管理。还有一点是,招应届本科生,确实也是有培养自己员工的做法,最好听的就是做储备干部的说法。应届生其实真没什么经验的,大多都要从头开始,优势可能就是学习能力比其他人好点,然后慢慢结合专业知识才能成长了。而硕士、博士生,对比本科生,人家在研究生阶段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操作,动手机会和能力比本科生更多。很多专业的本科生,真的就是学了些理论知识而已,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去到工作岗位就只能在试用期慢慢学了。所以国企招本科生其实更划算,本科生干几年就成了熟练工,人员流夫小,稳定。如果招太多的高学历人才的话,国企反倒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很多硕士甚至博士如果不能在国企不能获得中层以上的职位的话,也是留不住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招更多的愿意长期留下来的本科生更好,大家觉得国企、央企为何不招硕士以上文凭的毕业生呢?

吉鸿昌

博士后入职国企,月入五千惊呆同行:还不如去私企

一名化学博士后自曝目前的工作情况,感慨后悔选择了国企。我是化学博士后,在世界500强央企做研发,每月到手工资5000左右,在我们单位排资论辈很严重,刚进来博后、博士和硕士甚至本科生工资几乎一样,晋升靠熬年头以及和领导的关系。大家都在混日子,呆的时间久了,不仅人废了,什么也没有学到,钱也挣不到。看完让人唏嘘不已,化学博士后,如此高的学历,本应该是人中精英,可是却只能拿到5000的收入。当然这只是个例,其同行也表示不敢相信,纷纷劝其赶紧止损。这名博士的感慨由此也引发了有关国企与私企的讨论。01主流的观点认为能去国企,就不要去私企,如下亦是来自一名博士的忠告。刚毕业的年轻博士建议不要去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要不你丧失的可能是对未来的信心。如果私人企业有完善的研发中心和队伍,博士进去还可以尝试下。如果私人企业没有完善的研发中心,那么新进的博士就掉进火坑了。私企不见得舍得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他们想的是给你一定薪水,让你在短时间内干出一帮专家都很难干出的成果。 如果博士们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用最直接和下流的手段让你滚蛋。在私人企业,你不要考虑老板会慷慨地给你专利和技术的奖励,那只不过是当初忽悠年轻研发人员的饵料。在私人企业,你不要想着自己是怀着梦想进入公司实现自己的梦想。当老板觉着你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会千方百计地向你们的团队安插亲信,这些亲信既不肯努力工作,又不服从管理。你想开除他们,门都没有。因为,他相信嫡系比相信你们这些外地人更重要,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他会用各种手段逼你离职。去私人企业,博士们不要期望可以享受朝九晚五和周末双休的正常福利。绝大部分的私企,都是周末单休,国家法定假日都是1天。加班肯定是没有加班工资的,正常的调休也不会让你超过每个月6天假的。总之,博士们去私人企业,要小心。02不过也有身在私企的博士研发人员表示,凡事无绝对。博士A:我所在的公司,成都周边城市,中小企业,定制性的,我们现在的研发部门有30多人。单双休,正常节假日都放,全薪年假。研发部普通研发人员月薪能买一个平方的房子,项目奖1-6个月工资不等,根据业绩核算,加班给加班工资或者调休。博士B:国企一样会裁员的,我以前所在的国企,男同志55岁,女同志50岁,现在年龄又降了,一律内退回家,拿最低生活费或买断工龄,不要以为国企就很稳定,赶你走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我就是干了10年后,义无反顾地从国企出来,最后去了一公立学校,进入事业编制,庆幸当时走得早,不然现在连事业单位都进不来了。03有一名博士综合分析了不同选择之下的得与失。博士毕业,除了进高校之外,能够成为公务员或进入事业编制,是比较理想的,至少不会失业,而进入央企和国企,稍微强点,但50岁以后也会面临裁员的问题。在私企或民企,虽然薪酬很高,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不像公务员或事业编,虽然刚开始收入不高,但到最后收入和社保等方面会非常高,关键很稳定,只要不犯错误,不会被裁掉的,比企业那种自负盈亏还是要稳定地多。我就很后悔,当年博士毕业时就应该直接去高校或事业单位,而不应该到国企来。搞到现在,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去外地工作。当然,进入了事业编制,不用再亲眼看见裁员、内退等惨状,过上了稳定日子,也算是有所得吧!所以,能够去吃财政饭的地方,就不要去企业,一个过来人的切身经历,毕竟,资本是逐利的,这句话永远是对的,企业不赚钱,养那么多人干什么?

冬之梦

选拔百名博士进入机关国企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直建)从2019年起,东莞市将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东莞市政府日前印发的《东莞市“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显示,在接下来的3年,东莞将引进10个国际一流水平的战略科学家团队,选拔100名博士专业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引进培养1000名重点领域的领军人才,引进培养10000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创新人才,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把东莞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在引进培养人才的同时,东莞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保障计划,力争3年内筹集政府投资的人才住房不少于2.2万套,发放人才住房货币补贴4.5万人次,建立“货币补贴为主,实物保障为辅”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战略科学家团队项目最高可获1亿元资助根据《行动方案》,战略科学家团队聚焦颠覆性技术、变革性技术,着力引进对东莞市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战略科学家团队。战略科学家团队由不少于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前沿科技顶尖人才和国际一流战略科学家为带头人,带领2~3个二级团队,基于东莞市一个或多个产业链进行布局,推动东莞市一个或多个产业的整体升级。项目重点面向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太赫兹科学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据悉,东莞对战略科学家团队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报市政府后确定。根据团队项目进展,分期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对成长性好和业绩突出的团队项目,根据团队项目实际需求予以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团队带头人享受200平方米左右免租8年的住房,在东莞市全职工作满8年可无偿获赠所租住房。表现优秀博士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围绕经济、产业、城建、科技、环保、金融、园区开发等岗位,东莞市将通过公开招聘、内部遴选、高端特聘等方式选拔100名应届、往届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工作。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世界排名前200名、国内“双一流”入选高校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优先考虑。公开招聘的博士研究生,经考核合格的,聘任事业单位七级管理岗位或十级以上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到市属国有企业任职的,聘任企业中层副职岗位(或相当岗位),享受中层正职薪酬。在东莞市事业单位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到市直机关、园区或镇街挂职锻炼。根据工作需要,对表现优秀且符合相关资格条件的,可调任公务员。高端特聘岗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根据职位需求设定聘任条件,可按照国际薪酬待遇标准,实施聘期管理和协议工资。博士研究生试用期1年,最低服务年限5年。他们可享受一次性安家补助20万元,对已领取东莞市安家补助或特色人才购房补贴的,不再重复享受;对已领取单位发放的住房津贴和租房补贴的,安家补助按扣除已领取部分发放。试用期满后,每年发放生活津贴8万元,连续发放10年。据了解,每名市领导跟踪指导2~3名博士研究生,进行长期跟踪培养。对表现特别优秀的,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纳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的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培养和使用。力争3年筹集至少2.2万套人才住房在实施万名创新人才计划过程中,东莞市将加大创新人才扶持力度,对东莞市用人单位新引进的正高级职称人才最高补贴30万元,博士、副高级职称人才最高补贴20万元,硕士最高补贴6万元。对限定用人单位新引进的中级职称或上年度在东莞市缴纳个人所得税不低于3万元的人才最高补贴6万元。本科或初级职称人才补贴标准由各园区、镇(街)自行确定和拨付,每人不低于1万元。其中,市级“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人才每人不低于2万元。对在本地工作的东莞户籍人才,晋升正高级、副高级职称,或获得博士、硕士学历的,分别给予每人5万元、4万元、4万元、2万元的资助。同时,主动对接港澳台创新资源,吸引港澳台青年来莞创业发展,引进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数量达到300人以上,建设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基地10个以上,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参加市级或以上科技部门主办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最高给予30万元创业启动经费。引进和培养人才固然重要,但留住人才也同样重要。《行动方案》提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保障计划,制定人才安居政策,扩大人才保障对象。据悉,东莞力争3年内筹集政府投资的人才住房不少于2.2万套,发放人才住房货币补贴4.5万人次,建立“货币补贴为主,实物保障为辅”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符合东莞市住房保障条件的新就业人才,可申请入住公共租赁住房或享受市属长租公寓最长3年、每年3000元的租金优惠。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通过人才入户方式新入户东莞市未满3年,且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人才,可申请入住公共租赁住房或享受最高18000元的租房补贴;入住市属长租公寓的,可同时享受最长3年、每年3000元的租金优惠。政府投资筹集建设人才住房项目主要通过新供应用地建设、新供应用地项目配建、城市更新项目配建、各类存量房源盘活等渠道开展。招拍挂出让的住宅用地应配建不少于住宅建筑面积10%的人才住房。重点加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创新平台以及中子科学城等创新节点的人才住房项目建设。根据《行动方案》,东莞市将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制发东莞优才卡,符合条件的人才凭卡可享受医疗绿色通道、子女入学、安居保障等方面“一卡通”便利服务。

杕杜

东莞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8名博士 最高可享100万元补助

为推动建设一支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近日,市委组织部、 市人社局、市国资委联合发布了《东莞市企事业单位2020年第一期公开招聘博士公告》(下称《公告》)。《公告》称,我市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今年第一期计划面向社会招聘28名博士人才。本次招聘事业单位管理岗位6人、专业技术岗位13人,市属国有企业岗位9人。薪酬待遇方面,按照国家、省政策规定的事业单位人员和东莞市市属国有企业薪酬标准提供待遇。到事业单位任职的,符合相关资格条件的,聘任事业单位七级、八级管理岗位,或十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到市属国企任职的,聘任企业中层副职岗位(或相当岗位,含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符合条件且入户东莞的可享受最高100万元的补助,其中包括20万元安家补助(税前),以及8万元/年的生活津贴(税前,分10年领取)。《公告》要求,博士研究生任职试用期1年(国企岗位博士研究生任职试用期半年),最低服务年限5年。记者 吕晓敢

宫子

博士到企业就职,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一大表现,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博士到企业就职,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一大表现,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博士到企业就职,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一大表现,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如果没有博士进企业,咱们国家的将来一定没什么指望。其实企业对博士的需求是一直都有的,十几年前我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有个亲戚在一家民营轴承厂做人力资源,极力邀请我去,说他们刚从浙江大学招聘了一名博士,想再找几个硕士组建一个研发团队。因为公司离老家很近,我当时也很心动。不过家里人观念比较传统,坚决反对我去民企,因此作罢。后来,一次过年聚会亲戚还很惋惜地说,那个博士带的团队在国内已经很有知名度了,好多公司来挖,他们都快留不住了。以上只是一个孤例,时间也过去十来年了,近年来,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越发重视,一些关键岗位急需博士人才去攻关,甚至需要更高层次人才带着专利技术去。另一方面,就业市场上的博士也越来越多了,好一点的高校基本已经不招聘国内应届博士了,对国内博士而言,就面临三个选择,出国镀金、进站做后、还有就是去企业。其中出国镀金适合对学术有追求的人,毕竟博士已经够苦逼了,再出国苦逼几年,没有兴趣很难熬下来。进站做博士后是为求职做准备,但现在高校、科研院所淘汰率很高,两年博士后下来也不一定能留下。剩下了很多博士,大多数是只能选择去企业的。不过目前博士去国企的更为普遍,主要是国企在研究经费上更为宽松,压力也不会太大。而肯去民企的博士目前仍然很少,这与民企的用人方式也有关系。有个比喻,国企用人是泡茶,慢慢释放人才的才华,效率不高,但对人有一个培养过程,民企用人是榨汁,见效快,但用完往往只剩一地鸡毛。所以,总的来看,国企适合应届毕业生这类新人,民企适合摸爬滚打过的老人,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总结下,博士去企业必将成为常态,而目前主要问题是去国企的多,去民企的少。中国的民企发展仍然面临人才和技术的难题,什么时候民企里博士满地走了,中国大概就可以大杀四方、领先全球了。

泊车殿

山东这家国企招聘,本科月薪7000起、博士年薪30万起!还有免费公寓……

4月14日,中国重汽官方微信发布招聘信息,博士年薪30万元/年起、硕士9000-15000元、本科月薪7000-12000元,并提供免费公寓和租房补贴。来源:中国重汽

人含其德

有多少博士去企业工作?

摘录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导读 从2015~2018年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来看,博士毕业生去向仍以直接工作为主,但近年来到境内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有所提升。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毕业后从事学术类工作的比例约60%,平均15%以上的博士毕业生会进入企业就职,“溢出”效应明显,研发型企业招聘博士毕业生人数突出。1.数据来源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2018年各高校向社会公开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文共抽取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95903位博士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见表1)。表1 样本高校分布状况图2 2015~2018年不同地区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生总规模分布2.分析方法将博士毕业去向分为四类:①在境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②去境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③就业,包括签订三方协议、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签订劳动合同、部队、定向委培等多种途径;④待就业,包括拟升学、拟出境、尚未落实单位和暂无就业意愿四种情况。本文首先对2015~2018年这些高校的博士生就业去向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针对博士生在非学术领域就业,尤其是企业就业的机构分布和组织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描绘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所呈现出的特点与规律。3.总体去向总体而言,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三个特征。首先,博士毕业生去向仍以直接就业为主(见表1)。博士受到年龄、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大部分博士毕业生的首要选择,但比例在逐年降低。从2015年到2018年,中山大学博士毕业生直接就业比率从85.3%(2015年)下降至66.8%(2018年),下降幅度最大;中国农业大学(10.5%)、云南大学(9.3%)和华东师范大学(6.8%)等高校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前我国博士毕业生直接就业的难度在加大,劳动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表1 2015~2018年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生直接就业比例分布第二,博士毕业生在境内外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比例明显提高(见表2)。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日趋饱和,博士后群体的规模迅速扩张。2018年有19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在境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超过10%,其中,中国农业大学(28.3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6.94%)、中山大学(25.88%)、中国海洋大学(22.30%)、清华大学(21.80%)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1.46%)六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在境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超过20%。北京大学(校本部)、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在境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均超过10%。另外,博士毕业生在境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从2015年以来也有小幅提升。2018年,清华大学(12.38%)和北京大学(10.80%)的博士毕业生出境比例位居第一名和第二名,博士生出境比例超过5%的高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87%)、厦门大学(6.60%)及浙江大学(6.44%)。博士毕业生出境比例的校际差异明显。表2 2015~2018年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毕业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第三,从事学术类工作仍然是大部分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见表3)。2018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毕业生从事学术类工作的平均比例约为60%(包括进入境内外博士后流动站、高校及科研设计单位),其中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职的平均比例约40%,进入境内外博士后流动站的平均比例约17%。综合类院校及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博士生进入高校工作的比例较理工科类院校显著偏高。2018年博士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就业(包括博后)比例排名前三的学校为:云南大学(79.57%)、湖南大学(78.29%)、兰州大学(72.16%),比例较低的学校为上海交通大学(31.22%)、中南大学(34.18%)和同济大学(39.21%)。中南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医学博士较多,这类人群毕业后往往直接进入医院就业。从2015~2018年,博士毕业生从事学术类工作的总体比例变动不大,但其内部结构变化明显,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后选择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而直接进入高校获得学术职位的比例下降明显。表3 2015~2018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毕业生从事学术类职业比例变化情况4.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单位性质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博士毕业生的另一重要渠道(见表4)。2018年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平均比例为16.68%,与2015年基本持平(16.53%)。工科类高校的比例相对偏高(20%~40%)。2018年同济大学(34.76%)和浙江大学(35.26%)的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比例达到三成以上。在不同企业类型中,博士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7.2%)略高于到国企(央企)的就业比例(6.5%),到三资类企业就业比例最低,仅为2%。2018年博士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比例排名前三的高校为:浙江大学(17.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6.4%)、同济大学(14.3%)。表4 2015~2018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比例变化情况根据2015~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披露的博士毕业生企业单位去向,笔者共收集了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10所高校博士生到企业就业的机构名单(共171所)。博士毕业生去企业就业人数排名前25的单位名称见表5。博士毕业生的企业机构分布不均衡性明显,毕业生大多分布于大型企业,就业单位为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的比例为66%。表5 1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毕业生企业就业人数排名前25的工作单位1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具有较强的理工科背景,其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行业主要分布在能源、军事、制造、互联网等。招聘博士毕业生较多的国企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在民营企业中,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科技公司招聘的博士毕业生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企业当中,华为公司招聘人数突出,这也与华为公司作为研发型企业的定位有关。5.结论本文利用2015~2018年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我国高水平大学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单位性质,尤其是到企业就业分布进行了探究。总体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仍以直接工作为主,但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比例近年有所提升。高校仍是博士生就业的主要选择,60%左右的一流大学博士毕业后会从事学术类工作。平均15%以上的博士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职,理工科类院校比例在20%~40%之间浮动。企业作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主体,日益成为博士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甚至在部分学校已经占领博士生就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企业就职中,民营企业、国企成为接纳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单位。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 | 徐悦

家书

博士毕业,是进入知名国企发展好,还是进入大学当老师更好?

大家都知道,就目前来说,虽然博士学历在高校常常见到,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拥有博士学历的人依旧是凤毛麟角,在普通群体周围,博士毕业的人也是屈指可数。想要读到博士,除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对于自身的智商能力要求都很高。博士的学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一个不错的博士学历可以带来很多的工作机会,而这些工作机会都是十分难得的。一般情况下,国内的博士毕业有两种基本的工作选择,去大型国企和留校任教。那么这两种出路,有什么差异,到底哪一种选择更具有优势呢?一、 留在高校当老师在我国大多数大学任教的老师没有硕士学历,最低也是博士学历。同时,在年轻教学队伍中,大部分都有过海外留学经历,也就是说,目前想要在国内的一所211院校任职,基本上都需要在国外留学的博士学历,当然,也不排除例外,但是最低要求也是国内知名985的博士学历。目前国内的普通博士,也就是非清华北大等c9高校的博士,即普通985、211毕业的博士只能到一般本科甚至是二本三本任教总体来说,普通博士在高校任职,工资不高,但绝对达到了中产阶级,月薪上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生活简单,科研压力一般情况下不会很大,而且教学福利良好,可以得到很理想的生活状态。大学老师的社会认可度与社会地位都很高,这是很多职业都比不上的优势。而且大学课程并不像初高中课程那样紧凑,上课时间比较自由。除了上课之外,若是有业余时间,大学老师还可以从事其他工作,一般大学老师都有自己的副业。在社会地位与薪资收入都能够达到很完美的状态。二、 进入大型企业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对于博士生的选择是十分慎重的,毕竟凭借着博士的学历,企业一般都会给到十分可观的薪资。博士毕业进入企业,年薪一般都在30-40W往上不止,随着经验的增长,有的人可以拿到年薪百万。当然,其他的行业也是类似,虽热有的行业可能没有这么高,但有的行业也比这个高。总体而言,进入企业的薪酬肯定是要比高线任教要高,但是更多的收入也就代表着更大的工作压力,也就意味着生活压力有可能要更高,能顾及到家庭的部分也就更少。总体而言,博士毕业的你,不管是进入企业还是留校任教,基本的生活保障肯定是不用考虑的,你需要考虑的就只是你所想要的生活方式与你所追求的生活状态。要弄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只有明白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有的人追求薪资收入,那么他面对的就业压力就很大。有的人想追求稳定轻松的生活,那么他就不会喜欢压力太大的工作。

安能治人

博士毕业后,是进入高校当老师好,还是进入国企就职更好?

随着硕士研究生考试的火热,许多人研究生毕业了之后还会想着去读博士,读完博士后再去工作。很多博士认为自己读了博士,就不能去从事那些刚入行比较“low”的职业了,比如销售、文员之类的职业。多了,是意味着博士毕业的人在从业选择上,高端的职业会有更多,比如当一名大学老师、或者进入比较大型的企业,比如国企。那么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呢?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取得博士学位的同学进入国企和高校任教的差异。首先,说说进入国企吧。如果本硕博的学历比较好,而且是热门专业,比如说车辆工程专业,那么,进入上汽、吉利等大汽车公司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而且由于中国目前是一个巨大的汽车市场,每年人均汽车持有量都在慢慢增长,那么他的工作前景也是很不错的。以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博士生为例,进入了东风后一般年薪可以达到将近20万左右。但是,虽然薪资很高,工作强度也比较大,像这样的博士进入企业往往从事科研工作,所以每天工作十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不要以为国企就不加班有双休了,只要是比较优秀的企业,该加班的还是得加,只不过加班费比较多而已。如果想尽早财务独立的同学,非常建议进入国企或者好一些的民企工作,这样的话可以尽快赚一笔钱。其次,我们来谈谈博士生毕业后进入高校任教吧。知乎上曾经有个两个问题,分别是进入985或者211大学当老师有多难。里面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有博士专业,而且本硕博起码得有一个阶段需要有海外求学经历,其他的阶段需要有985大学求学经历。这种还是最基本的标准。很多同学有过海外名校的求学经历,但是由于国内学校要求比较高,反而无法来任教。所以很多博士毕业的学生还是选择了去二三线或者更加偏僻的城市的大学当老师。在这些大学可能不是很类,相对于在顶尖院校来说,每天就上一些课就可以了,但是工资不是特别高,年薪要达到15到20万比较难。但是在当地还是比较好生活的。然后安家费可能会发一点,科研启动资金也不是很多。所以如果是比较普通的博士学历,进高校的话压力小、稳定但是工资不高。进入国企的话其实还不错,因为目前博士相对来说还是少数,能拿到的工资也挺高。总之,两条路都还不错,推荐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点妥善选择。

格斗场

为什么有些国企只招985或者211的毕业生

公司发展都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初创,成长,成熟,下滑。每个阶段对于用人的要求是不太一样的。也不是每个国企刚开始就瞄准985和211,只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定性的要求,至于为什么有定性的要求,咱们逐一来聊一聊。985 211初创公司的要求,能干活就行马云曾经说过,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根本招不到人,招人的条件甚至放宽到,只要你敢来,我就敢收。四肢健全,不嫌弃我们公司庙小就行。这个时期的公司,更多的选择权在求职者身上。这个时候的公司也想招能力强,肯干活的,奈何一没名气二没资金,吸引不来高材生。所以初创这个阶段,招聘条件要多宽泛就有多宽泛。初创企业一切都是从0开始成长期,业务野蛮成长,办事要讲究效率,急需有才之人熬过那个初创阶段,公司的业务可能迎来稳步的增长或者赶上风口还能快速增长。这个时候招人就有点要求了,否则人员匹配不到位,支持不了企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喜欢招2种人,老手(熟手)或者人才,对于品德,忠诚不应该有过多要求。因为这一阶段讲求效率,咱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野蛮成长的阶段都干过一个事儿,就是招一个有工作经验的老手,干2个人的活,给1.5倍工资。对于公司来说,省了钱,而且这个员工拿到了高额报酬,积极性更高,一个双赢的状态。还有句话,战时用才,闲时用德。在业务迅速扩张的阶段,招人只看才能,就是你能力够不够,能力足够强,所有的缺点公司都可以忍受,只要你不犯法,能忍都会忍。熟练的老手这也造就了职场上很奇怪一个现象,就是某些员工能力确实强,但就是脾气很臭,跟老板吵架也是经常的事儿,老板就是不开掉他。原因在于,公司正处在扩张期,正是用人之际,尤其缺少将才。开掉他,老板是脾气顺了,但是某个业务会急剧下滑。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的公司,生意一般都不差,能给公司带来高额利润的这个优点,掩盖了这些员工的“缺点”。成熟期,业务缓慢增长处在这个时期的公司,已经是经过市场严格筛选所留下来的竞争幸存者,各个身怀绝技。所以他们,要么大,要么强,要么又大有强。这个阶段的公司处在守江山阶段,企业为了维持又大又强的企业形象,必须要进行装点门面和适当的人才储备。装点门面就是需要那些好看的,比如高学历的,知名学府的,不为了现在他们给公司做多大贡献,仅仅因为他们是名校毕业,可以提升公司形象。就好比说,我们公司连扫地的阿姨都是985的博士,给人是什么感觉。而且这些人就算现在招进来不能为公司做什么贡献,也是很好的人才储备。当公司内部已经聚集了一定比例的人才,领导有更多的余地选择那些能力强,同时人品过关的员工。不符合公司要求的员工及时剔除,符合要求重点培养,那些只是能力强,但是脾气暴躁的可能就不太能获得更多的宽容了。闲时用德还是战时用才,闲时用德,现在就是用德的时候。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国企,他们已经又大又强,更倾向于招名校学生装点门面。衰退期,人才储备发挥作用的时候这个时期业务增长已经相当困难了,这个时候需要判断的是1.行业问题,2.公司内部问题。如果是公司内部问题,就整改如果是行业问题,那么一个公司的实力可能很难挽回行业衰退的颓势,很可能一个新技术的兴起,老行业就会被瞬间取代。正如数码相机的问世,让柯达破产了。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很难专注一个领域做一辈子,正如英特尔最开始是做存储器器起家的,后来找到了第二成长曲线,发现行业并不景气掉头去做了cpu,现在还是世界霸主。intel最开始是做存储器的倘若一个企业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尤其是这个增长点对公司来说是全新的,用人策略沿用成长期的,如果找不到,那就继续守江山,沿用成熟期的。大公司愿意招985,211是从时间成本考虑还有一个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的原因,大公司招985或者211是基于时间成本考虑。普通高校也能培养出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就某个岗位的人来说,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不见得不能胜任。但大公司每天接到的简历简直太多了,没有时间都看的。但从人才率考虑,985或者211毕业的人才率肯定比普通高校要高,所以为了节省看简历时间,也节省面试时间,就直接从985或者211里面挑。人力资源成本角度考量,985,211能更快所以,一些大型国企招聘直接锚定在985或者211,从时间成本考虑,招聘名校毕业的能更快的招到合适的人。并且公司达到一定规模,需要名校的毕业生装点门面。混职场,看天书,关注职场天书,职场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