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是我国最高学历,国内读博士的出路怎么样?以后该如何发展?王未之见

博士是我国最高学历,国内读博士的出路怎么样?以后该如何发展?

博士是我国最高学历,国内读博士的出路怎么样?以后该如何发展?首先博士学位是我国最高学历博士是我国学历学位中最高的,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有十几万,并不多,博士一般学制是3年,但是很少有正常毕业的,一般都是3-5年毕业,也有很多博士,不能正常毕业,而拿不到学位。有的学校和专业对博士的毕业条件设置的很严格,达不到条件很难毕业,有时也会取决于导师。其次再来说说在国内读博士的出路都有什么出路一、博士毕业可以进高校工作现在很多学校招聘老师,都是博士起点,有的甚至要求博士后或是有海外留学背景,所以就像是以前硕士毕业,可以留校当老师的现象已经很少了。就连很多大专院校,招聘老师很多也都是博士学历起点。进校当老师是很多人的首选,毕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还有寒暑假,上班时间相对自由,可以更好的照顾家庭和孩子。这也是很多博士毕业,选择进入学校或是留校当老师的原因。出路二、博士毕业可以进大型的科研院所工作现在很多科研院所的招聘都是博士,硕士想进去非常难,除非是985/211高校的硕士生。在大型的科研院所,博士负责产品设计开发,硕士负责产品调试及测试、本科生负责设备的售后,修理及安装。比如24所、14所、38所都是这样的结构,所以进入科研院所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出路三、博士毕业进入大型企业做管理、研发等博士学历的特殊性标志着需要从事很多高端产品的项目。进入华为、中兴等这样的大型企业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能力,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管理团队,实现自己的相关价值。出路四、博士毕业可以申请国外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很多博士想着毕业了仍然需要镀金,就会选择到国外更好的额大学进行科研工作,让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视野。博士以后的发展如何博士的发展,还是需要靠自己,也要看进入的相关平台,平台好,自身的发展自然顺利,可以说是事业和薪金的双丰收。很多博士进入相关的企业,就会获得高工,副教授,教授等职称,以后的发展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当毕业后,学历就成为过去,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

夏梨

国外读博与国内读博相比,哪个含金量更高?听听导师的建议

明天就进入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了,考研的同学都已经整装待发了,而对于准备读博的同学来说,要么准备着各种材料迎接报考学校的审核,要么正在拼命的复习英语和专业课,希望自己在明年3月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来,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果你打算明年读博士的话,现在就应该有所准备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准备读博的同学,他们会被这样一个选择所纠结住,那就是读博到底是国内读好还是出国读好呢?由于这几年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大量的优秀学子选择国外的优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深造,同时国外的很多高校也非常欢迎中国学生来交流访问和攻读学位,再加上海归博士回国后的待遇和平台都非常的好,因此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国外攻读博士的思路几乎成为读博学长必会考虑的一个选项了。至于国内读好还是国外读好,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出国读博要好,因为相比博士期间的出国交换来说,直接去攻读一个国外优质平台的博士学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因为很多领域的顶级科研团队都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里,去这些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无疑是掌握了某个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思路和平台,再加上与研究导师和团队的良好合作关系,毕业后即使回国工作,依然可以和博士期间的团队继续开展国际合作,这是很多国内博士没有的资源。当然,也有人认为国内读博优势更大,因为国内的博士更加了解和熟悉国内科研环境和资源的分配,而且比起国外回国的博士,在自己后期的研究生涯中,导师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毕竟现在的科学研究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而是团队作战,而国外博士回国后大多是单枪匹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建自己的团队。由此可见,国外读博和国内读博相比起来,各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那个好那个不好,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却是能选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自己适合国内读还是出国读博呢?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从塔主的经验来看,博士期间的科研团队的好坏对自己影响是特别特别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团队读博,几年后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读博期间的团队是影响你一辈子的科研道路,因此在选择时请慎之又慎,尽最大能力去一个优质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在国外某个院校,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国读博,如果你自己专业最优质的团队就是国内某个院校内,那么就没有必要出国镀金,因为国外的月亮更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很多准备读博的人其实年纪已经不行,还有很多人早已经结婚生子,因此出国读博的话也要考虑家庭的因素,毕竟读博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需要全家人共同支持的,同时出国读博还要考虑费用的事,如果不是公费出国读博的话,读博几年的花销要比国内高得多,因此必须兼顾和平衡这一系列的问题。以上就是塔主对国内读博好还是国外读博好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殊类

很多人博士文凭,出路还是很差,在国内读书读到博士值得吗?

相对来说还是一件值得的事情仅从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读到博士,相对来说还是一件值得的事情。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是非常大,也就是6:4的比例上。优势占60%,劣势占40%。尤其是在公司、单位里面,特别是你和你和公司高层接触时,一个博士头衔还是很管用的。而且,相对来讲博士的待遇虽然不算高,但也不是很低的。在一线城市,工资均价能在1万以上,比硕士和本科生的起点要高一些。如果你关注这些劣势方面因素的话,那建议不要读博士,这确实是一件很吃亏的事情。就好比你同学赚了8年钱了,你却还一分钱没挣,心里肯定不好受。但如果你关注那60%因素的话,读博士还是比较划算的。未来的生活绝对是最好的我的建议就是,如果学有余力,家里经济条件宽裕的规划,最好是能一口气把博士读完。博士最好是选择清华北大,然后是华东五校,或者其他211/985,非211的博士,我不太建议读,因为名额紧张,比较难考,而且就业优势不大。只要把博士读完,基本上可以说,未来的生活绝对是最好的,任何一个学校,总体收入都是博士高于硕士,硕士高于本科,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不错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第一,提这种问题的人基本不是博士,而且对博士群体知之甚少。第二,大部分博士出路较好,发展空间也较大,个别博士出路差并没有代表性。第三,从个人亲身经历来看,当年博士班的30多位同学,10年后普遍成为单位骨干,年薪大部分在30万+。第四,除薪酬待遇外,不错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才是博士文凭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小编总结总的来说,在国内学术圈里,国内博士有一定的先天优势,特别是留本校的博士。他们有现成的团队,可以延续此前的研究,可以站在导师的肩头往上走,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些优势恰好也都是海外博士所欠缺的。有些海外博士通过加入现有团队可以实现快速融合。但还有很多海外博士回国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国内的学术环境,还需要从头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等到一切就绪,早就被人拉得很远了。

莫迪斯

“博士延毕将影响个人信用”,国内读博还靠谱吗?

上周,在网络上刷到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的一段演讲视频。视频中,江小涓教授提到了关于“博士生延毕将影响个人信用和贷款额度”的话题,引发了不少学生和网友的议论。内容如下:关于“博士生延毕”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的的议论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以往各种议论的重点经常都是:博士生延毕的原因、正确应对延毕的措施等问题,就算有话题议论到延毕的后果,也只是谈及对个人学业方面的影响,但是这次清华大学江小涓博士的发言则指出了博士生延毕所可能要承担的社会性后果。其实从近几年的网络大数据来看,国内博士生延毕现象已经趋近常态化。而导致大多数博士生延毕的主要因素也无非就是“自身科研能力,论文选题和导师”。近几年,网络上一直流行这样一句话“读博难,在中国读博更难”。为什么说在中国读博士更难呢?一是基数大根据相关教育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91.7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约80.5万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超过10万人。较1949年招生242人,招生人数增长3789倍。二是压力大在国内,博士生想要获得博士学位需要承受多重压力,比如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研究文章或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除了这些学业指标性,还要承认因繁重的课业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等。三是就业难虽然国内各行业的高学历层次人才岗位一直空缺很大,但不少博士生毕业后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歧视链”无处不在,求职者如果仅拥有国内普通高校的博士学习经历,既没有顶尖大学背书,又没有海外访学经历,那么在求职时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不公的待遇,让辛苦的读博时光无法绽放最耀眼的光彩。所以从综合的角度来看,选择在国内攻读博士不仅困难,而且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近几年,不少在学历提升方面有需求的人都将目光转向了海外留学。亚洲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速度与成就有目共睹。在众多国家中,菲律宾以其纯美式教育体系和优秀的英语学习环境,迅速成为亚洲留学热门地。菲律宾不仅延续了美式的教育模式而且拥有融合中西方文化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身处亚洲也能感受到国际前沿的教育理念。在菲律宾综合排行第一的菲律宾大学更是一所国际百年名校,其博士培养模式不同于国内,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习氛围和过程也相当自由。甚至对于报读学生没有硬性的雅思/托福能力要求,对中国学子十分友好。选择留学菲律宾大学不仅能轻松、成功拿到博士学位并且可以以海归身份回国享受各种福利政策~相比国内简直不要太美好~你心动了吗?

铁观音

Nature调查:读博难,在中国读博难上加难

机器之心报道参与:张倩、蛋酱前段时间,机器之心报道了《Nature》两年一次的博士现状调查结果。在前两期报告中,受访的博士生们表达了自己读博期间的迷茫、挫败以及与导师之间的疏离感,但受访者多为国外学生。那中国的博士生现状如何呢?在本期报告中,《Nature》给出了针对中国博士生的调查结果。在针对中国博士生的这份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中国博士生的遭遇比国外要难一点,他们在完成学业的路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部分人感到了超出预期的压力山大,有牢笼捆束之感,同时博士扩招也让这些学生们产生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虽然很多人都曾向往读博生活,但相当一部分人刚开始新学期就后悔了。但报告也有积极的一面。结果显示,中国博士生声称自己受到虐待的比例更低,只有 15% 的学生表示自己受到了欺凌,而在其他国家,这一比例高达 22%。同样,声称自己受到歧视或骚扰的学生比例也较低,只有 12%,其他国家为 22%。690 名中国博士生受访,满意度远低于国外这份调查采访了 690 名中国学生,只有 55% 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博士生涯有一点满意。而在针对国外学生的调查中,这一数字为 72%。图源自 Nature 博士生调查报告。当被问及「你的博士生涯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预期」时,45% 的中国博士生表示「未达预期」,而在其他国家,这一数字仅为 36%。此外,只有 5% 的中国博士生表示博士生涯超出预期,还不到国际水平的一半。尽管有些学生在调查中表达了读博的积极一面,但多数受访者态度比较消极。一位学生在调查中写道:「不要在国内读博。没有人会帮你,也没有人会理解你。这就是一个监狱。」另一位学生写道:「读博真的压力山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影响因子、博士扩招:压倒中国博士生们的那些稻草中国博士生们提到的这些压力来自多个方面,「想要获得博士学位,多数院校的博士需要至少一篇具有一定影响因子的一作论文。』南京大学的一位细胞生物学研究者写道,「因此每个人都要有所产出,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博士的队伍也变得越来越拥挤。根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8 年博士生入学人数高达 95,502 人,博士生总数达到 389,518 人。相比之下,2013 年新入学的博士生仅为 70,000 多人,2009 年还不到 62,000 人。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就中国目前的教育系统和就业市场来看,博士生是供大于求的。「整个基础设施需要改革,减少博士生数量或许会有帮助。」中国博士生们的围城调查还发现,尽管每年读博的人数都在上升,但一旦进入读博阶段,后悔的情绪就会弥漫开来。那后悔了怎么办呢?22% 的中国博士生表示他们会选择更换导师,36% 的人会转换研究领域,还有 7% 的人会直接放弃。「很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都认为科学研究是美丽而浪漫的,」南开大学的一位化学研究者表示,「但真正开始做研究之后,他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位放弃攻读药剂学博士学位的受访者表示,「很多中国博士生其实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需要更多的指导,包括职业生涯指导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的缺位如上所述,中国的博士生们也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但在心理疏导方面,国内好像做的还不够。在调查中,40% 的中国博士生表示他们曾因抑郁、焦虑而去寻求心理帮助。这一比例略高于其他国家(36%)。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种心理帮助似乎并不是触手可及。只有 10%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得到的有效帮助来自于自己的学校或科研院所,而在其他国家,28% 的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学校得到有效帮助。就业的迷茫与压力和其他国家的学生一样,中国的博士生也担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将近 90%的学生将职业的不确定性列为他们最关注的五个问题之一。比较乐观的是,7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博士经历能够极大地改善他们的就业前景,这一点上中国博士生略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同龄人。尽管学术界的职位市场竞争很激烈,但大学中的研究类职位依然极具吸引力。近 70%的受访者表示,毕业后他们最想在学术界工作。相比之下,国外 55%的受访者认同这一目标。一项全中国范围的调查发现,2017 年有 83% 新获得学位的博士生选择就业,略微少于硕士学位的 85% 和专业学位的 89%。一些靠谱的职业建议可以减轻对未来的担忧,但这些建议也不总是很灵验。将近一半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职业决定的,另有 28%的受访者表示受家庭影响很大。只有 2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职业决定是基于导师的建议。总体而言,有 4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所受到的职业方面的指导并不满意,这一点上与其他地区的学生持平。「与其说是师生关系,不如说是劳资关系」通常来说,中国学生只有很短的时间来和导师或者boss来讨论职业方面的事情。过半数的受访者(52%)说每周与导师的讨论时间少于一小时。在中国之外,这个数字是 49%。Zhou 说:「不幸的是,许多导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指导,因为他们忙于申请资金以及其他业务。」一些受访者抱怨说,他们的实验室更像是「业务场所」,而不是「培训基地」。「大 boss 拥有绝对掌控权,实验室里的其他人只能算是工人。」Li 说,许多实验室都有时钟,记录着每个成员到达和离开的时间,「与其说是师生关系,不如说是劳资关系。」Chen 指出,boss 本身就面临压力。他说:「评价效绩主要是根据学术成果进行评估,尤其注重在著名期刊上发表。有时需要进行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实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 boss 在行政、实验室管理,以及家庭等方面的事情似乎更耗时。」Zhou 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意识到他们对团队有义务和责任。他说:「事情已经变得越来越好,尽管进展缓慢。」「导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学生身上,以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专家表示,「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他们的成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我见面的频率。」其实对于导师来说,也不一定完全拒绝学生的来访:「像大多数中国教授一样,我也很忙。但如果他们想与我讨论任何事情,我总是有这个时间的,或者哪怕另找时间也行的。」尽管有酸甜苦辣,62%博士生也没后悔过尽管面临所有这些挑战,但受调查的受访者们仍然觉得博士生涯中有非常值得的东西。当被问及「最喜欢读博时的哪一点」时,27%的人提到学校和学术的环境(最受欢迎的回答),其他人则提到了「智力挑战」——进行创新的机会以及与聪明有趣的人合作的机会。当被问及是否对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定感到满意时,有 62%的受访者说「是」,这个数字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的 76%。也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学术界仍处于起步阶段,大概是从 1978 年 18 名博士生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开始的。但情况会越来越好的,给学生带来的满足感也会变得更强。Zhou 说:「科学研究在中国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学生将希望留在学术界。」Tian 说,回首过去,她非常珍惜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日子。在那里,良师随处可见,比如她从「chemistry brothers」那里得到过非常有用的职业建议。她觉得自己正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但同时补充说,时间会证明一切:「没有人能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最重要的是弄清楚我们想要什么,勇于尝试和实践。」

离而腊之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这所学校名气还可以,不过博士生的收入实在是不敢恭维——走的是教育部最低标准。在施一公等先生的推动下,李克强总理的关心下,博士生的收入比以前好,教育部名人规定部属高校博士生的一年的补助为15000元,这也是教育部的最低标准。在这个最低标准下,各个高校博士生的收入就要看每个大学的情况了。人民大学文科博士生一个月1500元,一年发十个月,一年就是最低标准15000元。北京大学财大气粗,文科博士生一个月据说有好几千。另外,据悉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月收入都比人大高,一些非部属高校如北京市管的院校的博士生收入比较高,如首都师范大学。这都是国家发的补助,其实博士生除了给老师干活挣劳务费,还有很多兼职可以供选择。据我所知,在北京每年四五月份时候是高三的补习高峰期,高三的价格大概是一个小时一百多一些。一些出版公司、公号等也会有一些兼职(写稿、或者校对等),只要你时间足够且不偷懒,挣钱的方式很多。另外,不得不说一下,文科和理工科的博士收入差别是很大的。笔者认识一位西南地区某985高校就读理科的博士生,他们是国家、学校、实验室和导师四方面都发给补助,一个月少则三千,多则近五千,不过理工科的博士生非常累,自由时间少。

是削其性

读6所顶尖级大学的博士有多难?国内招生制度是否公平?

冷丝自媒体原创,拒绝转载!文|刘冷丝栏目|丝说考研很多人注意到报考硕士研究生的种种事情,却很少有人关注到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其实,自2000年以来,国内博士研究生招生也一直处于火热之中。自2000年国内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以来,申请考核制与传统考试制相比已经有所改善,但其公平性和有效性依旧遭到不少质疑。上海交通大学校园我在这里根据研究者提供的相关数据,专门以国内综合实力排名最靠前的6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为对象,简要分析一下,报考这样的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学校和导师最看重什么?报考有多大的难度?首先,我们看这样一份表格,你看不懂不要紧,我给你解释一下,就就会懂得其中的奥秘。各种申请条件情况一览表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英语水平和科研成果是考察重点,其中英语水平所占比重居然达到了60%的比重。当然,报考者所在的毕业院校也占其中较大的比重,这也难免有其实院校出身的嫌疑,使得一些毕业于普通院校但想继续深造的考生在申请阶段就被硬性条件排除。从公平的角度出发,院校出身与学术水平没有必然的关系,以“毕业院校”作为条件强硬地拦下一批学生,这肯定是不公平的。博士招生制度改革将面试加入申请考核环节,这一改动的目的本是为了评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以弥补笔试的不足。清华大学校园但是,事实上,面试并不能很好的评价考生各方面的能力。一项访谈调查显示,导师们普遍认为短时间内难以看出学生的学术态度、能力、潜力及兴趣。并且面试以口试为主,这让口头表达能力强和有娴熟面试技巧的考生占尽优势,考官也容易受主观印象的影响,难以准确地做出客观评价。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一份表格,这份表格展示了博士生申请过程中材料、面试环节等等在导师心目中所占的分数比重。面试和材料审核所占比重很明显,我们发现,这种以口头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测试并不科学,但面试在整个博士生录取过程中所占比重很大,它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考生能否被录取,这让我们不得不担心那些口头表达能力弱却具有较好的学术能力的考生能否通过这一关。由于考核中占比重较大的面试和材料审核这两个环节主观性较强,那么,我个人认为,越是具有明确具体的标准,这越能有效规避招生中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让评分更加客观,这一点恐怕是今后博士生招生应该改革的一个参考。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无论是材料综合考察还是面试综合考察,这些考核方式的考核标准、评分方式的规定都较少。这些重点学校对材料和面试的考核标准都比较含糊,没有具体量化的评分细则,这会使得主考教师在评分时无法统一评价的尺度和标准,导致评分结果客观性不强,这也是需要改变的一点。浙江大学校园在博士生选拔过程中,导师决定权过大也是产生问题的源头。在上述6所顶尖级国内高校中,很多学科的导师甚至有一票否决权。过大的个人权利会给选拔的公平、公正带来巨大的风险,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导师都能严于律己、严格以学术的标准、遵守道德操守,再加上监督机制并不完善,这些漏洞足以导致一些不公平现象发生。在2010到2016年,很多高校不断地进行了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不过,现有的博士生招生制度仍有较多问题,考核的公平性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国内博士生招生还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敬告|刘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首发媒体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心愿

读博士还有意义吗?有人说读博士浪费时间,看看大家的经历

读博士还有意义吗?有人说读博士浪费时间,下面一起看看大家的经历吧。网友一: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央企工作了两年,然后考博读博,那时离开的时候,我记得直属领导说,我是想读更好的学校,我想读博士,确实不错,我不知道读完后能不能做更好的工作,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我确实得读博。读了也许会后悔三、五年,但不读的话会后悔一辈子,多年后,我没有试过,所以放弃了可能性,我真的会后悔一辈子。网友二:总之,你今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职务,以及读博能满足你工作的要求吗?现在,80名博士进入大学,从事教育和研究,有些博士可能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大学里给学生上课,有些博士是科学研究的助理型,只教学生在大学里做实验,有些博士属于科学研究型,在大学里几乎不上课,没有学费,当然,更多的学生会听课,或者进行科学研究,如果想做大学工作的话,请在大学里当老师,必须读博士。网友三:有些专业或有些职位只有读博士才有机会,比如医学,现在好的医院也只有博士,如果是专攻医学的话,成绩也很好,将来想进一家像样的大医院,需要博士学位,但是,几个专业专业的本科足够了,我想成为一名程序员,例如计算机专业毕业,本科就足够了,然后请不要读博士,我觉得读完后大家都不需要你。网友四:从普通家庭出生到高中毕业一共18岁,各种费用每年1万元,一共18万元,大学四年,每年1.5万元,一共6万元,硕士学位是六年,每年两万元,一共12万元,一共36万元,考虑现在的物价,让孩子的博士毕业的话,是40万左右。##&&image&#从经济上计算,其他人大学毕业已经赚了六年的钱,每年赚5万元,一共30万元,这样计算的话,读博士是不是损失了70万?大家怎么看?还有留言。

飞车党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博士?博士毕业之后,薪资会超过百万吗?

在几年前,一提到博士,很多人都会羡慕不已。不过在最近几年,太多大学生都开始在犹豫是否该不该读博士。全中国看有将近80万人次已读博士。不过很多博士在毕业之后却选择了高校的行政岗位。这一选择,让太多人开始考虑读博士究竟有什么用途?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下读博士究竟有用吗?一、待遇单单从薪资待遇方面来看,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去读博士,也是推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在大学之后也会有对应的生活补助,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有两千左右。不过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博士能拿到的工资是比较高的,但是如果在3、4线城市,实行人才引进,一般在进入到工作岗位的时候会分配一套房子。和本科生相比,发展空间比较大,晋升空间也是很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博士本身的知识比较深厚。月薪一般是在5-8万左右。年薪上百万基本是差不多能达到的,对以后考公务员也有很大的优势!二、就业从就业方面来看,其实博士还是比较倾向于研究类领域,到了博士阶段就已经研究出比较好的成果。还有一些博士比较倾向于到母校教书,在自己足够优秀的时候,学校也是很希望这些博士来学校教书的,从而培养更多的人才。假如你的能力非常突出,学校也会给出很诱人的条件,让你来到各地高校!以上两点是博士的优势,当然了,有优势就有劣势。那么有哪些劣势呢?一、家庭条件想要读博士,第一点要考虑的因素是家庭条件怎么样,要知道博士是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也力不从心。二、研究方面你自己能不能专心的从事研究方面的工作呢?并且要有相应的论文。如果你在一个知名报刊发表论文,一是需要一笔钱,二是如果你自身水平不够的话,报刊也不允许发布的。三、压力其实读博士压力挺大的,在博士毕业之后,大多同学都已经到了30岁了,这个时候的压力不只是有学习压力了,而是家庭压力,同龄人都已经结婚生子了,而你才刚刚毕业,这就被人甩了好几条街了。但是,如果这些压力你都可以承受的住,不要犹豫,那你就去读博士!总结:在读博士中,我们的知识确实是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以前不是很懂的细微的知识,在读博上会研究的更加透彻,而且博士在社会上的认知度比本科生可强太多了。而在找工作的时候,企业一看到你的学历,一般会特别重视你,在以后晋升上也会更加容易。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春琴抄

上完研究生一定要读博士吗?网友:“女博士压力山大”!

现代社会虽然已经逐渐文明,但是对于女性的不平等,已经深入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尤其是对于女强人这一新代有名词更是褒贬不一,中国自古就有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虽说现在对于女性的平等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本质上还是有个固定的模式化,尤其是如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更是与之前大有不同。对于“女博士”这一学位词也是有着扭曲的理解,那么对于这一现象,如果自己是这一类(女博士)的话,有这样的困扰,又是如何去化解的,家里无形中会有压力吗?作为“女博士”的压力来源1.婚姻的道德捆绑我们都知道,如果已经读到了博士的学位,在年龄上一定是要偏大的,有些晚学的甚至是到了三十几岁,这个年纪大部分的女性都已经结婚生子,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这也是传统观念教育的结果。但是对于这一类人,她们因为钻研于学术的研究,所以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捯饬自己,就会显得比较“邋遢”,甚至是有种大龄剩女的赶脚,更是没有心情去照顾男女情感,这也使得他们对于婚姻没有了很强的渴望,或者是有渴望但是没办法付诸行动的,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使得他们成为了“女强人”“男人婆”“邋里邋遢”的代名词。但是家里父母受到老思想的禁锢,看到自己的女儿不成家,自然是比较着急的,甚至会以各种方式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完成他们的夙愿,面对来自于家庭的逼迫,也就不得不去面对,从而走向妥协的人生。2.社会舆论的压力传统观念中“女子无才便是德”,虽说现在对于女性读书是没有很过分的要求,但是在有些偏远的山区,这种思想仍是根深蒂固,认为女孩子上完学就好了,没必要读博士。尤其是父母和其他的邻居碰到后,谈三谈四的自然会聊到孩子的婚嫁,如果听到家里女儿在读博士还没有婚配,那一定会被灌输,女孩子过了一定年龄就嫁不出去了……,等一系列的思想,这时候父母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就会给孩子唠叨,这时候无形中孩子也会受到一定的社会压力。如果自己属于“女博士”的行业,该如何面对?随着社会的不算发展,女性的地位有着明显的提高,不过男权思想并没有完全消失。这时候如果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了,但在攻读博士的话,应该怎么面对社会各界的压力呢?我觉得首先要和父母说明白,然后让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支持自己。其次就是学识是一个无止境的奇妙的事情,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就不应该轻易为了世俗而放弃,更不应该面对压力就退缩。虽然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自己也很焦虑,但是不要因为仓促而将就,婚姻本就不应该作为一种道德的绑架,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但不应该是被选择的一方,尽管外界非议不断,我们也应该努力排除一切,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让自己后悔。女孩子应该读博士吗?其实这个话题就比较广了,大学毕业最多读个研究生,有些甚至不读,找份普通安稳的工作应该是每位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期望,尤其是女孩子,但是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得,别人能替你做选择但是不能替你生活,所以对于女孩子应不应该读博士,如果是自己愿意花时间在研究学术方面,我想自己就有了答案,但如果不想的话不读也是没任何问题的。你们怎么看呢?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