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环球“半生缘”谷启

环球“半生缘”

文/《环球》杂志记者 张海鑫新年伊始,一通特殊的电话,搅动了环球杂志社员工的思绪。一份特殊的礼物在半个月后抵达,这是一位北京的老人用半生珍藏的《环球》杂志。从1980到2019,四十年的杂志在桌面上依次排开,时间的纵轴猛然被拉扯到二维空间,打开那一页页被折叠的历史,与一个个时代重逢。铅字中记载的是读者与记者、编辑四十年一起环游世界的足迹。梅尔吉亚德斯的望远镜多年以后,面对突如其来的采访,赵国庆回想起初识环球的那个1983年春天的下午,就像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第一次见到梅尔吉亚德斯带来望远镜的那个遥远春日,梅尔吉亚德斯高声宣布:“用不了多久,人们坐在家里就可以看见世界上任何地方正在发生的事情。”1980年代,对于很多国人来说,《环球》就是认识世界的那架望远镜。“说起与《环球》的半生缘,是巧合也是必然。”1983年,赵国庆还是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一名位于生产一线的化学药品分析工,明胶、银盐、添加剂……他用化学试剂做笔,帮人们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那是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到刚创办8个多月的厂报送稿件,编辑老师谈完稿件后,推荐了几本杂志给我,其中就有一册《环球》。晚饭后,坐在灯下首先拿出了《环球》,认真地阅读起来,那精彩的从未了解到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我,那一篇篇文章让我爱不释手。我一口气花了两个多小时读完了整本。”赵国庆回忆。那一期的杂志记录着欧佩克(OPEC)的内部分裂,以及英美石油公司降价引发的油价大战,那时候的石油大亨们不曾想到30多年后的2020年,新一轮的油价大战会让原油期货跌入负值,创造历史。那一期也记录着当中国人还避讳离婚问题时,晚年离婚已经成了美国新的社会问题。此外,《ET:外星人》的上映,在1983年成为了千百万以儿童为主的美国观众文化生活的大事件。杂志中的一切都让赵国庆感到新奇。次日上班,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后,赵国庆又把编辑装订成册的往年《环球》杂志借到手,认真地阅读起来。跟随着老社长穆青的脚步探访秘鲁“太阳的子孙”,跟随彭迪和钱行在大雪纷飞中穿越美国中西部的山脉。“畅游世界的过程中还让我爱上了文学和写作,从消息到通讯写作,从散文到诗歌写作,都慢慢有了一点儿进步。”阅读《环球》让赵国庆与文字结缘,1985年的秋天,他从化学药品分析工走上了编辑岗位,成为了宣传部门的一个新兵。在随后的很多年里,他都一直负责企业的《环球》订阅工作。“为保证订阅的杂志安全按时收到,我们特别要求厂报刊收发部门在收到杂志后第一时间送到宣传部门,我阅读后会推荐给有关人员阅读,然后再返还给我保存,年终装订到一起,以便借阅。”这项工作赵国庆一做就是三十年,直到2015年退休。陈新创也是通过工作与《环球》结缘的。1950年,8岁的陈新创跟随父亲从陕西来到乌鲁木齐,1964年从新疆工学院工业电子化和自动化专业毕业之后,几经辗转,最终进入新疆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工作。“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很快,人们急切想了解国外的情况,尤其是关于第三次浪潮——工业革命的相关信息。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接触《编译参考》和《环球》的。”陈新创说。(环球杂志社曾以协作方式参与策划编辑中国外文局《编译参考》月刊——编者注)“当时我们做科技政策研究,特别关注能源政策和边疆发展战略等。《编译参考》和《环球》的客观报道,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发展的重要窗口,为我们做政策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做了一辈子政策研究的陈新创,平日里除了阅读没什么其他爱好,在他的影响下,《环球》也加入了他女儿和外孙的阅读列表,成了陈家几代人成长的共同回忆。四十年来,梅尔吉亚德斯“坐在家里看世界”的预言成真,透过《环球》这架望远镜,读者们发现外面的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海湾战争、巴以冲突、叙利亚战争……战地记者笔下的硝烟明晰可见;非洲的原始部落、南极洲的极地景色、突尼斯的撒哈拉沙漠……环球行走的脚步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宇宙飞船、因特网、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环球记录着每一次科技浪潮背后的狂欢与焦虑。你变了,巴黎也在变海明威说:“当年的巴黎是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巴黎始终是巴黎。你变了,巴黎也在变。”四十年的时光变迁,也在《环球》和读者身上留下痕迹。1985年,福州的杨方还是一名高中生,每个月4.5元的零用钱里,总有一部分会留给小报亭上的《环球》。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大学毕业,杨方带着满脑子的环球风景走出校门。工作之余,拈来案上一本新到的《环球》杂志,追随着记者们走遍世界各地,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慢慢走过。“年轻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我开始更多地徘徊在人声嘈杂的市场,流连于时装店季节大降价的招牌前,买书看书已渐渐被遗忘了。在每天的刷锅洗碗、扫地烫衣之后,习惯的举动就是打开电视,看看永远演不完的痴男怨女们。”杨方在写给《环球》的来信中如是说,“可是,当午后的阳光透过绿绿的树叶洒在发白的阳台上或夜半的细雨敲打紧闭的玻璃窗、映着床头那盏温暖的灯时,吹着口哨走遍天涯的梦想总是又悄悄地浮现。”1996年,黑龙江齐齐哈尔的王歌洲在《环球》的陪伴中走出了事业、婚姻的双重打击;2002年,宁夏的韩莉华跟《环球》分享了她女儿考入清华的消息;2004年,江西省第十五批援突尼斯医疗队黄国贤在遥远的非洲读着《环球》;而如今,78岁的陈新创要看清印刷的小小铅字已经很是吃力。四十年来,《环球》见证了太多读者的变化,读者变了,《环球》也在变。不仅是从黑白变成了全彩,从月刊变成了双周刊,内容上也在变。最初《环球》更多是向国内传递海外的声音,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环球》也在努力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家住日本岛取县米子市旗个崎2-14-5号的山形直子便是《环球》海外知音中的一位。“为了提高我的中文水平而(且)增长世界的知识,我开始看贵刊。对我来说,贵刊文章程度(文字水平)很高,所以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贵刊的内容,而且费了许多时间才能看完。”“其中,我最喜欢‘记者手记’(栏目)。文章一看,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去(到)文章里写的国家,好像我自己遇到文章里写的风景,好像我自己跟人们谈话。”1996年,山形直子在给《环球》的信中这样说。“我们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彼此交流的程度。通过增进相互了解,我们能够在众多我们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上继往开来,同时用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我们之间的分歧。通过向中国的读者提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美国的信息,《环球》杂志能在推动美中关系健康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001年,时任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拜访新华社之后如是说。匈牙利共和国前驻华大使白明义也曾表示:“《环球》杂志是有关国际问题消息的重要来源。我相信《环球》杂志的读者们,其中不乏众多年轻人,将在建立中国的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相信他们的注意力也将延伸到匈牙利,匈牙利正满怀友情地期待着各位。”四十年来,不论形式、内容和定位上如何变化,《环球》始终是那个希望与读者一起成长的《环球》。如今,赵国庆回忆起2000年之前的岁月,印象最深的是各种读书竞赛知识竞赛。《环球》也设置过有奖知识竞赛试题,那段时间,宣武门西大街57号《环球》杂志发行部,每个月都会收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答题信件。此后,“我与环球”“读编往来”“读者论坛”“微舆论”等栏目一直为读者与编辑部保留着一个交流的窗口,只不过随着互联网终端以及社交媒体的出现,交流的方式从书信变成了Email,再变成了微博微信端的网络留言。读者变了,《环球》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被互联网改变,但也许就像海明威说的,巴黎的生活永远写不完……不论我们怎么变,巴黎怎么变,也无论去巴黎有多么不容易,有多么困难,我们总还是要回到巴黎。来源:2020年5月1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0期《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涨知识了|期刊索引的SCI、SSCI、EI、ISTP、ISSHP…是什么意思?

期刊索引的SCI、SSCI、EI、ISTP、ISSHP……都是什么意思?目前,在国际科学界与学术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ISI旗下的SCI、SSCI、EI和ISTP等重要检索期刊所收录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1、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I)2、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CI)3、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SCI)4、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A&HCI)5、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TP)6、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SHP)7、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EI)8、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SCI)9、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CD)一: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I)ISI的发展简况: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是国际知名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机构。1958年,ISI的创始人Eugene Garfield借款500美元创办了ISI,Current Contents(CC)ofChemical,Pharmaco-Medical&Life Sciences是当时的唯一产品,它每期有32页,包括了200种期刊。1960年,ISI引进了Current Abstracts of Chemistry and Index Chemicus,并于当年正式成立公司。1992年,ISI被ThomsonBusiness Information收购。ISI成立50多年来,先后推出了SCI、SSCI、ISTP、A&HCI和ISSHP等许多著名的学术研究检索工具和数据库。ISI的领域涉及22000种期刊、3100万件专利、60000个会议录、5500专业网站、5000本学术专著、200万化学结构、230多个学科的深度索引,以及100年的科学引文索引。目前,ISI的主要产品有两类,一是平面索引产品;二是网络产品。ISI的平面产品(5种):1:《科学引文数据库》(SCI) 2:《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3:《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 4:《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 5:《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ISSHP)ISI的网络产品(2种)1:1997年,ISI创办了ISI Web of Science,并开始通过因特网提供在线访问。ISI Webof Science。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引文数据库,包括ISI的三大引文数据库,即ISI-SCI、ISI-SSCI和ISI-AHCI,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200多个学科的8,600种经过评估的学术期刊,每个数据库都是每周更新的。它可让用户在这些的跨学科的海量著录信息中进行引文检索和引证分析。用户可以同时从多个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数据库中得到相应的检索结果,而且在检中的文献中还提供了该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访问路径,据此读者可以进一步参阅这些参考文献,直至追根溯源并了解全貌。这种独特的引文方法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WebofScience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直接使用,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2:ISI最新开发的信息产品解决方案被称为ISI Web of Knowledge(http://isiknowledge.com/),它可以为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企业、政府和非赢利组织开展研究活动提供信息支持。WebofKnowledge将跨学科的(以及细化的)论文著录、评估和分析工具、信息管理工具等集成在一起,是一个基于互联网(WWW)所建立的新一代学术信息资源整合体系。ISI的辅助产品(2种)此外,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也以影响因子方面的研究而著称。ISI开发的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ISI基本科学指标)收集和分析SCI、SSCI中所收录的10多年来的高质量学术期刊中出版的研究文献及其参考文献(引文),运用引文分析等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按照不同分类提供相关数据,并展开分析和排序。I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有助于确定关键的科学发现,评估研究绩效,掌握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了解各个研究领域中最依靠的国家、研究机构、科学家、论文和期刊,确定特定研究领域中的研究产出与影响。2001年,ISI还创立了ISI Highly Cited.comSM(这是一个介绍世界最有影响、被引次数最多的科学家的网站),引入了ISI科学基本指标(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M),为衡量科学趋势和为国家、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公司期刊的表。现排名提供了有力的评价工具。目前,ISI的首席执行官(CEO)是MikeTansey。二: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CI)SCI简介:《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 Garfield(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目前,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目前,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SCI的索引形式: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 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 Subject 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Key Words 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 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三: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SCI)SSCI简介: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它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据ISI网站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SSCI全文收录1876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现收录有中国大陆的期刊3种,台湾的期刊7种SSCI最早创刊于1969年,收录数据从1956年至今,是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数据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SSCI收录期刊1979种,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SSCI与SCI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缩写,从功能上说是一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论文为主。SSCI从功能上说也是—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只不过它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缩写,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社会科学的论文为主。近几年来,在国内大学论文排名、研究基金申请、个人职称晋升等竞争中,SCI论文数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依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几乎言必称SCI。国内许多大学都提出了下世纪初把自己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SSCI却在国内受到冷遇,很少有人提及。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还应当拥有较多的SSCI论文数,尤其对于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更是如此。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SSCI覆盖的学科范围。SSCI覆盖的领域包括:人类学,区域研究,商业,商业金融,传播学,犯罪学与刑罚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教育与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环境研究,人机工程学,种族研究,家庭研究,地理学,老人病学和老人学,健康政策与服务,历史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史,工业关系与劳工,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国际关系,语言与语言学,法学,管理,法医学,护理学;哲学,规划与发展,政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数学心理学,心理分析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共管理,大众健康,康复,社会问题,社会科学-生物医学,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数学方法,社会工作,社会学,恶习,运输,城市研究,女性研究等。无疑,这些学科的研究水平对于衡量—个国家的研究水平是极其重要的;对—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更至关重要。四: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A&HCI)A&HCI即《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它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它与SCI和SSCI一起共同构成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三大核心数据库,其特点也是收录引文文献,目前收录1300种国际权威的期刊作为文献源。1976年,ISI创办了A&HCI,它收录数据从1975年至今据ISI网站最新公布数据显示:A&HCI收录期刊文献数据覆盖了语言与语言学、文学、哲学、宗教与神学、古典研究、历史、考古、艺术、建筑、表演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计9大学术领域共28个学科。A&HCI收录的期刊绝大部分为美国和欧洲的顶级学术期刊,较少收录亚洲等地区的学术期刊,收录期刊亦以英文期刊为主。中文期刊中,目前收入A&HCI有《亚洲艺术》、《中国史研究》和《当代中国思潮》等几种,港台地区仅有“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被收录。我国学术界对SCI、SSCI都比较熟悉,但是对A&HCI似乎还缺乏了解,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学科分类同西方的学科分类有所不同。西方的学科共分自然科学(Science)、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艺术与人文学科(Arts and Humanities)三大类,而在我国,学科只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艺术与人文学科被包括在社会科学内。五: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TP)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它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 Proceedings中两个数据库(ISTP和ISSHP)之一。ISTP创刊于1978年,它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科技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的会议文献,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ISTP所收录的数据包括生命科学、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从1990-2003年间,ISTP和ISSHP(后文将要讲到ISSHP)共收录了60,000个会议的近300万篇论文的信息。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64.44%。六: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SHP)ISSHP,即《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ocial Sciences&Humanities Proceedings,简称ISSHP),它于1979年由ISI创办,其数据涵盖了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的会议文献。这些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文学、历史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七: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EI)EI,即《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它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也是目前世界著名的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创刊于1884年,最初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编辑出版发行,它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科技期刊和会议论文,其所收录文献的范围几乎覆盖工程技术各个领域的数据,涉及到材料工程、地质、电工、电子、通信、动力、核技术、化学、工业工程、环境、机械工程、计算机和数据处理、交通运输、金属工艺、控制工程、矿冶、能源、材料科学、农业、食品技术、汽车工程、生物工程、石油、食品、数理、水利、土木工程、医学、仪表、应用物理、宇航、照明、光学技术和自动控制等学科领域。目前,EI选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工程技术类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和图书等出版物。EI数据库每年新增约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文献的语种为英文。EI每月出版1期,每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每期EI均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EI的出版形式有印刷版、电子版及缩微胶片。EI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和权威性强等特点。1992年,EI公司开始收录中国期刊,并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八: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SCI)CSSCI的由来与发展:CSSCI,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Index,简称CSSCI),它是南京大学1997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研制的一种中文社会科学研究信息检索的产品。2000年,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专门从事CSSCI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00年,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完成,并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2001年,在教育部指导下,成立了由17所著名高校科学研究与管理专家组成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CSSCI被列为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将CSSCI列为国家重大研究课题。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8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收录了1998以来的数据,其来源文献54万余篇,引文文献320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的主要形式:CSSCI是我国社会科学重要文献引文统计信息查询与评价的主要工具,它以中文社会科学期刊登载的文献为数据源,通过来源期刊文献的各类重要数据及其相互逻辑关联的统计与分析为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第一手资料。CSSCI来源期刊的遴选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800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CSSCI的遴选程序是:按照近3年期刊他引影响因子对所有学术性社科期刊分学科进行排序;按照“高进低出”的原则确定各学科预选来源期刊;预选来源期刊提交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年度来源期刊。CSSCI提供的信息检索途径有:(1)来源文献检索。它包括篇名、作者、作者所在地区及机构、刊名、关键词、文献分类号、学科类别、学位类别、基金类别及项目、期刊年代卷期等。(2)被引文献的检索。它包括被引文献、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代、被引文献细节等。(3)优化检索.包括精确检索、模糊检索、逻辑检索、二次检索等。不同途径的检索结果按发文信息或被引信息分析统计,并支持文本信息下载。CSSCI的收录期刊:CSSCI收录期刊采取两年一次动态调整的方式:2001年度,首次列入来源期刊共419种,另加海外华文期刊16种;2003年度,收录的来源期刊调整为418种;2006年度,收录的来源期刊调整为493种;2008~2009年度,所收录的来源期刊为528种,此外还列出了扩展版的来源期刊152种,以及来源集刊86种。九: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CD)CSCD,即《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它属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创办的我国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是我国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应用和期刊评价、管理的现代化运作平台,以光盘和网络等形式向国内外读者提供动态知识服务,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进行期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期刊管理部门提供数据。CSCD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378种,已积累了从1989年至今的论文记录近100万条,引文记录近400万条。CSCD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CSCD除提供文献检索功能外,其派生出来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等产品,也成为我国科学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研究的强大工具。CSCD具有建库历史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交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CSCD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共遴选了1048种期刊。其中,英文刊40种,中文期刊1008种;核心库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378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

夺宝记

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郑大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EEM被SCIE收录!

问:如何才能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社会和民生资讯?答:只需点击右上角关注民生大参考即可。ps:您的每一次关注和点赞都是大参考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谢谢!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郑大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EEM被SCIE收录!近日,由郑州大学主办的英文期刊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简称EEM,中文名《能源与环境材料》),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简称SCIE)数据库正式收录,并将于2021年6月获得首个影响因子。这也是郑州大学首个跨过ESCI数据库直接进入SCIE的期刊。SCIE 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其收录的文献全面覆盖了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进行科研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EEM被SCIE收录,是郑州大学学术期刊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将极大地提升学校及其所主办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两大挑战,开发环境兼容、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材料及技术是人类社会缓解能源危机的必由之路。2017年,经过激烈竞争,拟创办的EEM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支持,这也是郑州大学首次获得该国家计划支持。2018年,EEM正式创刊,旨在立足中国,把握能源、环境、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方向,跟踪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国际发展动态,探索出一条学科—期刊—人才的协同融合机制,为来自化学、材料、物理、工程等多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新火花、提出新概念、发展新技术、推进新政策,共同致力于清洁、环境友好的能源材料研发。学校大力支持EEM的创办,由邵国胜教授和英国皇家院士S. Ravi P. Silva教授任主编。依托EEM这一平台,汇聚了一批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和科研团队,并与Wiley出版公司合作,召开了六次卓有成效的国际编委会,有力地带动和助推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目前,EEM已出版10期,发表文章58篇,截止2020年7月7日,总下载量突破100000次,引用总量超过500次,已被Environment Index (EBSCO publishing)和INSPECT(IET)收录。2018年,在国内材料化学物理领域进行的国产期刊优秀科研成果TOP10的评选中,EEM刊登文章入选了7篇。拥有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此次EEM被SCIE收录,标志着EEM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其成长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对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为我国能源与环境材料的理论研究、应用发展和产业提升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郑州大学主办的英文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EEM)大象新闻记者 张静 通讯员 刘乐乐 高雨琪来源:大象新闻

克莱尔

两大顶刊羟氯喹论文被撤回!英媒扒出“大瓜”:数据来源可疑,共同作者专业行骗?

此前,《柳叶刀》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接受羟氯喹和氯喹治疗的新冠患者更易死亡。这项研究自称涵盖了包括6大洲9.6万名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数据,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准确的临床疗效数据信息,由美国公司Surgisphere提供研究数据,该公司首席执行官Sapan Desai是共同作者之一。随后,世卫组织宣布暂停羟氯喹治疗实验。但周三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在审查了有关该药物的可用数据后,发现“没有理由中止”,因此决定恢复羟氯喹实验。而在英媒《卫报》的一项调查发现数据不一致后,聚焦了无数人目光的该篇《柳叶刀》论文已被撤回。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来自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知名心脏病学家Mandeep Mehra教授决定要求《柳叶刀》撤回该研究,因为他无法再为研究数据的准确性提供担保(据称Desai没有与其他三位合著者一同签署撤稿申请)。《华尔街日报》编辑Richard Horton说,他对事态的发展感到震惊。他说:“这是在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下研究不端行为的一个令人震惊的例子。”此前《卫报》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公司Surgisphere提供的研究数据存在错误,《柳叶刀》原文章中提到澳大利亚医院的死亡人数超过了该国官方的COVID-19死亡统计数字。后来该公司解释说,一家医院的病人被错误地分配到澳大利亚,而不是亚洲。更正通知称,论文的调查结果没有变化。但随后发现了更多的异常现象。《卫报》的进一步调查发现,有一些关于该公司本身的严重问题需要询问。一个独立的审计公司被要求检查Surgisphere提供的数据库,以确保其拥有来自全球671家医院的96000多名Covid-19患者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正确和准确的。Surgisphere的首席执行官Sapan Desai曾表示,他会配合独立审计,但据了解,他拒绝让调查人员获得他们要求的所有数据。Mehra在最新声明中表示:“我们的独立同行审稿人告知我们,Surgisphere不会将完整的数据集、客户合同和完整的ISO审计报告转移到他们的服务器进行分析,因为这样的转移会违反客户协议和保密要求。”“我们的审稿人无法进行独立和私人的同行评议,因此通知我们他们退出了同行评议过程。”Surgisphere:一家可疑的公司据《卫报》爆料,Surgisphere是一家“鲜为人知的”美国健康分析公司,对公开资料的搜索显示,Surgisphere的几名员工几乎没有数据或科学背景:一名被列为科学编辑的员工似乎是科幻作家和幻想艺术家,她的职业简介表明写作是她的全职工作。另一名被列为市场营销主管的员工是一名成人内容模特和活动主持人,她也为组织拍摄视频。该公司在领英(LinkedIn)页面上的关注者不到100人,上周只列出了6名员工。截至周三,已改为三名员工。Surgisphere的数据库号称可以访问全球1200家医院96000名患者的数据,由Desai于2008年创办。起初该公司只是个出版教科书的医学教育公司。虽然Surgisphere声称运营着世界上最大最快的医院数据库之一,但它几乎没有在线服务。它的推特账号只有不到170个关注者,在2017年10月到2020年3月之间没有发布任何帖子。直到周一,Surgisphere主页上的“get in touch”链接都被重定向到一个加密货币网站的WordPress模板上,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医院如何才能轻松联系到该公司,加入其数据库。Surgisphere的首席执行官Sapan Desai在三起医疗事故诉讼中被提名,这些诉讼与Surgisphere数据库无关。在一个案例中,一位病人指控Desai及其所在医院“粗心大意”,导致手术后造成永久性损伤。此前在接受《科学家》杂志采访时,Desai称这些指控“毫无根据”。2008年,Desai在Indiegogo网站上发起了一场众筹活动,宣传一款可穿戴的“下一代人类增强设备,可以帮助你实现你从未想过的梦想”。“凭借其复杂的程序设计、最佳的神经诱导点,以及经过验证的真实结果,神经动力学流程可以让你达到人类进化的巅峰,”描述说。这个装置筹集了几百美元,但从未成功。Ellis是Nous Group的首席数据科学家,他表示,不清楚Desai为什么会对他的产品做出如此大胆的断言,因为全球研究机构很可能会仔细审查这些产品。Desai的维基百科页面已经被删除,此前页面称他拥有法学博士学位、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以及医学资格证书。James Todaro博士经营着一家名为MedicineUncensored的网站,该网站发表羟氯喹研究结果。他说:“Surgisphere不知从何而来,在短短几周内就开展了可能是对这一流行病最具影响力的全球研究。这不科学,要实现这种应急手段和跨国研究的规模,需要的研究人员要比它声称的多得多。”Desai则称:“Surgisphere自2008年开始运营。我们的医疗保健数据分析服务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开始的,并从那时起持续增长。我们使用大量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尽可能地使这个过程自动化,这是这样的任务可能实现的唯一方式。”Desai表示,Surgisphere获取数据的方式“一直是按照当地法律法规进行的”。“我们从未收到任何受保护的健康信息或个人身份信息。”为政府部门提供数据集成项目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Nous Group的首席数据科学家Peter Ellis表示,他担心Surgisphere数据库“几乎肯定是一个骗局”。“这不是任何一家医院都能做到的,”他说。“去识别不仅仅是把病人的名字去掉,它是一个巨大而困难的过程。我怀疑医院是否有能力做得很好。这是国家统计机构需要整个团队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网上没有证据表明,[Surgisphere]在一年前有任何分析软件。甚至要让人们考虑加入这些数据库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涉及到网络审查委员会、安全人员和管理人员。仅仅通过一个注册表格和一次交谈是无法实现的。”《卫报》联系了墨尔本的五家医院和悉尼的两家医院,要想取得数据库中的澳大利亚病人号码,它们的合作至关重要。所有人都否认在这样一个数据库中有任何作用,并表示他们从未听说过Surgisphere。当《卫报》就数据库、研究结果和Desai的背景向Desai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担忧清单时,他回应道:“对于我们的系统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仍然存在根本性的误解。”他说:“还有一些不准确的信息和不相关的联系,很明显,你是在试图抹黑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我们不同意你的前提,也不同意你所提出的内容的性质,我很遗憾地看到,本应是一场科学讨论的内容被贬低为这类讨论。”实验结果存在诸多疑点《柳叶刀》的这项研究对查明抗疟药羟氯喹及其旧版本氯喹是否有助于治疗Covid-19患者的努力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科学家感到愤怒的是,他们被叫停的依据是一项观察性的试验,而不是“黄金标准”的RCT(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试验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小或消除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不平衡因素。观察性研究则是非随机化的研究,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观查、记录,并对结果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此外,范德比尔特大学重症监护医师Matthew Semler表示,这项研究并不能很好地控制患者服用实验药物的可能性比对照组更严重。曼谷玛希顿大学的疟疾研究员Nicholas White认为,这篇文章存在诸多疑点。尽管文章称66%的患者在北美接受治疗,但报告的剂量却往往高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制定的指导方针。另外,作者声称非洲共有4402名患者,其中561人死亡,但非洲医院似乎不太可能为这么多患者提供详细的电子健康记录。超过200位科研人员和临床专家联名要求研究小组公布所用的研究数据,进行独立分析和审议。在科学家质疑这些数据之后,Mehra委托了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对其进行审计。另一篇论文也遭撤回在《柳叶刀》撤销其研究后不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撤销了一篇基于Surgisphere数据库的论文,这篇论文也是Mehra和Desai合著的。这项研究的数据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11个国家的169家医院。研究发现,在Covid-19患者中,用于治疗心脏病的普通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较高的死亡风险无关。在期刊发表的一项声明中,作者表示:“由于所有作者都没有获得原始数据,而且这些原始数据也无法提供给第三方审核员,因此我们无法验证我们这篇题为‘Covid-19中的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和死亡率’的文章的主要数据来源。因此,我们要求撤回该文章。”“对于由此造成的困难,我们向编辑和读者道歉。”这一风波也削弱了《柳叶刀》和NEJM这两大权威期刊的可信力。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的Carlos Chaccour认为,NEJM和《柳叶刀》杂志都应该在发表研究之前更仔细地检查Surgisphere数据的来源。“我们正处于大流行之中,有数十万人死亡,而两个最负盛名的医学期刊却使我们失望了。”此外,另一项使用Surgisphere数据库的研究发现,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可以降低重症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在同行评议或在医学杂志发表之前,它已在社会科学研究网络电子图书馆的网上发表,并促使秘鲁政府将伊维菌素添加到国家Covid-19治疗指南中。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参考资料:http://biodiscover.com/news/research/736506.html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jun/04/covid-19-lancet-retracts-paper-that-halted-hydroxychloroquine-trials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jun/03/covid-19-surgisphere-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hydroxychloroquine

德格希

再谈融媒体

前言 去年我们在“县级融媒体”这一概念出现时就探讨了在县域这个独特的市场环境与生态圈中融媒体的构建模式、运营要点、发展方向。时隔一年,当业界如火如荼地建设县级融媒体时,我们则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央级和省级媒体机构当中——这些机构一方面自身在媒体融合的转型发展中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另一方面也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到了县级融媒体的建设当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案例的梳理,《媒介》杂志希望能够给业界融媒体建设的参与者带去些许参考。媒体融合是一种过程,融媒体则是一种状态。融媒体其实是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其本质是通过恰当的运营方式,将广电、报刊、网络等媒介载体进行整合,实现资源、技术、人才、生产等各个方面的融合共生,从而以一种适应当下智能化、移动化、全媒体环境的媒体组织形态,生产相应的媒体产品,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参与营销传播大产业的竞合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融合没有标准化路径,融媒体也不会有脸谱化的范式。自县级融媒体概念提出以来的一年里,大量试点工程启动,一批又一批中心挂牌,总局在中宣部的指导下陆续出台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事实上,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模式非常多元,融合主体也很多样,从中央级到省市级,从地市级到各区县,既有机构主导的路径可走,也有政府出拳的案例可循。一片形势大好的风光之下,我们却还是要冷静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以技术融合、组织融合为标志的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否能够真正落地运行?县级融媒体中心主打的融合新闻产品能否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否为当地的传播生态发展带来真正的升级助力?融合之路,道阻且长。当业界的目光聚焦于“县级”二字时,我们希望能够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当下中央与省市级媒体的融合进程,重新探讨“融合”的真相。融合可能不止是"阵痛"当下的媒体环境中,“融合”已经是机构标配,无法避开。从数字化到移动化,再到融合化与智能化,传统媒体的“转型”任务一次比一次艰巨。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新的需求此起彼伏,新的竞争险象环生,融合发展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自我颠覆,会因资本、技术、市场、政策、人事等内外部因素涉及到媒体运营的方方面面,无论从融合的具体措施,还是发展的时间跨度来看,“阵痛”都不足以概括其中的困难。伴随着新一轮广电行业的体制改革的启动,媒体融合在这个阶段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机构上的大手笔整合,湖南与辽宁就是其中十分典型的案例。案例:湖南广电2018年7月27日,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电网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顺利完成整合,三大集团“三军会师”,组建全新的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湖南台实行一个党委、两个机构、一体化运行的模式。湖南广电的改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此次的调整是基于产业层面的“合”,目的是推进省一级广电产业市场主体的整合重组,力度颇大。台党委书记、台长、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焕斌在集团成立大会上表示,集团化改革现在已经到了决胜阶段,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融合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国内最具创新活力和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打造全国影响力第一、市值第一、品牌第一的省级广电,实现“芒果千亿梦”。案例:辽宁广电相较而言,辽宁的改革则更倾向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合”,目的是推进省、地市、县三级相关事业单位的整合。此次改革的具体做法是组建辽宁广播电视集团(辽宁广播电视台),整合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所属辽宁广播电视台(正厅级)及其所属辽沈广播电视传播中心(副厅级)、网络中心(县处级)、大连分台(县处级)、省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培训中心(县处级),省委宣传部所属辽宁东北网络台(省互联网研究中心,副厅级)、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县处级),组建辽宁广播电视集团(辽宁广播电视台),为省委直属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相当于正厅级,承担组织新闻报道、制作播出广播电视精品等职能,实行企业化管理。改革完成后,广播电视台将严格执行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制度,新闻采编人员不得从事任何经营活动,经营人员不得从事任何采编活动,经营活动将成立专门的公司来运作。在业界广泛探讨融媒体话题的今天,湖南与辽宁可以说是差异化显著的两个案例,前者是站在自身已有强势资源与强大品牌的基础之上,希望更多地从产业运营的角度出发,跨越眼前的经营天花板,去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后者则是希望借助体制机制改革的助推力,重新整合资源,打通多级、多类的媒体壁垒,以融合的姿态重新面对生存发展的挑战与压力。不同的的定位,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侧重点,印证了笔者关于融合路径多样化的判断。然而相同的是,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湖南广电的第三次改革始于2010年,期间历经多次调整,也经受过不少挫折。例如,2016年11月5日,一句模糊不清的公告,宣告了芒果传媒借壳快乐购上市这一重组方案的终结。当时确定的事实是,湖南广电和电广传媒的 “父子关系”,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同业竞争”,阻碍了重组方案实现,湖南广电不得不另寻他路。而此次新集团成立的过程中,湖南广电网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被要求100%股权无偿划转至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也曾经对总台的融合发展做过这样的描述:媒体要实现融合发展,首要的是打破自我设限,打造新型媒体平台。我们理解,新组建的“总台”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台”,而是一个包含各种媒介、多种业务的超大型“媒体平台”。媒体行业已经由一个边界清晰、分工明确的行业,变成了一个由传统媒体机构、互联网平台、机构新媒体以及自媒体等多个角色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媒体融合在不断取得突破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制约发展的“天花板”,如内部生产流程、技术架构、管理制度和新媒体发展还不够匹配,广电媒体和所属新媒体企业还存在未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总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进军互联网主阵地,就不能局限于在传统的机制上修修补补,不能在原有平台内绕圈子、打转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勇于跳出条条框框,敢于打破瓶瓶罐罐,全面推进组织架构、资源配置、业务流程的改革重塑,尽快建立与之相适配的考核评估、认识用功、薪酬分配等管理体系和机制,确保融合出亮点、出成果。当融合发展进入到纵深阶段,融媒体的框架搭建、技术系统构造其实反而是相对容易的环节,真正困难的是,如何让这些框架、系统,与人财物等资源彻底融合,与市场竞争及发展的需求彻底融合,真正健康、持久地良性运转,屹立于市场浪潮之中,经受产业发展带来的一波又一波的挑战。融合难逃市场的检验我国媒体具备双重属性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如上文所述,不管是由谁主导、何种方式构建的融媒体,其事业与产业兼具的性质必然要求其在运营过程中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的检验。应当说,融合不光是要改变“效率”问题,还应该改变“效益”问题——融媒体的“验收”方中,市场是不可避开的力量。事实上,互联网巨头也同样经受着这份考验:百度一不小心就被质疑“跌出BAT阵营”, 阿里大文娱被指摘“贪腐重镇”,腾讯“股价狂跌”已经是新闻头条常客……市场从来以实力说话,优胜劣汰、马太效应的游戏规则从不给任何参与者半分情面。因此,对于由传统媒体主导建设的新型融媒体机构来说,建设之初就必须充分考虑运营的问题,考虑商业模式的构建,考虑市场化与产业化发展的方向。1市场的挑战和认可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认为,首先是产品与服务层面:融媒体面对的市场主要由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组成,前者通常体现为帮助企业实现营销传播等目的,后者则表现为利用优质内容换取用户的注意力和忠诚度;第二是产业与资本层面:融媒体的做大做强显然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在产品/服务+品牌的基础之上,“会讲故事”和“讲好故事”才能获得外部资源的注入,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这两个层面,共同决定了融媒体是否能够盈利,是否能够成长;用户意识、产品意识、服务意识,这三点共同决定了融媒体是否能够融入市场。传统媒体的“经营”与“创收”困难由来已久,模式化的经营思路更是让大批广电与报刊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苦不堪言。所以,如果只是考虑传播渠道、生产模式的融合,忽视了产品层面、经营层面、产业层面的变革,融媒体终将变成“面子工程”。2不同层级的融媒体应当如何应对市场的挑战和认可?笔者认为,差异化路线其实是必然与必须的。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执行主任董盟君认为,媒体融合发展形成了三个层级:第一层是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央媒,其媒体融合推进迅速,成效显著,内容上爆款产品频出,渠道上传播体系基本建成,经营上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多种模式;第二层是以湖南“芒果超媒”、浙江“媒立方”、上海报业集团、天津“津云”为代表的省级媒体集团,其媒体融合立足于新媒体,推动技术创新,再造业务流程,重塑体制及机制,一方面推出多款移动端产品,另一方面将业务从媒体层面向电商、游戏、社区服务等方向转型;第三层是以长兴传媒集团、项城市融媒体中心等为代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一环。从这个基本分类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融媒体在现阶段的主要定位和核心任务是有着天然差异的,其可经营资源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在具体解读各自的市场挑战、制定应对策略时,也必然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例如,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台合并之后的融合发展,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一轮机构调整中,总经理室的成立无疑是总台大举转变经营思路的重要表现。慎海雄强调,总台总经理室成立,标志着总台经营工作和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次总经理室的成立,在优化广告经营之外,产业经营思路的进一步创新开拓成为关键。慎海雄表示:“总台要适配总台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奋斗目标,构建总台经营体系,实现大文化、大资本、大经营的战略蓝图。要进一步明晰事业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加强资源整合配置,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做大做优总台产业。要大力拓展多元化经营,改变单一依靠广告创收现状,向资本资产要效益,推动版权与广告整合经营,深挖优势资源潜力,加大优质IP全产业链开发,为创收广开源、注活水,实现收益最大化。要优化战略布局,依托总台强大内容和牌照资源,全力打造‘内容+平台+渠道+服务’的媒体生态体系,拓展完善全产业链,提升总台系统竞争能力、融合发展水平。要培育资本运作能力,探索混合经营和股权激励改革工作,以‘文化+金融’补足发展短板。要不断提升生态链接力,与产业上下游、社会各界深入合作,在政务服务、增值服务、版权开发、经营拓展等领域开拓探索,不断发展新业态,获得新空间,赢得新机遇。要以整合营销思路设计好总台各类资源经营主体,避免发生‘左兜装到右兜’的情况,做大做强各类业务。”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芒果TV总裁蔡怀军在向外界解答其融合策略时多次提到了芒果未来的产业布局,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本的力量,去拓展更大的产业空间、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芒果超媒成军后,以芒果TV视听内容为核心平台,将整合芒果娱乐、芒果影视的影视制作、芒果互娱的游戏电竞、天娱传媒的艺人经纪、快乐购的电子商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建立起一网联结,多点联动的生态矩阵,为芒果大会员提供多元化、差异化和精细化的服务。今年5月,中移动子公司中移资本以16亿元人民币参与芒果超媒定增项目,股份占比4.37%,成为芒果超媒的第二大股东,也让湖南广电的融合之路迈入了全新的篇章。5月27日 芒果超媒发布公告称 中国移动子公司中移资本认购其配套融资20亿元中的近16亿元成为芒果超媒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37%融合改变的是基因当我们考量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时会发现,产品、内容、传播的融合相对容易,因为这些层面的融合在短时间内即可体现成效,大批传统媒体布局“两微一端”、“两微一抖”等就是典型。但是上文提到的体制机制、经营思路以及接下来要谈到的技术体系的转型,其实才是融合的内核,才能真正改变融媒体血液中的基因。但是当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当下融媒体概念“标配”时,我们也要冷静思考,如何让媒体驱动技术,让技术服务于媒体:盲目追赶高新技术的发展,片面强调融媒体产品的技术应用,肤浅地照搬标杆案例技术框架,并不能够帮助媒体机构实现真正的融合。2019年4月11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系列规范后续3个规范正式发布实施,即《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维护规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监测监管规范》。这3项规范是继1月15日中宣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GY/T321-2019)后,再次发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标准规范。至此,县级融媒体中心5项标准规范已全部发布实施,县级融媒体中心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为指导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关键性、基础性技术支撑。当然,此后融媒体的建设也必然会将这些标准规范作为重要的参考,但是从中央级和省级媒体的融合发展经验来看,各自的技术体系搭建必须遵从服务自身的原则和标准,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技术体系的搭建与改造。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姜文波去年在谈及媒体融合时曾表示,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基础上的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体现在技术的融合和经营方式的融合两个方面。中央电视台媒体融合的技术规划是:一体化协同制作,多渠道协同分发,多终端互动呈现,全媒体精准传播。到了今年,总台在技术融合方面的思路则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慎海雄表示,总台加快实现原中央三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服务共享融通,全力打造媒体云IT基础资源支撑平台、新闻一体化云制作平台、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电视及新媒体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利用新技术抢占舆论制高点。新华社党组书记、社长蔡名照结合新华社自身的融合发展经验表示,媒体融合的基础是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要构建集中统一、融会贯通、高效共享、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基础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架构,缉拿媒体内部资源和UGC、PGC、OGC等资源,完善各类资源入库共享机制,规范工作流程,统一技术标准,破除“信息孤岛”。另一个案例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国际影视中心IP总控传输调度系统的建设。浙江广电IP总控系统(整理自李一君《浙江广电集团基带IP总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该系统搭建目标是建设一个解决面向各种IP流信号的总控切换调度的高度集成化处理平台。集团国际影视中心IP总控系统服务于集团新蓝网、好易购、IPTV、裙楼演播室、全台网、云平台等多家业务单位和专业系统,构成星形结构的专业信号传输网,是影视中心内部节目播出、信号传输、信号交换的核心。同时,IP总控系统与广电集团大院的电视播出、广联传输、广播制播等专业系统连接,实现影视中心与广电大院两地间资源共享,是集团大院和影视中心两地间信号交互的枢纽。在集团电视节目生产、两地协作互动、频道安全播出、信号资源灾备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为了将萧山新影视基地打造为集团未来的新型媒体制作播出基地、电视综艺节目录制基地、影视产品后期制作基地、播出媒资异地灾备基地、广电相关业务拓展基地,浙江广播集团着力构建了“一云”、“两网”、“三集群”、“四平台”发展体系,力求实现两地数据同步镜像、计算资源动态分配、业务流程实时切换、远程协作异地备播等先进应用。浙江广电集团萧山云项目架构(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今年的华为风波中,外界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了技术研发与投资在这个公司中的重要地位:华为坚持将每年收入的10%以上,近年约15%投入到研发。“研发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身在跑道就必须一直跑下去。”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透露,未来几年,华为每年的研发经费会逐步提升到15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而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中目光聚焦的BAT实际上在技术研发中的投入与国际互联网巨头相比仍然差距明显。对于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而言,技术转型的道路还相当漫长。2018年科技公司研发投入情况(单位:亿美元)(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融媒体其实都已经是老话题;无论是内容、渠道、技术还是体制和文化的融合,都已经在学界与业界被反复探讨。然而时至今日,传统媒体所主导的融合转型仍然少有现成的经验和成功的模式。即使有一些先进经验,也是建立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盲目更风只能使其成为伪命题。从中央到省市,希望县级融媒体的发展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借鉴与引导。媒介杂志《淬火炼金融媒体》现已上线!【升民视点】既要“融合”也要“凝炼”欢迎订阅!编辑:赖钰盈嗨~你还在看吗!

杀手们

国际教育下的“全人教育”,发现真正的“人”

全人教育是什么?全人教育(Holistic Ecation)是在对传统教育提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它认为个人的发展应优先于社会需要。用全人的眼光来看,教育应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促使人完整发展,即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要得到充分发展。来源:Pixabay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内在价值,在于“使人成为人”,塑造整全而平衡的人格。全人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性,即以人的和谐、整体发展为导向,培养具备整全知识、完备人格、拥有正确价值观和积极态度的“全人”。全人教育发展史全人教育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北美教育理论激进派受人本主义教育的理论的影响,发展出“以人的完整发展”为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论。以此为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作为全人教育的主要提倡者,隆·米勒(Ron Miller)正式提出全人教育概念。1990年,80位支持全人教育的学者在芝加哥签署了《芝加哥宣言》。此后,全人教育的研究队伍逐渐扩大,也涌现出一批较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和代表人物,如美国的隆·米勒、加拿大的约翰·米勒(John P. Miller)、日本的吉春中川(Yoshiharu Nakagawa)、小原国芳(Obara Kuniyoshi)等。小原国芳来源:Tamagawa这些知名全人教育家相继发表全人教育领域重要著作。如隆·米勒的代表著作《学校为何存在:美国文化中的全人教育思潮》,斯科特·福布斯(Scott H. Foebes)《全人教育理念极其本质的分析》,小原国芳代表作《全人教育论》等。来源:网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人教育思潮传播至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此后,在2000年左右,全人教育引起了中国大陆部分学者的关注,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全人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理念,也是中外教育家的一种理想追求。其内涵、宗旨与目的都与传统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随着全人教育传入中国大陆,传统教育吸取全人教育精髓,逐步进行改革。在国际教育领域,全人教育已然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一批杰出的国际学校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人教育,以培养全人为己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诠释全人教育。将学习者视为独立个体全人教育整合了“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提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有价值的个体,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都有独特的生理、经济、知识精神需要和能力,也都有无限的学习潜力,因此对每个学习者对必须给予宽容、尊重和欣赏。在全人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关注每一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在传统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基数过大导致师生比数值较大,因此要做到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同的关注度似乎并不可能。但在哈罗北京(Harrow Beijing),每一位学生都是“特殊的”。来源:哈罗北京官网哈罗北京从全人教育理念出发,严格控制师生比,切实做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体辅导和关照。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领导力活动档案”,档案中记录学生在学校的参与度、兴趣及爱好。来源:哈罗北京官网除此之外,哈罗北京为每一位哈罗学子提供密切的个人辅导。班主任、教职人员以及院舍团队会密切关注学子的学习及生活状况,并根据个人发展状况及时作出反馈。Rachel B说:“在哈罗上学,让我觉得最快乐的事就是老师会关注到每一个同学。有一次我们在法语课上举办了美食周活动,每个人要做一道法国美食。我做了奥利奥蛋糕,在上面放了奶酪柠檬,虽然这不是典型的法国菜,但是老师对我的创新给予了很大的认同。”来源:哈罗北京官网培养学习能力,重视体验式学习全人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超越单纯的认知学习,迈向“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整体学习和全人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探索和学习。在北京朝阳凯文学校,有一个“艺术走廊”。楼道里挂满了学生们的作品,有些是图画、有些是文字、还有些是纯粹的脑洞和突如其来的灵感。用青草和牛皮给石器时代的人做衣服、用画笔和剪刀做“生物链”等等每一个作品都展现了一个孩子充满创造力的内心世界。来源:北京朝阳凯文学校官网在武汉六中国际部,为使学生提前适应双语课堂,学校开设了暑期训练营,老师们引导学生记忆自然科学课程的英语专有名词,为正式上课打好基础。来源:武汉六中国际部官网双语生物、双语化学课是探索的课程。在课上,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团队协作,根据要求设计自己的实验,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主探索和发现。在化学课上,规定一个主题(topic),采用思维导图(thinking map)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自主归纳有关物质(matter)的所有知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式的自由探索让课程充满趣味,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和想象力,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来源:武汉六中国际部官网强调人文精神全人教育家隆·米勒提出了全人范式的概念,认为从全人的本质来看,精神性胜过物质性。从当代教育出发,教育应该更加重视人的内在,比如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同情心、好奇心等,尤其要注重自我的实现。通过内在情感的体验和人格的全面培养,可以达到人的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注重学生内在品格和文化的塑造,期望通过系列课程设置,培养出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个部委发布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但我们2010年就已经开始。”范胜武先生介绍道。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1-5年级的学生进行“京内主题研学”,走遍北京的博物馆和名胜古迹;6-9年级进行“国内文化研学”,每学期停课一周,走出北京,在感受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来源: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小学部的每个班级不以数字命名,而是叫做“世纪名人班”。“周恩来班”、“宋庆龄班”、“雷锋班”,创建名人班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名人们的精神力量,并以名人为榜样,向名人看齐。少年孔子班和“钱学森班”来源: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品格教育是上海包玉刚民办实验学校发展全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年学校都会举办品格教育论坛、研讨会,邀请著名教育家发表演讲。在包校,有两个著名的品格教育“代言人”——小英(Ying)和小孔(Kong),他们是校内的品格教育使者,在为同学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时刻传播包校的八大品格素养。来源: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每学年,学校都会挑选出系的吉祥物代言人,想要成功成为代言人,学生们就需要以优异的表现来获得同学和老师们的支持。学校借助富有童趣的代言人来激励和监督学生,希望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品格教育方面的学习热情。小孔、小英代言人来源: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培养具有整合思维的地球公民全人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全”,这不仅仅意味着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更蕴含着一种广阔而博大的世界观。全人教育观要求培养出具有全球视角的地球公民,他们关心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全人类。深圳国际预科学院的使命之一是培养全球公民。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跨文化意识、乐于奉献的精神,为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而贡献力量。同时也帮助学生对本国文化有深厚的认知及尊重,培养学生成为全球公民的信心和热忱。在深圳国际预科学院,每年的G7年级学生都要参加斯里兰卡的国际义工活动,活动的初衷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了解多元的文化。在国际义工活动中,学生们需要参与海龟保护和支教等义工活动。来源:深圳国际预科学院Allen写道:“在烈日下给海龟洗澡、换水,在海边清理垃圾,帮助当地的学生们学习中文……,特别晒也特别累,但是我们都很开心,当我看见原来美丽的大海被各种各样的垃圾所污染感觉很难过,看到海龟们在我们的帮助下成群的爬回大海,我们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全人教育,从理想到现实“全人教育”的智慧来自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如今这种教育理念也已获得世界范围内教育工作者们的认同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学校践行着“全人教育”理念,将其与学校办学理念相融合,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全人教育理念。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学校吸取“全人教育”精粹,以培养“全人”作为宗旨,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们培养成为“全人”。参考文献:[1] 谢安邦,张东海. 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放手爱

中国AI技术领先,是因为数学好?美国杂志直指中美数学教育差距

机器之心报道参与:蛋酱、泽南美国 CS 专业超过 64% 博士生和近 70% 的硕士生是留学生,数学博士学位有一半授予了非美国公民,中国和印度学生占大部分。上个星期,一位华人留学生题为「亚洲人数学能力其实很差?」的视频登上了热搜。「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他们仅仅擅长使用而不追求真理。」这名女生认为大多数亚洲人学习数学时注重运用却不关心原理推导,论据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结论引发了不少人的吐槽。很快,博主「他们都叫我雪姨」新发布了一个视频向大家道歉,表示个人经历不能指代群体,有关亚洲人数学很差的言论十分不正确。在应试教育为主,升学压力很大的国内,如果说学生们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却不能把一门学科学明白,确实非常可怕,数学是当代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基础是有目共睹的。7 月份,2020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结束,活动创办者马云如此评价数学的重要性。有趣的是,在数学水平太差这件事上,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担忧。在亚洲人数学很差的视频在国内流行的同时,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载了一篇文章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因为中国人数学好,在人工智能领域里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决定性力量。这篇报道在开篇即提到:「忘记人工智能本身吧,它只是一个数学问题。美国没有培养出足够擅长数学的公民,因此无法保持统治地位。」以下为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报道的主要内容:海外第一次注意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非凡能力可能是在 2017 年底,当 BBC 记者 John Sudworth 在贵阳尝试挑战「天网系统」时,仅用 7 分钟就被找到。如今,像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这类在人脸识别领域处于引领地位的公司,已经能够将这个 7 分钟缩短为几秒钟。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背后所展现的数学实力。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经成为中美两国竞争中最显著的一个方面。占据人工智能主导地位的那一方将拥有重塑全球金融、商业、电信、战争和计算的能力。2019 年 2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名为「美国人工智能倡议(American AI Initiative)」,旨在保持美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在短短几年内,美国的企业、高校、智库和政府相继颁布了数百个政策文件以及项目,来应对这一挑战。但这并非人工智能本身的问题,而是数学的问题。人工智能并不能被简单地看作「黑箱」——只要无限投入资金就可以发展壮大。如果美国人才不能掌握人工智能领域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那这么多的智库项目和政府报告将毫无意义。如果没有抽象数学能力,那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要求也是不现实的。今天我们所说的「人工智能」实际上是各种算法及其特色化发展的结合,大量地借鉴了高等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例,它不是人造大脑,而是大量通过重复计算一系列梯度(高中微积分几乎不教)来「学习」的信息转换模块,梯度也是反向传播算法家族的主干。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是一种与最优化方法(如梯度下降法)结合使用的,用来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的常见方法。所有的机器学习都可以做类似的分析,这项研究就是关于如何编写计算机程序来学习一项任务,而不是执行一个预先编码的任务。快速分类数据、识别模式、结果预测和自学的能力,都归结于愈发复杂的算法,以及逐渐强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从 iPhone 到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Summit,从谷歌到 Facebook,这些计算平台和计算程序都使用了极其复杂的数学计算,从模拟核爆炸到网络搜索结果,无所不及。与《人工智能超级大国:中国、硅谷和新世界秩序》作者李开复的观点相反,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数据。李开复曾经提到,今天的数据就宛如 20 世纪早期的石油资源,拥有最多数据的中国就是新的沙特阿拉伯。然而,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数学能力,以及一些推动数学领域创造性发展的人,世界上所有的数据加在一起也只能带你走到这一步——而不足以走到 AI 领域前沿研究者们大胆畅想的未来。不管你怎么划分,这个世界都是在 1 和 0 的基础上运行的,运行它们的算法都是经过反复锤炼的。创造这些算法的人才都经过了多年的训练,才能掌握这些复杂的数学知识。不幸的是,美国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比如统计理论和微分几何,而这些知识恰恰是他们进入更高阶段的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 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15 岁的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为 35 分,远低于该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即使在大学阶段,由于没有掌握解决抽象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美国学生通常要记忆算法,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插入算法。在学生高等数学能力培养方面的失败,意味着越来越少的美国公民去攻读数学和科学类的高等学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显示,2017 年,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超过 64% 的博士候选人和近 70% 的硕士生是国际学生,当年数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有一半授予了非美国公民,其中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占了大部分。亚洲优秀学生希望去到美国大学深造,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大学的培养体制比他们本国的培养体制要先进,尽管中美之间的教育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这也同时意味着,美国大学培养出来的那些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开辟新方向的人,不是美国人。这些人一部分将留在美国,但许多人也会回国,投身于本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美国应该放宽对于熟练技术工种的入境签证限制,鼓励更多的人在完成学业之后留在美国。但最重要的问题是,根本没有足够数量的美国公民把高等数学作为主修科目,这些细节造成了相应的影响,从应对全球竞争到硅谷的创业文化,从对于国家安全的担忧到美国公司是否认为自己需要为美国利益着想。美国在数学教育上的停滞与中国积极推进 2030 年 AI 计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里,美国和中国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中国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使其成为国内工业现代化的核心重点。在《中国制造 2025》战略中,「中国智造」这一名词被提出,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系统成为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等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中国的 AI 市场约有 245 亿人民币的规模。在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将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而在那个时候,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会超过 40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 5 万亿元。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国内已投资 140 亿元人民币在北京打造 AI 工业园区。而华为等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科技企业也在推出自己的 AI 芯片,打造「全场景 AI」战略。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从实验室走出来,进入了技术落地探索的阶段。基于高度精确的面部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很多快捷方便的应用,如银行大额转账时的认证、券商远程开户,甚至虚拟身份证。一些科技公司的 AI 实验室也已推出了可以识别出 Deepfake 换脸技术的深度学习模型,对于打击黑产、证据造假等任务上,这些技术将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中国的 AI 产业正在不断与美国拉近距离,但中国仍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他们在努力提高年轻人的数学水平。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于全球 15 岁学生的最新一期统计,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全球第一(科学和阅读能力也是第一)。毫无疑问,中国正将重点放在 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上,其程度超过了美国和欧洲国家。2020 年 1 月,教育部发布了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的通知,其指出「要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5 月 6 日,参与强基计划的大学已经发布了第一年的招生简章,包括清华、北大等 36 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了试点。这一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主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部限定为基础学科专业,且不得转换专业,这也是和以往自主招生最大的不同(高校的自主招生也已被取消)。看来,想要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在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提高自身实力,中国和美国人都有着同样的想法。但在数学之外,决定因素或许还有很多。参考内容: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why-chinas-race-ai-dominance-depends-math-1638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6/s3258/202001/t20200115_415589.html

不忘天下

100个学术网站资源大汇总!

我们平时可以见到不少学术资源,但是很多信息里会有一些重叠网站、无效网站,导致我们虽然收藏了很多网址,但是却并不都能用,特地整合了100个学术资源网站,每一个都是亲自试过有效的,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让我们一起学术进步!文献检索1 CALIS公共目录检索系统//opac.calis.e.cn/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提供。可联合检索高校中西文期刊目次、中西文图书目次、学位论文、会议论文。2 NSTL文献检索http://www.nstl.gov.cn/index.htm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提供。面向全国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可联合检索中外文的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中外文图书、国外科技报告、专利、标准、计量检测规程等。还提供国外免费的学术资源、中外预印本门户、网络资源导航等。登陆网站主页后,建议按照如下方式访问:按照主页上方横向菜单分别选择进入,如:文献检索、全文文献、目次浏览、目录查询、热点门户、网络导航。登录各栏目后即可见各栏目详情介绍,因此使用中更加明白。重点推荐:全文文献栏。3 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www.lib.tsinghua.e.cn/该网站具有很强的学术性。网站界面内容精炼,将各类文献信息的检索和咨询服务融为一体,并将各类别的网上资源和本馆的文献资源加以整合,为本校及其它高校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4 文献检索http://netl.istic.ac.cn/netl/index.jsp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可检索该所馆藏的中外文期刊、国内学位论文、中文会议论文、外文科技报告和声像等数据库的内容。5 广西大学图书馆提供http://www.lib.gxu.e.cn6 虫部落http://www.chongbuluo.com/虫部落一个致力于搜索的社区,它集合了谷歌搜索、百度一下、必应搜索、精准搜索、维基百科等众多的搜索于一身,它集合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源。虫部落是一个纯粹的搜索经验、技术交流和分享平台,同时为虫友提供众多方便好用的搜索引擎。为您聚合Google,百度,必应等国内外综合搜索和学术,资源,专业领域知识等垂直搜索。精准搜索,便捷交互!与其说是一个搜索网站,不如说是一个大型收藏夹更为贴切一点。里面的搜索引擎琳琅满目到无从下手,不管你要中文,外文,硕博论文。在这里你都可以得到答案。7 本地Pubmedhttp://www.yuntsg.com可在百度中搜索“本地Pubmed”;或直接进入网址:http://www.yuntsg.com本系统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与济南泉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本系统是在美国PubMed的基础上,参考CiteScore期刊评价系统、泉方学术搜索、德国的GoPubMed等整合开发的检索平台。需先行注册,注册很简单,只需按照要求填写,注册完成后能够试用3个月时间,如需继续使用得注册其他账号。然后点击上图中本地Pubmed检索系统进入查询页面。8 台大學術期刊資料庫http://ejournal.press.ntu.e.tw/「台大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台大各学术研究单位出版之中外学术期刊论文篇目与全文,审查过程严谨、内容丰富详实、撰写格式一致,具相当程度之学术水平,为查询台湾一流学府之学术研究发展、辅助教学研究之最佳数据库。数据库内容采实时更新方式,收录自民国91年(公元2002年) 1月起出刊之台大各中外学术期刊、论文书目资料,以及自民国92年(公元2003年)1月起出刊之期刊电子全文档案,并且现正逐批回溯建档中。9 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http://www.ucdrs.superlib.net/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成立于2012年,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承担的文化部“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联盟平台建设与创新服务模式研究”项目。根据平台负责人介绍,平台系统拥有230万种以上的电子图书,4000万篇以上中文期刊论文,2600万篇以上外文期刊论文以及大量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字化资源,全国参与合作和加盟的三大系统图书馆达700多个,每天提供咨询和传递文献超过10000例。10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http://www.ncpssd.org/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2016年12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主要开设有资讯、资源、专题、服务四个栏目,资源包括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文图书、古籍四类,收录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领域文献共计10,000,000余条,提供有线阅读、全文下载等服务;还收录有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以及数据库的链接便于广大读者查阅、使用。初步形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外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数据库等特色资源数据库。11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提供CNKI 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其中综合性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文论全文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提供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三种检索功能。高级检索功能最常用。12 论文下载中心(免费)http://www.hi138.com/海量的论文资料,和学术文献,对于论文写作迷茫的同学很有帮助,平台还有论文格式,学术发展趋势的最新研究等。13 idata中文检索(收费)https://www.cn-ki.net/复制论文名字到网站搜索即可,最为实用的免费论文下载渠道哦。14 80图书馆(收费)http://www.80lib.com/80图书馆集成了各类中文、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IEEE、Pubmed、Embase、Reaxys、OVID、Scopus、ProQuest、Wiley等数百个国内外顶级科研文献数据库,涵盖生物、医学、法律、电气、计算机、历史、建筑、文学、艺术、哲学等专业文献,一个80图书馆账号即可在任何时间下载世界上99%的文献。15 读秀学术搜索(收费)http://e.xiu.com/读秀学术搜索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它集文献搜索、试读、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搜索及文献服务平台。16 360学术搜索(免费)http://xueshu.so.com/360学术搜索,汇聚了海量中英文学术期刊、论文。17 百度文库文库资料下载也是经常用的,百度账号带的下载券用几次就没了,给大家推荐几个免费下载百度文库的网址:1.冰点下载:http://www.bingdian001.com下载的文献为PDF格式,同时支持道客巴巴,豆丁下载2.Ebuymed文库:http://ebuymed.cn/每天免费下载6篇,文库原格式文档3.松鼠办公文库:http://www.superlgr.com/wenku.html每天免费下载5篇,文库原格式文档18 CiteSeerXhttp://citeseerx.ist.psu.e/indexCiteSeerX是免费论文搜索网,是CiteSeer的换代产品,而CiteSeer引文搜索引擎是利用自动引文标引系统(ACI)建立的第一个学术论文数字图书馆。CiteSeerX的检索界面简洁清晰,默认为文献(Documents)检索,还支持Authours、tables检索。若选择“IncludeCitations”进行搜索,期刊文献等检索范围会扩大,不仅包括学术文献全文的数据库,还会列出数据库中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点击“AdvancedSearch”,还可以进入高级检索界面。高级检索会增加检索的精确度,除了支持作者、作者单位、篇名等基本检索之外,还支持文本内容以及用户为论文定义的标签等更为详细的检索。19 SciELO 科技在线电子图书馆http://www.scielo.org/1998年,巴西开通了第一个“科技在线电子图书馆(SciELO)”,随后扩展到阿根廷、智利、西班牙、古巴、哥伦比亚、葡萄牙、委内瑞拉七国。目前已提供613种专业期刊、20万篇论文全文供读者免费阅览。20 Hindawi 出版公司http://www.hindawi.com/journals/Hindawi成立于1997年,是一个高速成长的OA学术出版机构,出版200余种OA期刊,学科涵盖STM(科学、技术和医学)大部分领域。21 DOAJhttps://doaj.org/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由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Lund University Libraries设立于2003年5月,DOAJ的优势在于收录的期刊的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很多SCI收录的期刊。DOAJ收录的OA期刊数量非常多,属于目前最好的的OA期刊目录网站。目前DOAJ除了查询OA期刊外,还可以查询部分期刊的文章内容。日前DOAJ收录了5691份学术期刊,其中2436份期刊可以搜索到文章内容,大概有478311篇论文。22 OA图书馆http://www.oalib.com/OA图书馆是Open Access图书馆的简称。OA图书馆致力于让中国人可以免费获得高质量的文献,最早提供了很多的Open Access数据库和资源,但是由于OA的数据库资源比较分散并且数据库存储格式不统一,利用起来的非常不方便。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google的搜索技术建立了OA内容的搜索,可以很方便搜索近6000多种期刊资料和5000多个Open Access的数据库资源。现在有420万篇了,后续发展很快。23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cn/科学论文专业网站,如果你是理工类的研究生,这个网站绝对是需要翻阅的。尤其是其中的科技期刊分类,有各个期刊和大学学报的联系方式,以及每期的论文下载,最重要的是全面。24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Dspacehttp://repository.ust.hk/dspace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内容,均可免费获取全文。25 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http://repositories.cdlib.org/escholarship/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研究项目。eScholarshipRepository主要提供已出版的期刊论文、未出版的研究手稿、会议文献以及其他连接出版物上的文章1万多篇,均可免费阅读。26 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http://www.dspace.cam.ac.uk/由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和University Computing Service维护,提供剑桥大学相关的期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27 发展中国家联合期刊库http://www.bioline.org.br/非营利的电子出版物服务机构,提供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古巴、印度、印尼、肯尼亚、南非、乌干达、 津巴布韦等)的开放获取的多种期刊的全文。28 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https://deepblue.lib.umich.e/documents美国密西根大学论文库2万多篇期刊论文、技术报告、评论等文献全文。包含艺术学、生物学、社会科学、资源环境学等学科的相关论文,另还有博硕士论文。标识为OPEN的可以打开全文。29 jfg CERN Document Serverhttp://cdsweb.cern.ch/主要覆盖物理学(particle physics)及相关学科,提供360,000多篇全文文献,包括预印文献、期刊论文、图书、图片、学位论文等等。30 kl ArXivhttps://arxiv.org/是属于Cornell University的非盈利教育机构,面向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定量生物学等学科提供16种免费电子期刊的访问。31 NASA Technical Reports Serverhttp://ntrs.nasa.gov/?method=browse主要是关于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科技报告和会议论文。32 Energy Citations Databasehttp://www.osti.gov/energycitations/提供美国能源部的科技信息摘要。学科范围: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能源和物理。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和专利。33 Open J-Gate 开放获取期刊门户http://www.openj-gate.com/提供基于开放获取的近 4000 种期刊的免费检索和全文链接,包含学校、研究机构和行业期刊,其中超过 1500 种学术期刊经过同行评议。34 专门OA期刊文献检索系统http://www.doaj.org/免费的全文科技学术期刊。现有2752种期刊,其中830种可以全文搜索。目前有140307篇文章。35 Library Genesis1.http://gen.lib.rus.ec/2.http://libgen.org/Library Genesis号称是帮助全人类知识无版权传播的计划。网站上论文很多,下载方便,还有很多外文书籍和中文书籍,几乎每天都在更新。这也是一个神奇网站,基本上所有的外文书籍和论文都可以搜到并下载,最近的学术论文也可以下载。Library Genesis和Sci-Hub可谓患难兄弟,之前都因为爱思唯尔惹上纠纷,而且从Library Genesis下载不了的还可以从网页直接链接到Sci-Hub下载。36 UMIhttp://wwwlib.umi.com/当需要查阅国外学位论文,可使用PQDD-B(UMI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它可以获取部分全文,是很好的国外资源共享平台。37 Thèseshttps://www.theses.fr/这是一个强大的论文库,无论是什么方向的论文都可以搜到一些有用的资料,还可以选择读不同学校的论文成果。38ECONLIThttps://www.aeaweb.org/econlitECONLIT由美国经济学协会创办,收录了包括图书,报刊,杂志,学术论文等各种类型的文学经济学方面100多万篇文章。主要为英文资料。39 Naturehttp://www.nature.com/nature/index.html在2014年12月时,《自然》(Nature)也宣布了开放所有研究论文,包括旗下48个杂志,可惜不能免费复制、打印或下载。40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http://www.scirp.org/ScientificResearch Publishing(科研出版社,简称SRP)是一家国际综合性开源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目前已有国际开源英文期刊近三百本,所有期刊都是开源的(OpenAccess,或称开放存取, 简称OA),可免费下载所有期刊全文,所有期刊均回溯至创刊。多数期刊已被CAS,EBSCO,CAB Abstracts,ProQuest,IndexCopernicus,Library of Congress,Gale,CSP等数据库全文或摘要收录。41 ERIC教育资源信息中心http://www.eric.ed.gov/美国教育部资助的网站系列和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资源数据库,其中包括各种文档以及教育研究与实践方面的论文摘要,这些摘要超过了一百万篇,收录980多种教育及和教育相关的期刊文献的题录和文摘。部分资源可查找到全文。42 谷歌学术提供1个比较稳定的谷歌学术网址,https://xs.glgoo.net/2004年11月,Google第一次发布了Google学术搜索的试用版。该项索引包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出版的学术期刊, 可广泛搜索学术文献的简便方法。可以从一个位置搜索众多学科和资料来源:来自学术著作出版商、专业性社团、预印本、各大学及其他学术组织的经同行评论的文章、论文、图书、摘要和文章。搜索引擎43 PDF搜索引擎http://www.sopdf.com/zh-hans/比较知名的pdf资源下载网站,包括了435,000,000篇免费PDF文档,支持中文检索。44 化工引擎(免费)http://www.chemyq.com/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的化工搜索引擎。45 soopat专利搜索引擎http://www.soopat.com/Home/IndexSooPAT 立足专利领域,致力于专利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致力于专利信息获得的便捷化,努力创造最强大、最专业的专利搜索引擎,为用户实现前所未有的专利搜索体验。SooPAT 不仅提供搜索,还提供分析工具及在线提问等功能。46 Research Index(免费)http://citeseer.ist.psu.e/一个关于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搜索引擎。ResearchIndex检索互联网上Postscript和PDF文件格式的学术论文。涉及的主题包括互联网分析与检索、数字图书馆与引文索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元搜索引擎、音频/音乐等。ResearchIndex在网上提供完全免费的服务(包括下载PS或PDF格式的全文),系统已实现全天24小时实时更新。47 Information Bridge(免费)http://www.osti.gov/bridge/Information Bridge是由美国能源部(DOE)下属的科学与技术信息办公室(OSTI)开发维护的搜索工具,提供美国能源部1994年以来研究成果的全文文献和目录索引,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环境科学、能源技术、工程、计算机与情报科学和可再生能源等。检索功能有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48 SciSeek(免费)http://www.sciseek.com/SciSeek是一个专注于科学与自然领域的搜索工具,采取人工收集处理的方式,提供农林、工程、化学、物理和环境方面的科技期刊及其他信息。49 Facultyof 1000(免费)http://www.facultyof1000.com/Faculty of 1000是由BioMed Central出版的新型在线研究辅助工具,世界范围内,超过80%的顶尖的研究机构已经订购并使用该产品。Faculty of 1000和一般检索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它所收录的是1000多位世界最好的生物学家所推荐的文章,并附有推荐人的评述。它把Faculty们按研究领域分为17类,分别是: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基因组学与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医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植物学和结构生物学。50 ZLibraryhttp://zh.b-ok.orgZLibrary是俄国网站,不过拥有16种语言版本可选,包括简体中文。下滑至网页末尾,即可切换语言。网站界面非常清爽,简洁,类似于我们常用的各类搜索引擎,搜索框位于界面上端位置。因此,即便不切换为中文,也能非常轻松的使用。51 printfu网址:http://printfu.org/PrintFu是可打印的原始文档、文章和PDF搜索引擎。网站容易使用,输入关键字就可以检索资源,包括电子书、手册、手册、说明、指南等,都可以免费下载。在检索页的右上角,就有“下载PDF”链接。52 docjaxhttp://docjax.com/是一个专门的文档搜索引擎,方便我们搜索和下载.DOC .PPT .XLS .PDF 等格式的文档和电子书。Docjax 是一个基于 Google 和 Yahoo 的文档搜索引擎,外观设计佳,增加了一些社会化元素在内,Docjax 加入了Google Friend Connect,然后根据用户的搜索和下载行为加入了热门标签、最近文档、浏览最多的文档、最受喜爱的文档、下载最多的文档等模块。Docjax 也支持中文搜索,搜索结果可按ALL | DOC | XLS | PPT | PDF 分类浏览,有文档预览功能,并能直接进行下载。53 Socolarhttp://www.socolar.com/Socolar是一个旨在为用户提供OA资源检索和全文链接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为非赢利性项目。用户在使用Socolar时,可以不用注册。收录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语种的重要OA资源,并优先收录经过学术质量控制的期刊(比如同行评审期刊)。54 德国BASE多学科学术搜索引擎http://www.base-search.net/BASE是德国比勒费尔德(Bielefeld)大学图书馆开发的一个多学科的学术搜索引擎,提供对全球异构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服务。它整合了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目录和大约160 个开放资源(超过200 万个文档)的数据。55 Find Articles @ BNEThttp://findarticles.com/Find Articles是BNET网站下属的信息检索平台,包括3000余种出版物(期刊、网站等),在列表中对免费出版物进行了标识,检索方便。56 cnpLINKerhttp://cnplinker.cnpeak.com(公网)cnpLINKer中图链接服务是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开发并提供的国外期刊网络检索系统。目前共收录了国外五十多家出版社的12000余种期刊商业期刊,14000多种Open Access期刊,900万篇目次文摘数据和全文链接服务,400家国内馆藏OPAC信息,并保持时时更新。除为用户提供快捷灵活的查询检索功能外,电子全文链接及期刊国内馆藏查询功能也为用户迅速获取国外期刊的全文内容提供了便利。具有两种模式,还是很方便的。57 Genamics JournalSeek(期刊信息检索系统)http://journalseek.net/index.htmGenamics JournalSeek is the largest completely categorized database of freely available journal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The database presently contains 95831 titles. Journal information includes the description (aims and scope), journal abbreviation, journal homepage link, subject category and ISSN. Searching this information allows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journals to publish your research in, as well as allow you to find new journals of interest to your field.58Find-pdf-doc网址:http://www.findpdfdoc.com/支持PDF、DOC、PPT、TXT、SWF文件下载,资源丰富,免费下载。59 Exlibris 开放获取电子期刊查询系统http://coreej.cceu.org.cn/index.htmlExlibris开放获取电子期刊查询系统是由艾利贝斯公司为中国用户联合会用户提供的免费期刊查询服务。除一般检索外,用户可按学科进行快速分类浏览,也可以依据OA期刊、核心期刊、NSTL订购期刊进行查找。该系统还对投稿及全文获取进行了很有效的指引。60 Chemblink(免费)http://www.chemblink.com/ChemBlink 是面向公众的化学品信息网站,用户可以通过输入产品名称、CAS号、分子式、供应商、网站来搜索产品。搜索出来的产品信息比较详细,包括基本信息(中英文名,分子式,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CAS登录号,EINECS登录号等)、物性(密度、沸点、溶点等)、安全数据(危险品标志、危险类别码、安全说明、危险品运输编号等)及供应商链接。同时,它也为全球化学品供应商提供了一个推广产品的信息平台。61 JSTORhttp://www.jstor.org/这是一个英文网站,上面有很多对于法国作品、文化或者英美文化的分析(有英文有法语),如果是研究英法双语的论文,也许可以找到相关资料。62 XERFIhttp://www.xerfi.com/XERFI以学术研究为主,在这个网站可以找到各领域的研究报告。63 NSTL开放学术资源系统网http://oar.nstl.gov.cn/开放获取期刊集成检索系统是集期刊浏览、期刊检索两种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的期刊集成揭示与检索系统。系统提供刊名字顺浏览、学科分类浏览两种浏览方式,且浏览过程中可通过期刊的一般信息与详细信息切换提示,进一步了解某个期刊的全部信息,其中包括刊名、ISSN、主题、学科分类、期刊内容揭示层次等15种相关信息。同时用户可对刊名、ISSN、主题、出版者及全部字段进行期刊检索。64 Chemistry Centralhttp://www.chemistrycentral.com/Chemistry Central is an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operated by BioMed Central committed to providing immediate open access to peer-reviewed chemical research65 开放阅读期刊联盟http://www.cujs.com/oajs/提供国内若干免费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66 NSC for Environmental Publicationshttp://www.epa.gov/ncepihom/提供美国环境保护总署(EPA)出版物。可以通过EPA出版号或题名检索EPA National Publications Catalog。67 Science.govhttp://www.science.gov/美国“科学”网站收录内容以研究与开发报告为主,所有的信息均免费使用,也不必注册,但是通过这些站点链接的有些信息是限制使用或有条件使用的。数据库68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index.html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整合数亿条全球优质学术资源,集成期刊、学位、会议、科技报告、专利、视频等十余种资源类型,覆盖各研究层次,感知用户学术背景,智慧搜索。致力于帮助用户精准发现、获取与沉淀学术精华。69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http://cssci.nju.e.cn/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引文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情况。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70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CSCD_GeneralSearch_input.doproct=CSCD&SID=8ChHhEqbhaoJPdGR6rg&search_mode=GeneralSearch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71 新华文摘数据库http://www.xinhuawz.com/《新华文摘》创刊于1979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人民出版社主办、新华文摘杂志社编辑出版。作为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广涉千家报刊,精取天下文章,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哲学社会科学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和文艺佳作。72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http://www.rdfybk.com/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库,以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数据库为内容基础,辅以先进的检索方式、优质的期刊、论文推荐而成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资料库,汇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报刊公开发表近6000余种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成果的精萃。73 《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https://www.cnbksy.com/《全国报刊索引》创立于1955年,是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管主办,收录数据最早可回溯至1833年,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揭示,收录文献总量5000余万篇,年更新数据逾500万条,汇集报刊数量逾50000种,全面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74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全文检索系统http://data.people.com.cn/rmrb/《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是中国最大的党政、时政类信息数据库。涵盖了自1946年至今的内容。该数据库可提供版次、作者、日期、标题、正文等字段的组合检索和全文检索,可方便快捷进行阅读与下载,且提供“原版样式”。75历年光明日报数据库http://epaper.gmw.cn/gmrbdb/《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管主办、中央宣传部代管的中央党报。历年光明日报数据库提供《光明日报》自创刊年至今历史数据。可全文检索,提供原版PDF和文本版两种格式。可通过正文、作者、标题、栏目、版名、来源、广告主等检索。76 大公报(1902-1949)数据库http://tk.cepiec.com.cn/tknewsc/tknewskm?《大公报》于1902年在天津创办,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大公报(1902-1949)数据库完整收录1902-1949年间《大公报》天津、上海、重庆、汉口、桂林、香港及大公晚报等不同版本的全文资料,是目前《大公报》版本收集整理最为完整全面的数据库。大公报(1902-1949)全文数据库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原始图档。77 中国近代报刊数据库http://tk.cepiec.com.cn/SP/中国近代报刊数据库平台收录了《申报》、《中央日报》、《台湾民报》、《台湾时报》、《台湾日日新报》,囊括了海峡两岸同期近代报纸史料。78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http://www.ssrn.com/社会科学(经济类)研究论文数据库,部分提供全文。79 ABC Chemistry(化学免费全文期刊)http://www.abc.chemistry.bsu.by/current/fulltext.htmABC Chemistry是化学方面的免费全文网上期刊数据库,由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化学系的一位教授建立的,分为永久期刊和临时期刊两大类。80 EBSCOhttps://www.ebscohost.com/EBSCO以商务数据为主,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物流学的论文可在该网站找到一些大型企业的SWOT分析,公司简介,公司营业状况数据等,该网站还收录了不少营销学杂志,文献等。81 NIMS日本国立材料研究http://www.nims.go.jp/eng/旗下有NIMS NOW International,NIMS所属的每月通讯,2003年7月成立。每月覆盖范围包括国立材料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活动,管理政策,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进展,世界著名学者的访问、优秀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信息,报告当前的科研进展以及材料科学的重要趋势。不仅如此,NIMS还具有在线材料数据库:http://mits.nims.go.jp/index_en.html。绝对是查询材料参数的好去处。82 HighWire Press 数据库http://highwire.stanford.e/lists/allsites.dtlHighWire Press是全球最大的提供免费全文的学术文献出版商;于199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创立。最初仅出版著名的周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现提供1300余种期刊,涵盖生物科学、人文、医学、物理科学、社会科学等大类。标为free的可免费访问全文。电子书83 eBookLobbyhttp://www.ebooklobby.comeBookLobby主要提供商业,计算机,艺术和教学类的免费电子书下载。84 PlanetPDFhttp://www.planetpdf.com/free_pdf_ebooks.asp?CurrentPage=1一个很小的收集,主要收集PDF格式的新奇小说电子书免费下载。85 Book系列1.http://bookzz.org/2.http://booksc.org/3.http://en.booksee.org/4.http://zh.bookzz.org/Book系列网站书籍种类丰富,基本专业书籍都可找到免费下载。包括Bookie、Bookzz、Bookfi等,(Bookzz、Bookfi在Library Genesis的导航栏有,但是现在貌似打不开了)。均可免费下载文献和书籍,文献下载适合前几年的,书籍就不用说了,超级多!其中BookSC网站(http://zh.booksc.org/)文献资料多。BookSC网站截止到今天,已有278多万书籍以及5242多万文献可以免费下载,大多数是pdf,djvu,eupb格式。下载也很方便,直接搜论文或者文章题目即可,还可将选择地区并设置成中国。BookSC网站体验很好,搜索后直接点下载就可以了,超级方便!86 SCHOLARVOX Internationalhttp://www.scholarvox.com/SCHOLARVOX International 网站包括管理学,社会学,工程学,信息学等学科的20000多本电子书,有英文有法文,可在线阅读。87 DailyLithttp://www.dailylit.com/在线的免费电子书阅读网站,可以通过邮件或RSS阅读器接受FEED。88 FreeBookSpothttp://www.freebookspot.esFreeBookSpot是一个免费英文电子书大全网站,它提供有4485本免费电子书,分为96个分类,高达71.97GB。你可以通过分类搜索这些免费电子书,比如科学,工业,编辑,小说或其它电子书。并且没有注册要求,就可以免费下载电子书。89 4eBookshttp://4ebooks.org4eBooks是一个专业提供免费计算机电子书下载的网站,拥有庞大的计算机编程技术类电子书。每本电子书有一个简短的介绍和评论,你可以寻找到上千本免费计算机电子书,各种类别的编程知识,比如.Net,Actionscript,Ajax,Apache等等。90 Free-eBookshttp://www.free-ebooks.netFree-eBooks是一个提供免费电子书下载,电子书资源,电子书作者介绍的网站,你可以免费下载你喜欢的电子书,也可以上传你自己的电子书分享。你需要注册成为该网站的用户才可以下载它们的电子收资源,不过注册是免费的。91 GetFreeEBookshttp://www.getfreeebooks.comGetFreeEBooks是一个提供免费电子书下载的网站,站内的所有电子书都可以免费下载。更重要的一点是,该网站提供的电子书都是符合法律要求或是版权协议的。92 FreeComputerBookshttp://freecomputerbooks.comFreeComputerBooks是一个专门收集计算机,编辑,数学,演讲报告和教程等专业知识电子书的网站。它的网站分类结构非常细致,达到12层的分类系统,超过150个子分类。方便你的电子书搜索查找。93 FreeTechBookshttp://www.freetechbooks.comFreeTechBooks也是一个提供科技类免费电子书下载的网站,该网站提供的电子书都是符合法律要求或是版权协议,许可免费的。94 BookYardshttp://www.bookyards.comBookYards是一个提供教学相关类免费电子书下载的网络阂户。95 TheOnlineBooksPagehttp://digital.library.upenn.e/books/TheOnlineBooksPage列出了一份免费电子书列表,超过3万本免费电子书供用户免费下载。96 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National Academies Press网址:http://www.nap.e/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National Academies Press,NAP)于2011年6月2日宣布,将其出版的所有PDF版图书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下载,并且将这些图书去除DRM保护。这其中不仅包括超过4000种最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已经提交报告将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版的图书。学术互动网站97 ResearchGATE 科学社交网站http://www.researchgate.netResearchGATE是全球最大的科学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8 年5月上线,至今已经有300,000多来自196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加入此共同体。ResearchGATE针对著科学家以及研究人员提供对科研做有利的线上服务。全球的研究人员可免费注册该网站而和各种领域的同事分享研究结果或讨论专业问题。除了个人中心、科学博客等功能以外。ResearchGATE提供的应用程序随时随地毫无时空的可以分享文件,资料等。在2009年ResearchGATE踏出了开放存取的第一步。藉由本站的开放存取自存档功能科研人员可以上载自己写作的论文以便分享研究结果。由此本网站将免费提供论文参考。搜索文件可以直接使用该站的搜寻引擎而不侵犯出版社的版权。该站点提供的索引包括各种刊物总共有三千五百万多个登记。资料库又含有六万多篇直接可以使用的论文。特别设计的浏览特点成员抓取所有重要的对外资讯库内容,包括Pubmed, Citeseer, Arxiv, Nasa Library 等。98 mathoverflowhttp://mathoverflow.net/MathOverflow是StackExchangeNetwork技术问答网站一员,MathOverflow是一个互动数学网站是一种论坛式的交流互动模式是专业数学家的网络社区。该网站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户可以在网站免费提交问题、浏览问题、索引相关学术内容。对问题或答案投票和评论,通过这些活动用户可以获取徽章和声望值。学术动态99 中国社会科学网(免费)http://www.cssn.cn/网站设50个栏目,将准确、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深度解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反映国内外学术动态。100 中文学术集刊网https://3c.nju.e.cn/xsjk/专门介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的专业网站,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发完成。目前网站已收录近200种正式出版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为学界提供集刊简介、出版信息、集刊动态、征稿启事、目录浏览和全文PDF预览等。学术志后续会持续产出各种干货资源,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有需要什么资源的小伙伴也可以留言哦!学妹尽力为大家整理!也欢迎大家向学妹提供好货~来源丨学术志(ID:xueshu001)综合整理自人文在线、毕业有道、科袖网、北美学霸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高校图书馆网站等。

兼别

媒体热文等同学术论文?BBC关注浙大论文评定新规争议

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英媒称,中国知名学府浙江大学近日推出新规,该校师生若在认可的媒体、网络平台发表文章并获得广泛传播,可等同于在学术期刊发表作品。这项规定一推出就引来争议,由于在学术期刊发表作品与大学教师考核评定密切相关,有学者和网友质疑,这种做法是否会让更多高校教师向官方的价值观靠拢。也有观点认为, 将网络文章与学术论文画上等号,会使学术界向市场化、娱乐化发展。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9月18日报道,浙江大学9月15日在其官方微信账号上发布了《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这项规定适用于浙江大学的全校教师及在校学生,办法规定,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刊发,并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在《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半月谈》、央视等央媒及其“两微一端”发表并形成较大影响的,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刊发;在包括新浪、搜狐、网易在内的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两微一端”上刊发转载并产生较大影响、形成较大网络传播的作品,也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核心期刊刊发。办法还对网络传播程度有明确要求:较大网络传播是指作品被不少于10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络平台和重要商业网站及其网络平台刊发、转载,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10万。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应飚认为,推出该办法是要“鼓励广大师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出更多的正面观点、评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他还表示,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运用正确思想文化对各种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引导。这项规定一出立刻引发网上热议。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发文支持,指学术期刊文章写作拖沓,时效性差,而很多网络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超过核心期刊,社会更愿意接受。但是此举迎来的质疑声似乎更大,有网友指出,网上的点击率和流量可以靠花钱买,把网络热文作为学术成果并不妥当。“都知道可以花钱买粉丝买点赞买转发,所以说这是门生意。”网友“菊轩家有小豆包儿”在微博上评论。“这下可好了,有这个捷径,还专心做什么学问哟。”另一名微博网友也说道。这项规定将“在政治和商业的双重影响之下降低学术标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表示。展江指出,新规可能会引导学术界愈来愈往娱乐化的方向走,“从点击率和阅读人数来评断(学术成果)是错误的,”他说,“学术文章哪怕没有人看,你不能认为它没有价值。”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高级讲师张少威则认为,在新闻类的报纸和杂志发表文章,尽管有许多人阅读,但不能算作严谨的学术成果。新闻机构难以像学术期刊一样请专家认定文章的专业水准,将发表网络文章等同于在学术期刊刊发会降低学术认定的可信度。资料图:5月21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校友们在新落成的“求是书院”铜门楼前留影。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退已

国内医学论文造假风波,Nature重磅发文打击泛滥的论文工厂

机器之心报道编辑:维度近日,Nature 头版的一篇文章起底了科研界臭名昭著的「论文工厂」问题,并分析了期刊以及出版商面对论文造假如何采取措施,倡导全世界范围内大力打击学术欺诈现象。在科研界,学术论文造假一直是广受关注的话题,国内外皆如此。举报学术论文造假的新闻也一直不断,每次爆出都会引发圈内专业人士和圈外吃瓜群众的热议。前段时间,官方在对网友反映的多位院士、教授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的答复中,重新定义了「图片误用」,戳中了业内人士和广大网友敏感的神经。网友戏谑地称:低情商学术造假,高情商图片误用。此外,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 年,全球撤稿英文论文 1932 篇,中国 819 篇,美国 374 篇。国内外如此严重的学术造假现象是怎样造成的?根源又在哪里呢?近日,Nature 头版刊登了一篇名为《打击制造伪科学的论文工厂》的文章,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存在的「论文工厂」(paper mill)问题,并特别指出了中国医学界的学术论文造假乱象。「论文工厂」泛滥下,期刊和出版商如何应对2020 年 1 月,加州的一位科研诚信分析师(research-integrity analyst)Elisabeth Bik 与几名图像分析师在德国独立科学记者、知名学术打假先锋 Leonid Schneider 的博客上公布了一份包含 412 篇已发表论文的清单,并认为这些论文都出自同一家论文工厂。Elisabeth Bik。摄自:Gabriela HasbunBik 这样认为的依据是,这些论文中的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analyses)存在非常有规律的间隔,呈蝌蚪状,并且没有像常规实验那样出现污迹。很明显,这些实验图片是直接复制粘贴或者电脑生成的。此外,Nature 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截止 2021 年 3 月,共收集了 1300 多篇可能出自论文工厂的论文。其中,大约 26% 的论文已被撤回或者被打上了特别关注(expression of concern, EOC)的标签,其余论文也在调查之中。Nature 列出的可能出自论文工厂的部分文章截图。图源:https://media.nature.com/original/magazine-assets/d41586-021-00733-5/18994812最后,Nature 的统计中特别提到了中国作者的论文造假。自 2020 年 1 月以来,有 370 篇论文被撤回,论文作者全部来自中国医院,并且出版商和独立学术打假人都宣称这些论文出自论文工厂。这些论文中的大多数在近三年发表。出版商还给其他 45 篇类似论文打上 EOC 标签。Nature 数据统计截止 2021 年 3 月 18 日。对于这些可能存在造假行为的论文,期刊也采取了行动。例如,2021 年 2 月,《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CB)表示,编辑们仅在 2020 年就对涉嫌图片违规操作的 137 篇论文进行调查,并撤回了其中的 23 篇。其他期刊和杂志也采取了类似的纠查措施。然而,需要注意的另一种现象是,出版商却几乎从不在论文撤回通告(retraction notice)中明确说明论文是否造假或出自论文工厂,原因是很难证明。国内医生学术论文造假何时休世界最大科学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服务(publishing service)主管 Catriona Fennell 表示,出版行业有组织的学术欺诈一直存在,也不仅限于中国,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爱思唯尔在调查中发现,伊朗和俄罗斯等国家也存在类似的有组织学术欺诈。Catriona Fennell。2021 年,爱思唯尔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期刊编辑每年都会检查并阻止数千篇涉嫌出自论文工厂的文章的发表,尽管有些论文能够通过审查。在学术造假的全球性大潮中,中国医生的论文造假似乎又「风波不断」。2017 年 4 月,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以同行评议造假为由,宣布撤回《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杂志于 2012 至 2016 年发表的 107 篇中国作者的论文,共涉及到 524 名医生,他们中的很多都在知名三甲医院工作。CCTV 新闻频道专门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如此大规模的撤稿事件在国内引起震动,科协甚至约谈了 Springer Nature 的大中华区总裁。事后,涉及在内的研究机构和三甲医院也遭到曝光。科技部等多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正在申请的科研项目、基金等全面排查,并暂停了部分涉事作者正在承担或申请的科研项目。这可能只是中国医生论文造假的一个缩影。在国内医生发表论文日益增多的今天,学术造假对中国科研界造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中国学者从事研究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国际业内人士也可能不再信任他们或引用他们的论文。近年来,中国医生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大幅度增长。图源:Nature面对这种现状,国内也开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打击论文造假,重塑科研界健康的学术氛围。2020 年 3 月,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五个部门联合制定《加强 「从 0 到 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指出建立新的人才评价制度,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同时让论文回归学术,避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2020 年 8 月,科技部发布了至今最全面的打击科研不端行为的规定,其中就包括遏制为他人代笔的论文工厂。期待国内科研界重新找回健康、纯粹、诚信的学术环境。参考链接:http://shifenzi.com/depth/depth/9873.htmlhttps://www.guancha.cn/TMT/2017_04_23_4050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