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新形势下把握世界大势克利夏

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新形势下把握世界大势

新中国外交70年——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研讨会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国际问题研究》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59年5月,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国际问题研究学术刊物。 苏丹 摄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研讨会:为新形势下把握世界大势做准备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张素)新中国外交70年——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研讨会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在会上表示,研讨会旨在总结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和新中国外交70年的成就和经验,从而为新形势下把握世界大势,应对各种复杂外交斗争做好准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系中国外交部直属专业研究机构,主要对当前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中长期战略研究,亦对国际事务中重要的现实和热点问题做出及时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供决策参考。新中国外交70年——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研讨会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致辞。 苏丹 摄《国际问题研究》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59年5月,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国际问题研究学术刊物。2000年1月起,该刊物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并对刊物的内容、版本、封面、装帧等进行改进。2005年底,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创刊,便于国外交流单位了解国内的研究成果。2011年10月,《国际问题研究》全新改版,聘请唐家璇、李肇星担任顾问。戚振宏表示,进入新时代,刊物在坚持既有定位的同时,积极配合我外交议程,宣传阐释我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立场、中国观点的重要窗口。刊物自身在加强学术规范、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亦做出不懈努力。“《国际问题研究》的编审质量,特别是双语传播在圈内口碑皆知。这本刊物在政治学期刊的评价体系里也是排在前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在会上说。他也对未来发展期刊提出三点建议,包括走向平台化运作、办好特色化期刊,以及借助期刊与更多方面合作。本次论坛设置了多项议题,主要分为“相互影响与塑造:70年来的中国与世界”“辉煌历程:70年外交的回顾和总结”“相互促进: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与国关期刊发展”三方面。多位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期刊出版从业人士围绕上述议题进行探讨。(完)

苗姐妹

《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17—2018》在京发布

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马凤春致辞 马晓芳 摄《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17—2018》在京发布:加强全球治理仍是大势所趋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 (蒋涛 马晓芳)19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和世界知识出版社在京共同主办《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17—2018》《国际问题纵论文集2017—2018》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报告中提及,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仍是大势所趋。会议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沈国放主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总负责人兰立俊和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马凤春出席并致辞。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章少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徐坚等出席会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总负责人兰立俊在致辞中介绍了两本文集对国际形势的重要论断,认为世界形势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继续加速,国际社会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更为突出。然而,世界经济整体上呈现同步增长势头。二战后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已进入分化、重组时期。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继续崛起,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仍是大势所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总负责人兰立俊致辞 马晓芳 摄两本文集总结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成就和开拓创新,指出我国主场外交成功举办,大国外交扎实推进,周边外交开拓创新,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不断加强,多边外交成效显著。“把中美关系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考量,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中美不是地缘政治中的A角和B角,而是全球治理和秩序演化进程中的双中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美国研究中心主任陈永龙在《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17—2018》中表示。陈永龙指出,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还是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视角出发,中美两国都应该勇于担当,打破惯性思维,跳出传统模式,克服种种的“挑战不可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创新发展。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马凤春在致辞中,肯定此次发布文集的学术水平,尤其提及基金会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和调研能力,能够发挥“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的作用,在对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判断中发出正能量的声音,给出经得起历史推敲的“答案”。据介绍,《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17—2018》和《国际问题纵论文集2017—2018》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2018年出版的最新学术成果,由48位资深外交官和知名专家学者撰写完成,主要内容分析了一年多来国际格局和热点问题的变化、主要国家地区政治经济形势、中国外交思想与实践等,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看法、新建议,研究成果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完)

嵇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20/2021)》发布会

中国日报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张陨璧)3月12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发布会。发布会由CGTN著名主持人田薇女士主持。出席发布会的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徐步院长,世界知识出版社苏文社长,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贾庆国教授,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研究员以及中外媒体代表共约80人。发布会现场。据徐步介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是国家高端智库,现有在编189人。经党中央批准,2019年12月26日,外交部依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旨在统筹全国资源,全面、系统、深入开展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宣介。《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年度出版物。全院50多位研究骨干形成合力,努力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全面、准确地进行分析解读。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既包括大国国情,也包括地区形势;既涵盖经济问题,也涵盖全球治理及热点问题。下篇专门论述中国外交政策及中国与各方关系。经过十多年努力,《蓝皮书》已经成为各界全面了解国际形势和中国对外关系的权威著作。不久还将出版《蓝皮书》英文和俄文版本。徐步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带来深刻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意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多极化继续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中国的赶超速度继续加快,两国经济总量持续接近。2020年,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GDP首次攀升至美国的70%以上,中美“双引擎”拉动世界经济的作用更加显著。大国梯队加速分化,欧盟、日本经济受疫情影响相对严重,经济复苏前景仍不容乐观。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内政治经济受疫情冲击超出预期,不少国家经济运行面临失业率高涨、债务增加、资本外流等挑战,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困难重重。二是大国关系面临新的调整,互动复杂博弈加剧。美国拜登政府上任后,大国关系开启新一轮调整进程。中美关系迎来拨乱反正的机会之窗。中欧关系持续发展,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如期签署生效,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顺利完成,双方合作取得积极成果。美国试图重振同盟体系,在抗击疫情、气候变化等领域重返多边平台,但美国是真正致力于多边合作,还是要搞选择性、排他性多边合作,国际社会仍在观望。美国和欧洲同俄罗斯的关系持续僵化,双方政治对抗升级。英国脱欧后,欧洲内部团结面临新的挑战。三是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蔓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世界已有260多万人被夺去生命。全球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地区局势仍不安宁,这既有地区固有矛盾的发展,也有疫情导致的一些国家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转变,还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以及军事干预等行动带来的恶果。中东地区形势混乱,美国空袭叙利亚,延长对伊朗制裁,重返伊核协议充满变数,中东局势难现曙光。缅甸局势持续动荡,军民对峙对抗相当激烈。全球范围内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议题联动蔓延,部分地区恐怖主义、难民问题、领土争端等持续加剧。四是全球经济重启增长,温和复苏预期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实际GDP增速将达到5.5%,较2020年增长回升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经济将实现6%以上的增长。拜登政府出台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疫苗接种计划加速推进,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3%以上。但美国加大印钞并大量投放市场,对世界经济及美元地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起广泛担忧。其他G20成员国经济增速也都有望实现正增长。不过,全球疫苗接种进度、美国大规模刺激政策外溢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债务高企等风险也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五是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数字鸿沟继续扩大。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在线办公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未来若干年,5G、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或将迎来重大进展,“通信革命”和“智能革命”的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工业革命。区块链技术引领数字经济及数字货币发展,萌生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力量,加密数字货币研发和监管将同步加强。大国间科技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各国将加紧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科技竞争将成为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的先导力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拉大。徐步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流喧嚣,中国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抗疫外交为主线,同步抗击新冠病毒和国际政治病毒,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20年,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会晤、通话88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等23场重要外交活动。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要多边会议中,全面阐释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立场,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大力倡导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指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正确方向。徐步强调,中国和美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特殊责任。中美关系何去何从,国际社会十分关注。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关口。两国应该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最近,中美双方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应当把握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徐步最后指出,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携手合作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唯一出路,分歧对抗将使我们重蹈历史覆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在新的一年里将密切跟踪形势发展,努力把脉形势动向,积极开展智库交流,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贾庆国、陈东晓、苏文、阮宗泽等高度评价《蓝皮书》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就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发表看法,并与徐步院长一道回答现场嘉宾和记者的提问。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等国内外媒体对《蓝皮书》发布会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来源:中国日报网

勇也

新中国外交70年——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研讨会举行

央广网北京10月31日消息(记者王雪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今天(31日)在京举行“新中国外交70年——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研讨会”。与会代表在总结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和新中国外交70年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共同为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把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外交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形成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表示,新中国外交7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在新形势下把握了世界大势。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郭宪纲深表认同。郭宪纲说:“中国的很多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接受。此外,中国和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系不断提升,发展成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多。”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处于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时期,国际形势与外交斗争复杂,中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郭宪纲认为,只有在理念和实践中做更细致、耐心的工作,才能逐渐扭转人们的传统思维,才能使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郭宪纲说:“要继续宣传中国外交的政策和理念,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互信、共赢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他们逐渐对中国的和平外交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此外,在实践中,展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所在国、途径国通过一些项目的连接,加深彼此理解。”

两代情

关照宇:我国际问题研究遭遇“断层”

近日,美国外交学者网站的一篇题为《中国问题“专家”和美中关系》的文章受到美国学界的关注与反思,其直接原因就是特朗普上台以来,对华政策打出的一系列昏招暴露出了美国真正的“中国通”供给不足的问题。反观中国,我们的国际问题研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我们对于沿线国家研究与了解不足的短板日益暴露出来,而这也就成为了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某种现实阻碍。在笔者看来,中国的“世界认识”还停留在认识西方上。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国别与区域研究不仅有极大的不均衡现象与认知空白问题。比如,绝大多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者都聚焦于美国研究,一小部分关注日本以及俄罗斯,只有极少部分研究者把精力投入到其他国别的研究中,像巴西、南非、土耳其这样新兴国家的研究者被称为“熊猫学者”则一点也不为过。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的国际问题研究者深入到对象国国内去做扎实田野研究的人也非常少。笔者曾在某会议上听到这样的自嘲,“很惭愧,作为一名研究了几十年的美国研究者,今年是第一次去美国西部”。实际上这反映出我们对于对象国的关注过于粗糙,完全没有做到“上山下乡”,对发达国家的研究没有深入到田间地头。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出现了断层迹象。自从所谓科学主义与量化研究在美国国际关系教学中大行其道以来,对象国的语言教育逐步边缘化,理论的概括往往凌驾于细致的田野观察之上。由此导致一些美国学者也开始怀念费正清、孔飞力那一代“中国通”。事实上,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者也在面临同样困境。诚然,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活跃且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国际问题研究者,但不难发现的是在他们当中理论研究者占了绝大部分,专门从事国别与区域研究学者数量极少,有些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年龄断层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不等于西方,更是让我们的战略利益惠及到了非西方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世界政治的研究就需要加大对非西方国家的研究力度。首先,确保有效的奖励机制。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研究,非西方国家的研究更需要大量基础性资金投入,因此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是吸引国际问题人才的重要措施。其次,搭建新的交流讨论平台。近年来,各行各业对“国际问题声音”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真正精细化的讨论平台仍然不足,因此需要建立新的严肃的讨论平台,以此发出中国需要的好声音。最后,加大与非西方国家研究者的沟通交流。“一带一路”倡议不应仅局限于经济层面的合作,在学术交流方面同样需要深化,通过邀请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也有助于提升我们对非西方国家的研究欲求。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改革也将进入深水区,很多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但我们应该具备做出变化的决心。(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马永贞

关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四个问题

当我们发表论文时,不仅要关注这个研究本身,更需要根据当下主流的社会环境对整个研究的需求来对研究的价值进行判断,并考量研究方法的适切性。有些很适合某一类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其他研究中并不一定有效。很多论文的发表与相关的政策、制度紧密相关,因此研究与实践要与当下社会意识形态与政策结构相关联。例如有些高校要求老师们必须在国际期刊上面发表论文(如SSCI期刊),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一个政策是永恒且必须遵循的。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研究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接下来易智编译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下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几个问题。一、在国际期刊上可以发表综述类文章吗?在国际上发表综述类文章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献综述在一篇论文当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文献综述表示的是作者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系统化认识,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的系统概述以及支持这个研究进展的相关证据等。完成文献综述需要仔细阅读并且综合回顾所有相关文献。更重要的是,文献综述不仅仅是概述,更是作者对于本次研究问题深层次的整理和认识,它是一个对前人研究成果与作者对该类研究的理解与认识的综合体。其次,文献综述类的文章如果可以发表,一种情况为作者是一个领域内非常杰出的人才。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对某个领域中公认的理论或观点有了全新的、独特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才有可能被杂志社所接受并发表,但是这个难度很大。所以易智编译建议大家,如果有类似想法的话,还是不要在这一方面花费很大的精力。二、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文章的影响力呢?想要提高自己文章的影响力,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英文文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章具有说服力,你需要参考与你的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与研究过程,这样才能告诉读者你的研究是有依据、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你的文章是发表在中文期刊上,那你可以引用中国的一些研究者的论文。但是,如果你的文章需要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最好尽量多的引用国际上的著名文献,当然不是说所有文献都必须是英文的,但是大部分应该是英文文献。因为国际期刊的编辑对于中国的一些研究并不熟悉,所以你需要对国际上现有的研究做一个详细的综述。很多期刊在论文发表前的评审阶段会对所引用的文章原文做非常细致的追溯,所以一定要保证引用文章的准确性与质量,这样才能体现整个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另外,在引用文献时不要过多地引用自己的文章。其次,你可以将自己已经在中国发表的论文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咨询提供论文翻译的公司,机器翻译或者人工翻译等,将其翻译成英文文章,并放在类似于Academia.e等学术平台上。这样其他研究者就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发现你的研究。如果你的文章被其他人引用就可以增加你的学术影响力。将文章翻译成英文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请尽量去尝试,这是将你的研究推广到国际范围内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三、论文写作完成以后,如何找到合适的期刊投稿呢?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重点关注期刊自身的特点,并且以此作为参照来选择适合发表自己论文发表的期刊。例如,根据文章的研究范围去选择该文章是发表在区域性期刊还是国际期刊上。如果你是中国人,论文内容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那么发表在中国国内的期刊上会比较合适。同时,还要考虑论文面向的读者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研究者,如果是面向理论研究者就选择偏向于理论方面的期刊,如果是面向实践研究者就选择实践方面的期刊。(2)认清论文的研究方法并以此来选择期刊。比如,论文使用的是质性研究方法,国际上有很多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期刊,那就可以选择这些期刊投稿。这样做会增加自己的论文被录用的概率。(3)选择期刊的时候要注意该期刊的编辑或编辑委员会发布稿件的要求,注意让自己的论文符合相关要求。其次,是要仔细阅读目标期刊中已经发表的文章,查看一下论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参考文献的引用等方面是否与期刊中已经录用的文章相似。这样可以也增加投稿被录用的概率。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想法,无论我选择中文或英文期刊,我只要选择SSCI中的期刊就好,但是这样会增加论文发表的难度。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不要仅局限于SSCI期刊。对于其他数据库中的期刊,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影响论文录取或退稿的相关因素:比如期刊的出版频率和文章数量、投稿论文的接收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的时间以及期刊是否开放访问等因素来进行选择。论文的发表途径总体来说包括两种:(1)直接发表在可开放获取的期刊上:这些期刊有直接免费获取文章或缴费后获取文章两种方式;(2)发表在非开放访问的杂志上:这种情况下需要判断是否可以转载到其他可以开放访问的数据库中,比如某些可以被谷歌学术公开搜索到的数据库。一种情况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转载。还有一种情况是访问时需要收费并且不能转载到其他数据库中。四、已经向国际期刊投稿后,还需注意什么?很多论文发表都不是一次通过的,都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评审。所以当你收到杂志社“需要修改”或者“请重新提交”等要求时,不要认为是自己的文章被拒稿了,这说明你的文章很有可能被录用。当你的文章被要求修改并重新提交时,编辑部会将主编和外审评论者的意见汇总起来反馈给你。请结合自己实际的研究情况认真考虑,修改有问题的地方,但是不需要遵循每一位评论者的建议,对没有采纳的意见标注出具体的原因。对原始文稿,修改使用修订视图,将文章修改的痕迹显示出来,并重新提交修订版本的修改稿。这样会让编辑更加清楚文章修改的位置以及文章修改之后与原稿的差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论文进行查重,保证论文的查重率。另外,从投稿到录稿中间会有一定的审核时间,在没有得到所投杂志的确切答复之前,不要将一篇文章同时提交给两家杂志,这会影响到你的学术声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美对升级贸易摩擦有误判

今天上午,清华大学举办中美经贸专题研讨会,聚焦中美经贸摩擦等热点问题。(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央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记者王晶 王梦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今日(1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直言,中国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在反思中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但美国却是把自己的责任“外包”,指责中国。“美国对升级贸易摩擦有误判,美国政府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做法,在部分美国学者看来,会把美国变成一个自我击败的霸权。”他谈到,中国应对美国贸易霸凌所做的事情不光是维护中国的利益,也在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利益。他还深度分析中美两国情况,并谈及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中国是答案而不是问题。

请问游是

山大国际问题研究院在威海揭牌成立 国内外专家对话“百年大变局”

中国山东网3月29日讯(记者 徐从芬)28日,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百年大变局高端对话举行。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市委副书记张宏伟出席仪式并为研究院揭牌,张宏伟致辞。张宏伟在简要介绍威海市基本情况后指出,近年来,坚持以“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聚焦城市国际化战略实施,按照深耕日韩、深化欧美,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思路,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随着威海对外交流交往交融的日益深化拓展,迫切需要借助高端智库加强对国际问题、特别是东北亚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山东大学开展国际问题研究历史悠久,此次依托威海校区东北亚学院设立国际问题研究院,是山东大学把握世界格局变化,打造中国特色国际问题研究智库平台的重要举措,必将对促进山大“双一流”大学建设以及提升威海对外开放层次水平、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进程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希望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充分借助这一平台,积极延揽人才,全力深化重大课题研究,更好地为国家战略决策服务、为威海开放发展助力。威海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加强校地沟通联系、不断丰富合作内容、优化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与山东大学和威海校区的对接,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校地双方实现更加紧密合作,努力开创校地共赢发展的崭新局面。中国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变局,山东大学邀请到国内外七名最为顶级的专家共同探讨这样的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仁伟做了主题为“大变局与中国”的主题讲话,他指出,中国不得不承担大变局带来的责任,这是我们在变局当中的机遇,也是危机。另外,世界要接受中国在大变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要准备有一个长时间的,各国对中国的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大变局的内涵和大变局产生的后果,是国际问题研究的未来长时间的课题。随后,专家朱峰、吴心伯、潘家华、林宏宇、王晓红、张丽娟分别做了《大变局与国际关系》《大变局与中美关系》《大变局与环境、气候问题》《大变局与世界秩序》《应对三零为主导的国际经贸规则的变革》《大变局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讲话。七位学者通过自己的学识,向大家展现了七位专家从自己的角度对当今百年大变局的思考。“一上午探讨得非常棒,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谈论了一个恰当的问题。上个一百年的时空转折点就是我们这个地方——威海,今天又在威海,谈不上旧梦重温,但是谈论这样一个话题的时候,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大家在探讨过程中确实发现我们在这个时代遇到了很多反常现象,反常现象用过去的理论、过去的方法确实很难解释,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遇到了一个历史的拐点。”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张景全总结表示,根据之前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2020年亚洲经济体在总量上碾压世界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体,也就是说亚洲世纪或者亚洲时刻将在明年实现,因此探讨百年变局也一直在路上,这个问题没有结束,希望在明年有更多的学者贡献更多的智慧给大家。

艾芙莉

“中国越发展,世界越繁荣”——专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

原标题:“中国越发展,世界越繁荣”——专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朱超)回忆起1992年第一次踏出国门,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客座研究时的情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依然清晰记得,“那时在国外搜集关于中国的报道很不容易,报纸上偶尔有一两条,也是在不起眼的角落”。而今天,不仅有关中国的讯息变得铺天盖地,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更是无处不在。从事了近30年国际问题研究的阮宗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如今各种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都是必谈话题;在各种国际组织中,中国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在他看来,这种变化当然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息息相关,但更直接地是缘于中国同世界的深刻、良性互动。阮宗泽将其归纳为“中国越发展,世界越繁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都曾挺身而出,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作出贡献。”阮宗泽说,中国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的“伟大奇迹”。阮宗泽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咨询委员会担任过专家,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中,对中国扶贫和工业化成就的世界意义有了更多切身体会。他引用联合国官方数据“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说,联合国能提前完成千年发展计划中减贫目标,中国贡献了“半壁江山”;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从中国的跨越式发展中汲取了宝贵经验,提振了发展信心。12月26日是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10周年。10年来,中国海军先后为3400艘外国船舶实施了护航,约占中国护航船舶总数的51.5%;解救、接护的船舶中,外国船舶占50%左右。阮宗泽认为,这就是强大起来的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之一。“中国目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大维和出兵国,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一些外媒质疑,未来中国还会不会像过去那样重视改革开放?阮宗泽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给出清晰答案,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阮宗泽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正在用自己的“实力与担当”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赢得令人尊重的地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有的国家在修墙,而有的国家在修路,这正是理念的不同。”阮宗泽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扩大开放,与世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受到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和支持。”“不管别人怎么做,中国都坚持承担责任、履行承诺,从历次联合国大会上中方发言受欢迎的程度可以看出,中国和国际社会有着共同的语言,中国是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阮宗泽说。编辑:唐颢宸

穿越侠

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在威海揭牌成立

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百年大变局高端对话日前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 钟欣 摄中新网威海4月1日电 (张玉雷)记者1日从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获悉,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百年大变局高端对话日前在该校区举行。图为百年大变局高端对话现场。 钟欣 摄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表示,希望国际问题研究院瞄准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围绕国家发展模式、大国关系、国际安全、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思潮和全球智力等重大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的学术理论研究以及对策研究,以打造大平台、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等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成为独具特色、国内一流的高端智库。在百年大变局高端对话现场,专家们分别做了《大变局与国际关系》《大变局与中美关系》《大变局与环境、气候问题》《大变局与世界秩序》《应对三零为主导的国际经贸规则的变革》《大变局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讲话。学者们通过自己的学识,向大家展现了七位专家从自己的角度对当今百年大变局的思考。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张景全表示,当今世界走到了一个历史的拐点,这次高端对话是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谈论了一个恰当的问题,探讨百年变局一直在路上,希望更多学者贡献智慧和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