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虚位以待丨欢迎加入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白玉不毁

虚位以待丨欢迎加入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2020年招聘简章研究所简介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从事科技、经济、社会问题的政策性和战略性研究,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政府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招聘岗位学术部研究助理(4-6人)岗位职责搜集、整理、分析相关领域的政策资料与相关数据;撰写各类课题研究报告;参与研究所专家网络与合作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参与各类学术活动的策划与执行。 任职要求 2020年应届毕业生,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较强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文字功底扎实;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信息技术、生物、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航天、航空、海洋、经济金融等相关专业优先;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者优先; 中共党员优先。数据部研究助理(1-2人)岗位职责维护研究所内外网服务器、云服务器、网络设备、安防系统等;负责服务部署,包括VMware虚拟机、物理机、Linux系统、Java运行环境等;负责安防系统的日常巡检,故障处理和维护;负责研究所数据平台的运营维护,基本的故障处理和维护操作,后期平台升级的需求采集和方案制定;负责研究所数据管理,保证数据管理方案有效运行;负责研究所数据管理,保证数据管理方案有效运行。 任职要求 2020年应届毕业生,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Linux操作系统使用,熟悉各类服务的部署升级,如Apache、Nginx、MySQL等;掌握一两门编程语言,Python或Java均可,了解B/S架构原理和基本运行维护操作;掌握办公组网技能,可以处理服务器、网络设备、安防设备、电脑等简单故障;掌握数据分析、爬虫等技能者优先;中共党员优先。新媒体运营(1-2人)岗位职责 负责研究所官方新媒体渠道(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的运营推广;研究平台规则和用户思维,制定相应的渠道运营方案并执行;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和优化运营策略。 任职要求 2020年应届毕业生,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中文、新闻学、文化传播、公共管理等相关专业优先;有相关实习经验者优先;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者优先; 中共党员优先。岗位待遇本科税前年薪14W-16W;硕士税前年薪15W-17W;博士税前年薪18W-22W;享受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待遇及国家法定假日;拟招聘人员选录后,按照本单位规定与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不解决北京户口及事业编制)。招聘流程联系方式简历投递邮箱:iite_shanyu@126.com(注:邮件标题请注明毕业院校、学历及专业,附件请附简历及两张生活照,不接受电话来访,合则约见)欢迎大家踊跃应聘,或将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推荐给您的朋友。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研究所简介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电话:010-82635247/6558

冬之吻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功举办“第三期硬科技论坛”

2020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与太和智库联合举办第三期“硬科技论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来自科技界、产业界和金融界的多名专家针对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及如何为人工智能提供资金支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深入,除了推动产业不断向智能化的方向转变,也给某些传统产业带来运维、管理、生产等各个层面的颠覆性变化,甚至加速某些传统行业的消亡。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资金、技术的制约,如何为其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加速人工智能在产业中的应用,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次论坛就上述议题展开,与会专家纷纷围绕议题进行阐释,展开精彩的观点论述和研讨。游世学北京中科汇联董事长人工智能替代简单重复性劳动,如:银行柜员、话务员、电话客服人员、驾驶员等。从2015到2035年,这20年是弱人工智能的时代。弱人工智能阶段容易被替代的工作有以下特征:可重复性工作、快思考工作(5秒能给出反馈与答案的工作)、低协同工作和高危险工作。在这些行业中,能减少人的疲劳和风险,因此,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人工智能企业中的小微企业,不要指望银行资金来支持。银行是一个盈利和风险厌恶性机构。因此,让其大幅度支持高风险的中小微企业,实在是勉为其难。解决之道,在于政府需要帮助银行解决风险降低、进行风险兜底的政策和模式,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企业的资金长期是缺的。初创期的硬科技企业人才和设备贵,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成长期企业的研发资金、市场资金等也不够,需要补充现金流。针对硬科技企业,银行、基金等投融资机构可以考虑采用人工智能(硬科技)风险对冲或担保基金、科技创新保险基金做支撑,利用银行投贷连动、债贷浮动的创新机制,来进行扩大信贷投放。只有建立灵活处理风险的机制,人工智能等行业的硬科技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赵玉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智库专家当谈到人工智能在一个行业中应用的时候,一定要联想到和它相关的其他行业也在人工智能化。在零售行业,无人超市和电子商务已经足够智能,带来的是线下批发市场和电子市场的关闭。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带来了物流的变化,自动化仓储、送货机器人、送货无人机都已经变革了传统的物流模式。可以看到,弱人工智能已经足以改变社会。未来,除了医疗、交通、购物这些生活相关的场景,工业制造、教育等绝大多数行业也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前景而言,只做人工智能的企业,是很难存活的。什么企业能够存活?一定要有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才能活下来。比如,美团、阿里等企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科技企业”了,而是成为了互联网“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是人工智能的土壤。搭建了生态链的、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企业中,将真正诞生人工智能的领跑企业。如果没有生态,只能产生弱的、初级的人工智能。一旦这些企业能够真正做起来,就不需要银行做支持,民营资本会蜂拥而至。沈仲军清华同方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在资本追逐风口的时代下,我们应该反思是否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我们应该拥有辨别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为我们所用的能力,这是要发现我们自己的认知。每一个人,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只有先突破自己的认知,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另外,我们需要首先关注老百姓的刚需,例如农业、健康、安全等维度来发展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业是分层次的,国家解决的是刚需,卡脖子的技术,中小企业解决的是应用层面的问题,两者结合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马辉安信证券保荐代表人 从投行的角度来说,目前商业逻辑和模式还没形成,很多的企业是亏损的。未来人工智能将会是通过技术的嫁接,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和改造,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对于二级市场而言,让市场推动而不是政府指导,资本市场遴选一些好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方式匹配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促进技术进步。杨静 新智元创始人、CEO以往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场景是狭窄的,互联网、金融、交通与安防领域,提供了超过50%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其次是消费电子和教育医疗等。但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制造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只有5%左右。因此,人工智能对中国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的赋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人工智能与工业的融合,将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航道。预计到2025年,60%的企业业务流程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2019年我国中小微企业总数在1.2亿左右,其中拥有智能设备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只有300-500万,占3%左右。可见服务于企业的智能化,AI才能挖掘出数字经济引擎的最大价值。OpenAI的报告显示,AI算力在2012-2018年间增长了30万倍以上,OpenAI今年还推出了1700亿参数的GPT-3预训练模型,微软给 OpenAI 提供训练用的是一台排名全球前 5 的超级计算机,GPT-3 的训练成本因此高达近1亿元。可见AI在算法和算力两个领域都处于爆发前夜。中小企业也必须跟上节奏。不然很可能被取代。谭铭洲 远望智库人工智能专家现在所有企业都用互联网,那么哪些真正能够被称为互联网企业?我觉得是平台入口公司、能对互联网能够进行底层赋能的公司和做技术的公司,这些公司对人工智能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未来几十年,所有行业都会被AI赋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数据产生多的地方,可能会被提前颠覆。而且人工智能改变的不是行业本身,是更深层次的规则。在投资方面,如何定义人工智能中的核心资产,是很重要的,不然很难确定拿什么来抵押。算法和数据,都是人工智能的资产。以抖音为例,在美国受限后,商务部提出将其算法作为限制出口的技术。以前没办法评价互联网企业的资产。产业升级后,技术、产权都能作为资产。孟弘 招商局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AI的发展需要数据驱动及算力和算法的支撑,其中数据驱动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把目前较为广泛的行业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中,我国工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工业互联网中AI的应用面还较为狭窄,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服务业中,我国的发展是相对较快的,主要在于消费互联网。那么,AI会对那些行业产生颠覆性变革?长期来看,会对所有行业产生巨大的颠覆性作用。短期来看,能够为数据驱动、能够采集到数据、拥有足够完整的数学模型的行业从业者,容易被取代。如金融行业,金融行业的投顾、审计等工作能够被数据定义、有明确流程,因此比较容易被颠覆。然而有很多创造力、包含很多不确定性的工作难以被取代。比如研究工作和文学创作,这些智力密集度高、创造性比较强的行业不容易被取代。如果需要让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聚焦基础层,比如美国卡脖子的技术。把美国的出口管制清单拿来,里面限制的技术,就是我们最应发展的技术。张科峰 太和智库常务理事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把人类的思维放到机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在高科技、专业服务、金融服务、零售、医疗、物流等行业最容易产生替代,给汽车、物流、网络安全、交通、营销、防务等带来颠覆性变革,但在高智力加工、强监管的行业(如金融)和基于个人服务与创造力相结合的行业很难实现替代。李鹏飞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未来人工智能将对全行业带来巨大变化,不论是新兴数字产业,还是建筑、制造、农业等传统产业。人工智能的实现需要有数字化基础,因此不同产业被人工智能变革的顺序会随产业数字化的难易程度而改变。人工智能改变产业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仅因为产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爆发需要时间,人工智能在产业的落地也需要时间,而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产业中的适配性应用也需要时间。刘义华 太和智库研究员目前人工智能企业的抵押物、期限、价格等因素不太匹配银行的要求,但是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转型升级、AI赋能这些领域会持续关注,并且加大投资的支持力度。非常看好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应用,但是使用这项技术用来提高生产力的企业还有大量的空间可以挖掘。我们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需要民间资金的介入,另一方面更需要顶层设计,通过设立基金、提供政策等方式,提高市场的动力。编辑丨 刘瑾研究所简介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佐光

「SSCI投稿经验系列之五」经济学的好期刊来了!

应广大粉丝的要求,梅小森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适合有经济学相关学科背景的同学和老师们投稿!如果你喜欢“SSCI投稿经验系列”,欢迎留言评论,和梅小森互动,告诉我们你感兴趣的期刊,我们会全力帮你一探究竟。今天梅小森给你介绍的是《 Asian Economic Journal 》《亚洲经济杂志》《亚洲经济杂志》详细介绍了与东亚有关的经济学广泛主题,包括国际比较和国家研究。它是理论家、实践者和研究人员之间进行辩论的论坛,并发表了高质量的理论,经验和政策导向型著作。《亚洲经济杂志》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研究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与东亚有关的经济学研究。对于那些对亚洲研究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种至关重要的信息使《 亚洲经济杂志》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源。......期刊官网: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4678381那么被这本期刊收录的论文选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梅小森就为大家找来了《亚洲经济杂志》最近发表的成果!梅小森选的这两篇论文都很有实际运用价值,希望给大家启发。附上最新期刊目录:梅小森了解到《亚洲经济杂志》近期的论文选题包括: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与全球经济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全球失衡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灾害经济学印度尼西亚经济经济学专业和教学交流汇率和货币危机金融机构和市场企业行为粮食和农业政策增长和生产力家庭行为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国际投资和资本流动供应链劳动和人力资源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贫困与收入分配公共部门服务部门腐败与发展......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将持续更新,敬请期待!另外,2020年第一届传播、创新与经济管理国际会议正在广泛征稿,会议论文集提交CPCI检索和EI检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不要错过!“2020年第一届传播、创新和经济管理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将于2020年8月30日(星期日)以网络在线形式召开,大会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和研讨的高水平平台来分享他们的卓越成果,探索研究领域内的热门问题,交换新的经验和技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都将由会议技术委员会进行同行评审。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将由梅森出版集团(Mason Publish Group)正式出版,并提交CPCI检索和EI检索。官方邮箱Email:ICCIEM2020@163.com完整版《私募股权特征、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韩国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工资差距无关》

慧明

出版专著一本、10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看他的天大十年!

在大学中,我们可以成就什么?你是否也曾思考过类似的问题?那么,不妨一读这位同学的故事,或许,能够对我们有所启发。王华昆,中共党员,建筑工程学院船船与海洋工程专业17级博士生,发表论文28篇(学生一作10篇,SCI 7篇),申请专利21项(授权12项),出版专著一部。目前是Thin-wall structure 等10个国际期刊审稿人。国家奖学金、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大学第十八届学生科学奖获得者,累计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20余项。01为了国家需要!学霸的成长之路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现在的专业,王华昆说:“刚开始纯粹是因为兴趣,觉得航母很酷。几年的大学学习后再回首,发现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国家很需要这方面的工程师。”尤其是看到欧美对我国的各种科技封锁和制裁后,他更坚定了投身海洋工程事业的决心。他表示:“现在开发海洋已经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我们有更好的时代背景,我想我们更要不负年华,不负盛世!”王华昆在2011年进入天津大学读本科,他来自农村普通家庭,本科阶段也做过家教等兼职,自立自强是他一直坚持的。大三时以专业第十保研并硕博连读,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但对科研他有着执着的热爱。他师从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教学名师余建星教授。在科研的路上,他始终在坚守与突破:“科研没有捷径,我将梦想化作一年365天,每天超过10个小时,以享受快乐学习过程的心态的勤勉努力。我始终相信,突破自我的时刻,往往就在那些持之以恒的坚守之中。”“善规划、定目标、勤执行、多总结、贵坚持”是他对自己的总结。“学校人文关怀、学院学生工作和导师及课题组老师们的全力支持对我的成长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他这样说道。02干将发硎,开拓创新,志成大国重器王华昆共发表论文 28篇,其中SCI 11篇(学生一作7篇,1区TOP 1篇,2区TOP 1篇),EI 8 篇,累计影响因子34.546,h指数6,Scopus显示论文总被引用132次,累计阅读次数5000余次,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过去几年,作为实验室学生负责人,他积极参与国家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8个国家级课题,累计负责经费750余万。他还协助导师搭建了功能、性能世界第一的深水结构实验室,帮助天津钢管公司通过中国、美国、欧洲等船级社认证,并通过美国海洋石油API标准,加速国产管道工程应用,帮助我国钢管企业走向世界。为了解决试验平台相关技术难题,他也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目前共公开申请专利 20余项(学生第一发明人 15 项),已授权专利 12 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他完成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中型邮轮项目、省部级重大专项项目的申请,作为学生第一完成人他获得2019年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为海船行业的发展,王华昆做出了自己的贡献。03敢想敢做,交流分享,他的科研秘诀研一期间,王华昆深感参数化建模对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性,但市面上却少有相关教材。因此,从构思到出版,他花了两年多时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专著,介绍ABAQUS参数化建模技术和技巧,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借鉴。此书累计销售已超过540册,全国各大省级图书馆都有馆藏,在京东上搜索王华昆的名字也可以找到这部凝结了他心血的作品。王华昆和导师余建星教授提出出版专著的想法时心情忐忑,担心这个大胆的想法被一口否决,却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敢想敢做,知行合一,这是他的科研秘诀。“爱国奉献、敬业勤奋、诚信严谨、友善关爰、会感恩、吃苦耐劳和立志成为才,余老师的谆谆教诲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此外,余老师对学生的科研也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为我们采购了一系列世界一流的试验设备和分析软件。我记得在我投第一篇SCI时,被审稿人质疑测量方式落后,余老师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刻采购了世界上最好的关节臂,经修改后再投顶级杂志很快便得到录用。除了科研工作,老师也很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为我们采购了多种运动器材,鼓励大家每天两次不下20分钟的体育锻炼,健康的身体是保持良好科研状态的基础,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说起自己的导师,他充满了感激。“实践是自我成长的最好方式!”秉持这个理念,王华昆多次承担助教工作,目前已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三届,协助导师指导参与第六届大学生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大赛的本科生获一等奖。他时常与本科生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连续5年到福建省参与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同行评议,目前是Thin-wall Structures(2017年Top10审稿人)、Tribolog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等10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他说道:“多与人交流是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04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王华昆认为学习并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学习之余应多参与课外活动,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学习之余,他喜欢画画素描,看看纪录片。平时,他还喜欢用相机记录下校园里的美好时光,留下岁月的点点滴滴。很快,王华昆将从一名天大学子,变为大学的一名年轻教师。他说:“继续投身科研,投身国家教育事业,争取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是青春的选择,这是我的选择!”//主要荣誉///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部级)第十八届学生科学奖谭旭光奖学金中船奖学金利安隆创新创业奖学金日本NK船级社奖学金天津大学2020年优秀学生标兵国家励志奖学金3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3次本科生招生宣传先进个人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

得之也死

全球数字地缘版图初现端倪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进,大国竞争聚焦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数字空间。加强顶层设计、保障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世界主要大国实施国家数字战略的基本目标;推动数据共享和数据跨境流动,在促进数据流动和共享中获得最大的发展红利是各国实现数字发展的最终目标;保障数字空间安全是各国追求数字发展红利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特别是供应链安全和数据安全。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球权力的重新分配,在中美科技竞争和中欧寻求合作的大势下,数字空间将逐渐形成中美欧三极鼎立的地缘格局。不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2020年都是会被浓墨重彩的一个年份。新冠疫情在全球疯狂肆虐,截至2020年12月末,全球确诊病例超8309万,死亡数突破180万。在此背景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疫情重创世界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年10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呈现更多的冲突性和竞争性,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数字空间成为大国发展与安全利益博弈的重要领域,中美欧三极鼎立的全球数字地缘版图已初现端倪。数字空间的战略意义进入21世纪,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汹涌而至,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重要驱动力,人类正在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时代。所有的科技都具有社会和政治属性,但与前几次科技革命相比,数字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刻。克劳斯·施瓦布在其 2018 年的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提出“全世界进入颠覆性变革新阶段”这一论断,他认为这些新兴技术不是在目前数字技术上的渐进式发展,而是真正颠覆性变革,假以时日,这些技术必将改变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所有系统,不仅将改变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和运输方式,而且将改变我们沟通、协作和体验世界的方式。尽管处于快速发展进程中的科技革命仍然蕴含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但基于可见的影响亦可看出,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正对世界带来具有颠覆性和创新性的巨大影响。在数据全球化和疫情冲击的双重作用下,数字经济不仅成为各国尽快走出经济衰退的重要举措,也为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长效动力。在疫情发生之前,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47个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8万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6万亿美元;全球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持续提升,47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比去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全球数字经济增速逆势上扬,平均名义增速5.4%,高于同期全球 GDP名义增速3.1个百分点。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了避免物理接触和保持社交距离,网上购物、机器人服务、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旅行等新的业态逐渐兴起。2020年11月,经合组织(OECD)发布报告《2020 数字经济展望》指出:新冠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经合组织国家正在加强其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针,从顶层设计到国家5G和人工智能战略、数据共享、数字安全创新以及区块链和量子计算研发,成员国之间的互联互通持续改善,互联网的使用迅速增加。2020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认为,新兴经济体正在出现四种主要的数字化趋势,即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研发用于教育和再技能化的数字工具,推动跨越式发展与创新以及不断增强隐私保护,而这些趋势可能会对全球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但不可否认,数字空间在释放发展新动能的同时,它所带来的阴暗面和安全风险也正在日益加剧。疫情期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大数据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安全和隐私带来了新的挑战。2020年12月,微软公司总裁布拉德·史密斯撰文称:网络安全面临着至暗时刻,呼吁国际社会正视全球网络安全威胁演变的三个趋势,认为国家级网络攻击的决心和复杂性持续上升,它们与私营企业出现技术融合,并且与社会危机交叉融合。同月,北约前秘书长索拉纳在辛迪加网站撰文称:过去20年中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已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互联网已无所不在,社交网络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阿哥拉”市集,但数字工具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算法帮助制造了回音室,公众辩论变得极为贫乏,数字领域已成为包括网络攻击和大规模虚假宣传运动的“混合战争”的沃土。主要大国的数字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数字空间不仅蕴含着美好的发展前景,而且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其对国家发展的战略价值显而易见。一些主要大国纷纷升级本国的数字发展战略,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试图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中抢夺战略高地。从美国、欧盟等国发布的文件来看,国家数字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发展、数据共享与流动以及数字安全三大支柱。第一,重视顶层设计、保障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实施国家数字战略的基本目标。美国继2018年发布《美国机器智能国家战略报告》提出六大国家机器智能策略之后,2019年启动“美国人工智能计划”,发布了最新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旨在加速人工智能发展,维持领先地位。2020年9月,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构思美国数字发展战略》的报告,提出四项指导原则和五项关键举措,确保美国能够在 AI、5G、量子计算等可能影响未来国家安全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新兴技术变革中发挥领导力。2020年7月,欧洲议会研究服务中心发表《欧洲的数字主权》报告,阐述了欧洲的数字主权战略:“欧盟提出的‘数字主权’是指欧洲在数字世界中自主行动的能力,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和防御性工具,其目标是促进数字创新以及与非欧盟企业的合作……欧洲理事会强调欧盟需要进一步发展具有竞争力、安全、包容和具有伦理道德的数字经济,应重点关注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问题。”德国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高技术战略2025》和《德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提出整体政策框架。日本在2019年发布《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提出实现超智能社会的建设目标。第二,如何在促进数据流动和共享中获得最大的发展红利是各国实现数字发展的最终目标。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数据已经成为数字时代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数据流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传统的跨国贸易和投资,不仅支撑了包括商品、服务、资本、人才等其他几乎所有类型的全球化活动,并发挥着越来越独立的作用,数据全球化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5月正式生效实施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是欧盟维护其数字主权的一项重要手段,而欧美之间的跨大西洋个人数据保护机制则通过2016年2月达成的“隐私盾协议”加以规制。2020年9月,欧洲议会工业、研究和能源委员会(ITRE)发布《欧洲数据战略(草案)》,明确提出数据是欧洲工业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决条件,并就欧洲数据治理框架、数据访问、互操作性、基础设施和全球数据规则等提出了建议。与欧盟相比,美国的数字经济战略更具扩张性和攻击性,其目标是确保美国在数字领域的竞争优势地位。美国一方面主张个人数据跨境自由流动,进一步扩大自身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界定重要数据范围,限制重要技术数据出口和特定数据领域的外国投资,遏制战略竞争对手的发展。2020年6月,美国在 APEC 事务会议上提议修改APEC成员国和地区的企业跨越边境转移数据的规则,即“跨境隐私规则(CBPR)”,使其从APEC中独立出来,有分析认为,美国意在将加入APEC的中国从框架中排除,避免获取左右国家竞争力的数据。中国《网络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存储、保护等基本制度,旨在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主张数据存储本地化和跨境有序流动。第三,保障数字空间安全是各国追求数字发展红利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特别是供应链安全和数据安全。从过去一年的中美科技对抗来看,华为5G争端背后是美国对供应链安全的关注,而TikTok禁令背后则是对数据安全的担忧,两者之间彼此关联,互为因果。就供应链安全而言,2020年3月,白宫发布《确保5G安全国家战略》,制定了“与我们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和盟友紧密合作,领导全球安全可靠的5G通信基础设施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的战略目标;同年8月,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发布了《5G战略:确保美国5G基础设施安全和韧性》,提出五项战略举措,承诺提供一个供应链框架,研究使用“不可信”设备的长期风险,以保障美国5G网络免受广泛的漏洞威胁。就数据安全而言,其背后则是对信息操纵和国家安全的担忧。随着国家安全威胁的日趋多元化以及“混合战”和“灰色地带”战争理论的兴起,社交媒体的武器化趋势日益显著,网络空间中的信息和数据也会被一国作为工具以实现其针对他国的地缘政治目标,这也是特朗普强迫出售社交媒体TikTok认为其“可能会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原因。2020年9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发布《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对当前围绕数据和供应链安全的中美争议给出了正式回应,并呼吁开启全球数据安全规则谈判。数字空间初现三极格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尚不知何时结束的全球新冠疫情加速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进,“东升西降”态势显著,中美战略竞争日趋加剧。尽管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又一轮全球权力的转移,信息技术推动权力从国家向非国家行为体和全球力量转移,但对于仍然被国家行为体主导的国际舞台,大国间的竞争只会由于政府权力的相对收缩而变得更加激烈,以便于后者去追求更大的权力。中美欧三方凭借各自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在中美科技冷战和中欧寻求合作的大势下,凸显三极鼎立的全球数字地缘格局。如同现实空间一样,数字空间的地缘格局也是由国家实力所决定的,美国仍然占据绝对领先优势,中欧则各有所长,但在整体实力上仍然与美国有着明显差距。2020年9月,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发布了国家网络能力指数(NCPI)排名,基于对30个国家的网络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英国、俄罗斯、荷兰、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在数字经济规模上,美国达到13.1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规模5.2万亿美元,德、日、英、法则紧随其后,分别为 2.44、2.39、1.76 和 1.17万亿美元。有报告评估了中美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互联网云计算、通信和智能手机等 ICT领域的地位,认为中国在通信和智能手机终端市场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难以撼动美国的垄断地位,软件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最为薄弱;美国则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互联网云计算和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对霸主,而华为已经在通信、芯片设计等数个领域撕开了美国构筑的高科技垄断壁垒。首先,中美科技战略竞争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美关系的主要矛盾。在数字空间的全球地缘格局中,对全局影响最大的变量是美国对华科技遏压和中美关系走向。以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打压华为和清洁网络计划为标志,美国对华技术脱钩的政策意图目前还只是围绕供应链安全和数据安全两个焦点,但很可能随之扩散蔓延至数字空间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以及相关的贸易、金融和人员交流等领域。作为对美国政策的回应,中国在扩大开放力度的同时,也在加大自主创新,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领域力图做到自主研发,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从而在事实上推动中美双方解除在过去几十年中形成的技术领域的高度相互依赖。其结果是,这个所谓的“脱钩”过程会使得更加数字化的世界产生分裂,以供应链和数据为核心催生出中美各自主导的两个平行体系。2020年10月,前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官员杰拉德·科恩在《外交事务》发文,倡议美国等“科技民主国家”建立全新的国家集团T12,以对抗中国等国家在新技术领域的迅速崛起,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西方国家多边合作的历史传统。中美博弈是一盘3D棋局,拜登新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面临着新的机会窗口,竞争与合作交织,两国在数字空间的博弈也会更加复杂化。其次,欧盟强势推出“数字主权”,美欧在数字空间的利益分歧扩大。从欧洲对“数字主权”的表述——促进欧洲在数字领域提升其领导力和捍卫其战略自治的一种途径——来看,一些欧洲国家对于抓住数字时代的发展机遇、重振欧洲的国际地位抱有强烈的期待。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和孤立主义的战略导向下,美欧之间的合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2020年7月,欧盟法院(CJEU)在 Schrems II(case C-311/18)案中认定欧盟与美国签订的隐私盾协议无效,并对欧盟与美国之间的跨境数据转移标准合同(SCCs)的有效性提出重大质疑,使得美欧在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问题上分歧进一步扩大。2020年12月,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发布报告称,隐私盾协议失效将会对跨大西洋贸易和创新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加剧数字经济碎片化现象,并导致双方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下降。美欧在数据保护以及数字税方面的根本分歧在于美国希望保护本国科技企业的竞争力,而没有充分考虑欧洲自身的利益诉求。拜登政府上台后的首要外交政策目标就是修复与盟友的关系,但是如果结盟主要是为了与中国展开全球竞争而不充分考虑欧洲的地缘利益的话,美欧在数字空间的合作还将面临挑战。最后,中欧关系的战略意义凸显,中欧两国在数字空间面临着新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遇。2020 年是中欧建交 45 周年,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欧洲国家领导人就双边合作进行了多次在线会晤,均表达了深化科技与数字经济合作的愿望,而2020年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如期完成向国际社会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双方对与美国未来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数字空间地缘格局的重构。德国执政党主席候选人默茨强调说:“对华关系是欧美首要议题,我永远不想看到我们必须在中美之间作选择的情况。”而美欧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2021年1月2日,因担心在中国市场受到排挤,欧洲巨头爱立信 CEO 鲍毅康表示,如果对华为的禁令仍然存在,爱立信将离开瑞典。中欧投资协定生效后,中欧在数字空间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合作空间,在技术发展、供应链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都可以扩大合作。欧盟倡导数字主权,中国呼吁尊重网络主权,双方都强调国家应在数字空间的治理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尽管双方仍然存在很多竞争和分歧,但合作多于竞争,共识大于分歧,增信释疑、互惠共赢将是中欧关系的主旋律。结语展望后疫情时代,2021年将是决策和重塑之年。数字技术及其应用将迎来蓬勃发展的高光时刻,而其中蕴含的安全风险更加不容忽视。新政府上台后,美国将会尝试恢复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重建美国的全球领导力,然而数字时代的国际关系已不可能回到美国独领风骚的过去,国家之间、国家与非国家之间的实力此消彼长,一次全球权力的重新分配已然开始。数字技术的力量正在安静而汹涌地冲击着一片片固有的边界和堤坝,国际规则和秩序的重塑也将会在国际舞台上推进和展开;大国竞争日趋扩大化和复杂化,因而更需要精细化应对,大国关系将进入融合国力竞争的新时代。免责声明:本文转自《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原作者郎平。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转自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作者丨郎平编辑丨翟丽影研究所简介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电话:010-82635522

祛箧第十

这本期刊发文量大、审稿快,影响因子稳定上升,国际认可度高!

期刊分析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美国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本有影响力的环境科学和技术研究期刊,创刊于1967年,由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出版,2019年影响因子为7.864。主编 Julie B. Zimmerman 是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JCR分区中科院分区发文类型期刊发表的文章类型包括Research Article, Critical Review, Policy Analysis和Correspondence等。载文范围载文情况可以看到,期刊的发文量比较大,近几年来也很稳定,整体呈很小的下降趋势,这将有利于期刊影响因子的升高,事实也证明,期刊的影响因子在逐年稳定上升,2019年影响因子直逼8分。预计2020年发文量将和去年处于同一水平。主要发文国家和地区从2019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国人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的发文比例占40.116 %,排名第二,对国人比较友好,而美国学者在该期刊的发文比例最高,达到45.413%。其中,国内发表数量较多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200)、中国科学院大学(93)、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63)、北京大学(48)、南京大学(46)等。影响因子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杂志的影响因子近年来一直在稳定增长,2015-2019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5.393、6.198、6.653、7.149、7.864,增长趋势稳定,明年影响因子预计仍不低于7分。自引率我们计算了下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近几年的自引率,2019年11.60%,这个比例是非常安全的。审稿周期我们来看几篇今年发表的论文,平均2-4个月左右接受,当然有的快一些,有的相对慢一些。对于一篇接近8分的期刊来说,发文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总起来说,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是一本非常好的期刊,影响因子稳定上升,发文量大而稳定,审稿快,对国人友好,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准备了!以上分析,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当,敬请指出。仅供参考~

旅行者

牛!中国学者2020在国际顶级期刊CNS上发表219篇论文,清华很亮眼!

2020年中国学者在Cell ,Nature及Science 共计219项研究成果(2019年发表186篇),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44篇,Nature 发表了100篇,Science 发表了75篇;按领域来划分:材料科学有23篇,地球科学13篇,化学14篇,交叉学3篇,生命科学140篇(新冠肺炎的有51篇),物理学26篇;按单位来划分(文章数目大于10):中国科学院67篇,清华大学26篇,北京大学21篇,复旦大学16篇,上海科技大学14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篇;按通讯作者来分(文章数目大于3):秦川7篇,饶子和7篇,高福5篇,潘建伟5篇,秦成峰4篇。最后,由于文章较多,如有错误,请及时向iNature反映,方便我们进一步纠正。1.2020年中国学者在CNS发表了219篇文章,具体的单位列表如下:2.文章列表如下(红色字体的为新冠肺炎领域相关的文章):来源:iNature

飞鱼秀

最新!环境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大连理工大学最新科研成果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李雪花副教授团队与苏州大学李瑞宾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环境健康领域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发表了题为"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odels for predicting inflammatory potential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纳米金属氧化物诱导炎症效应的定量结构-效应关系模型)的研究论文(DOI:10.1289/EHP6508)。该研究首次构建了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对纳米材料造成肺部炎症效应的预测。不仅为纳米材料风险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工具,还拓展了对纳米材料炎症效应机理的认识。李雪花,1980年生,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7月获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9月-2008年12月在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读,2008年12月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到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联合培养。主要从事化学品的有机微污染物的暴露和风险评价、预测毒理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1007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477016,21777019)、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2010AA0651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骨干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科研项目。近年来,在Environ. Pollut. Environ. Toxicol. Chem., Chemosphere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8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件。曾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纳米材料在生产和使用中进入环境,威胁人体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人体吸入纳米颗粒会引发肺部炎症,造成肺部纤维化,评价纳米材料的肺部炎症效应至关重要。纳米毒性的传统评价方法主要依赖活体动物实验。由于纳米材料种类不断增多以及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大规模动物实验带来很大的伦理问题和经济负担。该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针对以上难点,该研究首次报道了预测纳米金属氧化物肺部炎症效应的机器学习模型。该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 构建了包含30种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数据库,其中涵盖金属氧化物的4种定量理化性质。检测了金属氧化物在免疫细胞中引发的多种细胞因子,发现白介素IL-1β是炎性响应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为纳米材料在细胞和动物体内炎症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2) 基于所构建的数据库和量子化学计算,开发了预测纳米金属氧化物肺部炎症效应的机器学习模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90%以上。通过实验的验证,证明模型的外部预测能力良好,准确率达86%。(3) 识别和证明了金属氧化物诱导炎症效应的关键细胞事件。机器学习分析、量子化学计算和实验结果共同说明:细胞摄取、溶酶体损伤及组蛋白酶Cathepsin B释放是金属氧化物造成炎症的关键事件。纳米金属氧化物造成肺部炎症的机理《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是环境健康领域国际权威期刊。经Web of Science检索,该刊2019年共发表论文174篇,其中第一完成单位在中国的论文共有15篇。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黄杨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环境学院李雪花副教授和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李瑞宾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这项工作为纳米材料的毒性筛查和安全性设计提供了工具,也为未来实现以计算模拟替代大规模动物实验提供了可能性。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77019, 21477016, 31671032)和科技部合作重点项目(2018YFE0120400)的资助。

知网发布: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20年榜单

自2012年起,中国知网和清华大学图书馆每年联合研制《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通过对2万余种国际学术期刊引文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引证情况,目的是客观反映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学术研究领域的话语实情。本报告报道了我国学术期刊被国际期刊引用的他引总被引频次(TC)、他引影响因子(IF)和影响力指数(CI)等重要的期刊评价指标,遴选CI排名TOP5%的期刊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简称“最具”)、TOP5-10%的期刊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简称“优秀”)。9年来,连续入选“最具”的科技类期刊有83种,连续入选“优秀”的科技类期刊有203种,部分期刊已经进入所在学科领域国际先进行列,越来越得到国内外读者的高度关注,正在迈向“世界一流期刊”行列。通过遴选,这两类期刊品牌也已经得到期刊界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广泛认同,在助力中国期刊走向国际舞台、树立国际学术品牌和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入选2020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的名单。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以《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Molecular Plant》(《分子植物》)、《Nano Research》(《纳米研究》)、《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光:科学与应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等为代表的175种科技类学术期刊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注:*标的期刊为被WoS-JCR2019报道的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以《Forest Ecosystems》(《森林生态系统》)、《中国矿业大学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等为代表的175种科技类学术期刊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注:*标的期刊为被WoS-JCR2019报道的期刊来源 | 知网评价

以成

诺贝尔奖获得者评论国际顶级期刊,九成科研学术不能被证实!

京东大学本庶佑教授顶级科技期刊九成学术不能被证实做基础研究的科研学者都希望能在《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然而在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庶佑教授眼中,国际顶级期刊的科学言论有九层最后不能被证实,这位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老教授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这样答道:“媒体经常报道说:某个观点来自《自然》或是《科学》。但是,我认为《自然》、《科学》这些杂志上的观点有九成是不正确的,发表十年之后,还能被认为是正确的只剩下一成。首先,不要相信论文里写的东西。对于研究,要一直钻研到眼见为实、让自己确信为止。这是我对科学所采取的基本做法。也就是说,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一直做到自己完全想通、完全认可为止。”万有引力定律被现代物理学怀疑基础科研猜想和学术造假不一样诺贝尔奖获得者本庶佑所说的九层科研学术不能被证实,其实并不说是科研学术实验数据造假,只是作为科研,根据实验数据会根据数据表征现象而做出的各种推断和猜想,由于推断和猜想,因此很多科研人员只关注科研现象,就像经典的万有引力定律,貌似在太阳系中都准守这一物理推断和猜想,但放在宇宙尺度上似乎出现了新的问题,人们发现单单依靠星系内星体的质量所产生的万有引力并不足以支撑整个星系的运动,所以引入了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概念。这也是科研令人痴迷的一点,她就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百变魔女,当人类以为见识到了真面容,但是换个角度,突然又会有新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的认知,曾认为最小的物质结构是原子,然而又出现质子、中子、电子,当认为已经发现最小物质时,有出现了夸克、量子等等。学无止境,气有浩然韩春雨事件并不会是孤例正是由于科学实验中存在各种的不确定性,因此就有很多投机的科研学者,他们把探索科研当成获得名利的工具,通过各种捷径和实验数据造假,已达到科研新发现,就像韩春雨一样,想要通过实验数据造假加上猜想获得轰动性的科研成果,然而没有想到全世界很多科研学者都对他的实验现象感兴趣,不断有人尝试做重复实验,结果发现根本走不通,正是有了大量的实验样本的失败,因此才有了来自世界对韩春雨科研数据的质疑,最后韩春雨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实验数据有问题,这样的造假学者被世界所唾弃的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他的科研实验数据造假,引发国际顶级期刊的关注和报道,新的科研现象和技术都会衍生出很多产业,韩春雨没有想到自己的科研论文会引发很多人的关注,基础科研是应用科技的基础,韩春雨的基础学术实验如果被证实,那么背后将是数亿元的产业,因此才有会全世界大批生物实验室想要去验证这个学术成果,结果被发现是虚假的实验数据,韩春雨一人造假,引发全世界很多科研学者白白浪费很多实验去验证他的学术成果,这也是为何世界很多顶级期刊都会歧视来自中国的学术论文,因为最近十几年,中国科技发展同时,也有大批注水造假的论文混迹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撤稿新闻时有发生。顶级期刊九层学术不能被证实,但是不代表实验数据造假,靠着一层的科研猜想就可以推动整个人类的科技不断发展,做科研就是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科研不造假,造假不科研,2018年中国已经针对科研诚信做出具体的考核和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