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从专科到硕士到注会、注税、中级,谈谈我的10年进阶历程名溢乎暴

从专科到硕士到注会、注税、中级,谈谈我的10年进阶历程

之前刷抖音看到很多网友在记录自己的十年历程十年转变,一时激起我的一些感慨,我不由得想起我曾经走过的那个十年,作为一个专科生跨专业专升本考上本科又经努力考上研究生一步步考出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中级会计师,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这十年走得有些不容易。觉得有必要记录下这个历程,激励一下那些正想用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笨小孩们,因为我也是个笨小孩,我的经历和努力在聪明孩子面前不值一提。08年是我高考的一年,我没有考好,476分的高考成绩在高考人口大省我只能进入一个二批专科也就是职业学院读书,本来想复读的,可是家里不同意,因为家里没有经济能力支撑我复读,而且我也不算是高考发挥失常,而是发挥正常,母亲还去外村找人卜卦,说我只能读个专科,别无他法我只能选择去职业学院读书。我当时读的专业是信息管理,就是跟计算机沾点边的吧。专科读书期间学了C语言、photoshop、Flash、基础会计但学的都是一点儿皮毛,考了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还考了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证,不是对这些感兴趣而是我周围的同学考了我就跟着他们一起考了,也没有想太多。专升本之路就这样浑浑噩噩到大三上学期,班里近一半同学决定专升本,因为之前学长学姐专升本也考上了不错的二本学校,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家也有点逃避就业吧,信息管理专业的专科生不知道能找什么工作好,平时学的东西多且杂,且只学到了个皮毛,工作机会比较少,有的同学毕业之后去做文员或者客服了,找到程序员工作的几乎很少,这个时候我觉得好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喜欢干什么。秋天的夜里我做完餐厅服务员的兼职走在校园里,看着夜幕四合,看着远处熹微的灯光深深的觉得天地之大,却独独没有我的容身之处,我这种有社交恐惧症的内向的人连立身之本都没有就要进入社会了,我感觉到了深深的无力感。我也想过考公务员,可是适合专科适合我们专业的职位少之又少。所以我决定跟很多同学一样专升本。我们班很多同学想跨专业升本,我对信息管理兴趣也不是很大,所以就决定考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当时12月底考试,9月份买了相关资料开始复习,可报考的学校名单要十月底才能出来,我们满心期待着能有好的学校可以招,等到名单出来时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国贸专业竟没有一个二本学校招考,招考名单上竟全是三本学校,而其他专业招考的二本学校也凤毛麟角,这与去年简直是天壤之别。怎么办呢?当时我跟统考的室友A看着这惨不忍睹的名单,比较了好多专业的招考学校发现会计专业是有四个二本学校招考的,所以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跨专业报考会计专业,拼一下二本学校,但当时已经到十月下旬了,距离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对会计要考的专业课——审计和财务会计几乎一窍不通,所以我们就报了个专升本辅导班。临近圣诞节的隆冬,我们在容纳两百多人的大礼堂里从每天早上七点半一直复习奋战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宿舍。幸好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结果是好的,只是最终还是考上了一个三本院校。考研之路本科期间,宿舍里有五人决定考研,一人备考公务员,备考期间感觉又回到了高中时代,考研准备了一整年的时间,在这一整年时间里几乎没休过周末,每天早上六点钟宿舍里六人统一起床,七点钟去教室晨读,我们学校考研的同学都有晨读的习惯,背英语,背政治,感谢学校的学习氛围,中午十二点去吃午饭回宿舍午休到一点四十,晚上九点四十图书馆关门,回到宿舍再挑灯夜读到十一点多,日复一日如此。暑假几乎也待在学校里不回家,学习的时候很少看手机,最难熬的是暑假的夜里,宿舍里又闷又热还有蚊虫叮咬,常常失眠到很晚才能入睡。研究生考试也是在12月底,我还记得考试前二十天,每天晚上八点钟之后我就拿着小马扎去图书馆走廊背肖秀荣的政治考前预测必背20题。那时候外面下了雪,风吹雪涌,冰冷的夜被雪花映的明亮亮的。读研期间备考注会读研期间时间自由了许多,所以便开始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六科,每科的内容都不少,很多内容都没接触过,只能一点一滴从头学起。但第一次考试并不理想,报了三科只过了会计一科,税法59分。记得当时有个同学还调侃说你就是太认真了,你看人家某某某没咋复习就过了一科,你没必要那么努力。那时听了他的言论我只想翻白眼,万分不开心,心想我一定要考出来给所有人看看。最终没有放弃一步一步考了出来。后来又考了税务师,毕业一年后考了中级会计职称和教师资格证。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而且毕业前夕打印论文的时候还被学校印刷厂的大妈当好几个同学的面嫌弃说我说话慢反应慢,一个靠走后门进学校印刷厂的人还在这里极其有优越感的嫌弃别人,而且我什么样跟她屁毛钱关系都没有。我很生气但的确我就是从小那种比较讷的人,讷又怎么样呢,现在照样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过得更好了,比靠别人、靠家里要自豪得多。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那些不怎么聪明又想努力改变自己人生的人可以看到,只要你下定决心肯坚持下去总会让自己变得更好。人生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走到哪一步,只要你肯坚持,时间会给你你想要的。

王充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被曝论文抄袭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有网友在网上举报,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毕业的博士生李仕春博士学位论文《民事保全程序研究》多处抄袭他人论文成果。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知网下载了李仕春的博士学位论文《民事保全程序研究》。该论文显示,李仕春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其2002年5月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民事保全程序研究》 共有十二章。网友反映,李仕春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别抄袭了发表于1995年第4期《法学评论》上的论文《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兼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作者为笪恺;发表于1995年6月《中国海商法年刊》上的论文《简论对物诉讼》,作者为张鸿午;发表于1997年第2期《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文章《简论对物诉讼——兼与我国海事诉前保全制度相比较》,作者为程宗璋。经澎湃新闻记者仔细比对发现,李仕春博士学位论文第十一章“仲裁中的保全”里的第七节“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这一部分,几乎完整涉嫌抄袭了笪恺《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兼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一文;而李仕春博士学位论文中的第十二章“海事请求保全”的“海事请求保全与对物诉讼”这一部分内容,多处涉嫌抄袭了《简论对物诉讼》一文。除此之外,有网友指出李仕春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抄袭了程宗璋《简论对物诉讼——兼与我国海事诉前保全制度相比较》一文。但经澎湃新闻记者比对发现,程宗璋这篇论文涉嫌全文抄袭张鸿午的论文《简论对物诉讼》。澎湃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质量监督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一定会认真对待李仕春博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这一问题。博士学位论文中有一节几乎完整涉嫌抄袭他人论文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知网上找到了笪恺发表于1995年第4期《法学评论》上的《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兼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一文。经过比对发现,李仕春博士学位论文《民事保全程序研究》中第十一章“仲裁中的保全”里的第七节“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几乎完整涉嫌抄袭了笪凯的论文。例如,李仕春论文第十一章“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一节中共有两部分论述内容,分别为“外国有关的法律规定”和“我国涉外商事仲裁财产保全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笪凯的论文《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兼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也分为“外国有关的法律规定”和“我国涉外商事仲裁财产保全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两个部分。李仕春博士学位论文中涉嫌抄袭笪凯论文的部分,左为笪凯论文此外,李仕春论文“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一节中写道,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是指在最后裁决作出之前,法院或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根据仲裁案件当事人的申请,就有关当事人的财产作出临时性的强制措施,以保全申请人的权益,保证将来作出的裁决能够得到执行。由于国际商事仲裁具有自愿性,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也只是民间性组织,因此,在需要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性的保全措施时,常需要求助于法院的支持和协助。这关系到如何处理法院和仲裁的关系,主要涉及申请财产保全的时间问题和作出保全决定的机关问题。这一段内容和笪恺《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兼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一文开篇第一段完全一致: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是指在最后裁决作出之前,法院或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根据仲裁案件当事人的申请,就有关当事人的财产作出临时性的强制措施,以保全申请人的权益,保证将来作出的裁决能够得到执行。由于国际商事仲裁具有自愿性,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也只是民间性组织,因此,在需要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性的保全措施时,常需要求助于法院的支持和协助。这关系到如何处理法院和仲裁的关系,主要涉及申请财产保全的时间问题和作出保全决定的机关问题。再往下看,李仕春论文“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这一节写道,关于先行裁决在财产保全中的运用。两个仲裁规则都规定了“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或者当事人提出经仲裁庭同意时,可以在仲裁过程中的任何时候,就案件的任何问题作出中间裁决或者部分裁决”。《仲裁法》第55条规定:“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而笪凯论文中这一部分为:关于先行裁决在财产保全中的运用。两个仲裁规则都规定了“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或者当事人提出经仲裁庭同意时,可以在仲裁过程中的任何时候,就案件的任何问题作出中间裁决或者部分裁决”。新颁布的仲裁法第55条规定:“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上述两段仅有一处不同,李仕春在2002年撰写其博士学位论文时,对《仲裁法》发布时间的相关表述做了修改,将“新颁布的”几个字删去。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仲裁法》,在2002年时的确已不适用于“新颁布”这一表述。李仕春博士学位论文中多处涉嫌抄袭《简论对物诉讼》一文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知网找到了张鸿午的《简论对物诉讼》一文。比对后发现,李仕春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第十二章“海事请求保全”中的第四节“海事请求保全与对物诉讼”这一部分中,涉嫌抄袭了张鸿午于1995年6月发表在《中国海商法年刊》上的论文《简论对物诉讼》中的多处内容。《简论对物诉讼》一文开篇第一段写道,对物诉讼作为一种诉讼类型已存在多年。罗马法即曾按起诉书的内容,将诉讼分成对人诉讼( aciton in personam)和对物诉讼(action in rem ), 以及补充性的“ 混合诉讼” (action mixta )。对物诉讼为涉及所有权的诉讼,对人诉讼为涉及合同的诉讼,而介于两者之间,兼有对人诉讼与对物诉讼性质的则为混合诉讼……尽管大陆法与英国法皆有对物诉讼制度,对物诉讼并非为英国法所独享,但却以英国法的对物诉讼制度发展最为完善,影响最为广泛,而这其中又以英国海事案件的对物诉讼最为经常普遍,英国海事对物诉讼则又大多是针对船舶的诉讼。正因为如此,在当今,对物诉讼这一概念的外延已十分有限,一般来说,它特指英国“ 针对” 船舶的海事诉讼。 李仕春在其论文“海事请求保全与对物诉讼”这一部分的“对物诉讼制度概述”中写道:对物诉讼作为一种诉讼类型已有很长的历史。罗马法曾按起诉书的内容,将诉讼分成对人诉讼(action in personam)、对物诉讼和补充性的混合诉讼。对人诉讼为涉及合同的诉讼,对物诉讼为涉及所有权的诉讼,介乎两者之间的是兼有对人诉讼和对物诉讼性质的混合诉讼。尽管大陆法系和英美法都有对物诉讼,但以英美法的对物诉讼制度发展得最为完善,影响最为广泛,其中又以海事案件的对物诉讼最为普遍。英国海事案件的对物诉讼大多是针对船舶的诉讼。正因为如此,当今对物诉讼的外延已很有限。一般说来,它特指针对船舶的对物诉讼。上述两段内容几乎完全一致。李仕春论文中设计抄袭张鸿午论文的部分,左为张鸿午论文再比如,张鸿午在《简论对物诉讼》的第一部分“对物诉讼的真正目标及其本质属性 ”中的倒数第二段写道:综合上述,对物诉讼的真正目标是人而不是船。抛开形式、称谓,就其内容和本质而言,对物诉讼实际上是对人诉讼,一种特殊形式的对人诉讼。其特殊之处在于,与普通对人诉讼相比,这种诉讼程序总是同船舶扣押联系在一起。而船舶扣押,正如英国著名海商法学者马斯登 (Marsden) 和罗斯可 ( Roscoe) 在论及对物诉讼时所言, 是说服被告到案的武器,也如马斯登 (Marsden) 和罗斯可( Roscoe)所说,船舶扣押亦是取得担保的一种手段。 而李仕春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的“对物诉讼制度概述”中的最后一段写道:综合上述,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对物诉讼也是对人诉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对人诉讼。与普通对人诉讼相比,这种诉讼程序总是同船舶扣押联系在一起。正如英国著名海商法学者马斯登和罗斯可在论及对物诉讼时所言,扣押船舶是说服被告到案的武器。也如马斯登和罗斯可所说,船舶扣押亦是取得担保的一种手段。上述两段论文内容,李仕春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仅稍作改动、大体一致。而经过完整比对,澎湃新闻记者发现张鸿午论文中的多处段落被李仕春完整涉嫌抄袭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另一篇网友指出被抄袭的论文,实为涉嫌抄袭他人论文除此之外,有网友指出李仕春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抄袭了程宗璋发表于1997年第2期《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文章《简论对物诉讼——兼与我国海事诉前保全制度相比较》。但经过仔细比对,澎湃新闻记者发现《简论对物诉讼——兼与我国海事诉前保全制度相比较》全文涉嫌抄袭张鸿午的论文《简论对物诉讼》。程宗璋论文抄袭张鸿午论文截图。左为程宗璋论文。例如,程宗璋在其论文的开篇便写道:当今,对物诉讼这一概念的外延已十分有限 , 特指英国“针对”船舶的海事对物诉讼。本文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对物诉讼”这一概念的。因此除本段的特别说明外,本文的对物诉讼仅指英国以船舶为“对象”的海事对物诉讼。对于对物诉讼,无论所“对”何物,我国理论界向来持一种排斥态度,认为它有悖学理、不合逻辑。本文试图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英国以船舶为“对象”的海事对物诉讼作进一步探讨。 这段内容正是张鸿午在其《简论对物诉讼》一文中开篇第一段的其中一部分,原文为:正因为如此,在当今,对物诉讼这一概念的外延已十分有限,一般来说,它特指英国“针对”船舶的海事诉讼。本文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对物诉讼”这一概念的。因此除本段的特别说明外,文中的对物诉讼仅指英国以船舶为“对象”的海事对物诉讼。对于对物诉讼,无论所“对”何物,我国理论界向来持一种排斥态度,认为它有悖学理、不合逻辑。本文试图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英国以船舶为“对象”的海事对物诉讼作进一步探讨。 此外,程宗璋这篇论文的结构与张鸿午的论文结构也完全一致。如程宗璋论文共有三部分,分别为对物诉讼的真正目标及其本质属性、对物诉讼产生的客观根据及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对物诉讼与海事诉前保全。而张鸿午的论文也分为:对物诉讼的真正目标及其本质属性、对物诉讼产生的客观根据及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对物诉讼与海事诉前保全三部分。程宗璋论文的主要参考书目也与张鸿午论文的参考文献篇目完全一致,连排列顺序都没有变。张鸿午论文发表时间为1995年6月,比程宗璋1997年发表的这一论文早近2年。此外,程宗璋的上述论文还涉嫌一稿多投,标题完全一致、论文和结构高度雷同的论文还发表于1997年12月份的《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 高宇婷编辑:岳靓审核:管晶晶

其性过人

公示公告!这77篇论文拟获奖

第26次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公示公告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展示近年来山东省法学法律研究丰硕成果,激励更多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脱颖而出,近日,省委政法委、省教育厅、省法学会组织开展第26次全省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经由山东政法智库、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等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匿名严格公正评选、认真研究,共评选出获奖优秀成果77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8项。现将拟获奖的名单予以公示。一、一等奖(15项)1.论宪法与国际法的互动作者单位:王德志 山东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中国法学》2019年第1期2.广义抑或狭义:身份犯中身份概念的再界定——以身份的本质为中心作者单位:周啸天 山东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人大法律评论》2017年卷第3辑3.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作者单位:孙光宁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发表期刊:《中国法学》2018年第1期4.论司法过程中的案件事实论证作者单位:武飞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家》2019年第6期5.《合同法》第167条(分期付款买卖)评注作者单位:郝丽燕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家》2019年第5期6.终身监禁之立法解读、法律性质及溯及力作者单位:吴玉萍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2017年第10期7.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作者单位:苗红培 山东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发表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8.构成要件保护目的与过失犯结果不法的规范限缩作者单位:李波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家》2017年第5期9.公司法民事责任的解释方法——以公司股东、内部法律责任分析为视角作者单位:杨志壮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律科学》2019年第6期10.中国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演进趋势与改革走向——基于自贸区负面清单制度的研究作者单位:管金平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商研究》2017年第6期11.从私法范畴到政策维度——当代物权变动制度的哲学反思作者单位:刘经靖 烟台大学法学院出版单位: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12.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作者单位:李克杰 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出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13.日本宗教法人制度作者单位:黄晓林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14.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作者单位:徐丽枝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15.比较法视角下我国农业补贴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作者单位:王维芳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结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9年10月结项二、二等奖(24项)1.警察即时强制权的规范化行使——以公民权利保护为线索作者单位:刘军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发表期刊:《东方法学》2019年第6期2.医疗损害责任因果关系虚无陷阱及其化解——兼评法释〔2017〕20号第12条作者单位:满洪杰 山东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2018年第7期3.犯罪学视角下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处理作者单位:侯艳芳(第一作者)山东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论坛》2019年第5期4.法律漏洞补充行为的失范与规制作者单位:曹磊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论坛》2019年第4期5.立法解释的学理解构与制度重建——以刑法为视角作者单位:马凤春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发表期刊:《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6.专断医疗行为的刑法规制作者单位:张爱艳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陈 灿 山东郓城法院法官助理发表期刊:《刑法论丛》2019年第1卷7.污染环境罪异质性的法教义学分析作者单位:安 然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8.中国刑法现代化的基本模式构建作者单位:王占启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杂志》2019年第9期9.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内涵与表达思路作者单位:管洪彦(第一作者)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发表期刊:《江汉论坛》(CSSCI)2017年第4期10.人工智能风险规制的困境与出路作者单位:郭传凯 山东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论坛》2019年第6期11.论法律解释的目标作者单位:解永照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编辑部发表期刊:《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12.我国绝对确定法定刑立法模式的历史考证及其现代意蕴作者单位:黄春燕《政法论丛》编辑部发表期刊:《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13.更换二维码取财行为的刑法评价作者单位:孙 杰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发表期刊:《政法论丛》2018年第2期14.继承人有无不明时的继承法完善作者单位:于 晓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发表期刊:《政法论丛》2017年第6期15.自动驾驶汽车风险的立法规制研究作者单位:侯郭垒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论坛》2018年第5期16.论作为新兴权利的代际权利—从人类基因编辑事件切入作者单位:钱继磊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政法学院发表期刊:《政治与法律》2019年第5期17.检察机关检察权制度研究作者单位:李 震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马建华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18.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实证研究—以S省H市两级法院为例作者单位:王 玮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19.英国普通法权利保护研究作者单位:刘吉涛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20.论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限制及其正当性作者单位:罗亚海 临沂大学法学院出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21.明代监察御史巡按职责研究作者单位:陶道强 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22.乡村振兴战略法律问题研究作者单位:王淑华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结项课题:山东省法学会2018年度“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十大课题”2019年7月结项23.国有企业类型化改革与监管的法律体系重构作者单位:封延会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结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2019年12月结项 24.法治中国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建设研究作者单位:韩 慧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结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2019年9月结项三、三等奖(38项)1.法律漏洞的特征与填补路径作者单位:李秀芬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发表期刊:《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2.“立法”和“行政”概念的宪法解释作者单位:门中敬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发表期刊:《政法论坛》2019年第5期3.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治的困境与对策作者单位:范冠峰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院发表期刊:《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4.合宪性审查与法律规范审查体系的裂隙与衔接作者单位:张栋祥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5.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Public-interest Litigants in China: Evolution, Obstacles and Solutions(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演进、困境及应对)作者单位:翟甜甜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张晏瑲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SSCI一区,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8年第3期6.两汉经律融合视域下“比”的法律意义作者单位:林 丛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7.论澳大利亚家庭法审查中的儿童程序参与作者单位:齐凯悦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民商法论丛》2019年第2期8.论新时代公安组织文化的再塑造作者单位:石 嵩(第一作者)青岛市市南区委政法委发表期刊:《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9.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法律制度的完善作者单位:姜爱丽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发表期刊:《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10.终止追究并不等同免予追究作者单位:祖丙山 平原县人民检察院发表期刊:《检察日报》2019年5月26日第三版11.中国涉外法律服务业探析作者单位:冷 帅(第一作者)山东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发表期刊:《中国律师》2017年第5期、第6期12.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的替代性解决方法研究作者单位:刘万啸 山东政法学院经贸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杂志》2017年第10期13.法教义学视角下的交通法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与举措作者单位:张志文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院发表期刊:《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4.论“三权分置”下农村承包地上的权利体系配置作者单位:肖立梅 山东政法学院研究生处发表期刊:《法学杂志》2019年第4期15.法国破产重整方案中的债转股问题研究(译文)作者单位:种 林(第一作者)山东政法学院经贸法学院发表期刊:《政法论丛》2019年第1期1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基于 s 省试点实践调查作者单位:伊庆山 山东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发表期刊:《云南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17.中国近代遗产税立法及司法实践研究作者单位:郑显文 上海师范大学哲法学院王 蕾(第二作者) 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发表期刊:《比较法研究》2019年第1期18.主权财富基金海外投资的争端解决机制研究作者单位:张亚丽(第一作者)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19.专利权的所有权构造方式及其功能作者单位:郭雪军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发表期刊:《电子知识产权》2018年第10期20.亲属法价值取向中的人性根基作者单位:李 伟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杂志》2017年第9期21.广播组织权客体研究作者单位:崔立红(第一作者) 山东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论坛》2019年第3期22.“认罪认罚从宽”内涵再辨析作者单位:赵 恒 山东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评论》2019年第4期23.行政救济考核指标如何设计—以地权保护为例的分析作者单位:章彦英(第一作者)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4期 24.经济刑法机能的重塑:从管制主义迈向自治主义作者单位:张小宁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发表期刊:《法学评论》2019年第1期25.Growth and Innovation of Land Trust System in China(中国土地信托制度的成长路径与创新实践)作者单位:于朝印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China Legal Science》(中国法学)2019年第4期26.乡村法治社会建设研究的四重哲学维度作者单位:张 强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27日27.当代新法家研究及其主要价值作者单位:赵玉增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4期28.二审民事案件适用独任制审理的理性逻辑与进路探索作者单位:荣明潇 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发表期刊:《法律适用》2017年第9期29.论正犯与共犯区分之中国选择作者单位:马 聪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发表期刊:《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30.涉外足球劳动合同争议中的国际私法问题的特殊性作者单位:董金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法学系发表期刊:《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31.法律硕士人才培养中的六大关系研究作者单位:窦衍瑞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出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32.个人金融信息管理:隐私保护与金融交易作者单位:朱宝丽(第一作者)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33.预防犯罪与矫正罪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者单位:王立军(主编)山东省监狱学会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34.山东省地理标志保护发展作者单位:杨 永 菏泽学院政法学院出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35.要素式审判权运行机制研究作者单位:胡发胜(主编)莒南县人民法院出版单位: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36.保障性住房地方立法及实践研究作者单位:李会勋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出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37.多维视角下的诉权保障研究作者单位:王岩云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38.美国私人养老金法律制度研究作者单位:周 煜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对上述名单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内向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反映(信函以当地邮戳时间为准)。反映问题要实事求是,电话和信函应告知真实姓名、地址。对线索不清的匿名电话和匿名信函,公示期间不予受理。公示期限至3月10日。受理单位:山东省法学会研究部受理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1:00-5:00受理电话:0531-82923349通讯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5743号邮政编码:250014来源: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委员会,山东省法学会

大多数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律政界的神秘面纱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LM项目揭秘

导师就读项目揭秘 / 吐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LM项目一提到LLM,大家肯定都能联想到那些年我们看过的关于律师职业的电视剧,剧中的律政精英们西装笔挺,正义凛然,为了维护人们心中的正义而努力奋斗着!小编我也不例外,嘿嘿,自从看了《Legal High》之后,简直被新垣结衣实力圈粉,小姐姐不仅人美心善,而且还一直为了心中所坚持的信念而努力奋斗着!这更是让小编我对律师这个职业的崇拜感增加了不止一点点!所以今天,小编我呢就给大家请来了W导师——现实版的律政精英,为大家来揭开律政界的神秘面纱,给未来想要在法学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同学们来指点迷津!大家坐好啦,W导师开讲了!爆料人▼W 导师本科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工作四年后,申请LLM研究生,拿到LSE、UCL、HKU等14个offer,拿到过香港高校法学PhD全奖录取,最终选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缩写LSE)LLM项目Banking Law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方向就读,现在作为一家欧洲上市公司中国区的Senior Legal Counsel全面负责集团公司在大中华区的法律及合规事务。LSE的LLM项目LSE的LLM项目时长为1年,需要完成一篇1万字的毕业论文。完成项目需修满4个units,每门课(一共7门)包括论文都是0.5个units。LLM项目是授课制,无必修课,学生根据学校可选课程自行选课。法学院有14个专业方向,如果在某一专业方向下选择4门课程以上,毕业证上会写此专业方向;如果不想有一个明确的专业方向,那么可以在14个专业方向下任意选课,最后毕业证上会是general的Master of Laws,同学们在申请时应该对课程有初步的了解,网申时也会问到学生的选课意向。课程方面,Banking Law、Financial Regulation、Corporate Law 和Commercial Law比较热门、与法律事务相关性比较大,也有偏研究的、与事务相关性较小的方向,比如Human Right、International Law、Constitution等。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来选择课程。这些课程以及详细的课程介绍都可以在法学院的网站找到。(LSE校园远景图)同时我也向大家推荐几位大牛教授:Professor Niamh Moloney ,她是Security Law的专家,参与英国很多立法,思路清晰、干脆直接、语速极快,建议同学们选修她教授的课程; Professor David Kershaw,教授Takeover Revelation课程,在英、美都有读书和教学经历,也在史密夫国际律师事务所有长时间的职业经验,在M&A领域有很高的造诣;Philipp Paech、Jo braithwaite 两位副教授的课程,建议选择Financial Law的学生选这两位。Dr.Philipp Paech是一位德国人,曾就职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长达2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Dr. Jo braithwaite的Financial Law和International Law in Practice and Finance课程有很多对法律案例的讲解,推荐同学们选课;Michael Bridge也是位大牛教授,但这位老师非常繁忙,教授的课程也较难,期末采用开卷的考核形式。另外,法学院还与政府学院合办Law and Accounting项目,与会计学院合办Law and Government项目,选择此项目的学生在两个学院下各选4门课,论文两个方向都可选,招收人数较少。选择Law and Accounting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accounting或finance专业或从事相关职业,希望在此领域有些法律背景,毕业后除了继续攻读ph.D以外,大多还是从事accounting或finance的工作,如果学生明确自己要做律师或从事法律相关工作,建议选择LLM,对法律的学习能够更加精和专。LLM硕士项目没有奖学金,但每个法学院学生有随机抽取六千英镑的机会。如果在Language Center选修二外,学校会资助一百磅,每周一次两小时的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程度选择初级、中级或高级,期末有结业考试。(LSE校园内)LLM项目学生与就业本项目招收150人左右,15年有13个中国人,16年有20个,国际学生中应届生非常少,大多有工作经验,而中国学生普遍本科毕业直接申请。中国学生本科出自五大政法院校(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的占据半壁江山,其他学生则来自北大、清华、人大、浙大、武大等本身法律专业很好的重点院校,也有同学是转专业申请,本科外语学院,辅修法律。90%以上中国学生毕业后回国就业,去一线城市的红圈所、外所找工作难度不大;留在当地的学生基本是英本背景,在英国读LLB的比较适合留在英国,陆本想拿到training contract很难,一年的时间对于国际生来说不足以精通英国的法律制度,当然如果自身条件非常优秀,还是可以一试,但目前英国脱欧,签证收紧,对于亚洲学生来说,想留在英国比较困难。针对就业,学校Career Center给学生提供4次免费的面授培训机会,可以帮学生改简历、推荐信,分析学生多个就业选择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做出职业选择。另外,每年10-11月的Legal Job Fair会有40多家律所来学校搭展台,每个律所会有单独的招聘说明会,同学可以和当地律师交流,了解招聘信息及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Career Hub就业指导网页)LSE的LLM项目如何申请学校对于雅思成绩要求7.5分,writing不低于7分,小分限制使很多学生与LSE无缘;学校比较看重学术背景,GPA 85分只是一个门槛,最好均分在90分以上,同时还要看本科院校的背景,当然,如果是专门的法律院校或985大学相对来说成功率更高,但并不是说双非大学就一定没有机会,关键还是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学生本身学校背景不是太强,那可以从提高GPA、增强实习经历、在校经历、英语成绩、文书质量等来提升背景,学校是根据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录取学生。所以对于双非大学的同学来说,首先要有信心,明确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对于没有全职经历的应届生来说,实习经历和在校经历比较重要,实习经历可以选择在律所、法院、检察院或是公司、社会组织里做一些与所申请专业相关的工作,就律所而言,比如将来想申请Banking Law,Corporate Law方向,那么在律所里做M&A、IPO等项目并把这些经历写到简历、文书里,会对自己的申请有帮助;在校经历可以从两方面准备,一方面可以参加和学术相关的研究项目,跟着导师做研究课题、或是在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另一方面,参加模拟仲裁、模拟法庭竞赛并取得名次;其次也可以参加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来丰富自己的经历。简历、PS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文书展现全面发展的自己,而不是一个仅局限于某一方面、刻意迎合某些要求的候选人。(LSE螺旋楼梯图书馆)W导师还想说在LSE求学这一年,在知识提升和技能的获得上有很多收获,但由于1年的学习时间较短,课程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最大的收获是方法论的指导,通过学习知道该如何研究,如何收集案例、处理信息等。同时我收获了国际友谊,留下了很多美好和珍贵的回忆,并有幸参加了国外同学的婚礼,毕业后大家通过通讯往来或到对方国家见面的方式继续保持联系,收获一辈子的友谊,是一段特别棒的经历!期待更多的学弟学妹能走进LSE,无论你想成为律政精英,还是希望走进象牙塔,我都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你,与你教学相长,共同努力成就梦想!一些小建议想争取UCL等高排名院校,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提升背景:首先,可以通过重修课程来提高GPA,确保均分达到85-90以上,包括法学第二专业成绩也应达到较高分数;其次,可以通过参加模拟仲裁,如Jessup或学校学术科研项目,以提升学术背景丰富自己的经历,以及参加高质量的实习提升背景,如参加律所的比较重大的case, 比如M&A, IPO 等;最后小A在语言成绩上还应进一步提高,雅思最好在7.5分以上。除了LSE的LLM项目,其实爱丁堡的LLM项目也是可以考虑的,他有Law and Chinese、International Law、Commercial Law、European Law、Corporate Law等多个方向供选择。诺丁汉大学的法学院也有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Public procurement、Family and child law等方向。 -END-

的旅程

一位法学本科生跌宕起伏的推免保研之路(万字长文)

作者姓名:沈晓茹毕业院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法学专业(2018届)推免学校:武汉大学推免专业:国际公法作者在武汉大学一、当“推免”馅饼砸下来时,我凭什么接住它?大学四年,我的关键词为:充实自我 把握机会初入大学,作为一个学生,好好学习是最应尽到的本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预习、认真听讲、复习。学有余力则可阅读课内外书目,旁听周边高校的讲座、课程,把握竞赛、实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拓展视野、结识朋友、丰富经历,努力去过自己理想中大学生应有的生活。当时学校还没有推免的机会,我大概地想着毕业之后考研继续学习,孰不知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仅能够助自己获得奖励、荣誉,更是在蓄积推免机会可能砸向自己时有接住的力量。学业上的小小成就是我的第一桶金,给予我向前奋进的信心和机遇。我对法学学习的兴趣始于偶然旁听孙远老师的《证据法学》,在申请法学院双学位失败之后,我放弃了外语系英语专业的学习,在大二学年以该专业第一名转至法学专业。彼时,我还在法学院零基础的学习中试水摸索门道,因为没有余力参加法律诊所而遗憾,而我结识的法科生朋友霍凝馨正每天背着电脑准备Philip C. 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以下简称JSEEUP)的训练,为完成每周繁重的纯英文阅读和检索任务风驰电掣。每每与她攀谈,都能从她眉飞色舞的讲述中受到比赛准备的充实和因拼搏产生晋级华盛顿国际赛希望之感染,看着她忙碌而坚定的身影,刚刚入门法学的我对JESSUP这个被誉为“法律界奥林匹克”的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心驰神往,等待着下一轮JESSUP招新的到来。法学院大二上学期期末考之后,我确信自己有余力参加JESSUP,就在2016年的夏天毅然决然地报名并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在JESSUP的选拔过程中,我由于自身努力不足,无法成为JESSUP的上场队员,应当感激的是JESSUP的资深教练陈晓华老师为我们这些落选的同学争取到了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以下简称IHL)的宝贵机会,其希望我们借此机会体验和感受国际法的实践,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涵盖国际法各领域问题的JESSUP不同,IHL的赛题相对集中于国际人道法与国际刑法领域,比赛的难度较小。在教练陈晓华老师的专业指导和我们的奋斗之下,代表学校首次参加该赛事的我们拿到了团队二等奖和控方书状一等奖的荣誉。这次上场经历给我带来的是不断走出舒适圈、遇见新自我、感受整个团队奋斗和支持的奇妙体验。然而,因为对自己的逼迫不足,在场上风度翩翩地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法官谈笑风生的场景仍是希冀,有待加倍努力以达成。2016年IHL国内赛对阵华东政法大学代表我校2016年IHL代表队国内赛颁奖典礼合教练陈晓华(中)、刘芳兵(左)和沈晓IHL比赛结束之后,感谢陈晓华老师给我参加JESSUP国际模拟法庭课程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体验和IHL不同,JESSUP是一个国际青年精英怀揣着不一样的梦想和愿望走向华盛顿的朝圣之旅,也正因如此,对于JESSUP,陈晓华老师呕心沥血地耗费了八年的精力,只问耕耘,不求回报,甚至牺牲了自己科研的时间和机会,为的是给学生带来锻炼以探求和发掘自我的机会。要说模拟法庭(JESSUP, IHL)的训练过程带来什么,对于我个人而言是推免国际公法学硕最大的底气来源;是专业知识、法律英语、检索技能、学术科研态度、临场仪态和应变能力的提升;是很多同学继续攻读国内外著名法学院或就业的重要筹码。但这背后蕴含的更是灵活的法科思维;是运用法律英语进行阅读、检索、论证、书面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是凡事要求论据的严谨态度以及国际法人兼济天下、援法力争的情怀和魄力。这些铭刻在血液里的,是我们足以砥砺奋进的资本。我校2017年JESSUP代表队美国华盛顿国际二、从天而降的推免机会2017年5月间,关于新组建的社科大入选新增研究生推免高校名单的传言在朋友圈里渐渐传开,忙于复习考研和司考(2017年仍称为“司考”)的我因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只当是坊间传闻也不再理会,只是偶尔羡慕有些高中同学在夏令营获得了名牌大学的优秀营员不用受考研之苦。在司考准备得如火如荼时,我于9月3日晚饭时间偶遇陈九龙同学,本着遇到优秀同学一定要好好请教的心理,与之探讨起了司法考试复习方法的问题,话题却转而到了推免之上,此时我方知,作为社科大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们是具有推免资格的,并且可以推免外校。而北京大学的法学硕士、法本法硕都只招收其认可的16所大学的本科生,社科大并不在这些学校的范围之内;清华大学的推免面试和笔试日期与司法考试的日期重合;人大推免的笔试早在夏令营就结束了。次日(2017年9月4日)学校关于校内遴选推荐免试生的公告就出来了!我本着“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的心理,放弃了一个下午的复习时间准备校内推免的申请材料。在递交申请材料之后,虽然班长告诉我年级第一的同学没有参加推免,其他申请推免的同学之间绩点相差很微弱,就在0.01-0.06的范围内,鉴于综合测评成绩中学习成绩仅占80%,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还占20%,鼓励我填报上参加的比赛和活动之后是很有希望的,而我内心则悲观地认为我的专业课绩点排名年级第4,而法学院的推免名额只有两个,个人对于申请成功不抱太大的希望,继续全身心投入司考的复习,偶尔怀抱希望心烦意乱地翻一翻推免经验帖。直到院系推免结果公示(2017年9月6日)出来之后,班长一语中的,绩点排名年级第4的我因为参加的国际法模拟法庭所获得的奖项、“2015年度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等竞赛和实践的优势,综合测评成绩竟然名列榜首。此时对于推免无论是程序还是实体都一无所知的我才着手进行推免的相关准备,一翻网站绝望地发现已经错过了清华接收推免递交材料的截止时间,即9月6日下午5点。这时很多学校接收九月预推免的材料递交时间与已经在陆续截止了,我是通过咨询陈九龙同学、一名2016年成功从中传保研到清华的师姐、自己关注公号、请教一起准备九月预推免的伙伴们慢慢了解推免的。“保研论坛”上面有很多推免经验和申请材料模板;和推免相关的公号,比如易推免、推免论坛、推免微咨询、推免夏令营、小月河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后保研等。这些公众号可能会有实时的推免信息更新,也可以借由这些公众号推广的推免经验讲座进入和自己同时准备申请推免的同学聚集的微信群,这些微信群之后可能是消息比较畅通的地方,并且有一群同在进行推免的人可以进行交流各项实时信息和答疑解惑。我怀着“司考年年有,考研只有一次”的心态,在搜集了当时开放接收材料的各大高校推免信息后夜以继日地准备推免申请的材料,司考复习几近荒废,最后差2分与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失之交臂。其实回想起来,当初只要准备中国政法大学的材料即可,把时间省下来静心复习司考其实对于司考本身和推免的复试帮助会更大一些。建议师弟师妹们可以在夏令营期间兼顾推免和法考,在夏令营阶段拿到心仪的offer以后九月预推免冲刺几所更心仪的高校,尽量兼顾推免和法考,这样第二年就不用再受法考之苦了。三、推免的实体和程序究竟是怎样的?每年公示校内具有推免资格人选结果的时间都比较靠后,许多同学会疑惑于推免是否要等到这个时候才开始准备,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就实体而言,推免是一场持久战,从大一就要时刻警醒。推免最重要的三项条件分别为: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通常可以解读为拔尖的绩点、优异的四六级成绩;在大创课题、智慧星火或者挑战杯等含金量高的学术科研竞赛获得较高荣誉,或者潜心学术发表论文,如果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自然是极棒的,这一门槛也相对较高;多多参加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级或国际性比赛,对于法学学科而言,强烈建议参加JESSUP、IHL等高水平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通过自身和团队的努力以及教练的指引磨炼自己并拿到靠前的名次和奖项,这些比赛在法学学科,不仅仅是国际法都是存在高声誉的,经历过其训练并获奖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各大高校法学专业的老师所认可的。有师弟师妹咨询过我参加大骨班、留任社团部长是否有助于申请推免,我个人的意见是这些活动很大程度无益于科研能力的提高,但不排除社团能够提供科研课题研究机会的可能性。社科大刚刚成立,其他高校不是很了解我们学校,所以仅凭高绩点、社会实践是很难在众多来自211、985、双一流大学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很多时候网审(每个学校会要求在网上申报或者寄送自己的简历、成绩单、推荐信以及相关获奖材料,每个学校网审的材料不同,一般可以在该学校法学院官网上看到相关公告进入该校的推免系统,一些公布推免信息的公众号、保研论坛也会做相关整理,但不能保证时效性,参与推免的同学最好直接去看各大学校的官网,公众号和论坛只能作为相关参考)都很难通过。如果能有出色的高水平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比如JESSUP、IHL等比赛的优异成绩,含金量高的学术课题活动高水平荣誉和核心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是比较抢眼的加分项。法学学科网审和面试的老师一般比较喜欢学术知识扎实、法律英语能力强、思维缜密、有创新意识、经历独特的同学,有这样功底的同学过了网审后在面试中也容易脱颖而出,从而获得心仪学校的offer。就程序性事项而言,推免申请的机会按时间顺序而言有三次:夏令营;九月预推免;九月研招网系统的正式推免(2017年开放的时间为9月27日至2017年10月22日)。夏令营、九月预推免时间早于研招网系统,不受志愿的数量限制,只是在时间上可能有冲突(比如2017年人民大学夏令营和武汉大学夏令营就冲突了,但人大夏令营是推免人大的唯一途径,而武大在九月研招网系统的正式推免通常还有申请机会),需要自己衡量。此外,夏令营、九月预推免时校内推免资格尚未确定,有希望获得推免资格(一般为专业课绩点年级前5名内)的同学最好提前着手准备相关事宜,如果等到确定校内推免资格再准备,就会错失大把机会!大三下学期的期末考期间,各大高校(法学专业除了北大,据传闻清华也有夏令营)会有夏令营的申请通知。夏令营是推免为自己拿到心仪大学offer的好起点,从夏令营的申请开始就要及时关注和获取推免信息了,每个学校申请夏令营的时间都不同,有的学校会有校外宣讲,进行校外宣讲同时招收推免学生;有的学校可能仅有夏令营这一推免途径,比如2017年人民大学和厦门大学的推免途径仅为夏令营,其笔试在夏令营期间结束,人民大学会发布落选同学的递补名单。一般而言错过夏令营,九月预推免时学校的名额就只剩一些甚至招满了。由于申请每个学校的推免要准备的资料都比较多(小贴士:准备资料前最好都能转成pdf再行打印,出错的几率较小),需要到自己学校各种各样的办公室盖各种各样的章,最好提前准备,给自己复查的时间和机会,避免时间紧迫带来的慌张感而有所遗漏,把资料准备得更加完善。我个人没有参加过夏令营,也不是很清楚夏令营的申请流程,因而不能提供大家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强烈建议大家多多关注相关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校提供调剂,即,如果网审能进学硕复试名单但复试结果落榜的话,如果事前愿意服从调剂仍可以保留该校的全日制法本法硕资格,不用害怕自己成为失学儿童。比如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相反,中国政法大学九月预推免是没有调剂的。参加夏令营的好处是有机会在暑期就拿到offer作为保底,提前预热准备面试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磨炼自身的过硬知识和面试经验。关于九月预推免,清华、北大的法学在九月才正式开始预推免,传闻清华每年的推免复试时间都和司考是同一天,有些学校也会把王牌专业(比如中国政法大学的国际法学、华东政法大学的国际法学)保留到九月预推免的时候,已经拿到夏令营offer的同学可以在有退路的情况下冲刺更好更心仪的专业。当然,很多学校为了保证生源,会刻意将复试时间安排得与其他学校相同,比如北大、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这几个学校在2017年的复试时间就相差无几。如果在夏令营和九月预推免两个阶段都没有推免成功,研招网系统正式推免的三个志愿又都填得太高的话,可能存在失去推免机会的风险。在填志愿时,由于中山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推免系统开放的时间很晚,大约到10月份,可以将这些学校作为保底选项。总体而言,实力越强、地理位置越好(主要集中在北京)的学校接收推免生的时间越早,因为可以提前招收优秀的推免生,时间排在后面的学校也可以避免因为学生把自己作为保底选项而浪费本校接收推免的名额。关于填志愿的技巧,很多参加推免的学生为了能进好一点的学校,可能就会报名该校的法本法硕,因为填一些知名院校的学硕可能网审时就会落选,或者报名直博生,因为直播生报名的人比较少,而直博生一般要求推荐信,而且其风险在于如果拿不到博士学位证书同时也无法拿到硕士学位证书。各大高校组织夏令营和九月预推免的目的都是为了抢夺优秀生源而提前在本校安排复试。每个学校的复试要求不同,一般会有对英语、专业知识的考察,很多学校要求到现场进行复试,有些学校会在校外招生宣讲进行面试确定营员资格。比如武大夏令营期间会在各省市高校(如山东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进行校外宣讲,笔者尚未探究过武大在北京何处进行校外招生宣讲。此外,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在和我分享其校外招生宣讲经历时告诉我武大2017年在西政、重庆大学先后组织了校外招生宣讲,如果在西南政法大学的复试结果不如意,还可以去重庆大学再试一次,为自己多争取一些机会。当九月研招网系统正式开放后,每个学生在研招网上可以填三个志愿,接收学校待录取通知或三个志愿都录取失败则此次推免结束,这也是为什么在九月预推免还没有拿到心仪学校的offer是一件比较冒险的事情之原因。学校发送预录取通知和复试通知的时间我并没有找到官方明确的时间表,学校官网一般也只会给一个时间范围,学校研招办多会提前以电话、短信通知具体时间,如果要把握纵向的时间可能要多问几届有推免经验的师兄师姐。有的学校对接收复试通知和预录取通知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华东政法大学,要求在2小时内接收待复试通知,在24小时内待录取通知,这些规定时间会在华政研招办发送的短信进行相关提醒,登陆研招网系统时也会有倒计时的通知。而北京师范大学则不要求通过研招网系统进行推免,其在线下结束复试,复试结果当晚就电话通知,但北师大通过研招网系统正式发出复试通知是在次日下午,可以晚一点在系统上填写,保留一个志愿的空缺,而有的学校待录取通知甚至可以延期一周接收。关于推免的类型,教育部会给一些生源较优的学校一些额外的保研资格名额,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其有法学实验班、支教保研、留校保研、少骨计划、体育特长生、比较法外语直升班等专项计划,与正常保研不冲突。社科大目前还没有专项计划保研。四、风雨推免路(推免的实体和程序真实案例,内附几个学校的推免真题哦)至于我个人的推免经历,全程的心理经历可以用“坐过山车”来形容,一路走来,最要感谢的是陈晓华老师一路的耐心陪伴和鼓励,法学院老师们慷慨的推荐信和对我推免进程的关心,霍凝馨、张雪、梁珊珊、唐嘉、刘芳兵师姐、申瑛雯师姐、高鑫师姐、卞一粟师兄等JESSUP和IHL同伴温暖的帮助,推免成功的朋友无私地分享保研的经验,无时无刻不站在我身后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以及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辈的全程陪伴和引导。我擅长且志在国际公法,前后参加了四个学校国际法学的复试,其中,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的复试都只针对国际公法专业,而北京师范大学的面试则是三国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都有,其中地处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都需要收取100元以上的复试费,中国政法大学还会在复试期间安排体检,体检费用为150元。中国政法大学接收推免生申请材料的通知大约在9月10日左右公布,在9月21日出复试名单和复试安排,即,复试成绩(100分)=专业课笔试成绩(40分)+专业课面试成绩(40分)+外国语成绩(含听力、口试)(20分),其复试分为专业课笔试2小时、专业课面试、英语听力。英语听力是新闻英语,往年为六级听力或雅思听力。笔试题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题目风格基本和法大马呈元老师的课堂笔记相仿(可以找法大的同学或考研机构寻求相关材料),与历年考研的基础题目相差不大。专业课面试每人20分钟,每个人抽一道英文题(用英文回答),两道中文题,我抽到的题目是International Liability(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产生损害性后果之国际责任,又称环境损害责任或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起源于美国诉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案,在1941年第二次裁决中,仲裁庭作出一项有名的声明:“根据国际法以及美国法律的原则,任何国家也没有权利这样地利用或允许利用它的领土,以致其烟雾在他国领土或对他国领土上的财产和生命造成损害,如果已发生后果严重的情况,而损害又是证据确凿的话。”正是因为这一主张而使本案成为国家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的第一个重要司法判例)、现代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国家责任的概念和形式。主面试官为郭红岩老师,全程基本只有主面试官进行提问,其他面试老师则为朱利江老师、兰花老师、高健军老师等。其中,郭红岩老师和兰花老师研究的领域集中在国际环境法,老师们一般喜欢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提问,面试前应仔细研究国际环境法,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几位面试老师的论文。中国政法大学的复试结果大约在9月26日,早于研招网系统。如果复试通过,能成功进入预录取名单,之后就会在研招网系统上再走一遍程序,即推免生报名填写志愿;志愿学校发送复试通知;推免生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接收复试通知;学校发送预录取通知,学生接收预录取通知。而如果没有进入中国政法大学的预录取名单复试也还有接受补录的可能性,因为有些学生可能会以推免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保底选项,他们可能有其他选择,比如国外知名院校、北大、人大、清华、武大等。因而预录取名单出来后最好留出一个志愿等待机会。如果复试成绩比较优秀但是落选的同学,可以向报考学院的研招办打电话询问自己的名次,在名额出现空缺时,研招办会按成绩排名依次考虑录取学生,但因为时间紧急(学院的老师要及时将结果录入研招网系统),所以需要学生有志愿空缺。曾经出现过有人认为自己会被补录结果耐心等待被补录成功的案例,也出现过有人因为认为没有补录可能、填满志愿结果错失机会的例子(笔者就是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呀)。建议在研招网系统留出至少一个志愿的空缺,这样才不会有补录机会来临却失之交臂的遗憾。在中国政法大学面试不顺后,我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待复试通知电话,对方没有要求我在研招网系统填写志愿。在中国政法查成绩显示了“拟录取结果-否”之后,我内心崩溃绝望了一会儿,因为害怕北师大的复试不顺,买了去华政的高铁票,订了2017年9月28日华政附近的青旅。但如今看来,其实当时的反应有点过激了,北大、清华、中政、复旦、上交等学校的推免结束后,其实面对的竞争对手也变少了,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了,心态可以放轻松一些。次日夜晚研招网系统开放,我填写了华东政法大学和武汉大学,给自己空了一个志愿。在北师大复试的前一天,华政的研招办打电话告诉我能够进复试,并提示我到时候根据研招网系统的提示进行操作即可。我在北师大复试当天是拖着行李箱去的,准备面试结束就奔向北京南站去华政复试,我当天中午在去北师大的出租车上在收整行李箱和书包的慌乱中收到了华政的待复试通知,要求两小时以内确认,因为手机开不了热点,是到了北师大以后用了一位师兄的账号才完成华政的待复试通知确认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法学中刑法较优,国际法学在其中并不是特别突出。因为赶时间,我和其他同学互换了面试顺序,第一个进行面试。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法学的复试是让我们自我介绍后抽三道题,一题法条英语翻译,另外两题是与专业相关的题目。自我介绍后,主面试官张桂红老师问我:“你是你们专业的第四名,你们专业总共多少人?你是怎么获得推免资格的?”面对这样令人尴尬的问题,我面带微笑,和老师讲述了我们本科学校的推免生遴选规则以及我的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以及实践方面成果带来的优势。三道题中法条英语翻译对于复习司考的同学来说比较简单,而我抽到的专业题也比较简单,是“你如果成为国际私法专业的研究生,你有什么打算”,另外一题是北极的国际法地位,大约老师对我的回答不是很满意,其中有一位男老师我怎么看待北极周边国家挪威将北极航线纳入国内法是否违反国际法。这很有可能就是这个老师研究的领域范围内的题目,因而面试之前如果有时间,仔细研读该校老师的论文、《中国的北极政策》是极有帮助的。这个问题可能和北极相关条约的签订有关,我当时只能想出国际法院的英挪渔业案中涉及的“历史性权利”作为我的法律依据,可能答得不对,但可能在面试的人里面属于法律思维比较强,能够援法而言、自圆其说的,因而在当晚前往上海的火车上接到了北师大通知我通过复试的电话。一颗慌乱的心终于稍微平定下来,考虑了一会儿,我做了一个改变我命运的决定——把北师大填进了研招网系统,这个决定导致我的三个志愿全满,而错过了中国政法大学的补录。华东政法大学的复试在2017年9月29日,复试前会在一个教室进行签到并征询参加推免的学生“是否愿意服从调剂”,我选择了“愿意服从调剂”。上午是英语的笔试,难度较低,比高考英语稍微难一些,下午则是专业课的笔试,面试老师是李伟芳老师和华政的IHL教练张磊老师,他们只是大概了解了一下我学习国际法的情况,问了很基础的国际法专业的题目,即国际法的渊源,老师在面试比较满意的时候问了我填报的志愿,如果填报的学校都向自己发出了offer,是否真正想要选择他们学校,然而我纠结了一会,决定遵从内心,便说我想去武汉大学,当晚我在推免系统里面就被调剂到法本法硕了。据悉,很多名牌大学,比如浙江大学的夏令营甚至不会接收第一名的优秀营员,因为这些营员通常更希望去北京的院校,因为名额有限,学校想要的是既定名额里面的最优生源。我在华政结束了上午英语笔试后出了考场就接到了法大国际法学院的补录电话,但苦于提前将前一晚收到北师大复试通知后就将北师大填入研招网系统,我的三个志愿填满,联系所填学校也无法放弃待复试通知,最终和中国政法大学失之交臂。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我收到了本不抱太大期望的武汉大学的待复试通知,期间武汉大学研招办的老师还打电话询问我究竟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学生,对方因为对社科大不了解,甚至想要取消我已经接受的待复试通知,在我一番对社科大的介绍下,研招办老师同意回去再行查询,不久就打电话告诉我可以保留该待复试通知。2017年武汉大学在2017年9月30日早上九点开始复试,由于复试时间正好在国庆假期前夕,到校复试比较困难,因而对学硕进行微信视频面试,对法硕进行电话面试。我为了给武汉大学的微信视频面试提供良好的环境,特地退了华政附近的青旅,订了锦江之星旅馆,并请已经推免到法大的同学通过微信视频帮忙模拟面试。次日面试老师是冯洁菡老师和另一位女老师,两位老师在微信视频面试时先让我介绍了自己的学校(因为刚刚成立,两位老师们不太了解),然后用英文询问了我本科法律学习的基本情况,看过哪些国际法书目,为什么对国际法感兴趣,问了一个专业课问题是Pacta Sunt Servanda(条约必须遵守原则)。因为参加过JESSUP和IHL,阅读相关书目是必需的,我如实告知自己阅读过Malcom Shaw的International Law第七版(第七版是面试时市面上的最新版本,目前最新版已经更新到第八版)和Otto Triffterer的The Rom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A Commentary,并讲述了对国际法产生兴趣是因为在展示队的身份观摩JESSUP华盛顿国际赛且有幸参加美国国际法年会时,年会的学术氛围浓厚,我聆听各国国际法专家在讲台上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听众交流时突然萌生了一种想法,希望自己将来能像他们一样在讲台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自此确立了自己对国际公法职业前景的展望。在当天中午11点时,武大的研招办打电话告诉我通过复试了,武大协助微信视频面试的秘书师姐事后告诉我她们为了录取我还特地给研究生院写了情况报告说一定要这个学生。能有这样的结果,都要感谢于JESSUP和IHL的参赛经历以及陈晓华老师总是把握住机会带我们参赛的学生出去拓展眼界呀。综上,总结推免的笔试和面试经验,在我这等急促无准备的情况下能推免成功的关键在于JESSUP和IHL两个国际法模拟法庭的竞赛经历。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教育就是把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忘光了之后还留下来的东西。对于法学专业,尤其是国际法学专业而言,最好的接受教育的方法可以说是用心参加JESSUP、IHL等模拟法庭的比赛,平时全心全意准备,提升专业知识、法律英语、临场仪态和应变能力,端正学术科研态度,在这些模拟法庭中习得的知识和能力会深刻地烙印在自己身上,使自己融会贯通,百考不倒。推免的笔试和面试其实和专业课的考研的题型、风格是相似的,甚至可能稍微简单一些,建议找到考研院校该科目最基础相对全面的笔记,把最基础的知识牢固掌握,碰到灵活的题型也能举一反三。最好找到往届推免成功的师兄师姐,请教一下经验和题型,这种方法比较有针对性,但也可能有误导性。因为学校每年的题型都是变化的,最重要的还是日常的积累。比如中国政法去年国际法学的听力是雅思或者六级英语,但是今年就变成了新闻听力。面试的题型则可以看各种经验帖的题型,基础题型大致分为四种:1.聊天题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如果成为**专业的研究生,你有什么打算(面试老师说因为只是假设性问题,所以回答的时候按照题目回答,不需要强调自己真正想选择的专业回答);2.概念题如中国政法大学的国际私法专业mandatory rules,实在记不清基础概念可以试着举例子,国际公法则多与近几年JESSUP模拟法庭的问题相关,比如中国政法大学的面试题International Liability;3.时事题如一带一路背景下冲突法的适用;4.专业分析题如北极的国际法地位以及挪威将北极航线纳入国内法是否违反国际法的问题。这很有可能就是这个老师研究的领域范围内的题目,因而面试之前如果有时间,仔细研读该校老师的论文是极有帮助的。对于优秀学生而言,问题越难则越能问出水平。我准备中国政法大学复试的时候,由于时间紧迫,心里比较着急,只是大致翻看了国际环境法、马呈元老师的课堂笔记以及众多老师的论文,没有认真研读,但International Liability其实是很多老师的研究领域里面涉及的,是国际环境法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因而一定要从容全面地列提纲进行复习,把专业基础掌握好,进行积极的思考。五、结语如今,回顾大学本科四年,尤其是来到武大的那场推免,我至今都觉得是一场梦。犹记大学本科四年间外语系、法学院的老师们引领我们开拓视野、培养学术严谨的态度;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前往自习室清晨清冽的气息;每晚11点教室闭楼前叔叔叫唤我们离开的声音;自习室、图书馆里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站着看书、背书的争分夺秒;JESSUP、IHL比赛时从微凉的初秋拿着新鲜出炉的案件一起热烈地讨论案情和法律争点,气馁时老师、队员、朋友的加油打气,深冬冒雪留在学校过年训练,直到满怀信心地参加比赛一路的蜕变和成长。感谢高考填写的志愿让我来到这所大学,遇到一路上风雨同行、耐心接纳我、陪伴我成长的师友,有幸能够接受JESSUP和IHL两个高水平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的培训和洗礼,结识了一群有志之士,获得了一生受用的经历和技能。笔者以上的经历俱往矣,而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法律诊所等尚在培育新一代的英才,无数更为自律的师弟师妹仍在刻苦学习、钻研学术、磨炼实践经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师弟师妹们如鲲鹏万里、前程似锦!

四时迭起

考研失败+无雅思,他选择英国留学快速斩获5枚法学offer!

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完整的法律体系以及英国大学在法律专业领先的教育水平,吸引着全球无数学子留学英国。申请项目除了General的LLM项目外,也有各种细分方向可供选择,如:国际金融法、国际商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环境法、欧盟法、国际法、人权法等方向。今天就为大家带来20Fall收割机英国法律硕士申请案例解析~基本情况收割机留学D同学本科院校:某211财经本科专业:法学申请国家/地区:英国申请专业:法律GPA:82.44IELTS:无语言【软性背景亮点】律所知识产权法律顾问、法院实习;辩论赛两次;通过司考选校及申请过程D同学属于Gap Year申请,由于考研失败,决定转战出国留学。咨询期间,D同学最担心的是语言问题,因为法律硕士对语言的要求相对都比较高,因此首先我们为D同学提供了完整的学校项目列表,让D同学提前对语言目标有个提前了解(虽然是报着读语言的心态,但申请语言班也需要达到学校相应语言班周数的要求)。法学专业可以无语言申请,因此我们根据D同学的成绩和背景,建议了Top20院校的法律相关项目,最终决定下来,冲刺:爱丁堡、KCL、杜伦;主申:华威、曼大、布大;保底:伯明翰、兰卡。专业方向为:LLM和商法两个方向。可以说这个选校方案是非常稳妥的,专业方向也契合自身背景,选择保底校主要是考虑语言问题,兰卡的语言要求相对较低只需要6.5(5.5)。学校定下来后8月下旬进入文书准备阶段。【已录取结果】曼大 - LLM Law (General)华威-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LLM) 布大- Commercial Law (LLM)伯明翰- LLM General兰卡- LLM Law申请过程及TIPS1、申请过程D同学文书于9月下旬定稿,国庆期间收割机申请老师帮助D同学完成网申填写。国庆后D同学自己检查了网申后于10.9递交了除华威外的所有项目申请,华威于10.15递交。很快杜伦10.11便发了拒信,并不意外(杜伦今年再次调整了申请要求,对认可院校清单排名50后的学校要求88分)。随后于10月中下旬录取收到兰卡、伯明翰保底项目offer。11月初相继收到布大和华威offer。12月初收到曼大offer。整个申请过程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出现突发情况,申请过程非常顺利,录取结果也令人满意。虽然申请已经完成,但我们一直再激励D同学好好准备语言,为配语言班做准备。2、申请TIPS【专业背景+GPA】英国法律硕士绝大部分项目申请需要本科法律相关背景,或辅修法学学位。部分院校如布大提供MA Law 2年学制是接受无法学背景申请。英国大学非常看重GPA和院校背景,对于申请Top院校法学项目,如G5、爱丁堡、KCL建议85+;杜伦有院校名单,前五十要85+,其他院校88+;华威、曼大、布大建议82+。【语言】由于法律专业的特殊性,需要研读大量文献,对语言的要求自然会比较高,大多数要求雅思7,对写作要求较高。申请阶段虽然绝大部分学校项目可以无雅申请拿Conditional Offer,但也要提醒打算申请法律专业的同学,尽早考试准备语言,提升英语能力。【实习】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实习活动对申请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申请名校,好的实习至关重要。对于申请法学专业法院、检察院、律所相关实习最佳;金融/投行/证券/其他500强企业的法务部也可以,尤其是对于考虑申请商法/银行法等方向专业的同学。第一档 Magic Circle+V30(Vault 30) 第二档 金君方海中(金杜、君合、方达、海问、中伦)第三档 其他外所和精品内所除了律所,也可以去法院、检察院、公司等非律所单位实习:第一档 正部级以上中央机关或者世界五百强企业(或投行券商)第二档 各地方省级国家机关或者大型国企、民企【比赛】参加法律技能比赛、辩论赛等校内外比赛。推荐比赛:【世界级】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红十字模拟法庭国际人道模拟法庭“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中国指导性案例项目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国家级】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天衡杯”高校法律文书写作大赛“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中华十大学生金牌调解员大赛天伦杯全国辩论赛天欣杯”裁判文书写作大赛【学术】学术研究对于申请法学专业也是非常优质的背景经历,因为法学分支较多,如果对某法学方向有强烈兴趣,并且今后也想为之继续深造,做相关的法学学术课题项目是很有必要的,如:商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环境法、刑法等方向,这样的经历可以为申请特定方向动机、规划提供更强有力的证据。【2020TIMES英国法律专业排名Top30】1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 University of Oxford3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4 UCL5 University of Edinburgh6 King’s College London7 Durham University8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9 University of Glasgow10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11 University of Bristol12 University of Kent13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14 University of Warwick15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16 University of Essex17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18 University of Leeds19 University of Exeter20 University of Sussex21 University of Liverpool22 University of Sheffield23 Cardiff University24 Newcastle University25 University of York26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27 Lancaster University28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29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30 University of Leicester【学校介绍曼彻斯特大学 - LLM Law (General)】该项目培养法律基本原理的坚实基础,并在研究活跃的教学人员的支持下课灵活探索自己的兴趣。追求高级法律学习的方式将适合希望保持多方向法律概况,适用于广泛专业职业的同学。法学硕士(LLM)将法律的核心原则与专业相结合,包括强制性的研究要素,培养强大的研究技能,同时还提供机会深入研究学位课程中所研究的某一主题。【学制】1y【学费】19,500【课程设置】将探索一系列法律学科和主题。采取灵活课程,允许采用特定方向或多方向的法律方法学习。共计180学分,课程120学分,论文60学分。每周提供研究方法讲座,提高法律写作和研究技能。法学硕士课程通常每年提供大约30种不同的课程单元,始终反映整个法律范围内的广泛主题。通常会提供涉及各种主题的课程单元,例如:国际贸易和公司法;金融服务监管;欧洲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人权法;公司治理;新兴市场的法律和金融,等。每个课程单元15或30个学分,因此必须选择最少4门或最多8门课程。必修LL.M Dissertation 60选修Academic Skills for Legal Studies0Human Rights Law 30PG International Courts and Tribunals 15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30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nd Mediation Law30Corporate Governance, Global Trade and Labour Laws 30W.T.O. & Regional Integration Law 30Subjects and Actors of International Law 15Transnational Corporate & Capital Markets Law 30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30Postgraate Competition Law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30Trade Mark Law and Policy 30Patent Law and Policy 30Copyright Law and Policy 30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ion 30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30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15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15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Law and the Use of Force 15Cyber-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Law 15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and Justice 30Law of Armed Conflicts 15Argumentation Before Domestic,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urts 15Legal Theory and Global Governance 15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30Law, Money and Technology 30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15【20Fall申请截止期】11.1;1.7;3.2;5.1【申请和录取情况】2.1学位,国内最低80,法学专业背景。IELTS 7 (写作7,其他单项6.5),TOEFL 103 (写作28,其他单项25)。【就业情况】毕业生具备多方向法律工具的能力,为从事法律职业,或继续深造,或其他发展路径提供夯实基础。和D同学讨论后,文书我们选择以内心对法律宿命般地热爱为开头,逐步阐述个人对法律的兴趣与热爱,更是坚定了到更成熟的法律体系去学习的决心。个人能力方面,通过本科学习展现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逻辑批判思维的培养,文书重点放在律师事务所和检察院的实习,详细讲述工作内容与感悟,参与到具体的案例中,展现自己的调查研究能力,锻炼谈判沟通技巧,同时也加深对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与国内诉讼的复杂性的认识。更多英国留学资讯,请关注我的百家号

其入不距

预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会计(MPAcc)考研分数线与报录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大学,也是一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学校前身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创建于 1951 年,受中央贸易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1952 年,学校划归对外贸易部,受对外贸易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1953 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由教育部委托对外贸易部领导。1954 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并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为基础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 年,学校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 年6 月,原中国金融学院与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国际商学院自1982年成立伊始,全面引入美国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和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原版教材。2014年10月,学院正式通过EQUIS国际认证,成为中国大陆第12所获得此认证的商学院,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财经类大学获得此认证的商学院。2016年8月,学院正式通过AACSB国际认证,成为中国大陆第15所获得AACSB国际认证的商学院。2017年6月,学院正式通过CAMEA认证。2017年8月,学院正式通过AMBA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5所同时拥有AACSB、EQUIS、AMBA三大国际认证的商学院。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专硕)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所属学院: 国际商学院2、招生专业:125300会计(专业学位MPAcc)3、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4、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满分200分)②204英语二复试科目:①思想政治理论② 综合素质面试③会计学5、招生人数:2020年招生计划:未公布。2019年的拟招生计划:拟招收全日制会计硕士 50 人,其中拟接收推免生 15 人;非全日制(在职不脱产)会计硕士拟招收50人,不接收推免生。其中2019年非全日制第一志愿未满额,需要调剂;全日制实际录取41人。(2018年实际录取30多人)6、学费及学制2年制,全日制学费2.5万元/年;非全日制学费7万元/年。备注:在职会计硕士仅招收大学毕业 2 年或 2 年工经验的人员。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专硕)复试分数线(近三年)2019年:政治/英语:42,专业课:84,总分:230分。2018年:政治/英语:42,专业课:84,总分:225分,实际录取最低分230分。全部:报名人数1367人,录取148人,报录比1:92017年:政治/英语:42,专业课:84,总分:225分。全部:报名人数1368人,录取154人,报录比1:9育明考研点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复试,简直就是炮灰集中营啊。比如:2019年224人进入复试,只录取了41人,只有20%的录取几率,这简直是比人大、央财都坑的。2018年255人进入复试,只录取了34人,只有13%的人能被录取,这更是坑出了天际,也是少见的几个复试能这么玩的学校。预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复试分数还是230分以上,240分较稳妥。另外就是考对外经贸的,英语没两把刷子都不敢报考,录取的41个人中,只有1人英语是80分以下,其他40人全部超过了80分。所以想报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你需要好好准备复试才行,因为核算最终录取的名单时,复试的加权更重要。其中很多人的复试都是栽在了复试的笔试和政治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这个报录比,我觉得是可以不算数的,毕竟录取人数非全占了近100人,还有推免十几个。所以真实的统考报录比肯定比这高很多,至少要1:20,甚至都可以达到1:25。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专硕)考研参考书目《2012年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版。《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逻辑分册》, 李雪编。《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指南》,全国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编。《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写作分册) 》,刘岩编者。备注:专硕的初试都是没有指定参考书目的,但是如果想考好,建议大家可以有空看下复试的书籍。复试参考书(官方指定):专业英语用书1、《会计学——企业决策的基础》— 管理会计分册英文原版, chapter 24, chapter 26 除外 ,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11 版 或 13 版 ,威廉姆等著2、《会计学——企业决策基础》— 会计分册英文原版, chapter 15 除外,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11 版 或 13 版 ,威廉姆等著3、《财务管理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布洛克著其他书目:1、《管理会计》第三版,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五章除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3 年余恕莲、李相志、吴革编著2、《财务会计》第二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3 年余恕莲、李相志编著3、《公司理财》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年蒋屏编著4、《财务报表分析》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年张新民、钱爱民编著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报考要求同等学力身份者报考我校,须具备以下全部条件(仅指高职、高专、本科结业考生):①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及格水平(425分以上)或具有相当水平;② 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一篇(含)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③ 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过程中须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猎龙人

著名法学家、我国国际税法学科创始人高尔森逝世

媒体记者从南开大学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法学家、教育家,我国国际税法学科的创始人,国际经济法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南开大学法学院资深教授高尔森先生,于2020年7月15日零时十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公开资料显示,高尔森先生1929年8月16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48年夏,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国际法专业。195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南开大学工作,是南开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创始成员之一,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广受师生赞誉。1956年,他在南开大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他调往芜湖造船厂工作。1979年,高尔森先生重返南开大学,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与教学工作。1981年,他应邀赴香港胡关李罗律师行访问,以优异表现获得律师行的高度赞誉。1983年,他开始主持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硕士学位点的工作。1984年,他在庐山为国际经济法全国青年教师培训班讲授国际税法,这是中国首次开讲的国际税法课程。1986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91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1995年,南开大学成立国际经济法研究所,高尔森先生担任首任所长,他积极组织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热情鼓励年轻教师搞好教学科研工作,并曾创下一人讲授五门法律课程的佳话。退休后,高尔森先生一如既往地热忱关心、支持和帮助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和南开大学法学系的发展建设,并为南开大学法学院的成立、发展和壮大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南开大学方面介绍,高尔森先生是我国国际税法学科的创始人,是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科的著名学者。在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的历史大背景下,他以深邃睿智的学术视野,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把国际经济法确定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深入研究国际经济交往中十分需要而当时国内尚无人或很少有人研究的课题,为我国国际税法乃至国际经济法学科的整体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治学严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循循善诱,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为南开乃至我国的法学教育事业谱写了重要篇章。他刻苦钻研,不惮辛劳,曾发表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了《英美合同法纲要》《国际税收浅论》《国际税法》《国际经济法》等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他主编的《Symposium on Chinese Economic Law》由法律出版社在海外发行,堪称中国法学走向世界舞台的代表之作。他1981年至2003年长期担任天津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参与了大量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为天津的地方立法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扬。他曾担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顾问、天津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分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来源:澎湃新闻吉林日报全媒体 编辑:徐青媛

柳树溪

中国法学会原研究部主任因醉驾获罪却神秘保留公职,现涉嫌博士论文抄袭

近日,有举报者向媒体透露,原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现任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巡视员、《中国法学》杂志社副总编、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李仕春博士,其2002年5月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民事保全程序研究》,涉嫌严重抄袭他人成果。举报者称,自己在查阅论文申报职称时,通过大数据比对,竟然发现自己早年发表在法学权威期刊的论文,被中国法学会李仕春副巡视员几乎全文剽窃,因此下载李仕春博士的论文进行查重(学术界指将某研究成果与他人的公开成果进行比对,以确定文字复制比),发现李文不仅剽窃自己业已发表的成果,还涉嫌剽窃多达47人的成果,在这47人中,复制最少的也多达202字,遂愤而向中国法学会、中央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中国政法大学(李仕春博士的学位授予单位)进行了举报。记者查阅李仕春博士的资料后发现,李仕春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原国务院法制办所属的出版机构,任某出版室职员,后以博士学位调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界第一权威期刊)副总编,直接成为副司局级官员。2014年,李仕春博士被曝出短信门事件,此后在中央巡视组巡视中国法学会期间,发现了其违法违纪问题,因此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同时据其它媒体报道,李仕春博士在处分期未满一年之际,即2018年10月中非论坛期间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醉驾被警方挡获,后被定为危险驾驶罪,但奇怪的是李仕春不但未服刑,反而顺利回到原单位,而且保留了公职。据媒体报道,对李仕春的处分还是在中央派驻的纪检部门督办下,仅象征性地由研究部主任降为副巡视员。因同期有北京市有身居高位的检察官酒驾直接服刑,而李仕春却免予收监,因此也被法学界成为“法界不倒翁”。举报者称李仕春身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个国内名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但记者查询时仅发现其百度资料备注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未发现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应机构兼职的正式文件。但举报者声称,李仕春获得这些地位的起点,便是中国政法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记者查询中国知网和百度后发现,李仕春副巡视员博士就读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其博士学位论文《民事保全程序研究》完成于2002年5月,并被中国知网(CNKI)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该论文总字数将近17.98万,除去封皮、中英文摘要、目录、参考文献、后记等,正文约17万字。中国知网查重系统显示,该文引用文献复制比高达77.9%,总文字复制比高达83.5%。其中,有大约8.7万字(包括中国知网和百度网页查询结果)与他人此前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重合或高度相似。为了核对举报者声称的问题,记者比对了其提供的疑似李文的剽窃对象,的确存在大面积的直接复制情形。在一篇署名为张某发表于1995年6月《中国海商法年刊》的论文《简论对物诉讼》,李仕春博士的论文与该文很多段落相似或相近,特别是与六十多个观点性语句高度相近。记者核对了一篇署名为笪某、发表于1995年7月15日《法学评论》的文章,该文万余字中,仅有36个句子被改动,其余文字李文几乎全文复制。由于不了解学术界关于剽窃的界定,记者采访了某知名法学学者,该学者对李仕春博士几乎一段不落地复制他人研究成果感到意外,表示作为法学学者,这种抄袭突破了学术素养最基本的底线和良知。记者就李文涉嫌抄袭的方式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学者,该学者比对李文和举报者提供的他人文章后表示:李仕春博士的学位论文一种是直接“复制--粘贴”他人成果;另一种是通过调整语序、替换词语、拆分段落等方式将他人文章改头换面、间接使用。该学者指出其查询李文和被侵权成果后发现,最不可思议的是,李文将他人文章中的引用错误竟然照搬上来,至少多达17处。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在法学界很是罕见。该学者推测李仕春博士可能并未诚实阅读其文献列举内容,因该论文中有219处引注,近一半和疑似被抄袭成果所引相同。这从李文的后记能看出,因涉及国内外海事诉讼、商事赔偿制度、救济性制度等众多跨界概念,写作难度和资料获取难度很大,可能获得学位的心情比较迫切,因此抄袭了多篇他人成果,该学者还另外列举了记者尚未发现的、李文涉嫌抄袭的文章,一篇为大连海事学院高某的硕士论文《海事强制令法律制度的研究》(2001年),另一篇为上海海运学院林某的硕士论文《船载货物的扣押与拍卖》(2001年),类似的情况很多。为了印证该学者的说法,记者查询发现,李文在撰写对物诉讼一章时,文字与张某发表于《中国海商法年刊》的《简论对物诉讼》(1995年)、程某发表于《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的《简论对物诉讼——兼与我国海事诉前保全制度相比较》一文绝大多数文字高度一致;同时在海事强制令一节,直接大面积复制上海海运学院李某的硕士论文《船舶扣押法律制度有关问题研究》(2001年)、陈某的《海事强制令》(2001年)等。李仕春博士在后记里似乎也写出了这种苦恼:“论文不是很满意,但想起过程中因为可以利用的资料极其缺乏而曾经几度考虑放弃,心里多少有些安慰。”李仕春博士论文后记中还有一句:“远在德国深造的周翠师妹为我提供了她的硕士论文,这篇论文的许多成果为我的论文所引用”,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周翠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2000年任职于北京林业大学期间,于2001年12月15日在《刑诉法论丛》上发表了《论民事诉讼中的临时性救济制度》,周翠当年发表的论文里引用规范、注释清晰,资料来源一一列举,但是经知网学术不端系统核查对比统计后发现李仕春博士论文中大量的抄袭周翠原文,却仅2处引用标明,未标注注释的抄袭行为多达39处,几乎把师妹周翠的论文从头到尾的拼接进自己的论文。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在读博士研究生表示,学校有严格的审核程序,这种剽窃应该是当时大数据技术发展尚未成熟的情形下形成的,但对师兄剽窃师妹的成果感到意外,该博士研究生表示,同门剽窃,在中国本来以为很罕见,但近年来曝出多起类同情形,并举例近期在广东省一高校曝出了同样问题,广东省中山市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纪委书记高某,作为高校执纪负责人,被发现抄袭同导师所带的师兄的论文,竟然被湖南师范大学审核通过,获得了博士学位,这种同门剽窃,一般是选择“熟人安全”,这其中导师很关键,因此这不仅超出了学术伦理,同时也意味着高校学术把关机构的某种失守。“这种剽窃更多地涉及抄袭者的为人和道德,如果师兄和师妹共同知情,作为法学学者,这种共谋获得学位,甚至涉嫌学术欺诈。”2019年3月,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会祝贺。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表示,希望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发展者、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培养者,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中书写华章。清华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学学者表示,“掌管中国法学研究的枢纽单位,应当更加强调对学术道德的把守,对抄袭者应当给予明确的惩戒,以示对中国法学界的整体负责。”据网络资料显示,李仕春博士掌管中国法学界研究门户之时,不仅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的专家,还兼任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常委、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在我国法学界举足轻重。附2 被抄袭论文汇总:1.船舶扣押法律制度有关问题研究李振宇 -《上海海运学院硕士论文》- 2001-12-012、简论对物诉讼张鸿午 -《中国海商法年刊》- 1995-06-153、简论对物诉讼——兼与我国海事诉前保全制度相比较程宗璋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4、海事强制令法律制度的研究高嵩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2001-06-015、船载货物的扣押与拍卖林德媛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2001-03-016、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兼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笪恺 -《法学评论》- 1995-07-157、财产保全措施适用于执行程序马维东 -《河北法学》-1996-10-158、海事强制令陈晓明 -《上海海运学院硕士论文》- 2001-12-019、玛瑞瓦禁令及其域外效力张丽英;贾迅; -《中国海商法年刊》- 1992-06-1510、海事强制令法律制度研究董玉涛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2001-03-0111、我国立法和司法确认的知识产权请求权蒋志培《中国律师》2001年10月8日12、论民事诉讼中的临时性救济制度周翠; -《诉讼法论丛》2001-12-1513、诉前财产保全不宜由财产所在地法院受理潘智勇,李为民 -《法律适用》1999-08-1514、强制执行法基本原则研究夏蔚; -《诉讼法论丛》- 2001-12-15

大象心

在纽约律所任职,重庆“最给力”美女校友致力帮助同胞

在毕业后的十余年里,西南政法大学2006级校友张红先后服务过西政深圳校友会和西政美国校友会,把校友工作从深圳做到了美国,自己也从一个"冒冒失失"的新手成长为一个具备独立组织活动能力的"行家"。她在十年间组织了近百次校友会活动,在这期间,不乏奔波劳累的时刻,也少不了艰难摸索的历程,但她说:"参加校友工作,更多的是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张红,西南政法大学2006级国际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先后在深圳从事律师行业与大型外企法务工作,现就职于纽约某律师事务所。同时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公共事务学院国际经济政策和管理专业,并任国际公共事务学院 Empowering Asian Women的学生会主席。自2009年以来,先后在深圳、美国参加校友工作。年少立志,到西政学习法律是她的梦想张红是西南政法大学2006级国际经济法硕士研究生。提到当年为什么会来到西政,她说:"法律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选择到西南政法大学这样一所知名法律院校学习法律是我的梦想,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能够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够帮助别人,同时也能够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硕士论文答辩合影(右三为张红)在西政学习的经历给张红留下许多珍贵的美好回忆和人生财富。其中,对她影响最深的就是西政的老师。她说:"杨旭老师是我的指导老师,她是一名在家庭和事业方面都非常成功的女性。她总是不停地鼓励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我们一起沟通。张晓君老师非常平易近人,我来美国申请学校的时候还请他帮忙提供推荐信。"与老师以及同学们合影(右三为张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杨旭老师,右一为张红)张红先后在深圳从事律师行业与大型外企法务工作,现就职于纽约某律师事务所,从事中美法律工作。在工作的同时,她也在攻读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国际公共事务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简称"SIPA")的高级公共管理硕士(Executive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 "EMPA")的国际经济政策和管理专业。先后担任"SIPA"的Empowering Asian Women at Columbia University的2019年度的学生会主席, "SIPA"的"EMPA"项目的2019-2020年度的学生会主席。多年的校友工作,让她对西政精神的理解愈加深刻"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是每个西政人都非常熟悉的。对于张红而言,她走出校门后的经历,特别是她参加校友工作的特殊经历,让她真正理解了西政精神。2019年4月,西政美国校友会春季工作沟通会第一次参加校友活动时,张红就主动申请加入了校友会文艺部并担任秘书。"当时,庄志云(1999级)是文艺部部长。他开展工作严谨负责,连组织活动时短信的内容和标点都要反复确认。"在那个时候,庄志云严谨求实的作风深深地感染着张红。"You are not alone!"是张灵(1999级)经常对她说的一句话。在不确定如何和年长校友沟通的时候,她经常会请教张灵和朱宽(2000级)。他们总是边鼓励张红,边给她耐心解释、给予帮助,这让刚参与校友工作的她拾得前进的信心。2012年至2015年,张红担任了深圳校友会的文体部副部长。在时任文体部部长刘国江(1993级)的帮助下,她获得了很多独立组织活动的机会,积累了许多举办大型活动的宝贵经验。张红和校友们在纽约当时文体部工作繁多,负责的对象不仅包括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还负责高尔夫和文艺活动,另外还专门成立了深圳西政校友会艺术团,集中为舞蹈队、合唱团等提供支持和帮助。正是在这一时期,在许多校友的帮助和指导下,张红的组织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她说:"'You are not alone!'这句话也被我借鉴,用来鼓励很多其他刚到深圳的校友。"自2009年以来,张红先后参与组织了近100次活动。在2015年赴美之后,她继续在当地参加校友工作。西政美国校友会是由程绍铭(1987级)倡导多年,在母校校友会的支持下,由伍容平(1996级)、陈夏(1998级)、张红校友于2018年发起注册的,在美国的很多年轻校友们都为校友活动做出了贡献。张红(右一)和欧文·安德森(能源法教授)合影张红(右一)与巴菲特孙子合影谈起在美工作经历,张红说道:"在西政美国校友会里,对我影响比较深刻的是程绍铭师兄和伍容平师兄。" 为商谈校友工作,程绍铭曾当日往返华盛顿特区和纽约,这份对于校友工作的热爱让张红深有感触。伍容平则是给了她很多的启发,他引导和鼓励校友们去思考如何发挥美国的资源和信息优势,推动校友之间的沟通。西政美国校友会正式注册以来,在程绍铭(华盛顿DC)、伍容平(纽约)、陈夏(纽约)等校友的支持下,秘书处组织大小聚会近20次,发布微信公众帐号文章近20篇,多次为全球校友提供咨询支持及聚会交流,为越来越多来美旅游和学习的校友提供帮助,在西政全球校友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2019年5月18日,在西南政法大学全国校友工作会上,张红被授予"优秀校友工作者"称号。张红表示,西政美国校友会将充分利用中美资源差、信息差为母校的发展和更多的校友提供支持和服务。来源:西南政法大学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