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长安大学新获批两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心辩

长安大学新获批两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1月26日记者获悉,国家留学基金委日前公布了2021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立项名单,长安大学新申报的2项均获批立项资助。“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及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培养更多创新型、紧缺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现已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此次由长安大学国际处牵头组织,公路学院汪海年教授主持申报的“中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每年可资助12人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开展学生交流及合作科研。项目每年资助博士研究生4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访问学者2人,项目获批资助期限为三年,三年滚动资助36人,滚动资助经费累计达1000余万元。地测学院李振洪教授主持申报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地质环境与灾害综合防控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每年可资助12人赴英国利兹大学、布鲁奈尔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开展学生联合培养与科研合作。项目每年资助联合培养博士10人、访问学者2人,项目获批资助期限为三年,三年可滚动资助36人,滚动资助经费累计达1000余万元。据介绍,长安大学在2020年已获批了2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此次两个新项目获批后,该校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数达到4个,再加上近期新获批的“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三年滚动资助240人赴相关合作院校学习交流,项目滚动资助经费达6000余万元。(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娜)编辑:融媒体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优势是什么?

北京外国语大学和英国博尔顿大学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中外合作办学硕士现在正处于招生中。下面,小编来为大家整理一下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硕士的项目优势是什么?项目优势和特点中外一流学者和业界专家联袂执教,中外学生合班学习,全英文教学;中外高校强强专业合作,培养全媒体英语新闻高级人才,就业前景广阔;不出国门,一年获得英国公立高校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学位,确保中国教育部学位认证。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就业前景本项目毕业生,多就职于国内外主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中国日报、光明日报、南方都市报、纽约时报(NYT)、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等传媒机构。综上,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优势明显,就业前景广阔。

伏击战

重磅通知!教育部: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及培养国际化人才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意见》对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作出了如下安排:我们将支持高校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引导高校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完善高校对外开放评价指标。进一步落实“放管服”要求,授予“双一流”建设高校一定外事审批权,探索高校国际会议分类审批的管理办法。我们可以从《意见》中看出:我国将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深化与重要国际组织合作,大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过去一个时期,我国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一批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教育机构开展强强合作或强项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供给多样化,满足了学生不出国门享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需求。由此可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什么是中外合作办学在职研究生呢?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它主要有以下特点:1.入学起点低(参加完成学校自主命题考试,学校就安排入学,本科毕业两年或大专毕业三年,有一定外语基础就可以申请入学);2.师资雄厚,双语授课(享受国外高校教学资源,双语教学,课程学制一般在1.5年到3年之间);3.出国游学和考察机会(中外合作办学上课形式有周末班和集中班,很多项目还有出国游学和考察的教学方式,更开阔眼界和知识面);4.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不同,获得的证书也有区别,主要分为以下两类:a. 中方课程结业证书、外方硕士学位证书。b. 中方硕士学位证书、外方硕士学位证书。需要注意的是,获得的外方院校的证书需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学位和学历的认证。

迷魂药

中国高校中,影响世界的五大专业,有你想要报考的专业吗

今天来看看中国高校中,影响世界的五大专业,有你想要报考的专业吗,欢迎留言!清华大学——通信工学清华大学电子工学部创立于1932年,是清华大学电机系电信集团的前身,成立于1952年,被称为“无线工程系”,1958年改名为“无线电子工程学系”,1989年至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部(原名无线电电子)成立于1952年,目前拥有“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图形图像分室”等3个国家级实验室,信息光电子研究所、通信与微波技术研究所、网络与人机语音通信研究所、高速信号处理与网络传输研究所、图像图形研究所及电路与系统研究所的6个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器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哈工大仪器学院”)设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哈工大仪器专业创立于1955年,是全国同类学科中最早、历史最悠久的,覆盖了原来的两个本科专业,也就是说,精密仪器专业和自动化仪表专业是向苏联学习的样本专业,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立了全国第一批研究生班,为我国仪器领域培养了第一批学科指导者和技术指导者。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创立于1914年,采用德国教育系统,重视理论联系,1981年,以构造工学为代表的土木工程学科首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是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土木工程学科首次设置了博士后期研究流动站,2007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被选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四个国家重点学科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和海洋工程是1943年建造的,是我国船舶、海洋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祥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壮大事业的蓬勃发展,船海系也蓬勃成长,最近,大规模的实验设施基地建设基本完成,“大海”的构造初步构筑,以船舶和海洋工程为基础,以造船产业、海上资源开发业、海军装备的建设为开端,形成包括成果转化、产品开发、海上作业、工程服务等支持系统,另一方面是海洋国策研究、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勘探、海洋资源调查等基础学扩大到技术领域,服务于海的海外强国、海上丝绸之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上海市以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国家战略为目的,向国际尖端学科的目标快速迈进中前进,有先进的计算、设计、制造、流体力学、构造力学、舰船的性能、特殊装备、海洋工程、水中工程、涡轮工程、水声工程、海岸工程11个方向,覆盖了海洋交通运输、资源开发、科学考察、权益保障、国防建设等领域,拥有船舶和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高新船舶和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工程院“中国海洋装备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深海技术试验大型科学计中心五个国家级基地,与日本千叶大学共同建设与设立的“海洋生物模仿力学”合作,研究中心拥有多个教育部、交通部、海洋局、海事局、上海市部级基地,以及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支持系统。武汉大学——遥感技术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集遥感、映射、空间信息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信息与工学系学院,1956年以来,经过现代中国测量事业的开拓者、摄影测定和遥感学科的创始人王之卓院士和学术指导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龚健雅院士等专家、学者60多年的努力,学院已经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的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在国内的同类大学开始了,排名靠前,向社会输送高级专业人才超过万人,被业界称为中国乃至世界远程感觉领域人才培养的摇篮。以上就是中国高校中,影响世界的五大专业,有你想要报考的专业吗,欢迎留言!

“打着中外合作的噱头 实质为盈利”23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被终止

导读:7 月 4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依法终止了234 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并公布了具体名单。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机构和项目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科专业能力不强和缺乏内涵式发展机制等问题,导致学生满意度低、吸引力弱,办学活动难以持续。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依法终止了234 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通知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依据中外合作办学者申请,经审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卓越国际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续发展学院等5个机构,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合作举办牙医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等 229 个项目,符合章程和协议要求终止的规定,批准终止。除被依法终止了234 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外,教育部还对25个省、市、自治区的615个高职高专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了办学信息公示。其中,252个本科以下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被停止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遍地开花,其学费高昂:在国内就读时段学费1.5-10万不等,在国外就读时段的学费更是高达十多二十万,与直接留学意大利公立院校的学费相比,贵了不止10倍。而高昂的学费能代表杰出的教学质量吗?答案是否定的!“打着中外合作的噱头 实质为盈利”“中国高校利用合作办学的噱头为外国的高校储蓄优质生源,并且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标签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几乎每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语教学课程都占据了教学计划1/3以上的课程,外方只是派一两位老师过来点缀课程,给中国的高校赚噱头。这样的合作办学项目孕育出来的是变种的东西方教育,其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既没有享受纯种的中国教育,也没有接受纯粹的西方教育,外语还不能学到听说读写流利。这些项目里,中方院校办学层次从低到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中国的高校谈合作办学的目的就是两个:一个是政治意义,一个是经济意义。国内一些高校最初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为了体现自身在跨国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能力,“校方把这个作为嘘头,体现自己的国际化水平。后来发现,可以通过这个项目赚不少钱,所以他们就大力推进”。“推进”的表现之一,就是扩招:增设专业、扩招人数。中国的大学在很多方面大都屈就国外大学,外方上语言课的学分中方都承认,专业课外方承认几门就算几门。而且,中方也不希望外教来上过多的课程,因为牵涉到费用问题,请外教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外教的课程基本上就是一个学期一到两门,实际上就是个点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本科时间学的专业课太少了,他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学语言。那么,将来学生申请国外研究生的时候就会遇到一种尴尬:把你的课时计划拿到外方去评估,那你的课程肯定就是本科二年级,或者最多是三年级的水平。也就是说,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对申请研究生是有影响的。“学历含金量不高 国家不认可”教育部表示,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机构和项目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科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内涵式发展机制等问题,导致学生满意度低,吸引力弱,办学活动难以持续。毕业后由国内高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国外高校不颁发任何证书。中外合作办学获得的外方文凭、学位证书需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才能在国内使用。认证证书的抬头就是“合作办学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按照现行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国家承认国外学位效力,但是,对合作办学的国外学历是不承认的,也就是只承认你在国内学习的学历。而早在今年4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就已发布了《关于意大利学位和学历证明书与学位和学历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由意大利法律承认的且有资格颁发学位证书的公立和非公立的大学、大学级别的学院、理工大学以及高等音乐、艺术、舞蹈学院颁发的学位和学历证明书与正式的学位和学历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没有真正引进国外教育的精髓。如果条件允许,真正出国留学不仅能学习知识,培养国际视野、锻炼独立的人格都是留学过程的收获。附:教育部终止234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终止办学名单1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卓越国际学院 2 河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 3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续发展学院(XJTU-HKUST Joint Schoo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4 山西 山西农业大学中德学院 5 河南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终止办学名单1 北京 北京大学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举办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 北京 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合作举办牙医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3 北京 北京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中国社会工作文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4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与美国西部国际大学合作举办商务科学学士学位教育项目 5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与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6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7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合作举办市场营销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8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9 北京 北京建筑大学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0 北京 北京建筑大学与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1 北京 北京建筑大学与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2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3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举办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4 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与比利时鲁汶工程技术学院合作举办电子媒体工程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5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举办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6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与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信息技术专业学士学位教育项目 17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电信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8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微电子学与光子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9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举办信息技术专业学士学位教育项目 20 北京 北京联合大学与英国佩斯利大学合作举办国际商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1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与美国俄亥俄大学合作举办体育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2 北京 清华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体育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3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4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美国莱特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5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软件科技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6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举办心理咨询与治疗文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7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28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举办文学硕士(行政管理方向)学位教育项目 29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举办法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30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合作举办信息技术学士学位教育项目 31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合作举办传媒管理实践艺术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32 广东 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合作举办经济学和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33 广东 广州大学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合作举办国际会计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34 广东 中山大学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合作举办国际贸易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35 广东 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36 福建 厦门大学与美国旧金山大学合作举办环境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37 河北 河北医科大学与美国库克学院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38 河北 河北农业大学与荷兰应用科学大学合作举办园艺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39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40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41 上海 复旦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举办英语语言教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42 上海 复旦大学与法国里尔第二大学合作举办管理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43 上海 复旦大学与荷兰戴尔福特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44 上海 复旦大学与香港大学合作举办社会工作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45 上海 复旦大学与香港大学合作举办社会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46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中国社会服务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47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艾里克森研究院合作举办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48 上海 上海大学与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49 上海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50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合作举办物流工程与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51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52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53 上海 上海理工大学与美国中央密西根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54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与德国巴伐利亚州上法兰肯区手工业管理局技术与创新管理学院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55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体育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56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法国皮埃尔蒙代斯大学合作举办法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57 上海 同济大学与法国汉斯管理学院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58 上海 同济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迪尔本分校合作举办汽车系统工程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59 上海 复旦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60 上海 华东政法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61 上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法国巴黎时装公会教育集团国际时装学院合作举办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62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举办工程(互动创意)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63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举办管理学(商业分析)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64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举办旅游(酒店)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65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合作举办社会工作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66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合作举办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67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与美国犹他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68 江苏 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合作举办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69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合作举办通讯与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70 江苏 江苏科技大学与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71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举办经济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72 江苏 中国矿业大学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73 江苏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教育项目 74 湖北 湖北民族学院与英国德比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75 湖北 武昌理工学院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76 湖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合作举办统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77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与英国华威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工程商业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78 湖北 湖北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举办教育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79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物理治疗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80 湖北 武汉工程大学与法国梅兹国立工程师学校合作举办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81 湖南 湖南大学与美国休斯敦大学合作举办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82 湖南 吉首大学与乌克兰国立卢甘斯克大学合作举办音乐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83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原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84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原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85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举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86 重庆 重庆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迪尔本分校合作培养汽车系统工程硕士项目 87 重庆 重庆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培养工程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88 浙江 浙江科技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89 浙江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合作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90 浙江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举办工程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91 浙江 浙江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92 浙江 浙江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学士学位教育项目 93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94 浙江 浙江农林大学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95 浙江 杭州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垃大学合作举办教育领导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96 浙江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97 浙江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国际商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98 江西 华东交通大学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99 江西 江西财经大学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00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举办英语教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01 江西 南昌大学与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02 江西 南昌大学与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合作举办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03 江西 南昌大学与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合作举办信息技术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04 江西 南昌大学与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合作举办企业管理(医院管理方向)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05 山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举办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06 山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合作举办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07 山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合作举办油藏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08 天津 天津理工大学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席库提米分校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09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10 天津 南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国际航运及物流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11 辽宁 大连交通大学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12 辽宁 鞍山师范学院与英国佩斯利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13 辽宁 鞍山师范学院与英国佩斯利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14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与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15 辽宁 东北财经大学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16 辽宁 东北财经大学与德国约翰内斯古滕博格美因茨大学合作举办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17 辽宁 东北财经大学与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18 辽宁 沈阳建筑大学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19 辽宁 中国医科大学与英国厄尔斯特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20 辽宁 沈阳大学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21 辽宁 沈阳大学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22 河南 河南科技大学与英国东伦敦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23 河南 河南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24 四川 四川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物理治疗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25 四川 四川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职业治疗学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26 四川 四川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义肢矫形学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27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28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29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30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31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与加拿大开普雷诺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32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33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34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35 黑龙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合作举办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36 黑龙江 哈尔滨医科大学与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合作举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37 黑龙江 绥化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俄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38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举办英语教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39 黑龙江 大庆师范学院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40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41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42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43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44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45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与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46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合作举办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47 黑龙江 哈尔滨工程大学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轮机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48 黑龙江 哈尔滨商业大学与英国泰晤士河谷大学合作举办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49 黑龙江 哈尔滨商业大学与英国泰晤士河谷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50 黑龙江 哈尔滨商业大学与英国泰晤士河谷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51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举办教育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52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53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合作举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54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合作举办化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55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罗斯远东国立人文大学合作举办俄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56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南非中兰德大学合作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57 黑龙江 哈尔滨体育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58 黑龙江 哈尔滨医科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59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黑河学院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教育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160 黑龙江 黑龙江东方学院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经济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61 黑龙江 黑龙江东方学院与英国阿格利亚罗斯金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62 黑龙江 黑龙江东方学院与英国阿格利亚罗斯金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63 黑龙江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与英国贝福德郡大学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64 黑龙江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与英国贝福德郡大学合作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65 黑龙江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与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66 黑龙江 佳木斯大学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经济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67 黑龙江 佳木斯大学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经济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68 黑龙江 佳木斯大学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经济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69 黑龙江 牡丹江师范学院与英国布鲁奈尔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70 黑龙江 牡丹江师范学院与英国布鲁奈尔大学合作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71 黑龙江 牡丹江师范学院与英国西敏斯特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72 黑龙江 齐齐哈尔大学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物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73 黑龙江 齐齐哈尔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肖洛霍夫国立开放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美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74 黑龙江 齐齐哈尔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肖洛霍夫国立开放师范大学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75 黑龙江 齐齐哈尔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肖洛霍夫国立开放师范大学合作举办音乐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76 黑龙江 齐齐哈尔大学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77 黑龙江 齐齐哈尔大学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78 黑龙江 齐齐哈尔大学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79 黑龙江 绥化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美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80 黑龙江 哈尔滨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81 黑龙江 哈尔滨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举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82 黑龙江 哈尔滨商业大学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83 黑龙江 哈尔滨商业大学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84 黑龙江 哈尔滨商业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85 黑龙江 哈尔滨商业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86 黑龙江 哈尔滨商业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87 黑龙江 黑龙江工程学院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88 黑龙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89 黑龙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90 黑龙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药物制剂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91 黑龙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92 黑龙江 东北林业大学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93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与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合作举办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94 黑龙江 绥化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95 黑龙江 东北石油大学与俄罗斯库班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96 黑龙江 东北石油大学与俄罗斯库班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97 黑龙江 东北石油大学与俄罗斯库班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98 黑龙江 东北石油大学与俄罗斯库班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99 黑龙江 东北石油大学与俄罗斯库班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0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1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2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3 黑龙江 绥化学院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音乐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4 黑龙江 大庆师范学院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5 黑龙江 东北林业大学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6 黑龙江 东北林业大学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合作举办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7 黑龙江 东北林业大学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经济服务大学合作举办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8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9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俄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10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合作举办教育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11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国立列宾美术学院合作举办美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12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化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13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14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物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15 黑龙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心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16 黑龙江 哈尔滨学院与加拿大凯波布兰顿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学历教育项目 217 黑龙江 哈尔滨学院与加拿大凯波布兰顿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历教育项目 218 黑龙江 哈尔滨学院与加拿大凯波布兰顿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教育项目 219 黑龙江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20 黑龙江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合作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21 黑龙江 哈尔滨工程大学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22 黑龙江 黑龙江工程学院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23 黑龙江 黑龙江工程学院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24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25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合作举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26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与俄罗斯远东国立技术水产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27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与俄罗斯远东国立技术水产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28 广西 广西艺术学院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29 广西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凡之亡也

“更国际”的清华!昂扬前行

1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2021年国际合作与交流暨港澳台工作交流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校长邱勇、副校长杨斌出席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主任郦金梁主持会议。邱勇讲话邱勇首先向为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发展、全球战略实施和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20计划”)的圆满推进作出贡献的师生员工表示感谢和祝贺,并高度肯定了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取得的成果。他指出,全球战略和“2020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目标、一个方案、一套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体师生员工聚焦目标、真抓实干,有愿景、有使命、有激情、有行动、有思想、有战略,体现了清华作风,展示了清华力量,树立了清华形象,为学校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作出了贡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国际”的清华名副其实。邱勇指出,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的贺信中,明确要求清华大学要“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为响应总书记的号召,2016年7月,清华大学颁布实施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战略;2017年,学校又迅速推出“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一所大学的办学视野决定了她所培养的人才的视野。学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服务国家和人民,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创新和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两个特征,也是对学校工作有持续指导意义的理念。全球战略和“2020计划”的推动实施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清华发展的思考,只有在世界背景下,清华特色才能得到更好的彰显。邱勇强调,2020年对清华是一次大考,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全方位推动科技抗疫、在线教学和国际交流工作,在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特殊情况下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不仅没有因疫情影响而停滞不前,反而迎难而上,创新工作模式,取得一系列亮点工作成果,这些亮点不只是在清华校园、在国内闪亮,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闪亮的成绩。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期待同学们为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作为。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续签全球创新学院第二个五年合作协议,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续签合作协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联合举办“全球大学特别对话:新冠疫情下的大学在线教育及展望”在线会议,与耶鲁大学联合举行中美大学校长论坛。此外,清华大学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世界慕课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等多边组织持续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有力说明了清华大学的号召力和引领作用。邱勇表示,在疫情特殊时期,这一系列重大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能够出色完成,离不开学校长期以来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建立起来的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离不开近年来全球战略和“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为学校各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打下的坚实基础。邱勇强调,2021年将迎来清华建校110周年,也是新百年后的第二个十年,站在新的历史关头,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至关重要,要有新使命、新格局,迈向新阶段,要进一步制定和持续实施全球战略,展示清华新的高度;要以更高的标准提升培育创新人才的水平、创新水平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要加大力度,吸引一大批优秀的国际学者,并推动一批高层次的国际合作;要持续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人工智能治理、在线教育等创新成果和教学模式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当今的清华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要围绕国家和学校发展大局,顺应国际形势,不断完善机制,创造新的价值。郦金梁、方红卫、白重恩、李路明、安迪、关兆东交流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郦金梁在题为“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和全球战略2030远景”的汇报中表示,2020年是“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收官之年,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三年努力,面向全球开放发展和提升学校国际化能力的理念全方面融入学校改革与发展,开创了学校层面统筹设计、各部处分工合作、以院系和师生为主体、全校凝聚共识、协同联动的良好局面,取得了“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的阶段性成果。“2020计划”实施三年来,实现了初始目标:基本建成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国际化能力体系,提升了国际化能力;促进凝聚共识:通过国际化提升办学水平和校园生活品质;锻炼了机关部处、院系、教职员工队伍;探索了国际化能力建设的理论和路径。郦金梁表示,在厚植本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需适应时代发展,完善大学的教学、研究、服务和文化系统,持续提升国际化能力势在必行。在交流发言环节,科研院院长方红卫从与世界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国际学术影响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取得的进展。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就国际化的学生培养、国际化师资引进、国际学术影响力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化拓展、国际排名上升和海外宣传范围扩大几个方面全面展示了经管学院的国际化能力提升成果。航天航空学院院长李路明围绕航院国际化科研平台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双语化建设和国际影响力四个方面展示航院全球化办学的成效。在学校全职工作二十载的材料学院外籍教授安迪则以一个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身份表达了对清华由衷的祝贺和对清华未来在提升国际化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征途上不断前行的期盼。副总务长关兆东总结了后勤在国际化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以提高校园居住和学习条件、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加强队伍的服务保障为切入点进行了逐一梳理。会上,杨斌宣读了2020年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暨港澳台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优秀工作者名单并颁奖。他对在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和付出艰苦努力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祝贺和感谢。邱勇、杨斌与获奖代表合影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导小组、全球传播工作领导小组、港澳台工作领导小组;全校各单位外事主管、外事干事;2020计划项目工作组成员、全球战略项目组成员、国际处工作人员、国际化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及学生辅导员工作团队、学生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成员等300余人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加会议。邱勇与参会国际师生代表合影此次会议是清华大学全球战略和“2020计划”实施后一次重要的阶段性总结回顾和2030远景规划会议。2020计划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动实施全球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提升学校国际化能力为目标,通过学校层面的系统规划、统筹推进,解决国际化工作理念、教育教学、服务管理、校园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满足世界一流大学需求。自2017年实施以来,全校参与2020计划的部门多达70个,总任务达603项。自2016年7月以来,全球战略启动实施至今,从顶层设计到深耕细作,29项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全球发展理念渗透到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各方面。学校积极拓展优质国际化办学资源,构建科研教育全球伙伴体系和基地,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形成了以全球创新学院、中意米兰设计学院、苏世民书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东南亚中心、拉美中心、中非领导力发展中心为代表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世界和平论坛与“一带一路”达沃斯论坛为代表的高水平论坛;以亚洲大学联盟、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世界慕课联盟等为代表的多边组织。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共与全球50个国家的293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国际组织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供稿 | 国际处封面 | 魏明伦排版 | 郭斯文编辑 | 陈晓艳 邱收 吕婷郭斯文 赵姝婧

大战役

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将设研究生院和研究院

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公室昨(12)日发布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工程勘察设计招标预公告,该校区规划用地面积250亩,计划2023年7月前建设完成,将设立相关研究生院和研究院,开展高新科技领域研究生培养。整体紧扣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契机,打造独具特色引领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湾区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东莞市政府投入保障为主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拟按照“一校两区”的整体思路,在松山湖科学城和滨海湾新区同步建设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约2350亩。本次拟招标项目为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规划用地面积16.7公顷(25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5056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005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含车库、人防、设备用房及预留实验室等),计划2023年7月前建设完成。结合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需求,松山湖校区主要建设与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融合办学相关的学科领域,设立相关研究生院和研究院,开展高新科技领域研究生培养。同时结合松山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及产业资源、TOD区位条件等进行产学研、学术交流及配套用房的相关建设。 自2019年起,东莞市正式启动湾区大学筹建工作,力争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格局定位、高水平建设”。办学定位上,以理工科起步,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快速变化、支撑和引领大湾区科创发展的高端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服务于提升大湾区科创竞争力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办成一所独具特色,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主要学科领域包括物质科学、理学、先进工程;后续还将开办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管理等相关学科。在功能设置上,湾区大学将集教育教学、科教产融合以及国际合作共三大功能于一体。在教育教学功能上,按照布局科学、环境优美、绿色智慧的原则规划建设,致力打造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现代风格校园,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和育人环境;在科教产融合功能上,打造一个融汇创新创业实践、科技企业孵化、投资融资便利、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新科技创新综合体;在国际合作功能上,搭建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平台和创新平台,联合国内外高校开展试验项目合作,打造集合作办学、访学交流、学术研讨、产学研用协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高校合作平台。根据计划,至2030年湾区大学的招生规模达到10000生,远期预留5000生;本科生与研究生规模比例达1:1左右。其中,松山湖校区计划安排2000研究生;滨海湾校区计划安排8000本科和研究生(另远期预留5000生规模)。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马骏 通讯员:松湖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来源:广州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梦游者

清华大学“数据传播双硕士项目”获批2021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基委”)发布了《关于确定2021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通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清华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数据传播双硕士项目”(以下简称“数双项目”)成功入选,获得留基委为期三年的经费资助,凸显了学院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的前沿性与创新性。“数双项目”是由新闻学院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堡传播学院、维特比工程学院共同设立的跨专业联合培养硕士项目,经过“两校三院”两年筹划三轮申报,于2018年12月获批,2019年9月正式招生,第一批学生已于2020年9月入学。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在工字厅会见来访的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程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名誉教授亚尼斯·约特索斯(Yannis Yortsos)和南加州大学安纳堡传播学院院长代表本·李(Ben Lee)一行“数双项目”聚焦数据科学与新闻传播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方向,服务“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让世界读懂中国”的国家战略需求,直面“既懂数据又懂传播”的传媒行业人才市场缺口,旨在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深入掌握新闻传播学理论与技能,又对数据科学有系统的认识,具备一定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较好的数据规划能力和突出的数据表达能力的国际化、高层次、创新性、复合型人才。该项目整合了清华大学与南加州大学的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具有明显的社科与理工交叉的跨学科特征,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同类项目中具有开创性。项目毕业生将同时获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清华大学-南加州大学数据传播双硕士项目启动仪式据悉,国家留学基金委于2014年启动实施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旨在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合作,加大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培养更多创新型、紧缺型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数双项目”在2020年申报入围答辩的全国200多个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中脱颖而出,并成功获得立项,充分体现了项目的创新培养理念和先进培养模式。此次项目的获批将进一步促进新闻学院在国际人才培养、教师交流、科学研究等领域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全方位合作,更好地服务清华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来源:清华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决之则泣

大热!——国际合作语言文化交流专业

周末马上到来啦!大家嗨起来!妈妈咪呀意大利语意大利留学/意大利语培训/意大利作品集/意大利大师课/意大利等级证考试/意大利私立院校申请中心你需要的一切都在米亚。呼叫米亚24小时对接你的需求。更多讲座,免费试听课,实时在线。喂,你还网申吗?——圣心大学艺术管理我还在闷声的网申——米兰大学【细】说意大利时尚专业之博大时尚学喂,我网申啦——博洛尼亚大学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传播是二十一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所以涵涵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近年比较热门的课程:国际合作的语言和文化交流这个专业在意大利各大学的专业设置里,比较有优势,适合本科意大利语专业的学生申请,以语言为中心,会学习到其他领域的知识。以米兰大学为例,给大家讲解一下~课程匹配专业申请阶段需要网申做课程匹配,教授会根据本科的课程进行匹配。匹配度要达到80%左右。如果匹配度较低的,学校会安排补学分。因为有些国内的课程学的太浅显了,研究生阶段是需要深入学习的。补的课程基本就是:英语,英语文化,世界史,欧洲史。通常情况半年就可以结束。也就是说九月底入学开始补学分,一月底参加补学分的单课程考试。考试通过后,二月份在进行研究生课程的注册。申请时间硕士学位 - 2年 - 120CFU - 意大利语申请要求:免费评估访问要求申请时间:从10/03/2020 - 到28/08/2020注册申请提交:02/05/2020 - 到30/09/2020研究生方向:意大利语—跨文化结合与国际交流机构和公司的整合和跨文化交流 【两个方向都需要第一年学习两门语言以及相关文化哦!】总结下来,这个专业很值得一学哦!尤其是对于语言的学生来说,读完这个专业能扩大自己的就业领域,这个专业就是一个应用型的语言类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教育,商贸,跨国企业方面的相关工作。一带一路发展得如火如荼,毕业后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哦~

单行道

国家留学基金委官方公布!辽宁这所高校首次获批这项重磅资助!

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了2021年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资助项目名单,沈阳工业大学申报的"中俄理工科国际化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批。这也是学校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该项目以沈阳工业大学与俄罗斯库兹巴斯国立技术大学、利佩茨克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强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所的友好合作为基础,结合沈阳工业大学理工类优势专业,每年可派选访问学者、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本科插班生共20名师生赴上述院校访学或留学。"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于2020年设立,旨在深化中俄、中乌、中白在各领域的合作,促进国内高校与俄乌白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研究应用型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被列为全省冲击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始终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已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芬兰等国家的7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学校从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01年开始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经形成1700多名学生的培养规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联合培养的MBA研究生已毕业十四届。近年来,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20年,学校再次获批教育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此外,学校刘伟军、王殿辉、李锋3位教授成功入选2020年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框架下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中方导师名单,这也是沈阳工业大学首次获批国际产学研用合作项目。此次项目获批,是沈阳工业大学继国际产学研用合作项目获批后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体现,对进一步深化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拓宽师生公派出国留学渠道,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再添有力支撑。素材来源:沈阳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