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华科大院士苗子42岁杰青教授因病去世!德利布

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华科大院士苗子42岁杰青教授因病去世!

42岁杰青教授英年早逝3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公布一则讣告,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光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军教授因工作积劳成疾,于2021年3月12日不幸去世,享年42岁。周军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于2009年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引进的优秀青年教授,入职华中科技大学后,先后在2013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15年入选青年长江学者计划,同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年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中含金量最高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且在202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的青年教授,已经培养了15名博士后,36名博士研究生,29名硕士研究生,因此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官网为了缅怀周军教授,已经将官网变为黑白色。领先世界的中国光电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从2017年的新闻了解到,科技部发文《关于批准组建北京分子科学等6个国家研究中心的通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组建6个国家研究中心),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是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学科交叉型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在“信息光电子”、“能源光电子”、“生物光电子”基础上建立,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军教授则是中国光电领域最强的青年科学家之一,令人心痛的是,在2020年10月,周军教授团队刚刚在世界顶级科技期刊《Science》上发表《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的论文,将液态热电电池(LTC)是一种廉价的、可扩展的热电设备卡诺循环效率能达到~5%,刷新领域记录,并为热再生电化学循环和直接热充电电池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目前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光电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因此周军教授的去世,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尤其是42岁正是科研工作者经历旺盛出成绩的年龄段。华中科技大学损失惨重2020年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受到疫情的影响,损失惨重,短短几个月就有多名教授和一名院士因病去世。而在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也仅有3名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而周军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周军教授不幸去世后,华中科技大学在2020年获得国际杰出青年基金的人为2人。从周军教授在42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并且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来看,周军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未来院士候选人的有力竞选者,如今周军教授英年早逝,也让华中科技大学损失惨重,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10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牟阳灵教授因病去世,享年45岁。牟阳灵教授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海外引进的青年人才,而在牟阳灵教授去世前的四个月,牟阳灵教授还刚刚发布了为科研团队招募新人的广告!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有多大?也许一幕幕英年早逝的新闻,会引发社会的关注!

三言

光电律动,绿韵华中——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项目概况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原名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大楼),是科技部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级研究中心之一。项目用地位于华中科技大学校内,东邻武汉市东湖生态风景区,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是中国光电领域最大实验室,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项目功能定位为国家级科研实验室,兼顾展陈与会议功能的科研综合体建筑。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担负激励后学、弘扬科学精神、展示科技发展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开展光电信息研究的工作基地。设计理念本设计立足于信息时代,以“光电律动-绿韵华中”,力求把光电信息大楼打造为动态、高科技与轻盈形态的结合,展现出科技时代的瞬息万变,创造出富有人性化、生态化、艺术性的光电国家研究中心。1、人性化——在建筑内部形成连续的空间,科研、学习、办公、研讨均在相同的空间中展开,力求创造出一个平等竞争和探讨的平台,让更多创新的思想火花在观点碰撞和灵感闪现中得以产生。2、生态性——结合毗邻东面武汉市东湖生态风景区的优势,并充分考虑武汉的气候特征,在建筑设计及选材方面,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秉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组织建筑的采光和通风,外围护采用防热节能新技术,降低建筑能耗。3、艺术性——立足于信息时代,用理性的线条来控制建筑的主要形体,同时引入“光电”起伏转折的意向,使建筑内外形成变化多样的空间,体现科技与艺术完美交汇融合。本项目基地总体呈长矩形,用地红线不规则,作为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国际研讨、成果输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研究中心,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线条变化丰富的大雨蓬引导进入门厅,把室外广场与建筑物门厅空间形成一个整体的“校园客厅”,使建筑与环境有机融合,适应亚热带气候和自然通风采光需求,以达到绿色节能环保。大面积的外立面仿清水饰面层、垂直水平遮阳铝板结合玻璃幕墙体系,保证良好有效的自然通风之余,满足不同时期的遮阳隔热需求,建筑整体效果低调沉稳;锯齿形屋面结合天窗系统,巧妙的将自然光线通过折板间的间隙投入大厅内,体现生态节能。通过底层绿林、架空平台、空中花园、屋顶绿化等景观,在建筑与场地之间形成连续不断的景观系统,实现了通过建筑展现“光电律动,绿韵华中”的设计意象。设计图纸总平面图首层平面图立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项目信息项目名称: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项目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总用地面积:43876.74 ㎡总建筑面积:119991 ㎡设计时间:2015年4月竣工时间:2018年4月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团队:李彬彬、汤朝晖、杨晓川、李冠豪、林楚华、何敏俊、陈颖、韦宏、周越洲、秦柏源、杨慎银、胡谦、陈晓明、黄伟乐、黄光伟 等项目获奖获201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二等奖获2019年度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二等奖获2019年度第九届广东省建筑设计奖(公建方案)一等奖

倒见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追光驭电攀高峰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超快光学实验室内,兰鹏飞教授正在做“阿秒相机”实验。 记者 柳洁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作为我国首批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围绕集成光子学、光子辐射与探测、光电信息存储、激光科学与技术等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取得多项全球领先的技术成果,并成功转化应用于产业和市场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光谷的“斯坦福”。2003年,为应对全球光电技术与产业的飞速发展,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邮科院、中船重工第七一七研究所,共同组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2017年获批组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聚焦于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和生命光电子三大领域,围绕集成光子学、光子辐射与探测、光电信息存储、激光科学与技术、能源光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多模态分子影像、生命分子网络与谱学等8个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取得多项全球领先的技术成果,并成功转化应用于产业和市场,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分子电子拍照的“相机”经济日报记者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超快光学实验室看到,两间实验室的大部分空间都被数台仪器占据。“你可别小瞧这两间不大的实验室,都是我们采购元器件自己研发设计组装的实验设备,‘阿秒相机’就在此诞生。”该实验室现任“掌门人”、80后博导兰鹏飞说,他们用激光做成了几件事:用激光制成快到可以捕捉到电子运动的“阿秒相机”(1阿秒等于10的负18次方秒,是人类目前实验上实现的最快时间尺度);用激光操控空气中分子的运动。“‘阿秒相机’能给氧气分子做CT,能给电子拍照。”兰鹏飞介绍,分子、电子的运动速度很快,电子快到一眨眼的时间可以绕原子核转6500多万亿圈,而他们找到了运用激光实现超快成像的方法,能够为分子乃至更高速的电子拍照。“运用激光来捕捉分子电子的运动,就必须有更快的速度,拍摄的对象才能相对静止。”兰鹏飞解释最快相机的原理时说,“这个好比拍电影,电子是演员,我们是导演,激光就是最快的‘摄像机’。”“现在我们不仅给电子拍照,还尝试用激光操控电子的运动。”兰鹏飞说,目前集成电路上都是电子传输,速度已经达到极限,若用激光操控电子传输信息,速度可以快上6个数量级,达到目前速度的100万倍。未来运用到芯片技术上,将使芯片达到惊人的速度。超快光学实验室的人员都是80后、90后,但已经走在光学领域的国际前沿。就是在这个实验室,兰鹏飞首次提出了双色光单阿秒脉冲量子调控新机制,利用该机制产生了2.6吉瓦的阿秒激光,单脉冲能量迄今仍保持世界第一。精准的“癌症预警机”6月4日,与CT、核磁共振并称为医学影像“三大件”的PET设备研制又有突破性进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准产批件发布通知》:“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扫描系统”通过审批。这标志着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教授团队用19年的心血,凝聚一系列自主原创技术打造的全数字PET进入市场。“与普通PET-CT的区别就像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在技术上是质的飞跃,有望带来PET应用场景的全面革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嘉缵表示,全数字PET从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到系统整机全部为中国自主研发,是自主创新的代表性成果。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简称,是一种生化灵敏度极高的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PET技术,以“全数字”和“精确采样”为特点,比传统设备能更早、更精准地发现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病灶,被称作“癌症预警机”,在癌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等疑难杂症早期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由于涉及核物理、电子、材料、精密制造、生物医学等诸多学科,技术门槛高,其关键技术和设备市场被少数跨国企业垄断。数字PET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涵盖了从原理、系统到应用的整个创新链。临床全数字PET产业化负责人张博介绍,它能发现直径2毫米、芝麻粒大小的病灶,检测精度是普通PET-CT的20倍,准确率高达90%以上,患者做一次全身检查仅需5至10分钟。该设备的诞生是我国高端医疗仪器领域自主研发零的突破。近日,首台脑部专用全数字PET已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装机,目前,该设备已完成多例脑部成像试验,将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重大脑疾病中大显身手。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记者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看到,谢长生教授团队研发的大数据光盘库,外形就像一个电话亭,里面最多能放12240张光盘。每张光盘存储量达到128G,其总容量超过了1.5P(1P是1T的1000倍)。量产后,成本仅为硬盘的50%,保存周期至少30年。这标志着我国信息存储技术有了重大突破,有望打破我国归档存储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定位是站在光电子创新的潮头,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420多名光电一流人才在这里聚集,研发前沿技术。通过一套叫MOST的高科技设备,老鼠脑里的神经和血管结构、有无疾病,一看便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骆清铭教授率队在世界上首次获得高分辨率小鼠全脑三维连接图谱。一块普通的导电玻璃,用丝网印刷技术,分三层刷上二氧化钛、二氧化锆和黑色的碳电极,再填充一些钙钛矿材料,就能在家里发电。韩宏伟教授团队研发的“印刷太阳能”,让太阳的光能瞬间转化成电能,并且比传统太阳能转化方式更高效、更便宜。闫大鹏教授团队研发出我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经由一根绣花针粗细的光纤,释放出的激光能量可焊接飞机、轮船。由此,中国成为继美国后世界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依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三大成果转化平台相继成立,一个个实验室成果走向市场。截至目前,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持和承担各类项目课题300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1438项、实用新型专利243项,孵化高新企业100余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柳洁 通讯员 王潇潇)

反骨仔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军教授因病过世 年42岁

雷帝网 乐天 3月15日报道据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军同志治丧小组披露,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光电学院副院长、光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军教授因工作积劳成疾,于 2021年3月12日去世,年42岁。周军教授,1979年8月23日出生于湖南郴州;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 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许宁生院士;周军教授2007年至 2009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王中林院士;2009年以教授(博士生导师)身份受聘入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2016年至今担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一职,2021年担任光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军同志治丧小组称,天妒英才、少华陨落,周军教授的逝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损失。沉痛哀悼并深切缅怀周军教授。———————————————雷帝触网由资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其主君也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追光驭电攀高峰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作为我国首批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围绕集成光子学、光子辐射与探测、光电信息存储、激光科学与技术等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取得多项全球领先的技术成果,并成功转化应用于产业和市场 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光谷的“斯坦福”。2003年,为应对全球光电技术与产业的飞速发展,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邮科院、中船重工第七一七研究所,共同组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2017年获批组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聚焦于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和生命光电子三大领域,围绕集成光子学、光子辐射与探测、光电信息存储、激光科学与技术、能源光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多模态分子影像、生命分子网络与谱学等8个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取得多项全球领先的技术成果,并成功转化应用于产业和市场,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分子电子拍照的“相机” 经济日报记者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超快光学实验室看到,两间实验室的大部分空间都被数台仪器占据。“你可别小瞧这两间不大的实验室,都是我们采购元器件自己研发设计组装的实验设备,‘阿秒相机’就在此诞生。”该实验室现任“掌门人”、80后博导兰鹏飞说,他们用激光做成了几件事:用激光制成快到可以捕捉到电子运动的“阿秒相机”(1阿秒等于10的负18次方秒,是人类目前实验上实现的最快时间尺度);用激光操控空气中分子的运动。“‘阿秒相机’能给氧气分子做CT,能给电子拍照。”兰鹏飞介绍,分子、电子的运动速度很快,电子快到一眨眼的时间可以绕原子核转6500多万亿圈,而他们找到了运用激光实现超快成像的方法,能够为分子乃至更高速的电子拍照。“运用激光来捕捉分子电子的运动,就必须有更快的速度,拍摄的对象才能相对静止。”兰鹏飞解释最快相机的原理时说,“这个好比拍电影,电子是演员,我们是导演,激光就是最快的‘摄像机’。”“现在我们不仅给电子拍照,还尝试用激光操控电子的运动。”兰鹏飞说,目前集成电路上都是电子传输,速度已经达到极限,若用激光操控电子传输信息,速度可以快上6个数量级,达到目前速度的100万倍。未来运用到芯片技术上,将使芯片达到惊人的速度。超快光学实验室的人员都是80后、90后,但已经走在光学领域的国际前沿。就是在这个实验室,兰鹏飞首次提出了双色光单阿秒脉冲量子调控新机制,利用该机制产生了2.6吉瓦的阿秒激光,单脉冲能量迄今仍保持世界第一。精准的“癌症预警机” 6月4日,与CT、核磁共振并称为医学影像“三大件”的PET设备研制又有突破性进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准产批件发布通知》:“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扫描系统”通过审批。这标志着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教授团队用19年的心血,凝聚一系列自主原创技术打造的全数字PET进入市场。“与普通PET-CT的区别就像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在技术上是质的飞跃,有望带来PET应用场景的全面革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嘉缵表示,全数字PET从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到系统整机全部为中国自主研发,是自主创新的代表性成果。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简称,是一种生化灵敏度极高的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PET技术,以“全数字”和“精确采样”为特点,比传统设备能更早、更精准地发现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种病灶,被称作“癌症预警机”,在癌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等疑难杂症早期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由于涉及核物理、电子、材料、精密制造、生物医学等诸多学科,技术门槛高,其关键技术和设备市场被少数跨国企业垄断。数字PET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涵盖了从原理、系统到应用的整个创新链。临床全数字PET产业化负责人张博介绍,它能发现直径2毫米、芝麻粒大小的病灶,检测精度是普通PET-CT的20倍,准确率高达90%以上,患者做一次全身检查仅需5至10分钟。该设备的诞生是我国高端医疗仪器领域自主研发零的突破。近日,首台脑部专用全数字PET已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装机,目前,该设备已完成多例脑部成像试验,将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重大脑疾病中大显身手。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 记者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看到,谢长生教授团队研发的大数据光盘库,外形就像一个电话亭,里面最多能放12240张光盘。每张光盘存储量达到128G,其总容量超过了1.5P(1P是1T的1000倍)。量产后,成本仅为硬盘的50%,保存周期至少30年。这标志着我国信息存储技术有了重大突破,有望打破我国归档存储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定位是站在光电子创新的潮头,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420多名光电一流人才在这里聚集,研发前沿技术。通过一套叫MOST的高科技设备,老鼠脑里的神经和血管结构、有无疾病,一看便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骆清铭教授率队在世界上首次获得高分辨率小鼠全脑三维连接图谱。一块普通的导电玻璃,用丝网印刷技术,分三层刷上二氧化钛、二氧化锆和黑色的碳电极,再填充一些钙钛矿材料,就能在家里发电。韩宏伟教授团队研发的“印刷太阳能”,让太阳的光能瞬间转化成电能,并且比传统太阳能转化方式更高效、更便宜。闫大鹏教授团队研发出我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经由一根绣花针粗细的光纤,释放出的激光能量可焊接飞机、轮船。由此,中国成为继美国后世界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依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三大成果转化平台相继成立,一个个实验室成果走向市场。截至目前,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持和承担各类项目课题300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1438项、实用新型专利243项,孵化高新企业100余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郑明桥 柳洁 通讯员 王潇潇)来源:经济日报

红风筝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建议,尽快组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极目新闻讯(记者刘丁维) 5日,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上,他将继续聚焦中国光电产业发展,提出关于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基础申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议。马新强表示,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突出的科教优势、丰富的创新资源和成熟的产业布局,是承载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有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内在需求,也是武汉市承担国家科技战略的使命担当。目前,武汉已初步建成世界级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当前武汉经济总量达1.56万亿元,仅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超5000亿元,先进制造和重大装备产业规模已超3000亿元。除了是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武汉的光纤光缆生产规模也是全球第一,唯一的国家存储器产业基地和国内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也在武汉。马新强认为,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基础,申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具备充分的条件,今后能以原始创新带动产业,为推动武汉“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提供战略支撑。

去其所恶

这四所高校拥有国家研究中心:每年科研经费高达4亿

国家研究中心是什么?听名字就知道是科技含量很高端的东西,那么到底是什么呢?国家研究中心是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学科交叉型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目前为止,科技部共批准建设了6个国家研究中心,其中4个依托于我国高校,另有2个依托于中科院。那么接下来看看拥有国家研究中心的4所高校都有谁?一、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位于北京海淀区,是我国工科实力最强的顶尖学府,与北京大学一道被称为我国高校的“泰山北斗”,其科研实力和知名度享誉海内外,在国内国外教育界和科研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内,无论是科研成果还是人才培养,清华大学都当之无愧的位于第一梯队。目前,清华大学拥有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同样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与清华大学之间就隔了一条马路。北京大学是我国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其理科位居国内第一位,文科位居国内第二位,医学实力也位居国内前三,在科研成果上不如以工科为主的清华大学,但是在人才培养上位居国内第一位。北京大学拥有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同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规模较大,学科精尖,也很低调的高等学府,位于安徽省城合肥市,由于规模较小,很难形成对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所以在各大排行榜以及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等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始终无法形成较强的优势,但是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成和在建的国之重器在所有高校中处于前列,目前已经建成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另外还在建设网络网络实验设施这一大科学装置。而另一个筹建的国家实验室目前已经升级为国家研究中心,即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四、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位于湖北省城武汉,就影响力和知名度而言,显然不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不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但是在各大高校排行榜上总能位列高校前十位,这让有些人很不解,但是听了笔者下面的介绍后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其实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实力很强的工科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上均位列国内前十位,此外每年三大奖数量华科也都位列国内前八。在国之重器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已经建成的大科学装置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另外还在建设另一个大科学装置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目前华中科技大学拥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六大国家研究中心自2017年11月21日实施以来,为国家科研实验和科技突破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还将继续提供更多实用可靠的基础数据。而国家每年也投入巨资支持六大国家研究中心的建设,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国家每年对六大国家研究中心的投入高达4亿多人民币。而国家每年对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投入平均下来仅仅1200万,最多不超过200万元。

百灵鸟

2019年研究生调剂招募提前进行,华中光电技术所和华中科大的区别

2019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华中光电硕士专业都很热门随着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结束,面对刚达线的学子们将面临面试环节,尤其是是一些本科毕业较差的考生,他们除了少部分能被留校外,大部分将被调剂到其他高校,虽然距离正式调剂还有一段时间,一些招生名额空缺或者有扩招计划的高校和研究所纷纷提前公布了自己接收调剂研究生的专业,其中华中光电研究所的专业非常诱人,招收光学、电学、机械学、控制学和计算机等学科,都是目前就业市场上最热门的专业,尤其还加载着华中光电研究所的光环,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华中科技大学的国家光电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的光电学、机械学和计算机在国内都是顶尖水平,如果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可以调剂到这里也不错,然而这个所谓的华中光电研究所和华中科技大学没有半点联系!华中光电研究所 容易被误导的名称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属于国家科研事业单位,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最早被称为七一七所,但是为了便于招生,对外更名为华中光电研究所,这是一家始创于1960年,目前有五个技术研究部和五家高科技公司的国企,主要从事以工程光学为基础、以激光技术与红外技术应用为重点的光电探测技术研究和大型特种光电系统的研发,主导专业涉及光电检测、精密机械、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软件工程、系统集成及其他相关领域,主要承担光电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大型、特种光电系统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等任务,是国家骨干科研机构和光电技术的主要研究中心。唯一和华中科技大学有关联的元素,他们都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成员单位,湖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光学学会红外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是科技部首批批准组建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是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学科交叉型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中科大的国电国家研究中心 华中科大的工科硕士很少接受调剂硕士虽然华中光电研究所打着武汉国家光电中心成员单位的幌子,但是华中光电研究所和科研学科实力和华中科技大学差很远,每年华中科大计算机、机械、光电学专业高考分数线都非常高,而且硕士报考人数也非常的多,根本不需要接收被淘汰的调剂考生,而调剂名额只有在报考人数不满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因此大家在报考调剂研究生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招生学校和研究所的关系,毕竟很多高校下属有很多的研究所独立招生,造成名称的混乱,甚至造成一定的假象!

两个我

快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在《科学》发表论文!

9月11日,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发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军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进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该研究工作第一署名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生余帛阳、段将将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周军教授为通讯作者。此外,论文合作者还包括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丛恒将副教授、周军教授团队多名研究生(谢文科、柳容、庄欣妍、王卉、齐备)、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鸣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等(图1)。图1 发表信息低品位热能(<100℃)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包括环境热(太阳光热、地热)、工业废热以及人体热等,但由于缺乏经济高效的能源回收技术,该部分能量基本被废弃。水系热化学电池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易放大的热电转换技术。据预测,热化学电池的相对卡诺循环效率若达到5%以上即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但至今仍无法跨过这一门槛(此前最高相对卡诺循环效率为~3.95%)。水系热化学电池相对卡诺循环效率与塞贝克系数、热导率以及电导率三个参数紧密关联。例如,增大塞贝克系数、提高电导率或降低热导率均可提升电池转化效率。然而,这三个参数之间强耦合,难以实现协同优化,使得热化学电池效率的提升存在巨大挑战。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周军教授团队以K3Fe(CN)6/K4Fe(CN)6水系热化学电池基准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特异性配体协同调控氧化还原对溶剂化结构,获得了热化学电池领域最高塞贝克系数4.2 mV K-1(Nat. Commun.2018, 9, 5146)。在此工作基础上,该团队提出利用热敏性晶体材料诱导可持续离子浓度梯度的科学思想(图2A),实现了塞贝克系数和有效热导率的协同优化,获得了目前热化学电池领域最高相对卡诺循环效率11.1%(图2B)。图2 低成本、高效热化学电池(A)热敏性结晶材料诱导可持续溶度梯度示意图;(B)本工作与文献报道相对卡诺循环效率比较图;(C)器件模组为智能手机充电,左上插图为器件模组的光学照片。通常,在封闭体系下离子浓度梯度为不可持续的热力学非平衡态,必然会通过自发扩散过度到离子均匀分布的热力学平衡态。该团队发现,胍离子与亚铁氰根离子结合会形成一种全新的热敏性晶体材料——亚铁氰钾胍水合物(K2(C(NH2)3)2Fe(CN)6·6H2O)。该材料具有低的晶格能以及高的溶解熵,展现出优异的溶解度温敏性。由于热敏性晶体材料的引入,在有温差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在器件的热冷两端形成稳定的亚铁氰根离子浓度梯度。例如,在50℃温差条件下,亚铁氰根离子浓差可达47倍,相应塞贝克系数从基准体系的1.4 mV K-1提升至3.73 mV K-1。此外,由于器件热端还存在大量未溶解的晶体沉淀物,从而可极大地抑制溶液对流,大幅降低有效热导率。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实现了热化学电池相对卡诺循环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地,该团队还开发出热化学电池模组原型,在50℃温差条件下驱动了多种商业化电子器件,并实现为智能手机充电(图2C),证实水系热化学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2097)、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前沿青年团队、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基金等经费支持。在研究过程中,还得到了复旦大学许宁生院士、中山大学邓少芝教授、武汉大学邓鹤翔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唐江教授、同济大学裴艳中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陈俊助理教授等人的帮助。(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 通讯员 刘叶菁菁)

色若死灰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来源:新华网这是4月26日拍摄的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揭牌仪式现场。4月26日,承载着解决我国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实现首次商业化”战略任务的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在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这是4月26日拍摄的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启动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