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部科技司:2020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申报心辩

教育部科技司:2020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申报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组织推荐高等学校2020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通知》(教技司〔2020〕13号,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本年度面向高校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推荐工作正式启动。▲ 教育部门户网站截图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以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本项目分为部门推荐项目和自由申请项目两类,教育部科技司本次组织申报项目属于部门推荐类。根据《通知》,2020年度,各高校申请推荐的项目应是直接费用需求1000万元/项以上(含1000万元/项)的项目。教育部科技司将根据各高校推荐的项目情况,择优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荐。按照要求,教育部科技司接收申请材料的截至日期为3月12日17:00前。同时,各高校还需在规定时间内登陆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在线填写申请书。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各高校提交的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申请书在内容上应一致。

天堂口

零的突破!福州大学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记者1日从福州大学获悉,由该校化学学院杨黄浩教授主持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X射线发光光谱与生物成像分析科学装置”,近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直接经费667万元。这也是福建省属高校首次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资料图片黄教授说,该项目针对国家生物成像的重大需求,拟研制X射线发光光谱与生物成像分析一体化新科学仪器装置。预期该仪器装置可为闪烁体材料开发、X射线发光机制研究和发光分析提供强有力的仪器支撑。据介绍,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发展方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以全面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包括部门推荐和自由申请两个亚类。(来源:福州日报 记者 吴晖)【来源:福州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贾逵

中北大学入选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名单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名单,全国共82项入选,资助总经费5.8亿元。其中,中北大学以张文栋教授为负责人的项目“基于高密度CMUT柱面阵的乳腺三维超声CT成像系统研究”成功入选,资助经费700万元。张文栋,中北大学教授,1982年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本科毕业,1986年在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1998年清华大学出站博士后,1999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工学院伯克利传感器与执行器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日本计量国家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2010年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美国IEEE高级会员。主要研究动态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微型机电系统(MEMS)等。主持完成了包括国防973、国家86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几十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重大和重点武器型号,为多种大型系统提供微型测试系统、硅微多参数复合传感器及多种惯性集成微型测量系统。为载人宇宙飞船逃逸系统研制了关键测试设备,其科研成果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2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等科研奖励。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首届中国兵工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张文栋教授带领的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防科技优秀创新团队、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张文栋教授

将反于宗

零的突破!福州大学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近日,由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杨黄浩教授主持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X射线发光光谱与生物成像分析科学装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这也是福建省属高校首次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长期以来,福州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组织培育等多种举措,有效保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的持续发展。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成功获批也标志着福州大学科研工作具备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显示出学校科技创新的巨大发展潜力,是福州大学科研工作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取得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从0到3!福州大学在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获得3金2银11月26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七部委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终评落下帷幕。经过校、省和国家三级平台的严格筛选,福州大学入围全国决赛的5个志愿服务项目获金奖3项、银奖2项,取得了福州大学在此项赛事的首金和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匠心筑梦——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守善于心,义修为行”——义务维修》和《“救在心,技在手”——急救员养成计划》三个项目获得国赛金奖,《“一线有你,后方有我”同心战疫云端千人支教》和《热血相伴,生命相髓——高校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获得银奖。1金2银4铜!福州大学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再创佳绩11月17日至19日,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广州圆满落下帷幕。福州大学共有7支创业团队入围全国决赛,勇夺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国赛奖牌总数创历届新高。来自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法学院的合作项目《磁晶科技——国内首创光电通讯器件的核心材料供应商》项目获得国赛金奖,挺进全国“三强争夺赛”,是福建省入围“三强争夺赛”的两项金奖项目之一,也是福建省仅有的两项金奖项目之一。此外,来自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物理信息与工程学院的合作项目《疾测先锋——开启太赫兹生物医学检测“芯”纪元》,与来自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紫金矿业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合作项目《横扫千“菌”——全球耐药菌感染终结者》均获得国赛银奖。福大机械学子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赛事最高奖11月21日-22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由福州大学机械学院朱光宇教授指导,本科生范文伯、陈志贵研制的《一种助老如厕辅助架》获得一等奖(全国前3%)。福州大学机械学院在九届大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12项,总成绩名列全国前列。受疫情影响,福州大学机械学院师生团队在前期备赛过程中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案,紧扣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开展“云”指导和“云”答辩,助力各项备赛工作稳步推进。学院师生将进一步把握“后疫情时代”转型升级契机,搭建学科交叉培养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多层次、立体化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福州大学在“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近日,“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正式公布,在研究生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梁飞豹、吕书龙、刘勇进、陈飞等指导组教师精心组织指导下,福州大学研究生在本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再获佳绩,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本次竞赛于2020年9月17-21日举行,福州大学有来自数计、先进制造、经管、机械、物信、电气、土木、材料等学院的87支队伍成功参赛。本届赛事得到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处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高度重视。自2014年以来,福州大学研究生已累计取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73项。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获银奖近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在广州落幕,该项赛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最高级别设计竞赛。福州大学最终获全国赛区银奖2件,铜奖5件,优秀奖4件,福州大学获优秀组织奖。其中福州大学李思宇等的作品“牧区畜牧粪便资源再利用工程车”,袁基伟的作品“搜救犬远程指挥套装”获得全国赛区银奖;郭超超的作品“电磁融雪车”,陈佳伟等的作品“CARE FOR”,“BATTLE 家用多功能健身车设计”、唐富泽等的作品“城市综合管廊检修工程车”、谢绪桉的作品“疫情防护口罩设计”获得全国赛区铜奖。此外,还有四项作品获得全国赛区优秀奖。福大学子斩获第九届“太湖奖”创意组金奖近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第九届“太湖奖”设计大赛暨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颁奖典礼在无锡举行。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2016级徐世哲同学的《基于开设紧急森林防火线任务的多用途森林消防斧镐设计》获创意组金奖,洪歆慧老师获得“最佳指导奖”,福州大学获得“最佳组织院校”称号。本届“太湖奖”是第十六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的组成部分,以“以心映物 以智造新 INGENIOUS CREATION INTELLIGENT INNOVATION ”为主题,作品类别涵盖了智能科技类、装备制造类、家居用品类和其他类,侧重于高价值专利培育和成果落地转化。福州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术交流研讨会11月23-26日,第十届化学工程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办,福州大学承办。福州大学付贤智院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福州大学及福大化工学科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科学发展和队伍建设。他强调,化工学科是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将进一步支持化工学科发展。杨俊林常务副主任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为落实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和优化学科布局等改革任务所采取的新举措,强调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朱旺喜处长对基金委化工学科概况进行了介绍,并对青年学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各高校院士、教授带来了精彩的前瞻性学术报告,分享了前沿进展和科研经验。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围绕“化工热力学和材料化工”、“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分离工程与过程强化”、“生物化工、生物质化工”、“能源、环境、精细化工与系统工程”五个领域作分会场报告,同行资深专家学者与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福州大学主办“女催化科学家论坛-2020”11月25-27日,以“魅力催化,美丽同行”为办会宗旨的“女催化科学家论坛-2020 (Chinese Women Forum for Catalysis-2020)”在福州召开。本届论坛由福州大学主办,福州大学副校长杨黄浩出席论坛并致辞。杨黄浩副校长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福州大学的基本情况及福大在催化学科研究领域的进展。本次论坛旨在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纳米催化、催化剂设计合成与表征、绿色催化、能源催化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推动经验交流和学术分享,深化各层次、多领域的项目合作,充分释放女性在催化学科领域的科研潜力。来源:福州大学 编辑:蔡欣怡 责编:包玉兰

列车长

合肥工业大学获2020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评审结果,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梁华国教授团队申请的“纳米集成电路边缘缺陷测试分析仪研制”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这是学校微电子学院(国家示范)首次获得该项目资助。该测试分析仪的研制将为高端芯片的设计与测试提供支持,可填补高端芯片边缘缺陷测试分析仪的空白,为我国高端芯片测试设备的研制奠定基础。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力推动学校“强芯计划”集成电路测试平台的建设,对合肥市强芯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测试相关产业发展具重要作用。据介绍,数十年来,梁华国教授团队在集成电路测试领域、容错计算与硬件安全、嵌入式系统综合与测试、智能控制系统等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承担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及其他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英文专著一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安徽省教学成果奖多项。(通讯员:合肥工业大学鲁迎春)

盗狗贼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安排公示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表)。公示时间为2020年11月11日至2020年11月15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名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联 系 人:区和坚联系电话:010-68338038传真:010-68338942电子邮件:ouhj@htrdc.com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2020年11月11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来源:科技部(注 : 如有相关科技政策培训、国家项目申报、成果评价、专家调研、特色小镇规划申报 等需求可关注发私信给我们。)

百宝盒

福州大学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福州新闻网12月2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记者1日从福州大学获悉,由该校化学学院杨黄浩教授主持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X射线发光光谱与生物成像分析科学装置”,近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直接经费667万元。这也是福建省属高校首次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黄教授说,该项目针对国家生物成像的重大需求,拟研制X射线发光光谱与生物成像分析一体化新科学仪器装置。预期该仪器装置可为闪烁体材料开发、X射线发光机制研究和发光分析提供强有力的仪器支撑。据介绍,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发展方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以全面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包括部门推荐和自由申请两个亚类。【责任编辑:马春林】来源: 福州新闻网 作者:吴晖

生或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项目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何宜军教授牵头申报的“新型海流矢量遥感测量雷达系统研制”喜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项目直接经费760万元。这是该校首个获批立项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究专项,实现了学校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上零的突破。 该项目首次实现高分辨、高精度海流二维速度矢量的测量,同时兼顾海浪和海面风矢量信息获取,最终研制新型双波束测流SAR系统原理样机。研制成果将显著提升我国海洋动力参数遥感与探测仪器的研制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进而推进我国海洋微波遥感领域的全方位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以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通讯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刘竹青)

不知答也

哈医大四院顺利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020年度交流会

哈医大四院顺利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020年度交流会2020年12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 “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研制”项目2020年度交流会在哈尔滨市松北区敖麓谷雅酒店召开。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院士、哈医大四院院长徐万海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徐岩英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医学六处李恩中处长、黑龙江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许崇春副处长、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处李立群副处长出席了此次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卢光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世华教授、上海健康医学院黄钢教授、天津医科大学于春水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龚启勇教授和科技日报社李志明高会计师等6 位评审组专家、各个项目组技术研发人员及相关部门领导等 50 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张学院士代表项目承担单位首先致辞,他在讲话中指出,我校所承担的这一项目是我校的重大科研项目,学校一直以来为该项目的顺利进展进行了全方位的保驾护航。感谢为项目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部门及各位专家,项目组即便困难重重但依旧一如既往向前冲,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该项目一定会加快进程并取得更多突破性的成果。 徐万海院长也代表哈医大四院团队致辞,表示哈医大四院将在人事、财务、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给予重大科研仪器项目最大的支持,为仪器研发搭建高水平的技术平台,保证项目认真完成、不辱使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徐岩英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基金委对本项目高度重视,认可了其在国际上的先进性、引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够为解决实际科学问题提供创新的工具。对项目组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项目进展虽然有插曲有波折,但是项目组还能一如既往地团结协作,共同推动项目进展。同时也要求各位评审组专家以“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为标准进行项目的评审并发现提出问题,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性意见。 会上,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孙夕林教授对“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研制”的总体情况及进展做了详细汇报。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杜一平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陈方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烨研究员等分别就各自负责的子课题部分做了进展汇报。项目进展情况获得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报告会后,评审组成员对仪器的研发进展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分别对技术指标、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三方面进行了考核。 经专家讨论和质询,基金委专家组肯定了项目的原创性、先进性,对解决医学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意义重大,对设备研发给予很高的预期,专家组认为:研制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具有重大创新,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技术挑战性,最大的难题就是设备的整合优化。虽然受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对平台整机联调的进度有一定影响,但是项目组一直在推动项目的进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性的成果。四年来,仪器研制和科学研究进展情况顺利,重大仪器研制组织得力、工程实施顺利,项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多项任务和指标已按预期完成,为项目顺利结题奠定扎实的基础。【来源:哈医大四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川大智胜历时5年耗资7000多万研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通过验收

挖贝网 1月7日消息,川大智胜(002253)发布公告称,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速高精度结构光三维测量仪器开发与应用”项目的技术验收。据介绍,该项目研制时间为2013年10月-2018年9月,项目总经费7692万元,其中国拨3,540万元,企业自筹4,152万元,川大智胜为项目牵头单位,四川大学为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四川公安科研中心等为合作单位。项目目标是研制开发高速高精度结构光三维测量仪器的原理样机、应用样机和多种不同应用的工程样机,为产业化作好准备。川大智胜称,项目完成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速高精度结构光三维测量仪器开发与应用”研究,包括三维测量仪器关键技术与核心算法、高速高精度三维测量基本型仪器等开发研究,研制出高速高精度结构光三维测量成套仪器样机;针对三维人脸快速测量与识别仪器、国防和工业三维测量仪器、可视化场景投影参数测量与校正仪器,开展了应用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研制了相应的关键部件,完成了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样机的工程化开发,开展了产业化初期准备工作;项目完成了立项目标。川大智胜表示,发明了时空二值特征编码技术,突破了高速度和高精度三维测量同时实现的普遍性技术难题,仪器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同时实现高速高精度测量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技术验收,包括验收前的第三方技术测试和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确认了项目开发的五种工程样机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水平,为下一步产品化和推广应用奠定技术基础。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二维人像识别应用,遇到若干瓶颈难题。一是动态识别难题,对任意光照下任意姿态变化的人脸识别能力差;二是防止仿冒难题,难于鉴别仿冒者用活动视频或三维面具进行的仿冒。表1列的前两种仪器,正是针对解决这两个瓶颈难题而开发。公司已经按四川省统一部署,参与公共安全领域的高精度三维人脸建库、动态识别和高防伪门禁的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