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贵州民族大学-飞锐体育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成立鳅与鱼游

贵州民族大学-飞锐体育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成立

11月9日,贵州民族大学-飞锐体育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在贵阳市飞锐健身南岳店举行。贵州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陈强,贵州飞锐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竹松分别代表双方签字并揭牌。签约现场据了解,贵州民族大学-飞锐体育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旨在进一步完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合作具体内容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贵州民族大学在贵州飞锐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体育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并选派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到贵州飞锐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各场馆进行实习实践;其次,作为贵州民族大学的实践教学基地,贵州飞锐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支持贵州民族大学开展实习实践工作,根据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实习实践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协助安排好研究生实习实践工作;第三,根据需要,贵州民族大学可为贵州飞锐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教师学历提升、课程建设、科研指导等工作。揭牌“基地的成立,提高了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为体育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社会需求、结合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通过这个优势共享的平台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贵州飞锐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竹松说。签约揭牌后,陈强向贵州飞锐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硕士生导师颁发了《体育硕士指导教师聘任证书》。颁发硕士生导师聘书合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雨婷图 王鸿编辑 张竞超编审 王晓峰

道不当名

贵州民族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

晨光中书声状元桥,星辉里侗歌励志山。细雨中漫步樱花路,阳光下写生笔架山。民族兄弟拥抱高原雪松,各族姐妹汇聚花溪河畔。跳起竹排舞啊放飞理想,吹起竹芦笙啊尽情呐喊。贵州民族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花溪河畔。9月7日,该校迎来第二次党代会。前一次党代会以来,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生,切实按照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上交了一份满意答卷。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校园风光。2014年教育部批准贵州民族大学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同年建成并入驻大学城校区;正式明确“建成国内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奋斗目标;2016年贵州民大首位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成为贵州自主培养的首位人文社科类博士毕业生;该校教师首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工程;201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得到评估专家组较高评价;2018年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实现“零”的突破;201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贵州民大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管理”进行验收评估,该项目获全票通过,将继续实施5年……贵州民族大学秉承传统、彰显特色,突出区域性、民族性、应用性、综合性特点,发展成为贵州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型智库,基本建成基础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质量优异、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党建引领统筹全面发展5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对照高等教育“四个服务”要求,认真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综合改革方案等,及时校准偏差,完善任务举措。同时,通过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教育,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提出“高举思想旗帜,做到‘两个维护’,落实‘5+2’总体布局,践行‘六度三合’要求,凝聚发展强大力量”党建工作思路,强化思想引领、加强协同联动、深化教育教学、注重实践养成等措施,将立德树人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各环节,培养了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项建设事业稳步发展。期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党委,学校4次获全省普通高校目标绩效考核一等奖。5年来,该校提出并深入践行“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四个自信’,担当‘五大使命’,强化‘五个认同’,注重‘五建六抓’”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狠抓建章立制,强化阵地管理,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抓牢国家安全、宗教工作和保密工作,确保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地落细落实。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先进集体”,连续3年获全省学校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并被续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该校党委注重深抓基层党建,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配齐专职组织员,严肃“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员发展,优化教育管理,创新党建方式,完善考核体系,确保《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自2015年以来,贵州民大共发展党员3826名,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基层党支部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61项。办学治校主打“三元融合”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三元融合”理念(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的深度融合)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和增强“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其中,《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课程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好课程,《三元融合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在“三元融合”办学思路牵动下,贵州民族大学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定位,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其中,该校“民族历史文化与社会治理学科群”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民族学、社会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成为区域一流建设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增至4个,省级重点学科增至12个。学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博士项目”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期验收,硕士点增加至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9个类别17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社会学学科获C等次、民族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C-等次,民族学、社会学、法学等优势学科群持续发力,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与此同时,数据科学、生态学、化学工程、民族医药、民族文化与认知等学科强势崛起,深度融入贵州发展战略需求;民族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学科异军突起,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近10项。在“三元融合”办学理念引导下,贵州民族大学着力打造“大民族”学科群,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目前,作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该校“民族学”学科群已形成“本—硕—博”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了民族学、民族社会学、民族人类学、民族法学、民族历史学、民族语言文学、民族传播学、民族旅游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以及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民族医药、民族体育、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戏剧影视文学等领域。该校14名二级教授的教学与研究均与“民族类”学科群相关或交集,逐渐形成了西南地区民族学一流专家学者矩阵。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发布2016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列全国第5位,“社会学”专业列全国第10位,“法学”专业列全国第15位,3个专业荣登“4星级”的中国高水平专业,同时位列2016年本专业的“贵州省最佳专业排行榜”之首。人才培养频现创新之举近几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频现创新之举: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首批博士毕业;与省委宣传部共建传媒学院成果丰硕,培养了一大批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且实操能力强的传媒人才,在贵州各大媒体中都闪现民大传媒学子的身影;与北京广慧金通公司共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是西南地区首个空乘本科专业,为各大航空公司输送了优秀空乘人员;与中关村软件园、浪潮集团等IT业巨头共建软件工程专业,为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培养储备人才……实施大类招生改革,大一新生不分具体专业,第一年学习公共基础课,学生逐渐适应了学习生活环境、明白自己兴趣所在之后,根据其兴趣爱好选择大二、大三的专业方向,大四再进入企业和社会实习实训。实施三学期制改革,优化理论课教学,加大实践教学,重视和政府、企业、行业的合作共建,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社会行业间的协同育人新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有收获、在实习基地有动手平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深化以能力建设为导向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加大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扩大硕士点覆盖面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进一步夯实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5年来,累计培养2万余名本科生、1500余名硕士生,招收培养109名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稳步提升。民大学生获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奖项153项,获贵州省电子设计竞赛等省部级奖项436项。学生作品获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特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5个一等奖,实现贵州省历史性突破。期间,该校师生代表贵州省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受邀登上央视春晚直播舞台,近10幅美术作品入选贵州“双百”创作工程,30余件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该校男子足球队历史性闯入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并获第四名的好成绩。贵州民族大学还与全省60多个市(州)、县(市、区)建立了紧密互惠的校地合作关系,把教研与实训的课堂延伸到田野、工厂和社区,推动师生走向扶贫扶智、文化建设的第一线。既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也在实践中磨砺培养了大批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贵州民大连续17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大中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贵州省本科高校思政检查中连续5年获评“优秀”,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代表、优秀驻村书记杨波,见义勇为的丰富鹏,让校旗在珠峰飘扬的张宇轩等优秀学子。贵州民族大学始终坚持践行人才强校理念,以空前的力度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该校现有教职工1723人,专任教师1203人,其中,正高职称177人,增长18%;副高职称633人,增长37.9%;博士学位514人,增长177.8%。聘请认知科学家、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等一批名师大家来校从研从教,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贵州省教育系统突出个人等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科学研究彰显民大力量贵州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为贵州民大人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厚沃土和无限空间。贵州民大先后主持或参与“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全省民族识别调查、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开展了75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参与水书文献、彝族文献、布依族文献整理,出版了《苗族简史》《布依族简史》《侗族简史》《仡佬族简史》《贵州民族关系史》《百苗图抄本汇编》《民族学纲要》《水书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苗族史诗<亚鲁王>形象与母题研究》《西南地区阳戏剧本辑校》《多彩贵州世居民族民间故事戏剧新编集》等大批补白之作。据了解,贵州民大年科研经费总量从2015年的1100万元增至2019年的1.62亿元,增幅达1373%,年发放科研奖励从220万元增至1100万元,增幅达426.2%。以年科研经费总量突破1.6亿元和成功获批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标志,贵州民大的科学研究实力显著增强。期间,贵州民大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及艺术推广项目4项。国家级项目立项137项,省部级项目立项63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次进入全国百强,多年位列贵州前三甲。《彝文古籍夜郎文化史料辑译》《边省科举与地域社会关系研究》《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川黔古盐道与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4项国家社科课题成果鉴定获“优秀”等级。发表SCI、EI、CSSCI论文600余篇,实现在《Naturecommunications》国际权威刊物发表研究论文“零”的突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72项,历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侗族大歌获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建有2个国家级平台,建成多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秉承贵州民族大学一以贯之的本土精神和责任担当,该校获批建设省级“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反贫困协同创新中心”,并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贵阳市乌当区等单位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社会建设与反贫困“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积极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反贫困智库。智库以“核心团队+协作团队”的模式,构建反贫困研究学术团队,核心团队为贵州民大教学研究人员,协作团队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智库以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协作,多地区资源整合为主要特点,致力于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相结合的研究,提出以社会建设为基底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路径。作为全国唯一的“总课题组+省级协调组织+村级课题组”科研模式创新探索点,贵州民族大学承担并实施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5个子课题。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的研究成果得到部省领导肯定,并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实施多项扶贫开发的专题调研。社会服务不忘战略需求仲夏时节,镇远县大地乡双坝村党支部书记吴世祥给村支两委的同事们交代好工作,就到县城上“大学”去了。这个“大学”是贵州民族大学与镇远县共建的乡村振兴学院,一所真正建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大学。吴世祥等80名来自镇远苗乡侗寨的乡镇干部、省派第一书记、黔东南州派第一书记和村支两委干部将参加相关专题培训。5天培训包含课堂教学、实地参观、校园体验等,紧凑的课程、针对性强的培训让干部们收获满满,信心倍增地返回岗位带领群众再出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右四)带队赴镇远县校农结合基地调研,实地考察了屯上村马铃薯种植片区并为基地揭牌。2018年6月,该校在长期实践探索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共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党建研究所,并依托该党建智库,积极开展党建扶贫,特别是人才智库作用助力脱贫的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在长效的脱贫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乡村振兴智库”的实践体系。经充分论证,贵州民大、镇远县双方达成高度共识,决心构建新的实践载体——乡村振兴学院。2018年12月18日,乡村振兴学院在镇远县委党校正式挂牌成立。建院目标就是以科学研究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为重点,依托贵州民族大学综合资源,因需而智,问需育人,根据镇远乡村振兴需要配置资源,将乡村振兴学院创办成一个集传统学院基本要素和新型实践要素为一体的“三农”人才培养学校。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右六)带队赴镇远县校农结合基地——石桥村乌鸡养殖基地调研,并为基地揭牌。以推进乡村振兴学院建设等工作为标志,贵州民族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提升。该校始终坚持立足贵州、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国家战略和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作用。成立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乡村振兴学院,组建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民族医药学院,服务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贵州民族大学将高校四大职能的“社会服务”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之一,以实实在在的扶贫业绩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扶贫点群众的交口称誉。自2016年明确贵州民大帮扶镇远县以来,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2人次,定期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帮扶地区助力乡村振兴,为镇远县脱贫攻坚注入民大力量和民大智慧。深入开展“六个专项”帮扶计划,深入推进校农结合,选派科技特派员,实施“大地论文工程”,开展“148”法律援助精准扶贫行动,单列脱贫攻坚课题专项研究,扶贫扶智,成效显著。2019年4月,镇远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贵州民大驻村干部获县以上表彰19人次,省委表彰7人次;3个基层单位获省委表彰;贵州民大和该校驻村工作队分别获评镇远县和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帮扶单位”。回眸过去,满怀豪情;展望未来,信心百倍。贵州民族大学将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应有的贡献。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雨编辑唐嘉阳编审范觉文

初登场

两所强势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学校始建于1951年,创建之初名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1952年11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将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2002年升级为中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省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时名贵州民族学院。1956年贵阳师范学院艺术科并入。1959年并入贵州大学。1974年恢复贵州民族学院建制。2012年升级为贵州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虽然建校时间都一致,但学校规格并不相同,中南民族大学是部署院校,而贵州民族大学是地方高校。另外中南民族大学早在2002年就升级为“大学”了,而贵州民族大学是10年之后才晋级为“大学”,这多少说明两校实力的差距。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中南民族大学有1个A类学科,1个B类学科,6个C类学科,其中最高评级为A-级的民族学;贵州民族大学有3个C类学科上榜,其中最高评级为C级的社会学。综合来看,中南民族大学的实力要比贵州民族大学强一些!

萨里

青春之花在奋斗中绽放——记贵州民族大学一群勇于追梦的青年学生

贵州民族大学校园风光。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先诚摄校园风光。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先诚摄这是奋进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大家选择全力以赴追求梦想,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在贵州民族大学,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胸怀梦想,坚定初心。在追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去,他们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习之星  杨旭丹: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人物档案:杨旭丹,贵州民族大学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连续四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2018年获省级“三好学生”、2019年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多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是贵州民族大学发展对象班优秀学员。  学习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在大学里,有着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大学期间,你可以选择轻松愉悦的游戏人生,也可以选择学习更多知识来提升自己,而杨旭丹选择的显然是后者。她说:“一味沉迷享乐,只会让人更加堕落,生活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在学习中我是属于笨鸟先飞那种。正因为深知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就必须得比别人努力。如果不努力,注定只能与平庸‘挂钩’。”杨旭丹说,她很喜欢看书,没课的时候,她都会选择在图书馆待着。  “大学期间,对于我来说,最难的应该是英语四六级考试吧。因为自己英语在高中的时候基础不是很好,学起来比较吃力。”但在杨旭丹的努力下,她还是顺利通过了四级考试。现在她正忙着准备英语六级考试,并争取在毕业之前通过。  “学习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杨旭丹说,她未来计划读研究生,对于理想,她会全力以赴去努力。  责任和感恩是最难修的功课  “在大学期间,最开心的事应该就是担任学生干部吧。”杨旭丹说,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和文学院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对她各方面影响很大。她也很感谢同学们对她的信任。  在杨旭丹看来,担任学生干部,对她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作为一名党员,她对责任二字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担任学生干部后,杨旭丹生活中多了很多繁琐的工作。  这些工作还经常打乱她的学习计划,计划被打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每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就会拿这句话来反省自己,既然自己选择了担任学生干部,那就得担起责任,脚踏实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这也更好地培养了我的责任心和耐心。”杨旭丹说。  “人要学会感恩。如果取得了成就,要感恩自己的努力,感恩别人的帮助。”杨旭丹说,当自己克服了种种艰难而取得进步时,一定要学会感谢自己的“咬牙坚持”,这一点对于个人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信你永远是最棒的  “如果你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它就是一个学有所得的过程,如果你单纯的把学习当作任务,而不是提升自己的阶梯,那它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是我的学习秘诀。”杨旭丹说。  杨旭丹的努力与坚持,她的同学们都看在眼里。没有人的成功全靠天赋,仲永天资卓绝最后不过泯然众人,后天的努力同样能改变人生。  “心安是归处,心向是远方。无论何时,永远不要对生活和自己失去信心和希望,因为这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你要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说这话时,杨旭丹眼里洋溢着自信与坚定。  管理之星  蒋兴虎:班级管理也需要科学的制度支撑人物档案:蒋兴虎,就读于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主修会计。学习成绩优秀,思想积极上进,乐于助人。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被贵州民族大学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2018年被贵州民族大学评为校级优秀志愿者。  树立宏观理念开展科学管理  蒋兴虎说,班长是班级的领头羊,作为班级的服务者与管理者,应时刻谨记“先班级之忧而忧,后班级之乐而乐”,做到以科学的方针指导班级,以多元化的方式领导班级,以人性化的方法建设班级。在管理班级的各种事务时,需要有宏观调配性,要建设一套相对完善和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制度为矩,用制度管人。  “管理有方,是个管理人才。”这是同学们对蒋兴虎的评价,老师们对交办他的事也很放心。因为他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独特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为班长,蒋兴虎有一双慧眼,他善于发现同学们的才能并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班委运行机制中,蒋兴虎强调要建立“求同存异,诚信为本,责权相依,高效协调”的班委运行机制。  “要宏观引导班级发展,需要建立班级集体精神,这是形成班级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基础。”蒋兴虎说:“我要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荣辱感和归属感,真心实意地把班集体当作自己的家,只有这样,班级的存在才有意义。”  蒋兴虎经常组织班级活动、策划小组项目,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他团结同学,做同学之间关系的“纽带”。在蒋兴虎的带领下,他们班连续三年获得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迎新杯女子组冠军;在2017年军训大赛时,他们班以团结友善、同心协力、勤学文明、活泼向上荣获“军训优秀连队”。  加强沟通交流打造幸福班级  “沟通是加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桥梁”。蒋兴虎说,作为班长,想管理好一个班级,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班长在院系与同学之间形成了一条“纽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作为班长,蒋兴虎不仅要将学校的有关要求和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同学,同时也要将同学们的问题、意见等向学校相关部门反馈。比如,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要求班级组织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这时蒋兴虎就需要与班委沟通,如何更好地开展主题班会。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要有大局观,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若同学们与院方的意见出现分歧时,要抓住问题的根本,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协调并处理好同学与院方的关系。”蒋兴虎说,沟通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沟通就像一把“管理钥匙”,可以打开“复杂的锁”。  自从担任了班长,蒋兴虎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善于沟通、管理有方等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与肯定。他说,接下来的日子,他会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做好班级事务,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他也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文艺之星  罗国梅:音乐实现了我的价值人物档案:罗国梅,现就读于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主修音乐表演。2017至2018年担任贵州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音乐舞蹈学院青分会会长;2018至2019年担任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生命与音乐紧密相依  “我从小就热爱音乐,每次听到音乐,就会感觉很开心。”罗国梅说,音乐使她开朗和乐观,让她感到充实而快乐。如果生命里没有音乐,她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与价值。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凡是有人类足迹的地方,就有音乐。  音乐无所不在,音乐与人生紧密相连。音乐是陶冶人们情操最好的方式之一,而接受哪一种类型的音乐却是与我们从小的教育环境息息相关。而音乐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即使是家庭背景迥然相异的人也都会被那舞动的音符所感染。罗国梅说,无论是大家能够普遍接受的流行音乐,还是被许多艺术家尽情演绎的高雅音乐,都能以一种适合而通畅的载体浸到我们或空荡或充盈的内心世界。  人的一生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在人类漫长的人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可以鼓舞人们去奋斗、去前进,也可以让人们释放自己的悲伤和痛苦。  “音乐是一门艺术,可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人类现实生活。罗国梅说,“音乐甚至也改变着我们的性格,态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进而影响我们的人生进程。”  汗水与掌声结伴而行  “罗国梅在琴房,你去琴房找她吧。”这是同学、朋友和室友找她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罗国梅说,“我学的音乐表演专业,有很多人都会认为很轻松很闲。其实,我们除了掌握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得具有演绎不同风格及体裁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2019年,在由贵州民族大学主办、共青团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承办、贵州民族大学学生会协办的“红色青春显芳华·不忘初心共奋进”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大赛中,罗国梅和团队成员取得了良好成绩。  据了解,参赛的红色经典音乐剧《红籽树》,是由罗国梅的同学安康创作的原创作品。为了在比赛现场有良好的表现,罗国梅认真研读剧本,积极训练。为了更贴合自己所演的角色,她每天都对着镜子进行形体训练、气息旋律训练、歌词朗诵训练和舞台台风等。最后,红色经典音乐剧《红籽树》整个表演团队荣获优秀奖。  罗国梅说,此次比赛,大家所做的一切努力、流的所有汗水都是值得的,成绩也是她们努力的良好回报。  在生活中,罗国梅也是一个热爱公益的姑娘。她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音乐表演才艺,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音乐表演教学。   王家妮 杨珍梅编辑 刘伊伊编审 涂涌

辣姐妹

贵州民族大学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

贵州民族大学在该校大学城校区足球场举行开学典礼。贵州民族大学在开学典礼现场上“开学第一课”。不少学生穿着民族服装参加开学典礼。10月12日,贵州民族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分别在贵安新区大学城校区和花溪校区举行。“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踏上追逐人生理想的新征程!”开学典礼上,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致辞,希望民大新生以梦为翼,树立远大志向;以善为美,培养仁爱之心;以勤为径,涵养扎实学识;以苦作舟,砥砺坚毅品格。“今天特别开心,终于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该校旅游学院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邹开然说,未来四年,自己将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民大学子。该校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0级研究生许濛说,为了在贵州民大读研究生,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辛苦付出总算有了回报。今天,很荣幸能参加开学典礼。未来,他将更加努力,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据了解,该校今年本科新生有5602人、预科生1500人。【来源:贵阳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一龙一蛇

贵阳市同城高校,贵州民族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也就是说这所学校的钱、人、物都归这家学校管理,是一所独立运行的民办高校。他同公办高校的区别,就在于他的办学经费来自收取学费和社会资助方面,而他的教师,都是民办合同制教师,并不是公办有编制的教师。简单理解,他就是一所挂靠别人名字的学校。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是贵州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出钱兴建,有贵州民族大学申请的民办独立运行学院。并非贵州民族大学的二级学院,因为他的人财物不归贵州民族大学管理。贵州民大对这所学校的投资,其实就是“贵州民族大学”这六个字而已,就因为投资了这个无形资产,所以每年要收取一定费用,这就是典型的“挂靠”形式成立的独立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是一所公办高校,而且具有几十年办学经验的公办高校。他的教师都是有编制,有资质,有一定项目的教师。他的办学经费也都来自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毕竟他是一所公办高校,必须保证办学经费。而贵州民族大学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也都符合国家高等教育相关标准。这些条件不达标,这所学校就无法晋级,也无法获得评先选优资格。实事求是的讲,贵州民族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的联系并不大,只是挂靠和被挂靠的关系,毕竟一家是民营自收自支学校,一家是公办经费财政拨付学校。无论是学校整体实力上,还是学校的实际运营方面,贵州民族大学的实力完胜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这一点毋庸置疑,绝对符合客观事实。

大美

贵州民族大学2019录取分数线

学校简介:贵州民族大学是在1951年创建,他隶属于贵州省人民政府. 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他是国家民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学校现在有两个校区,大学城校区坐落于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贵安新区是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新区。花溪校区坐落于被誉为高原明珠的风景名胜区花溪区,贵阳市花溪区山清水秀。大学城校区占地大约2000亩,学校校舍面积大约80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的全日制在校生大约2万人,另外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本科生大约16,000人。自从建校以来,贵州民族大学为社会培养了10多万名各级各类优秀的人才为贵州及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学校有一只发展趋势良好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大约1200人,其中的正高职称人员大约180人,副高职称大约550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大约820人,有520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硕导545人。其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核心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贵州省省管专家等等近百人。贵州民族大学现在有普通本科专业74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9个类别17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一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项目。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两个,区域一流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三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三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一个等等。学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研究生工作站6个,区域一流师资团队两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一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5个,贵州省教育厅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三个等等。学校设有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贵州民族艺术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法学研究院,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贵州茅台镇酒文化研究院,民族文化数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等。这些年来学校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大约770项,其中有138项是国家级科研课题,有三项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有一项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82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大约5600多篇等等。贵州民族大学与英国,法国,韩国,日本,美国,新西兰,荷兰,挪威,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开展学术交流后派留学生合作办学教师科研与培训合作,现在学校有来自俄罗斯,美国,越南,韩国,哈萨克斯坦,泰国盟国,孟加拉国,尼泊尔,埃及,立陶宛,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国家的留学生近400多人。近70年来学校一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始终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目前已发展成贵州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等等。学校将继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向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目标迈进。贵州民族大学2019录取分数线(全国各省)以上是小编整理的这所学校的全国各省各专业2019录取分数线,后续小编将继续更新其他高校的最新专业录取分数线信息,请关注,如需获取所有高校Excel格式数据,请点击上方的购买连接,或者加关注后私信与我联系。如果有数据不一情况,请以学校官网或相关教育官网公布的数据为准,小编会继续努力,另外祝大家最后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红草滩

在传承中创新,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将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下去,不仅要后继有人,更要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持续发展,让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贵安新区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在历经岁月的风雨后,今天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如今,贵安新区不仅汇聚了10余所高校10多万师生,还有双创示范基地,无数的新思想新灵感在这里碰撞。他们乐于创作、敢于尝试,并在这里产生出了新的文化成果,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让民族的、传统的、新的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出五彩斑斓的花朵,成为贵安新区的新名片。在刚刚结束不久的2019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民博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总决赛上,来自贵安新区的10名能工巧匠的作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位选手就是来自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大三学生谭廷龙。他创作的剪纸作品《贵州民族团结一家亲》地图,其创意和剪纸技艺让现场观众赞叹不已。   “其实我们基地研修班里学生们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特别多,谭廷龙只是其中之一。”谭廷龙的指导老师田丹说,这幅作品是以贵州省行政区划图为背景,将贵州18个世代居住的民族剪纸形象排列在其大致生活区域,并以石榴花、石榴果图案将其连成一体,寓意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贵州世居民族紧密团结、共同协调发展。    此前,谭廷龙还在贵州省教育厅主办的剪纸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田丹告诉记者,该校有一个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该基地下面有4个研习班,基地的功能除了研究、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等外,还开设有剪纸、苗绣、民族布艺、水书等选修课,让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谭廷龙就是其中一名学生,其学习的就是剪纸。   “平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会学生掌握传统工艺的一些技法。要保护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技法的传承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田丹说。    该校不仅注重理论学习,还通过理论与手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实操,动手创作。“其实传承是其中一方面,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在传承的过程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刘宸说,学生的思想是很活跃的,在教学过程中,该基地也在不断探索,在保留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不丢失的前提下,将民族的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进行创新,在传承的过程中,有可支持性、有发展性地进行生产性的保护。   “我们就是让学生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过程中,有可支持性、有发展性,这样生产性的保护效果会更好。”刘宸说,因此,该基地还根据学生的优秀作品、好的创意开发了一些有市场推广意义的产品。今年,该基地成立了一个创意研发部,进行市场化的包装和打磨,与学校的双创基地进行合作,开展校内校外推广,开拓学校以外的市场,让学生的作品变成一件件具有创意性的、定制化的产品,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潜力,赋予这些创意作品更多的意义,还能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曾瑶 祝浪编辑 朱迪编审 涂涌

阮瞻

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智慧支持!贵州民族大学与三都签署校地合作协议

贵州民族大学赴三都自治县调研座谈会12月21日,在贵州民族大学赴三都自治县调研座谈会上,贵州民族大学与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共同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并举行了“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挂牌仪式。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授牌小学读民族小学、中学读民族中学、大学读民族高校。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已成为三都学子高考的“必选”院校之一。“十三五”期间,贵州民族大学共招收三都学生211人,其中,本科生187人,研究生24人,毕业生在三都本地就业达170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赠送水族马尾绣 (金玻 摄)“三都水族文化源远流长,据考证水族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语言、语法以及独特的信仰和节日。”三都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显龙介绍,水族端节、水族器乐、水族马尾绣、水族剪纸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族习俗正在申报世界记忆工程名录、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名录,水族端节还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为世界上最长的月历以及世界最长的民族传统节日。调研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今后,我们的论文要写在三都大地上,加强与三都在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文化挖掘、生态环境治理、数字经济等多方面的合作。”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林说,贵州民族大学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要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已从过去传统的以人文社科为主的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为探索与各个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的相互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都自治县委书记朱奉余认为,“引才、育才、用才”已成为下一个五年渴望赶超、渴望跨越的三都的重要支撑。朱奉余希望,双方能够以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为契机,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支撑,以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载体,打造智力支持县域发展的新样板,创建校地合作互利共赢的新标杆,走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新路径。  关于未来合作方向,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褚光荣说,学校将深化双方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主动为三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不断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与三都的政策、资源相结合,推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和地方产业发展;积极发挥民大乡村振兴学院等专家团队的智库作用,为三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融入三都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建设,切实把论文写在三都大地上,并共同建好贵州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贵州民族大学乡村振兴研究基地揭牌座谈会现场,双方还共同为“贵州民族大学 三都水族自治县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贵州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习基地”“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习基地”“贵州民族大学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贵州民族大学乡村振兴研究基地”进行了挂牌。调研三都民族中学随后,学校调研组还实地调研了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三都民族中学、雪花湖移民安置点以及贵州省吉尔斯循环农业有限公司水家桑羊养殖基地。调研雪花湖移民安置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编辑 刘娟利  编审 杨仪 杨韬

浩劫后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以美术之名,诠释民族文化自信

贵州贵阳,美丽的花溪河畔,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山水作字,将浓郁的民族风情,化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的名字——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家群体。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贵州美术现象”,让中国美术界记住了贵州这片多彩的民族沃土。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家群体的兴起,更像是一种延续和传承。他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出了硬核实力,向外界诠释着民族文化自信。宋次伟、熊爱琳、宋晓璐《图云关红十字救护队》 油画建院30多年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走出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人才,师生作品在国内外各大专业展览中摘金夺银,风光无限。美术,风景这边独好“他们在这片沃土上用多彩的画笔、深远的画意描绘美好生活,见证时代进步,不断丰富艺术题材、体裁的风格样式。他们的作品展示了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总体艺术创作面貌和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特征。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美好趋向,体现了他们对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望和拳拳的赤子之心。”这样的高度评价,来自于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多年前,吴长江在北大核心CSSCI期刊《美术》上专门撰文,对于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族艺术创作之路,洋洋洒洒数千字,不吝赞美之词。或许,正是美丽的花溪河,赋予贵州民族大学独有的灵性。马骏、侯薇、王仕明、马艺丁等《解放贵州》 油画2017年,在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作品展上,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入选6幅作品,入选数占公开征集数的近四分之一,为全省最多。其中,马骏、侯薇、王仕明、马艺丁等的油画作品《解放贵州》反映刘邓大军1949年整编进入贵阳城时各族各阶层人士列队欢迎的场景,热烈喜庆;王建山和李晨、夏玉清合作的版画作品《贵州红色革命家》运用铜版画技法,表现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龙大道、旷继勋、周素园等贵州历史上6位著名的红色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信念,栩栩如生;宋次伟、熊爱琳、宋晓璐合作的油画作品《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则带着炽热的革命情怀,表达了抗战期间抗战医疗救护总队不畏炮火、救死扶伤的伟大精神;王杰的油画作品《县县通高速》取材于乌江画廊,以写实的手法,凸显了贵州近年来交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画面中的多座高速公路桥梁体现了贵州所独有的“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王杰《县县通高速》 油画当然,这仅是管中窥豹。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些透着民族文化底色的代表作品。王建山的《璀璨的阳光》《缤纷天地》《雾朦胧》,孔阳的《走向生活》《大山的节日》《大山之祭》《山坳里的那片向日葵》等,都刻意保留着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原始和质朴;巫子强的《神像》《普天同庆》,赵华的《清水江》《屯堡神灯》,马骏的《唢呐吹过山梁》《抢花炮》,散发着浓浓的民族民间艺术韵味;王杰的《大山的希望》《古垣秋歌》,陈晓光的《齐鸣三谷》、《乌蒙汉子》、《古渡春浓》等作品中,清晰地看得到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元素的延伸。王建山《缤纷天地》 绝版木刻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美术作品展览数百幅,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部级奖项30余项,学生的油画、版画、国画、设计、书法等各类作品在各级各类美展中获省级以上奖94项。出彩,源自脚下这方热土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这里民族歌舞绚丽多姿、民族节庆盛大热烈、民俗制品巧夺天工;阳明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土司文化等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古村落、古民居、古屯堡、古城镇、古驿道、古桥梁等历史建筑朴实厚重,“一山不同族,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有“文化千岛”的美誉。王建山《绽放的高原》 版画“贵州禀赋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是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家群体创作的沃土。那些版画、腊染、砂陶、壁挂、陶塑、陶雕、圆木、剪纸、木雕等,从内容到形式,无不渗透着对贵州本土风貌特色和民族历史遗存的借鉴和思考。”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范昭平说,也正因为如此,巫子强、刘邦一、王建山、孔阳等一批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家,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创作出一大批极具贵州民族特色和民间风采的美术作品,在国内外各种画展摘金夺银。“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越有现代的传播价值。根植贵州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家群体创作的动力源源不断。”赵华等《大明遗风在天龙》 油画另一方面,贵州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千百年来,贵州各族先民依山就势、逐水而居,形成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山地文明。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成为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新时代贵州精神的“红色引擎”。也因此,范昭平认为,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家群体优秀的作品,无不浸润着贵州人血液里的红色基因,以及后发赶超的贵州精神和文化自信。传承,匠心擘画未来图景在新人辈出的贵州美坛,民大美术学院何以独树一帜?范昭平给出了两个关键词:坚守、求变。“这两种意识在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办学理念中并行不悖。”范昭平解释,对于美的本真和至善,对于“立足贵州,服务少数民族,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对于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精魄、滋养艺术创作和美术实践,“坚守”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亘古不变的信念。孔阳《笙鼓齐鸣奏丰年》 油画至于求变。“水是什么形状的?”范昭平打趣地说,“水是没有形状的,盛它的容器是什么形状,水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对不对?”美术教育也应该随着社会需求与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些年,人们看到了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越来越多的变化:教学方式从单一性向多元性方式转变,学术交流由省内转向国内国际,教学与创作适度摆脱专业桎梏向跨专业、跨学科等方向变化。“今年若不是受疫情影响,我们将走进新加坡、德国开展美术作品展示交流活动。”范昭平说,“我们要立足于民族而不局限于民族,扎根贵州而不闭锁于贵州,专注于美术而不孤立于美术。加强走出去,注重请进来,让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家群体的佳作力作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韦宗林书法作品《水书百字文》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全美华人美术作品展览暨学术研讨会”,学生服饰作品惊艳亮相“上海环东华时尚周”,邀请美国、俄罗斯、泰国、菲律宾、缅甸、加拿大、日本等外国文化交流团参观交流,学院师生的诸多作品被国内外著名的美术博物馆收藏,并在艺术品拍卖会上表现不俗。当然,立德树人始终是立院之本。建院以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不断开拓教育新方向,提升办学层次。2006年招收“民族民间美术技能方向”特色本科班(全省唯一),2008年招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研究生,2015年招收美术专业硕士,2020年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及专业方向申报获批。辛勤耕耘结出丰硕成果。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8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三等奖,2019年美术学、产品设计进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马骏《祥日》 壁画作为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的摇篮和贵州美术创作的重要基地,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提出“崇德尚艺、民艺为民”的办学思想,建立工作室,采取“师带徒”亲授方式培养学生。迄今,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开设教授工作室20个、创作人才工作室20个、实验实训室25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非遗传承人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10个。通过工作室,教师把艺术创作的匠心精神和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自信,融入创作过程,并手把手传授给学生。此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通过设讲堂、开培训班等形式,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开展培训,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迄今已培养学员300余人,为贵州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文/何春文字编辑/向秋樾视觉/实习生 曹芳芳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