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上半年贵州十大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十大工业总产值超5500亿元(图)而自饭牛

2020上半年贵州十大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十大工业总产值超5500亿元(图)

2020上半年,贵州省工业生产持续向好趋势愈加明显。一、总体情况(一)总产值上半年,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合计总产值5598.71亿元。其中,优质烟酒总产值为857.13亿元、清洁高效电力总产值为787.76亿元、新型建材总产值为646.48亿元、生态特色食品总产值为626.82亿元、基础能源总产值为560.10亿元、基础材料总产值为546.14亿元、先进装备制造总产值为518.61亿元、现代化工总产值为466.36亿元、健康医药总产值为427.01亿元、大数据电子信息总产值为355.88亿元。数据来源:贵州人民政府、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产值结构看,十大工业产业中工业行业总产值为4963.60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的88.7%;其他关联行业的总产值为635.10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的11.3%。从规模看,十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为4611.59亿元,占工业行业总产值的92.9%;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为352.01亿元,占工业行业总产值的7.1%。(二)单位数上半年,全省十大工业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为4056个,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为12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十大工业产业中行业分布集中度高,其中,新型建材产业1203个、先进装备制造664个、生态特色食品590个、现代化工419个、基础能源415个,五个行业合计占比超过73%。数据来源:贵州人民政府、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营业收入上半年,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599.82亿元。其中,工业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304.45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营业收入的93.6%;其他关联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95.37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营业收入的6.4%。从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000.36亿元,占工业行业营业收入的92.9%;规模以下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04.09亿元,占工业行业营业收入的7.1%。上半年,十大工业产业营业收入分别是:优质烟酒实现营业收入849.39亿元、清洁高效电力实现营业收入732.15亿元、新型建材实现营业收入555.05亿元、基础材料实现营业收入497.48亿元、先进装备制造实现营业收入434.70亿元、现代化工实现营业收入402.64亿元、基础能源实现营业收入397.77亿元、健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326.75亿元、生态特色食品实现营业收入280.67亿元、大数据电子信息实现营业收入276.17亿元。数据来源:贵州人民政府、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利润总额上半年,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485.64亿元。其中,工业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80.93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利润总额的99%;其他关联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72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利润总额的1%。从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66.62亿元,占工业行业利润总额的97%;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4.31亿元,占工业行业利润总额的3%。上半年,十大工业产业中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产业有7个,其中,优质烟酒实现利润总额366.23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利润总额的75%;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清洁高效电力、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现代化工6个产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98.89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利润总额的20.2%。数据来源:贵州人民政府、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梦归人

产业之问|IDC行业:贵州为何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宝地?

提到贵州,人们首先想起的是“茅台”、“老干妈”等经典名片,而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阿里、华为、腾讯、苹果纷纷将数据中心落户贵州,身处“偏远地区”的贵州由此被誉为中国“数据中心之都”。那么,在一线城市中群雄逐鹿的IDC产业,为何能在贵州脱颖而出呢?1、贵州省IDC产业发展现状——全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全国第一首先,从IDC产业的大环境来看,据中国信通院公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9年,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为22.1%,这是自2015年以来,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全省运营及在建的规模以上数据中心达17个自2016年获批建设“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以来,贵州省数据中心示范基地的建设稳步推进。2018年末,贵州投入运营及在建的规模以上数据中心达到17个;全省实际安装使用机架数达2.58万架,可承载机架数达10万架;数据中心PUE平均值(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为1.56,较2017年底下降6.6%,比全国数据中心PUE平均值1.63低4.3%。——科技巨头纷纷布局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政府高度重视省内大数据产业建设,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贵州吸引了华为、腾讯、苹果、三大基础运营商等一批企业的数据中心落户贵州。2、贵州为何是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宝地?——“电价+能耗”是关键所在探究贵州为何是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宝地,可先从IDC业务的成本结构分析。根据IDC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的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其IDC及增值业务的营业成本主要由电费和折旧摊销构成。其中,电费占比达45%,属于IDC业务的变动成本,是IDC企业控制运营成本的关键所在;而折旧与摊销成本主要来源于数据中心的设备开销及土地租用,属于公司的固定成本。因此,电价、土地和设备开销是IDC企业选择数据中心建厂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从电价来看,2013-2018年,贵州省平均销售电价维持在0.45-0.53元/千瓦时之间,较全国平均销售电价低了至少0.1元/千瓦时。2019年,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出台了贵州省2019年一般工商业电价再降低10%的首批措施,再一次减轻了全省工商企业的电费运营成本。可见,贵州省相对便宜的电价吸引了数据中心的到来。其次,从数据中心的能耗构成来看,制冷设备是数据中心的主要能耗之一,而这类能耗的大小受室内外温差的影响极大,温差越大则耗电量越大,因此,贵州省相对凉爽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数据中心“省电”。最后,从土地要素来看,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分布是以经济人口发达地区为主,因此主要分布于北上广深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由于数据中心中需存放大量的服务器,对地产资源要求较高,受制于城市规划等原因,部分一线城市已开始限制新建IDC。例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目录》指出,全市新建、扩建PUE不高于1.3,中心城区全面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等等。因此,在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紧俏的情况下,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步向一线城市周边及偏远地区迁移,贵州则成为了其中重要的可选项。——“政策+投资”双轮驱动行业发展贵州省数据中心的迅速发展,还得益于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方面,鼓励IDC产业的相关政策频频颁布,为该省引进大型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发展环境。2018年2月,贵州省政府印发《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2022年,每年建设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2020年3月,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印发《关于支持贵安新区大数据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其中指出,将打造服务企业“绿色通道”,推进大数据企业“不见面”申报、审批服务,推进更多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打造便捷、高效的服务贵安新区大数据企业“绿色通道”。在提升数字设施支撑保障能力方面,2018-2019年,贵州省全省均超额完成当年的投资目标任务。2019年,全省累计完成投资127.7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06.4%,其中,重点企业方面,移动、电信、广电分别完成投资42.9亿元、30.0亿元、16.9亿元,排名前三。2020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投资68.6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9.01%,比半年预期目标63亿元多完成了5.62亿元。——基础产业协同发展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加快,全省的数据产业正逐渐呈现“满格贵州”、“光网贵州”的景象。2019年,全省通信基站累计达25.3万个,其中3G/4G基站19.7万个,占比达77.9%,较2018年的14.5万个增长35.9%;5G基站累计建成2038个,5G发展初具规模。在“光网贵州”的建设方面,2019年,全省新增通信光缆0.8万公里,全省累计达110.2万公里,同比增长13.7%。2020年上半年,全省新增通信光缆4.5万公里,累计125.1万公里。综上所述,由于拥有了“低电价”、“少能耗”等资源优势,以及政府部门对大数据产业的大力支持和相关基础产业的协同发展,贵州成为了众多科技巨头、通信巨头数据中心的建设宝地,实现了新型经济的飞速发展。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ID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霹雳火

贵州产业结构及个人建议

贵州产业结构总体为“12+10+10”发展格局,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共32个细分产业。第一产业农业“12”个细分产业分别为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石斛、油茶、辣椒、刺梨、中药材、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竹产业,后追加皂角产业,实为“12+1”个农业产业;第二产业工业“10”个细分产业分别为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包括基础能源、基础材料、新型建材、清洁高效电力、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和大数据电子信息;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10”个细分产业分别为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融合、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科技研发、文化产业、养老服务和会展服务。贵州地图简图贵州产业结构整体上讲,上接国家政策,下接贵州省情和地方实际,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完整的产业体系。但为了贵州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发展水平更加高效和更具市场竞争优势,个人提出三点建议:贵州茶园一、要用全国视的产业发展,要更加科学客观地制定地方产业规划当前正值十三五规划与贵州茶园十四五规划交替之际, 依照惯例,各县、(区、市)都纷纷在编制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十四五规划。十四五产业规划对国计民生影响巨大,不容草率和马虎。个人建议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跳出地方看地方,要以全国视野乃至全球视野来审视地方的产业优势,多从全省、全国以及全球坐标轴的角度来定位自己的产业位置,从而确定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坚决杜绝大而全,自我感觉良好,但一放置大的坐标体系中并无优势的情况出现。贵州.赤水河美酒河未来五年全国做不到第一梯队的产业,建议不要写入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因为在市场高度竞争、资源自由流动、产品自由流通的当今,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如果进入不到第一梯队,在全国产业分工中占不到一席之地,其结局都会以惨淡收场。从国际国内经济版图看,没有哪一个地方能包揽所有的产业,一个县(区、市)能做强、做大一到两个产业就已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了。二、加强品牌建设,实行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是贵州企业的弱项。从品牌数量和品牌质量两项指标来考量,都能说明问题的客观存在。贵州产品在贵州境外有影响力的,除了“茅台酒”和“老干妈”辣酱外,很难想到还有其它产品。但从产品的人为的科技含量和企业的现代化治理水平来分析,茅台集团和老干妈公司都没有特别闪光的地方,从稍微挑剔的角度来说,两家企业都还有点落后。贵州.野生天麻产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品牌影响力还比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是贵州企业发展的真实现状。千万不要瞎吹中国天眼,那是国家项目,与贵州真实科技水平没有一点关系;也不要盲目炫耀大数据,别人只是把贵州当成数据仓库,仅只是把他们的数据放到贵州来储存而已,贵州在大数据人才方面就不占优势,更不要说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了。贵州大数据建议贵州要加强品牌建设专业知识的普及力度,杜绝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品牌论坛,以及杜绝一些不专业的人在品牌发展论坛上大吹、特吹和瞎吹一知半解的品牌认识,避免歪嘴和尚念经,误导了大众尤其是企业对品牌的认知。贵州.刺梨建议贵州要从追求产业规模转变为追求产业品牌影响力的改变。以贵州茶产业为例,近二十年来数百万贵州茶人通过艰辛努力,把贵州茶叶的种植面积发展达到了750多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但贵州茶叶的市场影响力极其有限,其它闲话少说,只要到我国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逛一圈,就能感受到经营贵州茶叶的店铺的比例是多么的少。但以贵州茶叶为原料冠以其它品牌名字的茶却非常之多。经营贵州茶叶的店铺少,绝对能够说明贵州茶叶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问题。贵州.织金皂角如何把“加强品牌建设,实行高质量发展”落在实处?还是以贵州茶产业为例,建议在产地和规模等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实行“一品一策”战略,科学系统地制定品牌的发展线路图,精心构建品牌主张、品牌沟通方式和品牌流通渠道的品牌运营体系,一定要给到消费者充分的消费理由,和便捷的沟通渠道以及便利的消费渠道。要摆正政商关系,必须要从“关系”营销上升为市场营销,切实增强驾驭企业的运营能力。科学引导产业根据市场规律合理分工,大力支持具有产业配套理念的园区规划,积极营造品牌孵化环境,始终鼓励高质量发展。智库,智在哪里?三、加强智库建设,发挥智力作用“智库”是“知识工厂”,是指南针、是预警机、是望远镜、是放大器、是助推器。“智库”是确保企业良性发展的特别机构,在高强度竞争的赛场上,没有智库的支持,要想取得全面、持续的胜利几乎不可想象。贵州.织金溶洞贵州.荔波小七孔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7月8日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把智库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贵州温泉我国的智库建设要落后于国外,我省的智库建设要远远落后于沿海省市尤其是发达地区,贵州智业行业的发展现状严重制约了贵州经济的发展。贵州.苗族加榜梯田贵州.苗族加榜梯田贵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智业行业的支持。建议我省要大力发展智业行业,加大对智库的支持,尤其是要加大对商业智库的支持,把商业智业行业纳入我省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植对象范围,使现代服务业中的“10”变为“10+1”,这个“1”就是智业行业,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使其能够助推我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为作者授权发布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转载!文中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金芒果

贵州:数据融合赋能产业升级 新业态发展渐入佳境

“疫情期间,贵州乐诚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贵州乐诚)通过统一指挥、远程部署、灵活用工的方式,完成了江西、安徽等省份项目的实施工作。第一季度突破2000万元的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31%。”贵州乐诚总经理罗永进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司法AI智能互联网生态芯科技公司,贵州乐诚还在疫情期间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成功实现了数据保护与溯源机制,同时研发出4个新产品。融合是新时代大数据发展的最大特征的价值所在。今年,贵州提出要在发展数据融合新业态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大力发展符合贵州实际、具有比较优势的数字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在与大数据融合发展中找到转型升级的路子。大数据与新需求深度融合新技术的运用让线上办公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办公形式,让企业能够在云端完成日常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而在疫情推动下,教育凭借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支撑,在线教育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转机,不断寻求突破。“接入主机连上摄像头,选择所在年级就能进入相应页面学习,孩子就能在线上跟老师进行面对面的直播授课。”近日,记者走进贵州省广电网络公司(以下称贵广网络),公司产品管理部主管、“学播播”项目产品经理肖旭向记者演示贵广网络推出的新产品——“学播播”教育学习大屏终端。图为“学播播”产品发布会现场。(贵州省广电网络公司供图)“‘学播播’利用了大数据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广大学员提供个性化、互动化、智能化的在线学习体验,推动在线教育模式的融合创新。”肖旭告诉记者,“学播播”是贵广网络进一步拓展智慧教育领域,依托“智慧广电”和“智慧教育”的基础,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对2月初贵广网络开发的“空中黔课”平台的升级版。近年来,贵州通过持续不断深化“万企融合”大行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攻坚战,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各领域、各行业实体经济企业融合升级全覆盖。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催生并推动了在线医疗、线上办公、数字化转型、网上购物、线上旅游、数字娱乐、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新产业的迅速发展,保证了疫情期间经济的正常发展,也促进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形成融合标杆项目培育对象72个,占年度目标的72%;形成示范项目培育对象539个,占年度目标的53.9%;形成928户融合带动企业,占年度目标的46.4%。“三要素”助力实现新发展“推动大数据融合新业态,离不开在相关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提振我省经济,更是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数据赋能改善传统产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将大幅提升产业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的智能化、集约化、高质量发展。”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少波表示,完善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基础条件。以5G通信、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健康茁壮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突破口。截至8月初,贵州已建成5G基站10219个,进一步夯实了数字经济发展基石。同时在5G应用上,引导各通信运营企业、各市(州)积极寻求突破。建立市(州)5G创新实验基地,开启“5G创新技术”在市(州)各行业的实验及应用等。同时内需和创新也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过程需要突破方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需立足国内市场,挖掘内需需求。”李少波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夯实技术和创新基础,稳扎稳打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藩篱;查“缺”补“漏”,以新的扶持方式和体制机制为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挖潜产业内生动力8月12日上午,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范丽通过远程医疗设备,对天柱县人民医院一个1岁小患者的病情进行一场“面对面会诊”。会诊现场,主任医师范丽远程听取患者的基本情况汇报后,与天柱县人民医院医生进行在线探讨,并对后期治疗给予指导性意见。“今年7月,医院已把开展远程医学作为医院重点工作之一,并站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区域整体建设的高度,将该项工作纳入医院的未来发展的整体目标中。”贵州省人民医院远程医疗科科长李海琳告诉记者,目前,贵州省人民医院已经实现科室会诊,专家可在科室或者手机终端进行远程医疗指导。图为贵州省人民医院医生对天柱县人民医院患者的病情进行远程会诊。(贵州省人民医院供图)近年来,贵州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建设为契机,整体推进全省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到2020年底,将初步实现医疗健康行业数据共享、数据调度、数据利用、数据管理,支撑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协同与应用监管、远程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重复用药提醒等典型示范应用,多途径提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医等应用服务。随着互联网+医疗深度融合,大数据医疗的应用日益广泛。而智慧旅游也在今年疫情的推动下寻找新的突破口,借助数字技术、高新技术等手段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持续提升文旅体验的便利性。打开手机微信,扫描“一码游贵州”二维码进入主页,逛景区、订酒店、找路线等“吃、住、行、游、购、娱”的相关服务一应俱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玉广表示,“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高新技术,通过二维码将专业化的旅游资讯、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前沿化的科技感知进行多维度、立体式、精准化的传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智慧旅游服务。截至目前,贵州415家景区已全部接入平台,基本数据已采集录入完毕,基本实现现有涉旅数据全覆盖。 因势而出,顺势而为。贵州不断推动大数据与新业态的融合,深挖产业内生动力。探索出诸多值得推广的成熟应用。如在智慧工业方面,通过近年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至2019年新增服务企业累计909.44万户。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贵阳作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在南明区、云岩区以及观山湖区展开5G建设;贵安新区了“贵安云”、政务服务“一张网”、智能工作“一平台”等。下一步,贵州还将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数据交易、信息消费等促使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贵州数字经济发展新的“生力军”。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江婷婷 李兰松编辑 方亚丽编审 王淑宜

恋人们

2020年1-8月贵州省各市(州)产业投资排名

中商情报网讯:产业用地出让活跃程度代表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活跃情况,同时也是反馈一个地区产业招商情况的晴雨表,中商产业研究院持续对全国各行业的产业招商数据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并不断地完善此数据库。据中商产业研究院产业地产情报库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8月贵州各市/区产业投资排名已揭晓。据榜单显示,1-8月贵州产业投资前五城市分别为:遵义市、贵阳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中,遵义市1-8月产业用地出让面积全省第一。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贵州成为西南连接华南与华中的交通枢纽。凭借基础设施优势、成本优势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等叠加优势,贵州产业投资渐趋活跃。据悉,贵州省从2012年开始招商引资项目库的建设,至今已积极谋划了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社会贡献大、带动性强且具有良好基础和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项目,依托数据信息,实现精准招商,充分发挥了招商引资在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产业地产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其卒

2019年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核心领域带动增强(图)

贵州积极整合各县域文化资源,以“文化+扶贫”的“千村计划”,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实现产业聚集与农旅融合;以《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为引领,加快谋划和布局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文化”新业态迅速兴起;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全域发展。2019年,全省被国家标识为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26560家,从业人员204813人,资产5450.7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25.70亿元,产业发展特色更鲜明、布局更合理、效能更显著。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1。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一是中坚力量稳中有升。贵州坚持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升。2019年,524家两年均在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3.76亿元,比上年提高5.17亿元,增长1.7%,成为一抹亮丽色彩,支撑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二是核心领域带动增强。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活动的集合,围绕文化“核心”,分为核心领域和相关领域。2019年,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538.73亿元,相关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86.98亿元,核心领域所占比重从72.8%提高到74.2%,文化“内核”提升。三是阵地作用成效初显。网络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带来舆论媒体的深刻变革,作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战略举措的媒体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效果。2019年,九大文化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独领风骚,创造营业收入24.33亿元,实现45.5%的增长;“文化传播渠道”也有不俗表现,实现营业收入108.07亿元,增长6.5%。四是产业储备更加厚实。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下的产业变革,企业并购整合日益多元频繁;加之贵州省文化产业总体起步晚,市场发育度低,多数企业还处于资产积累期。2019年,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投资运营”等行业领衔,全省文化资产增长9.3%,厚积文化产业发展力量。2。布局结构合理调整一是产业结构合理化。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2019年,全省文化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71.59亿元,产业结构比重从76.3%上升为78.8%,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服务业贡献1.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贡献0.9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态高级化。充分利用大数据先行优势,把大数据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互联网+文化”新业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9年,全省“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互联网收索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等分别实现78.0%、280.0%、76.7%、78.1%和42.5%的增长。三是产业活动亲民化。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在乡村逐步普及,又一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的落成,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乐土。2019年,贴近人民生活的产业活动如“娃娃玩具制造”“群众文体活动”“名胜风景区管理”等营业收入逆势增长,产业构成分别实现0.03、0.04和0.49个百分点的提高。3。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一是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贵州省扎实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文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53.0%。二是群众消费需求旺盛。贵州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群众文化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2019年,全省“文化科研培训服务”实现营业收入5.69亿元,增长3.7%;“文化艺术培训”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增长3.5%;“文化艺术辅导”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增长5.1%。三是国民消费能力增强。近几年,贵州省抓住时代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与全国的差距明显缩小。201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908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997元,增长13.2%,消费能力明显提高。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半生緣

贵州:高科技赋能千亿级工业产业

电梯垂直振动检测方面,国家标准小于0.2m/s2,中航电梯标准小于0.1m/s2;电梯水平振动检测方面,国家标准小于0.15m/s2,中航电梯标准小于0.05m/s2;……与这些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相对应的,是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220多项技术专利。这220多项技术专利,则为公司创建“世界一流”电梯企业积累了“资本”。事实上,进入全省十大千亿级工业“名录”的项目,无不与科技相关——近日,西南能矿集团权属公司贵州新能源公司“息烽县年产6万吨废矿物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被列为今年全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项目续建项目之一,该项目因此可获更多的优惠政策。何以得到“青睐”?“三个关键词,绿色、高科技、可持续!”贵州新能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晓军向记者“揭秘”。绿色,在于项目对废气、废渣、废水做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有效避免生态环境污染;高科技,在于云平台、物联网、区块链及国际最先进的废油再生等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可持续,则在于项目不仅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还能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再看看过去的2019年: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十大产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这成绩,同样与科技相关——截至2019年,我省研发投入强度增速全国第一、连续两年保持前两位,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8位提升至第16位。强力推进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发展,打造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基本特征的贵州现代工业体系,我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初步形成贵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22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这目标,离不开重大科技项目引领——基础能源产业:2019年5月,省科技厅与省能源局签订协议,在基础能源领域,围绕无煤柱开采及衍生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智能采掘技术体系、大数据+煤矿深度融合、智慧供电、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支持基础能源产业技术进步;立项实施“复杂条件下急倾角煤层的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研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经费899万元,已拨付630万元;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物联网、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省部联动,共同推动FAST构建智能运维体系,并获国家资金支持4606万元。组织实施了“生活垃圾渗滤液低污泥强生化集成处理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经费630万元;组织实施了“无人工厂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应用示范”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经费725万元;组织实施了“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经费981万元。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组织实施了“智慧供应链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总经费616万元;组织实施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总经费773万元。现代化工产业:启动实施“磷—硫两步法磷酸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和“西南化工冶金特色产业集聚区固废规模利用集成示范”两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除国家科技计划资金资助2957万元以外,省科技厅对两项目予以共计1143万元的配套支持。这目标,离不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以及50余个配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重点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服务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人才政策体系,着力打造人才聚集地、创业新高地,让天下英才在贵州各展其才、各尽其能,为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号称“动力传动专家”的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出我国首台大功率自动液力变速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限制和垄断,满足了装备国产化的要求,填补了我国多种重型、工程装备核心总成部件领域的空白;中航电梯去年产品成功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实现出口创汇20万美元,拉开了贵州电梯走向世界的序幕……这目标,离不开科技企业培育壮大——“对于我们来说,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贵州天义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刚感慨。作为老牌国企,企业生产汽车关键部件的电机组件正迎接着国际市场的竞争。过去,企业生产主要依赖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却得不到保障。为适应未来发展需求,企业2019年立项实施“无人工厂”(典型机电组件多品种大批量柔性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应用示范重大专项项目。项目建成后,企业新增销售收入5250万元,产品生产成本降低15%,产品研发周期从90天降到50天,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80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如今,贵州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多。为帮助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省科技厅持续开展“千企面对面”活动,制定了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清单,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宣讲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培训,建立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做好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的有效衔接。省大数据局深入开展“万企融合”“百企引领”行动,强力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创新应用,不断催生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新动能。省工信厅细化联络服务制度,开展产业深度调研,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推进“接一连三”、融合发展,形成工农贸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体系,深入推进“千企改造”工程。省投资促进局结合“千企引进”工程,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招大商、招好商。围绕产业链、先进生产力、对口帮扶城市招商;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紧盯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聚焦产业关键环节和行业优强企业招商,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苹果、富士康、腾讯、阿里巴巴等2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相继落户,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贵州工业发展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来源:贵州日报作者:张凌编辑:石煜倩

哥布林

2019年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核心领域带动增强

中商情报网讯:贵州积极整合各县域文化资源,以“文化+扶贫”的“千村计划”,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实现产业聚集与农旅融合;以《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为引领,加快谋划和布局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文化”新业态迅速兴起;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全域发展。2019年,全省被国家标识为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26560家,从业人员204813人,资产5450.7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25.70亿元,产业发展特色更鲜明、布局更合理、效能更显著。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1.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一是中坚力量稳中有升。贵州坚持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升。2019年,524家两年均在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3.76亿元,比上年提高5.17亿元,增长1.7%,成为一抹亮丽色彩,支撑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二是核心领域带动增强。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活动的集合,围绕文化“核心”,分为核心领域和相关领域。2019年,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538.73亿元,相关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86.98亿元,核心领域所占比重从72.8%提高到74.2%,文化“内核”提升。三是阵地作用成效初显。网络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带来舆论媒体的深刻变革,作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战略举措的媒体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效果。2019年,九大文化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独领风骚,创造营业收入24.33亿元,实现45.5%的增长;“文化传播渠道”也有不俗表现,实现营业收入108.07亿元,增长6.5%。四是产业储备更加厚实。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下的产业变革,企业并购整合日益多元频繁;加之贵州省文化产业总体起步晚,市场发育度低,多数企业还处于资产积累期。2019年,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投资运营”等行业领衔,全省文化资产增长9.3%,厚积文化产业发展力量。2.布局结构合理调整一是产业结构合理化。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2019年,全省文化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71.59亿元,产业结构比重从76.3%上升为78.8%,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服务业贡献1.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贡献0.9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态高级化。充分利用大数据先行优势,把大数据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互联网+文化”新业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9年,全省“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互联网收索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等分别实现78.0%、280.0%、76.7%、78.1%和42.5%的增长。三是产业活动亲民化。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在乡村逐步普及,又一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的落成,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乐土。2019年,贴近人民生活的产业活动如“娃娃玩具制造”“群众文体活动”“名胜风景区管理”等营业收入逆势增长,产业构成分别实现0.03、0.04和0.49个百分点的提高。3.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一是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贵州省扎实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文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53.0%。二是群众消费需求旺盛。贵州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群众文化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2019年,全省“文化科研培训服务”实现营业收入5.69亿元,增长3.7%;“文化艺术培训”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增长3.5%;“文化艺术辅导”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增长5.1%。三是国民消费能力增强。近几年,贵州省抓住时代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与全国的差距明显缩小。201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908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997元,增长13.2%,消费能力明显提高。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流泪熊

李克强: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蕴藏着巨大潜力

李克强总理早在2016年数博会期间指出贵州生长着“智慧树”,日前考察提出“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蕴藏着巨大潜力”。他曾盛赞大数据是“21世纪的钻石矿”,连续六年(2014-2019)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大数据,2020年部署加快新基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贵州贵安新区考察数据中心时表示,“两新一重”是今年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而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蕴藏着巨大潜力。对于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遇到的难题,他叮嘱随行部门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增加传输通道、提升运行速率、降低运营成本,为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贵州“智慧树”枝繁叶茂贵州是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业已开创多项国内第一,处于我国大数据发展第一梯队,2015年创办的数博会已成为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风向标。在出席2016年数博会时,李克强总理盛赞大数据是“21世纪的钻石矿”,在开幕式致辞中清晰描绘四大挖掘路径,与国内外业界人士座谈时呼吁共同推动贵州“智慧树”蓬勃生长。现如今,贵州“智慧树”枝繁叶茂,双创硕果累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2018年)》、《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等研究成果显示,贵州2019年数字经济增速达22.1%,连续5年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2017-2018)全国第一,2019年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全国第三。“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7日当天,李克强总理还专门考察贵州省政务服务中心,详细了解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权力、推行一网通办等做法。他在2016年数博会开幕式上早已提出,要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共建共享,提高政府监管效率、服务效率;使“互联网+”和政务结合,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贵州省政务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运用大数据服务广大民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平台,已在2019数博会上正式运行,同年11月4日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为全国数据治理贡献了贵州经验。目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在2019年11月8日整体上线试运行,将在2022年底前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无论是大数据产业发展还是数字政府建设,均是国家大数据战略重点实施领域。李克强总理早在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大数据”,直到2019年连续六年提及,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而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5月28日答中文记者问时再次强调“两新一重”建设。国内外研究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新生数据正从2018年约7.6 ZB增至2025年48.6 ZB;是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35.8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60万亿元。我国已在2019年首次从中央层面明确数据是生产要素,2020以来出台多项国策,部署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深入释放中国数据红利。

第一页

贵州中药材产业产量16.04万吨疫情过后中药材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据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消息,截至上月底,贵州中药材面积625.14万亩、产量16.04万吨、产值22.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2%、21.7%、82.4%。贵州素以“黔地无闲草,处处皆灵药”着称,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中药材指中医指导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中药材产业作为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重要的民族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人奋起战“疫”,彰显中医药力量,而中药材市场也随之被激活,疫后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中药材种植作为中医药行业上游,是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提取物以及食品、保健品等中药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中药材种植行业的情况,是整体中医药产业链的基础,关系到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总体来看,我国中药材种植分布呈现不均衡性,从东北至西南由少增多,但常用药材的蕴藏量仍以北方最多。2014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000万亩;2017年达到5045万亩。我国中药材主要集中在吉林、辽宁、河北、宁夏、甘肃、湖北、安徽、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市。目前,各地推动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和《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张,商务部预计到2020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超过6620万亩(含林地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供应量或将进一步激增。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市场不断发展,随着需求不断增长,中药材市场也扩大。2018年,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到1518.4亿元;2019年约为1725.2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将近1919亿元。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此外,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等利好因素影响,我国中医药出口市场表现不俗。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中药材及中式成药累计出口量为13.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2%;出口金额达到1177百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在国家政策扶持、社会经济奠基、中药技术支持以及中药需求扩大四大要素驱动下,中国中药材产业会迎来新的发展良机,倒逼中药材行业快速健康发展。(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