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贵州医科大学2018年成人教育招生简章天子之剑

贵州医科大学2018年成人教育招生简章

贵州医科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高等院校,成立于1938年,原名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隶属于国民政府教育部的九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划归贵州省政府管理,更名为贵阳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是贵州省唯一拥有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省属重点高校。经过八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贵州医科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贵州医科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是贵医大20个教学单位之一,设置贵州省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考试报名点及贵州省第一○五职业技能鉴定所,也是“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贵阳医学院学习服务中心”。经过三十多年风霜雨雪地洗礼,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充分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立足贵州、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秉持“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锐意进取、拼搏奋进。形成了以学历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培养了大批基础医药卫生事业人才。一、招生对象1、面向全省招收具有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本科结业证书或以上证书的人员。2、考生报考的专业原则上应与所从事的专业对口。医学类专业原则上应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执业资格人员或是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1)报考临床类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或者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2)报考护理学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护士证书。(3)报考医学类其他专业的人员应当是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二、招生专业及收费标准三、报名及考试(一)报名: 1、网上报名:考生直接通过互联网登录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网站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平台(网址:http://222.85.136.11),填报个人基本信息和“意向志愿”。2、现场确认: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各市(州)、县(市、区、特区)招生办公室指定地点确认信息(报名信息、摄像、缴纳报名费、审验有关证书等)。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视为报名无效。3、网上打印准考证:已经现场审核通过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凭报名序号或考生号登陆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平台,进入打印准考证栏目,在线打印准考证。考生凭准考生和身份证参加考试。4、填报正式志愿:考试结束,公布考试成绩后,考生须再次登录贵州成人高考网上报名系统,填报正式志愿;未按规定填报正式志愿的考生,如因某些院校和专业由于填报人数达不到办学要求其招生计划被调整或取消导致无法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己承担。具体网上报名流程请登录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网站了解网址:http//www.gzszk.com(二)考试:专升本考试科目:1、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学专业、医学影像专业、麻醉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政治、英语、医学综合2、药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政治、英语、高数(二)3、休闲体育专业:政治、英语、教育理论专升本每门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考试科目每科试题满分均为150分。四、学习形式1、贵州医科大学成人专升本学习形式全部为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模式,采取集中学习、网络辅助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2、在就近入学的原则下,我校尊重学生自主愿望,既可选择在贵州医科大学北京路校区就读,也可选择到与我校开展各成人教育联合办学的教学点就读。更多关于成人高考招生简章可以登录中国教育在线成考频道进行查看:http://chengkao.eol.cn/a/20180619113428.html

不顾于虑

广东医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广东医科大学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药学、生物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学校总面积近1900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一、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学制及学习方式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详见《广东医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实际下达招生计划为准。招生专业按类别可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学制3年,学习形式为“全日制脱产学习”。二、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2021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毕业证书)。(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三、报考要求1.考生须按照与本科毕业专业相关或相近专业进行报考。2.基础医学专业除了接受本科为基础医学专业的考生报考外,还接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护理学、生物信息学、医学技术等相关学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报考。3.临床医学类专业报考要求(1)临床医学类学术学位(专业代码为“1002**”)要求:临床医学只接受本科为医学门类和理学门类专业的考生报考;(2)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专业代码为“1051**”)要求:临床医学(除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妇产科学、眼科学和麻醉学以外各专业)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的考生报考;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5105)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放射影像学(105123)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学位)、放射医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超声医学(105124)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105120)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学位,仅限2012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专业的考生报考;妇产科学(105115)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妇幼保健医学(医学学位,仅限2014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专业的考生报考;眼科学(105116)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麻醉学(105118)只接受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报考。(3)专升本医学本科毕业生,其本科专业必须与专科专业相同或相近,方可报考专业学位。(4)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的考生可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5)被录取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均须参加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考生,或已录取为住院医师规培人员后无故不报到或报到后无故自行退出者,不得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4.药学(学术型、专业型)除了接受本科为药学专业的考生报考外,还接受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5.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除了接受本科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专业的考生报考外,还接受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6.生物学接受植物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7.医学技术除了接受本科为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病理技术等专业的考生报考外,还接受临床医学、临床营养学、听力学、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生物学、动物实验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考生报考。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我校报考条件者。四、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一)网上报名1.报名时间2020年10月10日-10月31日,每天9:00-22:00。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9月27日,每天9:00-22:00。2.报名流程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3.报考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4.注意事项:(1)教育部在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后一周内须向我校研招办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2)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我校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复试及录取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报考、复试以及录取等资格,已入校的学生将被取消学籍。(3)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4)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在提交报考信息时,通讯地址必须详细到省、市、区(县)、街道门牌号,调档函、录取通知书等均按考生所提供的网报地址和手机号邮寄。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1.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请考生及时查看报考点公布的确认方式,如所在报考点为网上确认的方式,考生应按照报考点要求准备相关资料。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2.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程序(1)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2)考生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4)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三)打印准考证1.打印准考证时间2020年12月19日-12月28日。逾期不再补办。2.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3.注意事项根据教育部规定,我校将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五、考试(一)初试1. 初试日期、时间和地点2020年12月26日-12月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12月26日上午 101 思想政治理论12月26日下午 201 英语一12月27日上午 业务课一12月27日下午 业务课二考试地点: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的报考点指定的考场。2.初试科目初试科目详见《广东医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理学门类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1细胞生物学(自命题)和801生物化学(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初试科目一般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2西医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药学(学术学位)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49药学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53卫生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其中卫生事业管理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6卫管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医学技术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4医学技术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公共卫生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53卫生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药学(专业学位)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49药学综合(自命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为全国统考科目,其余科目为我校自命题。各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二)复试1.复试分数线参加复试的考生(含调剂生)必须符合国家确定的一区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自主确定并公布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接受其他招生单位该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我校自主确定并公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2.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复试录取办法和实施细则,并提前在研招网或我校网站向社会公布并严格执行。3.复试内容包括(1)笔试:包括专业课和专业外语。(2)面试与实践操作:包括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综合素质测试、临床实践技能或科研创新能力考查。(3)资格审查在复试报到时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考生学历(学籍)信息核验有问题的,考生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完成学历(学籍)核验。(4)体格检查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5)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复试时考生须提供本人的现实表现等材料,材料需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我校将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对考生在报考时填写的考试作弊受处罚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六、调剂考生调剂基本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者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5.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的考生可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作为考生调剂到其它专业的基本成绩要求。注意事项:调剂考生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加分项目考生、享受少数民族政策考生可除外)。未通过该系统调剂的考生一律无法录取。七、录取1.我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工作要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2.录取类别与就业。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定向生)和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定向生)两种。定向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定向生按定向合同就业,在学期间不转工资、户籍关系及人事档案,可享有已签协议的定向单位规定的工资、福利等待遇。非定向生按我校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3.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4.新生报到后,我校将进行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八、学费与奖助学金(一)学费1.学费:全日制临床医学类相关学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不含定向培养类型)学费标准为8000元/生/学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不含定向培养类型)学费标准为16000元/生/学年;全日制非临床医学类相关学科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生/学年;全日制学术型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20000元/生/学年;全日制专业型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24000元/生/学年。2.住宿费:每生每学年1500元左右(4人间)。3.教材费:自理。(二)奖助学金学校现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按照相关文件发放。九、信息公开公示1.“研招网”查询方式:院校信息广东广东医科大学2. 研究生院官网: 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十、招生咨询广东医科大学代码:10571研究生院官网: 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通讯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园区新城大道1号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附近1:广东医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2:广东医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大纲(考试科目代码:349、353、701、704、706、707、801)附件3:广东医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02 )广东医科大202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02]考试科目名称:西医综合Ⅰ.考核目标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和外科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Ⅱ.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 分钟,满分:300 分二、题型结构A 型题 第 1~9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35 分第 91~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B 型题 第 121~15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X 型题 第 151~18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Ⅲ.考试内容基础医学 约 60%其中 生理学 约 15%生物化学 约 25%病理学 约 20%临床医学 约 40%其中 内科学(含诊断学)约 30%外10%Ⅳ.考试内容与要求一、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 G 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5.ABO 和 Rh 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四)血液循环1.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2.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6.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7.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8.颈动脉突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10.局部血液调节(自身调节)。11.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12.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五)呼吸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2.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3.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4.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5.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肺牵张反射。(六)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2.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3.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空及其调节。4.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的分节运动。5.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6.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制。(七)能量代谢和体温1.食物的能量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的简化测定法。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2.体温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八)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3.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C1-、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对 H+、NH3/NH4+、K+的分泌。肾糖阈的概念和意义。4.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5.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6.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意义。7.排尿反射。(九)感觉器官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和传入通路的一般生理特征。2.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系。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3.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4.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十)神经系统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2.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3.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4.非定向突触传递(或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5.神经递质的鉴定,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质共存及其意义。受体的概念、分类和调节,突触前受体。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相应的受体。6.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7.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大脑皮质的感觉(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代表区。体表痛、内脏痛和牵涉痛。8.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传出通路的最后公路和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及其机制,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随意运动的产生调。大脑皮质运动区,运动传出通路及其损伤后的表现。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9.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0.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情绪生理反应。11.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12.学习和记忆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大脑皮质功能的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的语言功能。(十一)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2.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3.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和神经垂体激素。4.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5.调节钙和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 1,25-二羟维生素 D3的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或生成调节。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7.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十二)生殖1.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2.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中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胎盘的内分泌功能。二、生物化学(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组成蛋白质的 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3.肽键和肽。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5.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7.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8.核酸分子的组成,5 种主要嘌呤、嘧啶碱的化学结构,核苷酸。9.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10.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及应用。11.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酶和辅基,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12.酶的作用机制,酶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13.酶的调节。14.酶在医学上的应用。(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1.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2.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3.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4.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5.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6.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7.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8.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9.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1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11.磷脂的合成和分解。12.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13.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用及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14.生物氧化的特点。15.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16.胞浆中 NADH 的氧化。17.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18.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9.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20.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21.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22.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23.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24.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25.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26.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27.代谢调节(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体水平调节)。(三)基因信息的传递1.DNA 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2.DNA 复制的基本过程。3.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的意义。4.DNA 的损伤(突变)及修复。5.RNA 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6.RNA 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7.核酶的概念和意义。8.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9.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10.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1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12.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13.基因重组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14.基因组学的概念,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四)生化专题1.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2.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及功能。3.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4.血红素的合成。5.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6.胆汁酸盐的合成原料和代谢产物。7.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生化基础。8.生物转化的类型和意义。9.维生素的分类、作用和意义。10. 原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活化的机制。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11.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12.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程序。三、病理学(一)细胞与组织损伤1.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发病机制。2.的概念、常见的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3.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4.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二)修复、代偿与适应1.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及分类。2.再生的概念、类型和调控,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3.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4.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三)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1.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2.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3.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以及血栓的形态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和结局。5.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6.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四)炎症1.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2.炎症的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3.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4.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五)肿瘤1.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侵袭和转移的机制。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3.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分期。4.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常见肿瘤的特点。(六)免疫病理1.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2.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分型及病理变化(心、肺、肝、肾和骨髓移植)。3.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4.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5.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6.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7.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七)心血管系统疾病1.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各器官的病理变化。2.心内膜炎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症和结局。3.心瓣膜病的类型、病理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4.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点。5.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各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后果。6.心肌病的概念,克山病、充血性心肌病、肥厚阻塞性心肌病及闭塞性心肌病的病理学特点。7.心肌炎的概念、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八)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2.肺气肿的概念、分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4.各种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5.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6.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7.支气管扩张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8.硅沉着病的病因、常见类型、各期病变特点及并发症。9.肺泡性损伤及肺间质性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10.鼻咽癌和肺癌的病因和常见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及它们的特点、转移途径及合并症。(九)消化系统疾病1.慢性胃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2.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其并发症。3.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学特点。5.肝硬化的类型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食管癌各型的形态特点、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7.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8.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癌前病变、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分期与预后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9.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10.胰腺炎症及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十)造血系统疾病1.霍奇金病的病理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病理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3.白血病的病因分类及各型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十一)泌尿系统疾病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3.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局灶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新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4.IgA 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5.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6.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十二)生殖系统疾病1.子宫颈癌的病因、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肿瘤)、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和临床分期。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3.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4.子宫体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5.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变化、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6.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7.卵巢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变化,性索间质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病理变化。8.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9.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10.乳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十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1.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2.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3.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4.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理特点。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7.伤寒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局。8.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急性、中毒性及慢性痢疾的病理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联系。9.阿米巴病的病因、传染途径,肠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10.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肠道、肝、脾的病理变化。11.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12.艾滋病的概念、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十四)其他1.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症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2.甲状腺肿瘤的肉眼特点、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3.糖尿病及胰岛细胞瘤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四、内 科 学(一)诊断学1.常见症状学:包括发热、水肿、呼吸困难、胸痛、腹痛、呕血及黑便、咯血、昏迷。2.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四肢脊柱检查、常用神经系统检查。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检查,常规体液检查,骨髓检查,常用肝、肾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X 线胸片、超声波检查(常用腹部 B 超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内镜检查(支气管镜及消化内镜检查)。5.常用临床操作:胸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导尿术、心肺复苏。(二)呼吸系统疾病1.肺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型、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治疗、出院标准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及预防。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和预防。3.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分期和分级、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4.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5.肺脓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6.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结核菌感染和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包括结核病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分期、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8.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9.肺血栓栓塞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分型、鉴别诊断和治疗。10.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11.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12.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1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包括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14.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包括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及分型、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治疗。(三)循环系统疾病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病理生理、类型,心功能分级、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3.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发病机制。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包括心电图诊断)和治疗(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及人工起搏器的临床应用)。4.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5.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6.心绞痛的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包括介入性治疗及外科治疗原则)。重点为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包括介入性治疗原则)。8.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临床类型、危险度分层、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9.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10.原发性心肌病的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11.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12.急性心包炎及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13.心脏瓣膜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并发症和防治措施。14.感染性心内膜炎(自体瓣膜及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四)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1.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2.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胃镜及组织学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3.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及治疗。4.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5.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6.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7.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8.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9.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10.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11.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12.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13.急性中毒的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抢救原则。14.有机磷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五)泌尿系统疾病1.泌尿系统疾病总论:包括肾脏的解剖与组织结构,肾脏的生理功能,常见肾脏疾病检查及临床意义,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2.肾小球肾炎(急性、急进性、慢性)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3.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4.IgA 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5.尿路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6.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7.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六)血液系统疾病1.贫血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4.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常见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6.急性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7.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8.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及分型和分期、鉴别诊断和治疗。9.出血性疾病概述:正常止血机制、凝血机制、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及出血性疾病分类、诊断和防治。1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七)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1.内分泌系统疾病总论:包括内分泌疾病的分类、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2.Graves 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包括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甲状腺危象的防治)。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4.库欣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6.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7.糖尿病的分型、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治疗。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的发病诱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八)风湿性疾病1.风湿性疾病总论:疾病分类、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治疗。2.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4.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5.原发性血管炎概论。贝赫切特病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五、外 科 学 (一)外科总论1.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原则。2.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3.输血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防治,自体输血及血液制品。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与防治。6.疼痛的分类、评估、对生理的影响及治疗。术后镇痛的药物与方法。7.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的目的与内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8.外科患者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9.外科感染(1)外科感染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2)浅部组织及手部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3)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致病菌、临床表现及诊治。(4)有芽胞厌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5)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0.创伤的概念和分类。创伤的病理、诊断与治疗。11.烧伤的伤情判断、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疗原则。烧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防治要点。12.肿瘤(1)肿瘤的分类、病因、病理及分子事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2)常见体表肿瘤的表现特点与诊治原则。13.移植的概念、分类与免疫学基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其防治。14.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1)麻醉前准备内容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2)常用麻醉的方法、药物、操作要点、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3)重症监测的内容、应用与治疗原则。(4)心、肺、脑复苏的概念、操作要领和治疗。

无依无靠

贵州省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名单,含有三所医学类院校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辖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铜仁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一共拥有29所本科院校,本科院校数仅比重庆市、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海南省、青海省多。29所本科院校中只有5所院校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分别为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学校占地面积4646亩,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7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413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下设40个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原名“贵阳医学院”,其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并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65年将“贵阳医学院中医系”划离另行组建“贵阳中医学院”;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868亩,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6所,非临床专业实践教学基地82个。学校设有教学单位21个,本科专业3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贵州师范大学: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近2800亩。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07个二级学科)、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81个本科专业。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学校现由贵州省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广东省珠海校区3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约2515亩。学校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等6个学科门类,下设28个教学院系、包含30个本科专业,5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1978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学校2004年被批准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16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8年11月,原“贵阳中医学院”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林城贵阳,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现有23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

北京人

62个专业预计招532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出炉

9月19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官方网站了解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该校将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两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共有62个专业(学术学位型39个,专业学位型23个)可以招生。预计招生规模532名,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133名,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研究生399名。学习形式为全日制脱产学习,学制三年。根据简章,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专业。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考生了解招生政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延伸阅读:1.报考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须符合哪些条件?简章指出,报名参加全国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具有国家承认的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等学力考生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业务条件:①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出版(带CN号)的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著一篇以上;或承担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前三位人员;②大学英语四级(CET-4)水平考试成绩≥425分。③修完本专业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并提交进修学校提供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2.达到这些学历要求可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章明确,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及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专业代码为1051**的所有专业):只招收参加全国高考录取为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应、往届本科毕业生(五年一贯制及五年以上学制),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应届本科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学士学位证书);同时符合国家规定的临床医师资格证报考条件以及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报考条件者。正在进行社会化住院医师规培者,以及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均不得报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医学影像学本科毕业生限报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麻醉学本科毕业生限报考麻醉学研究生,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限报考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研究生,不可报考其他临床专业;公共卫生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专业代码105300):可招收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往届本科毕业生或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人员(一般应为医药卫生类专业);护理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专业代码105400):可招收国家承认学历的护理学专业应、往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并且通过国家注册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或具有注册护士执照的人员;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专业代码086000):可招收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药学、化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应、往届本科毕业生考生;药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专业代码105500):可招生药学相关专业背景的应、往届本科毕业生考生。3.关于跨专业报考你想知道的都在这记者注意到,简章还对跨专业报考问题进行了说明。对于跨门类情况:原则上非医学门类考生不得跨考医学门类(招生专业目录中备注可招收非医学门类考生的专业除外)。对于跨一级学科情况: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一级学科报考。而神经生物学(专业代码071006)、基础医学专业(专业代码1001**)可接收医学、生物学、理学门类相关专业考生。此外,护理学专业允许报考护理、基础医学专业,但不可跨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对于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技术类等专业毕业生,可报考基础医学、学术型临床医学专业,均不可跨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更多信息可登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官方网站查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蛇谓风曰

医学在职研究生怎么报考?(附招生院校)

医学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这种方式是可以免试入学的,但是,具体的报考流程是什么呢?一、选择学校和专业方向: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开设了医学在职研究生,可以免试入学,可报考的专业方向有:临床医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遗传学、微生学、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基础医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二、提交报名材料:根据招生要求准备相关的报名材料,如:1、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2、最高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3、近身半身证件照;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学校,等待资格审核。三、等待资料审核:学员在提交报考资料以后,学校会对其材料进行审核,查看材料的真实性。在通过审核之后,院校就会对学员发放相应的录取通知书。四、缴费入校学习:按照学校的要求缴费入校学习,学习时间一般是在3年左右,按照学校的规定修学分,并通过结业考试。五、参加申硕考试:如果报考人员在完成学业后,想要参加申硕考试,必须符合一定的报考条件才行,本科学士学位就业3年及以上,且在科研成果方面做出成绩,并通过学校的申硕资格申请,才有资格可以参加报考。考试成绩每科60分可通过考试,考试科目只有两科:外国语、学科综合。六、颁发证书:毕业前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就可以获得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颁发的国家承认硕士学位证书。以上就是报考医学在职研究生的具体报考流程,满足条件想要报考,但不知道需要哪些材料?可在下方“小小程序”查看简章。

祸福无有

安徽医科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计划扩招较多,预计多个专业接收调剂

4月7日,安徽医科大学发布了《关于我校近期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复试、录取相关工作的答疑》,具体如下:各位考生:现就大家对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复试、录取工作中比较关切的常见问题集中答复如下,供大家参考。1、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预计什么时候公布?目前,教育部通知2020年研考国家分数线预计4月中旬左右公布,待国家分数线公布后我校会尽快对外公布我校复试分数线要求。(往年,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按照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复试分数线A类)执行,学校不再另划复试分数线。具体我校2020年复试分数线要求以我校官网发布为准。)2、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加多少?哪些专业会增加计划?是否接受调剂?2020年教育部下达我校实际招生计划较目录初报计划增加较多,本校部分培养单位部分专业实际招生计划比去年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计划会有增加,学校正在研究分配,一经确定后第一时间公布,请各位考生注意查看。此外,请有调剂意向的考生注意查看,我校法学、教育学、应用心理、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各学科门类一轮调剂预计都将接收调剂考生。3、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工作什么时候进行?复试形式是否有变化?我校研究生复试工作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在充分考虑考生及老师的健康安全和保证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及时向社会公布复试时间和形式。学校复试时间一旦确定,各培养单位将在一周左右组织复试,时间非常紧张,请考生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认真做好复试准备工作。我校所有缺额的专业将在一轮复试前接收调剂,一轮调剂成功的考生将与一志愿进入复试的考生同时参加第一轮复试。既有一志愿达线考生又有调剂考生的专业,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分别根据总成绩排名录取,调剂考生单独竞争缺额计划,具体见届时我校将会出台的《安徽医科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办法》。4、目前的成绩可否进入复试?报考我校一志愿考生是否进入复试须待国家线公布以后根据各专业实际招生计划按复试方案公布的比例进行划定。5、可否提供硕士生历年录取情况?我校历年调剂、复试、录取等信息可以自行登录官网查询历史信息,研究生学院官网-招生工作-硕士招生的历年数据中查询下载。6、复试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是什么?我校复试由专业素养考核、专业英语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三部分组成,由各培养单位或学科自主组织,具体内容及形式由各培养单位自定,请考生们按照上述三个部分认真备考。7、信息公布及咨询渠道我校研究生招生相关信息会及时通过安徽医科大学网站、研究生学院网站、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发布,请考生注意查看。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校!来源: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部分图片添加来源于网络

国爵并焉

公卫资讯|2021年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查看说明:1.请考生朋友先浏览“招生章程”,了解报考要求及注意事项,再浏览“专业目录”;每个考生只能报考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2.2020年9月24-27日,网上预报名;2020年10月10-31日,网上报名;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下载打印准考证时间为:2020年12月19-28日,考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27日。3.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后期因推免生和“5+3”一体化转段生录取,拟招生人数会产生变动,最后的实际招生数要以教育部下达的2021年招生计划为准。4.如有疑问,请拨打安徽医科大学研招办咨询电话咨询。一、培养目标及招生方式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各专业培养目标详见培养方案。招生方式:安徽医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将采取普通招考、推荐免试和“5+3”一体化相关专业学生转段三种招生方式。二、学习方式、招生计划及培养单位1.学习方式: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准确界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指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2)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3)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根据社会需求自主确定不同学科、类别研究生教育形式,根据培养要求分别制定培养方案,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4)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学校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和我校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5)全日制研究生报考规定:根据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实际,对于报考全日制培养方式的考生,将严格执行教育部相关规定,将严格按照全日制培养方式进行培养,要求考生全脱产学习。安徽医科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只接受非定向就业考生报考,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调入安徽医科大学管理。请“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考生谨慎报考。(6)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规定: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对于报考非全日制培养方式的考生,录取后将不转户口、不调档案、不转组织关系、不安排住宿、不享受国家和学校奖助政策。2.招生计划:2021年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初步招生计划为1958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883名(学术学位809名,专业学位1074名(含“5+3”一体化相关专业研究生招生计划18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5名(专业学位)。最终招生总计划数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分别的计划数以教育部下达安徽医科大学的2021年招生计划为准。招生专业目录中的分培养单位分专业拟招生人数均为初步计划,包含招收推免生人数、招收统考考生人数和接收安徽医科大学“5+3”一体化转段研究生人数。招收推免生人数和接收安徽医科大学“5+3”一体化转段研究生人数以10月中下旬录取人数为准,届时安徽医科大学会公布各专业招生计划余额情况,请考生关注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站招生工作栏目。安徽医科大学2021年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计划10名(最终以教育部下达的该专项计划数为准),欢迎符合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3.培养单位: 2021年安徽医科大学招收研究生的二级培养单位及代码见《二级培养单位及代码表》。三、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每年报到当天)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注:安徽医科大学所有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含高职高专毕业生、本科结业生)。5. 各招生学科、专业有具体其他要求的,请参照招生目录备注中所列条件要求。四、硕士各专业招生要求1. 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硕士各专业招生要求医学门类各专业、生物学类专业、卫生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各专业招生要求(请报考临床专硕的同学特别注意)(1)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本科为五年及以上学制西医临床医学(含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专业全日制应届或往届毕业生(不接收四年制本科、专升本、成教、自学本科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本科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专业的,如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只能报考相同的二级学科专业,要求例如:本科为全日制五年及以上学制精神医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只能报考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代码105105)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为全日制五年及以上学制医学检验(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只能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代码105120)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为全日制五年及以上学制眼视光医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只能报考眼科学(代码105116)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为全日制五年及以上学制麻醉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只能考麻醉学(代码105118)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为全日制五年及以上学制医学影像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只能报考放射影像学(代码105123)、超声医学(代码105124)、核医学(代码105125)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为全日制五年及以上学制儿科学(医学学位)专业的考生只能报考儿科学(代码105102)、儿外科学(代码105112)专业学位研究生。(2)在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不得报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退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自退出之日起3年内不得以专硕研究生并轨身份再度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口腔医学学术学位及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要求(1)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只接收五年及以上学制口腔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考生报考。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只接收五年及以上学制口腔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考生报考,且必须同时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口腔医学各专业不接收四年制本科、专升本、成教、自学本科等相关专业考生报考。(2)在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不得报考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退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自退出之日起3年内不得以专硕研究生并轨身份再度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4.其它专业招生要求有特别要求的专业,须同时满足该专业的要求,各学科、专业具体要求详见《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研究生毕业后能否取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以国家最新出台的文件为准,安徽医科大学不承担保证研究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责任。五、推荐免试生和“5+3”一体化相关专业研究生1. 推荐免试生欢迎所有获得所在学校(含本校和外校)推荐免试资格且符合安徽医科大学报考条件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部分专业可招收推荐免试生(注:招收推免生占用所在专业招生计划数)。推免生填报安徽医科大学,详见《安徽医科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章程》。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2.“5+3”一体化相关专业研究生安徽医科大学2021年转段的“5+3”一体化相关专业学生,五年本科毕业后经复试合格进入三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规培”并轨)研究生阶段。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5+3”一体化转段研究生也要占用研究生招生计划,并经过录取上报的程序。安徽医科大学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专业可接收“5+3”一体化转段考生。“5+3”一体化转段考生选报二级培养单位、专业、复试、拟录取等工作与推免生一同进行,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完成注册、报考、录取等后续程序。注:安徽医科大学接收推免生总人数不超过全日制硕士招生总计划数的50%。各专业最终招收的推免生和“5+3”一体化相关专业研究生名单,将于10月25日左右在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站公布,请其他报考考生查看参考。未被推荐免试生和(或)“5+3”一体化相关专业研究生占用的招生计划,仍将用于招收统考生。六、考生报考有关事项(一)网上报名及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等事项(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1.报考点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关于安徽医科大学报考点:因容纳规模有限,安徽医科大学报考点2021招生年度仅接受安徽医科大学(含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的考生。2.网上报名:考生于2020年10月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在研招网上报名,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27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重复报名。考生登录“研招网”报名前必须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应认真填写本人相对稳定的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寄录取通知书用)以及能直接联系的电话号码。安徽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通过中国邮政寄出,地址应尽量详细,以便邮局能成功投递。3.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网上(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1)现场确认时间:具体时间以各考点通知为准,逾期不再补办。(2)现场确认程序:①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②考生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③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④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4.报考资格审查:招生单位和报考点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复试时安徽医科大学也将对有关证书加以核查,如与事实不符,将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5.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应在2020年12月19日至12月28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6.其他:详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研招网”报考须知等,请自行查阅。(二)初试考试科目:1.各专业初试科目,详见《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各科目参考书目见《自命题科目参考书目》2.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数学(一)和数学(二)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其它为安徽医科大学自命题科目。护理综合考试大纲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命题工作由安徽医科大学自行组织。药学综合、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专业学位)由相应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指导性意见,试题由安徽医科大学自行命制。3.分值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满分均为100分;考试科目为三门的,科目三(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考试科目为四门的,科目三(基础课)、科目四(专业基础课)满分均为150分。(三)考试时间及地点:1.考试时间:2020年12月26~2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北京时间)。2.考试地点:见准考证。七、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内容1.复试分数线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招生单位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复试分数线)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本单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安徽医科大学自主确定并公布报考本单位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教育部划定临床医学类(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供招生单位参考。安徽医科大学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自主确定并公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2.复试内容安徽医科大学报考生源、调剂生源充足的专业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复试内容以安徽医科大学复试前公布的《复试、录取工作实施办法》为准。八、录取及学制1.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思想政治和品德考核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2.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3.安徽医科大学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4.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九、收费标准及奖助学金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精神,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奖助学金”制度。安徽医科大学积极推进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构建“奖优、助困、酬劳”有机结合的“差异化、动态激励机制”,参见《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简介》。被安徽医科大学录取的普通推荐免试生,第一学年直接评为一等学业奖学金。收费标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收费标准一致):十、毕业生就业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招生单位及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十一、博士点学科及重点学科《2021年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中,专业名称前标“★”符号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标“●”符号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标“▲”符号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省级重点学科仅包含以安徽医科大学为申报单位的重点学科)十二、其他如在2021招生年度国家或安徽医科大学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安徽医科大学将及时在网上予以公布执行,招生信息以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站公布为准。

时机

北京大学医学部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有关事宜的通知

硕士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医学部复试基本分数线在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之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制定。复试基本分数线已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招生动态栏目(以下简称“研招动态栏目”网址:http://yjsy.bjmu.e.cn/zslq/zsdt/index.htm)公布。各学院复试名单医学部各学院在医学部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线之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本单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名单。复试比例一般不低于学院招生计划数的120%。具体名单(分批)在研招动态栏目公示。复试要求及程序复试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未复试或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1、硕士生复试资格审查鉴于疫情防控需要,学院对考生复试资格的审查将通过审核考生提交的电子版复试材料的形式进行,对不符合规定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视为资格审查不通过,取消复试资格。拟录取考生待入学报到时,学院对其有效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等报名材料原件及报考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不符合规定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入学资格。2、硕士生复试材料提交取得复试资格的考生,按照各学院招生复试细则中的要求提交如下材料电子版:(1)《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已在北京大学研招网(https://admission.pku.e.cn)注册的考生访问网站后,进入【网上报名】模块登录,选择【硕士研究生】,点击左侧“复试表格”即可下载。尚未在北大研招网注册考生即日起可按以下步骤完成注册(已注册考生无须重复注册):第一步账户注册:访问北大研招网,点击【网上报名】注册账号;第二步信息关联:注册完毕后登录,选择【硕士研究生】,填写本人身份证号(18位)和中国研招网报名号(9位)后点击保存。完成注册绑定操作的考生,登录后选择【硕士研究生】,点击左侧“复试表格”,即可下载。不能通过系统下载打印的考生,下载附件中的空白表格后填写。(2)个人陈述。可于附件中下载模板。(3)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正反面印在一页A4纸上)。(4)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生为学生证或在学证明)。(5)考生本人手抄、手写签名的《诚信复试承诺书》(附件2)。(6)可以反映考生科研能力、操作技能和潜质的其他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科毕业学校正式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计划等。具体附加材料要求由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复试考核工作需要自行确定,参见各学院招生复试细则。(7)符合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可享受相应加分政策条件的考生,需向招生院系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说明:以上(1)-(5)为必须项,(6)、(7)两项由考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或学院要求提交。复试考生将以上材料准备完毕后,进行电子扫描,按照复试学院要求提交。学院须妥善保存和保管考核过程中产生的电子版材料(如上述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等),拟录取考生须补交纸质版报名及资格复审材料存档(具体时间、方式另行通知)。3、复试细则复试细则、安排由各学院在本单位网站公示,考生也可在研招动态栏目查看网站链接汇总。(1)医学部研究生复试与录取工作将于5月中旬(5月11-19日期间)启动。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和当前北京市疫情防控需要,医学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今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将主要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进行(具体平台选择由学院自定)。考生以视频会议形式参加考试,复试专家组在学院会议室或办公室集中,学院做好专家复试场所的防疫保障,确保复试工作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和复试相关工作平稳顺利进行。各学院应加强考生咨询服务,公布复试名单后与考生联系,核实参加复试的硬件和软件准备情况,特别是加强对考生参加远程复试工作的具体引导、指导与服务。(2)学院根据医学部复试工作方案制定本单位复试细则,复试程序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可操作性强。学院应提前对复试平台进行系统测试和模拟演练,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偶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复试过程规范管理。要建立建全“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要发挥和规范导师在复试选拔中的作用,加强复试工作人员培训,强化保密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并提高导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科学规范选拔人才的能力。要在复试开始前告知考生《北京大学医学部2020年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须知》(附件1),并与考生逐一签订《诚信复试承诺书》(附件2),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学院复试细则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定后,一般应于复试前一周在学院网站发布。(3)复试内容要兼顾对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学科知识结构、科学研究潜力和外语水平能力的考核。复试试题应突出个性化全面综合考核。鼓励学院根据本学院本学科专业特点创新复试考核方式和考核题目,提高试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复试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 20 分钟。面试结束后,复试专家组成员当场独立评分,平均分即为考生的面试成绩。(4)鉴于网络远程面试的特殊性,学院应指派专人担任复试专家组秘书,并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其可以熟练使用复试平台软件,以便相关工作顺利开展。(5)医学部将于5月11日向所有复试考生统考报名时填写的邮箱发送邮件,考生根据邮件内提示,必须于当天完成线上缴纳复试费,收费标准:100元/人。4、复试基本流程(1)学院遴选复试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准备复试试题、制定网络远程复试的操作规程、组织全流程模拟演练和全方位功能测试、组织人员进行工作要求和网上操作培训、布置复试场地、提前做好应急预案。(2)复试前,学院要安排专人与复试考生联系并进行系统和设备等测试,确定考生考试时间,确认考生设备、软件、网络、考试环境等条件达到复试要求。(3)复试前,考生应通过线上方式缴纳复试费并按学院要求提交复试资料。(4)复试前,学院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核和材料核验。(5)复试秘书在考生进入复试系统后,进行人脸识别、人证识别操作,安排考生进入面试考场、现场记录和录像、协调面试其他事宜。(6)专家组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查。(7)复试专家现场独立打分并完成复试记录有关工作。网络远程复试的具体流程和要求,详见学院复试细则。5、复试成绩的计算复试成绩为复试各方式考核成绩之和。复试专家组根据医学部制定的复试考核表、复试考核无记名评分表中规定的项目及权重进行打分。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或换算成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调剂1. 考生调剂基本条件(1)须符合原报考学科复试基本成绩要求及调入学院复试成绩基本要求。(2)须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3)原报考专业与调入专业及考试科目原则上应相同或相近。(4)报考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生可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5)生源充足专业原则上不接受调剂。(6)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学院专业所在学科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8)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9)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考生之间原则上不互相调剂。2.医学部内学院间调剂复试:由研招办统一安排。程序如下:(1)第一轮调剂。指报考我校考生初试分数达到报考专业分数线但未能进入一志愿学院复试名单的考生,在复试前进行的调剂工作。①研招办公布调剂信息。②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邮件报名,研招办审核后发送调剂学院。③学院在生源充足的前提下,结合本学院学科特点、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按照不低于120%的比例确定调剂复试名单。④研招办公示调剂复试名单。(2)第二轮调剂。指经过学院复试但未被拟录取的考生,在各学院间进行的调剂工作。流程同第一轮调剂。3. 各学院院内调剂原则参照本规定自行制定。4. 对于初试成绩符合国家复试基本分数线,但未被医学部拟录取的考生,在教育部规定的调剂时间内可自行联系其它院校。考生按教育部研招网公布的时间在网上办理调剂手续。录取进入复试的考生,在复试成绩及格基础上,学院按照招生考试总成绩(初试成绩总分/5*0.5+复试成绩*0.5)排序择优录取,并报医学部研招办审核后公布。学院在复试期间须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的考核工作。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医学部采取“函调”或“派人外调”的方式对拟录取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考核。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拟录取资格。体检体检在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合格者,方可进行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籍注册;不合格者,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一年。若保留期满体检仍不合格,则取消其入学资格。

蚌埠医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及第一志愿考生复试名单

各位考生: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安徽省教育厅下达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以及我校具体情况,经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现将蚌埠医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招生计划及第一志愿考生复试名单予以公布。进入第一志愿复试名单考生基本条件:1、分数达到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一类地区)。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的考生总分成绩可下浮80分。2、专业或专业组别(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技术按专业组别计算)差额比例一般为120%,小数部分按1人计算。最后一名总分相同时,同时进入复试。蚌埠医学院招生办公室复试名单:https://jwc.bbmc.e.cn/info/1059/2632.htmhttps://jwc.bbmc.e.cn/info/1059/2632.htm

毒玫瑰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通知

医学院基本情况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秉承“明德厚学,卓越济世”的院训,传承大学文化,积极探索医工结合的办学模式,联合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致力于前沿生物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学院网址:http://www2.scut.e.cn/med/二拟接收调剂的专业、招生计划、拟通知复试人数各专业调剂计划可视生源情况进行微调,调剂后生源不足的专业,招生计划将由学校统一调配。三调剂要求考生相关条件需符合教育部和学校的调剂政策与要求,其报考专业要求及初试科目成绩要求和遴选办法如下:调剂专业一:071000生物学遴选方案:对拟调剂到“071000生物学”专业的考生,在符合上表所列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考生初试成绩总分从高到低排序遴选进入复试。调剂专业二:077700生物医学工程遴选方案:对拟调剂到“077700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考生,在符合上表所列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考生初试成绩总分从高到低排序遴选进入复试。调剂专业三:100200临床医学遴选方案:对拟调剂到“100200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在符合上表所列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考生初试成绩总分从高到低排序遴选进入复试。四调剂程序1、我院将于5月24日10时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https://yz.chsi.com.cn/yztj/)开通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为24小时。2、我院将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调剂系统,对拟调剂复试的考生发复试通知,考生须在调剂系统及时确认是否同意接受并按要求参加我院的复试安排,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的,视同放弃。五复试内容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考核、外语听说能力测试、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采用网络远程视频面试方式进行。每位考生的专业课考核、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面试时间为15分钟,外语听说能力测试时间为5分钟,每位考生面试总时间为20分钟。1.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与专业课考核、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面试同时进行。由考生从试题中随机抽取题目,由面试评委提问,考生当场回答的方式进行,并由评委与考生进行口语交流,根据考生表现综合评分。满分为100分。2.专业课考核考查考生对专业理论与技能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生以抽签方式从试题中随机抽取题目,由评委提问,考生当场回答的方式进行。满分为100分。3.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面试:请考生准备5分钟以内汇报(建议使用PPT介绍,通过复试平台屏幕共享功能),汇报内容可包含个人简介、学习工作经历、业绩成果、研究计划等。评委结合考生汇报内容提问,考察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满分为100分。六录取1.成绩计算办法复试成绩=专业课考核成绩×30%+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面试成绩×60%+外语听说能力成绩×10%(复试成绩四舍五入,保留2位小数)。总成绩=复试成绩2.录取原则按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总成绩相同时,按初试成绩、初试成绩中的业务一与业务二成绩之和、复试中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面试成绩依次排序确定),依据招生专业计划数顺次拟录取,直至完成招生计划。七调剂复试信息公布1.调剂复试名单将在本学院网站公布,请各位考生留意。2.研究生招生相关信息请密切留意我院官方网站、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调剂系统。3.调剂录取遵循考生自愿、双向选择进行组织。本通知未尽事项以教育部、我校招生工作办公室有关文件为准。联系人:彭老师,电话:020-39380988医学院2020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