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医学生考研:专硕or学硕?院校?专业?导师?预报名可以这么选!

医学生考研:专硕or学硕?院校?专业?导师?预报名可以这么选!

在开始今天话题前,先简单说一下今年的考研进度根据教育部此前发布的通知,今年预报名的时间为9月24日至9月27日。预报名系统每天开放的时间为9:00-22:00。图片来源:教育部另外,为帮助2020考研的同学更好地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9月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具体的咨询内容可以包括推免人数、报考要求、报录比等等。虽然对于某些问题,院校的回复可能很官方,但还是希望2020考研er不要错过这个宝贵的机会!因为小编是临床出身,所以接下来讲的内容,也几乎都是关于医学生考研的!之前小编也写过相关内容,但都是零零散散地涉及。今天小编尽可能将他知道的、关键的、精华地信息都浓缩在这篇文章里面,所以这篇文章可能会又臭又长,但还是希望你们能耐心看完它!因为曾经走过不少弯路,所以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的你们,也可以有所启发,不用重复我之前的老路,这也是小编对这篇文章寄寓的最大希冀!废话不多说,开始正文部分!首先,是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受规培政策影响,现在的医学生毕业后,假如想继续从事临床,晋升主治,就必须得参加规培!但即便参加完三年规培后,就业之路依然充满坎坷。现在,稍微好点的市级三甲医院,入职门槛都直接要求是研究生。而趋近饱和的内、外科的某些科室,要求则更高,在某些大学的附属医院,更是要求只有博士才能进!本科的学历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三年规培结束后,依然只能选择去更低一级的县级或者镇级医院。甚至,在某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县级医院都只招收研究生,本科生投放简历看都不看就拒绝了。“学历”在公立医院是个残酷和令人头疼的问题!举个例子,一个88年出生的影像科师兄,在一家稍有名气的公立三甲医院工作。但因为学历问题,本科的他始终混不出头,今年终于下定决心辞职考研。师兄之前也在私立医院工作过,但因为公积金问题,最后还是选择了公立医院!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拖家带口,孩子2岁,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考研。所以,不管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晋升,考研,逐渐成为了医学生的主流选择!但研究生额名额始终是有限的!即使学校都在不断地扩招,但始终赶不上报名的人数。这就涉及到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要和数以万计的考生去竞争那少的可怜的研究生名额!图片来源:研招网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在这290万人中,最终只有90万人被成功录取。而另外的200万人则倒在了失败的路上!早在研究生考试开始之前,一些名校的研究生名额早已被夏令营或者保研的同学占据了。毫不夸张地说,某985知名医学高校的应届同学,就有接近一半的人拥有保研资格。除去这部分人后,剩下的放出来给统考同学的名额真的是少的可怜!更别提,你的竞争对手,除了应届的考生,还有二战、三战甚至是四战的往届考生。他们比你更有经验,复习的时间更长。应届的考研er唯有付出更多才能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小编讲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打击你们的信心,而是想让你们认清残酷的事实,希望你们能奋起直追!图片来源:考研殿堂其次,谈谈临床专硕or学硕的选择。关于专硕和学硕的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建议你们一定要慎重考虑!两者的培养政策完全不一样:①.专硕三年都是在临床上轮转科室,训练专业技能,可以并轨规培,毕业时有规培证!②.学硕三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面度过,培养科研思维,发表文章,无法并轨规培!科研和临床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在这里,小编建议那些本科期间没有接触过科研的小伙伴,慎重选择报考学硕!因为你对学硕的认识,可能都是建立在自己想象的基础上。但现实,往往更加残酷!如果你细心地咨询师兄师姐,你会发现,每个医学院校每年都有不少的学硕申请退学!你在实习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临床轮转的专硕师兄师姐。你知道专硕是什么样子,知道自己一旦选择了专硕,未来面临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学硕不一样,你在实习时可能压根就没有接触过学硕的师兄师姐。另外,学硕表面上录取分数看似很低,容易吸引到很多同学去报考。有些同学为了冲击名校,但实力又不是很强,就想通过报考学硕来“曲线救国”。然而,他们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学硕将来指向的生活和就业,就冒冒然然地选择踏上这条路。等到觉得不适合科研,感到后悔想要重来时,却发现已经是为时已晚了,无法再改变了!还有部分同学,包括小编在内,虽然一开始也是报考专硕,但因为复试时被刷,为了能读到研究生或者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从而匆忙调剂到学硕,根本没有事先了解好学硕的相关情况。这里涉及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部分同学,压根就不清楚科研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单纯靠自己的想象来报考学硕的话,当最后发现真相与现实不符,可能心理落差就会很大。一旦发现适应不了实验室的生活,学硕的三年就会过得无比痛苦!!所以,如果你没有过科研经历,请谨慎选择学硕!如果你对学硕真的感兴趣,请向你正在读学硕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学硕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能接受学硕指向的生活,那请你大胆地报考!此外,受规培政策影响,学硕出来后,和本科生一样,都是要规培3年的!缺少一纸规培证的学硕,经常会被一些医院嫌弃。因为医院方面,是想直接招收像专硕这种可以上手临床的劳动力。他们不愿意招收学硕后,还要规培轮转培养三年!举珠三角地区作为例子,学硕在这里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珠三角的医院根本不缺干活的专硕,导致很多医院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要有规培证。(PS:南方医系统除外,南方医还是比较看重他本校培养的学硕,出来后待遇和专硕差不了多少)但学硕去粤东、粤西或粤北地区规培就业的话,还是很吃香的,待遇和专硕也差不了多少。而且,考虑读学硕的话,真的很看重平台!跟着大牛、在名校读学硕和跟着双非学校的导师读学硕,真的完全是两码事!省级医院或医科大学地直属医院看重科研,而市级或者县级医院更看重规培证!假如你想走得更远,你可以考虑选择学硕!之所以说这么多,并不是因为小编想黑学硕,说学硕不好。相反,在实验室呆的这段时间,是小编最安逸、最舒适的日子,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小编仍然想把学硕最真实的东西,可能面临的窘境,完完全全剥开展示给你们。另外,每个实验室/团队的学硕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建议想要报考学硕的你,提前向心仪导师手下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只有了解清楚,才可以在深思熟虑后才能做出理智的选择!图片来源:网络在这里,小编也总结了4个常见的关于专硕和学硕常见的误解,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误会一:学硕有文章,专硕没有无论专硕or学硕,有没有文章,主要看老板有没有课题、有没有资金!学硕三年,无所事事,只混到一篇中文核心毕业的,大有人在!而有些专硕,虽然临床三年工作繁忙,但毕业时身上已经有好几篇SCI了。甚至,运气好一点的话,还能蹭一下一区或二区SCI的作者。归根结底,只有导师和平台够牛逼,你才有机会发文章,才有机会发高质量的文章!举个例子,某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研究所关于某种疾病的临床数据。只要导师同意,你又能拿到手,稍微整理一下,发一两篇高质量的SCI不是问题。跟着牛逼的导师/平台,不用你怎么费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收集到数据。甚至,有的平台,连疾病相关数据都收集好了,就差人分析写论文了。所以,专硕跟着牛逼的导师,一点都不比学硕差,是一样可以发高质量的文章的!而高质量的文章,在后面的考博上是非常有优势的!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专硕发高质量文章是一件很常态、或者很普遍的事情。许多专硕,甚至是985的专硕,临床轮转三年,文章依然无所得。最后还是在导师的照拂下,勉强发一篇合格的文章谋求毕业。相比白天临床、晚上挤时间做研究的专硕,学硕有一个优点,就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科研。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一样,非常重要!好的科研思维不仅能帮你申请基金,而且在以后的晋升写文章中都有很大作用。哪怕你以后从事的医院没有实验室,但你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科研思维将简单的病例整理成高质量的SCI文章。或者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后,通过外包公司或者实验室,一样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当然,如果导师能力不行(例如没课题、没资金),或者放养你(不指导开题、不指导实验、不指导写作,全凭师兄师姐带等),或者干脆按临床专硕的模式培养你,那么,你的学硕三年可能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也出不了什么成果。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数。大多数勤勤恳恳的学硕还是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误会二:学硕能直/考博,专硕不能首先,能直博的学硕非常少。很多医学院校都有一个叫做“中期考核”的东西。如果你有SCI,各方面又很出色,导师又有名额,不管是专硕还是学硕,都有直博的机会!其次,学硕虽然考博相对容易,但那也是相对专硕而言的。根据某园子论坛的粗略统计,学硕考博成功的比例,大概是十分之一。但在现实中,这个比例可能更低!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大多都是是申请考核制和统考制。其中,申请考核制占大多数!没有文章,或者是说是高质量的文章,申请考核通过的希望十分渺茫!假如你的导师不是博导,基本上你不可能读你导师的博士,只能在毕业后去申请攻读另外导师的博士。可其他博导也有自己的学生啊,他的学生如果也报了他老师的博士研究生,那他又为什么要放着已经相处了三年且彼此之间非常熟悉的学生不要,一定要一个性情不熟悉又非常陌生的你呢?你确定你自己有那么优秀,能够吸引得到老师吗?所以,将读学硕和读博直接划等号,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另外,如果你跟着的导师,假如不是大牛,去的实验室平台也就是发SCI 2或3分水平的实验室,那么,你自己再怎么努力,到毕业时,依然很难发出高分的文章。而且,如果导师手里没有课题,别说考博了,硕士顺利毕业也是一件很惆怅的事情!三年后出来,你和名校的同学的差距真的会越来越远!另外,导师的人品也千万要打听一下。毕竟,导师坑学生的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谈到专硕考博,比较难的有两方面。第一,是没有科研经历或者科研成果的话,是很难吸引到导师的。第二,是专博的名额非常少,招收名额远少于科博,可以说是僧多粥少。每年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能上岸的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更别提,某高校虽然明面上写着公开招收专博,但潜规则里只招收这个学校毕业的专硕。其他学校的专硕,连进入面试复试的机会都没有!但总的来说,专博现在每年每个高校都是在扩招,考上的人也有很多。只要努力,不气馁,总有机会实现的!误会三:学硕补贴多,专硕补贴少在说这个情况之前,小编先简单总结一下医学生研究生期间的经济来源和开销。无论专硕和学硕,研究生期间经济来源主要由5方面组成,分别为:1、学校的奖助金;2、科室的奖金(医院补贴);3、导师给的劳务费;4、其他收入。而专硕和学硕,研究生期间的开销主要来源两方面:1、学费;2、生活开销。先说说这个学费,大多数学校学硕的学费都差不多8000左右。但专硕,差不多要12000-20000,波动较大。大部分是16000,像是暨南大学,专硕学费就需要20000。而说到学校的奖助金,每个学校的情况则不一样。在这里,小编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分析一下。汕头大学还是相对比较慷慨的。第一年入学都能获得8600学业奖学金,再加上百分百覆盖的6000的助学金。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都可以实现抵消大部分学费,给父母减轻负担。图片来源:汕头大学研究生网但其他学校的奖助金,可能就没有那么高。据小编了解,大部分医学院校只能拿到5000到8000奖学金。如果是专硕,奖学金可能只能抵消一部分学费。另外,奖学金的评定,很大程度也偏向学硕。他们比专硕更容易评到一等、二等奖学金,甚至是国家奖学金。因为评比奖学金中,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SCI!虽说学硕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机会更大一点,但也不是每个学硕都能获得国家奖学金。毕竟,国家奖学金的名额就那么多,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甚至,在有些学校,评国奖的隐形要求是,SCI 5分一作以上。但专硕也不要气馁,因为在临床轮转,可以得到科室奖金(医院补贴)。如果你拿到了执业医师证,可以独立值夜班,医院还会给你发额外的夜班工资。有些医院的补贴福利是真的很好。例如,珠海市人民医院的某科室、惠州市第三医院的某科室等,专硕一个月所有补贴加起来可以有5000+。但这些科室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只能看个人机缘。另外,外科的专硕研究生,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时不时蹭手术室的饭,省下吃饭的开销。当然,还有某些医院,真的是把专硕当研究生苦力用,发工资时当学生看。科室奖金、医院补贴等都没有他们的份。这样的专硕只能等着每月300-800的学校补贴抵消吃饭开销。如果,导师手里有课题,把你叫过去帮忙做实验。好一点的导师,可能每个月会给你800+或更多的补贴。差一点的导师就什么都不给,纯粹当免费的劳动力使用。最后,说说这个其他收入。这个波动范围很大,主要看个人!一些牛逼的科研达人帮别人润色论文,或者经营微店,写稿翻译文章,也可以赚到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这些副职还是比较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学业精力。事实上,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能在读研间实现温饱自给自足,不用家里掏钱,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我们还只是在读研的学生。学习才是我们最主要的事情和当务之急!误会四:学硕毕业后去大医院,专硕毕业后去小医院再来说一说学硕和专硕的就业问题,前面也有提到一点,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能不能留院或者找到好工作,就要看你老板/导师帮不帮忙了!如果你的老板有人脉,或者跟着的老板是院长/副院长,三年来和你的老板稍微混好一点关系。毕业时老板打声招呼,你在当地或者本省找个好工作,其实一点都不难。学硕找工作确实比专硕困难多,因为少了一纸规培证,很多用人单位会嫌弃你。但如果你老板愿意帮忙,动用他的人脉和关系,打个招呼,其实也还可以。不要小看你的老板,他能够到今天这个地步,手里或多或少有一点人脉和资源。所以,尽量和你们的老板打好关系吧,不要和你的老板闹掰!撇开老板这个因素,我们单纯讲讲找工作。四证合一的专硕,出来后在市一级或者县一级的医院还是很好找工作,很吃香。但假如往更高的医院走,不懂科研,就有点后继乏力了。因为好的大型的医院,例如某些省级医院或者XX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根本就不缺干活的医生。而在某些地区,例如上海,学硕是比科硕吃香的,晋升机会也更多。因为每年下级医院上来的的进修生、本科毕业的规培生以及轮转的研究生都有一大把,根本不怕没有人干活。这些医院,更愿意招收懂得搞科研的医生,尤其是发了高质量文章的医生。因为科研实力,可以直接决定它们在国内,甚至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这一点在医科大学及它们的附属医院尤为明显。假如你想去医科大学及它们的附属医院,不懂得搞科研,几乎不可能进得去。当然,在这些医院,入职门槛也很高,一般只有科博才有很大机会。所以,有志于考取学硕的同学,尽量目光放长远一点,最好走得更高,继续往博士方向发展。总的来说,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最终选择要看个人的喜好及发展。想要尽快就业的同学,可以选择专硕。想要走得更远的同学,可以选择学硕。但无论怎么说,学硕和专硕的就业和待遇,总体上来说,还是优于单纯的本科毕业生的。图片来源:网络另外,再讲一下目标院校/专业的选择!考研届一直盛行着一句话:“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每一届的师兄师姐用血和泪的教训证明出来的!有时候,选择确实比努力重要。在报考院校时,一定要注意四个坑!第①个坑:复试时间晚有些学校不仅复试名单出得晚,而且复试也开始得比较晚。在这些院校,一旦你复试被刷,基本上你都没有机会调剂其他院校了。为什么?因为其他院校的调剂复试都早已结束了!举个例子,广东省内一个医学院校,广东医科大学,当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快进入调剂和复试的尾声时,它的复试才姗姗开始。而这个时候,已经是4月份初了,全国范围内能调剂的医学院校也所剩无几。即便是B区的医学院校,大部分都结束复试工作了!更别提今年B区的医学院校出乎意料得火爆,调剂名额也所剩无几。假如你真的被广东医刷了,这个时候再去找调剂院校,几乎是找不到了。假如你一志愿报考得是这类院校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确定自己能上的话,请务必在复试调剂期间,多关注一下其他院校的调剂信息。建议初试报考时选择一些复试时间较早的院校。这样的话,一志愿落选的话,还有机会去调剂其他复试调剂时间比较晚的学校!第②个坑:不保护第一志愿有些学校,会保护第一志愿报考它的学生!什么意思?比如你报考这些学校的某个专业,然后不幸被刷的话,那你还有机会去调剂这个学校的其他专业,即校内调剂。而在这个过程中,外校调剂的同学是不能参与的!只有等到一轮、甚至二轮校内调剂结束后,外校调剂同学才能加进来,竞争剩下的名额。举个例子,广州医科大学保护一志愿。假如你报了广州医科大学普外科,不幸被刷了的话,那你还有机会去调剂广州医其他空缺的专业,例如儿科、精神科等。当然,即便是校内调剂,你也要和其他一志愿报考但被刷的考生竞争。但竞争难度会相对小一点。而有些院校,是不保护第一志愿的!如果你一志愿报考这些院校,一旦复试失败被刷,那你就要和校外调剂的考生一起竞争校内剩下的、少得可怜的其他专业的名额。比如说,汕头大学医学院不保护第一志愿。如果你报考了汕大,一志愿没能上线的话,然后仍然找汕大的调剂,那你就要和被985/211刷下来的神仙考生一起竞争剩下的名额。这其中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某些院校在复试接受调剂时有很多“骚操作”。比如,有的院校是一志愿和调剂生一起复试,然后更倾向于要高分的调剂生来改善自己的生源质量。第③个坑:初试压分严重在北京、南京、上海等考研热门地区,竞争激烈,是存在着“压分”现象,尤其是医学学硕。因为学硕的专业课试卷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或者学校联盟进行命题,由各自学校改卷,分数波动很大,导致最后的总分相差很大。有些考研人的初试成绩被严重压分,甚至没过A区的国家线,导致没办法在A区进行调剂。而某些院校为了接受优秀调剂生源也会压低一志愿考生的分数。不得不说,这些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如果你报考学硕的话,笔者建议你把英语好好提一提。因为学硕调剂的话,大多数导师都是只看英语成绩的。因为学硕英语是统考试卷来得,含金量比较高。第④个坑:导师制招生or导师组招生导师制招生和导师组招生是不一样的。导师制招生的学校,例如广州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等,就要求考生在初试时就报到具体的导师名下。导师制学校的导师,复试时权利很大!如果你是报考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在填报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人选了。你可以向导师直接发邮件询问,或者通过师兄师姐侧面打听。为什么要问清楚?因为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导师的权利比较大。如果导师不要你,即便你过了复试,也很容易一下子就被刷掉,相当于你这一年的努力都打了水漂。而导师如果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一般都会直接回邮件拒绝你,不会藏着掩着耽误你。一般来说,这种未经初试就已经有心仪人选的导师,还是比较少见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去年,有一个学弟,报考了某所导师制院校的消化内科专硕。因为这所导师制院校,以前经常有关系户调剂挤走一志愿的传闻。所以为求稳妥,学弟发邮件过去礼貌地询问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学生。没想到,一天后,导师居然给他回邮件了,说今年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了。学弟看到后赶紧改了报考志愿,这才成功地上岸。后来,学弟通过师姐打听,才得知今年有一个二战的亲戚同学报考了他。至于导师组招生的学校,它会走流程,不用考生先选择导师。它会先筛出待录取的考生后,再分配导师,即在复试结束后,按总排名/总分数来挑选导师,不需要初试时就具体报到某个导师。最后,讲一讲如何避开上述四个坑。办法很简单,就是向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千万不能敷衍!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想象!择校的本质是一场信息战!只有自己花功夫、花时间去了解清楚,才能了解到一手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掉进坑里。其次,除了这五个坑,还要注意报考院校/专业的大小年!举个例子,今年报考暨南大学临床专业的人扎堆了。因为去年是小年,报考暨南大学的同学只要过线,只要愿意调剂,基本就上了。结果今年异常火爆,报考的人非常多,以致于内、外科的复试线十分高。暨大内、外科的复试线在330+分以上,非常恐怖!报考专业也存在大小年!再举个例子,中大五院去年的消化内科都没有招满人,需要靠其他几院调剂才能满足招生需要。但今年却意外地火爆。上线的共有10个人,其中不乏有390+和400+的神仙。消化内10进2,一时间成为五院报录比最高的专业,没有之一!因为今年报考的人参考了去年的情况,扎堆报名,消化内反而成了大年。如果师弟师妹对自己的实力不是特别自信的话,建议避开这些热门的科室。为什么这么建议?因为不管是呼吸、心还是消化等内科,只要你报的是内科学方向的专硕研究生。研究生三年后出来,毕业证上都写的是内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因为内科专硕的研究生都是要轮转整个大内科三年。唯一的区别就是自己要报考的本科室要轮6个月,而其他科室只要轮3个月。所以,对自己实力不是很自信的师弟师妹,在初试报考或者调剂时,可以避开那些相对热门的科室(消化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考虑一下风湿科、血液内科、传染内科等这些相对冷门的科室。同理,这种方法,放在大外科上也是适用的!而关于如何选择报考学校和科室,小编个人建议是要正确评估自己。最好是在报名前做一下模拟卷子,估摸一下自己的分数再决定目标院校和专业!985、211的名校每年都有很多学霸报考,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的实力不是特别强,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双非院校的王牌专业。三年后出来,待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选择目标专业,千万不能乱选。因为你选择的专业可能就是你未来从事的职业。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专业未来指向的生活,就千万不要去读。例如,你不喜欢和小孩子打交道,嫌弃小孩子,就千万不要选择儿科!毕竟,选择学医已经是一个巨坑了,为何还要让自己再掉进另外一个火坑。胡乱选择,不仅浪费了你三年的金钱、精力和青春,也会让你和你的导师十分痛苦。而这又何苦呢?图片来源:网络最后,重中之重,讲讲选择导师的事情!考研,不管是报专硕,还是报学硕,选择导师,都应该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导师分博导和硕导。一般来说,博导的竞争会比硕导更加激烈。但这并不绝对,一些口碑很好、又是热门科室的硕导,每年都十分抢手。每年经常都有运气爆棚的小伙伴,发现导师只有自己一个人报考。只要能过线,复试自己不作死,基本上都能成功录取到研究生。但假如你有志于读博的话,小编建议你尽量还是选择博导。因为博导的学生,读博或者说读导师的博士的概率会更大一点。但不管是博导还是硕导,导师的性情都是重中之重!导师可以学术普通,但为人一定要有底线!有些导师,对学生是真的好,虽然物质上没有给学生太多,但精神上真的是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家里师母烧了好菜,还会带上一些给学生吃。也有一些导师,只是为了得到学校的科研经费,才勉强收的学生。收了学生后,就完全撇下给下面的师兄师姐带,不闻不问,纯粹放羊养着,只有在毕业的时候才会过问一下。还有些导师,性情喜怒无常,有时候开会或者聊天,开着开着或聊着聊着就发脾气了。底下的学生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导师和导师之间差别很大,有的性格温和,有的严肃,有的钟爱科研,有的热爱临床。但大部分导师还是能尽到他们自己的义务的,起码在顺利毕业这方面,不会卡你们。一般来说,导师要招一个学硕,起码要有一个10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招一个专硕则需要手头有一个5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才能支撑毕业论文的要求。但不排除有些导师,手里头没有项目和经费,还是硬着头皮招学生,导致学生最终毕不了业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每年都能发生好几例,硕士和博士都有。建议你报考前,先通过导师底下的师兄师姐,将导师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包括他的研究方向、科研经费、对学生的态度、未来就业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有一个坑,你需要注意一下。假如你要报考一个科研大牛的专硕,最好打听下大牛以往学生有无被迫转学位情况发生。因为专硕要在临床轮转,不能长时间呆在实验室里面,但学硕可以。为了自己的科研进度着想,大牛一般会把学生从专硕转为学硕。例如,某个医学院校(坐标广州),它的附属研究所和附院的王牌专业的大牛导师,就特别喜欢将专硕转成学硕。如果你不愿意转,可能复试的时候你就会被刷掉,哪怕你是专硕的第一名。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挂牌招学硕,干嘛要挂专硕坑人?其实,答案很简单。学校不会给一个导师批太多学硕的名额,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迂回招收学硕。今年,就有一个学妹被坑到了。本来报的是XX科的专硕研究生,考了第一名,最后却被转成了学硕。学妹为了读研也只能咬牙答应了转学位,之后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缓过来。所以,强烈建议你们一定要打听清楚,能联系直系师兄师姐的一定要联系!在这种事情上,切记不能敷衍!其次,导师之间是分派系的。不同导师从属不同的科研团队,自然也分出了不同的派系。这个派系,怎么说呢,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你以后在你老板的人脉关系范围内就业的话,这个派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举个例子,广东省某城市某医科大学附院的儿科,分成了三个派系。假设你跟着一个儿呼吸科的大牛读学硕,然后儿呼吸主任刚好也是大牛已经毕业的学生。你毕业后,大牛打了个招呼,你来到这家医院规培。因为有老板的关系,你就被自动默认为儿呼吸科派系的人。然后,你会发现,在儿呼吸科派系轮转时十分轻松,主任、带教都会罩着你。反之,其他科室就会轮转得战战兢兢,稍不注意就会被骂。规培完后,你有很大的几率可以留在儿呼吸科里。然后,儿呼吸科派系的科研项目或者团队会向你开放,你可以借他们的平台发文章晋升。而其他科室的科研项目,因为你不是他们派系的人,他们自然就不会带你。另外,如果你不加入一个派系的话,基本上这些科研项目或平台都不会向你开放,也没有人会带你发文章,除非你自己掏钱外包实验室,或者干脆就买文章了。当然,你也可以规培后选择留在儿科的其他科室。但这样的话,先别说他们会不会接受你,首先你自己就会先脱离自己原本的派系。如果你是选择回老家,脱离导师的人脉范围就业,那么导师派系对你的影响就会很低。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加入的派系,但同时,你就必须从头开始。因为导师对你就业起不了任何作用,你的三年研究生只混到了一个学历,没有积累下任何人脉。这两种就业各有利弊,希望你慎重选择。如果你读研究生就是奔着就业去的话,建议你先想好以后想在哪个城市工作。然后报考在这所城市有影响力的导师,这是一种性价比较好的选择!再来说说学硕和导师的关系。虽说同样是一个导师的学硕和专硕,但学硕和导师的关系会更密切一点。因为学硕在实验室呆的时间会更长,与导师的交流会更多。而专硕,因为临床轮转,与导师的关系会疏远一点。但这些都是相对的!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难以启齿的话题,是关于导师和一作!具体可以看一下小编之前发的文章:医学生考研:谈谈导师和一作的那些事情!建议先向师兄师姐打听好导师的人品,最后再慎重选择!图片来源:网络因为小编当初也经历过弯路,渴望曾经有个人可以拉他一把,告诉他更多的信息,不至于做出选择时那么窘迫和那么仓促!如果你周围也有考研的医学人儿,请与他们分享这些信息,让他们能少走一些弯路,这也是我写这篇又臭又长又没有人看的文章的最大希冀了!最后,衷心祝愿2020考研的医学人儿都能不负韶华,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加油!冲吧

怪兽狼

90后规培医生,工资二千二,负债四万,人生充满迷茫,怎么走下去

我在一个三线小城生活,准确点说是刚刚够跟三线城市挂钩,但我们这的物价堪比北京的物价,可能是比较偏远的原因。我嫂子是在我们这的市人民医院做医生,也会带一些规培的学生,她现在带5个规培的学生。开始,我不知道“规培”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原来就是要“转科”每个科室都要去工作一段时间,每科都要去学习。他们在转科的时候工资是很低的,虽然说,规培可以让医生能多学习点,但是,一般都是不情愿的,因为工资太低了,而且,真正能学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更像是走过场。虽说医生的工资算是挺稳定的,但医生其实也挺不容易的。要上5年的学,想去好一点的医院一般都要研究生,还要继续上几年的研究生,这期间的费用也不少,去工作之前还要找医院去实习,实习期间一般还要给医院钱。好不容易要上班了,又遇到了规培,一般来说,规培收入都没有多少,就是够点活费,有时医院能给点奖金,但是也是有限的。如果还要解决住房、生活等,那差不多都是需要家里的补助的,家庭条件不好的,也是有可能负债的。这些种种的情况虽然听上去有点糟糕,但是只要熬过那段时间,走上了正式的岗为,就会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1、工作稳定虽说现在有很多医院都要纷纷取消编制,对于很多医生而言,貌似铁饭碗要被打破了,但事实上,医生不管是有没有编制都是比较稳定的,只不过是换了个说法。跟其他一些企业比,医生算是很稳定得了,有些企业会因员工犯错误直接开除,还要求赔偿公司的损失,有些企业还会因为员工怀孕而劝退。作为医生可能一时疏忽有误诊的情况,医院也会与医生一起来承担责任,却不会轻易开除医生。2、收入尚可有些医生可能会吐槽工资太低,尤其是刚进医院的医生或者规培医生工资确实很低。但是,熬过了前两年,就会有不错的工资待遇。升到了主治医师也算是熬出了头,工资将随着自己的职称而一直涨工资,而且,想去其他医院也会有不错的待遇,一些能力强的医生也会通过讲课、接私活等方式赚取外快,可能收入要比工资还高。5、方便家人看病近些年,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不允许医生护士带人插队看病,但是即便如此,作为医生有认识的亲朋好友去看病,也比普通的病人看病方便。尤其是碰到比较难治疗的病,也更了解哪个医生治疗的好,哪个医生比较靠谱,不仅找医生方便,而且,会更加的仔细上心。而且,好点的医院病床是很紧缺的,要是医生的家属,一般就很好找人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比起普通人摸不到门道来说,医生这方面真的是占了很大的优势。6、有成就感医生也是个比较良心的工作,认真一点看病和敷衍了事的看病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一名工作多年兢兢业业的医生,都会享受过患者家属拉着说表示感谢的经历,那也是患者对医生最大的肯定。有时医生自己去办事,都会被认出来,是救治多的患者,可能医生自己早就不记得了,但是,对患者来说是要记一辈子的恩情。当看到患者因为自己的治疗病情得到好转了,这比给多少钱都开心,这就是常说的“医者仁心”。作为医生,虽然工作忙碌,有些时候也有不那么尽如人意的事情,但是医生的圈子相对简单稳定,工作也单纯,而且医生属于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所以医生整体上属于一个很不错的职业。尽管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但是相信,医患关系的春天迟早会到来的

儿孙福

教育硕士江浙沪地区院校分析|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等

教育硕士江浙沪地区院校分析|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等教育硕士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勇于教学改革的探索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适应教育教学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高层次专门人才。很多在职考生想从事或者正在从事教育行业的相关工作,那么备考非全教育学硕士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如果再选择院校上比较头疼的在职考生,不妨看看这篇文章,必尚考研会给大家分析江浙沪地区的非全教育学硕士的考研情况的!1、宁波大学宁波大学坐落于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宁波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重点大学、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宁波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在全国院校中等级为C,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管理研究方向(非全日制)招收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33教育管理。2、温州大学温州大学位于浙江温州。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5现代教育技术、916课程与教学论、917心理健康教育、918学前教育学。3、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以海洋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海洋大学的非全教育硕士主要招收学科教育(英语、语文、历史),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3阅读与写作(语文)、914英语阅读与翻译(英语)、915历史知识综合(历史)。4、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位于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教学(生物)、学前教育等教育学专业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学制为2.5年,学费为2.3万元。5、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上海师范大学的非全教育硕士有0451-教育硕士(教硕-规培项目,学制2年,学费一万五,还有0451-教育硕士(暑期授课),学制3年,学费8000.6、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师大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是参加全国统考的,科目报考一般的政治、英语二、333教育综合和专业课二(考试内容由考生报考专业的方向决定)。7、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坐落于徐州市,是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培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等专业都招收非全,初试考试科目:政治理论、英语、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专业考试(包括面试),共计4门。咨询|考研|择校|备考|经验|资料|研招指导|复试调剂私信:考研

何故若是

3 年规培时代来了,学术型博士僧们学学这么自救吧……

昨天一篇《上海规培进入 3 年时代!》刷爆朋友圈,点燃了票圈中各位在培朋友的焦虑。2019 年出站的暗自担忧,2020 年出站的坐等安抚,2019 届一只脚踏入坑里的进退两难。上海规培一大特色在于「先培后聘」:应聘大型三甲医院在职岗位的都必须获得国家级规范化培训资格证书,而且通常要求是上海市发放的证书,而各大三甲医院的临床科室应聘的起跑线是博士以上(除了紧缺科室如急诊、儿科等)。这便意味着如果想进入上海大三甲医院就职,一个学术型博士(下面简称学博)需要经过:5 年本科 + 3 年硕士 + 3 年博士(已有大学改为 4 年)+?年规培。若此次政策调整落实,经过 14-15 年的奋斗后,一位 30 多岁的住院医师将顶着凉飕飕的发际线闪亮登场,更别说紧接着的还有 3-4 年专科培训(下面简称专培)。再也不用担心换药拆线时被病人嫌弃太年轻了,因为每个住院医看起来都如同主任医师一般慈祥。为何上海一地的政策变化引起了大家如此关注?因为天下学术型研究生一般苦。规培与专业型硕士(下面简称专硕)并轨,「四证合一」哭倒一片学术型硕士(下面简称学硕);专培与专业型博士(下面简称专博)并轨,「七证合一」哭倒一片学博;而且学硕不能跨考专博,于是学硕学博抱着一起哭。以此趋势,专业型和学术型之间的界限愈发清晰,学术型研究僧似乎越走越窄了,还有出路吗?在此,谨为 2019 届的学术型博士毕业生们提供一份逃生指南,仅供参考。逃生这事,还得靠大家自己各显神通。1. 社会人身份规培后再入职适宜人群:想在魔都闯荡的勇士如上所述,面对年限增加仍毅然留在上海打拼的,都是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勇士。这三年可以过得很轻松,毕竟轮转在外,可以做个甩手掌柜啥事不管,但求生欲强的各位想必都会为了三年后的应聘暗搓搓地屯文章、申请基金。既然已经无法和专业型的同门们比拼年轻和临床能力,那就把科研这个优势保持下去吧,加油哦。2. 入职后规培适宜人群:想留在非北上广工作的各学制学博上海的「先培后聘」毕竟是少数,多数省份的大型三甲都对拥有科研经验、科研成果的学博们抱有更多的善意,虽然同样需要经过规培后才能重新回到科里工作,轮转期间依然会过着紧巴巴的生活,但相比于「先培后聘」而言,这份入职的安全感让而立之年的学博们无法拒绝。当然入职后,你们将会是科内申请基金、发表文章的顶梁柱,科研仍是你们必须会念的经,加油哦。3. 临床型博士后适宜人群:想留在帝都、妖都的或本院就有此项目的各学制学博过往大家对博士后的认识都是呆在实验室里闷头做实验的。但这一两年出现了临床型博士后这一特殊的类型:出站要求较低(通常只需 1 篇 SCI 而且无分数要求),待遇丰厚(税前年薪 20-30 万 / 年),带国家级规培证,时间为 3 年,主要完成临床工作。目前北京协和医院、清华长庚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均开展了这个项目,如果本就是这几所医院的毕业生,拥有稳定而熟悉的科研平台,则更显优势。诱人的条件背后是繁重的临床工作,基本没有时间开展基础科研,大家只能把目光放在临床科研上;与此同时,与魔都勇士们一样的是,你们也需要面对博士后出站后重新求职。3 年顶尖医院的轮转经验会是一个筹码,但没有一篇二区以上的文章或者一个国自然青年基金,已过 30 的你确信能在众多竞争者脱颖而出,留在已饱和的北京、广州大三甲吗?眼前美景虽好,远方的路也需谋划好,加油哦。4. 科研型博士后适宜人群:需要科研成果的真英雄选择这条路多是临床医学八年制的毕业生或者确实想在科研上积累成果的长学制博士。前者因为普遍年轻,并因学制特殊,除个别大神外大部分都在临床、科研上表现平庸,为了填补自己科研上的不足和以后更好的发展,他们可以用这 2 年赌一把,而且大部分院校的博士后待遇比住院医师甚至主治医师的待遇还要高。后者因为面临国自然青年基金年龄线的逼近,无论是入职还是规培都不可能再有时间开展科研工作,于是破釜沉舟一搏。面对瞬息万变的政策,这条路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但相较于前 3 种选择,却可能会是后期发展最好的,尽人事,看天命,加油哦。5. 转行适宜人群:为自己选择负责的成年人是的,这个选择被大部分人忽略了,其实临床医学背景的博士出路很广阔,丁香人才上各大医药公司的医学顾问、药品研发等岗位都为医学博士开出了丰厚的条件,而且相较于临床工作的强度和风险,这些工作有固定的工作休息时间就是很多临床医生无法想象的。并不是每一个学医的都适合做医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你想清楚了,那就勇敢踏出这一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吧,加油哦。廖廖数笔,道不尽人生的无限可能,而在这变幻不定中只有一样不变:科研是第一竞争力。博士毕业后,不少同学回到了家乡二线城市的大三甲,以为能就此告别科研,却依然因为自己博士身份而被科主任委以科研重任,甚至被下军令状没有成果不能返回临床。在现行评价体系里,科研能力始终是对年轻医生最先要求,对于学术型研究生们更是如此!所以说,科研无捷径,四证合一也好,八年制也好,做好实验,出结果才是王道。联科生物产品 SCI 引用量已超 5,000 篇,IF 累计 15,000 余分,是您在科研路上早发文、早毕业的好帮手!

大转变

教授不会讲课,主任医师不会看病,有吗?

这些年,吐槽职称的人不少。而且场面还很大,在一些非常重要会议上也有吐槽。五年前,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地市级医院医生评职称不要统一要求论文。当时立即得到回应,县以下医院多拿论文评定职称,手术没做好,论文做得不错,这不是花架子吗?医生职称评定重学历、轻实践,重论文、轻能力的确实存在过。按照规定,硕士学位三年可以晋升为主治医师,博士学位二年可以申请副主任医师。这是明文规定。你想,当医生,如果没有一定时间的临床经验积累,仅靠书本知识就能看病吗?博士毕业两年能够成为高级医师,有多少人相信。2014年,我国正式启动“规培”工作。按照规定,新进入医疗机构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必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为3年。“规培”期间,要接受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全面培训,培训之后考核合格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在此之前,由于没有“规培”,医学毕业之后直接从事临床工作,严重影响了医师队伍整体素质。可是在“规培”之前,医学专业毕业不仅直接从事临床工作,而且硕士三年可自动转为中级即主治医师,博士毕业即为主治医师,二年后还可以申请副主任医师,有的不会看病自然不新鲜。你想,“规培”都三年,博士毕业两年成为副主任医师!上海某名牌高校附属医院的一位教授如此吐槽:畸形考核机制催生了不少只会写SCI文章不怎么会看病的Paper Doctor;导致一些只会写SCI文章、开刀不咋地的人做手术科室的主任;导致真正有影响力的临床专家(“临床影响因子”高的人)无法入选“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才”,因为TA们的“SCI影响因子”不够高,而入选的是往往是临床同行都没怎么听说过或并不认可的人,因为TA们的“SCI影响因子”高。这也证明,确实存在不会看病的主任医师。医生是这样的,那么教授又咋样呢?不会讲课的教授真的存在吗?教师职称基本条件与医生是一样的,博士毕业即为讲师,二年后即可申请副教授。一些高校为了在各种排名中好看,将论文与科研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出现许多了专职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从来没有上过讲台。而且招聘这些人并不是为了讲课,而是为了多出快出科研成果和“高水平”论文,有的升到了教授,也没有上过讲台。因为在论文至上的情况下,讲课、教学在职称评审中都忽略不计了,而且越是教授越不上讲台。PPT讲课开始很新潮,如果不会PPT讲课,则要被人嘲笑理念落后、方式陈旧。现在,用PPT上课不仅不再新潮,在学生眼中反而成了偷懒标配。许多学生都有在教师念读PPT的催眠曲中入睡的经历。新教师只会念PPT可以理解,教授也只会只念PPT,无论如何是不能理解的。可是这样的教授并不难找。许多学生在网上吐槽,“这就是教授水平?”“教授为何只会念ppt?”“给研究生上课,教授还照着PPT念!”教授只会念ppt,原因很是复杂(可参阅本号的《“教授不上课改为研究员”须斟酌:别让一大批科学家躺着中枪!》发布时间:19-03-25 07:24),在此只说一个原因,那就是论文至上的结果。一些高校为了多发论文、多出成果,正如前述,招聘了一些专职从事科研的教师,有的高校还弄出了科研型教授、教学型教授这种的花样。科研型教授一心一意写论文、拿课题即可。这些教授从博士毕业到“评上”副教授再到晋升教授,有的真是没有上过讲台,实在不知如何讲课,有的连完整的连贯的通畅的语言表达都有困难。后来要求教授必须上课,也只好念ppt。这看似笑话,然而却是事实。以至20年前相关方面就出台了教授必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的规定,即使如此,有的教授仍然没有上过讲台。直到这两年,相关部门还在出台“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这些都间接证明了有的教授确实没有上课。这些规定出台之后,有的教授还是不上课,于是在去年又出台了新规定,连续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将清理出教师系列。怎么清理?有的地方规定,教授副教授转聘为研究员或副研究员。你看,多么宽容,教授副教授不上课,不仅不予处罚,反而安排好了退路——既然不想上课,那就转个研究员或副研究员,一心一意搞科研吧,给学校出成果就行。这种思维有点脑筋急转弯的味道。照此办理的话,研究所的研究员不搞科研,岂不是给他转个教授,专门讲课去?高校的乱象由此可见一斑。教授不上课,与农民不种地、工人不做工有什么两样吗?好了,掰扯到此。最后声明一点,你别解读错了,本文的意思是,不会讲课的教授确实有,但只是极少数,并不是普遍现象,不要夸大了事实。你所在的高校有不会上课的教授吗,或者说你见识过不会讲课的教授?欢迎留言。(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独行客

成都某高校规培成「免费劳力」惹争议,医学硕博如何应对规培难题

最近,一则「规培研究生成免费劳力」的新闻成了热门话题,再次把「规培待遇」这个老生常谈却又略显敏感的话题搬上了台面。图片来源:澎湃新闻截图据澎湃新闻报道,成都某大学附属医院的专硕发文反应自己在医院被「压榨」,成了免费劳动力,并细数规培基地各种「罪状」:不仅负责周末、节假日查房值班,还要帮老师打饭、取快递,甚至微博刷粉。而自己不仅没有拿医院 1 分钱的补贴,反而被医院「取消」了红头文件指定的规培补贴。当然医院方面也是振振有词,表示医院采用的是设立规培专项奖学金等进行激励。「仅 2016 年就完成全年级评优奖励 253 人(占所有规培学员的 50%),每人奖励 1000 元。」也就是说,规培学员 1 年 1 千元,还只有一半的人能拿到。这件事情后续会有什么进展还不得而知,笔者会继续保持关注。规培制度实行已经约有 5 年了,一套完整而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改革永远是进行时。这项规培制度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医学专业型硕士的待遇可能是其中亟需改革的地方。图片来源:知乎截图专硕堪称规培体系中待遇最差、等级最低、倍受压榨的最底层,在知乎搜索相关的问题,也看到了不少同学的经历分享:有知乎网友表示,有没有工资主要看所在医院。其在辽宁规培的同学,什么补助都没有,而江浙一带规培的同学有补贴,大约在 1000 元左右。自己在山东某三甲医院规培,每月虽有 500 元补助,但不按时发放。一位首都医科大内科专硕学生向澎湃新闻表示,自己规培期间,国家助学金每月 700 元,每年按 10 个月发,规培基地会发一定补助,每个月 1400 元,国家法定节假日值班 600 元一天。关于「规培待遇」的讨论很多很多,笔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仅结合自身经验就医学硕博该如何选择发展道路讨论一二。一道只有医学生才懂的选择题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扬名世界的诗篇中写到: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而对于医学生来说,选择尤其多,选择尤其难。比如是本科就业参加规培?还是研究合并规培?是考学硕?还是考专硕?是读博士?还是就业?如果读博士,专博和学博区别大吗?如果参加规培,待遇如何?选择一:本科就业,成为委培生?规培全称是规范化培训,一般是 3 年,制度源于美国,上海是首个试点的城市,后推广到全国。众所周知,本科毕业生的专业一般是「临床医学」,是全科知识学习者,内外妇儿都涉猎,但谈不上精通。所以本科生选择「内科」就业,应当接受内科学规范化培训 3 年,结业后取得规培证书,方可申报主治医师的考核。鄙人老乡曾经因为心内科缺人,不舍得他去外院规培,从而导致他没有报考主治医师的资格,这在县级医院甚至市级医院都是不少见的。这种由县级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委托上级三甲规培医院进行规培的医生称为「委培生」。这是规培生的主要来源之一。待遇:委培生的工资有两大来源,一是基层医院的基本工资;二是规培医院给的规培工资;三是国家补贴。其中前两者是大头,一般比较公平,但没有绩效,就称不上高工资。目前改革的方向是给规培生发放科室绩效 —— 这仅仅在部分发达地区实行。建议:委培生的待遇其实比研究生要好,一个月 6000 问题不大。只是学历受限,工作单位一般。选择二:学硕还是专硕?委培生 3 年不好过,进入陌生的城市,工资低,但不规培是绝对不行的。于是国家提出,专业型硕士可以在读研 3 年期间同时完成 3 年规培,成为专硕和规培「并轨」,可想而知,全国的专业型硕士都不够分了,简直挤破了头,每年边疆的专硕都爆满。待遇:理论上,专硕生也是正经的规培生,国家红头文件,1 年 3 万。但是,笔者就没有拿到,具体原因未知...专硕的待遇主要分为国家助学金(6000 / 人 / 年,全国统一)和国家奖学金(具体学校不等,一般根据成绩分配,1 万 2 千到 0 元),合称奖助学金。另外国奖是 2 万,如果你能拿到当我没说。医院给不给钱?不给。但部分发达地区给,比如江苏、浙江、东北、山东等等,平均 500-2000 / 月。科室给不给钱?不给。如果考不上专硕怎么办?复读或者调剂去学术型硕士。学术型硕士,顾名思义,3 年主要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发表论文,毕业。学硕在医院就业,不好意思,再规培 3 年(有的地方是 2 年)。如果在药企、实验室、研究所就业,那就无所谓了。待遇:奖助学金同专博。一般实验室发放补贴,一般 0 元到 1000 吧。选择三:学博还是专博?博士也分专业型和学术型,考博其实,没那么难。特别在申请考核制下,成绩不是唯一因素,有时候好的导师更有能决定一切。没错,考研是全国统考,考博是申请 —— 审核 —— 初试 —— 复试。如果你的研究生导师恰好招博士,恭喜,或许过线就能上;如果你的研究生导师认识大咖,也能为你加分。有些大学在博士报名的时候,就要求有被报考导师的亲笔推荐书。换句话说,导师的权利更大了。学博,全称是科研型博士。专博,全称是临床型博士。报考专博(临床型博士)需要规培证书。所以学硕只能报考学博,专硕可以报考任何博士。从这里看,似乎学硕没啥用,其实不是。因为学硕 3 年都泡在实验室,科研能力强,有 SCI 论文。考博更有优势,与此同时,学博的名额普遍比专博多。待遇:举例:浙江某博士:学费一万,分两次返还,一次五千;然后博三开题之前每月补助 2400,其中 800 由导师出。开题之后,每月补助 3400,其中 1300 由导师出。硕士学费八千同样分两次返还,每月 1000,其中三百由导师出。奖学金五花八门,不过材料这块,要拿奖学金一定是要有文章的。(信息来源于网络)这个待遇属于平均水平,故用于举例。建议:博士就业的待遇极好,这点不需要特殊说明,都知道。安家费动辄 50 万以上等。可惜,博士就业理论上依旧要求规培证(1 年或者 2 年),当然,目前博士还是个稀罕物,实在没有规培证,有些医院也并非不可。所以该怎么选择收益最高呢?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曾经说,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什么道路才是最安全的?或者相对收益最高的?主流观点仍然是本科 —— 专硕 —— 专博 —— 医院就业,是收益最好的,只是成本也最高。本科 —— 专硕 —— 医院就业,应该说是当前的标配。本科 —— 学硕 —— 学博 —— 就业,这条路比较好走,比较取巧,因为学硕和学博的竞争力都可以说小很多(C9 高效联盟不算),可以上一些很好的 985 学校。我师姐的路子就是山东大学的学硕,最后去了清华的学博。另外,就算你就业是比较严格的医院,博士毕业一般规培 1 年即可。人生的选择无数,常常接踵而至,应接不暇。可以说,人生,就是不断越过山丘,不断的渡河、渡河…希望诸位对未来都能有明确的规划。

望日莲

考研还是工作?看完这文再决定

一般来说,两种人不纠结考研和工作的问题。一种是一进大学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他一开始就奔着读研究生去,所以上大学的目标明确,就是刷绩点,学本事。还有一种人,学习一直在混,他自己也知道考不上研究生,所以就工作。除了这两种人,其他人都在纠结。我们先梳理一下读研的目的和苦难。读研深造很多人读研是为了更好地深造,越是顶尖学校深造率就越高。现在科技发展非常快,而大学现在讲究的是厚基础,宽口径,到大学毕业,其实很多科研第一线或者专业的边还没有摸到,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就必须要读研、读博。读研、读博不单单是学习新东西,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研究的训练,一个人如何搞研究也是需要学习的,博士工作就是在有导师指导下学习如何开展研究。清华毕业生去向读研与就业很多人考研是为了就业。首先,读了研究生,一般来说,工资待遇会高于本科生。很多公司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起薪都不一样。前一阵各高校都发布了就业质量报告。像北航本科生平均薪酬为12万,硕士生平均薪酬为19万,博士生的平均年薪是21万。2019北航毕业生薪酬其次,工作机会也会好一些。现在很多公司对学历会有要求,我们可以看看,同样的单位在清华招的人,本科生很少。当研究生越来越多的时候,本科生能应聘的公司平台就越差。清华毕业生就业单位第三,有的人因为本科专业不好或者专业要求,通过读研来换专业。据报道,读研比例最高的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材料、化学和物理等专业。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是专业要求,执业医师需要规培,如果读完硕士,规培就不需要额外做,所以,医院倾向于要硕士生。而材料、生物、化学等都属于就业不容易的专业。第四,也有人觉得本科学校不好,读研时候换一个更好的学校,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价值。第五,当然,也有延缓就业压力的意思。现在每年有近900万的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而我们的就业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多新毕业的大学生,因此,大家纷纷读研。这也是大量的人读研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业率变化但是为什么大家要纠结呢?原因考研也有考研的苦。考研的苦现在考研非常热,热度持续上升。2020年考研大军达到了341万,2019年则是290万,这几年考研人数持续大幅度增加,考研的难度在增大。现在二战,甚至三战的人很多。所以,考研要想清楚,自己有没有能力考好。其次,现在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在严抓。很多年前,杨振宁曾经说过,中国的初等教育质量不错,但高等教育质量不好,研究生培养更是不怎么样。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对研究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毕业需要论文,毕业论文查重,不能延期。每年每个学校都会被清退一批研究生。2019年据说清退了1300多名研究生。当然这个数量不算多,但是研究生要混日子就比较困难。很多人因为就业或者从众,稀里糊涂考了研究生,发现自己并不擅长做科研,甚至对所干的专业也不喜欢,非常痛苦。因此,不管是考研,还是工作,都有风险,都有利弊。不想有风险,又要获得好处,这世上没有两全的事,关键要自己先想明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大家说呢?

鉴识

这是必须读研的大学专业,本科毕业“没出息”,读研才能有前途!

每年高考过后,考生就面临最头疼的填志愿环节,填志愿前考生首先要明确一件事,那就是有继续深造打算还是本科毕业就想出来工作。如果考生打算本科毕业就找工作,那么这个大学专业教育君是不太推荐的。这是必须读研的大学专业,本科毕业“没出息”,读研才能有前途!临床医学专业,这个大学专业如今异常火爆,录取分数特别高。一些普通双非一本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已经超过了很多211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而二本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更是超过了很多一本高校。从目前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情况来看,考生分数低于一本线,基本上就和临床医学专业说拜拜了,因为二本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分数绝大部分都超过了一本线。临床医学专业很火,不知道这是“实火”还是“虚火”,但是考生在填报这个专业之前,有一个事实需要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可以决定人生死的专业,所以毕业后想当医生,本科毕业学历是远远不够的。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基本上县一级的医院都进不去了,只能往乡镇走,而且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所以,临床医学专业成了一个必须考研的专业。但是别以为考研后就轻松了,如果考的是专业硕士还好,毕业后有规培证,也就是所谓的“四证合一”,能够直接找工作。如果考的是学术型硕士,那就比较尴尬了,毕业后还要规培几年,并不能马上找工作。但是不管怎么说,临床医学的培养时间确实是有些长了,这适合一些家底比较雄厚的家庭,如果是贫困学生,可能会比较吃力。仔细想想,如果是“穷孩子”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都快30了,这时候才能开始赚钱养家,此时就开始面临房、车等各种问题,家里也帮不上什么忙,压力就会特别大。都说医生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但是现在基本上看病都是各种仪器检查,医生的作用其实已经被弱化,可能未来年轻医生会更吃香。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读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出来是“没出息”的,读完研究生虽然也面临很多难关,但是比起本科生,前途还是有的。你怎么看?你支持家里人读临床医学,毕业当医生吗?

过也

劳动教育:研究生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高校应对研究生劳动教育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明确教育内涵,合理分配教育时间,创造整体育人环境,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互相融合的高校研究生培养生态。第一,应有制度保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入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有制度保证。针对高校现行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存在“轻德育,重智育,忽视体育,忘记劳动教育和美育”的问题,把劳动教育同德智体美一样对待,一起进行优化设计,使劳动教育真正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将劳动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必修课中,每学期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使劳动教育有制度保证、有量化安排,不致因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被挤压或取代。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有了法规性的依据,可以避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随意性安排。第二,应有明确要求。《意见》指出,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应充分体现《意见》的明确目标要求,帮助研究生树立崇高劳动教育观念,使研究生喜爱劳动,通过劳动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第三,应有刚性安排。研究生劳动教育的深化,有赖于对教育内容的明确认识,对施教内容所蕴含的教育规律的把握。还要注意内容思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使其与研究生其他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如此才能获得最佳教育效果。研究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包括义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实践劳动三个部分,可根据不同部分的内涵与教学要求,以教育进程表的形式加以安排。应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开展科研助手、学科服务、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和实践、勤工助学等领域的劳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第四,应有考核办法。只有对研究生的劳动过程与成果进行客观、科学、定量的考核,才能正确反映和评价研究生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及其劳动素质的真实情况。劳动教育既然作为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一项要求,就应当以其被赋予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劳动实行考核。义务劳动考核主要是指对集中劳动的考核,如每周安排固定时间打扫卫生包干区等。考核项目为劳动纪律、劳动态度和劳动效果;考核等级为好、较好、中、差。考核程序与方法,首先是学生自报劳动成绩(分好、较好、中、差四等级),填入劳动考核测评表;然后由劳动小组成员互相测评(或班级成立评定小组);最后由该生的辅导员和研究生秘书统计每位学生各项目(包括劳动纪律、劳动态度、劳动效果)等级的票数,将好、较好、中、差分别转换为95、80、65、45分,得出项目分数:∑项目等级票数×相应等级标准分/该项目实际测评学生票数。这样,义务劳动测评得分=∑项目分×(1-a/b)(式中,b为劳动课总次数,a为缺勤次数)。公益劳动主要是指进入社区、敬老院、孤儿院、聋哑学校等场所开展服务劳动,如医学院研究生走进山区送医送药、文学院研究生走进社区开设“爱心学堂”、环境学院研究生向社会宣传“低碳生活”等。其考核可参照义务劳动考核办法执行,每学期评定一次,由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组织实施。实践劳动主要是指各学科(专业)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进入研究生工作站、实训基地等有关科研单位开展实习实践。这既是一项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任务,又是特定劳动技能训练的要求,如医学专业硕士进医院规培、教育硕士进学校实习、农业硕士进农牧场实习等。在组织实施实践劳动时,应对研究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态度与劳动纪律提出具体且可量化的要求,并将其成绩作为实践劳动考核的重要指标。第五,应有扎实措施。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在具体措施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投入人力,各学科(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 把具有特长或专长的相关教师与辅导员、研究生秘书等组织起来,成立劳动教育小组,明确专人负责,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劳动教育组织和指导。投入财力,学校在经费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支持,购买必需的劳动工具和器材设备等,为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打下物质基础。加强考核,制定考核办法,确保严格执行到位,切忌走过场,将考核的成绩记入研究生成绩单,作为其是否可以升级或毕业的依据之一。在对研究生个体实施劳动考核的同时,也要对研究生班组进行必要的团体考核。团体考核是对个体考核的辅助,可以激发出考核的整体管理效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对个体行为进行导向性的激励。总之,对研究生进行劳动教育并实施考核,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创造条件,持之以恒,努力提升我国研究生劳动素养。(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亭研究生 教育 教学 硕士 高校【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资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内游

学临床医学,临床5年制、5+3还是8年本博?读研专硕还是学硕好?

临床医学的学制基本上有三种,一种是5年制本科,其他的由5+3本硕,还有一种是8年制本硕博,临床医学专业作为优势热门专业,近年来录取分数线情况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985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几乎居于所有专业类别录取分数线之最。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医药类院校数量越来越多,即使是专科层次的院校,也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这类专科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也不会太低。三种学制的不同这几种不同学制的临床医学专业,对毕业生来说,意义完全不同。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普通本科,毕业生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如果想读研,需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是本科+硕士+规培,毕业生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研究生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硕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从本科转到研究生,不需要研究生入学考试。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本博连读,毕业生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博士学位(Ph.D),执业医师证书。从本科转到研究生,不需要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三种学制的临床医学专业,都能让毕业生去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如果你真的以治病救人为目的,没必要纠结哪一种学制,毕业都能当临床医生。如果你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想要提高自己的薪酬待遇,最好选8年制,然后再完成规培,如果 做两年博士后搞出一堆论文会更好。这三种学制的毕业生学历不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不同。医学类专业人才招聘,特别是大型医院的招聘,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家里没矿,本科生很难留在省会级城市,硕士生很难留在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临床医生招聘,博士起步。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学历越高,薪酬待遇会越好。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学硕就是学术型硕士,注重理论研究,搞实验写论文;专硕就是专业型硕士,注重实践应用和临床。临床医学的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在培养方式上比较明显。想要治病救人,如果是本科生考研,最好选专硕。医学类学硕和专硕有什么区别?在以后读博或工作中各有什么优势?学硕在上学期间,除了上课学习,读文献、做实验、写论文也是重要任务,一般要求发表一定量的文章,才能达到毕业要求。读研期间不需要进行临床实践,毕业时拿双证,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学硕毕业生之后,需要进行三年规范化培训,之后才能正式上岗就业。这个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较痛苦的,毕竟规培期就相当于实习期,往往只能拿很少的基本薪水。学硕在考博方面比较有优势。读博注重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学硕的三年学习,在理论与科研方面,一般有比较扎实的基础,比较受博士导师的认可。专硕在学习期间,主要以临床实践为主。上学期间,多数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临床实践多,读书与规培两不误。毕业时拿到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证书及规培证。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了。想治病救人,当然选专硕。实际上,硕士想继续读博的人并不多,更多人喜欢专硕,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的那种。专硕的录取分数,比学硕高出好多。大家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