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如何做好人生定位?研究生该如何规划人生?不贱佞谄

研究生如何做好人生定位?研究生该如何规划人生?

研究生如何做好人生定位? 研究生该如何规划人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研究生时候就应该职业生涯规划。1,研究生不仅仅是学历的提升。和本科阶段相比,研究生是研究型、深层次学习阶段。理工科就是跟着导师做课题搞实验。文科就是做调研。阅读文献、做实验、发表文章、毕业论文基本就是研究生阶段最主要的任务。研究生训练的是科研思维,没有一点耐性和坚持是做不出成果的。2,研究生毕业做什么?第一点说了,研究生阶段训练的是科研思维。所以其实研究生毕业路应该更窄、更专业。基本上有以下几个出路:1,继续深造考博士(博士毕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体制、企业研发)。2,事业编制——高校。文科:行政教辅、辅导员、教师(高职大专或者一般本科一般专业)。3,事业单位编制——科研院所。文科:社科院、文联、党校、各类机构协会。理科:物构所、研究中心。4,企业。理科从事企业研发。文科从事调研类。5,公务员。部分省份部分地区有研究生毕业给编制引进人才。或者公务员考试有要求硕士学历。

石涛

四川规划投资12亿建一所高校,前期规划600亩,计划2021年开工

现如今提及四川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四川如今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大省,尤其是四川的省会成都发展最为出色,不仅是经济实力强悍,成都的美食也非常的吸引人。成都的经济发展之所以可以这么的优秀,一方面作为省会城市发展资源比较充足,另外成都近些年来对于道路交通等建设发展也是非常的重视。成都如今发展的速度是非常的出色,其实成都强悍的科教能力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大支持,在成都境内拥有很多国内知名的高校,其中不乏一些985、211大学,因为这些高校的存在每年可以为成都提供很多人才,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科教兴国这句话,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科教能力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了。因此成都对于境内高校的建设发展依旧是非常的重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所成都当下正在规划建设的高校,这所高校名叫四川数字经济学院,对于该校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前期规划准备中,据悉这所高校将建设在四川成都的蒲江县境内,对于蒲江县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蒲江县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它位于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汇之处,自古以来浦江县就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交通便利。四川数字经济学院它将建设成为一所培养数字经济产业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一所高校从无到有不仅仅需要的是校园建筑,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四川数字经济学院日后将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强大教学品牌以及强悍的师资力量来发展。根据规划四川数字经济学院它前期将规划600亩的用地面积来建设,总体投资约12亿元,学校计划将在2021年开工建设,日后该学校将围绕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三大未来科技方向来开展学科教学,初步将规划开设“数据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智能经济、现代服务业”等7个系25个专业。四川数字经济学院的建设虽然还处于前期规划之中,但是总体上进展还是比较的顺利,根据规划等到该校日后管理教学条件成熟之后还将进一步扩大学校规模,在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本科院校,大家对于这所高校的建设是不是很期待呢?

蛇杀手

读研规划——我的研究生阶段将这样度过

一张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是无数考研学子的梦想;一张名校硕士文凭,承载了无数非名校出身的本科学子对未来的梦想和期待!对于高考失利的人来说,研究生是他梦想重燃的起点;对于躲避就业的人来说,研究生是他暂避风浪的港湾;对于一心深造的人来说,研究生是他朝思暮想的期盼;对于即将走进研究生校园的人来说,研究生则是他回首过往、规划未来的新的始发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由于自己当年的无知,没有给自己的校园生活制定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致使自己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四年。蓦然回首,那段岁月让我饮恨无穷;俯首沉思,那段时光让我痛彻心扉!正是因为对曾经的校园生活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故而我早早就开始为自己制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规划。复试过后往往是许多考生们最想放松、最想释放压力的时刻,可我则不然。由于近几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出身寒门的我此时此刻格外的珍惜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几经考虑之后,我决定去一家教育机构任职。一方面自己刚刚经历过考研,可以很好地与那些怀揣着考研梦想的学子们打成一片,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所积累的经验助他们一臂之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借用周围浓厚的学习氛围让自己提前学一学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因为哈工大的学硕是两年的学制,我所从事的又是人工智能领域,要学习的知识有太多太多。提前学习不仅可以减轻自己正式读研期间的压力,还能为日后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科研领域有所成长,就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底,积累深厚的学术底蕴。研一的上半学期,我将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与书山卷海为友,与科研文献为伴。不仅要将所需修完的学分全部修完,更要每学一门课就深刻地掌握其精髓,并将其与科研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绝不能像当初在本科阶段时那样,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为了期末考试过关而学习。此外,由于国内的人工智能领域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积累知识、深入探索这一领域的过程中,阅读许多国外原版文献资料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由于自己当初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所欠缺。故而我下定决心,每一学期至少要读完读熟读透五本以上的英文原著。这不但对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对自己未来从事科研领域大有裨益。不管在苦读英文原著的过程中有多么的枯燥乏味,我必将克服种种困难,持之以恒!“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要想在学术领域有所突破,就一定要摆脱僵化的学习模式,与他人多多交流。至于不断地与业界名师们多多沟通,多向其请教,才能深刻地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只有不断地与课题组的成员们勤加探讨,才能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研一的下半学期,除了要巩固自身所学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参加每一场专家学者以及教授们的讲座,他们宝贵的经验,几十年的阅历,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踏进科研领域之门的研究生们来说,远远胜过自己闭门造车。或许,他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会启发我们开题报告时的灵感;或许,他们的经验之谈,会为我们心里长期存在的疑团拨云解雾。“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只有学到更深邃的知识,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学术平台,才能在思维领域有所历练。因此,我计划在研二上半学期,除了要与导师在实验室里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外,我还要抽出时间学习雅思、托福,争取取得公派出国留学的资格,去世界顶尖高校接受最先进的学术熏陶,待自己学有所成,有了一定的实力和科研技能时,将在国外的所学所得全部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为祖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能望着远方就忽略了脚下的路,再猛烈的冲刺也要踏稳最后一步!自从决定投身于科研领域那一刻起,我就时刻在内心告诫自己:无论何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即便届时出国深造的梦想不能得偿所愿,我也会在研二的最后一个学期,读研阶段的最后一段岁月为考博拼尽全力。虽然读研的时光只有短暂的两年,但我一定要读得十分有意义,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到以上种种对读研期间所做的每一项规划,完成每一个目标。不管怎样,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科研就要一路前行!

千乘之君

研究生规划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规划篇吃饭之余刷到一条微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出现了一位校园红人,他为了考研,把生活作息精确到分钟,因为他姓车,人称“车神”。他现在已经成功跨专业保研至东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车神”的日程表上满满当当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天从7点25分起床开始,到晚上23:10分睡觉。除了常规的学习规划,吃饭、休息、洗脸、刷牙、洗澡、上厕所都是被限制时间的。说起成功保研的原因,车神总结为“大学三年没有浪费时间”。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其实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回想自己大学前三年里,大一还比较上进,包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活动、上课认真听课做笔记、考试认真对待,拿了个奖学金就满足于现状了,以致大二大三整天手机度日,电影综艺没少看,微博抖音没少刷,对待学习也是把拖延症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温床里显得一文不值。用自己亲身实验证明了“不浪费时间”弥足珍贵。第一感受就是太“不可思议了”,这种做法虽然是大多数人都不可复制的,但是学习有规划还是值得考研党学习的。说到规划,学习这么有规划,其实是很难做到的,计划容易,实行起来却是举步维艰。至少我身边真正做到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的同学大都保研或者是很优秀了。今天去自习室抢座的时候,居然看到了同班保研的同学也在队伍之中。心里顿时感慨良多,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比你成功的人一定有一些一般人不具备的品质,诸如坚持、博学等。其实最敬佩的不是那些实现理想之人,而是他们成功之后一如既往,不骄不躁,勇往直前。还有一点,就是考研可能就是让你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这就是16年风靡一时的鸡汤文里说到的“走出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一切因素可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例如,习惯了右手刷牙的人,让他用左手刷牙,他会很不舒服。如果他是使用右手吃饭的人,请他用左手吃饭,他也会不适应。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理舒适区内,他只能使用右手刷牙、右手吃饭。而考研,就是逼着自己从漫无目的,到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从消遣时光,到争分夺秒。做不到“车神”那样上厕所都争分夺秒,那就让我们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高效利用我们的时间!

贵贱有仪

考上研究生后,该如何规划好自己的未来三年?

2019年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了,现在很多学校的复试结果已经出来,学生已经知道自己的录取结果了,作为考研难度可以说最难的一年,今年考生能考上研究生可以说是十分的不容易,那么如果自己已经被理想的大学录取了,自己又该如何规划好自己的未来三年呢?研究生上课对这个问题大家可能有点茫然,毕竟刚刚考上研究生,对未来该怎么学习和参与研究还不清楚,这一点可以理解。而且现在大家基本上都在忙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修改和查重自己的毕业论文,都比较忙,对于这个问题也缺乏思考。学长结合自身实际,给大家一些建议。第一,弄清楚自己将来要干什么。比如说自己是否要考博,或者自己要工作。自己如果要毕业工作的话,那么在研究生三年中需要做好自己的求职规划,把自己的英语四六级都争取过了,因为研究生求职基本上都要看有没有英语六级,同时在研究生期间多参加实习,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此外自己的专业有资格证书的话一定要考下来,将来对自己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大学生就业但是自己如果想毕业去考博的话,自己在研究生期间一定要发论文,记住是好期刊上面的论文,这个有点难度,但是一定要尽力,因为将来博士招生基本上都是申请考核制,你们三年后毕业面临的博士考试竞争压力会越大,因此提前规划好自己的研究生发表论文计划,否则自己毕业的时候工作没找好,博士也没有考上,自己会很尴尬。第二,不论就业还是考博,一定要认真学习。现在研究生毕业要求越来越严格,研究生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一年以后还会有教育部的论文抽查,所以研究生毕业论文由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认真对待,所以要学好自己专业知识,不然自己到时候写毕业论文会很难。研究生求职第三,处理好与研究生导师的关系。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有时候并不融洽,有些研究生估计一个月才可以看见自己的导师一面,基本上处于放羊的状态,平时没人管,而且这些导师见了学生还骂人,所以一定能处理好与研究生导师的关系,多和导师沟通。第四,有时间去学校外面去实习最好。尤其是应届生就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对社会不了解,一直在校园里面与校外有些脱节,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根本不知道什么工作好坏,一味地去听别人讲工作的的情况,并不能给自己就业上面有所帮助。所以抽时间去实习,去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

做自己

研究生阶段该“如何具体规划”才不自我荒废?准研究生们一定要看

近几年来,研究生报考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在今年,我国教育部决定扩招18.9万名研究生,这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研究生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2021届研究生报考人数会不会激增呢?答案是有可能的,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倒闭,论文答辩实习都未能如期进行,很多毕业生并不能如期找到工作。我国有一些地区对本届毕业生实施了优惠就业政策,允许这一届研究生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明年的校园招聘,这对于2021届毕业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无形之中会增大他们的就业压力。今年研究生扩招,很多现在正在读大三的学生,也萌生出了考研的想法。考上研究生也仅仅是第一步,研究生有学硕和专硕之分。大多数同学更倾向于考学硕,虽然需要多读一年书,但是在学费方面却优惠了不少。而且很多学校招收专硕,对于学生的实习经历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校大学生在实习经历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报考专硕并不占优势。很多同学在考上研究生之后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觉得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究竟该做什么。接下来小编将分阶段给各位同学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划,无论你是准研究生,还是已经在读研一,研二或者研三的学生,都可以当作参考。研一阶段:注重提高写论文,做科研的能力大多数学校对于研一学生的要求并不高,因此,这一阶段更像是一个过渡阶段。在研一阶段,多数研究生还需要上专业课以及公共课,跟本科生活差不多。但是在这一个阶段,除了要学好现有的课程以外,同学们还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以及科研能力。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到了研究生阶段,都逃离不了写论文这件事。虽然同学们都写过毕业论文,但在本科阶段,我们可能并没有系统地学过如何写好一篇论文。因此,同学们在研一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源,及时和导师进行沟通,一般导师手里都会有选题以及项目,同学们可以根据导师所给的题目查阅相关文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在正式开始写一篇论文之前,同学们可能需要读上百篇文献。想要写好论文的话,不但要读中文文献,还需要阅读世界前沿期刊中的英文文献。这对于同学们的英语水平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光靠翻译软件的话,并不可行,有些专业术语软件并不能够准确识别,所以还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翻译。研二阶段:开始动手写论文在研一阶段,积累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思路之后,我们便可以开始动笔写论文了。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先询问导师的意见,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麻烦,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遇到瓶颈时和导师及时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论文完成之后,我们应该尽快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出去。投稿时,一定不要采用一稿多投的方式,增大自己被录用的机会。一般的杂志社会在1到2个月内给予复回复,当我们明确被拒绝之后,再将自己的论文投到别的杂志社。研三阶段:做出重要选择这一阶段同学们又要面临重要的选择,究竟继续选择读博还是直接工作呢?通过研二阶段的论文写作,大多数同学已经有了毕业论文的雏形,所以在这一阶段,同学们更要考虑自己未来,究竟想要做什么,是继续做学术研究还是选择就业?大多数导师是比较希望同学们可以继续走学术这条路,但是如今读博并非易事,凭借着研究生学历,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对于这一选择,同学们需要结合他人的意见在自我衡量。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相信研究生阶段我们一样会不负光阴。毕竟,就当前的社会情况看,研究生学历对比本科学历,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只要在研究生期间学好专业知识,毕业后就业不成问题。若是想继续深造,也可以选择读博。

蓝月亮

规划投资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改能源规〔2020〕8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强电力统筹规划,强化电网投资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依据能源电力规划等相关规定,对电网规划投资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和规范,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电网规划统筹协调与实施(一)深化电网规划编制内容要求电网规划是电力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规划应实现对输配电服务所需各类电网项目的合理覆盖,包括电网基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基建项目是指为提供输配电服务而实施的新建(含扩建)资产类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是指对原有输配电服务资产的技术改造类项目。电网基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均包含输变电工程项目(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区域和省级主网架、配电网等)、电网安全与服务项目(通信、信息化、智能化、客户服务等)、电网生产辅助设施项目(运营场所、生产工器具等)。(二)深化电网规划编制的技术经济论证要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测算规划总投资和新增输配电量,评估规划实施后对输配电价格的影响。原则上,对于110千伏(66千伏)及以上的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规划应明确项目建设安排,对于35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等其余基建项目,应明确建设规模。对于各类技术改造项目,规划应明确技术改造目标和改造规模。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高本省电网规划编制的深度要求。(三)更加注重电网规划统筹协调按照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要求,电网规划应切实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有效衔接社会资本投资需求,遵循市场主体选择,合理涵盖包括增量配电网在内的各类主体电网投资项目,满足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在增量配电领域投资业务需求。电网规划要按照市场化原则,与相关市场主体充分衔接,合理安排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等重大项目。二、规范纳入规划的电网项目投资管理(一)推进分级分类管理纳入规划的电网项目应根据《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令第712号)、《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73号)等规定履行相应程序。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加强对相关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定额测算核定、造价管理等工作对电网投资成本控制的作用。50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应在核准文件中明确项目功能定位。(二)推进电网项目实施与适时调整电网企业应通过投资计划有效衔接电网规划,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规范履行相关程序,保障电网规划项目顺利落实。根据《电力规划管理办法》(国能电力〔2016〕139号),电力规划发布两至三年后,国家能源局和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可根据经济发展和规划实施等情况按规定程序对五年规划进行中期滚动调整。在规划执行期内,如遇国家专项任务、输配电价调整、电网投资能力不足等重大变化,规划编制部门按程序对具体规划项目进行调整,相关单位应按照决策部署和实际需要及时组织实施。三、加强电网规划及投资项目的事中事后分析评估(一)深化电网规划定期评估国家能源局和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按照能源电力规划相关规定,加强对电网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和监督。规划实施过程中开展中期评估,规划期结束后开展总结评估。电网规划评估结果作为规划滚动调整和下一阶段编制的重要参考。(二)完善电网投资成效评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成效评价标准,定期选取典型电网项目,重点围绕规划落实情况、实际运营情况、输变电工程功能定位变化情况等开展评价。对非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未投入实际使用、未达到规划目标、擅自提高建设标准的输配电资产,其成本费用不得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四、认真履行电网规划职责(一)强化电网规划统筹功能国家能源局和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按照能源电力规划相关规定,在全国(含区域)和省级电力规划编制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电网规划研究,做好全国电力规划与地方性电力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全国电力规划应重点提出跨省跨区电网项目和省内50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建设安排,省级电力规划应重点明确所属地区的110千伏(66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和35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规模。(二)发挥电网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安全性、经济性分析,考虑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类型用户的电价承载能力,论证合理投资规模,提高电网投资效率,加强与电源专项规划的衔接,提高电力安全可靠水平。电网规划应充分征求价格主管部门意见,强化规划对输配电网投资的约束作用,电力企业、研究机构及其它行业相关单位应积极参与配合。请各有关单位按照上述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完善相关管理工作机制,规范高效做好电网规划投资管理工作。请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对本地区电网规划落实情况加强监管,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国家能源局。本通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家 能 源 局2020年5月28日

红旗歌

从投资角度看读研的可行性

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毕业,毕业后要不要读研究生,是一个被讨论的很多的话题。培训机构的人,肯定巴不得都去读研,这样他们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源,甚至有的培训机构宣传:读研是考大学考的不好的人,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似乎读完研究生,就能屌丝逆袭,走向人生巅峰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然,也有人坚决反对读研,说读书无用……那么,到底谁说的是对的呢?其实,他们都说对了,也可以说,他们都说错了。啥意思?读研与否,和做其他决策一样,是因人而异的,不能笼统的给一个标准答案。要不要读研,首先得看你的动机是什么。很多人嚷着要去读研,并不是热爱学术研究,而是逃避就业,特别是现在的就业竞争比较激烈,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更多了。人都是有惰性的,大学的生活确实非常舒适,一天没有几节课,非常悠闲,又没有赚钱的压力,玩玩游戏,和室友吹吹牛,一天就混过去了。但是你要知道,这样的生活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如果是觉得工作太辛苦太累,希望通过考研继续留在学校里,那么这样的考研什么样意义的。因为你总有走出校园的一天,迟早会面对残酷的社会。而进入社会越晚,实际上就越难适应社会。如果你的动机是真的喜欢读书,喜欢做学术,这当然是好事,不过要不要继续读研,也要分情况。如果家里比较有钱,有足够的财力供你继续读书,就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如果很不幸,你家里不怎么富裕,甚至父母都是东挪西借才勉强把你养到大学毕业,那么没办法,只能先工作养活自己,回报父母。有些单位,对学历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说当老师。现在由于年轻人的学历普遍水涨船高,所以当老师的学历要求都比较高,教大学至少需要研究生学历,而大学老师工作比较轻松,又有社会地位,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如果你打算当老师尤其是留在大学当老师,那么去读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希望通过考研,将来换取更高收入和更高职业生涯起点的工作。或者说,用现在考研花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成本,博取未来的高收益。如果是这种情况,就非常有必要计算投入的成本和未来获取得超额收益(超出没有读研的收益)分别是多少了,最后看读研到底是不是赚了。不过除了一些因为高考考的太差导致本科的学校很差或者选专业选的很坑的少数情况,实际上在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读研基本上是亏本投资。因为这个社会变化太快,知识更新换代也很快,研究生阶段学到知识并不能用一辈子。而单纯要想学知识,其实现在可以通过看书、网上的课程甚至知识付费里学到,而不像信息闭塞的古代,没有在正规学校读书,就学不到知识了。所以说的再直白一点,读研的目的主要就是提高学历,作为职场敲门砖。但是很多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更注重求职者的实践能力,所以学历有时候并不管用,甚至有可能成了副作用。一个本科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找研究生成本可能更高。因为研究生学历更高,又多花了几年时间和金钱去念书,他自然期望更高的工资。当然我并不是说读研就一定不好,但是读研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因为这是一项投入比较大的项目,只有满足特定的条件,读研才有其真正的意义。

冯定

十四五规划投资机会专题报告:六大机遇,四大板块

1、 引言:“十四五”,百年开局的起点“十四五”规划是我国“两个一百年”计划中第二个百年计划的开端。随着“十三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将是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开局 期。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加快,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同时机遇和挑战已出现新的发 展变化,“十四五”规划也必须基于此将做出相应调整。预计 “十四五”的规划重点,将围绕六大主线:1)新经济战略,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转型;2)传统产业,升级改造;3)消费升级, 挖掘内生性消费潜力;4)聚焦体制改革;5)区域协调,推动城市群、都市圈的多层 次区域一体化;6)坚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产业和消费升级双驱动,以及新经 济的主线下,“十四五”投资应重点关注四大板块:科技板块,新能源,消费板块, 高端制造业。2、 五年规划的演变,凸显社会经济脉络的变化(略)2.1 五年规划的意义:七十年,理解中国发展脉络的“一把钥 匙”2.2 五年规划的演变:四十年,主线的三次演变是经济发展的 重要标尺2.3 五年规划的编制:“十四五”规划正处于第三阶段的《建 议》编制阶段3、 “十四五”突破口,聚焦“双循环”3.1 基调变化,“双循环”成为突破口未来发展的整体基调正从 80 年代以来“国际大循环”向国内国际 “双循环”的模式转变,通过打通国内大循环,改变过去“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 的发展模式。3.2 外部环境:外部条件不容乐观,外向型经济难以持续我国“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外部环境比“十三五”时期更为严峻,中美贸易战 和新冠疫情等持续影响、逆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十四五”乃至未来一段 时期,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3.2.1 世界经济恶化,新冠加速下行趋势3.2.2 中美对抗升级,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抬头3.2.3 国际经验显示,外向型经济到一定阶段面临向资金、知识密集型产 业转型3.3 内部环境:内部转型压力大,经济社会发展新旧问题叠加我国主要矛盾在“十三五”时期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经历从“主动 调整”向“被动转移”的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3.3.1 经济增速,从“中高速”进入“中速”时代中国 GDP 增速下行通道,将从“中高速”进入“中速”时代。自 2001 年加入 WTO 以来,在新世纪的前 10 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2001 至 2010 年的平 均 GDP 增速达到 10.55%。但是自 2010 年开始,中国经济受到 08 年金融危机余 波影响,以及自身经济动力不足,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经济增速开 始进入下行通道。其中,2011 年 GDP 增速破 10,2016 年破 7,今年受新冠疫情 冲击或将破 6,由于外部环境巨变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预计“十四五”全国经 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进入“中速”或“中低速”时代。因此,在经济进入下行通道 的大背景下,亟待寻找新的增长点。传统地产基建的拉动效果呈现边际减弱的现象,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引擎驱动。从过去的几十年的发展来看,传统地产和基建毫无疑问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 要引擎。但是近几年,包括“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收紧带来 地产投资的收缩,还是传统的基建投资增速的放缓,都显示出传统经济引擎的拉 动能力边际递减。随着中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以及人口逐步迈入老龄化,未来 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动能。3.3.2 经济安全,能源、粮食对外依高当前中国经济能源和粮食等方面,对外依存度高,外部风险累积。从外贸依 存度来看,当前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已经从 2005 年的 62%下降到 2019 年的 32%; 但是从经济安全来看,考虑到能源和粮食的对外高依赖度,当外部风险累积时,将 面临能源和粮食的安全问题。其中,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在 2015 年已经达到 60%。粮食方面,同样面临结构性的安全担忧。尤其以大豆为例,当前中国作为全 球主要大豆消费国,消费占比高达 31%;按照对外依存度来看,已经从 1995 年 的 2%快速上升到 2000 年的近 50%,到 2018 年对外依存度达到约 80%。因此, 在当前国际形势面临摩擦的背景下,将为未来的供给安全带来担忧。3.3.3 产业结构,“两头在外”模式下高端产业发展不足现有产业结构,“两头在外”的模式使得工业以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居多,高端 产业竞争力不足。尽管中国当前工业产业门类齐全,是全球工业体系最为完整的 国家之一;但是从产业结构来看,仍然低端较多,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尽管 2019 年相比 1994 年,出口产业中以纺织和服装加工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 业占比从 47%下降到 15%,但在“两头在外”的模式下,仍然缺少以新兴产业为 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而在关键技术领域,像半导体芯片、光学、精密仪器等,则主 要依赖进口,是进口额排列靠前的产品。3.3.4 协调发展,分配和发展不均衡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十四五”财政收入增速将明显放缓,改善民生的需求与 能力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民生还存在着分配不均,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的问题,并总结为三点:(1)分配不均。中国人均 GDP 已于 2019 年超 过 1 万美元大关,处于中高收入水平。但是,从反映收入分配问题的基尼指数来 看,尽管近 10 年持续下行,但当前指数仍然高于 0.4,表明我国的收入分配仍有待改善。(2)东西部之间不均衡。近些年通过中部崛起战略,中西部得到发展,但 从 2019 年 GDP 排名来看,由于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依然呈现东部位 居前列,西部相对靠后的情况。其中,2019 年 GDP 总量排名前 10 的省市中,东 部占 6,同时前 4 位的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均为东部省份。(3)城乡之间不均 衡。根据国家统计局新口径下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来看,尽管 两者几乎都增长 60%的情况下,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显示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 不平衡仍然存在。3.4 加快形成“双循环”格局怎么做?3.4.1 从经济循环理论,系统理解“双循环”本质经济循环理论最早到《资本论》中关于社会再生产的描述,其全过程包括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点,流通和分配是连接生产和 消费的桥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通过这一经济 循环框架,可以系统理解“双循环”的本质。“双循环”的本质是在国内、国外两个循环中,打通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 的通道,再从消费环节创造更多的生产,形成良性动态的循环。从当前来看,“双 循环”的重点将在于畅通国内经济活动的自我循环,更多通过内需驱动,推动国内 整个循环链条不断升级,使经济均衡迈向更高水平。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基于这 一经济循环链条的不断升级,会出现三个循环的优化:一是循环体量的增长,对 应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支撑较高的自然增长率;二是循环质量的优化,对应为 利用新一轮技术革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循环开放性的增强,对应于立足 于内循环体量和质量的上一个台阶,中国经济更易于抵御外部冲击,从而更为主 动、灵活、稳健地嵌入全球体系之中。3.4.2 抓住“双循环”关键机制:供需两端完善体系、有效平衡“双循环”之一的“国内大循环”并不简单等同于“扩大内需”,而是在供给 和需求两端同步“内循环”的强化机制。基于对循环本质的探讨,政策要点将不 会仅仅着眼于需求侧的强刺激,而是更强调运用改革的方法打通经济运行的难点、 堵点,通过完善内需体系和供给体系,在供需两端同步启动“内循环”的自我强 化。供给端,侧重产业升级,建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机制,带动需求端升级。在 2020 年 4 月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中,就提出要加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五大要素的有效流动,对应的 即是通过加强要素的配置,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到有效的平衡。尤其在供给端,通过 产业链的升级和改造,一方面,在重点解决包括芯片、光刻机等产业链领域“卡脖 子”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在传统制造业领域,通过科技化的改造和赋能,实现 产业的信息化升级,通过量和质的双重提升扩大需求侧。此外,在传统行业方 面,则要通过综合引导,实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配置。需求端,实现消费潜力的挖掘,以及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促进配套产业 升级。在外部环境不可控提升的情况下,降低对外依存度,经济运行更为健康平 稳。因此,结合需求侧,只有加大引导消费的投资和刺激投资的消费,才能优化投 资结构、提高有效投资,反过来提高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带动配套产业链升级和 完善。从近年来看,当前对消费潜力的挖掘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消费的刺激,而 是通过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以及新技术带来的新的消费场景,带来消费的 升级改造。其中,包括 2020 年 10 月国常会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刺激新能源车产业和消费,以及深圳罗湖区数字货币人民币红包试点刺激内需来 看,都是结合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达到双向驱动的目的。3.4.3 明确“双循环”的要义: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更高层次 的对外开放“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国际市场不重要,而是实现更 高层次上的对外开放。对于将“双循环”的要义,是要通过改革提升内循环的质量 和效率,通过自主可控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引领国际市场,在更高层次 上扩大对外开放。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层级进行理解:一是通过深层次改革保障双循环畅通。自“十二五”以来,就可以看到围绕深 化改革促进创新发展的方向。近期以来改革的步伐不断加速,围绕体制、机制、法 制进行突破。其中,包括国企改革中以“混改”作为重点突破方向,优化市场资源 配置效率,通过更先进的制度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产权制度方面,通过完善法制制 度,对民营企业进行保护;金融改革方面,则通过注册制的实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 场体系,通过提高直接融资效率帮助产业升级转型。二是立足于“内循环”的产业整体升级。产业升级的核心,是从低端单一的 “中国制造”,提升为覆盖研发创新、智能制造、品牌营销等全环节的“中国智造”。 其中,包括高新技术的突破,以及传统产业的重新赋能,以及产业链一体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通过区域协调加大产业链整体协同和区域协同,减少重复建设,实现 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此,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经贸体系和治理格局的重塑 优化,从根本上规避脱钩风险、改善外部环境、防范外溢冲击。三是通过“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一带一路” 的积极推动,是与更多元的国际伙伴共享双赢机遇,促使“内循环”与“外循环” 的联系趋于多元化、坚韧化、灵活化,缓冲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冲 击。自贸区的建设,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和上海自贸区为代表,则是通过“引进来” 和“走出去”的双向促进机制,令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的流通更为通畅,实现 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通过纽约自贸港可以看到,通过税收、制度、金融上的便 利,尤其是“倒置关税”的设置,来吸引企业在自贸区内办厂,实现汽车、电子、 制药在内的高端制造行业的产业聚集,达到区域产业的升级目标。4、 探寻“十四五”规划重点:六大主线,四大重点板块根据对“双循环”的理解,“十四五”规划必将成为引领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也将为一些行业和资本 市场带来投资机遇。4.1 “十四五”规划重点:围绕新经济、消费升级、改革等六大 主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十四五”规划的重心 将不再追求高增长,而是保持供给与需求、产业之间、金融和实体、区域之间的比 较平衡关系。因此,以“双循环”为基点,探寻“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关注 六大主线:1)新经济,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转型;2)传统产业,升级改造;3)消 费升级,挖掘内生性消费潜力;4)聚焦体制改革;5)区域协调,推动城市群、 都市圈的多层次区域一体化;6)坚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入选课题侧面指明规划重点领域。实际上,我们通过整理国 家发改委等部委课题时,可以看出整体领域也与从“双循环”出发,结合国际双循 环的方向一致。包括中长期科技发展方向,就业收入分配与消费,体制改革,区域 协调以及一带一路等。4.1.1 主线一:新经济,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布局数字经济,全面数字化阶段促进产业升级。在当前受新冠冲击全球经济 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全球各经济体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就是各国 重点布局的对象。从中国来看,自 2017 年首提数字经济以来,已经连续 4 年将数 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 制的意见》中首次将数据列为五大要素之一;同时叠加近期数字经济的频次不断 提高,可以看到中国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实际上,自 2002 年以来,中国 数字经济的规模不断提高。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已经从 2002 年的 10.3%提高到 2019 年的 36.2%。数字经济战略中,更加侧重通过信息化对产业和经济结构实现转型。从全球 趋势来看,通过数字驱动经济,尤其是产业数字化实现新的增长已经成为共识。从 供给端出发,当前逆全球化叠加内部经济转型的急迫性,和 5G 为代表的最新科技 产业浪潮,产业链的安全和升级成为产业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重点关注 1)新基建,以 5G 基建建设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卡脖子”的关键 领域,产业链安全角度加强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3)前沿科技,以人 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为代表,这类有望颠覆传统技术体系,引领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技术创新;4)数字货币,在加快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 同时,带来相比较传统货币更低廉、更快速、更具安全性的支付特征,并便利跨境 资本流动。4.1.2 主线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的发展阶段,同样关注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除了作为新引擎的新经济外, 作为“老”经济的代表,传统行业对经济国民经济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 此,传统行业的升级和改造也是“十四五”的重要一环。不过,传统行业面临如下 问题:一是传统生产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生产效率低下和利润较低问题,需要通过 结构转型、优化产能,利用新型技术提升效率;二是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仍处于较 低水平,要求既要继续保持制造业规模的优势,也要积极的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包括 1)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 2)传统行业的综合改 造。其中,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即是以阿里的“犀牛工厂”为代表,通过工业互联 网、工业机器人,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智能制造。传统行业的综合 改造,则是以电力、能源等传统行业为代表,通过政府政策、市场手段等对供给侧 实施引导,实施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协调,带来传统行业效率的提升。4.1.3 主线三:消费升级挖掘内生性消费潜力。当前的消费环节短板体现在,消费动力不足、消费结 构有待升级。当前中国 2020 年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随着中产阶级消 费群体的扩大,更高层次的需求增长。从城乡支出占比来看,教育、娱乐、交通、 医疗保健支出占比逐年增高;食品、衣服等生活必需品的占比同步降低。消费的升级体现,包括 1)满足以服务型消费为代表的新消费需求;2)通过 新技术挖掘潜在需求。在新的消费需求方面,一方面,包括旅游、医疗保健、线上 教育为代表消费形式上的升级;另一方面,以关注品质、品牌为代表的对于消费质 量的要求。除了已有消费的升级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能够挖掘潜在需求的目 标。一是体现在通过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激活新的消费需求,这以近年火爆的 新零售、直播带货为代表;二是体现在通过新的技术带动消费,以数字货币发放优 惠券实现定向促进消费,以及 5G 技术带来的云游戏、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体验。4.1.4 主线四:聚焦改革通过聚焦改革,打通内外双循环。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由于劳 动力、土地、技术、数据、资本等生产要素流通机制不完善,导致经济运行中交易 成本较高,进而降低了效率和效益。因此,需要通过多层次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来积极完善生产要素流通的机制,如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和金融制度的改 革。体制改革,新的经济形式需要新的体制相适应。“内循环”的健康有效运行也 需要体制的改革。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预计将是重点主线之一。重点包括:1)国 有企业改革,通过从“混资本”转向“混制度”,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的活力,加强现 代企业的管理制度;2)财税体制改革,解决央地两级财权和事权的统一,以及通制的改革也协调分配问题;3)金融体制革,以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为开端, 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同时引入养老金和年金入市,作为长线资金支撑实体经济 的发展;4)户籍改革制度,则是进一步协调劳动力要素,达到城乡一体化和区域 协调的目的。4.1.5 主线五:区域协调,城市群、都市圈推动区域一体化通过区域一体化打通行政隔阂,形成要素的流通。“十三五”期间,尽管西部 城市中以成渝双城,中部的郑州、合肥等城市崛起,但东西部间仍具有较大的差 异。同时,从要素的有效循环来看,也需要打破城市间行政区域的隔阂。因此,通 过区域一体化形成城市间人口、资源、技术、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流动,是“双循 环”中重要一环。关注多层次区域一体化,和以大湾区为代表的城市群建设。具体来看,区域 的一体化包括:1)西部大开发,带动内陆经济和产业建设,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发 展间的不平衡;2)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战略;3)都市圈、城市群,通过包括 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一体化,在解决大都市病的同时,通过超一线龙头城市起 到带动作用,发挥区域协同优势。4.1.6 主线六:坚持更高水平开放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和主流方向。参与全球经济贸易仍 然不能改变,应当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布局国内国际两个生产、两个市场。 不过,其中的核心在,要逐步摆脱过度依赖中国作为生产制造中心和低端产业中 心,通过推动中国投资,提高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服务能力和全球服务半径。“十四五”阶段,依然坚持开放格局。一方面,中国当前仍然是外向型经济, 转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新格局下适应国际新秩序。因此,坚持开放的 发展重点将围绕:1)坚持“一带一路”;2)参与国际贸易体制和制度标准的建立; 3)自贸区建设;4)人民币国际化。4.2 “十四五”投资机遇:重点关注科技和消费供需升级的四大重点板块基于“双循环”展望“十四五”规划,在产业和消费升级双驱动,以及新经济 主线下,“十四五”投资应重点关注四大板块:1)科技板块,2)新能源,3)消 费板块,4)高端制造业等。4.2.1 科技板块:科技是核心竞争力从产业发展出发,导向科技板块成为最为通畅的逻辑。最为看好科技板块共 有 3 层逻辑:逻辑 1:数字经济投资机会关注技术及应用。从数字经济的概念来看,包括 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数字货币等,涵盖了从 技术到应用的较广概念。其中,在数字化进程中,技术端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通 过帮助处理海量的数据,正进入黄金发展期;而应用端的工业互联网、数字货币仍 在初期尝试阶段,未来市场广度和深度上也有着巨大的潜力。逻辑 2: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战略新兴产业,潜力巨大。2020 年进入 5G 建设高峰期,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商用初期的节点,还尚未有现象级的应用出现;但 是借鉴 4G 时代技术和应用的互相促进,从中上游的主设备商、芯片半导体,到中 下游人工智能、光学、车联网等将迎来最佳风口。逻辑 3:以集成电路为例,产业链安全叠加国产替代逻辑。以中兴通讯和华为 作为开端,我们可以看到自 2018 年 3 月中美贸易争端开启后,在科技领域的对抗 最为激烈。同时,以芯片为例,作为进口额最大的品类之一,2019 年我国芯片的 进出口差额超过 2000 亿,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及关键环节的差距。 因此,内需外压之下,以合肥长鑫为例,发挥举国优势破局关键领域“卡脖子”的状 况,发展过程替代将成为必然。4.2.2 新能源:产业和消费升级,叠加能源安全新能源产业链,包括新能源车、化工新材料、光伏锂电,可以从新兴战略产 业、化工新材料、消费升级、能源安全和优化四条逻辑出发。逻辑 1:新能源车连接高端先进制造业,是新兴战略产业。自 2012 年起新能 源汽车就成为是国家级战略产业,也是高端制造产业。通过新能源车,将带动产业 链上的整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全产业链发展。当前来看,一方面,中新能源车已经实现较高的核心部件自有化率;另一方面,技术方面的得带和 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逻辑 2:化工新材料,产业升级叠加国产替代重点补短板。一方面,从“十三 五”表现来看,化工行业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因此,向高价值转变,增强竞争力 将是化工行业的主要路径。另一方面,在化工行业中,除了传统产业之外,包括光 刻胶、大硅片、电子气体、液晶材料、OLED 材料、碳纤维在内都是主要的半导体 原材料。随着新兴产业国产替代进程的加快,以及外部环境的恶化,这部分尚未国 产化且依赖进口的高端化工新材料将是重点补短板的领域。逻辑 3:新能源车是消费升级的一部分。在“十四五”期间,除了在供给侧,也 就是产业的升级方面加大力度之外,还需要通过扩大内需,使得供给和需求相匹 配,而新能源车正是消费升级的一部分。逻辑 4: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优化,利好新能源产业。从能源安全看,根据我 国 2017 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 67%来看,当前在能源领域上的对外高依存度, 使得外部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面临能源安全问题。从能源结构优化来看,当前中 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非石化能源比重的大幅提升,新能源将是增量主体。因 此,从能源安全和结构的双重维度来看,随着绿色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未来 光伏和风电的装机量大幅提升,将利好以光伏和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4.2.3 消费板块:消费升级随着中国人均 GDP 迈入 1 万美元,以及“十四五”开始向 2035 年远景目标努 力,人民整体生活的抬升和消费结构向服务型消费的转变,消费板块将受益于消 费升级的逻辑。逻辑 1:传统消费迎来升级,新消费引领潮流。从近年来的消费趋势来看,消 费升级首先体现在居民在对消费质量关注的同时,对于品牌、个性化的关注度进 一步增多。一方面,更注重健康和绿色的饮食习惯,将带来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传 统消费的升级;另一方面,包括小家电的火爆,以及定制家居的流行,显示出新消 费引领潮流的趋势。逻辑 2:向服务型消费转变,带来可选消费机会。从消费水平来看,居民消费 水平从 2010 年的 1 万元,到 2015 年的 1.9 万元,再到 2019 年达到 2.7 万元, 实现跨越式增长。更高的消费水平叠加更加年轻化的消费群体,使得居民对服务 型消费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因此,一方面,关注以旅游、商贸、酒店为代表,包括 免税在内的概念服务型消费;另一方面,则关注新技术下带来的消费模式。其中,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游戏的火爆就可以发现对于这类消费升级的需求。同时, 叠加未来 5G 技术也将为娱乐带来新的体验。逻辑 3:老龄化为医药健康行业带来增长空间。中国在 2019 年 65 岁以上人 口所占比例已经达到 12%,较 2010 年的 8.9%上升近 3 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快 老龄化,将为医药健康行业带来增长空间。4.2.4 高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直接指向从产业发展出发,除科技产业外,也直接指向高端制造业;看好以机器人、工 程机械和半导体设备为代表的细分领域。逻辑 1:“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科技的发展出了带来 新的业态和技术之外,也将带来传统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十四五”进入 5G 时期后,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等方式,将能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 即通过工业机器人,以及工程机械向人工智能的转型,达到最终产业转型的目标。逻辑 2:半导体设备,连接国产替代。国产替代逻辑除直接影响半导体芯片之 外,半导体设备作为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安全的大前提,也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作者:华安证券,郑小霞、刘超、张冬冬)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鸳鸯

“十四五”规划将带来哪些增长点和投资机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本文由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首图来自壹图网。最近,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对未来五年中国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政府治理等领域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预计,十四五规划将在10月26日-10月29日的中共中央五中全会宣布。我们梳理了7个“十四五”规划讨论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在“十四五”期间得到进一步改革,也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投资机会。1、“十四五”规划的着眼点和总体思路是什么? 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由单纯依靠投资和人口红利进行规模扩张,转向了增长效率的提升,决策层也更加关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依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经济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继续提升:(1)经济活力,新的需求和对应的供给活动能够不断涌现;(2)资源配置效率,劳动力、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有序地进行组合;(3)技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投入和环境,这涉及到对外技术创新引进政策和国内市场竞争性的强调。从高质量发展这一着眼点出发,“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应该是继续遵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道路,更加强调通过开放和市场来让生产要素和资源更加合理和自由地流动与组合。2、“十四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如何设定? “十三五”规划制定的GDP年均增速目标是6.5%,基于2016年-2019年的增速情况,要实现目标,要求2020年GDP增速达到6.0%。显然,受到疫情影响,“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很难实现了。不过,作为预期性指标,经济增速不像脱贫人口数量等约束性指标那样,并不是完全刚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四五”规划的具体目标设定也不能过高。总结过去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过高的增速要求往往导致忽视长期改革,重回投资驱动增长的老路。不过,经济确实也需要保有一定的增速要求,以确保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运行。具体的目标应该是多少?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速受到人口红利消减、储蓄率下降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等影响,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十四五”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发展阶段,经济目标增速需要适应下一个五年所面临的增长环境。因此,“十四五”期间的预期增速还会比之前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我们认为年均增速设定在5%左右是比较合适的。不过考虑到2020年的低基数,2021年的预期增速将比较高,因此可考虑适当调高目标,至5.5%左右。另外,甚至可能更重要的,是具体能够实现多快的增长,最终取决于中国继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以及由此释放的制度红利是多少。若改革顺利,那么在多个产业领域、城乡之间和消费升级等方面,都会激发出新的增长点。3、“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自国际的挑战主要有两个:一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速下行,IMF预测未来5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将比上一个5年下滑超过1个百分点,可能拖累中国经济未来平均增速超过0.4个百分点。二是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技术领域的矛盾还会持续,未来中国引进科技创新的环境还将有所恶化。来自国内的挑战,可以总结为:资源配置还不够高效、要素流动还不够自由、经济结构还不够平衡。 其中,资源配置不够高的体现有:国有企业占据行业垄断地位,获得超额收益,在有些竞争性领域的经营绩效却相对较差,不仅不能形成国际竞争力,还造成资源浪费;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的程度依然不足,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空转和套利不仅对经济增长贡献小,还存在潜在风险;中西部地区政府主导的投资活动存在浪费现象,存在潜在的政府债务风险等。要素流动不够自由的表现有:在城市地区,大城市的人口控制、户籍制度的缺陷使得人口仍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外来人口长期在城市工作,自己(更别提他们的父母和子女)得不到应有的城市公共服务;在乡村地区,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各种要素组合被锁定,形成了低水平的均衡,来自城市的企业和人员等活跃资本很难进入农村去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经济结构不够平衡的体现有:城乡之间,不同产业、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差距明显,这限制了消费增长,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4、“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双循环战略主导下,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包括消费升级、全产业体系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作为重要的新增长点的数字经济发展。除了在多个产业领域中新的增长点以外,要保证内循环畅通,经济中的劳动力和资本甚至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流动才意味着活力和畅通。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大家都对文件中的一段话印象深刻:“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这段话实际上就在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劳动力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土地如何自由流动?土地当然不能流动,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跟随人的迁移而在地区间转移,即“地跟人走”。近两年,“地跟人走”的政策已经在悄然试点推行。《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还有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意思便是“地跟人走”:“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在安排各地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时,进一步增加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的权重,探索落户城镇的农村贫困人口在原籍宅基地复垦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由输入地使用。”换句话说,就是农民工进城后,将其在农村的宅基地指标转换成输入地城市的建设用地指标,相当于农民工拿着“地票”进入城市,并凭借这个资源和城市“谈判”,获得更多公共服务等利益补偿,最终能够长久留在城市中。如此一来,对于城市和农村是双赢的。对于城市而言,人口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也在增加,可以降低城市发展的用地成本。事实上,中国经济长久的高速增长,背后就是通过农业土地转换成工业土地时压低土地价格、减少城市发展成本的“以地工业化”和“以地城市化”。对于农村而言,农民走了,宅基地复耕为农业用地,人均耕地面积上升,规模化种植和资本的介入就有了窗口,最终会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总体而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组合机制,会带来经济活力的持续提高,长久地驱动经济持续发展。5、未来五年中国如何进一步对外开放? 2020年,国家又新设了3个自贸区,当前中国自贸区已经达到21个,沿海省份全部设有自贸区,4大直辖市也都有自贸区。自贸区的全面推行,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了对外开放的“2.0升级版”,这为未来进一步对外开放设定了更高的起点。未来,中国将以国内为主战场,推行更多开放政策,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更多领域,吸引全球要素,实现由内而外的开放。外部环境越加恶化,中国更应该发挥供给优势和完备产业链实力,在经贸领域赢回更多国外消费者和厂商的青睐,向全球更多细分的市场和领域继续渗透,某些国家的政府不欢迎我们,不代表这些国家的地方和企业不欢迎我们。6、未来五年消费如何能起到让中国经济“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长期看,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也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依靠。从根源上说,消费的主导因素是收入,消费的扩张有赖于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增长。今年的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冲击很大,消费至今未能恢复如初。消费对宏观政策不敏感,促消费的政策也缺乏抓手,消费券等刺激方法大多都是事件驱动的,难以解决消费问题的“病灶”,短期效果有限。为了改变这一困境,除了推进保就业等“六保”政策外,未来五年我们更应该关注民生保障和社会公平。举例来说,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就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潜在的消费潜力。学术研究发现了明确的证据——外来人口比城市户籍人口的消费水平低16%-20%。当前,全国城市非户籍外来人口达到了2.9亿,在外来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这些人口会产生对住房、汽车、家电、医疗和教育等一系列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的巨大需求。7、 “十四五”期间还有哪些关键领域的改革需要加速推进? 当前中国仍然有很多领域需要改革和调整,我们想讲两个关键领域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城乡发展。这两个领域的深化改革,将释放巨大的发展红利。首先,在国企改革领域,要解决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问题,需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适当退出企业经营层面等方式来缓解。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既要防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要强调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经营决策,尽量保证其股份与投票权对等。从长远看,国企混改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入更有效率的民营资本,从这一思路展开,在行业层面,引入更多活跃民营企业可能还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期待在“十四五”期间国企混改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能够看到国民经济中更多竞争性领域和非国计民生领域向民营企业完全开放,让竞争性市场去“锻造”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在城乡发展领域,有必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全面放开户籍限制,鼓励农村人口进城和外来人口落户。尤其不要惧怕大城市人口是否过多。一方面,人口和城市自身会根据激励机制进行协调,达到自身均衡;另一方面,人口和城市也需要政策推动,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改善交通和环境,持续提高大城市的人口承载力。(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