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77万人考研背后,这些新趋势正在发生玻璃屋

377万人考研背后,这些新趋势正在发生

“初试、复试都是第一!”近日,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校复试成绩陆续公布。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姜清越的努力有了收获,她将继续深造,迈入研究生学习的新阶段。而同时,连续在职考研4年的31岁文员张怡雅(化名)也拿到了成绩,她叹了一口气,终于决定放弃。“考研人数年年暴涨,录取分也水涨船高,压力太大了。”不少考生感慨:考研热,考研难。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有377万人报名考研,而2016年仅为177万人,短短几年报名人数翻番。越来越多人选择挤进这条赛道,期望通过考研带来人生的新变化。今年考研的复试正在进行,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考生、高校、企业多方发现,考研热正在催生新趋势:未来报考可能更集中在知名院校、一线城市院校;不少高校优势专业接收推免生的比重可能越来越大,考研压力进一步增加;往届生为跳槽、职业提升等需求回流考研比例将进一步上涨。趋势一报考集中在知名一线城市院校“去年报考时,有很多文章说考研人数会‘爆炸式增长’,疫情影响了出国深造和就业求职,更多人选择考研。”这次考研,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大四学生余炜君没能进入复试。想去上海读物理学硕士的她,在报考时已经预想到了考研竞争的激烈。余炜君的预想是正确的。2021年全国有377万人报名考研,比上年多出了36万人;而广东考研总人数20.2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具体从高校来看,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8000人(含推免生),共计有3.5万考生报考;暨南大学招生计划为4700人(含推免生),也有2.7万考生报名参加。报考人数井喷的同时,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去年9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要稳步扩大。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2020年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而2015年这一数据仅为64.51万人。但这显然赶不上报名人数的剧增。“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这两年报考人数急剧增加,2021年1.48万人报考,而招生计划在2700人至2900人。工科、金融、管理、教育类专业录取分数线节节高,专业硕士热度不断。”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唐春明认为,未来“考研热”趋势还将继续,广州大学也正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充优化黄埔研究生院、桂花岗校区等办学空间,改造宿舍等措施,以适应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办学压力。深圳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昊也感受到了考研热带来的压力。“报考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的热度越来越高,2020年报考人数超过了2.2万人。2021年虽然提高了初试统考科目难度,但报考人数也超过1.9万人,与4000人的招生规模相比,竞争还是很大。”陈昊说,一些热门专业去年的报录比很高,如教育学达到3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学科教学、设计学等专业也超过了20:1。陈昊认为,这两年考研人数增幅很大,未来几年可能还会保持增长趋势,短期很难改变。“据我观察有三点趋势,一是报考学校会更加集中在知名院校、热门院校,因为一所好大学、一座好城市的吸引力不容忽视;二是不少高校的优势专业接收推免生的比重可能越来越大,这对参加考研争取深造的考生来说,压力进一步增加;三是往届生为了跳槽、职业提升等需求回流考研比例正在上涨。”趋势二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主因尽管竞争压力很大,今年还是有377万人选择走考研路。“考研或许能为我就业提升竞争力。”考研初试、复试成绩均为第一的姜清越说。大学期间,她在校园媒体做过新闻报道,但她发现自己不能承受一线记者的工作压力。而对于民俗学专业的热爱,坚定了她考研的决心。“希望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之后也考虑读博,继续深造。从这点来看,研究生学历必不可少。”“现在找工作才发现,学历真是求职的重要门槛,很多岗位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暨南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刘若岚今年考研没有成功。她原本打算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跨考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提升当老师的专业素质。眼下,趁春招高峰期,她准备向教师岗位投简历。“希望能获得教师编制或到教育机构工作,之后也打算报考在职研究生继续深造,提升在未来职场上的竞争力。”她说。中国教育在线《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加之就业压力大,希望提高就业竞争力。“其实当下‘考研热’与就业环境的变化分不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当就业岗位紧张、就业压力大的时候,不少人会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但是考研一定对工作有帮助吗?广州一家中型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黄小姐透露了招聘的“偏好”。“现在投递过来的简历从博士、硕士到本科,甚至专升本都有,但的确越年轻的人,学历越高了。”黄小姐说,必须要承认,更高更好的学历代表应聘者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会被认为潜力更大。有得选择时,企业的确会更倾向于学历更好的一方。”她也提醒,企业岗位毕竟不是学术研究,学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应聘者学历虽然不高,他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实践的意向,且有一定的工作积累,企业还是很乐于选择这类人才。“其实为什么求职者找工作和企业招工都很难,因为企业总想要以最低的成本找到最好的人才,求职者又想进入最好的平台拿最高的工资,两者之间总有一个落差。”黄小姐说,如何面对落差,正视自己、做好定位,对各个学历阶段的人来说,都是职业生涯的第一课。趋势三在职考研人渴望得到重返校园的“门票”从2017年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轨招生以来,在职考研人的身影逐渐走进公众视线。例如北京大学今年有近3万考生报名考研,其中非应届生比例高达70.1%,报考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约19.7%;而北京交通大学1.3万余名考生中,报考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占到15.4%。他们有的一边上班一边备考,希望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升学历;有的索性辞职一搏,拿到一张重返校园的“门票”,给人生增加新的可能性。张怡雅就是其中一位,从2017年起连续4年考研,一边工作一边跨专业报考广东几所高校的法律硕士。“文职的工作没有价值感,考研就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争取到法律行业工作。”从27岁考到31岁,张怡雅为了保住工作,还要瞒着领导偷偷备考,但每次分数出来总是差一点。“其实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张怡雅说,她走出考研“4年长跑”,现在她准备把精力花在提升工作上,找机会换一份工作。“其实,无论学历提高多少,都只是一个台阶。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人生的长远规划。”储朝晖建议,应该理性对待考研,做好人生规划,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而是要想清楚,人生目标是否可以通过考研来进一步实现。唐春明也认为,考研只是实现人生规划的手段,一定要选择与兴趣相符、为职业发展储能的专业,不应当盲目追逐热门专业。“我见过连续10年报考深大研究生却始终没有考上的案例,也看到过考了7年终于‘上岸’的励志故事。能提升学历固然是好,但总的来说还是建议大家正确看待考研。”陈昊表示,考研初试看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复试则更偏重考生的个人综合实践能力的考察。对于应届生,陈昊建议应该放平心态,即使考研不成功也不要气馁。考研不是唯一的人生路,可以考虑进入社会就业,锻炼提升自我。对于往届生,考研也不应强求,工作经验其实更加重要,尤其是那些考研三四年的人来说,与其死磕“学历提升”,不如在职场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来源:南方+编辑:远航

吴澄

广州大学为何这等豪富?录取分数和位次情况怎样?

我国的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其省属高校的经费预算抢眼,有9所高校的经费预算超过了10亿元。而广州大学一骑绝尘,2021年的经费预算高达40.74亿元,远超211、双一流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和实力派双非高校、冲击双一流种子选手华南农业大学。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广州大学也是以33.92亿,远超华南师大和华南农大。那么,广州大学到底有何魅力,使得广东政府连年大力扶持?总不可能就是因为名字叫广州吧?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广州大学:以广东省会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83人;现有在岗教职工3221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36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69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7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4个、艺术类专业8个。现已形成由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学校现有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土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与通讯工程、资源与环境、材料工程、经济与社会管理、岭南文化与艺术、师范教育等非常具有特色和实力;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进入ESI全球前1%。近3年本科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0.9%,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达98.7%。关于学校更多介绍,感兴趣的家长和考生,可以登陆学校官网查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学校在2020年的录取情况。首先了解一下,学校在广东省内的录取分数及位次详情,也好给家长和考生一个参考。广州大学 2020年本科批普通类分专业录取情况一览(广东省)文科理科老马有话说:学校的艺术、体育、教师专项相关数据,这里不再一一列出了。有需要的可以关注老马。表格搞得多了,容易误判,申诉都是机器,很麻烦的。见谅。来看一下学校在全国部分省市区2020年的分专业录取情况,录取分数所对应的省内位次情况,感兴趣的家长和考生,可以自己对照本省公布的一分一段表,轻易查出。最后,祝福2021年的考生,都能够心想事成,金榜题名!

邻居们

广东最值得读的二十所大学:这三所普通学校进入前十,值得关注!

欢迎进来观看本篇文章,我是小七聊教育2020年高考已经结束,高考之后还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填报志愿。相信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都会参考各种大学排名资料来了解自己理想院校的情况。广东省既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经济强省,也是一个教育大省,很多考生都想去广东省读大学。在广东省最值得读的二十所大学中,这三所普通本科院校都进入了前十,值得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简称“广工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建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四个校区,拥有全日制学生44647人,其中本科生36291人、硕士研究生7414人、博士研究生572人。广东工业大学优势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广州大学广州大学简称“广州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广州大学建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880亩,设有26个学院、65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990人。广州大学优势学科:土木工程、数学、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工商管理、美术学。汕头大学汕头大学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和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汕头大学建有校本部和医学院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991.55亩,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2942人。在学科建设方面,汕头大学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和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其优势学科: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工商管理。毋庸置疑,广东省不仅仅是我国的一个经济大省、经济强省,也是一个高考大省、高考强省和教育大省。目前国内仅有的四个一线城市广东省就拥有了两个。位于广东省的985、211双一流大学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虽然都只是普普通通的本科院校,但是却是广东省排名前十的高校,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考到就是赚到。

千年狐

广东的这三所省属大学,虽不是211,但毕业生容易高薪资就业!

在国内众多高校中,211高校可以说是除了985大学以外,最受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学校,211大学可以说是我国高校力量的中流砥柱,目前国内大学中共有116所211大学,而这些211大学就是我们俗称的重点大学或者是名牌大学!不过想要考上这类学校也是不容易的,一般录取分数都会比较高,就连最差的211大学也比一本线要高出几十分,如果再算上全国各省份平均下面211大学录取率在4%左右计算的话,考211大学的难度还是不小。其实除了985、211高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内也有有很多普通高校实力也很不错,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很好,值得考虑。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广东的这三所省属大学,虽不是211,但毕业生容易高薪资就业!广州大学众所周知,在国内高校中,一般以省会城市命名的高校,实力都是很不错的,例如我们熟知的武汉大学、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等都是国内高校中的“翘楚”,想要考上非常不容易。不过也有一个例外,就是广州大学。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但是相比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名气并不是很大,不过不可否认是学校的实力还是很强悍的,只是由于知名度低,所以也就渐渐的被低估了。这所大学是广州市所尽力打造的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也是我国的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可见,在广州境内的大学,地位还是非常高的。目前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完善的科研设施。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如数学、土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化学工程与技术、天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都是学校的优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很不错,学校的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全省较高水平,总体就业率均在98%以上,非常不错。而且位于一线城市广州的广州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的发展可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看名字我们也知道学校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外语类和经济贸易类专业,我们都知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对于语言类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这所学校的小语种,在全国是非常有实力,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有强大的影响力的,也因此也是备受考生的欢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省属重点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国际化特色的高校,学校还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 。从这些称号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实力和地位非常不一般。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有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中尤其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还是国家重点学科。除此之外,学校的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政治学等等专业实力也是很不错的,而且学校的综合排名在国内也是非常靠前的,例如在校友会2017至2018年广东省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位居全国第135位,广东省第8位。在软科2018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位居全国第109位。对于一所普通高校而言,有这样出色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超过部分21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很好,社会认可度很高,据官网信息,2018年广外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总体就业率均超过99%,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位居第1,在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榜排全国第24、广东省第3。对于语言类专业感兴趣的同学,这所学校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深圳大学相比以上两所高校,深圳大学的名气可能要大得多,在国内高校中,可以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学之一。毕竟自古以来,广东因为独天得厚的地理优势,其经济发展一直都很耀眼,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而除了广州,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而深圳大学是深圳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深圳规模最大的一所本科院校,其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学校不管是师资,还是学校经费,设备都是非常不错的,发展非常迅猛,从学校的排名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例如2016年全国排名76位,2017年就上升到57位,甚至超过了大部分的211高校,也有部分985高校被其踩在脚下,实力可见一斑。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10个;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如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等等专业都是很不错的。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很多的大企业超过一半的世界五百强都在深圳设有分公司,国内许多IT公司的总部都在这里,学生的就业机会也是比较多的,毕业生85%以上扎根深圳,用人单位总体评价优良,99%的用人单位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深大应届毕业生,考上就是赚到。总结:以上就是广东的这三所省属大学介绍,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所高校,虽然没有985、211的头衔,但是在专业领域内实力是非常不可小觑的,再加上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州和深圳都是国内的一线大城市,经济十分发达,学校的在经费方面可以说是十分充足的,学校未来的发展可期。而且这些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很好,就业机会也很多,能够考上这几所学校,可以说是不用愁就业的,考上就是赚到。对于以上的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猫鼠

华南第一大都市,莘莘学子向往的城市

广州拥有8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总数达113.96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广州集结了全省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华南地区的科教中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华南分院落户广州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产学研基地已明确落户广州 。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正式落户。香港科技大学将在广州南沙建设分校区。1、中山大学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简称“中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等,是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多所高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截至2019年9月,中山大学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开设132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1个。2、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华工”,位于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建筑老八校、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成员,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据2020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校园分为三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天河区石牌高校区;大学城校区位于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广州国际校区位于番禺区创新城。3、暨南大学暨南大学(Jinan University)简称“暨大”,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广东省三方共建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理事单位;是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的暨南学堂。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1958年,暨南大学重建。截至2020年3月,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校园占地总面积3182.4亩,建筑面积167.05万平方米;设有37个学院和研究生院、本科生院,25所附属医院;专任教师2534人;有全日制学生39543人。4、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南师大”,校本部位于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国培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广东省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学校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35年更名为勷勤大学教育学院,1938年改办广东省立教育学院,1939年改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1950年更名为广东省文理学院。1951年10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批复,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并入,设立华南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3025亩,校舍面积153万平方米,图书402万册。5、广州大学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为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广州大学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80亩,总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7月,设有27个学院。广州所有本科院校列表

痕之探

院士出席!广州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校长的3句话,句句经典!

金秋九月,梦想启航!9月20日,广州大学分别在大学城校区、桂花岗校区和黄埔研究生院举行了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2020级全体研究生新生、本科新生参加,其中,大学城校区新生6493人,桂花岗校区新生3093人,黄埔研究生院新生350人。大学城校区开学典礼现场桂花岗校区开学典礼现场黄埔研究生院开学典礼现场校领导屈哨兵、魏明海,聂贵新、傅继阳、李小琴、周云、孙延明、张其学、郭兴蓬、吴开俊、龚红,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樊军辉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韩冬雪教授、李进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泽涛教授、吴相洲教授,"百人计划"引进学科带头人石晓龙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郑勇,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学院负责人等出席典礼。大学城校区、桂花岗校区及黄埔研究生院开学典礼分别由副校长郭兴蓬、吴开俊、张其学主持。奏唱国歌、校歌校长寄语:唯有创新,方能远行;唯有创新,方有未来开学典礼在国歌、校歌声中拉开帷幕。校长魏明海代表全体师生员工,热烈欢迎2020级新生通过疫情和高考、考研的考验,正式加入广州大学大家庭。"希望大家做学校的主人和建设者,爱惜它、奉献它、发展它,让广州大学因你们的加入变得更温暖更有力量。"魏明海校长讲话"2020年,每个人都从中感受了很多,读懂了很多,也学到很多。"魏明海指出,全民抗疫,凸显了人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家与国的概念被再次深度阐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两个大局",面对国家社会和产业行业发展中的难题,"创新是我们的根本出路,唯有创新,方能远行;唯有创新,方有未来。"站在新时代高度,面向新的发展征程,魏明海希望新生们深切感悟自主创新之重,勇当创新的开路先锋。他表示:第一,以创新破解各种难题是时代赋予同学们的使命担当。从古至今,有抱负的青年学子们都有浓厚的家国情怀,都把自身理想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命途紧紧联系在一起,建功立业。同学们从一开始就要树立以创新破解各种难题的使命担当,把时代和国家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第二,以创新破解各种难题为同学们求学治学指明了方向。要把求真创新作为求学治学的方向,通过大学教育,具备笃定的信仰、科学的素养和创新的能力。第三,以创新破解各种难题是同学们应该书写的大文章。要有潜心向学、扎根学术的胆识和魄力,在基础理论和方法、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创新上多下功夫;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好奇心驱动多学科的交流对话,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结和多学科交叉。最后,魏明海鼓励新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就自己,报效祖国。师生代表:携手同行,共赴真知开学典礼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韩冬雪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广州大学法学院张泽涛教授,中国电子学会生物计算与生物信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副院长石晓龙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分别发言。"大学学习是有深度的,只有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掌握真正的专业知识。""希望同学们与时俱进,只争朝夕,开拓创新,互帮互助。"师长们以殷切的话语传达出对新生们成长成才的热切期待,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大学的学习资源和机遇,充分积累知识和锻炼技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建立人脉资源,努力拼搏、成就梦想。教师代表、韩冬雪教授发言(大学城校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艳芳、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2班伦嘉阳、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0级研究生新生于亚杰、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新生刘杨洋、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2020级新生蓝辉映作为学生代表分别发言,表达了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憧憬和积极探索未知、全面发展锻炼自己、努力践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决心。研究生新生代表张艳芳发言(大学城校区)本科新生代表伦嘉阳发言(大学城校区)新"广大人":戴上校徽,迈向新希望相逢在羊城,相遇在广大;戴上校徽,传承发扬广大精神,成为新"广大人"。典礼上,校领导和院士为新生代表们佩戴校徽,校党委书记屈哨兵为新生辅导员代表、班主任代表、第一班主任代表、专任教师代表、社团指导老师代表等颁发聘任书,勉励老师们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校领导和院士为新生代表们佩戴校徽(大学城校区)校领导为新生代表们佩戴校徽(桂花岗校区)校领导和院士为新生代表们佩戴校徽(黄埔研究生院)校党委书记屈哨兵为新生班主任代表颁发聘书(大学城校区)校党委书记屈哨兵为新生班主任代表颁发聘书(桂花岗校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开学典礼在《歌唱祖国》昂扬的歌声中结束。2020级本科及研究生新生们纷纷表示,将牢记"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牢记家人、师长的期待,将"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师生们齐唱《歌唱祖国》(大学城校区)师生们齐唱《歌唱祖国》(桂花岗校区)师生们齐唱《歌唱祖国》(黄埔研究生院)同学们,布满机遇与挑战的人生道路,已在脚下铺就,愿大家在广州大学这方沃土,绽放无悔青春,遇见卓越自我!

维兰德

长达11个字!今年,名字“最长”的大一新生曝光!

金秋九月,凉爽宜人。伴随着新生入学的脚步,广州大学迎来了一大批新鲜的面孔。每个学院多少人?男女比例怎么样?最小的学弟学妹今年多少岁?2020级新生大数据火热出炉,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本科新生2020年,广州大学共录取本科生7624人,其中大学城校区5005人,桂花岗校区2619人。管理学院录取人数最多,有772人。男女比例2020级广大萌新中,有3653名男生,3971名女生,总体继续保持1:1的"完美"比例。但是,在男生比例最大的学院——体育学院,男女比例达到20.9:1,在女生比例最大的学院——外国语学院,男女比例达到1:7.8。省份来源除了广东省以外,录取人数最多的三个地区分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7人、湖南省79人、甘肃省51人。"五湖四海皆兄弟,来了广大我们都是广大人!"民族分布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除了汉族以外,录取人数最多的三个民族分别是维吾尔族108人、壮族28人、土家族18人。姓氏名字今年本科新生中,叫黄晓婷、陈浩杰、刘畅的人最多,这些名字各被4位萌新共享,还有2位同学的名字长度格外耀眼,×××××·阿布都喀迪尔、×××××·努尔艾合麦提,共有11个字,老师点名前,一定得酝酿很久。在本次百家姓争霸赛中,690人共享的"陈"姓获得冠军,接下来是"李"姓502人、"黄"姓444人、"张"姓345人、"林"姓302人。另外还有几个独特的姓氏——"綦"、"邰"、"嵇"、"禤"。来源院校三年太短,再来四年也不嫌长。在广大,最容易偶遇高中校友的几个学校是——年龄生日2020级本科新生中,年龄最小的萌新2005年出生,今年才15岁。8月28日,是最多人生日的一天,共有23名萌新在这一天齐唱生日歌。研究生新生2020年,广州大学录取的研究生总人数为2578人,录取人数最多的3个学院分别是土木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男女比例2020级研究生新生整体男女比例为0.93:1,接近1:1的比例,较为完美。其中,男生比例最高的3个学院是土木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女生比例最高的3个学院是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教育学院。民族分布除了汉族以外,2020级研究生新生人数最多的6个民族分别是:重名情况在2578名研究生新生中,有3名同学叫杨帆,相信他们有缘在广大扬帆,也将相约在未来远航。来源院校2020年,广州大学的硕士生源质量稳中有升,生源学校也更加多元,在已录取的研究生新生中,有不少来自"985工程""211工程"及省部属"一本"高校,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双一流名校。年龄分布学海无涯,我们互相作伴,活到老、学到老!职业分布7624+2578=1020210202个相遇的可能,在广大实现;10202份鲜活的青春,在广大绽放!但,大数据并不能囊括每个人的精彩,还有更多有趣之处,等待着我们通过相处去挖掘!新生朋友们,你们准备好,在广大"神通广大"了吗?广大新的辉煌,期待与朝气蓬勃的你们一起续写!

玛戈璧

定位广东,考不上中山大学,还有其他好大学可以选择

大家都知道,中山大学是广东省内本土最好的顶尖大学,“岭南一哥”,在全国排名前10,只有学霸才能考得上,毕竟学霸还是少数。考不上中山大学不要紧,省内还有其他很多的好大学供你选择。我们先来看看广东省本科高校前31强的排名:除了中山大学外,还有华南理工,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大,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南方科技大学的话,今天这里不做推荐,这个学校只有学霸才能考上的,录取分数超过部分985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位于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是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有教职工4503人,其中专任教师242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含双聘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含双聘院士10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 [48] ,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研究生导师193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80人)。学校有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广东省三方共建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校园占地总面积3182.4亩,建筑面积167.05万平方米;设有37个学院和研究生院、本科生院,25所附属医院;专任教师2534人;有全日制学生39543人,其中本科生27487人,研究生12056人;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1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分别是: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植物学与动物学,入选学科数位列广东省高校第三位。深圳大学深圳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发起单位,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粤港澳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高校。学校有粤海、沧海、丽湖、罗湖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校园总建筑面积146.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亿元,全校纸本资源423万余册;设有研究生院,24个教学学院,两所直属附属医院,100个本科专业;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2个;有全日制在校生3768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8632人、硕士研究生8337人、博士研究生301人、留学生414人。学校有教职工3704人,其中专任教师2385人(教授553人、副教授688人)、技术人员553人、管理人员766人。我校博士后1424人,专职研究人员628人,访问教授136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8人(含短聘6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2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日本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院士3人(短聘),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短聘),新加坡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诺贝尔奖(生理和医学)获得者1人(短聘)。全职高层次人才队伍包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万人计划4人。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2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校本部位于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3025亩,校舍面积153万平方米,图书402万册;专任教师2386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在校25643人,硕士研究生10349人,博士研究生1211人,博士后在站232人,留学生1039人。学校有专任教师2386人,其中有副高级以上职称1522人,博硕生导师1227人,有博硕士学位2287人。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广东省领军人才5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7名。学校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含6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9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重点学科);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获评A+学科;物理学、化学、数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材料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唯一一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广东省共建高校,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唯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国家“1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广东省“211工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学校设有17个学院;本科专业31个,其中7个国家特色专业,10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3150人,研究生4898人,留学生1037人;专任教师2030人,其中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杰青13人;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7个ESI全球前1%学科 [2] ;直属附属医院11所学校现有院士3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青”4人;广东省“南粤百杰”4人,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4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19人,广东省珠江学者岗位计划入选者20人。 学科覆盖医、理、工、文、管理、法、经济等7大学科门类。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居广东省首位,全国医科院校中排名第二。博士招生规模位列全国独立医学院校第二,广东所有高校中排名第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位居全国独立医科院校首位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为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111计划”,粤港澳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天河校本部4407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63余亩,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设有26个学院(部), 98个本科专业;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职工约340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4.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6万余人,研究生6000余人,留学生133人。学校有教职工3400余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引进院士团队1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12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27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25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2人,广东省 “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311人,硕士生导师1145人。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微生物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已进入前1.5‰。王牌专业:兽医学 农业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位于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制造2025”国家试点示范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是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主要成员。学校由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四个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204.44万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81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有全日制学生44647人,其中本科生36291人,硕士研究生7414人,博士研究生572人;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多人,拥有职称自主评审权,其中正高级职称400多人,副高级职称约700人。先后推出“百人计划”“青年百人计划”“培英育才计划”“教师出国研修计划”等。目前拥有全职院士1人,聘有外籍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拥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国家“优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达100多人次,珠江学者、青年珠江学者、省“杰青”等省级人才100多人次、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截至2020年4月,学校共有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已进入1.9‰。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国家A类。王牌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广州大学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80亩,总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990人;有在岗教职工3206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18人;设有27个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69个;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32个一级学科硕士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在岗教职工3206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18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34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38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特聘院士4人、双聘院士6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人;其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12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国家级“特殊计划”领军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6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和文化英才2人、教学名师4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5人;广州市各类高层次人才178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1个省级教学团队。王牌专业:土木工程 数学汕头大学汕头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是广东省汕头市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粤港澳高校联盟主要成员,CDIO工程教育联盟主要成员。学校有校本部和医学院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91.55亩,建筑面积57.01万平方米。医学院有5所附属医院和5所托管医院。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全日制在校生12942人。图书171.8277万册,电子图书337.6184万册。汕头大学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设置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4个;广东省重点学科8个(其中攀峰重点学科1个、优势重点学科5个、特色重点学科2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含一级学科点覆盖数,学校共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有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王牌专业:临床医学 数学 生物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坐落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是广东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2011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亚洲校园”计划),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的首创单位、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和国际译联联席会员,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辖4个校区,总面积约2442亩(含规划);设有25个教学单位,75个本科专业,授课语种28种;有事业编制教职工总数2047人,专任教师1385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74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550人,外国留学生2372人。学校有事业编制教职工总数2047人,专任教师138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5.8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5.45%。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5人(其中在职10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入选中宣部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获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青年珠江学者”6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4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1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次,入选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名,(先后)聘用“云山学者”328人。此外,学校还聘有77位客座教授和近100位长期外教。学校有2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1个专业),20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24个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共有28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王牌专业:外国语言文学 应用经济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学校共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19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拥有省级试点学院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有教职工7508人(其中校本部866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1424人,在校留学生257人;拥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3个省(部)级重点专科,21个市(厅)级重点学科;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2个。学校全系统(含七家直属附属医院)共有在编职工6694人,专业技术人员6112人,其中正高级501人、副高级1085人、博士713人、硕士1509人。校本部在编教职工763人,其中专任教师41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55.47%,具有高级职称占55.96%。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广州市级教学团队8个。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杰青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广东省珠江学者5名,广东省教学名师3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省级培养对象20名;"南粤百杰"1名,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9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74人。另外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王牌专业:内科学 临床医学大家可以看看这些大学的毕业去向:中山大学医学院是在全国非常有名,每年录取分数线都很高,想学医学专业的可以考虑南方医科大学或者广州医科大学。2020年广东省内部分院校录取线这些都是广东省内的好大学,总有一款适合你,有你喜欢的吗?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点评。关注我,持续更新关于大学的一些资料。

邶风

广州大学开学了,黄埔研究生院首次入驻350人

9月20日,广州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分别在3个校区举行,全体研究生、本科新生参加开学典礼,其中大学城校区6493人,桂花岗校区3093人,黄埔研究生院350人,也是广大黄埔研究生院入驻的首届学生。校长寄语唯有创新,方有未来在开学典礼上,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欢迎2020级新生通过疫情和高考、考研的考验,正式加入广州大学大家庭。“希望大家做学校的主人和建设者,爱惜它、奉献它、发展它,让广州大学因你们的加入变得更温暖、更有力量。”“2020年,每个人都从中感受了很多,读懂了很多,也学到很多。”魏明海说,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面对国家社会和产业行业发展中的难题,“创新是我们的根本出路,唯有创新,方能远行;唯有创新,方有未来。”魏明海勉励学子深切感悟自主创新之重,勇当创新的开路先锋:一是勇担时代使命,厚植家国情怀,把自身理想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二是把求真创新作为求学治学的方向,通过大学教育,具备笃定的信仰、科学的素养和创新的能力。三是要有潜心向学、扎根学术的胆识和魄力,在基础理论和方法、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创新上多下功夫;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好奇心驱动多学科的交流对话,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结和多学科交叉。最后,魏明海鼓励新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就自己,报效祖国。 新“广大人”戴上校徽典礼上,校领导和院士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校党委书记屈哨兵为新生辅导员代表、班主任代表、第一班主任代表、专任教师代表、社团指导老师代表等颁发聘任书,勉励老师们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开学典礼在《歌唱祖国》昂扬的歌声中结束。2020级新生表示,将牢记“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牢记家人、师长的期待,将“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通讯员 广大宣

摧花手

广州大学开学了!黄埔研究生院首次入驻350人

9月20日,广州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分别在3个校区举行,全体研究生、本科新生参加开学典礼,其中大学城校区6493人,桂花岗校区3093人,黄埔研究生院350人,也是广大黄埔研究生院入驻的首届学生。校长寄语唯有创新,方有未来在开学典礼上,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欢迎2020级新生通过疫情和高考、考研的考验,正式加入广州大学大家庭。“希望大家做学校的主人和建设者,爱惜它、奉献它、发展它,让广州大学因你们的加入变得更温暖、更有力量。”“2020年,每个人都从中感受了很多,读懂了很多,也学到很多。”魏明海说,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面对国家社会和产业行业发展中的难题,“创新是我们的根本出路,唯有创新,方能远行;唯有创新,方有未来。”魏明海勉励学子深切感悟自主创新之重,勇当创新的开路先锋:一是勇担时代使命,厚植家国情怀,把自身理想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二是把求真创新作为求学治学的方向,通过大学教育,具备笃定的信仰、科学的素养和创新的能力。三是要有潜心向学、扎根学术的胆识和魄力,在基础理论和方法、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创新上多下功夫;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好奇心驱动多学科的交流对话,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结和多学科交叉。最后,魏明海鼓励新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就自己,报效祖国。新“广大人”戴上校徽典礼上,校领导和院士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校党委书记屈哨兵为新生辅导员代表、班主任代表、第一班主任代表、专任教师代表、社团指导老师代表等颁发聘任书,勉励老师们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开学典礼在《歌唱祖国》昂扬的歌声中结束。2020级新生表示,将牢记“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牢记家人、师长的期待,将“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 通讯员 广大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