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这个园不一般!贵大石斛研究院“圆”了致富梦乐之末也

这个园不一般!贵大石斛研究院“圆”了致富梦

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束花石斛、鼓槌石斛……贵州全省野生分布的50多种石斛物种,如今在贵州大学石斛示范园中可以一睹芳容。除了在树桩上、碎石头上“种草”的“奇观”之外,橙白相间的灯笼花、红艳艳的百合花和绿色的石斛相映衬,也让示范园极具观赏性,吸引了不少人前来看看“什么是石斛”。石斛研究院科技示范园2019年11月,依托石斛示范园,占地30亩,包含育苗区、示范种植区、成果展示区、产品研发区的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建成。这是贵州大学继成立石斛工作专班、技术服务团队后的又一推进性举措。“从校内占地中给出30亩来专门做石斛研究和展示,这在全国高校中少有,目前我们学校是规模最大的。”我校农学院副教授、石斛研究院负责人黄明进介绍。选育的金钗石斛新品种——赤钗1号育苗种植区走进研究院的第一个展示区,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一排排“长”着石斛的树桩。“这些树桩就是用来做附树栽培示范的,把石斛种苗固定在树桩上,让它们自然生长,为了增强观赏性,我们还精挑细选了外形好的树桩。在育苗大棚一旁种植示范区内,还有附石栽培,这两片区域展示的是石斛仿野生栽培模式。”黄明进说,贵州省石斛生产80%以上是仿野生栽培,面积跃居全国第一,该种植模式下的石斛不打农药,品质好,经济效益高,值得推广。此外,由于石斛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长达三年以上,考虑到收益问题,他们同时试验示范了“短、平、快”的立体化栽培模式——在树下种植观赏性强或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例如可以作为中药材使用的百合,以短养长,实现多元化经营。黄明进(右二)指导研究生创新育苗——铁皮石斛种苗驯化工作石斛附树栽培除了种植模式,科研成果的展示、创新技术的研发也是石斛研究院的重要工作。哪些种质资源高产、优质?不同品种分别适宜种在什么地方?研究院通过收集、挖掘各类石斛种质资源,进行品种选育,目前已经展示了贵州省现有的50余种石斛及其适宜种植的地区,最近又和江口县有关企业联合开发了高产优质的梵净山石斛,下一步计划将其推广种植。石斛附树栽培而如何让种苗繁育节本增效则是研究院在技术创新方面寻求的突破。“种苗繁育一般是实验室培养组织育苗,虽然见效快,但由于需要无菌培养,成本很高。现在,我们正在研究扦插育苗和种子直播技术,在原组织的基础上剪下茎枝再扦插,或者改变配方,在大棚苗床上直接播撒种子,实现种子直播育苗,降低成本。”黄明进介绍,扦插育苗技术已成型,正在推广应用阶段,期望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石斛展示区1对于花、茎、叶、根都含有极高药物及养生成分的石斛,研制药用产品的价值也很高,以石斛为主要原材料进行新药创制,是专家们做了10多年的工作。前不久,他们创制的用于治疗胃炎的药品处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下一步研究院将找相应的制药公司联合深入开发利用。“初步估计药品的经济效益至少上亿,如果能做起来,就可以推动石斛原材料的需求,进而大大提升石斛种植户的收益。”黄明进说。除此之外,有美白、杀菌等功效的外用药,以及石斛酒、石斛水等产品,研究院也正在紧密锣鼓的研制开发利用。石斛附石栽培石斛附石栽培自石斛研究院建成至今,虽然只有六个月时间,却已搭上了扶贫快车,帮扶种植贫困户。今年3月,在得知凤岗县土溪镇石坝村贫困户种植的石斛种苗紧缺后,研究院捐赠了25万丛优质种苗,价值30万元,三年后可给贫困户带来经济收益100万元以上。同时,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专家们还完成了对80余人次种植户的技术培训。“研究院现有30多名专家,其中核心成员18名,研究范围涵盖中草药栽培、病虫害防控、药用植物学、药材加工等,是很强大的一支人才队伍,近几年帮扶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赤水、凤岗、沿河、江口、锦屏、施秉、从江、荔波等地的石斛产业发展都有我们的技术支持。”黄明进说,赤水的金钗石斛种植面积全国最大、品质最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是学校省管专家赵致教授带领的中药材(石斛)产业团队多年来为其提供技术帮扶的成果。现在,赤水种植户1亩地的年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加之当地企业产品开发做得好,又大大推动了原材料种植端的需求,扶贫效果凸显。此外,锦屏县去年新增了1.2万亩铁皮石斛种植面积,扶贫效果也指日可待。石斛展示区25月12日,省委书记孙志刚主持会议专题研究中药材(石斛)产业发展,指出要抓住食药同源试点机遇,大力开发利用天麻、铁皮石斛等品种。推进我省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重要工作之一,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研究开发创新技术、示范推广石斛的科研成果,助推全省石斛产业发展”的主旨,符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也是推动我省石斛产业“一年有突破、两年上台阶”的重要技术力量之一。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做好资源整合,抓好石斛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斛新技术、新产品,聚焦脱贫攻坚,真正突显示范、推广作用,为全省的石斛产业发展助力。文字:张蝉摄影:李柏锋贵州大学

青宁生程

赞!贵州大学多彩贵州酒酒体研究院揭牌

1月1日,贵州大学多彩贵州酒酒体研究院(博士工作站)在多彩贵州酒集团揭牌。该研究院旨在为多彩贵州酒集团的产品提供酒体设计、品质把控、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支撑。当天,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邱树毅、副院长秦礼康,多彩贵州酒集团董事长龚蜀、总裁王虹玮共同为研究院揭牌。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邱树毅(右二)、副院长秦礼康(左一),多彩贵州酒集团董事长龚蜀(左二)、总裁王虹玮(右一)共同为研究院揭牌。揭牌仪式上,多彩贵州酒集团董事长龚蜀表示,多彩贵州酒作为多彩贵州品牌系列中的一员,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历经十余年倾力打造的贵州省形象品牌,是贵州特色产业的靓丽名片。同时,多彩贵州酒也是贵州酱香型白酒中仅有的两个国资品牌之一,在国资引领的中国白酒行业,肩负着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大学多彩贵州酒酒体研究院应运而生,将成为多彩贵州酒实践品质战略的重要抓手。“多彩贵州酒品牌作为贵州省内不可多得的文化产业品牌之一,多彩贵州酒所承载的意义非同一般。”多彩贵州酒首席科学家、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邱树毅表示,多彩贵州酒研究院(博士工作站)的成立,将会从酿酒微生物、酿造工艺、生产过程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对多彩贵州酒的的酒体品质严格把关。参会嘉宾参观研究院的实验设备优质烟酒作为贵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悉,多彩贵州酒酒体研究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和多彩贵州酒集团合作建设。下一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的人才技术优势,打造多彩贵州酒产品研发与酒体设计的专业团队,为多彩贵州酒的品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助力我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之一的优质酒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唯睿编辑 周婷编审 徐元芳

离于天下

中农研究院贵大农学院两大平台互交经验、互补优势!

日前,中农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受邀到贵州大学农学院开展深入交流活动。▲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农学院是面向贵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造就高等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现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中药材繁育与种植工程实验室、贵州省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中药材繁育与种植工程实验室贵州省中药材繁育与种植工程实验室是贵州大学中药材研究所为核心,由种质资源研究室、种子种苗研究室、生理生化研究室、栽培加工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质量标准研究室、病虫害防治研究室、药材信息研究室等8个功能研究室及相关研究方向和若干个实验基地组成,是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于一体的研究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组培室技术团队成员和中药材研究所的王老师在组培室共同配置营养基,调整组织培养中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完成创造组织培养的无菌环境。中药标本是中药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实物档案,也是相关科研不可缺少的参照物。▲标本室王老师表示:“不光是药材、饮片要建立标本,按照要求的话什么伪品、易混品都要建立标本,这是一个很花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但这些是实现中药材生产标准化、品牌化的基础,我们将大力支持中农研究院,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市场优势,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仪器室在仪器室里,技术团队操作使用了二氧化硫检测仪,通过加热、蒸馏、水循环及氮吹等操作,检测了几个样品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最后通过检测的参数进行分析二氧化硫残留是否超标。2中农研究院和贵大农学院这两大平台的这次交流针对性强,深入细致,两大平台的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双赢。▲设备的操作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宗旨是研究和探索贵州药用植物资源收集、鉴定、保存及其利用评价,中药材种质优化、良种繁育、高产优质栽培、药材质量安全等重大、关键和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具有品种选择、种源开发、栽培种植技术、土壤改良新技术、中医农业新技术等优势。中农研究院则致力于农业科技研究与成果转化,集学、研、产、贸为一体,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搭建多区域、多特色、多品种新农业合作体。中农研究院具有市场开发优势、销售渠道优势,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种植户教学指导经验,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合影留念今后两大平台还将进一步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优势互补,不断地提升中农研究院的科研、选种、培育、驯化等专业水平,实现农业科研的转化,更好地服务种植户。

定时器

贵大石斛研究院产业扶贫行稳致远

张蝉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束花石斛、鼓槌石斛……贵州全省野生分布的50多种石斛物种,在贵州大学石斛示范园中均可一睹芳容。除了在树桩上、碎石头上“种草”的“奇观”之外,橙白相间的灯笼花、红艳艳的百合花和绿色的石斛相映衬,也让示范园极具观赏性,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看。2019年11月,依托石斛示范园,占地30亩,包含育苗区、示范种植区、成果展示区、产品研发区在内的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建成。这是贵州大学继成立石斛工作专班、技术服务团队后的又一推进性举措。“从校内占地中给出30亩来专门做石斛研究和展示,这在全国高校中少有,目前我们学校是规模最大的。”贵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石斛研究院负责人黄明进介绍。走进研究院的第一个展示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一排排长着石斛的树桩。“这些树桩就是用来做附树栽培示范的,把石斛种苗固定在树桩上,让它们自然生长,为了增强观赏性,还精挑细选了外形好的树桩。在育苗大棚一旁的种植示范区内,还有附石栽培,这两片区域展示的是石斛仿野生栽培模式。”黄明进说,贵州省石斛生产80%以上是仿野生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一,该种植模式下的石斛不打农药,品质好,经济效益高,值得推广。由于石斛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长达3年以上,考虑到收益问题,贵州大学石斛示范园同时试验了短、平、快的立体化栽培模式——在树下种植观赏性强或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例如可以作为中药材使用的百合,以短养长,实现多元化经营。除了种植模式,科研成果的展示、创新技术的研发也是石斛研究院的重要工作。哪些资源高产、优质?不同品种分别适宜种在什么地方?研究院通过收集、挖掘各类石斛资源,进行品种选育。目前已经展示了贵州省现有的50余种石斛及其适宜种植的地区,最近又和江口县有关企业联合开发了高产优质的梵净山石斛,下一步计划将其推广种植。而如何让种苗繁育节本增效,则需要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在技术创新方面寻求突破。“种苗繁育一般是实验室培养组织育苗,虽然见效快,但由于需要无菌培养,成本很高。现在,我们正在研究扦插育苗和种子直播技术,在原组织的基础上剪下茎枝再扦插,或者改变配方,在大棚苗床上直接播撒种子,实现种子直播育苗,降低成本。”黄明进介绍,扦插育苗技术已成型,正在推广应用阶段,期望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花、茎、叶、根都含有极高药物及养生成分的石斛,研制药用产品的价值也很高,以石斛为主要原材料进行新药创制,是专家们做了10多年的工作。前不久,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创制的用于治疗胃炎的药品处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下一步,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将找相应的制药公司联合深入开发利用。“初步估计药品的经济效益至少上亿元,如果能做起来,就可以推动石斛原材料的需求,进而大大提升石斛种植户的收益。”黄明进说。此外,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也正在紧锣密鼓研制开发有美白、杀菌等功效的外用药,以及石斛酒、石斛水等产品。产业扶贫是贵州大学石斛研究的重要任务。今年3月,在得知凤冈县土西镇石坝村贫困户种植的石斛种苗紧缺后,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便向他们捐赠了25万丛优质种苗,价值30万元,3年后能给当地贫困户带来经济收益100万元以上。同时,专家们还完成了对80余人次种植户的技术培训。“研究院现有30多名专家,其中核心成员18名,研究范围涵盖中草药栽培、病虫害防控、药用植物学、药材加工等,是很强大的一支人才队伍,近几年帮扶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赤水、凤冈、沿河、江口、锦屏、施秉、从江、荔波等地的石斛产业发展都有我们的技术支持。”黄明进说,赤水的金钗石斛种植面积全国最大、品质最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是贵州大学省管专家赵致教授带领的中药材(石斛)产业团队多年来为其提供技术帮扶的成果。现在,赤水种植户1亩地的年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加之当地企业产品开发做得好,又大大推动了原材料种植端的需求,扶贫效果突显。此外,锦屏县去年新增了1.2万亩铁皮石斛种植面积,扶贫效果也指日可待。推进贵州省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下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工作之一。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致力于研究开发创新技术、示范推广石斛的科研成果,助推全省石斛产业发展的科研方向,再加上符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是推动贵州石斛产业一年有突破、两年上台阶的重要技术力量之一。未来,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将继续做好资源整合,抓好石斛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斛新技术、新产品,聚焦脱贫攻坚,真正突显示范、推广作用,为全省的石斛产业发展助力。

二重奏

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光明教育研究院到院开展调研

5月8日上午,贵州光明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田辰波、贵州建工集团贵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品胜、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土木创新研究中心专家吴玲凤、贵州品胜现代教育技术公司法人邓毅一行前往科研院开展调研交流。科研院党委书记、院长潘佩瑶,副院长卢云祥,副院长田涌,总工程师帅海乐出席会议。交流会上,潘院长代表科研院对调研一行表示欢迎,并就科研院基本情况、业务范围、八大核心技术等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围绕共建培训项目、拓展培训业务、搭建产学研平台、特种设备检测机构等展开讨论,并深入探讨产教融合合作模式,还就双方实现资源共享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磋商。本次交流会为科研院今后实现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精诚善建、精彩四海作者:陈艳君编辑:陈艳君审核:董蕾 黄巧玲

锅炉工

助力刺梨、酱酒特色产业发展!贵州大学校企合作组建多个研究中心

近日,由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与贵州太阳圣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夜郎谷酒业文化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体验中心、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品鉴分中心、夜郎谷贵州大学酱酒研究院”,在贵州大学西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隆重揭牌。据了解,目前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肩负着贵州白酒和刺梨两个产业的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重任,白酒团队重点进行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白酒加工技术研究,服务了茅台、习酒、夜郎谷酒等20多家白酒企业,为贵州白酒产业贡献了科研的力量;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刺梨团队为全省上规模的刺梨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刺梨产品加工技术服务。资料显示,贵州大学及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在2020年2月13日,组织贵州省12家刺梨企业捐赠了2384万元刺梨产品,并在省红十字会、省工信厅的指挥协调下,及时送往湖北、上海、广州、贵州等新冠肺炎疫情抗击一线,39家医院受赠,近5万人受益,活动受到全国90余家媒体关注报道,彰显了贵州刺梨企业的大爱精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贵州刺梨的医养功效和营养价值,为贵州刺梨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揭牌仪式上,贵州大学副校长杨松表示,白酒和刺梨是我省最具特色的两个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两个产业的发展,多次强调要举全省之力打造,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体验中心、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品鉴分中心、夜郎谷贵州大学酱酒研究院应运而生,有助于这两个产业健康发展。  贵州夜郎谷酒业文化有限公司品牌策划师、贵州夜郎谷创始人宋培伦在活动现场与参会嘉宾一同分享了贵州夜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认为,夜郎文化在贵州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蕴含了巨大的品牌价值,一定要利用好它为贵州产业发展作出贡献。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邱树毅、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院长谭书明分别就贵州大学围绕贵州白酒产业开展的相关科研工作和刺梨的营养功效和食用方法等进行了介绍。“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州省全国高校校友会联盟总会会长、贵州省湖南商会会长腾凯在当天的活动中表示,贵州省湖南商会企业愿意与贵州大学共同携手,为贵州刺梨和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夜郎谷贵州大学酱酒研究院将依托于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的技术优势和学科优势,结合企业的资源优势和营销优势,重点开展贵州酱香白酒关键技术的研究,特别是恒温恒湿、天然溶洞窖藏技术的研究,以及营销创新模式的研究,为贵州大学产学研和校企结合模式的发展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夜郎谷贵州大学酱酒研究院院长曹壮均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编辑 胥芬芳编审 田旻佳 韦一茜

古铜萧

高校人事:杨松、张大林、陈祥盛、吴攀等4人任贵州大学副校长!

近日,贵州省政府公布一批人事任免,其中杨松、张大林、陈祥盛、吴攀等4人出任贵州大学副校长。相关信息如下:杨松杨松,男,汉族,1974年5月生,江苏泰州人,1995年7月参加工作。贵州大学农药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历任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现任贵州大学副校长。张大林张大林,男,汉族,1974年12月生,贵州黔西人,1997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都理工大学测量工程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副教授。历任贵州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贵州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贵州人民武装学院(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副政委。陈祥盛陈祥盛,男,布依族,1971年3月生,贵州长顺人,1996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核心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等职。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攀吴 攀,男,侗族,1973年5月生,贵州黎平人,2002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日本千叶大学访问学者,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历任贵州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等职。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信息来源:贵州大学

太易

贵州省唯一的211大学——贵州大学,发展前景大好,值得报考

贵州大学坐落于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贵阳市,是贵州省唯一的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贵州省最好的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大学是一所拥有悠久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7年9月,入选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校园占地面积4646亩。贵州大学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7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贵州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5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0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和示范基地,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众多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贵州大学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建设高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江南大学等名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贵州省第一高校,贵州大学积极推动着贵州高等教育发展。贵州大学拥有贵州省高校中最优秀的师资,拥有一批优秀人才。贵州大学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5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等众多优秀人才。贵州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有,共有 1143 人选择升学深造,升学率为 17.25%。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院校主要为本校(50.73%),其次为“985高校”(24.41%),升学院校为“211”高校(不包含“985”院校与本校)的比例为12.43%。具有较高的升学质量。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最好的大学,也是唯一的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贵州省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地位,发展前景大好,是值得报考的高校。

独行客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发展论坛举行

近日,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发展论坛举行。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技能中心、贵州省公路局、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贵州省土木建筑工程学会、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外50余家单位、企业、高校主要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参加。成立仪式上,泰豪集团董事会主席、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董事会董事长黄代放、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梅世龙共同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揭牌。同时,梅世龙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他说:“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新技术方法与应用的需求而设立的,中心将围绕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结构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和管理工程等六大板块,以节能减排、循环、低碳、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以生命线工程的安全健康和长寿命为使命,联合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研发和生产的核心创新力量,建成土木工程产业从研发到应用一体化的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院长王颖华说:“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的成立,开启了土木工程行业产教融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又一高端平台。未来,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必将加快学院的发展,加快为企业、行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据悉,本次创新研究中心的成立,实现了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和科研人才在土木工程领域新的合作,通过进行有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把最有效的环境和最有利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就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下一步,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将以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学院学科、科研与人才的优势,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背景,密切与企业合作,深入开展材料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结构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推贵州大学明德学院产学研迈上新台阶。成立仪式结束后,梅世龙带领与会嘉宾围绕“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共同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好服务企业?”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广大土木工程从业者及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和一次难得的学术盛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睿编辑 刘伊伊编审 涂涌

黑风暴

“云端”跨洋签约!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添国际合作新伙伴

7月14日,记者从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获悉,该校近日与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农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次签署协议标志着学院国际化特色办学之路进一步向前,是学院延续国际化办学道路的重要实践。据了解,受疫情影响,此次签约以“云端”为载体,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这是明德学院首次通过跨洋连线签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议。贵大明德学院学院院长王颖华说,自办学以来,明德学院一直秉承国际化特色办学道路,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融合国际优质资源,打造国际教育合作新模式。本次签约将是促进学院加速发展,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一次难得的机遇。白俄罗斯国立农科院全称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Velikanau Vitali Viktorovich 表示,对双方合作办学有很多期待,包括两校未来2+2的合作办学方式以及师生交流、学术共讨等方面,并希望保持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与深化两校师生的合作交流。据悉,贵大明德学院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德学院对外开放程度,服务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袁航编辑 江婷婷编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