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录取分数往往看起来也不多么高,但为什么考上的人并不多?玄鸟

考研:录取分数往往看起来也不多么高,但为什么考上的人并不多?

在考研中,录取分数往往看起来也不多么高,但为什么考上的人并不多?在小编看来,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条。原因一:报录比很高,决定了最终录取的人不多考研的录取情况,从报录比来看,最近几年报录比大约是4:1。而即将到来的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280万人,实际录取人数,在扣除保研之后,预计大约只有50万,平均录取率只有大约20%,报录比只有大约5:1。也就是有80%的人最终没有机会读研。这么高的报录比,决定了录取的人最终不多。原因之二:考研复习得靠自己,往往很难考高分考研与高考不同,高考有教学经验丰富、对高考有深刻了解和研究的各科老师专门指导;考研往往只能一个人的战斗,基本上一切都得靠自己,无论是资料搜集还是实际备考复习,主要靠自己完成。这种“单兵作战”,会使得很多人很难考高分,从选拔的角度来看,考研录取线自然不会高。原因之三:很多学校有“压分”现象,看起来分数不高从考研的实际试卷来看公共科目全国统一出题;而专业课一般是由报考单位出题。不同的专业,不同学校,专业课试卷是不同的,难度也不一样,甚至阅卷的评判标准也不一样。大致来说,越好的学校,专业课出题越难,评分越严格。很多985名校专业课出题很难,阅卷很严,会出现所谓“压分”现象,导致考生普遍得分不高。这类学校虽然看起来录取分数并不很高,但其实难度很大。比如,北清复交这种顶尖名校考研复试线并不很高,但实际上非常难考,就因为“压分”现象存在。综合上述,如上三条原因导致考研看起来录取分数并不多高,但实际考研成功录取的人并不很多。对于如上三条原因,你怎么看呢?

天下有道

预计考研录取人数最多的3所985高校,考研不易,且行且珍惜

预计考研录取人数最多的3所985高校,考研不易,且行且珍惜随着考研将近,报考了研究生的各位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相信直到现在,每一个备考的学子还在努力的复习中吧,但是时间不多了,小编希望大家在这次考试中一定能取得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据调查,现在随着就业压力大学生不再“吃香”,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到考研大军中去,2018年考研的学生在二百三十八万,明天怕是只会更多不会减少,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今天小编就这个话题来跟大家聊一下未来预计考研录取人数最多的3所985高校,祝大家都能考上。1华南理工大学 该校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学校,位于广州,为985、211工程大学,在经历了全国的院系调整之后,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了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大学,因为其建校历史悠久,被称为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据悉,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的招生计划为5700人,比2018年多了足足700余人,据判断是一所考研人数算多的985了。2哈尔滨工业大学 不用多说,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哈工大的实力可不是普通的985、211所能比的,说的简单点,从哈工大上学出来的学生是不用过多的去为找工作而发愁的,可以说是毕业就是“金饭碗”了,哈工大是我国国家大学生创业计划重点培训高校,还是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2019年的招生计划为5580人,比2018年多了563人。3复旦大学 位于“东方明珠”的复旦大学不用说在我国了,在整个世界也是比较出名的大学,复旦大学实力一流,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该校实力雄厚,师资力量可以媲美外国知名大学,2019年的招生计划为6300人,比2018年多出了700人,据估计与华南理工大学一样,是录取人数最高的2所985高校了吧。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迎接考研了吗?

道一

考研复试最容易被录取的4类考生,尤其是最后一类,导师抢着要

2020年考研初试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虽然考研成绩和复试分数线还没有公布,但是很多考生已经预测到自己能否进入复试环节了。有些考生为了考研付出了太多,不想在复试环节被刷,所以他们已经提前准备考研复试了。如何顺利通过考研复试呢?一直以来都是众多考研学子心中的疑问。那么,今天就来说一下在考研复试过程中,最容易被录取的4类考生。一、英语水平高现在很多大学招收研究生都非常注重英语能力的考察,特别是名牌大学,初试英语单科分数线要求高,在复试环节会有专门的英语老师负责考察。在研究生期间,导师一般都会让学生整理近几年与自己科研方向相关的文献,基本上都是英文文献。假如英语能力较差,读英文文献是非常吃力的,更不用说要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了。有些考生认为英语只需要提前背好一个自我介绍就好了,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一定要提高自己英文能力。二、初试分数非常高每年复试都会出现初试高分被刷的现象,然后就开始抱怨某某大学“歧视”、“不公平”等等。对于初试高分被刷这种现象是非常少见的,一名初试分数很高的学生,复试的时候导师都会特别关注。几分钟的复试环节有时候很难评判某个考生是否优秀,初试分数很高,即使复试表现平平淡淡,基本也会被录取。初试分数很高,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考生是非常优秀的。三、本科院校层次高现在很多学校招收研究生都会看考生的本科学校,甚至有些院校会把名额留给调剂的985/211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而淘汰一志愿本科层次较低的考生。有些本科院校较差的考生二战或者三战才能与名校应届本科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刻苦努力上进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是相对于综合能力方面还是逊色于名校的考生。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本科层次高的考生会被优先录取。四、科研学术能力较强考研初试证明的是你的学习能力没有问题,而复试则证明的是你的综合能力。大多数导师都愿意招收科研能力强的学生,硕士研究生阶段需要跟导师做课题,科研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说是导师的左膀右臂,导师能够省心省力。有些考生虽然初试成绩很高,但是学术科研能力很差,读研三年没有任何学术成果,甚至毕业论文都需要导师操心。部分考生在本科阶段就参与过课题研究并发表过论文,这类考生是导师最青睐的。

古今不代

每年大约有多少人考研?考上的大概有多少人?

26年前,中专的文凭都是非常稀罕的学历,有个中专生来某个单位上班,单位负责人都会乐不可支;如今,大学生供大于求,大学本科生数量似乎出现“饱和”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于是,很多本科生都想通过选择考研这条“绿色通道”来加强自己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有多少?大概有多少人能够顺利考上?我们先来看一看2009到2018这10年来关于考研人数方面的数据:2009年的报名人数是124.6万人,招生人数有44万,差不多十个人当中有3个人能考上;2010年报考人数马上增加了15.4万,达到了140万,考研报录比2.8:1,稍微有点回暖,录取人数47万;2011年考研人数151.1万,比上一年的报考人数又增加了11.1万,但录取人数只比上一年增加2万;2012年,考研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增加14.5万,录取人数增加3万;2013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6万,录取人数只有54万,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万人……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238万人,录取人数只有68万人,考研报录比是3.5:1,三到四个“考研党”当中,才有一个人能够通过考验。到了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85万人,报考人数比上一年整整增加了47万,而考试通过的人数却只增加了4万人。从上面这些数据不难得出,近年来参加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近五年来报考人数更是拾级而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双非学校或者普通的211大学的竞争可能要小一些,但39所985大学的保研率都高得惊人,在推免生占据一大片名额的情况下,其他外校生想挤进去,没有差不多的实力,难如登天。不仅985如此,一些顶尖的211大学同样在保研率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北邮本科生的保研率高达5成左右,这样一来,外校的“考研党”的名额和机会就更少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很激烈,大学生考研的竞争更是不容小觑。就拿前几天刚结束的2019年考研初试来说,285万人报名,居然淘汰了213万人左右,淘汰率为75%左右,“主角”只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有人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高考那是有老师盯着,有家长陪着。而考研的残酷性又何尝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考研的路上,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家长的跟踪,完全靠“考研党”发自肺腑的自觉。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考研,你会成为“考研党”中的一份子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适来

报考人数最多,录取人数最低!考研人:我太难了……

这周末,我们就要迎来2021年考研的初试了。许多考研学子,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最后的准备。三百多个日夜的努力,都将在这周末得到升华。邓哥在这里也祝福所有考生能够一切顺利,成功上岸!几乎每年的考研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就是每一年都会出现“今年是史上最难考研年”的论断,今年也不例外。报名人数422万人,比去年341万,增加81万人!这是2021年考研人面临的竞争。距离今年研究生初试已经不足一周,虽然官方没有公布总体的数据,但从部分媒体统计的数据来看,这或许又是考研竞争最具白热化的一年。图源@镝数聚受到疫情的影响,虽然各大高校的研究生今年扩大了招生规模,但是相较于考研报考人数的增幅,考研录取人数则增长较慢,招生人数增幅仍低于报名人数增幅。再加上推免生占据不少的招生名额,考研学子的竞争更加激烈。拿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专硕举例,据说今年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400人,报录比大于10.0。体育类院校尚且如此,很多综合类院校更是挤破了头。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人选择考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对不少学子来说,这也是他们在高考之后的“第二次关于命运的抉择”。为了命运,大家也都是拼尽全力与考研死磕,使出浑身解数。有的人早晨五点拼命起床。有的人挑灯夜战。有的人在赶往考场的路上争分夺秒地背诵。有的人在排队间隙努力刷题。有的人还用上了玄学,将头像都换成了杨超越或者是其他保佑自己上岸的锦鲤。有的人每天都在朋友圈里祈祷《好运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我怀疑的时刻。圈哥也无数次听到熟人倾诉:“真的背不完了”。“报录比太高,感觉自己没戏了”。“我现在的主要矛盾是考研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要同落后的记忆力之间的矛盾”我们也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研人,去了解他们真实的考研故事:@Hooray:一开始考研只是为了向家长交差。因为父母的建议,从去年开始我就踏上了考研的征途。可以说一开始准备关于考研的那些都只是想向他们交差。到后来准备了不少,别人问我考不上怎么办,我会坚定地说去二战。现在的话,每天朝六晚十地背书,只想赶快考完赶快解脱。考完研之后,想先去找个实习。研究生能不能考上还不知道,但是还是想先为自己想一条后路。@General:九月才决定考研。本来我是坚定的不考研党。但是因为今年的疫情,本来计划好的实习不得不搁置。一番权衡后,只能在九月份才匆匆加入考研大军。今年像这样因为原本的计划被打乱,仓促间开始准备考研的人还有很多。只不过对我而言,准备的时间是真的不太够了。到现在这个阶段,我的大脑内存已经满了。所以我打算把脑子里的那些存了多年的七情六欲删掉,给肖四和腿姐腾出一些空间。@辰月一:还是想看看更大的世界。往小了说,自己的本科学校在体院中是属于末流,能学到的和更好的学校都有一些差距,另外感觉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都过得十分安逸,而考研给了我一个跳出舒适圈的机会。往大了说,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现在的青少年体质太孱弱了,作为体育人,希望能帮助他们做出一些改变,感觉读研应该能让我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吧!@听雨栏:二战考研,收获最多的是学习的过程。为了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为了以后能有更高的收入,我选择了考研,看似有些功利,但这也是现实。去年的考研挂在了复试,当时对于复试其实还挺有信心的,所以结果出来的时候挺崩溃。当时也不够冷静,鬼迷心窍地拒绝了另一所学校的调剂。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我知道的是在二战这段时期,我无数次想穿越回去锤自己一拳。但是人总是要有点追求的,我想这个道理是在考研过程中让我领悟到的,希望自己也能继续朝着自己的追求奋斗。@天体小鱼:考研是一条路,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去年考研,我上岸了。因为当时自己已经有了退路,所以对我而言,我的压力并不算很大,但是同一个图书馆的二战选手后期心态时常崩溃,让我印象极深。现在读了研究生,感觉和自己预想的还是不太一样,读研究生的过程也并不轻松,自己还需要在更多方面有所提升。作为过来人,希望后面考研,尤其是体育专业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不要盲目。还是要想清楚自己是不是想一辈子都走有关于体育、有关学术的路。如果有别的想法,那读研除了能带来学历外,可能就是在浪费你几年的时间。身边有一些人其实是有些后悔读研的。微博知乎的日经话题中有一条是“考研难还是读研难”。很多人都表示,其实研究生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其中有一位网友的观点很有意思:我读研和考研其实都难。在考研的路上,每天都有想要放弃的这种心态,然后又安慰自己加油,这种左右切换让人崩溃。这种坚持又放弃,放弃又坚持的摇摆才是最难最难的。而在这中间坚持着的每个人都是自己英雄。其实,无论最后能不能考上研究生,这个过程都是人生道路上一份独一无二的经历与回忆。内卷不易,考研不易。祝正在备战的考研人都能顺利上岸。END你还记得自己当初考研的经历吗?

泛然而辞

为何很多院校更愿意录取本校考研生?复试时,本校考生有何优势?

为何很多院校更愿意录取本校考研生?研究生复试时,本校考生有何优势?许多同学在读大学之后,辅导员和任课老师肯定会对学生说起考研和保研的事情。如果能够保研,自然不要选择考研,毕竟后者难度较大,竞争也不小。但考研的话,更多的院校更愿意让自己本校的同学去考。对于那些舍弃本科院校,考研外校的考生来说,需要酌情考虑。那么,在考研的时候,如何择校呢?是选择自己的本科院校,还是选择外校呢?如果本校只是双非院校,要选吗?考取本校的研究生有何优势?为何复试时,导师更偏爱本校考研生?最近一位大三的考生蔡同学给小水留言,他提及自己的考研打算。本来他打算考外校的研究生,甚至是想冲击一所211大学,但是他的任课老师建议他考他们的本校,这让他有点犯难。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本科是湖南科技大学,这是位于湖南湘潭的一所理工类院校。在考研这方面,本科老师给他的建议是就考取本校,这样的话概率很高。而且任课老师也比较喜欢他,还给他在专业方面一些很好的建议。其实,他有种情况并没有明说,他是该校的潇湘学院的学生,也就是之前的三本,如今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如果考取211大学的话,他自己心里也没底,毕竟专业学的并不是很好。对于这种情况下,考取湖南科技大学本部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若是考研外校的话,优势并不明显。可以先准备一年,将本校作为保底院校,来年看复习的具体情况再做决定!在考研时选择本校是有很多的优势的,就算分数考得并不高,在研究生复试时,导师也更愿意要本校生。所以本科老师建议他选择本校考研,也是为他着想!01、考取本校研究生,资料获取容易无论是湖南科技大学本部的同学,还是潇湘学院,在考取湖南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时,考研资料比较容易获取,特别是近几年的考研真题和资料。在平时授课时,任课老师可能就是考研时的出卷老师,在专业课方面还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指点。更有甚者,还会在话语间透露出考研的重点,以及准备考研的方向。所以初试只要搞好英语和政治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会考到高分的!02、研究生复试时,导师更偏爱本校生在研究生复试时,考生的分数只要过了专业复试线,在复试时的表现中规中矩,本校生被刷的概率极低。如果面试时的导师刚好认识你,或者就带过你的课,甚至也一起做过课题研究,那么肯定会优先考虑你的!03、研究生导师更愿意录取本校生排除那些本科是211和985的名校生,研究生导师们更愿意录取本校生。这主要是因为,本科阶段在学校里学习,导师们熟悉学生的情况,比较好培养。而且本校比较优秀的学生能够留在学校里读研,本生对学校也是一件好事。导师对于本校生知根知底,研究生阶段师生之间,相处起来比较融洽。因此,在本科老师的良好建议下,不要着急下结论,需要综合自身的情况再做决断。在择校方面,不同的情况下,考生的选择不尽相同。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决定!01、本校不错,实力相当,选本校读研如果考生的本校是211或985,自己的考研院校难度也和本校差不多,那自然选本校更容易。若是本校是普通一本,自己也没那么大的实力,选择本校也是求稳的做法!02、实力较强,有名校情结,可以考虑冲击名校如果考生实力比较强,本校也不错,自己又有名校情结,可以考虑冲击名校。但是这一切的选择要看考生自己的实力,不要盲目下决定,还是在理性的情况下,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不过,对于那些考研较为冷门院校来说,可以先考外校的名校,在超过国家线,但没有达到专业复试线或复试被刷的情况下,考生可以调剂到本科院校读研。当然,能够保研的话尽量获得保研的资格,不能获得再考虑考研。毕竟前者比较稳,读研的概率更大,不过要考生从大一就开始准备,到了大三再想去保研,那已经来不及了!如果你本科院校只是一所双非二本院校,你会考虑本校的研究生吗?如果不考虑,有何理由?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为何有些低分进入研究生复试的人会被导师看中,优先被录取?读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异地吗?考生无法辞职,能读全日制研究生吗?用对这些“取巧”的好方法,基础差的人也能在211名校读研!

白棉花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应该怎样高效准备复试?

年前就想写篇关于古代文学专业复试的经验贴,以给提供大家一个寒假复习的思路和方向,但生怕漏掉要点,始终不敢下笔。现在距离复试大概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通过跟大家的日常交流,对各位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确,因此这个时间来写这篇文章我想大概是最合适的。闲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一、复试到底有多重要?复试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考研最悲剧的事:过了初试,却折在复试。有同学可能会感觉:初试花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来准备,复试只有最多两个月的时间来准备,是不是复试不太重要?或者说,学校在最终确定录取名单的时候,是不是主要依照初试分数和本科学校,复试只是一个参考?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以上想法纯属想当然。在准备复试之前,我们需要先从观念上理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有何意义。复试之所以会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初试可能解决的导师困惑:学生是否属于高分低能、卷面之外答题人的综合素质、治学态度和处事态度怎样等等。不同于本科大班式教学,硕士阶段我们会进入真正的“导师制”,开始讲究师承关系,尤其是古代文学领域,你是什么治学路数,基本上只要看看导师就七八分明白了。学生从老师那里汲取经验、方法和知识,导师也需要对学生负责。要择取学生,仅仅凭借一纸研究生入学考试答案为依据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复试与其说是一次教育制度规定下的形式,毋宁说是导师的现实需要。回到考试本身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复试:1、逆袭与反逆袭的博弈复试可以造成的分数和名次变动到底能有多大?我举自己2013年考研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说明。当年进入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复试的人数总共有18人,最终确定录取13人。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加权成绩如下表所示。我们可以看到的结果是:①初试成绩排名第1的同学,经过复试后变成了第9名!②初试成绩排名第15的357分同学,复试后以第7名被录取!③初试成绩排名第10的366分同学,复试后变成第14名被淘汰!④被录取的第13名同学和被淘汰的第14名同学,最终成绩差为0.18分!⑤初试成绩并列为376的两名同学,复试后名次相差了6位!不难看出,总成绩排名第1的同学与排名第13的同学,总分数仅仅差了6分多而已。而初试成绩完全相同的同学,有的留下了,有的却离开了。因此,复试真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知识战和心理战,打开查询结果的那一刻,每个人的心都是非常紧张的,也许在入学之后你跟舍友面对这样一张表格,会觉得太富戏剧性、回忆很美好,但对被迫离场的人来说,错过了可能就是永远,也许在以后的漫长人生中,会无数次想起曾经的这次遗憾。0.18分,就是两种命运,两种人生。复试就是这样,不要因为初试成绩低,就不敢用尽全力;也不要因为成绩高,就放送警惕。此刻的人生,如此真实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2.1分 > 5分可能大家有的不明白:为什么初试成绩差那么多,最后算下来的差距变得又那么小。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 现在的复试权重一般在30%—50%之间,权重高的已经到了70%,而且教育部这几年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复试方面更加重视,这个权重只会更高,不会降低。如果复试权重为30%的话,那么: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换句话说,如果复试的权重为50%,意味着初试的5分,才等于复试的1分!如果你比竞争对手初试高了20分,他仅需复试比你高5分,你就有可能落榜!那么问题来了,复试一定要淘汰人吗?不可以全要吗?答案是一定的。即便学校今年原计划招收10人,实际报名5人,且这5人都进入复试环节,也不会都要!因为教育部规定,复试要实行差额复试,且差额复试的比例不低于20%!就是这样残酷,复试注定就是有炮灰的一场战役!3.30天,决定未来3年复试如此重要,但是我们复习的时间却真的太少!除了河北几所院校在1月份出初试成绩外,2月14日和15日将会有一大批地区和院校陆续公布初试成绩,2月结束之前所有学校都会公布成绩。但是34所院校的面试却安排在3月初,从我们知道初试成绩,到正式踏入复试考场,仅仅只有2周左右时间!34所自划线高校的复试较早,其他学校时间稍显充裕,但最多也不会超过2个月。平均我们有20天—40天左右时间来准备复试,而这,将直接决定未来3年我们是在读研,还是走向别的道路。二、复试该怎样准备?1.战胜自己,也战胜他人在初试的时候,很多人去关注报录比信息,看到报名的人数过多,就不敢再去考了。那时我告诉大家,不要片面关注报录比,因为你的对手仅仅是眼前那张试卷,你能搞定它,就大胆去考。但是到复试环节,这说法就不对了。我要告诉大家,复试的对手,是同时进入复试的其他同学!不可控的因素突然增加了好多,你不知道别人来自什么学校,你不知道别人从哪年开始准备的考研,你不知道别人的基础怎么样,你不知道别人为复试做过哪些努力。还有,你不知道别人是否长得更漂亮。复试不再有一张所有人都一样的试卷,它更灵活。从一个问题,导师会问到另一个相关的问题,由此及彼。也许你看起来不经意的闲聊,都是在考验你的态度、思考力、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站在导师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一位导师面临的是多位同学,他的选择标准是优中择优,有及格水平,也有优秀水平。你可能觉得,老师问的问题我都答上来了,但是如果别人答得更好,你就很危险了。2.短时间疯狂储备知识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一切时间,疯狂地去储备知识。不要再被动地等分数下来了,腊月二十六我们开了公开课,对复试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一些说明,建议大家尽快开始复习。寒假期间甚至正月初一,还有同学在跟我探讨复试的问题。我触动很大,这个世界上,真的不缺少比你优秀又比你努力的人。所以亲爱的,从现在开始,从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刻开始,赶紧准备复试吧。说不定你明天看的哪本书上某个知识点,就会在考场上被问到。3.料事于先,制胜于时讲了态度,我们再来说下方法和技巧。复试相对于初试来说,时间紧,但是考察的面却要广得多、深得多。所以我们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个方向地随便抽出一本书就看。那样只会南辕北辙,还会搞得你疲惫不堪、精神紧张,陷入恶性循环。怎样才是好的复习方案呢?还是要从导师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设想你是导师,会喜欢招到什么样的学生,那我们就从哪些方面去准备。下面我进行一下假设,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是否有道理:①我希望我的学生态度诚恳、治学踏实。所以一些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他应该掌握,面试时第一个问题,我会问比较简单的,这样可以判断他是否足够踏实。同时,从这些简单的问题切入也不会让学生过分紧张,有利于每个人发挥出正常水平,不会影响对大家真实水平的判断。比如初试中就考到过的问题,会比较合适。②除了本科阶段的基础外,我想看看他对这个学科和专业的认识,这关系到他以后的态度,如果是急功近利完全为了学位,可能在做研究时敷衍了事。所以我会看看他对他们学校的古代文学研究和我们学校的古代文学研究有多少了解。还有曾经影响过本学科领域的重要人物。③既然是要筛选优秀人才,我需要准备一些能够体现区分度的题目,除了判断知识积累外,还可以再借此机会看一下面对不熟悉问题,大家的真实态度,是否有不懂装懂的情况,这是治学大忌。④除了知识外,这个学生的个人情况我还想了解一下,比如他的家乡、家庭状况、求学动机、未来规划等等。从2013年自己参加完复试后,当时面试的场景一直留在我脑中,我时常去回想和咀嚼当时每一个问题,觉得确实是出自以上一些方面。前几天正好有位同学还问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问题,我在这里一并写出来,供大家参考。问题是:学校导师的论文有很多,要是都看的话肯定看不完,也有很多看不懂,应该怎么办?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选择和引导。选择是说我们应该在自己目前知识结构的层次上去选择一些自己能看懂的论文,看不懂的不要紧,以后读研期间可以慢慢研习,向老师请教。我们可能只需要知道有这一篇论文即可,记住一个论文题目就非常好了,必要时可以显示自己用功之勤。重点看的应该是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初试时填报的方向圈定的一些论文,真在考场上被问到看过的论文,就可以有意识地把老师引导过来,说我看过哪篇哪篇,然后把这篇论文的研究方法、观点、你的心得、受到的启发简单地评述一下。这会显得非常好!目标院校老师的论文是一定要看的,但是方法上应该是有重点的看,边看边记,如果有不懂的,可以记下来问题,在面试时把这些疑惑提出来,导师们除了耐心地给你解答,还会觉得你是一个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虚心求教的有心人,一定非常喜欢。这也就是我说的“料事于先”的问题,其实就是一开始多琢磨,确定几个方向,有针对性地准备。到时候找准恰当的时机,把话头引导这里来,重点阐述。

谢鲲

考研最简单的4个专业,报考人数少,过了国家线就能被录取

我相信现在就有很多的同学开始准备2020届考研,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的同学不能确定自己要考什么专业,我不得不告诉大家,现在还没确定学校和专业真的是有点晚了,因为每一所学校的考试范围都有所不同,只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达到有效的复习。无论是大学本科还是读研究生,我们选择的院校和专业都很重要。有些同学在高考之后填报专业时就很马马虎虎,以至于大学后悔了四年。如今到了读研期间,我们都已长大成人,对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我们有勇气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对于自己的选择也会更加谨慎小心。我们选择不同的院校与专业考研的难度程度也不一样。那些专业难度比较小,差不多只要你过了国家线就能上。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适合考研捡漏的四个专业,希望同学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一、历史专业我相信在大学的时候,历史就一直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在小编高中的时候,老师就曾经告诉过我们,历史专业是很冷门的,每年招生人数都不多,既然本科已经这样了,那么研究生就更不用说了,有些名校的历史学专业每年差不多都招不满人,如果有想捡漏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虽然这个专业并不被大家看好,但是如果真的能够进入一些历史研究机构,或者到一些历史文章出版社,都是非常的有前途的,大家好好把握吧!二、古生物学专业这个专业在前几年还真的是默默无闻,大家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专业,但是前几年出了一个新闻,某知名大学古生物专业只有一个人顺利毕业,并不是淘汰率高,而是这个专业真的是一脉单传,就一个人而已,有些年份还根本招不到人,本科阶段已经是这样的情况了,在你考研究生的时候,就更没什么人报名了,因此如果你想考名校的研究生,可以尝试在这个专业捡漏,其实这个专业的人才非常的稀缺,有些研究室或者专门的研究部门,对这个专业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奈何每年全国也就很少一部分人才。三、 体育学可能有些同学还不知道有体育学这个专业吧,这个专业其实比较冷门,几乎每年没人报考,但是你的眼光应该放得更长远一些,因为体育学人才都是非常的稀缺的,比如一些体考培训机构,某些高校的体育部门,都是对学历要求比较高的行业,而且这些专业的薪资和发展前景是非常的好!如今一些健身机构或者是拳馆都会招收一些体育方面的人才。未来除了能够从事体育老师这份行业,也可以进入一些体育部门培训机构,发展面较广。体育老师与语数外这三门主课老师的工作内容相比更加简单和轻松,但薪资待遇并没有太大差异。四、护理专业大多数人认为护理专业根本没有必要考研,大学毕业或者专科毕业就能找到工作开始赚钱,这就导致护理专业硕士是非常的稀缺的,大家可以假设一下,同样是护理专业的人才一个是专科毕业、一个是本科毕业、一个是研究生毕业,那么谁会更有竞争力呢?结果显而易见当单位有了升职加薪的机会,一般都会考虑那些学历更高的人,确实每个行业都需要基层的人员,但是如果想爬的更高,你需要有一定的底子!我们在选择专业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优势,特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这样避免我们在做选择时会出现错误。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错了,我们再努力也徒劳无功。在我国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有适应他的专业与冷门专业之分,我们选择专业一定要选择向上发展的夕阳行业,一定要避免选择走下坡路的行业。因为如果我们选择了这类行业,即使在工作岗位上花费再多的精力与努力,也很难有上升空间。毕竟行业的大趋势都很严峻,那作为我们个人来说,也很难有所发展。

鬼干部

考研:2019年985大学会招收多少人?保研和考研各自录取多少人?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根据全国研究生招收情况来看,最近几年,每年人数每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不过增加人数比较有限,一般增加两三万人。预计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收人数大约为65万左右。不过,39所985大学,招收的总人数几乎保持不变,增加的招生名额,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增了硕士点的普通大学里面。2019年985大学总共会招收多少人?由于2019年相对于2018年,985大学招收总人数几乎保持不变,按照2018年的考研录取数据来看,经过小编的粗略统计,所有的39所985高校,2019年招收的研究生总计大约有13~15万人。不过,这个数据包含保研和考研录取的总人数。保研和考研各自录取多少人?我们来看看985大学的保研情况。上面表格是2018年985大学的保研录取率的大致情况,其中,有部分985名校没有公布数据,比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不过,可以合理推测,清华的保研率应大致与北大差不多,超过50%;而哈工大等名校的保研率应在30%左右。对985大学这个群体总体来看,粗略计算,2019年的保研率大致在30%左右。所以,计算下来,2019年,通过保研录取的人数大约为4~5万人,而考研而被录取的人数大约为9~10万人。2019年预计报考人数大约260万人,而通过考研这个途径录取的985学生不到10万人,这个难度确实很大。不过,只要合理选择专业,避开很热门的专业,即便是985大学,考研也是很有机会成功的。如果你是考研学子,你今年报考的是985大学吗?如果你打算将来考研,你打算报考985大学吗

后悔者

为何考研300多分就能被985大学录取,而考上的人却那么少?

为何考研300多分就能被985大学录取,而考上的人却那么少?近年考研成了很多大学本科生的普遍选择,但是考研不像高考那样,每年录取的人数很少。不过,考一所大学想被录取的话,考研分数要比高考分数低很多,要知道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985大学,一些专业考研只需要300多分就能考上,但是考上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考研分数比高考低那么多,为何考上985大研究生的人却寥寥无几?今年有个三战上岸的考生小风向小水吐槽自己近期遇到的糟心事。他本科是一所普通二本,备考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前两次都没有考上,去年辞职考研总分380分,终于被录取。但是却被邻居耻笑,考了380多分还不容易么?何至于考了三年才考上?考研不同于高考,380分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很多研究生专业只需要考到300多分就能被录取,清华大学2019年工学专业的复试线才只有310分,但是超过该复试线的人却不多。之所以考研分数比高考分数低那么多,考上的人却不多,主要是以下原因!01、考研人数不多,远不比上高考人数以2019年考研和高考为例,考研的人数是290万,但是高考的人数超过1000万!如今各个大学扩招,过了本科线就能读本科,录取的人数比考研总数都多,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考上研究生的人就显得格外的少。02、考研总分不高,远远低于高考总分除了海南省和江苏省,绝大多数省份的高考总分是750分,考生考到500多分就能读本科。但是考研的总分却远远低于高考总分,满分只有500分。对于一些理工类专业来说,就是去985名校,考研也许300多分就能读研,但是高考的话就必须要在680分以上才有可能。所以看似不高的考研分数,真正考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考研分数能够达到400分的同学都是比较有实力的学霸,像清华大学的一些专业就必须要400多分才能被录取。400多分的考研成绩并不少,只是不了解考研的人才误以为和高考的总分一样!03、高校的研究生推免为主,统招名额不多,985名校难考2019年考研结果已经出来,超过200万人没有被录取,也就是说290万人考研有三分之二都失败了。要知道研究生的统招名额并不多,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都有限制,特别是985名校的招生基本上都是个位数,甚至很多专业都是一两个。要说考一个普通大学的研究生相对容易,但是从普通本科考进985名校,却非常困难。在有限名额的前提下,即使你的分数考的再高,排名低的也不会被录取,直接被淘汰掉!04、考研比高考复杂,有国家线和单科线的限制高考比较公平,只要经过一场考试,由分数决定命运。但是考研却不是。考研在分数上有国家线和单科线的限制,超过不了就没学校上。而对于大部分考研院校来说,专业复试线还得达到才能复试。而考生要经过初试和复试才能最后被录取,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考研失败,所以成功率很低,考上的人不多。当然,如今本科生遍地都是,读研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一方面考上可以暂时缓解一下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还能获得研究生学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考研分数看似不高,却非常难考,尤其是985院校尤为难进。但是考生如果还是想读研的话,尽量早了解早做准备,这样才能占得先机。你觉得考研进985大学容易还是高考的时候考上985大学容易?两者哪个更厉害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