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备考管理学博士?笔试和面试攻略,亲身经验分享然则孰可

如何备考管理学博士?笔试和面试攻略,亲身经验分享

我用了1个月时间准备和复习,然后考上了南方某985大学的全日制管理学博士。现在把经验分享给大家。第1步,联系博士生导师这一步非必需的,但如果能联系上导师,有导师表示愿意接收你,那么导师可以提供一些笔试复习教材给你,教你怎样面试,介绍一些有经验的师兄师姐给你认识,这些对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不过,提前联系好导师的缺点就是,你对这个导师的了解不够多(例如人品、带学生的风格、研究兴趣是否与你吻合等)。你若是盲目发邮件联系导师,而导师又答应接收,日后你入学后一般就得进入他的门下。若是到那时才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导师,就很麻烦了。利弊你们自己考量吧!我的建议是,如果时间允许,先用多点时间打听、了解一下这位导师,然后再发邮件给他做自我介绍,问他是否愿意接收你。我的经历就是在学院官网浏览一下各个导师的主页,然后对喜欢的导师发了一封自我介绍的邮件,把我的简历、曾经发表的论文、曾经写过的书稿发给他。然后那位导师回复了我,约我到他办公室面谈。面谈过程还比较愉悦,然后他就给我介绍了一位师兄,辅导我如何准备笔试和面试,这对我实在有很大帮助。但我后来指导的一些考博士的师弟师妹,他们没有提前联系导师,也能顺利考上了。然后通过第一年的课程学习,深入了解了各个导师的情况,第一年末才递交选导师的申请书。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第2步,递交申请材料我报考的学院是自主招生(申请-考核制),所以我不用参加全校的统考,直接递交申请材料给学院就行。如果学院审核材料通过了,就会出公告,通知笔试和面试的时间。其实有自主招生权的学院要求递交的材料都是大同小异,包括:1、英语六级超过450分,或新托福成绩大于80分,雅思大于5.5分,或者曾经发表过英文论文,这样就不用提交英语考试证书了。2、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4、个人简历。5、本科、硕士阶段的成绩表。5、体格检查表。6、代表性学术成果。具体资料看各学院的官网。那个研究计划就像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就行。第3步,笔试复习。我那时笔试的内容有3张卷子,分别是管理学理论知识,管理学研究方法、英语。对于管理学理论知识,我建议复习的书本是《西方管理思想史》(郭咸纲著)、《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史密斯和希特主编)。对于管理学研究方法,我建议复习书本是《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主编)。这本书非常厚,但内容很丰富,也很实用,对于我后来读博士做研究也有很大帮助。而英语复习,由于提前了解到考试内容是针对目前的经济热点,用英语写一篇文章,表达个人看法,所以我就背诵CCTV NEWS微信公众号每天更新的新闻。近些年,学院的英语笔试改风格了,不仅有写作题,还有阅读选择题,有点类似考六级。我闭关复习了1个月,把推荐的那3本书都读了4遍,天天背诵英语文章。第4步,笔试考试复习了一个月后,终于等来笔试的日子。笔试时间是9点-12点,监考老师发下来3张卷子(就是前面说的3张),要求我这3 小时内做完交卷。我当时给自己安排每张卷子用1个小时完成。《管理学理论知识》有5道大题,每道大题又有几个小题,都是主观问答题,没有选择题。题目例如:蓝海战略和红海战略分别是指什么?请你描述一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什么?《管理学研究方法》题型跟理论知识的卷子一样,题目例如:什么是中介变量、调节变量,怎样检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Cronbach 系数用来做什么?请你写一个你曾经看过或研究过的论文内容,包括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英语卷的题目前面已经说过了,就不再赘述。题目例如:请你就“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写一篇英语文章。第5步,面试笔试结束的当天晚上,我就接到通知,说我笔试分数通过了,可以参加第二天的面试。所以,我就赶紧制作了面试用的ppt,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和研究计划。第二天我参加面试,面对5位面试官,我从容不迫地讲述我的ppt(过程就像硕士论文答辩一样),我讲述完后,5位老师就开始提问。问题例如:请你用英文介绍一下自己(3分钟);请你说几个管理学理论的名称和大概内容;检验内生性的方法有哪些?第二天,学院就把笔试和面试的分数、录取名单公布在官网上,我也顺利被录取了。录取通过率?记得当时大概有28人提交报考申请,由于学院考核严格,只有10人可以进入笔试,笔试完后,只有5人笔试通过可以进入面试,最后5人面试都通过被录取了。

有之

以前大家都说“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现在的博士依然好考吗?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关于读研和考博,高校里曾经流传着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意思是读研的话,很容易毕业,而考博的话,往往很简单。流行语自有它的道理,往往是对实际现实的总结和反映。的确,前些年的情况就是,考研难,但读研容易毕业;考博容易,但读博难毕业。考博之所以容易,是因为博士入学考试并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由招生单位自己组织考试,一般来说,只有通过了基本线,就可以被录取,重要的是,要找到愿意接受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所以,考博的关键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要能联系到导师。只要联系到了愿意接受的导师,入学考试往往并不难,这就是以前大家都说“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前考博不难的另外一条重要原因是,以前就业压力不那么大,研究生就业比较容易,何况读博太耗时间了,愿意读博的人并不多,所以,那会儿,考博的竞争并不大,联系导师比较容易。那么,现在的博士依然好考吗现在就业越来越难,不少研究生希望通过读博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因而现在希望读博的人大大增加,使得竞争变得很大,让导师接受的难度大增了。比如,北大某学院的一位博导,今年只打算招收一个博士生,然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个打算读博的人与该老师联系过,希望做他的学生。这个竞争就很大了,谁能保证一定能获得该导师的认可呢?更重要的是,现在通过考博而录取博士的途径变得越来越窄。现在很多大学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硕博连读、提前攻读等方式录取博士生,甚至直博生的比例也在提高,这些,都导致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的名额在逐年减少。一方面是公开招考的比例在减少,一方面是希望读博的人越来越多,此消彼长之下,考博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当然,难度仍然主要不在入学考试,而在获得导师的认可这个方面,难度越来越大。要想容易获得导师认可,最好是在硕士期间能发表有一定分量的论文,任何导师,都是青睐有成果的学生的,因为这表明你具备较好的学术素养,有做学术的潜力。你打算考博吗?你觉得读博的价值大吗?欢迎点赞、评论。

老流氓

考上博士后,我想告诉你这些考博的捷径

来源:考博圈(ID:kaoboquan100)作者:听雨 编辑:学妹2019年我考上了南京某双一流高校管理学专业的博士,2019年9月3日-2019年12月3日,我在博士征程中已度过了约90个日日夜夜,过上了“7117”的生活,真正体验了博士是什么、怎么做,不得不感慨一句:博士真苦真难啊。不过在这3个多月的日子里,博士生活虽苦,但我过得很踏实和充实,我找到了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我确定了为之一生而奋斗的事业。所以我还是比较支持考博和读博的,因为在读博的过程中你会进一步沉底自己,思想会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在此为正在犹豫不决或迷茫不知所措的研三即将毕业生提供一些考博的经验和建议,为你拨开考博迷雾见真章。报考报考哪所或哪几所学校?联系哪个导师?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怎样联系导师?什么时候报考?应该提交什么报考材料?一些列报考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首先,关于该报考哪几所学校。学校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考上,在选择学校前最好咨询一下有关老师或博士过来人。我认为选择报考学校主要有两个依据:第一是你的专业,根据你的专业去选择报考学校,首先去搜索一些有你专业博士点的高校,之后去逐一筛选;第二是你的能力,现在很多学校招生都是申请审核制的,所以你学术水平必须过硬,必须有学术成果,也就是有发表论文,而且还是核心期刊的论文,所以选择学校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是选择985,还是211或其他。其次,关于联系哪个导师、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怎样联系导师。确定好报考的学校后就开始联系导师,联系导师越早越好,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联系导师那就要抓紧了,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所谓适合自己的导师是指专业和研究方向和自己相似的导师,我建议选择比较年轻的博导,一般年轻的博导比较有活力有能力,在学术上更能帮到你,年纪大点的博导一般都没有精力去搞学术了,选择好自己心仪的导师就要给导师发邮件,希望能得到他的认可。再次,关于什么时候报考。可以参考去年的招生简章,关注好报名时间,关注好报名时间不要遗憾错过。最后,关于提交报名材料。提交的报名材料需提前准备,可以参考往年报名需要提交的材料,一般高校都需要提交报名信息表、专家推荐信、硕士成绩单、英语证明、学术成果证明和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计划书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创新点等,字数不少于3000字,这个一定要提前认真准备,比较重要)。材料审核标准:科研计划书、科研成果和专家推荐信。备考备考内容为笔试和面试的英语和专业课。备考要有针对性和高效性。首先,对笔试和面试英语的复习备考。笔试英语复习方式主要是获得报考院校的英语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参考和复习资料,通过做真题了解英语出题动态和主要出题源,充分利用英语真题高效复习英语。其次就是英语单词,坚持单词的记忆,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因为句子是由单个词汇组成的,单词是基础。再次就是其他练习题了,做完真题就要做一些模拟练习题,可以选择其他高校的真题进行练手,可以选择考博英语各大院校考博英语真题,我是选择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考博英语真题。复试英语的复习主要是听力和口语,听力我们可以用手机下载星火英语或扇贝英语等APP,口语就要出声朗读阅读,大胆去说英语。其次,对专业课复习备考。学校没有指定专业课复习教材,专业课主要考试专业知识综合和研究方法两门。专业知识综合主要是借鉴该院硕士考试指定参考教材去复习的,我专业课所用教材为: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陈振明的《公共管理学》(该教材比较厚,学科知识也比较全)、张成福的《公共管理》,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欧阳康,张明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笔试是你进入博士的拦路虎和敲门砖,你必须通过笔试才有资格进入面试,另外笔试的成绩比例约50%,所以你必须考出一个好成绩才能在没有关系和人脉的情况下杀出重围,因此做好笔试的复习备考工作。此外,复习备考需要合理规划好考博时间,该怎么规划时间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具体安排,前期注重写毕业论文,后期注重考博。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面试。所以在考核中你需要认认真真做好笔试,踏踏实实完成面试。首先,关于笔试。我报考的南京双一流高校管理学专业考试科目为英语和两门专业课。笔试英语题型为阅读、文献翻译和写作,和往年英语真题一样,考试时间3个小时,其中阅读1和2比较简单,难度相当于四级,阅读3和4比较难,难度介于六级和考研英语之间,1篇英译汉比较难,1篇汉译英比较简单,写作是关于人工智能(AI)未来发展展望。笔试专业课主要考试内容为论述题,论述题主要考的内容为理论基础,即让你用某一个或某一些管理学、政治学或经济学理论解释某一社会现象,出题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其次,关于面试。面试考察英语外语水平和培养潜质,外语水平面试主要方式为面试导师提问英语问题(1-2道)。培养潜质主要考查学术研究兴趣、研究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潜质。要求以PPT(8-10分钟)的形式汇报本人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科研成果,拟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及对研究方向的认识、设计思想和展望。心得体会:笔试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所以要构思好答题思路,尤其是论述题回答要有条理和逻辑,字体要工整和清晰。在面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稳住心态,灵活应对,在面试的过程中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沉着灵活应对即可,重要的是要全程保持微笑。

大洪拳

好不容易考上博士,可是导师没有课题,没有任何指导,怎么毕业?

几乎所有的学生以及家长对于博士的价值和含金量都有共同的观点,认为博士研究生毕业就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就能够有非常完美的生活,这是大众的观点。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博士毕业的难度,而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难度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观点。所以每年硕士研究生一旦选择了读博,一般都会非常重视一件事情,即一定要找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导师,一定要找一个工作重心在科研上的博导,毕竟这样的话很有可能对于自己的整个博士学期期间有着极大的帮助,甚至影响着自己是否能够顺利的如期毕业。只不过每年的新晋博士,正式开始自己的博士学习后发现,当初自己所选择的博导并没有那么的完美,没有课题,没有时间,也没有任何的指导,于是这些博士便将开始抱怨,有的已经有了放弃读博的打算了。说实话,心情是非常可以理解的,而且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博士研究生,都将自己博士期间能否顺利的毕业的希望更多的寄托中自己导师的身上,希望能够通过导师的各种人脉以及各种资源,帮助自己顺利毕业。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博士研究生在读博期间能够得到导师的指导和指引是很有限的,因为那时的我们应该自己有足够积极的主动性,博导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甚至还要不断的出差,那么这时的博士研究生应该自己找一个自己研究方向的比较热门的论文主题,开始自己的相关撰写工作,不管是查文献,还是去实践调查等等,目的是要发表多篇C刊论文,这才是核心,而且这件事情如果你指望自己的导师去实现,那或许是真的在痴人说梦。同时,读博本就是一个很煎熬的事情,不管是科研压力,还是就业压力,又或者是生活压力等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旦出现问题便有了放弃读博的想法,那么或许从一开始你就应该斩断自己读博的初衷,直接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便找一家还不错的公司上班就可以了。所以,不管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我们都有可能会遇到一个行政类的硕士导师,可能没有足够多的时间顾忌到我们每一个人,或者说几乎没有指导过,这时的我们只能是去自己研究,自己去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撰写论文,然后再给自己的导师过目,这样的效果或许才是最好的,而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指望着自己的硕导或者是博导。总之,如果你想读博,那么你就要承担其所发生的各种情况,更要明白的是想顺利的毕业,想如期按时的毕业,你能够靠的只有自己绝对不是你的博士导师,因为他所能够其到的作用很大,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你不给力,那么这一切都白搭。

神者勿齿

一位博士生的直言批评:为什么我看不起博士生?

导读:没有博士学位的人,读完此文,不必嘲笑博士。归根到底是学术生产线出了问题。学术越来越水的背后是全民精神下沉。请问,现在大学教师中,除了“课题”需要,保持主动阅读习惯而且阅读有质量的人,还有几个?读博士,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养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对超越课题和论文、纯粹受精神需求驱动的阅读和思考的真诚热爱。然而,这样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极为少见。2011年,我到一所985大学读博士。我发现,有真才实学的博士实在不多,根本不爱阅读的平庸之辈却不在少数。即使是有些天天捧着书看的博士,同样言谈乏味,思维僵化,几乎看不到半点思想的火花,因为阅读质量低下。除了只会往大脑填装知识片段,用复制粘贴的功夫拼凑论文,品位、情怀、审美均与他们无缘。他们的家居环境和形象气质,真的很难跟知性挂上钩。2011年5月,参加博士复试的时候,在这所985高校的校内宾馆认识一位同来复试的教育学博士生。同住几天时间里,他发表的一些“高论”让我目瞪口呆。文科本科硕士都读完了,他的世界观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千万不忘阶级斗争”的阶段。他说,民营企业家都是剥削阶级,应该被全部消灭。一个三观如此扭曲的人,竟然能进入985高校文科专业博士复试而且顺利考上,可见招他的教授眼光有多差。三年时间里,我还看到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学术“奇观”。一位连马克斯.韦伯都没听说过的高校外语教师,考上欧洲某国史博士;一位连学术论文选题基本规范都不知道的人,被招进来读历史学博士;读了三年中国近现代史博士,毕业之前还连历史学家许倬云是谁都不知道的人,竟然能发表多篇南大核心期刊论文,获得历史专业国家奖学金。不要说“人家不是研究这个,为什么要知道这个人。”作为一名博士,如果连本领域最著名的国际学者是谁都不知道,那实在是太不合格了,其基础知识和学术功底非常让人怀疑,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一个个把“研究”做得风生水起。论文数量、学位——而非文化素养和真实水平——赋予了他们无尽的幻觉和优越感。有些博士甚至浅薄到认为:“我们学校毕业的博士,气质普遍比XX大学的博士气质好。”2008年浙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一所末流大学读完本硕后,考上浙大的政治学博士,站在操场上,学校和学历的双重身份转换,让他自我感觉好到几乎要飘起来。跟他聊天发现,学养和阅读还不如优秀的本科生。一位浙大人文学院的文学女博士,自我感觉好到,你多看她一样,她就认定你是喜欢上她这个“知识女性”。就是这位“知识女性”,读到文学博士了,还连茅盾文学奖作品《芙蓉镇》的作者古华是谁都不知道。不说是博士,看她擦的口红和胭脂,你很难相信她的职业与书有关。......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求学动机。目前,在985高校,外校考进去的硕士研究生,至少一半来自地方院校,至少三分之二的博士生,本科来自地方院校。他们当中有真诚爱读书的人,但是更多的人考研读博是为了改变出身,增加就业机会。985高校处于中国学术圈子的核心地带,985本科生一入大学就开始接触和了解国内学术圈子的真实情况。他们知道什么是学术,自己适不适合做学术,国内学术环境适不适合自己。于是,要么他们纷纷选择出国深造,要么放弃读研读博。少数留下来读博士的,大都是因为不用考就有了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本人非歧视地方院校。它们的学生为了工作,考研读博无可厚非。学术大环境的现状绝非他们造成的,我只是想指出,当读博士的主体求学的动机主要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改变身份和就业,甚至对学术存在严重误解(以为跟期末考试一样,背背书、查查资料就是学术)的时候,整个学术大环境的持续恶化将不可避免。应该努力通过提高地方高校学生培养质量,以克服未来“读博大军”的精神短板。其次,博导招生不全是出于学术考量。有一次,我在某985高校校内bbs发起登山活动,来了好几个管理学院硕博连读生。一见面看到真人,我非常惊讶:全是本科毕业马上跨专业读博士的二十岁出头的妹子,一个个白皙粉嫩到手轻轻一捏就能挤得出水来。国外名牌大学管理学博士一般只招有实战经验的人来读。眼前这些女生没有一点社会阅历,连自己可能都还管不清楚,如何研究管理学?留心观察不难看到,有些(非大多数,更不是全部,别对号入座)实践性比较强的文科专业教授非常喜欢招年轻女博士,因为经常可以带出去做调研,住宾馆。厦门大学教授吴春明就是一个典型。当然,这一类事情未必全是“吴春明们”的错。还有很多“吴春明”没有被挖出来,因为他们的女博士都顺利毕业,交易顺利完成。第三,博导的科研项目需要一些跑腿干(体力)活的助手搜一搜知网文献和近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就会发现,人文社科研究越来越沦为体力活。仅仅靠收集和梳扒资料,整理数据,再用挖掘出来的所谓“新材料”,加上花拳绣腿式的解读,就能拼凑整理成一篇学术论文或著作,根本提不出原创性的见解。正因为是体力活,开展一项研究所需要的前置知识储备就不那么重要。博导们非常清楚,博士只要招进来,两篇核心(靠关系)能搞定,几乎没有毕业不了的。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博士生的个人潜质......因此,有时,越是不爱读书的人,招生的时候,反倒越受博导青睐。因为越喜欢读书思考的人,越是兴趣导向,越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所以,越不愿意参与自己不喜欢的研究课题。把不读书、不思考的人招进来读博士,让他们参与什么课题,他们就参与什么课题,反正他们对什么课题都没有多大兴趣,只想用听话合作来换取毕业和学位。读博士期间,他们的选题就是导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材料全是导师提供,论文框架也是导师拟定的。他们读博几年所做的全部工作就是协助导师完成课题需要的体力劳动(跑腿、码字、整理资料、调研)。作为回报,博导帮助他们发文章、过答辩。于是,一项交易顺利完成。当科研越来越沦为交易,当交易越来越普遍,做交易的人全都忘了自己在做交易,他们都把交易当成了科研。在本科阶段,同一个专业所有学生修的课程大体相同,分数高低的差别,让学生们能自觉意识到,别人也能相对容易地判断出,谁在某些方面不如谁。所以,本科生有高傲的,也有谦卑的。到了博士阶段,每个人的专业、选题和方向不一样,失去了可以相互比较的共同尺度,却拥有了 “我是专门研究……”的万丈光芒。正因为这个“专门”,非本专业同一个研究领域的人,很难对他们的真实水平做出评价。这正好为南郭先生式的学术混子们提供了容身之处。如果一个人阅读面足够宽广,知识视野足够开阔,他就容易跳出“自己”,在一个大的坐标上审视自己。这种人一般能保持理性的谦卑。如果一个人缺少阅读兴趣,或阅读质量地下,知识视野仅局限于自己“研究”的领域,他就很难跳出“自己”以看清自己。于是,越专,就越容易装。越装,就越容易给自己或被别人戴上高人面具。读博士,没有让他们知识增长多少,而是让他们脸皮变厚了很多,因为博士毕业,他们再也不会为自己从未读过巴金的作品,却拥有文学博士学位感到羞耻了,因为手里有了“我专门研究巴尔扎克”这块金光闪闪的遮羞布。(此处的“巴金”和“巴尔扎克”仅仅指代学科领域不能绕过的重要人物和作品。)由于头上顶着“专门研究……”的光环,光芒太耀眼,以至于他们比普通人更难看到自己精神世界的贫瘠。他们愿意一辈子就守着那口井,靠着井里不断挖出的、很难通过同类比较来确定真实价值的“矿渣”混饭吃,对井外的世界毫无好奇心。那口井不但是他们生活饭碗的来源,也是他们“学术地位”的根基。为了行文的方便,本文把博士单独抽出来谈。文中的“博士”指代把人的心灵分割成块状的学术生产体制。所以,我的批评同样指向副教授、教授、博导。他们中的很多欺世盗名之徒一直是用“专门研究”来掩盖真实水平。最后,还是那句我一再重复的老话:一个人的学养和品位,来自超越功利目的——而非服务于课题和论文的——纯粹出于精神兴趣的自由阅读。

阶也

博士学历都很难“抢”到饭碗的专业,供过于求太严重?19考生慎报

专业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得到考生的重视。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很多就业领域更加看重的是毕业生的专业和个人能力强弱,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学历的高低。考生们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往往都是带着专业目的性去报考的,一所大学在该专业上的学科实力强不强成为了很多考生的报考选择因素。因此,选对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以下这些专业多年来都是毕业生数量泛滥的专业,很多博士生都在跟着抢饭碗,可见就业难度之大!19考生报考专业时一定要慎重了。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文系专业中最具有代表性、招收人数最多的一个专业,这个专业的开设院校几乎数不胜数。因为开设的成本比较低,又是一个比较基础的专业,导致各类大学纷纷开设,扩招人数上升,毕业生数量严重泛滥。甚至很多理工类、科技大学等高校都有开设这个专业,可见其毕业生数量之多。并且,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本来就比较狭窄,专业精度还不是很高,好像什么都学,但是什么都不是很精。因此,很多毕业生一路深造到博士水平才能够在一些大学中谋求到不错的大学教师职业,其他的则是考公、成为教师或是从事一些薪资较低的文书工作。二、 会计学会计学的报考人数一直以来都非常多,加上专硕近年来不断扩招、非本专业学生跨考或是自己考取资格证等都导致大量会计人才不断涌入用人市场,使得这个就业领域也变得人才泛滥起来。要知道,会计专业在曾经可是一个非常吃香的金饭碗,但是如今却成为了一个高学历也难找工作的领域。并且这个专业对于个人能力和经验的要求更加看重,更是导致很多初入社会的毕业生比较难找到理想的对口工作。三、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非常万金油的专业,更是各大院校开设专业中生源比例占据比较大的专业选择。就读该专业的学生会发现在本科期间学习的知识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到财会、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但是每一个涉及的深度都比较浅,导致大量毕业的本科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该专业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考研甚至是考博,才能够找到相对高薪一些的理想工作。四、 国际金融与贸易因为名字的豪气,国贸专业也是一个报考人数非常之多的专业选择。但是实际上这个专业有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薪、好就业呢?实际上,真正能够在就业市场上找到理想对口高层工作的只有名校和高学历毕业的该专业学生,本科生更不用说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想要找到理想中的高大上职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本科专业的学习中,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比较空洞,因此毕业生在人才泛滥的就业市场中很难找到工作,更是会被学历更高、能力更强的竞争者挤下来,最后从事的反而是一些和本专业不怎么搭边的工作,前景并不是很乐观。以上这些专业,都是近年来本科生泛滥、就业较难的专业选择,很多专业甚至博士生才能勉强找到理想工作。因此,报考这些专业一定要慎重选择哦!

芄兰

本科学的管理学,博士却转农学,80后的她如今是“211副校长”

喜欢就给我点个关注吧!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有不少人曾私信问我,“自己对本科所学专业兴趣不足,想通过考研报取其他专业,但又怕跨专业考研难度太大,或是考上了,怕自己底子太差,跟不上。”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位80后女教授,她本科学的是管理学,而博士却读的是农学。虽然她也对自己的这个选择懊悔不已,但最终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到底是谁卢艳丽,1982年12月出生,四川乐山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农业部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本科学习: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习,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博士学习: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毕业两年晋升教授,10年当上副校长。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和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研综述卢艳丽发展了数量性状遗传定位和基因型缺失推算新方法,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引入新的非参数统计模型,成功解析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她发掘了一批以ZmARF31为主的玉米抗逆新基因,以响应干旱胁迫的smRNA和自然反义转录本为主的调控网络及具分子育种价值的功能标记,并系统揭示了表观调控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基因等分子育种技术创制抗逆玉米新材料。同时,她理论研究结合育种实践,探明了西南玉米“温带×热带”杂种优势模式。成功的背后本科学管理学,怎么就跑去读了农学的博士呢?大家对于她的决定,一定是既惊讶又佩服她的勇气。到底是什么让年纪轻轻的“她”就拥有如此大的成就?没有学过生物化学、遗传学,更没有学过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敢想敢做”的她用一整年的时间疯狂自学,有时候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凌晨2点才去休息,这对她早已成了习惯。在这期间,面临这么大的困难和挑战,她也后悔过,既然做了选择,留给她便只有向前!向前进。她的成功与她那宝贵的探索精神是分不开的,大家都愿意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开拓,而她偏偏要往未知的领域,大家认为新的东西有风险,到最后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大家的说法,她从未有过顾虑,一直以来,她都以明艳靓丽、细腻坚韧、热爱生活、自信乐观、兴趣广泛的新形象,活跃在农业科研一线。既有科学家的坚定,又有四川女性的乐观与豪爽。也正是这股精神。卢艳丽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她曾经说过:“我将用四川人打麻将的精神把科学研究做到血战到底。” 最后人生如烟,如云,如风。转瞬即逝。“只有倒退的时间和路”,既然我们走到了今天,又占有如今的社会地位与责任,只有前进,前进,在前进!莫倒退。各位想要实现自己理想与抱负的同学们,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相信自己,为自己的梦想拼他个无怨无悔吧!大家身边又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烦请联系删除)往期精彩这几所高校,有着中部“小清华”的美誉,快来看看都有谁吧!河南省的这几所高中可谓是“高中界的扛把子”

雪椰

好不容易考上博士却找不到导师?博士:我太难了

70周年国庆大阅兵早已结束,想必最让小伙伴们难忘的就是那一众高颜值、高学历的硕博生方阵。“求祖国分配兵哥哥”已经成为了诸多网友的个性签名,大众对学历的敬仰从未如此高昂。博士研究生一直以来都是“光鲜亮丽”的存在。不管在学界还是职场,博士本身就是一种头衔。就像人家会尊称你为“XX博士”,而不会叫你“XX硕士”或是“XX学士”。不过“入学容易毕业难”的博士,其挑战可远远不止写出十几万字的论文。当你满怀期待地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却发现没有博导愿意收留你,这才是最大的凄凉……不管是申请-考核制还是统招统考,尽管大部分学校会要求你在报考时选择博导,但是事实上都是采取“先录取,后双向选择”的方式来匹配导师与学生。有的学校甚至会要求博士生通过一年级的所有考试后,才能开始选择导师,不然无法开始科研工作。所以,除非你本就是该博导的硕士生,不然谁也无法保证你能选到自己心仪的导师,你甚至会因为以下三种情况而选不到导师!情况1:你所报考的导师与你的方向匹配度最高,但是该博导已口头承诺接受其他学生,无多余名额。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博导选择自己熟悉的学生也无可厚非。有时候导师接受直博生会通过学校研究生网站发放通知,但是有些时候只是通过口头协议的形式与某位自己熟悉的学生达成承诺关系,而这种口头协议又很难被远在他校的考生获悉,因此便出现了上述情况。情况2:你通过了博士入学考试,但是发现学院导师的研究方向与你当初规划的偏差较大,找不到适合的博导。尽管在招生简章中,博导们都会写出自己的2~3个研究方向,但是因为表述粗略,难免会出现理解偏差。比如某位学生报考了某位产业经济学博导想进一步研究适合国情的产业政策理论,不料导师却想研究国外的那一套产业组织理论。情况3:你跨考成功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学院也有与你预期方向相匹配的博导,但是导师认为你的专业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过于薄弱,委婉地拒绝了你的请求。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是鼬老师确实亲眼见到了这种情况的存在,主要存在于跨专业或是跨研究方向的考生中。用“马后炮”的口吻来说,这些问题通过事前的充分沟通都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但是“马后炮”终究是“马后炮”,当考生一心准备博士入学考试、准备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准备各种求职的笔试面试之余,确实很难有多余的精力亲自拜访导师以获取导师明确的态度和信息。因此,假如你真的遇到了上述情况,鼬老师建议你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解决:1、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本校博导的推荐,由本校或是他校的其他导师进行联合培养。导师可能会拒绝你,但一定不会对你置之不理。一般来说导师在婉拒的同时都会主动将你推荐给他认为合适的其他导师,你甚至可能因此接触到更好的研究所的博导。2、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跟着博导从零开始。这对于已经有了三年研究基础的学生来说或许难以接受,不过对于那些有着较强学习能力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式,毕竟大局为重,情怀是假,顺利毕业才是真。更多考研、考博资讯,我们下期再见~

钢琴海

管理学专业考公务员差距大:第三个机会最多,第五个胜算最小

管理学专业考公务员限制如何?第三个专业机会最大,第五个专业胜算最小,看了就容易作决定了。很多管理类准大学生特别想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考公务员的机会如何。每年公务员招考中,管理类专业,都是岗位投放量最多的岗位之一。以201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为例:招录计划放出的16146个岗位中,管理类岗位就高达7473个。但是,不同类别管理专业,能报的岗位不尽相同。仅从专业性而言,不考虑学历学位、户籍等限制,有的管理类专业,比如工商管理,超过1/3的岗位都可以报考。有的管理类专业,国考仅设了1个岗位。公共管理这门专业主要为政府或非政府机构提供复合型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学习的课程有文秘、人力资源、公共政策、行政学和公共关系等多种内容。2018年国考中,单就专业而言,符合公共管理专业报考的岗位多达1446个,占国考岗位数接近8%。因此,选择公共管理,在考公务员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需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在市场化的今天,这个专业也被炒得很热,不过,人力资源的战场,不在高校而在广阔的企业天地。因此,国考对人力资源并不太感冒,整个2018年国考中,除不限专业外,投放的人力资源岗位仅84个。可以说,如果你读的是人力资源专业,参加国考时,可选择余地很小。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其实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尴尬。其一,在校学习的内容,往往都流于形式,深度不够,出来找工作特别难。其二,在考公务员的时候,为工商管理设置的岗位又特别多,这也反映了国家的导向。2018年国考中,单论专业性,工商管理可选择的岗位高达5751个,占全部招考岗位的35.6%,超过了1/3。因此,如果你是今年即将上大学的准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可以把心思多用在准备公务员考试上,考上的机会相当大。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以政府机关、社会组织或企业等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行政人才。表面上看,行政管理的就业口径非常宽,比如,毕业后可以考公务员去党政机关,也可以去其他单位做行政管理、文秘、人事管理、宣传策划等,实际上,由于学校教育和实践脱节,政府机关招聘时,对行政管理并没有特别看重。2018年国考岗位中,除不限专业外,只有122个岗位适合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报考。酒店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考公务员就特别尴尬了。2018年国考,限专业岗位中,酒店管理专业能考的就1个。如果你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又想考公务员,机会真的渺茫。除非你成绩特别好,敢于报考屈指可数的不限专业岗位,否则,趁早打消考公务员的念头吧。

不将不迎

硕博连读和考外校博士哪个更好,导师:看你想要什么

随着毕业季的结束,研二学生也即将成为毕业生,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开始犹豫或者纠结,因为即将到来的这一年面临着人生中的另一重大选择——要不要读博士。相信每一位研二即将进入研三的学生都会考虑过这个问题,有的很干脆的否决了,决心要找工作,而有的却决定了要读博士。可是读博士还面临着另一个选择,是选择本校硕博连读还是考外校博士?导师认为:这要看你想要什么。科研连续性,硕博连读较强硕博连读一般5年,可以选择在研二或者研三上学期跟导师商量好,向学校提出申请,通过转博答辩后即可获得读博资格。因此,如果想要硕博连读,尽快转博,可以使得学生自身的科研连续性很强,5年的时间足够一位博士生选择一个好的博士论文题目,并对此开展实验研究,获得良好的结果,顺利毕业。如果拿到硕士学位后再继续读博,这意味着要换一个课题组,重新开始实验等,可能研究方向也会有所变化,当然如果研究方向比较接近,也可以对硕士的工作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但连续性比硕博连读的要差很多。对博士生自身而言,也是有所影响的,毕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时间,硕博连读充足选择硕博连读,意味着从硕士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博士论文实验,因此,一般前2~3年就可以把试验完成,然后有足够的时间写小论文和学位论文,如果在此期间发现试验有缺陷,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补救。而考博的学生,一般有3~4年的时间,除了上课,还要开始重新设计实验,开展试验,3年的时间基本不够毕业,就算能够达到毕业要求,可能发的论文并不是特别好,大多数考博的人都4年以上才可以毕业,这对于很多没结婚的女生而言,有些不利的影响。上博的难易,硕博连读简单上文也已经提到过,硕博连读如果想要转博,只需要跟导师商量好,向学校提出申请,然后进行转博答辩,通过后即可获得读博资格。基本是申请了就可以读博,非常简单。而考外校博士却没有这么容易。有的单位是申请-考核制,也就是说需要提交书面申请,附上研究成果,然后通过申请后进行答辩,才可能有资格,或者有的单位还是考试制度,一般一门英语,两门专业课,之后是复试,有一个环节没通过都是不合格的。所以考外校博士确实要难得多。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选择转博。既然上述考博的劣势这么多,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选择考博呢?硕士的学校无博士点或优秀导师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只有硕士点,没有博士点。这个时候如果想要继续读博往上走,就需要去外面的学校申请读博。而有的学校没有优秀导师,也会让优秀的学生出走。优秀导师是什么?小编认为:有足够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去培养博士生,并且有足够的科研能力指导博士生毕业,且品行素质较高的导师是优秀导师。如果选择读博士,那么一定要选择一个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你毕业的导师,因为培养一个博士真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学生想要追求更高的科研平台有的导师虽然是博导,但科研平台较低,经费不足,做个试验不是需要什么买什么,而是要想着怎么给导师省钱怎么来。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博士质量可能不高,且科研成果的水平也不一定高。所以,有的人为了有一个更高的科研平台,能够施展拳脚,就会主动放弃本校的硕博连读机会,转而考取中科院或985类院校的优秀导师,跟随其继续科研。其他个人原因有的可能是由于家庭、兴趣等原因,虽然也很优秀,可以硕博连读,但主动放弃,选择考外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小编就是因为家庭原因放弃了本校硕博连读,在研三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有些人因为兴趣原因,在博士阶段转专业,考外校博士,也是可以理解的。读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选择硕博连读还是考外校博士都是不错的选择,看你想要什么了。想要更好的平台就考外校,想要连续性科研就硕博连读。关于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