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亿欧智库重磅发布:《2018年监管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剑王子

亿欧智库重磅发布:《2018年监管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2018年监管科技发展研究报告》阐述了中国监管科技发展现状,分析了监管科技五大应用场景的必要性、技术及应用案例,最后展望了监管科技的发展趋势。 文/薄纯敏 亿欧智库分析师监管科技的英文为RegTech,由监管(Regulatory)和科技(Technology)组成。据CB Insights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初,17%的企业应用监管科技解决方案,2017年金融业预计在监管科技方面支出达1000亿美元。相较于国外已有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监管科技仍处于萌芽状态,对监管科技的认识研究多以学术研究为主,实际应用监管科技的企业寥寥无几。亿欧智库基于大量桌面研究,通过分析调研国内外监管科技企业的产品及服务,撰写了《2018年监管科技发展研究报告》,以期为金融机构及业内相关人士提供思路借鉴。本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监管科技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从必要性、技术及应用案例三个角度分析了监管科技五大应用场景——交易行为监控、合规数据报送、法律法规跟踪、客户身份识别、金融压力测试;第三部分展望了监管科技的发展趋势。监管科技概述监管科技生态主要有三大参与者: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及监管科技公司。其中,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是监管科技的需求方,监管机构利用监管科技提升监管效率,金融机构利用监管科技更有效、更高效地满足监管需求监管需求;监管科技公司是监管科技的供给方,通过挖掘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需求,建设算法等技术能力以及通用技术平台,为监管机构及金融机构提供满足监管合规的技术服务。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趋严。面对不断上升的合规成本,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许多金融大国开始借助监管科技手段以降低合规成本。目前全球已有6000多家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合规控制等服务。据2018年联邦金融分析公司预测,全球对监管、合规等的金融科技需求还将继续扩大。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也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风险问题。金融业要实现稳定繁荣发展,必然需要使用更快捷、更合理的监管手段。目前只有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开始涉足监管科技领域,大多数的金融机构仍采用传统合规的方式应对不断修改完善的金融监管条例。总而言之,中国目前的监管科技仍处于萌芽状态,对于监管科技的认识研究多以学术研究为主,实际应用监管科技的企业寥寥无几,是一片仍待开发的蓝海市场。监管科技五大应用场景亿欧智库根据德勤2017年报告《The Regtech Universe On The Rise》中监管科技五大服务领域:在金融机构与客户的交易活动方面,监管科技可以应用于KYC场景和交易行为监控场景;而作为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经常使用的模拟技术,金融压力测试(Stress Test)也是监管科技落地的一大场景;在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的合规方面,金融法律法规的跟踪和合规数据报送也是监管科技的两大应用场景。交易行为监控: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数字金融时代,为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持金融体系稳定,需要在交易过程中进行反洗钱、内部交易等可疑交易行为的监控。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完整覆盖交易前中后全过程,最后以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提供指导意见。合规数据报送:金融机构由于监管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要求,导致金融数据统计的维度和口径不一致,合规数据的标准化和数字化成本较高。监管科技可以应用在合规数据的标准化流程中,利用多种新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清洗加工数据,自动生成合规报告。法律法规跟踪:随着监管法规条文增加,监管形势趋严,传统应用专业合规人员的成本上升。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法律法规实现自然语言处理,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法律法规跟踪,改变传统的人工合规方式,降低合规成本,提高合规效率。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监管中识别风险、防控风险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客户身份识别主要靠人工,借助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生物识别技术等技术,可以提高客户识别效率,预警一切可疑客户与可疑交易行为。金融压力测试:跨界金融增加了金融风险,为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更加精准地模拟真实情境下的金融状况,对金融机构进行极端条件情况下的压力测试,在多元化的模拟环境中进行金融新模式、新产品的创新实验。监管科技发展趋势亿欧智库认为,监管科技潜力巨大,虽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发展后将给整个监管合规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抓住目前热度居高不下的区块链风口,未来智能化的监管科技将会是广受青睐的蓝海。同时,随着监管合规对于数据的依赖程度逐渐上升,监管科技智能化是必然趋势。监管科技ABC架构的顶层以AI服务呈现。云计算技术基于低成本的复制、可扩展的弹性、众人参与的开源等特性,是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最实用的办法。同时,大数据和云计算又驱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基于海量多源异构数据,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成熟,无论是监管端还是合规端,在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方面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通过AI和区块链结合,区块链智能合约还能够推动金融机构智能化调整并符合监管规范,降低了监管当局的政策法规成本,在智能化过程中促进动态合规,让监管科技和监管政策能够智能化应变、协同化调整。更多报告详情见亿欧智库:https://www.iyiou.com/intelligence/

征稿啦!《管理科学学报》“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专题等你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的十四五和中长期战略中指出,当今管理科学研究范式正在经历多样化和创新变革的进程。为了推动和促进我国管理科学家更好地运用“基于案例的研究方法”开展管理科学的学术理论创新,《管理科学学报》拟于2021年6月25日举办“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专题的案例研究论文研讨工作坊,现公开征集与该专题相关的研究论文。01工作坊征文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数字生态下的企业和组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转型·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发展·数字化与政府治理·智慧医疗健康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数字化02工作坊征文要求1、征文投稿的稿件须是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性、并采用严谨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2、计划投稿至《管理科学学报》的论文必须以中文投稿。3、因需匿名评审,投稿请提供含有作者信息(姓名、工作单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与不含作者信息的两个版本。电子投稿文件命名请勿出现作者信息。4、论文须提交全文,投稿阶段的格式和字数暂不限(后期发表可能需要调整)。5、投稿邮件主题请注明“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案例研究专题征稿”,邮件正文中请给出投稿联系人信息,包括: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电子信箱。6、工作坊将邀请知名案例研究专家及特邀编委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从应征论文中评选出参会论文后,将向投稿联系人发出工作坊邀请函。03工作坊的组织·工作坊将以线下方式(暂定苏州)举行,特殊情况下可能改为线上。·工作坊的研讨形式为分小组的“论文报告+相互评论”。 每个小组报告4篇论文;工作坊为每篇入选论文安排一位学者进行评论;每个小组由一位特邀编委给予指导。·本次工作坊不收取会务费。·参会人员交通和食宿费用自理。·工作坊详细日程安排将在参会论文确定之后公布。04论文发表安排·论文评审委员会将根据投稿论文质量,在工作坊前评出参会论文;工作坊后结合特邀编委的点评情况,从参会论文中匿名评选出优秀论文。·《管理科学学报》将邀请优秀论文按特约编委和指导意见修改后投稿。·本期刊将为入选优秀论文开通快速审稿通道,经评审后录用的论文将在《管理科学学报》“案例研究专栏”上刊登发表。05关键时间和联系信息·论文投稿截止期:2021-5-31·参会论文通知期:2021-6-10·工作坊举办时间:2021-6-25·投稿邮箱:jmse@tju.e.cn·联系人员:董明华 18222592275 严雨萌 15102251634《管理科学学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创办,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根据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规划而创立,并和天津大学共同主办的管理科学学术类期刊,为国家性一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管理科学领域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多次获评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20年获评“2020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及“FMS管理科学高质量中文期刊”。本刊长期遵循为基础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学术性研究成果及已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和科学基金项目提供交流园地,加强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加速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的宗旨,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成果提供优秀的交流平台。信息来源 / 熊 熊封面图来源 / 杨鸿钦图文编辑 / 刘 洋责任编辑 / 李 庚

霍金传

中国科学院团队发布《研究报告》:城市大脑建设面临行业孤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程子姣)2020年12月23日,由中科大脑承办,城市大脑全球标准研究组、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数字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城市大脑全球标准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当前城市大脑的建设中面临着部门孤岛、行业孤岛、企业孤岛和地区孤岛等问题。无论是城市内部还是城市之间都很难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例如,一个城市的垃圾运输车一旦驶入其他城市管辖区就很难被跟踪到。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新基建等科技浪潮下,“城市大脑”成为城市建设和前沿科技领域的新热点。截至2020年6月,全国已有数百个城市宣布建设城市大脑。阿里、华为、百度、腾讯、中科大脑、京东等数百家科技企业宣布进军城市大脑领域。《报告》提出了建设城市大脑全球标准的九个研究方向。一是建立世界统一的城市神经元节点标准,以对应城市中的每个人、物和系统;二是为规范城市神经元之间的协作关系建立标准。既要规划城市大脑内部的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管理与协调关系,也要解决不同城市、不同国家的城市神经元协同工作问题;三是建立城市云反射弧标准,以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创新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吕本富表示,城市大脑就是未来各种人工智能系统的集成,在智能经济时代,智能系统的核心就是城市大脑,“每年有大约300万人网贷违约,但互联网法院执行庭只有6个人,有了智慧治理,委托执行庭机器人,就可以提高执行效率。”吕本富认为,城市大脑的标准领先于时代,符合人治法治数治,符合未来智慧治理的思想,“未来把智能经济和智慧治理放在一起,有智慧治理就一定要有标准”。早在201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就发文提出“城市大脑是互联网大脑架构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城市级的类脑复杂智能巨系统”这一结论。自2016年杭州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建设城市大脑以来,上海、北京、郑州和福州等数百个城市也开始了城市大脑的规划和建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子姣 实习生林梦雪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

2019中国金融科技研究报告:5G加持,势不可挡!

来源:金融家(ijrjia)作者:金叫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放在金融领域同样适用。花旗银行曾表示,金融科技正在颠覆传统金融领域。据统计,全球有80%的金融机构都迈入了发展金融科技的大门。虽然在数字科技上我国起步稍晚,但随着众多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兴起,我国也已经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跑者之一。有公开数据显示,在2013年,我国的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仅695.1亿元,但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涨到了9698.8亿元。此外,由金融科技推动的如借贷、投资等金融业务增长不计其数。从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元年、到2016年金融科技展露头角、再到2019的成熟态势,短短几年间,我国的金融科技迎风生长,一路蜕变,成为了引领社会创新与进步的耀眼明星。就在不久前,我国工信部正式向运营商发放了5G商用牌照,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互联网有望形成,金融科技也或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01我国金融科技居世界前列金融科技(Fintech)是一个近年兴起的领域,虽然它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就成为了金融业最引人关注的部分。但由于其业务模式尚不稳定,各类业务形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关于如何定义它,全球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如果从字面意思简单理解,金融科技就是应用于金融领域的科学技术;维基百科上将它定义为:由一群通过科技让金融办事更高效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经济财产;而金融稳定理事会给出的定义是: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我们可以将现存的金融科技大致归为几个应用模块:从历史来看,金融科技并不是一个新词,最早在1980年的美国华尔街,就已经有人开始使用这个词汇。2017年2月,IOSCO(国际证监会组织)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软硬件应用、移动云联网技术融合、以及当下利用前沿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在全球竞相发展的同时,于起步阶段没有突出优势的我国,随着众多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兴起,也已经逐渐成为了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跑者之一。我国央行也在2017年5月15日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为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也肯定了金融科技对金融行业发展的肯定。技术的革新首先从互联网兴起,时至今日,许多互联网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都成效斐然。根据2018年10月毕马威与澳大利亚知名金融科技风投机构H2 Ventures联合发布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榜单,中国企业占据了11个席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且排名整体靠前,在前10名中占据了4席位。其中我们熟知的蚂蚁金服位列榜首,京东金融居于第二。面对汹涌的浪潮,传统金融机构也加大力度追赶,或自主研发,或积极寻求合作。自2015年起,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行相继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2017年3月,工商银行完成七大创新实验室的组建;2018年4月,建行推出了无人银行,个人业务可实现机器办理。除了这些头部企业,我们在一些领域的整体发展也尤其迅速,如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交易金融、区块链金融等,在世界上都有着突出优势,发挥着引领作用。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樊明太做出解读。他认为我国的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取得相对领先的地位,至少可以从三方面把握:一是,我国信息科技的应用在起步阶段处于相对宽松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开发和应用成本相对较低。我国在信息科技的起步阶段,主要以模仿和应用为主,制度和环境因此也相对宽松。不过近年来,我国对信息科技的原创性开发和应用增强,立法也顺应国际趋势逐渐加强。二是,我国金融业在应用和开发信息科技方面具有资金优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业相对发展迅速,既从资金端和需求侧支持了信息科技在金融方面的应用,也从服务端和供给侧推动了金融应用信息科技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我国在金融科技方面具有较大的市场,保证了金融服务的时空收益。我国地域宽广、城乡发展不平衡,而且人口结构还相对年轻。较大的服务市场保障了金融科技的时空收益,驱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02企业模式更加丰富经过近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金融科技企业不仅拥有了成熟的技术,也催生了更加丰富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身处在这样的转变中则更需要对自身的升级方向进行深刻的思考。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巨头也先后明确了技术公司的定位。我们不妨从深耕行业、开放平台、赋能机构这3个当前最为主流的模式来看看,这些领域的头部公司正如何在应对趋势的同时抓紧机遇。■ 全流程信贷系统-拍拍贷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前沿技术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突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对于国内第一家P2P平台拍拍贷来说正是如此。拍拍贷成立于2007年,至今已经平稳运营了12年时间。作为互联网的产物,拍拍贷的科技基因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也是连年增长。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科技战场,2018年1月18日,拍拍贷智慧金融研究院成立,预计注资高达10亿元。坚持不懈的研究、投入、不断积累和深化的科技实力,最终成为了拍拍贷业务质变和转型的根基。从贷前的精准获客、智能反欺诈、全自动化审核;贷中的智能风控系统、智能质检;贷后的贷后模型体系、智能催收;以及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等。如今,拍拍贷已实现了金融科技在借贷业务链条上的全覆盖。风险管理则始终是借贷行业的核心,金融科技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于风险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基于12年期间积累的大量的业务经验和数据,并结合云计算等先进科技研发了风控系统“魔镜”,使其逾期率获得显著下降。不仅如此,拍拍贷在贷前反欺诈环节,还进一步与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等合作,运用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提升风控水平,构建出“明镜”智能反欺诈系统,将反欺诈团队的调查效能提高了70%。而在监管日趋严格的当下,平台的合规性也是其发展的重要一环。拍拍贷紧跟监管要求,上线与招商银行的客户资金存管系统,按要求披露财务数据和运营数据,始终坚持小额分散和不担保的原则开展业务。因此,拍拍贷成为了首批15家与百行征信签约合作的代表机构之一。科技给金融领域带来的改变,不只体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应用上,对传统金融的赋能同样十分重要。面对多元化的行业趋势,拍拍贷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也把金融科技对外进行输出、赋能行业,并进行多元化集团性发展。■ 综合性金融科技平台-凤凰金融全球金融科技投资在2014年有高速的增长,在2015年达到了顶峰。作为凤凰卫视集团旗下服务全球华人的智能金融科技平台,在2015年提出“智能战略”后,凤凰金融也继承了集团的品牌声誉和全球资源,经由自身强大的实力,在金融科技领域打下大片江山。彼时,互联网金融已经蓬勃发展。在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净值人群数量越来越多的背景之下,“数字财富管理”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据了解,凤凰金融主打“一站式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涵盖了普惠金融、财富管理、和全球业务3大板块。这样的多维度布局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高效了解金融咨询,到P2P网络借贷、购买基金、选择保险、海外投资,都可以在凤凰金融的平台上操作完成。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及新型企业入局,凤凰金融从一开始就定下的“智能战略”让其在“科技”方面积累了强大的实力,自主研发了多项应用级产品,例如:智能资产配置工具凤凰真准、能对复杂金融信息进行深度剖析和广度关联的凤鸣智能资讯、能对市场行情和基金标的进行智能分析的魔镜智投、基于AI与大数据技术的家庭智能保险顾问凤凰智保等一系列数字化金融服务产品。据了解,凤凰金融已拥有核心高新技术专利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6项。其以数字化技术与应用驱动金融服务创新,建立了全球领先的智能数字科技架构。在当前的行业趋势下,凤凰金融在基本的宣传与获客之外,也对现有存量客户重新进行了充分的回顾,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深度、全面的服务。目前,凤凰金融已服务全球用户超过1100万,覆盖中国大陆、北美、东南亚等主要地区,与全球包括丹麦盛宝银行、百信银行、中国人寿、华夏基金在内的170多家知名商业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进行了广泛的业务合作。■ 移动信贷整体技术解决商-飞贷金融科技作为B端输出的头部企业,飞贷金融科技是业内首家覆盖业务全流程、运营全体系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服务商,通过输出三大平台(天网量化风控平台、神算移动科技平台、慧眼智能大数据平台)和六大服务(移动信贷产品服务、品牌与营销服务、核算与清算服务、风控运营服务、智能客户运营服务、经营决策分析服务),助力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移动信贷的转型升级。在技术方面,飞贷金融科技有三大核心杀手锏,获客近千万、无一例被确认身份欺诈的天网量化风控平台、可助力银行硬件投入节约30%以上的神算移动科技平台、助力银行营销ROI提升4倍以上的慧眼智能大数据平台。目前,飞贷金融科技已与人保财险、北京银行、华润信托、通联支付等多家涵盖保险、银行、信托、支付四大金融子行业的头部企业达成全面移动信贷整体技术输出合作。基于移动信贷整体技术的突出表现,飞贷金融科技在2018年斩获了世界银行和G20共同推出的“全球小微金融奖”最高奖,成首个且唯一获大奖的中国企业,此外飞贷金融科技是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中国金融科技案例,还曾接受过美国《时代周刊》采访及深度报道。现阶段与早期的金融科技不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想要单靠流量推动增长变得愈发困难,反而是技术红利越来越明显。与众多仅能提供单一或多项应用场景技术的TOB公司相比,能够支持合作伙伴全流程信贷技术能力自建的飞贷金融科技,表现更为亮眼。其“整体输出、大规模实践验证、不依赖特定资源、支持合作伙伴能力建设”是合作机构高度认可的四大优势。除了以信用贷为主的移动信贷整体技术的输出,飞贷金融科技还在2018年研发上线了中国首个全流程线上化处理的“经营贷”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了“随借随还、按日计息、最快当天放款、抵押高达8成、额度高达千万的大额融资产品”。目前,经营贷业务已在二十多个城市开展,为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普惠金融的落地做出了很大贡献。而在技术输出方面,2019年已有3家金融机构与之展开合作。03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数字科技与传统流程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效率和体验,与科技结合后的金融更是如此。在便利的同时,科技也让金融的覆盖范围更广、交易更加安全,个性化服务也将成为可能。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自2015年以来,我国的在线支付市场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在2018年达到6.59亿人,金融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数据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P2P观察整理但种种好处背后,同样也存在着很大的挑战,比如数据安全问题。从大数据诞生伊始,有关数据安全问题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社科院研究员樊明太认为,我国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立法滞后、穿透式 监管不足。苏宁研究院院长薛洪言也向我们表示,随着数据重要性的提升,数据隐私保护变成了急需强化的薄弱环节。而如何把握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与防范金融科技风险之间的平衡,将成为金融科技监管的难点和焦点。当下,数据安全主要还是靠企业本身。一些优秀的企业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将数据安全把控较好,拿上述企业举例:拍拍贷在预防和拦截上都采取了多重措施,还成立了专业信息安全团队和内控内审等团队,取得了“网络借贷中介机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审核回执”。凤凰金融全面建立了用户信息六维防护体系,如CFCA安全认证为平台用户提供电子签章保障等,目前凤凰金融已经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三级标准认证评测。飞贷金融科技“慧眼”智能大数据平台采用了分级授权管理机制等多层防护机制,建立高级别的数据防护墙,其 “神算”移动科技平台则采用同城双活架构、数据多副本、并采用全球顶尖的以色列特权账号管理系统CyberArk,结合多项加密技术,最大程度保证信息安全。除此之外,薛洪言还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改变了金融业的运作模式,模糊了金融与科技的边界,尤其是模糊了牌照业务与非牌照业务的边界,对于当前以牌照监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带来了重大挑战。不过金融科技的发展,既提高了监管监督的难度和门槛,也为监管机构提升效率提供了新的选择。所以,金融科技之于监管的意义,决定权在监管机构手中,只有善用金融科技手段,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大力发展监管科技,才是行业新时期监管转型的应有之义。而今,金融科技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即5G技术的推行。除了速度得到飞跃性的提升,与之前的1G~4G完全不同的是,5G不再局限于移动互联网或是某个单一设备,而是能支持物联网,AR、VR、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海量的应用,真正做到万物互联。薛洪言在面对我们这个问题时表示,5G网络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性可以为金融业务流程带入更多的“实时属性”,如人脸识别的更广泛应用、基于微表情的实时风控、新的支付手段、人机交互的普及甚至远程开户的放开等等,在5G环境下都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不过,金融业追求效率与安全的平衡,当前5G仍处于试点初期,网络普及与成熟、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等都需要时日。总体来看,我国的金融科技已经走过了最初的野蛮生长期,来到一个趋于规范和成熟的时段,不少人认为金融科技已经到了“下半场”。的确,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现有技术和场景得到了深入的挖掘,竞争压力明显。而监管的逐步落实和用户的隐私意识苏醒,也让金融科技企业面临着诸多转变的挑战。但行业的规范化,是行业得以长久地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今后也将在控制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普惠金融等方面做到更好。而科技总在不断前进,5G的突破口又近在眼前,2019年的金融科技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藤浦

学校管理者从五个方面汇报教育科研工作,全是管理实招!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遇见更多教育类文章和材料全文4455字,阅读需要10分钟,汇报大约25—30分钟购买专栏后在进入第一篇文章文末有全部40余篇学校各类汇报材料电子文档的获取方式主题:痛并成长着 成长并快乐着——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汇报正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学校!这所学校创办于1939年,环境优美、座落于秀丽的星月河畔,是一所久负盛名的省、市校风示范学校。我校是全国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表彰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是“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学校正式的教科室成立于1999年,到如今,学校教科室已发展成为负责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教师培训、对外宣传、大型接待活动策划与组织等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学校发展的参谋部、信息中心、创意中心,是教师成长的服务中心。也许大家要说了,教科室主任要做完以上那么多工作谈何容易,也许能够完成,但质量怎样保证?其实,要做好上述工作单靠教科室主任一个人是肯定不行的,我们的做法是:在课题研究方面,挑选热爱科研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担任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设两名负责人,一位主要负责研究,一位主要负责课题组织管理协调工作。另外,教科室还设有两个常设机构,一个是教师论文修改小组,负责论文评奖和推荐发表工作;另一个是信息宣传小组,负责撰写学校新闻稿。除此之外,对于大型的接待活动,迎检工作,我们会设立临时性的工作小组,如香港教育考察团接待小组、校本研修基地校迎检小组、各课题中期成果展示会准备小组等等。我校教科室是学校教育科研、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参谋部,全面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日常工作,是“省、市、区、校”四级教育科研管理的基层单位,承担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校级管理任务。学校教科室接受校长领导和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及师范院校专家教授的业务指导,是我校的中层机构,教科室与教导处的工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工作中有几点收获愿与大家分享:一、领导重视 行政挂帅教育科研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科研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实践经验总结与升华的过程,论文只是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树立“过程”意识,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对教育科研的正确认识。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强调过程性,我校教科室将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捆绑在一起。每一个课题均设有行政负责人,校长就是我校《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负责人,该课题是省电教馆重点课题,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学校行政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每月一次课题例会均要参与,积极协调和维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课题的研讨会、立项答辩会、开题会校长都要参加并做课题主述。领导的重视带来教师研究工作的认真投入,大大提高了研究效果。二、建立制度 明确职责我校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同教学管理、德育管理一样实行分层管理,教学工作建立了“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把关教师——教师”的管理层次,德育工作建立了“校长——教导处(主管德育)——大队部——年级组——教师”的管理层次。我校教育科研的管理体系是“校长——教科室——课题组——主研教师——参研教师”。为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教科室建立了学习制度(每周阅读、撰写读后感)、例会制度(每月一次科研例会一次课题组例会,要求“三定二有”,即: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有研讨氛围、有文字记录)、资料上交制度(按时、结合课题、有特色)、科研成果展示制度(有计划、有准备,充分发挥课题组智慧,展现教师的研究成果)。除了有制度,还有通过条例明确职责,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校有关教育科研管理的两项职责表述:学校教科室的职责1、针对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制订学校教育科研规划(计划),科学系统地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工作开展;2、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培训科研方法,帮助提高教师提炼教育科研成果和撰写论文的能力;3、 对本校科研课题进行筛选、论证;负责指导制定课题(包括子课题)方案,组成课题小组,保证科研课题的实施;负责或协助完成本校课题的开题论证,阶段评价,结题鉴定及上述过程管理的文字材料的准备工作;组织校级课题评审,并负责向上级推荐立项课题。4、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建档、收集、筛选工作,提供教育科研信息;5、制订奖励办法并形成制度,组织学校先进教学经验交流,优秀教科论文和科研先进个人的评选,并做好科研成果推广工作;6、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认真筹备组织开展学校科研展示活动;7、完成上级教科机构交办的有关工作。课题负责人的主要职责课题负责人属于学校教科室成员,既是课题的主研人员,同时又全面负责课题的常规管理和研究工作。课题负责人由学校教科室任命,应当认真履行如下职责:

梦哭泣者

这部书何以被誉为“管理风向标”!

被誉为“中国管理风向标”的《管理蓝皮书·中国管理发展报告》(简称:管理蓝皮书)是中国首部管理蓝皮书。管理蓝皮书是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关于管理发展的年度专著,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与敏捷智库共同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管理蓝皮书秉承皮书的原创性、时效性、实证性、前沿性、权威性原则,以年度为单元跟踪与研究全球管理领域的前沿与态势,探索中国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新。蓝皮书每年一部,已持续发布六部,是供政府参考、机构收藏、学界征引的权威性读本。历届《管理蓝皮书》主题2014年:转型变革中的中国管理2015年:全球互联时代的中国管理2016年:中国管理20202017年:变化的世界·创新的中国2018年:新时代·新思想·新科技·新管理2019年:抉择·重构:直面挑战的中国管理2020年:新治理时代的中国管理(即将出版)历届《管理蓝皮书》发布会现场(部分图片)▲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名誉会长蒋冠莊先生开幕致辞(2013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吴启迪主任作“大数据环境中的管理科学问题”主题演讲(2013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作“互联网将重新定义管理”主旨报告(2014年)▲ ▲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作“中国经济新常态——供给潜力与需求平衡”主题报告(2014年)▲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原会长、中国科学院党组原副书记郭传杰致辞(201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李伯虎致辞(2016年)▲ SKEMA 商学院研究院院长Helen Bollaert作主题报告(2016年)▲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张国有致辞(2017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做蓝皮书发布(2017年)▲ “管理:传统与现代 全球与中国”主题对话(2017年)▲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金融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致辞(2018年)▲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敏捷智库创始人张晓东作报告(2018年)▲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做主题报告(2018年)▲ 华为集团董事、公司战略MKT总裁徐文伟做主题发言(2018年)▲ 中国管理价值人物、组织、案例入选嘉宾代表(2018年)▲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敏捷智库联合创始人张卫作蓝皮书发布(2019)▲ 中国管理价值人物、组织、案例入选嘉宾代表(2019)▲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张杰作主题报告(2019)▲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张国有作主题报告(2019)▲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阿里集团原副总裁杜跃进作主题报告(2019)▲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作主题报告(2019)▲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吴晓波作主题报告(2019)▲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作主题报告(2019)▲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作主题报告(2019)▲ 《百年之变背景下的中国管理》跨界对话会(2019)

加州王

2017年中国物流科技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物流科技行业发展概况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物流环节贯穿商品流通全过程成长期的中国物流,机遇挑战相伴左右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舟、车、常平仓、广惠仓、驿站等运输和仓储要素齐全,更开辟了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著名商贸交流之路,为现代化物流的诞生奠定基础。但古代物流仅是单一环节的管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运仓配一体的标准化现代物流模式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开放,给我国物流业发展带来蓬勃活力。加上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们对物流业发展重要性有了切身体会,开始由理论转向实战,探索实际的运行操作。进入21世纪,政策环境利好,运力网络大规模覆盖、信息平台建设迅速推进,我国物流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成长期,也即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将是贯穿这一时期的鲜明主题。物流需求稳中向好,16年总额达230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个百分点,增速小幅回升。其中工业品物流需求仍占主导地位,达到93.2%。具体到不同的工业品种类来看,采矿业、高耗能行业物流需求增速回落,采矿业物流需求由上年增长2.7%转为下降1%。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物流需求增速持续加快,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0.8%,呈现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特点。运行质量有所提升,但相比其他国家仍旧存在差距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2.9%,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有所下降,运行的质量有所提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16年我国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全球平均水平3%,高出美国6个百分点。与同样属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印度相比,我国的比率同样处于较高水平。降本增效,提高物流运行质量是现阶段国内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中国物流科技行业转型与升级从企业到产业,从体制到体系,全面推进物流发展降本增效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业整体运行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从单个企业层面入手,以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体行业向上发展,更关乎产业结构、体系、政策等更宏观范围的改革和转型。现阶段,从实施难度来看,企业层面的升级可行性更大,操作性上也更容易实现。现实阻碍反作用力+直接推力=升级之路运、仓、配多点渗透,全面开启智能化作业流程仓储作业已经在自动化层面发展多年,未来要提高智能化水平,根据商品的件型、重量、销量、交付时效等属性,设计不同的作业流程,并采用相匹配的物流智能化系统进行操作。运输、分拣和派送环节的辅助驾驶、编队运输、自动化及机器人分拣、智能终端已经实现应用。随着购物场景的碎片化以及交付地点的动态化,未来在实现无人化作业的同时,会基于实时定位的应用,在消费者日常的某个动态节点实现交付,与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完美融合。中国物流科技行业产业链图谱中国物流科技行业发展现状16年车货匹配平台规模1.3万亿元,物流智能装备347亿元公路货运占整个物流运输的比重最大,进一步可细分为整车、零担和快递三个部分。零担和快递的行业集中度相对整车市场较高,相应运营效率较好。剩下的整车领域,行业分散,一个人一辆货车就可以做起整车生意。但也因此可优化的空间和市场潜力广阔。2013年前后,以运满满为代表的一大批车货匹配平台涌入到整车行业,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车源和货源的双向匹配效率,给行业带来了变革。16年全年车货匹配平台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除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智能装备的应用也在蓬勃发展,16年市场规模接近347亿元,较之上一年增长29.8个百分比。典型企业用户量对比应用|运输|车货匹配配货时间缩短2天以上,日均行驶里程提升33.3%目前,我国的公路物流货运量占到了整体货运量的80%,干线物流在整个公路物流中占比最大,但是行业整体运作效率不高,我国货车日均有效行驶里程300km/天,美国则可以达到1000km/天。国内2000多万货车,空驶率40%。造成资源错配、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车货匹配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线下信息进行整合,发布信息并进行精准匹配,可以优化供应链下游的货物与司机的资源分配,降低空驶率,进而节约运输成本。市场竞争激烈,融资能力差距逐渐拉开车货匹配市场从2016年初开始到今年9月之间,融资数量超过20次,但大部分集中在A轮及以前阶段,且融资金额较小。目前,少数企业在融资能力上开始逐渐拉开差距,平台的技术研发能力、运力基础、体验、诚信保障、以及可延展的业务及盈利空间,均是资本关注的重点。应用|运输|新能源车电耗代替油耗,年运营成本平均下降超过300%2017年最新出台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对新能源客车以动力电池为补贴核心,以电池的生产成本和技术进步水平为核算依据,并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的补贴标准,按提供驱动动力的电池电量的分档累退方式核定。同时设定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回落20%。但对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纯电动车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仍大幅降低,加上清洁,无污染,将在物流运输中大规模普及。动力电池是核心零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整车品质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动力电池投资热度只增不减。作为技术核心的电池,目前成本占到了整车成本的1/3至1/2,意味着整车厂可能需要把一辆车一半的收入分给电池厂。目前我国电池企业在技术和生产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但和松下、三星、LG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电池的重要性,除了体现在车辆续航能力等方面,整车的管理系统等其他成本也会下降。应用|运输|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加快,降低物流行业运输成本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纷纷向汽车业渗透,汽车制造业迈向了智能化的时代,无人驾驶的实现备受期待。无人驾驶不仅可以为驾驶出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在商用的货物配送领域发挥空间更大。根据驾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无人驾驶从无自动驾驶阶段到完全自动驾驶共6个阶段。现阶段的发展应用还处于辅助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的过渡阶段,距离无人驾驶的大规模商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互联网巨头 PK 老牌车企,技术研发和生态发展全面竞争目前无人驾驶领域入局者主要有两方:一是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以及英尔特等软硬件提供商,从自动驾驶算法切入,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奔驰、福田、一汽等传统老牌车企,以整车控制集成为切入点,借助高级辅助驾驶(ADAS)经验继续深入;双方的竞争从技术层面延伸至上下游的生态体系构建。目前共享出行理念的诞生和需求增加,分时租赁、网约车等形式也成为布局的重点。无人驾驶技术加上用户场景的建立,将会颠覆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仓储|无人仓整体无人仓亮相,从入库到装车打造现代化智能仓储仓储行业正在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自动化可以刚性提高效率,智能化可以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增强供应链柔性。商品的入库、储存、拣选、分拣、出库等一系列流程,在无人仓中都可以用相应的自动化设备或者机器人替代。常见的有AGV机器人,根据不同用途又分为搬运、拣选和分拣等不同类型,以及专业从事码垛工作的码垛机器人。另外,RFID标签、立体仓库的应用等均显著减少成本费用,提高了作业效率。AGV的关键在于调度,码垛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有待提高从单个AGV机器人来看,核心技术主要在定位、导航、避障等操作方面。但实际在无人仓中运作时,通常一个大型仓库需要配备几十甚至上百个机器人,如何通盘的调配和统筹安排,把集体效用发挥到最好才是考验技术实力的核心指标。针对码垛机器人,国内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控制系统上,国外一般采用的伺服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远好于国内的变频器。应用|仓储|AGV|拣选货到人的智能拣选,均效提高3-5倍,节约人力70%仓储物流的拣选一般有人到货和货到人两种方式。人到货方式中,当前应用最广的是PDA人工拣选,语音拣选、AR眼镜拣选等新兴技术尚未在国内普及。货到人方式中,主要有穿梭车和拣选机器人两种解决办法,都是根据拣货员指令,将所需的商品送到作业人员面前,节约行走和寻找时间。但前者设备投资大,柔性小。后者更加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规划,相对于人工拣选,机器人操作均效提高3-5倍,节约人力70%。应用|仓储|AGV|分拣提高分拣效率30%,节约人力70%分拣环节的机器人应用能够节约70%左右的人力。2017年8月,京东物流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正式亮相,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最大的特点是从供包到装车,全流程无人操作。目前,该中心已经实现自动供包并对包裹进行六面扫描,保证面单信息被快速识别,由分拣系统获取使用,进而实现即时有效的分拣。申通的快递分拣机器人“小黄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分拣,扫码、称重、分拣功能“三合一”,能够实现快递面单信息识别,以最优路线投递。应用|配送|送货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送货时代即将到来,机器人上岗取代快递小哥应用|配送 | 对比送货机器人技术尚未成熟,无人机只欠政策东风物流精细化运营后,末端配送的成本和效率成为优化重点,物流公司不约而同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寄托在机器人身上,阿里和京东相继推出自主研发的送货机器人。无人机方面,顺丰、京东、邮政等也纷纷加快布局动作。就实际应用来看,送货机器人技术尚未成熟,最大难点在于城市道路的极其复杂,加上承载量较小,目前各家投入比例相对小于无人机领域。而无人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目前最大的阻碍来自政策监管,一旦政策放开后,大规模的商用将会迅速普及。应用|配送|智能快递柜丰鸟之争点燃快递柜终端大战,三方势力角逐高下2017年6月,顺丰和菜鸟双方互相关闭数据接口,一时间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虽然在国家邮政局的协调下,双方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但丰鸟之争实质上是数据、用户等的竞争。丰巢在智能快递柜的布局力度和速度在2017年1月份25亿元的融资后表现得更加强劲,可能对菜鸟形成了一定压力,菜鸟迅速入股速递易的举动,也被看成是和顺丰的正面较量。目前智能快递柜市场入局者主要分为三类:京东、苏宁等电商系;丰巢、邮政易邮柜等快递系;速递易、日日顺、云柜等第三方,各有优势。随着国家队和阿里站队速递易、阿里投资的苏宁和日日顺也将逐渐统一阵营,丰巢背后则有顺丰、腾讯、京东等的支持,三方势力逐渐演化为两大阵营的对峙。集成物联网、无线通讯等技术,解决最后100米交付痛点智能快递柜结构分为储物终端、平台管理系统,可以智能存件、智能取件、远程监控、信息管理、信息发布等。内嵌固定式条码扫描头,可读一维、二维条码及手机屏幕条码信息。取件时,用户可凭手机上的收到的取件码,在智能物流柜的扫描窗口刷取,验证成功即可取件。核心技术在于物联网、智能识别、无线通讯等。中国物流科技行业趋势与展望政企合作布局物流大数据,重塑供应链智能化模式智造时代,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自2013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但国产机器人的份额仅占约三成的份额,且处于行业低端,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可以生产关键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仅百家左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国家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多部政策,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预示工业机器人即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自2013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但国产机器人的份额仅占约三成的份额,且处于行业低端,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可以生产关键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仅百家左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国家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多部政策,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预示工业机器人即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科技创新,催生商业新模式物流科技的创新将给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升级和变革。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可以更灵活的调整物流结构,由传统先订单后物流的模式,转变为分析消费数据,提前将一部分商品前置,或是生产符合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精准地配置库存,降低成本。另外,自动化设备方面,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且改动成本高,一般要求对业务不要具有太多的变化,但目前国内商业发展活跃,变化快,因此10年内一般不会实行仓库全自动化,但自动化程度会逐渐提高,较好的兼顾供应链柔性。因此,一些大规模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很有可能会凭借其自动化、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优势,打造社会化运力平台,惠及更多中小型企业。由于机器人价格昂贵,一些智能装备制造商也正开拓代运营业务,企业在成本允许范围内,能享受到更加先进的仓储管理服务。

使乎

重磅!美军智库发布未来30年新科技趋势报告,这20个项目将改变世界!

导读:美国陆军公布的一份长达35页的《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该报告是在美国过去五年内由政府机构、咨询机构、智囊团、科研机构等发表的32份科技趋势相关研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提炼形成的。通过对近700项科技趋势的综合比对分析,最终明确了20项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发展趋势。该报告的发布一是为了帮助美国陆军及相关部门对未来30年可能影响国家力量的核心科技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其二是为国家及社会资本指明科技投资方向,以确保美国及美军在未来世界中的战略优势。01 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在2045年的地球上,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将无处不在。自动驾驶汽车会使交通更加安全与高效,或许还会给共享经济带来新的动力。机器人则会负责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任务,比如照顾老人与买菜,以及工业中的职责,比如收获农作物,维护公共设施等等。而随着机器人的机动性、灵敏度以及智能的提高,它们将成为强大的战士,在战场上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士兵作战。人工智能软件则会被使用到商业上,例如从数百TB的数据里面提取有意义的信息,使商业服务自动化,以及替代诸如客服、教师等传统意义上 “以人为本”的职业。但是,机器人与自动化也会带来许多的危机。数百万工作被机器取代的下岗职工将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冲击,导致经济与社会的不稳。自动化网络系统则会成为各个敌对势力相互攻击的主要突破口。在冲突中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则有可能造成极大的伦理和文化挑战。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02 增材制造增材制造(3D打印)已经在工业界作为制造限量设计原型的技术而被使用超过30年了。但是,在近十年里,3D打印技术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如今,随着3D打印机价格的下降以及大量开源工具和付费模型的出现,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创客”群体,无时不刻的在突破这项技术的极限。在2040年,3D打印技术将改变世界。新一代的3D打印机将可以融合多种材料,电子元件,电池以及其他原件。人们将会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工具,电子产品,备用零件,医疗设备等各种产品,并按照自己个人需求来实现真正的“私人订制”。军队的后勤将变得更简单,因为装备和补给可以在当地直接打印。物体将会变成信息,而网络盗版将会代替现实偷窃。而恐怖分子以及犯罪集团将会使用难以追查的原材料来打印武器,探测器,以及其他装备,给社会安定造成极大的隐患。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03 数据分析在2015年,人类总共创造了4.4ZB(44亿TB)的数据,而这个数字大约每两年就会翻倍。在这些数据中隐藏了各种关于消费习惯,公共健康,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其他经济,社会还有政治等等方面的深刻信息。可惜的是,虽然“大数据”成为了一个热点,但每年只有不到10%的数据会被分析。在接下来的30年里,我们处理巨量的动态数据的能力将会逐渐提高。自动人工智能软件将会可以从散乱的数据中识别并提取有关联的信息。而这种数据分析的能力将会从商业应用扩散到普通人手里。人们将会获得在生活中使用大数据的能力,并且通过这种能力来迫使政府以及各种机构对它们的政策负责。而这很有可能引起关于数据限制的冲突。超级个性化营销,政府对人民数据的监视,以及各大数据被盗案件的曝光则会引起数据所有权的讨论。各个敌对势力则可以利用被盗取的,从暗网中购买的,甚至是开源的数据来相互攻击。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04 人类增强在接下来的30年里,科技将带领人类突破人类潜力的极限甚至生物的极限。由物联网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将会把与实时有关的信息直接打入我们的感官中。外骨骼和与大脑连接的假肢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为老弱病残恢复移动力。装有探测器和嵌入式计算机的隐形眼镜或者被永久植入在体内的装备将给我们带来可以穿墙的听力,天然夜视,以及可以嵌入虚拟和增强现实系统的能力。益智药将会扩大我们的思维能力,改变工作和学习的方式。当然,人类增强科技也会带来新的挑战。那些负担不起“升级肉体”价格的人群很有可能发现他们在增强经济里毫无竞争力。而增强科技的联网则会让我们的身体甚至大脑成为黑客的目标。对士兵的增强很有可能引发一场新的增强科技军备竞赛。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05 智能手机与云端计算智能手机与云端计算正在改变人类与数据相处的方式。比如目前的美国,大约有30%的网页浏览和40%的社交媒体是通过手机的。而这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各种可以测量天气、位置、光度、声音、以及生物特征的探测器的智能手机。随着手机的威力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全面,移动网络的铺展也将加速。在2030年,全球75%的人口将会拥有移动网络连接,60%的人口将会拥有高速有线网络连接。移动终端的发展以及移动网络的扩散,也会进一步推进云端计算的进展。云端计算可以在在零投入的情况下给用户带来大量的计算能力。在未来的30年里,基于云的移动计算端将会改变从医疗到教育的各行各业。比如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体检并与云端的诊断软件直接沟通,人们也可以在手机上使用教育软件来学习新的技能,农民们甚至可以通过手机连接到实时气象数据,通过云端软件计算最优化的收割时间。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极高的网络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流量。商业用户以及个人用户也都需要习惯把数据上传到云端中。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06 医学在未来的30年里,各种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将改变医学。通过基因组学,我们将会得到真正的私人药物。在未来,癌症,心肺疾病,阿兹海默症,以及其他目前看似无救的疾病将会由针对患者个人基因的药物来治疗。人类将可以通过DNA培养出来移植所需的器官,从而灭绝等待配型以及排斥反应等很可能致命的情况。生物假肢将会被直接连接到神经系统上,从而提供与真实触感极其相似的感官。机器急救人员以及例如控制性降温的肢体存活技术将会大幅度延长救援的“黄金时间”。科学家们将找到衰老的原因,从而增加人类的寿命,涌现出一大群非常健康并有活力的“老人”。另一方面,发达的医疗设施的价格将会给各国的医疗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救命资源也会出现极大地不均。而且随着人类寿命的增加,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对于工作以及资源的竞争则会加剧。抗药性极高的超级细菌也会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极大的危险。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07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事实上,早在1991年就有人提出了“网络上的珍珠港”这一警告。但是在未来的30年里,随着物流网的发展以及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连接,网络安全将会成为网络行业首要的话题。目前,虽然世界上的网络攻击越来越多,但是它们大多数的目标都只是个人或者企业。而且这些攻击所造成的损失虽然很大,但是这些损失并不会扩散。而未来的世界将不会是如此的简单。随着汽车、家电、电厂、路灯,以及数百万个其他的事物相互连接,网络攻击的后果也会越来越严重。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的数据将会面临越来越隐蔽的攻击。有些甚至在数年后才会被发现。目前,人们可以想象出来最坏的情况就是“网络世界末日”– 在越发越疯狂越频繁的攻击下,整个世纪的互联网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经济社会功能的崩溃。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08 能源在未来的30年里,全球能源需求预计会增长35%,我们则正在面临着一场能源革命。新的采油技术,比如水力压裂以及定向钻为人类添加了大量可开发的油田和气田。而这直接颠覆了世界石油市场,使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变成了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和风能的价格也开始接近与石油。就拿太阳能来说,在过去的10年里,太阳能发电的价格从每瓦8美元降低至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在此之外,还有核能这个抱有争议但从未停止开发的能源。新一代的核反应堆设计宣称远比之前的更安全,也会产生更少的核废料。不过,虽然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帮助我们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但是围绕着用于生产电池,光伏,以及其他元件的稀有资源的新的纠纷与摩擦也会出现。石油经济的消退也会在中东和北非引起经济和社会的严重不稳,进一步加深当地的武装冲突。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09 智能城市在2045年,全世界65%-70%的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全球人口超过1千万的超级都市将会从2016年的28座增加至2030年的41座。大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将会给这些城市的基础建设,比如城际交通,食物和水源,电力能源,污水处理,以及公共安全系统等带来极大的压力。未来的智能城市将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ICT),通过大数据以及自动化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比如使用分散探测系统将实时监视城市用水用电数据,通过智能电网自动调整配电设置;通过联网的交通信号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系统来减缓车辆堵塞的程度;利用由新材料和新设计技巧所建的智能建筑来提高空调和照明系统的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使用屋顶太阳能板、小型风力发电机、地热发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资源提供干净的电力。但是,在另一方面,没钱或者缺乏政治信念去投资这些科技的城市将会变得极其拥挤和肮脏,成为暴动和冲突的爆发点。10 物联网在2045年,最保守的预测也认为将会有超过1千亿的设备连接在互联网上。这些设备包括了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工业探测器、监控摄像头、汽车,以及服装等。它们所创造并分享的数据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场新的信息革命。人们将可以利用来自物联网的信息来加深对世界以及自己生活的了解,并且做出更加合适的决定。在此同时,联网设备也将把目前许多工作,比如监视,管理,以及维修等需要人力的工作自动化。物联网、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这三大技术之间的合作将会在世界上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智能机器网络,在不需人力介入的情况下实现巨量的商业交易。但是,虽然物联网会提高经济效率、公共安全,以及个人生活,它也会加重对于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担忧。恐怖分子,犯罪集团以及敌对势力将会利用物联网作为新的攻击手段。而物联网中所包含的大量数据也会诱惑政府去实施针对人民的监控,从而进一步的引发隐私和安全之间的对抗。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11 食物与淡水科技在未来的30年里,淡水和食物的缺乏将会在世界上制造更多的冲突。大约全球25%的农地已经由于过度耕作,干旱,污染等原因造成了严重退化。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最乐观的预测也指出主食谷物的价格将会提高30%。但那是最乐观的情况。如果全球气候变化、需求,以及资源管理的失败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价格提高100%也是可能的。在2045年,全球超过40%的人口将会面临缺乏水源的问题。这一切问题的解决方式只有科技。海水淡化、微型灌溉、污水回收、雨水收集等科技将会减缓人类对淡水水源的需求。基因改造农作物以及自动化将会允许农民使用更少的土地来出产更多的食物。食物和淡水将会成为新的科技热点,也会成为新的冲突爆发点。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12 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是通过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等次原子粒子的特性来实现对数据的编码和操纵。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量子计算只存在于理论上,近些年的研究已经开始出现有意义的结果。在未来的5-15年里,我们很有可能制造出一款有实用意义的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将会给其他的研究方向,比如气候模拟、药物研究、以及材料科学带来巨大的进步。不过,最令人期待的还是量子密码学。一台量子计算机将可以破解世上所有的加密方式,而量子加密也将真正无懈可击。如今,量子计算机的许多技术堡垒已经开始被逐一攻克,虽然我们也许在21世纪40年代才会看到真正实用的量子计算机,但来自政府和业界的大量投资意味着量子计算已经迈过了转折点。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13 社交网络如今,大约有65%的美国人使用社交网络,而在2005年,这个数量只有7%。社交网络已经开始展现出改变人类行为的能力。但是在未来的30年里,社交科技将会给人们带来可以创造出各自微型文化圈的力量。人们将会使用科技形成社会契约和基于网络社区的社交结构,从而颠覆许多传统的权力结构。比如政治舆论,由于目击者们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揭露腐败和压迫而不用通过媒体的过滤,政府将会发现舆论越来越难被直接控制。或者企业责任,虽然企业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直接接触到消费者,这些消费者也可以利用社交网络来突破营销的噪音,使企业对他们的产品和行为负责。众筹和直播将会使内容创作进一步的民主化,从而模糊媒体人与观众之间的区别。而比特币以及其他加密货币也许会把货币和交易的控制从政府手中剥离,从此基于社会共识而不是政府的规定。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14 先进数码设备由于计算机和各种数码设备在过去的60年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似乎已经忘了这些技术还比较新。个人电脑在1975年才出现在商店里,而当时的个人电脑有如今日的宜家,是作为一套零件卖给顾客的。用户需要自己把它组装起来,所有的程序也都需要自己编写。仅仅40年后,人们手中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就已经远超1969年把宇航员送上月球时的NASA了。在未来的30年里,这个趋势也将会继续下去。人们将会拥有更多的计算能力以及更广的数码资源。移动网络和云计算将会给人们带来几乎无限的内存和计算能力。虚拟技术和基于软件的系统将会允许政府和企业在不需要昂贵的硬件升级的情况下迅速的调整升级IT系统。从衣服到建材,数码产品将会更广泛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此同时,新科技将会改变我们与科技之间交流的方式。语音界面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中,而姿势界面则允许我们无声的与计算机通讯。最终,人脑-电脑界面将会允许我们用思想控制数码设备,使它们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15 混合现实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和AR)技术已经在消费电子市场激发了极大的热情,各科技公司也迅速的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在2014年收购Oculus VR之后,Facebook将在今年推出他们首款VR眼镜。三星,索尼,宏达也计划在今年推出VR产品。资本的涌进代表了VR将会成为新一代的主流娱乐技术。当然,VR也有在娱乐之外的应用。美国第二大家居装饰用品公司Lowe’s(劳氏公司)正在开发名为Holoroom的一款3D增强现实科技。Lowe’s的客户将可以设计一个空间,然后使用Holoroom进入一个3D模型,体验他们设计的空间感觉如何。虽然在历史上,市场对VR和AR曾有些过于膨胀的预期,如今的超高清显示,低价的姿势与位置探测器以及高清视频内容给混合现实科技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未来的30年里,这些技术将成为主流科技。AR眼镜将把实时相关的信息给用户投放在现实中,而VR眼镜则可以通过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实现深度沉浸的体验。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16 对抗全球气候变化根据目前的数据,在2050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将增加1.4至3摄氏度。就算我们采取了一些极端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的惯性也会引起温度的提高。而地表温度的提高则会带来一系列的恶果,比如海平面的提高给海岸城市所带来的危险,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所引发的饥荒,干旱导致数百万人缺乏饮用水,以及洪水所造成的数十亿损失。在未来的30年里,这些危机将会引导各方投资研究可以减缓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科技。在近期,这些科技将包括在地图上标出有洪水危险的系统,以及可以抵抗干旱的基因改造农作物。在更长远的时间里,也许会出现野心更大的科技,比如可以从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并在把它们安全的储存在地下的科技。但是,如果气候变化的趋势是增加3度这种最坏的情况,它给地球气候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将难以减缓。在这种情况下,极端的地理工程手段很有可能是避免极度恶劣气候的唯一方式。科学家们就曾提出在大气层中散布硫或者氧化铝来减少抵达地球表面的阳光。不过,这些手段还处于理论阶段,风险非常大。17 先进材料在过去的10年里,材料科学的突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种先进的材料。从可以自我恢复和自我清理的智能材料,到可以恢复原本形状的记忆金属,到可以利用压力发电的压电陶瓷材料,到拥有惊人的结构和电力性能的纳米材料,这些都是材料科学家的成功。尤其是纳米材料,它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纳米尺度(少于100纳米),普通的材料比如碳,将会呈现出独特的性能。石墨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强度是钢的100倍,能够高效的传导热和电,并且几乎透明。纳米材料有着无数种应用,比如作为引擎或其他机械表面的低摩擦力镀膜,作为高强度合成材料来建造汽车和飞机,轻便的防弹背心,以及高效的光伏材料。在工业应用之外,制药企业也正在研究作为靶向分子的医疗纳米粒子用于治疗癌症。在未来的30年里,纳米材料以及新型材料,比如泡沫金属以及陶瓷复合材料将会被用在从衣服,到建材,到车辆,到公路以及桥梁中,无处不在。18 新型武器在未来的30年里,数种新型武器技术将出现在战场上。除了目前正在开发中的非致命武器以及能量武器之外,数个国家也正在开发可以阻绝军事行动能力的反介入和区域阻绝武器(A2AD)。A2AD技术包括反舰弹道导弹、精密制导反车辆反人员武器、反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系统(CRAM)、反卫星武器,以及电磁脉冲武器(EMP)。有些技术,比如精密制导武器,属于基于现有科技的突破。中国就正在开发可以摧毁航空母舰的先进反舰弹道导弹。而有些技术则属于崭新的主意,比如2015年由美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部(DARPA)所开发的EXACTO自导子弹。随着中国,俄罗斯,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斥巨资推进军队现代化,新一代的高科技军备竞争正在揭晓。19 太空科技太空行业正在进入一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后就从未出现过的发展阶段。新的科技,比如机器人,先进的推进系统,轻便的材料,增加制造,以及元件小型化正在减少把人和物送入太空的价格,而这则会开启太空探险的新机会。SpaceX,Arianespace,Blue Origin等太空行业的新人已经带来了例如可回收火箭等颠覆式创新。在未来的30年里,科技的研发将会带领人类将重返月球。在此之外,更加伟大的探险,比如人类登录火星也是,以及新型基于太空的行业,比如在开采小行星中的矿物也都有可能出现。虽然探索甚至殖民太空是现代人来长久的梦想,但是对太空设施的需求很有可能加大地球上的冲突。随着更多的国家开始依赖天基设备,对太空的控制将有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爆发点。天基武器不再是不可能,而反卫星也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一部分。20 合成生物科技早在孟德尔发现遗传的基础规律,以及埃弗里-麦克劳德-麦卡蒂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之前,人类已经进行了几千年的通过选择性育种以及杂交来操纵植物和动物的遗传基因了。随着我们对遗传学认知的加深,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搭建新的DNA来实现无中生有,创造出新的生物。基因改造农作物则是此项科技的先锋。但是在此同时,我们正站在一场生物革命的突破口。当我们跨入生物科技的新时代时,生命将会成为信息,如同电脑程序的代码一样,可以被改写的信息。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可以分泌生物柴油的海藻,这种海藻的DNA中则被编写了数千GB的数据。在未来的30年里,合成生物科技将制造出可以探测到毒素,从工业废料中制造生物柴油,以及通过共栖来给人类寄主提供药物的生物。但是,合成生物也会带来生物武器和难以控制的入侵物种等巨大的危险。代表性技术:实际应用:爱创客邀请函精彩回顾,点这里!

惠子

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财税科技行业规模将超1250亿

近日,第二届财税科技产业峰会(TTIS)在深圳召开,国内知名互联网数据第三方机构艾瑞咨询发布2020《中国财税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明确了“财税科技”的定义,并从行业发展现状、应用场景、积极意义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财税科技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该报告称,财税科技是以业财税智能化融合为目标,通过结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帮助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解决业务协作,持续提升财税运转效率,以及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商业应用技术。报告显示,传统财税管理数字化程度低,大量工作仍依靠传统人力资源支撑,难以避免出现财务效率低、业财税割裂、信息价值弱、合规风险高等问题。体系之间出现信息墙,无法为企业未来发展决策提供策略支撑。而科技赋能下的财税管理,对此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据介绍,从电子发票OFD电子文件格式推行,到数字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财税科技目前已经从数字化、自动化阶段,发展到智能化应用阶段,近几年在政策及技术加持下,发展势头迅猛。数据显示,自2016年至今,中国财税科技行业发展规模从233亿元上涨到1032亿元,预期2021年行业规模将达1265亿元,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报告显示,在成本控制方面,纸质发票平均每天能开具的数量不超过2000张,而同等量级电子发票不到1分钟即可完成开具,极大降低了成本,其中行政费用降低了10倍。风险控制方面,财税科技数字化票据建立规范财税记录,能够规避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处罚风险,提升企业自身税务合规性,实时监控企业运营风险。运营优化方面,财税科技还深挖财务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保障数据的时效性,减少财税工作滞后性,助力企业管理重心向业务端迁移,提升整体财务数据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营收。该报告由高灯科技联手艾瑞咨询共同发布。高灯科技于2017年由腾讯投资成立,2018年,高灯联合腾讯、深圳市税务局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高灯科技董事长兼CEO高峡表示,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财税行业如何用科技驱动发展,用技术引领未来,真正实现让交易更真实,让竞争更公平,让信任更简单,是高灯科技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彼至人者

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财税科技行业规模将超1250亿

近日,第二届财税科技产业峰会(TTIS)在深圳召开,国内知名互联网数据第三方机构艾瑞咨询发布2020《中国财税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明确了“财税科技”的定义,并从行业发展现状、应用场景、积极意义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财税科技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该报告称,财税科技是以业财税智能化融合为目标,通过结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帮助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解决业务协作,持续提升财税运转效率,以及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商业应用技术。报告显示,传统财税管理数字化程度低,大量工作仍依靠传统人力资源支撑,难以避免出现财务效率低、业财税割裂、信息价值弱、合规风险高等问题。体系之间出现信息墙,无法为企业未来发展决策提供策略支撑。而科技赋能下的财税管理,对此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据介绍,从电子发票OFD电子文件格式推行,到数字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财税科技目前已经从数字化、自动化阶段,发展到智能化应用阶段,近几年在政策及技术加持下,发展势头迅猛。数据显示,自2016年至今,中国财税科技行业发展规模从233亿元上涨到1032亿元,预期2021年行业规模将达1265亿元,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报告显示,在成本控制方面,纸质发票平均每天能开具的数量不超过2000张,而同等量级电子发票不到1分钟即可完成开具,极大降低了成本,其中行政费用降低了10倍。风险控制方面,财税科技数字化票据建立规范财税记录,能够规避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处罚风险,提升企业自身税务合规性,实时监控企业运营风险。运营优化方面,财税科技还深挖财务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保障数据的时效性,减少财税工作滞后性,助力企业管理重心向业务端迁移,提升整体财务数据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营收。该报告由高灯科技联手艾瑞咨询共同发布。高灯科技于2017年由腾讯投资成立,2018年,高灯联合腾讯、深圳市税务局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高灯科技董事长兼CEO高峡表示,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财税行业如何用科技驱动发展,用技术引领未来,真正实现让交易更真实,让竞争更公平,让信任更简单,是高灯科技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