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成立落水狗

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成立

本报讯(记者 张春铭)3月24日,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成立大会暨案例建设高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教育部总督学郑富芝出席会议并讲话。郑富芝指出,案例是重要的教育、教学、教材资源。加强案例建设,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展学理性探究、理论性构建,推动学科发展、学术繁荣,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首批参加期刊联盟的26家单位,带头设立案例研究专栏,具有很好的引领带动和风向标作用。希望期刊联盟趁势而上,形成合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要搭好平台。凝聚智慧、积极研讨、加强协调、发挥优势,引导形成各期刊共建、共享、共进的良好局面,携手搭建高质量优秀案例平台。二要建好机制。研究建立案例编写、征集、推荐、评审、研讨、发表等各项制度规范,探索建立优秀案例标准和质量保障机制,不断提升案例建设质量。三要树好标杆。坚持高站位、高起点,打造精品、树立品牌,引导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研究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案例建设高质量发展。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指出,成立“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鼓励案例研究相关的学术发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及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为建设有利于案例研究的学术环境提供支持,从而推动案例研究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长足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加强具有高学理价值的案例研究,推动相关刊物设立案例研究专栏,有效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案例研究及其发表工作,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首批有26家管理经济领域核心期刊加入联盟。《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6日第4版 作者:记者 张春铭

爱无能

案例研究型硕士论文怎么写?

案例研究型硕士论文的结构基本包括7个部分: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硕士论文的该部分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也就是本部分需要回答:论文写作者研究本论文的原因?该论文的研究有什么现实和理论意义?国内外研究关于此类问题有哪些研究,进展到如何程度以及文章的创新性等方面。在论述研究背景时,不应该过大,硕士学员生应该阐述直接衍生出本研究问题的背景信息。研究背景可以从本研究关注的管理事件入手,也可以从现有的管理理论入手,从管理实践或现有的理论中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该部分特别要强调数据来源。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的是硕士论文研究设计的过程。论文写作者应该对于案例资料是如何获取的进行清晰的表述、运用怎样的调研方法以及如何实施的过程,为后续的案例描述中所提供的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进行佐证。案例资料应主要采用论文写作者在实际调研中获得的原始资料。比如,在该部分加入本人在某某某公司工作的时间,做过那些工作,观察了什么数据,对什么人进行过访谈等内容都需要进行说明,增加读者的可信性。调研的过程应该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程序,严谨而有逻辑性。2.案例企业所在的行业描述这一部分主要是描述案例企业所在的行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这部分研究内容如果在第一部分介绍了,就不必再进行单独撰写。3.案例企业描述(论文重中之重部分,从字数上讲应该占论文50%左右)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论文写作者收集来的案例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一定的逻辑呈现出来。案例描述时应该是对管理现象或管理活动的事实进行客观的描述,不能掺杂任何本人的分析评价,只能是客观事实论述。案例信息的组织应体现出合理的逻辑结构,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如,可以按照一个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顺序阐述,也可以按照内容组织成为若干清晰的模块。案例信息应当丰富、翔实,包含必要的细节和对原始资料的引用。出于对案例对象信息保密的需要,允许对数据、单位名称、人物姓名等信息进行适当的掩饰性处理。4.案例分析与讨论这一部分主要是运用管理理论或原理分析案例,形成作者的主要观点。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用到的理论和原理可以在国内外研究现状中介绍过,也可以在结合案例采用某些理论分析案例。理论原理和案例内容的结合应该是比较贴切的。切忌将无直接关联的理论内容堆砌案例分析与讨论中。引用的理论原理应该来源于质量较高的文献,例如正规的教材、专著、期刊等。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常也需要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或建议。有时可能还会包括在分析中发现现有的理论原理无法解释的现象,作者提出自己的新的解释。

无咎无誉

吹捧导师师娘的论文作者,被处理了

今年初,两篇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引发舆论关注——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程国栋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并且论文标注属获资两百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经调查,论文作者徐中民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提供大量虚假信息,已被作出相应处理。9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2020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公示。处理决定书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在对基金项目进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申请书中,多名参与人员的身份信息与他们发表论文中标示的身份信息不符。经调查核实,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批准号91125019)第4至第9参与者共6人的职称均填写为助理研究员,但其中5人在项目申请时(2011年3月)是徐中民指导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另1人是徐中民项目组临聘人员,无职称。徐中民在其项目申请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虚假信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对上述问题的发生负有疏于监管的责任。经监督委员会五届六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15次委务会议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撤销徐中民2011年获资助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追回已拨资金,取消徐中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2020年7月7日至2022年7月6日),给予徐中民通报批评。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第一项和第十二条的规定,给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通报批评。此前,澎湃新闻曾对徐中民研究“导师夫妇”的论文发布了多篇追踪调查报道: “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上核心期刊,回应来了、吹捧导师师娘的神论文刷屏,作者解释了。澎湃新闻曾报道,1月12日,记者在中国知网查询到,徐中民所著的两篇研究“导师夫妇”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发表于2013年第5期《冰川冻土》期刊。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篇论文内文均提到,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根据论文标注,澎湃新闻从科学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栏目中查询到,这两篇论文属于《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成果,项目负责人是徐中民,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属于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金额为200万元。《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属于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金额为200万元。科学网截图该项目结题摘要提及,通过研究期内的工作,项目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形而上方面,从中国的传统阴阳平衡的文化入手,结合了西方的传统文化,以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为案例,搭建了一条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天人之际的发展理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方法论,在总结研究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四种大而化之途径,这与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实践是一致的,中间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该项目成果包括五方面: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理论篇;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实践篇;上升型的生态视角;生态经济学的集成研究框架;第三窗口——超越牛顿和达尔文的自然生活。《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成果。科学网截图据《科技日报》1月15日报道,自然科学基金委向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即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发函对文章标注等情况进行核实。该依托单位核实后回函,表示:徐中民研究员的两篇涉事论文,其实际内容不属于“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计划书的研究任务,该论文标注该基金项目资助是不正确的。1月15日,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部门对徐中民研究员涉事的这两篇论文与承担基金项目等情况进行回应:从项目核查情况来看,该项目题目为“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2011年度批准资助的重点支持项目之一,执行年限为2012.01—2015.12,资助经费200万元。其项目计划书规定的研究目标为:(1)建立黑河流域基本社会经济数据库,为流域科学研究计划相关项目提供社会经济数据支撑;(2)建立以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为骨架的水-经济耦合模型,模拟政策变动对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为流域科学计划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社会经济模型。所规定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本数据库的建设、研究区社会核算矩阵(SAM)表的编制、可计算一般均衡性(CGE)模型的开发及政策分析、CGE模型与湿地的价值评估、基于CGE 模型的农业土地利用格局模拟分析和典型灌区的节水效率研究。该项目于2016年结题验收,共提交74篇(部)论著,项目负责人本人到会向专家组汇报了项目研究情况。经认真评议,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综合评价等级为“一般”。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部门已将评估成绩记入申请人项目档案,纳入以后对该申请人的评价参考。此后,徐中民未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任何项目资助。有关部门表示,对其74篇(部)论著也将进行核查。《2020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显示,自然科学基金委在2020年上半年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持续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建设与案件查处工作,召开了2次监督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对若干科研诚信案件进行了审议,并经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议审定。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和程序要求,对相关涉事主体进行了处理。以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徐中民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给予通报批评处理的处理决定书:关于对徐中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提供大量虚假信息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48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在对基金项目进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申请书中,多名参与人员的身份信息与他们发表论文中标示的身份信息不符。经调查核实,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批准号91125019)第4至第9参与者共6人的职称均填写为助理研究员,但其中5人在项目申请时(2011年3月)是徐中民指导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另1人是徐中民项目组临聘人员,无职称。徐中民在其项目申请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虚假信息。经监督委员会五届六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15次委务会议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撤销徐中民2011年获资助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追回已拨资金,取消徐中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2020年7月7日至2022年7月6日),给予徐中民通报批评。关于对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中监管失责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49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在对基金项目进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申请书中,多名参与人员的身份信息与他们发表论文中标示的身份信息不符。经调查核实,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批准号91125019)第4至第9参与者共6人的职称均填写为助理研究员,但其中5人在项目申请时(2011年3月)是徐中民指导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另1人是徐中民项目组临聘人员,无职称。徐中民在其项目申请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虚假信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对上述问题的发生负有疏于监管的责任。经监督委员会五届六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15次委务会议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第一项和第十二条的规定,给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通报批评。此前报道:赞美师娘论文不能一撤了之,学术腐败的“冻土”亟须融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用较长篇幅大谈特谈“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徐中民7年前的奇葩论文,受到舆论广泛关注。涉事期刊《冰川冻土》已经发布撤稿声明并致歉;既是作者导师、又是该刊主编的程国栋回应称,对论文赞美自己一事不知情,已引咎辞去杂志主编一职。7年前发表的专业论文被谁爆出,又为何选择在此时翻旧账,网友虽然对此很关心,但已经不那么重要;是否无底线地拍老师马屁,师娘究竟有没有作者描述的美丽贤惠,舆论关注的焦点也不应该局限于此。因为这篇献媚的论文,已经无意中掀开了学术界不正之风的冰山一角,暴露出了学术期刊的丑陋一面。以现行的科研考核体系,在核心期刊发论文,意味着成果的认定和职称的评定;发表难度之大,学界公认。论文选题不站在学科前沿、提不出新的观点、理论框架经不住推敲、没有大量的外文引注,想要刊登无异于痴人说梦。偏偏这样的一篇连普通人都不认可的论文,竟然在核心期刊发表了。针对铺天盖地的质疑,虽然论文作者辩称“与文章内容无关的都是无效问题”,赞美师娘是观察体系的一部分,并反问“怎么不从科学家正面形象角度去解读”,但网友据常识可以判断,若不是其导师程国栋也参与了论文所属项目研究,并担任该刊主编,这样的论文恐怕是很难刊出的。更令人不解的是,这篇神论文还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国家项目研究的都是需要重点突破的学科领域,面对的都是急需解决的学术难题。在公众看来,以如此水平的论文结项,无异于敷衍应付、以次充好。浪费国家的科研资金,同样是不折不扣的学术腐败。事实上,科研项目评审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科研项目中打招呼拉票的现象屡禁不止,拉关系搞公关成为不少学者做项目必备的能力,以至于“一旦到了评审集中期,根本没法干正事儿”,只能在歪风裹挟下浪费大量精力去做和学术无关的事情。深陷其中的学者,往往有苦难言,因为一旦破坏潜规则,自身的利益也会受损。试想,一旦学术风气败坏,科研水平又能高到哪儿去?国家尊重科研,重视科研人才,科研人员岂能辜负这份信任?事件发酵后,中科院发布情况说明,称将尽快成立调查组,认真调查相关问题,坚决杜绝类似情况。确实,谀师论文不能一撤了之,相关调查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将谀师论文视之为一封公开的举报信,认认真真地查一下学术论文发表、科研项目评审、科研人才评定中的潜规则、坏作风,绝不让科研领域成为不正之风的重灾区。来源:综合澎湃新闻 北京晚报流程编辑:TF020

彼所小言

作者和中科院回应了!论文属获资20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

导读近日,一篇神论文刷屏了,主要是因为它令人瞠目的内容——“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目前,各方回应来了!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该文确实存在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等问题近日,网上出现质疑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主办期刊《冰川冻土》2013年第5期刊发文章《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性不足的信息。昨晚,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发布“关于《冰川冻土》期刊发文不当问题的说明”,称经初步了解,该文确实存在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等问题。说明还表示,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将尽快成立调查组,认真调查相关问题,切实做好处理、整改工作,坚决杜绝类似情况。1月12日,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论文作者徐中民。他表示,引发热议的论文确实是他写的。他说,自然科学家需要情感注入,需要点文史哲的知识,万事视为水,有情才生春。自然科学没有情感的注入,就是冷冰冰的。徐中民还称,热议论文只是其中一篇,其他篇就进入论文要点。热议文章表面上看起来有点问题,实际问题潜伏得非常深刻,对目前地理学沉溺于科学的预测未来是很大的补充,主要就是探讨如何攀登上共同发展之路。另据澎湃新闻报道,根据徐中民的推荐,记者在其微信公号看到了《科研之路的认识过程——感师恩》《理论系列一:共同发展之路》《张掖市纵横捭阖展其势》等文章,并在中国知网找到了他提到的一篇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英文版)》(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8年第3期的 《The common developmental road: tensions among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dynamics》(《共同的发展之路:向心和离心动力学之间的张力》)。在《科研之路的认识过程——感师恩》一文中,徐中民提到自己从“被动接受程国栋的教诲转向了观察他的工作和行为”,迅速完成了《论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勾勒出了共同的发展之路,作为个人未来的图景。徐中民向澎湃新闻解释,《张掖市纵横捭阖展其势》和《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一个是工作实践,一个是生活(方面)的,他把它们总结成共同发展之路。此外还有《The common developmental road: tensions among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dynamics》,他称这几篇文章讲的一个道理,核心内容一样,都是正反馈环。徐中民在《理论与实践(I)》中写到的天人之际图,即他提到的正反馈环之一。徐中民称,不能看举了一个老师和师娘的例子,就理解为拍马屁,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是从他们俩身上总结一个什么理论,它是一个普适的结构,别的家庭也有,那些和睦的家庭也有。看起来是拍马屁,实际上是一个人有感而发的东西。夫妻之间和睦共处的关系,就是理论体系的核心,正反馈环、互相补充的关系。论文属获资两百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澎湃新闻报道截图对于在《理论与实践(I)》中提到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等观点,徐中民认为这是对的,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这是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各有各的看法。”他说,夫妻相互之间是一种互补的正反馈环的联系,他身边的同事,一般的家庭都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惊小怪啊”。徐中民还称,《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这两篇文章是人文科学,他在单位搞自然科学,但自然科学需要有文史哲的背景,这样才会转化思维方式,但是这中间过程好难,因为要转过身来看边上人的优点。对于这两篇文章的立论,徐中民认为没有问题,因为在此基础上,后面发表了《The common developmental road: tensions among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dynamics》,“一般根本写不上去(备注:难以发表)”。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内文均提到,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据冰点周刊公号,根据众多学者论文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等公布的信息,编号为“91125019”的基金项目,指的是“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下的重点项目之一。2010年启动的这项重大研究计划,被称为“黑河计划”,程国栋院士担任“黑河计划”专家组组长。2014年,程国栋院士及其团队发表关于黑河集成研究的综述文章,作者就包括徐中民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机构此前公布,“黑河计划”以黑河流域为特定研究区域,探讨中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水-经济的相互联系,预算总经费为1.5亿元。其中,重点项目的资助强度约为200万~3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运行机制下,申请者需要提交项目计划书提出申请,经过同行评审通过后获得资助。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规定,项目参与者不按照项目计划书开展研究、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会受到警告、追回资助经费等处罚。徐中民研究员的这项研究,与“黑河计划”有何必然联系,是否偏离了项目计划书所设定的内容,“91125019”号项目的负责人是谁,仍需要基金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所涉学者作出正式回答。澎湃新闻从科学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栏目中查询到,这两篇论文属于《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成果,项目负责人是徐中民,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现已并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属于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金额为200万元。该项目结题摘要提及,通过研究期内的工作,项目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形而上方面,从中国的传统阴阳平衡的文化入手,结合了西方的传统文化,以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为案例,搭建了一条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天人之际的发展理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方法论,在总结研究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四种大而化之途径,这与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实践是一致的,中间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该项目成果包括五方面: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理论篇;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实践篇;上升型的生态视角;生态经济学的集成研究框架;第三窗口——超越牛顿和达尔文的自然生活。其中,《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这两篇论文属于“生态经济学的集成研究框架”成果。徐中民论文中提到的导师程国栋的名字,也出现在了上述《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成果的作者一栏。期刊决定对该文撤稿,主编称已申请引咎辞职1月12日中午,《冰川冻土》期刊编辑部宣布撤稿,“经报编委会审核,决定对该文撤稿。我刊在该文刊发前审核不严,在此郑重致歉。”《冰川冻土》主编、也就是论文的被研究对象程国栋院士就此回应说,这两篇文章与《冰川冻土》学术定位不符,自己“事先一无所知”,已引咎申请辞去主编一职,并向读者道歉。

方便

征稿啦!《管理科学学报》“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专题等你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的十四五和中长期战略中指出,当今管理科学研究范式正在经历多样化和创新变革的进程。为了推动和促进我国管理科学家更好地运用“基于案例的研究方法”开展管理科学的学术理论创新,《管理科学学报》拟于2021年6月25日举办“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专题的案例研究论文研讨工作坊,现公开征集与该专题相关的研究论文。01工作坊征文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数字生态下的企业和组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转型·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发展·数字化与政府治理·智慧医疗健康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数字化02工作坊征文要求1、征文投稿的稿件须是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性、并采用严谨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2、计划投稿至《管理科学学报》的论文必须以中文投稿。3、因需匿名评审,投稿请提供含有作者信息(姓名、工作单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与不含作者信息的两个版本。电子投稿文件命名请勿出现作者信息。4、论文须提交全文,投稿阶段的格式和字数暂不限(后期发表可能需要调整)。5、投稿邮件主题请注明“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案例研究专题征稿”,邮件正文中请给出投稿联系人信息,包括: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电子信箱。6、工作坊将邀请知名案例研究专家及特邀编委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从应征论文中评选出参会论文后,将向投稿联系人发出工作坊邀请函。03工作坊的组织·工作坊将以线下方式(暂定苏州)举行,特殊情况下可能改为线上。·工作坊的研讨形式为分小组的“论文报告+相互评论”。 每个小组报告4篇论文;工作坊为每篇入选论文安排一位学者进行评论;每个小组由一位特邀编委给予指导。·本次工作坊不收取会务费。·参会人员交通和食宿费用自理。·工作坊详细日程安排将在参会论文确定之后公布。04论文发表安排·论文评审委员会将根据投稿论文质量,在工作坊前评出参会论文;工作坊后结合特邀编委的点评情况,从参会论文中匿名评选出优秀论文。·《管理科学学报》将邀请优秀论文按特约编委和指导意见修改后投稿。·本期刊将为入选优秀论文开通快速审稿通道,经评审后录用的论文将在《管理科学学报》“案例研究专栏”上刊登发表。05关键时间和联系信息·论文投稿截止期:2021-5-31·参会论文通知期:2021-6-10·工作坊举办时间:2021-6-25·投稿邮箱:jmse@tju.e.cn·联系人员:董明华 18222592275 严雨萌 15102251634《管理科学学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创办,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根据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规划而创立,并和天津大学共同主办的管理科学学术类期刊,为国家性一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管理科学领域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多次获评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20年获评“2020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及“FMS管理科学高质量中文期刊”。本刊长期遵循为基础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学术性研究成果及已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和科学基金项目提供交流园地,加强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加速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的宗旨,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成果提供优秀的交流平台。信息来源 / 熊 熊封面图来源 / 杨鸿钦图文编辑 / 刘 洋责任编辑 / 李 庚

里程碑

我从“神论文”的3000多条评论里,似乎看到了学术圈的大秘密!

昨晚胖妲己醉酒回家随便写的一个小文章,没想到承包了周末一天的新闻热点:必记本凌晨0:13原创发文,10个小时10万,一天刷屏近60万,新京报快速跟进,知乎热榜上升2,微博热搜推送,上海澎湃新闻、四川红星、上游新闻、凤凰新闻、中青报、南方报业持续跟进,编辑部紧急撤稿,“冰川冻土”期刊主编辞职,一时引发舆论风暴!需要点赞的是,“每日高教要情”特别注明了新闻源“必记本”,这当然是相对于大多数不太专业不太规范的大媒体而言!因为自媒体或小媒体就算了,权当是做公益!不做要求!批评别人先要自己专业嘛!但看到教新闻传播专业的老师都不查什么新闻源,要求媒体一线的小字辈去注意规范,当然是笑话!所以学术圈出笑话也是顺理成章!需要声明的是,必记本的文章不是要存心与徐中民老师为难,只是偶尔看到这个论文发在“冰川冻土”这样高冷的学术期刊上,太过匪夷所思,也太有冲突性和新闻感,所以出于新闻敏感性,就随手娱乐了一下!但这篇文章的3000多留言,似乎揭开了学术圈的很多秘密,因为微信公号的留言限制,只能放出100条,所以胖妲己连夜完整看完了所有留言,特摘录在此,都是未经删改的原评论!在这里,胖妲己特别感谢所有在必记本公号文章留言网友的智慧,因为是你们揭开了学术圈的生存法则,为后来的人指出了生路!@君若水论文下载浏览量很快冲顶!@以太艰辛这是生态美学中,康德哲学和中国特色的伟大结合!@胡开宇我小脸一红,怪不好意思的把“有意思的评论”全部赞了一次!@薛雷 还可以加入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编个歌来唱唱吗。导师圣心大悦。那个女导师怎么办呢?@长沟流月 程国栋老先生可以说是我的祖师爷(导师的导师的导师),这位老先生真的太和善了,讲话温文尔雅有谦谦君子之风,再者他对国家的贡献真的很大,青藏铁路的修建他功不可没。文中对他的称赞,我想绝不仅仅是作者在拍马屁,而是程老先生真的令人敬佩,他在寒旱所的名望真的很大,对寒旱所的发展也很关心,对后辈青年科学家也很关心。@朝阳态度认真,没有造假,何错之有?客观上讲,这篇文章写得还不错,文字也优美,一个理科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确实不错。对导师、师娘进行赞美,说明这个学生很有良心,体现了传统美德。@吾道我强烈感觉作者是为了课题结项在凑文章,从文章标题推测的。从标题根本看不出写了什么,而且还挺学术挺专业的,完全可以填到结项表中,评审专家一般也不去下载文章去看。@虞文宝这种文章还是别转发了。作者徐中民在地学部学术水平是数一数二的,人家在自然科学界已经研究到世界顶尖了。没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单看他的一两篇文章是读不懂的。@朱海霞各位各位,很现实的论文,这样的导师和师娘在大学里已经堪称典范了,如此创意也实属难得。从这篇论文里我们至少看到了以下几点:1、导师很不错,带学生还有师娘做贤内助,你读研读博的时候的时候见过师娘吗?大多数博士生没有这个命,而且文中说师娘还是礼尚往来的,更不容易阿2、论文原创,挖空心思过关,此等人物若是品德高尚为人善良,必是国之魁宝,因为现在博士很难毕业,导师少有品德,大家要谅解学子们的迫不得已!@Smelly Bob额你去搜一下徐中民的其他文章以及他在我国生态学的贡献。。已经到那种级别了有时候水一两篇不算什么吧,况且有时候是期刊要求的不得不写,但又没什么可写的,总不能写篇骂导师的吧!@砥砺奋进有两个思考1.《冰川冻土》期刊干脆就借着这个事情,开辟一个专栏,专门发表科研人员关于科技与人文关系方面的稿件。栏目影响因子高不高还不好说,但是阅读量和网络点击率应该很高;2.以后有稿子被拒,弃之可惜、没法处理,就改投《冰川冻土》试试,也许能中。@略徐中民发在《冰川冻土》上的文章本身没什么应被千夫所指的毛病,能看出来他的思维和想法确实与多数人不太一样。徐老师或许科研很棒,写点小文仅属业余爱好,也或者真是一位被科研耽误的文学人才。其实这事儿的主要问题在于,这样一篇文章以及其他与科研无关的文章是怎么被登上这本核心科研期刊的@慎独看完很激动,我甚至都想好自己毕业论文写什么了,这样一来我能毕业了!@stonecai论文的英文题目都有问题,sublime和beautiful都是形容词,就这英语水平不像能达到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入学标准!@云彩最后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他自己的,论文作者只有他自己!@Vivee 程严重怀疑是师娘花重金委托该博士后所写,旁敲侧击该博导不应沾花惹草于女学生们因为该文充分论证了师娘乃师傅之绝配,是其他凡俗女子望尘莫及的。@初醒鄙人学术浅薄,认为作者所思所感真实自然,比起那些左右抄袭的好多了,只不过是借用导师和师娘来为读者阐述一种价值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评?@青墨不语这么好的文科论文,为什么要被杂志社撤稿,为什么要被撤稿。不能因为网络暴力就顶不住压力撤稿啊,好文章就要流芳百世。@阿琦哥从看到师娘的第一眼那一刻起,学生就暗下决心——这个导师我跟定了!@张岩读一下文章,发现里面有“导师青山不改千年色,师娘绿水长流万木春”。好好理解理解。以下是我一个同事的意见仅供参考里面还有数据造假,导师对学生人格侮辱,导师龙阳之好等内容。能够以符合科研论文的格式,对院士进行高级黑,真是人才。科研学徒制下对学阀的一次血泪调戏。@万能钥匙如果是这个领域的,都了解徐中民是生态学方面很有建树的,程院士更是冰冻圈的大佬,详细了解后再发表意见吧@高 山毕竟没抄袭,赞!三人行,必有师娘。@Keane评论里的人思想怎么那么封闭,大清早亡了。人家说啥是人家自由,人家能发是人家本事,给你们写还写不出来。@文我博士研究生导师将我的师姐A扶正为师娘!师姐B给我一篇写好的文章,逼我找导师发表!导师让师姐C给我写文章,我害怕,我拒绝了!导师让我做不成,我师妹的师姐!@小小不倒翁其实看看年近80的程院士成就成果,绝对让学术青椒们顶礼膜拜。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拜导师,赞美导师,本是理所应当,无可厚非。只是同样的东西,放错了地方,反而坑苦了导师。当然,突然拿出来说事,必定有人另有所图!看看cnki中,各种更奇葩论文,复制粘贴论文,层出不穷,却鲜有关注,为何?@一梦千寻先生师娘喜相逢,三个儿子滚地龙。一年一度叮当会,三十晚上满堂红。@O(n_n)O~其实,成功很简单。要在人堆里活得不一样,你必须得有不一样的思维和想法。看评论里大众的否定,就知道这是一篇成功的论文。然后,应该明白,具备成功理念的人远不止一篇论文!@叶新明作者H指数高达56以上,是牛逼学者,别一边倒。三篇论文被引超1000次。可能还有发表英文的。@大石头很正常,现在的博导们,基本上都是领导干部,这些博导们拿基金太容易了,几乎就是“配给制”。@wqz这一定是有美国媒体想抹黑中国!@longdi当下,国家自科基金,已经是高校一群“教授”相互娱乐的“娱乐圈”,上可以应付“考核”,下有丰硕的消费“资金池”,中能够再养一帮“研究生”继续为下一个“基金”添砖加瓦。纳税人的血汗,就在如此挥霍!@王胜蓝很多导师听了这些话其实很受用的,师门群的聚会就是一场小型“宫斗剧”,看谁能恰到好处地说出让导师“受用”的话。@感觉大家被风气带偏了。不要做网络上的键盘手,看看作者发表的其他文章及在领域上做的贡献,很多很有价值的。人生攻击的就有点过了,站在客观角度上看待吧。@抱瓮老人专门到知网下载了相关文章,这个是分了两篇文章,前一篇25页,这是后一篇10页,两篇文章35页写导师师母的加起来不到5页纸,而且是作为文章的案例分析的,媒体和好事之徒不就会夸张炒作搞新闻吗?除了歪曲事实,制造爆点媒体也应该有正事干的吧?吃瓜群众从来不关心真相,就会看热闹,满足心理恶黑的预期。媒体可以说几乎成了最无操守最恶心的群体。另外,学者学术机构都太窝囊了,花点工夫据理力争就行,有点舆论就道歉有点舆论就道歉,这不是自己往身上接脏水吗?再说了有必要向不明真相不求真相只求热闹的人道歉吗?@蛮(TロT)σ汉我觉得挺好的,挺优秀的。不管说标准,角度,三观如何,系统的谈而论之,发表之。相比众多领域的蝇营狗苟,恬不知耻,弄虚作假,,此人此文,何其坦荡也。要知道如今的中华帝国,最缺的可就是坦荡!@貞子为毛七年前的论文现今突然成为热门论文了呢?难不成导师夫妇的关系出现了新状况?@刘星炎作为寒旱所的一名研究生,对此事深感悲哀。科学是求真务实,是用定量化的分析方法来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国学是对生命的体悟,是洞察人心,反求诸己,不是吹捧,更不是哗众取宠。用国学造不出飞机、大炮,造不出青藏铁路。我们所的冻土事业是几代科学家踏踏实实,上下求索,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困苦,通过科学的方法,才得以有今天的事业。在所里生活的四年感受到的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友好的氛围和踏实工作的品质,在高寒缺氧的高原,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从祖国的东北到西北,无不有寒旱所科研人员在野外采集实测数据的身影。寒旱所科研人员所到之处大都是环境恶劣,极冷或极热的苦寒和酷热之地,鸟兽罕至,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科研人员在室内从事科学研究,进行试验,分析数据,通过反复验证认识问题,提出方法,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冻土人,还原的是一个真实的冻土事业,希望所里的明天更好!@李万嵇不要忘了,他“学术研究”的每一分钱经费,不是来自于人们自愿购买他的“学术”服务,而是来自于包括你我在内的所有纳税人的税款!很难想象,世界上有哪个地方的纳税人会自愿为这种“学术成果”买单。@Dr.杨这篇论文写的很好,阐述了道家哲学思想如何和家庭和谐统一的,但是当成国家自然基金论文有点不妥(顺便说一下,国家自然基金需要发表很多文章才能结题的,我想作者这篇只是其中最简单的的论文),文笔自然流畅,你们说拍马屁的人自己写一篇试试?@晶LJ. (甦)这语气,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想起来了,大明王朝1566,李玄叫杨金水和芸娘干爹干娘,和这个语气一样。@dongf93感谢神论文作者的苦肉计,也就是说其他重大彼此彼此。@兰永富不管怎样,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对得起博士这个头衔了!这个博士没有徒有虚名,山野村姑造诣有限就别在那不揣谫陋了!@COME ON,MAN!问题来了,他爹娘把他供到博士,没见他这么卖力地夸过亲爹亲娘!@莲止“说实话,遣词造句确实有点东西的,文笔还蛮行云流水,对道家天人合一阴阳相成还是蛮有见地的 。。。确实不愧是中科院博导,大部分人别老看标题,看内容看咋拍马屁的啊,你行你也拍一个这个级别的?”客观来看,遣词造句旁征博引,文笔结构行云流水,本人才学浅薄甘拜下风。问题是,这可以是篇散文,杂文,议论文,随便什么文,单单不能是一篇发在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前者,我顶多觉得作者文笔不错,三观奇葩,一笑而过。后者,就很让人恶心了。恕我看不出此文与自然科学研究有半毛钱的关系。所以,问题不是马屁咋拍的,拍的好不好,而是占用国家科研基金、占用社会学术资源来拍马屁,简直滑天下之大稽!@boss.lee2013年的论文,这时候拿出来炒作。论文内容之荒诞先不说,对于对中科院的了解,肯定在评职称和确定职位的关键时期,估计有人开始场外招了。@仓颉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导师可能被绿了吗?@高飞yuan今年2020年新年伊始也在一个中科院院士的学生群里看到,院士的秘书要求所有毕业和未毕业的学生,结合自己具体的科研项目及生活,歌颂导师及师娘的伟大光辉无私,顺带能黑一下别人以衬托出导师的迷之伟大就能换到大……(此处略去50个字);有写少了,写得不够光辉伟大的还被要求重新写一遍发群里。赞同留言里的一个观点,我感觉这篇论文的三观还是正的,至少只是赞美自己的老师,不会拿诋毁他人来烘托自己的伟大。如果删除那个qq群里试图诋毁他人的言论,那几十个学生的颂词也可以整理一下拿去发SCI。@冯锴奇哈哈哈有有神评,这位豪杰暗恋师娘,哈哈哈哈!@酢浆草昨晚已经拜读!上下两篇发在同一期上,主编是这位研究员的导师。同一期两篇文章,下篇的引用文献里有上篇!!!太牛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北大核心期刊!@Gin比起可笑更多是可怕因为你开始能从很多事中发现真的有一些人在以完全认真严肃的心态去干着一些匪夷所思的事而这些人已经进入到了高等学府、核心期刊这种层面。。。@谷水望建议大家仔细看看这篇论文,题目只是科研学术论文文学化的表现形式,大家都是科研工作者,不要人云亦云,浅尝辄止。这是论述方法论的文章。我们谁的方法最初不是来源于导师!?@许楠我高中写作文的时候就参透了这种文章的奥妙,果然被表扬且当众朗读,遂被同窗封为“马派”@李攀@同济大学总比那些没有自己的思想,到处抄,或者抄都抄不来的学者优秀。END

金狗

那些知名的学术期刊

那些知名的学术期刊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许多顶尖的学术期刊,你可以从中找到当前科学前沿,你可以追寻知识,你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期刊吧!《自然》世界最悠久的、最知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一于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综合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它也是一种目前全世界最受欢迎,及广受阅读的同侪审阅性质之综合性医学期刊。《科学》美国科学促进会官方刊物《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是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柳叶刀”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它以其在全世界所拥有的高影响因子,以致有一群重要的读者阶层来支持它。本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细胞》美国科学期刊《细胞》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科学周刊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通常简称为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科学周刊杂志。创刊于1915年。院刊出版前沿研究报告、述评、综述、前瞻、学术讨论会论文等。该刊覆盖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和社会科学。《Chemical Reviews》基础科学领域的学术杂志《Chemical Reviews》是一本同行评审的科学杂志,由美国化学会发行。这本杂志上发表的多是某一领域内的综合性的批判性的评论,而非原创研究。该期刊为月刊,每期关注一系列主题。每个主题都会有若干篇相关的评论。查看原文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houji@.com

使物自喜

大谈“导师崇高、师娘优美”的论文作者被处理

大谈“导师崇高师娘优美”论文作者被处理:追回已拨项目资金今年初,两篇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引发舆论关注——作者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列举了导师程国栋夫妇的事例,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并且论文标注属获资两百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经调查,论文作者徐中民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提供大量虚假信息,已被作出相应处理。9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2020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公示。处理决定书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在对基金项目进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申请书中,多名参与人员的身份信息与他们发表论文中标示的身份信息不符。经调查核实,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批准号91125019)第4至第9参与者共6人的职称均填写为助理研究员,但其中5人在项目申请时(2011年3月)是徐中民指导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另1人是徐中民项目组临聘人员,无职称。徐中民在其项目申请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虚假信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对上述问题的发生负有疏于监管的责任。经监督委员会五届六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15次委务会议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撤销徐中民2011年获资助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追回已拨资金,取消徐中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2020年7月7日至2022年7月6日),给予徐中民通报批评。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第一项和第十二条的规定,给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通报批评。此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曾对徐中民研究“导师夫妇”的论文发布了多篇追踪调查报道: 《一生态经济学论文引关注:大谈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论文大谈“导师崇高感师娘优美感”,作者:不能视为拍马屁》《期刊就“论文大谈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发声明:决定撤稿》《冰川冻土主编程国栋回应“徐中民论文被撤稿”:申请引咎辞职》《研究“导师夫妇”论文属获资两百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科院公布<冰川冻土>发文不当处理结果:停刊,主编免职》。澎湃新闻曾报道,1月12日,记者在中国知网查询到,徐中民所著的两篇研究“导师夫妇”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发表于2013年第5期《冰川冻土》期刊。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篇论文内文均提到,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根据论文标注,澎湃新闻从科学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栏目中查询到,这两篇论文属于《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成果,项目负责人是徐中民,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属于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金额为200万元。该项目结题摘要提及,通过研究期内的工作,项目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形而上方面,从中国的传统阴阳平衡的文化入手,结合了西方的传统文化,以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为案例,搭建了一条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天人之际的发展理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方法论,在总结研究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四种大而化之途径,这与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实践是一致的,中间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该项目成果包括五方面: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理论篇;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实践篇;上升型的生态视角;生态经济学的集成研究框架;第三窗口——超越牛顿和达尔文的自然生活。据《科技日报》1月15日报道,自然科学基金委向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即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发函对文章标注等情况进行核实。该依托单位核实后回函,表示:徐中民研究员的两篇涉事论文,其实际内容不属于“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计划书的研究任务,该论文标注该基金项目资助是不正确的。1月15日,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部门对徐中民研究员涉事的这两篇论文与承担基金项目等情况进行回应:从项目核查情况来看,该项目题目为“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2011年度批准资助的重点支持项目之一,执行年限为2012.01—2015.12,资助经费200万元。其项目计划书规定的研究目标为:(1)建立黑河流域基本社会经济数据库,为流域科学研究计划相关项目提供社会经济数据支撑;(2)建立以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为骨架的水-经济耦合模型,模拟政策变动对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为流域科学计划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社会经济模型。所规定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本数据库的建设、研究区社会核算矩阵(SAM)表的编制、可计算一般均衡性(CGE)模型的开发及政策分析、CGE模型与湿地的价值评估、基于CGE 模型的农业土地利用格局模拟分析和典型灌区的节水效率研究。该项目于2016年结题验收,共提交74篇(部)论著,项目负责人本人到会向专家组汇报了项目研究情况。经认真评议,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综合评价等级为“一般”。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部门已将评估成绩记入申请人项目档案,纳入以后对该申请人的评价参考。此后,徐中民未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任何项目资助。有关部门表示,对其74篇(部)论著也将进行核查。《2020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显示,自然科学基金委在2020年上半年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持续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建设与案件查处工作,召开了2次监督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对若干科研诚信案件进行了审议,并经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议审定。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和程序要求,对相关涉事主体进行了处理。以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徐中民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给予通报批评处理的处理决定书:关于对徐中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提供大量虚假信息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48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在对基金项目进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申请书中,多名参与人员的身份信息与他们发表论文中标示的身份信息不符。经调查核实,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批准号91125019)第4至第9参与者共6人的职称均填写为助理研究员,但其中5人在项目申请时(2011年3月)是徐中民指导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另1人是徐中民项目组临聘人员,无职称。徐中民在其项目申请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虚假信息。经监督委员会五届六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15次委务会议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撤销徐中民2011年获资助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追回已拨资金,取消徐中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2020年7月7日至2022年7月6日),给予徐中民通报批评。关于对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中监管失责的处理决定国科金监处〔2020〕49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在对基金项目进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申请书中,多名参与人员的身份信息与他们发表论文中标示的身份信息不符。经调查核实,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批准号91125019)第4至第9参与者共6人的职称均填写为助理研究员,但其中5人在项目申请时(2011年3月)是徐中民指导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另1人是徐中民项目组临聘人员,无职称。徐中民在其项目申请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虚假信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对上述问题的发生负有疏于监管的责任。经监督委员会五届六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15次委务会议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第一项和第十二条的规定,给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通报批评。(来源:澎湃新闻)

系于末度

该知名杂志一口气撤回中国学者68篇文章,涉嫌文章买卖

近期,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其怀疑是“系统性伪造研究”的证据后,正在撤回68篇文章。据了解,这68篇文章绝大部分是中国学者涉嫌文章买卖的研究成果,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的中国学者撤稿文章进一步加大,撤稿的文章数量达到了162篇,打破了Tumor Biology 的记录(点击阅读)。RSC官网申明我们正在撤回已在RSC Advances 上发表的68篇文章,还有少量文章也将从RSC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Food and Function 中撤回。这些撤回是基于我们认为是伪造研究的系统性产生的基础,我们是受到此类活动影响的众多出版商之一。我们对期刊中的任何涉嫌欺诈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并将告知机构和资助者证据和调查显示某人已经或可能以其名义提交欺诈性研究的信息。最新事件是有组织,复杂的操作的结果,被总结为所谓的“论文工厂”。我们将与出版界的同事分享有关此方面的见识和经验,作为共同努力的一部分,以消除虚假的研究。在2020年期间,我们与独立的图像完整性和科学专家合作,对大量论文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与其他受影响的出版商进行了咨询。我们已经确定了这些论文的共同特征,包括主题主要是生物医学,以及图像复制和操纵的实例。我们正在为副编辑提供额外的培训,以确保面对新兴的复杂数据欺诈技术时格外警惕,使他们能够识别有关提交的内容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后,我们想向我们的科学研究团体道歉,我们必须做出这些撤回决定,并向我们的读者保证,我们非常重视科学记录的完整性,并将采取所有必要步骤,以确保我们的编辑和同行评审过程保持一致应对不断发展的威胁和科学欺诈的发展。这是近期刚撤稿的一个案例出于对数据可靠性的关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特此撤回了河南大学研究人员在RSC Advances 发表的题为“ Overexpression of PCDH8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and inces apoptosis in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cells”文章,文章中的图像是由图像完整性专家筛选的,该专家鉴定了Western blots的操纵实例,这破坏了本文介绍的所有Western blots的可靠性。在图1D中,PCDH8带显示图像操纵的迹象。第二个带的底部边缘丢失,并且背景中也有重复的图案。此外,在GAPDH控制面板中,第二和第四条带是重复的。作者联系编辑,要求撤回该文章,因为他们发现PCDH8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凋亡没有影响。作者告知我们,他们再次执行了该测定法,发现先前的结果是错误的。考虑到本文中有关数据有效性的担忧的重要性,本文提出的结论并不可靠。作者未对撤回通知的措辞做出任何回应。版权声明:本文转自“iNature”,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沃斯(WOSCI)由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SCI论文润色等。

钢琴手

创业精神烙印式传承的三条路径

文/裴蓉创业精神能不能被家族企业代代相传?这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在这个话题范围内,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这种传承是指代际级数较少的家族企业,还是指代际级数较多的家族企业?为何要进行这种区分呢?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培育第二代之后的继任者具有企业家精神?一些家族在完成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代际转移之后,是如何转移有利于创业的特征和条件的?这些问题是家族企业实现交接并确保继任者具有创业精神的关键之处。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也会因代际级数的多少而发生改变。当下中国的家族企业,大多数尚处于创一代向创二代过渡的阶段,少数的家族企业进入到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阶段。因此,观察中国家族企业的创业精神的传承,“能见度”较高的是创始人将企业初创时期形成的创业精神向二代继承人传承的过程,而考察二代向三代或四代传递创业精神,我们就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样本,想要向本土企业抄作业都是困难的。那么考察创业精神从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创业者传递,与二代之后的创业精神的培养与传递,是否具有同样的研究意义呢?从传承视角出发,仍然是有意义的,但其价值与研究多代际之间的传承是不一样的。第一代向第二代的传递,由于代际距离很近,创业精神的传递会直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创一代的创业精神的辐射力是直接的,创业精神或行动,没有出现重复的具有规律性的表现,无法形成周期性的反应。因而,创业精神在代际间的传递路径或方式表现出来的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实际上,创业精神如何传承,这个问题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把时间跨度拉长,考察二代或三代以后如何培养继承人的创业精神。众所周知,创始人所塑造和形成的创业精神(或称企业家精神)的辐射力,会随着代际级数的增长而逐渐衰减。如果三代以后,家族规模扩展到堂表兄弟姐妹共同联盟的企业家族的状态时,创始人的创业精神仍然被第四代、第五代的继承人所秉承与坚持,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家族企业已经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组织印记的三个特点在理论上,创业精神在多代际间的传承,也就是跨代传承,其内在逻辑关系也能得到“组织印记理论”(organizational imprinting)的解释和支持。“印记”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的启示:鸟类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它们会追随它们第一个看到的移动物体。这种现象被定义为“印记”,并被认为印记产生于动物生活阶段早期的一个短暂时刻,即使后来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印记的影响依然具有持续性。后来社会学家Stinchcombe(1965)将“印记”概念引入到组织研究中,认为组织印记就是组织成立之初或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的环境条件通过对组织特征的塑造进而对组织施加的持久影响。“组织印记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把历史与当下关联起来。历史是当下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它不是注定要被抛弃的,而是可以追根溯源,去发现组织初创时期的印痕。后来“组织印记理论”不断扩展,有三个特点逐渐成为共识:一是组织印记形成于特定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可能是创立时期、上市时期,也可能是并购时期或拆分等特定的时期;二是敏感时期特定的技术、制度、环境等各种因素构成了组织特定的结构与行为;三是这些敏感期形成的特定结构与行为,对组织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国内有一些学者开始引入“组织印记理论”,用于解释创业企业的组织行为,比如,北京工商大学的朱蓉和曹丽卿就以京东为例,将京东的不同发展阶段视为几个不同的敏感期,并围绕多个敏感期对京东开展案例分析,以探究京东的组织印记的来源、蛹变与绩效之间的内在机理(《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8)。遗憾的是,对于中国本土家族企业的跨代传承中的企业家精神的传承研究,还基本上是空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与挖掘。创业遗产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抱着这样的心情,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我最近拜读过的一篇题为“创业遗产:关于一些家族企业如何培养跨代创业精神的理论”(Entrepreneurial legacy: Toward a theory of how some family firms nurture transgenerational entrepreneurship)的文章,这篇发表在《创业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上的文章,难得一见地对创业精神在多代之间的传承进行了研究。三位作者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和德国,他们的这项研究选择了21家位于德国的葡萄酒庄,这些酒庄拥有较长的历史,最少的也是传承了三代,最多的传承了33代,平均传承11代。他们对这些酒庄的所有权人和经理人以及潜在的继承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和资料分析,对此,他们提出了“创业遗产”(entrepreneurial legacy)的概念。他们认为,跨代创业家族拥有这种创业遗产——对家族过去的创业行为或韧性的叙事手法进行修辞学的重建——激励并赋予创业精神的意义。正是通过对家族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在庞大而团结的家庭中讲述故事,创业遗产才会在孩子们身上留下印记。烙印式的创业遗产激励当前和下一代所有者参与三种超越普通传承的战略活动——战略教育、创业桥和战略传承,从而培育跨代创业精神。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创业遗产理论”,认为就跨代创业精神的传承而言,“创业遗产理论”比“组织印记理论”更有说服力和解释力。两代人之间的创业桥在阅读这篇文献的时候,对我特别有吸引力的有两点:一是每一代人都通过对家族经历的叙述来强化和建构创业精神的意义,包括辉煌的成就和走麦城的经历,作者认为后者意味着企业具有韧性。从建构理论的角度来说,倒是非常符合创业行为的建构特点,这种思路是很有洞见的。另一个让我惊讶的是,作者把这种创业精神的意义建构嵌入到战略活动中,包括战略教育、创业桥、战略传承三条路径。对于战略教育和战略传承,作为创业精神的载体,都容易理解。而创业桥的概念与作用,则是一种颇具新意的解释。下面这段文字,基本上能够概括出创业桥的界定:“创业桥,是指在位者与继任者的一段并肩合作的时期。在这段时期中,老一辈管理运营,并给年轻一代机会(或创业能力)来应用他们的战略教育。拥有创业遗产的家族在前人的运营支持下,致力于建立创业桥,帮助后继者抓住创业机会,克服创业能力的限制,并导致创业的飞跃”。按照我们一般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这个创业桥似乎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交接过程中的过渡阶段。但是作者特别强调说,这里所说的创业桥与另一个概念“代际过渡”的含义并不相同,“代际过渡”只关注继承,而创业桥则关注创业。换句话说,创业桥作为创业精神的传承载体,具有双重含义,既有过渡的含义,也被赋予了组合创业的含义。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这篇研究中,作者用了很大篇幅阐述孩子们童年的经历、家庭的环境、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动、家族故事的叙述等对创业精神的烙印和传递的重要意义。“组织印记理论”已经表明,一个人年轻时所受的环境影响在成年后仍会留下印记,而“创业遗产理论”则推进了“组织印记理论”朝向传承路径的进一步探索,揭示了家族企业有独特的机会将信念和行为烙印给下一代,解释了多代家族如何利用他们的创业遗产来培养跨代的创业精神。综上所述,从创业遗产的视角来看,创业精神的传承,是可以通过创业家族历史故事的叙述(创业成就与韧性),并从娃娃抓起,烙印式地传递给下一代;这些故事的叙述,通过三种战略活动(战略教育、创业桥、战略传承)来实现跨代的联结与创业精神的传递;在这三条路径中,每一代人都是不断地通过听故事、看故事以及自己讲故事,而不断重构家族企业的创业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可谓历久弥新;而这些新的意义又嵌入在日常的家庭聚会、家族成员的互动里面,也可谓润物细无声。对于当下正处于传承期的中国本土家族企业而言,这些充满了德国家族企业历史经验积淀的研究,也是极富启发与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