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牛!广州大学连出17项科研新成果,频频登上国际顶级期刊!江汉声

牛!广州大学连出17项科研新成果,频频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创新关乎命运,科技引领未来,科技创新是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事业,伟大而又艰辛。2020年,虽然是颇为特殊的一年,但广州大学的科研工作者们依然以梦为马,奋楫直上,续写着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的传奇。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今年上半年,广州大学科研工作者们的喜人成绩吧!1.陈曦教授研究团队在《Nature Astronomy》发表新种类分子脉泽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重要成果日前,广州大学陈曦教授及其国际合作团队在天体脉泽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成果在线发表于《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学)。该期刊是英国著名杂志《Nature》(自然)于2017年创立的自然科学类子刊,2019年SCI影响因子11.518,是天文学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广州大学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单位且为第一完成单位。大质量恒星(超过8倍太阳质量)如何形成是现代天体物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广州大学陈曦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上海天马65米射电望远镜,首次在一颗正处于6.7GHz甲醇脉泽闪耀阶段的大质量年轻恒星天体(G358.93-0.03)中发现了3种新分子脉泽(HDO、HNCO和13CH3OH)。随后的甚大阵(VLA)高分辨率观测证实了它们的脉泽辐射属性,同时VLA观测获得的这三种新脉泽的高精度(约10 天文单位)空间分布,清晰地描绘了由盘的碎裂而形成的旋臂吸积流结构。2.胡春教授团队在表面氧空位强化双反应中心类芬顿水处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日前,环境领域国际权威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 7.27)和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 14.47)分别刊发了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胡春教授团队在表面氧空位调控构建新型双反应中心(DRCs)高效活化过氧化氢(H2O2)和过一硫酸盐(PMS)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成果。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资源与能量消耗已成为制约废水处理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胡春教授团队通过诱发"Co/氧空位"表面贫富电子微区,并利用氧空位作为电子暂居所,开发出新型双反应中心催化体系。这一发现为污染物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对解决芬顿反应的瓶颈和开发高效低耗水处理技术具有的重要意义。3.王雄军教授团队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发表恶性胶质瘤抗凋亡的研究成果日前,《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IF= 8.352)在线发表了广州大学在胶质瘤抗凋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广州大学博士后喻华为该文第一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丁军医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朱洪文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广州大学王雄军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与肿瘤细胞的迁移密切相关。研究人员通过挖掘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LOXL1高表达与恶性神经胶质瘤进展相关。通过在细胞和动物中进行LOXL1敲除或过表达实验,初步证实LOXL1在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中存活和抑制凋亡的作用。4.屈哨兵教授团队组编的《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0)》在京发布伴随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语言服务已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生活现象和生产性实践活动,在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是国内首部专题性语言生活皮书,彰显了广州大学以语言服务和语言生活为支点对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事业要服务国家发展、关注语言生活研究的学术响应,体现了主动服务国家、服务湾区、服务广州的责任担当。5.乔云波副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要成果2020年5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报道了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乔云波副教授研究团队,利用三代测序高精度注释早期小鼠胚胎转录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小鼠早期胚胎是研究生命从受精卵到着床前囊胚的重要研究模型,其转录组、表观修饰组已经被科学家广泛研究,以期揭示早期细胞命运决定的奥秘。研究人员利用三代测序,高精度地注释了早期胚胎发育的转录本及其表达谱,为早期胚胎发育领域提供了宝贵资源,为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命运决定提供参考信息。6.刘兆清教授团队揭示Co2Mo3O8电催化析氧反应位点和活性关系清洁能源研究所刘兆清教授团队在揭示palmeirite oxides OER催化活性催化位点关系取得新进展,在国际化学类顶尖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 11.688)发表了这项研究重要成果。广州大学欧阳婷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刘兆清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该研究证实Co2Mo3O8中的四面体Co(TdCo2+)相对于八面体Co (OhCo2+)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OER反应决速步能垒,加速OER反应的进行。本研究为催化活性-催化位点间的关系提供了深入的机理分析,有助于丰富过渡金属氧化物OER催化剂的研究发展。7.闫兵教授团队报道世界首个纳米材料结构数字化的纳米生物效应数据库日前,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闫兵教授团队与美国罗格斯大学Zhu Hao教授团队密切合作,构建了世界首个基于纳米材料结构数字化的纳米生物效应数据库,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 11.801)。本研究通过电子文件所产生的纳米结构的详细三维图像,提供有关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和理化性质的直观解析。进一步利用所构建的新型纳米描述符,以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对多种纳米材料的不同理化性质与生物效应的关联进行了准确预测。这些进展为加速从杂乱的纳米生物效应数据到有用信息的转换奠定了基础。8.林璟副教授研究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重要成果国际功能材料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15.621)报道了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林璟副教授等人关于可穿戴式柔性电子应变传感器抗液体干扰稳定传感运行的重要研究成果。林璟副教授研究团队针对未封装应变传感器在拉伸传感过程中易受外在液体干扰的科学难题,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Cassie-Baxter表面构筑技术实现传感器抗液体干扰和抗细菌黏附的策略,从微纳结构设计、表面润湿理论、传感机制等方面阐明了其获得抗液体干扰和抗细菌黏附的关键技术理论。9.王平山教授团队在《Nature Chemistry》构建识别二维蜂窝网格超分子结构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王平山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等在构建超大二维网格状分子结构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该成果以全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化学类顶级期刊: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IF= 18.131)。广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大湾区环境研究院青年教师张哲为论文第一作者。该工作首次实现了20纳米尺寸二维分立金属有机超分子结构的构建,并运用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成功观察到分子结构。此外,该工作通过凝聚态下局域态密度的测量实现了亚分子级别的异构体表征,为单分子器件及单分子存储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能。10.王平山教授团队在三联吡啶基复杂金属超分子的制备和性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王平山教授团队在三联吡啶基复杂金属超分子的制备和性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化学类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 14.695),广州大学为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第一作者为大湾区环境研究院青年讲师刘叠,王平山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王平山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一个超大多组分(64组分)的金属有机多面体结构,能够在乙腈和氯仿的混合溶剂中聚集,形成直径从几个纳米到几百个纳米的球状多级组装体。在形成超分子多级组装体的过程中,三联吡啶金属多面体展现了明显的聚集诱导荧光(AIE)增强的性质。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的制备具有光学活性的软物质材料提供了方向。11.朱竑教授组织"中国移民研究的新理论对话"专辑在国际移民研究权威期刊《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出版族群与迁移领域的顶级国际期刊《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JEMS)近日在线出版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朱竑教授团队的"中国移民研究的新理论对话"专辑。专辑汇集了1篇综述性导引文章和8篇学术论文,涉及中国农民工群体、三峡工程移民、生活方式型移民等国内移民群体,和贸易移民、精英移民、智力移民等跨国移民群体。此次专辑的成功出版有助于中国移民研究在概念、理论和分析工具方面的创新,对"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精神进行集中呈现,对重新思考和改进不同方向的移民政策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12.孔凡江和刘宝辉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杂志《Nature Genetics》发表重要成果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的孔凡江和刘宝辉研究团队以广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在国际顶级杂志《Nature Genetics》(IF= 21.112)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阐述了大豆光周期适应性进化机制及大豆适应中高纬度的分子进化机制。该研究揭示了大豆不同纬度生态适应性的机制,为不同纬度的大豆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重要的基因资源;首次证明光周期是作物早期驯化的关键性状,为其它作物的驯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在进化水平上揭示了大豆同源基因渐进式的分子进化机制,对于理解复制基因组同源基因的命运与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广州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斩获4项广东科技奖2020年3月25日,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广州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摘得4项科技进步奖。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霖团队完成的《港珠澳大桥隔减震(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基于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绿色低碳混凝土关键技术与应用》《节能环保高性能强夯装备及复杂地基处理关键技术》《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三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杨锦鑫博士在遥感领域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日前,广州大学地理与科学与遥感学院杨锦鑫博士在遥感领域排名第一的国际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F=8.218)上发表关于卫星热红外数据下城市完整地表温度估算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城市三维空间中,基于卫星的热红外遥感只能观测到城市冠层顶部的信息,不能代表真实的地表温度。杨锦鑫博士提出结合城市微气象模型构建城市完整地表温度与遥感观测的冠层辐射温度模型,并将这一模型应用于卫星遥感观测的热红外数据,使城市大范围估算完整地表温度成为可能,也让热红外遥感在城市区域的应用物理意义更加明确。15.刘兆清教授团队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兆清教授团队最新关于尖晶石氧催化的研究工作发表于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 11.688)。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王孝通,刘兆清教授为该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广州大学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该研究提出了尖晶石型氧化物(ZnXNi1XCo2O4)中的氧化还原惰性Zn2+的二次活化机制,以协同优化物理孔隙结构,辅助催化剂表面高活性位点的原位构筑。这一发现可以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观察到的OER测试后ZnXNi1-XCo2O4氧化物的ORR活性增强现象。16.朱竑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传染病》发表评论文章,谈新型冠状病毒与"野味"的联系《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IF=27.516)杂志全文在线发表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朱竑教授团队的评论文章《野味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柳叶刀传染病》。文章从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的视角来讨论动物疫源性传染病如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野味"的联系。通过SARS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应该认识到食用野味极易引起新型病毒在人类社会的传播。在政府立法的基础之上,应加强宣传教育,使大众认识到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健康、科学的饮食观相融合,从而自发的拒绝食用野味和使用野生动物制品,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17.彭峰教授团队在国际能源顶级期刊《Nano Energy》发表重要成果国际能源顶级期刊《Nano Energy》(IF= 15.548)发表了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彭峰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氨(NH3)广泛应用于含氮化合物的生产,但合成氨工业仍是传统的Haber-Bosch反应,将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开发一种更温和、更环保的合成NH3的方法势在必行。彭峰教授团队受生物固氮酶活性位点(Mo-Fe)的启发,研究合成了用于ENRR的钼铁碳化物(Mo3Fe3C)电催化剂,并创新性地采用傅里叶变换交流伏安法(FTACV)来表征ENRR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为设计与评价高活性、高选择性的ENRR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彭峰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广州大学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近年来,广州大学坚持科技创新战略,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布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2016年以来,学校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2297项,授权专利1134项,连续荣获广州市专利大户荣誉称号,论文质量稳步提升,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学校2019年科研经费投入10.18亿元,SCIE/SSCI、CSSCI发文量2233篇,ESI高被引论文总量148篇,近五年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和社科奖励101项。欢迎报考广州大学,期待与你一起在云山珠水边探索科学奥秘!

泮水

考第一、拿国奖、保研985,广州大学10位高颜值学霸来了!

巍巍学府,毓秀广大。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下,几年的大学时光里,广州大学涌现出了一批德才兼备、有家国情怀的优秀学子,他们当中有孜孜不倦的学习达人,也有潜心探索的科研能手,更有自强不息的励志典型。近日,"广州大学2019—2020学年十佳学生"出炉,从懵懂新生到十佳榜样,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奋斗时光里,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本期推送,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故事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纪澄在父亲的支持下,纪澄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记得刚入学时,她也曾感到迷惘,但父亲告诉她:"如果对未来很迷茫,那就学习吧,把学习弄好了,将来当你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你就有足够的底气去拥抱未来。"于是,纪澄给自己定下了要拿到"十佳学生、奖学金、保研名额"的目标。大一下学期,她在和老师探讨问题、和优秀师兄师姐交流未来研究方向时逐渐对科研产生了兴趣,在实验室日夜奋战三年后,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至国防科技大学。自身进步的同时,纪澄也不忘带动舍友一起学习,她们五人中,有三人获得保研资格,成为广大的"学霸宿舍"。在实验室坚守的三年里,纪澄深刻认识到,在遇到学习瓶颈时需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锲而不舍;还要做到"四个多",即多问多看多做多想。她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热爱产生关注,关注带来勇气,勇气改变世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让它成为你的目标坚持下去。"土木工程学院 陈晓兵陈晓兵患有先天性三级残疾。虽然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困难不断,但也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GPA常年位居前列,个人拿到十几个校级乃至国家级的荣誉。此次评选十佳学生,陈晓兵坦言这是自己感觉最困难的一次"竞赛",参与演讲和拉票对他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着评比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他一度压力大到寝食难安,但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同学、舍友们的主动帮忙下,他成功评选为十佳学生。回想大学生活,陈晓兵认为广州大学完备的奖助学金制度给予了自己前进的动力,让家境困难的他能够独立生活,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硬件设施也让自己能在感兴趣的方面大展身手。他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上要坚持预习和复习,注重梳理,在生活中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遇到事情先思考再学会转换思路,让困难成为自己成功的跳板。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林泽瀚"我的能力不止于此,努力学习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方法。"这句话,是激励林泽瀚不断前行的动力。三年来,林泽瀚一直保持着"不安于现状,不断超越自我"的状态,踏实地走在成就自我的道路上。学业上取得的好成绩离不开他的勤奋,在他的计划里,学习永远是放在首位的,他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学习,并尽量减少拖延和娱乐的时间。"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学习状态,首先是要坚持体育锻炼,除此之外还要有规律的作息,学会与他人沟通,换位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些做好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人无完人,在发现自己学习效率低的不足后,林泽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现在,他被成功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从广大出发,走向了更好的未来。公共管理学院 钟金娴钟金娴取得了复旦大学等7所高校的推免资格。她说,保研并不是一条轻松的路,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种种不确定因素。宝剑锋从磨砺出,越是困难越考验能力,钟金娴把这种压力视为前进的动力,在不断努力和调整中获得成功。钟金娴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她会去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献和书目,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并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思考。同时,她心系社会,无私奉献,在上课之余,参加了许多公益项目和志愿活动。在大学四年里,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越努力,越优秀!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黎子良黎子良现已选择前往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但四年前的他,却对未来感到迷茫。在社团和组织中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后,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状态,后来在师兄的引导下,他开始接触竞赛、科研和发明,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头脑风暴的快感让大二的他坚定了方向,发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后,他沉浸其中,一干就是四年。优秀的人不会止于现状。在美国交流学习的经历,让黎子良决定要走得更高,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考上电子科技大学后的黎子良,期待着能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再完成一次出国访学,让自己时刻充满活力。新闻与传播学院 李锦仪在体校训练了几年的李锦仪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决定"跟着感觉走",最终成为一名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从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专业的学习让她善于观察,敏锐发现问题,也对批判思维和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认为情怀对于一个传媒人是船舵与船的关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锦仪关心时事,曾在相关媒体实习实践,锻炼新闻业务能力。"保持开放的状态,提前做好准备规划,大学四年带着梦想享受当下,一切自然水到渠成。"作为国家二级乒乓球运动员,乒乓球不仅是李锦仪的强项,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进入广大,李锦仪便加入校乒乓球队训练,并蝉联了三届校锦标赛女单冠军。"大学里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根据地,而这里(校乒乓球队)就是我的根据地,这里让我有归属感。"化学化工学院 黄钰燕初入实验室,黄钰燕还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科研工作,但她选择了坚持。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打翻药品、加错试剂等基础失误让黄钰燕感到沮丧,甚至质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不过,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鼓励下,黄钰燕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重新开始。"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偶然。但当你把每一次小成功都当成一次惊喜时,实验所带给你的快乐就源源不断了。"为了提高科研效率,黄钰燕放弃了寒暑假,三年多来,她待在实验室的时间累计超过了2500个小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黄钰燕坚信这个道理,再聪明的人也会有疏漏的时候,保持严谨就一定要多记多写,这里没有捷径可走。"学习要有方法,工作要有计划,科研要有恒心。"功夫不负有心人,黄钰燕的成功体现了她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研究生) 杨智威本科期间,杨智威经常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组队参与专业比赛,从院赛、校赛再到各种国赛,他一路披荆斩棘拿下了不少奖项。比赛,已经成为他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以赛促学"是他一直坚持的学习方法,在比赛中不仅能灵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能提前接触到许多尖端的技术。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本科时期的勤学苦读,为他研究生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迄今为止,杨智威发表国内外高水平论文共计17篇,每一篇论文的背后,既是思维碰撞和严谨分析,也是不断的打磨和创新。面对目前取得的成绩,他坦言这一路并不顺利,从最开始的迷茫到尝试跟着导师做实验,然后能独立设计、完成实验,最后编写和发表论文,每一次进步都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说,把挑战当作机遇,把进步当作兴趣,找到自己的方向后,大学生活才充实且快乐。人文学院 邵泽丽出于对文学的热爱,邵泽丽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进入大学后,她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而让她选择当老师的契机,是一次山区支教的志愿活动,在那里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她的初心,之后的她多次参与教育活动,在实际行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了实现当老师的梦想,邵泽丽在学习中也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完善论文、修改ppt、参加比赛……追求完美的她坚持把每一项任务都做到最好,虽然花费的时间比别人更多,但每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成果都是成长路上的印记,鼓励着邵泽丽走得更远。体育学院 江金花江金花是体育学院近三年来第一个获得十佳学生称号的学生。在学习上,江金花一直坚持"掌握方法,事半功倍"的黄金法则。她认为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热情。正是由于在学业上毫不懈怠,江金花连续三年学业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平均绩点为4.28。作为体育生,多年体育训练挥洒的泪水与汗水,锻炼出了江金花坚韧不拔的精神。如今江金花一边在广大附中实习,一边着手准备考研。作为一名实习老师和考研生,在如何兼顾实习和学习的难题面前,她认为,"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铁杵磨成针,拼搏奋斗的体育精神一直支撑着江金花不断向前,使她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每一个学霸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刻苦与艰辛,他们成为学霸的秘诀,或勤勉、或踏实、或执着、或好问。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希望更多的广大学子,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用努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全而无非

广州大学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位于100名,今年招收7580人

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的大学以及重点建设的高校,位于一线城市广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一所很好的高校。在2000年合并组建,由原广州大学,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合并组成新广州大学,有着90多年的办学时间,属于“年轻”类高校中,发展很迅速的高校了。在2020软科版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广州大学排名全国第100位,相较于2019年上升了39名,虽然是一所“双非”的高校,但由处于比较优势的地理位置,所以每年报考的考生还是很多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心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水排水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校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69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7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4个、艺术类专业8个。学校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32个一级学科硕士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市级重点学科。广州大学2020年本科计划招生7580人,其中广东招生计划约占总计划的88%,是我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面向省内投放计划最多的院校之一,而在外省的招生中,招生计划也曾加了12%。

搜于国中

新田:95后“网红”小伙关注农村教育 发起爱心图书捐赠活动

红网时刻永州6月3日讯(新田融媒记者 蒋军君 谢欣)“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里就得到这么多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现在有了这些书籍,同学们就再也不愁没课外书看了。”日前,湖南省新田县骥村镇骥村中学举办“捐赠爱心图书,关注农村教育”图书捐赠仪式,将广州大学师生,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近千册图书赠予骥村中学。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此次“捐赠爱心图书,关注农村教育”活动的发起人陆宇是新田县骥村镇人,中学时曾在骥村中学就读,现为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陆宇是一个喜欢关注时事和热爱生活的人。今年3月份,曾经作为交换生在意大利学习一年的陆宇,了解到意大利疫情日益严重的情况后,写信声援意大利,回顾了自己在意大利卡梅里诺市学习生活的经历和疫情以来对意大利朋友的挂念,并介绍了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声援信经意大利的朋友转发后,登上了意大利多家媒体的头版头条,极大地鼓舞卡梅里诺市和意大利人民,一时间陆宇成了意大利的网络红人。陆宇在为同学们上课。资料图。受疫情影响,陆宇至今未能返校,只能在家里通过网络完成相关课程,同时陆宇还接受骥村中学的邀请,在学校担任课外辅导员。陆宇在任教期间发现,学校留守儿童较多,求知欲强,学校的课外图书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陆宇便拿出一批自己的藏书捐给了学校,成立了班级图书角,没想到同学们的读书热情高涨,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同学们争相阅读捐赠的书籍。“他们经常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是白矮星?黑洞是什么?坍塌又是什么?我是学地理的,但是这些问题我经常一时答不上来。”陆宇说,建立班级图书角就是希望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想要了解的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了筹集到更多的书籍,在每个班级都建立班级读书角,陆宇利用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联名骥村中学30多名老师,通过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向社会发起募捐倡议。此举受到陆宇所在广州大学腾丽课题组及校友们的热切关注,大家积极转发推荐,踊跃捐赠书籍,截至6月2日,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学校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爱心图书捐赠千余册,其中还不乏自驾车从外地将图书送到学校的爱心人士。“我们希望通过发起这项活动,一传十,十传百,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村教育,因为我们这里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有这么多爱心人士支持,我们有信心把这件事情做好。”陆宇表示,看到这些农村的孩子,就想到了上中学的自己,在较为闭塞的环境中学习,不利于同学们的成长,现在他计划为全校16个班级都建一个读书角,希望这些书籍能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他们开启认识世界的一扇窗。

名士

中国小伙写防疫经验声援意大利成“国际网红”

近日,一封湖南籍“95后”研究生陆宇写给意大利卡梅里诺市人民的暖心声援信登上了意大利多家媒体头条,使他一时间成为意大利“网络红人”。今年25岁的陆宇是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的一名研二学生。2015年,他曾作为交换生在意大利卡梅里诺大学学习、生活了一年,并在当地认识了一些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陆宇仍然和远在意大利的同学、朋友保持着联系。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世界各国也相继启动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在湖南永州新田县,一直宅家防疫的陆宇也时刻关注着意大利疫情的发展,时常通过电话和短信提醒意大利友人戴口罩、少聚会。陆宇说:“3月10日当天我去家乡外面拍了一点风景照,因为(自己老家)刚刚解除封锁,在家里闷得慌,就出去拍了一点风景照(至社交平台),就被一个叫Renata的药剂师朋友转发了,她(Renata)是这么写道的,她说中国疫情如此严峻,都已经迎来了春天,她相信意大利也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此后,陆宇时常会登录网络社交平台发一些声援意大利人民的内容,得到了很多意大利人的关注和赞许。此举也引起了意大利当地媒体的注意,一名意大利记者还向陆宇发来约稿的请求。几番思考后,陆宇决定写《致卡梅里诺人民的一封信》。信中讲述了他的意大利留学经历,介绍了一些中国防疫的好做法和经验,并结合在意大利的生活片段,有针对性地向意大利人民提出了十条防疫建议。这封质朴却真心实意的书信在意大利当地多家媒体头条刊登,浏览量上万次。陆宇表示:“首先第一条建议就是因为他们(意大利民众)缺乏医疗物资,我看他们平时,日常佩戴的医疗口罩都是比较高级的,高防护的,就是N95系列的,我就跟他们建议就是,你们出门就戴口罩,不出门就不要戴口罩。另外一个的话针对他们的年轻人,就是比较散漫的一些行为,我就给他们说,老年人(因新冠肺炎所致)的死亡率是高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是安全的,我希望他们的年轻人也稍微注意一下,减少外出。”自《致卡梅里诺人民的一封信》发出后,陆宇的网络社交平台也收到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网友的留言,“实际上,我这个是分两个方面的,一个方面是我单独给他发了一封信,另外一个方面我把信件的内容就直接发布到了网络社交平台上。留言特别多,加好友的也特别多,比较让我感动的是,加好友以后,他们(国外网友)专门过来加我的好友,就是为了过来对我说一声谢谢。(留言的网友)有意大利的人,也有一部分拉丁美洲的人,还有一部分是葡萄牙的。”采访结束时,陆宇向记者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局势的不断变化,在世界各国褒奖中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刺耳”的声音。他希望能有更多像他这样的青年人能够站在世界“面前”,为中国发声,“所以我在这里就想对在国外的小伙伴说,我们作为青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喇叭’,我们都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宣传咱们国内先进的防疫经验,抵制,回击国外对中国抗疫的污名化和污蔑,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素材来源:中新社 编辑:刘喻斯)

林肯传

广州大学的24个学院,你的未来要花落谁家?

又是一年迎新之时2020的广州大学,正洋溢着勃勃生机等待全国各地优秀学子的加入24 个学院,涵盖十大学科门类69 个本科招生专业,多方位培养人才无论你是热爱奇思妙想的文科人还是善于科学探索的理科人亦或是身兼多才多艺的特长生广大都能满足你的发展需求为你创造探索世界的广阔天地01、经济与统计学院学院名片· 金融学:广东省重点专业· 统计学:全国第7位、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02、法学院学院名片· 法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学学科研究机构层级较高:1个国家基地,3个省级研究基地· 拥有优良的教学与科研条件:校图书馆设有法律分馆,拥有丰富的教学实验室03、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名片·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04、教育学院学院名片· 教育技术学(师范):全国第4位、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学前教育(师范) 、小学教育(师范) 、特殊教育(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及非师范)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拥有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Ph.D)授权点和教育博士(Ed.D)专业学位授予权· 设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05、体育学院学院名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与国家和省专业队伍合办了国家毽球队广州大学训练基地、广东省珍珠球队训练基地、广东女子篮球队广州大学训练基地等3个专业运动队训练基地· 设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和体育专业硕士2个硕士学位点06、人文学院学院名片·汉语言文学(师范及非师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历史学(师范):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设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博士点、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硕士点07、外国语学院学院名片· 英语(师范及非师范):广东省特色专业· 设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08、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名片· 广播电视编导: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广播电视学: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网络与新媒体: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普语及粤语):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设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拥有13大功能室,总面积达1632.5平方米,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09、管理学院(旅游学院/中法旅游学院)学院名片· 工程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物流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工商管理: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会计学:广东省特色专业· 电子商务: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工程管理硕士(MEM)、旅游管理硕士(MTA)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管理学院(旅游学院/中法旅游学院)学院名片· 旅游管理(含中外合作办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设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旅游管理硕士点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MTA)· 教学与科研设施先进,拥有四大专业实验室等实验教学设备11、公共管理学院学院名片· 行政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社会学: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拥有硕士学位点3个以及智慧决策、教育政策、创新治理等相关方向博士学位点12、音乐舞蹈学院学院名片· 音乐学: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舞蹈编导: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设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获评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区、广东省艺术类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实验区13、美术与设计学院学院名片· 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设计学一级学科、艺术硕士(美术领域、设计领域)专业学位三个设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美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与广东省多家文化和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14、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院名片·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及非师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信息安全: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设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学院名片· 物理学(师范及非师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入上海软科发布的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前300· 设有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天文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名片· 化学(师范及非师范):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进入上海软科发布的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前500· 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设有化学、化工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教育硕士授权点和化工专业硕士点17、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学院名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地理信息科学: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地理科学: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8、生命科学学院学院名片· 生物科学(师范及非师范):广东省特色专业、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生物制药: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生物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以及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工程)2个专业学位点方向19、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院名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机器人工程: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广东省特色专业· 拥有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机械、电子信息、交通运输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20、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学院名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进入上海软科发布的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前200· 人工智能:进入上海软科发布的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前200· 软件工程: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进入上海软科发布的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前200· 网络工程: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排名全国第4名、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具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授权点2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院名片· 城乡规划: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建筑学:国家特色专业、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风景园林:入选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 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土木工程学院学院名片· 土木类(含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进入上海软科发布的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前200· 拥有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名片· 环境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进入上海软科发布的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前300· 环境科学:广东省重点学科、进入上海软科发布的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前300· 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24、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学院名片· 电子信息工程: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通信工程:进入上海软科发布的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前150· 物联网工程:进入上海软科发布的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前150· 新成立学院,请大家拭目以待以上是为你准备的24份礼物相信你对各类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挑选完自己中意的专业就安静地等待好消息来临的日子吧愿你所愿皆可成金秋九月广大与你不见不散

吕柟

暖!中国小伙写防疫经验声援意大利成“国际网红”

近日,一封湖南籍“95后”研究生陆宇写给意大利卡梅里诺市人民的暖心声援信登上了意大利多家媒体头条,使他一时间成为意大利“网络红人”。今年25岁的陆宇是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的一名研二学生。2015年,他曾作为交换生在意大利卡梅里诺大学学习、生活了一年,并在当地认识了一些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陆宇仍然和远在意大利的同学、朋友保持着联系。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世界各国也相继启动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在湖南永州新田县,一直宅家防疫的陆宇也时刻关注着意大利疫情的发展,时常通过电话和短信提醒意大利友人戴口罩、少聚会。陆宇说:“3月10日当天我去家乡外面拍了一点风景照,因为(自己老家)刚刚解除封锁,在家里闷得慌,就出去拍了一点风景照(至社交平台),就被一个叫Renata的药剂师朋友转发了,她(Renata)是这么写道的,她说中国疫情如此严峻,都已经迎来了春天,她相信意大利也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此后,陆宇时常会登录网络社交平台发一些声援意大利人民的内容,得到了很多意大利人的关注和赞许。此举也引起了意大利当地媒体的注意,一名意大利记者还向陆宇发来约稿的请求。几番思考后,陆宇决定写《致卡梅里诺人民的一封信》。信中讲述了他的意大利留学经历,介绍了一些中国防疫的好做法和经验,并结合在意大利的生活片段,有针对性地向意大利人民提出了十条防疫建议。这封质朴却真心实意的书信在意大利当地多家媒体头条刊登,浏览量上万次。陆宇表示:“首先第一条建议就是因为他们(意大利民众)缺乏医疗物资,我看他们平时,日常佩戴的医疗口罩都是比较高级的,高防护的,就是N95系列的,我就跟他们建议就是,你们出门就戴口罩,不出门就不要戴口罩。另外一个的话针对他们的年轻人,就是比较散漫的一些行为,我就给他们说,老年人(因新冠肺炎所致)的死亡率是高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是安全的,我希望他们的年轻人也稍微注意一下,减少外出。”自《致卡梅里诺人民的一封信》发出后,陆宇的网络社交平台也收到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网友的留言,“实际上,我这个是分两个方面的,一个方面是我单独给他发了一封信,另外一个方面我把信件的内容就直接发布到了网络社交平台上。留言特别多,加好友的也特别多,比较让我感动的是,加好友以后,他们(国外网友)专门过来加我的好友,就是为了过来对我说一声谢谢。(留言的网友)有意大利的人,也有一部分拉丁美洲的人,还有一部分是葡萄牙的。”采访结束时,陆宇向记者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局势的不断变化,在世界各国褒奖中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刺耳”的声音。他希望能有更多像他这样的青年人能够站在世界“面前”,为中国发声,“所以我在这里就想对在国外的小伙伴说,我们作为青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喇叭’,我们都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宣传咱们国内先进的防疫经验,抵制,回击国外对中国抗疫的污名化和污蔑,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素材来源:中新社 编辑:刘喻斯)

荆棘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届保研率10.7%;广州大学2021届保研情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届保研率10.7%根据中南财教务部《关于我校2021届优秀本科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遴选结果的公示》:2021届保研名额与上届持平。保研率略高于上届。保研去向,要等各校研究生院保研名单出炉后,才能精确整理。但历年推免去向高校、数量保持基本稳定。根据2020届推免生去向、2019届深造去向,可大致知道这534名推免生保研去向。2020届(上届)534人保研去向:保研本校人数141。其余同学保研外校。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部分高校抓取如下:附录:2017招生情况广州大学2021届保研情况根据广州大学教务处《2021年广州大学推免生人选公示》:拟推荐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黄奕钦等145名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保研有点困难,1个40人的专业/班级,按比例名额分配仅1人。考研可以从大三才开始准备,但要走保研之路,大一就要开始规划,绩点需始终保持学院前2%!保研率虽然不高,但只要努力,结果都不会差!上届(2020届)125名同学,保研本校54人。部分同学保研去向如下:2017招生情况免责声明: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特此鸣谢!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谋也

广东的这三所省属大学,虽不是211,但毕业生容易高薪资就业!

在国内众多高校中,211高校可以说是除了985大学以外,最受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学校,211大学可以说是我国高校力量的中流砥柱,目前国内大学中共有116所211大学,而这些211大学就是我们俗称的重点大学或者是名牌大学!不过想要考上这类学校也是不容易的,一般录取分数都会比较高,就连最差的211大学也比一本线要高出几十分,如果再算上全国各省份平均下面211大学录取率在4%左右计算的话,考211大学的难度还是不小。其实除了985、211高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内也有有很多普通高校实力也很不错,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很好,值得考虑。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广东的这三所省属大学,虽不是211,但毕业生容易高薪资就业!广州大学众所周知,在国内高校中,一般以省会城市命名的高校,实力都是很不错的,例如我们熟知的武汉大学、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等都是国内高校中的“翘楚”,想要考上非常不容易。不过也有一个例外,就是广州大学。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但是相比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名气并不是很大,不过不可否认是学校的实力还是很强悍的,只是由于知名度低,所以也就渐渐的被低估了。这所大学是广州市所尽力打造的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也是我国的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可见,在广州境内的大学,地位还是非常高的。目前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完善的科研设施。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如数学、土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化学工程与技术、天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都是学校的优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很不错,学校的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全省较高水平,总体就业率均在98%以上,非常不错。而且位于一线城市广州的广州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的发展可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看名字我们也知道学校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外语类和经济贸易类专业,我们都知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对于语言类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这所学校的小语种,在全国是非常有实力,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有强大的影响力的,也因此也是备受考生的欢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省属重点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国际化特色的高校,学校还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 。从这些称号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实力和地位非常不一般。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有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中尤其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还是国家重点学科。除此之外,学校的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政治学等等专业实力也是很不错的,而且学校的综合排名在国内也是非常靠前的,例如在校友会2017至2018年广东省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位居全国第135位,广东省第8位。在软科2018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位居全国第109位。对于一所普通高校而言,有这样出色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超过部分21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很好,社会认可度很高,据官网信息,2018年广外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总体就业率均超过99%,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位居第1,在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榜排全国第24、广东省第3。对于语言类专业感兴趣的同学,这所学校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深圳大学相比以上两所高校,深圳大学的名气可能要大得多,在国内高校中,可以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学之一。毕竟自古以来,广东因为独天得厚的地理优势,其经济发展一直都很耀眼,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而除了广州,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而深圳大学是深圳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深圳规模最大的一所本科院校,其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学校不管是师资,还是学校经费,设备都是非常不错的,发展非常迅猛,从学校的排名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例如2016年全国排名76位,2017年就上升到57位,甚至超过了大部分的211高校,也有部分985高校被其踩在脚下,实力可见一斑。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10个;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如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等等专业都是很不错的。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很多的大企业超过一半的世界五百强都在深圳设有分公司,国内许多IT公司的总部都在这里,学生的就业机会也是比较多的,毕业生85%以上扎根深圳,用人单位总体评价优良,99%的用人单位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深大应届毕业生,考上就是赚到。总结:以上就是广东的这三所省属大学介绍,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所高校,虽然没有985、211的头衔,但是在专业领域内实力是非常不可小觑的,再加上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州和深圳都是国内的一线大城市,经济十分发达,学校的在经费方面可以说是十分充足的,学校未来的发展可期。而且这些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很好,就业机会也很多,能够考上这几所学校,可以说是不用愁就业的,考上就是赚到。对于以上的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平等

在全球传递青年之声,他们就是这么给力

信息时报讯(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广大宣)“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知恩图报是中意两国的传统美德。”日前,一封暖心的声援信登上了意大利当地多家媒体的头版头条,该声援信回顾了作者在意大利卡梅里诺学习生活的经历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意方朋友的挂念,并以中国政府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鼓舞卡梅里诺市及意大利人民。这封信的作者便是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的研二学生陆宇。“95后”研究生声援信登上意大利媒体头条陆宇本科期间曾在意大利交换学习,后到广州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滕丽副教授。疫情暴发以来,陆宇一直在湖南老家,既关注中国的抗“疫”进展,更主动关注意大利的疫情状况。“我在2月中旬向意大利友人发出戴口罩、少聚会的警报,每天关注意大利确诊人数与死亡人数。除了出自对朋友健康的担忧,更重要的是抗击瘟疫从来就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个民族的事情,这关系到人类存亡。”随着疫情进展,陆宇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声援意大利卡梅里诺市(Camerino)人民的消息被意大利媒体记者获悉,在意方媒体网络约稿下,3月13日,陆宇完成了这封意大利语书信,在信中进一步讲述意大利留学的经历、传播中国抗“疫”的先进经验、表达对意大利战“疫”的关心关注。这封书信真挚感人,一经完成,迅速登上意大利当地多家媒体头条,截至目前,浏览量已达数千次。“我的书信并非特别有文采,但是反响特别强烈,那是因为我出于真心实意为意大利人民着想。”书信发出后,陆宇继续收集战“疫”信息转发到社交平台,不断为他牵念的意大利同胞加油打气。多位留学生在社交媒体发声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州大学多位留学生在社交媒体发声,讲述他们亲身感受的中国抗疫作为。作为春节期间留校的留学生,自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大学2018级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哈森·扎西德(Zahid Hassan)一直收到学校的详细防控指引,他撰写的题为Let’s Isolate the Virus,Not the Chinese(让我们隔离病毒而不是隔离中国人)的文章在CouponWorld(一个为在华外国友人提供生活服务的公众号)上发表。文章真切描述了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如何以最快速度抑制疫情的传播,并在文中链接了多段抗击疫情的视频,赞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真正的英雄。2017级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博士留学生,来自巴基斯坦的哈费兹·乌雷曼(Hafiz ur Rehman)也在自己的祖国巴基斯坦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发声,为中国祈祷。他在脸书(facebook)及其个人的博客中写到:“我们始终相信我们的朋友,中国,一定能够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