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正式发布 聚焦发展热点

《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正式发布 聚焦发展热点

图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发布会现场。 杨陈 摄中新网南宁1月19日电(杨陈 张忠浪)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蓝皮书《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19日上午在南宁正式发布。该书从不同视角展现2018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全景与展望2019年发展走向。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蓝皮书主编陈立生介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设立了主报告、经济发展篇、开放合作篇、民族发展篇、社会发展篇及附录等六大部分。报告认为,“十三五”前两年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增长动力逐步转换,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加强,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部分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达到了进度要求。鉴于当前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广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比较明显,未来两年,广西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图为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陈立生介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相关情况。 杨陈 摄在经济发展方面,2018年广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但也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仍须警惕风险。报告预计,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19年广西经济运行仍能延续总体平稳的基本态势。在开放合作方面,报告提出广西在发挥好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门户地位与功能作用的同时,还应强化互联互通和制度保障,加强项目谋划和对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化改革、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报告“民族发展篇”全面总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成功实践的基本经验。针对社会保障、教育事业、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社会民生领域的发展情况,报告认为,2018年广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来源多元化,分配差距趋向缩小,消费质量明显改善;就业稳步扩大,居住面积提高,城乡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城镇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推进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县县全覆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农村低保标准已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6-2018年如期高质完成脱贫任务,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但报告同时指出,未来两年广西深度贫困地区、极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更加显著地呈现出贫困现状的集中性、贫困原因的复杂性、贫困程度的深沉性和反贫困的艰难性等特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报告建议,广西应补齐产业增收、住房保障、控辍保学和医疗保障“四大短板”,优先保障实现基本脱贫任务;持续优化政策扶持效应,强化脱贫攻坚的政策保障合力;注入源头活水,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抓好内源性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坚持结果导向,切实改进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陈立生表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汇集了相关研究领域权威的资政成果,集权威性、时效性、实证性和前瞻性于一体。希望该书能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全面了解和掌握广西经济社会状况及发展趋势提供理性研判和前瞻参考。(完)

局内人

深度分析:作为沿海地区的广西,为何经济发展成了全国倒数?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南宁,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东界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毗邻,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陆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广西下辖14个地级市,常住人口4960万人,2019年生产总值21237.14亿元广西位置处于沿海地带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广西的位置确实很不错,它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临海的地区。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大多处于临海地带,像和广西紧靠在一起的广东省,东南位置的福建省,浙江省,东部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都是我国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也有很多著名的海港城市,一线城市,除首都北京之外,全部都位于沿海地带。另外还有厦门,泉州,宁波,舟山,青岛,唐山,大连等港口城市。沿海省份经济相对落后但是广西与上述地区相比,经济都落后了一大截,在所有沿海的省级行政区当中,广西的GDP仅高于天津市和海南省,人均GDP在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当中,仅高于甘肃省和黑龙江,排名全国倒数第三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作为沿海地区的广西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呢?沿海地区GDP排名各地人均GDP恶劣的地形首先我们从地理上来分析,广西以多山著称,山岭相连,山区广大,广西山区面积占全区的76%,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广西属于喀斯特地貌,岩溶广布。这样的地形和地貌非常不适于发展交通,尤其是喀斯特地貌,地质非常的不稳定,建设交通设施,安全隐患非常大。广西地形落后的交通大家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广西的交通状况广西的第一条铁路湘桂线建于1937年,直至1955年才全部建成通车,广西的第二条铁路为黔桂线于1959年建成通车。之后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广西没有新开工建设一条铁路,整个桂东地区没有一个火车站一条铁路线,直至2009年洛湛线开通才结束整个桂东地区没有通火车的历史。湘桂线和黔桂线再来看看公路网,和周边省份相比,广西的公路网显得十分空旷,不仅不如北面的贵州,甚至不如西南的越南广西公路网海港并非深水港前面提到,广西是我国12个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之一,广西拥有约1595千米的海岸线,拥有三个著名的海港城市,防城港,钦州市和北海市,现在三座港口统称为“广西北部湾港”北部湾的这三座城市在之前并不属于广西自治区,而是隶属于广东省的省辖范围,当时的这个地区称为廉州,直至1965年北部湾三城才完全划入广西,使广西成为了沿海地区。广西北部湾虽然广西拥有了三个海港,但这三个海港并不是天然的深水港,使得运货能力大打折扣,而且北部湾并不处于最重要的国际主航道。我们来看一下2019年国内各大港口吞吐量的排名情况,可以看到整个北部湾三港的吞吐量为25568万吨,排名第17位。国内港口吞吐量前30名再来看看三个港口具体的数据,可以看到吞吐量最高的为钦州港,2019年完成了11931万吨吞吐量,这个数据进不了全国前30名,虽然作为海港,吞吐量甚至不如很多的内河港。北部湾港吞吐量我们再来看看三个海港市的GDP情况,三座城市的GDP相加起来大约只有3358亿元,和柳州市相当。GDP对比总体来说广西并没有像大家认为的那么好的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形和交通的滞后是影响广西发展的重要因素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认为广西未来该如何发展呢?欢迎在下方文明讨论更多本地最新资讯,请点击上方的↑“关注”本文系作者独家原创 谢绝抄袭必究

孙复

智库视角,专家观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正式发布

新年伊始,2018年广西发展得如何?2019年又有哪些计划? 今日(1月19日),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的广西蓝皮书《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在南宁正式发布。一起纵览过去一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全景,看看2019年广西会如何发展吧!《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是广西社会科学院联合相关部门力量、合力打造的综合性蓝皮书精品,是新型智库建设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该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聚焦“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相关议题,从不同视角展现2018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全景与展望2019年发展走向。全书设立了主报告、经济发展篇、开放合作篇、民族发展篇、社会发展篇及附录等六大部分。▲发布会现场。“主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客观剖析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结合“十三五”中后期发展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广西奋力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对策建议。报告认为——“十三五”前两年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增长动力逐步转换,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加强,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部分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达到了进度要求,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以及实现“两个建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报告也指出,当前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广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比较明显,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全面完成《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未来两年,广西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落实“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篇”,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对2018年广西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2019年的经济走势进行预测和展望,并对工业、贸易、资本市场、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等热点问题展开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广西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增长的韧性逐步加强,部分重要指标出现回升;但经济下行压力依旧不减,稳中有难变、稳中有忧,存在着旧动能转型升级难度大、新动能培育仍有待增强、投资增长制约因素较多、外贸增长后劲不足、区域分化明显等突出问题;展望2019年,我们仍须警惕“工业回升基础不牢、投资持续增长乏力、消费增长疲软与消费升级缓慢、企业成本较高、民营经济下滑、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显现”等风险。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六稳”工作的推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有利于带动经济企稳回升,报告预计2019年广西经济运行仍能延续总体平稳的基本态势,并提出要增强信心、直面困难,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抓改革、抓落实,精准把控短期波动,努力化解经济中的潜藏风险,务实谋划、切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合作篇”围绕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放新格局,聚焦广西面向东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及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开放合作领域进行研究。报告在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背景与重大意义、主要成效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努力发挥好广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门户地位与功能作用的若干对策建议。同时,本书基于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广西深化改革、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结合广西发展优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民族发展篇”突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主题,全面总结自治区60年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从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坚定不移加强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坚定不移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不移推动文化共生共荣等五个方面总结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成功实践的基本经验。同时,本书还对独具广西魅力的民族文化等领域展开了研究。“社会发展篇”,充分体现“千方百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根本要求,展现社会保障、教育事业、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社会民生领域的最新成果。报告认为——2018年广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来源多元化,分配差距趋向缩小,消费质量明显改善;就业稳步扩大,居住面积提高,城乡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城镇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推进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县县全覆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农村低保标准已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6-2018年如期高质完成脱贫任务,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但是,未来两年深度贫困地区、极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更加显著地呈现出贫困现状的集中性、贫困原因的复杂性、贫困程度的深沉性和反贫困的艰难性等特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报告提出,补齐产业增收、住房保障、控辍保学和医疗保障“四大短板”,优先保障实现基本脱贫任务;持续优化政策扶持效应,强化脱贫攻坚的政策保障合力;注入源头活水,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抓好内源性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坚持结果导向,切实改进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等五方面对策建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汇集了相关研究领域权威的资政成果,体现了四个方面的鲜明特点:一是展现智库视角、专家观察;二是突出围绕中心、聚焦热点;三是做广西文章,凸显特色;四是把握发展态势,科学前瞻。《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集权威性、时效性、实证性和前瞻性于一体,将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全面了解和掌握广西经济社会状况及发展趋势提供理性研判和前瞻参考。戳这里 戳这里 关注我们!↓↓↓来源 | 广西云客户端编辑 | 梁雨芃责编 | 伍锡念值班主任 | 晏彦广西日报新媒体出品

玉蒲团

2018年广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6.8%(附图表)

中商情报网讯:2018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快成长,呈现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GDP)20352.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4.8%、39.7%和45.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1%、25.4%、61.5%。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一、粮食产量保持增长,畜牧业总体稳定201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14.4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增速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林业增长6.5%,牧业增长2.7%,渔业增长5.1%。全年粮食总产量1373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其中,春收粮食产量21万吨,早稻产量471万吨,秋收粮食产量881万吨,晚稻总产量451.4万吨。甘蔗产量7391.96万吨,增长3.6%;蔬菜产量3400万吨,增长5.4%;园林水果产量1927.75万吨,增长13.2%。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11.2千公顷,木材采伐运输量388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18.4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263.9万吨,增长3.5%。生猪出栏3465.8万头,比上年增长3.3%;12月末生猪存栏2298.3万头,增长0.2%。水产品产量400万吨,增长5.3%;其中海水产品增长4.9%,淡水产品增长5.8%。二、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多数主要产品产量增速较快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重工业增长4.4%。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0%,制造业增长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3%。从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木材加工业增长19.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8%、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长14.6%、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长5.2%。从产品看,电解铝产量比上年增长1.03倍,成品糖增长12.7%,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14.5%,钢材增长13.2%,十种有色金属增长54.1%,水泥增长6.3%,汽车下降12.8%。三、服务业较快增长,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全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1-11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3%。新兴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0%。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租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7%,商务服务业增长21.7%,娱乐业增长83.5%。民生行业增长较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5%,其中居民服务业增长11.3%,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增长31.9%。金融信贷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620.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43.38亿元,增长14.8%。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3355.04亿元,比上年多增749.01亿元。四、市场销售增势平稳,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6%。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比上年增长10.0%;商品零售增长9.2%。升级类消费品保持较快增长,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1%,中西药品类增长7.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7.7%,粮油、食品类增长7.4%。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9.2%;民间投资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2.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9%,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3.5%和17.1%。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1.9%。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20.1%。全区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6.8%。六、进出口实现增长,边境小额贸易增势良好全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4106.71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5.0%。其中,出口2176.14亿元,增长14.6%;进口1930.57亿元,下降4.1%。从贸易方式看,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除外)进出口107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加工贸易进出口915.59亿元,增长13.8%;一般贸易进出口1380.77亿元,下降3.1%。从贸易伙伴看,与东盟双边贸易额2061.49亿元,比上年增长6.3%;与欧盟双边贸易额149.32亿元,增长4.4%;与美国双边贸易额248.14亿元,下降13.2%。从出口商品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5.51亿元,增长35.4%,机电产品出口964.95亿元,增长22.0%;农产品出口139.63亿元,增长3.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7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9%。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处于温和上涨区间。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0%,衣着上涨1.5%,居住上涨4.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9%,交通和通信上涨1.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4.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9%,猪肉价格下降9.9%,鲜菜价格上涨3.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2.5%,涨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环比与上月持平。全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2%,涨幅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12月份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1.5%。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3.4%,12月份同比上涨1.6%,环比下降0.4%。八、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务工收入稳定增加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0.1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3.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4%,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全年全区农民工总量为1273.6万人,比上年减少2.6万人,减幅为0.2%。其中,本地农民工361.2万人,比上年增加7.1万人,增长2.0%;外出农民工912.4万人,比上年减少9.7万人,下降1.1%。广西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为3375元,比上年增加138元,增长4.2%。九、居民收入消费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支增速快于城镇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3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61,比上年缩小0.08。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80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3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3%,增速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59元,名义增长9.9%,比上年加快3.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17元,名义增长12.5%,比上年少0.5个百分点。十、经济运行稳中提质,转型升级态势良好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财税质量提升。全年全区财政收入2790.3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1.48亿元,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122.03亿元,增长6.1%,占比为66.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非税收入559.45亿元,增长0.4%。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8.2%。民生重点领域的支出4274.3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0.5%。其中,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5.9%、城乡社区支出增长2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3%。企业效益保持增长。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0%;主营收入利润率为5.59%,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趋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为66.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高耗能行业投资比重从上年的11.5%下降到8.2%。新动能培育进展良好。企业培育力度加大。全区1-12月新开业(投产)“四上”法人单位1222家,比上年多增111家,增长10.0%。其中,新开业(投产)工业企业347家,比上年多增101家,增长41.1%。新兴产业较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迅猛增长。新能源汽车增长1.08倍,电子元件增长47.9%,锂离子电池增长16.9%,光电子器件增长53.5%。十一、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突破5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9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万人。人口出生率14.12‰,人口死亡率5.96‰,人口自然增长率8.16‰。从年龄结构看,16-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3043.7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1.79%;60周岁及以上人口730.0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82%,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490.6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96%。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24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452万人,减少29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0.22%,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

癫螳螂

2019年一季度广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6.4%(附图表)

今年以来,,一季度广西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发展基本面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GDP)4225.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3.66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775.84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075.82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8.8%、42.0%和49.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43.6%和49.8%。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畜牧业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4.05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55.84亿元,同比增长5.9%;林业增加值31.38亿元,增长7.5%;牧业增加值123.10亿元,增长2.1%;渔业增加值63.34亿元,增长5.0%。蔬菜(含食用菌)产量936.47万吨,同比增长5.1%;园林水果产量54.0万吨,增长9.6%。禽蛋产量同比增长2.5%,牛奶产量减少6.5%。猪牛羊禽肉产量109.5万吨,同比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70.3万吨,增长1.3%;牛肉产量减少6.8%,羊肉和禽肉产量分别增长1.3%和3.2%。生猪存栏2077.15万头,同比下降6.2%;生猪出栏913.85万头,增长1.1%。水产品产量63.74万吨,同比增长4.7%,其中,海水产品33.83万吨,增长4.8%;淡水产品29.91万吨,增长4.6%。二、工业生产有所回升,新产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速比1-2月加快1.5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股份制企业增长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9%。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7%,制造业增长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7%。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比1-2月加快5.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9.7%,比1-2月加快7.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5.4%,比1-2月加快2.6个百分点。从产品看,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倍,光电子器件增长55.3%,电子元件增长7.4%。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扭转了工业下降局面。三、服务业平稳增长,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一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平稳发展。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1%,金融业增长7.1%。1-2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2%。新兴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4%。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租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0%,商务服务业增长17.0%,娱乐业增长66.8%。民生行业增长较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0%,其中居民服务业增长29.5%,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增长25.3%。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民间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8%。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8.2%,比1-2月加快6.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7.7个百分点。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4%,比1-2月提高4.5个百分点。全区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2.3%,比1-2月提高6.0个百分点。五、消费品市场保持增长,乡村消费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5.10亿元,同比增长6.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14.79亿元,增长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0.31亿元,增长7.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02.03亿元,增长8.0%;商品零售1863.07亿元,增长6.3%。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36.0%;家具类增长9.1%,比1-2月提高1.1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增长5.0%;化妆品类增长6.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1%,比1-2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六、进出口增速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区进出口总额1016.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6.1%,比1-2月提高15.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71.08亿元,增长32.7%,比1-2月提高24.1个百分点;进口444.92亿元,总量与上年同期持平,扭转1-2月负增长局面。从贸易方式看,边境小额贸易(不含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236.03亿元,同比下降4.2%;一般贸易进出口400.21亿元,增长42.2%;加工贸易进出口166.41亿元,下降2.6%。从贸易伙伴看,与东盟双边贸易额481.81亿元,同比增长2.4%;与美国双边贸易额53.09亿元,下降9.6%;与欧盟双边贸易额54.79亿元,增长77.2%。从出口商品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3.63亿元,同比增长32.2%;机电产品出口271.03亿元,增长42.2%。七、财政收支增速提高,金融信贷稳步加快一季度,全区财政收入783.39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1-2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9.98亿元,增长13.0%,比1-2月加快2.0个百分点。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09.83亿元,增长9.1%;非税收入150.15亿元,增长21.9%。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1.47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1-2月加快5.8个百分点。其中,扶贫支出增长47.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25.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0%。3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993.19亿元,同比增长7.1%,比2月末加快0.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538.49亿元,增长15.8%,比2月末加快0.7个百分点。截止3月底,全区新增人民币贷款1277.49亿元,同比多增274.73亿元。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有所下降一季度,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涨幅比1-2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2.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6%,衣着上涨3.1%,居住上涨3.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8%,交通和通信下降0.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3.0%,医疗保健上涨2.3%,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6%,猪肉价格下降5.8%,鲜菜价格上涨10.1%。3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一季度,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8%。3月份,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一季度,全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6%,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0.4%,环比下降0.1%。九、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21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与上年同期持平。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5元,实际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1元,实际增长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3,比上年同期下降0.06。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5030元,同比名义增长8.0%。一季度,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4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3%。3月末,全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902.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1.2万人,增长1.3%。(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松浦

广西一季度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背后的精准监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刘星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今年第一季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经济经受住疫情冲击,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全国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3.3%,居全国第8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居全国第5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居全国第1位;根据有关部门通报的2020年4月29日复工复产情况,从用电情况看,广西复工率达91.4%、复产率达10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员工到岗率达100%,三项指标均排全国第1位。这些指标折射出广西经济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韧性和稳健性。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宏武认为,这背后,“与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该组”)精准监督密切相关”。针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作出实行领导干部24小时带班值班、建立疫情防控期间投资项目办理远程审批工作监管平台,出台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30条等一系列举措后,该组每周安排工作组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明察暗访督促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及时跟进了解和掌握一线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增长工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审批事项多,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廉政风险大。今年以来,该组寓监督于发展改革业务日常工作之中,全面融入被监督单位,探索既盯住“关键少数”又管好大多数的有效办法。“我们在查办案件中发现灌阳南江风电项目在审批过程中存在违纪违法行为,根据有关规定,建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撤销该项目核准文件。”去年以来,该组共立案12件,查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7人,其中开除党籍公职2人,建议组织调整1人,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喂,纪检监察组同志,我要反映党员干部不如实报告回国旅居情况,给单位疫情防控工作造成被动。”接到举报的几天后,广西宏观经济研究院卢某因隐瞒出国旅居情况,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是该组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的一个案例。今年以来,为有效激活全面从严治党“神经末梢”,该组督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在充实机关纪委力量的基础上,配齐配强党支部纪检委员,形成纪检监察组、机关纪委、纪检委员和普通群众四级监督网络。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全面公布举报方式,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发生在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过发动群众监督,集成作战合力,能及时地将问题查错纠偏,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把监督延伸到末梢。”该组组长李祚标说。去年以来,该组共受理群众举报73件,经摸排发现问题25起。今年4月30日下午,该组专题听取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情况汇报,这样的分析研判会,该组每季度定期开1次。每次研判后,紧接着就是分类处理。李祚标表示:“对‘歪树’绝不能视而不见,对‘病树’绝不能掉以轻心,对‘烂树’绝不能心慈手软,对‘好树’要精心呵护、鼓劲加油。”为防范廉政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该组全面梳理党的十九大以来发改系统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逐一分析各业务领域、业务条线发案特点和规律,结合信访举报和监督执纪情况,同步进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目前,该组已逐个上门听取固定资产投资处、综合处等9个业务职能处室工作汇报,现场作点评、提要求,有针对性提示提醒。“通过谈心谈话,我们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等状况进行深入细致‘体检’‘把脉’,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有助于对政治生态进行研判。”李祚标说,“对处分影响期已满且真心悔改,敢于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要第一时间依规依纪依法出具廉政鉴定意见。”3年前曾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的柳永英最近因为表现出色被委以重任,提拔担任自治区粮油质量检验中心主任。她感激地说:“我受到处分后,纪检监察组没有抛弃我,时常找我谈心谈话,鼓励我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让我重新焕发出干事创业的激情”。谈心谈话并非一谈了之,该组针对梳理分析出的5个方面23个具体问题,提出了监督意见5条,向被监督单位党组织进行了通报,督促驻在部门制订措施,推动问题整改。今年以来,该组已把39名党员干部请到纪检监察组谈话,为11名被错告、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问题,及时为党员干部解答各类涉廉问题230余个,为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出具廉政鉴定意见19份。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激者

2020年1-7月广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推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成效持续显现,工业生产加快,投资增速继续回升,消费降幅持续收窄,金融信贷、邮政电信业务较快增长,交通运输业不断恢复,经济运行保持回稳复苏态势。一、工业生产加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2020年1-7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降幅比1-6月收窄0.2个百分点。7月份同比增长4.6%,增速比6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1.8%,当月增长15.5%;股份制企业累计下降0.7%,当月增长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累计下降9.3%,当月增长11.3%;非公有工业企业累计下降3.8%,当月下降3.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累计下降13.5%,当月下降14.0%;制造业累计下降3.8%,当月增长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增长6.6%,当月增长9.8%。7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4.9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产量看,7月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0.1%,发动机增长45.5%,钢材增长27.0%,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20.0%,水泥增长10.5%,十种有色金属增长6.4%。二、服务业营业状况逐步改善,邮政电信实现较快增长1-7月,全区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5.7%,比1-6月提高1.3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6.4%。全区水路客货周转量同比增长5.3%,增速较1-6月提高2.1个百分点;铁路客货周转量同比下降19.5%,降幅较1-6月收窄0.7个百分点;公路客货周转量下降8.2%,降幅收窄2.7个百分点,已连续四个月收窄。1-6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8%,降幅较1-5月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9.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8%。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降幅收窄。三、消费持续回补,生活类商品零售较快增长1-7月,全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0.2%,降幅比1-6月收窄0.9个百分点。限上23个主要商品类值中,8个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生活类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限上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4.9%、4.4%和3.4%。得益于汽车、5G手机等促消费政策带动提升,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4.6%,降幅比1-6月收窄1.9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7.4%。四、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加快恢复1-7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回升态势,同比增长1.4%,比1-6月提高0.3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0%,比1-6月提高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增长1.5%,比1-6月提高2.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7%,下降0.6个百分点。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272.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9%,降幅比1-6月扩大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2 %,降幅比1-6月收窄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1%,降幅收窄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回落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降3.7%,降幅比1-6月扩大1.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1%,比全区投资增速高25.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1%,比1-6月提高1.5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4.7%,比1-6月回落6.9个百分点。五、财政收入降幅收窄,金融信贷保持较快增长1-7月,全区财政收入同比下降4.3%,降幅比1-6月收窄0.9个百分点。7月份增长1.6%,实现由负转正,比6月份提高3.9个百分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2754.51亿元, 同比增长5.5%,比1-6月加快1.8个百分点。7月末,全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277.63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区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257.34亿元,增长9.0%。1-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289.11亿元,同比多增944.07亿元。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7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0%,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4.1%。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四涨四跌”。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9.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6.7%,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1%,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5%,居住价格下降1.9%,衣着价格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4%。1-7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涨幅比1-6月回落0.3个百分点。7月份,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8%,降幅比6月份缩窄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2%,环比上涨0.3%。1-7月,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9%,降幅与1-6月持平。 七、就业形势良好,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稳定1-7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0.5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2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14万人,分别完成自治区计划目标的82.37%、81.26%和133.73%。7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8%,与上月末持平。总的来看,当前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国内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较多。下阶段,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牢牢把握“稳字当头、守住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打好“六大会战”,狠抓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来源:http://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008/18/591256.html?_s=1597818844【来源:广西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九思

2020年上半年广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0.8%

中商情报网讯:经过全区上下奋力拼搏,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向好态势,增速实现回升转正。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为10206.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8%,由一季度的下降3.3%转为正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0.53亿元,同比增长2.9%,比一季度回升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341.11亿元,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794.40亿元,同比增长2.8%,由一季度的下降0.1%转为正增长。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生猪存栏恢复增长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比一季度回升1.1个百分点。春收粮食总产量26.0万吨,比上年增加6.0万吨,增长30.0%。蔬菜(含食用菌)产量1837.85万吨,同比增长6.5%。园林水果产量658.59万吨,增长15.5%,其中,荔枝增长14.2%,芒果增长16.1%。上半年,禽蛋产量增长12.3%,牛奶产量增长8.6%。猪牛羊禽肉产量203.3万吨,同比下降9.0%。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二季度末,生猪存栏1733.8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1%,增幅比一季度末提高20.7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95.9万头,同比增长2.4%,提高24.9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160.93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海水产品增长5.1%,淡水产品增长5.8%。二、工业生产持续回升,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提高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7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连续三个月实现当月增长。上半年,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股份制企业下降0.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1.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9%,制造业下降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从主要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2.7%,烟草制品业增长8.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9%,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产量看,钢材产量同比增长20.9%,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7.1%,电解铝增长0.7%,发动机增长6.7%,发酵酒精增长84.7%,化学药品原药增长28.1%,工业机器人增长20.7%,光电子器件增长3.6倍。三、服务业增速由负转正,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由一季度的下降0.1%转为正增长。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7%,其他服务业增长7.8%,住宿和餐饮业下降2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7.5%,批发和零售业下降2.1%。1-5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降幅较1-2月收窄8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倍和44.3%;教育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2%;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下降64.9%、80.1%、35.3%和39.3%;道路运输和水上运输业营业收入分别下降27.1%和21.8%。四、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快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1%,由一季度的下降7.9%转为正增长。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比一季度提高10.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0.6%,降幅收窄11.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3%,提高6.1个百分点。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854.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6.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2%,降幅收窄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提高8.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降2.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9.3%,比全区投资增速高28.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9.6%和41.8%,分别比一季度提高21.9和40.4个百分点。五、市场消费降幅收窄,粮油食品类销售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1.1%,比一季度收窄8.1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4.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下降24.3%,商品零售下降7.4%。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饮料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9.6%、6.3%、6.6%和21.7%。汽车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零售额分别下降16.5%、1.4%、13.4%、32.9%。六、财政支出保障有力,金融信贷运行稳健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83.68亿元,同比增长3.9%。民生领域相关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上半年全区民生支出2486.81亿元,增长3.7%,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总量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6%。在民生支出中,农林水支出增长41.5%,其中扶贫支出增长6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增长93.5%、就业补助增长27.0%;交通运输支出增长64.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7.9%。上半年,全区财政收入1525.22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比一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6月末,全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026.26亿元,同比增长16.3%;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473.13亿元,同比增长9.2%。上半年,全区人民币新增贷款3037.74亿元,同比多增889.80亿元。七、居民实际收入降幅收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6元,同比名义增长3.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7%,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8元,名义增长1.1%,实际下降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7元,名义增长5.5%,实际下降0.4%。从收入来源看,全区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3.3%,经营净收入下降7.9%,财产净收入增长9.1%,转移净收入增长15.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32:1,比上年同期缩小0.1。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9834元,增长2.2%。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69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4.5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8%。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56.59万人次。二季度末,广西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886.6万人。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小幅下降上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5.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6.3%,衣着下降1.7%,居住下降1.0%,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2%,交通和通信下降3.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医疗保健上涨3.9%,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6%,猪肉价格上涨137.7%,鲜菜价格下降0.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9%。6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9%,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6月份,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2%,环比上涨0.6%。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0个百分点。6月份,全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9%,环比上涨0.4%。

隔离区

广西大学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调研组到我县调研

日前,广西大学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剑啸率队到我县调研。副县长黄雪华出席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上,双方就博白县“十三五”工、农、文旅等产业规划完成情况和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情况,以及“十四五”规划进行交流讨论。黄雪华表示,调研组莅博调研,是自治区对博白的重视,博白将会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精气神,为博白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同时,希望调研组为博白的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查缺补漏。彭剑啸表示,博白近些年的发展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希望博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博白更进一步,也希望通过本次座谈会,充分了解博白县的经济情况及目前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争取通过资源整合为博白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叶春显)【来源:博白县融媒体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谋杀犯

2019年上半年广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5.9%

中商情报网讯:2019上半年广西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GDP)8906.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2%、35.1%和55.7%。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一、农业生产稳中向好,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26.98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392.27亿元,同比增长5.0%;林业增加值86.28亿元,增长6.6%;牧业增加值259.21亿元,增长5.7%;渔业增加值143.52亿元,增长5.5%。全区春收粮食总产量20.0万吨,比上年减少1.3万吨,减产6.1%。蔬菜(含食用菌)产量1725.10万吨,同比增长5.2%;园林水果产量272.96万吨,增长7.0%。禽蛋产量同比增长2.5%,牛奶产量减少2.5%。猪牛羊禽肉产量223.3万吨,同比增长7.1%;其中,猪肉、羊肉和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2%、2.8%和10.2%,牛肉产量下降1.0%。生猪存栏1714.57万头,同比下降23.5%;生猪出栏1893.80万头,增长6.6%。水产品产量153.03万吨,同比增长5.6%。其中,海水产品88.68万吨,增长6.2%;淡水产品64.35万吨,增长4.7%。二、工业保持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提高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股份制企业增长5.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5%。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轻工业增加值增长5.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1%,制造业增长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0%。分行业看,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2.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1%,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2倍,电子元件增长27.9%,光电子器件增长3.4%。三、服务业较快增长,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提高上半年,全区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第三产业增长对全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5.7%,比一季度提高5.9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快于第三产业0.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0%。1-5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0%,增速比1-4月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8%,租赁业营业收入增长57.6%,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2.7%,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35.3%。四、市场销售保持稳定,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同比增长8.1%,商品零售增长6.7%。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和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2%和7.3%,增速分别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和0.5个百分点。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6%,连续三个月增长加快,比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0.5%,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8.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1%,比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6%,比一季度加快4.8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9%。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8%,增速比全部投资快3.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9.9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道路运输业等短板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3.7%,分别比全部投资快5.6和5.1个百分点。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738.26亿元,同比增长27.1%。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858.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全区商品房销售额1848.24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6月末,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1369.22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4.4%。六、进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全区进出口总额2269.4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4.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9.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06.74亿元,增长46.3%,比一季度加快14.7个百分点;进口962.72亿元,增长4.1%,比一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从贸易方式看,边境小额贸易(不含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510.52亿元,同比增长0.8%;一般贸易进出口917.57亿元,增长57.5%;加工贸易进出口348.32亿元,下降6.8%。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648.42亿元,增长58.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6%,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2.60亿元,同比增长36.0%。从贸易伙伴看,与东盟双边贸易额1095.81亿元,同比增长12.4%;与美国双边贸易额123.61亿元,同比增长22.2%;与欧盟双边贸易额137.40亿元,增长135.0%。七、财政收支平稳增长,金融信贷稳步加快上半年,全区财政收入1609.32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9.63亿元,增长6.4%。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09.96亿元,增长1.9%;非税收入339.67亿元,增长15.5%。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68.60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区民生领域支出2397.77亿元,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加快5.1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0.8%。其中,污染防治支出同比增长85.9%,扶贫支出增长56.2%,城乡社区支出增长30.6%,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4.6%。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581.06亿元,同比增长6.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408.94亿元,增长15.5%,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截止6月底,全区新增人民币贷款2147.94亿元,同比多增349.85亿元。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基本平稳上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6%。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3.5%,衣着上涨3.2%,居住上涨3.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5%,交通和通信下降0.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7%,医疗保健上涨2.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4%,鲜菜价格上涨14.2%,猪肉价格下降1.6%。6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0%,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1%。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5个百分点。6月份,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5%。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6月份,全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1%,环比下降0.2%。九、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继续增加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0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4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2.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5%。二季度末,全区农村外出务工(离开本乡镇)劳动力总量933.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7万人,增长0.5%。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收入比继续缩小上半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6元,同比名义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高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比经济增速高0.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18元,实际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5元,实际增长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2:1,比上年同期缩小0.06。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9620元,同比名义增长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