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中国城市更新评价指数(广东省)研究报告大与小

2020中国城市更新评价指数(广东省)研究报告

3月18日,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指研究院主办,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中指控股(CIH)承办的“2021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八届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家峰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盛大举行。作为本次发布会重点环节之一,《2020中国城市更新评价指数(广东省)研究报告》隆重发布。本次研究由中指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和卓越城市更新集团四家单位联合发起,中指研究院基于多年沉淀的各类指数系统编制经验,统筹负责“中国城市更新评价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工作。在中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大背景下,报告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研究迈入了指数评价的新时代。通过评价研究推动治理水平、实践水平的提升,助力城市实施更新行动!现将本次报告主要结论梳理汇总,供行业和社会各界参考。1研究背景与目的当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超60%,部分城市国土开发强度较高,大中型城市正在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从国家中长期规划来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目标的提出奠定了“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的重要地位。从地方的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通过积极推进“三旧改造”一直走在全国城市更新前列。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粤港澳湾区部分城市已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创新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形成了高效运行的体系、先进的经验,并诞生了优秀的城市更新服务商。然而,局部地区虽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但针对城市更新的评价仍然缺乏量化、持续性的跟踪研究。因此,为了促进未来更新行业更高水平的发展,亟需基于广东已有实践,从行业的视角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城市更新开展科学性、全面性的评价,并进行持续性的定期跟踪,树立行业标杆、形成行业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初衷也是为了通过评价指数的构建和发布对更新行业形成价值引导,引领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使我国的城市更新行动建立在高质量、高水平的经验模式之上。2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样本本报告研究的城市更新是指:实施主体针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内部土地利用粗放、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差的旧工(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通过拆除重建、有机更新或综合整治,实现项目品质提升,并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生态效益的系统性操作。广东省的城市更新聚焦“三旧改造”,在旧工(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方面的城市更新实践起步早、样本量丰富,整体的发展背景、政策框架、价值理念、更新目标更具有相似性和前瞻性,是我们开展初期研究的重要对象。而处于粤港澳湾区的部分广东省城市又是未来我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承担着角逐国际竞争的重大使命,更加需要充分评估城市更新的政策引领、管理赋能和实施成效情况。因此,本次研究以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9城为样本开展城市层面的评价研究。在完成对城市的评价后,我们也将基于这9个城市对60个样本项目进行典型做法的分析。评价指标我们基于指数引导社会实践的功能、未来城市更新目标导向,依据国内外行业理论研究经验及我国城市更新发展实践,搭建形成评价体系的雏形。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城市更新服务商(及样本项目)调研访谈,对反映核心要素的评价体系进行反复验证和修正,并征询行业专家意见,最终形成本次城市更新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梳理提炼出现阶段行业关注及实践应用的关键指标,围绕政策、管理、效能三个层面构建城市更新评价体系,具体包括9个分项指标和23个具体指标。具体来看,政策完善度对整个更新项目的效益有直接的引导作用,发挥的是顶层设计的功能。管理健全度,特别是组织机构的健全度是确保整个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构建、过程监督有力、更新引导有方的组织保障。更新效能是衡量城市整体更新项目是否高效推进的重要维度,政策和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实现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整体的成效进行衡量。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城市更新评价指数指标体系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数据来源在城市更新领域,目前行业内标准化的数据极少,也没有统一的统计口径,本次研究城市层面、案例层面的资料及数据除了通过公开渠道获取课题组还依托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全面收集各城市累计完成规模及成效,以及部分更新项目经济、社会、人文生态效益等方面的数据及文字资料。具体来源主要由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旧改行业协会、样本企业填报、历史案例积累、网络公开数据等构成。3评价结果与分析综合结论截至2020年12月,我们对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区域9个城市的评价结果显示,城市更新综合指数值为69,各城市指数值在52-89之间,目前城市更新所处的发展阶段差异较大,梯度分布明显。深圳、东莞、佛山、广州整体更新水平较高,在政策、管理、效能方面表现突出。中山、珠海、江门、惠州、肇庆加速构建政策及管理体系助力城市更新发展,城市更新仍处于持续探索阶段,未来仍将大力构建相关的治理体系。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2020年城市更新城市指数及分项指数(截至2020年12月)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2020年城市更新综合及分项指数(截至2020年12月)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政策指数从更新政策评价的结果来看,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城城市更新政策指数值分布在36-94区间。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2020年城市更新政策指数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2020年城市更新政策指数各指标标准化赋分结果(截至2020年12月)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在评价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政策数量、政策维度、政策层次、“个别拒签业主”解决力度四个方面对各个城市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挖掘指数评价结果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①政策数量。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以来,深圳和东莞出台的市级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数量居广东九市首位,其次为广州、珠海、佛山、中山、江门。区级政策方面,深圳各区出台更新政策数量最多,其次为佛山、东莞、广州、惠州、中山、江门、珠海、肇庆。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市级及区级城市更新政策数量(统计周期截至2020.12)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②政策维度。从评价结果来看,广东9市出台的城市更新政策的操作维度整体有所差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城出台的政策内容涉及面比较广,主要涉及有政策支持、土地获取、操作指引、利益分配、资金支持以及监督管理6个方面;而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惠州5城在政策维度上仍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③政策层次。从评价结果来看,广东9市出台的城市更新政策大部分效力相对较低,导致政策稳定性相对较差,缺乏相应的城市更新顶层设计文件。具体城市来看,深圳、广州和珠海分别出台了相应的城市更新办法,均为地方政府规章,也是这三个城市开展城市更新活动的纲领性文件。④“个别拒签业主”解决力度。从评价结果来看,深圳在破解“个别拒签业主”问题上不断探索创新,确定了“个别征收+行政诉讼”的解决方案,为其他城市解决“个别拒签业主”问题提供思路,政策力度最大。广州、东莞则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管理作用。佛山、中山、珠海充分发挥政府裁决功能,给予相关的司法保障。惠州、江门、肇庆未搜索到公开发布的具体性政策,部分城市的政策仍在进一步优化过程。管理指数从城市更新管理评价的结果来看,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城市更新管理指数值分布在68-97区间。在评价的基础上,本部分将针对机构健全度、专规完善度、市场参与度三个方面对各个城市进行具体分析。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2020年城市更新管理指数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2020年城市更新管理指数各指标标准化赋分结果(截至2020年12月)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①机构健全度。整体来看,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中山、惠州城市更新市级管理机构较为健全。从机构成立时间来看,广州、深圳、惠州、珠海都在较早的阶段就成立专门的主管部门统筹全市的城市更新工作;从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来看,近年来的机构改革过程中深圳、广州、惠州进一步优化了城市更新主管部门的职能以应对更多的挑战,确保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从机构的层级及运转协调性来看,深圳、东莞、佛山、中山协调性更强,珠海、惠州、江门、肇庆主要以“更新科”、“更新办”统筹全市更新工作,广州则不再保留城市更新局并将城市更新职能分拆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两个部门。从机构的职能清晰度来看,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中山、惠州均有明确的管理机构职责,珠海、江门、肇庆城市更新管理机构职责仍在进一步丰富过程。②专规完善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能够弥补总体规划对城市更新系统性研究的缺失、能够实现城市规划对城市更新的公共政策诉求、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并进。可以说,专项规划管控水平能够直接对城市中长期的城市更新开展起到关键引导作用,也是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导航图。因此,城市层面是否发布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是衡量一座城市在城市更新领域规划管控水平的核心指标。从评价结果来看,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珠海均出台了相应期限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整体的专项规划管控程度较高,惠州、江门、肇庆三市未公开发布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规划期限方面,广州的规划层级最为丰富,分别对两年、五年、十七年期限的城市更新发展进行了规划,其余城市以单一期限类型专项规划为主。③市场参与度。从鼓励市场参与的政策引导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推进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三大特征:一是9个城市整体以鼓励社会投资为主。二是特定城市在不同时期为了应对城市更新面临的问题也会调整政府的管控力度。三是政府的介入程度虽然有所不同,但各市均基于不同的角度注重提升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积极性。从实际的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底,广东在“三旧”改造领域累计投入1.58万亿元,其中社会投资1.37万亿元,占比86.61%,充分反映出广东的旧改已最大程度地在社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根据广东深入推进“三旧”改造的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至2021年,广东全省投入改造资金5000亿元以上(社会投资约占85%,市县级财政投入约占15%),城市更新仍将注重政企协同,鼓励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各城市更新项目社会投资金额占比(2008-2020.10累计)资料来源: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效能指数报告通过“城市更新的规模及进度”、“已完成改造项目”两大方面衡量城市更新的整体成效。“城市更新的规模及进度”主要从各个城市2008-2020年已完成改造量、2019-2021计划新增改造面积、2019-2021计划完成改造面积、2008-2020实施项目已完成改造面积比例、2018-2020项目平均更新周期进行评价。“已完成改造项目效益”主要从经济、社会、人文三大维度对各城市进行评价。从城市更新效能的评价结果来看,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城城市更新效能指数值分布在41-86区间。在评价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索各城市各维度评价指数高低背后的原因,本部分将针对规模及进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四个方面对各个城市进行具体分析。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2020年城市更新效能指数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2020年城市更新效能指数各指标标准化赋分结果(截至2020年12月)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①从累积完成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10月,位于大湾区内的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珠海、肇庆、江门、惠州9市累计实施改造面积67.30万亩,完成改造面积37.88万亩。佛山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数量、累计批准实施改造面积最多,其次为广州、东莞、深圳。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各城市已完成及未完成情况(2008-2020.10累计)资料来源: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②从已完成项目类别来看,2008-2020年深圳、珠海在旧城镇累计改造面积占“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三大类的比例分别达到59%、51%,其城市更新特征体现为旧城镇改造驱动型。东莞、佛山在旧厂房改造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改工实践,其城市更新特征体现为旧厂房改造驱动型。广州旧村庄改造占三大类改造模式的80%,其城市更新特征体现为旧村庄改造驱动型。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各城市不同类别城市更新改造比例(2008-2020.10累计)资料来源: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②从已完成项目改造比例来看,2008-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9市已实施的改造项目平均完成率为56.3%。其中,东莞、珠海、江门三市超过70%,整体完成率较高,完成率属于第一梯队。肇庆、佛山、惠州三市更新完成率介于60%-70%之间,完成率属于第二梯队。深圳、广州、中山三市更新完成率属于第三梯队。整体来看,城市更新项目从列入更新单元计划到确认实施主体资格的转化率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项目仍然处于搬迁补偿谈判的过程中。未来各城市仍需要在政策和管理方面持续精准发力,针对影响城市更新进度的核心环节(例如前期手续、拆迁谈判等)进行更加系统的政策构建和实施细则落地。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各城市改造完成面积比例(2008-2020.10累计)资料来源: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③经济效益方面,第一,截至2019年底,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通过“三旧”改造共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2559个,属于淘汰、转移“两高一资”项目459个,引进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411个,投资超亿元项目946个。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2019年城市更新投入资金2029亿,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均值为6%,其中,东莞、广州、佛山、中山2019年城市更新投入资金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比均高于均值。第三,2008-2020.10广东省完成旧村庄改造后的项目村集体收入约为改造前的3.4倍,城市更新在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保证了可持续性的租金收益,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财产性收入。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城市更新投入资金及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例(2019)资料来源: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④社会效益方面,第一,节约土地资源。截至2020年10月,广东省通过“三旧”改造累计节约土地21.7万亩,节地率达41.6%。其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通过城市更新累计节约土地面积14.05万亩,平均节地率40%左右。第二,形成土地供给。深圳通过更新推动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效果明显,2016-2018年深圳城市更新土地供应量高达1.8万亩,为一级土地成交量的1.5倍,2019年深圳全市实际供应建设用地1580公顷,其中存量用地供地占比达到39%。东莞这一比例2019年则高达52%。佛山2016至2020年间全市应完成城市更新规模约为30平方公里。其中,15平方公里拆除重建规模中应提供3平方公里的居住用地、5.25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3平方公里的商业服务业用地、以及3.75平方公里的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其他用地。可以说,通过“三旧”改造开发低效存量建设用地是推进土地循环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扩大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第三,落实民生保障。截至2020年10月,广东省已完成改造项目中用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1321个,新增公共绿地9382亩,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共计4.96万套(其中大湾区广东9市合计3.4万套),城市更新是改善城市居住空间的重要途径。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城市更新节地情况(2008-2020.10) 注:节地率=节地面积/已完成改造面积资料来源: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各市2019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地中存量用地供地占比资料来源: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⑤人文效益方面,截至2020年10月,整个广东省通过“微改造”共保护与修缮传统人文历史建筑782万平方米。其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共保护与修缮传统人文历史建筑567万平方米(其中佛山375万平方米)。整体来看,广东各市在推进“三旧”改造过程中,针对有些老城区不适宜大拆大建、全面改造的实际,注重通过微改造、综合整治、活化利用等方式,注重传承历史文脉,真正让城市留下记忆,实现文化和产业的双重复兴。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城市更新文化保护情况(2008-2020.10)资料来源: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此外,城市更新除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还需要注重现代文化设施的打造。从具体城市来看,东莞、佛山、广州三城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用于文化设施及创意产业建设的规模、占比较大,通过城市更新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厚度。图:城市更新用于文化设施、创意产业等文化建设的项目面积及个数情况(2008-2020.10)资料来源: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4政策完善七大建议此次粤港澳大湾区纳入评价的样本城市在城市更新方面的政策、管理、效能等方面各有兼顾。特别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城市更新指数均超过80分,城市更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生态效益,对城市片区的活力重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通过此次城市更新评价研究,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部分项目推进过程困难重重,体现为整体的完成改造比例较低,实施周期较长。二是政策及管理方面,评价的9个样本城市不同城市市场化引导标准及力度差异较大。三是人文效益得分明显弱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分。我们认为,只有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城市更新水平才会得到更大提升,而这也正是开展城市更新评价指数研究的初衷所在。产业导入、经济提升、就业带动、民生保障、资源集约、人文传承、生态优化、治理高效仍将是未来城市更新产生更高效益的关键所在,需要城市政府和更新服务商的砥砺探索。结合本次评价研究所发现的问题以及中国城市更新发展趋势,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九城未来的城市更新管理与实践,提出七大政策建议:图:城市更新七大政策建议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5城市更新十大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中高发展阶段以及房地产业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2021年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政策红利显现,其功能定位日益重要,需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既要实现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也要解决城市产业的升级、功能的升级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看到城市更新的当下实践效果,也应关注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我国城市更新将呈现空间扩大、老旧改造、工改发力、有机更新、治理升级、房企布局、政企协同、片区统筹、效益多元、门槛提升十大趋势。图:中国城市更新发展十大趋势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6后续研究六大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本次所开展的城市更新评价研究未来也将与国家政策更加紧密契合。我们根据结合国家城市更新政策引导方向、城市更新发展趋势、既有指数体系有待完善之处等因素,下一步指数体系建设工作将围绕六个方面重点进行提升。图:后期六大完善方向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总体而言,此次评价在行业内尚属首次,我们诚挚的希望此次评价能为中国城市更新的研究抛砖引玉,为社会各界及行业各类参与主体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也期望城市更新服务商在探索过程中不忘初心,政府的更新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使城市更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依托,助推城市拓展存量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公平,最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与复兴。

爱恨调

2020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投资额:5000000.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到发场、集装箱场、特货场装卸线、快运场和综合货物五个功能区域及相关联络线。市场现状:国内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展状况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和国际航运业的迅速发展,集装箱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设备,在中国及全世界海上、陆路和航空运输中等到了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集装箱运输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集装箱运输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也是成组运输中一种高级运输形态,因其具有许多优越性,因此受到运输业的广泛重视,被认为是运输业的一场革命,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运输形式。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集装箱运输显示了运输量大、物品的破损小、包装材料节约、件货装卸效率有效提高、船舶装卸实现全天候作业、库场利用率提高、货物运输时间缩短、便于"门到门"运输、有利于货运管理现代化等诸多的优势性。。。。。。。。。。。。。。。。。。。。。。。。。。。。。。。。。。。。。。研究目的和意义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全球经济范围内已经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唤醒,工商企业及物流企业运用物流技术的领域不断扩展,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呈良好势头。物流业也因此成为大中城市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都在积极研究和制定物流规划与政策,各地区不约而同的做法就是将建设物流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物流的关键,基本上形成了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的局面。同时,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物流管理技术的落后和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缺乏,均是阻碍物流快速发展的因素,如何克服困难。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为拟在广东省投资兴建总规模为建设到发场、集装箱场、特货场装卸线、快运场和综合货物五个功能区域及相关联络线,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项目。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实施对于加快当地商品流通、推进地区产结构的调整,适应国内国际货运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本项目符合当地产业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该项目的建成和实施,丰富了当地的产业内容,必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满足货物运输集散需求,也可为社会直接或间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国家增加可观的税收。4、预计该项目投产后,年平均利润总额为万元,项目平均投资利润率为%,投资利税率为%,项目投资回收期为年,符合企业的投资目标。5、经评价认为,本项目投资较大,经济效益良好,投资回收期短,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的立项是必要的,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社会经济环境一、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234.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14.72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一季度回升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8798.81亿元,下降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28520.67亿元,增长0.1%,增速由负转正。2018-2020年上半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图(%)分区域看,珠三角核心区(-2.6%)、东翼(-3.1%)、西翼(-4.1%)、北部生态发展区(-1.8%)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5.0个、3.3个、3.7个和5.4个百分点。分地市看,21个地市中,7个地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深圳(0.1%)、韶关(0.6%)、汕尾(5.1%)和阳江(1.1%)实现正增长。(一)主要经济指标恢复性增长。6月当月,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好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重回正增长,进出口、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负转正,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个月保持当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降幅逐月收窄。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最快,同比速度由负转正,增长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等降幅均由两位数逐步收窄至一位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连续四个月收窄。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带动经济运行持续改善。全社会用电量已恢复至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货物周转量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调查显示,就业人员返岗周平均工作时间持续增加,6月平均工作时间较上月增加0.5小时,较4月增加2小时。2020年上半年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对比情况表单位:%(二)农业和服务业恢复正增长,工业生产降幅不断收窄。上半年,三次产业均比一季度有所回升,其中第一、三产业速度由负转正,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拉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广东分行业增加值情况表1.农业生产稳步回升。上半年,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47.1亿元,同比增长0.9%,增幅比一季度回升2.2个百分点。粮食生产稳定,早稻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夏粮产量64.2万吨,同比增长0.9%,奠定“米袋子”安全基础。“菜篮子”“果盘子”生产供应充足。蔬菜产量增长4.5%;禽肉、禽蛋分别增长13.5%和13.2%,增幅分别比一季度提高1.4个、6.7个百分点;园林水果产量增长6.1%,其中,荔枝增长22.4%,菠萝增长8.0%。生猪产能恢复积极向好,二季度末,生猪存栏1432.37万头,同比增长0.2%,为2017年上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上半年猪肉产量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1个百分点。渔业生产有所改善,水产品产量下降0.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4个百分点。广东茶叶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全省茶叶产量6.27万吨,增长7.2%。2.工业生产逐步改善。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931.88亿元,同比下降6.4%,降幅比1-5月、1-4月和一季度分别收窄2.1个、3.7个和8.7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2.7%)恢复较快,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9个百分点,收窄幅度大于民营企业(-4.9%)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6%)1.0个和1.7个百分点。支柱产业降幅持续收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5.1%)、汽车制造业(-14.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1%)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0.8个、7.6个、17.4个和9.7个百分点。中高端行业发展快于平均水平,上半年高技术制造(-0.3%)和先进制造业(-4.2%)降幅小于规模以上工业6.1个和2.2个百分点。百强企业支撑力度较强,增长面达54.0%,同比增长1.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5个百分点。部分电子、能源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智能手机(6.4%)、智能电视(0.5%)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回升16.1个和13.4个百分点;天然气(20.6%)和工业发电量产量(6.4%)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回升7.0个和9.0个百分点。上半年,珠三角核心区恢复较快,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1个百分点,收窄幅度分别快于东翼、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4.8个、2.0个和0.9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大幅改善。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9.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8.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比一季度缩小8.7个百分点。2019年以来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及增速图6月份,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73.09亿元,同比增长3.9%,增幅比5月、4月和3月分别加快4.4个、0.3个和8.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省40个行业大类中有1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42.5%,比3月提高7.5个百分点;23个行业增速比5月份回升,回升面57.5%,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回升27.5个和12.7个百分点。全省列统的499种工业产品中,有252种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50.5%。分企业看,5.51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52万家企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45.7%。分地区看,12个地市当月增加值正增长,其中深圳、阳江、清远实现两位数增长。2020年以来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及增速图3.建筑业生产恢复较快。上半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39.45亿元,同比增长0.9%,增幅比一季度回升17.6个百分点。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6859.91亿元,增长4.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6.5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入库企业实现产值396.84亿元,拉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6.0个百分点。持有合同量充足,本年新签合同额9644.65亿元,增长9.0%,增幅比建筑业总产值增速高5.0个百分点。复工复产推动建筑业较快恢复,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生产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八成以上。4.服务业生产明显改善。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存贷款保持稳定,6月末,广东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3%和16.9%,比3月末分别提高0.3个和0.5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在软件、信息服务等带动下,增加值增长5.1%,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1-5月,近1/3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正增长,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7.2%。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下降9.0%和27.3%,降幅均比一季度收窄11.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7个百分点,其中货运量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由负转正,增长1.6%,比一季度提高4.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1.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6.8%,降幅连续四个月收窄。调查数据显示,6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4.3%,连续四个月处于扩张区间。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2.1项目政策背景2.2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场址现状4.2场址条件4.3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质量控制第九章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财务分析11.1评价概述11.2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土地,银行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关联报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申请报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建议书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商业计划书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节能评估报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行业市场研究报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美容店

广东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粤桂省界段开始可研报告招标

南深高铁广东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粤桂省界段开始可研报告招标广东在南深高铁上一直没什么动作,特别是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粤桂省界段。日前网友爆料,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已经开展可研报告招标,广东终于有动作了。此次招标打了信宜网友的脸,广东招标文件里所提的珠三角机场至省界段,并没有走信宜市,而是选择了云浮市方案,经云浮再至罗定,然后到粤桂省界。关于南深高铁,广东此次动作,是对云浮市发展的大力支持,也是积极回应与广西、云南在南深高铁上的规划努力,毕竟南深已经可以上升到昆深高铁。广东省发出珠三角机场至省界段可研招标,看来南深也好,昆深也好,这条铁路不再遥遥无期,终于有望了,有点盼头了。

劳我以生

广东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批复

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了解到,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广东省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获重大进展,迈入全面建设新阶段。工程建成后,将显著提高广东西江干流两岸防洪能力,通过与上游水库实施堤——库联合运行,可使肇庆市、云浮市主城区防洪标准提高至 100 年一遇,有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工期 3 年 总投资近 25 亿元据了解,西江干流治理工程范围为西江粤桂省界至广东三水思贤滘,经过云浮、肇庆 2 个地级市共 7 个县区,河段长 197 公里,整治堤段 65.2 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堤身加高培厚长度 31.9 公里,护坡 54 公里,堤身防渗 6.5 公里,护岸长度 35.7 公里,挡土墙长度 1.1 公里,上堤坡道 5.48 公里,背水侧堤脚排水沟 7.68 公里;拆除重建涵闸 51 座、加固涵闸 12 座等。工程保护人口 177.5 万人,保护农田 219.67 万亩,总工期 3 年,总投资为 24.66 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 6.4 亿元。工程建成后,沿江两岸防洪能力显著提高,与上游水库实施堤——库联合运行,可使肇庆市、云浮市主城区防洪标准提高至 100 年一遇,县级城市提高至 50 年一遇,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江 - 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防洪安全保障。工程列入国务院批复的《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据介绍,西江干流作为珠江流域的重要河道,历次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均列入重点治理内容,该工程先后列入国务院批复的《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全国《水利改革发展 " 十三五 " 规划》等相关规划。据专家介绍,西江流域集水面积大,暴雨多发,汛期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广东西江段地势低洼,人口密集,洪水威胁大。几乎每年都有大小不等的洪水发生,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发生 1949 年、1959 年、1961 年、1988 年、1994 年、1998 年、2005 年、2008 年等多场大洪水,损失严重。专家指出,虽然经过多年的防洪工程建设,目前西江干流已建堤防 234.52 公里,为减轻西江洪水危害,保护西江干流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西江干流堤围是不同时期建设的,缺乏系统治理,存在堤防单薄、险工险段多和穿堤建筑物老化损毁等问题,难以适应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对西江干流堤围进行整治加固已刻不容缓。【来源:新快报·ZAKER广州】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蜚大屋者

广东深圳-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项目概况本项目围绕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开展需要,建设公司互联网营销研发中心,对公司现有业务能力输出系统及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开发,包括供应链与财务一体化系统、会员管理(CRM)系统、客户数据管理系统(CDP)和电商代运营项目管理等内容;同时,结合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业务需求,开发数据中台和广告投放系统,包括数据中台-数舱和推广投放自动化系统等;此外,稳步增长的业务需求使得公司积累了大量有效的服务经验,为了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公司将对现有的成功服务经验进行梳理,实施并开发创意资产管理系统和电商代运营知识库,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经验和能力做标准化的输出,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上述信息系统平台的升级开发,将全面覆盖公司外部业务和内部经营各环节的信息化系统,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保障公司的信息安全,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运营水平,强化公司的市场竞争力。2、项目建设必要性(1)研发中心将为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提供信息支撑传统营销时期,企业进行营销主要是依靠品牌形象的建立,而在互联网营销时代,企业进行营销需要实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内容,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参考依据来源于大数据,要想实现“根据需求进行营销”,就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因此大数据分析师进行网络营销的基础。而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不仅在内部管理上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外部业务上可以将客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筛选,实现客户分级管理,需求定位,进而达到精准营销的目标,使数据变为可用的信息。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公司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对市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用户需求及消费习惯,不断夯实公司的互联网营销技能,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制定出高效可行的营销方案。(2)建设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有助于公司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随着公司规模及业务量的不断发展,公司的分支机构、人员、设备等不断增加,公司提高管理效率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公司迫切需要强化内部信息系统,做到全公司数据采集,内部信息共享、资源统一调度、服务快速响应。本项目将开发引进专业化管理与业务协同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公司的管理信息,规范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对公司业务的成本、合同、资源、质量、安全、风险等重要管理要素进行全过程控制和跟踪,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进而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3)通过建设研发中心,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并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随着互联网营销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更多新兴技术的支撑。公司虽然在本行业有比较丰富的技术储备,但互联网营销企业众多,竞争激烈,技术迭代非常快,每一个新技术的诞生都可能会使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公司拟通过建设研发中心,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3、项目建设可行性(1)国家政策支持电商业务发展,研发中心建设具有政策基础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巨大,政府大力扶持和引导电子商务发展,国家各部委陆续发布了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2017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提出在“互联网+”应用服务中将电子商务服务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 年 8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该法案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电子商务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公司建立研发中心在国家政策层面是可行的。(2)丰富的营销经验及持续性人才引进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营销业务方面,公司聚焦特定行业内的优势客户,在白酒、家具、乳业、个人护理品类中选择与一线品牌进行合作,凭借公司突出的数字营销能力为客户提供电商运营服务,协助客户拓展线上市场,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营销业务经验。在人才方面,公司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必须具有信息化构思的专业头脑和专业知识。因此,近年来公司积极结合当下市场的变化,持续引进了一批既了解行业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了公司整体员工的信息化水平。本项目实施后,公司在营销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持续性的人才引进为本项目提供有力支撑。4、投资概算情况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资总额为 19,340.12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19,340.12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5、项目实施主体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下属子公司久爱致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6、项目实施地点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将通过购置办公写字楼用于本项目的实施。7、项目备案及审批情况截至本报告公告日,本项目相关备案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

流亡者

中国广州-传媒广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地址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琶洲西区 AH040245 地块。该区域共有 5 条轨道交通(现 状 8 号线、在建的 18 号线、沿江 LRT 有轨电车已投入运行、新增规划 19 号线、 规划 28 号线)。该区域与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完善,南北向有华南快速、猎德大桥,东西向有阅江路、新港东路、琶洲大道。项目地块呈四方形,形状规整,北 临城市主干道双塔路,西靠城市干道的海洲路,南面为主街琶洲南大街,规划有 骑楼步行街与有轨车站,东面为地块间的规划支路。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 7671 平方米,拟建总建筑面积约 161870.8 万平方米,其中写 字楼约 105942 平方米,配套商业约 13725.6 平方米(约 5000 平方米特色书店)。 拟建地下 5 层,地上 60 层,主体建筑设计高度 320 米。项目幕墙效果图项目由全球顶级设计单位美国 JAHN/FGP 担纲,联合 5 个国家和地区共 15 家 顾问机构组建“设计梦之队”精心设计。设计方案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秉承 “文化之峰”的设计理念,旨在弘扬文化、传承文明、传播知识。建筑造型尤为 独特,54.5 米高的“山形”大堂,取意书山,书本厚度不一,堆叠至巅峰,形成 宏伟的建筑入口门厅,视觉震撼,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围绕书山这一主题, 项目露台采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台阶设计手法,取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项目建筑设计风格现代、简洁、大气,追求典雅、稳重、大方,具有高品质、高 效率的特征。夜景设计与建筑语言高度统一,夜幕降临时为城市增添标志性光彩; 41.5 米高的顶部多退台空中花园,无遮挡城市景观尽收眼底。 项目定位为广州城市文化新标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新高地和国际文化企业总部新集群。项目建成后除出版集团南方传媒进驻外,还将引进国内外 知名文化相关企业进驻办公。项目配套有超大体量的复合型特色品牌书店,将打 造“永不落幕的南国书香节”、“新年读书会”等系列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提 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成为琶洲西区(全球智慧城市示范区)一颗璀璨 的“文化明珠”,也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教育交流中心的载体,全面推动三 地文化教育的互利合作,打造粤港澳文化产业集聚平台,承担加快对接国内外文 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使命。项目建设意义深远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了纲领性的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引擎,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广东省明确提出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不仅要打造拥有跨区域、跨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知名文化设施,更要拥有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的文化产品生产网络和促进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高端资源吸附、流通的文化要素配置平台,还必须拥有吸引国际文化消费人群的文化消费体验空间,从而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从这个意义来说,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做中国参与世界经济贸易竞争的排头兵,湾区文化也必然要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锋队——粤港澳大湾区 9+2 城市群,亟需树立一个新的文化地标,促进大湾区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的发展环境。城市的文化地标,不仅是城市精神的雕塑和名片,亦是文化、商业、地标建筑的有机结合体,它不但实现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文化与商业、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完美演绎,还重新诠释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精神以及空间美学。在此大背景下,项目作为出版集团、南方传媒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要求,积极投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也是企业强化 “速度、品质、规模、实力”的具体行动。项目背靠广东文化出版高地,可肩负这样的历史新使命。项目财务测算可行结合现有项目定位、人材机涨价、各项设计新规实施及执行(涉及建筑、结构、幕墙、暖通、给排水、强电、弱电等专业)、绿建、基坑支护及结构选型不同、建造标准提升等要求,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456,153 万元,其中土地成本176,133 万元(含土地、地下空间出让金),建设开发成本 280,653 万元。在该总投资金额下,经对三种可行性的开发方案进行测算,三种方案的全投资税前 IRR均在 6.8%左右水平,自有资金税前 IRR 也在 7%左右的水平,对比预期的投资回报率 4.9%水平,项目无论考虑全自持或者部分销售,各方案经济效益均表现较好。广州写字楼物业市场广州甲级写字楼主要分布在越秀、体育中心、珠江新城三大核心商务区以及琶洲新兴商务区。截止至 2019 年第二季度,广州甲级写字楼总存量约为 485.9万平方米,其中琶洲商务区拥有约 796,989 平方米的写字楼面积,占 16.4%。预计下半年约有 24.5 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入市,大部分物业预租情况良好。近几年,广州各商务区写字楼空置率呈下降趋势,琶洲商务区由于租金相对优惠,项目品质良好,且周边配套不断完善,推动该区空置率环比下降 3.7 个百分点至 5.7%,空置率下降仍然保持着良好态势。另外,第二季度广州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保持上涨趋势,年度同比增长3.2%至194.6元/m2/月,其中琶洲增值9.0%在重点商务板块中增长速度最快,升至 148.4 元/m2/月。

董夫人

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批复

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获重大进展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批复记者刚刚从广东省水利厅了解到,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广东省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获重大进展,迈入全面建设新阶段。工程建成后,将显著提高广东西江干流两岸防洪能力,通过与上游水库实施堤——库联合运行,可使肇庆市、云浮市主城区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有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西江端州区段,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总工期3年 总投资近25亿元据了解,西江干流治理工程范围为西江粤桂省界至广东三水思贤滘,经过云浮、肇庆2个地级市共7个县区,河段长197公里,整治堤段65.2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堤身加高培厚长度31.9公里,护坡54公里,堤身防渗6.5公里,护岸长度35.7公里,挡土墙长度1.1公里,上堤坡道5.48公里,背水侧堤脚排水沟7.68公里;拆除重建涵闸51座、加固涵闸12座等。工程保护人口177.5万人,保护农田219.67万亩,总工期3年,总投资为24.66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4亿元。西江高要市段,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工程建成后,沿江两岸防洪能力显著提高,与上游水库实施堤——库联合运行,可使肇庆市、云浮市主城区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县级城市提高至50年一遇,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防洪安全保障。工程列入国务院批复的《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据介绍,西江干流作为珠江流域的重要河道,历次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均列入重点治理内容,该工程先后列入国务院批复的《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规划。据专家介绍,西江流域集水面积大,暴雨多发,汛期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广东西江段地势低洼,人口密集,洪水威胁大。几乎每年都有大小不等的洪水发生,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发生1949年、1959年、1961年、1988年、1994年、1998年、2005年、2008年等多场大洪水,损失严重。专家指出,虽然经过多年的防洪工程建设,目前西江干流已建堤防234.52公里,为减轻西江洪水危害,保护西江干流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西江干流堤围是不同时期建设的,缺乏系统治理,存在堤防单薄、险工险段多和穿堤建筑物老化损毁等问题,难以适应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对西江干流堤围进行整治加固已刻不容缓。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粤水轩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

相与

惠州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司单位-惠州可研报告

1.1.3 项目总体描述“互联网+产业园区”、“互联网+跨境电商”已成为国家战略背景下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平台型经济即是基于平台而产生的盈利模式,实体的房地产交易所、虚拟的阿里巴巴、亚马逊等都是平台经济的产物。在互联网繁荣发展乃至物联网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行业网络化平台化成为创新突破点。但是,目前惠州市并没有现代化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并且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虽然惠州市产业园区交易大厅的出现促进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发展,但是惠州市很多产业园区仍保留原始粗放式运营方式。由于园区运营关系的存在以及园区入驻企业追求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所限,基于博弈心理,入驻的企业不具有共享货源的主动性。由于缺乏调动企业共享货源的激励机制,交易大厅发挥的信息共享作用微乎其微。项目的建设以实体化与线上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循环经济为着手点、以现代科技文明为内涵、以环保节能为重点打造惠州市跨境电商智慧产业园项目,将实体的仓储、物流、配送与线上的信息资源网络相结合更能发挥平台的集成共享作用,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基础上,形成线下基于实体智慧产业园区、线上基于数据库资源共享的智慧产业园平台。2.2.1 项目租赁收入项目租赁收入主要有以下四个:1、孵化中心大楼租赁收入:按照项目建筑面积为96120㎡计算,保守估计出售为50%,另外48060㎡用于租赁,每㎡每年0.024万元,项目企业满负荷入驻情况下租赁收入约为1,153.44万元;2、仓储收入:按照满负荷15680㎡租赁计算,每㎡每年0.012万元,项目企业满负荷入驻情况下租赁收入约为188.16万元;3、员工宿舍收入:按照满负荷24292.8平方米租赁计算,每㎡每年0.018万元,项目满负荷入住情况下收入约为437.27万元;4、保税仓收入(可视情况与智能仓库功能灵活转换):按照满负荷24720㎡租赁计算,每㎡每年0.012万元,项目满负荷租赁情况下收入约296.64万元。以上合计租赁收入为:2,075.51万元预计项目建成后:第一年达成率为40%,第二年达成率为60%,第三年达成率为80%,(后期闲置率按照20%预计)后期每三年费用上涨约5%。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是一带一路产业咨询服务引领者,中科院‘璀璨行动’一期二期咨询服务机构,企业打造运营的中国首家产经大数据平台, 依托中金产业研究院庞大的经济大数据库,每日独家发布大量各行业产业数据,在产业经济领域享有盛誉。中金普华业务范围主要囊括了产业研究咨询、商业决策、IPO咨询、并购与重组、投资咨询、项目可行性分析、行业研究报告、市场研究及市场调查等领域。力争做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真正民间决策智库。以数据+分析师观点引领产经领域,目前网站在各行业关键信息方面跟踪及时,内容深度权威,在股票、金融、产经等财经领域影响力日渐增大。中金产业研究网的研究结论、研究数据和研究观点广泛被媒体采用。

命题

《广东省足球产业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南方网讯 2020年5月16日,广东省足球运动中心、广东省足球协会发布了首本《广东省足球产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为建立和完善足球产业统计工作、摸底足球产业发展情况,在广东省体育局的指导下,广东省足球运动中心专门立项,委托深圳市朝向集团有限公司对广东省足球产业进行全景式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体育总局把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摆上日程。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振兴足球,深化足球管理体制改革,不仅对其他运动项目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也与中国社会其他领域改革互相呼应、互为借鉴。近年来,广东开拓创新,以新担当新作为把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足球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报告》的出炉标志着广东率先在国内发布全省足球产业数据,为足球改革夯实基础,提供“广东智慧”。本次发布的《报告》共14万余字、71张图表。《报告》分为七大章节,聚焦于足球产业规模展开多维度研究,首次测算出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首度呈现广东省足球产业链结构图,还对广东省足球产业潜力市场、足球政策、足球场地、世界典型国家足球产业进行专题研究,综合宏观及微观视角立体呈现广东省足球产业发展现状。这是国内首次对省级足球产业数据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旨在通过开创性的、国际化的新型研究方法,全方位、多维度、颗粒度更细化地观察产业变动趋势和程度,积极探索足球产业统计工作新思路。《报告》对国内体育主管部门、足球相关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等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首次测算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报告》围绕足球核心产业链,建立了一套国际前沿标准的数据模型,首次测算出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2019年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总量188.81亿元2018年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总量为208.71亿元,2019年为188.81亿元,报告还对2020-2023年的产业规模数据进行预测。总体而言,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总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22年将突破400亿元,迎来产业发展小高峰。预计2020-2023年的产业规模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3年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数据总量预测分为稳健情景和乐观情景。若产业发展符合中性预期,在稳健情景下,2022年产业规模总量将在世界杯的拉动下达到431.34亿元的小高峰,2018-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若产业利好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在乐观情景下,2022年产业规模总量小高峰将达到524.31亿元,2018-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提升为15%。稳健情景和乐观情景下的数据差异显示,利好因素有力拉升足球媒体、足球培训、足球赛事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其市场潜力有待释放。疫情引起各细分市场不同变化,长期向好基本趋势不变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事件影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受到冲击,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性因素大幅增加。根据截至3月初的数据,《报告》再次评估产业规模测算数据,广东省足球产业各细分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报告》预计,2020年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总量在原来的预测值基础上下滑11%。其中,由于线下培训活动无法开展,社会足球培训市场的下降幅度最大,为29%;足球彩票市场受疫情停售以及国际大赛赛程调整影响,市场规模将下降10亿元以上;不同的是,由于外出活动减少,给足球游戏带来更多的用户和使用时长,市场规模逆势上扬。未来三年,受疫情影响而产生的产业规模波动将逐渐收窄。疫情这一偶发事件并未冲击到产业的基本盘、亦未削弱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广东省足球产业长期向上向好的基本趋势保持不变。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发酵,《报告》将密切关注产业变化。首次梳理出广东省足球产业链结构图《报告》以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广东省足球产业链结构。这一产业链结构科学地界定了足球产业边界及范围,充分考虑了足球产业发展中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勾勒了当前广东足球产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产业链结构包含6大板块16个细分市场对照广东省足球产业发展现状,从《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划分的71个小类中进行筛选,最终挑选出35个以足球运动为核心,市场化运作,且具有成熟商业模式的小类。由于这35个小类之间存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在将企业营业收入作为产业规模测算口径的统计过程中,为避免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报告》结合产品属性以及调研信息,建立由足球培训、足球赛事、足球媒体、足球衍生品、足球用品、足球场地6大板块组成的产业链结构。通过对各板块进行深度的行业走访和细致的桌面研究,综合行业信息梳理出16个具有成熟商业模式的细分市场作为本次产业规模研究范围。《报告》测算的产业规模是围绕足球核心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切分的方式,剔除掉了产业链上下游重复部分的市场规模。产业链结构图清晰地划分了6大板块的产业边界、并合理地反映了各板块之间的关联。产业链呈现出核心产业和基础产业两层结构,核心产业是以足球赛事为核心,足球培训、足球媒体和足球衍生品为上下游构成,基础产业以为足球运动提供物质保障的足球用品、足球场地共同构成。16个细分市场覆盖了足球产业中高度市场化的产业领域,与消费市场深度接轨,充分体现了足球产业的市场认可度及价值。 定性研究关注四个潜力市场,科创类前景广阔除以上16个成熟细分市场以外,《报告》还关注到部分与足球运动高度相关且活跃的细分市场,因商业模型未成熟不纳入此次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测算。综合考虑发展现状及市场潜力,选取足球经纪、足球互联网应用、足球智能设备和足球小镇作为潜力市场的定性研究对象。《报告》简要概括四个潜力市场在广东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全国各地的突出案例,前瞻其未来的可行发展之路。报告显示,足球经纪市场目前高度依赖外援业务,青训球员业务是市场潜在增长点;足球小镇是房地产与足球的融合,是一种重资产运营模式,市场前景有待检验;足球互联网应用以及足球智能设备均属于足球与科技的交叉领域,两者目前都处于寻找成熟应用场景、改进产品技术的初期发展阶段,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进入。广东省足球产业国内领先、体系较完备、长期趋好《报告》认为,广东足球已然形成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充足的内在上升动力推动产业长期趋好。《报告》初步梳理了全国足球产业数据,发现广东省足球产业包含的成熟细分市场齐全,与全国足球产业所含成熟细分市场的数量和类型一致,并未发现在全国发展成熟而省内未成熟的细分市场。此外,广东的足球赛事、足球培训、足球彩票,足球游戏市场在全国占据领先优势。综合各细分市场的研究分析结果,广东省足球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增长快速,行业成长性强。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产业规模四年翻一倍趋势不变,显示出广东省足球产业未来的创新潜力和市场活力。第二,足球衍生品表现突出,助推产业创新。足球衍生品板块表现最突出,市场规模最大、增速最高。足球与其他行业交叉形成的足球衍生品持续助推产业创新,足球衍生品市场增长强劲且有助于推广普及足球运动。足球彩票市场表现最突出,在足球衍生品的市场规模中占比超八成。足球产业的部分资金来自政府,包含足球彩票的体育彩票是政府筹措社会资金的重要方式,足球彩票的收入有相当部分通过政府支出的方式赞助足球赛事、举办足球活动、改造升级足球场地,反哺足球产业发展,持续为产业注入活力。第三,产业初具规模,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部分细分市场年复合增速保持在11%以上,如场地运营、俱乐部赞助、业余赛事赞助、足球保险、足球游戏、俱乐部奖金分红、足球彩票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细分市场的市场规模增长乏力甚至下行,如球员转会费、场地建设与维护、媒体传播、青少年专业足球培训。第四,潜力市场处于初创期,有望孵化出行业龙头企业。足球经纪、足球互联网应用、足球智能设备以及足球小镇四个潜力市场的发展现状显示行业还处于初创期阶段,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市场特征。得益于广东省雄厚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省内企业在足球互联网应用市场及足球智能设备市场的竞争中拥有技术优势,有望孵化出高成长性的行业龙头企业。虽然广东省足球产业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均衡、空间布局不合理、经济效益有待提升以及企业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但是产业重心正从低附加值的足球用品制造与销售逐渐转向高附加值的赛事运营、俱乐部管理、商务开发等领域发展。产业整体在技术能力、组织结构、管理水平上持续转型升级,产业生态规则逐步完善,未来稳定发展的动力依然充足。《报告》认为,高新技术与足球产业的融合是引领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刻把握和研判技术进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用国际化视野探索足球产业多领域融合,是广东省足球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开创性研究方法,探索中国体育研究新范式《报告》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以及桌面研究,详细全面的了解广东省足球产业现状,结合国际前沿的产业研究方法,最终通过建立数据模型的方式测算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报告》致力于探索中国足球乃至中国体育研究新范式,研究方法具体如下:建立符合市场运营规律的数据模型。《报告》采用国际前沿的数据模型测算法,深入分析每一个细分市场的营业模式,选取关键数据变量,并根据市场运行规律提炼变量关系式,形成一套与广东省足球产业现状高度吻合的数据模型。确定可测量、可操作的统计口径。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计算的是产业链测算范围内企业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包含中间产品。在实际测算中采用“收入法”,即以广东省内足球产业相关企业的营业收入为统计口径。制定严格的统计原则。《报告》遵循以下统计原则进行测算:第一,测算主体是注册地为广东省内的企业,其业务相关收入的纳税申报地为广东省;第二,统计以足球特色为核心的企业营业收入,因此对于收入较为多元的企业,仅统计足球业务板块收入;第三,统计由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不包含政府补贴(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出)、公益捐赠等非市场化收入。获取多元数据确保数据质量。《报告》通过广泛获取公开及内部数据、询问相关专家/知情人以及实地调研等一系列方法收集多元数据,全方位多维度深入挖掘行业信息,细化数据颗粒度,并不断通过多样数据互相印证、佐证,修正模型及其结果,最终输出足球产业规模的统计结果。反映产业现状及趋势。《报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能有效反映当前广东省足球产业的结构、行业集中度、市场主体活跃度、各细分市场的市场趋势等行业发展指标,在宏观及微观层面均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为明晰广东省足球产业现状提供了基础、对比和对标数据。

白华

广州嘉诚国际港(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金普华

(一)嘉诚国际港(二期)项目 1、项目的必要性 (1)满足广州地区城市规划功能定位的需要依托自贸区内天运物流中心, 把自贸区政策优势复制到嘉诚国际港广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交通枢纽中心,为地区经济的整合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区经济的开放度逐步提高,珠江三角洲区域联动和城市群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广东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在国际投资、贸易等领域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有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广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嘉诚国际港地处广州,距离公司位于广州南沙自贸区内的天运物流中心约20公里,地理优势明显,可为客户提供保税与非保税物流服务,货物可以在公司内“一站式”完成订舱、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通关手续,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积极开发多式联运,国际货运代理、智慧仓储及流通加工等全程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功能,与位于自贸区的天运物流中心无缝连接,将自贸区的优势复制到嘉诚国际港,发挥粤港澳大通关、通关一体化的优势,让公司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満足客户的“零”库存管理、JIT生产等现代生产管理方式。 (2)无缝连接自贸区保税港功能的天运物流中心全力打造“超级中国干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全过程物流创新服务公司天运物流中心凭借位于自贸区里特殊监管区的地理优势,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快速通关优势,相当于将香港机场货量引流进来,将香港空运货栈货物的收发点延伸至天运物流中心,凭香港机场空运仓单入园区,出园区凭进口报关单对碰核销仓单,将其打造成真正没有跑道的空港,开展“超级中国干线”的创新型物流模式,实现香港机场与南沙自贸片区“一站式”空、陆联运的新型物流经营模式。 此外,跨境电商得到国家的大力推进,预计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12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约37.6%。跨境电商的发展,将为公司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全过程物流创新服务带来发展机遇。 (3)公司仓储服务迈向高端智能仓储服务,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以撮合交易为特征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规模不断增加,成交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商品运输、储存量急剧增长,以淘宝“双11”为例,2019年“双11”成交2684亿元,传统仓储以及人力分拣已难以满足新业态下急剧增长的客户需求。在此背景下,电商物流将会成为国内智能仓储行业增长的巨大引擎, 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都在智能仓储领域积极布局,企图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抢占智能物流领域的高地。 智能仓储主要由硬件设备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仓库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和射频识别系统(RFID),公司对高端智能仓储服务技术的持续投入能够全面提升公司对物品进行智能化的包装、配送、装卸和储藏能力,实现对物流过程中货品的状态进行全程监控,提高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项目可行性 (1)本项目紧靠南沙自贸区,临近南沙港和白云机场,距离高速出入口仅2.1km,方圆150公里内覆盖整个珠三角城市群,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物流枢纽性节点,区位优势明显。 (2)经过十多年的深耕和发展,公司在华南汽车零部件物流领域已有一定的客户积累,现公司在广州从化区和花都区运营汽车物流仓库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为数百家汽车配件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成品物流(仓储、运输等)和逆物流,配件范围涵盖轮胎、铸件、车用压缩机、汽车音响以及电池等,其中包括万力轮胎、通用股份(601500.SH)、广东鸿图(002102.SZ)、住友电工、松下电器以及福寿汽车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均与公司进行多年业务合作,现有稳固的合作关系为本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充分的保障。 (3)公司拥有强大的物流装备及信息化创新研发能力和行业积累,拥有多项业务信息系统和物流设备专利,可以充分应对汽车物流行业的物流方案设计以及相关智慧物流设备、供应链要求、信息系统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满足下游汽车配件客户的全程供应链一体化需求。 (4)公司员工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业务经验,能够做到切实提高客户响应速度,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相关专业人才储备充足能够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3、项目的基本情况 嘉诚国际港(二期)项目位于广州南沙区东涌镇鱼窝头中心工业区内,紧靠南沙自贸片区,总建筑面积约为332,984平方米,嘉诚国际港(二期)项目计划投资金额91,778.00万元。 嘉诚国际港(二期)项目为公司IPO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计划投资金额为91,778.00万元。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将使用其中15,400.00万元继续用于嘉诚国际港(二期)的项目建设,满足该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