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校企合作,筑梦未来三正

校企合作,筑梦未来

2019年11月21日上午,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以“链接 融合 创新 共赢”为主题的2019年校企合作年会在中心校区学术报告厅正式举行。参加本次年会的有北京迪生数字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绿怪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言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州奕辰动漫文化有限公司、广州虚拟影业有限公司、广州泽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狸花动漫设计有限公司以及广州漫游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优秀动画、游戏文创企业。世界技能组织荣誉主席西蒙·巴特利先生,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领导张胜年先生,广东省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会秘书长龙炳武先生,广东省校企合作与校校合作促进会执行秘书长郭爱东先生,国际动画协会(ASIFA)副主席、北京迪生数字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中秋博士等领导嘉宾,来自卡尔拉得汽车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广州瑞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等205家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代表,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广州电视台、《广州日报》等11家媒体记者,以及学院领导、校企双制班学生代表共500多人出席了此次活动。(汤伟群院长致辞)在年会上,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与北京迪生数字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亚马逊通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及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北京迪生数字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签订了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这是一次十分富有意义的校企合作,这表明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与迪生数娱可以进行资源、平台和理念的共享,迪生数娱也将在与学院的合作中传导优秀理念,吸引优秀人才,成为更有潜力和担当的企业。同时迪生数娱董事长李中秋博士发表了题为《新一代动画教育与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探究》的重要讲话。李中秋博士是国际动画协会(ASIFA)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他多年来深耕动画行业,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他创立的“泛动画”理论更是深刻阐释了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动画广阔的发展空间。下午,李中秋博士与工贸文创系以及部分企业展开了交流,共同讨论校企融合、培育学生等事宜,并就中国动画行业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动画技术上的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气氛热情融洽,谈话内容精彩真诚,使人看到了一代动画人对动画行业及动画人才的诚挚关心。同时,李中秋博士还尤为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长状况,他与工贸--迪生双制班学生进行了见面,表达了对学生们的关怀和鼓励,并表示希望今后能与工贸学子们携手并肩,共同进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举办的“链接 融合 创新 共赢”2019年校企合作年会为院校和企业、企业与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校企合作可为院校与企业带来“双赢”的合作局面,可以促进双方的进步与发展。相信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与迪生数娱的合作将会兼具广度与深度,结出累累果实。

黑魔女

高品质提升中国制造

发出指令,即可操控屋内所有智能家电;轻触手机,远程也能指挥电饭煲焖饭;墙上的画“摇身一变”,成为一台会“说话”的空调……这是格力电器打造的智慧家居样本,让万物互联触手可及,也成为中国制造迅速崛起的一个缩影。从精密模具到高端装备,从创新布局到“匠心”制造,在2019“让世界爱上中国造”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齐聚珠海,围绕“坚持高质量发展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共商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共谋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之策。中国制造,机遇挑战并存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位次。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当前,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纵深推进,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建设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应用日趋丰富,涌现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介绍,2018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8.82万家,资产总计23.42万亿元。“我国已从机械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发展成为产业体系完整、产品品种齐全、规模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制造业大国。”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制造业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超越。然而,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仍然突出,如何推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省探索出可行的道路。“广东省高度重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为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任小铁在致辞中指出,广东制造正日益走向产业链高端,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创新驱动,掌握核心科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中国制造有骨气,也有志气。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季认为,国际产业竞争和博弈的重点日益聚焦于先进制造业,必须抢抓时代机遇,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看来,中国制造向世界输出技术和专利的同时,还要逐步输出品牌和标准。2019年11月,格力电器向丹麦格兰富授权3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本届论坛,格力电器发布4项国际领先技术成果,为高效节能提供核心科技。制造夯基础,创新赢未来。格力电器领跑创新“加速度”,坚持研发经费不设上限,已建有15个研究院、96个研究所、929个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如何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答案就是高质量发展。”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在2019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格力电器“分布式送风技术在家用热泵空调上的研究及应用”荣获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郭永新在演讲中说,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已初见成效,成绩是广大企业干出来的。格力电器的自主创新精神、勇于奋斗情怀,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品质升级,赋能产业转型论坛上,如何让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进入快车道,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指出,总局加快构建产业计量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各方资源共同参与。通过建中心、搭平台、创联盟,加快产业专用计量测试技术、测量设备和方法的研究应用,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家是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的主力军,企业家精神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李怀林建议,挖掘优秀企业家的鲜活案例,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发挥示范作用。中国企业砥砺前行,离不开企业家的家国情怀。“我概括企业家精神有三点:创新,坚守和责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也就企业家精神分享了见解。此外,本届论坛还发布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针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给出建议。珠江潮涌,质量先行,实干兴邦,实业报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向着高质量发展再出发,昂首阔步,正当其时。《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21日 10 版)

西蒙

引领新发展 创新锻造经济腾飞内核动力

11月6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松湖之材”产业育成中心正式揭牌。与此同时,育成中心启动“大湾区新材料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此举预示着,实验室将以更为主动姿态参与到东莞产业链构建,新材料产业发展迎来新平台与新动能。近年来,东莞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一批重大科研平台载体涌现,其中不乏国家和省级项目。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预研项目……在重大科学装置和平台加持下,东莞加速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在此过程中,松山湖功能区无疑是推动东莞科技创新的“火车头”。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定位为重大设施平台等创新资源集中承载区。在国家级资源的加持下,松山湖这片发展热土的创新底色更加明显。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松山湖是东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平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以松山湖为核心的松山湖功能区,已经为前来投资兴业的企业提供覆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在内的多链条赋能体系,创新成为锻造经济腾飞的内核动力,一座湾区创新之城正在加速崛起。撰文:何明强 黄少宏聚力创新链 抢占制高点释放创新活力当前,大科学装置成为源头创新的利器,也成为区域内原始创新的“活水”。在松山湖功能区内,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最亮眼的名片。作为一个高度开放共享的用户实验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以来广受用户青睐,吸引了大批从事中子散射研究的高水平科学家聚集,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多项成果。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散裂中子源超额完成了开放运行任务,全年提供用户机时4576小时。自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服务全球用户,已完成超过300项原创性课题研究。中国散裂中子源日益成为原始创新的源头,相关研究成果为产业化提供了基础。今年8月,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简称BNCT)实验装置在东莞研制成功,为我国医用BNCT治疗装置整机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技术基础,将为我国肿瘤治疗带来技术性革新。这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布局东莞以来,相关技术催生的首个产业化项目。随着其他产业化应用场景的逐步解锁,原始创新正为松山湖功能区注入发展新动能。如果说散裂中子源成为松山湖功能区谋划原始创新的“发动机”,那么,松山湖材料试验室则成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作为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4家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落户两年多来,引进了10位两院院士及3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四大板块布局建设基本完成,已布局十大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引进24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成立产业化公司22家。此外,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3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大多集中在松山湖功能区,其中有4家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累计培育科技企业1600多家,自主创办科技企业70家,为上万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当前,依托上述平台机构,松山湖正在加快形成大科学装置与前沿技术攻关链式协同,为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提供支撑,催生更多从“0”到“1”的重大创新成果。除了构建平台提升创新能力,松山湖还通过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的形式精准对接技术创新供需两端,根据功能区企业提出的技术创新需求,精准寻找国内外技术“大牛”给企业破解技术创新痛点,拓宽创新渠道,打破企业创新孤岛。“政府多次组织企业到不同的高校交流对接,这使得我们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瓶颈突破的效率大大提高。”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科研总监李卫荣表示,近年来,公司依靠政府搭建平台而成功实现技术需求对接与转化的有80%—90%。在今年的创新挑战赛期间,东莞宜安提出的“高强高导铝合金结构与器件一体化制造技术”需求,目前已收到多个团队方案,下一步将选择团队共同合作攻克该技术的“天花板”。据统计,今年仅东莞·松山湖赛区就征集和挖掘创新需求217项,征集解决方案105个。通过借力这一国家级赛事,松山湖探索推动成果转化新机制,以“需”聚才,聚拢更多科技成果、人才成果,赋能地方企业,加速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松山湖科学城参与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串联产业链 多业态“百花齐放”构筑发展新格局2015年,研究生毕业的张峻彬跟随李泽湘来到东莞松山湖,开启了创业征程。第二年,云鲸智能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成立。云鲸智能致力于研发提升生活品质的服务机器人,开发了全球首款能够“自己洗拖布”的扫拖一体机器人。2020年首次参加天猫“6·18”的“清洁嘉年华”活动,上线30秒就卖掉1.3万台,并长期位于家电榜单前列。如今,继4月完成B轮融资后,云鲸在短短两个月后完成C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源码资本、高瓴创投、字节跳动跟投,势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估值已超12亿元人民币。“松山湖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松山湖给了云鲸非常好的环境与配套支持,使我们免于被融资难题、法务问题等耗费精力。”在张峻彬看来,与时俱进的人才住房补贴、较低的生活成本,以及东莞无可比拟的完整产业供应链,这些都让松山湖成为培育优秀公司的摇篮。据不完全统计,在松山湖功能区周边,集聚着超过17万家工业企业,涉及30多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完整制造业体系,为科技成果产业化配备世界级产业链条配套体系,共同奠定现代产业体系的深厚根基,有力带动了像云鲸智能这样一大批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成果、新项目在东莞落地转化并快速发展,推动松山湖功能区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也带动龙头企业成体系成生态地加速布局。9月10日至12日,备受瞩目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在东莞松山湖举行。行业盛会二度落地,让松山湖再次迎来高光时刻。过去十多年,华为在打造自身基于全场景智慧生态底层创新支撑的“黑土地”的同时,东莞松山湖已然成为与华为携手共建万物互联无限可能的创新“黑土地”。自从2005年首次投资落地以来,华为公司已经在松山湖先后投资建设华为机器、华为大学、华为终端、华为研发实验室等项目。并带动包括中软国际、歌尔智能等一系列产业链伙伴加速布局松山湖功能区,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生态闭环,并带来数以万计的研发人才。更为重要的是,除华为外,松山湖功能区引进集聚了东阳光、生益科技、拓斯达、京瓷办公、华科电子、富港电子、明鑫电子、永强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高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现代主导产业迅速崛起,纺织服装、商贸物流、食品饮料、模具、印刷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截至今年3月,松山湖高新区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0多家,形成以科技型龙头企业为引领、多个新兴产业领域齐头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松山湖高新区强大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既有效带动功能区九镇的传统产业升级,同时形成松山湖高新区以发展总部经济为主,功能区九镇承接创新资源外溢发展配套产业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为打造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总部集聚发展的新高地,在2020年松山湖功能区投资推介会期间,松山湖上市公司总部基地正式推出,依托优惠政策,规划土地空间,深耕本土优质企业培育,同时吸引更多优质上市企业总部扎根落户松山湖,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力争打造成为整体市值上规模、综合实力上水平、产业质量上层次的上市企业总部集聚地,推动松山湖产业链再上新台阶。激活人才链 全周期培育打造人才磁场2018年,本末科技创始人张笛从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到松山湖,开始了他的创新创业之旅。张笛说,作为一家科技型硬件企业,本末科技对于工艺、生产有着非常高的需求和要求,目前公司正在探索研发与生产相结合的链条化创新模式,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成立,为打造“研发+厂房”空间一体化提供了可能性。7月24日,湖光辉映下,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式揭牌,这里拥有为数不多集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商住配套、国际交流等于一体的优越创新创业环境。半年多来,粤港澳院士峰会、中国松山湖新材料高峰论坛、中国创新挑战赛、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等一大批高规格高品质活动先后在这里举办,社区创新氛围日益活跃,各类产业、创新、人才、商贸、文化活动每周举行,让这里正在加速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创业不夜城。“我们要建成先行先试政策的创新创业孵化摇篮,吸引更多青年创新创业团队聚集。”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东莞将以此作为国际创新创业的新起点,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方式,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和合作中抢抓机遇。近年来,松山湖正着力打造一个全周期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园区现有的资源,助力园内人才成长为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积淀,松山湖如今已经成为东莞市区域教育高地。目前园区已拥有各类院校36所,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善教育链条,涌现出一大批品牌学校,并通过功能区教育统筹发展和集团化办学,辐射带动周边镇区教育发展,在东莞乃至周边城市均已经形成广为人知的松湖教育品牌。随着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主体,未来这里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与吸引路径,成为摆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高端教育资源提升迫在眉睫。作为松山湖探索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的重要举措,粤港机器人学院由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四方合作共建,从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大一的新生中选拔优秀人才,以“新工科”模式,在国内率先探索培养机器人人才的新方式。该学院学生前两年在各自高校学习,后两年到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创业,以创业为手段,跨学科全方面地提升各项技能,如机械设计、软件、电子工程、财务管理等。对于这一开创性试验,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其报告中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粤港机器人学院通过形成现代化体制机制,构建起机器人产业创业孵化模式、创业生态文化,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院派”创业生态系统。此举不仅推动了机器人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较好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还可以为东莞乃至广东引进和培育众多产业创新人才。除了在大学阶段充分利用粤港机器人学院等平台资源,构建起“专业课程学习+项目实习+创业素质教育+产品设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知识—产品—产业”创新创业发展模式,每年由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举办的科创训练营,吸引来自全球的年轻创业者聚集到松山湖,用6周的时间深入了解并体验创业的过程,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最终选择来到松山湖创业发展,一部分人则将这片创新热土的所见所闻带向全世界。而在中小学阶段,松山湖正在通过构建中小学生“全人”培养体系,对在校生实施开放式教育模式,尊重个人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思维,同时不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手段,不定期安排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幼儿园阶段,松山湖常态化开设和幼儿相关的主题性活动、STEAM课程、动手实践活动等创客启蒙课程,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系列贯穿创新人才全周期培养的布局,已经遍地开花、蔚然成势。企业案例金龙东创:连续5年增速50%“iPhone11的摄像头就是由这台机器组装的。苹果耳机在洗衣机里也不怕进水,是因为我们的点胶技术实现了防水。”广东金龙东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下称“金龙东创”)副总经理陈立志说,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新兴企业,依靠技术创新逆势而上,克服疫情影响,产销均创新高,预计今年营收总额超3亿元。金龙东创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为3C行业、新能源行业、半导体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测试、组装解决方案的自动化科技公司。公司所在地位于松山湖功能区内的寮步镇,直接承接松山湖产业辐射。“竞争对手皆为国企或央企,金龙东创作为唯一的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站得住脚,必须拿出真本事。”金龙东创CTO刘蛟锋说,公司长期以来与世界顶级公司合作,3C产品(包括苹果耳机及相关智能穿戴用品)、特斯拉等订单大幅增加。数据显示,该企业销售额连续5年保持50%左右的增速。“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陈立志说,公司抓住研发创新“牛鼻子”,在寮步镇设立声学、光学、视觉、点胶、焊接5个实验室,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均超过收入的10%,“东莞正谋划成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松山湖功能区是前沿地区,有最新的产业发展动向和最好的政策人才支撑。”“金龙东创选择落地寮步,看到的是以松山湖为核心正在形成的智能装配产业生产带,在华为终端引领下,以松山湖为核心,一大批企业落地,为企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氛围。”陈立志说,作为一家总部在深圳的企业,金龙东创在松山湖功能区的发展如鱼得水,业务发展较快。2017年,金龙东创申请成为寮步镇倍增企业,2018年申请成为市协同倍增企业,申请时2017年公司的产值为5000万元,目前公司已经完成倍增计划。截至今年9月,公司营收达2亿元,预计全年总营收超3亿元。“我们立足3C和新能源行业、布局芯片测试行业。”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陈立志说,未来国家会大力发展芯片行业,金龙东创已经开始布局,加大芯片测试领域的投入。未来,金龙东创公司继续致力于助力非标自动化行业新发展,将大手笔招引人才。目前公司已申请博士研究生工作站,与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刘蛟锋说,松山湖功能区内完备的产业链和优质的政府服务,让企业更有信心扎根东莞,公司越来越多的高管选择在东莞安家居住。人才说法逸动科技创始人和首席运营官潘宗良:松山湖最适合专心研发产品的创业公司近年来,东莞掀起智能化改造热潮,以松山湖等产业园区为代表提供研发创新和项目孵化等支持,80后创业者潘宗良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逸动科技2012年初创于香港科技大学,2015年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成立研发总部,2016年在松山湖固高科技园成立工厂。逸动科技主要做水上电动推进器设备。“项目有时被称为水上特斯拉发动机。大疆是榜样,逸动也首选做海外市场。”潘宗良说道。作为主攻国外水上电子动力市场的创业公司,年轻的潘宗良作为创始人和首席运营官,成为青年创业者中的佼佼者。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潘宗良是一名机器人发烧友,擅长电子技术。2012年本科毕业后,潘宗良的团队在香港注册公司,但在公司运营中发现,香港其实不太适合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发展,于是刚开始就将公司迁到了深圳。“2013年底,我们推出第一款产品,这是6000瓦的大功率船外机,刚开始市场反响非常好,但供应商问题难以解决。”潘宗良表示,由于产品主要面对国外客户和高端市场,所以对产品供应的要求十分严格,但初期公司规模小,找到质量好、价格低的电机供应商非常难,因核心部件缺乏,产品无法实现量产,公司面临巨大困境。在找不到合适核心供应商的情况下,潘宗良和团队决定自己做。2014年公司从电机制造重新开始出发。“正好当时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开业,在导师李泽湘引领下来到了松山湖。2014年10月,公司正式在东莞成立。”潘宗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一切都很顺利。2015年10月,第二代电动船外机正式推出,公司慢慢步入正轨。“松山湖给予我们成长空间,让我们不受外界干扰,最适合专心研发产品的创业公司。”潘宗良表示,为了测试样机,公司需要频繁到水上进行实验,松山湖管委会还专门增设了一个码头。“从居住(公租房)到接触创投机构进行融资,松山湖给予我们大量的扶持和帮助。在产业基地,我们完全不需要操心运营公司所涉及的诸多琐事,可以专注在产品研发上。”提起东莞的优势,潘宗良特别提到制造业产业链的优势。潘宗良来莞前很难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但在东莞找到了多家稳定合作的供应商。

颜钧

广州黄埔全国率先出台“新基建10条”

中国改革报广东记者站3月30日讯(记者 马国钧 通讯员 曾妮 谢子健 洪晖 肖昆华 钟飞兴)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3月29日,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投试产暨全面加快推进新基建活动。以新基建、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项目为主的24个重点项目,通过5G云端直播同时投试产,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1172亿元。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新基建10条”新闻发布会现场活动现场与国家工信部网络连线,“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揭牌启动,这是全国首个揭牌的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同日揭牌的还有“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以及广东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数字经济将成为该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该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抢抓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当天在全国率先推出《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简称“新基建10条”),以“新基建”为抓手,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样板。24个项目投试产中国软件CBD崛起黄埔状元谷“新基建”,正在成为2020年中国经济热词,其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在工业互联网、5G等重点领域,该区布局早、发展快、基础好。在2020年这个“新基建元年”,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有了再一次“先行一步”的底气。随着主会场一声令下,活动会场主屏幕划分成为九宫格画面,通过视频展现了各投试产项目厂内生产线、实验室等区域进入投试产运营的情况。集中投试产项目中包含8个“新基建”项目,占当天投试产项目的33%;另有5个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项目、7个先进制造业项目、4个总部和其他配套产业项目,24个投试产项目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1172亿元,推动实现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发展开门红。活动现场通过视频展现多项目投试产运营情况广州开发区“新基建”再添“金字招牌”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一日迎来四块“金字招牌”。通过网络连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为“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和“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揭牌。此次 “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揭牌活动意义重大。据了解,我国信息产业的软硬件产品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构建现代化产业生态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就是产业链上各种软硬件的适配工作,其中包括软硬件的适配、整机的适配、系统的适配、软件的适配等方面。目前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仅在北京、广州、武汉三地部署,广州首个启动揭牌。作为全国首家揭牌的适配中心,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将加速中国基础软硬件生态体系进程,加快提升基于信创领域CPU的计算机设计、生产能力及我国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健康稳步发展。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是全国首个及唯一一个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今年2月21日,广东省正式印发《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在该区鱼珠片区布局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中国软件CBD项目是上述方案中明确的区块链创新核心载体。中国区块链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在浙江大学与会场实时连线,共同见证“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揭牌。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将建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链接“一带一路”、影响全球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园,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高端软件产业集群。同日揭牌的还有广东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作为全省唯一一个 “广东省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密码应用创新项目。该项目将以推动商用密码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为目标,建设以“自主创新、安全可控”为基础,集产、学、研、用、测、管、行于一体的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据悉,在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支持下,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收到需求后第一时间响应,快速组织团队、制订方案,以最高级别保障视频会议正常召开,仅用一天时间,就协同北京电信完成专线架设和视频会议系统开通调测,顺利完成了本次视频会议的保障任务。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政策发布实施单个项目奖励总额最高5亿元当日活动中,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新基建10条”宣告上线实施,并随后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是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产业政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该区率先推出“新基建10条”,将有力推动该区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样板。“给制造业来一次彻底的革命!”广州开发区政研室主任李耀尧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全市“工业一哥”,该区结合自身特色,重奖制造业数字化,将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据介绍,“新基建10条”有四大亮点。重奖“新基建”高端项目和人才。紧盯全球顶尖数字经济技术,对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高端项目到该区落户给予最周到的服务和最大力的扶持,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重奖数字经济人才。比如,对新引进的全球顶尖数字技术企业,最高按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分阶段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总额最高5亿元。强化“新基建”底层技术支撑。“新基建10条”提出,3年投入1亿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CPU芯片、AI芯片、流版签软件、网络安全软硬件领军企业,构建完备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争创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发展“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新基建10条”提出,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进程,焕发制造新活力。鼓励发展电子竞技、数字医疗、空中互联网、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比如遴选正式上线运营且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电竞游戏软件项目,按其软件开发投资额最高给予1200万元资助。探索“新基建”制度创新。除了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对“新基建”给予“硬”支撑外,该区也注重通过制度创新给予“软”保障,明晰数据产权,鼓励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安全制度体系,推动公共数据逐步开放,加强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同时,鼓励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对主导(含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的企业单位,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奖励。谋划“新基建四大区域”广州开发区数字经济蓝图渐现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区域定位和资源优势,谋划布局“新基建四大区域”,即:鱼珠片区规划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科学城创建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知识城构建通信网络国际数字枢纽;生物岛建设生物安全智慧岛。鱼珠片区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新基建,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统筹规划25平方公里,以中国软件CBD为区域核心,重点打造“一区”(以区块链为特色的软件名区)和“一镇”(以泛浙大产业创新园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小镇(横沙))。加快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中国车联网运营中心、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布局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智能装备产业园、新松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国机智能园区等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融合发展的数字经济新高地。科学城聚集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打造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依托科学城145平方公里的广阔腹地和雄厚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基础,全面推动制造业装备智能化、生产数字化,打造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标杆。重点打造了航天云网、阿里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船“船海智云”等一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电路板、新材料、医疗医药等重点优势行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明珞“虚拟制造工厂”入围国家工业互联网重点示范项目。知识城强化“新基建”国际基因,构建新一代通信网络国际数字枢纽。推进国家级区块链顶级节点等一批国际“新基建”,率先建设国际数字枢纽运营中心。知识城“新基建”重点项目集中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四大领域。生物岛打造全域覆盖“新基建”,建设生物安全智慧岛。利用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生物科技、交通设施等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打造数字技术与城市安全融合应用的引领示范。生物岛“新基建”重点项目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两大领域。广汽本田雅阁试产车登场世界级龙头外资项目4月投产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是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活动当天,9个外商投资、合资项目集中投试产,隆隆机器声奏响了“春天交响乐”。广汽本田广州开发区工厂是当天最受瞩目的投试产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广州出口加工区,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对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进行吸收合并重组成立。项目整车产能为5万辆/年。首款内销车型为雅阁,预计工厂满负荷生产的年产值可到达100亿元。活动当天,广汽本田广州开发区工厂即将投产的广汽本田雅阁轿车在项目车间现场登场,雅阁将于4月1日在新生产线全面投产。广汽本田雅阁试产车登场由卡尔蔡司投资建设的光学工业4.0健康视光产业生态圈项目也在活动当天进入投试产阶段。该项目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一期投资1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5亿元。项目将形成世界最先进的视光学产品生产线,成为蔡司集团全球最大规模高折射率、高端定制功能型视光镜片及高端眼科器具的制造基地。本次投试产的项目为卡尔蔡司集团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投资的第六个项目,将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北部为核心建立起标杆级健康视光产业生态圈。“卡尔蔡司在广州开发区的投资不是简单以扩大产能为目的,而是以工业4.0为基础。未来,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能根据用户需求、使用习惯设计图纸,通过3D加工生产出独一无二、为你而生的一副镜片,一颗晶体或者一台设备。”卡尔蔡司光学集团中国区总裁彭伟表示。世界500强雪松总部投入运营“科学大道-开创大道总部经济走廊”日趋明晰总部及配套产业方面,一批总部、孵化器等重大项目参与了当天集中投试产活动,其中最受瞩目的是雪松中心项目。雪松中心定位为雪松控股全球总部基地,是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位于广州科学城中心区,投资总额逾10亿元,由两幢主办公塔楼、附楼以及景观下沉广场等构成,规划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可容纳3500人办公。目前,雪松控股总部职能部门和旗下大宗商品等核心产业公司均已入驻大楼,预计营业收入达630亿元。据悉,雪松控股创立于1997年,是广州本土培育的千亿级民营企业、中国大宗商品领军企业。旗下拥有大宗商品、大宗商品供应链、化工、铜业、产业投资、国际信托、生活服务等产业集团和公司,分支机构覆盖中国香港、新加坡、瑞士、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业务节点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雪松控股于2018年成功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之列,2019年以2688亿元营收在该榜单排名跃升至301名,相比2018年跃升60位,蝉联广州民企营收规模之首,示范引领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乃至全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办大事。由此,广州科学城核心区域已汇聚雪松中心、创维、多益、合景、宝能、日立等多家龙头企业总部项目,“科学大道-开创大道总部经济走廊”正日趋明晰。生物医药集群再结硕果生物安全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是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安全产业体系的前沿阵地。活动当天,锐博生物、瑞贝斯等5个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项目也是当日集中投试产的主角,产品类型涵盖抗肿瘤原料药、人用疫苗、核酸药物、缓控释制剂、医用口罩等领域。锐博生物科技核酸药物生产基地项目于活动当天投试产。该项目位于广州科学城,总投资2.5亿元,建成后将是世界五大核酸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核酸医药产品GMP生产基地。项目预计达产产值15亿元,将有力推动我国核酸技术药物的产业转化。同样位于广州科学城的瑞贝斯药业疫苗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8亿元,建成智能化GMP车间、智能化疫苗生产线,主要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产能可达年产2500万支疫苗,达产后产值近20亿元。抗肿瘤原料药方面,七喜集团旗下的科锐特生物科技生产基地项目于活动当天投试产。该项目位于永和片区,总投资约5亿元,用于先进抗肿瘤药物的研制和商业化生产。目前已有20余个抗肿瘤药物立项并进入开发的不同阶段,项目完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0亿元。玻思韬国际化制剂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是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科技领军人才及项目之一。项目位于穗港科技合作园,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预计达产年产值10亿元。据悉,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全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过1000家,2019年营业规模达896亿元,约占广州市6成。目前,该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生物医药、生物安全研发中心,以及生物安全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价值创新园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信任筹建”赋能项目建设“快速路”一流营商环境加速形成数据显示,2019年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共有60个产业项目实现投试产,其中包括乐金OLED、乐金化学偏光片、粤芯芯片、百济神州一期等省、市重点项目。2019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36.5亿元,占广州市总产值的41.3%,居全市第一。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强大经济实力的背后,离不开该区实体经济项目的快速动工和投产见效,“信任筹建”政策赋能正是其中的“秘诀”。该区于2018年出台了全国首个“信任筹建”工作方案,符合条件的企业只需提交告知承诺书,即可获得行政审批的“绿色通道”。同时,该区建立了投试产综合验收机制,对原本分散在环保、水务、住建、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的验收事项进行统筹归集,由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前往企业项目现场实施联合验收,极大节省了企业投资建设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据悉,该区“信任筹建”政策在今年年初升级至“2.0版本”,为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项目提供“全信任筹建”服务模式,可以实现“拿地即动工”的筹建模式。“信任筹建”以及“企业有呼,服务必应”、“订制式审批服务”、“黄金10条”、“美玉10条”、“新基建10条”等亮眼的服务品牌构建了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领先完备的产业支持政策体系,极大强化了企业筹建项目土地、资金、能耗等方面的保障,不断为重大项目的动工建设按下“快进键”,全国最优、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朝廷尚尊

从华为搬迁看“新东莞”之变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经济观察报 记者 钱玉娟 8月12日,华为5400名员工冒着瓢泼大雨,从深圳搬至位于溪流背坡村的华为松山湖基地。而此前的7月1日,华为已将“2012实验室”及GTS部门等研发人员约2700人搬入这里,华为接连的动作,让松山湖高新区乃至东莞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东莞市政府下属部门工作的王宇看来,过去的东莞制造业标签明显,曾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一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戏言,反映了东莞曾经如日中天的制造业。一组概括性数据显示,全国服装1/5东莞造,全世界1/10的运动鞋东莞造,全世界1/5的电脑和手机东莞造……然而,受制于国际市场萎靡、中国人口红利消退、制造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东莞发展一度陷入低潮,也因为服务业的清洗而陷入尴尬发展期。不过,蓝思科技、普联科技、华为等众多高科技企业,以及与机器人、电子信息相关的多个粤港澳合作平台,近年来纷纷将科技含量高的部分迁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这个略显年轻的园区,正成为东莞的一张新名片。有惊叹也有疑问,早在2015年,全国已有129个高科技园区项目获得国务院批准,都想摘下“中国硅谷”的桂冠,在众多地方的渴盼下,华为等企业缘何选中东莞?“以前看东莞制造,现在看东莞创新。”东莞市科技局政策调研科副主任游思壁对此深有感触。东莞在“割肉断臂”式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下,用转型升级走过了迷茫与困惑。巨头效应“不少人开始关注东莞,是因为华为这样的大企业到来。”王宇告诉记者,东莞不缺创新企业,而华为的搬入,就像“众星捧月”,的确吸引眼球,并助推东莞本地的经济提速,但“东莞也将承载一种巨头效应”。松山湖一带,早前是人烟稀少的一片荒地,如今一片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湖约1900亩的占地现在被称作“华为溪流背坡村”。沿环湖路驱车行至深处,记者才看到由12组团构成,欧式建筑风格集群的华为欧洲小镇,在山湖的掩映下,小镇显得格外静谧。华为所在的松山湖高新区,位于东莞市的几何中心,是2001年在72平方公里以内划定的新区。虽与周边区域组合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东莞市发改局副局长王钊鸿告诉记者,彼时市级给予松山湖的定位虽明确,但关注的是对这片区域的环境保护,不曾想短短数年,松山湖竟悄然成为东莞转型最活跃的“分子”。近年来,松山湖吸引了蓝思科技、普联科技、华为等众多高科技企业,以及与机器人、电子信息相关的多个粤港澳合作平台。“在我国众多科技园区中,松山湖高新区略显年轻。”但王钊鸿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这两大历史机遇下,东莞市已将松山湖高新区作为重点区域,未来将打造其成为国家级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5月份就来到园区内打点事务的刘德,是华为前员工,现在成为了供应商之一。他指着园区外的象和路及松水路感叹:“这边自打我来就一直是土路,下场雨就难以通行。”循着指引望去,正是记者步入园区前走过的通畅柏油路,“两个月左右都没建起路基,却在华为员工搬来的前几日,一晚上的功夫就铺好了。”刘德将这种前后变化称为“华为速度”。这无疑也侧面反映了“东莞速度”。对东莞而言,华为的到来,并非一家企业那样简单,刘德认为,“这是一条产业链的迁移。”记者在松山湖高新区看到,同步提速落地的还有华为供应商软通动力。它早在6月30日就将新基地乔迁至松山湖光大We谷内,成为华为南方基地一路之隔的邻居。另外,包括中软国际、易宝软件、华微明天等在内的华为软件服务商们,也陆续在松山湖展开产业布局。近5年在松山湖一带跑出租车的吴翠虎,见证了道路两侧大小楼盘的建起。距离华为溪流背坡村辐射10公里外的松山湖周边或镇区范围内,华润、万科、保利等大型房企都已抓紧布局。在今年1月东莞市2017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作为东莞两家千亿级企业之一的华为系,其创收业绩被重点提及,实际出口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稳坐本市“三冠王”。数据是无声的佐证。今年上半年,松山湖高新区贡献税收114亿元,同比增长近55%,占整个东莞税收的40%以上。其中,新增工商注册企业609家,注册金额47.25亿元;园区专利申请总量达5093件,同比增长30.26%,其中发明专利2931件,同比增长29.4%。松山湖高新区正成为东莞速度的一张新名片。“东莞”时间“不断有高新科技企业入驻,正因东莞本身就具备完善的产业配套和相应的承载力,如此一来,促成强强联合。”王宇回忆到,现任东莞市市委书记梁维东,在2016年从佛山转战东莞任职市长后,看到东莞增速转型的现状,曾公开感叹三个“想不到”。“过去,东莞工厂遍地,绝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制造企业。”王钊鸿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的服装、制鞋、家具产业,到上世纪90年代的电子信息产业,东莞通过外来资源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使一大批内源型经济企业扎根此地。王钊鸿将时间回溯到1995年前后,彼时手机巨擘诺基亚进入东莞,打开了东莞智能手机产业的大门。“从只是生产手机电池到慢慢做大生产手机整机,让东莞形成了一个完全没有过的庞大产业群。”然而,伴随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人力成本支出上涨,以及东莞城市循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不少制造型企业面对‘外移’、‘歇业’、‘倒闭’等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告诉记者,期间甚至有不少企业被迫离开东莞,搬往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地区发展。他依然记得2013年时,被邀请前往东莞调研“支招”。也正是那年起,东莞开启了长达三年的“机器换人”攻坚战。借助机器人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效应,不少东莞企业实现了一轮转型升级,同时还拉动着整个东莞的工业投资,让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转型至智能装备产业链上下游,并形成了东莞特有的机器人产业版图。东莞市经信局产业发展科主任冯少斐给出了一组数据,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东莞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50.91%,项目完成后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43%,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5倍,相对可减少用工近20万人。在拉动优势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升级存量”过程中,东莞也在尝试“引进增量”,以求“两条腿走路”。曾推动佛山顺德从“工业立市”到城市化升级的梁维东,一经到任,便希望将佛山经验灵活运用在同样渴望进一步升级的东莞身上——吸引新型产业,再依托传统产业优势获得大发展。冯少斐还记得,2016年东莞不仅举办了首届招商引资大户,还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腾笼换鸟”激情,大规模淘汰散乱差企业,把一些传统制造业进行产业基地“转移”。当然,除了引资,东莞也基于本地的创新创业土壤,为了帮扶更多中小微企业持续向好而作出尝试。2015年下半年,东莞市松山湖与深圳中国科技开发院合作建设的中科创新广场正式运营。李丹作为东莞中科创新广场副总经理,从项目引入到建设参与了全程。来到松山湖的前几年,李丹的最大感受是“孤独”,他指着窗外的某个方向说,“2015年时这周边没什么建成的企业,中午吃顿饭都得开车去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如今周边环境大变样,这个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链条的孵化体系,也用高质量的成果转化证明着“产业综合体”的实力,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为导向,吸引了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入驻。“在孵企业70余家,累计毕业企业近30家。”李丹觉得东莞的土壤极具创新培育优势,不少孵化毕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在本地可以轻松找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多个资源,从研发到制造生产,全产业链顺畅打通。对此,冯少斐也指出,将企业产业链的各要素连接,通过政府引导,构建循环闭合的生态链,让产业优势发挥最大化,正是东莞近些年坚持的集约化发展手段。同时,“为了更好地形成产业集聚,东莞还提出了‘倍增计划’”。王钊鸿告诉记者,“倍增计划”是2017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中备受关注的“经济大政”。试点企业在规模与效益实现倍增后,通过试点示范,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广州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就在试点名单之列。解红伟依然清晰记得与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间的双向考察,用时大概半年,直到2015年才终结了他们在深圳三次搬迁后的窘境,到了东莞。作为大型装备智能制造企业,如今思沃在松山湖高新区有着两层楼共计4000平的厂房,空间、人员和生产规模的增速都在翻倍。“二楼我准备开发成纯数字化的智能制造车间。”作为思沃的副总经理,解红伟一直对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与企业高层的对话机制拍手称赞。“松山湖管委会每月都会把企业高管聚在市民中心,由相关部门领导直接听取企业发展的诉求和存在的困难,并在现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者建议。”8月3日,临近5点半下班时,记者来到松山湖政务服务中心,入门处便有电子指引,可查看办理业务窗口等情况。综合行政股股长招洁茵回忆到,在政务服务中心筹办初期的2016年5月初,她曾参与去到深圳宝安、佛山禅城、里水、广州开发区等多地的政务服务系统考察。松山湖区创新地推出了对政府服务的“互联网+”模式优化改革,在“最多跑一次”的改革部署下,于当年11月正式启用,先于东莞市设立了综合性服务中心。“在数字化转变下,推行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还吸引了山东淄博、湖南株洲等内陆城市前来学习。”招洁茵还透露,东莞市市级政府服务中心也在规划建设中,未来或与下属园区和周边镇街的相关政务中心打通,实现数据信息等无缝对接,更加便捷服务于市民。经过转型与蜕变,展现在世界面前的东莞已今非昔比。一组数据显示,如今东莞的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数量达4058家,总量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19446件,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全市R&D投入比重预计达2.48%,增速连续五年排广东省第一位。制造生态除了城市经济发展和配套外,在张可云看来,像华为、蓝思等大企业来东莞,更大的考量是东莞有完善的产业链。对东莞经济发展有长期观测的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袁持平,对此也有相同看法。他补充到,“世界未来发展的格局,是一种产业链的有效分布。”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东莞的基础地位从未变化:它依然具备完善的产业配套特点,才吸引着如此多的高科技产业,甚至一些其他的制造业与它进行“有机组合”。在东莞,沿着一台智能手机向供应链上游回溯,记者发现不仅有像劲胜精密、思沃精密这样的配件生产商提供配件,还有像大族粤铭这样的企业提供关键技术,再往前甚至还有大批研发机构正在进行新技术研发或战略布局……袁持平告诉记者,东莞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与现代科技和资本密集都在有效结合,这也是东莞近年来在转型升级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特征。“东莞经历过制造业的跌宕,仍能紧紧抓住制造业的船舵,步入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得益于这种制造产业生态的积聚。”张可云认为,一些藏身于镇街工业园的小工厂虽不起眼,但不少是在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供设备或零部件的企业,“从东莞发展起来的一些企业,涉及制造业的多个领域,但都是在各自细分领域不断研发积累,做到全国乃至全球前列的。”袁持平告诉记者,当前东莞的科技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是“初显”的,但可以预见的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中,前拥深圳、香港,背靠广州的东莞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经济角色。在张可云看来,当下能与东莞形成类比的是河北廊坊,地处天津和北京之间,被视为“雄安新区”建设中的一颗明珠。东莞与之不同的是,身在产业更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其工业体系十分完善,加之靠近广州和深圳及香港这三大消费市场,同时还可充分吸收广深两地“外溢”的科技研发成果和产业配套,“东莞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香港的对外贸易和金融业、澳门的现代服务业,未来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流转’起来的,将是丰富的劳动力、技术、服务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张可云强调,这些都将深入优化东莞的产业布局,使其构建起更为高端的产业生态圈。人才寻解看到不少粤港澳企业来莞发展,在松山湖园区生活工作多年的李丹,对东莞在科技创新实力上的突破十分认可,但他仍按捺不住地抱怨了起来,“中国只有一个华为,但东莞却有数不清的,未来可能成长为大企业的中小创新企业,它们更需要支持。”他认为像办公用地、教育、医疗等刚需问题,不仅要提速,最关键的是要“普惠”。“我用了近两周才接受来这工作的现实。”刘德说,即使华为松山湖基地从规划到动工建设已达十年,但周边几乎找不到什么生活配套,“吃饭、住宿都成问题。”另外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身处广州、深圳之间,东莞在承接两地创新资源“外溢效应”的同时,人才“虹吸效应”却给当地企业带来困扰。这也让中科蓝海智能视觉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清顺高兴不起来。近来不少广州、深圳的创新、创业人才来到东莞,但他们一旦面对深圳和东莞两个选择,往往选择前者,多数人担心来东莞,生活水平会直线下降。”李清顺深知,东莞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及经费投入保障,但“想短时间内迅速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东莞的吸引力远不及深圳。”谈话间,李清顺皱着眉头说,两月前发布的空缺职位需求,最近才补上,“人还是从深圳过来的”。尽管中科蓝海成立才一年多,但李清顺十分乐于分享创业的成果。“我们的专利技术是做智能装备前端的智能视觉,仅在东莞就已经很好地服务了大部分智能制造企业,合作伙伴不乏华为、ov、天机机器人等。”享受着东莞这片土地给企业带来资源供给的同时,李清顺心里也笃定,为了人才梯队的建设,“未来我们肯定会把总部搬到深圳,保留在东莞的部分业务线,定位将是深圳主做研发,而东莞则是生产制造。”这也是无奈之举。对高精尖科技研发人员有着强烈刚需的中科蓝海,在东莞并不是孤例。基于东莞人口结构中,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比较小,不少像李清顺这样的高企管理层陷入“招人难”的尴尬境地。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李丹也遇到不少企业“诉苦”,甚至在孵化阶段选择搬去深圳的情况。“企业都想转型,找到合适的方向不难,难的是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人才是立市之本。”转型升级中的东莞对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但培养造就人才队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是高薪、补贴、政策等能解决的。游思壁也指出,引进人才需要更具人文、更加开放与包容的环境,对于建设“人才生态圈”,东莞虽然通过“科技东莞”“人才东莞”双项基金引导高层次人才,“但这些带着科研项目涌入东莞的人才团队,一旦完成产业应用落地,随即可能离开。短期且不稳定的人才引进现状,让东莞的人才结构短板暴露无遗。”为此,东莞也在寻解,不仅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长江商学院等高校院所形成战略合作联盟,甚至在美国硅谷等地建立了国际科技创新研发交流中心,以求突破资源匮乏的瓶颈,弥补人才缺口。“希望政府做‘苗圃型’服务。”李丹满怀期待,尤其是在东莞推进科技创新转型的当下,在城市配套、人文环境等软硬件上同步发力的现在,“要聚沙成塔,有人才才有支撑,否则就是空谈”。(文中刘德、王宇均为化名)

三惑

广东技工院校所设专业 基本覆盖现代产业体系

走进中山市技师学院数控技术应用中心大楼,眼前布满了数控机床、铣床、深孔钻、线切割机、电火花加工等各种模具加工设备。在这里紧张工作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而是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等专业的学生。只见他们在来自企业的客座教师指导下生产产品,一切井然有序。记者了解到,学生在这里实训的所有产品,都必须满足客户要求,按照订单生产,且要保质保量。中山市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把‘工厂’的生产经营过程搬进学校,在规范的职业氛围中,让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也达到就业素质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吻合的教育目的。”多年来,广东省始终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的基本办学制度,推动全省技工教育不断发展。如今广东技工院校开设了341个专业,基本覆盖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各行业、各产业。300多个专业对接现代产业其实,不仅仅在中山市技师学院,在广东各技工院校里,“校园工厂”已成为教学的主阵地。多年来,广东省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的基本办学制度,推动全省技工教育不断发展。目前全省技工院校有156所,其中技师学院36所,在校生55.4万人,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贴近产业、服务市场是广东技工院校开展教学的首要法则,也是广东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思路。”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开创了校企双制育人模式。“所谓校企双制,主要是指学校在办学中,招生计划、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全程均由校企共商完成。”该负责人解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招生即招工,招收的学生一入校即成为合作企业的准员工,参与企业生产;二是招工即招生,企业招收的职工即成为合作院校的在职学生,定期接受技能提升培训。据统计,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共有341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绝大部分面向现代产业。重点支持133个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省级重点专业和30个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打造市场化、特色化、高水平专业品牌。世赛引领:金牌数全国第一在省内33个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里,呈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世赛数控铣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位于广东机械技师学院。基地内,先进的数控机床摆放整齐。不久前中国集训队刚刚进行了最后的选拔。如今该项目有两名选手在基地内进行最后的备战。正是对于“零”误差的追求,来自广东的年轻工匠在世赛场上大放异彩。累积为国家夺得7金7银11铜和13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奖牌总数占中国代表团的一半,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对接产业,广东技工教育近年来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对标世赛要求,引入国际标准育才。充分借鉴世赛先进理念和模式,每年举办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全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等项目150多个,直接带动全省180万人次参加技能比武,进一步提升了技工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上帝

30天造出100台口罩机!“战疫”中的广东“国企速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导读:2月至3月中旬,广东口罩机产量占全国八成。这背后广东国资国企扮演了重要角色:仅15天就实现了省属国企口罩机零的突破;仅30天首批100台自研口罩机就下线交付。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 者丨黄浩博编 辑丨包芳鸣(杜弘禹,方晓茸对此文亦有贡献)今年年初,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之际,口罩瞬间成了公众生命防线,但同时也短暂出现了“一罩难求”的现实挑战。破解口罩供应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战疫”成效。而彼时,就在各地口罩库存日渐“捉襟见肘”之时,全国目光再次投向广东,期望这个制造业大省能创造奇迹。广东可以说是不负众望,短短两个月就将口罩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一举提至6000多万只。产能扩张如此迅猛,关键是强大的设备供应能力,2月至3月中旬,广东口罩机产量占全国八成,并且口罩、口罩机、贴条机和胶条4类物资国家调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有力支撑全国抗疫。图片来源 / 新华网(资料图,与本文无关)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这背后广东国资国企扮演了重要角色:仅15天就实现了省属国企口罩机零的突破;仅30天首批100台自研口罩机就下线交付,可谓是惊人的“国企速度”。这其实也是一个缩影,直观展示出近年广东国资国企不断提升的强大统筹能力、创新活力、探索精神和担当意识,也无疑将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埋下一处精彩“伏笔”。“国家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1月23日,武汉封城。这一史无前例的举措,直接宣告疫情之严重。作为重要防疫和医疗保障物资,各地口罩供应问题也随之显现。彼时,广东省内仅有的口罩工厂尚未开工,现有库存很快难以满足巨大需求,缓解口罩供应难成为紧迫任务。广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成对当时的焦灼状态记忆犹新:捐款捐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特别时期,国企要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国家需要什么就该生产什么。”很快,1月底,广东省属企业广新控股集团便与佛山口罩生产企业必得福公司合作,订购2条生产线并委托其加工生产,争取以最快速度形成省属企业自有口罩生产能力。这只是一个开始。1月31日,为充分发挥国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彻底扭转口罩短缺的局面,广东省政府、省国资委决定自行研发生产口罩机,并建立了省国资系统口罩机研发和口罩生产联合领导协调机制。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2月4日,广东省国资委安排广业集团20天内先期研发制造5台口罩机。随着疫情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果断决定升级行动。2月8日,广东省国资委进一步明确30天内再统筹生产100台口罩机,为全省乃至全国抗疫大局贡献应有力量。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任务圆满完成后,广东省国资系统又再接再厉,先后总共生产口罩机200台,高质量完成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任务。当然,这一过程并不容易。一是广东省属企业没有相关经验,二是还面临场地、机械配件、人员和生产许可等现实问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必须完成。” 广东省广业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俊晖说。为解决关键的图纸问题,他带领技术研发组,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攻克技术关,仅仅3天内完成了全套技术图纸重新设计和改进。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广东省国资委开展了强有力的资源统筹调度,迅速形成了战斗力,逐一攻克难题。广晟公司提供了广东风华芯电公司一处生产场地,并投入资金改造。值得一提的是,广晟公司还积极参与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体现了广东制造的力量。面对生产材料异常紧缺的局面,广新控股集团所属公司佛塑科技利用长期客户关系和渠道资源,迅速购得了一批熔喷布。截至5月底,广新集团纳入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企业7家,纳入省(市)疫情防控重点企业1家,共生产医用透气薄膜1815吨、无孔防水透气膜及无纺布贴合品1220万平方米,分别为下游企业提供了可生产1815万件、800万件医用防护服的关键材料。15天研发口罩机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经验缺的现实,广东国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并将其转化为攻坚克难、统筹治理的巨大动力。以广业集团为例,早在口罩机项目立项之时,便同步建立项目攻坚克难临时党支部,并组建四个口罩机攻坚克难党小组,全力整合研发、制造资源,协调推进生产。这次“口罩战疫”中,广东省国企网络健全、体系完整和响应迅捷等突出优势充分发挥,特别是有了党组织,四面八方的资源和力量就能渐渐靠拢,形成共同合力。比如,广业集团所属装备集团(装备研究院)、省机械研究所、凯旋真空、丰田汽车、大威公司、农机公司、方力公司、粤讯公司等近10家企业迅速整合资源和力量,协调200多人支援配合。此外,场地、原材料、工人等问题也在广东省国资委统一协调下一一解决。然而,部分感应器、连线机链条等零部件紧缺仍限制着口罩机研制的推进。幸运的是,转机很快出现。李成说,面对严峻疫情,国务院国资委及时进行了统筹部署,迅速协调有关央企,以共同逆转抗疫物资保障吃紧的不利局面。2月12日,相关企业负责人来到广东,联合攻关口罩机研制。一方面,广业装备制造研究院向相关央企提供口罩机技术图纸、防护服贴条机图纸,支持其生产;另一方面,相关央企积极帮助广业集团解决部分感应器、连线机链条等紧缺零部件,并支援数名数控车床操作工。2月25日,广业集团自主生产的第一台全自动口罩机正式下线,其从图纸研发到整机下线,仅用时15天。广东展示出了惊人的“国企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高效率离不开平时积累,国企主要集中在涉及重大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具有资源带动性强、外溢性强但短期投入性大的特点,兼顾长远发展与整体效率。“国家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决心和行动背后,更源自国企体系强大适应性、创新能力和生产要素协同。逆转局势的100台口罩机特殊时期,从原材料生产、设备调试到工人培训、再到物流,口罩生产周期的整个流程都要适应非常态。彼时,在严格防疫的情况下,一处临时征用的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几百位工人日以继夜在接力生产口罩机。“我们没有真正的机械装备工人,都是从各省属企业支援来的,一开始大家甚至没有统一工作服。” 李成说。过去,广东省属国企做的多是重型机械,而口罩生产属于轻纺工业,有人形容说,这是从生产飞机大炮到绣花。李长安是广业集团下属凯旋真空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主要负责口罩机图纸设计和加工零部件设计,为了口罩机出厂前的调试工作,他和技术人员无数次地修改调整。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还了解到,就在口罩机生产取得突破之际,广东省国资委了解到新疆疫情防控物资十分匮乏,便决定把生产出来的第一台口罩机调剂给新疆。3月3日,经过四千多公里的“长途跋涉”,第一台全自动一拖一平面口罩机顺利抵达新疆。3月10日,第二台口罩机如期交付。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斗,100多台汇集着智慧和汗水的口罩机全部下线交付,并均以40万左右的成本价出售,而当时市面上的口罩机价格已涨至一两百万。“让利于民”,这是在此次抗疫中国企的鲜明形象,也是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除口罩机外,广东国企还在更多医疗物资保障上扛起了责任。比如,广新控股集团旗下佛塑科技控股的华韩公司大年初一开始用最短时间(仅7天)赶制出50吨防护服原料;广新控股集团利用粤贸全球资源,组织旗下多家外贸企业紧急全球采购重要应急物资,并主动参与推动广东省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生产保供体系建设。作为广业集团下属企业,广业清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仅用60个小时就实现了快速转产消毒酒精。李富坚是该企业物流部副部长,也是入党积极分子,为了抢到原料,获取货源消息,他每天打上百个电话询问货源,没几天嗓子就哑了。广物集团旗下的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则迅速转产熔喷布聚丙烯专用料,不到10天就完成研发。该企业董事长曾一平介绍,春节期间公司有350人坚守工作岗位,日夜轮班不停工,每天可以生产1750吨聚丙烯,不仅满足了广东全省的生产需求,还有力地支援其他省份。“两个月的忙碌,大家共同经历了一次战斗的洗礼,也彻底扭转了口罩机紧缺的局面。”李成总结说。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广东口罩生产企业从1月底的仅2家迅速增至600多家,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提升到超过6000万只。2月至3月中旬,广东口罩、口罩机、贴条机和胶条四类物资的调运总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全国胶条几乎都是广东造,口罩机、贴条机占全国产量也均超过八成。支持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不仅如此,作为复产复工时间最早、比例最高、带动力最强的一批企业,国有企业所起到的示范效应,带动了一大批民营和中小企业顺利复工。早在2月11日,广东省已有18家省属企业复工复产,近15万人奋战在一线。此外,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广东省国资委也及时出台了政策,明确要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不能正常经营的民营承租企业减免租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广东省国资委了解到,据初步估算,广东全省国资系统将减免租金超过50亿元。同时,经此一役,也倒逼产能落后、现金流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企业加快被淘汰的步伐,从而促进国企在生产端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领域转型,提升国企竞争力。这也是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思路和部署,将进一步支持国有企业聚焦实业主业做强做优做大,打造一批彰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标杆企业、领军企业。为此,广东省国资委将围绕国家和省的战略部署,强化企业功能定位,坚持发展实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积极布局关键物资和急需品的生产。

贵妇人

他们凭什么成为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

敬业,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精益,他们在技艺上精益求精;专注,他们在术业上刻苦钻研;创新,他们在创新之路上不懈努力。他是资深IT专家,带领团队从国内起步较早的IDC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为专业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运营商;他是创新工作室带头人,15年如一日,扎根生产一线,参与15款车型的项目生产和技术攻关;他16岁学习珠宝加工,经过6年苦学,22岁的他成为全国唯一出征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的选手,最终获得珠宝加工项目银牌;他十年如一日负责工程中心技术管理工作和公司技术革新、自动化工厂和产线的技改,现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组技术专家;她参与组建广东省新型胶粘剂及电镀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等,参与多个行业标准审定,2019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巾帼奖……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最终在佛山这座中国制造业大市锻炼成为“佛山·大城工匠”,他们身上闪耀着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等精神气质。从30位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的简历不难看出,佛山正锻造高素质工匠型产业大军,抓好“六稳”、落实“六保”,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今日,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会,未来佛山必将涌现更多工匠,助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助力佛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溢达纺织车间,工作人员在紧张作业。王思明 佛山市技师学院教师王思明是佛山市技师学院数控车工教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带领学生及职工参加数控比赛,跻身省赛及国赛前茅,培育出数名全国技术能手。教学之余,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革创新,将手工编程向自动化编程转变,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利用异型螺纹加工特长,解决了精誉数控加工厂在普通车床上加工的多个技术难题,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王道旺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汽车高压电技师王道旺15年如一日,扎根生产一线,参与15款车型的项目生产。作为一汽集团级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王道旺致力于新车型技术攻关,促人、车、社会和谐。面对汽车新四化和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MEB平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新需求,他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制造流程,创新思维攻关车辆电检新技术,为公司提质增效做出重大贡献,增益400余万元。他还重视技艺传承,累计培养汽车维修工326人、技师59人。他坚持做高品质汽车的守护人,持续传扬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致敬中国智造。邓海燕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产品开发总工程师邓海燕带领企业研发团队进行技术创新,攻破行业难点,开发新产品,参与各级标准制定。他研发了上抽直流系列、零冷水系列、恒温系列等多款主流产品; 主导参与不锈钢换热技术、低氮燃烧技术、直流变频高抗风技术、超静音技术、零冷水技术、零波动技术、增压技术、智能物联技术等行业主流技术,在用户使用舒适性、节能环保、可靠耐用、智能控制等维度进行大量研究及性能提升;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修订,提高产品性能指标,促进行业升级。叶茂盛 佛山市高明安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技改办主任叶茂盛主要负责工程中心技术管理工作和公司技术革新、自动化工厂和产线的技改。2009年起,配合公司推行陶瓷类产品湿改洗工艺,改善了车间作业环境;研发智能马桶在线自动检测包装产线,提升生产效率;研发机器人喷釉工艺技术装备和自动化产线投入生产,洁具产品年产能总体提升30%以上;担任863项目《自主品牌国产机器人在卫浴行业的应用》 技术组专家。现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卫浴陶瓷机器人高压成型工艺及装备研究》课题组技术专家。冯坚强 佛山市大明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坚强具有超20年的生产技术研发经验,带领团队配合美国SWA公司对千灯湖主广场照明方案进行二次设计和生产,独立设计、生产出融合秦汉风格的系列照明产品,带动国内户外景观照明技术水平提升。作为项目带头人,冯坚强在国内首先开展自主研制的美化通讯杆性能优异,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冯坚强主持完成了3项市级科技立项,个人共获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并全部顺利转化。近年引入5项市、区级高端人才团队落地佛山。刘炳 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艺术顾问刘炳从事石湾陶塑创作60年。从1978年起,刘炳有意识地进一步研究、探索、继承和发扬传统石湾艺术风格和特色。经过多年的创作和学习,推出了《礼佛罗汉》《小禅师》《华佗五禽戏》《陆羽品茶》等优秀作品,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多款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珍藏。刘炳2003年获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6年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3年获颁广东省陶瓷艺术杰出成就奖,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麦剑 广东睿江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工程师麦剑拥有13年的IT行业研发经验,善于通过实际应用来改善开发条件,为客户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在他的带领下,睿江云从国内起步较早的IDC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为专业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运营商。他还是睿江云多个项目负责人,他主导的“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综合信息实时分析系统”项目、“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多维度运营监控平台”项目,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分别获得2016年佛山市科技奖三等奖和2016年禅城区科技奖一等奖、2017年禅城区科技奖三等奖。杜蔚安 广东华美众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蔚安参加工作13年来,一直专注于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其产业化,研制推出多个创新产品并取得良好的市场反馈。2008年,杜蔚安所在研究团队先后攻克核酸检测技术中荧光标记、热启动聚合酶、复合扩增三大难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商品化五色荧光免DNA提取检测试剂盒,推动法医DNA检测产品实现国产化;2010年,杜蔚安还开发出犬DNA检测试剂项目,填补国内技术空白。2015年,杜蔚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获佛山市第四届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获禅城区创新驱动发展金禅木棉奖。李国伟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试验研究所设备状态监测班高级作业员李国伟多年来专注于电力设备高压试验工作,努力做到让客户不停电、不断电。作为广东省内唯一的电气试验专业一级技能专家,曾获中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荣誉7项,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荣誉9项。从业23年来,他发现和处理各类设备缺陷超1000次。作为技术带头人,他带头开展 GIS 局放测试选点图绘制,为南方电网五省区带电测试规范化提供了可借鉴样板。李统一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李统一是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塑料建材、高分子材料及加工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围绕塑料管道高性能化、复合材料改性和绿色环保新产品研发承担了多项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完成的各类技术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及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多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6项及行业标准1项,为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李新学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李新学积极参与燃气热水器的产品研发工作,2018年开发全新结构恒温系列国内传统渠道6款机型,2019年开发完成国内传统渠道4个系列12款机型落地,并顺利量产。其中一个系列的产品要求升级性能,难度较大。通过优化结构、升级产品程序,他解决了烟气偏高等问题,在成本不增加的基础上提升产品竞争力。李新学参加多项公司重点项目,其中产品项目开发近50项、技术项目开发近10项,申请专利13项。吴荣开 佛山市南海旺阁渔村饮食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荣开经过多年打拼,将旺阁渔村从海鲜大排档发展成在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享有盛名的大型餐饮企业,每年推出约200款自主研发的新菜式。一有空,他就穿上工衣到厨房埋头钻研菜式,还经常到各地寻找各种新鲜食材,跟不同地方的厨师进行厨艺交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烹饪水平。2015年,他创立的旺阁酱园成为劳动模范创新室,生产的旺阁酱油荣获佛山市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传荣 广东求精电气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张传荣主导企业引入国家强制性质量认证体系;主导企业引进智能开关柜自动生产线项目,年均产值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主导企业引入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华南理工、暨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2019年,研发成果转化的11个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突破1.38亿元。主导企业引进智能数控铜排加工机和母线槽精益生产线,为公司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陈奇亮 佛山市顺德区裕达珠宝首饰制造有限公司工匠陈奇亮16岁初中毕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珠宝加工。他学习热情高、能力强、肯吃苦,20岁参加中国技能大赛——“中金杯”第六届全国黄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贵金属首饰制作工学生组第15名。工作后,他很快就被破格调入了周大福大师工作室做学徒。通过省赛、国赛的层层选拔,2019年,22岁的他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全国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全国唯一出征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的选手,并最终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银牌。此外,他还获得2019全球技能挑战赛银奖。郑立宇 美的集团机电事业部研发中心主任郑立宇从事制冷压缩机研究工作15年,组建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工作经验丰富的1000人研发队伍,广泛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多级别、多功能研发创新平台机构,突破多项行业关键技术。他主导承担或督导喷气增焓压缩机、R290环保新冷媒压缩机、全能耦合压缩机、微型压缩机等多个创新产品研究项目,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GMCC压缩机被联合国授予“为保护臭氧层做出宝贵贡献和努力的杰出贡献单位”荣誉。他申请专利12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4项、授权实用专利52项,曾获2018年广东省专利优秀奖。郑李华 广东多正树脂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郑李华一直从事高品质胶粘剂、增粘助剂、建筑防水内外墙涂料的研发工作。她参与组建广东省新型胶粘剂及电镀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等,不断开发新产品。她积极推动本土胶粘剂产业朝高品质、环保化、安全无毒化方向发展,推动油转水,从技术源头助力安全生产。她参与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性氯丁橡胶胶粘剂》审定会,参加《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系列标准编制组。她非常注重研发团队的组建及人才培养,为研究院组建第二研究所输送了人才。胡轶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兼营销中心总经理胡轶任职盛路通信15年,从一名普通工程师成长为研发部经理、运营副总经理,获得国家技术专利19项、科学技术成果3项。他设计升级的终端天线自动化产线,大幅提效降本,快速抢占市场,使终端天线在一年内迅速扭亏为盈800万元;他主导的微波天线性能升级和设计降成本改革,微波天线年度业绩超2亿元。他将改革的经验和模式在公司各产品领域推广,年度总业绩超过5亿元。2017年,胡轶全面管理营销中心,带领项目团队在中国运营商招标竞争中中标多个标段,中标总金额超6亿元。柯善军 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柯善军是工学博士、博士后,作为高级工程师负责公司研发平台的建设和陶瓷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完成多项技术创新,其中5项技术通过了行业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承担并完成了国、省、市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省、市级科技发明奖和进步奖10余项,申请国内国际发明专利累计30余项,为行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袁桂彬 佛山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生产部长袁桂彬多年来坚持开拓创新,从一名普通车间工人成长为知识型产业工人、生产负责人。他短时间内学会电脑编程,掌握电脑操作技能、V-700模板加工中心的操控技巧,熟练运用电脑设备进行编程、工装夹具、刀具设计工作。2008年,企业把主要的加工产能用于承接外企订单,面对高标准的欧标,他带领团队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焊接成型和机加工工艺,并攻克了耐磨切片刀的焊接和加工。去年,他的团队又攻克了整套粉碎底网的焊接与加工工艺。目前,公司与外企的合作订单已从刚开始的一年数十万元增长到一年1000多万元,每年还以10%的幅度增长。袁辉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资深研发工程师袁辉坚守研发岗位15年,在公司的核心产品免烫衬衫领域坚持研发和创新,其中两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些科技成果帮助公司在该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从2005年至今,公司免烫衬衫的产量累计超过8000万件,深受国内外客户和市场的欢迎。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参与研发了可清洗重用30次的防护口罩。袁毅凯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袁毅凯长期从事LED前瞻性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各级政府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9项。在他主导下,开发出一系列新型非视觉LED器件产品:开发了深紫外LED器件,实现L50寿命达2万小时以上,杀菌率达99.9%。此外,他还开发出全功率系列、多波段选择的高效植物照明用LED、高光效红外LED、紫光激发拟太阳光谱白光LED产品等,这些产品性能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企业产品空白。徐文华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生活电器技术科科长徐文华主要负责生活电器包装管理与设计、技术管理、CPC系统管理等工作。通过刻苦学习,他入职2年就从普通的平面设计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小家电包装工程师。他擅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团队中起关键作用。2016年,他在测试试验中发现一款即将上市的新款电烤箱存在缺陷,烤制食物存在夹生现象。他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反复试验,找到了解决办法,使这款产品成功上市并在当年销售30余万台。他还主动承担起云食谱、云菜单的制作任务,两年多来共研发、制作、发布云食谱500多款。郭华忠 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研发中心主任郭华忠深耕柔性材料智能制造装备行业20余年,致力于为客户的设计、开料等工序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使瑞洲科技成为国内 领 先 的 柔 性 材 料 制 品CAD/CAM/CNC设计系统与设备供应商。作为企业创始人,他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体系,高标准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产品营销、质量管理等各项工作;在行业内率先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以及客户关系管理、ERP等管理工具,为企业打造出定制设备快速响应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获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带领技术团队研发出防护服智能切割系统,助力防疫抗疫。郭建军 佛山市六子珠宝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郭建军从事玉雕行业20多年,擅长圆雕、立雕、镂空雕、高浮雕、薄意雕等多种雕刻工艺,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技术能手等。他发现传统玉雕强调整块成型,不仅增大了搬运难度,也造成边角材料的浪费。为此,他将木雕榫卯技艺和玉雕技艺融会贯通,解决了大件玉雕作品只能靠胶水粘连、破坏作品品质的缺陷,也填补了行业空白。他不忘艺术传承,先后传授弟子学生130多名,多名弟子还成了二级技师、助理工艺美术师。黄文铮 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文铮30年来致力于古建筑保护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工作,主持完成了佛山祖庙、梁园等各类古建筑保护修复工程100余项,其中佛山祖庙修缮工程等2项获得全国文物保护工程最高荣誉奖——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为地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作出突出贡献。多年来,黄文铮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省部级创新成果奖23项;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入选“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百名建筑工匠”和“工程建设行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百名功勋工匠”名录。崔汉彬 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首席品酒大师崔汉彬担任多届国家白酒评酒委员、2014年首届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从事白酒酿造28年以来,他创新地将传统白酒直接勾调方式改为间接勾调方式,为公司的生产布局、工艺调整及新产品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他先后主持完成了《九江双蒸酒系列产品的生产工序精品化》《乡纯米酒的研究开发及产品成长》《青梅酒系列新产品开发》《“崔心酿”酒工艺的小试阶段研发、产品酒体设计定型》 等。他主导的产品“崔心酿4星”,更获得2019年度中国白酒酒类新品最高奖项青酌奖。隋旭东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配件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隋旭东在深加工事业部期间,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事业部总经理,参与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建筑陶瓷深加工设备体系,在抛光线高耗能、陶瓷防污等世界级难题上有重大突破,参与研发的产品销量及技术水平居全球前列。任职配件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期间,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带领事业部由单一的配件销售与服务经营模式向配件销售与服务、项目承包、小产品生产和陶机再制造四业并举转变,销售收入五年翻一番。同时开启了设备服务承包新纪元,承包收入每年以30%的幅度增长。董忠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副所长董忠致力于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机器人产业化工作,在搬运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领域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通过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培训、导航框架培训、调度算法及系统培训、控制器设计指导等步骤,快速实现团队力量的提升。他负责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开发,如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以及电机,提高建筑机器人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他负责六自由度协作机器人的开发,为博智林餐厅和建筑机器人提高智能化水平。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在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 熊代利 广东恒基金属制品实业有限公司制造总监熊代利探索出一套完善、可靠的短管节流阀加工工艺技术,完成了7个系列234种节流阀产品的批量生产。他开发了10种四通阀组件、77种分路管组件、20种分流头毛细管组件。任工艺课课长期间,他开发了约1600种管路新品,编写10份企业标准、12份技术标准、20份作业标准,新产品量产准备周期从12天缩短到4天。2019年,他带领制造部将质量成本下降19%,效率提升10%,产量提高4%。魏梅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梅2008年进入一方制药工作,现全面负责公司技术中心、质量中心、生产中心及工程设备中心工作的开展和协调。从事中药研究工作30年来,负责公司600多种中药配方颗粒工艺优化、标准提升,开发中药配方颗粒新品种30余个,起草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150余个。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是“肺炎1号方”的生产企业,魏梅战“疫”期间全程参与并主导了“肺炎1号方”的生产工作,成功获得首个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肺炎的医疗机构制剂“透解祛瘟颗粒”备案批件,为最短时间将中药应用到疫情一线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和药品供应。统筹/佛山日报记者刘海波 撰文/佛山日报记者唐易婷、谭海琪

漫展

广州市黄埔区、开发区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阶段 建设起止年限 业主单位 总投资(单位:万元)合计:170项 49,586,688一基础设施项目:36项 6,047,339(一)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基础项目1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续建2018-2021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20,7002黄埔区有轨电车2号线续建2019-2022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18,600市政路桥项目3黄埔东路道路及绿化景观升级改造工程续建2018-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19,8264知识城钟太快速路续建2018-2021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127,0625知识城知识大道工程续建2018-2021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220,4206永九快速线工程续建2017-2021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289,6107知识城东部快速路续建2017-2021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164,3348中新知识城九龙新区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续建2017-2021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167,8609九龙大道北段改造工程竣工2017-2020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48,06910广汕公路(金坑—中新段)改造工程续建2019-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62,41611隔墙北路油气管整治周边道路工程续建2018-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48,97512石化北路(含石化北路广园路立交)工程续建2017-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47,86013大沙东路四期(华坑路-开发大道-笔岗路)工程续建2018-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127,59514中新广州知识城重大产业平台及配套设施续建2019-2021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556,23615黄埔开放大道南(石化南路、文船路段)升级改造工程续建2018-2021 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35,58216黄埔区创新大道北(均和-广河高速段)建设工程续建2019-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77,93617知识城腾龙大道(九龙新区三纵路-KN1-2号路)市政道路工程续建2019-2021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48,65818九龙玉兰大道市政道路工程续建2019-2021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52,13319知识城环九龙湖核心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续建2019-2022知识城环九龙湖公共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146,66720科学城科丰路与科林路交叉口隧道工程续建2019-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27,36821科学城科珠路与科林路交叉口隧道工程续建2019-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21,38422隔墙南路建设工程续建2019-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21,20023护林路三期(丰乐路-石化路-开发大道)续建2009-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145,30024知识城综合管廊续建2019-2022广州市管廊建设投资有限公司403,46825科学城开达路至石化北路通道建设工程新开工2020-2023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77,86626新型智能候车亭建设项目新开工2020-2021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9,862(二)能源基础设施项目27广州开发区东区2×46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清洁能源改造新开工2019-2023广州恒运东区天然气热电有限公司272,67628广东粤华发电公司气代煤发电项目前期2021-2023广东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58,442(三)乡村振兴项目29永和华圣公园二期工程续建2018-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12,61630黄埔区村村通公路完善工程续建2019-2021区公路站8,827(四)重点功能区配套基础设施31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综合开发续建2019-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100,00032穗港科技合作园综合开发新开工2020-2022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200,00033黄埔新材料产业园综合开发续建2018-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500,00034黄埔翟洞产业园综合开发续建2019-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300,00035云峰路SDKA21地块综合片区开发续建广州市君庭房地产有限公司849,40036穗港澳出入境大楼新开工2020-2021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江口岸发展有限公司48,391二产业建设项目:96项27,264,223(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37乐金显示OLED续建2017-2021乐金显示光电科技(中国)有限公司4,000,00038粤芯半导体项目续建2018-2020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550,00039立景创新全国总部及制造基地新开工2020-2024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1,070,00040华银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基地及总部项目前期2021-2022广州华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65,53041广州创维智能产业创新基地超高清显示科技产业园新开工2020-2022创维集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410,00042纳米智能技术科技园新开工2020-2024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0,00043华星光电印刷及可卷绕显示研发与生产基地项目前期2021-2023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4,600,00044联东U谷黄埔科技总部港新开工2020-2022广州联东金涵实业有限公司120,00045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南方)基地续建2017-2023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120,00046中国联通互联网应用创新基地续建2018-2022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101,70147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新开工2020-2023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40,00048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前期2020-2022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450,00049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前期2021-2023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10,00050LG偏光片竣工2019-2020乐金化学(广州)信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190,00051喜星电子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建设竣工2018-2020喜星电子(广州)有限公司123,00052佳都智慧城市产业基地续建2019-2022广州佳迅实业有效公司125,00053新一代信息技术价值创新园启动区一期续建2019-2021广州科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220,000人工智能54新一代AI智能设备产业基地前期2021-2022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70,00055巨轮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化基地续建2018-2021巨轮(广州)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60,00056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新开工2020-2022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10,00057新松国际机器人产业园新开工2020-2024广州新松中以智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80,00058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续建2018-2021广东省机械研究所13,88759广州数控第三产业园续建2019-2022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37,00060国机智能园区一期前期2021-2022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50,00061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禾丰智能制造基地建设续建2018-2021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67,58762高端智能家具生产装备创新及产业化建设新开工2020-2021广州玛斯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70,000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63GE——龙沙生物制药竣工2018-2020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89,59764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新开工2020-2022广州国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179,50065创尔医用活性胶原生产基地及精准医疗生物园区前期2021-2022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7,40066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新开工2020-2021广州迈景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10,00067广州绿叶生物制药产业园新开工2020-2022广州绿叶生物医药投资有限公司120,00068恒瑞医药产业化基地新开工2020-2022广东恒瑞医药有限公司200,00069康朝集团全国总部及生产基地新开工2020-2022康朝药业有限公司27,00070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续建2019-2021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162,14071百济神州生物产业园续建2018-2021广州百济神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30,00072百济神州南方研发中心新开工2020-2022百济神州(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00073广州诺诚健华药品生产基地建设续建2019-2021广州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10,00074康方药业有限公司中新知识城新厂建设竣工2019-2020康方药业有限公司100,00075百奥泰研发基地与营销总部续建2019-2022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0,00076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基地续建2019-2022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31,70277康融东方医药有限公司中新知识城新厂建设续建2019-2021康融东方(广东)医药有限公司50,00078广药白云山生物医药与健康研发销售总部续建2019-2022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00079广州九瑞药业有限公司产业基地新开工2021-2022广州九瑞药业有限公司44,80080广州玻思韬国际化制剂研发与产业化基地续建2017-2021广州玻思韬控释药业有限公司40,55081广州市力鑫药业总部及生产基地续建2018-2021广州市力鑫药业有限公司70,00082万孚国际医药生物产业基地续建2018-2021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0,000(二)先进制造业项目83宝能动力电池新开工2020-2022广州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710,00084金发科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新开工2020-2021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00085卡尔蔡司工业4.0健康视光产业生态圈续建2019-2021卡尔蔡司光学(中国)有限公司100,00086保盈大道摩天工坊新开工2020-2022穗港智造(广州)投资有限公司200,00087湾区氢谷一期新开工2020-2021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7,00088中石化技改及环保治理续建2018-2021广州石油化工总厂47,00089知识城国际创新驱动中心新开工2020-2023广州绿控置业有限公司740,00090广州禾信质谱产业化基地续建2019-2021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29,60091广州西门子配变智能化工厂续建2019-2021广州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35,80092广州昭和广州工厂能扩项目续建2019-2022广州昭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9,41493广汽本田黄埔工厂焊装生产适应性改造项目竣工2018-2020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38,15194广州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续建2018-2021广州宝能汽车有限公司535,16095露乐健康科技研发生产基地建设续建2018-2021露乐健康科技(广州)有限公司65,02796蓝月亮华南地区产品生产制造基地竣工2018-2020蓝月亮(广州)有限公司33,22497526工程项目续建广州印钞有限公司420,00098黄振龙永和新厂区续建2018-2021广州黄振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9,50099丘比沙拉生产基地竣工2018-2020广州丘比食品有限公司31,037(三)现代服务业项目100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交流活动中心新开工 2020-2021广州凯得投资有限公司33,700101马头庄TOD商业综合体项目(知识城产业聚集服务中心)前期2021-2022知识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450,000102知识塔新开工2020-2025广州市启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93,000103京广协同创新中心新开工2020-2021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130,000104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基地前期2021-2022广州广华科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140,000105中新国际智慧产业园续建2019-2022广州市启科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71,500106华润产业创新集群智慧园续建2018-2021广州市润创置业有限公司65,313107建华-创智汇续建2018-2021广州创景投资有限公司120,000108中国软件CBD续建2018-2022广州市黄埔文冲经济发展有限公司500,000109广州港设计所大院更新改造竣工2018-2020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40,000110广州国际生物岛标准产业单元四期竣工2017-2020广州创泽投资有限公司101,220111广州国际生物岛标准产业单元四期配套工程续建2018-2021广州创泽投资有限公司193,692112归谷科技园竣工2016-2020广州归谷科技园有限公司156,000113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续建2016-2023广州海港明珠实业投资有限公司600,000114中远海运大厦续建2018-2021广州中远海运建设实业公司37,195115保利鱼珠港续建2015-2025广东省物资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500,000116广州知识城国际领军人才集聚区(一期)B区续建2019-2021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75,279117知识城大厦续建2018-2021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140,000118知识城广场续建2019-2025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917,907119奥飞动漫硅谷续建2019-2023广州奥飞硅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90,000120纳金产业园竣工2018-2020广州纳金科技有限公司43,700121岭福交通枢纽中心综合体新开工2020-2022广州福宝房地产有限公司243,743122东诚智造产业基地新开工广州云埔工业区东诚实业有限公司98,715123长岭居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续建广州市矿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46,000124南岗万达广场续建2019-2023广东大科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76,766(四)总部项目125雪松第二总部新开工2020-2021广州松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90,000126南方智媒大厦新开工2020-2024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360,000127广州日报科技文化中心新开工2020-2022广州日报报业集团130,000128广州多益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建设竣工2018-2020广州多益网络股份有限公司75,000129创维华南总部及广州研发中心竣工2018-2020广州创维电子有限公司60,000130协鑫南方总部续建广州鑫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90,000131科学城总部经济区二期续建2018-2022广州永龙建设投资有限公司100,186132日立集团IT中国总部竣工2018-2020广州华智投资有限公司50,000三生态环保项目:8项907,593133黄埔区永和北水质净化厂工程新开工2020-2022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43,737134黄埔区萝岗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新开工2020-2022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67,182135黄埔区水环境处理及综合整治开发项目续建2019-2023广州市黄埔区河涌管理所、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区水务设施管理所633,504136广州东部工业固废处置项目前期2021-2022广州环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3,964137知识城中部雨洪蓄调工程(一期)-水利工程续建2015-2022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59,323138黄埔区西滘涌墩头涌水闸和东滘涌水闸及部分堤岸加高工程续建2019-2021区河涌管理所24,920139永和河流域城中村截污查漏补缺工程新开工2020-2021区河涌管理所25,604140黄埔区排水管线隐患排查结构性缺陷维修改造及查漏补缺工程竣工2019-2020区水务设施管理所19,359四社会民生项目:18项2,186,294(一)国民教育项目141广州实验中学新开工2020-2023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93,970142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新开工2020-2022广州市启昇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130,000143刘村新村幼儿园和小学新建工程新开工2020-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21,732144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改扩建工程竣工2017-2020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3,352145区委党校新校区建设工程续建2019-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58,670146黄陂中学新建工程续建2019-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22,231147爱莎国际学校竣工2018-2020广州爱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75,400148广州市黄埔区修仕倍励实验学校续建2018-2022广州市黄埔区修仕倍励实验学校57,000(二)医疗卫生项目149广州皇家丽肿瘤医院竣工2017-2020广州万达国际医院有限公司70,00015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二期新开工2020-2023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149,96115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一期工程续建2019-2021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71,587152知识城南方医院续建2019-2022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152,630153广州巴塞罗那国际医院前期2021-2022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120,000154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竣工2017-2020广州泰和肿瘤医院有限公司136,400(三)民生保障项目155中新知识城九龙新城首期安置房(标段一)竣工2014-2020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38,018156中新知识城九龙新城首期安置房(标段三)续建2014-2021知识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45,854157福山村、福洞村安置区建设工程新开工2020-2024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420,290158知识城南安置区(二期)续建2017-2021中新广州知识城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299,199五城市更新项目:12项13,181,239159大塱旧村改造新开工2020-2025广州黄埔区大塱更新改造投资有限公司600,000160萝峰旧村改造新开工2020-2030广州市裕峰置业有限公司1,710,000161汤村村旧村改造新开工2020-2030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汤村村经济联合社2,153,200162沙步旧村改造新开工2020-2030广州市沙步广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630,000163卓志黄埔嘉利仓码自主改造地块前期2020-2025广州市嘉利仓码有限公司600,000164笔岗社区笔村旧村改造续建2011-2028广州市中荔美投资有限公司918,800165佳兆业盛世广场竣工2013-2020广州市兆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00,000166黄埔化工旧厂商业地块改造项目续建2017-2023广州黄埔化工有限公司123,602167暹岗社区旧村改造续建2017-2028广州市暹岗大有投资有些公司880,000168红卫村(一、二社)旧村改造续建2019-2026广州市时代红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734,594169火村旧村改造续建2018-2028广州宏祥房地产有限公司1,514,543170黄陂社区长安片区改造续建2019-2025广州君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16,500

已夫

337个超亿工业项目 打开区域发展新格局

5月27日上午,随着147米高的“特区建发·东部新时代”项目35层楼顶最后一平方米混凝土完成浇筑,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首座超高层综合体顺利实现了主体封顶,该项目从拍得地块到动工仅用时4个月。这是近年来深汕合作区新一轮建设的缩影。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广东要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年来,深汕合作区、广清特别合作区等共建区域、平台加速推进,联通省内外的高速、高铁大通道不断打通,现代制造业和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人才、技术、资金等发展要素有序流动,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现:——今年一季度,广东8个城市经济增速超过去年同期,其中6个来自粤东粤西粤北;——北部生态发展区一季度整体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粤西、粤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3%和5.6%,分别高于去年同期2.7和1.2个百分点。粤东粤西粤北多项关键经济指标发展势头向好,显示出广东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正在取得阶段性进展。看区域发展动力337个超亿元项目成工业增长引擎湛江近海,一座座重型机械在海风海浪中巍然耸立——风机基础36根大直径单桩沉桩施工工作于日前全部完成。广东能源集团湛江外罗海上风电项目进入安装调试阶段。与该项目直线距离约200公里的阳江,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从中山到这里落户的重点企业——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正是上述湛江风电项目关键部件的供应商。这是广东区域产业协作深化的真实写照。从2018年到今年4月,遍布全省的共建园区累计吸引337个超亿元工业项目落户,成为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北部生态发展区工业增长的主要引擎。在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欧派家居集团正在建设集研发、营销、生产、培训和物流于一体的综合基地,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在深圳(河源)产业园,在中兴、西可、美晨、中光电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带动下,努力打造超千亿元产值的电子信息产业。随着产业项目的不断聚集,粤东粤西粤北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韶关1至4月经济预计增长6.1%,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2.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比去年全年高3.8个百分点;——湛江、阳江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均为6.8%,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分别超过去年同期0.7和1.5个百分点。“广东区域发展新格局正迈出重要一步。”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向晓梅表示,汕头、韶关等城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上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粤东粤西粤北城市在机制创新、项目落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看区域发展潜力海陆空交通网络打开产业协作新空间在中山火炬(阳西)产业园广东厨邦食品生产厂区内,1300多个酱油大晒罐内散发着阵阵酱油香味,这里日均生产超过10万箱酱油,源源不断送到广东乃至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上。近年来,阳江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以调味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快速崛起,成为全省沿海经济带上颇具特色的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将绿色生态优势巧妙转化为经济发展潜力,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城市实现差异化发展的一大秘诀。“每个城市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向晓梅表示,珠三角需要广阔的发展腹地,粤东粤西粤北区域需要更多资源集聚从而带动发展,这就需要各地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更强的比较优势,提升广东整体产业发展水平。要发挥比较优势,基础设施不可或缺。根据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广东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投资6500亿元,加快打造珠三角联通粤东粤西粤北的高快速交通通道,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汕尾至汕头等高铁建设,开工建设广湛高铁等项目。在茂名,未来借助时速350公里的广湛高铁将构建起与大湾区一体化的现代陆海交通运输网络。在汕头,时速350公里的汕汕高铁2022年建成后将实现与珠三角2小时“公交化”通达。如今,海陆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正在不断刷新广东区域发展版图,多个城市借助新的区位优势,找到更多发展“金矿”。位于沿海经济带西翼的湛江,与海南岛正加速走向跨海融通。湛江国际机场建设提速,湛海高铁项目有望年底开工,琼州海峡水上飞机正在加快开通……琼州海峡“半小时交通圈”呼之欲出。对接海南,湛江正打造世界级绿色环保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基地。湛江跨海向南,潮州则越山向北。作为广东省“东大门”和闽粤合作的“桥头堡”,潮州近年吸引益海嘉里粮油加工潮州基地项目等一批百亿级产值项目接踵落户。正在紧张施工的大潮高速将打通梅州通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出省通道。看区域发展活力人才聚集催动创新创业热潮北方人岳小平2011年第一次来到汕头,就被这里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所吸引。他敏锐地觉察到当地商机,租下整栋老旧厂房,注册成立了潮汕文化创意产业园。“三栋楼房,2万多平方米,聚集了90多家公司。”当时的场景,岳小平记忆犹新。发展活力对吸引人口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韶关曾经是多年的劳务输出大市。2018年年末,韶关常住人口达299.76万,总量连续8年实现正增长,实现了人口回流的逆转。数据显示,2018年粤东粤西粤北新增常住人口达26.55万。与人口、人才集聚相伴而生的,是创新创业的热潮涌动。2016年,国家“双创”之风在汕头刮起,岳小平承接了龙湖科创中心的运营工作,如今登记注册入驻企业已达90多家,就业人员中近40%是外来人口,吸引车库咖啡、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深圳精英知识产权集团等落户。更多产业的兴起,又吸引优秀人才纷至沓来。喜欢被称为“狄工”的狄聚青,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曾在香港的高科技企业工作。在丰厚待遇面前,他更看重人工晶体发展研究的环境,毅然选择了位于清远的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狄聚青的选择并非孤例,更多人才正前往粤东粤西粤北城市寻找创新创业机遇。不久前,清远市高层次人才公寓在枫桦花园揭牌,26名高层次人才成为首批居民。此前,清远在高新区华南863建设的40套人才公寓,已经全部住满。与此同时,广东各市也不断推出政策礼包,为人才和企业发展提供环境和舞台。在江门,建邦杭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从挂牌到领取施工许可证只用了一周左右,也成为全国第二个、江门市首个“交地即开工”的项目。在清远,多证合一、放宽住所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等举措先后推行,极大激发市场活力。2018年,清远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0017户,其中企业8828户,同比分别增长5.5%和12.9%。优秀人才、优质项目的集聚,支撑了经济持续发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也正成为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东粤西粤北正搭建起更多创新创业舞台,让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奔涌出更加活力四射的磅礴气象。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