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东海洋大学将在南沙建研究生院臣以神遇

广东海洋大学将在南沙建研究生院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实习生李慧颖 通讯员梁缘)南沙又将迎来一所高校,昨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与广东海洋大学在南沙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和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院。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第一,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打造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基地;第二,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院,打造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人才汇集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科技服务综合平台,重点围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工程与装备、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监控与防灾减灾、传统水产养殖技术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现代海洋服务业等七个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第三,共建南沙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第四,共建高端人才流动站,构建高端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联合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科研团队,打造高端人才开放共享服务平台;第五,共建海洋高端技术南沙论坛。

存想

又添一所大学!广东海洋大学要在广州建研究生院!地址在……

新消息~继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后广州南沙又又又将迎来一所优质高校!日前,南沙区与广东海洋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在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等5个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形成人才、技术、资源、产业的全方位共享与互动。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原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围绕五方面开展合作,共建研究生院、研究院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广泛形成人才、技术、资源、产业的共享与互动★ 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为大湾区开展海洋领域紧缺专业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打造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基地;★ 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院,打造南沙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人才汇集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科技服务综合平台的“两区两平台”;★ 共建南沙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科技型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提供科技成果推介展示、技术转移转化、专利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共建高端人才流动站,构建高端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联合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科研团队,打造高端人才开放共享服务平台;★ 共建海洋高端技术南沙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结合南沙海洋产业方向和区域优势,深度探讨南沙海洋产业发展新机遇,推动南沙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高端技术产业领域发展。资料图此外去年十月南沙区举行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项目签约活动9所重磅名校集体落户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聚集9所重磅名校落户,家门口就能读名校这9所重磅名校分别为广州市执信中学南沙学校、美国林肯中学、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医院学校、广州恒鑫斯坦福实验学校、英国国王学院学校(2所)、南沙朝阳中学、英国威尔森学校(2所)等。(戳我看各学校的特色)这么多优质学校以后越来越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名校~编辑 | 禤志杰来源 | 广州日报、广州南沙发布、南方+

新年迎新,广东海洋大学将在南沙建研究生院

南沙又将迎来一所高校,1月2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与广东海洋大学在南沙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和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院,为湾区开展海洋领域紧缺专业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打造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据了解,此次签约活动是双方加强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南沙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和广东海洋大学科技、人才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助力南沙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南沙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蔡朝林,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曹俊明、副校长宁凌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勇、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南沙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侯静敏主持签约仪式。围绕五方面开展合作共建研究生院、研究院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广泛形成人才、技术、资源、产业的共享与互动: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为湾区开展海洋领域紧缺专业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打造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院,打造南沙“两区两平台”,即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人才汇集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科技服务综合平台,重点围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工程与装备、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监控与防灾减灾、传统水产养殖技术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现代海洋服务业等七个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南沙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科技型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提供科技成果推介展示、技术转移转化、专利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共建高端人才流动站,构建高端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联合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科研团队,打造高端人才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共建海洋高端技术南沙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结合南沙海洋产业方向和区域优势,深度探讨南沙海洋产业发展新机遇,推动南沙在海洋高端技术产业领域发展。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表示,与南沙区人民政府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共建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探索具有海大特色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和“广东所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目标的现实需要。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将以海洋产业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化为导向,本着“立足南沙,服务粤港澳,面向全球”的宗旨和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滨海农业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把研究生院建设成为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涉海新技术研发的高地、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据了解,2019年8月、11月,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两次率队拜会南沙区领导,双方结合各自资源优势就合作方向、合作模式、组织保障等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探讨。2019年12月,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曹俊明率队赴南沙区调研考察,双方就如何加快推进重点合作项目落地进行了研究部署。2019年以来,广东海洋大学大力推进科研机构建设,新成立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中国东盟海水稻研究院、南沙研究生院等科研机构,其中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获得省社科联挂牌为省级平台。目前,广东海洋大学正全力推进国家耐盐碱水稻研发中心华南(湛江)中心建设。去年10月,南沙区举行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项目签约活动,广州市执信中学南沙学校、美国林肯中学、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医院学校、广州恒鑫斯坦福实验学校、英国国王学院学校(2所)、南沙朝阳中学、英国威尔森学校(2所)等9所重磅名校集体落户,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聚集。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梁缘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黎旭阳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陈雅诗

大耳窿

再添一特聘院士,广东海洋大学近一年内聘任三名特聘院士

2020年7月24日下午,广东海洋大学在霞山校区第一会议室举行聘任仪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卫星海洋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国家海洋信息化技术专家组组长潘德炉院士为特聘院士。潘德炉院士表示,将以此次受聘为契机,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学科建设多做实事,为海洋工程技术、海洋遥感信息技术、物理海洋学等方向提供有力支撑,为广东海洋大学与湛江湾实验室联合打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中心”、“南海资源信息中心”、“综合海洋实验与响应中心”,助力广东海洋大学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作出应有贡献。潘德炉院士是卫星海洋遥感专家,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域研究员、国家海洋信息化技术专家组组长、国际海洋水色遥感专家组专家。他突破性地发展了我国海洋水色卫星遥感反演算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和辐射模拟仿真理论,是我国海洋遥感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开创人之一,并为国际海洋水色遥感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海洋大学截至目前,广东海洋大学已有袁隆平、杨德森、潘德炉等3位特聘院士,近年来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2019年12月18日上午,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从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曹俊明手中接过鲜红的聘书,正式受聘为广东海洋大学特聘院士。袁隆平院士在聘任仪式上表示,他希望能与广东海洋大学教授专家共同努力,研究选育耐盐碱高产水稻,并将第三代杂交水稻尽快应用到生产上,为国家粮食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袁隆平院士表示,能跟广东海洋大学的专家教授一道,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做一些工作,感觉很高兴和满意。广东海洋大学以本校海水稻(耐盐碱水稻)研究团队为依托,挂牌成立中国东盟海水稻研究院,聘任袁隆平院士为海水稻研究院荣誉院长。在袁隆平院士的建议和支持下筹备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2020年3月27日,由广东海洋大学参与执笔起草和多次修改完善的建设方案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由广东海洋大学负责建设。2019年11月21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声工程领域知名专家杨德森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主楼多功能厅举行,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为杨德森院士颁发了广东海洋大学特聘院士聘任证书并佩戴校徽。杨德森院士在聘任仪式上表示,他愿意发挥自己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特长,为海大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推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培养更多高素质海洋人才作出努力;愿意同海大师生一道,为实现海洋强国建设战略目标,推动国家海洋科学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广东海洋大学近年来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立项等方面上屡创佳绩,向着建设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海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虚霩

国内第六所海洋大学即将诞生?这所要改名的高校很不简单!

现阶段,全国有五所以海洋大学命名的本科院校,它们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其中上海海洋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海洋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另外三所海洋大学虽然没有被纳入“双一流”建设,但都比较受考生欢迎,实力也比较受认可。这五所海洋大学都是“年轻”的高校。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名是2002年才正式启用;广东海洋大学最早为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中间改了好几个校名,2005年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的前身为大连水产学院,2010年才使用大连海洋大学的校名;浙江海洋大学原名舟山水产学院,2016年才开始使用现名。五所海洋大学中,浙江海洋大学算是最“年轻”的,不过从近些年的发展看,浙江海洋大学有超越“前人”的势头。最近传出消息,国内第六所海洋大学或即将诞生,坐落在江苏连云港市的淮海工学院正在全力冲刺“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这几天,当地媒体对淮海工学院申报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的准备工作做了报道,并表示淮海工学院申报更名江苏海洋大学“已进入关键时期、冲刺阶段”。笔者查阅了淮海工学院的官方网站,发现该校已经把申报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作为2019年重点工作予以部属。该校校长在2019年工作要点中提到“一道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推动重点你工作落地见效……要积极做好江苏海洋大学更名申报工作……”。地方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学校的全力部署,不出意外的话,第六所海洋大学就是“江苏海洋大学”。淮海工学院申报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并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而是一个推进多年的规划。在十几年之前的2007年,《江苏省“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就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江苏海洋高等教育,加快在淮海工学院的基础上建设江苏海洋大学的步伐。”所以说,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是早晚的问题。学院升级为大学,这等好事为何落在淮海工学院的身上?因为即将改名的淮海工学院其实是一所很不简单的高校。学校创建于1985年,现在拥有两万余名在读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主校区坐落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海洋科学”一直是优势学科,并拥有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中心、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企业海洋生物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一批海洋特色鲜明、学科力量雄厚的科技研发和服务平台。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几年维持在95%以上。淮海工学院虽一所“80后”二本院校,但分数线却很高。2018年安徽高考,理工类,淮海工学院投档线为500分,超出本科线68分,距离一本线仅5分;2018年江西高考,理工类,淮海工学院投档线509分,超出当地本科线62分。优势学科强、毕业生就业率高、录取分数线在同类高校中处于高位,所以说淮海工学院不简单。相比学校的不简单,高校改名更是一件不简单的脑力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校间兴起了改名潮,好像不改个好听点的名字就不合群,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仅2018年5月,一次性就有四十所高校公示更名(含升格)。很多高校为了改一个漂亮且能吸引人的名气,可谓想破了头脑,不过,结果却不一定能如愿。比如东华大学,原为中国纺织大学,是纺织领域知名学府,改名之时,正逢全国纺织行业萎靡,为了尽快与纺织“切割”,为转型铺路,迫不及待地把校名改名了东华大学。于是,它不再是纺织类高校,而成为了一所综合类高校。结果不出几年,“北华大学”、“南华大学”、“西华大学”相继诞生,估计东华大学这所教育部直属211高校,肠子都悔青了。事实上,谁都不能保证一定会改个好校名,所以,即便大家花了很多心思,死亡了很多脑细胞,也不见得就能给学校整出个好名字。不过,就淮海工学院而言,改名有一定的必要,首先,江苏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海洋大省,需要有一所与之对应的海洋大学,以提升国家和地方海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其次,淮海工学院本身的优势就是“海洋学科”,校名却完全没有体现出来,需要做出调整。当然,名字再好听,也不如有一身好本领。不少世界名校的校名就是“某某学院”,而且它们这个校名用了百年也不改。总之,校名再漂亮,学校不行,人们还是看不上;校名一般,学校很厉害,照样能被万人铭记!

广州南沙与广东海洋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南方网讯 近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与广东海洋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活动在南沙区行政中心举行。此次签约活动是双方加强合作的重要成果,将为粤港澳大湾区输出海洋领域专业高层次人才,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中心。根据协议,南沙区政府和广东海洋大学将围绕五个方面展开全方位共建合作,形成人才、技术、资源、产业的共享与互动。五大共建项目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院、南沙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高端人才流动站和海洋高端技术南沙论坛。广东海洋大学与广州南沙的合作,是继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之后,该校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又一个重要布局,将更深入地服务南沙区、广州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说,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将以海洋产业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化为导向,本着“立足南沙,服务粤港澳,面向全球”的宗旨和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滨海农业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把研究生院建设成为海大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涉海新技术研发的高地、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南方日报记者 杜玮淦 通讯员 张艳梅 梁缘

辨惑

宁凌:在广东建立国家海洋第五研究所

广东作为海洋经济强省,科研力量仍分散,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宁凌建议:在广东建立 国家海洋第五研究所羊城晚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李妹妍报道:“广东在海洋科技方面有相当的基础,但是科研力量比较分散。”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宁凌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经济正在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他建议国家海洋局在广东建立国家海洋第五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五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海洋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5万亿元增长到预计2017年的1.78万亿元,年均增长11%,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在宁凌看来,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强省,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十二五’期间,国家海洋系统创新是以省为单位来做试点,到了‘十三五’,国家海洋局将试点的层级下移到市和园区,与此同时,许多研究机构都在整合自己的力量,在深海、远海领域做了很多探索。”据了解,目前国家海洋局有四个海洋研究所,分别位于山东青岛、浙江杭州、福建厦门和广西北海。而在广东,参与海洋研究的除了广东海洋大学等几所高校外,还有中科院、海洋局、农业部等几个部门,科研力量较为分散。宁凌建议,在广东建立海洋五所,有三个可备选的城市,分别为湛江、深圳、广州。他认为,海洋五所应形成省部共建机制,不但要有海洋自然科学的研究,也应该有海洋人文社科、智库的研究,“整合广东省的各种研发力量,建成相对比较综合性的研究所。”

经无价

年薪最高80万!南沙这两所科研单位招人啦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南沙区获悉,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目前正在对外招纳贤才,年薪最高达80万,还享受多种福利和待遇,各位南沙人才千万不要错过。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 单位简介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简称“智能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共建的省属事业单位,是首批落户南沙明珠科学园的研发单位之一,旨在建成国际一流的智能无人系统研发机构。面向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科学与技术前沿,面向海洋科学研究、深海资源勘查和海洋安全保障等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智能院将布局基础研究、智能载荷研发、平台运维保障、海洋信息服务等方向,形成全链条研发体系,致力于推动海洋技术进步,致力于推进技术与应用融合发展。◆招聘学科领域学科及专业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所涵盖的专业; 研究方向与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相关的研究方向,包括新概念水下机器人、新型传感器、流体力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导航与定位、能源动力、新型驱动材料等。◆ 招聘岗位、岗位职责1.学科带头人: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建立科研团队,组织申请国家和地方项目,引领学科发展等;2.技术方向带头人:制定并组织完成本技术方向工作计划,项目管理实施,开展成果转化等。◆ 应聘要求1.年龄要求:学术带头人55周岁以下,技术方向带头人50周岁以下;2.国内外高校全日制相关学科博士,获得博士学历和学位证书;3.有从事海洋机器人或与智能无人系统相关领域的研究经历;4.近五年在国内外知名期刊或者会议发表过高水平文章;5.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人才待遇1.年薪60-80万起,具体一事一议;2.可享受科研项目启动经费、安家费、生活补贴等;3.为高层次人才组建科研团队;4.科研成果可享受科研奖励;5.按地方政策提供人才公寓;6.可申报各类人才项目,获资助后相关待遇与薪酬累加;7.享受带薪休假、协助解决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注:申请科研项目启动经费、住(购)房补贴、安家费、生活补贴、人才公寓等须符合地方人才引进政策。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单位简介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11月,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省级科研事业单位,由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协同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优势力量共建。实验室位于广州市南沙区。◆ 招聘岗位◆ 任职条件基本条件: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公民意识,廉洁奉公,恪守职业道德;2.踏实稳重、责任心强,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薪酬待遇:实验室为工作人员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具体待遇面议。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耿旭静、董业衡

能立

广东海洋经济“三三二”看点和趋势

文/杨阳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总体看来,《报告》呈现出广东海洋经济的“三三二”看点和趋势。“三个第一”海洋生产总值第一。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第一次突破2万亿,连续25年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将近四分之一,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如若加码香港高端航运业与澳门滨海旅游的特色海洋产业优势,大湾区将是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然而,受全球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全球航运和油气低迷等众多因素影响,未来2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增速是否存在破9风险,仍需重点关注。海博会第一次在深圳举办。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第一次从湛江转至深圳这个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无论是参展规格、数量、质量均实现跨越式突破,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成果展示正在逐步走向全球主舞台。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广东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落幕,完成 15.5 万家涉海单位清查、2.2 万家涉海单位产业调查、2500 家海洋相关产业单位调查以及 1300 家专题单位调查,标志着广东真正系统摸清海洋企业家底,为下一步海洋经济发展沟通、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三个先行”“科技先行”。长期以来,海洋科技资源呈现出“北重南轻”格局,面向南方、面向南海的科技实力较弱。同时,《欧盟蓝色经济年度报告2019》将海洋清洁能源(海上风电和海洋能)、海洋生物产业、海洋深海矿产、海水淡化和海事防务列为其五大重点扶持的海洋新兴产业。广东海洋六大产业中海上风电、海洋生物产业两个领域与欧盟发展方向重叠,且均处于“起跑”状态,未来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加剧。面对此景,广东重点通过部署“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等举措,从科技创新源头和成果转化两端发力,弥补了与海洋创新能力的短板。未来,深圳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加速落地也将进一步提升广东在全球海洋科技竞争格局下的战略地位。“平台先行”。至2019年,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已公布,其中不乏具有海洋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如,山东青岛、烟台均主打海洋牌,致力于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洋智能制造基地;浙江舟山主打海洋油品等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海南自贸港则瞄准国际滨海旅游消费中心。同时,广东南沙、蛇口和横琴自贸试验区海洋特色也亮点纷呈。其中,南沙新区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形成了以中船龙穴造船基地为核心、船舶工业配套的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覆盖制造、维修、租赁、集装箱、物流、内外贸航线等上下游产业链,具有产业链耦合关系的企业集群。随着中远海运散运等15家知名航运物流企业总部落户南沙,南沙国际海事服务产业聚集区正加快形成,又同步带动了国际船舶登记、船舶检验、船舶管理、海员培训及外派服务等产业快速集聚。前海地区拥有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市一半的西部港区、拥有南海油气开发总部集群和后勤服务基地、拥有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总部研发和制造基地、拥有邮轮母港和游艇码头等高端滨海旅游资源,已形成四大海洋主导产业集聚的格局。横琴新区依托于港澳新兴产业的渗透和外溢,产业布局涉及滨海休闲旅游、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海洋金融、海洋生物医药及海洋科技等板块。“理念先行”。从国际上海洋发展理念来看,蓝色可持续增长取代之前的海洋环境保护论、经济发展论等主题,更加关注均衡化发展。广东秉承这一理念,重点部署海洋环境监测、海岸带治理等海洋公共服务产业,率先在国内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产业化发展,突出加快放管服改革,开展了海洋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等系列工程,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海洋治理,真正践行了国家海洋现代化治理理念。“两大趋势与要求”“集群化”。集群组织是负责指导和治理集群的独立服务机构,欧盟围绕海洋经济增长设立约60多个集群组织。从组织规模和成员上看,集群组织成员规模一般为80-300家,中小企业在集群保有较高的比例席位,拥有参与度和话语权。从组织功能上看,产业集群组织承担成员管理、信息共享、集群营销、设施管理、集群培训及跨国合作功能。产业集群组织将成为各行业新“代言人”,战略价值将超过企业总部、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平台,成为各地下一步争夺的目标。2019 年,广东海洋创新联盟、广东海洋协会虽组建六大产业七个分会,但功能性、专业化程度等与国际先进海洋产业组织相距甚远,仍需向进行学习产业集群组织管理经验。“国际化”。深圳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发挥广东海洋对外开放合作的示范门户作用,推动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展促商、以展促才(人才)、以展促标(标准),引进国际顶尖会展支援机构,加速迈向“世界海洋第一展”。加速建设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提供蓝色信贷、海洋碳汇交易等全球海洋公共服务金融产品,主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除君之忧

广东海洋经济“三三二”看点和趋势

文/杨阳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总体看来,《报告》呈现出广东海洋经济的“三三二”看点和趋势。“三个第一”海洋生产总值第一。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第一次突破2万亿,连续25年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将近四分之一,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如若加码香港高端航运业与澳门滨海旅游的特色海洋产业优势,大湾区将是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然而,受全球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全球航运和油气低迷等众多因素影响,未来2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增速是否存在破9风险,仍需重点关注。海博会第一次在深圳举办。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第一次从湛江转至深圳这个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无论是参展规格、数量、质量均实现跨越式突破,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成果展示正在逐步走向全球主舞台。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广东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落幕,完成 15.5 万家涉海单位清查、2.2 万家涉海单位产业调查、2500 家海洋相关产业单位调查以及 1300 家专题单位调查,标志着广东真正系统摸清海洋企业家底,为下一步海洋经济发展沟通、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三个先行”“科技先行”。长期以来,海洋科技资源呈现出“北重南轻”格局,面向南方、面向南海的科技实力较弱。同时,《欧盟蓝色经济年度报告2019》将海洋清洁能源(海上风电和海洋能)、海洋生物产业、海洋深海矿产、海水淡化和海事防务列为其五大重点扶持的海洋新兴产业。广东海洋六大产业中海上风电、海洋生物产业两个领域与欧盟发展方向重叠,且均处于“起跑”状态,未来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加剧。面对此景,广东重点通过部署“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等举措,从科技创新源头和成果转化两端发力,弥补了与海洋创新能力的短板。未来,深圳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加速落地也将进一步提升广东在全球海洋科技竞争格局下的战略地位。“平台先行”。至2019年,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已公布,其中不乏具有海洋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如,山东青岛、烟台均主打海洋牌,致力于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洋智能制造基地;浙江舟山主打海洋油品等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海南自贸港则瞄准国际滨海旅游消费中心。同时,广东南沙、蛇口和横琴自贸试验区海洋特色也亮点纷呈。其中,南沙新区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形成了以中船龙穴造船基地为核心、船舶工业配套的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覆盖制造、维修、租赁、集装箱、物流、内外贸航线等上下游产业链,具有产业链耦合关系的企业集群。随着中远海运散运等15家知名航运物流企业总部落户南沙,南沙国际海事服务产业聚集区正加快形成,又同步带动了国际船舶登记、船舶检验、船舶管理、海员培训及外派服务等产业快速集聚。前海地区拥有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市一半的西部港区、拥有南海油气开发总部集群和后勤服务基地、拥有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总部研发和制造基地、拥有邮轮母港和游艇码头等高端滨海旅游资源,已形成四大海洋主导产业集聚的格局。横琴新区依托于港澳新兴产业的渗透和外溢,产业布局涉及滨海休闲旅游、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海洋金融、海洋生物医药及海洋科技等板块。“理念先行”。从国际上海洋发展理念来看,蓝色可持续增长取代之前的海洋环境保护论、经济发展论等主题,更加关注均衡化发展。广东秉承这一理念,重点部署海洋环境监测、海岸带治理等海洋公共服务产业,率先在国内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产业化发展,突出加快放管服改革,开展了海洋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等系列工程,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海洋治理,真正践行了国家海洋现代化治理理念。“两大趋势与要求”“集群化”。集群组织是负责指导和治理集群的独立服务机构,欧盟围绕海洋经济增长设立约60多个集群组织。从组织规模和成员上看,集群组织成员规模一般为80-300家,中小企业在集群保有较高的比例席位,拥有参与度和话语权。从组织功能上看,产业集群组织承担成员管理、信息共享、集群营销、设施管理、集群培训及跨国合作功能。产业集群组织将成为各行业新“代言人”,战略价值将超过企业总部、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平台,成为各地下一步争夺的目标。2019 年,广东海洋创新联盟、广东海洋协会虽组建六大产业七个分会,但功能性、专业化程度等与国际先进海洋产业组织相距甚远,仍需向进行学习产业集群组织管理经验。“国际化”。深圳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发挥广东海洋对外开放合作的示范门户作用,推动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展促商、以展促才(人才)、以展促标(标准),引进国际顶尖会展支援机构,加速迈向“世界海洋第一展”。加速建设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提供蓝色信贷、海洋碳汇交易等全球海洋公共服务金融产品,主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