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想读软件工程专业,实力又一般,可以考虑这些理工高校!是谓谢施

考研想读软件工程专业,实力又一般,可以考虑这些理工高校!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市场对IT类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供不应求,高级程序员的工资非常的高,让其他行业的员工非常羡慕。市场良好的反应,使得软件工程专业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但是,名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竞争非常激烈,考研淘汰率高,很多学生只能望而却步。其实,软件工程主要是掌握技术,能够学好技术,将来就会有好出路。学生考研,选择目标高校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选择那些竞争激烈程度一般的高校。比如下面的4所高校,就值得报考。一、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在211工程大学众多的南京市,并不是很突出。很多学生考研都会首先考虑211工程大学,而不会去考虑“双非”高校。比如,报考软件工程专业的同学,可能首先会考虑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这使得南京邮电大学的竞争激烈程度降低,考研的成功率提高。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专业都不错,加上地理位置又好,综合各种因素来考虑,还是非常不错的。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只有一所985高校,其他的理工类高校都各有特色,并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特色十分鲜明的高校,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都有着很强的实力,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自然也不会差。由于杭州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得很好,大型互联网企业多,研究生毕业以后,留在浙江省的各个城市就业,那也是非常的容易,而且薪酬待遇都不错。三、重庆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是电子信息领域的特色高校,学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专业的设置以及培养方案也非常迎合市场的需要。重庆邮电大学的王牌专业是通信工程,以此为基础延伸的其它专业,实力也是相当不错。比如,大家都想报的软件工程专业,也是学校重点打造的专业之一。学生毕业以后,也能前往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就业,找到理想的工作。四、广东工业大学作为我国的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工业基础非常好,但是省内高校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就比较少。因此,广东省政府十分注重培养理工类的高校,广东工业大学在省内的地位仅次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的软件工程正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引起考生的广泛关注。如果学生们趁早报考,那竞争不会激烈,能顺利通过笔试,复试基本能过。毕业后,留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就业,相信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以上4所高校都是理工类高校里面,地理位置好,软件工程专业实力较强的高校。如果自身的实力一般,没有报考名校的实力,就可以考虑这4所大学。这些高校在本地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企业认可度高,即使将来不是211工程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就业也不会困难。

玻璃湖

广东工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通知(调剂系统即将开放)

目前考研复试和调剂已经开始,调剂也是让人最头疼的,因为你不知道是什么结果,什么时候有结果。但不管怎么样,调剂也是我们上岸的关键因素,所以调剂要慎重,去了解更多的调剂信息也是重中之重。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广东工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工商管理、经济金融等多学科多专业。广东工业大学位于广东省省会广州市,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现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等多个校区。近日,广东工业大学多个学院也都相继发布了调剂信息: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21年电子信息(信息工程与集成电路方向,085400)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现有调剂指标15个左右,调剂系统开通时间为3月25日上午9点,调剂系统关闭时间为3月29日晚24点。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现有软件工程(学术型)和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非全日制专业型)两个专业接收调剂,调剂系统开通时间为2021年3月25日16:00至27日16:0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院环现有境科学与工程(083000),资源与环境(085700)两个专业接收调剂,调剂系统开放时间为2021年3月25日11:00-2021年3月29日12:00。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接受硕博连读申请)三个专业接收调剂,系统开通时间为2021年3月25日17:00-3月27日05:00。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现有应用经济学(020200)专业和金融(025100)专业接收调剂,调剂系统的开放时间为2021年3月25日中午12:00:00点至3月27日中午12:00:00点。生物医药学院生物医药学院现有制药工程和材料与化工(生物医药方向),两个专业接收调剂,调剂报名时间为3月25日9:30-3月27日9:30。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政务管理(1204Z1)学硕专业接收调剂,调剂系统的开放时间为:2021年3月26日0:00:00点至3月26日24:00:00点。广东工业大学现调剂信息都是第一批调剂信息,根据后续缺额情况,可能会开通第二批调剂。另外广东工业大学各学院调剂系统也都已经开放,关闭时间最迟的为3月29日12:00,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有意向的考生要抓紧时间了。往期回顾速看!辽宁大学多个学院发布调剂系统,调剂系统即将开通中国人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等多所名校公布了调剂系统开通时间多学科、多专业、多名额,延大、武大和集美等高校调剂信息来了速看!调剂系统已经开通,这些院校还有大量调剂名额,含多种学科

凌音

院校更新篇之神奇的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这所学校是一所不能用简单的排名来看的学校,我如果说比一些照顾性211强很多,肯定很多人不同意,那就不说了,总结——位置极好,优势学科突出,就业率超高,未来双一流专业或许有它的一席之地!)地域:广东省广州市校史:始建于1958年,由广东工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和广东机械学院组建广东工业大学。资质:省属重点大学 博士点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3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 1986年、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科实力: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第四轮学科排名:控制科学与工程:A-;机械工程B+;化学工程与技术B、设计学B;材料科学与工程B-;土木工程C+、环境科学与工程C+、软件工程C+、工商管理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仪器科学与技术:C-信息与通信工程C- 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的3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其中工程学已进入0.33%王牌专业:机械、自动化、化学口碑: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主要成员。牵头创建中国三大原创学科之一可拓学在广州知名度比较高,师资与就业都不错理工类专业优势明显,自动化、机械、材料、机电很好,艺术设计、计算机在珠三角,除了华南理工就是广东工业大学(当然中山大学工科也不差);文科方面会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文科最好的三个专业就业率比较高,官方95%以上;考研氛围很浓厚,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考研,考研学校为本校,中大,华南理工等重点大学,如果优秀是有机会被保研的;学科外特色:男女比例大概3:1;学校有四个食堂加两个夜宵食堂,味道都还不错;住宿条件挺好,毕竟有钱的地方!我是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孙老师,感谢点点赞,关关注,听我讲高考的那些事!您身边的志愿填报专家,我一路与你们同行!

羔羊

广东工业大学你了解吗?广东工业大学排名前十的专业有哪些呢?

【一、广东工业大学简介】:广东工业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DUT),简称"广工大",位于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制造2025”国家试点示范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主要成员。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广东机械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现有省一级重点学科10个,省二级重点学科5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国家A类。1952年,广州高工、北江高农、兴宁高工、海南农校、广西第六工校合并组成广州水利土木工程学校;1953年,学校更名为珠江水利学校;1954年,并入武汉长江水利学校;1955年,更名为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1959年,广东省电业局广州中心试验所、广东电力学校、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广东水利电力学院;1961年,广州工学院、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合并为中南科学技术学院;1962年,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和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合并为广东工学院;1970年,更名为广东矿冶学院;1982年,复名广东工学院;1995年,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6年,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2008年,成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工程学学科进入国际ESI,位居世界排名前1%。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IC基地,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约共建国家数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入选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成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大学伙伴(中国第十四所),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和南海区人民政府四方共建佛山广工大研究院;2014年,艺术设计学院与芬兰著名公司Avarte合作成立库卡波罗艺术馆,学校成立华南地区首家大数据管理领域专业研究机构——广东工业大学大数据战略研究院,成为世界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成员,是中国大陆十所高校之一;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签订全面合作仪式,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办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惠州广工大研究院;2016年,与肇庆市端州区政府共建端州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当选首届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单位,成立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材料科学进入国际ESI,位居世界排名前1%,成为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111计划”),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成为首批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实验室建设主要依托单位;2018年,计算机科学进入国际ESI,位居世界排名前1%,广东省唯一坐落在高校的设计博物馆——广东工业大学浩泽莱德设计博物馆开馆;2019年,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和环境科学学科进入国际ESI,位居世界排名前1%,入选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二、广东工业大学院系与专业简介】:据广东工业大学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0个教学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8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理学、文学、法学七大学科门类。【三、广东工业大学专业推荐】:1、推荐指数排名第一: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主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模拟与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技术、模式识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核心课程,以及一系列的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包括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自动化专业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营维护、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2、推荐指数排名第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工程实践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以及设备运行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2012年被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2013年获得了全校首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进入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前20强。3、推荐指数排名第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系统、电机电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于1958年在广东省内最早创办“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具有协同精神与创新意识,适应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人才。4、推荐指数排名第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技术原理和应用开发方法,受到严格的专业技能系列训练和项目研发初步实践,能从事计算机系统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管理和教学培训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是省优势重点学科专业,结合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升级背景,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推荐指数排名第五:土木工程;业务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及项目规划、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并重为宗旨构建教学体系,主要课程有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流体力学、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建筑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结构抗震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试验、建设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等。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及广东省名牌专业,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6、推荐指数排名第六:信息工程;7、推荐指数排名第七:信息与计算科学;8、推荐指数排名第八:经济学;9、推荐指数排名第九:国际经济与贸易;10、推荐指数排名第十:网络工程;依次为:软件工程、通信工程、英语、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法学、会计学。。。。。。下一期给大家讲解南京邮电大学,敬请期待!

老鼠街

广东十五所最好大学排名,地头蛇广工大就业吊打985!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自1989年开始,持续保持GDP第一长达30年,2018年数据显示,有望突破1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两个(东北黑吉辽三省)GDP之和。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独占其二,不仅拥有2万亿GDP城市广州、深圳,更有全国GDP排名前二十城市佛山9500亿,东莞7580亿。前二十城市里,广东以一省之力独占五分之一。而广东拥有华为、腾讯、平安、格力、恒大、中兴、比亚迪、OPPO、VIVO、华润、南方电网、正威国际、广汽集团、招商银行、万科、美的、顺丰、南方航空、TCL、唯品会、大疆、大族激光等全明星整容企业,无论是就业环境,还是经济条件都堪称国内第一,然而,在1.09亿人口面前,广东的高等教育一直是其短板,广州、深圳更是常年依赖外省高校来补充其庞大的人才需求。其实,就本省范围来看,广东省能够拿得出手的大学,起码有十五所,能够在这几所大学学习,借助实习、地理位置的便利,好好规划,也能够走上人生巅峰。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盘点盘点,末尾有彩蛋哦:1.中山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华南第一学府,对标的是清华北大复旦,办学经费过百亿,科研经费50亿,19个学科ESI世界前1%,全国排名5-12之间,这种体量,基本已经告别小广告了,只有你考得上和考不上的实力问题了,就业华南整片横着走。2.华南理工大学985/211,双一流大学,全国排名15-30之间,对标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没有短板,工科类院校,地域、就业、实力结合的最完美的大学之一,广汽、南方电网两大好去处,羡慕死了其他同级别院校,就业华南整片顺畅无比。3.暨南大学211,一流学科,全国排名50-80之间,省内文科第二学府,经济金融类专业,那可是相当之热门的,就业更对口于四大、银行,这种高大上的单位,职务抬头基本都是XX经理、XX主管,让其他院校学生口水直流。4.华南师范大学211,一流学科,全国排名50-80位,师范类前十高校,排名乍看不是特别出彩,但胜在学生出路好,就业佳,其他都不看,就单单看广东1.09亿的人口,就知道,该省的教育事业一定十分吃香,就业去向往往是公务员,教师,要知道广东的公务员和教师可不是其他地方的能比的,往传深圳的基层公务员事少离家近,年薪30万,虽然事后辟谣,基本工资仅14-16万一年,那也是羡煞旁人呐,家又是广东的话,小日子过得那是相当的滋润的。5.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创建于2011年,2018年已经具有博士授权点,有院士2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成立不到10年,能够有如此漂亮的数据,不可不说一句,有钱真好。该校是新型探索性大学,生源质量全省第三。但由于创校时间短,根基不稳,暂时屈居第五。6.深圳大学这所学校这几年可谓是风头无量,17年经费45亿,比肩复旦,网红大学,建筑新八校,出了马化腾、张近东、史玉柱等一批顶级富豪,腾讯更是其校友企业。全国排名70-100之间,名次虽然不高,但作为深圳市的亲儿子,以计算机、建筑学、光学工程等学科突出,热度一直不减,校友甚至喊出了,王牌专业比985/211还牛的口号,就这气势这底气,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近日,与四川大学肩并肩搞合作,真是铁了心要把深圳大学建成双一流大学的架势啊。7.华南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大学,号称广东吃饭大学,全国排名70-90之间,农林类大学第五,说是农业大学,其涉农类专业当然是省内第一的啦,而这所大学又偏偏比较综合,软件工程、金融、会计学等专业分数最高,就业也好,真是两难的选择呀。8.南方医科大学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对口职业医生,那可是丈母娘眼里的好职业呀,越老越吃香,工作轻松、福利待遇好、最关键的是事业单位,相当医生,除了中山大学,这所大学最靠谱了。9.广州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高校,广东省十所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队选手,当然,和南方医科大学一样,工作好才是真的好,还是插句话,广东人口1.09亿,每个人都保不准生点小毛小病的,缺口还是非常大滴。10.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十所重点建设大学,111计划高校,学校拥有全职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人才80人次,拥有珠江学者、青年珠江学者、省杰青等省级人才99人次,同时还聘有外籍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如此华丽的数据,就是出自广东省这所低调含蓄又作风踏实的大学,由于是工科类大学,就业一直很轻松,更是号称,在广东省,外省一般985能去的单位,广工大都能去,就业看齐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一类,就业率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更是99.17%以上。1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1计划高校,原教育部直属大学,全国语言类大学第六,土特产各种外语类人才,小语种、高级翻译、商务英语等专业优势明显。在广东,放眼望去,都是一片医科大学、理工科大学,而这所语言类大学,在省内的地位相当于“北外”“上外”在当地的地位,像华为恒大等企业,招收小语种专业,就是要这类人才。12.广州大学广东省和广州市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1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各类“长江学者”6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领军人才4人,国家杰青和优青获得者16人,数据堪比中上等211。13.汕头大学广东省“211”高校,成立时间也不长,一所“80后”大学,曾经的中国首富李嘉诚建立的高校, 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王牌专业临床医学、工商管理、土木工程、新闻学等,广东的大学,医学类专业真是吃香。还是那句话1.09亿人口,人多,需求更多。14.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市重点大学,又是一所医科类大学,虽然排名不高,生源质量和考试分数那也是很吓人的,甚至超过了前面五所,医生的职业魅力不减当年啊,考得上这所高校,不愁就业。15.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建设大学,卓越计划高校,1990年建校,时间比较短,但定位十分高大上,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双一流计划获得了37.5亿的经费支撑,成为省内最大的赢家,未来前途无可限量。在国家推出“双一流”计划后,广东省更是土豪般地拿出250亿重点建设省内高校,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对人才的渴求更是迫切,相信,在金钱的化学作用下,广东省的高校会有一番新格局。请关注小编,小编带你看各种精彩推文呦。

变固外战

广东省这两所大学,一个在广州一个在深圳,就业资源比211还吃香

广东省的这么两所大学,首先说第一所就是深圳技术大学,这是一座非常年轻的院校也就是从2018年才开始本科招生,但这个院校的实力,她是依托广东省深圳市政府以及深圳大学的,可以说,靠山还是比较有实力的,那么,另外一点呢这个学校的师资,还是非常值得大家去考虑的,我非常在乎的就是师资,孩子跟着一个老师就好比,徒弟跟了一个好师傅,一样的,师傅的技艺越高,孩子学到的东西越实用,越有助于就业。那么关于深圳技术大学。师资情况呢,一半以上的都是有过企业高管,高级技术型人才在这个院校里边当老师的,而且这个学校在这些老师的考核当中,不以学术论文,科研项目,为参考依据的,说到这了,我想插一句,我们国家很多的一些公办院校,大多数,我今年发表了多少论文,我那个有多少个科研项目都以这个为食欲,为噱头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的,而这所院校呢,从办学的初衷都是以解决企业。行业和产业实际当中来培养人才的。所以这个初中,还是非常值得大家去考虑的,你像他的,机械类自动化物联网,交通运输,光源与照明,包括纳米医学技术等等这些都是在各个行业各个产业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些技术性,或者叫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但是说到这儿,我还是要说一下,为什么我,提出来,深圳技术大学这个院校呢。因为深圳的院校本身也不多,也就那么11所高校,但大多数都是那些层次稍微靠上一点的,录取分数都比较高的,要么就是比较靠下一点,中间段的,特别缺乏,所以深圳技术大学,在深圳市还是有很大的人才市场需求的,况且他刚刚开始的本科招生,学风,包括生源质量,都还非常不错,都是值得大家去考虑的,但是,这只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而已,因为省外的报考这所大学录取分数不低。至于为什么这么高,可能这里边有炒作,因素在里边,基本上要五百七八。因为每个省份不一样,甚至五百八九可能都够一些稍微偏下的一些211,院校了,所以大家在选择这个院校的时候还是要理性一下。那么,今天分享的第二所大学,就是广东工业大学也是广东省的一个老牌的工业院校,向他的机械类设计计算机软件工程包括自动化材料。以及土木工程等等都是这个学校的优势专业,况且这个学校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大家心动的一个地方,就是这个学校的校友,几乎遍布了整个广州和深圳甚至珠三角,可以说校友资源比较好,为什么说这一点呢,因为我们在面试的时候或者是我们在进这家企业的时候。假如企业的高管是你的师兄的话了,都有一点情面在里边,所以入职率,就比较高一些,可以说比那些中下层的211院校都要吃香的,这个是真事,各位家长一定要考虑一下,况且这个院校业单位,也都是一些大中型企业,甚至一些上市公司,都很多的,很多企业,到华南理工去做宣讲的时候,顺便就在那个广东工业大学做了一些招聘宣讲了,关于广东大学院校的录取分数,本省520分左右就够了。但是外省的是需要五百八九十分的,所以本省的考生,报考这个院校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你想想,考了这么低的分数能报考就业环境,这么好的一所院校,我个人感觉着,您已经赚了,但是对于外省的,咱们家长,朋友还是要理性的分析和考虑的,有哪些,拿不定主意一定要多咨询一下专家,最后,针对这两个学校,该怎么选择,我个人给大家一个观点,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广东省内的,首先考虑,广东工业大学,因为他的层次他的实力他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那么,省外的,咱们的家长,我还是推荐,广东工业大学,但是关于这两所院校本省的生源报考,非常占优的,基本上在520分左右就够了,所以报考的院校,是本省的,家长朋友一定要关注一下,性价比还是高。我是临沂袁老师,专注高考志愿填报,如果我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的话,欢迎大家点点关注。

贰拾蚊

近水楼台先得月,科技名企轻松进,广深考研最难上岸的计算机学院

广东坐拥广深两个一线城市,众多科技企业层出不穷,有着华为、腾讯、大疆、网易等科技名企,是众多计算机学子朝朝暮暮期盼能进入实习和就业的单位,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众多考研学子把目光朝向了广深高校,那么到底好不好考呢?我们简单分析了下报考热门的计算机学院,他们分别是位于深圳的哈工大(深圳)、深圳大学和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报考难度,首先,招生名额,招生越少就越不好考;其次,是专业课难度,计算机考研,有着让众多学子望而却步的408科目;再次,复试分数线,复试分数线整体反应了难度。一、招生名额从今年的统招人数(已剔除士兵计划和免推生)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硕招的最多得是广东工业大学的计算机学院,招生39人,软件工程学硕招生人数最多的是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招生22人,网络空间安全招生最多的是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招生36人。学硕招生总名额最多的学院是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56人,其次是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46人,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45人,深圳大学27人,哈工大24,招生最少的是中山大学17人。专硕招生最多的是广工205人,紧接着是深大203人,中大152人,暨南大学109人,剩下的学院都没超过百人,专硕招生最少的是华南理工大学56人。当然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各个学校都进行了扩招,甚至有消息称今年哈工大基本上采取等额复试,即进入复试基本上不淘汰人。二、专业课难度计算机考研择校过程中,众多经常要在选择统考科目和院校自命题科目之间抉择。这两年,由于计算机大热,跨考人数越来越多,选择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统考科目作为专业课的院校业越来越多。408科目,作为让人却步的专业课的难度是公认的,408科目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四门课,很多人把408的难度比喻成数学一,可见难度不小。在2020年,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深圳大学选择所有专业考408科目。哈工大(深圳)的考试科目是854计算机基础,和408类似854计算机基础包含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结构四门课,2020年重新改版后的854难度也不小。暨南大学的848计算机基础综合,则只包括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两门课,830为数据结构,845为抽象代数。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所有科目则选择考925数据结构,相比之下复习压力就小了一些。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硕考829数据结构,专硕考831数据结构与C语言。三、复试分数线专业科目考408科目的三个学校,学硕复试分数线最高的是中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45分,其次是华南理工大学333分,深大315分。专硕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复试线都为340分,深大为291分。哈工大(深圳)计算机学院学硕和专硕今年都执行了学校的校线320分,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硕的复试线为316分,专硕为331分,网络空间安全学硕为294分,专硕为267分。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硕为334分,软件工程为354分,专硕为326分。广东工业大学的计算机学硕、软件学硕的复试线都为340分,专硕为345分。四、总结考研不易,热门专业热门高校考研更是难上加难。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招收人数最少的是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考试的科目是公认非常难的408,复试线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都非常高,说明难度十足。同为考408的中大计算机学硕复试线更是高达345,但其软件和网络安全分数线只有300分,另外中大专硕招生虽然比较多,分数线仍然到达了340分,这两个学校的两个学院竞争可不是一般的大。相较之下深大分数不高,但考虑到专业课难度,有意向考深大的同学还是需要努力。专业自命题的学校中,按专业课难度来说最难的是哈工大,分数线320分,如果没有计入扩招,那么相信竞争程度也不见得会弱于中大和华工。暨南大学计算机方向学硕和专硕复试线分别为316和331,但其网络空间安全学硕和专硕复试线都低于300分,专硕甚至接近国家线,算得上今年得小冷门。华南师范大学印象中计算机学院没有那么强大,但是分数却不低,软件学硕一度到了354分,惊呆众人。但是,真正让人震惊得却是广东工业大学得计算机学院,复试分数线都在340分数以上,印象里“双非”好考,不考408科目的院校好考的印象是否被击碎了呢?!综上所述,除了今年爆冷得暨南大学和考408专业课得深圳大学分数相对比较低外,剩下得学校并不好考,随着越来越多院校专业课加入408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考生前往热门地区报考非408科目的学校,虽然考试科目难度有所下降,但分数却高居不下,如何选择还是要自己权重好才行。

不知就后

软件工程实力强的100所大学:浙大前三,苏大进16强

软件工程是近些年比较热门的一个本科专业大类,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领域。虽然该专业比较难学,但就业还是比较好的,是一个学好以后不愁高新岗位的学科专业。本文为大家介绍我国软件工程实力强的100所大学(根据软件工程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想学软件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可以优先考这些大学哦!软件工程最好的3所大学:北航、浙大、国防科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是我国软件工程最强的3所大学,其软件工程学科均为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是2002年成立的全国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自成立以来,有一半全球IT行业前30的公司副总裁以上领导到访过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有12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都与其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著名企业,而且杭州市互联网大公司也不少,阿里、华为、网易、海康威视等等。国防科大是我国著名军校,一直在为国家安全培养精英人才,软件工程在国防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国防科大软件工程实力顶尖也是必然,值得学软件的学生报考。软件工程实力第4~16的大学:学科评估A、A-软件工程第四次学科评估为A类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第四次学科评估为A-类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这一批大学的软件工程均进入了A类,是我国软件工程最好的16所大学,适合学霸报考。这16所大学中,15所都是原985名校,只有苏州大学只是211工程,考不上其他大学的话,苏大学软件性价比很高。软件工程实力第17~33的大学:学科评估B+原985工程高校: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双一流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虽然是四非大学,但却是军事名校,有4位专职两院院士,实力也很强。软件工程实力第34~49的大学:学科评估B原985工程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普通本科高校:浙江工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实力第50~67的大学:学科评估B-双一流高校: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高校:天津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大连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软件工程实力第68~82的大学:学科评估C+双一流高校:广西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疆大学。普通本科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软件工程实力第83~100的大学:学科评估C双一流高校: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普通本科高校:西安邮电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侨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湘潭大学、南华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我国共有118所大学软件工程学科进入了C-类及以上评估,剩下的就不多介绍了。

蓝学校

软件工程大学专业实力哪家强?(干货)

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当今社会,软件工程专业现在也非常热门。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在每一年很多学生都咨询软件工程专业的有关问题。那么全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实力哪家强?我给大家推荐和提供一种比较权威的判断选择思路。直接上干货,那就是依据教育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6 所,本次参评45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65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看看,是不是一目了然!软件工程专业排名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10335 浙江大学 A+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10001 北京大学 A10003 清华大学 A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A10284 南京大学 A10486 武汉大学 A10056 天津大学 A-10145 东北大学 A-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10247 同济大学 A-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10285 苏州大学 A-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10610 四川大学 A-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B+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10183 吉林大学 B+10246 复旦大学 B+10286 东南大学 B+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10422 山东大学 B+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10611 重庆大学 B+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10697 西北大学 B+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B+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B10055 南开大学 B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10294 河海大学 B10295 江南大学 B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10384 厦门大学 B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10459 郑州大学 B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10558 中山大学 B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B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B-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B-10216 燕山大学 B-10255 东华大学 B-10280 上海大学 B-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B-10357 安徽大学 B-10386 福州大学 B-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B-10635 西南大学 B-10657 贵州大学 B-10673 云南大学 B-11258 大连大学 B-11417 北京联合大学 B-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10075 河北大学 C+10108 山西大学 C+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10299 江苏大学 C+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10593 广西大学 C+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C+10755 新疆大学 C+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C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C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10385 华侨大学 C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C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 C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C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C10530 湘潭大学 C10555 南华大学 C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C11065 青岛大学 C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C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10126 内蒙古大学 C-10212 黑龙江大学 C-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C-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10327 南京财经大学 C-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10447 聊城大学 C-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10623 西华大学 C-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C-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10710 长安大学 C-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C-

谷风

2019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工学类硕士平均月薪最高

2月20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2019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人数为53.92万人,初次就业率为94.58%,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26%,本科生就业率为93.44%,专科生就业率为96.12%。超过八成的已就业毕业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薪酬方面,平均初次就业月薪为4443元,增幅为9.14%。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8180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862元,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672元。总体情况高校毕业人数前三:中大广工广大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57.2万人,除去因休学、结业、肆业等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人数为53.92万人,比2018年减少了3362人,其中研究生2.73万人、本科生26.08万人、专科生25.11万人。我省有男性毕业生24.80万人,女性毕业生29.13万人,男女比例为85:100。其中男性毕业研究生1.25万人,女性毕业研究生1.48万人,男女比例为84:100;男性本科毕业生11.41万人,女性本科毕业生14.67万人,男女比例为78:100;男性专科毕业生12.13万人,女性专科毕业生12.98万人,男女比例为93:100。从高校看,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中山大学,有11441人,其次是广东工业大学,有10599人,第三是广州大学,有10340人。2019年广东省生源毕业生47.84万人,占毕业生数的88.72%。广东地区中,毕业生最多的是广州市,有4.44万人,占毕业生数的8.23%;其次是茂名市,有4.20万人,占毕业生数的7.78%。外省生源毕业生有6.08万人,占11.28%,比例比2018年减少了0.87个百分点。在外省生源中,湖南省生源最多,有6024人,占外省生源数的9.91%;其次是河南省,有5930人;第三是江西省,有4799人。毕业生就业率如何?研究生就业率5个工科类专业就业率100%,法学最低报告显示,初次就业率为94.58%,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26%,本科生就业率为93.44%,专科生就业率为96.12%。研究生方面,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1.26%,比2018年减少了2.26个百分点。从学科就业率看,研究生就业率较高的学科有教育学类(93.23%)、历史学类(93.16%)和经济学类(93.11%), 较低的学科有哲学类(71.81%)、艺术学类(85.51%)和法学类(86.66%)。与2018年同期相比,就业率增加最多的是历史学类,比去年增加了3.91个百分点;其次是教育学类。减少最多的是哲学类,减少了16.65个百分点;其次是艺术学类。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就业率为100%的专业(毕业生人数大于等于40)有10个,属工科类的专业最多,有5个。就业率低于80%的专业(毕业生人数大于等于40)有15个,就业率最低的是法学,为43.55%,其次是化学,为61.36%。在人数最多的前20个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金融,为97.18%,其次是中药学,为96.62%;最低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82.11%,其次是肿瘤学,为84.81%。人数较多的专业中,比全省研究生平均就业率低的还有金融学、内科学等专业。本科毕业生学科、专业就业率就业率最高前20名工科专业占7席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44%,比2018年减少了0.40个百分点。从学科就业率看,本科生就业率较高的学科有艺术学类(94.80%)、教育学类(94.53%)、工学类(93.84%),较低的学科有法学类(88.80%)、哲学类(89.15%)、农学类(90.46%)。与2018年同期相比,就业率增加最多的是哲学类,比去年增加了5.06个百分点;其次是医学类。减少最大的是法学类,减少了2.30个百分点;其次是农学类。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毕业生人数在100以上)看,就业率最高的是纺织工程,为99.44%;其次是护理学类,为99.07%;第三是中医学类,为99.01%。就业率最高前20名中,属工科类的专业最多,有7个。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有动物医学类(74.64%)、临床医学类(75.65%)、工商管理类(76.64%)等。在人数最多的前20个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商务英语和物流管理,均为95.92%;最低的是法学,为86.43%,其次是临床医学,为92.11%。人数较多的专业中,比全省本科生平均就业率高的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94.9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4.91%)、土木工程(94.48%)等等;;而汉语言文学(92.57%)、软件工程(92.78%)、财务管理(92.79%)等专业则低于本科生平均水平。专科毕业生专业大类、专业就业率农林牧渔、轻工纺织、司法大类排前列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12%,比2018年增加了1.56个百分点。专科生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大类有农林牧渔大类(98.22%)、轻工纺织大类(98.00%)和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97.91%),相对较低的专业大类有公安与司法大类(94.91%)、文化艺术大类(95.02%)和教育与体育大类(95.25%)。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毕业生人数在100以上)看,就业率为100%的有9个,分别是化妆品技术、家具艺术设计、机场运行、汽车车身维修技术、铁道机车、铁道信号自动控制、制药设备应用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舞蹈表演。就业率相对较低的10个专业中,有4个专业属教育与体育大类。最低的是西餐工艺,为85.83%;其次是数学教育,为88.05%;第三是中医学,为88.36%。毕业研究生学科、专业薪酬薪酬前20工学类专业占18席,月超1.1万2019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为4443元,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8180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862元,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672元。已就业毕业生中,超过6成的毕业生平均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毕业研究生学科、专业薪酬方面:2019年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8180元。其中,工学类最高,为9578元;其次是管理学类,为9407元;第三是理学类,为8410元。艺术学类相对偏低,为6662元。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应用统计,为13930元,其次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为13892元,第三是工商管理(专业型),为13529元。在最高的前20位中,工学类最多,占18席。平均月薪相对较低的研究生专业中,最低的是体育学,为4431元;其次是针灸推拿学,为4895元。本科毕业生学科、专业薪酬信息安全电子商务自动化排专业前三从学科看,本科的平均月薪为4862元。其中,哲学类最高,为5423元;其次是工学类,为5309元;第三是教育学类,为5194元。相对较低的为法学类(4398元)、农学类(4416元)和管理学类(4555元)。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信息安全,为8235元;其次是电子商务类,为7406元;第三是自动化类,为7232元。平均月薪相对较低的专业中,最低的是专业是中医学类,为3479元;其次是社会学类,为3706元;第三是机电技术教育,为3828元。专科毕业生专业大类、专业薪酬专科大类平均月薪3672元从专业大类看,专科的平均月薪为3672元。其中,交通运输大类最高,为4459元,其次是水利大类,为4144元,第三是轻工纺织大类,为4035元。较低的为农林牧渔大类(3165元)和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3420元)。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铁道工程技术,为6718元,其次是铁道供电技术,为6662元,第三是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为6611元。平均月薪相对较低的专业中,最低的是化学教育,为2549元,其次是物理教育,为2555元,第三是西餐工艺,为2659元。就业地区薪酬省内深圳最高,省外北京最高2019年就业地区流向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平均月薪为4396元,在广东省外地区就业的平均月薪为5299元。在广东省内就业地区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深圳市,为5041元,其次是广州市,为4491元。较低的分别是云浮市(3529元)、揭阳市(3610元)。在广东省外地区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北京市,为6491元,其次是上海市,为6130元,第三是浙江省,为6090元。如从行业上看,2019年行业大类流向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5163元,其次是金融业,为5109元。较低的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3682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952元)。从行业中类平均月薪看,最高的是烟草制造业,为6053元,其次是货币金融服务,为5561元,第三是铁路运输业,为5350元。就业地区流向省内占94%,广深佛排前三就业地区流向上,毕业生就业地区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占已就业毕业生的94.82%。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地级市,共吸纳38.74万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83.07%,其中到广州市就业的毕业生最多,有17.0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36.63%;其次是深圳市,有7.97万人,占17.10%;第三是佛山市,有4.01万人,占8.61%。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吸纳5.99%、3.97%、1.79%的已就业毕业生。到广东省外地区就业的有2.42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5.18%,约有一半的外省生源毕业生选择留粤就业。外省地区中,到上海市就业的最多,有2708人,占到外省地区就业毕业生的11.21%;其次是北京市;第三是浙江省。2019年毕业生中,有11285人选择出国出境深造或就业,占毕业生数的2.09%。出国出境到英国的最多,占出国出境人数的30.90%;第二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占19.61%;第三是美国,占14.76%。毕业生自主创业超2000人自主创业,零售业最多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2055人,占毕业生数的0.38%。其中毕业研究生自主创业人数为66人,占毕业研究生数的0.24%;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1218人,占本科毕业生数的0.47%;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771人,占专科毕业生数的0.31%。按创业类型分,现代服务业占36.11%,传统产业创业占15.18%。从行业分类看,选择在零售业创业的最多,占创业人数的17.32%,其次是文化艺术业,占13.43%。从创业地区看,毕业生基本上选择在广东创业,占创业人数的92.51%。在广州市创业的人数最多,有699人,占创业人数的34.01%,其次是佛山市,占9.44%。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创业的占创业人数的71.05%。就业发展趋势分析学科人才冷热不均,大湾区成就业首选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有哪些趋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毕业生就业总量仍然较大。从近5年的毕业生规模看,我省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总体上呈上升的态势,规模逐年扩大,从2015年的49.35万增加到2019年的53.92万,预计2020年毕业生有60.3万人,加上择业期内二次择业和外省来粤求职的毕业生,就业总量巨大,形势依然严峻。其介绍,近年广东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首位,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近5年的就业率看,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在94%和96%区间浮动,保持在94%以上。“预计2020年广东省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人数相比2019年会有所增加,但由于求职的毕业生总量巨大,2020年就业形势仍将严峻”。各学科人才需求冷热不均从近5年来各学科平均就业情况看,研究生的管理学类、工学类、经济学类一直是用人单位的“香饽饽”,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率和月薪均在各学科前列,而哲学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等学科的需求偏淡,就业率和月薪均相对较低。本科各学科中,就业率和平均月薪均在前列的有工学类和艺术学类,而法学类、文学类、医学类和农学类的就业率和平均月薪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哲学类、教育学类、理学类和历史类就业率相对较低而月薪较高,管理学类、经济学 类则就业率较高而月薪较低。“综合毕业研究生和本科生情况看,各学历层次的工科类毕业生普遍存在‘好就业、就好业’的情况;艺术学类毕业生在本科阶段较受欢迎,而研究生阶段则相对受到冷落;管理学类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多,工资待遇则受学历因素影响较大;法学类、历史学类就业机会及待遇相对较少;理学类、经济学类、文学类、医学类及农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受学历因素影响较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就业薪酬逐年提高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月薪逐年不断提高,从2015年的3130元到2019年的4443元,增加了41.95%,每年约以9.15%速度增长。大湾区成毕业生就业地区首选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吸纳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共接收了38.74万名广东应届毕业生,占全省已就业毕业生的83.07%。“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毕业生流向比例呈现上升态势,为当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行业流向制造业比例逐年下降报告显示,近年来广东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从近5年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契合了广东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调整”。省教育厅相关人士介绍,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毕业生逐渐转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制造业仍是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但比例逐年下降,已经由2015年的20.32%下降到2019年的14.03%,减少了6.2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毕业生流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服务业行业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来源:南方都市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