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度艺术市场报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夫若是者

2019年度艺术市场报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近期,由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和法国知名艺术机构Artmarket(原Artprice)联合推出的《2019年度艺术市场报告》正式发布。这是双方深耕全球艺术品市场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报告梳理了2019年各国家各地区纯艺术类的市场规模、中西方各创作主线的行情以及2019年纯艺术市场的热门动向。2019年度全球纯艺术市场拍卖总成交额为133亿美元,同比2018年减少14%。中国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上拍量达到151,490件,成交量为66,106件,同比2018年分别下降了14.08%、18.41%,成交总额为41.02亿美元,同比缩水8.54%。总成交额占全球纯艺术市场的31%,位居全球第二。美国以46.14亿美元的总成交额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的35%。英国总成交额为21.75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英、美这两个主要英语系艺术市场今年均缩水五分之一:美国下跌22%,英国下跌21%。两国在交易数量上均有上涨,但高端市场出现颓势。在中国大陆,艺术品交易依然极其活跃。2019年,中国大陆的拍品数量达13.45万件,但仅有44%的作品成交,这一比率在全球其他地方则为66%。本年度,中国香港地区市场的地位依旧极其稳固:总成交量为7,400件,成交额达13.7亿美元。进一步肯定了2018年创下的13.8亿美元历史纪录。中国香港地区市场的实力建立在极具竞争力的需求之上,能够为现代艺术大师和当代艺术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常玉的《五裸女》(1950)拍出3,900万美元,奈良美智的 《背后藏刀》(Knife behindback,2000)拍出2,500万美元,《TheKaws album》(2005)拍出1,480万美元。2019年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在稳步发展中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共成交7,062件,成交额为12.87亿美元,同比上涨3.29%,成交额再创历史新高。这得益于香港地区市场的贡献。本年度,香港地区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共成交2,223件,成交额为8.19亿美元,同比上涨9.9%。当代热门艺术家刘野在2019年的成交,有7件作品闯进了刘野TOP10榜单中,且都在香港市场中成交。反观中国大陆,本年度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成交额为3.94亿美元,同比下降9.42%,与香港地区市场的拍卖结果进一步拉开了差距。另外,无论是主推的艺术家名单,还是作品的审美趣味上,两地的选择都截然不同。香港地区市场的“国际化”与大陆市场的“本土化”特点,在本年度的二级市场中尤为凸显。本年度,法国以8.26亿美元的总成交额排在全球第四。就拍卖总成交额而言,今年增长率最高的是法国市场(+18%),作品总成交量达8.2万件,揽金8.27亿美元,创下其最佳历史纪录。这一前所未有的成绩主要取决于今年下半年四起超过1,000万美元的交易,成交作品分别出自尼古拉·德·斯塔、契马布埃、皮埃尔·苏拉热和保罗·高更。国际知名画廊入驻巴黎,包括十月落户的卓纳画廊,表明法国和欧洲大陆在艺术市场这个大舞台上的重新定位。阅读报告全文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专业、权威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数据服务平台及研究机构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是下属雅昌文化集团的独立第三方中国艺术品市场数据服务平台及研究机构,专注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数据搜索、艺术品估值、雅昌指数、数据报告等服务。我们的分析基于中国成立最早、数据最全的“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及其自1993年至今统计到的1000+家中国艺术品拍卖机构的31,000+拍卖专场中超过6,500,000件拍品成交及图文信息,以及在海外成交的中国艺术品信息。并从这珍贵的海量数据中成功研究出雅昌指数体系、拍卖市场调查报告、艺术品估价服务等备受市场推崇的数据产品,以推动艺术品市场逐渐由完全依赖“经验和直觉”的传统方式,进入重视数据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时代。凭借AMMA强大的数据库优势及专业权威的艺术品市场数据分析能力, AMMA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市场司指定的艺术品市场数据监测点、故宫博物院文物艺术品价格评估合作单位、北京文物局艺术市场数据研究单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品市场调研合作方、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研究合作单位,以及国际著名市场研究机构Artprice、 Larry’sList、 Artsecnomics等合作伙伴。其母公司—雅昌艺术网(www.artron.net)是全球知名的中国艺术品专业门户网站以及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艺术服务平台,基于雅昌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台体系,建立服务于B端各大艺术拍卖、文博类机构的媒体服务和信息化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并形成旗下艺术头条、得藏(原雅昌拍卖图录)、得艺等面向大众群体的内容服务、数据服务和C端电商产品矩阵。

神臂

2019年10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2019年10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据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0月份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为138.94点,环比增长143.54%,同比下跌26.45%。10月份交易量为23187件(套),环比增长249.15%,同比增长197.80%;交易额为47.88亿元,环比增长2116.49%,同比增长37.77%。本月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交易量和交易额的环比上涨幅度普遍较大,主要受拍卖的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本月香港地区率先拉开了秋季拍卖的序幕,高价拍品频频出现,本月有3件过亿拍品均来自香港地区秋拍。中国经济数据10月份CPI为103.80,环比上涨0.90%,同比上涨3.80%,涨幅创2012年4月以来的新高。由于10月份CPI涨幅还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左右”的全年物价调控目标范围,物价通胀压力并不明显。 本月我国M1存量为55.81万亿,环比上涨0.18%,同比涨幅3.30%。M2存量为194.56万亿,环比下跌0.34%,同比增长8.40%,同比的增速与上月持平。本月M1、M2数据显示,M1连续3个月环比上涨,说明市场需求强劲。M2本月环比下降,说明市场投资不足。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这与近月来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整体走向基本一致。本月上证指数为2929.06,环比微增0.82%,同比增长12.54%,连续两个月稳步站上2900点,市场有限闲置资金部分流入了股票市场,上证指数与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呈现正相关。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地区分布比例10月份,京津冀地区中国文物艺术品成交量为9978件(套),交易额为57209万元;长三角地区交易量为3462件(套),交易额为7150万元;珠三角地区交易量为265件(套),交易额为1893万元;中西部地区交易量为659件(套),交易额为5675万元;港澳台地区交易量为7443件(套),交易额为369211万元;其他地区交易量为1380件(套),交易额为37653万元。交易量从交易量来看,本月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主要集中于京津冀、港澳台和长三角地区。交易量位列第一的京津冀地区,以北京为中心;港澳台交易量位居第二,以香港地区为主;长三角地区位居第三,均来自上海一地;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渐次降低。交易额从交易额来看,本月港澳台地区、京津冀地区、其他地区、长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交易额渐次降低。其中,港澳台地区占据绝对优势,远超其他地区。由于本月香港地区率先开始了大规模的秋季拍卖,以苏富比香港、保利香港、中国嘉德为代表的大拍卖行推出的拍品高价频出,拉高了港澳台地区整体的交易额。从文物艺术品的交易平均单价来看,港澳台地区以49.61万元位列第一;其他地区的平均单价为27.28万元,居于第二的位置;中西部地区文物艺术品成交平均单价为8.61万元处于第三;京津冀地区由于大拍卖行忙于为十一月开始的秋季拍卖会做准备,以常规的四季拍卖为主,低价拍品集中上拍,平均单价仅为5.73万元。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品类分布比例交易量交易额在23187件(套)成交拍品中,五大品类交易量占比分别为:瓷玉杂项39.78%;中国书画36.94%;收藏品17.16%;珠宝尚品4.17%;油画及中国当代艺术1.95%。五大品类的交易额占比分别为:瓷玉杂项35.86%;中国书画28.58%;油画及中国当代艺术19.27%;珠宝尚品13.41%;收藏品2.88%。根据文物艺术品的交易品类分布图可以看出:无论是交易额还是交易量,瓷玉杂项都超过长期占据半壁江山的中国书画,占据明显优势,跃居第一;中国书画下滑至第二,其中,200万以下的拍品中,中国书画的交易总额为7亿,瓷玉杂项的交易总额为6亿,而200万及以上价格区间的瓷玉杂项总交易额为11.2亿,远远超过了中国书画的6.7亿,这一价格区间的中国书画为108件,少于瓷玉杂项的124件。从地区分布来看,这一价格区间的拍品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中国书画的交易额占比低于交易量占比,说明该品类的中低端拍品较多;油画及中国当代艺术的交易额占比高于交易量占比,主要由于该品类的油画中高端拍品较多;珠宝尚品本月表现突出,交易额占比高于交易量占比,延续了港澳台地区拍卖企业在该品类上的优势;收藏品交易额占比低于交易量占比,说明该品类的中低端拍品较多。本文由“艺拍指数”发布“艺拍指数”(www.artdata.net)是由文物出版社与易拍全球研究院联合发布,旨在通过各类价格指数反映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以及艺术品、艺术家真实市场价值。“艺拍指数”以全球156个国家及地区、约5万名艺术家、超过6800万条结果的海量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国际上广受研究论证的特征回归模型(Hedonic Regression),对每一件艺术品进行多维度特征分类,并将其标准化,消除作品因本身的特征因素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计算形成艺术市场、艺术品品类及艺术家全球价格指数,用以真实化、透明化解读艺术市场,发现艺术品、艺术家真实市场价值.原文转自:收藏投资导刊

上一当

报告: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开启,90后成线上艺术品消费主力

有人为了一个艺术展,愿意排队三小时;有人为了一名艺术家,计划一次境外旅游;有人为了一件艺术作品,重新规划了家居格局。现如今的‘’艺术”已不仅限于美术课上的素描绘本,现如今的“艺术品”也不仅是拍卖行里的古董名画,比起专业级的收藏与鉴赏,普罗大众更追求“艺术气息”带来的赏心悦目。2019年3月29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天猫发布《让生活碰撞艺术——天猫艺术品线上消费趋势报告》(下文简称CBNData《报告》),基于CBNData消费大数据,以线上艺术家原作、衍生品及周边产品为主要研究范围,以线上家居饰品品类消费者为研究对象,洞察艺术消费新兴人群的消费特征,还原国民生活中的艺术审美走向。在近年来国民生活日渐优渥,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日益强烈的大背景之下,不仅艺术场馆及展览活动应需增多,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也随之开启,“商品选择丰富”的线上艺术品消费日趋受到青睐。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1)近两年线上艺术家装饰画和摆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摆件增长尤其明显;2)梵高、莫奈、齐白石为2018线上艺术品消费市场TOP3人气艺术家;3)2018线上艺术家装饰画风格以简约现代、新中式为主,图案以植物、风景为热门;4)2018线上艺术家摆件材料以铜、黄铜最常见,PVC材料崛起;5)2018年半数艺术品单件消费在300元内,千元以上占比逐年增长;6)一二线城市是艺术品消费者主要聚集地,三四线城市消费力稳健增长;7)85后、90后是线上艺术品消费主力,他们偏爱装饰画大于摆件;8)90后、95后偏好西方画派,最爱印象派和现代主义;80后、80前更爱国画;9)线上艺术品消费者中4成是重装饰性的初级玩家,6成是重原创和艺术价值的进阶玩家;10)原创性、装饰性、艺术品风格/流派是消费者选购艺术品时的前三项考量因素。基于此,CBNData《报告》还给出线上艺术品消费市场的三大发展关键词“电商化”“原创/IP衍生”“直播新零售”,以揭示“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大势所趋。艺术品消费者图鉴①独当“艺”面的国风中年▼正如女人的衣柜永远都少一件衣服,艺术爱好者的家里往往都少一件艺术品。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不仅能满足大众对艺术气息的不断寻求,同时也是家居生活设计感升级的必备元素之一。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85后、90后是线上艺术品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更偏爱装饰画;80后及80前,则更偏爱摆件。不过从绘画的流派偏好上来看,90后与95后为伍,对西方画派更显偏爱;而80后、85后和80前,则都对国画兴趣浓厚。在年逾30的80后书房中,拥有一件中式艺术品的不在少数。如韩美林的艺术品摆件《鼎》,便是一款采用线上艺术家摆件最常见的铜材料,所制成的中国风摆件作品。从商品材料到设计风格均迎合了线上主流艺术品消费者的喜好。②别具“艺”格的收藏家▼有“进阶玩家”艺术爱好者,艺术消费市场中的“高级玩家”自然也不能缺席。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当前线上艺术品消费市场中,半数装饰画和摆件单件消费在300元以下,不过三年间中高价位段商品的销量占比不断提升。尤其,千元以上艺术家签名款、高端收藏款的消费增长,更能反映出大众对艺术品消费力和品鉴力的升级。如以八十万元在线上成交的陈逸青油画《荷花》为例,作为2018年价格最高的艺术家单品,其艺术价值也显而易见。③“艺”气风发的小镇青年▼相比之下,对艺术刚刚兴起的“初级玩家”艺术品小白,更倾向于选择亲民价的艺术进行尝试性购买。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从线上消费分布来看,一二线城市是艺术品消费者的聚集地,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的艺术品消费力也在稳健增长。线上平台丰富多样的艺术商品,以及广泛的可选范围,显然更便于“小镇青年”进行比较与选择,同时还能在线上浏览邂逅新颖的艺术商品,成为了下线城市艺术建设的线上补给站。此外,相较于“高级玩家”对艺术品收藏价值的讲究,小白玩家对艺术品的装饰性偏好更显著,而价格亲民又兼具装饰性的PVC摆件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2018线上艺术家摆件的新晋热门材质,PVC崛起的背后是贾晓鸥白夜童话系列的走红,主打治愈路线的卡通摆件令人耳目一新,小尺寸“Lite版”的推出,进一步诠释了艺术的轻松化与亲民化尝试。未来,便随着消费者艺术消费需求的日益崛起,艺术品电商将会成为新兴艺术家的展示平台,并进一步孕育多元化艺术风格;艺术外延将不断拓宽,从家居生活品牌的艺术化、时尚化升级,到IP衍生艺术品产业日趋成熟;通过直播、新零售为线上消费者提供的深度互动消费体验,将有效克服艺术品市场线上化的痛点。最后,附上CBNData《报告》线上消费者趣味图鉴:从城市来看,杭州艺术咖的艺术品消费超越广深、实力跻身“一线”;成都、重庆的艺术消费氛围强烈;消费实力派艺术咖广布广东省众多城市。而从不同艺术流派爱好者们的“歌单”可见,古典音乐与西方古典绘画相配;看着国画,听着民谣民乐相得益彰;立体主义/野兽派拥趸热衷嘻哈和电音。当时尚、家居、潮流品牌纷纷打着“以艺术之名”;当国风、原创、艺术家周边为大众所趋之若鹜;当大促、满减、包邮不再成为“剁手”的关键;这正是艺术以物化的“艺术品”形式润泽人们的日常感官与情绪,艺术生活时代正当时。

往见原宪

2019年11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据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1月份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为182.11点,环比增长31.07%,同比下跌17.15%。11月份交易量为22922件(套),环比下跌1.15%,同比下跌7.24%;交易额为73.08亿元,环比增长52.64%,同比下跌21.88%。尽管本月交易量稍有下降,但价格指数与交易额涨幅较大,得益于国内各地区拍卖企业陆续进入秋拍季。以北京和香港为主的拍卖行过千万的高价拍品出现了75件,本月共拍出4件过亿拍品,其中3件来自北京地区,1件来自香港地区。中国经济数据11月份CPI为104.50,环比上涨0.40%,同比上涨4.50%。从环比来看,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从同比来看,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这是自2012年2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首次上涨突破4%,超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左右”的全年物价调控目标范围,存在物价通胀压力。 本月我国M1存量为56.25万亿,环比上涨0.79%,同比涨幅3.50%;M2存量为196.14万亿,环比上涨0.81%,同比增长8.20%。本月M1与M2双升,说明货币供应量增加,并且市场需求强劲。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与M1、M2同时上升,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与整体经济形势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本月上证指数为2871.98,环比下跌1.95%,同比增长10.96%,上证指数跌破2900点,市场有限闲置资金部分流出了股票市场,上证指数与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呈现负相关。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地区分布比例11月份,京津冀地区中国文物艺术品成交量为12961件(套),交易额为381884万元;长三角地区交易量为1151件(套),交易额为17128万元;珠三角地区交易量为3008件(套),交易额为35786万元;中西部地区交易量为243件(套),交易额为926万元;港澳台地区交易量为4135件(套),交易额为291787万元;其他地区交易量为1423件(套),交易额为3299万元。交易量交易额从交易量来看,本月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主要集中于京津冀、港澳台和珠三角地区。交易量位列第一的京津冀地区,以北京为中心;港澳台交易量位居第二,以香港地区为主;珠三角地区位居第三,均来自广州一地;其他地区、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渐次降低。从交易额来看,本月京津冀地区、港澳台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交易额渐次降低。本月大陆地区拍卖行进入秋季拍卖,交易量和交易额向京津冀地区倾斜。以中国嘉德为代表的拍卖行推出的拍品高价频出,拉高了京津冀地区整体的交易额。从文物艺术品的交易平均单价来看,港澳台地区以70.57万元位列第一,以佳士得香港为代表的大拍卖行推出高端拍品较多,提高了港澳台地区文物艺术品的平均单价;京津冀地区的平均单价为29.46万元,居于第二的位置,由于京津冀地区以10万元以下的拍品为主,这一价格区间拍品成交数量占该地区交易量的76.39%,占该地区交易额的5.80%,拉低了京津冀地区的平均单价;长三角地区文物艺术品成交平均单价为14.88万元居于第三。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品类分布比例在22922件(套)成交拍品中,五大品类交易量占比分别为:中国书画38.03%;收藏品28.96%;瓷玉杂项24.51%;珠宝尚品5.94%;油画及中国当代艺术2.56%。五大品类的交易额占比分别为:中国书画40%;瓷玉杂项21.6%;油画及中国当代艺术16.69%;珠宝尚品11.22%;收藏品10.49%。交易量交易额根据文物艺术品的交易品类分布图可以看出:从交易量上看,中国书画占比较高,收藏品及瓷玉杂项占比接近,珠宝尚品和油画及中国当代艺术交易量渐次降低。从交易额来看,中国书画占据几乎一半比重,延续了中国书画在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占据半壁江山的特点;瓷玉杂项在交易额中的比重与其在交易量中的比重基本持平;油画及中国当代艺术板块与珠宝尚品板块的交易额占比远高于其交易量占比,表明这两个板块艺术品单价较高,市场表现强劲,其中常玉、赵无极、吴冠中等20世纪早期艺术大师作品的高价成交,拉高了油画的整体交易额;收藏品的数量和交易额较上月都有大幅度增加,其中,赵孟的《致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人民币成交,拉升了收藏品的整体交易额,交易数量的提高主要来自邮品钱币的成交,其数量较上月增加了79.30%,本月拍卖行共推出了7场邮品钱币专场,占据了收藏品交易数量的58.46%。本文由“艺拍指数”发布“艺拍指数”(www.artdata.net)是由文物出版社与易拍全球研究院联合发布,旨在通过各类价格指数反映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以及艺术品、艺术家真实市场价值。“艺拍指数”以全球156个国家及地区、约5万名艺术家、超过6800万条结果的海量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国际上广受研究论证的特征回归模型(Hedonic Regression),对每一件艺术品进行多维度特征分类,并将其标准化,消除作品因本身的特征因素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计算形成艺术市场、艺术品品类及艺术家全球价格指数,用以真实化、透明化解读艺术市场,发现艺术品、艺术家真实市场价值.原文转自:收藏投资导刊

分水岭

美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发展报告!

文:陈岸瑛、高登科陈岸瑛,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史论系主任。高登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内容摘要】本文结合问卷调研、数据分析、个案研究和实地考察,客观描述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牌发展现状,并就其发展阶段、规律和趋势做出一系列分析和研判。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工艺已从复兴走向振兴,品牌建设方兴未艾,跨界价值衍生初现端倪。【关键词】传统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牌 新时代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工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7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传统工艺振兴指明了方向。2017年以来,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托,本课题组收集整理了一批传统工艺振兴案例,对其中的振兴规律展开了初步研究。2019年,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支持下,本课题组展开了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的目标、标准与策略研究,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拟定了传统工艺振兴与否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并借助问卷星平台为传统工艺企业提供了振兴状态自测量表。#绘画#2020年1月初至2月底,课题组从参与调研的传统工艺企业中获取310份有效问卷,不仅从企业得分与实际运营情况对比中验证了振兴标准设定的有效性,也从答卷中获取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统计数据。根据事先拟定的测评标准,310家企业中尚不具备振兴趋势的有99家,表现出振兴趋势的有111家,初步达到振兴状态的有55家,达到较好振兴状态的有38家,达到完全振兴状态的有7家。本文假设,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时代,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工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具有的价值,除了其固有的产品价值,还有从历史文化遗产转化而来的品牌价值。本文认为,构建本土手工艺品牌,兑现传统工艺背后的无形文化价值,是传统工艺从业者在新时代的历史选择。本次调研,初步印证了这一理论假设。参与调研的多数企业已具有品牌意识或拥有独立品牌,且从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中获得了超出产品之外的文化附加值和品牌溢出价值。以下将从企业和品牌发展阶段、品牌市场定位、品牌传播维度和品牌公关与跨界价值衍生等四个方面,结合问卷统计数据和实地考察经验,就中国传统工艺企业品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预判。一、企业和品牌发展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工艺美术国营厂解体转制以来,传统工艺生产经营单位多数以个体、作坊与小规模企业形态存在。参与本次调研的310家传统工艺企业,年销售额30万元以下的占比29.35%,年销售额30—50万元的占比11.29%,年销售额50—100万的占比18.06%,年销售额100—500万的占比24.52%,年销售额500—1000万的占比7.74%,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9.03%。从企业所有制来看,国营、国资、集体所有制企业占比仅有5.16%;个体、家庭企业占比最多,合计52.9%;家族企业占比12.9%;民营合伙人制企业占比8.06%;民营股份制企业占比20.97%。从企业经营模式来看,1.29%的调研对象以家庭副业谋生;个人工作室占比28.39%;有固定员工或徒弟的作坊和初创小规模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比52.26%;规范化管理的企业占比18.06%。从生产方式来看,纯手工制作的企业占比52.9%;手工制作为主,机械加工为辅的企业占比28.39%;兼有手工制作和机械化生产两条生产线的企业占比18.71%。本次发放的振兴状态自测量表,分4个方面给上述传统工艺企业评分。从得分情况来看,参与测评的企业普遍在品牌推广方面得分较低。这说明传统工艺品牌建设尚在起步之中。在参与调研的310家企业中,260家企业宣称拥有自有品牌(其中223家已注册并使用商标),其中203家在自有品牌基础上进行独立生产;6家拥有自有品牌,以外包的形式进行生产;51家在自有品牌的基础上,通过独立生产和外包加工两种方式进行经营。在无自主品牌的50家企业中,46家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4家为其他品牌代工。总体来看,大多数传统工艺企业已具备品牌和法律意识并拥有自有品牌,近五分之一的企业已开始输出品牌、寻求代加工。不过,在310家企业中,以工艺美术大师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为品牌的企业占比仍不低于62.58%。传统工艺企业的创始人多半有工艺美术大师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而这些体制内授予的称号及其连带的品牌效应,并非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自然选择的结果。从国内艺术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随着画廊、拍卖行等商业机制和美术馆、双年展等学术评价机制的建立,按体制内头衔来为艺术品定价的机制已逐步让位于基于自由竞争的定价机制。与艺术行业对比,传统工艺行业的评价和定价机制目前尚不成熟。所幸不少传统工艺企业已意识到上述问题,通过品牌建设,逐步将大师个人品牌转化为基于市场经济逻辑的家族和企业品牌,如姚建平刺绣、金大师乌铜走银等。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运营家族品牌的占比28.71%,运营企业品牌的占比52.26%,二者合计80.97%,明显超过大师个人品牌运营企业数。这说明,半数以上的传统工艺企业正在适应市场化的定价机制,靠产品服务质量和市场信誉而非靠“头衔”来证明自身的价值。《中华手工》杂志2019年12月发布的《2019中国传统工艺品牌调研报告》,也从其他统计口径(如品牌中英文名称和广告语)印证了这种新旧品牌运营模式各占一半的现状。产品质量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材料与工艺研究、面向现代生活的原创设计,是提升传统工艺产品质量的保障。参与调研的企业在拥有了自有品牌及一定生产规模后,多数将重心转移到材料工艺研究与设计研发。310家企业中,70.32%的企业拥有原创设计能力,69.35%的企业在材料、工艺方面有改良,44.84%的企业在工具和辅助设备方面有改良。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传统工艺企业拥有原创设计能力,另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了专利意识,在申请专利、改良材料、工艺、工具和辅助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通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了品牌竞争力。蜀江锦院、丰同裕染坊、姚绣等传统工艺品牌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二、品牌市场定位品牌市场定位主要体现在目标客群和产品定位两个方面。传统工艺行业的目标客群,以往以政府、藏家、专业客户等熟人群体为主。八项规定出台后,政府采购及礼品市场受到极大冲击;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传统工艺品的收藏、投资功能不断弱化,实用和享受功能日益凸显;随着文化消费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提升,传统工艺销售逐渐从熟人市场向陌生人市场转移。从调研结果来看,在310家传统工艺企业中,目标客群以政府部门为首的目前仅占2.26%,以专业圈为首的占18.39%,以小众消费者为首的占50.32%,以大众消费者为首的占29.03%。传统工艺品牌的目标客群,已从过去的熟人和特殊销售对象,转向自由市场上的小众和大众消费者。从产品首要销售群体来看,其他城市和地区的使用者占比最多,说明产品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能与同类型的工业化产品竞争,且拥有异地代理和销售渠道;本地消费者和慕名而来的藏家占比接近,且比例较高,说明产品信誉度和品牌美誉度较高,能吸引固定的客群;来本地参观的游客占比最小,说明多数企业的产品定价较高或当地旅游业不发达。产品定位,包括产品价位和主打产品功能类型两方面。以往的传统工艺企业,一般只有高价位产品,即作为艺术品出售的手工艺品。本次调研结果却显示,兼有多档产品生产线的企业占绝大多数,兼有高档和中档产品的企业和兼有高中低三档产品的企业占三分之二以上。这说明大部分企业具备了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生产能力,其品牌影响范围已扩大。以往的传统工艺企业,偏向于生产不具有实用功能的欣赏品和礼品。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主打产品定位为审美和馈赠功能的企业仍占较大比例,但实用功能所占比例却与之相当。其余如装饰功能、膜拜功能、教育功能等,也兼具实用性,能促进传统工艺走进日常生活。云南鹤庆金属工艺的振兴经验,是从民族、宗教用品市场转向侧重实用功能的茶具市场,从而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受众群体,其中“寸银匠”“李小白银壶”等品牌在产品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探索值得关注。三、品牌传播维度品牌的建立,除了靠优质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也离不开积极主动的宣传推广。传统工艺企业与普通文化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和动力。地方民众的认同是非遗项目申报和存续发展的基础。故此,传统工艺企业不仅要像一般企业那样努力扩大影响范围,还需关注品牌的本地影响力。调查结果显示,310家中的144家,将近半数传统工艺企业在当地缺乏传播渠道,这或许是因为这些企业在制订品牌传播策略时忽略了当地民众,或者是因为地方政府对此不够重视,导致企业缺乏在本地传播的渠道和资源。其余166家拥有本地传播渠道的传统工艺企业,其展厅、展柜主要集中在当地知名景点。其余传播渠道依次为大宾馆、飞机场、火车站和知名餐馆,但占比都不高。飞机场、火车站为公共场所,展销场所主要由政府部门协调提供;宾馆、餐馆为商业空间,入驻难度大,但也更值得期待。在文化产业中,“艺术+商业空间”这一创新发展模式方兴未艾,相信不久也会扩展到非遗领域,形成“非遗+商业空间”的共享经济模式,从而为提升非遗项目的本地能见度提供助力。品牌国内外知名度是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表征。本次调研结果显示,77.42%的企业经常参加国内知名展会,69.35%的企业经常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国内文化交流活动;49.35%的企业有作品被国内公立博物馆收藏,21.94%的企业在国内知名美术馆举办过独立展览;15.16%的企业在一线城市建立了推广平台或销售渠道,23.55%的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境内合作生产过产品或举办过活动,3.55%的企业有明星代言品牌或产品。对于大多数传统工艺企业来说,请明星为品牌代言难度较高,但像“汝醉”这种核心成员不超过5人的初创品牌,却懂得借助《清平乐》等热播流量来为汝瓷酒具带货,这种借船出海的方式是值得其他传统工艺企业借鉴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牌传播近年来在海外也有不错的表现,24.52%的企业参加过世界知名展会,19.68%的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境外合作生产过产品或举办过活动,17.1%的企业有作品被世界知名博物馆收藏,10.65%的企业在海外建立了推广平台或销售渠道。受惠于“文化走出去”政策,更有36.13%的传统工艺企业经常参加中国官方主办的海外文化交流活动。近20年来,移动互联网已逐步成为品牌传播的主流渠道,而传统工艺行业对此的反应是相对滞后的。2016年本课题组与阿里巴巴合作为非遗传承人做淘宝直播时,绝大多数传承人并不觉得有此必要。2020年春肆虐全国的新冠疫情,却以倒逼的方式让无数传统工艺企业意识到在线推广的重要性。为此,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东家等网络平台合作,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推出了首届“非遗购物节”。本次调研在疫情爆发之前进行,其结果显示,73.23%的企业仍以线下销售为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局面将大大改观。四、品牌公关与跨界价值衍生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和公益资助,这一点中外皆然。相较而言,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传统工艺扶持方面的投入要更大一些。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传统工艺企业都获得过政府扶持,且多个企业获得过不止一种资助。在受资助的种类里,最多一项为与品牌推广直接相关的“参展、对外交流和媒体报道机会”,达到57.1%。其余的资助,特别是人才支持也有不少,这一点对于企业发展和品牌建设至关重要。2015年启动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迄今已使近10万传统工艺从业者受惠,多数传承人显著提升了传承水平和创新能力,不少传承人成为创新创业、非遗扶贫带头人,大批年轻有为的“传二代”为家族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注入了创新创造活力。传统工艺从业者一方面从政府获得各类资源和机会,另一方面也回报地方公共文化事业,甚至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景德镇、宜兴、龙泉、德化、镇湖等地,都是靠传统工艺带动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繁荣。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5%的传统工艺企业对所在地经济文化发展有带动作用,传统工艺品牌效应对于提升地方知名度、促进文化旅游发展、集聚创意人才具有显著作用。除了政府公关,传统工艺品牌发展还离不开学术界的认可和支持。调研结果显示,接近九成的传统工艺企业与学术界接触频繁。66.13%的企业与相关专家学者保持密切联系;48.06%的企业经常被邀请到高校讲学;63.23%的企业经常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42.9%的企业有院校设立的教学实习基地;46.45%的企业经常与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得益于院校和学术界的智库支持,绝大多数传统工艺企业在非遗传承基础研究方面有投入、有成果。无论是对非遗项目的历史演变和传承脉络梳理,还是对材料、工艺的深入研究,都有助于传承人及其企业把握传统工艺背后的无形文化价值,并将这种文化价值转化为产品和品牌价值。传统工艺企业所拥有的无形文化价值和品牌效应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通过“非遗+”模式,产生产品销售之外的品牌衍生价值。令人欣喜的是,参与本次调研的传统工艺企业,近85%有跨界合作的经验。通过各种机会,25.48%的传统工艺企业与设计师、设计公司开展过合作。目前跨界合作较多的领域,依次为教育、文博文创、旅游、地产建筑家居和服装饰品行业。课题组的实地观测经验与上述统计结果基本吻合。产量低、单价高的传统工艺,如想实现产业化、批量化,一般而言需要在与其他行业跨界合作中实现质和量的转化。目前较容易实现的跨界合作形式,是“非遗+教育”和“非遗+旅游”,如非遗体验课、材料包、非遗特色游路线开发,再如投放到文旅、教育渠道的文创衍生品。地产、建筑、家居和服装饰品行业虽然消费需求和经济体量大,但目前尚缺乏专业经纪人或中介公司来完成传统工艺企业与这些行业的对接,因此占比不高。跨界,意味着从熟悉的领域跨入不熟悉的领域。传统工艺品牌目前虽然大量跨界到旅游和教育行业,看起来热闹非凡,其专业化发展程度却乏善可陈。专业人做专业事,强强联合、分工协作才是跨界合作之道。传承人或许擅长做手艺,却并不擅长中小学教育,然而国内多数地方开展的非遗教学只是简单地请传承人展示技艺,却很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发不同的课程。再如景区中的非遗体验,绝大多数只是将某个容易操作的环节搬到现场,一成不变地让游客体验同一个动作。这些手工体验活动很少经过精心设计,也没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游客领略传统工艺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上现象表明,传统工艺品牌跨界合作尚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不过,中国传统工艺品牌发展趋势整体向好,发展空间较大。如前所见,参与调研的传统工艺品牌大多数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基础研究、原创设计能力,无论是政府扶持还是学术支撑,无论是推广销售渠道还是消费市场规模,都有不错的体现。在此基础之上,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本土手工艺品牌。其中部分品牌已产生了超出产品之外的价值,并通过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兑现了这一溢出价值。作者:陈岸瑛、高登科本文为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的目标、标准与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A760004)阶段性成果。美术研究|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美术研究|中国画线条除表现结构轮廓,还传达画家的情感意趣!美术研究|论中国山水画中的空间表达和意境表现!美术研究|论明代山水画中的寻道者意象与艺术主流的终结!以笔墨为例,绝不仅仅是笔与墨在宣纸上画出笔道、渗化墨象!

锤凿决焉

江西市场调研报告――铜

江西是国内再生铜冶炼厂聚集地,其中光亮铜杆产能占全国约三分之一,今年受疫情影响普遍在3月份之后开工,为了解最新市场动态以及新增产能投放进展,富宝资讯基本金属部尹志华、高杰、郑芝媛于6月28-7月3日调研走访江西铜企,途经上饶、鹰潭、丰城、抚州、赣州、瑞金市集中工业区,实地调研十几家大型再生铜企业,以下为具体调研情况:A企业,规模从去年9月底的两台130国产连铸连扎设备,年底后续另增两台设备;今年开始在新厂区新增三台连铸连扎(其中一台已经在运行,另外两台七月份会陆续开炉),实现年总产能可至32万吨以上光亮杆。另新增一套美国南线SCR竖炉(5月22号上午开炉),近期无氧杆滞销现货库存约5000吨,竖炉因此停工,不过由于铜价的不断上涨,库存积累导致的资金压力并不大,厂区原料库存近千吨。B企业,于2016年建厂,属于典型的台州老板来江西办厂,在台州当地有办事处专门采购原料,供应较为稳定。现有两台110国产连铸连扎设备,另有铝炉。原料叠加现货库存约2500吨,注重品牌效应,产品主要销往华东周边区域。C企业,现改名享受当地政策红利。截止6月底走访期间,连铸连轧设备大检重装,预计七月份复工,当前成品铜杆以及原料皆较少,据了解,当地退税政策合计在百分三十多,铜杆加工废在700元/吨附近,这与我们从江苏地区了解到的差很多,反映税收政策优惠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也促使了各地再生企业向江西迁移。D企业(河北系),年后新增两台150国产连铸连扎设备,现年产能15万吨光亮杆。采购原料中紫铜管较多,另外库存大量非标电解铜,车间库存一直维持在三至五天即可,大约1000-1500吨。E企业,河南某知名企业江西分厂,现两台炉子开一台,近期往河南总厂运输铜杆。F企业,拆解园区最早的企业之一,做贸易加拆解,内置湿法铜米剥线等设备。该企业与本次调研的其它铜企都不一样,属于佛山废旧市场贸易商做大之后到江西开厂,回收紫铜由兄弟企业生产,兼顾贸易,因此收货品位相比其他家更多且杂。G企业,两条产线各连接三个120平炉,目前开两台炉子,成品订单较佳。二季度开始平均月产量在2万吨附近,光亮杆实际产量居全国首位,主要是由于从采购到成品价格严格控制,成品价格常年为全国最低,原料库存只备一至两天,账期较长。H企业,主要采购缆粗,生产紫铜排,延伸下当前主推产品为铜工艺,参观厂区各类工艺品模具有几百种,主要于当地政府合作,原料这块库存正常维持三-五百吨。I企业(河北系),原料库存千吨附近,采用150国产连铸连扎平炉,目前开一台,停一台。当地工业园区偏僻,类似山区,因此货源主要从广东南海等地采购。J企业,年后在原厂区附近新建,现合计2台150国产连铸连扎设备。K企业,当地知名电缆旗下,属于从下游往上游延伸。现5台100平炉,近期开两台,优先维持自身电缆使用,多余部分外售。由于产业链一体优势,原料采购价格号称全国最高价,从库存这块明显可以看出来,据了解,当前原料库存有三千吨,也是此次拜访厂家最多的一家,订单还有两千吨,不过因为电缆回款问题,账期在10天至半个月,较长。L企业,位于石城与福建交界,因此原料供应主要来自于福建南安、福州等地。年后新增一台设备(最近没开),当前两台120国产平炉。前身为泉州知名铜厂三美金属,年后在福州地区建办事处。·来源: 富宝有色

不自为也

《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发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7日讯(记者 魏金金)27日,第二届中国非遗发展大会北京论坛在京召开。会议上,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李可染画院)、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陕文投)发布了由西沐主笔的《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发布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据悉,这是我国目前首份常态化发布的关于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整个报告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了在世界非遗发展格局下,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问题、特点、规模结构、趋势、重点发展板块、战略路径及建议与对策等。《报告》主体分为二十二部分,包括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大背景,非遗的概念、内涵与特点,世界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分析,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问题,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非遗产业发展的前沿实践探索,案例研究:世屹文化创新共享平台及政策与建议等。 解放思想 全面理解非遗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报告》指出,我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但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要客观系统地认识中国非遗发展的内在规律,认真解决好非遗发展过程中的抢救、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看点上,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非遗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地位;三是必须解放思想,从系统性资源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推进中国非遗发展的未来格局。为此,《报告》提出,非遗领域的发展需要一场新的思想解放,并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非遗文化发展的时代战略使命。新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下大力气做好非遗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二是积极推进非遗文化及其资源与当代设计、时尚文化及新的消费业态相融合,推动非遗文化融入当代生活,适应当代生活方式;三是进一步提升非遗文化及其资源是我们民族最为独特的战略性资源的认知,进一步深刻理解非遗文化及其资源更是中华民族复兴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在能够进行非遗文化资源化、资产化的领域,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资源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四是进一步研究与认知我国非遗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创新非遗文化传播的路径,积极推进利用市场机制、产业机制进行非遗文化传播的规律研究与探讨,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报告》强调,要全面理解非遗的基本内涵与特点。非遗是一体四维的综合体。研究非遗还要注意关于发源地状态研究,仅仅进行文本及内容式的研究是不够的,必须关注非遗的鲜活性的状态,一旦离开这个状态去研究非遗,就容易走向概念化、文献化的路子,使非遗的研究失去立体性、系统性与历史性。所以,在非遗的研究分析过程中,既要重视非遗是一个整体,也要注意非遗研究分析的四个维度:一是本体内容研究,强调民族属性,特别是在非遗传承过程中增进中华民族的融合;强调以“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作为非遗的确认方式,特别是关注动态传承性。也就是要把研究的关注点放在本体内容的传承发展上。二是非遗是发展中的非遗,是在时间过程中的非遗,不同状态下的非遗都有不同的时间或者是时代烙印。三是非遗都是在一定空间中生存发展的,空间概念是非遗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与标志,不同的空间对应不同的非遗状态。四是非遗的发展都是开放的系统,环境是非遗系统进化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离开了环境,非遗系统就会瓦解与变异。要特别关注非遗的民族性、地域性、主体性、多样性、独特性、脆弱性、艺术性、商业性等特点。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谨防过度开发 在对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的基础上,《报告》显示,仅对中国非遗产品产业的核心层进行相应的规模分析,据预估统计,2018年中国非遗产业规模保守估计为14000亿元。《报告》指出,当前我国非遗产业发展结构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中国非遗产业规模发展迅速,特别是非遗业态的发展进一步丰富,新的业态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生发。二是中国非遗产业规模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是中国非遗产业发展的联动作用,表现在规模结构上就是有了核心层、外围层与辐射层的分布,三头并进,相互促进,带动了中国文化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四是在中国非遗产业规模结构中,非遗工艺品类产业、非遗医药类产业及非遗餐饮类产业是主导,超过了整个中国非遗产品产业规模的70%以上;非遗民俗旅游产业、以版权为中心的衍生非遗产业、非遗家具家居产业等,目前虽然所占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其成长发展最为迅速;非遗产品的支撑服务产业的规模也在迅速提升,成为中国非遗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发展板块。五是中国非遗产业生态正在形成。六是中国非遗资产管理的规模不断提升。《报告》强调,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不断明晰。首先,中国非遗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战略共识:一是非遗发展的宏观背景是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二是遗安全已成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三是在当下或者是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非遗发展过程中的抢救与保护还是最为重要的战略任务;非遗传承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出新与变异的边界,既要强调传承出新的活态化过程,又要防止过度开发而带来的扭曲变异。四是非遗文化的发展,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深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非遗文化及其资源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路径与突破口。五是非遗文化消费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体验,所以,非遗资源系统化、非遗产品、非遗市场、非遗产业发展的过程,既是一种消费过程,又是一种非遗文化的体验过程,更是一种非遗文化的传播过程。六是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非遗资源的梳理、挖掘、发现、使用等管理工作是核心。七是非遗资源与当代设计的融合发展是非遗进入当代生活,融入当代社会与文化生活的重要路径,更是产品创新与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是非遗在当代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八是互联网及其机制的发展,在为非遗的传播、传承、交易、市场与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更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与发展的空间。 跨界创新融合 搭建产业发展战略框架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战略的框架越来越完备。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越来越科学可操作。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使命就是不断推进中国非遗资源的活化,具体来讲,其战略路径就是“一个平台二个方面五条路径”:所谓的“一个平台”是建构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除了基本的展示与交流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非遗及其产业资源整合与资产化平台,产业要素市场与产业资本市场平台,如通过建立相应的非遗及其产业基金、非遗及其产业设计服务中心等,为非遗及其产业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等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二个方面”是指在当下,非遗及其产业的抢救保护依然是重点;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非遗及其产业资源的梳理、挖掘、发现、使用、转化等工作是核心;“五条路径”包括:一是通过当代设计培育非遗及其产业链条,推进非遗产品与消费品进入当代生活;二是通过市场机制的推动,进一步利用市场交易创新,让非遗产品、非遗体验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三是通过发掘新的非遗及其产业消费需求,推进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时尚化进程,创造非遗及其产业新的需求,从而使非遗消费(物质与精神)进入当代生活;四是通过“互联网+”使非遗产品、非遗及其产业文化等的推广与传播大众化,在与新的生活方式融合过程中,通过跨界创新融合,推动非遗及其产业进入大众生活的进程;五是通过交流互动发展体验消费,推动非遗+旅游这一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报告》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对策建议:一是提高认知水平,做好战略规划工作与顶层设计工作;二是在认知内在规律与探索资源配置中转变政府职能;三是把非遗发展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四是抓住核心推动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五是建构市场与产业体系,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与水平;六是加强非遗行业职能建设,完善非遗行业管理体系与组织;七是围绕需求大力培养各层次人才;八是基于新科技融合提升发展的智能化水平与能力;九是以法制化建设为抓手推动监管创新。西沐强调,从当下来看,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与新时期非遗传承发展自身的战略地位与作用严重不相符,已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需求。我们要有更高的站位,在更高的水平上,进一步推动与发展我国非遗文化建设。本次活动由中国民协非遗资源管理评价研究委员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爱心委员会主办,世屹文化集团承办。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红苹果

外媒: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人喜欢艺术品收藏

参考消息网3月18日报道外媒称,由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下属的艺术品研究保护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千禧一代”对艺术的热爱,正促使他们用父母的钱买下价值上百万欧元的收藏品。这种现象令全球顶级画廊和拍卖行更加关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据埃菲社3月14日报道,今年报告的作者吴可佳(音)说,中国年轻人对艺术品兴趣的增长有很多原因,主要包括曾在国外留学、参观过不同国家的博物馆以及成长在热爱艺术的家庭环境中等。报道称,中国“千禧一代”的教育背景国际化打破了语言障碍,这一点在报告提到的趋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年轻人正在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品的收藏者,尽管这些藏品大多购自西方艺术品市场。吴可佳说:“如果这些年轻人身边有人开始收藏艺术品,他们通常会说:好吧,也许我也可以买些价格不太贵的东西。通过向父母借钱,他们可以从零开始,快速成为艺术品收藏家。这种转变可以在一年内完成。”报道称,与上几代人相比,这些年轻的中国“90后”能讲流利的英语,活跃在社交网络上,参加各种国际艺术博览会,与全球顶级画廊和拍卖行保持着联系。他们也在收藏西方当代艺术品。报道注意到,大多数中国收藏家都是自学成才,并能很快在艺术品市场中如鱼得水,无论是在香港、内地,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他们的收藏决策从不会受到宏观经济数据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吴可佳指出,中国“千禧一代”收藏家通常认为,艺术品收藏是“投资购买资产的重要方式”之一。该报告指出,在最近40年中,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

笛卡尔

小小地摊焕发“中国的生机”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

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在长达数月的社会管制措施下,所有大型经济活动都被叫停。在群众就业和生活的呼声下,地摊经济成为经济领域的一匹黑马。经过3月成都率先放开地摊经济,以及后来德阳、咸阳、长春等少数城市跟进的酝酿阶段,等到6月李克强总理公开表扬成都,称地摊经济是“中国的生机”时,其已成为火热话题,几近形成“全民摆地摊”的趋势。甚至一度出现“开奥迪摆地摊”的都市传说,五菱汽车甚至凭借一款“摆摊神车”,差点实现股价一日翻番的神话。虽然比起最火爆的时候,地摊经济的热度已经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中国经济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前瞻产业研究院适时推出了《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探讨中国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广阔未来。报告分为4个部分,对地摊经济行业的基本概念、发展环境、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分别探讨。PART 1 地摊经济行业基本概念根据《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定义,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经营主要品类包括小吃美食为主的早市和夜市,自产自销的农产品以及各类日用品等三类,参与主体为流动商贩和以街边店占道经营为主。此外,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特点的城市而言,往往会出现独特的文旅项目,并通过地摊经济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文艺长廊,工艺品零售,戏剧演出等。作为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相较于“专柜经济”,地摊具有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影响城市环境、交易无法监管等缺点。地摊经济产业链与百货专柜的相似,下游面对的是消费者;中游主体为个体户/流动商贩;而上游涉及到各种支撑地摊经济的“硬件设施”。《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2018年实际增长5.8%。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带来的是消费需求的增长,为地摊经济的火热打下基础。PART 2 地摊经济行业发展环境在第2部分,《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从政策环境和消费环境2方面,全面介绍了地摊经济的行业环境。P2.1 地摊经济政策环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20年6月4日,全国至少有50地通过设立摊贩规范点等方式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主要是通过设置摊贩规范点、允许占道经营等方式对摊贩活动“松绑”,出台规定明确摊贩的外摆时间、外摆范围等,鼓励“地摊经济”重新回归城市。从地区出台的支持举措数量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华中和西南地区。P2.2 地摊经济消费环境根据南都民调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放宽流动摊贩管理后,5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光顾摊贩,总体来说,我国居民对流动摊贩消费意愿持积极的态度。同时,公众对于地摊经济的作用,大多也持正面看法。根据南都民调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放宽流动摊贩管理后,5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光顾摊贩,而不愿意的比例仅占7.1%。由此可见,我国居民对流动摊贩消费意愿持积极的态度。但也有一部分人担心其负面影响,比如乱搭乱建影响出行、餐饮卫生问题突出等。PART 3 地摊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在第3部分,《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从历程、现状、区域情况3方面提供了这个行业的概览。P3.1 地摊经济行业发展历程从我国推广“地摊经济”政策历程来看,自1981年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起,历史上我国多次放松对于流动商贩的管理,对地摊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情况来看,历史上我国对地摊经济采取积极的措施时,均会对就业产业拉动作用。P3.2 地摊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和乡村个体就业人数合计1.77亿人,占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近20%;我国个体经营户全年的营业总额达到13.1万亿,等同于全国社会零售总额的32%。从中可以管窥地摊、小店的繁荣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当中,2月,全国范围内个体户的营业额下降到预期值的50%;到了2020年3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已恢复80%;截至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作为个体户的组成部分,地摊、小店对就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P3.3 地摊经济行业区域情况具体到各个城市,新一线城市成都市的“地摊经济”搜索热度居于榜首,这也与成都市率先推出支持地摊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从搜索“摆地摊”相关内容的热门城市来看,TOP10中有7个城市为新一线城市,但一线城市上海暂未入榜。PART 4 地摊经济行业发展趋势《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第4部分介绍了地摊经济行业的短期发展趋势和长期发展趋势。P4.1 地摊经济行业短期发展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在短期内,地摊经济对于在我国经济从疫情复苏有重要作用。截至5月21日,成都3.6万个摊位已増加就业岗位超10万个。保守估计若全国其他城市有序推进政策实行,有望开放50万个摊位,预计可以新增就业100-150万人。5月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增长,失业率小幅回落,或与我国大力推广“地推经济”有关,部分失业人员实现了“自主再就业”,且“失业金领取条件”搜索指数也显著走低。此外,在“地摊经济”政策支持下,街边小吃摊的增加以及街边餐饮店占道经营可扩大接待量,在居民对摊贩消费持乐观态度的情况下,室外的地摊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费者打消外出就餐的疑虑,助推整体餐饮市场的复苏。P4.2 地摊经济行业长期发展趋势《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显示,长期来看,“地摊经济”将会是我国社会零售业的重要补充业态。线下摊贩积极利用数字经营工具,与线上平台协同合作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达到降本提效,发展数字化经营的新地摊经济或成为行业长期趋势。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文章来源:前瞻网)

生或死

小小地摊焕发“中国的生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

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在长达数月的社会管制措施下,所有大型经济活动都被叫停。在群众就业和生活的呼声下,地摊经济成为经济领域的一匹黑马。经过3月成都率先放开地摊经济,以及后来德阳、咸阳、长春等少数城市跟进的酝酿阶段,等到6月李克强总理公开表扬成都,称地摊经济是“中国的生机”时,其已成为火热话题,几近形成“全民摆地摊”的趋势。甚至一度出现“开奥迪摆地摊”的都市传说,五菱汽车甚至凭借一款“摆摊神车”,差点实现股价一日翻番的神话。虽然比起最火爆的时候,地摊经济的热度已经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中国经济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前瞻产业研究院适时推出了《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探讨中国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广阔未来。报告分为4个部分,对地摊经济行业的基本概念、发展环境、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分别探讨。PART 1 地摊经济行业基本概念根据《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定义,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经营主要品类包括小吃美食为主的早市和夜市,自产自销的农产品以及各类日用品等三类,参与主体为流动商贩和以街边店占道经营为主。此外,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特点的城市而言,往往会出现独特的文旅项目,并通过地摊经济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文艺长廊,工艺品零售,戏剧演出等。作为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相较于“专柜经济”,地摊具有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影响城市环境、交易无法监管等缺点。地摊经济产业链与百货专柜的相似,下游面对的是消费者;中游主体为个体户/流动商贩;而上游涉及到各种支撑地摊经济的“硬件设施”。《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2018年实际增长5.8%。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带来的是消费需求的增长,为地摊经济的火热打下基础。PART 2 地摊经济行业发展环境在第2部分,《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从政策环境和消费环境2方面,全面介绍了地摊经济的行业环境。P2.1 地摊经济政策环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20年6月4日,全国至少有50地通过设立摊贩规范点等方式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主要是通过设置摊贩规范点、允许占道经营等方式对摊贩活动“松绑”,出台规定明确摊贩的外摆时间、外摆范围等,鼓励“地摊经济”重新回归城市。从地区出台的支持举措数量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华中和西南地区。P2.2 地摊经济消费环境根据南都民调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放宽流动摊贩管理后,5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光顾摊贩,总体来说,我国居民对流动摊贩消费意愿持积极的态度。同时,公众对于地摊经济的作用,大多也持正面看法。根据南都民调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放宽流动摊贩管理后,5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光顾摊贩,而不愿意的比例仅占7.1%。由此可见,我国居民对流动摊贩消费意愿持积极的态度。但也有一部分人担心其负面影响,比如乱搭乱建影响出行、餐饮卫生问题突出等。PART 3 地摊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在第3部分,《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从历程、现状、区域情况3方面提供了这个行业的概览。P3.1 地摊经济行业发展历程从我国推广“地摊经济”政策历程来看,自1981年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起,历史上我国多次放松对于流动商贩的管理,对地摊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情况来看,历史上我国对地摊经济采取积极的措施时,均会对就业产业拉动作用。P3.2 地摊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和乡村个体就业人数合计1.77亿人,占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近20%;我国个体经营户全年的营业总额达到13.1万亿,等同于全国社会零售总额的32%。从中可以管窥地摊、小店的繁荣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当中,2月,全国范围内个体户的营业额下降到预期值的50%;到了2020年3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已恢复80%;截至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作为个体户的组成部分,地摊、小店对就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P3.3 地摊经济行业区域情况具体到各个城市,新一线城市成都市的“地摊经济”搜索热度居于榜首,这也与成都市率先推出支持地摊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从搜索“摆地摊”相关内容的热门城市来看,TOP10中有7个城市为新一线城市,但一线城市上海暂未入榜。PART 4 地摊经济行业发展趋势《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第4部分介绍了地摊经济行业的短期发展趋势和长期发展趋势。P4.1 地摊经济行业短期发展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在短期内,地摊经济对于在我国经济从疫情复苏有重要作用。截至5月21日,成都3.6万个摊位已増加就业岗位超10万个。保守估计若全国其他城市有序推进政策实行,有望开放50万个摊位,预计可以新增就业100-150万人。5月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增长,失业率小幅回落,或与我国大力推广“地推经济”有关,部分失业人员实现了“自主再就业”,且“失业金领取条件”搜索指数也显著走低。此外,在“地摊经济”政策支持下,街边小吃摊的增加以及街边餐饮店占道经营可扩大接待量,在居民对摊贩消费持乐观态度的情况下,室外的地摊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费者打消外出就餐的疑虑,助推整体餐饮市场的复苏。P4.2 地摊经济行业长期发展趋势《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显示,长期来看,“地摊经济”将会是我国社会零售业的重要补充业态。线下摊贩积极利用数字经营工具,与线上平台协同合作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达到降本提效,发展数字化经营的新地摊经济或成为行业长期趋势。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