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图)谷风

2019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与日俱增,除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还可用在文体用品、纺织机械、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方面。未来,随着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新材料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到2025年其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一、新材料的分类按材料的性质分,新材料可分为结构新材料(以软科学性能为主要性能的材料)和功能新材料(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性能的材料)两大类。按基本组成分,新材料主要可分为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根据用途分,新材料又可分为能源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磁性新材料、航航天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化工新材料、超硬难熔材料、保温材料、纳米料、高温超导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新型照明材料、新型生态材料等等。二、新材料产业现状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作为7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材料开发区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材料开发区逾300多家,其中江苏省开发区数量全国第一,其数量达到了43家。来源: 中商情报网

赤壁上

2019年中国新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未来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1、2019年全球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8亿美元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由于成分或工艺改进而性能明显提高,或具有新功能的传统材料,其研发及工程化应用依赖于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装备的综合运用。新材料是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决定一国高端制造及国防安全的关键因素,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发展新材料,尤其是发达国家,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2.8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2016-2019年全球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全球先进基础材料产值比重占49%,关键战略材料产值比重占43%,受3D打印材料、石墨烯、超导等新兴产业技术不断突破,前沿新材料比重有所上升,达到8%。全球新材料行业产值结构分析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增至4.5万亿元201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仅仅为0.8万亿元,到2019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已增长至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4%,预计到2021年有望突破7万亿元。2011-2019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中国新材料行业投资大量涌入由于新材料的战略地位以及对其他产业的支持、推动作用,新材料行业发展不但得到了国家的支持,民间资本也大量涌入。2019年我国新材料行业投资数量为59起,投资规模达到89.87亿元,2020年1月2日,云谷固安获得政府补助3亿元。2011-2019年中国新材料行业投资数量、投资规模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备注:2018年投资规模为158.71亿元)4、中国新材料行业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材料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在国家政策和下游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新材料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新兴产业,不是靠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靠独特的优良性能取胜,与新技术密切相关;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产业风险放大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壁垒和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中国新材料行业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鬼畜

生态环境材料市场现状深度调查分析

《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现状深度调查报告》,首先介绍了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其次分析了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规模及消费需求,而后对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剖析和重点总结,接着将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即将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进行详细阐述,最终给生态环境材料企业、学术科研单位以及个人投资者等提供最为全面最为详尽的投资指导。在当今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已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资源,优先把握信息资源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出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最终给出的正是一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重点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优质报告。博研咨询长期致力于提供优质投资指引领域,已为众多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现状深度调查报告》由博研咨询领衔撰写。正文目录第一章生态环境材料简介第一节 生态环境材料定义第二节 目前生态环境材料使用状况第二章全球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 世界生态环境材料市场情况一、全球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发展分析二、未来全球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将形成两大格局第二节 美国生态环境材料发展分析一、美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现状二、美国生态环境材料发展情况三、2015-2020年美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发展走向第三节 日本生态环境材料发展分析一、日本生态环境材料发展概况二、日本研发新型生态环境材料第四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材料发展分析第三章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第一节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概况一、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规模分析二、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进出口分析三、2015-2020年生态环境材料市场规模分析第二节 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现状一、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二、生态环境材料市场的需求增长分析三、我国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特点及发展策略四、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形势第三节 中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发展态势一、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分析二、生态环境材料市场趋势预测三、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的品牌效应分析第四节 生态环境材料主要企业分析第四章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现状第一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情况一、生态环境材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二、生态环境材料发展速度第二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现状一、我国生态环境材料生产状况分析二、我国生态环境材料销售状况分析三、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进口状况分析第三节 生态环境材料应用现状与问题一、我国生态环境材料使用现状调查二、主要结果分析三、相关问题分析第四节2015-2020年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容量研究分析一、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容量分析二、2015-2020年不同品牌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占有率分析三、2015-2020年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增长率第五章生态环境材料技术发展概况第一节 生态环境材料相关技术及特点第二节 生态环境材料技术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生态环境材料技术发展和市场的两大导向第六章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区域市场分析第一节 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区域销售状况第二节 生态环境材料制造行业区域利润情况第三节 生态环境材料制造业区域盈亏状况第七章 生态环境材料供给概况第一节 国内生态环境材料市场规模一、影响生态环境材料市场的因素二、生态环境材料使用情况第二节 我国生态环境材料生产企业省市分布第三节我国生态环境材料区域市场需求一、华北区域二、东北区域三、西北区域四、华东区域五、华中区域六、西南区域七、华南区域第八章  生态环境材料进出口分析第一节2015-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总体进出口状况第二节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进出口情况分析一、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进出口总体情况分析二、2015-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出口情况三、2015-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进口情况第九章生态环境材料企业竞争策略分析第一节 领先者市场竞争策略第二节 挑战者市场竞争策略第三节 追随者的市场竞争策略第四节 补缺者的市场竞争策略第十章生态环境材料重点企业竞争力及关键性数据分析第一节 国外生产商进口商第二节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第三节 国内主要经销商第十一章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一节 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发展趋势一、生态环境材料市场潜力和需求发展趋势二、2020-2026年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增长预测第二节 未来生态环境材料材料的发展趋势第十二章未来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发展预测第一节 2020-2026年生态环境材料技术趋势第二节 未来生态环境材料总体市场规模预测一、2020-2026年中国市场规模预测二、2020-2026年全球生态环境材料销售额预测第三节2020-2026年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容量预测分析第四节2020-2026年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预测分析第十三章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投资环境分析第一节 2020-2026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第二节 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第三节 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社会环境分析第十四章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第一节 生态环境材料发展战略研究一、技术开发战略二、产业战略规划三、业务组合战略四、营销战略规划五、区域战略规划六、信息化战略规划第二节 2020-2026年我国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策略图表目录图表:2015-2020年全球生态环境材料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美元,%)图表:2020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材料产品市场规模及占比(单位:亿美元,%)图表: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图表: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图表: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业相关政策汇总(时间、名称、发文单位、内容简介)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总资产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元,%)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销售额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元,%)图表: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Top5企业销售额排行(单位:亿元)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能规模及增长率(单位:数量,%)图表: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Top5企业产能排行(单位:数量)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量规模及增长率(单位:数量,%)图表: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Top5企业产量排行(单位:数量)图表:2017-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品出口金额及增长率(单位:美元,%)图表:2017-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品出口量及增长率(单位:数量,%)图表:2017-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品进口金额及增长率(单位:美元,%)图表:2017-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品进口量及增长率(单位:数量,%)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品市场消费量及增长率(单位:数量,%)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品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元,%)图表:波特五力模型图解图表: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单位:亿元,%)图表: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市场集中度(CR4)(单位:%)图表: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各细分市场规模及占比(单位:亿元,%)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Ⅰ市场消费量及增长率(单位:数量,%)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Ⅰ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元,%)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Ⅰ市场消费量及增长率预测(单位:数量,%)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Ⅰ市场规模及增长率预测(单位:亿元,%)图表: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Ⅰ主要竞争厂商(或品牌)列表图表: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ⅠTop5厂商(或品牌)市场份额(市场消费量指标,单位:数量,%)图表: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ⅠTop5厂商(或品牌)市场份额(市场规模指标,单位:亿元,%)图表: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Ⅰ市场集中度(CR4)(市场消费量指标,单位:%)图表: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Ⅰ市场集中度(CR4)(市场规模指标,单位:%)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Ⅱ市场消费量及增长率(单位:数量,%)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细分市场Ⅱ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元,%)……………………………………………………图表: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品各区域市场规模及占比(单位:亿元,%)图表:************************公司基本信息图表:2016-2020年**********公司生态环境材料产量(单位:数量,%)图表:2016-2020年**********公司生态环境材料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亿元,%)图表: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渠道竞争态势对比图表: 生态环境材料产业链图谱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销售毛利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销售利润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净资产利润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值利税率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盈利能力预测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固定资产增长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净资产增长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利润增长率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成长性预测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资产负债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速动比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流动比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偿债能力指标预测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净资产周转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图表:2015-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存货周转率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营运能力指标预测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能变化趋势(单位:数量,%)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行业产量及增速预测(单位:数量,%)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市场规模及增长率预测(单位:亿元,%)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品出口金额及增长率预测(单位:美元,%)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品出口量及增长率预测(单位:数量,%)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品进口金额及增长率预测(单位:美元,%)图表:2020-2026年中国生态环境材料产品进口量及增长率预测(单位:数量,%)报告编号:1242232

字字句句

新材料行业深度报告:发展空间广阔,万亿市场爆发

1、新材料行业概况材料工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 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和科 创板六大领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制造强国和国防工业发展的 关键保障。新材料产业由于其技术密集性高、研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国际性强、 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1 新材料的定义在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材料的定义于20世纪90年代被首次提出,并于本世纪初 期开始逐渐成熟并广泛使用。在科技部2004年出版的《新材料及新材料产业界定标准》 中,首次将新材料定义为: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 的材料;高新技术发展需要,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 使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的功能的材料。国务院《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将新材料定义为:新出现的具有 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 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1.2 新材料的分类根据《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新材料主要包括: 先进基础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高分子树脂等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 进轻纺材料等; 关键战略材料:重点从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重大需求,以耐 高温及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 换膜等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等稀土功能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 示材料,以及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 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等。1.3 国际新材料发展情况材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要素和关键性资源,伴随着社会生产模式的发展而发展。 新材料与现代技术的联系日益密切,现阶段,随着新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突破,科学 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也将持续发展并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变革。宏观政策引导力度较大,全球新材料发展迅速。随着新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领 域的逐步扩大,新材料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与国防实力 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限制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相继出台相应产业 政策以促进新材料行业的高速发展。总体规模增长迅速,先进基础材料、前沿新材料发展较快。在各国产业政策的积极引 导下,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2.5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并预计2019年将达到2.8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16%,2016-2019年复合增长率超10%。 同时,由于3D打印材料和石墨烯等新兴产业技术的不断突破,前沿新材料增长较快, 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产业分布不均,差异化特征显著。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拥有成熟的新材料市场,多数产 品占据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是新材料产业主要的创新主体。其中,美国在新材料全 领域位于前列;日本在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优势;中国在半导体照明、 稀土永磁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等领域发展较好;韩国在显示材料、存储材料,俄罗斯 在航空航天材料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来临,全球新材料市场的重心呈现出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的趋 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地区发展的差异化可能 会继续加剧。产业集约化发展,高端材料垄断严重。随着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新材料 产业逐渐向横向、纵向扩展,上下游产业联系日益紧密,产业链日趋完善,多学科、 多部门联合进一步加强,集约化、集群化和高效化特征显著。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促使 了产业战略联盟的形成,有利于产品研发与下游应用的融合,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寡 头垄断的逐步形成。一些全球知名企业开始结盟并进行跨国合作,通过并购重组构建 整个产业链生态。1.4 国内新材料发展情况政策驱动,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高速发展。为了提升新材料领域竞争力,实现我国从 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转变,我国先后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产业发展指 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指导性文件来支撑我国新材料行 业的发展。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中国2019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为4.5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7.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8.72%。其中,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现 代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分别为32%、24%和19%, 前沿新材料仅占总额的3%。全面布局新材料,部分省市产值已达万亿。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以环渤海、长 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各区域之间产业种类与发展规模均存 在差异。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四个城市新材料工业总产值均超万亿,以浙江、 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专注于对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医疗和高性能化工等领域 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则以高性能钢材、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稀土 等领域新材为主,以山东为代表的环渤海更倾向于战略基础材料、高性能材料、特种 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全国新材料布局呈现多元化发展,各具特色,互有优 势。关键材料尚有空白,进口依赖现象严重。中信部2018年7月在“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 设专家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业创新力不强,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据中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尚 属空白,52%依赖进口。其中,95%的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的高端专用芯片、70% 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和绝大多数储存芯片均对进口依赖严重。装备制造领域中,95% 以上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精 加工生产线上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新材料投资规模稳步提升,行业发展机遇挑战并存。据前瞻研究院统计,随着政策支 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大量资本投入新材料行业,整体发展迅速,2017-2018年分 别有115起、74起和54起投资,累计投资规模高达224.41亿元。但由于新材料行业性 质特殊,虽然该行业利润水平较高、竞争者较少,但行业壁垒高、投入资本大,未来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2、下游需求旺盛,新材料市场未来可期需求旺盛,下游产品“激活”新材料产业发展动力。新材料产业涉猎领域众多,由于 行业自身特点、所处周期以及下游市场不同,不同行业对于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发展空 间不同。基于产品需求角度,当下下游需求最旺盛、发展空间最大的新材料领域为 5G 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面板新材料、高分子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新材料和其他前沿 新材料。随着下游需求逐步爆发,上述行业有望成为新材料领域最具前景的板块,市 场空间广阔。2.1 5G材料5G 产业链主要包括接入网产业链、承载网产业链和核心网产业链。5G 概念主要由 5G 终端和 5G 网络组成,其中 5G 终端主要包括手机和物联网终端等,5G 网络主要分为 三个领域,分别与通信网络架构一一对应,其中接入网和承载网是最值得关注的。下游领域丰富,多领域需求巨大。据 IHS 预测,2035 年 5G 在全球创造的潜在销售活 动的市场规模将达 12.3 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比最高,预计将达到 3.4 万亿美元, 其次影响最大的分别为信息通信和批发零售业,预计市场规模分别为 1.4 万亿和 1.3 万亿美元,其他多个领域均有较大发展空间。2.1.1 微波介质陶瓷5G 时代,小型化陶瓷介质滤波器优势明显。传统的滤波器一般由金属同轴腔体实现, 通过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轴腔体滤波器中振荡,保留达到滤波器谐振频率的电磁 波,并耗散掉其余频率的电磁波。陶瓷介质滤波器中的电磁波谐振发生在介质材料内 部,没有金属腔体,因此体积较上述两种滤波器都会更小。5G 时代,Massive MIMO (大规模天线技术)对天线集成化的要求较高,滤波器需要更加的小型化和集成化, 为了满足 5G 基站对滤波器的相关需求,更易小型化的陶瓷介质滤波器有望成为主流 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爱立信已经开始布局陶瓷介质滤波器,其他设备商也在逐步开始采用陶 瓷介质滤波器,预计 2021 年全球主流设备商会逐步采取全陶瓷方案。技术升级支撑产品革新,滤波器行业前景可期。随着 5G 时代来临,基站滤波器市场 有望持续稳定发展。据产业信息网统计,整个 5G 周期中,预计全球将建设 1000 万个 基站。其中,中国将建设约 606 万个基站,滤波器总需求将接近 600 亿元人民币。5G 时代巨大的市场增量,将为滤波器行业带来蓬勃发展的良机。随着陶瓷介质滤波器应用的逐步展开,微波介质陶瓷粉末、粘接剂和银浆等上游产 品需求有望同步增加。2.1.2 高频基材高频基材是 5G 通信行业发展的核心材料。PCB(印刷电路板)是电子设备的重要组 成,而 PCB 制造的关键材料为基材,PCB 基材包括基板(覆铜箔层压板)、预浸材料 (半固化片)和铜箔等。5G 时代,传统基材材料一般很难达到高频通信所必需的电 性能要求,易产生“失真”现象。因此,为了减少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PCB 基材 要选用低介电常数(Dk)和介质损耗(Df)的高频基材。同等信号覆盖区域所需 5G 宏基站数量较多,高频覆铜板需求较大。5G 波长极短,频 率极高,信号趋近于直线传播,绕射和穿墙能力极差,传播介质中的衰减情况严重, 因此 5G 的基站需求量远高于 4G 时代。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5G 宏基站建设数量 约为 4G 宏基站数量的 1.1 倍—1.5 倍。为了满足 5G 高频率的特性,高频覆铜板的下 游需求将得到释放。微小站建设带来高频高速覆铜板增量需求。与以往的通信建设不同,5G 时代更注重 于对室内网络的覆盖。因此,5G 建设将同时建造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飞基站, 其中微基站、皮基站、飞基站合称微小站。和宏基站相对比,微小站型号小,安装便 捷,能够更好对室内网络进行覆盖。因此,微小站的普及和安装,将给高频高速覆铜 板带来增量新需求。高频基材应运而生,市场规模持续增加。在 5G 时代,伴随着高频、高速、高数据量 的技术要求,很多原有的中低频通讯材料会被淘汰,高频基材未来用量有望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Massive MIMO 技术的实现使 5G 基站大幅提高了天线容量;此外,由于高 频电磁波本身穿透性差的原因,5G 小基站的建设规模会远高于 4G 时代,这也将进一 步推动高频 PCB 在内的高频通信材料规模的增长。预计 2023 年,PCB 市场规模达到 262.4 亿元,高频基材市场规模为 86.6 亿元,市场规模持续增加。随着高频基材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其处在同一产业链上的金属铜箔、合成树脂等上游 产品需求有望同步增加。2.1.3 塑料天线振子振子是天线内部最重要的功能性部件。传统的振子是采用金属材料压铸成型,或是钣 金件、塑料固定件和电路板组合的形式,但振子重量大、成本高、安装复杂。5G时代,对通信质量的要求更高,振子的数量将大幅提升,从原来的一个天线单扇面 2- 18 个振子,提升到 64 个、128 个,更高甚至达到 256 个,单个基站的扇面则为 3 面 或 6 面,对振子的数量需求较高。因此,具有重量轻、零件集成度更高、模块一致性 好、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的塑料天线振子逐渐成为首选方案。相比于现有 4G 网络(10-40 个天线振子),5G 时代由于频段更高且采用 Massive-MIMO 技术,天线振子尺寸变小且数量将大幅增长。下游需求旺盛,塑料振子市场可达百亿。随着 5G 布局的逐步展开,基站建设将带动 对塑料振子的巨大需求。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20 年塑料振子市场规模预计将 达到 12.7 亿元,2021 年达到 23.1 亿元,同比增加 81.9%,整个 5G 行业周期内,预计宏基站塑料振子市场规模约 100 亿元。2.1.4 LCP与MPI材料随着 5G 商用化,天线材料市场广阔。天线作为无线通讯中重要的一环,其市场需求 将随着 5G 的逐步推广迎来重大的发展契机。尤其是 5G 对于高频、高速和小型化的 较高要求,催生了 LCP 材料和 MPI 材料成为了 5G 时代天线材料的候选者。LCP 和 MPI 材料优势明显,5G 时代有望脱颖而出。随着 1G、2G、3G、4G 的发展,手 机通信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逐渐提高,其中 5G 的频率最高,分为 6GHz 以下和 24GHz 以上两种,而目前的 5G 技术实验以 28GHz 为主。由于当电磁波频率较高、波长较短 时,易于传播介质中衰减,因此对天线材料的要求较高。4G 时代的 PI 膜由于在 10GHz 以上损耗明显,无法满足 5G 终端的相关需求,LCP 材料则凭借其介子损耗与导体损 耗小、灵活性高、密封性好等特性逐步得到应用。但目前 LCP 造价较高、工艺复杂, MPI 有望成为 5G 时代初期天线材料的主流选择之一。中国 LCP 材料产能较小,进口依赖严重。从 LCP 研发进程、产能分布以及产品特点 等方面综合判断,现阶段日本 LCP 产业综合实力更强。沃特股份(002886)自 2014 年收购三星精密的全部 LCP 业务后,成为了全球唯一可以连续生产 3 个型号 LCP 树 脂及复材的企业,目前产能 3000 吨/年。但其余中国 LCP 生产企业产能均较小。LCP 材料应用广泛,下游需求稳步提升。LCP 在电子电器领域,可应用于高密度连接 器、线圈架、线轴、基片载体、电容器外壳等;汽车工业领域,可用于汽车燃烧系统 元件、燃烧泵、隔热部件、精密元件、电子元件等;雷达天线屏蔽罩、耐高温耐辐射 壳体等领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 年 LCP 材料全球需求为 7 万吨,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7.8 万吨,随着 5G 应用的逐步推广,LCP 市场将持续稳步增长。2.1.5 3D玻璃手机后盖去金属化大势所趋,3D 玻璃迎发展契机。由于 5G 采用的大规模 MIMO 技术 需要在手机中新增专用天线,传统的金属后盖会对信号产生屏蔽及干扰,后盖材料去 金属化大势所趋。目前主流的材料为玻璃、陶瓷和塑料,但普通的“注塑+喷涂”的 技术无法满足 5G 时代的相关要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从质感到体验都向金属和玻璃 逐步靠近。3D 玻璃作为手机外壳材料具有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防眩光、耐候性佳的优点。 目前主流品牌的高端机型大多采用 3D 玻璃作为前后盖材质。3D 玻璃市场逐步渗透,未来市场广阔。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5-2017 年我国 3D 玻璃市场规模从 7.4 亿元增长至 48.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56.35%。但目 前,3D 玻璃价格较高、技术不成熟、产能存在不足,3D 玻璃应用有限。随着 3D 玻璃 技术的升级和量产的实现,3D 玻璃有望在 3C 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中得到大规模的应 用。到 2023 年,预计 3D 玻璃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 280 亿元,较 2017 年增长近 5 倍。2.2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是产业基石,国产替代迫在眉睫。由于半导体材料领域中高端产品技术壁 垒高,目前市场主要被美、日、欧、韩、中国台湾地区等少数国际大公司垄断。我国 半导体材料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地位,大部分产品自给率较低,主要依赖于进口, 半导体材料关乎产业安全,国产替代迫在眉睫。2.2.1 大硅片硅片也称硅晶圆,是制造半导体芯片最重要的基本材料。硅片直径越大,能刻制的集 成电路越多,芯片的成本越低。大尺寸硅片对技术要求高,进入壁垒极高,市场呈寡 头垄断的竞争格局。目前中国大陆自主生产的硅片以 6 英寸(150mm)为主,主要应 用领域仍然是光伏和低端分立器件制造,8 英寸(200mm)和 12 英寸(300mm)的大 尺寸集成电路级硅片进口依赖严重。12 英寸硅片为先进制程的主流方案。制程 20nm 以下的芯片性能强劲,主要用于移动 设备、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包括智能手机主芯片、计算机 CPU、GPU、高性能 FPGA、 ASIC 等。制程 14nm-32nm 的芯片则应用于 DRAM、NAND Flash 存储芯片、中低端处理 器、影像处理器、数字电视机顶盒等产品。45-90nm 中高端产品中,12 英寸也逐渐成 为首选。制程 45-90nm 的芯片主要用于性能略低,而对成本和生产效率要求高的领 域,例如手机基带、WiFi、GPS、蓝牙、NFC、ZigBee、NOR Flash、MCU 等。消费升级,终端市场持续向好,硅片需求逐步扩大,12 寸硅片市场不断渗透。8 英寸和 12 英寸硅片作为主流硅片产品,在终端市场带动下需求将持续扩大。据 SEMI 统 计,2019 年晶圆管面积出货量将达 11,810 百万平方英寸,并预计 2023 年达到 13,761 百万平方英寸,增速稳定。同时,全球 12 英寸硅片市场占比不断提高,预计 2021 年 将达到 71.20%,并有望继续扩大。2.2.2 光刻胶光刻胶是微电子技术中微细图形加工的重要关键材料,国内光刻胶自给率较低。光 刻胶成本约占整个芯片制造工艺的 30%,耗费时间约占整个芯片制造工艺的 40%-60%, 是半导体制造中最核心的工艺。目前国内光刻胶自给率仅 10%,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 相对较低的 PCB 领域。G 线、I 线光刻胶的自给率约为 20%,KrF 光刻胶的自给率不 足 5%,12 寸硅片的 ArF 光刻胶目前尚无国内企业可以大规模生产。中国光刻胶集中 PCB 领域,高技术光刻胶市场份额低。从全球市场来看,LCD 光刻胶 占比较高,为 26.6%,但中国光刻胶市场集中于技术水平较低的 PCB 领域,占比达 94.4%,LCD 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所占份额非常低。全球光刻胶市场预计可达 20 亿美元,国内市场广阔。2017 年,从全球区域市场来看, 中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最大,达到 32%。其次是美洲地区,其光刻胶 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为 21%。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 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 规模达到 12 亿美元,预期未来市场加速扩张,2023 年可达 20 亿美元2.2.3 电子特种气体电子气体是指用于半导体及相关电子产品生产的特种气体,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 航空航天、新型太阳能电池、电子产品等领域,是电子工业体系的核心关键原材料之 一。其行业技术壁垒在于从生产到分离提纯以及运输供应阶段,一直受到欧美发达国 家的技术封锁,并且行业集中度高,美国气体化工、美国普莱克斯、法国液化空气、 日本大阳日酸株式会社和德国林德集团五家公司垄断全球特种气体 91%的市场份额, 国内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电子特气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0- 2018 年电子特种气体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8 年达到 121.56 亿元,同比增长 16.1%,预计 2019 年市场规模达到 152 亿元。同时,随着国内晶圆厂陆续投产,电子 气体需求有望继续增加,预计 2025 年集成电路对特种电子气体需求将达到 134 亿元。2.2.4 高纯溅射靶材高纯溅射靶材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材料。高纯溅射靶材主要是指纯度为 99.9%-99.9999%的金属或非金属靶材,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制造的物理气象沉积工艺, 是制备晶圆、面板、太阳能电池等表面电子薄膜的关键材料。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 将其分为半导体靶材、面板靶材、光伏靶材等。高纯溅射靶材技术门槛高、设备投资 大,行业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厂商占比合计超过 80%,主要分布于美、日等国家。下游行业持续放量,半导体靶材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半导体芯片的金属溅射靶的作用 是制造金属线,将信息传输到芯片。据 SEMI 统计,溅射靶材占半导体密封材料市场 的 2.7%左右。2019 年全球溅射靶材市场规模为 163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190 亿美元;中国半导体用靶材市场规模为 47.7 亿元,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75.1 亿元。2.2.5 化学机械抛光材料化学机械抛光(CMP)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实现晶圆全局均匀平坦化的关键工艺。抛光材料是 CMP 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耗材,但是技术壁垒高且客户认证时间长,一 直以来处于寡头垄断的格局。根据功能的不同,抛光材料可划分为抛光垫、抛光液、 调节器、以及清洁剂等,其中抛光液占据 49%的市场份额,抛光垫占据了 33%的市场 份额。全球芯片抛光液市场主要被美国、日本、韩国等企业垄断,占全球高端市场份 额 90%以上。CMP 抛光垫方面,陶氏杜邦占 79%的市场份额。中国抛光材料市场发展迅速,未来可期。2019 年,全球抛光垫和抛光液的市场规模 分别为 7 亿美元和 12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中国 CMP 抛光液市场销售规模 增长迅速,从 2014 年的 12.1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17.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0.0%,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4.4 亿元。CMP 抛光垫过去五年年复合增长率 为 9.7%,2018 年市场规模为 10.3 亿元,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达到 14.3 亿元。CMP 抛光步骤不断增加,CMP 材料需求有望继续突破。由于工艺制程和技术节点不同, 每片晶圆在生产过程中都会经历几道甚至几十道 CMP 抛光工艺。随着未来芯片尺寸 不断减小的趋势,抛光的步骤将不断增加,相关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未来的发展潜力 巨大。2.2.6 碳化硅和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碳化硅和氮化镓。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主要用于分立器件和 芯片制造;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高速、高频、大功率以及发光电子器件, 也是制作高性能微波、毫米波器件的优良材料,广泛应用在微波通信、光通信、卫星 通信、光电器件、激光器和卫星导航等领域;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广泛用于制作高温、 高频、大功率和抗辐射电子器件,应用于半导体照明、5G 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 电力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较 为成熟、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两种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投资热度较高。据 CASA 统计,2019 年 SiC 投资 14 起,金额 220.8 亿 元,GaN 投资 3 起,金额 45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 60%。根据赛瑞研究显示,2017 年全球 SiC 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为 3.02 亿美元,预计 2023 年达到 13.99 亿美元,GAGR 为 29%;2017 年全球射频 GaN 市场规模为 3.8 亿美元, 预计 2023 年达到 13 亿美元,CAGR 为 22.9%。2.2.7 先进封装封装技术地位重要,创新技术不断出现。封装技术伴随集成电路发明应运而生,主要 功能是完成电源分配、信号分配、散热和保护。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封装技术不断 革新。封装互连密度不断提高,封装厚度不断减小,三维封装、系统封装手段不断演 进。随着集成电路应用多元化,智能手机、物联网、汽车电子、高性能计算、5G、人 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对先进封装提出更高要求,封装技术发展迅速,创新技术不断出现。市场发展未来可期,产业发展三足鼎立。受5G 与电子产品的相关影响,2019 年全球 封测市场规模达 566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随着下游应用的不断放量,封测行业 市场有望迎来高增长。目前全球封测产业的主要地区为中国台湾、美国、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是全球芯片封测代工实力最强的区域,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美国由于众 多 IDM 龙头企业用自己的封测部门,因此也是全球封测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封测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大陆近年来积极推进半导体产业发展,封测行业发展迅 速,通过自主研发先进封装和海外并购整合,中国大陆封测市场迅速壮大,份额位居 全球第二。2019 年中国封测市场规模约 359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5%,随着 5G 的进 一步推广,未来需求有望继续增加。2.3 面板材料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信息产业发 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技术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 发展到二十世纪初的平板显示技术(FPD),平板显示技术又分支出离子显示(PDP)、 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等技术路线。相比于阴极显像管技术, 平板显示具有节能环保、低辐射、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等优点。目前,平板显示 技术的主流产品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面板和 OLED 面板,前者主要应用 于笔记本电脑、显示器以及电视等领域,后者应用与显示照明领域。LCD 在大尺寸屏幕产品中处主导地位,大尺寸化趋势是促进液晶面板行业发展的主要 动力,而 OLED 技术作为新型显示技术,在小尺寸平板显示中广泛应用。商业化趋势加速,OLED 市场规模逐年增加。近年,OLED 显示的商业化应用趋势开始 逐步体现,AMOLED 显示面板的主要终端应用领域为手机和电视产品,市场规模不断 扩大,渗透率不断提高。2018 年 OLED 产值规模已达 131.1 亿美元,市场规模 9.6 亿 元,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47.1 亿元。随着 LCD 和 OLED 下游需求的不断放量,液晶材料、偏光片、OLED 发光材料等同产业 链产品需求持续增加,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2.3.1 液晶材料液晶材料是 LCD 的关键材料之一,直接影响着液晶显示整机的时间、视角、亮度、 分辨率、使用温度等性能。近年来,全球液晶面板产能逐渐由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转 向中国大陆,国内混合液晶需求量快速增长。同时,TFT-LCD 面板出货面积的不断增 加也将推动上游混合液晶材料市场需求的增长。受益于国内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混合液晶国产替代空间巨大。IHS 数据显 示,2019 年混合液晶的全球需求量约为 780.5 吨,2023 年将达到 871.5 吨,2019- 2021 年国内混晶需求量分别为 410 吨、510 吨和 590 吨,年均增速超过 20%,市场空 间较大。2.3.2 玻璃基板玻璃基板是平板显示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玻璃基板是一种表面极其平整的薄 玻璃片,与面板的分辨率、透光率、重量、厚度、可视角度等指标密切相关,成本约占整个显示面板产品成本的 20%。玻璃基板行业是液晶显示面板上游的核心原材料器 件,技术壁垒较高,行业主要被美国和日本企业垄断。消费电子市场广阔,玻璃基板发展动力十足。2019 年我国玻璃基板市场规模为 203.09 亿元,其中电视面板领域市场为 141.54 亿元,占比 69.69%;电脑、笔记本及其他大 尺寸面板领域为 38.1 亿元,占比 18.76%;手机及其他小尺寸面板领域玻璃基板规模 为 23.45 亿元,占比 11.55%。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消 费电子市场的不断增长,玻璃基板的需求快速扩张,预计 2019 年达到 32,324 万平 方米,2014-2019 年复合增长率 28.75%。2.3.3 偏光片偏光片是一种复合材料,可实现液晶显示高亮度、高对比度的特性,是液晶面板的三 大关键原材料之一。LCD 模组中需要两张偏光片,分别位于玻璃基板两侧,缺少任何 一张偏光片都无法显示画面。偏光片产业链上游主要包含 PVA、TAC 等原材料,中游 为偏光片生产,下游为显示面板及太阳眼镜、护目镜、摄影设备等终端产品。大陆面板产业的快速发展,政策利好拉动偏光片厂商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能规模 扩张。2018 年的全球偏光片产能规模约为 7.27 亿平米,整体产能扩张趋于平稳,预 计未来五年内偏光片市场供需将保持 4%的增速稳步增长,2020 年全球偏光片市场规 模将达到 132.5 亿美元。2018 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为 4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 34.1%,预计 2020 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可达 5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达 40.2%。偏光片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 70%以上,其中 TAC 膜、PVA 膜分别占材料成本的 56% 和 16%左右,是偏光片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PVA 膜起到偏振的作用,是偏光片 的核心部分,决定了偏光片的偏光性能、透过率、色调等关键光学指标。TAC 膜一方 面作为 PVA 膜的支撑体,保证延伸的 PVA 膜不会回缩,另一方面保护 PVA 膜不受水 汽、紫外线及其他外界物质的损害,保证偏光片的环境耐候性。2.3.4 OLED发光材料OLED发光材料是OLED显示面板的关键材料,是OLED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OLED 材料主要包括发光材料和基础材料两部分,发光材料主要包括红光主体/客体 材料、绿光主体/客体材料、蓝光主体/客体材料等。目前,OLED 发光材料具有较 高的专利壁垒,核心技术被韩日德美企业所掌控,国内企业主要从事 OLED 中间体和 单体粗品生产。其中,绿光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为三星 SDI、默克公司;红光材料的主 要供应商为陶氏化学;蓝光材料主要由出光兴产供应。2019 年 OLED 发光材料市场规 模为 13.4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19 亿美元,市场增长迅速,未来发展可期。2.3.5 精细金属掩模版精细金属掩膜版(Fine Metal Mask,简称 FMM)是 OLED 蒸镀工艺中的消耗性核心零 部件。FMM 的主要作用是在 OLED 生产过程中沉积 RGB 有机物质并形成像素,通过准 确和精细地沉积有机物质提高分辨率和良率。制造高精度 FMM,需要 INVAR 等更高级 的合金。现在市面上唯一能提供满足 FMM 使用要求的合金厂商是 Hitachi Metals, 国内 FMM 材料处于初始研发阶段,尚不具备量产条件。FMM 供应商数量有限,技术壁垒较高。HIS 数据显示,2017 年 FMM 市场将产生 2.3 亿 美元收入,2022 年达到 12 亿美元,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38%。当前领先的制造商为大 日本印刷株式会社,绝大多数的 AMOLED 显示屏均使用其 FMM 掩膜。2.4 高分子新材料2.4.1 生物可降解塑料“限速”升级,可降解塑料市场增长未来可期。可降解塑料也称为可环境降解塑料, 是指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而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降解且对环境无害的塑料。可降 解塑料可应用于农用地膜、垃圾袋、各类塑料包装袋、商场购物袋和一次性餐饮具等。 近年来,“限塑令”等政策的落地实施,生物可降解塑料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市场发 展空间较大。2018 年全球可降解塑料需求量约为 36 万吨,近五年年复合增速约 5.0%。2.4.2 胶粘剂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空间无限。胶粘剂以粘料为主剂,配合各种固化剂、增塑剂 和填料等助剂配制,能够把各种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胶粘剂用途广泛,近年来,我 国胶粘剂应用领域已从木材加工、建筑和包装等行业,扩展到服装、轻工、机械制造、 航天航空、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邮电、仓贮等众多领域。商标、标签和 广告贴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加快了胶粘剂品种的发展,汽车业、电子电器业、制鞋业、建筑业、食品包装业的用胶量增长快速。用途广泛,胶粘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 年,全球胶粘剂市场规模达到 487 亿美 元,同比增长 7.5%,预计到 2020 年,胶粘剂市场规模将超过 520 亿美元,2016-2020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6.9%。其中中国胶粘剂市场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预计 2020 年,中国胶粘剂市场规模将达 1200 亿元。2.4.3 有机硅性能优异,有机硅应用广泛。有机硅聚合物兼备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性能,具有 耐高低温、抗氧化、耐辐射、介电性能好、难燃、憎水、脱膜、温粘系数小、无毒无 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性能,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化工、纺织、轻工、医疗 等领域。有机硅聚合产品既可以作为基础材料,又可以作为功能性材料添加入其它材 料而改善其性能,素有“工业味精”之美称。有机硅产品按其用途或所处产品链的位置可分为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两大类。上游产品包括氯硅烷单体和初级聚硅氧烷中 间体;下游产品则主要是以初级聚硅氧烷中间体为原料经深加工而获得有机硅产品 及制品。全球市场稳步增加,产能增长主要源自中国。2008-2018 年全球聚硅氧烷产能从 150.2 万吨/年增加至 254.8 万吨/年,产量从 113.3 万吨增加至 210.0 万吨,预计 2023 年 全球聚硅氧烷总产能将达到 309.2 万吨/年,产量达 268.0 万吨。近十年,有机硅产 能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我国已成为有机硅生产和消费大国,产品优势愈加明显,进 口替代效应显著。2.5 高性能纤维2.5.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地区冲突拉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不断增长。超高分子量聚(UHMWPE)纤维,是 由相对分子质量在 100 万-500 万的聚乙烯所纺出的纤维。近年来,世界各地冲突加 剧、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军事装备、安全防护等行业增加了对高强度、高性能等超高 分子量聚乙烯产品的需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未来 2-5 年,UHMWPE 年需求量 将稳定在 10 万吨以上,总需求预计达到 68.3 万吨。后发先至,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发展迅速。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起 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9 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总产能约 4.1 万吨, 占全球总产能的 60%以上。2.5.2 碳纤维碳纤维优点显著,下游应用领域众多。碳纤维(Carbon Fiber,简称 CF)是由有机 纤维(粘胶基、沥青基、聚丙烯腈基纤维等)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碳主链机构 的无机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 90%的无机纤维。碳纤维具有目前其他任何材料无可 比拟的高比强度(强度比密度)和高比刚度(模量比密度),还具有低比重、耐腐蚀、 耐疲劳、耐高温、膨胀系数小等特性,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 以及高性能民用领域,主要包括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交通 设施等,是一种国家亟需、应用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材料。三种碳纤维在性能上各有所长。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等一系 列优异的性能,三种原丝制造的碳纤维具有一定的通性,但在具体的性能上各有所长。碳纤维的需求量稳定增长,近年呈加速趋势。2008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 36.4 千吨, 2018 年达到 92.6 千吨,十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 9.8%,且近年来增长率有所提升, 2015-2018 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 28%、15%、7%、10%,平均而言高于此前的增长率。 若按每年 10%的增长率计算,预计 2019 与 2020 年全球碳纤维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 101.9 与 112.1 千吨。国内碳纤维的需求以加速趋势增长。2018 年国内碳纤维需求达到 31 千吨,占全球碳 纤维需求的 33.48%,对比 2017 年的 23.5 千吨,增速达到 32%,同期全球碳纤维需求 的增长率约为 10%。2008-2018 十年间,国内碳纤维的需求量从 8.2 千吨增长至 31 千 吨,年均增长率达到 14.22%,高于 9.8%的世界平均增长率;自 2015 年以来,国内碳 纤维需求的增长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有加速上升的趋势。若按 14%的增长率计 算,预计到 2020 年,国内碳纤维的需求将达到 40.29 千吨。2.5.3 对位芳纶对位芳纶性能优异,民用、军用领域应用较广。对位芳纶的强度是钢的 3 倍、强度较 高的涤纶工业丝的 4 倍;初始模量是涤纶工业丝的 4-10 倍、聚酰胺纤维的 10 倍以 上。对位芳纶稳定性高,在 150℃下收缩率为零,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如 在 260℃温度下仍可保持原强度的 65%。对位芳纶应用领域包括防护服装(主要为防 弹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光缆增强等,间位芳纶应用领域包括防护服装(主 要为阻燃装备)、工业过滤、工业制毡、汽车工业等。生产条件严苛,垄断严重。生产可供使用的、性能优良的高分子芳纶纤维缩聚物的条 件较为严苛,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因此鲜有企业具备大量产业化生产能力。由于芳纶材料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的特点,世界芳纶产业集中程度较高,全球芳纶产业 几乎由美国杜邦、日本帝人、中国泰和新材、韩国可隆四家公司垄断。对位芳纶产能不足,进口依赖程度高。国内对位芳纶需求量为约 1 万吨,而实际产能 仅仅 2000 吨,进口依存度约为 87%,对位芳纶需求缺口大,进口依赖严重。单兵防 护装备、航空航天领域等国防领域的需求较高,且暂无较好替代材料,目前我国对位 芳纶产能不足,性能也未达到最优。2.6 其他前沿新材料2.6.1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中国市场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主要由电池、电机和 电控三部分构成。其中锂动力电池主要由电芯、BMS 和 Pack 组成,燃料电池由电堆 和系统配件组成,电机由定子、转子和机械结构构成。据 Markline 统计,2020 年上 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BEV+PHEV)销量为 97.4 万辆,其中中国、美国、欧盟、日 本、其它国家分别销售 31.3、11.0、32.4、1.2、17.5 万辆,对应分别占比 33.5%、 11.8%、34.7%、1.3%、18.8%。2.6.2 离子液体优势明显,下游应用众多。离子液体又称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或有机离子液体 等,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在 100℃以下呈液体状态的盐类。离子液体 无味、不支持燃烧、蒸汽压小且很难挥发、易回收,在工业使用中无有害气体产生, 是传统有机溶剂的良好替代品,与传统常规溶剂相比,在热稳定性、导电性方面具有 独特的优势。离子液体目前广泛应用于溶剂,电解质,显示器,分析仪器,润滑剂, 塑料,电化学行业等领域。Graphical Research 预计,2017 年全球离子液体需求达 1.5 万吨,预计到 2024 年需求将达到 6.5 万吨,复合增长率达到 23.3%,市场规模 达到 25 亿美元。2.6.3 富勒烯应用广泛,未来市场广阔。富勒烯具有完美的对称结构,在纳米尺度范围内有特殊的 稳定性和奇异的电子结构,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因此被称为“纳米王 子”。受成本与技术因素限制,目前富勒烯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富勒烯具有硬度高、 稳定性好、超导性等诸多特性,在电子、生物医药、超导、能源、工业催化等领域具 有极大的应用潜力。2006 年到 2018 年间,全球富勒烯市场规模都在以年均 70%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 2018 年市场规模达到 136 亿美元。3、政策支持,新材料发展动力十足为了提升我国新材料的基础支撑能力,实现我国从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转变,我国 先后颁发《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与指导性文件。具体从战略材料、先进 基础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个重点方向展开。其中先进基础材料包括,先进钢铁材料、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 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包括,石墨烯、金属及高分 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等。根据对国家政策的相关梳理,根据我国对新材料支持力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新材料 划分为重点突破的新材料,主要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结构材料、航空航 天、新能源汽车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材料等;加快研发的新材料,包括先进钢 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等;提前布局的新材料, 包括石墨烯、形态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与仿生超材料等;结合我国在新材料 领域的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稀土、钨钼、钒钛、锂、石墨等新材料。4、产业周期创造新材料发展新机遇领域发展成熟,成长期与成熟期新材料潜力巨大。新材料应用广泛,但由于新材料是 基于理念、技术和设备等领域创新后的产品,因此一个新材料从概念提出到发展成熟 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新材料产业按产品周期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 退期,新材料所处周期不同,对应的业务规模和发展规划也存在差异。对于导入期新 材料,相关概念刚刚提出,技术发展尚不成熟;成长期新材料相关产品出现分化,技 术工艺迅速发展;成熟期新材料市场发展开始兑现,产能产量处于高位;衰退期新材 料开始逐步退出市场。从产业周期角度,最具发展潜力的为处于成长期于成熟期的新 材料。 导入期:加强产品创新,进行市场培育。导入期产品属于高风险高收益产品类别。 处于导入期的产品,一般市场容量较小、市场渗透率较低;此外,公司的生产规 模一般较小且生产成本高,并且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但是 该市场产品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强,具有技术优势的公司会领先市场获得巨大收 益。概念提出期,相关领域研究刚刚起步。进军导入期公司的相关要求较高,需要具 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该领域资深的研究经验、政策的扶持和新兴市场的需求。 此外,该领域新材料技术尚不成熟,市场较小、需求不大。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 括:石墨烯、超材料纳米功能材料、记忆合金和关键战略材料等。 成长期:重视工艺创新,改进产品质量,创立企业品牌。进入成长期的产品市场 容量逐步扩大,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产品由于技术趋于稳定,产品质量的逐渐 标准化,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且产品成本逐步降低。因此在该阶段,具有较高 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的公司会获得较大的收益。技术、市场成长期,新材料应用增多,市场规模逐渐增加。成长期新材料相关技 术工艺开始逐步成熟,成本开始下降,市场应用逐渐增多,下游需求开始发力, 具有较好的成长性。产品处于成长期的公司除了重视研发外,要注重对于市场的 开发,进行生产工艺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创立自身品牌并建立 相应的销售网络。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括:钛合金、半导体材料等。 成熟期:市场趋于饱和,降低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成熟期的产品技术稳定、质 量稳定且产品差异较小,市场接近饱和。公司应当通过资本密集化、规模效应等 来降低产品成品和提高产品质量,倒逼产品升级。市场兑付期,新材料行业认可度高,使用广泛,下游需求旺盛。成熟期新材料市 场应用较广,终端产品对该新材料粘性较高,市场规模与需求较大。处于成熟期 的公司应当在对原产品成本、质量优化的同时,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同时延伸产 业链外延,拓宽新的业务链并推动技术的不断升级。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括:3D 打印、锂电池材料、特种橡胶等。 衰退期:新产品逐渐替代,市场逐步缩小。由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规模的不断 缩小,衰退期产品的成本不断增加,并且新产品开始对旧产品产生替代效应, 市场空间逐渐缩小。新材料退出期,该材料性能不再具有优势,市场规模开始缩减。处于衰退期的 公司应当尽量缩减生产能力、减少开支并逐步缩小市场。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 括:多晶硅和稀土荧光材料。……(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万联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北京热

金属非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GaAs/GaN-5G时代,执掌主场

来源:格隆汇投资要点 逐鹿 5G,GaAs/GaN 稳居绝对主角。由于 5G 方案的频段相对于 4G 更高、 带宽更大,路径损耗相对更大,对射频前端器件的材料性能提出了新的要 求:1)禁带宽度更大;2)临界击穿电场更高;3)热导率更高;4)饱和 电子速率和电子迁移率更高。从衬底材料的角度,5G 时代(Sub-6GHz) 仍然是 GaAs 的主场,但中长期发展到更高频的毫米波阶段后,GaAs 热 导率较低,散热性较差,其射频器件可承受的功率相对较低,大概率需要 使用以 GaN 为工作层的材料。目前 GaN 可作为外延材料生长在 SiC、Si 等衬底上,预计 GaN-on-SiC 将成为 5G 时代对功率要求较高的宏基站射 频器件用半导体材料的主流,而微基站功耗要求相对较小,GaAs 将主导。 GaAs/GaN 市场空间测算(仅考虑手机和基站射频应用)。手机:换机潮+ 渗透率提升+PA 数量增加,GaAs 需求迎来大放量。我们预测,2019-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功能手机 GaAs PA 需求量将从 61.8 亿个增长至 127 亿 个,GAGR 达 19.8%。即使考虑小型化趋势,未来几年 GaAs PA 的需求量 也有显著的增长。基站:基站数量增加+单个基站上的 PA 数量成倍增长, 带动 GaAs 和 GaN 需求大幅增长,此外,宏基站的应用上,GaN 在高频、 高功率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预计也会持续抢占 LDMOS 的市场份额, 带来需求进一步提升。根据 Yole 预测,GaAs 射频器件市场总额 2016-2022 GAGR 达 10.1%,其中基站领域 GAGR 超 70%。GaN 射频器件的市场规 模 2017-2023 GAGR 超过 20%,最主要的增量也是来自于基站的应用。 全球竞争格局:由海外主导的寡头市场。GaAs:射频领域技术门槛高, 市场集中度高,从材料到设计均由海外主导。2017 年衬底市场费尔伯格、 住友电工、AXT 3 家公司市场份额达 94%,外延片外包领域两大巨头是 IQE 和全新光电,市场份额分别为 55%和 26%,中国当前主要占据低端 LED 市场。GaN:相较于 GaAs 属新兴市场,研发和生产上海外厂商包括 Cree、Qorvo、MACOM、MMIC 等均走在技术发展和产品出新的前列。 GaAs/GaN 材料相关 A 股上市公司。有研新材:旗下有研光电拥有 60 万 片/年的 GaAs 衬底产能,采用水平 GaAs 单晶生产线,产品均匀性优异, 定位于高端 LED 应用,附加值高,是全球红外 LED 用砷化镓基片的主要 供应商之一。云南锗业:GaAs 单晶片产能为 80 万片/年(折合 4 英寸), 2019 年上半年产量 4.17 万片,目前 6 英寸尚未批量生产,产品主要销往 韩国、福建、台湾等地。2019 年上半年公司非锗半导体材料级产品(GaAs、 InP)实现营业收入 541.78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还较小,仅为 2.36%。 风险提示:5G 手机销量低于预期;5G 基站建设进展缓慢;GaAs 射频器件在 手机功率放大器领域渗透率的提升不及预期;GaN 衬底及外延技术实现重大 突破,加速对 GaAs 射频器件的替代;其他可替代材料实现技术突破导致 GaAs 和 GaN 的应用市场竞争加剧。

上而不下

2021-2027年中国自发光材料市场调查与市场运营趋势报告

报告格式: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电子版出品单位:智研咨询发光材料是指能够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将其转化成光辐射(非平衡辐射)的物质材料。物质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将其转化成光辐射(非平衡辐射)的过程称为发光。 在实际应用中,将受外界激发而发光的固体称为发光材料。它们可以粉末、单晶、薄膜或非晶体等形态使用,主要组分是稀土金属的化合物和半导体材料,与有色金属关系很密切。 等离子电视自发光是指它的工作原理,是目前电视显示技术中还原自然色彩最好的一种技术。蓝色主体材料市场占有率绿色发光材料市场占有率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自发光材料市场调查与市场运营趋势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环境、自发光材料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自发光材料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自发光材料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自发光材料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第.一章 自发光材料行业相关概述第.一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定义及特征一、自发光材料行业定义及分类二、行业特征分析第二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经营模式分析一、采购模式分析二、生产模式分析三、销售模式分析四、自发光材料行业经营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第三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分析一、经营风险分析二、管理风险分析三、法律风险分析第四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数据来源与统计口径一、统计部门与统计口径二、统计方法与数据种类第五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研究概述一、自发光材料行业研究目的二、自发光材料行业研究原则三、自发光材料行业研究方法四、自发光材料行业研究内容第六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一、行业管理体制二、行业相关标准三、行业相关发展政策第二章 2019年自发光材料行业经济及技术环境分析第.一节2019年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展望第二节 2019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一、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展望三、经济环境对自发光材料行业影响分析第三节 2019年自发光材料行业社会环境分析第四节 2019年自发光材料行业技术环境一、自发光材料行业专利申请数分析二、自发光材料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三、自发光材料行业热门专利技术分析第五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技术动态第六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发展趋势第三章 全球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运营态势第.一节 全球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发展概况一、全球自发光材料行业运营态势二、全球自发光材料行业竞争格局三、 全球自发光材料行业规模预测第二节 全球主要区域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发展态势及趋势预测一、北美自发光材料行业市场概况及趋势二、亚太自发光材料行业市场概况及趋势三、欧盟自发光材料行业市场概况及趋势第四章 中国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经营情况分析第.一节 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发展概况分析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二、行业发展特点分析三、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四、行业经营情况及全球份额分析第二节 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生产态势分析一、2015-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产能统计二、2015-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产量分析三、2021-2027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产量预测图第三节 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销售态势分析一、2015-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需求统计二、2015-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需求区域分析三、2021-2027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需求预测图第四节 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市场规模分析一、2015-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统计二、2015-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需求规模区域分布三、2021-2027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图第五节 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价格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预测一、2015-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价格回顾二、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三、2021-2027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价格走势预测图第五章 2015-2019年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进出口分析第.一节 2015-2019年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进口分析一、2015-2019年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进口总量分析二、2015-2019年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进口总金额分析三、2015-2019年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进口均价走势图四、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进口分国家情况五、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进口均价分国家对比第二节 2015-2019年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出口分析一、2015-2019年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出口总量分析二、2015-2019年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出口总金额分析三、2015-2019年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出口均价走势图四、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出口分国家情况五、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出口均价分国家对比第六章 中国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经济指标分析第.一节 2015-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整体概况一、企业数量变动趋势二、行业资产变动趋势三、行业负债变动趋势四、行业销售收入变动趋势五、行业利润总额变动趋势第二节 2015-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供给情况分析一、行业总产值分析二、行业产成品分析第三节 2015-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销售情况分析一、行业销售产值分析二、行业产销率情况第四节 2015-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所属行业经营效益分析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二、行业运营能力分析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第七章 2019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壁垒分析一、资质壁垒二、技术壁垒三、规模壁垒四、经营壁垒五、品牌壁垒六、人才壁垒第二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竞争格局一、市场集中度分析二、区域集中度分析第三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五力竞争分析一、现有企业间竞争二、潜在进入者分析三、替代品威胁分析四、供应商议价能力五、客户议价能力第四节 2021-2027年自发光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展望第五节 2021-2027年自发光材料行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第八章 自发光材料行业上游产业链分析第.一节 上游原料1分析一、上游原料1生产分析二、上游原料1销售分析二、2021-2027年上游原料1行业发展趋势第二节 上游原料2分析一、上游原料2生产分析二、上游原料2销售分析二、2021-2027年上游原料2行业发展趋势第三节 上游原料市场对自发光材料行业影响分析第九章 自发光材料行业下游产业链分析第.一节 下游需求市场1分析一、下游需求市场1发展概况二、2021-2027年下游需求市场1行业发展趋势第二节 下游需求市场2分析一、下游需求市场2发展概况二、2021-2027年下游需求市场2行业发展趋势第三节 下游需求市场对自发光材料行业影响分析第十章 2015-2019年自发光材料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第.一节 华北地区自发光材料行业分析一、华北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二、2015-2019年华北地区需求市场情况三、2021-2027年华北地区需求趋势预测第二节 东北地区自发光材料行业分析一、东北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二、2015-2019年东北地区需求市场情况三、2021-2027年东北地区需求趋势预测第三节 华东地区自发光材料行业分析一、华东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二、2015-2019年华东地区需求市场情况三、2021-2027年华东地区需求趋势预测第四节 华中地区自发光材料行业分析一、华中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二、2015-2019年华中地区需求市场情况三、2021-2027年华中地区需求趋势预测第五节 华南地区自发光材料行业分析一、华南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二、2015-2019年华南地区需求市场情况三、2021-2027年华南地区需求趋势预测第六节 西部地区自发光材料行业分析一、西部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二、2015-2019年西部地区需求市场情况三、2021-2027年西部地区需求趋势预测第十一章 自发光材料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第.一节 公司1一、企业简介二、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第二节 公司2一、企业简介二、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第三节 公司3一、企业简介二、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第四节 公司4一、企业简介二、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第五节 公司5一、企业简介二、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第六节 公司6一、企业简介二、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第十二章 2021-2027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第.一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投资回顾一、自发光材料行业投资规模及增速统计二、自发光材料行业投资结构分析第二节 2021-2027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投资规模及增速预测第三节 2021-2027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发展趋势预测一、自发光材料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二、自发光材料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发光材料的发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类型有: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电致发光、热释发光、光释发光、辐射发光等。2019-2023年中国发光材料消费量三、自发光材料行业产销及市场规模预测四、2021-2027年中国自发光材料行业全球市场份额预测第四节 自发光材料行业投资现状及建议一、 自发光材料行业投资项目分析二、 自发光材料行业投资机遇分析三、 自发光材料行业投资风险警示四、 自发光材料行业投资策略建议

孔子

撰写调研报告如何合理运用材料

众所周知,调研报告是用事实说话,因此材料的使用就比其他文体显得更加重要。一般来说,由于进行过广泛深入的调查,调研报告写作时堆在面前的材料是比较多的,关键是如何筛选、如何合理使用。达晋编译认为,筛选材料应把握以下三条原则:一是真实性。调研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经过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决不能是道听途说、东拼西凑的东西。在调研报告中,不仅主要人物和事实要真实,就是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各种细节也要真实,不能有半点浮夸和虚假。调研报告中一些结论,也必须来源于对具体事实的周密考察和分析研究,并以实际材料来说明观点,决不能靠主观臆断。没有把握的材料,哪怕再有诱惑力,也不要用。尤其是数据,一定不能错。二是典型性。光真实还不行,还要典型,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有时拿到的材料是真实的,但没有代表性,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主流和本质,甚至会使人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得出片面的、错误的结论。这样的材料也不能用。因此,要去掉一般化的,保留最有说服力的;去掉偶然性的,保留最能反映本质的。三是新颖性。要去掉陈旧的,保留新鲜的。在调研报告写作中,运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要坚持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善于运用典型材料和概括性材料来说明观点。典型材料反映的是事物的深度,往往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可以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典型材料不仅能证明一个问题在实践中哪些是可行的或者是不可行的,也能证明一个观点是否能够确立。而且,典型性材料具有直观性、鲜明性,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可以用一个典型材料说明一个观点,也可以用几个典型材料强化一个观点。在用好典型性材料的同时,也要用好概括性材料。概括性材料是对基本情况或一般情况做概括说明或扼要交代,用于说明事物的广度,即范围、规模、效益,帮助读者把握整体概貌,能够从总体上阐述观点。在写作中,这两种材料常常并用。概括性材料放在段首,撮要式描述。典型性材料随后,大力印证,对概括性材料起强化和补充的作用。在运用典型材料时,还要注意贴切、自然,与观点结合紧密,水乳交融。二、要善于运用对比性材料说明观点。对比材料可以突出特点,鲜明地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用对比方法说明观点,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用历史材料同现实材料对比、用先进地区的材料与落后地区的材料对比、用点上材料与面上的材料对比等。从材料的对比中,常常可以使调研报告的主题更加突出,观点更加鲜明,给人以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三、要善于运用统计数据来说明观点。数字材料表达方式简明,反映的内容却十分具体,容易说明问题。因此,往往是调研报告中最有说服力、最引人注意的内容。有的问题,有的观点,用很多议论也难以表述清楚,而用一个数字、一个百分比,就可以使人对事物的面貌和问题的实质一目了然。所以,恰当地、准确地运用数字,同样可以起到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作用,可以使调研报告更具科学性。调研报告中运用的数字,主要有绝对数、平均数、百分数、对比数等。对数字的运用,必须反复核对,准确可靠,要用得恰到好处。要从数字中分析情况,提出问题,阐明观点,不能毫无目的地堆砌数字,盲目堆砌数字不仅不能说明观点,还会把观点湮没在纷繁的数字当中。总之,写作调研报告,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运用,一定要善于用事实说话,切忌空洞抽象的议论,只有观点,没有材料。反过来,也决不是材料堆得越多越好,能充分说明观点就行。事例堆砌得太多,就显得啰嗦、累赘。

贰拾蚊

2018年上半年度中国耳机市场调研报告

2018年上半年,国内耳机市场整体企稳,与Q1相比没有十分明显的变化。整体发展态势延续了我们2017年末的判断,那就是无线耳机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所有耳机厂商都对无线耳机极端重视,产品做得好不好先不说,研发力量和新品出货向无线耳机倾斜是个不争的事实,整个上半年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产品几乎大部分是无线耳机产品。2018年上半年度中国耳机市场调研报告耳机的产业升级在过去的半年内有条不紊地进行,消费类耳机已经占据了耳机市场的绝大多数版图,HiFi耳机虽然呈退守之势,但其实处境并不像人们之前想象的那么悲惨,相反,目前HiFi耳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安全地带,聚焦于服务小众群体,这样可能反而更加有利于厂商将精力集中于提升耳机的音质上,而不是想着去跟消费类耳机抢市场。硬件智能化是目前数码产品的一个大趋势。我们之前预测过2018年可能会有智能耳机崭露头角,但就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智能耳机的概念尚不明确,各耳机厂商也没有拿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智能耳机解决方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耳机——或者更进一步说——无线耳机,呈现出与手机结合更加紧密的趋势,有很多产品都推出了配套的手机APP,用来实现一些特殊功能,这或许是下一个阶段智能耳机的一个切入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分析一下今年半年度国内耳机市场的ZDC数据。一、品牌结构分析1.1 耳机品牌关注度占比分析在品牌关注度占比方面,2018年上半年关注度前十的品牌与Q1关注度前十的品牌完全相同,占比由高到低的排列循序也完全相同,只是在具体的占比数据上有轻微的变动。“四巨头”垄断的前四的情况没有任何变化,并且索尼再次蝉联榜首。相比Q1的占比,位居第二的森海塞尔占比有所提高,几乎与索尼持平,达到了14.54%。索尼蝉联榜首,除了以黑科技吸引人的眼球外,选择了合适的代言人应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自从签下当红明星迪丽热巴作为音频产品代言人后,索尼的关注度就没出过前三,可见明星对年轻人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而从2018年开始,铁三角和AKG的关注度基本稳定在第三和第四位,铁三角一直以来也没有代言人,而AKG终于在今年换了另一位当红明星古力娜扎作为品牌代言人。所以,在今天要想吸引年轻的、新的用户,品牌代言人还是应该认真选择的,即使是森海塞尔这样的传统大厂,也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否则索尼以后可能真就要坐稳这头把交椅了。1.2 品牌月度关注度分析月度关注度前十变化能在更细致的层面揭示品牌的发展走势。索尼与森海塞尔、铁三角与AKG的关注度都是在3月到4月进行了交替。Beats与漫步者的关注度非常接近,在5月漫步者终于略微超过了Beats排在第五。作为国产品牌,漫步者一直稳居前十的表现,到目前还没有其他国产品牌能够做到,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漫步者已经在音箱领域做得非常成功了,但想要在耳机领域更进一步,漫步者必须继续在产品创新研发上下大力气,这样才能从跟跑变成领跑。苹果和BOSE持续进入关注度前十;JVC则只在1月挤进前十;JBL在2月、4月和5月进入前十,但在6月没能成功进入;飞利浦可能是受母公司Gibson破产的影响,在Q1之后连续三个月无缘前十。另一个国产品牌1MORE的表现十分抢眼,从3月开始再次杀回前十,并持续到6月。1MORE今年持续推出耳机新品,特别是在游戏耳机领域推出了多款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品,不仅有游戏合作款,还有Spearhead VR BT这样的蓝牙游戏耳机,既丰富了耳机的产品线,又以创新思路开辟产品研发新方向,非常值得其他国产耳机厂商借鉴。国产品牌硕美科在6月也进入了前十,我们也希望在今后能看到更多的国产品牌通过自己的踏实努力进入关注度前十,在更大的舞台上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二、耳机产品结构分析2.1 耳机市场热门产品关注度分析具体的耳机产品关注度方面,森海塞尔HE-1——也就是大奥二代——再次回到关注度榜首,不过苹果AirPods虽然交出了Q1的头名,但也拿下了第二的位置。这十款产品中无线蓝牙耳机产品占据了一半,苹果AirPods、Beats Solo3 Wireless、索尼MDR-1000X、索尼WF-1000X和漫步者W288BT全部是无线蓝牙耳机。2017年末的时候苹果AirPods还排在关注度第九,进入2018年则像坐了火箭一般直线上升;同时索尼WF-1000X连续Q1和半年度都进入关注度前十,这意味着人们对全无线耳机的认可进一步增强。而且索尼WF-1000X还是一款带主动降噪的全无线耳机,这也意味着人们对这种新型混血耳机的比较感兴趣,虽然索尼WF-1000X不算是一款成功的产品,但其开辟的新方向具有深远意义。前十位的产品里没有新品,基本都是推出一年甚至几年以上的产品,例如AKG K420、铁三角MSR7、BOSE QC20、森海塞尔IE80,这也说明消费者对于口碑良好的经典型号的认可。但这同时也反映出另一个问题,上市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换代型号跟进,是不是某种程度上有吃老本的嫌疑?我们认为这样其实不利于产品创新和培育新的目标人群,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别人都在努力奔跑而你却在原地踏步,就算你实力雄厚,也有被别人赶超和甩开的可能。居安思危还是很有必要的。2.2 耳机特性及功能关注度分析没有任何悬念,2018年半年度ZDC数据揭示无线耳机关注度依然是压倒性优势,达到67.90%,略超Q1的数据。不同功能产品的ZDC数据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无线耳机的强势,蓝牙耳机关注度高达51.69%,与其他功能的耳机相比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我们曾经说过,2018年将迎来无线耳机在消费类耳机领域的全面大爆发,不只是音乐耳机,连手机游戏耳机这么细分的领域都有1MORE和硕美科推出了专用蓝牙耳机,可见耳机无线化狂潮的来势汹汹。此外,今年上半年混血耳机的势头十分强劲,蓝牙+主动降噪+通话的新型耳机大量面世,像Libratone track+、Marshall MID A.N.C、JVC XE-M10BT、fiil随身星Pro等都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新品,消费类耳机的风向已经朝混血耳机转了。在播放端,大量无损音乐播放器和手机开始支持高音质蓝牙,飞傲、乐图、凯音、HiFiMAN等知名HiFi设备制造商新近推出的产品几乎全部支持aptX、aptX HD和LDAC;而安卓8.0也原生支持aptX HD和LDAC,华为则在发布P20手机的同时,一并发布了高音质蓝牙HWA标准以及LHDC蓝牙音频编码技术。这一波给力助攻将对无线耳机全面普及起到决定性作用,蓝牙耳机音质粗糙的印象在今年应该能得到根本性扭转,人们将逐渐习惯高水准的无线播放设备。2.3 耳机扬声单元关注度分析2018半年度耳机不同类型扬声单元关注度数据十分稳定,依然是动铁耳机和动圈耳机占据主流,圈铁耳机位列第三,与Q1相比三种类型的关注度占比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三种类型扬声单元的耳机在上半年均有不少新品推出,而且有一些素质还相当高,比如拜雅的DT240 PRO、飞傲的FH5、qdc的变色龙V3、拉赫曼尼的STELLA等等,特别是圈铁耳机,在经过大半年的沉寂之后,终于又有新品集中面世。这三类不同扬声单元耳机的关注度趋势在近几年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2.4 耳机佩戴方式关注度分析2018半年度耳机佩戴方式关注度的统计数据排名结果与Q1的完全相同,这个格局未来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头戴式和入耳式占据了绝对优势,二者的关注度总比例能占到77.42%。头戴式耳机的关注度略有降低,入耳式和耳塞式则略有提高。后挂式和耳挂式产品虽然在数据方面变化不大,但在具体产品上有新的变化,开始逐渐摆脱主要应用于运动耳机的窠臼,转向通用型耳机。比如一些新型后挂式耳机——准确地说是颈挂式耳机:BOSE QC30、索尼WI-1000X、fiil随身星Pro、Libratone Track+、漫步者W360BT、缤特力Voyager 6200 UC等产品都是此类耳机的代表。这些耳机已经不局限于运动使用,而是更偏向于全天候使用。所以反应在数据上,后挂式耳机的关注度也提升到5.89%,较Q1有所提高。三、耳机产品价格结构分析3.1 不同价位耳机关注度分析2018半年度不同价位耳机的关注度排名与Q1完全相同,具体占比数据也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100-200元这个价格区间依然是占据首位,也是关注度占比变化相对来说最大的一个,由Q1的31.42%降到了25.18%。1000-2000元、50元以下、600-1000元这三个价位的关注度占比则稍有提升。从Q1到半年度表现如此平稳,难道是人们购买耳机的整体意愿并没有增加的缘故?目前还不能下结论,需要在Q3进一步观察。四、总结及趋势预测2018年上半年度国内耳机市场继续稳步向着无线化推进,可以说是渐入佳境,消费类耳机无线化的全面铺开使得消费类有线耳机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当然,“压缩”不是说完全没有市场,它还会存在,只是会越来越少。有不少厂商也推出了折中方案,允许无线耳机接耳机线聆听,这个思路不失为过渡时期的一个好办法,既保证了无线的使用便利性,也满足了部分人对有线聆听的需求,同时还能成为解决无线耳机电量耗尽的一个手段。不过这基本限于头戴式耳机,如果是追求小型化,那还只能是以无线为主。未来半年,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无线耳机上市,新型混血耳机将迎来发展的高峰,特别是颈挂式混血耳机,将成为打破使用场景藩篱的生力军,“全天候使用”的概念将浮出水面。智能耳机的概念在下半年还将会被继续讨论,或许到年底才会有个初步的共识。HiFi耳机远离了主战场,这对于致力于研发高水准HiFi耳机的厂商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这样就能专心为小众群体服务了。我们一直在强调耳机厂商要有“创新”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包含多个层面意义的词,“创新”既有对于材料的创新,也有对于功能的创新,更有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使用情境的创新。在具体的研发中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但这个大方向一定不能偏离。当整个产业升级转向时,创新就是领先制胜的法宝,尤其是对于传统耳机大厂,更要有推陈出新的勇气,否则一步步落后于人乃至被淘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在行业变革期间,国产耳机厂商更需要清楚自己的行进方向,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也想做那也想做,一定要找准发力点,集中力量去突破。不管是纯技术层面还是一般性产品层面都要有创新点,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新领域与国外大牌一较高下。

迷途

新材料行业深度报告:5G带来的新材料机遇分析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报告摘要:据IHS预计,到2035年,5G在全球范围内各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达12.3万亿美元 。其中制造业达3.36万亿美元,将促进相关制造业企业的发展。5G建设的重点在于基站建设。5G基站的成本,是由主设备、动力配套、土建施工共同组成。BBU、AAU、传输设备属于主设备;电源、电池、空调、监控属于动力配套;机房属于土建施工。5G新材料部分是为了配合5G的高性能,保证使用的可靠性强,如PTFE、LCP; 部分是为了缓解5G高功耗带来的问题,如石墨散热片。PTFE:介电常数最低的高分子材料PTFE 树脂作为目前为止发现的介电常数最低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介电 损耗和耐热性,在覆铜板中表现出优异的介电性能。PTFE:5G时代CCL的理想基材4G时代基站大部分采用环氧树脂玻璃布基(FR-4基材)覆铜板,5G时代由于信号频率较 高、传输数据量等特点,FR-4材料无法满足5G基站要求。5G 领域主要为微波及毫米波应用领域,PTFE树脂作为目前为止发现的介电常数最低的高 分子材料,介质损耗因子Df值在0.002 以下,在覆铜板中表现出优异的介电性能,在高 频、高速工况下的介电损耗满足5G通信基站要求。基站用PTFE预计有十亿级市场空间据中国联通预计,5G建站密度将至少达到4G的1.5倍,预计建设我国5G宏基站数量将达 600万个,全球5G基站数量将超过800万个。由于2016年中国4G基站数量占全球约65%, 参考华为、中兴在5G部署方面的行业领先优势,我们假设5G时代中国将进一步领先全球 ,5G基站数量占全球70%,可推出全球将建设5G宏基站857.14万个。仅考虑AAU中PCB需求量,估计单基站PCB面积为0.65m2,PTFE单价为600元/m2,预计到 2024年我国5G基站用PTFE的增量市场空间超过22亿元,高峰期超过6亿元/年。LCP:5G通讯新材料液晶高分子(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是一种各向异性的、由刚性分子链构成的 芳香族聚酯类新型高分子材料。根据形成液晶相的不同,LCP可分为LLCP和TLCP。LLCP主 要应用于纤维和涂料,TLCP具有更高的成型加工性 ,在下游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商用的TLCP主要有三种:I型是多苯环刚性分子单体之间通过共聚而成;II型是在分子结 构中导入萘环;III型是在分子链中使用脂肪族链段。就耐热性而言,I型>II型>III型。LCP:5G手机天线首选材料5G全频段范围内,LCP综合性能远优于PI和MPI。聚酰亚胺(PI)是4G时代手机主流的天线基材,但是其高频传输损耗严重、结构特性较差,尤其是不能用于10Ghz以上频率,因此已经无法适应5G时代的高频高速趋势。MPI就是改进配方的聚酰亚胺天线,加工成本较低。目前经氟化物配方改善的MPI在15GHz以下的信号频段上的表现已经大致与LCP相当。LCP具有优异的低吸潮性、低介电常数和低损耗因子,正切损耗为0.002,即使在110 GHz时也只增加到0.0045,在毫米波范围内表现相当优异,是5G时代理想的天线基材。电磁屏蔽膜:消费类电子产品主流电磁屏蔽材料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由于产品结构紧密,产品空间有限常使用电磁屏 蔽膜来阻断电磁干扰。电磁屏蔽膜主要是依附于FPC产品来使用的。金属合金型电磁屏蔽膜是目前最主流的电磁屏蔽膜。电磁屏蔽膜:增量市场,供需均快速提高2013-2019年国内电磁屏蔽膜产量复合增长率达20.94%,需求量复合增长率达14.72%。预计到2023年国内电磁屏蔽膜产量将达1940万平方米,需求量达1900万平方米。根据BCCResearch的预测,全球EMI/RFI屏蔽材料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52亿美元提高到 2018年的70亿美元,预计2023年达92.5亿美元。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方正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阴阳错

2018年全球半导体材料行业市场分析

【TechWeb】9月17日,近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国半导体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重点分析了2018年全球半导体材料行业市场情况。报告指出,半导体材料处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对半导体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具有产业规模大、细分行业多、技术门槛高、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半导体材料主要分为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根据SEMI,2017年全球半导体材料销售额为469亿美元,增长9.6%,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的销售额分别为278亿美元和191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7%和5.4%。2018年全球半导体材料销售额达到519亿美元,增长10.6%,超过2011年471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的销售额分别为322亿美元和197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9%和3.0%。2018年,全球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与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同步增长。根据WSTS和SEMI统计数据测算,2013-2018年每年全球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比例约为7%。半导体材料行业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细分领域最多的产业链环节,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包括硅片、光掩模、光刻胶、光刻胶辅助材料、工艺化学品、电子特气、靶材、CMP抛光材料(抛光液和抛光垫)及其他材料,封装材料包括引线框架、封装基板、陶瓷基板、键合丝、包封材料、芯片粘结材料及其他封装材料,每一种大类材料又包括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具体产品,细分子行业多达上百个。由于半导体材料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且不同的子行业在技术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半导体材料行业各个子行业的行业龙头各不相同。从半导体材料行业竞争格局看,全球半导体材料产业依然由美国、日本等厂商占据绝对主导,国内半导体材料企业和海外材料龙头仍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