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规范和方向!民本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规范和方向!

一、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滞后的原因在高校中对于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方式存在错误的认识,即认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只需要教材和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认为公共管理实验室是只投入、不产出的实验室。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能够带来明显效益的理工科实验室或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向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由于对公共管理类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二、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层级划分公共管理实验室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单一,它也分为多个层次和建设方向。公共管理作为一级学科,包含行政管理、医疗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学科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多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二级学科,而这些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又有较大差别。所以实验室的建设方向,既要考虑公共管理学科培养方向的通用性,更要考虑专业的培养方向,尤其是在资金和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更要如此。公共管理类实验室按其用途和建设方向可划分为3个层级。1、第一层级第一层级最为常见,也是公共管理实验室的主要形式,就是以演示验证性实验和模拟操作性实验教学为主。此类实验室以配合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演示验证性、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兼具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的功能。此类实验室常见的模式及相应的软硬件配备又分为以下几种:(1)以信息技术设备为主要实验设备的实验室。此类实验室通常承担“电子政务”、“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SPSS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任务。硬件配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投影机等;软件方面一般配备电子政务实践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公共政策分析系统、公共管理定量分析系统、公共管理绩效考核系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系统、协同办公自动化教学系统、心理测评系统、公务员考试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2)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通常承担“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与评估”、“土地信息系统”、“地籍测量与管理”、“房地产评估与开发”、“土地经济学”、“测量学”等课程的实验实习教学任务以及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教师科研任务。此类实验室通常配备:计算机、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大地测量经纬仪、水准仪、卫星定位系统、移动GPS接收机等仪器设备。(3)电话访谈实验室。主要用于师生开展社会调查、民意测验、政府管理与服务满意度调查、企业的品牌知名度研究、产品渗透率研究、品牌市场占有率研究、广告投放效果跟踪研究等调查实践与研究。配备数字化电话调查系统以及计算机、服务器等辅助设备。2、第二层级第二层级是以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实验室,如领导力实验室、行为观察实验室、公共政策实验室。此类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中如身临其境,锻炼决策分析、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层级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很高,适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学生来组织和参与(高层次院校本科生、硕士生和MPA较常使用)。此类实验室通常的软硬件配备和实验教学形式举例如下:(1)领导力实验室。领导力实验室以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领导力为目的,实验形式主要有读书报告会、小组讨论、圆桌论坛、体验式拓展训练等。此类实验室多面向在职人员。(2)行为观察实验室。行为观察实验室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涉及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录用、人员素质测评、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资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员培训等模块串联起来,让学生了解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战能力及面试技能,缩短参加工作后的磨合期。行为观察实验室一般配备单向玻璃、行为观察台、小组讨论会议台、多功能台、麦克风、六角电脑桌、球形摄像机、硬盘录像机、专业监听设备、调音台、吸顶音箱等。(3)公共政策实验室。公共政策实验室是运用公共政策分析理论、系统方法论、组织行为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支撑的政策分析环境,是一个由人、物、信息、方法、硬件平台等软硬资源整合而成的开放系统。此类实验室的使用方向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参与人员多为政府官员、学者、非政府公共机构从业人员以及MPA等。公共政策实验室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民生保障、政府管理等。目前国内高校创办的公共政策实验室的典型代表有北京理工大学公共政策实验室、西安交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社会实验室等。3、第三层级第三层级是直接为政府决策提供高仿真模拟和规划的实验室,即电子决策剧场。可以说是这是公共管理学科领域最高端的实验室。电子决策剧场的正式名称为“虚拟现实的可视化支持平台”,是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交互式、立体化的直观决策环境的电子系统。借助三维影像、决策模型和交互系统,决策者可以身临其境,获得最直观、最真实的决策信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决策剧场于2005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建立,而国内第一个电子决策剧场于201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建成。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也在建设电子决策剧场。电子决策剧场的主要设备包括8台高性能、高清晰投影机,8通道无缝连接、高清立体背投、240°柱幕以及辅助设备、高端仿真模拟软件等。电子决策剧场采用先进的网格技术与云技术,实现超大规模的仿真模拟与分析计算,让复杂冗繁的决策问题变得清晰、可视。决策者可以通过逼真的虚拟现实,身临其境、“眼见为实”地进行科学决策。电子决策剧场在政府决策、城市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城市管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应急预警管理、数字地产应用和电子旅游等多个领域大有用武之地。三、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支持和发展策略1、提高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地位要实现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规划目标,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和效率,关键在于要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提高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地位。前者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后者则需要主管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应该有专门的措施和经费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参加校外进修、培训,安排实验室人员到国内外著名的同行高校实验室参观学习,了解这些院校的办学思想、实验中心运作机制、实验室设备、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情况。实行定期培训制,组织听课、讲座和开展教学交流。对于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承担的部分实验课程授课,应给予相应津贴。每年学校要拨付专门用于实验室发展的经费。这些经费主要用于:(1)召开实验室工作会议;(2)组织教师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手册;(3)对开设新的实验的教师进行奖励;(4)对在实验类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奖励;(5)教师的实验课时津贴、加班补贴;(6)日常实验室硬件维护。2、争取外部支持在人才的培养上,注重与政府的交流和合作,如:聘请当地政府中负责电子政务的官员来校授课、讲座;积极组织、参与学术研讨会;与某些信息技术公司和硬件供应厂商保持密切的合作等,在软硬件购买上获得较大幅度的优惠,从外部获取有效支持。3、制度化管理完善各类实验室规章制度并编写成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除各项管理制度外,还可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各类实验指导手册、实验和发表实验论文进行奖励的制度、实验课时津贴和加班补贴制度等。四、公共管理实验室建成后的效益分析公共管理实验室建成后会产生3方面的效益。(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促进就业。公共管理学科知识的应用重在将一般原理及规则应用于千变万化的社会。在实验室教学中,学生通过具体个案的处理,对各种社会问题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对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分析能力。这一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最终表现为社会的认可。实验教学将促进毕业生具有理论功底扎实、知识复合、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优势,使他们易于找到合适的岗位并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2)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虽然实验室主要是为教学设计的,但也会兼顾到科研。实验室可以成为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平台,开展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励机制也将推动教师的创新和交流。此外,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项目研究也可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进行。(3)面向社会服务。实验室的数据分析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与行为观察、电话访谈、社会调查以及政府效率研究等项目,均可以面向社会服务,服务收入可以补充实验室的发展经费,部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公共管理实验室分为多个层级,多个专业方向。由于各学校自身的情况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方向。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公共管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公共管理学科方向的多样性,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许多问题仍有待进行深入探讨并予以解决。一、现阶段利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必要性通过上文的相关内容,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新公共管理理念的细致内容。就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新公共管理理念进行有效应用和借鉴来说,不仅能有效提高具体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对学生阶段状态、学习生活的有效干预,还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影响。就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来说,虽然在课程教育改革的辅助和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目前管理工作进行的现状来看,效果还是不太理想。(一)对学生阶段性发展特点把握不精准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说,面临的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无法进行有效的把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情绪的波动以及发展过程中一些心态的变化等,还与校方管理工作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关。就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来说,如果不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或者是心理发展趋向进行有效的把握,那么接下的管理工作是难以继续和开展的。(二)管理方式过于陈旧和死板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这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就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一系列心理发展的变化,从而错过了学生接受教育和干预的最好时机;除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之外,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管理方式以及方法过于陈旧和死板的问题。就高校德育工作的进行来说,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但是在这一种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始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则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已经越来越独立,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整个世界和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看法,一系列想法具体到生活中,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相关行为和动作。高校在对学生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很生硬的采取相关措施,企图从正面直接的去改变学生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或者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进行干预的话,那么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抗。而就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说,正是存在管理方式和手段过于生硬和死板的问题。(三)管理目标不够明确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虽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就调整的效果来看,似乎不太明显,依然无法满足课程教育改革条件下对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相应的管理目标进行明确的设立,只有在设立了目标,制定了相应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方向,否则在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则极有可能出现无头苍蝇的状况,不仅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还有可能为现阶段的课程教育改革带去负面的影响。通过上文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现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改进,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这方面不仅可以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进行正面积极的干预,通过合理的计划和设计展开学生的管理工作,不仅极大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同时对于利用学生工作管理效果推动课程教育改革来说,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就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创新和应用来说,不仅是对学生管理工作本身进行改革的必然措施,同时也是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提高现阶段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必经途径。二、利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创新的重要措施从上文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借鉴和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那么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结合自身的一些管理经验以及看法,在下文中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一)树立合理明确的管理目标——计划的落实就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具体内容而言,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着后面所有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同时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管理工作开展的最终效果和成果。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说,管理目标的明确实际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教师们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变成规矩的好学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对一些事件的表面现象进行要求和管理,并没有落到实处。如果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有效应用的话,那么则应尽量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而言,实际上是要对高校的课程教育改革工作进行有效的支援,着力将学生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课程教育改革的内容对管理工作的目标进行明确的制定,从而充分发挥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二)组织工作的完善除了管理目标的明确和计划的落实之外,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对相应的组织进行有效的完善。在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收集之后还应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人员来进行和完成,因此在确定了管理目标和管理任务之后,还应对相应的组织和人员进行合理的设置,从而保证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组织基础。(三)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完人”培养理念的提出,昭示着一个新的教育时代的到来。所谓完人,即把学生看做“完整的人”,是指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生理发展、社会价值、情感世界、精神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给予全面的重视。英国在对高等教育的育人任务进行诠释的过程总也明确提出了相关要求,“高校应通过技能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贡献社会等教育,教育他们的学生更加完整地度过人生”。香港职业教育学院在其九所分校大力推行全人发展计划,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及情绪智商,教导他们一些可于不同工作岗位上应用的关键技能,并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引导他们拓展潜能,迈向成功。“全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处世成毕业论文网整理熟,关心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在“全人教育”的工作理念驱使下,高校教育者应该接受和欣赏学生的不同个性,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需求,支持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促进学生自由民主化发展。在“全人教育”工作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更加强调围绕学生的学习、技能、生活等发展提供更广泛的支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中心工作应该是“育人”。“育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应该贯穿于教学、学生工作等各个方面,高校应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机制和文化氛围,将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逐渐融合,将专业教学与素质培养逐渐融合,将学生学习与自我发展逐渐融合,避免教学环节与学生工作脱节。三、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新公共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借鉴和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必要措施。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站在学生的发展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工作宗旨,争取全面促进现阶段高校的课程教育改革进度,为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不贱门隶

公共管理类专业介绍&就业分析

公共管理类作为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共包含5个专业,分别是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代码:120401学位: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政府管理部门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依法对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公平分配的活动。首先科教文卫体等都是公共事业,这些都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服务对象。该专业主要研究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活动,包括研究如何明确单位中各部门的责权,如何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等。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统计学、会计学、概率论、公共行政学等。招生院校根据院校类型不同,该专业的培养方向也不尽相同,如医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会倾向的培养方向大概是医院管理方向、卫生方向等等;师范院校的培养方向会有教育管理方向;体育院校则会向体育管理方向进行培养,在报志愿时需要先掌握这些基本信息。以下是公共事业管理近几年在辽宁的部分招生院校。注:以上院校中,中国人民大学在理科试验班下招收该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在公共管理类下进行大类招生;华东师范大学在教育学类大类下进行招生;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在工商管理类下进行大类招生。双一流: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华东师范大学省重点: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特色专业: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除以上院校外,该专业在辽招生的600分以上院校还有北京邮电大学(610)、中央民族大学(610)、南京师范大学(607)、东北大学(604)等;550-600分之间的有北京体育大学(597)、郑州大学(595)、北京化工大学(593)、西北大学(593)等。就业情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近年来属于高风险、高失业率的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处境比较尴尬,毕竟谁的事业需要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管理?但存在即合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所以该专业就业范围比较宽泛,最好的方向之一是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比较稳定,福利待遇较好。如在企业就职,比较对口的岗位是人事或行政部员工。(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根据院校的培养方向不同,在就业时,师范类院校可考虑教育系统,如初高中或高校的后勤、行政等等;医学院则可以考虑社区医院、公立私立医院、卫生局、疾控中心等等。报考建议该专业在国内属于新兴专业,虽说在国外非常吃香,但国内国情比较特殊,公共事业的体制改革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社会就业市场对该专业的需求度比较低,普通院校的就业率更是不理想,所以不建议在二三本院校读该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代码:120402学位:管理学或法学学士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国内大部分院校学习时更偏向后者,主要学习如何处理行政内勤方面的相关事务,比较宽泛。总的来说,行政管理专业面对的是所有后勤、行政工作,大到政府、跨国公司,小到个体户、创业型公司都需要有这个专业的人做支持。但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服务的对象不同,高层次的行政管理人才对于政府政策决策、大企业的内部结构都有很强的建议性影响,本科层次的行政管理毕业生从事的主要是基层管理、人力资源具体活动。主要课程:行政管理学、市政学、社会学、行政领导与决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学、西方经济学、行政法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公共政策分析、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等。招生院校根据阳光高考网数据显示,全国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院校共345所,数量较多,在选择院校时需要慎重。近几年在辽宁招生的部分院校参考分数如下。注:浙江大学、东华大学该专业在社会科学试验班下进行招生;同济大学该专业在经济管理试验班下招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海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该专业在公共管理类下进行大类招生;中南大学在金融学类下进行招生;兰州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在工商管理类下进行招生。除以上院校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等也在辽宁进行招生。双一流: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国家重点: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省重点:中南大学、兰州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特色专业: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就业分析最常见的就业去向是企事业单位,主要部门是行政部,优点是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内容都比较稳定,适合大部分女生;缺点是薪资不会有很高幅度的提升,并且工作内容比较琐碎,大到招聘、小到公司的办公用品,都需要行政处理,但是如果能做到主管的位置,薪资待遇也会比较不错;最佳去向则是高校,工作舒适、福利好并且稳定,但是高校的门槛比较高,对学历以及能力都有要求,且这一方向已快接近饱和;另外一个大去向则是考公务员,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也比较适合多数的公务员岗位。(数据来源:职友集)根据职友集6700份样本平均数据,行政管理专业平均薪资为5940。报考建议行政管理学习内容比较宽泛,文科、经济、法律、管理等都有涉及,就业选择面虽然比较广,但由于学得不精,有些就业岗位很容易被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取代,如果想深入某一方面钻研,需要学生付出额外的时间,也可以选择考研。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代码:120403学位:管理学学士看到“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个专业时,脑海里第一闪现出的就是媒体中常出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电视里经常提到的“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保”“养老保险”等等词语,而这个专业也确实如大家所想,劳动与社会保障就是国家和社会建立的一种保障制度,目的是为了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劳动就业,提高生活水平,该专业学的东西将来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这种保障制度。主要课程:心理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法学概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普通逻辑学、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救助学等。招生院校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院校共有163所,近两年在辽宁招生的部分院校参考如下。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均在社会科学试验班下进行招生;北京交通大学在经济管理试验班下进行招生。双一流:南京大学国家重点: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省重点:辽宁大学、中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特色专业: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就业分析劳动与社会保障是国家的热门话题,但该专业目前却不算热门,就业比较一般,但是得益于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视,就业前景比较看好。该专业的对口职位大都比较吃香,第一个对口的就业方向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主要部门有民政部或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但这些部门对应岗位比较少;第二可以考虑的方向是大型企业或国企的人力资源部;第三个可以考虑的是高校任教方向,但对学历要求很高,并且比较难进。另外可以考虑的有保险公司、各类企业的人事部或后勤部。(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报考建议对社会问题感兴趣、更想着力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学生可以考虑报考,但是该专业就业薪资普遍不高,在报考之前需要权衡清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代码:120404学位: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土地资源管理,俗称土管,是一门综合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来解决土规划与利用的一个专业。顾名思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其合理的配置。在日常生活中,该专业的运用体现在以下方面: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在电视里经常可以听到哪块土地被拍卖了,或者哪些村子的部分土地被征用用来建厂或者盖楼了,但是不是所有土地都可以被征用呢?当然不是。那么哪些土地可以被开发拍卖?哪部分土地可以被改为建设用地?哪些土地必须保留作为耕地?哪些林业用地不能被开垦?这些都是要统一来规划管理的,而如何规划和利用土地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就是该专业的人才需要做的事情。主要课程: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管理学原理等。招生院校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共109所,在辽宁招生的部分院校如下参考。注:浙江大学该专业在社会科学试验班下招生;武汉大学在理科试验班招生;中国农业大学按照地理科学类大类招生;吉林大学按照地质类进行大类招生;中国矿业大学按照测绘类进行招生。国家重点: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省重点:吉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特色专业: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就业分析该专业大概分为5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土地制度、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不动产估价与市场、土地经济等。因为研究方向比较多,所以就业范围也比较广,但大都与土地二字分不开。就业方向一:公务员。可以考虑到土地管理部门、城乡规划与建设部分、农林部门等,具体单位有土地规划局、测量局、建设局、房产局等;就业方向二:企业。如房地产企业的估价部门、不动产咨询机构等等。(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报考建议该专业学习内容覆盖社会科学及理工类科学,不适合偏科学生报考。由于专业性比较强,在院校选择上也需要慎重一些。城市管理专业代码:120405学位:管理学学士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是迅猛的,大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小到社区街道的管理,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协助,城市管理专业便应运而生了。主要课程:经济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管理、土地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城市环境、城市绿化、房地产基本知识、公共政策、城市经济学、城市社区管理、城市数字化管理等。招生院校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院校较少,只有60所,以下是在辽招生院校参考。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均在公共管理类下进行大类招生;电子科技大学在社会科学试验班下招生。双一流: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南开大学特色专业: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就业分析城市管理属于新兴专业,目前发展不是特别成熟,企业招聘时对该专业认知度不高,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考公务员,可以报考社区、街道,或者海关、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等等;另外对口的有城市管理部门,但是目前有事业编制的城管也属于热门行业,所以也得考公;其次可以考虑各类企业及单位的行政、人事等岗位。(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报考建议城市管理专业毕业后多会从基层做起,目前社会认可度不是特别高,在报考前需要考虑清楚,是否想要从事类似职业。整体情况来看,以上5个专业都不是管理学中最热门的选择,但其对口行业却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前景看好。

二对一

管理学之公共管理类专业综述与简介

管理学之公共管理类专业综述与简介走马观花看专业之十二(5)写在前面的话教育部于2020年3月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老头计划在2020年高考前完成对《目录》中包括的12个门类、92个专业大类,共703个本科专业(不包括军事类),按专业大类进行综述和简介。以供学生和家长在志愿报考时参考。如果您对内容觉得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通过评论或者私信指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鼓励!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体现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本大类专业中,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专门的学科,也是其他专业的基础专业;其他的专业是公共管理学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具体应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水平,体现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文明程度。在发达国家,公共事业管理学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公共事业管理也呈现出细化的趋势;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人员,不仅需要公共事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掌握各自不同行业或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比较晚,虽然社会、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有较高期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并没有培养出符合社会现实所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反而暴露出了诸多深层次问题,甚至存在某些合法性危机。在我国,机构改革前,公共事业管理多数属于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范围;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职能不断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的各种职能多数由事业单位承担。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速度和公共管理体制、公共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虽然近年有所加快,还是无法跟上本专业目前的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考的阶段,本专业类的毕业生并无优先。网友评论: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好学科,也是一门糟糕的学科;是一门最有前途的学科,也是一门最尴尬的学科。说好是因为这是一个可以在大学期间学到最多知识的人文类学科;说糟糕是因为很多人抱着混毕业的目的学习,把这个专业的水平拉低到了一个令人发指(学了4年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专业的办学成本低,不管什么层次的学校都敢开设这类专业。公共管理类(1204)下设公共事业管理(120401)、行政管理(120402)、劳动与社会保障(120403)、土地资源管理(120404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城市管理(120405)5个基本专业和海关管理(120406TK)、交通管理(120407T管理学或工学学士)、海事管理(120408T)、公共关系学(120409T)4个特设专业,近几年新增健康服务与管理(120410T,2015年)、海警后勤管理(120411T,2016年)、医疗产品管理(120412T,2017年)、医疗保险(120413T,2019年)、养老服务管理(120414T,2019年)等5个专业,共14个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简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20401)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的优点是课程学习内容广泛,同时这也是一个最主要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专业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较混乱;就业形势严峻等。这种优缺点就造成了学生对口就业方向难以确定,比如教育领域有教育管理,医疗卫生领域有卫生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有劳动与社会保障等。行政管理专业(120402)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建设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更多的应用了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以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事务为研究对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专门人才。长期以来,行政管理学科都隶属于政治学门类,注重培养从事学术性研究和教学人员,且知识面较窄,现代科学知识及管理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较长,不能适应现代高技术信息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高要求。目前,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在政治学和管理学之间摇摆不定,培养方向差别很大。这个专业也是考研的热门专业(容易考,不要求考数学等原因)。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某些学校和某些人眼里,行政管理专业就是一个创收项目,他们缺乏对行政管理学科应有的尊重和了解(认真做行政管理研究的好大学有北大、人大、中山、南大、深大等,也有很多值得尊重的科学工作者和导师)。这个专业的就业需要看个人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质,这一点很重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2040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懂得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较牢固地掌握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社会保障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并未实现其最初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学生转方向和不从事本行业的比例很高,以某财经211大学为例,截止到2017年,本科和研究生中直接从事社会保障工作(不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毕业生低于20%;短期看,这个比例不会有大幅度上升,今后的情况还要看招生数量及国家政策。这个专业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有很强的院校特征。比如财经大学,核心课程有很多经济学类的课程;综合院校里,课程偏公共管理;其他院校,有的偏社会学,有的偏人力资源管理等。如果某一学校的这个专业偏向这个学校的强势学科,会有助于毕业生的就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20404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土地资源管理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土地资源与资产的利用、配置和管理的一门科学,是人地关系中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具有应用基础和管理基础。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专门人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侧重于技术型人才培养、侧重于管理型人才培养和两者兼顾三大类。下面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供大家参考:在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有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土地估价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土地利用规划方向,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地籍管理方向,武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土地行政管理方向,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向,南京农业大学;土地信息技术方向,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土地整理方向,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城市管理专业(120405)城市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设立的。主要培养从事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资源管理、市政项目评估、城市经营实践等领域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面向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主要培养具有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和城市建设技术与知识,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城市综合管路能力、城市建设能力、城市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能在文教、体育、为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海关管理专业(120406TK)海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的监督管理是国家行政执法活动。海关的任务是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辑走私,编制海关统计和其他海关业务。本专业培养能够满足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海关管理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很特殊的专业,提前批,感兴趣的考生和家长可查阅本省当年招生计划,不是每年都有本省招生计划。交通管理专业(120407T管理学或工学学士)交通管理专业主要定位在航运及港口管理方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把航运管理专业更名为交通管理专业,后来又合并了机场运行管理等专业,本专业为特设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航运港口及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精通航运港口管理相关理论和业务,熟悉行业发展前沿问题,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航运管理人才。本专业招生时多为定向培养。我国目前本科和专科均设有交通管理专业,但两者培养方向分属不同方向,本科专业由航运管理、机场运行管理等专业合并更名而来。交通管理专业(航运管理方向)目前开设院校主要为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培养方向主要针对水路交通管理方向;交通管理专业(机场运行管理方向)开设院校主要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海事管理专业(120408T)海事管理是对海事业务进行专业研究、指导、监督和管理的专业学科,具体承担船舶监督、危险品和防污染管理、船员管理、通航管理、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管理等海事监管业务的专业管理职能和口岸有关管理职能。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坚实的航海技术和行政管理基础、系统掌握我国及国际有关海上交通安全法规、英语水平较高的从事海事管理的专门人才。须注意招生院校的特殊要求:有的院校不招女生,有的院校要求外语语种为英语。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本专业多为定向招生,可在本省招生考试院官网查询相关学校的定向招生计划。公共关系学专业(120409T)公共关系学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公共关系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建立在传播学、管理学、行为科学三大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揭示组织公关状态、公关活动规律的学科,这个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萌芽、产生和发展阶段。本专业培养懂管理、善策划、会传播,具有系统的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现代传播沟通理论和方法,具备调研、策划和创意能力,掌握各种宣传技巧和外交艺术的公共关系专门人才。目前公共关系专业的就业方向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类是企业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政府等公关宣传部门。例如宝洁、西门子、阿里巴巴等都设有专门的公关部;而非营利性组织和政府部门多数设有新闻发布厅。第二类是专业公关公司。比较出名的专业公关公司如伟达、万博、蓝色光标等,主要负责客户的公关活动、新媒体运营和事件营销等工作,这类公司根据客户所从事的行业还会有进一步的细分。第三类是从事传媒行业。如广告公司、出版社、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120410T,2015年)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2015年备案本科专业。健康管理服务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 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扎实的卫生保健学、卫生信息管理及健康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胜任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疾病防控等相关领域工作,致力于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医药公司、养生会所、康体中心、养老院等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及自主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很有意义和前景的专业,目前来说,行业状况和就业情况还有待观察,因其与国家政策有很大关系。海警后勤管理专业(120411T,2016年)海警后勤管理专业是2016年备案本科专业。是专门为海警部队的后勤保障设立的新专业。本专业培养在德、智、军、体全面发展,掌握后勤各种办公和操作软件使用技能,讲政治、懂技术、会管理、能执勤的“一专多能”型后勤管理的专业人才。仅公安海警学院开设本专业,提前批。医疗产品管理专业(120412T,2017年)医疗产品管理专业是2017年备案本科专业。本专业关注的领域是医疗产品(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管理与注册、生产经营质量管理、审评与监督等。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医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的理论基础和医疗产品(医疗器械)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医疗产品运营管理、制造管理和医疗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知识,具备医疗产品销售、医疗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精准营销、医疗器械注册、医疗信息化平台应用和基础维护等能力,面向医疗设备/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产品监管等企事业单位,能够从事“互联网+”医疗产品管理相关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开设本专业的院校有上海健康医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医疗保险专业(120413T,2019年)医疗保险专业是2019年备案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保险学、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当代医疗保险理论和方法,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商业保险机构从事医疗查勘,医疗审批以及核保、理赔等保险业务的管理工作,在社会保险机构从事保险基金运作与管理、保险监管等实际工作,在各级医院的医疗保险部门从事医保管理以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复合性人才。开设本专业的学校有锦州医科大学、另外,江苏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专业。养老服务管理专业(120414T,2019年)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是2019年备案本科专业,是养老服务本科层次新增专业。本专业面向各类公办养老福利机构、民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单位,包括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集中养老服务机构等培养养老服务业的专门人才。山东女子学院2019年备案开设本专业。本专业依然存在社会偏见。专科(高职)的专业名称为老年服务与管理。2019年国内高职院校开设养老专业点有293个,而开设的养老相关的本科专业凤毛麟角,仅2019年全国首个本科院校开设“社会工作(老年福祉与管理方向)”专业,由天津理工大学与天津职业大学联合开办,仅招收30人。

私德

2021考公共管理硕士(MPA)发展前景好吗?就业方向有哪些?

2021考公共管理硕士(MPA)发展前景好吗?就业方向有哪些?MPA深受国人追捧,今年更是成为在职人员报考的主流学科之一。那么它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形势到底如何,下面就由必尚考研为您解答。首先,mpa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中国也已经发展了近十年。并且,由于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培养大量适应现代化公共管理的精英的需要,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这门课程。目前,社会上广大的在职人员对提高自身学历的渴求,正处在一个高峰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深造,即便是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这些更加专业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由此我们可见,当前国家的重视以及国内市场的需求是MPA发展前景良好的重要保证。在这种环境状况下,社会对MPA的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在职人员通学习深造,培养先进的管理理念,熟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并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分析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能够更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引领相关政策领域事业发展。就业服务范围具有十分宽阔,几乎所有企业社会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所涉及的领域,都需要MPA这类型的人才。因此,未来几年mpa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会大有用武之地。MPA适合人群一般适用于政府、机构和机构的发展,以及人力资源或行政资源的管理。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公共事务,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和政策研究内容,培养具有现代企业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理论知识的公共部门,特别是中国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掌握先进的分析教学方法和技术,掌握特定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行政分析师。近年来,即使是公务员也有很多人在学习 mpa,取得mpa的硕士学历学位已成为晋升高级公务员的重要保障。MPA能学什么?MPA核心课程:理论和社会资本主义文化建设,第一外语,公共资源管理,公共服务政策环境分析,政治学,公共经济学,行政法,定量研究分析,信息网络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必修的应用实践。MPA选修课程:公共服务机构,微观经济学,公共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城市规划和管理,公共伦理,安全改革和社会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的领导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管理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中国人民政府的政治和项目风险管理和评估,比较政府和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国家公务员,医疗机构管理,管理会计系统,IT,土地利用的资源资产管理,宏观经济学。MPA的就业方向公共资源管理硕士:行政管理: 主要是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管理和科学研究;公用事业管理:主要的公共机构或行政部门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管理岗位;劳动和社会生活保障:主要的政府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业,也可以从事劳动和社会发展保障工作。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主要是土地,建设,农业,房地产公司及其他相关研究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地籍管理和土地管理。除了公务员,公共资源管理专业硕士,也可以进行选择与工作以及相关的咨询有限公司和企业的人事,行政部门。咨询|考研|择校|备考|经验|资料|研招指导|复试调剂私信:研究生

彭蒙

22考研|最适合考公的五个研究生专业

2021年度公务员联考刚完毕,坚信也是有一些朋友参与,它是在校大学生最火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现阶段国家公务员愈来愈多的岗位对文凭有一定的限定,一些明确规定仅有研究生本科以上学历才可以报名。因而,今日来汇总下哪些专业报考公务员更有优点。一、管理类专业管理类专业专业包括:管理学与工程类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农村经济管理类专业、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保管类、物流信息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类、服务行业管理类专业等八大类专业。在其中,在每一年公务员招考中,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全是较为受欢迎的。招录单位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局、公用事业管理处、政府部门社会政策单位等。专业举例说明:工商企业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学员关键学习培训企业管理学和社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随后应用当代管理方法的方法和方式对公司开展运营管理决策,进而确保公司的存活和发展趋势。依据历年的招考公告数据信息发觉,该专业持续六年的招收岗位总数数最多,岗位要求提高,六年時间总计现有28324个岗位合适该专业学生报名,录取名额较多,该专业的学员非常容易成功,考上公务员后薪资待遇不容易差!二、金融类金融类便是大伙儿一般 所讲的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该专业是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受欢迎专业,也是研究生考试和国家公务员招录的受欢迎专业。实际包括:网络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资源优化配置、金融业、进出口贸易、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分析、税务总局等。政府机构对金融类专业学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大层面:一是财务会计类,如财政学专业、会计专业专业学员;二是经济类,如投资学、国际贸易学等。财务会计类关键从业:财务会计、税收管理等会计工作和财务审计业务流程层面的工作中;经济类关键从业:宏观经济政策科学研究及人力资源管理剖析等层面的工作中。招录企业关键为:市财政局、社会保障部资产管理处、社会发展医保管理处、优秀人才学生就业管理中心和出口贸易经济发展合作局等。专业举例说明:社会经济学社会经济学专业的学员,毕业之后能够从业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剖析工作人员、出口贸易、销售市场等层面的工作中。该专业公务员报考得话也是有优点的,成功较为非常容易,能够报名市财政局、审计局、税局、各家银行的财务会计。除开法律法规、卫生制度等非常专业化的岗位以外,绝大多数的岗位都必须社会经济学层面的优秀人才。三、中文类中文类专业关键包括:中国语言文学、汉语、中国少数名族语言学专业、中国语言表达文化艺术、中国文学类、中国语言文学文化教育、中文运用、经济发展文秘、文秘人员、文化旅游等专业。从业工作中关键为:承担文书处理、文档拟定、公司办公室事务管理、事务、新闻宣传等。招录单位包括:邮政总局、国家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出入境签证、中国民航总局等。专业举例说明:中国语言学专业中国语言学专业专业关键学中文和中国文学类层面的基础知识,塑造从业规范字工作中的专业人才,尽管该专业大学本科毕业找个工作很一般,可是在报考公务员上面有优点,并且很赚钱,能够从业公司办公室事务管理、文书处理、文档拟定和新闻宣传等岗位。四、法律法规类与本科毕业生对比,读研究生是法律法规类专业学员报考司法机关最强有力的必备品。法律法规类专业关键包括:法律学、规律、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劳改法、商法、邢事司法部门、法律法规、行政法、对外经济贸易与法律法规、知识产权法、刑事辩护律师、对外经济贸易法、经济发展法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自然环境与資源维护法律学、国防法律学、监狱法等专业。从业工作中关键为:承担涉法、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诉讼法等有关工作中(如劳动监察、诊疗监督、劳动仲裁、交通出行外勤人员稽查等)。招录企业关键为:劳动异议诉讼院、城市公共交通指挥调度系统管理中心、城管执法城市管理局等。专业举例说明:法律法规专业法律学一直以来全是较为受欢迎的专业之一,特别是在前两年更是如此。但是最近几年,历经国家司法考试改革创新,门坎相对性提升,学生就业状况也令人担忧。因此,许多法律法规专业的学员去报考公务员,并且岗位也许多,尤其是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等单位。五、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专业关键包括:计算机技术技术性、计算机网技术性、电子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办公系统技术性、计算机软件维护保养、计算机系统与外接设备、计算机软件管理方法、科学研究防御、数字媒体技术技术性、电子信息工程、网络信息安全、应用系统管理方法、软件开发、信息内容与网络通信技术性、自动化技术图像处理制做、影视动画与制做等专业。从业工作中关键为:电脑管理、应用系统基本建设与维护保养、信息内容网络安全管理等。招录单位包括:出入境签证边防站、山东海事局、中国民航总局等。不知道之上是不是有了你在学/读研究生报名的专业呢?

上海滩

助考研的你读懂公共管理类的那些“冷门”专业(上)

根据上回文章的投票结果来看(https://rk.mbd..com/s494rzu?f=cp&u=492a34d1445b0423),大家想进一步了解考研中管理学大类下设的公管管理类,通常对于20、21考生可能对公管管理类第一印象就是:不考数学、行政管理、竞争压力大等,这些印象主要集中在行管这几个热门专业,但实际情况是公管类并非所有都火爆,下面结合研招网信息,就公管管理类下设的“冷门”专业进行分析推送:1.边疆学这个学科由四川大学开设的交叉专业(1204J3;J代表交叉专业、Z代表自设专业、L代表临时专业),隶属于国际关系学院,具体方向分为:边疆政治学、边疆经济学、边疆社会学、边疆史地;拟招人数为2人(不含推免人数)。具体情况请阅读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由地处陕西省的西北政法大学开设,隶属于该学校商学院,虽然涉及财务等专业知识,更偏重于经管类科目,但初始科目却不包含数学三,而是微观经济学与管理学。具体方向为:审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内控、投融资决策与管理。每年拟招收8位考研生,且考虑到该学校该专业有博士点,专业就业前景与招收人数较多,所以有意愿的考研生可以去该学校官网查看招生简章。3.城市发展与管理该专业由南开大学开设,隶属于周恩来与政府管理学院,是该学校的自设专业,报考专业课科目为:行政管理学(周政学院管理类专业必考科目之一,参考书主要是该学院教授沈亚平编写的《行政学》)、城市管理学。该学院青年学者吴晓林教授对城市发展问题研究颇深,有幸选其作为指导老师对学术造诣会有提升,具体情况可以查询招生目录,但对于考研生基本只开1—2个名额,具体情况参见招生简章,附上南开2020年管理学考研分数线分析:重磅!南开大学2020年考研管理学校线预测(内含福利)4.城市规划与管理开设该专业的为中央财经大学,设有博士点,是该学校自设专业,隶属于政府管理学院,其中两个方向偏向经济类: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城市规划与投融资。一个偏向于公管:城市治理与公共政策。专业拟招人数为3人(不含推免),考试科目为经济学基础、管理学,详见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所列参考书目。5.城市学该专业是杭州师范大学设置的交叉专业(考上了可以跟马云成校友了),拟招人数为5人(不含推免),该专业接受公共课考日语的考生,专业课是公共管理学、城市学综合基础。考研不易,大家加油!祝天下考研人都能上岸

魔画情

大家手笔: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时代使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累了大量公共管理实践新经验。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和解决国家重大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的复杂问题,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需求,推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建构和公共管理实践创新。深入研究我国治国理政历史传统与经验,尤其是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从中提炼具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拓展与深化,人类社会正大踏步走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创新全球公共治理实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同时,很多国家的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大幅提升,对公共服务的种类和质量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应对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实践变革,有效回应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新要求,改进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当代全球公共治理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公共管理学应在聚焦国内公共治理实践创新的同时,紧跟全球公共治理新趋势,直面全球公共治理新场景、新实践、新问题,努力提供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解答,进而推动研究范式与理论创新。强化跨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研究,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一方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分野日益模糊,知识融合、研究方法互鉴已经成为各学科实现自身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知识日益交融,基于特定学科领域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的研究范式越来越显示出难以描述问题全貌的狭隘性,跨学科的合作性研究日益增多。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综合性、应用性学术领域,尤其需要强化跨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研究,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因此,中国公共管理学创新发展,必须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沿,主动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引入它们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从有关学科的创新发展中吸取营养。比如,积极引入科学研究方法与范式,把脑科学、认知科学、神经心理学、量子理论、预测学、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及虚拟技术等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公共管理学创新发展之中。(作者为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5日 09 版)

学思

22备考管理类硕士,方向太多怎么选?

22备考管理类硕士,方向太多怎么选?必尚老师要跟大家聊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专业有哪些,为你们的研究生生涯提供一点助理,下面跟付老师一起来看看吧!学习方法不完全,有什么专业?大部分专业硕士都有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但这些专业都需要考相关专业知识。这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专业。这里给出目前我国设立的39种专业硕士:分别为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程硕士、建筑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军事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警务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文物与傅物馆硕士、城市规划硕士、林业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审计硕士。这些专业大多数都是会设有非全日制招生的计划(具体可以去报考院校的官网查询了解当年的招生简章为准),但是小伙伴们要知道的就是大多专业都需要考相关专业知识,对于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在职人员来说备考难度较大且对其自身职业发展没有多大帮助。初试备考难度相对较小的管理类专业分别有:MBA、MEM、MPA、MPAcc、Maud、MTA、MLIS,这些专业就成为在职考研的首选专业。管理类联考七个专业要求毕业年限?这7个专业中MBA对应的就是工商管理硕士、MEM对应的就是工程管理硕士、MTA对应的就是旅游管理硕士、MPA对应的就是公共管理硕士。这些专业报考是有工作年限有要求:工作年限要求专科毕业5年,本科毕业3年,硕士毕业2年;MPAcc对应的就是会计硕士、Maud对应的就是审计硕士、MLIS对应的就是图书情报硕士。等三个专业没有毕业年限要求,要知道的就是这三个专业应届生也可报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招非全日制,现在也有部分高校审计硕士和图书情报硕士学校要求就是只招收全日制,所以对于想在职读研报考这两个专业的的同学一定要了解清楚需求。因为是应届生也能考,所以竞争是比较激烈的。管理类联考专业哪个适合我?MBA(工商管理硕士):培养复合型以及就是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并且让他们担任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需求,非常适合工商企业或者就是经济管理部门的管理层。MEM(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强决策能力的管理专门人才,非常适合工程行业的管理层。MPA(公共管理硕士):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并且德才兼备非常适合政府部门或者就是公共机构行业从事的人员。MPAcc(会计硕士):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会计工作能力突出的会计人才,即适合想从事或正在从事财务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MTA(旅游管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对于旅游业跨国发展非常看好的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即适合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对于升职加薪,或者是评职称还是想要接触更深层次的学习,考研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自身的综合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如果小伙伴们决定报考研究生考试,那你们就得全力以赴,争取把自己想要的院校考下来。如果小伙伴们对于考研之路存在很多疑惑的,欢迎你们私信!

战警

——值得关注的十大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之治”开辟了公共管理学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阐明了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和任务。这既给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公共管理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中国公共管理学界必须顺应中国与全球公共治理实践的新形势新变化,推动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创新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家治理成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高频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更是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国家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做出新规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阶段的总体目标,强调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明确13个坚持和完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19年11月,国家社科基金围绕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列出了100个重大项目招标课题研究方向,涉及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问题。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创新经验和世界意义,等等。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南也列出了大量有关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必须高度重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这一核心主题的研究,突出对“公共管理或公共治理的制度前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制度执行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地方治理、基层治理以及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是近年来学界的研究热点。就地方治理而言,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和政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改革不仅要关注中央政府层面,还要注重地方政府层面。地方政府治理变革成为全球政府治理变革的焦点之一,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落实到地方就是地方治理的现代化。因为治理的层次不同,政府的职能差别和治理的内容也就有所不同。目前学界需要加强对地方治理实践模式转变与地方治理理论范式建构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从而推进地方治理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就基层治理而言,从基层政权建设、村(居)民自治等到基层治理及社区治理和乡村治理,则反映了我国基层管理实践模式与理论范式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之后,各地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五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社区治理属于基层治理的范畴,当代社区不断扩展公共职能,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网络中的重要力量。社区治理涉及社区公共事务与社区服务的供给及其合作网络的治理。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过去一年更是未来基层治理以及社区治理研究的重大课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治理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都在总结本学科70年的发展变化,作为70年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公共管理学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的话题讨论中。今天的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人类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中国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问题的解决,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公共治理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实践课题与理论主题。全球治理是公共治理的题中之义,然而却是中国公共管理学界关注度略显不足的领域。根据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发展调研报告的资料,除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几家培养单位之外,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及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中设立“全球治理”研究方向的院校并不多。全球治理是公共治理的最高层次,在它之下依次是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和基层及社区治理。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创新发展应该高度重视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直面全球公共治理的新场景、新实践和新问题。以此在学界突出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思维、新范式以及全球治理体系重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地位与作用、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新技术革命与政府治理变革随着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展开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的更高阶段。总结过去一年的相关高频词,人类社会正走向所谓的“后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社会”“智能化时代”“智能社会”或“超智能社会”。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和量子化推动政府治理朝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这催生了新一轮政府治理变革浪潮,迎来了“数字政府”“政府3.0”“智能化政府”“智慧政府”或“智慧治理”。尽管公共管理学界已有大量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技术与政府”并没有成为公共管理学中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已有的“电子政务”属于这个领域的内容)。事实上,技术与政府属于公共管理学的基础性分支或主题领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变化,进而推动包括国家或政府治理和意识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从公共管理研究“技术与制度”的二分法或“观念—技术—制度”的三分法中就可以领悟技术与政府研究的重要性。中国公共管理学必须重视技术与政府这一基本主题的研究,密切关注新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国家或政府的体制、机构、职能、流程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驱动的政府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及其催生的数字化政府或智慧政府及智慧决策的新实践模式。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或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基本关系,也是政府机构和政府职能配置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我国持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调整和优化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推动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以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现阶段我国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是政府职能履行的重中之重,这也正是“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的落脚点。政府如何处理好与市场、企业及社会的关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在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和安排者三种基本角色中做出选择与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基本职能,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实践问题,也是公共管理学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本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政府机构及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是公共管理学界持续关注的主题。2019年,“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则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焦点。例如,2019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年会的主题就是“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的《中国行政管理研究》杂志在第4期和第7期设专栏探讨这一话题。公共管理学需要更宽广的视野,需要加强对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或国家与社会关系)基本理论的研究,并总结提炼新中国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在这一实践领域的经验,建构中国特色的政府理论及政府职能理论,为公共管理学奠定更宽广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公共服务与美好生活人民的美好生活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前提,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作为保障。民生是人民最大的福祉,公共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载体,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支撑。“美好生活需要”折射出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的更高期待,而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个施政重心。当前,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增长与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构成公共服务与民生改善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制约因素。公共管理学必须加强对“公共服务与美好生活”这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加强对公共服务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这其中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与均等化,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美好生活的内涵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评价,公共服务提供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的改革,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主体协作,抓民生和抓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抓重点、补短板等议题。另一方面,必须推进公共服务的理论建构与学科建设。大致可将公共管理学科划分为三大领域或板块:一是公共组织(公共行政学)——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国家或政府的体制、结构、过程和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二是公共政策(政策分析)——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对实质性公共政策领域进行分析研究;三是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以公共服务的供给或民生改善以及事业单位管理等为研究对象。原有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内涵的不清晰,制约了该学科领域及其人才培养的发展。在新时代,随着公共服务重要性的凸显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需要推动本领域由“公共事业管理”向“公共服务”的范式转变,构建起公共管理学中相对独立的“公共服务”学科专业或研究领域。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与历史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形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以及政府治理变革。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政策与治理实践创新,创造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形成鲜明的国家治理的执政品格与政策风格。党和国家特别强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家治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基因。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蕴含着许多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继承、发展、扬弃与借鉴。例如,在吸取古代吏治的经验教训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而吏治腐败更是我国历代王朝走向衰亡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历史教训!推进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创新,一方面,必须学习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治国理政或国家治理思想,这是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及其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要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学术、话语的创新之路,必须总结和提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取得的创新经验,以此丰富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内涵。另一方面,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必须以史为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就需要国内学界高度重视古今中外公共管理的实践及其经验,尤其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历史传统与经验的研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国外公共治理的实践与范式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公共部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生了新变化并呈现出新趋势。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治理变革继续深化的基本动因在于:一是一系列新变革的涌现,如: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科学技术进步、新工业革命、经济社会发展,财政危机或金融危机;二是官僚体制的失效,如: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共同提供公共服务的日益复杂化;三是西方社会中公民对政府不满的加剧与对政府与日俱增的期望和要求。在实践中,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所注重的财政效率和政府内部运作以及所强调的代理、竞争和选择等原则,正在被“新公共治理”所关注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及强调合作、谈判、参与等原则所取代。《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主编安德鲁·梅西(Andrew Massey)在2017年第4期的主编导语中说: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十年来,公共部门的改革与全球化问题的变化不断冲击着公共行政领域,公共管理者所面临的任务更复杂,更难以应付。在理论上,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途径、学科范式与理论形态也正在发生转变,出现由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治理”的范式转变。在西方,继“新公共管理”之后,公共部门管理进入了所谓的“后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治理”或“公共价值管理”时代,出现了诸如“(新)公共治理”或 “新治理”“合作治理”“网络治理”“数字化治理”“整体化治理”一类的“新”模式。其中,“公共价值管理”“新公共治理”和“合作治理”是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共管理“新”理论范式或知识综合。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需要跟踪国外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展及其前沿,批判性地借鉴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及有益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发展既要突出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解决中国问题,又要树立全球视野、密切关注国际公共管理研究前沿、积极探索重大全球或国际问题、增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国际影响力。公共管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基础公共管理学的创新发展必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前沿,特别是科学方法论、数据科学、脑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神经心理学、量子理论、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及虚拟技术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其理论成就。从当代科技发展及其知识与方法中吸取营养,强化公共管理学自身的科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采用新的研究途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科学研究新范式的出现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及研究途径。格雷在“eScience:科学方法的一次革命”的演讲中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概念,指出科学研究的四次范式变化——从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到计算模拟再到数据科学或数据驱动的知识增长。当代社会科学也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革命,其标志则是社会科学的兴起,这是一门基于大数据的人类行为计算的科学。当代科学前沿领域的进展对公共管理学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部分生物科学(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物组学)的内容正有效地转变为社会科学的内容;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人天生是自利”的观点并不成立,平等观念有其基因基础;进化性的生存更依赖于集体性交往,而非自我疏导。数据化和智能化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了人类行为的可预测性。今天,人类行动的数据可以被系统地、规模化地掌握,人们的行为踪迹都可以在某个数据库中找到线索,这使得研究个人、团体及全人类的行为规律成为可能。“虚拟现实/现实增强”等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标志着虚拟现实时代的来临。2018年的《科学》和《自然》杂志都有文章论及这个话题,《管理科学》编辑部则宣称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是管理科学的新主题。机器学习技术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它与传统分析工具结合,可以检验传统方法无法检验的假设,拓宽社会科学研究的边界。今天,行为、实验、预测和数据驱动已成为新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知识增长方式,也成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2019年国内学界召开了多次相应主题的研讨会,论著也明显增加。因此,公共管理学必须高度重视公共管理的行为、实验、模拟、预测和数据驱动与智能化技术、虚拟技术(数据挖掘、现实挖掘、虚拟现实/现实增强、机器学习等)的应用,增强公共管理研究的科学性。公共管理学中的多学科知识融合跨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研究的涌现以及知识融合成为当代科技进步的一个主导性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以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分野日益模糊。作为心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交叉的新兴学科,行为行政学采用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微观视角,以心理学和实验方法为其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以心理学及个体行为研究的新成果为依据。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知识也日益交融。近现代社会科学走过从整体到分化或专门化的历程,如从政治经济学、精神科学(道德哲学)和国家学(官房学)到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新)史学等。当代社会科学发展则由专门化到整体化演变,如知识产生方式由学科导向转入问题导向,进入所谓的“后学科时代”。如加里·金在《重构社会科学》一文中所说:随着社会科学跨学科性增强和更具合作性,社会科学的实际定义拓宽了,不能再基于过去特定学科领域 (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了。公共管理学学科的核心主题是人类的集体行动、冲突与合作、选择或决策、管理或执行之类的问题。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的领域,具有综合性及应用性的特点。大量学科为公共管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基础,因此必须倡导和推动与公共管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中国公共管理学的转型与重构近年来,公共管理学科的转型与重构同样成为国内外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例如,《美国公共行政评论》杂志主编詹姆斯·佩里在2016年第2期的寄语中,提出了“公共行政学正在消失吗?”(Is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nishing?)的设问,强调必须高度关注公共行政学的未来。布尔贡(Jocelyne Bourgon)在《国际行政科学评论》2017年第4期发表的头条论文《反思、重构与重塑》中认为,影响未来治理模式的挑战性趋势正在形成,政治及国家在构建民主社会中的角色正在改变。现在是时候从一个更宽泛的视角来反思公共行政学了,公共行政需要一种新的“统一的理论”,它将国家、公民和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视作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与之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给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国家治理(治国理政)现代化的推进,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创新、转型与重构以及知识体系更新提出了历史性任务。在我国,公共管理学界有大量关于本学科转型与重构的讨论,举办了多场专题论坛,形成了一系列的论著,观点精彩纷呈。“第四次管理革命”“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中国管理(范式)”“百年变局与管理科学”等也成为管理科学的热门话题。例如,曹仰锋在《第四次管理革命》一书中认为,管理的百年历史上发生了四次管理革命,即从科学管理、人本管理、精益管理到价值共生。中国公共管理学的转型与重构涉及大量问题。例如,怎样把握和处理好学科发展中的学术与政治、科学与意识形态、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以及地方性与全球化等方面关系;如何凸显中国公共管理学自身的主题领域、问题意识和本土知识;如何促进中国场景、中国话语与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增长;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将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转型与重构的重要内容。总之,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之一,公共管理学在我国已经成长为一门独立的且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学科,其地位也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在中国,公共管理学可以称为治国理政或国家治理之学。因此,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必须顺应迅速变化着的中国与全球公共治理实践,立足现实,回望历史,直面中国与全球公共治理的新场景、新实践、新趋势和新问题。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必须加强其理论创新,拓展公共管理的学科内涵与主题,夯实公共管理的科学基础,彰显公共管理学的中国特色。(作者系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陈振明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过云雨

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时代使命(大家手笔)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累了大量公共管理实践新经验。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和解决国家重大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的复杂问题,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需求,推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建构和公共管理实践创新。深入研究我国治国理政历史传统与经验,尤其是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从中提炼具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拓展与深化,人类社会正大踏步走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创新全球公共治理实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同时,很多国家的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大幅提升,对公共服务的种类和质量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应对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实践变革,有效回应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新要求,改进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当代全球公共治理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公共管理学应在聚焦国内公共治理实践创新的同时,紧跟全球公共治理新趋势,直面全球公共治理新场景、新实践、新问题,努力提供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解答,进而推动研究范式与理论创新。强化跨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研究,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一方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分野日益模糊,知识融合、研究方法互鉴已经成为各学科实现自身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知识日益交融,基于特定学科领域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的研究范式越来越显示出难以描述问题全貌的狭隘性,跨学科的合作性研究日益增多。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综合性、应用性学术领域,尤其需要强化跨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研究,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因此,中国公共管理学创新发展,必须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沿,主动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引入它们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从有关学科的创新发展中吸取营养。比如,积极引入科学研究方法与范式,把脑科学、认知科学、神经心理学、量子理论、预测学、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及虚拟技术等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公共管理学创新发展之中。(作者为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5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