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湖南省“公共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生暑期学校顺利开班见女行

2019年湖南省“公共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生暑期学校顺利开班

(开幕式合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日讯(通讯员 唐志远)7月2日上午,2019年湖南省“公共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生暑期学校在湘潭大学图书馆报告厅正式开学。湘潭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董康明,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颜胜利,全国MPA原教指委委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竺乾威等出席开幕式。暑期学校授课专家代表、湘潭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代表以及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的140余名学员参加开幕式。 董康明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对莅临开幕式的领导、专家和全体授课教师表示衷心感谢和美好祝福,对暑期学校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董康明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开办将进一步扩大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影响,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声誉,推动湘潭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颜胜利在讲话中指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是省内一流、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公共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暑期学校的开办将进一步扩大学科影响力,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公共管理创新型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本次暑期学校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主办,湘潭大学研究生院、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授课专家是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湾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流院校的公共管理领域中青年知名专家及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编辑。暑期学校招收了来自英国赫尔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20余所知名高校的140名优秀学员。在为期20天的学习计划中,学校将安排20余场学术讲座、方法课程以及学习交流圆桌座谈会、师生篮球赛、湘潭市“三馆”参观、校史馆参观等特色活动。 [责编:胡孟婷]

色恶

公共管理研究中定量分析的测量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大数据的出现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定量分析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使用的具体方面也越来越广,为学术研究以及政策制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对定量分析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学术界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声音,这自然也包括针对定量分析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定量分析与社会科学问题的复杂性概念可操作化的问题。众所周知,定量分析方法最早是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而定量首先来自实验中的测量。对于自然科学来说,很多概念先天就是可测量的,如物体的质量、电流、温度、分子量等。因此,定量分析与实验本身是“无缝”连接的。但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包括公共管理的研究中,很多概念是抽象的、被定义出来的,其本身无法直接测量。对此,学者提出了将概念可操作化,即将其再分解成另外一些可直接测量的量化指标。如在研究政府决策时,民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变量或被解释变量,作为一个价值理念,民主无法直接测量,于是先要做到概念的可操作化。但是,对于民主不同的理解,其操作方式可能就有所不同,另外,对于不同的政治体制,其操作方式的量化指标体系及其权重也会有所不同。再如对于公平的测量,目前国际学界基本达成一致的是用基尼系数,但基尼系数仅仅是基于结果公平出发来设计和测量的,如果从起点公平、程序公平等视角来看,公平又是另一套体系了。因此,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作为社会科学的公共管理研究,其在测量环节有明显的复杂性和主观性。对于态度的直接测量。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领域的定量分析研究中的测量很多是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测量方法,即通过对一定结构的量表的填写来了解被访问者在某些方面的态度,从而完成相关测量。比如李克特量表的运用。量表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访者在被调查问题上所持的态度。但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其无法防止被访者对自身真实偏好的隐藏,从而导致了测量的真实性的缺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预测,基于民意调查的结果与实际投票的结果相悖,除了民意调查有抽样方面的问题导致样本代表性不足,更严重的是在民意调查中相当多的被访者害怕来自外界的道德压力,害怕在调查中表示支持特朗普会导致他人对被访者的道德水准做较低评价,因此隐藏了自身真实的偏好。可见,基于态度的调查会因为真实偏好隐藏的问题导致测量结果真实性的缺失。尽管这种缺失可以通过在调查方法,量表设计上的改进来减轻,但仍旧无法根本性地防止。情境化的挑战。在科学哲学研究领域,一些学者提出了情境化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研究更需要强调情境化。比如对某个案例的分析,研究者的相当一部分工作是要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在诸多特定条件之下分析案例。然而,目前的定量分析研究却没有很好地去应对情境化的要求,在情境描述和再现方面很多研究者思考和着墨不多,试图仅仅引入几个变量来取代对具体情境的描述,使得很多研究显得很生硬。比如某些基层治理的研究,简单地套入西方学者的研究设计,然后抽取一些变量来做回归,由此得出结论。这些研究往往淡化了中国基层治理的具体情境,导致容易忽视其复杂性。如果这类研究直接成为政策制定者的决策依据,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要重视和完善研究设计这一环节。对一项基于定量分析的研究来说,研究过程中研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思考和表述本项研究的变量指标与研究主题的直接或间接关联性,以及采用何种方法来抽取和测量这些指标,以此来实现对研究主题的定量化表达和分析。通过研究设计也表达出了研究者自身是如何理解研究主题的。因此,研究设计对于定量研究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看来,在研究设计这一环节中,有些论文是轻描淡写,似乎研究的主题天然就是可测量的,还有些牵涉到抽样的研究论文对于抽样方法也是一笔带过。这些都是轻视研究设计的表现。努力开发以行为或行为结果为特征的量化测量指标。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宽一些,关注到采用定量分析更多的社会科学学科,如经济学。尽管经济学中的量化研究在其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方面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但其量化分析指标的特性却值得公共管理量化研究借鉴。虽然目前经济学研究发展的趋势是心理学、脑科学的介入,但价格、产量等这些传统的指标仍旧是研究中所抽取的主要变量,其均是基于行为或者行为结果而形成的量化指标,特点是这些指标的形成基本没有或少有偏好伪装的激励,因而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再比如与公共管理同在管理学门类内的工商管理。消费偏好作为工商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十年来,对其的测量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变,那就是基于社会调查的模式、以主观态度和偏好为主要测量指标的传统商业调查逐渐式微,更多的是通过消费者的具体消费行为或其他行为,如浏览的网页等来判断其消费偏好。尤其是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逐步推广后,网络消费以及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行为数据可以很廉价地被收集(当然这其中又涉及商业道德和个人隐私权利保护的伦理问题,在此不予以讨论),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予以分析和判断,就可较为清晰地了解到每一个消费者的个人偏好。电子商务的成功也证明了这种对消费偏好的测量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对于公共管理中的定量研究来说,如何开发和挖掘基于行为和行为结果的测量指标是使研究更具有效性和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的重要一环。增加测量的维度,以此提升研究的情境化水平。前面在分析中提到了定量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应对情境化的困境,但是否有办法使得定量分析能够更为“逼近”具体的现实情境呢?从操作层面来看,可以通过不断提升测量指标的维度,从一维到多维,再到高维的提升,将研究客体更为生动具体地再现和刻画出来。而由于数据处理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算法的不断进步和提升,从技术上看,高维数据的处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使得定量的研究可以更为接近现实情境。借鉴和依托定量分析上游学科的发展。定量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研究来说还仅是工具。而真正推动定量分析技术发展的,还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对心理测量方法而言)等学科。因此,公共管理中的定量分析要紧盯这些领域的发展,运用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从进一步的发展来看,最好能形成与这些学科界的交流。回顾定量分析中的一些方法,如因子分析法,就是在对学习能力的分析中发现的。尽管因子分析的价值不仅仅是测量,但可见下游学科的研究需求也是上游学科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因此,还要将公共管理中的定量分析的需求与这些上游学科的研究者进行沟通,从而推动整体定量分析测量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定量分析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运用所面临的问题,有学者的解决方案是弱化其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对于这一点,不置可否。回顾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史,定量分析方法为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诸多研究方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新时代对定量分析方法在公共管理中的研究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定量分析方法也必须不断进步、创新。(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郑谦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寡人丑乎

——值得关注的十大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之治”开辟了公共管理学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阐明了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和任务。这既给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公共管理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中国公共管理学界必须顺应中国与全球公共治理实践的新形势新变化,推动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创新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家治理成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高频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更是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国家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做出新规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阶段的总体目标,强调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明确13个坚持和完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19年11月,国家社科基金围绕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列出了100个重大项目招标课题研究方向,涉及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问题。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创新经验和世界意义,等等。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南也列出了大量有关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必须高度重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这一核心主题的研究,突出对“公共管理或公共治理的制度前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制度执行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地方治理、基层治理以及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是近年来学界的研究热点。就地方治理而言,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和政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改革不仅要关注中央政府层面,还要注重地方政府层面。地方政府治理变革成为全球政府治理变革的焦点之一,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落实到地方就是地方治理的现代化。因为治理的层次不同,政府的职能差别和治理的内容也就有所不同。目前学界需要加强对地方治理实践模式转变与地方治理理论范式建构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从而推进地方治理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就基层治理而言,从基层政权建设、村(居)民自治等到基层治理及社区治理和乡村治理,则反映了我国基层管理实践模式与理论范式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之后,各地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五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社区治理属于基层治理的范畴,当代社区不断扩展公共职能,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网络中的重要力量。社区治理涉及社区公共事务与社区服务的供给及其合作网络的治理。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过去一年更是未来基层治理以及社区治理研究的重大课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治理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都在总结本学科70年的发展变化,作为70年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公共管理学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的话题讨论中。今天的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人类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中国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问题的解决,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公共治理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实践课题与理论主题。全球治理是公共治理的题中之义,然而却是中国公共管理学界关注度略显不足的领域。根据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发展调研报告的资料,除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几家培养单位之外,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及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中设立“全球治理”研究方向的院校并不多。全球治理是公共治理的最高层次,在它之下依次是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和基层及社区治理。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创新发展应该高度重视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直面全球公共治理的新场景、新实践和新问题。以此在学界突出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思维、新范式以及全球治理体系重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地位与作用、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新技术革命与政府治理变革随着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展开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的更高阶段。总结过去一年的相关高频词,人类社会正走向所谓的“后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社会”“智能化时代”“智能社会”或“超智能社会”。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和量子化推动政府治理朝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这催生了新一轮政府治理变革浪潮,迎来了“数字政府”“政府3.0”“智能化政府”“智慧政府”或“智慧治理”。尽管公共管理学界已有大量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技术与政府”并没有成为公共管理学中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已有的“电子政务”属于这个领域的内容)。事实上,技术与政府属于公共管理学的基础性分支或主题领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变化,进而推动包括国家或政府治理和意识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从公共管理研究“技术与制度”的二分法或“观念—技术—制度”的三分法中就可以领悟技术与政府研究的重要性。中国公共管理学必须重视技术与政府这一基本主题的研究,密切关注新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国家或政府的体制、机构、职能、流程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驱动的政府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及其催生的数字化政府或智慧政府及智慧决策的新实践模式。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或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基本关系,也是政府机构和政府职能配置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我国持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调整和优化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推动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以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现阶段我国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是政府职能履行的重中之重,这也正是“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的落脚点。政府如何处理好与市场、企业及社会的关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在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和安排者三种基本角色中做出选择与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基本职能,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实践问题,也是公共管理学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本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政府机构及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是公共管理学界持续关注的主题。2019年,“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则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焦点。例如,2019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年会的主题就是“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的《中国行政管理研究》杂志在第4期和第7期设专栏探讨这一话题。公共管理学需要更宽广的视野,需要加强对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或国家与社会关系)基本理论的研究,并总结提炼新中国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在这一实践领域的经验,建构中国特色的政府理论及政府职能理论,为公共管理学奠定更宽广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公共服务与美好生活人民的美好生活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前提,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作为保障。民生是人民最大的福祉,公共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载体,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支撑。“美好生活需要”折射出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的更高期待,而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个施政重心。当前,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增长与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构成公共服务与民生改善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制约因素。公共管理学必须加强对“公共服务与美好生活”这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加强对公共服务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这其中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与均等化,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美好生活的内涵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评价,公共服务提供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的改革,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主体协作,抓民生和抓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抓重点、补短板等议题。另一方面,必须推进公共服务的理论建构与学科建设。大致可将公共管理学科划分为三大领域或板块:一是公共组织(公共行政学)——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国家或政府的体制、结构、过程和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二是公共政策(政策分析)——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对实质性公共政策领域进行分析研究;三是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以公共服务的供给或民生改善以及事业单位管理等为研究对象。原有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内涵的不清晰,制约了该学科领域及其人才培养的发展。在新时代,随着公共服务重要性的凸显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需要推动本领域由“公共事业管理”向“公共服务”的范式转变,构建起公共管理学中相对独立的“公共服务”学科专业或研究领域。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与历史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形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以及政府治理变革。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政策与治理实践创新,创造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形成鲜明的国家治理的执政品格与政策风格。党和国家特别强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家治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基因。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蕴含着许多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继承、发展、扬弃与借鉴。例如,在吸取古代吏治的经验教训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而吏治腐败更是我国历代王朝走向衰亡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历史教训!推进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创新,一方面,必须学习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治国理政或国家治理思想,这是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及其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要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学术、话语的创新之路,必须总结和提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取得的创新经验,以此丰富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内涵。另一方面,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必须以史为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就需要国内学界高度重视古今中外公共管理的实践及其经验,尤其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历史传统与经验的研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国外公共治理的实践与范式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公共部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生了新变化并呈现出新趋势。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治理变革继续深化的基本动因在于:一是一系列新变革的涌现,如: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科学技术进步、新工业革命、经济社会发展,财政危机或金融危机;二是官僚体制的失效,如: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共同提供公共服务的日益复杂化;三是西方社会中公民对政府不满的加剧与对政府与日俱增的期望和要求。在实践中,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所注重的财政效率和政府内部运作以及所强调的代理、竞争和选择等原则,正在被“新公共治理”所关注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及强调合作、谈判、参与等原则所取代。《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主编安德鲁·梅西(Andrew Massey)在2017年第4期的主编导语中说: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十年来,公共部门的改革与全球化问题的变化不断冲击着公共行政领域,公共管理者所面临的任务更复杂,更难以应付。在理论上,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途径、学科范式与理论形态也正在发生转变,出现由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治理”的范式转变。在西方,继“新公共管理”之后,公共部门管理进入了所谓的“后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治理”或“公共价值管理”时代,出现了诸如“(新)公共治理”或 “新治理”“合作治理”“网络治理”“数字化治理”“整体化治理”一类的“新”模式。其中,“公共价值管理”“新公共治理”和“合作治理”是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共管理“新”理论范式或知识综合。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需要跟踪国外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展及其前沿,批判性地借鉴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及有益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发展既要突出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解决中国问题,又要树立全球视野、密切关注国际公共管理研究前沿、积极探索重大全球或国际问题、增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国际影响力。公共管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基础公共管理学的创新发展必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前沿,特别是科学方法论、数据科学、脑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神经心理学、量子理论、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及虚拟技术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其理论成就。从当代科技发展及其知识与方法中吸取营养,强化公共管理学自身的科学理论与方法论基础,采用新的研究途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科学研究新范式的出现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及研究途径。格雷在“eScience:科学方法的一次革命”的演讲中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概念,指出科学研究的四次范式变化——从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到计算模拟再到数据科学或数据驱动的知识增长。当代社会科学也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革命,其标志则是社会科学的兴起,这是一门基于大数据的人类行为计算的科学。当代科学前沿领域的进展对公共管理学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部分生物科学(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物组学)的内容正有效地转变为社会科学的内容;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人天生是自利”的观点并不成立,平等观念有其基因基础;进化性的生存更依赖于集体性交往,而非自我疏导。数据化和智能化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了人类行为的可预测性。今天,人类行动的数据可以被系统地、规模化地掌握,人们的行为踪迹都可以在某个数据库中找到线索,这使得研究个人、团体及全人类的行为规律成为可能。“虚拟现实/现实增强”等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标志着虚拟现实时代的来临。2018年的《科学》和《自然》杂志都有文章论及这个话题,《管理科学》编辑部则宣称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是管理科学的新主题。机器学习技术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它与传统分析工具结合,可以检验传统方法无法检验的假设,拓宽社会科学研究的边界。今天,行为、实验、预测和数据驱动已成为新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知识增长方式,也成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2019年国内学界召开了多次相应主题的研讨会,论著也明显增加。因此,公共管理学必须高度重视公共管理的行为、实验、模拟、预测和数据驱动与智能化技术、虚拟技术(数据挖掘、现实挖掘、虚拟现实/现实增强、机器学习等)的应用,增强公共管理研究的科学性。公共管理学中的多学科知识融合跨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研究的涌现以及知识融合成为当代科技进步的一个主导性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以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分野日益模糊。作为心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交叉的新兴学科,行为行政学采用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微观视角,以心理学和实验方法为其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以心理学及个体行为研究的新成果为依据。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知识也日益交融。近现代社会科学走过从整体到分化或专门化的历程,如从政治经济学、精神科学(道德哲学)和国家学(官房学)到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新)史学等。当代社会科学发展则由专门化到整体化演变,如知识产生方式由学科导向转入问题导向,进入所谓的“后学科时代”。如加里·金在《重构社会科学》一文中所说:随着社会科学跨学科性增强和更具合作性,社会科学的实际定义拓宽了,不能再基于过去特定学科领域 (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了。公共管理学学科的核心主题是人类的集体行动、冲突与合作、选择或决策、管理或执行之类的问题。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的领域,具有综合性及应用性的特点。大量学科为公共管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基础,因此必须倡导和推动与公共管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中国公共管理学的转型与重构近年来,公共管理学科的转型与重构同样成为国内外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例如,《美国公共行政评论》杂志主编詹姆斯·佩里在2016年第2期的寄语中,提出了“公共行政学正在消失吗?”(Is Public Administration Vanishing?)的设问,强调必须高度关注公共行政学的未来。布尔贡(Jocelyne Bourgon)在《国际行政科学评论》2017年第4期发表的头条论文《反思、重构与重塑》中认为,影响未来治理模式的挑战性趋势正在形成,政治及国家在构建民主社会中的角色正在改变。现在是时候从一个更宽泛的视角来反思公共行政学了,公共行政需要一种新的“统一的理论”,它将国家、公民和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视作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与之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给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国家治理(治国理政)现代化的推进,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创新、转型与重构以及知识体系更新提出了历史性任务。在我国,公共管理学界有大量关于本学科转型与重构的讨论,举办了多场专题论坛,形成了一系列的论著,观点精彩纷呈。“第四次管理革命”“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中国管理(范式)”“百年变局与管理科学”等也成为管理科学的热门话题。例如,曹仰锋在《第四次管理革命》一书中认为,管理的百年历史上发生了四次管理革命,即从科学管理、人本管理、精益管理到价值共生。中国公共管理学的转型与重构涉及大量问题。例如,怎样把握和处理好学科发展中的学术与政治、科学与意识形态、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以及地方性与全球化等方面关系;如何凸显中国公共管理学自身的主题领域、问题意识和本土知识;如何促进中国场景、中国话语与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的知识增长;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将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转型与重构的重要内容。总之,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之一,公共管理学在我国已经成长为一门独立的且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学科,其地位也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在中国,公共管理学可以称为治国理政或国家治理之学。因此,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必须顺应迅速变化着的中国与全球公共治理实践,立足现实,回望历史,直面中国与全球公共治理的新场景、新实践、新趋势和新问题。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必须加强其理论创新,拓展公共管理的学科内涵与主题,夯实公共管理的科学基础,彰显公共管理学的中国特色。(作者系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陈振明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量智

美国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留学排名及简介

选对留学院校对我们的求学之路至关重要。在众多的美国大学专业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于美国硕士申请的人来说,选择专业很重要,但是要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除了看美国大学专业排名之外,还需要了解更全面的申请信息,诸如教学情况,发展前景,就业情况等等问题都是大家需要关注的,下面智课选校帝就拿美国大学热门专业中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情况来给大家做个介绍,希望对计划美国硕士申请MPA的人有所帮助。MPA 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专业学位的英文简称, 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其目的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MPA的地位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 ) 以及法律硕士(JM)被称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MPA 教育已成为这些国家培养高级公务员的主要途径。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证书我国根据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 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 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积极开展MPA 教育, 并从2008年开始, 正式在国内24 所重点高校开设MPA 学位教育。MPA 教育在我国的逐步开展, 必将对我国的高等行政管理教育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家最容易获取的关于美国公共管理硕士(MPA)的信息就是一些美国大学专业排名的情况,如下:美国MPA/MPP排名1 Syracuse University Syracuse, NY2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2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Bloomington, IN4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J4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GA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Berkeley, CA7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KS7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Ann Arbor, MI7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10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Heinz) Pittsburgh, PA10 Duke University Durham, NC10 New 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NY10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14 America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14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14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14 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14 SUNY--Albany Albany, NY1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os Angeles, CA14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Minneapolis, MN14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Chapel Hill, NC14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Austin, TX14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14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Madison, WI其实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还需要全面的了解美国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的申请信息:一、MPA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MPA 教育的产生是与公共行政(或管理) 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教育, 最早产生于18 世纪的德国, 培养为适应当时普鲁士国家管理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门管理人才。但把公共管理作为一种专业学位教育而付诸实施的是美国。早在19 世纪初, 美国就开始了公共行政或管理教育的酝酿, 至1887 年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的论文, 这通常被学界认为是美国公共行政管理教育的开始。1911 年, 在美国纽约创办了“公共服务培训学校”, 用以为纽约市政研究局培训工作人员, 由此带动了一大批大学开设公共行政管理课程。1924 年,“公共服务培训学校”迁到了锡拉丘兹大学, 该校与新成立的“马克斯维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合并, 同时启动了BB美国第一个MPA 计划, 面向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创办了综合性的教育与培训课程。美国的MPA 教育发展过程美国MPA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 20 世纪50 年代以前为创立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 大学里公共行政教育发展缓慢, 到1960 年, 全美只有50 所大学开设公共行政或管理课程。2. 20 世纪60 年代和70 年代初, 迅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美国各级政府对公务员职业培训的需求日益增大, 大学的公共行政课程教学开始迅速发展, 到1973 年, 全美设公共行政课的院校达101所。多样化是这一时期美国MPA 教育最显著的特点。3.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 美国的MPA 教育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的发展时期,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证书在这一时期,随着MPA 教育规模继续扩大, 到1995 年, 美国开办MPA 教育的院校已发展到了232 所, 这一时期的MPA 教育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关院校开始加强联系, 相互学习,建立了统一的M PA 课程标准。1978 年成立了由开办MPA 教育的所有院校组成的全美行政院校联合会(NA SPAA ) , 联合会内设立学术委员会, 负责确定MPA 教育的共同课程或核心课程。联合会的学术委员会还定期对其成员院校的M PA 教育进行合格评估。评估结果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 即全美MPA 教育院校排行榜。评估的结果有三个: 合格、不合格、限期改进。这一结果不仅具有社会影响力, 而且政府也认可。不可格者将失去继续举办MPA 教育的权利, 限期改进者将停止招生一年, 保留举办资格, 等待复评。 欧洲MPA的发展情况在法国, 1945 年创办的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就是以培养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为目的的机构,属于大学系列。受法国传统影响, 其毕业生虽不被授予学位, 但质量与水平丝毫不比美国的MPA 逊色。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已决定进行改革, 为毕业生授予相关学位。英国的MPA 教育的发展在欧洲较为突出, 比较有影响的院校有伦敦大学的政治经济学院、伯明翰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以及牛津大学等。世界MPA教育迅速发展欧美M PA 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功经验, 很快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视, 这些国家纷纷向美取经, 并建立起各具本国特色的M PA 专业教育。现在, 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亚洲一些国家如韩国等也有相关学位课程, 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已于1999 年开办了M PA 学位教育。更普遍的情况是, 欧美国家有关院校的M PA 教育对世界其他国家开放, 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 并确实培养了一批国外的高级管理者。 二、MPA 教育的基本构架 (一) MPA 的定位MPA 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的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质、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一些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领导者、政策分析人才以及(中高级) 职员。培养对象是政府机关或非政府公共机构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培养过程中, 注重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教学内容面向社会, 尤其是公共领域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二) MPA 的课程设置MPA 的课程主要是根据MPA 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根据MPA 教育的特点, 各国的MPA教学课程设置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 面向高层管理所需的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培训, 改变一般研究型研究生课程以理论、描述和介绍性课程为主的课程设置, 为学生提供发展领导才能的空间。第二, 面向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与技能, 提供经过学院教育才能获得的定性、定量等专业的分析工具。让学生具备更高级的专业素养, 具有更高层的能力素养, 能掌握本专业的定性、定量的分析工具。第三, 面向专业领域的专门化知识技能,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选择的专门化领域, 以使其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相关联。MPA 所设课程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核心课程, 主要是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以及技巧等方面的课程; 第二类是选修课程, 也就是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主攻方向, 以及个人需要与兴趣爱好, 进行选择的课程; 第三类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实习与研讨班, 通过这类课程,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实践, 获得在实际管理领域中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管理的能力。(三) MPA 的教学方法在目前阶段, 各院校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案例教育 案例教学是MPA 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由老师提供一个比较典型的管理问题和政策问题, 然后给学生提供问题发生的背景, 并指出该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进行抉择。2. 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也是MPA 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它是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工作情境, 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并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展具体的活动和工作, 从而体会工作中的不同感觉。3. 现场观摩 现场观摩在MPA 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较大。它是让学生亲自到政府机关中的工作现场去感受工作环境, 了解工作情况, 接触行政管理人员, 学习他们的处事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从而增加经验。4. 讲课 MPA 教学的讲课与传统意义上的讲课有所不同, 它并不是非常注重理论的讲授, 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要求授课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政府机关的日常管理与工作展开, 强调实际的应用性。5. 练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除了要接受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外, 还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特别是那些实际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 如量化分析、统计、政策分析等, 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后才能掌握。练习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MPA 教育的影响力由于M PA 的培养目标与毕业生就业的去向相一致, 社会与政府的需要使学MPA 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各级政府部门、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机构和公共事业部门、国有企业等都是MPA 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近20 年来, 美国的高层管理者中具有MPA 学位的比例不断上升。在联邦政府就职的公务员中估计有10%~ 20% 的人具有MPA 学位相近学位。政府招聘公务员时, 某些职位要求必须有MPA 学位。在法国, 国立行政学院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是政府部门高级公务员。该院成立50 年来, 为政府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级行政管理人。据1996 年的统计, 尚在工作的4200 名该院毕业生中, 80% 在政府或公共部门工作, 1900 人为高级公务员, 30 名为众议员, 10 名为参议员, 另外还有一批大使等。现任总统希拉克、前任总理朱佩都是该院毕业生。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也因此被誉为“高级公务员的摇篮”, 对整个国家行政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上是智课选校帝为你整理的出国留学干货,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智课选校帝。

惴惴不安

美国公共管理硕士和公共事务硕士申请指导

如今公共管理专业留学越来越受欢迎,去美国的考生越来越多。近年来,美国MPA/MPP逐渐成为中国申请人越来越青睐的热门专业。由于对本科专业背景的要求并不严格,很多优秀申请人开始关注这一专业。MPA是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公共管理硕士)或Master of Public Affairs(公共事务硕士)的简称。与之类似的MPP,全称Master of Public Policy,即公共政策硕士。下面就和智课选校帝一起看看吧。MPA及MPP是一种应用型而非学术型的研究生学位,是一种职业研究生教育项目。美国MPA/MPP比较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前者主要培养公共管理的领导人员,即领导团队,管理事务,执行政策等。主要的方向包括公共部门管理,非营利部门管理,公共财政与金融,国际发展等领域。而后者主要着眼于政策分析、制定与评估。为学生提供公共政策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从地方到全球范围的公共政策现状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领域的政策,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政策工具、管理政策过程、实施政策分析的能力。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公共管理学科最重要的课程包括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操作,组织行为和领导力培养、政治法律制度介绍、地方政府和经济发展、这三类可以归纳为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基础课。与之相关的课程还包括:预算与财政、研究方法、经济分析、健康与人力资源服务、公共住房、安全与外交事务、劳动关系、发展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政治与媒体等。 美国MPA/MPP培养目标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公共事务硕士MPA(master of public affairs/administration),公共政策硕士MPP(master of public policies)和公共管理硕士MPM(master of public management)算作是公共事务专业的一大类。MPA/MPP/MPM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generalist ecation),它的目标是培养在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机构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或公共服务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政策分析人才以及(高级)职员。美国MPA专业入学要求1. 工作或实习经历有些学校开设的MPA项目对工作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如Syracuse、Princeton,Harvard、CMU等。对于应届本科生来说,较长时间的政府或NGO相关实习经历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根据学校要求,避开工作经验要求较高的项目也是更好的选择。一些MPP项目基本不要求工作经验,申请人可以考虑申请这些项目。 2. 硬件条件:G/T分数美国学校的MPA/MPP专业一般由专门的学院开设,有的也会开在社科学院或者商学院下。因此,除了少数学校接受GMAT申请外,大部分学校是只接受GRE申请的。因此建议申请MPA专业的学生参加GRE考试。 3. 专业背景美国MPA专业是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专业,对申请人的专业背景无太多要求。相反,美国学校偏好或者鼓励学生有丰富多样的背景经历。但是,如果在入学之前修过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的相关课程,在申请时是有比较优势的。 未来发展方向总体来说,这类专业实习的机会是比较多的,但毕业后的就业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具有多样性。MPA一般从事一些行政管理的工作,MPP一般从事政策研究分析的工作,而MPM一般从事的则是更综合一些的管理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般是:三分之一的学生去联邦政府,三分之一的去州、地方政府,另外三分之一到非赢利性组织或机构谋职。如果毕业于美国MPA/MPP/MPM名校,还是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但是,这些都是针对美国本土学生而言,对于国际学生,主要还是把希望寄托在那三分之一的非盈利性组织或机构上。以上是智课选校帝为你整理的出国留学干货,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智课选校帝。

对云将曰

专业解析|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科学定量方法硕士(QMSS)项目

21fall入学申请现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收到很多留言咨询的学生问道:想申请美国top3的老牌常春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除了它的金融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商业分析等要求高,难度大的专业,以及在SPS学院下的ERM(企业风险管理)、AA(应用分析)专业,还有什么难度没那么大,含金量又高一些的项目适合自己去申请呢?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跟非常火的数据分析有关,同时又不“水”的专业:Columbia University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简称QMSS。01 项目简介(Program Description) 社会科学中的定量方法(QMSS)是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与社会经济研究与政策研究所共同开设的硕士学位课程。它是STEM项目,有36个月OPT。它是一种创新,灵活,跨学科的社会科学学位,专注于定量研究技术和策略。它整合了7个研究学科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这个项目最大的特色是“灵活”,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院选课,课程设置非常灵活多元,并且共有6个track供学生选择,包括 Economics, History, Political Science, Psychology, Soci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Statistics。QMSS文学硕士可以与哥大公共管理硕士-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哥大国际事务硕士-MIA(Master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项目拿到双学位硕士,有具体的双学位课程要求清单如下图所示:项目可以选择一年、一年半或者两年毕业,时间上也是相对灵活的。项目全年共有三个毕业日期(2月,5月和10月)。毕业典礼每年5月举行一次。在该学年(10月至5月)毕业的任何学生都有资格参加。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并提交学位申请后,QMSS将确定毕业资格。QMSS研究助学金计划始于2004年,计划申请研究助学金的学生在学年开始时,将简历提交给participating faculty members,并接受面试以确保具备项目需要的相关兴趣和技能。获得资格的学生担任一位副教授的助教工作,并有机会将核心课程中学到的工具和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前沿研究中,参与助研的学生经常使用这些项目的数据和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基础。02 课程设置(Curriculum)项目需要修满30学分,并保持研究生期间的GPA在3.0及以上,而且必须要完成必修核心课程5门。QMSS学生通常修4至6门选修课,要求其中2门必须采用统计学或研究方法。要成功完成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科学定量方法文学硕士学位(QMSS),学生必须完成5门必需的QMSS课程是:QMSS GR5010定量理论与方法QMSS GR5015社会科学数据分析(或同等学历)QMSS GR5021研究研讨会IQMSS GR5022研究研讨会IIQMSS GR5999硕士学位论文必修课程比较偏理论和研究,在选定方向主题后,最后一个学期需要完成一篇硕士论文。QMSS通过其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社会科学研究定量技能的基础,并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灵活地从事跨学科研究。项目创建了很多针对特定学科的研究重点:Flexible Focus,Data Science Focus,Economics Focus,Experiments Focus。Flexible Focus:是学生有最多的课程选择,可以选择其他学院自己感兴趣的课程。Data Science Focus,跟DS硕士的课程一样,主要学习概率统计、数据科学算法、数据分析&可视化、机器学习等知识,主要使用Python和R,且与哥大的数据科学研究所DSI建立了合作关系,毕业后可以从事数据科学方面的工作。Economics Focus,主要培养学生高级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包括高级计量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与哥大的经济学系关系密切。Experiments Focus,它提供的课程可以训练学生因果推理的复杂性以及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该方向适合那些对利用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的力量来理解因果过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课程和技能为QMSS毕业生做好了进入分析或研究职业或继续其博士学位学习的准备。由此可见,QMSS课程比较偏data analytics,比统计、经济硕士更偏应用。非常适合数理和编程背景不强但又对数据分析有兴趣想真正学习一些技术方法的人,也非常适合想镀金的人,或者想申请哥大其他项目达不到要求而“曲线救国”的人。03师资概况(Faculty and Staff)QMSS计划使学生可以接触哥大一些最有成就的学者,师生合作进行论文和其他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实现其教育目标所需的智力和物质资源。如:Benjamin GoodrichGoodrich博士是QMSS的核心讲师,并在QMSS教授缺失数据,贝叶斯统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以及理论与方法论。在此之前,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统计中心的安德鲁·盖尔曼(Andrew Gelman)的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缺失数据的mi R软件包)。他于2010年获得哈佛大学的政府和社会政策博士学位。Patrick HoulihanHoulihan博士是阳狮集团决策高级副总裁,负责建立复杂的机器学习框架并管理一支由世界上最好的数据科学家组成的团队。Houlihan获得了史蒂文斯理工学院金融工程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重点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情感分析。他还拥有Drexel大学的BSEE和MBA学位。04 求职资源(Career Resources)Columbia CCE’s Alumni Career Development Department:通过职业咨询、自我评估、求职技巧和工具、职业规划等为学生提供各种求职协助。QMSS Jobs Bulletin:会每周向当前的学生和校友发送职位发布。QMSS LinkedIn Group:与QMSS校友和领英上的小组学生保持联系。Columbia Alumni on LinkedIn:QMSS校友还可以与领英上30万哥大校友联系。Alumni Directory:可以搜索所有哥大校友目录。Vault:使用Vault.com用于求职、顶级雇主查询、求职建议、薪酬信息、工作列表、员工留言板和调查等方面。WetFeet: WetFeet通过专家职业建议、公司排名、顶级 MBA 课程信息、简历样本和其他工具帮助求职者做出明智的职业决策。Going Global:Going Global 为全球 80 个地点提供职业和就业资源,无限访问数据库包括 H-1B签证雇主列表、公司简介以及 60万多个工作及实习列表等涉及 42 个美国和加拿大都会区。Career Coaches Network:是一个收费服务,可以按照行业或者专业搜索。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教练来帮助自己达成职业目标。05 知名校友(Alumni Profiles)Eurry Kim从哥大QMSS毕业后,Eurry在包括The Walt Disney Corporation and Facebook在内的许多著名公司工作,然后于2015年加入希拉里美国竞选活动,担任筹款/数字分析总监。在竞选活动中,Eurry管理着一个分析师团队,负责回答战略问题并报告竞选筹款活动。Eurry是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2016年总统竞选背后的关键力量。Jeeyoon Park从哥大QMSS毕业后,Jeeyoon Park继续为美国律师协会和The Weather Company工作,然后于2016年秋担任ESPN数据科学总监,在那里致力于运营网络数据以改善和定制内容。Stephen Ra从哥大QMSS毕业后,Stephen Ra获得了博士学位。在加入辉瑞担任数据科学家之前,先从事应用和计算统计方面的研究。他致力于为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开发和应用可扩展的机器学习。06 学员反馈(Student Feedback)07 就业情况(Employment Status)“根据麦肯锡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仅美国就可能面临140,000-190,000具有强大分析技能的定量分析师和管理人员的短缺,他们具有使用大数据分析来制定有效决策的专业知识。”QMSS致力于训练学生成为社会科学领域数据的处理人才,从而为雇主/学术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定量分析研究成果。他们不仅能够识别和处理有问题的数据,并能理解各种情况下的分析潜力/陷阱,从而能够协调一致地传达结果。QMSS的就业网络包含350多个QMSS校友和哥大的30万校友。QMSS校友毕业后从事咨询师工作的有去到如:Morgan Franklin,North South Consultants Exchange,Monitor Group等;有从事金融分析师工作的去到如:美国银行、花旗银行、Credit Suisse,JP Morgan,Merrill Lynch,Morgan Stanley,黑石,Blaylock等;有从事市场分析研究工作的有去到如:欧莱雅、Omnicom Media Group、Universal McCann Advertising等;还有进入娱乐媒体行业、科技行业、当地政府等从事分析工作的等。08 申请要求(Application Requirements)申请材料:l Transcripts of all previous post-secondary ecation-在校成绩单l Statement of purpose-个人陈述l Three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3封推荐信l Resume/CV-简历l GRE or GMAT scores(免除G要求)-GRE/GMAT分数l TOEFL/IELTS scores if applicable-托福/雅思分数截止时间:2021年2月18日申请QMSS项目,需要具备比较扎实的量化背景,如微积分、统计、矩阵代数、回归分析等,同时要能够运用一些统计软件如SPSS、SAS、R、Stata等。如果你对哥大QMSS或者其他留学项目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为你安排专业咨询师进行免费答疑。-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拓达留学独家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漫漫舞

考研新手要看的53点常识

1.准备阶段:3月中旬前,搜集考研资料,确定考研目标院校和专业。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倒计时100天2.基础阶段:3月中旬-6月,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重点复习英语和数学、专业课。政治可以在马原这门学科多积累。3.强化阶段:7月-8月,这个阶段为暑期,由于具备了基础阶段的积累,对问题、知识点的认知已有一定的基础。数学、英语、专业课进行第2轮的复习。政治第一轮也要全方位开始。4.提高阶段:9月-10月,该阶段在整个考研过程中是一个知识、技能提高和深化的阶段。5.冲刺阶段:11月-12月,第三轮复习,做模拟题练兵。6.临考阶段:12月中旬,打印准考证。7.复试备考阶段:次年1月-2月,备考复试。8.复试调剂阶段:次年3月-5月,进行复试或调剂。9.录取阶段:次年6月-9月,政审、领取通知书等。Part2:考研初试介绍1.初试时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初试日期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初试时间一般为12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但一般会避开节假日,可能会提前。2.考试科目一般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两门业务课。两门公共课为:政治(或管综)、英语一或英语二。业务课一:数学或专业基础;业务课二(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法硕、西医综合、中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于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院校自主命题。3.考试时间第一天上午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第一天下午14:00-17:00:外国语;第二天上午8:30-11:30:业务课一;第二天下午14:00-17:00:业务课二。4.考研科目分数设置总分500分(政治:100分;英语:100分;业务课一:150分;业务课二:150分)此外,会计硕士(MPAcc)、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只考两门,即:英语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总分是300分,包括英语二100分,管综200分。5.公共课试卷结构政治:马原24分;毛中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法基16分;当代16分。英语:英语一:完形10分;阅读A节40分;阅读B节(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英语二:完形10分;阅读A节40分;阅读B节(即新题型)10分;翻译15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15分。数学: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经济类专业考数三。数一:高数56%、线代22%、概率统计22%;数二:高数78%、线代22%、不考概率统计;数三:高数56%、线代22%、概率统计22%。6.考试成绩公布时间一般是每年2、3月份,但是不固定,具体时间还要看省教育考试院的通知。Part3:一些相关的名词解释1.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军事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类。2.专业性硕士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中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已达15类,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主要分为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学习两类。3.同等学力考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者是指未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但是业务水平达到了本科毕业生水平的生源,这类没有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的考生,均属同等学力考生。4.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半脱产,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2016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在职研究生”将改称“非全日制研究生”。5.非全日制研究生指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6.非定向研究生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他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7.定向培养研究生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8.统考统考也就是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分为公共课统考和专业课统考。公共课统考包括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统考有以下专业:法硕、西医综合、中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9.联考联考也就是全国联考,是由招收该专业硕士的多所高校联合招收,统一命题,一般有管理类联考、法律硕士联考等。Part4:英语几和数学几的区别1.完全适用英语一的专业所有学术硕士全部适用(十三大门类,110个一级学科)8类(法律硕士含法学专业与非法学专业)专业硕士适用:临床医学(1051),口腔医学(1052),公共卫生(1053),护理(1054),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035101),法律硕士(法学专业)(035102),汉语国际教育(0453),建筑学(0851),城市规划(0853)2.完全适用英语二的专业7类专业硕士适用:工商管理(1251),公共管理(1252),会计(1253),旅游管理(1254),图书情报(1255),工程管理(1256),审计(0257)3.不适用英语一或英语二的专业学术硕士中的外国语专业及专业硕士中的翻译硕士(0551),初试外国语科目具体参照相关规定执行,不使用英语一或英语二试卷4.数一考什么内容?①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②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和概率、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5.哪些专业考数一?①工学门类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②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6.数二考什么内容?①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常微分方程②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7.哪些专业考数学二?工学门类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8.数学三考什么内容?①微积分: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②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和概率、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9.哪些专业考数学三?①经济学门类的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②经济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专业: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国防经济③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专业: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④管理学门类的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Part5:学硕和专硕的区别1.培养方向不同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术型学位。专业型硕士以培养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是为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硕士。2.招生条件不同学术型硕士报考者无需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工作年限有一定要求。3.学制不同学硕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专硕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4.学习费用不同学硕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专硕学费一般高于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但学费普遍高于学硕。5.读博方式不同学硕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专硕基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想读博必须考博。Part6: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区别毋庸置疑,考研英语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1.考察目的的区别①考研面向的是报考研究生考试的同学,而四六级是面对所有的大学生,因此前者的选拔目的更加突出,考查形式也更为灵活,而四六级则更注重基础。②考研英语和四六级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考试,前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题,后者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出题,出题的风格略有区别。2.题型的区别①考研英语没有听力,这对于大多数习惯了应试的考生们无疑是一个好事。大部分的院校只有在复试的时候才会涉及听力和口语的考查,因此初试的时候掌握答题技巧更为重要。②此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B部分即阅读理解新题型是考研独有的题型,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连贯性、一致性、逻辑性等语篇、语段整体性特征及文章结构的理解,这对考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词汇考查难度上的区别考研英语在词汇上主要考查熟词新义,有些中学词汇的新用法都能考到,考研会考一些常见词汇的非常见释义;四六级主要考查生词的第一意义或常用意义,只要你背了大纲的词汇表,基本就没问题。4.阅读理解难度的区别①相比四六级考试的阅读文章和阅读题,考研阅读文章选材更加广泛,文章不论从长度、词汇、句子、还是逻辑等各个角度来说难度都远远大于四六级,同时命题也更加具有多变性和迷惑性。这些都对考生的实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要对阅读理解题目的考点和命题原则知根知底。②考研英语试题选项多陷阱,考生要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抗干扰的能力;四六级试题选项的迷惑性不是很强,只要具备了相应的阅读能力,很快就能看出哪个是正确答案,哪个是干扰项。③一般来说,四六级阅读每篇花大约10-15分钟就能够完成,而考研阅读每篇则需要15-20分钟。Part7:专科生考研常见问题1.以同等学力报考是什么意思?专科毕业两年及以上(截至录取当年9月1日)就拥有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的学习能力,简称同等学力。2.招生单位对专科生有什么要求?除了必须满足专科毕业满两年(截至录取当年9月1日),部分学校还对英语四级证书、本科阶段的课程成绩、学术成果等有要求,具体可以到目标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查看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了解清楚目标院校的具体要求。3.专科毕业后报考时间的计算方法比如一位大专学生2019年7月毕业,那么截至2021年9月1日,他/她是毕业满两年的。所以,这位考生是可以在2020年10月报考,在2020年12月参加2021考研的初试。4.什么是应届和非应届自考生?有些学校接受10月现场确认时还没领到毕业证的自考生,但如果你复试时领到毕业证了,就按应届本科的身份进行考试。如果复试时你还没有领到毕业证,那招生单位可以自主确定是否加试专业课。5.自考本科算不算同等学力?不算。按教育部规定,自考本科跟普通统招本科报考资格是一样的。不过一般比较好的学校都对这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你具体地了解你所要报考学校的招生要求。6.专科生考研是否有额外的考试科目?是的,部分院校复试时会加试该校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初试是同其他类别的考生考一样的科目。7.同等学力考研可以调剂吗?可以的。虽然很多学校不接受同等学力的考生调剂,但也有一些学校招收。如果决意读研,可以多主动去联系一下同类学校。8.自考的成绩,能否作为本科成绩报考相关院校?能。但是需要在复试时提交学业内的成绩单,一定要加盖教务处的公章。未取得本科毕业证的,每年12月份毕业时,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前,可到本地招考办申请”自学考试在读考生成绩单”。Part8: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一、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类别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②三支一扶计划;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④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⑤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后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学力下优先录取);⑥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学力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二、考研照顾的专业照顾专业(一级学科):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以上照顾专业自主划线的,与工科类统一划线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小伙伴们报考了照顾专业的研究生,只要达到了照顾专业的国家线就可以。但是这种情况也要分学校来具体看待。如果小伙伴报考的是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照顾专业,这34所院校也会根据照顾专业划定单独的分数线,同学们只要超过了这个分数线就可以参加复试了。而具体的划线也是因学校而异的。三、哪种类型的考生可以享受少数民族政策优惠?1.报考地处二、三区招生单位,并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考生2.工作单位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范围,为原单位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灰体

韦编|案例研究法的发展与应用

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是一种经典的实证研究方法,或许你曾在诸多文献中看到过它的身影,又或许你曾经通过它研究过某个课题,但你真的了解它吗?什么是案例研究法?01案例研究法的源头可追溯至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认为:“法律条文的意义在几个世纪以来的案例中得以扩展。这种发展大体上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来追寻。”之后“案例法”在法律、医学教育、商业教育领域逐步应用、发展。我们将目光转回社会科学领域,案例研究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其源头大约是20世纪初期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对太平洋上特洛布里安岛 (Trobriand) 原住民文化的研究等。案例研究法的发展脉络大致如上。尽管我们能望名知其意,但仍需要一个清晰的定义。案例研究方法中的资深学者应国瑞 (Robert Yin) 曾将其定义为:对当代某一处于现实环境中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而从不同学者对概念的阐述来看,可以将案例研究法概括为:特有的设计逻辑+特定的数据搜集+独特的数据分析方法案例研究法的类型02案例研究法主要分为三个类型:#探索性:对于个案特性、问题性质、研究假设及研究工具不是很了解的初步研究,为正式研究提供基础。#描述性:对案例特性和研究问题有初步认识,对其进行更仔细的描述和说明,以提升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因果性:观察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了解不同现象间的确切函数关系。其中,单案例研究比较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批评性案例,是为挑战或验证已有的理论;2.特殊性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有其独特之处,以建立新的理论模式;3.补充性案例,对前人研究不足之处的观察补充。多案例研究则可以在一项研究中,同时找到正面与反面的证据,以及探讨同一概念在不同场合下的运作结果。案例研究法的遵循标准03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必须严守科学研究中的效度与信度。其需要遵守的标准分为四个方面:构念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信度。具体阐释和做法见下表:案例研究法的优势与局限04#优势案例研究能够给研究者提供系统的观点。通过对研究对象尽可能地完全直接地考察与思考,从而能够建立起比较深入和周全的理解,研究、构建与验证理论。案例研究不仅具有探索功能,而且兼具描述性与解释性的功能。#局限1.难以对发现进行归纳:案例研究的归纳不是统计性的而是分析性的,这必定使归纳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2.技术上的局限和研究者的偏见:案例研究没有一种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方法,证据的提出和数据的解释带有可选择性,研究者在意见上的分歧以及研究者的其他偏见都会影响数据分析的结果。3.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耗费:密集的劳动力和大量的时间耗费。案例研究法的实施05案例研究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参考COSMOS公司多案例研究的流程图。其实施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定义与设计准备、收集与分析分析与结论具体实施与执行可切分为如下部分:启动研究设计与案例选择研究工具与方法选择数据搜集数据分析形成假设文献对话及结束注:因其内容较为繁杂,这里不作更多展开,具体实施过程及案例可从参考文献了解。参考文献06[1]王金红.案例研究法及其相关学术规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87-95+124.[2]陈晓萍, 沈伟主编.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3版.IACMR组织与管理书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3]原著应国瑞. 案例学习研究:设计与方法:design and methods.公共管理经典教材[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END 撰稿 | 学科部 朱雨晨排版 | 宣传部 杨梓钒图源 | 网络

甜蜜蜜

这些院校已公布复试方案及参考书目!复试备考攻略及流程都在这!

初试结束已经快两周多了,元旦也过去了。大家休息的这段时间不仅公布了各地区各学校的报考统计数据,甚至很多学校都公布了调剂信息、复试方案和复试参考书目。大家休息完这段时间就要重新开始学习起来了,首要任务就是准备复试和调剂。据统计,今年虽然有341万人报考,但是弃考率却不低于10%,有的专业院校甚至达到了20%以上的弃考率,最后走出考场的能有300万就不错了,所以坚持下来的我们都是很有希望考上的,奋斗起来吧各位!今天帮大家整理了一批公布复试方案和复试参考书目的院校,看看有没有的目标院校,抓紧时间准备起来了。一、复试方案及参考书目1、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整个复试的方式,初试、复试成绩占比、计算方式,笔试的参考书目等等都写的明明白白,大家抓紧时间准备起来吧,毕竟是985院校,你的竞争对手可能早就开始复习了。2、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川大的复试参考书目只找到了经济学院的,其他学院的应该也有,注意,这份参考书目并不是在研究生院官网找到的,而是经济学院的官网,所以,大家要看看自己的专业属于哪个院系下的,到这个院系的官网去找。3、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只公布了复试的科目和参考书目,具体的复试流程方案还没公布,大家可以参考下19考研的复试方案。4、北京邮电大学北邮的笔试复试考的科目比较多,不过每门课都给出了规定的参考书目,注意,北邮还给了了一个信息就是笔试的时间,基本都是60分钟,但是要考三门,小伙伴们最好找学长学姐问问具体的题量是什么样的,自己好有个数。5、中国政法大学政法大学给的这个复试科目和范围就有点坑爹了,说了跟没说一样,连哪一版的书都不知道。6、新疆大学新疆大学找了3个学院的复试科目和参考书目,其他学院应该也公布了,报考新大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报考专业所属学院的官网去找找。(1)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2)政治公共管理学院(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7、首都师范大学8、青岛大学9、江苏大学10、山西农业大学11、江苏科技大学12、浙江财经大学13、陕西理工大学14、云南民族大学还有一些院校也公布了复试的参考书目,这些大部分都是在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公布的时候,随后一段时间公布的,大家那个时间可能都没怎么关注,现在我们可以去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或学院官网上找找,说不定就找到复试的参考书目了呢,总比等复试方案公布要好。那东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公布,太晚了那岂不是要凉。还没有公布的院校大家最好看看去年的复试方案和参考书目,实在是找不到了想办法找找学长学姐的复试经验贴或者直接问学长学姐当时是怎么准备的,主要看哪些书。有的学校官方不指定参考书目甚至啥信息都找不到,这种学校一般都有学长学姐总结口口相传的参考书目,所以更要去找学长学姐了。二、复试攻略1、成绩占比复试流程各大高校大同小异,复试时间一般是两天左右。不过每个院校的复试成绩占比却各不相同,有的只有30%、50%有的甚至是70%。我们以山东大学的复试方案为例,今年的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其中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2×95%+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初试和复试占比分别是50%,这种的复试如果能多得10分那可比初试的10分值钱多了。还有的学校是直接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复试成绩满分大概300分左右,那初试成绩就值钱多了,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自己目标院校的复试方案。2、复试流程一般是体检→笔试→面试(或体检在最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面试,面试流程一般是面试组织→抽签入场→面试答题→随机提问→考生退场→评分考核。面试又分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关键在于专业面试,决定着你的面试总体成绩,英语面试差点问题不大,但是专业面试拉胯了那神仙也难救了。当然笔试也是同样重要的,如果你的笔试没及格可是直接宣布GG的,所以笔试至少要及格能冲多少分冲多少分,毕竟有成绩占比的。3、面试问题面试可能是大家最担心的,注意自信、有礼貌就好,有同学可能会问穿什么,其实平时怎么面试怎么穿就好,不需要特殊的,只要不花里胡哨让人看起来舒服就行。说到面试,我们就要看看导师通过面试主要是看什么?只有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这都算长的了),导师主要是看你的性格、品质、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你的未来规划等等。经常问的问题有:(1)简单介绍一下自己(2)为什么考研?为什么报考我们学校?(3)想选谁做你的导师,为什么?(4)你认为跨考有什么优势和劣势?(5)简单说说你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6)你有什么优缺点、特长爱好?(6)如果没考上有什么打算?如果考上了有什么打算?4、怎么准备(1)复习专业课复试中专业课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指定的参考书目,另外也要看看相关的专业书、论文、业内热点。尝试着去写一下自己的见解。(2)英语口语听力这个就需要坚持了,每天拿出一些时间练习,特别是英文自我介绍要准备好,另外积累一下专业词汇。(3)找导师写简历到目标院校官网去找找都有哪些导师,都是什么方向的,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进行联系。联系自然需要我们的简历了,写一份含金量高的简历,参加过的专业相关的科研、实践、活动、大赛都写上,如果什么都没有参加过,也有个方法,就是找你的学长学姐问问他们跟的课题、项目一开始都是做些什么工作,过程越详细越好,能学到什么等等都问清楚,全部搞明白了理解了,那就是你的,这也算“云”参与了,该怎么吹就不用教了吧。今天只是写了个复试的大纲,里面细化的东西会一点点拆分出来细细的跟大家说的,还在等什么?还不去看看你目标院校的复试参考书目出了没有。

安能化人

市工信局赴深圳岭南公共管理研究院(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开展调研

10月21日下午,局长吴欣带队到深圳岭南公共管理研究院(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调研座谈,围绕研究惠州市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如何融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背景下加强与深圳市的产业对接,以及《惠州市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编制与深圳市产业发展相关规划的深入对接。深圳岭南研究院、深圳体制改革研究会孙昌群博士等10名专家学者,市工信局副局长张世锌、运行监测与综合分析科、工业发展科、工业园区科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供稿: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发展科【来源:工业发展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