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强就业,我只服中国人民大学养气

最强就业,我只服中国人民大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人民大学 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情况统计表本科毕业生工作、升学、出国几乎各占三分之一,升学比率略高于工作和出国比率。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都是以就业为主,工作占比均超过 85%。中国人民大学 2018 届毕业生分学院就业率统计表27 个学院中,文学院、历史学院、国学院、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统计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人事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深圳研究院等 13 个学院的就业率达到 100%。中国人民大学 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2018 届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17.20%)、事业单位(含高校、科研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计 21.08%)和国有企业(27.67%)就业的比例合计为 65.95%,占所有就业学生的三分之二。其中,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比例最高,为 48.67%;硕士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比例最高,为 33.91%;本科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比例最高,为 34.98%。中国人民大学 2018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统计表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更为理性和多元,毕业生就业优先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单位主要分布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以及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关行业产业。通过这张重量级的表格,可以看到人大毕业生就业大多在各大投行、券商、律所、四大,以及各个政府部门,金融业界地位仅位于清北交复之后,高于两财一贸和中厦开,为第一梯队。法学就业直逼清北,党政属性较强 ,国有银行和体系内校友众多,但是学校内部风气依旧自由,身处北京中心,不远就是清北 而不卑不亢。总得来说,中国人民大学就是中国的lse!关于中国人大的就业情况,你有什么样的观点?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注:图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2018就业质量报告,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无住

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选择哪个学校,发展前途会更好一些?

两所中国名校,若论综合排名,位居C9联盟的复旦大学排名更高,综合实力更强。但若论学科实力,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实力也非常厉害,两所学校既有相同的优势学科,也是各自独特的王牌学科,中国人民大学以人文社科为主要特色,复旦大学的综合性更强。哪所学校发展更好一些,那不仅仅关乎学校和专业,更关乎你的态度,这两年大学都是中国声誉卓著的大学,都极具前途。下面来仔细分析一下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王牌专业和优势学科。1:两所学校基本情况:复旦大学,中国顶级名校,985,211,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九校联盟成员。在校本科生13361人,研究生19903人,教职工2871人,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中国人民大学,985,211,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全日制在校生24201人,硕士研究生8479人,博士研究生3554人,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学科实力对比:(1)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实力。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复旦大学加权得分位居全国第5位。复旦大学有5个A+学科,分别是哲学,理论经济学业,政治学,中国史,数学。8个A学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工商管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10个A-学科,包括应用经济学,社会 学,外国语言文学 ,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电子科技与技术,生物学,生态学。在教育部第四次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的加权得分位居全国第6位。中国人民大学有9个A+学科,分别是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A等级2个,分别是哲学,政治学。A-等级3个,分别为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史,图书情报与管理。3: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数量对比。复旦大学拥有17个双一流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4位,中国人民大学有7个双一流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7位。复旦大学的世界一流学科(16个),具体名单如下:中国人民大学拥有14个双一流学科,具体名单如下:4: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复旦大学拥有1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具体名单如下表:中国人民大学拥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具体名单如下表:5:总结,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都是很好的大学,而且要考取这两所大学很不容易。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推出的中国大学最近五年录取分数排名中,复旦大学的考取难度排名全国第4位,中国人民大学的考取难度位居全国第7位。以上回答,仅供参考,两所学校都很好,复旦大学综合实力更强。回答至此,谢谢阅读。

双恋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类在职研究生有哪些专业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一所名校,其在职研究生自然是受到了很多同学们的关注。那么,中国人民大学可以在职读的管理类专业有哪些呢?中国人民大学可以在职读的管理类专业有很多,有工商管理(MBA)、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行政管理等管理方面专业。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工商管理(MBA):本院校工商管理(MBA)专业主要是通过同等学力和中外合办的方式招生,主要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企业管理:选择企业管理的人员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报名,本院校企业管理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也有很多,如:项目管理、财务金融、财务管理与金融等。人力资源管理:此专业也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报考,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的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目标。以上这些专业都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热门专业,同学们可以放心报考。并且这些专业都是可以免试入学的,后期参加申硕考试,获得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书,是值得同学们报考的!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获得的结业证书,有什么用?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考试考什么?

末在于下

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国人民大学3个A+,人文社科类并列全国首位

7月26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四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参评,其中法律、会计、公共管理三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获得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得A,参加评估的四个授权点全部获得A类,在人文社会科学类并列全国首位。本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试点评估工作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实施,评估工作选取了设置时间较早、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法律、教育、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艺术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评估试点。自1990年试办工商管理硕士第一个专业学位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学校目前设有金融、应用统计、法律、工商管理、会计、公共管理等20种专业学位,最高时,年招生规模达到2287人,占全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的52.2%,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成就显著。学校已经形成了金融、应用统计、法律、会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多个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专业学位,初步形成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专业学位群;拥有一支强大的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学校不断完备课程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聘请实际部门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实干家为实践导师、组建了一批目标清晰、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实效明显的教学实践基地,是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被誉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镇”和“排头兵”。中国人民大学是全国金融、应用统计、公共管理、会计、法律(与司法部共建)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有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2位,其中副主任委员9位,委员并兼任秘书长(副秘书长)6位,委员8位,非委员副秘书长1位。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截图(来自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连珠

考研,中国人民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报考

我们知道,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于1950年10月3日,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全国重点大学。建校七十余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可谓名家辈出,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等等都是成就卓著的大师。发展到今天,中国人民大学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高校。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学校现有教授674人,副教授783人。有19名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65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先后有476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学校拥有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5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学校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八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双一流”建设学科14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那么,中国人民大学的所有学科专业中,真正最好的考研的专业是哪些呢?根据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按照“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来看。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类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这些学科位列全国前2名;政治学、哲学获评A,这些学科位列全国前5名;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这些学科位列全国前10名。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对于考研的同学,上述学科可以作为参考。毕竟,考研,要考最好的专业。

猛鬼街

“第二党校”名不虚传——中国人民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

中国人民大学日前发布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8 届毕业生共计 6799 人,男女生比率为 1︰1.6,总体就业率为 98.62%。本科毕业生 2415 人,就业率为 97.02%;硕士毕业生 3601 人,就业率为 99.42%;博士毕业生 783 人,就业率为 99.87%。1、本科生国内升学本科深造率:64.34%。低于清北交航,高于南大、浙大、哈工大、西安交大。国内升学:834人。2018 届毕业生国内升学的主要高校为中国人民大学649人、北京大学74人、清华大学38人。 去上述三所高校深造的人数占本科国内升学总人数的 91.24%。2、本科生境外留学境外留学720人。其中,主要去美国、法国、英国,人数占比3/4。去世界50强高校留学:人数超过4成。3、本硕博就业行业2018 届毕业生就业排名前五的行业为:金融业(占比 23.58%),公共管理、 社会组织(占比 19.94%),教育(占比 15.17%),文体娱乐业(占比 7.46%),IT业(占比 7.07%),合计 占比 73.22%。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专长、特色:金融、公共管理、教育。19.9%从事公共管理,26%去了机关事业单位“第二党校”名不虚传。本科生热门行业:文体娱乐、金融、教育、IT业、公共管理。硕士主要流向:金融、公共管理。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公共管理、科研、金融。4、本硕博就业单位本科生主要流向企业:①民营35%,国企15.1%,三资7.7%;②机关7.7%,高校3.6%,事业2.5%,部队7.5%;③自由职业18.9%……自由职业:149人。灵活就业:6.17%。硕士主要去企业、机关事业:国企33.9%,民营21.9%,三资6.7%;机关20%,事业10.3%,高校3.2%,科研1.7%。博士主要去高校就业:企业18.6%;高校48.7%;机关14.9%,科研7.8%,事业8.7%…本硕博就业单位:企业55.3%;机关、事业25.9%;教育、科研12.4%,灵活就业4.35%…5、本硕博就业地点2018 届毕业生就业仍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主,合计为 68.27%。其中,本科生去北上广较17届均增长;去广州略减、深圳大增;去西部12.6%较17届13.8%降;去浙江、四川增加;去天津、山东、福建、湖南降低。如下:回生源地就业比例较上届明显降低。2018 届毕业生总体回生源地就业比率为 26.83%。回生源地就业前五位的省 市为北京、西藏、上海、广东和贵州。本科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比 例:35.02%。2017 届本硕博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比率为 34.89%。2016届27.86%,2015届46.56%, 2014 届 35.54%。2017届本科生回生源地比例46.07%,2016届42.86%,2015届65.33%, 2014 届52.04%。(▲苏州校区校宠)6、总结本科生以深造为主、工作为辅。工作、读研、出国几乎各占三分之一。国内升学:主要留在本校读研,其余主要去北大、清华。境外留学:主要去美国、法国、英国的世界50强高校留学。就业:主要流向北京、广东,从事文体娱乐、金融、教育、IT业、公共管理。硕士、博士毕业生都是以就业为主,工作占比均超过 85%。就业地点: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主。硕士:主要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从事金融、公共管理。博士:主要去高校、企业、机关就业,从事教育、公共管理、科研、金融。95%以上的就业毕业生实际薪酬与预期薪酬一致,薪酬期 望符合社会发展实际。2018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企业中,世界 500 强企业占比为 34.78%。单位主要分布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以及服务国家重大发展 战略相关行业产业。2018 届招聘单位情况: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来校招聘数 量同比增长 20.9%。入校招聘单位以金融业,IT业,教育,房地产 业,文体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 障和社会组织为主。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需求旺盛,发布招聘信息共 9000 余条,提供岗位 10 万余个,用人单位岗位需求量与毕业生就业人数之比为 14.7:1。超过 66% 的 2018 届就业毕业生获得 6 家以上单位的笔试、面试机会。超过 83% 的 2018 届就业毕业生获得 2 家以上单位的接收函。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来源于校园招聘。

乐斗

清华硕士、爱写“鸡汤”的南昌厅官落马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庞岚)今天,江西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朱敏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记者搜索发现,朱敏华还是当地作协、书协会员,创作了不少散文、诗歌等作品,其中一篇文章写道:名节,人生永恒的底色。 现任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曾在市府办公厅、人社局工作多年在南昌人大新闻网可以看到朱敏华的详细简历。简历显示:朱敏华,男,汉族,1961年5月生,江西樟树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公共管理硕士,现任江西省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79年-1983年,在江西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化工机械专业学习;1983年-1988年在江西氨厂任技术员、厂团委兼职副书记;1988年3月-1988年12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体改委工作;1988年-1991年在南昌市体改委试点科任副科长。1991年-2002年,在南昌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工作,先后任综合科副科长、科长、副主任等职。2002年-2011年,任南昌市政府副秘书长(正县级)、办公厅党组成员(其间:2006年2月——2008年1月,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习,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2011年-2014年,先后任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同时兼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2014年10月,任南昌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2016年11月,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别号江右樵夫 曾说“名节是人生永恒的底色”朱敏华为市民写春联在一个名为“一维视野”的搜狐号当中,收录了署名朱敏华的大量作品。例如《有趣的灵魂不苟且》、《身怀净气,风度自来》、《为人当知世故而留天真》、《我总是仰望星空》等等。其中一篇文章末尾介绍:朱敏华,笔名乔夫,别号江右樵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曾在国企、党委和政府部门担任管理工作。江西省作协、江西省书协会员,南昌市作协、书协会员,南昌市楹联家协会理事。而这些作品中的一篇透露,作者曾参加南昌人大代表培训班。记者在南昌人大新闻网查询,名叫朱敏华的南昌人大代表则仅此一人。这些文章以游记、散文、人生感悟为主,也有一部分诗歌。其中,最新的一篇为《闻过则喜 折射的是胸襟格局和修养境界》,发表于8月13日,也就是本周一。在一篇《最动人的脸面是人品》的文章中,朱敏华写道:不要看那些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之流,人五人六的,脸面倒是收拾得光鲜亮丽,事情却常常做得实在难看,往往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另一篇《名节,人生永恒的底色》当中他引用了于谦的诗句“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并分析说名节是人生永恒的底色。它决定任何一个人尤其是公职人员的基本格局。一个人倘若连起码的名节都守不住,一旦被贴上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诚不实、不廉不洁、不干不净……”等标签,那就再也无颜见江东父老了。在题为《赣江晨悟》的人生感悟中他还写到:谎言是一切邪恶政治、阴谋政治的共同基础。一个表面平静的社会很可能以善恶的混淆为背景,一种严格的秩序很可能以精神的麻木为代价。健康成功的政治,应该鼓励人们真实地生活、自由地表达,永远追求正派、理性、负责、诚恳、宽容。 附:朱敏华诗作《心中有个月亮》摘录(部分)心中有个月亮情愿做一只健忘的喵星人背过身去,忘记流浪若是青春没有辜负暮年就不会倚杖长叹虚掷的大好时光只把千山阅遍仰望飞鸟成行这就是我心中的月亮阴晴圆缺半弯是海水半弯是阳光

墓门

被称为一流大学的中国人民大学怎么样?

2020年的高考马上就要来临,虽然今年的形势不同于往年,但是该升学的还要升学,该上班的还要上班,疫情结束毕竟要回归于平静。昨天和朋友网上聊天说起孩子上大学的事,朋友家孩子今年就是高三生,天天在家上网课,作为家长不敢在家大声说话,更不敢有任何举动。孩子成了家庭中的防控对象,一切以孩子的学习为主。现在孩子的成绩考清华北大有点悬,重点以中国人民大学和浙大为目标,孩子的压力也很大,每天对着电脑学习,对身体特别是眼睛特别不好,每天网课下来都喊眼睛不舒服,真的很替孩子着急。可是疫情当下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让孩子自己克服了,作为家长只能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其他只能凭孩子的努力了。现在介绍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的基本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截至2018年6月,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26个教学单位(23个学院、3个研究院)、25个跨学院研究机构,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等。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1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其中自主专业35个、交叉学科9个、专业学位22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5个(其中自主专业32个、交叉学科7个)。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截至2018年6月,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拥有5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文艺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包括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农林经济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类、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9个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54个国家和地区的211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港澳台地区25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人民大学不仅硬件过硬,软件也是让其他高校羡慕。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一直比较靠前。同时人大的就业率很高,据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就业报告数据,2017届毕业生共计7203人,总体就业率为98.56%。其中,本科及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3045人,就业率为97.14%;硕士毕业生3400人,就业率为99.56%;博士毕业生758人,就业率为99.74%。就业单位都是人人羡慕的部门。所以说中国人大真的不错,就看你有没有能力考上了。希望美梦成真。

曼胡之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讲专业:城市管理,“城管”原来是这样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是学问的中心,是帮助青年人涵养心智、锤炼意志、放飞理想的平台。而大学的专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博雅和理性的活动,是志趣相投的一批人的智慧激荡。在【教授讲专业】栏目,我们邀请了人民大学的名师大家、杰出学者讲述专业的历史积淀、特色亮点、发展前景等,为高中生们找寻专业兴趣、确立专业目标、理性选择专业提供权威参考。城市管理:原来是这样的“城管”城市管理专业在中国人民大学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城管。那么,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了城市管理专业后是要去当“城管”吗?尽管到目前为止,人大城市管理专业还没有人直接从事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但是我们的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关注当前城市管理执法中的矛盾和问题,确实也正在积极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那么,城市管理专业是不是要培养管理城市的人呢?换句话说,学了城市管理专业是要去当“市长”吗?这个倒是有可能,城市管理专业领域还经常有“模拟市长”之类的人才培养项目。当然,我们并不仅仅期待毕业生成为具有公共精神的城市发展决策者,我们同样也期待毕业生成为城市问题研究的专家、城市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城市社会力量的组织者,以及先进城市文化的传承者。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意识到,城市管理是个新专业。没错,尽管城市管理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兴起了,但是城市管理专业正式进入教育部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是在2012年。在此之前,城市管理专业在人大是作为“学校自主设置、教育部备案”的一种存在。可以自豪地说,城市管理专业正式进入中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有人大的一份贡献。更重要的是,城市管理专业正式进入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是源于国家发展这盘大棋中面向未来的人才布局,是对当前居民城市生活需求的变化与拓展、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和复杂、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回应。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更是这种回应的升级。城市管理的核心要义,就是要让城市的发展服务于人的需求和发展,就是要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显然,咱们的城市,或多或少还有些不美好。雾霾、拥堵,是看得见的不美好。2.8亿农民工在就业上已经城市化,但在身份和权利上并未城市化;2.5亿流动人口主要生活在城市,但他们的居住、医疗、子女教育仍然被区别对待;有的城市被迫疏解人,有的城市想尽办法留住人;以前有的地方农民凑钱买城镇户口,现在有的地方请农民转城市户口也请不动;城市规划的蓝图与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总是存在差距……这些,都是不容易看见的不美好。面对这些不美好,我们人大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就是要让大家在安全、便捷的城市生活中,通过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学术研究、专业实习和国际交流,系统认识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的趋势,发现城市之美,检视城市之痛,在理论和实践中成为兼具多学科视角的高层次、复合型规划人才。我们努力培养城市发展的领导者,主导城市公共政策的优化调整,让正义与公平在城市得以实现;我们努力培养兼具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城市规划师,让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努力培养把握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律的经济金融精英,为城市带来创新与繁荣;我们努力培养城市研究领域的专家,传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文化。或许你本科毕业后并不能马上成就这些事业,事实上,目前75%的“人大城管ers”本科毕业后都继续攻读研究生,在世界各地积蓄小宇宙的能量。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中,都有着他们的身影。我们的城市管理专业扎根于人大排名全国第一的公共管理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经济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社会学学科,有公共管理、经济学、社会学、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有来自国家政府部门和智库机构的兼职导师,还有国家教育部支持建设的专业实习基地,我们应该有、也可以有这样的愿景和担当。人大的城市管理专业有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科生教学以公共管理学、城乡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为四大主线,除了充实有趣的理论解读外,还有丰富生动的实践案例剖析,以及成就感满满的软件教学。我们不是通过课程灌输知识和技能,我们只是为进入专业领域搭建平台,我们时时刻刻关注的是大家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我们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专业兴趣,鼓励大家通过学校搭建的课外学术和社会实践平台培育问题意识,形成更加明确、具体的专业方向。认认真真参与完这些教学活动,就会发现自己厉害了,写得了论文画得了图,操作得了软件算得了数,做得了规划看得懂决策。如果你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公共之心,如果你有面向未来、敢于创新的勇气,如果你有实事求是、勤勉好学的品质,那么我们欢迎你成为“人大城管”的一员,共同为幸福的城市生活不懈努力。睁开双眼,有房间的温暖相伴;拉开窗帘,有清澈的阳光相伴;行走小区,有友善的邻里相伴;走出社区,有便捷的交通相伴;身处人群,有会心的微笑相伴;危难之时,有井然的秩序相伴;闲暇时光,有恬静的书香相伴。我想,这就是我们“人大城管”为之努力的城市生活。选自《你的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专业介绍》专业常见问题解答中国人民大学城市管理专业的特色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城市管理专业依托于公共管理学院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系,是中国人民大学自主设置“城乡发展与规划”交叉学科的重要组成。中国人民大学城市管理专业或许更为准确的定性是“城市规划与管理”专业。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应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治理转型而生;这也是一个特色学科,是我国第一个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个设在公共管理学院的城乡规划学科,是我国公共管理学和城乡规划学两个一级学科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城市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城市管理专业简称“城管”,但培养目标并非处理和应对日常城市问题的狭义“城管”队伍,而是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够读懂城市、治疗城市,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和人文精神的高层次学术人才和综合型城市管理人才。城市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是什么?城市管理专业建立了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学科优势、与世界一流高校接轨、与工学互补的教学体系,构建了“4+2”的课程结构,即:4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主线,具体包括公共管理学、城乡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2类分析方法,具体包括空间分析方法(含GIS分析、CAD等规划制图方法)和数量分析方法(含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人大的城市管理专业谁来教?城市管理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名,包括叶裕民、刘云华、秦波等本学科领域的资深教授,也有李东泉、郐艳丽、郑国、杨励雅、唐杰、张磊、于洋、王洁晶等年轻新锐;兼职教授多名,包括仇保兴、石楠、王凯、林家彬、史育龙等部委领导和行业领军人物。城市管理专业教学有什么特色?城市管理专业的教学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年期间设三个实习环节,包括二年级的社会实践、三年级暑期的地方规划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以及四年级的规划设计机构或管理机构实习。城市管理专业的教学同样强调国内与国外相结合,每年暑期聘请多名国际知名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专家授课,创造各种国际研究与教学交流机会。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理论功底,又具有实践经验,既具有本土知识,又具有国际视野。人大城市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去哪儿?根据所有城市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去向的统计,大约75%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35%的学生保研留在中国人民大学;15%的学生考研,主要去向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5%的学生出国读研,主要去向为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伊利诺伊芝加哥分校、明尼苏达大学、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乔治城大学、康奈尔大学、剑桥大学等。毕业生中大约25%的学生直接就业,其中7%的学生考取公务员,在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特别是规划建设和发改部门;18%的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主要在与城市规划与管理相关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咨询公司、金融投资企业等。作者简介秦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系主任。《Urban Affairs Review》《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Asia》《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小城镇建设》等国内外期刊编委,为二十余个国内外期刊、高校和研究机构担任顾问评审,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城市治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研究领域:城乡规划、城市治理、可持续发展。研究兴趣包括低碳城市、健康城市以及老龄化城市。在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包括国际顶级期刊《美国规划协会学报》《景观与城市规划》《城市研究》等;主持和参与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和地方横向课题20余项余项,出版著作4部。唐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城乡发展与规划、城市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世界一流、中国顶尖”为发展目标,将“发展原创理论、引领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国际体系”作为基本定位。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学科体系,坚持与时俱进的学科优化理念。学科方向设置以“创新学科发展,回应本土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增进学科融合”为指导思想。学院目前下设行政管理学系、土地管理系、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拥有8个博士点,9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2个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本科招生专业名称为“公共管理类”),设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二级学科中,行政管理为国家重点学科,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双一流”)名单,并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同年,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项目通过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联盟(NASPAA)组织认证。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秦波、唐杰 人大阳光招生

圣贤

考研!这6所985院校,这些专业都招不满研究生!

每年研究生考试都是一个热门议论的话题,毕竟研究生考试就如一场小高考,而在这场战争中,不仅仅是对那些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大学生的考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各高校的考验也很严峻。因此各所大学十分关注,都想招收到好学生,也想看看自己院校在这场战争中凸显出来的“社会认可度”,不过现实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校也会出现研究生专业招不上人来的现象。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因为信息不对称,刚建设的硕士点往往门庭冷落;或者是因为该学校或者该专业水平不高,社会认可度低,很少有人报考;亦或者是高校对于招收研究生的要求极高,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对于那些报考本学校的学生不满意,宁缺毋滥,招不满也不能乱招学生。最后一种往往是一些名校、985院校招不满学生的原因,今天笔者给大家带来的就是6所国家著名高校的那些招不满人的研究生专业。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国内的第一高校,在世界上的名气也是响当当的,能上清华大学是多少学子的梦想,清华大学每年招收不满的研究生专业有很多,软件工程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航空工程专业、航天工程专业、化学专业、化学生物学专业、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仪器仪表工程,而且都是专硕招不满学生。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齐名,也是齐头并进,形成“清华北大”的好称誉,但是北京大学不想清华大学那样有那么多招不满学生的研究生专业,可能是相比起来,北大的门槛没有清华那么高吧,北京大学这两年的公共管理的专硕一直没有招满人。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也是国内德高望重的名校,不管是高考还是研究生考试,分数线一直很高,而且研究生复试要求严格,很多专业也是招不满学生,党的建设学硕、生物工程专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硕、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硕、生物医学工程专硕。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样位于上海,与复旦大学不分高下,竞争其实是很激烈的,上海交大的工科非常强悍,尤其是工程科,发展不错的像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工程等等,而且交大有很多著名校友,培养了众多人才。上海交大招不满研究生可能就是因为门槛太高,这两年生物医学工程的专硕、电子与通信工程的专硕、航空工程的专硕都没有招满。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国内最厉害的以人文社科为发展重点的综合高校,可能就是因为人文类专业比较厉害,像金融、管理、经济类,所以那些招不满的研究生专业都是理工类专业,像原子与分子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其实是一匹黑马,发展态势越来越好,而且后起之势很强劲,浙大的研究生专业有哪些招不满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航天工程、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兽医等,到底因为什么原因招不满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可能因为航天方面招生严格谨慎。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不管能不能招满学生,备考研究生的你还是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考出好成绩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