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攻读读博士的意义局内人

攻读读博士的意义

与本科后直接工作相比,读博无疑是一道窄门,因为要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把自己限定在生活比较纯粹的学校里,很多人情世故方面的锻炼是缺失的,做的课题研究也是不接地气的,所以很多人自然觉得如果以后确定不做科研的话,花那么大的力气读个博,到底有没有意义?虽然说成年人做事更多的是出于利益考虑,但是不得不说,只关心起点和终点低头赶路,肯定会错过沿途的风景。1. 趁着年轻,有人买单,有机会还是多出去转转该浪的时候浪,该安稳的时候安稳,刚从大学本科毕业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心态是积极向上的,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一切都保留着很强烈的新鲜感。如果这个时候有个全奖的机会让你去国外深造一下,还是应该接下来出去看看的,出去生活工作几年练练口语,领略下风土人情,关键是还有人买单,何乐而不为呢?很多人因为对于未知和新环境的恐惧,担心自己适应不过来,让他们选择了比较稳妥的国内工作,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感觉一切都是新鲜的,信息量很大,每天都在忙碌地学习新的东西。但是一两年之后,发现生活开始变得无聊,开始抱怨,然后尝试跳槽,然后又一个新的循环开始。对于大多数本科生来说,这是一个普遍的节奏,生活处处都是围城,得不到都是最好的,但是得到后再好的东西都抵不过时间的消磨。所以在这个的认识的驱使下,我觉得既然生活到处都是围城,那么我就做一些比较耐得住时间消磨选择。与在国内工作相比,出国读博显然新鲜感和挑战性更加充分。2. 圈子和眼界的重要性自从有了朋友圈之后,圈子的重要性无疑完美展现出来了。抛开那些镀金的富二代不说,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出国的同学总体来说应该都还是不错的,有一定水平和竞争力,经过博士这一关的考验,以后不管在工作还是学术上都是有一定发展潜力。跟这群人一起混几年,后面都是能一起嘻嘻哈哈的老铁,是你日后生活和发展的资源。相比较之下,国内工作接触到的人可能更广更杂,但是跟你能打成一片的基本都是和你水平差不多的,比你牛很多的人肯定对你爱你不理,认识也就仅仅是认识,不能平等地有效交流。所以“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所建立起来的友谊语法弥足珍贵。不可否认的是,欧美等国家在制度和科技方面还是领先国内不少身位。马云出去晃了一圈体验到互联网的魅力,于是有了国内如今的巨头阿里巴巴,国外还是有很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体验的,有些东西没有接触过之前觉得神秘莫测,接触过之后发现不过如此,经历多了眼界也就开阔了。内在完善自我认知,外在建立社交网络。要想提升朋友圈的质量,首先你要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眼界,如果越级打怪的挑战机会不要犹豫,挑战越大成长越快。3. 摆脱限制,一步到位我博士毕业两年多了,最近发现一批之前本科后直接工作的朋友又纷纷开始重新回到学校或者在职攻读研究生,学历成为工作上的瓶颈,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唤醒衰老的身体去考试考证。关于这个问题,早在9年前,当我在操场上看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标语时,我就在想,工作五十年,我的妈啊,想想都觉得无聊,那我就干脆出国读个博这样就能少工作几年。另外,直接一步到位拿到最高学历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再向你提学历上的事儿。现在回头看之前的推演基本正确,看似简单想法背后的基本逻辑其实就是经济学上的供求关系,奇货可居,物以稀为贵。当时单纯不想工作而做的决定,知行合一,现在看起来这个选择并不坏。4. 结论所以,当你有明确的科研目的而选择去读博,这样的最佳配置当然就很棒的。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很多人是不确定或者是确定不走学术路线的,如果你对于是选择直接工作还是读博有犹豫时,读博不会是一个坏的选择,当然这里要结合自己的能力还有各方面的情况。在清醒的认识下,勇于把自己放在风口浪尖,趁着年轻去冲击更大的挑战。有时真的是这样,不把自己逼到绝境,真的不知道自己的limit在哪。读博的确是一道窄门,但是从窄门走出去,路会越走越宽。反正又没有规定说,读博一定要做科研,即使去送快递,即使去养猪,你也是一个送快递或者养猪的博士,听起来好像有点凄凉,恰恰相反,这是一样遇过风浪后的豁达和云淡风轻。

请问

攻读博士能够改变人生吗?

编者按:那些知道自己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要做什么课题的人,他们攻读博士有明确的目的,他们不喜欢把某些想法搁置多年或几十年,所以才会静下心来花较长的时间去获得这个学位(当然,现实中这类人其实很少,很多人也许只是逃避现实而已)。他们已经不可能从平凡的东西中学到知识,甚至已经没有人包括他们的导师,可以直接指导他们的研究课题,如果博士研究生从他们的导师那里得到某些指导,或者资助资金通过特定的解决方案约束他们(这也是主管对一些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的最初想法),这些博士研究生反而有可能最终一事无成,从结果导向来说,他们攻读博士学位就是浪费时间。大多数伟大的成就都是30岁以前的人就构想出来的,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在30岁之前就开始着手这个事情,但他们当时就有这样的构思(这也是从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其实很少有人因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工作中而获得所谓天才得地位。除了像爱因斯坦得这类牛人,他们都不再需要任何资金的资助,就能进行课题研究,这意味着他们的论文可以是完全开放的或是变化的。但是,当涉及到资金申请时,就不可能有一个完全开放的研究项目;你不可能申请资助“永动机”,或者甚至像“物种起源”这样模糊的研究课题。我觉得攻读博士学位的目的应该是改善社会,而不是追求学术荣誉,我希望科研院所能激励博士研究生去改善社会,而不是仅仅追求发表晦涩难懂的引文。我心目中的博士研究生,应该不是为了赢得学术界的荣誉,而是旨在发现一些对实践者有用,并具有实际社会影响的新事物;我心目中的博士研究生,应该敢于从学校中走出去,从他们的研究第一天就与实践者交谈,而不是花费第一年(或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晦涩的学术文献。然后,学生将与他们的导师,以及在他们的研究领域的从业人员,一起共同创造他们的论文的内容。博士研究生不必费力地把一篇10万字的博士论文锁在办公室的抽屉里,而是应该与这些从业者分享一份简洁明了的2000字的文章,以收集获得有针对性的反馈。当他们有了与现实世界中有所不同的发现,他们就能获得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院应该更好地为早期的职业研究者提供帮助。要知道知识的本质是,拥有它,并应用它。【根据8月15日英国卫报报道编译报道】决定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很多,加深你对你喜欢的学科的了解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可以预知未来三年或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活也很有趣,找到大学愿意为你付钱让你留下来也不是那么糟糕。但是,把攻读博士学位当作进入学术领域的捷径,可能不应该成为其中的理由之一。博士在大众文化中经常被美化,假如你看过《老友记》,你一定会想起罗斯·盖勒庆祝获得纽约大学终身教职的场景。在美国的大学里获得终身教职,意味着几乎不可能会被解雇。你的大学相信你的聪明才智,在一定程度上,愿意给你完全的学术自由,来研究你感兴趣的课题。简而言之,这听起来像是一场梦。不幸的是,事实正是如此,如果罗斯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就不可能在他30岁左右获得终身教职,除非他是古生物领域的天才。相反,他至少需要从事一份或两份博士后工作,这可能是一份任务重、薪水低、没保障的工作。他可能需要忙于撰写各种科研项目基金申请书,他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去咖啡馆闲逛。如果十年后,他最终获得了一个永久性的学术职位,他将成为某个研究团队中的一员,这个研究团队中博士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仅为3.5%。完成学术梦想的困难在于上升通道被打破了,雇佣大量的博士生对大学来说拥有巨大的好处,他们是研究和教学中的廉价学术劳动力,但对学生本身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博士的过度供应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到处都能找到学术性工作,这其实并不存在的,而且对少数人来说,这种竞争也非常激烈。初级职业研究人员的供过于求,意味着他们经常被大学当作廉价的学术劳动力。根据代表各高校讲师的英国大学与学院工会的统计数据,超过四分之三的初级研究人员,都被迫签订了不稳定工作合同或零时工合同。与此同时,对研究经费的激烈竞争,以及主管部门和初级研究人员之间权力失衡的关系,可能会使实验室和科研院所成为恃强凌弱的温床。根据英国皇家学会和威康信托基金会最新的研究结果,学术界是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根据相关研究,40%的学者表示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那么,为什么那么多聪明的人,他们本应该在其他职业上表现得更加出色,为什么却要去经历这种过程呢?因为成为一名学者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之一,你可能在你感兴趣的领域,成功推动或拓展知识的边界,你可能在由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中工作,无论是通过给学生讲课还是发表最新研究报告,这些工作都能产生非常显著的社会影响,这种满足感可不是一般工作所能提供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博士研究生来说,这是否真的值得呢?也许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学者教授,在一些国家,比如美国和德国,人们越来越认为博士学位,不仅仅是学术工作的传送带,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级资格证书,可以成为从事多种职业的敲门砖。在英国的某些行业,比如科学和制药行业,随着对研究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对博士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目前,对于许多工作来说,博士学位却并不重要。在某些行业,攻读博士学位甚至可能会让你过得更惨,因为不少工业界或商业界领袖认为,他们在学位和入门级职位之间浪费时间毫无意义。而导致学生盲目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往往来自于那些对学术界以外的世界不了解的学术导师的建议,这样也导致结果很糟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攻读博士学位也并不会妨碍你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如果你是大学生,你肯定也不会是唯一一个,会算计接下来如何才能能获得三年博士津贴的人,即使你不愿意为了追求教授的职位而苦苦挣扎,但在某些学科上,你可能愿意比其他人更愿意付出努力,有证据表明,获得博士学位后你的收入存在溢价增长空间。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毕业3年半后,72%的博士研究生受访者的收入超过30,000英镑,而大学本科毕业生受访者达到这一收入的比例仅为22%。如果你打算攻读博士学位,请一定要认真考虑你读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知道博士生辍学率非常高。卡林·博德维茨是一位博士肄业生,她写了一本关于她读博经历的书,她说她攻读博士学位就是冲昏头脑的选择,她说:“读博对我就是浪费时间,最后,我变成了一个幻想破灭、失败的博士肄业生,我大失所望,灰心丧气,对于未来我没有任何计划,对我来说,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比女导游的露营徽章好不了多少。”请确保你选择了一个正确的导师,千万不要受到导师那些成果斐然的学术记录的影响,你选择的应该是一个愿意为学生付出时间的导师,而不是偶尔在某个项目上发短信远程遥控的导师,带博士研究生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完成某些任务不得不做的事情。同样,选择一个你真正喜欢的研究课题:三年(通常是四年,甚至更长时间)是你生命中的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这个课题应该对你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因为最好的研究人员是那些对他们的研究领域充满热情的人,如果攻读博士学位无法让你成为一名耀眼的大学教授,至少也要确保你花了那么长时间,做了一些对你的职业生涯有点价值的事情。如果你还不确定到底要不要攻读博士学位,那就去仔细思考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那句名言:“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那就不会被称为研究,不是吗?”

大情人

为何仅有10%的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原因很现实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为了缓解自身就业困难,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很多本科生选择考研。近几年,考研人数大幅度增加,毕竟高学历能够在未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如今博士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明显高于硕士研究生,然而每年仅有10%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为何大多数硕士研究生不想继续读博?一、攻读博士太辛苦,毕业困难所谓“硕士研究生严进宽出,博士宽进严出”,意思就是考硕士难考,毕业容易,博士正好相反。名校的硕士在本校直博相当容易,无需参加考试,填一张申请表即可。博士的科研任务要远大于硕士,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高强度的研究带来巨大精神压力,有的博士会出现大量掉头发、抑郁等现象。博士的毕业条件非常苛刻,需要发表多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才可以毕业。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博士延迟毕业率高达60%。二、对科研不感兴趣,无心读博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历,增加自身的就业优势,未来能够找到一份薪资待遇不错的工作。部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浑浑噩噩,对科研丝毫不感兴趣,也没有取得任何科研成果,毕业时通过导师帮忙写一篇毕业论文应付了事。因此,大多数硕士研究生不适合读博,不喜欢做学术研究的人,读完博士研究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中途退学。三、读博年限长,毕业后年龄太大一个人正常年龄入学,中间没有任何留级和复读环节出现,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龄通常是25周岁到27周岁之间。攻读博士的学制是3年,但有多少博士生三年就能毕业的,通常都需要5年,甚至时间更长,这样一算,博士毕业年龄30周岁以上。读博士30周岁,一般会被家里各种催婚,事业上一事无成,压力山大。因此在年龄的压力之下,导致很多人放弃读博。现在博士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企业招聘时,会给一笔不少的安家费,当地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人才补贴,综合工资相当可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博士免笔试,可以直接面试,拿到编制的机会很大,让人羡慕啊

丹麦版

攻读博士学位到底能得到什么呢?

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的与西方接轨,其中高等教育随着几代留学回国人员进入高校成为各大高校的骨干教师力量,甚至走上校级领导岗位。国内高等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和科研体系基本与西方接轨。科研方面,虽然国内研究者还鲜有能问鼎最高科学奖-诺贝尔奖,但是人数众多的中间层级科研队伍和能力已经是世界重要的科研力量,应用层面成果部分领域已经领先世界,顶级科研团队的建设和成果,仍需要几代科研工作者的积淀。科学最高奖项作为进入科研领域的入门证就是获得相关领域专业的博士学位,国内大学生不仅考研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攻读博士学位也成为毕业后的一个热门去向。那么,应该怎么对待攻读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应该期待得到什么,自己是否适合攻读博士学位呢?笔者以个人的经验,讨论分享一下经验。高等教育学位制度首先,笔者认为博士学位并不能证明你比其他人高人一等,各行各业顶端都聚集或者筛选了大量精英,这些精英没有攻读博士学位,是因为在他们的领域,他们获得成功,博士学位并不是必须的条件。但是,如果你选择科研作为你的职业,那么,你就必须有博士学位。换句话说,博士学位只是你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不是证明你比别人强,也证明不了你已经成功,仅仅是证明了你具备了从事科研工作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如果你只是想光门耀祖,向谁证明你成功,读博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李开复博士在工业界取得巨大成功因此,攻读博士学位最基本要得到的是,通过你在导师指导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过程,掌握理解科研工作方法,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可以做一个基本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这是攻读博士学位最低的目标,也是博士学位带给你的最根本的能力和素养。进一步,与硕士学位相比,攻读博士学位一般需要4~5年,一些特殊专业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这个阶段与硕士学位又不一样。可以说,攻读博士学位是一种半读书半工作的一段经历,这个阶段,不仅可以提高你的专业知识深度,同时,也锻炼了你职业技术或者职场方面的能力,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管理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所以,你可以经常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公司高管,政府官员都是出自博士团体。换句话说,获得博士学位,你不仅可以得到一般的科研职业培训,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职业、职场的培训。所以,博士毕业后不仅仅是只有一条科研道理,你可以重新选择。笔者周围接触的博士生,有很大一部分往往走入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拿到博士学位,只能去做科研,如果做其他工作,就觉得丢人,是因为进不了高校或者其他科研院所,才去企业或者其他工作。这些同学把自己的路不仅没有通过读博变宽,反而更加窄了。笔者认为,攻读博士学位核心是培养自己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度能力,有了这些方面的锻炼,可以拓展个人视野和边界,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当然,你可以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但是,你也可以利用这种能力从事其他的事业,只要能更加实现你自己的价值和对社会有贡献。简单来说就是,博士学位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而服务的,而不是个人为博士学位而服务,本末倒置。另外,就笔者个人经验来说,攻读博士学位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你可以跟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学习和工作,因为每个专业顶级的课题组,导师还是团队,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顶级水平,肯定是包括了非常好的科研思维,方法论,团队高效管理等一系列的优点,在读博的几年内,你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使自己价值观,专业素养,方法论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尤其对于出身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这些家庭的孩子,有些智商很高,但是由于受到父母思维和视野的局限性,并不知道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等等,如果能有机会与国内精英学习共事,会对自己有个质变。笔者回顾自己的读博的收获,比起那张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困扰很久的一些价值观,工作方法方面,格局方面的提升,真是改变了整个的人生轨迹,对于读博阶段和导师,满满的都是感激!总结一下,攻读博士学位你可以得到从事科研工作的入场券,给你更宽更高的视野可以选择,但是不要被博士学位束缚住,另外,对于寒门子弟,攻读博士学位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与行业最优秀的人学习共事,解决底层家庭的一些价值观和思维的局限性。仅此而已,博士学位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人生需要不断地拼搏努力!正确认识,让博士学位助力自己实现人生目标!

冬之蝉

清华大学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18~2019学年度第16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习年限、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等基本要求。该文件于1983年成为学校一级制度,此后历经九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2014年。2014年以来,清华大学先后召开了第24次和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博士生教育定位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高度的体现。清华大学还先后成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推动了一系列涉及博士生培养的改革举措,原《规定》中的部分条款和要求已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2016年7月,学校将《规定》的修订工作列入《制度建设五年任务分解方案(2016-2020年)》,2017年1月正式启动修订。本次修订历时两年多,恰好处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快速发展完善的时期,学校及时学习党的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和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要求,并贯彻落实到《规定》修订工作中。学校还开展了广泛的院系调研和师生讨论,组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系师生代表、相关部处负责人等征求意见会10余场。因此,本次修订的《规定》凝聚了学校广大师生的最大共识,集中体现了学校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坚持立德树人,坚定培养目标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价值塑造作为第一要务,以立德为出发点,以树人为落脚点,培养把个人追求融入社会进步主流的时代新人。《规定》的修订遵循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教育理念,将博士生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博士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博士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同时,增加了“学风严谨”、“身心健康”等要求,在新时代继续弘扬和传承学校重视学风和体育的优良传统。完善学术评价,激励原创研究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推动教育和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文件,克服“五唯”倾向。原《规定》要求博士生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审议学位,因此被列入清华大学完善学术评价制度需要首批修订的文件。修订后的《规定》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一方面,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由各学科制定学术创新成果要求,不再设立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突破学科界限,推动交叉创新近年来,清华大学加快推进博士生学科交叉培养,既支持医工交叉等基于师生学术兴趣自发开展的交叉培养,也重点建设了一批学科交叉博士学位项目。2018年,学校修订通过了试行三年的《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工作办法》,理顺了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机制。为与之衔接,《规定》修订时进一步完善了学科交叉博士生的培养要求。此类博士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可突破现有学科培养方案框架,在学位课程基本符合主修学科(申请学位的学科)培养方案的前提下,根据需要选修所涉其他学科的课程和培养环节”。在给予灵活性的同时,加强培养过程把关,要求在论文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环节聘请所涉其他学科专家参加。引导学术就业,促进全面发展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明确了博士生教育“着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鼓励和支持博士生面向学术前沿开展原创性研究,毕业后到主流的学术科研机构就业”。基于这一导向,新的《规定》鼓励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修或选修的博士生教学实践环节(担任助教等),通过在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博士生未来从事高校教职的胜任能力。同时,支持博士生在获得指导教师同意时,“根据个人兴趣选修所在学科要求以外的课程”,培养跨学科创新思维和技能,例如参加学校开设的研究生学术与职业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强化过程考核,严格分流退出2014年以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高校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清华大学各学科和院系在博士生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关键培养环节质量把关方面已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新的《规定》要求“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推进质量控制要求的精细化、规范化,用客观、刚性的依据严格执行博士生分流与退出。规范体例术语,适应综合改革2017年起,清华大学加强了规章制度规范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规定》在修订过程中按照新的体例要求,采用条文式表述,分八章二十六条。此外,学校综合改革的推进也使得《规定》中部分术语不再适用。例如,2016年起学校全面实行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因此有关博士生选拔方式的表述由“参加全校组织统一入学考试的普博生”修订为“经普通招考录取的普博生”;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后,教研系列的副教授、助理教授均可以独立指导博士生,因此有关资格考试委员会成员的表述由“三至五位教授”修订为“三至五位博士生指导教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新《规定》发布后,由在学研究生构成的研究生培养学生咨询委员会调研了博士生同学的反馈。被调研同学表示,新《规定》不再由学校统一规定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要求,而是由不同学科分别制定更能反映本学科博士生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创新性的要求,这不仅能够促进博士生更从容地追求科研上的突破,也避免了片面追求论文数量要求导致的科研浮躁和学术不端现象的滋生。在普遍支持《规定》修订的理念的同时,同学们也期待各学科和院系尽快出台实施细则,继续保持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高标准。新的《规定》将用于指导学校各学科的博士生培养方案制订和修订工作,新的培养方案将从2019级博士生开始执行。为配合新《规定》的实施,目前学校已经启动相关配套文件的修订工作,特别是各学科博士生学术创新成果的要求,配套文件预计从2019级博士生同步实施。来源: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可不慎与

攻读博士:您必须知道的十大问题,美国著名教授为您支招!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好!感谢您打开《周教授大讲堂》公众号,并阅读我们的作品。我们的宗旨是为朋友们提供有关人的培养和教育方面的、具有最大深度和广度的、可靠实用的系列“干货”。当然,阅读我们的作品,建议您能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稍稍静下心来阅读,相信您会有所思考和感悟的!不信,请您试一试,实践才是最好的证明。无论是您收获的一个观点,还是您领悟的一种方法,敬请及时告诉我们,因为这些都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不管您是一星半点的质疑,还是长篇大论的批判,也恭请提醒我们,因为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鞭策。我们会及时与朋友们交流互动。同时,我们也期待您的评论、点赞、关注、推荐、分享和收藏,谢谢! 中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自从大学扩招以来,其招生人数逐渐增加,到2015年博士招生超过了7万,当年毕业的博士也超过5万。美国从2006年到2015年,10年间共计培养了501695名博士,年均培养博士45219人。很显然,中国目前的博士培养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美国在2006-2015年间培养了中国博士44915人,年均培养4492人。可见,美国现在培养的中国博士人数大约只占中国培养的博士人数的10%。在中国高等教育界有一句流行语:“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按期毕业的博士”。有分析指出,近几年中国博士的延期毕业概率接近50%。因此,可以推测攻读博士学位确实并非易事,其中的一些问题可能值得计划攻读或已经在读的博士研究生们思考。1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管理学院的维安.格瑞威尔教授(Varun Grover)撰文,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提出了一些值得学生们认真思索的问题,并建议依据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谨慎决策,以期顺利完成学业。格瑞威尔教授的论述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人的“动机(motivation)”。何谓动机?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库恩(Dennis Coon)在《心理学导论》(郑钢等译)中指出:“动机是行为的动力,它引发人的活动,并推动和引导人朝着特定的目标努力坚持下去。”罗柏特.弗朗克(Robert E. Franken)在《人类动机》(郭本禹等译)中说:“多年以来,许多动机理论都被改进过。每一种理论都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不同的关注点。我将讨论的这些理论尽管在许多方面十分不同,但它们都出自相似的考虑,即对行为的唤起、指向和坚持性的解释,而这三点被定为动机研究的焦点。”尽管建立一个精准的“动机”概念尚有困难,但是确认人类“行为的唤起、指向和坚持性”三点是动机研究的核心已成共识。这三点也足以将“动机”与人类心理中的“关注、好奇、兴趣、爱好、激情”等元素区别开来。一般认为人类动机的强弱、专注程度的多少和持久性的高低,对人类那些需要投入巨大精力和耗费长久时日的人生目标的最终实现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看看格瑞威尔教授指出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2考博之前:有动机激励你去干这个吗?(1)一个研究和教学的职位。(2)建构一个新的创意、观点或者传播知识。如果你对二者都回答“否”,那么建议你取消考博的计划。第一学年末:(1)有动机激励你去干这个吗?①一个研究和教学的职位。②建构一个新的创意、观点或者传播知识。(2)通过阅读你的学习研究领域的主流杂志上的文章,是否寻求到了研究的感觉?(3)你是否试图撰写一个研究计划或从事一个研究项目?(4)你是否对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有了清楚的认识,并获得了某些领域内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5)你开始建立起了一个联系本地教师和同学的社交网络,并想与他们合作?(6)你的学习研究兴趣是否在往新的领域转移?(7)你是否正在规划你的程序和开发一个博士学习的年度行动计划?对于上述7个问题,希望你的答案尽量不是“否”。第二学年末:(1)有动机激励你去干这个吗?①一个研究和教学的职位。②建构一个新的创意、观点或者传播知识。(2)你是否完成了一篇研究论文,并提交给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3)你是否有机会在研究团队中提出自己的新创意或想法吗?(4)你对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多种研究工具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吗?(5)你能依据先前的文献学习与回顾,构建出你自己的研究主题的研究大纲吗?(6)你是否建立起了一个有同行和教师参加的项目小组,这对你是否重要?(7)你能否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就本研究领域的某个主题搭建起学位论文的基础框架?(8)你能否按照事项的重要性安排时间,并管理好自己的各种活动?对于上述8个问题,希望你的答案尽量不是“否”。 第三学年末:(1)有动机激励你去干这个吗?①一个研究和教学的职位。②建构一个新的创意、观点或者传播知识。(2)你是否经历过了自己提交学术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3)你有机会在地区或国家学术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吗?(4)你是否有机会审查他人提供给学术杂志或学术会议的论文?(5)你是否能更有效地阅读学术文章,并将其观点快速整合到自己的学术研究理论体系之中?(6)你是否通过了相关的各种考试?(7)你是否为自己的学位论文提出了创意或主题,并能为其进行辩护?(8)你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否完全匹配你的研究主题?(9)你是否就自己的学位论文答辩历练出了较好的演讲技巧?(10)你是否考虑进入就业市场?(11)你是否确定了与自己提交的学位论文主题相匹配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和委员人选?(12)你是否承担有为学生上课的责任?对于上述12个问题,希望你的答案尽量不是“否”。第四学年末:(1)有动机继续激励你去干这个吗?①一个研究和教学的职位。②建构一个新的创意、观点或者传播知识。(2)你的文章是否已经被期刊或会议所接受?(3)你是否出席过本研究领域的全国学术会议?(4)你是否通过了论文答辩?(5)你是否从自己的项目和学位论文中构建出了一个研究计划?(6)你是否锻炼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7)你是否能够与外部同行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并分享自己关注的信息?(8)你有工作了吗?对于上述8个问题,希望你的答案尽量不是“否”。3尽管格瑞威尔教授不可能穷尽攻读博士学位的所有问题,然而罗列出其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反省、去调整,这对于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来讲,显然是很重要的。格瑞威尔教授提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博士研究生的基本素养、基本能力方面,这也正是许多博士研究生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格瑞威尔教授也没有在文中提出什么奇思妙计来。很显然,对于一个涉及不同博士生个体,内容宽泛,充满挑战、充满压力的博士求学过程而言,要找到针对这36个问题的,统一的、标准的、可行的、有效的、有绝对依从性的对策是很困难的。然而,学生们如能早日认清这些问题,及时对照评估自己,依据自身的性格特征、人格模式、认知偏好、价值取向以及已有的知识体系,结合正确的发展方向引导,不断修正、调整、充实、变革自己,尽可能完美适应和应对攻读博士学位进程中的种种挑战,那么格瑞威尔教授提出这些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就不言而喻。(感谢格瑞威尔教授的支持!图片来自网络,仅此致谢!)

汝独不欲

18岁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网友:说来说去,都是优秀!

8月26日,清华大学举行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受疫情影响,开学典礼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下设置了包括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内的32个会场,并面向全球进行中英文双语直播。据清华大学统计,2020年共有9400余名研究生成为清华园的新主人,其中65%为硕士生,约有35%为博士生。硕士生新生中,全日制硕士生占比63%;博士生新生中,全日制博士生占比89%。中国学生(含港澳台地区)8400余人、国际学生1000余人。清华大学最小博士生仅18岁在新生入学年龄方面,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新生年龄集中在20至29岁之间。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9岁;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仅有18岁,这位年龄最小的博士生本科来自清华大学。18岁的博士生!大家纷纷感叹,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18岁读博士,这是怎么做到的?18岁就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了,网友们除了恰柠檬外,也不由地生出疑惑:这是怎么做到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在国内读书,也要接受9年义务教育,从小学、中学、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读完,年龄一般都会在24-25岁左右。有网友提到跳级的可能,那么问题来了。义务教育阶段允不允许跳级?很多人说,现在义务教育不是不让跳级了吗?这确实是个流传很广的说法,但并不准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中并没有提及跳级的问题,具体需要参照各省市颁发的《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或者《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的实施细则》来看跳级的具体要求。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第五章 升级、留级与跳级:第二十九条“五四学制”小学毕业学生可升入“六三学制”小学的六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六三学制”小学毕业学生可升入“五四学制”初中一年级或二年级。“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的转换主要是为了解决学制不一样的问题,但也可以达成跳级一年的目的。真正的跳级规定看这里:第三十条 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业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由学生或其父母、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评估,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可以在本学段内跳级。一般情况下,本学段内只允许跳级一次,每次只能跳一个年级。跳过年级视为完成相应年限的教育。学生跳级应在新学年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小学一年级不允许跳级。注意措辞,“一般情况下”,说明还是允许特例存在的。对比一下《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的实施细则(试行)》第七章 升级、跳级、退学:第三十三条 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学业成绩特别优异,提前达到高一年级学历程度的学生,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提出跳级申请,经学校全面考核,义务教育阶段书面报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书面报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跳一级,并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学籍变动管理。跳过年级视为受完相应年限的教育。跳级应在学年开始时进行。这里就没有“一般情况”这样的措辞了。而其他省市呢,有说的比较模糊的,也有直接没提跳级的,具体情况就咨询当地教育部门吧。高中教育阶段允不允许跳级?高中一般不允许跳级,但可以考少年班,少年班是针对早慧少年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中国多所高校曾一度招收少年大学生,后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停止招生。当前在中国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三所高校设有少年班。少年班可不只是高中生才能报考,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少年班招生办法》中规定的报考条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科学、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2004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优秀高二(含)以下学生均可报考。18岁博士生,本科来自清华大学小编梳理了一下各方消息,这个博士生是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的,大概率是直博,直接从本科读到博士。据了解,清华本科读4年,研究生课程读3年,但是如果学分很快都拿到了,也许意味着可以提前毕业。清华大学的学制第九条规定: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提前完成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获得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所以,根本原因还是这个学生太优秀了,凭借着提前学习的能力,完成了所在专业的学分积累,获得本科和硕士的提前毕业,或者就直接本科直博了。果然,说来说去还是优秀,普通人的18岁刚上大学,优秀的人18岁已经攻读博士学位了!加油吧!少年!

吉冈

将来想读博士吗?

为什么将来想攻读博士?回答:现在读博意愿很强烈,想学得更深,希望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学有所成后以绵薄之力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点评:更深和更广阔是矛盾,要广阔就不能读博。读博士,不是让自己的知识领域变宽,相反,读博士只会让自己的知识领域越来越窄,窄到一个模型,窄到一个算法,都可以成为一篇博士论文的研究重点。要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广阔,其实应该早点出去社会增加见识,增长阅历,看得多了,自然就更加广阔。很多硕士研究生或者直博本科生,对读博士能在专业领域有什么作用根本不清不楚,就开始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这样只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些读博的学生,研究导师分配的课题时,很希望面面俱到,把所有专业领域的论文都仔细看过一遍,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想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就算的领域内的大牛教授们,每年也只是关注几个顶级期刊的个别几篇论文,基本上没有其他时间去看其他期刊的论文,更没有多余时间去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读博士一定要找到一个最关键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最好是目前大家都无法解决,但是又非常急迫的难题,研究这样的问题,即使没有面面俱到,但是稍微有点成绩都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会闻卫君

双非高校硕士研究生,你还愿意攻读985院校的博士吗?

虽然现在对于读博这个问题更多的硕士研究生表示对此并没有足够的兴趣,但是每年还是会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读博,可是这其中也会有一部分学生虽然选择了读博,但是对于博士的前途以及自己的本科出身依然非常的纠结。一方面是因为“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这样观念错误指向。第一学历似乎已经成为了所有大学生都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儿,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都在想自己的本科出身,有的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放弃了考研,也有的因为专业的原因而放弃了读博。可是“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这只是一些人的观点罢了,并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在每年的大学毕业季中,本科要比硕士更受欢迎,硕士要比博士更受欢迎,这完全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不符合基本的逻辑推理。在每年的校园招聘会中,我想你很难看到用人单位优先选择本科生而不是优先选择博士生,或者说博士生因为本科院校不是很好而被歧视,这完全是无稽之谈。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在于,硕士和博士是在某一研究领域不断地深入,是更加的注重深度,而本科生是一个“大杂烩”能够学习到的,每天学的知识更丰富。再加上,现在社会学历是不可或缺的敲门砖,没有一个比较高的学历,想进入一家好的公司工作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是对博士研究生前途和顺利毕业的担心。这其实非常的理解,虽然我们都在博士研究生的就业有多么多么的好,但是每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并不全都是我们嘴上所说的拿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或者是一套房子的博士研究生,因为这些都是精英博士,是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的。还有一部分博士研究生只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博士研究生,没有足够亮眼的科研经历,只是顺利的毕业罢了,所以这些博士最佳选择时去三线或者是四线城市的学院派高校,过着稳定的生活罢了。所以,必然会有即将读博的学生在担心自己的前途,如果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博士研究生,或许还不如现在就选择就业,还能够更早的开始“资本积累”。此外,博士研究生想毕业有多难,相信每一位读博的学生以及每一位硕士研究生都最为的清楚了,每年都有一部分博士研究生无奈之下只能是延期毕业,所以如何顺利毕业时所以博士研究生极为重视的头等大事。总之,如果你选择了攻读博士研究生,那么请一定要坚信自己的本科出身不会影响到你未来的就业,同时也要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和钻研可以顺利的毕业。

饥之渴之

我花了8年时间攻读博士学位,33岁毕业,拿到了offer

众所周知,教育现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找工作时,许多大公司特别重视教育,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想从985或211毕业。有的人为了追求教育,可以读到博士后,但这也是少数人才可以坚持的。这些人毕业后往往是中年人,但不得不说,他们更容易获得高薪资本和许多人嫉妒。在论坛上没有这样的帖子之前,房东说,他22岁就从本科毕业了,然后读了3年研究生,工作四年后,他决定攻读博士学位,现在他33岁了,准备毕业了,他在今后的工作中面临一些困难。一个是年薪40万的大公司的offer,另一个是年薪25万的大学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有网友表示自己应该当老师,毕竟教师是现在最稳定的职业,他们非常无忧。在大学里更多的有可能拿到了教授的职位,年纪再大,也有不错的收入。如果你决定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你可能太老了,无法承受。当然也有网友表示,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收入可能会更高,虽然老师是铁饭碗,但拿到固定工资,其晋升空间不大。相反,如果你选择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他有更多的挑战,但也有更多的机会。对于这种观点,有人说,互联网公司还很年轻,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努力工作是可能的,但是到了中年以后,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精力了,他们受不了了,相反,这个行业不适合长期发展。你可以选择在这个行业努力工作几年,攒够风险投资,然后在后期创办自己的公司。事实上这两个职位都取决于能力,如果能力够的话,你在任何方面都可以拿到很高的年薪。一般来说,如果你想选择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你可以考虑当一名教师,如果你想从事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你可以选择一家公司。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发表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