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济南多个项目入围省级科技示范工程类项目乖乖女

济南多个项目入围省级科技示范工程类项目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经专家评审及公示,我省近日确定121个项目列入2020年度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我市多个项目入围。在该计划科技示范工程类项目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报送的济南市绿色城市示范项目、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报送的济南市龙洞片区渣土堆生态修复工程设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报送的济南市智慧住建、济南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建筑大学及智耘(山东)城市运营科技有限公司报送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CIM智慧孪生城市项目,分别入围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城镇人居环境改善、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等类别。据介绍,我省要求各市主管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要求,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加强实施过程管理,及时掌握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在申报书确定的时限内完成并及时申请验收。超过申报书确定时限3个月以上未提出验收或延期申请的,取消科技计划项目资格,申报单位在下一年度不得新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文章来源:济南日报)

鬼怪屋

“大科学工程”项目科研攻关紧锣密鼓

 黑龙江日报12月6日讯 严寒冬日里,“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简称“大科学工程”)推进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热火朝天。2日13时30分,记者走进位于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的“大科学工程”建设现场看到,基建工程按节点进入“冬休”,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建筑物披着白色的“薄被”。“别看这里已经‘冬休’,但我们的项目推进一刻都不会停。”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李院长说。在松花江南岸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内,100多人的“大科学工程”科研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的研制攻关和相关课题的研究。“空间环境地面模拟简单地说,就是在地球上建设一个能够模拟月球、火星等真实宇宙空间环境的‘超级太空实验室’,这样许多需要进入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就能够完成,所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项目,将来能衍生出很多产业。”李院长介绍,这个项目是东北三省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的建安工程分为“一大三小”。“一大”即空间综合环境实验楼,已完成2层结构施工,但高度已接近普通住宅5层楼高度;“三小”即空间等离子体科学实验楼、空间零磁环境科学实验楼和动物培养室,均已完成施工建设,其中空间零磁环境科学实验楼正在进行实验设备调试安装。目前,在省重大项目办等省、市及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科学工程”基建工程进展顺利,总体建设已经过半,建安工程与配套公用设施预计明年7月竣工,整个项目拟于2022年完成验收投入使用。16时,在李院长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在该院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地面模拟预研实验室,记者看到一位研发人员坐在计算机前敲击着键盘,不一会儿,“啪”一声响后,一个被多个蓝色线圈包裹的罐体内燃起火焰……“你看到的这个平台是等离子体预研设备,这些蓝色的线圈,是用来模拟一些特殊的磁场位形,每个线圈都可以通过独立调控,模拟日地之间特殊磁场结构,像模拟太阳风、偶极场。未来,围绕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地面模拟与研究,‘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将建设2个超大型罐体,建设中会涉及一些关键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工程问题,为此,我们先通过小型预研设备解决这些问题。”哈工大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临近分系统主管设计师聂老师说,等离子体预研实验仅是“大科学工程”项目的一个部分,其他方向的研发人员也正精益求精地快马加鞭研发。“‘大科学工程’项目复杂、精密度高,尤其是实验设备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所需大型非标设备90%都是我们自行研制的,随着设备集群的不断完善,土建结构也要配合进行调整,这无形中加大了施工难度。”李院长介绍,“大科学工程”百人团队一天恨不得当成几天用,就是为了保证“大科学工程”能高质量、如期投用,从而借助该平台,不断提升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原始创新水平和能力,夯实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跨越。

秋毫为小

共100项!2020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拟立项项目公示

各主管部门,项目申报单位:为保证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完成了项目评审工作,遴选出100个拟立项项目,现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2020年12月14日至18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或申报单位有异议的,请以书面方式向省科技厅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邮寄材料以寄出邮戳时间为准。为便于核实查证,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写明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并签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写明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我厅将按有关规定对异议提出者的相关信息予以保护。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有义务配合我厅对异议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提出异议方须参加我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资料调查、现场调研等活动。联系方式:济南市历下区舜华路607号科技大厦1410房间,邮政编码:250101,联系电话:0531-66777216。附件: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拟立项项目名单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20年12月14日附件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拟立项项目名单来源:重大专项办公室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附件详细内容【来源:山东潍坊】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蝴蝶鱼

教授提议工科应该“唯”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但我反对!

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黑魔王2020年4月29日,马军教授在科学网发表了题为《淡化SCI论文能挽救工科吗?》的博文,并获得了浙大学报英文版等公众号的转载。我认为马军教授对工科的了解还是有些不够深入,因此其博文中的观点存在一些漏洞。主要问题有三个。其一,什么是工科?其二,工科的科学问题只存在于技术实施过程吗?其三,工科是否应该以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论英雄?一、什么是工科?工科(工程学)是指如材料科学、计算机、信息、电子、机械、电气、建筑、水利、汽车、仪器等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可以说,除了文、理、经管等在各大学占据少数的专业,工科是世界上最为庞杂的学科。那么所有工科的情况都一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像自动化等学科,其理论研究本身近乎纯粹的数学研究。对于材料科学等学科,其实验研究又近乎纯粹的物理、化学研究。那么自动化和材料科学属于什么学科?毫无疑问,它们是工科。工科的专业,从事的研究近乎理科,在当今世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马军教授用传统的理、工分野去论述各个学科应该干什么,我认为是不合理的。科研工作,本身就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各个专业的研究者应该专注于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应该由各个专业自己决定。我认为现在应该倡导的,是各个专业的各级学会,应该发挥其作用,抓紧制定各自专业的学科评价标准。在这一方面,我认为中国计算机学会(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CCF)的做法很值得提倡,他们为各类计算机期刊、会议制定了CCF分类,利用这些期刊、会议的标准,对计算机方面的科学研究指引了方向。二、工科的科学问题只存在于技术实施过程吗?马军教授认为“对于工科教职人员来说,应该把工作重心和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挖掘工程领域的技术难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挖掘其中的技术难题,本身确实是工科的一种研究思路。但是我想说的是,工科的科学问题,也有可能早已被前辈研究者提出,明晃晃地摆在那里,那么这些问题难道不应该去尝试解决吗?除了一些新兴学科,计算机、机械、自动化等学科都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谁敢说这些学科以前面临过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在目前已经发表的科研文献中,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法难道没有一丁点可以改进的余地?进一步解决已经提出的问题,改善现有的技术,也是工科应有的研究思路。此外我认为,科学研究还得考虑科研机构自身的情况。马军教授也提到,不同层次的大学占据着的学生资源差距很大。我现在说一句更加真实的话,不同层次的大学占据着的经济资源差距更大。让一些根本没有人力、财力的科研机构去尝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能够完成的任务。让这些机构的科研工作者去挖掘其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更加是天方夜谭。我认为,让少数有实力解决工程实践难题的机构沉下心去攻关,而让占据多数的科研工作者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科学技术,才是工科发展的健康推进模式。不论资质、不论能力,只会导致工科发展陷入无序和混乱。三、工科是否应该以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论英雄?而谈到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马军教授认为:“工科教职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应侧重于横向科研经费的数量和实际工程项目的完成。”这一观点,我则严重怀疑,可能会让工科彻底玩儿完。 这里的问题主要是三个:首先是横向科研经费或者实际工程项目为什么要给高校之类的科研机构?其次是,科研机构将精力放在横向科研经费或者实际工程项目之后研究生的生存问题,最后是“唯”横向科研经费或者实际工程项目之后,如何处理随之而来的学术腐败。当前企业在寻求将项目外包给高校时,看中的并不是高校的科研能力有多么突出,而是高校的劳动力成本有多么低廉。也就是说,工科教师拿到的横向项目,未必有多少技术含量,甚至一些横向项目仅仅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敢问在这样的重复性劳动中如何挖掘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难题?高校教师热衷于拿横向项目,也不是横向项目更加有研究价值,而是横向项目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大多数高校对于横向经费的管理都十分松懈,在学校抽成(也就是收取管理费用)之后,教师们可以自由安排经费的使用。这个自由安排,可以十分自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工科的研究生们,会被完全异化为廉价的“产业奴隶”。敢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工科研究生的生存权利?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化行为。目前在工科教师中,除了少数特别热衷于人民币的,大多数对于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都持一种随缘的态度。但是如果这些东西成为主要的晋升通道,回扣、洗钱之类的行为必将肆虐于工科校园。敢问就靠高校等科研机构现有的纪检、审计机构,能否处理“唯”横向科研经费或者实际工程项目带来的腐败?总体而言,我赞同马军教授提出的工科应该重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但是我认为工科专业也不应该放弃研究已有的科学问题。而对于以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作为工科教职工的主要评价标准,我完全反对。同时我认为,高校应该更加严格地管理横向科研经费,避免学术腐败和不良教师对研究生的压榨。

天当

世界大学工程类排名:中国97所大学上榜,浙大东大科研转化超清华

工程类专业由于就业好、薪资高,一直是大学中的热门专业。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以下简称泰晤士)公布了2019世界大学工程类专业排名,本次榜单中,牛津大学力压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位列榜首。中国表现最好的是北京大学,位列榜单第14位。以下为榜单20强:牛津力压斯坦福、哈佛,榜单位列第一牛津大学在本次排名中,以95.6分排名第1位;斯坦福大学位居第2名,哈佛大学以0.3分之差屈居第3名,加州理工学院位居第4名,麻省理工学院位居第5名。10强院校中,9所来自欧美地区,其余4所分别为:剑桥大学(第6名)、普林斯顿大学(第7名)、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第9名)和佐治亚理工学院位(第10名)。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居第8,是唯一进入10强的亚洲大学。中国暂无大学进入十强,表现最好的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4名。地区分布:美中日上榜数量最多,中国头部优势明显本次排名中,上榜最多的是美国,共有140所大学入选;其次为中国,共有97所大学入选,日本有72所大学入选,位居第3。英国50所大学上榜,位列第4,印度38所大学上榜,位列第5。以下为不同排名段,入选数量前五的国家分布:注:数据为各排名段入选数量前五的国家美国、中国和英国在不同排名段中,入选大学数量均在五强,三个国家除了占据数量优势外,也具有较强的头部优势。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和瑞士虽然上榜数量不占优势,但是在榜单20强中各有2所学校上榜,表现亮眼。排名指标:中国大学研究能力受企业认可本次专业排名共使用了以下几个指标:教学(30%):学习环境研究(30%):数量、收入和声誉引用(27.5%):研究影响国际前景(7.5%):员工、学生和研究企业经费(5%):创新力各个国家或地区在五项分指标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以下为入选百强大学数量前五的国家的表现:中国内陆、德国和韩国在企业经费上的得分最高,表现出较强的知识转化能力,企业愿意为这些大学的研究支付费用,具有吸引商业资本的能力。此外,中国在引用和研究上的得分也比较高,表现出比较强的科研能力。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在国际前景上得分较高,对国际学生和国际教师有更强的吸引力。浙大企业经费得满分,东北大学中国排名第2浙江大学在企业经费指标上获得满分,浙江大学研究转化能力较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华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都与浙大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大北农科技集团、方太集团等也向浙江大学捐赠都超过千万元。东北大学虽然在总榜单中位列401–500名,但是企业经费指标得分99.9分,超越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等名校,跻身20强。东北大学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据公开数据, 2016年至2018年间,共签订转化项目20余项,转化交易额1.7亿元。本文为京领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好医生

头条|共100项!2020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拟立项项目公示

各主管部门,项目申报单位:为保证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完成了项目评审工作,遴选出100个拟立项项目,现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2020年12月14日至18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或申报单位有异议的,请以书面方式向省科技厅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邮寄材料以寄出邮戳时间为准。为便于核实查证,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写明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并签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写明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我厅将按有关规定对异议提出者的相关信息予以保护。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有义务配合我厅对异议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提出异议方须参加我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资料调查、现场调研等活动。联系方式:济南市历下区舜华路607号科技大厦1410房间,邮政编码:250101,联系电话:0531-66777216。附件: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拟立项项目名单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20年12月14日附件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拟立项项目名单(来源:重大专项办公室)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附件详细内容热点推荐→ 2020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批)拟立项项目公示!→ 2020年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拟补助企业名单公示→ 2020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拟立项项目名单公示→ 《山东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件(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共8家!第三批拟建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名单公示→ 一图读懂!省属科研院所创新绩效分类评价办法图解来了

赛末点

烟台51个项目获2019年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支持

胶东在线12月12日讯(记者 海玉)近日,省科技厅发布《关于下达2019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结转项目)的通知》(鲁科字〔2019〕135号),我市51个项目位列其中,共争取补助经费46115万元,2019年到位资金18230万元,居全省第三位。其中,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尼龙12全产业链制造成套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5个厅市联合项目,获得补助经费7940万元,2019年到位资金3176万元;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的“柔性智能制造在航空航天高端紧固件多品种小批量产业示范应用”等46个竞争择优类项目,获得补助经费38175万元,2019年到位资金15054万元。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是我省为加强战略高技术前瞻部署,重点支持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新兴产业前瞻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优势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而设立的。旨在有效发挥厅市会商导向作用,立足打造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创新水平。我市获立项的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重大新药创制与高端医疗装备、现代高效农业等新兴技术领域,将对我市科技企业开展上述领域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储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优秀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来源: 胶东在线

人爵

烟台市14个项目获得2018年度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支持

中国山东网讯 记者从烟台市科技局获悉,近日,山东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下达山东省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的通知(鲁科字〔2018〕47号)》,烟台市山东宝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果园生物关键技术与水肥精准施用体系的集成开发与应用”等14个项目位列其中,共争取财政科技经费3000万元。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是我省为加强战略高技术前瞻部署,重点支持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新兴产业前瞻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优势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而设立的。旨在有效发挥厅市会商导向作用,立足打造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烟台市获立项的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主要集中在精准农业、高性能特种材料、智慧工场、高端制造装备、环保溯源治理、绿色化工、重大新药创制及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将对我市科技企业开展上述领域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储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优秀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法统

烟台14个项目获2018年度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支持

齐鲁网6月27日讯近日,山东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下达山东省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的通知(鲁科字〔2018〕47号)》,记者从烟台市科技局获悉,烟台市有包括山东宝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果园生物关键技术与水肥精准施用体系的集成开发与应用”等14个项目位列其中,共争取财政科技经费3000万元。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是山东省为加强战略高技术前瞻部署,重点支持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新兴产业前瞻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优势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而设立的,旨在有效发挥厅市会商导向作用,立足打造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烟台市获立项的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主要集中在精准农业、高性能特种材料、智慧工场、高端制造装备、环保溯源治理、绿色化工、重大新药创制及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将对烟台科技企业开展上述领域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储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优秀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红海盗

九大领域一百八十四项全球工程前沿发布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肠道微生态、植保无人飞机、航空物探、热岛效应、智能纳米药物、仿生软体机器人等,这一系列公众或熟知或陌生的名词,都是工程科技的前沿研究。而且,工程科技更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瞄准世界工程科技前沿,有效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12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报告在京发布,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项目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介绍,这份报告承载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等百余家机构的上千名院士和专家的辛劳,围绕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以及轻纺工程、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9个领域,遴选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项和工程开发前沿91项。新冠病毒:引发各国对公共卫生的高度关注当前,新冠病毒暴发引发了全球性危机,其他潜在新发高致病病毒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报告的医药卫生部分,由中国工程院陈赛娟、张伯礼两位院士担任课题组组长。报告指出,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应急机制位列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首位,新冠病毒及潜在新发高致病病毒的全球研究位列第二。据介绍,这方面的科学问题主要有:完善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传染病应对的科学路径,建立统一的公共卫生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多渠道检测预警机制等。目前,新冠病毒是已知的第7种对人类致病的冠状病毒。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全球对控制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与疫苗需求迫切。报告指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苗与药物研发、突发重大传染病诊断与设备研发两项,位列医药卫生领域工程开发前沿前两位。而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领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与设计技术排在该领域工程开发前沿的第一位;在农业领域,动物病毒的溯源、进化、遗传变异也是位列该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第一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口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城市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率。对此,报告指出,城市规划与设计能够在从空间干预角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的研究热点有:环境污染检测与评估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居民时空出行及交通组织分析技术,以及强调对传染病易感人群关注的健康设施综合空间布局技术等。健康:多领域聚焦新技术研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群关注身心健康,多领域聚焦前沿技术开发,关注医用机器人与智能医学、肿瘤免疫治疗小分子药物开发、针对实体瘤的CAR治疗技术、新型抗耐药菌抗生素的研发等。肠道微生态这个词对公众而言比较陌生,而事实上,正因为科研人员对其失衡与疾病的研究,更新了医学上关于感染、肝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传统认识,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人体肠道含有大量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中仅细菌种类就有1000余种,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倍,而且所编码的基因数量是人体自身基因数量的50~100倍,相当于人体的“第二个基因组”,包含了重要的遗传信息。报告指出,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疾病研究已经引起科技界的高度关注,发达国家均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中将之列为重点发展领域,这项研究也排在了医药卫生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第3位。事实上,对健康的关注早已超出医药卫生领域。近年来,农业、环境、信息、化工等多领域也对人体健康持续关注。在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中国工程院卢锡城和潘云鹤两位院士担任课题组组长,类脑智能芯片和多尺度时空超分辨医学成像仪器位列研究前沿的前两位;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领域,用于肿瘤诊疗的智能纳米药物排在首位;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领域,面向适应性舒适与室内空气品质营造的通风理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规划原理两个前沿项目,都对如何促进人体健康进行了研究……可持续发展:各国科研的共同诉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家们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既要能满足当代需求,又不能危及后代发展。当前,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宏大、所处环境介质复杂,面临着强地震、活动断裂带、地震液化等灾害的威胁,对岩石和地下工程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地下工程的动力灾变跨尺度预测也成为全球工程科技研究前沿的热点。报告介绍,在环境领域的前10项研究前沿,几乎都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关联。符合污染过程的微界面行为、纳米复合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催化性能及机理研究、微塑料对环境水体的污染与毒理、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4项研究都在其中。报告指出,在森林中,约有70%的碳储存在土壤中。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担任课题组组长的农业领域里,如何更好地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微生物驱动机制排在研究前沿前列。不仅在森林里,农田、湿地也不例外。报告指出,健康的土壤含有丰富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线虫、蚯蚓等多种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促进植物生长、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成了许多科研人员躬耕的前沿研究。随着能源安全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报告指出,可再生合成燃料位列能源与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研究前沿的首位。据杨宝峰介绍,该报告从技术供给和国家需求两方面开展了前瞻研判,并对其中关键的28项工程研究前沿和28项工程开发前沿,从国家布局、合作态势以及发展趋势等角度进行了详细剖析。据了解,中国工程院自2017年起联合科睿唯安、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展全球工程前沿研究,尝试在宏观战略层面将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深度结合,促进文献数据分析专家与领域技术专家深度交互,既关注工程科技的研究动向,也关注工程科技的开发趋势,每年发布一次报告。(本报北京12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