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什么是“个体心理学”,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受哪些方面影响?画外音

什么是“个体心理学”,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受哪些方面影响?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大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解生命》,今天我们聊聊:什么是:“个体心理学”?之所以叫“个体”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和创造自己的生活。其次,人是完整的个体,包括精神和身体,它们是会相互影响的,比如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更容易有自卑的心理。那个体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呢,接下来我们介绍几种重要的方法。首先,目标感和个体人格原型阿德勒说,每个人都会本能地克服自己的身体缺陷做出努力,或者发展其他器官的功能来取代有缺陷器官的功能,生命总是努力生存,从不放弃努力。在心理层面一样是一样,每个人都会形成一种有关目标的构想,也就是通过构建未来的目标来超越现状,或者克服现状缺陷和困难。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对美好生活有向往,如果没有这种目标感,个体的活动就失去了意义。个体的目标感不仅影响个体的性格特征、生理运动和表达方式,还支配着个体的感觉和情绪。这种目标感其实在婴儿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他们是通过“模仿”开始的,拥有目标感对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所以,作为父母或者幼儿的教育者,需要各位小心培养和引导小孩的目标,因为儿童会去寻找身边最强的人来当自己目标的模特或化身。也许是父亲,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其他任何人。当孩子怀着这样一个目标时,就会试图像这个强大的目标人物一样行事和穿戴,表现出与目标人物一致的特征。一个小孩在4,5岁的时候,蕴含着个体的人生目标的人格原型就形成了,这对他往后的人生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因为这影响着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他会通过自己的兴趣和偏见来看待这个世界。所以阿德勒的心理学非常重视对儿童时期的分析,以此来找到他行为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搜索童年记忆是理解原型、理解个体的重要工具之一。比如说胃不好的孩子,他们最早的记忆可能与食物相关;习惯用左手的孩子,他们使用左手的习惯同样会影响他们的观点。其次,身体的影响阿德勒说,在研究心理学的时候,很多人忽视了身体的影响,一个有生理缺陷、被宠坏以及不被喜爱是对儿童身心发展极为不利的三种情况。这三种类型的儿童害怕被攻击,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永远学不会独立。有生理缺陷的孩子的发展方向,都与其有缺陷的器官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有胃病的孩子会对此表现出异常的兴趣;视力不好的孩子会对一切可见的物体更加着迷。第三:父母的影响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大量的育儿心理学的书都会讲到,父母是孩子镜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4,5岁小孩形成人格原型之前,一般对小孩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坏脾气的父亲的女孩,会避免与所有男性接触,因为她相信男人都有坏脾气;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严厉的母亲的男孩,会排斥生活中的女性,甚至会发展成为同性恋。这些情况都不是遗传的,而是在小时候生活环境所塑造的。所以,在早期的父母教育至关重要,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巨大影响。第四:社交的影响社交兴趣或者社交感受在教育、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低层次社交兴趣的人,他们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时总是感觉受挫,而高层次社交兴趣的人,则更有勇气和信心面对问题和困难,他们知道生活中总有困难,也知道自己能克服困难。比如把孩子送到学校,看他是和同学打成一片还是避开他们,以此来观察他的社交兴趣。如果他有选择地对其他孩子作出回应,或者犹豫,我们就要担心他以后在社会和婚姻中也会表现出相同的特点。社交兴趣的缺乏使人们走向消极、“无用的”生活。严重缺乏社交兴趣的人,可能会变成罪犯、酗酒者、精神病人。我们应该找到好的方法去影响他们,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模式,使他们对他人产生兴趣。因此可以说,我们所谓的个体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社会心理学。好了,今天我们介绍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关注的几个重要方面,一个是个体原型的在儿童时期的形象,以及个人的身体生理状况,还包括父母和社会环境,社交能力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总的来说,个体心理学是一门社会心理学,他将个体放到整个社会环境中,和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去观察和分析个体的心理变化。

一鳞一爪

心理学之大分类:心理学到底在研究什么,又应用于哪些领域

说到心理学,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这是一门比较玄妙的学科。所以,在高考后选择专业时,大部分父母和学生对于心理学总是抱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为在人们眼中,心理学似乎除了心理咨询师外没有其他比较专业对口的职业,而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更是一件极难的事。于是,这个神秘有带有不稳定性的专业被排除了大部分人的选择之外。然而,你不知道的是,心理学其实一直被应用于我们身边的许多职业中。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心理学到底在研究着什么?它又有哪些分类呢?在上篇“心理学史之冯特”一文中我曾讲过,心理学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但是,在这百年来,心理学却获得了极其迅速的发展,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在现代化生产、商业、交通及企业管理等工作中,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同时,智力开发、人才培养以及由于心理异常而带来的个人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都极大促进了心理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由于邻近学科(如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的发展以及它们与心理学的相互作用,促使了许多新兴学科的产生。也就此,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日渐扩大,形成了许多心理学的专门领域。如社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下面,我会简单介绍其中的某些领域的心理学以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普通心理学处于基础学科的位置。它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概括了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它们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心理学的学习要首先从普通心理学入手,打好基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其中,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又称比较心理学,它主要将动物心理和人的心理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异和联系。如研究蚂蚁的嗅觉、蝙蝠的听觉等,就此,还促进了一门新兴学科—仿生学的产生和发展。而研究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它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根据各个年龄阶段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给予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有助于各个年龄曾个体心理疾病的防治和治疗。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医学心理学强调建立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同时,还主张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研究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各种手段,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军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是将心理学应用于军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它研究军事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军事职业特点的分析、军队中的人际关系和组织、人的因素和安全、人因工程(如提高人机界面的效率以改进机器和系统的功能)和士气等。同时,军事心理学还研究负面影响的冲击、极端环境(如高山缺氧)对行为的影响,如何面对战争压力、预防战斗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失调,以提高其战斗能力等。心理学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它并不神秘。当你走进它,你就会发现,其实它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它伴随着你的一生的点点滴滴,或者它研究你,或者你发现它!最后,在此庆祝我们的祖国母亲70周岁生日快乐!也祝你们,国庆快乐!最后的最后,还是那就老话,如果这些文字给了你一点点的帮助,那么

天钧败之

「心理学入门」—「个体心理」—(情绪和动机)

上一章我们说到: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现象就是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十分的复杂,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认知;动机、情绪和能力、人格。这章我们继续介绍个体心理第二章,动机与情绪。情绪或者情感人在加工外界所输入的信息时,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以及其它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欢、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者情感。情感是在认知的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同时,情感又会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人的认知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内在影响和因素。不同的情况对人的认知会产生不同方面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人们认知的积极性,使人锐意进取。反正,消极的情感会使人意志消沉,沮丧,自暴自弃,阻止人们认知与创造的积极性。动机人们认知和行为不仅仅受到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还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所谓动机就是指推动人的行动,并且使行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得满足的状态。人有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劳动需要,人际交往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等。正是在人的各种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的不同的动机。动机具有性质和强度的区别,动机不同,人们对于实现的态度以及相对应的方式也不一样。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者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这种自觉地能动性就是人和其他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总结心理学中,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且为了实现目标而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身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意志和认知以及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的,调控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来实现的。而人的意志的坚定或者软弱又反过来对人的认知和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更多精彩敬请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第二讲:集体心理学与个体心理学(上)

1.弗洛伊德的集体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 弗洛伊德集体心理学的特征即是根据个体心理学的变化来解释群体心理学。*力比多(性力,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的性生活。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2. 弗洛伊德与古斯塔夫·勒旁勒庞的《乌合之众》只讨论了一种特定的群体心理,且着重在这种心理规律的表现及其例子;而弗洛伊德则着重在同质性的群体、这种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关联。古斯塔夫·勒旁认为的“心理集体最显著的特点不管组成它的个体是谁,不管他们的生活,职业,性格和智商,他们都已经被转换为一个拥有集体心理的群体了。并且个体的特定需求在集体中会被消除,种族的无意识将会出现,此时的「异」是存在于「同」里面的。反观弗洛伊德:“个体与其父母的关系,与其兄弟的关系,与其所爱之人的,朋友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被称为社会现象。”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弗洛伊德认为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并不是完全分离的。我们可以说在集体中个体身上发展出表现差异的心理上层建筑被移除了,但每个人身上相似的无意识基础却仍旧存在。3.造成群体中个体改变的原因集体里的个体不仅会展示出共同的特点还会展示出以前不具备的新的特点。第一个原因是一个无特征无个性的集体是无责任感的,集体中的个体不再常常反省自己,一只管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也会完全消失。第二个原因是传染,传染对个体的特点在集体中的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了个体将会跟随的趋势。在一个集体中,每一种情绪和行为都是易传染的,这种传染会让个体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甘愿牺牲自己利益。第三个原因决定了集体中的个体偶尔会呈现出于独立个体完全相反的特点,即暗示性。{!-- PGC_COLUMN --}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情景之中,个体会失去自己的意识,并遵从剥夺他意识的操控者所说的一切,作出与其性格完全不相符的行为。组成心理集体的个体的状态与被催眠的个体发现自己处于催眠师的掌控之中的状态并无不同,即所有的感觉和思想都会朝着催眠师掌控的方向弯曲。个体在集体中时,他不再为自己的行为作出反应,他的状态和被催眠者差不多,同是某些感官功能也会失去作用,因此在一句暗示的影响下,个体将会作出某些极度冲动的行为,而这种冲动在集体中比在催眠状态中变现出来的更为激烈,强大。弗洛伊德认为古斯塔夫·勒旁描述的集体中的个体状态为实际催眠,且集体中使个体发生改变的「传染」和「暗示」是不同的,传染只是暗示的一种表现。4. 群体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集体的道德感会高于组成它的个体,集体能够带来高度的无私和奉献,而个体身上,个人利益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动力,集体心理也具有创造性才智,语言,民谣,民俗之类的都证明这一点。5.集体心理生活提高的条件集体和个人某种程度上相互影响,集体中的个体相互之间也存在的共同点,个体的心理同质性程度越高,个体形成一个心理集体便越容易,集体心理表现就越明显。集体心理生活提高的五个条件:1.集体应该存在一定的连续性,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形式的,物质指的是,同样的个体是否在集体中存在了一段时间,形式即是集体里是否发展了固定位置的体系供个体相继上岗。2. 集体中的个体的一些主见应该有集体的本质,创作,功能和性能组成,这样个体便可以从中发展一种情感联系,将整个集体都联结起来。3.集体应该跟与它相似但不同的其他集体进行交流。4.集体应该有传统,风俗和习惯,尤其是决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东西。5.集体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结构,表现其成分功能的特殊和不同。弗洛伊德提出这五点是因为他认为对于个人来说,在集体之外个人本就拥有自己的连续性,自我意识,自己的传统和风俗,自己的特殊功能和位置,在进入集体后,个人暂时失去了这些特性。6.弗洛伊德对个体在集体中心理变化的解释集体中的个体所受的影响通常来自他心理活动中发生的重大改变,毫无疑问,我们身上存在着某种东西使我们在意识到别人的情绪表达时会使自己陷入那种情绪之中,驱使我们跟随这种趋势的是模仿,把这种情感带到我们身上的是集体的暗示。因此,我们可以说暗示(暗示性)实际上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本能现象,是人类心理生活中的基本元素,但对于暗示的本质,这种不经逻辑思考的现象是在什么影响下产生的,并无解释。此外,弗洛伊德也用性欲这个概念来阐释集体心理学。性欲是来自情感理论的一个词,是我们称之为“爱”的本能所产生的一定量的能量。爱的核心存在于以性结合为目的的性爱之中,在两性之间,这些冲动驱使他们寻找性结合,在其他情况下,这些冲动也一直保留了原有的本质。爱情关系(情感纽带)也是集体心理的本质,原因是集体是在某种力量之下结合的并且在集体中个体通过其他同胞的暗示丢失了他的毒提醒的目的是为了和谐相处而不是敌对相待。7. 两种伪集体(教派和军队)从集体的形态学来看,集体可被分为:长时间存在集体,短时间的集体,不同的集体和它们的不同面都有区分,同类个体构成的同种集体,不同个体构成的同种集体,自然形成的集体,靠外力来连接的伪集体,本院状态的集体,情系结构的高祖之行集体。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有领导的集体和无领导的集体。信徒组成的集体和军队是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存在时间长的伪集体。它们需要某种外力防止它们解体和检查结构变化。这两种集体都对领导者有着幻想——天主教种的耶稣,军队里的总司令。这两种伪集体中国每个成员都是靠欲望联系在一起的,而集体的实质存在于其身上的欲望纽带中,此类集体一旦发生解体就会引发恐慌。教派和军队两种集体是被两种情感纽带控制的,一种是与领导的情感纽带,一种是连接集体成员的纽带。*参考书目《自我与本我》「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一张一弛

「人格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心理学学家阿德勒因为自身有残疾所以特别关注关于人格中自卑的研究。1.自卑感与追求优越阿德勒认为人生而有自卑感,每个人都会有。同时也天生有追求卓越的需要,追求卓越是人格的核心和总目标。所以,每个人都会有不自信,也都希望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2.生活风格和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和创造性自我是个体定型化的行为模式。生活风格是个体追求卓越的独特方式,生活风格在童年期逐渐形成。创造性自我是人格塑造中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这个是一个人生活中的自我的风格,也就是一个人与他人不同的表现。3.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人类和谐生活、友好相处和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个体形成关心社会、公共意识的精神标志。比如反社会型人格的人在这方面就特别缺失。关注我,每天学一点心理学。

人伦

让我悄悄的告诉你——心理学都在研究什么

今天,D先生问你们一个问题:心理学能做什么?我估计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心理咨询,可能会有少部分小伙伴知道的多一些,比如在家庭教育、个体成长、人际交往、性格塑造中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为一门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科学,心理学能做的有很多,今天就让D先生为大家全面系统的阐述心理学都能做什么,换而言之,就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都有哪些?一、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普通心理学处于基础的地位。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等。它还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的关系,各种心理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换而言之,普通心理学就是一切其他分类的基础,想研究其他的,先从普心开始吧!普通心理学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心理学这两门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吗?为什么会感受到背叛的痛苦吗?一切尽在生理心理学!大脑各部分名称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就是从人从出生开始,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些人生各个阶段中是如何一步步过度而来的。可爱的小婴儿是如何变成叛逆的青少年,又如何变成了热血的青年人,到了中年怎会变得如此睿智成熟,晚年却是一个老小孩,这一切都会在发展心理学中找到答案。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各种关系。为什么有的人是学霸,有的人却是学渣,真的是智商的关系吗?教育心理学会告诉你如何人人变学霸,人人都能上王者,人人都能今晚吃鸡。五、医学心理学它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医患关系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重点,学好医学心理学,有助于减小医疗矛盾,缓和医患关系,降低犯罪事件的发生。看看,是不是很重要呢?愿这样的事以后少一些六、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美剧《西部世界》中描述了人工智能反噬人类的场景,将来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也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机器人占领公交车七、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它研究大团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社会情绪、阶级和民族心理、宗教心理、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等;小团体中的社会现象,如团体内的人际关系、心理相容、团体气氛、领导与被领导、团体的团结与价值定向等。老太太当街摔倒为何无人来扶?丈夫公众场合暴打妻子为何无人来劝?男子公交车上当众猥亵少女竟无一人来管。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让社会心理学为你来解答。心理学很多其他小的旁支,如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放上一张图让你们感受一下心理学家族是多么的庞大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小伙伴们如果有什么想了解的或者是想探讨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来讨论,共同进步。

苏舆

笔记|《管心》C2 个体管理心理学 之 一——五

C2 个体管理心理学一、基本概念工作满意感是指组织成员对其工作本身或者工作经历进行评估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决策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从若干个备选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风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决策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决策倾向,是指决策者对问题的思考与反应,以及认知、价值观及处理压力的方式。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激励是指激发和鼓励员工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符合要求的工作行为。挫折—倒退 较高层需要越是不能满足或者缺乏,则对较低层需要的追求越多。目标激励使需要转化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弹性福利计划又叫自助式福利计划,即由企业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点数,员工可以在点数范围内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福利项目,以满足员工的多元化需求。情绪感受与情绪表达前者指个体实际感受到的情绪;后者指组织要求的并被认为符合特定工作要求的情绪。情绪劳动的实质就是员工与顾客的相互交往,在面对面、声音对声音的交往中,员工都被要求表达适当的情绪。情绪智力是指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和促进情绪、智力发展的能力。情绪胜任力指个体知觉到他们能够在理解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调节自身情绪以及利用自身情绪等四个维度上所具有的情绪能力。工作倦怠是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地域内的具有正常智力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者。目标承诺指个体被目标所吸引,认为目标重要,持之以恒地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二、工作满意度简述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1.人群关系理论:霍桑实验的主要研究成果,论述了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就是努力使员工在安全感、归属感、友谊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管理人员不仅要考虑员工的物质需求,还要考虑他们的精神需求。2.需要层次理论:当员工的个体需要得到了满足的时候,员工可能会产生工作满意感。员工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组合,管理者如果能够根据员工的需求状况进行对应的激励,那么就会相应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感。3.双因素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注意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平衡使用,从而才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感。4.公平理论:当一个员工完成了工作获得报酬之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所以他要进行多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的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其今后工作的积极性。5.工作特征模型:核心问题在于探讨什么样的工作是有激励性的。研究发现一个具有激励性的工作应该具备五大特征:任务完整性、技能多样性、工作有意义、工作自主性和及时得到反馈。如果一项工作可以具备这些特征,那么员工会比较容易知觉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对他们的工作也更加满意,这种满意感会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三、组织公平组织公平是指个体对组织对待他们的公平程度的知觉。通常可以分为结果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简述组织公平的相关理论1.经典公平理论:即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该理论主要考虑物质或经济上的分配公平,而没有考虑到非经济报酬对公平感的影响。2.参照对象认知理论:当个体相信存在可以选择的多个程序时,其中将会产生更好的结果。应当被选择的程序没有被采用时,个体就会产生不公平感。3.公平启发理论:个体在组织中接受领导者或权威人物的管理,所以可能会产生权利被剥夺、被拒绝的风险,因而个体经常需要判断和权威的关系,在探索和感知的过程中会影响个体的公平感,而这些信息是需要人们依靠启发式方法来获得。4.工具模式:寻求控制是个体的一种动力,程序控制能使人获得最多的有利结果,人们追求程序公平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最终获得最大利益,有利的结果更可能引起公平感(经济效益)。5.关系模式:强调归属于一个团体可以使人获得自尊和同一性,公平的对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传达了个人与团体中的权威和团体成员的关系和地位(地位和尊敬)这种信息。6.道德价值模式:人们之所以关心公平是因为多数人对人的尊严和价值有一种基本的尊敬,即使当公平不能给个人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道德生活的重要性)。7.多重需要模式:公平是出于人的一些重要的心理需要,人类至少有四种相互关联的心理需要:控制、归属、自尊和有意义的生活。四、组织承诺简述Meyer和Allen的维度理论1.情感承诺:表示个人认同和参与某一特定组织的强度,对组织目标及价值的信念与接受,为组织努力的意愿及留在公司的意愿。2.持续承诺:是指个人认识到一旦离开组织将失去现有价值的附属利益,因而愿意继续留在组织中的倾向。3.规范承诺:是指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一致,或者是对组织的责任态度。简述组织承诺与发展的影响因素1.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1)管理性因素:分为领导因素、结构因素、工作或职务因素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2)文化价值因素:企业文化因素、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因素。(3)心理性因素:包括员工工作满意度以及对组织规章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公平性的感受性。(4)个人性因素:性别、年龄、资历、组织中的地位。2.中介变量: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感和控制感。3.结果变量(1)个人性结果变量:包括主观性和客观性两类。主观性结果多半是一些软因素,比如个人对组织关系的认识等认知因素。客观性结果是一些硬指标,比如出产率、出勤率等。(2)组织性结果变量:决定于个人组织承诺的行为结果,也决定于组织其他个人的行为和环境因素(组织所处的宏观环境)的影响。五、个性、态度与价值观简述“大五人格”1.神经质,反映一个人情绪稳定性和调节情况的个性维度,在许多方面对个体都具有负面影响,对个体而言应尽量培养自己的情绪稳定性;2.外向性,描述一个人善于社交、善于言谈、武断、自信方面的个性维度,对管理工作,外向性具有较好的预测;3.开放性,描述一个人幻想、聪慧、开放、探求方面的个性维度,对创造性工作,开放性具有较好的预测;4.宜人性,描述一个人随和、可信、合作方面的个性维度,对服务性工作,宜人性是一个良好的预测因子;5.尽责性,描述一个人责任感、可靠性、坚持性、成就性方面的个性维度,在人事选拔或配置中,责任感对绩效具有较好的预测。简述个性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些个性特质对员工组织行为具有高度的预测性,包括控制点、自尊、马基雅弗利主义、情感调整特征、自我监控、目标定向等。1.控制点:外控型员工对工作更容易感到不满意、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低、对工作环境疏远、缺勤率更高。2.自尊:自尊心弱的人对不利的工作条件更敏感,他们更需要从他人那里得到积极的评价。自尊心强的人比自尊心弱的人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3.马基雅弗利主义:高马基雅夫利主义的个体重视实用价值,相信为了获得结果可以不择手段。因此对于谈判类、销售类的工作高马基雅夫利主义者表现会十分出色。4.情感调整特征:对组织的调查表明,尽管A型者工作十分勤奋,但B型人常常占据组织中的高层职位。5.自我监控:高自我监控者表现出对环境线索相当的敏感性,能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低自我监控者则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善于调整行为而倾向于在各种情景下都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性情和态度。6.目标定向:具有学习目标定向的个体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和能够促进个人成长的任务,对绩效关注较少,面对困难愿意尝试不同的策略,较少产生消极情绪;具有成绩目标定向的个体在工作过程中倾向于关注绩效,致力于寻求关于自身能力的肯定性评价,避免否定性评价,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情绪,做出放弃的决定。简述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态度的形成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共同影响,即是遗传和学习共同作用的产物。1.遗传:研究表明遗传决定了多种态度。但遗传对态度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的,很可能是间接的,受到个性特征、物理特性、学业成就和其他个体变量的中介作用的影响。2.学习:(1)经典性条件反射:个体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是因为有愉快的或痛苦的刺激与该事物反复相连;(2)操作性条件反射:即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的反应会带来怎样的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或惩罚可以使某一特定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或减少。简述态度改变的理论1.认知失调理论(1)当一种态度和一种行为不一致时,这种不一致则会导致冲突的产生,任何形式的冲突都会让人苦恼,从而促使个体采取行动减少苦恼。该理论更适用于个体对某一态度很清晰或很支持的情况下。(2)个体减少不协调的三要素:①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②个体认为自己对这些因素的控制程度;③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3)认知失调理论对组织的意义是:它有助于预测员工与工作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倾向性。如,当要求员工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或让他们去做与个人态度相冲突的事情时,组织可以采取对任务的重要性、奖赏因素、自由选择因素等的调整促使员工态度或行为的改变。(4)组织管理措施:①改变任务的重要性;②自由选择因素;③奖赏因素(对应关系)。2.自我知觉理论(1)当人们缺乏对态度所指向的事物、情景的信息或感知时,他们可能通过行为来确定他们的态度。例如我经常听古典音乐,所以我喜欢古典音乐(贝姆)。(2)门槛技术:指人们在答应起初的小请求后,就倾向于答应下一个更大的请求。(3)人们擅长于使用态度使已经发生的行为具有意义。传统的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虽然是正向的,但这种正向关系非常微弱,而行为—态度之间的关系却很强。这告诉我们,人们擅长于为行为寻找理由而不擅长去做有理由应该做的事。咏卿书语来自《亲密关系》克里斯多福·孟——第一章 亲密关系的圣杯亲密关系是表达人生高低潮的一种艺术。就像所有的艺术一样,它也需要个人天分(这每个人都不缺)、基本教育和不断的练习。虽然每个人的亲密关系都是与众不同的,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倾向。许多人把需求和感觉当作爱;许多人相信争吵时一定有一方对,一方错;许多人经常想操纵或控制另一半;遇到瓶颈也是常事;还有许多人甚至害怕爱和亲密!当了解了这些倾向的由来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实用的原则,并依据个人状况来解决问题,使我们的亲密关系升华成一种全新的爱的体验。

德行

心理学笔记-心理学概论(1)

本文将会介绍心理学的基本定义,研究心理学的六大视角,心理学的应用途径以及心理研究的几种方法。1.基本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研究对象: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的基本流程为提出假设(确定操作性定义)-》收集客观数据-》分析结果(接受或拒绝假设)-》发表,评论和重复验证结果2.基本视角研究心理学的基本视角分为六种,通过这六种视角的学习也可以基本了解心理学发展的过程2.1 现代生物学视角现代生物学视角包括两个基本分支 神经科学和进化心理学2.2 现代认知视角从现代认知的视角来看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其独特认知模式的结果。基本分支包括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2.2.1 构造主义主张通过内省来研究人的心理。其代表人物冯特的结构主义将人的心理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部分。2.2.2 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一样主张通过内省来研究人的心理。其代表人物是詹姆士。2.2.3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代表人物考夫卡、苛勒。2.3 行为主义视角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研究内容包括程序学习,行为治疗和生物反馈。2.4 全人识角全人视角包括心理动力学,人本主义和特质与气质心理学。2.4.1 心理动力学通过精神分析来研究人的心理,强调无意识心理是人的行为的动力,主要研究无意识与异常行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4.2 人本主义强调人格,自我的概念,自我实现和自尊。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4.3 特质与气质心理学强调差异源与持久的特征和内在的倾向性。2.5 发展视角2.6 社会文化视角3.心理学的应用途径实验心理学心理学教学应用心理学4.心理研究的五种方法4.1 实验法实验法是唯一可以检验因果关系的方法4.2 相关研究4.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适合确定人的态度,偏好以及其他特征。4.4 自然观察4.5 个案研究在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被试与主试都是人。因此要注意情感偏差与期望偏差干扰研究结果。可以通过双盲实验或者增加安慰剂组来预防。

野孩子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为何我们存在着自卑情结

(感谢大家喜欢小编的文章,喜欢的朋友可以转发,也可以点击上方关注一下,往后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心理学,探索更多关于人类心理的奥秘)前面小编介绍过弗洛伊德、荣格这两位心理学家,现在小编和大家介绍一下与他们两位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人之一的阿德勒以及他的个体心理学。阿德勒,全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和弗洛伊德一样是奥地利人,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可以说是一个很励志的人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停地超越自卑,追求优越的,走向成功的一生。阿德勒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也是犹太人富商,然而他并不开心。家里有六个孩子,他排第三,因为他患佝偻病,身形矮小而且行动不便,对此他有着深深的自卑;幼年时弟弟的去世以及他本人有两次被车撞的经历,他很害怕死亡,五岁那年,他差点因为疾病逝去,后来终于痊愈了,就是从这起,他决心当个医生。然而他的成绩却不理想,老师觉得他不具备工作的能力,甚至父母也劝他去做鞋匠,但是,坚强的阿德勒没有放弃,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异常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优秀的学生。1888年阿德勒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后来也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后来与弗洛伊德结识,在1900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出版后,他读到了此书,并对其深有好感。于是他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做辩护。或许正是这一缘故,当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组织——“星期三心理学会”后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请加入,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1910年,在弗洛伊德的推荐下,他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第一任主席。后来发现与弗洛伊德的学说理念不和,1911 年,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于是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indivial psychology),携他的追随者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1912 年改称个体心理学会,后来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更多侧重的人性本原的欲望和恶念,其主要理论是关于潜意识和性本能及攻击本能;而阿德勒则觉得意识才是人格的中心,他觉得人性格和成长是受遗传,环境和创造能力决定的,人有能力改变情况改变自己,追求优越的生活目标;弗洛伊德看到的总是陷于与社会或各个人相互冲突之中的个体,而阿德勒看到的却是寻找友好、和谐的个体。相对来说,阿德勒的学说是积极的,这与他本人的性格和经历也是分不开的。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学说范围是家庭和个人层面的,涉及到我们童年,幼年时期及儿童的教育方式层面的。他的个体心理学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某个方面的自卑,那我们的自卑是来源哪里,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自卑的感觉呢?阿德勒幼年深受自卑情结影响,因此他的理论也很多关于自卑方面,自卑与补偿也是其个体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在婴幼儿时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都处于劣势,必须要依赖成年人才能生存,他们由此必然产生自卑,但是自卑背后也有着补偿。在他看来人生本来就不是完美无缺的,有缺陷(包含身体缺陷)就会产生自卑;然而自卑感也不是无用的,他认为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原始的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因为自卑的背后也有着补偿,这也是出于追求优越的目标。自卑可以使人堕落,逃避;也可以使人更加坚定信念,使人发奋图强,改变命运。自卑的表现有哪些呢?1.自大,自负。这种人内心对自己是没有自信的,自大是为了武装自己,不想承认自己无能,于是包装自己,给自己一种自己认为的优越感。2.喜欢对比,妒忌他人。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优秀,内心见别人优秀总是充满妒忌,总是看见别人的都是好的,看见自己的都是缺点,因此,这种人内心也是自卑的,生活也很压抑。3.喜欢逃避他人,躲在自己的世界。这是很明显的自卑的表现,对自己非常缺乏认可,缺乏自信,害怕他人的直视的目光,躲避社交,不喜欢接触他人,喜欢独来独往。4.炫耀自己所有的。生活里,社交平台中,我们总可以看见很多炫耀自己的奢侈品,炫耀自己的财富,炫耀自己另一半等等的人,这类人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曝光给他人,带着一种虚荣心理,渴望得到他人羡慕的赞许,太过在意外界的看法,其实这也是一种自卑的体现,是自卑情结的过度补偿。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只是我们如何,从哪个角度去看待而已。阿德勒无疑是积极的,励志的,他也一直关乎,鼓舞人们,他始终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自卑情结背后有着补偿,补偿是为了实现个体追求优越的总体目标。追求优越是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体目标。人人都渴望做个完美,没有缺陷的人,都希望可以赢过别人,征服别人,甚至也会羡慕别人,这都是源自我们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要追求优越就要有行动,要通过各种行为来实现,因此生活风格这个概念也是由此而来;是指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经定型化的行为模式,他认为人的生活风格在四五岁时以往的家庭环境里形成后几乎一生不变;人们所说的三岁看一生大意也是源自于此,因此大人往往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生活风格有4种,分为健康和变态的,区别是超越自卑,寻求补偿时是不是兼顾社会利益的。1.统治-支配型这类人倾向支配他人,很少有社会兴趣,表现主动,但大部分行为是利己的。2.索取型这类人喜欢依赖别人,喜欢向别人索取,在社会活动中比较被动3.回避型这类人喜欢躲避社会,外界,他们害怕失败,他们被动,因此也往往无所作为。4.社会利益型一种健康的生活风格。他们能够积极面对问题,力求解决问题,处事主动。阿德勒提出的生活风格的研究途径有3种: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梦的分析。(不同出生顺序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个体对自己的早期生活的回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其个性,梦代表一定的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可以帮助全面了解一个人,梦显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侧重的是潜意识层面的被动的影响,而后阿德勒还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属于积极的,主动的影响,是人格直接参与自己的命运并且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和外界的联系,是按照自己的独特的人格来构建属于直接的生活风格。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来说,是相对简单易懂的,范围也较小,更多是在家庭和儿童教育方面的,他毕生都在研究人格在幼年时期的形成,也提出了关于儿童的许多观点,因此他的心理学说对个人和现代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意义。最后,小编发现,很多心理学巨人的幼年时期都是挫折,磨练比较多的,他们刚开始往往都是不完美的,不成功的,却由于坚定的毅力和刻苦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一生,对世界做出伟大的贡献,因此,小编希望,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努力,目标总有实现的一天。最后谢谢大家的阅读,喜欢小编的可以关注下,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知识人。

术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技术很多,而基本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描述的定量研究方法和解释的质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活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要解决“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记录”这三个问题。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常常要借助仪器设备记录被研究者的心理与行为。根据观察要求的不同,又可以将观察法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观察法是搜集研究资料的初步方法。其使用方便,有经验的研究者或教师如能善于运用,往往能够收集到不少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但是,观察法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因此,对于观察所发现的问题还需要使用其他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一定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运用实验法不但能说明“是什么”,而且能够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以实验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影响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因素,即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称之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有些变量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它们是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例如,我们如果想要检验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方法的效果,就可以把这种新方法视为自变量,而新方法所引起的变化反应视为因变量。用实验法研究心理问题必须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使这两个组在无关变量方面大致相同,然后对实验组施加自变量(实验变量)的影响,对照组则不施加影响,以这样的方法来考察并比较这两组的反应是否相同,确定自变量的实验效果。实验法的关键是对变量的控制,因此必须精细地设计并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同时,要以数学的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水平,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3.测量法测量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量表(问卷)测定人的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常见的心理测量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创造力测验等。所谓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是指由权威机构或学科专家负责组织编制的心理量表(问卷),其有客观而规范的标准,如信度、效度指标、评分标准、常模和解释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而可靠地测量出人们的心理品质。4.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可以用于个体心理研究,也可以用于研究群体的心理。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问卷式调查和访谈式调查。运用调查法应当遵循的步骤是:①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确定调查对象,选择恰当的调查类型和方式;②拟定调查的具体详细内容;③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④进行调查前的预测,以发现和纠正所要调查的问题及内容;⑤开展正式调查;⑥整理调查资料,统计分析调查结果。5.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教育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自己或他人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积累起来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并且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教育心理学问题。通过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推广,常常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6.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因此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心理研究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因为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因此也就具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方法的实践基础。在以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基本都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的事,而当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即教师们自己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研究中。科研兴教,让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科研,这已经成了众多知名中小学的成功经验,也是国际上的重要倾向。